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共8篇)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1
职业生涯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怎么写?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新编版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一】
莱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范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的轰轰烈烈,我个人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重新审视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在规划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规划的方法,并愿意作为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1.职业规划需要全面
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途径,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不管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我们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将规划按时间阶段进行划分,而且在该阶段中要详细按照岗位目标(成为分社主任或客户经理)、学历目标(例如打算考取硕士或博士学位)、文化目标(发表几篇论文或完成几个课题)、经济目标(例如希望达到的月薪或奖金)等。不要仅仅局限于每天工作打算干什么,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发掘职业潜力。
2、职业规划需要不断调整
一个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具备可行性,可量性,需要有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时间,但是,职业规划做得过细、过于严格,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可能丧失随时到来的种种机会,又会因为不切合实际而丧失可操作性。在影响职业生涯的许多因素难以预料的这种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行之有效,就必须使规划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这就需要我在实践中定时定期的去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和评估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
虽然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下了职业生涯规划书或者有了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但是随着职业的变化、个人兴趣的改变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个人要随着形势的变化灵活的改变自己的规划方案。当然,其中阶段性的方案及实施细节问题也要随之调整,也就是说我们要一直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规划。
3、职业生涯考核与修正
职业规划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我职业生涯——不断关注与我的职业相关的发展状况和不断的对计划做出修正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讲,建立职业生涯考核表是相当必要的。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可以制定每日和每月两个表单来审核自己所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进展程度,从而督促计划的进行。
“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是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变化中谋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个人的整个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所有的规划和具体行动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空间。总之,在原有判断和规划的基础上,我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目标执行的结果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我的规划,从而真正地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二】
职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获得职业成功是我们对未来的理想。大学生活是学习生活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职业生活的准备阶段。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将个人的职业生活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职业生涯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职业素质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要求职业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职业人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职业人才能更好的立足工作,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
大学生涯是一个人处于人生探索和正式就业之间的成长阶段,因此在大学期间学生有意识的了解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职业生业规划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地行动决策,且还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我潜能,从而为以后的职业人生的成功奠定知识储备基础。
首先要认识自我。我的职业兴趣类型属于愿与人打交道,喜欢与人交往,对采访、销售、传递信息一类活动感兴趣的类型,这正与我所就读的新闻学相符合;我的职业能力属于教育型职业能力类型,职业性格属于变化型。同时我的气质属于多血质——胆汁混合型,同时具有这两项气质的特征,所以不适合做细致单调、安静、稳重的工作。综合上述一系列条件,我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是做一名记者,这也是我选择了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自我认知因素相比,环境因素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外在因素。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环境认识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知彼”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等客观要求与个人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两者的关系,才会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环境认识内容则包括了解我国的产业、行业及职业分类,就业环境,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状况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特定阶段;2、劳动力供给量过剩,但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3、第三产业和企业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
4、人才流动新环境打破了终身制的传统就业环境,重视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环境正在形成;5、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走向国际化。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就业成才意识,只有这样环境对就业的影响,开阔视野,树立竞争进取的成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也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自己,这种“资源”就是人的潜能,它才是人生的宝藏。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潜能得到发挥,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当我们了解和认识了自身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蕴藏的潜能,并能够把握规律运用自如时,那么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有可能发生一个全新的变化:睿智将取代迷茫,快乐将取代沮丧,成功将取代失败;我们的现状也将得到该改变,理想也将成为现实,就能够书写出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我们终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三】
近一段时间以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了职业对个人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获得职业成功是我们的理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职业素质的竞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求职者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就业技能,而且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我们才能更好的立足工作,适应企业,实现自我的发展。
首先,要认识自我,我的职业兴趣是什么,我感兴趣的类型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职业能力,我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其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向前,经济在发展,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也在变化。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自己,这种“资源”就是人的潜能,它是人生的宝藏。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已的潜能发挥出来,不断的添加和更新新知识、新能力,适应企业的新要求。
让自已的能力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让自已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同步。这是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心得体会。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四】
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寐以寻的,常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的大门,此时我欣然!我离家千里,继续踏上求学的征程,我谂知我的肩不轻!大学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对我职业生涯的规划,我有我的想法。我常常自问,我的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我想要什么,怎么做。每次思考都无功而返,总是陷入自我的妄自菲薄,也常常感觉到惶恐和无助。进入大学之后,这样的思考便显得浅薄。
转眼之间大二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也即将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二个年头,看当今世界,数码、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此,我们学校为了解除我们的困惑,让我们用职业规划来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做规划之前我很认真的询问了自己的同学和好友,先请他们对我们的性格做了些评价,以人为镜嘛~~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小处做起,任劳任怨,才能换来最后的笑容。这样的道理也许人人都懂,未来不是梦,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忆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不禁自惭形秽。自从上小学,我就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之下一步步学习,这样一直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如今上了大学,学习的自觉性全来自自己,我大惰性于是暴露无遗。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及时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导致一生的遗憾。想到这里这些不由得让我不大吃一惊。不过还好,现在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岂不延误时机,浪费年华。于是我把自己今后六年的目标及计划大致规划一下,以便时时鞭策我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进。
通过写职业生涯规划,我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要写的东西。首先,人在江湖,有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不去写职业生涯规划,那就是不做作业。在大学课堂,不做作业跟偷税漏税有着一样的下场——当你偷偷漏到一定程度时或者一次性漏了很多,其结果必然是被和谐掉,直接表现在,你会被挂科。作为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不坏的学生,这是不能够容忍的。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确能够帮助我更多的进步,确定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最终去实现我的大目标,我的梦想。它能够帮助我并且时时刻刻提醒我去努力。
白驹过隙,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可能会错过很多。如果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这个年纪的时候,会否觉得自己曾经遗失或者遗憾于是,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制定职业规划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和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无论眼底闪过多少美丽憧憬,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任何目标,只说不做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现实社会不是编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变的,制定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一点,我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和不良影响时,应当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果断拿出对应方案,以至于尽量和既定方案接轨。
虽然这些的内容每个学子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前程似锦,有人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人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而我觉得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奋斗者,我决心以这份设计书的作为我的准备,在大家的监督下努力拼搏,走出一个无悔的人生!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以上只是我实现职业目标在大学期间的准备(目标),一旦踏上工作岗位,我将会结合面临的各种环境作出进一步的规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坚持心中的信念,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2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学科严谨的学科, 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职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虽是高就业, 但也是高失业。中职生与本科生相比,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缺乏后劲与坚持;与普通工人相比, 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生欲在就业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坚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走得更远更高, 更需要职业生涯规划。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心得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一个学期教完。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让中职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并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中职生应充分认识自我
中职生在初中由于学习成绩不好, 心理普遍受挫, 因此刚入中职校时需要老师的帮助, 重新树立对自己的学习信心。德育老师与中职生充分交流, 发现中职生的特长, 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例如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让中职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缺点, 尽量形成文字记录;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 发表其内心的看法, 在不同的争执中尽量把握尺度, 不偏袒一方;也可利用一些职业能力测试题目作为参考, 帮助中职生认清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 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有下一步的规划。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中职生对自我认识非常肤浅。认识自我的教学内容如果单纯地教授理论, 中职生难以接受。在具体操作中, 笔者较多采用测试量表进行心理测试, 提高学习参与率, 同时明确告诉中职生该心理测试量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只能作为参考, 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系统分析;或者使用中职生本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性格特征;或者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表述自己的做事方式, 总结兴趣爱好。
2. 在所选择的职业中挖掘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信心树立期, 学生自我感觉慢慢地恢复, 老师应引导中职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进行认真调研,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笔者所在的中职校在第一学期组织新生对相关的职业场所进行参观, 德育老师可从职业的角度阐述该职业的光鲜面, 增加中职生对该职业的向往, 增加中职生学习该职业的兴趣, 指导中职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具体操作中, 根据霍兰的六种人格类型对岗位进行分类, 要求中职生尽量多地查询可能的相关工作岗位, 为下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具体教学过程中, 发现中职生的近期职业目标和远期职业目标很快就能确定, 对于阶段职业目标较难落笔, 即使有所选择, 每一个阶段职业目标之间也没有关联性, 主要的原因是中职生缺乏职业认知。笔者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要求中职生查询自己今后想从事工作的公司组织结构, 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入手, 尽量认清相关职业工种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做好阶段职业目标的选择。
3. 根据所选择的工种做好职业规划
开学后两三个月, 中职生的学习状态有所下降, 一些中职生对所选择的专业从最初的新鲜到开始厌学, 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此时德育老师要做好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尽量帮助中职生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 每一个职业都有困惑期, 要学会用职业生涯规划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笔者多以二年级中职生 (已修完职业生涯规划) 为例子, 阐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例如引导中职生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启发中职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 针对自身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否有适合的职业岗位, 制订学习计划并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发现自身长处, 稳定学习情绪。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笔者发现经过以上认识自我、树立近期和远期目标、完善阶段目标三个环节后, 中职生在阶段目标中不能很好地完善具体执行措施。考虑到中职生的社会认知不足, 笔者要求中职生在确定阶段目标后, 查询该阶段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甚至要求中职生查询该阶段目标的招聘启事。中职生可通过招聘启事间接了解该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按照相应职业能力制订具体行为措施, 这样比较容易操作。
4. 调整心态, 做好就业准备
中职生面对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一线岗位, 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而且普通人经过短期培训也可以胜任。这时候要给中职生一定的挫折教育, 即多讲述该职业的辛苦, 让中职生充分意识任何职业都有辛苦期, 只有经过辛苦期才会有收获期。任何一个工作都是一场考验, 唯有坚持才是胜利。
此时中职生需要调整心态,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 对职业规划进行微调, 必须让中职生清醒地意识到任何工作岗位都是从初级开始, 只有经过初级的锻炼甚至可能包括底层工作才会有后期的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尽量多采用改进的案例教学法, 尽量多收集与中职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 引发中职生的切身体会;同时让中职生多收集已毕业相关专业中职生的就业信息, 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三、师生合作, 共同搞好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在教学环节较多要求使用互联网信息, 这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 除完成正常教学环节外, 充分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后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 让中职生查阅相关资料;督促中职生在业余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 鼓励中职生下载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资料到个人空间, 以便大家相互交流。
在每个阶段, 尽量要求中职生用书面语言记录自己查询资料的心得和感悟, 完成每一次的小作业。到期末的时候, 将每个阶段的学习心得累积起来, 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初稿。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结合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心得, 绝大多数中职生都可以较为完整地写出一篇职业生涯规划。笔者也将职业生涯规划文章作为中职生完成该课程的期末成绩。
积极鼓励中职生参加第二学期举办的校“职业生涯规划”征文比赛, 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部分中职生利用寒假时间参加实践锻炼, 扩展自己的社会知识面,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 以全新的姿态参加征文比赛。比赛不仅调动了中职生学习职业规划的热情, 也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多以职业规划指导自己, 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强调师生合作, 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 将最终的决定权交给中职生自己, 让中职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
参考文献
[1]宁骏.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教育·职教, 2010 (7) .
[2]杨善铭.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9 (11) .
[3]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 2010 (12) .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3
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五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增长。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一千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三是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系统设计,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两步走”战略,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为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学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4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151万名,占高职招生人数的45%。三是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000万人次;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推动多所高校免费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信息时代学习者人人学习、处处学习创造条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颁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参与的城市已达到900多个。
(三)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得以建立
一是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支持政策。多地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从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及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保持一定规模。二是以推进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全国建成职教集团超过1000个,吸引了近3万家企业参加,覆盖了60%以上的职业院校。2010年以来,集团化办学数量及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三是民办职业教育得到发展。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一些地方设立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建立民办职业院校师生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待遇的保障机制,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落实政府职责,强化省、市、县“三级统筹”,完善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方式。二是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推动职业院校章程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辽宁省鞍山市建立职教城管委会,探索实行职业教育区域化统筹管理;安徽淮北市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河南新乡市设立职业教育局,加强统筹管理力度;河南信阳市平桥区成立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实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
(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施展才华。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在总结各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于2014年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遴选了165家单位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全面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并公布410个高职专业、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四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国际化、优势特色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六)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一是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三是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鼓励职业院校走向县域开展广泛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四是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
(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生师比日趋合理。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与2010年的26.6∶1相比,生师比日趋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师比20∶1的标准。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43.83万人,比2010年增加3.4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多地通过培养培训并举、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企业实践、对口培训和境外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三是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制度不断完善。各地通过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灵活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重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改革。2015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包括职业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各地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职称标准,不断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
(八)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一是经费稳定增长。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10年的1198.9亿元增长2251.1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43亿元,比2010年的814.2亿元增长1728.8亿元,增长了2倍多。二是制定生均经费标准,生均经费稳步增长。2014年12月底,19个省份、4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共有22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生均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8784.64元,比2012年增长16.1%;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3578.25元,比2012年增长20.2%。三是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落实。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要求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少于30%。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确定并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四是免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覆盖面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享受免学费政策,占在校生的91.5%。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40%。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九)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初步建成。教育部分别制定并颁布了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对学校及专业设置的条件、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对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常态化。五年来,教育督导部门开展了系列的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对各级政府落实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情况实施督促检查。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天津等10个省(市)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三是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基本形成。教育部和各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在评价标准、制度建设、学校内部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对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十)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加良好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5年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逐步建立。《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地站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的起点上,推动、谋划本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策制定取得重大进展,确保了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三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受到关注。各级政府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落户城市等政策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二、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存在难度
根据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统计,要实现 “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达到1390万人”的目标,缺口分别为495万人和384万人。随着我国适龄人口逐步减少,,实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480万人”的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二)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一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与激励机制不足,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责任、权力、利益义务等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二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转不畅,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职业院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有待完善。四是市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与市场、产业发展存在部分脱节。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性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
一是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20∶1的标准,部分地区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二是部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四)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差异较大
截至2014年底,仍然有12个省份未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9个省份未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县级政府无法落实,分属省、市、县管理的职业院校经费投入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和编制“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本报告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不动摇,确保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保障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四是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围绕“提高质量”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深化校企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
五是加强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扶持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脱贫中的作用。
六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七是建立省级财政为主的职教经费统筹机制,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
八是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政策,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4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更是生产生活。在我们身边,一些人靠一技之长摆脱贫困,一些人靠技能走上创业路。可以说,职业教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不仅如此,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也息息相关。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当代的大飞机、大火箭,没有哪样国之重器的铸造没有经过职业院校毕业生之手;从托幼到养老,从生产、销售到物流,没有哪项生产生活离得开职业人才提供的产品服务。今天,很多新的热词耳熟能详,仔细梳理“5G”“数字经济”“互联网+”、“工业 4.0”就会发现,热词与职业教育有着极大关联性。每一项新技术,都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实现,职业教育正是这样的“人才摇篮”。可以说,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个人梦想,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也承载着强国梦,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职业教育应当“香起来”“强起来”,应当承担更多更大梦想。
职业教育“香”不“香”,首先看观念。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 1.2 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 2600 万人,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然而,在不少人眼中,职业教育只是对普通教育的补充,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其他教育途径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是“二等公民”,不少学生将职业教育视为低人一头的无奈选项。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个人来说,要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成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正确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人才观;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转变观念,实行开门办学,主动适应服务经济社会;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破除各种歧视政策,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各界要转变观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
职业教育“强”不“强”,深化改革是关键。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仍处于我国教育领域薄弱环节,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现实中,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说明,只有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加速补齐短板,做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
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用好改革的关键一招,就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激发办学活力。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5
答: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的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振兴民族看教育,振兴教育看教师。作为教育发展基础力量的中小学教师,要求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发族复兴的根本事业;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首要措施;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唯一途径。那么,这一历史任务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源多寡的重要指标。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虽然人口有13亿,但合格人才却远远不够。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4、认识强国必须先强教的伟大战略。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5、认识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进行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学生主体,就要以学定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育。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确立主体性,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休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是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太差。教师的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结构要优化,作业内容要注重学科联系,把握好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严禁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
三、树立多元评价观,建构多元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版面的评价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
四、各种考试和竞赛成绩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这些措施将会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于学习,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答: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关注教育公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切实地把这种关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无务保证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的不公平观象,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实现课堂化的公平这一理想境界。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论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我们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观念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第三,要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平等”。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时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时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答: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对于任何教育来说,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1)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意外性,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其好奇心。(2)恰当利用认识冲突,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不一致,相冲突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3)适当地增加复杂性,复杂的材料通常比简单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适当地增加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多元性有助激发学生好奇和探究动机。(5)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已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时间,力争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6)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弥足珍贵,它比让学生记忆知识、练习技能更重要。(7)适当运用奖赏。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可以让学生登台试讲,讲出自己的认识,并给予有利的点拨和适当鼓励。第三,多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到课外去联系实际,可获得更直接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第四,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布置社会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等,激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求教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教师要有事业心,要有奉献精神,要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第三要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第四要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施行依法执教。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院校集中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就满足了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所以,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它引导极大地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答: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研究文体的研究,但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的个体分教研修可待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教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小。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弊端。教师群体的教育叙事就可能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老师群体的行动研究就可能构成一个庞大的课题。教师的群体行为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二、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老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和校的隔阂把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答: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应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一、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应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够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思想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社会和各种现象,并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开展信息交流、创作信息作品成产品、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日用信息技术深求新知、研究问题,能够将信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创券的生活。如教师一定要具有网入搜网、读网、当网、博网和游网的好习惯。
二、实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 信息化处理,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象或精美装饰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构建。
三、要学会多媒体网络教学。如教学功能;指导功能,监控功能等。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篇6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岁月涟漪,木雕流金……
似乎是昨天,我们还在考场中,挥汗如雨,如今,我们已经踏上中南林这片沃土,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并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我学到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还记得刚刚入校时我是多么的幼稚与可爱,还沉浸在高中的美好岁月中,转眼间,我们便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进入大学学习是我们树立人生志向,扬起理想风帆的关键一步,是进行职业发展准备的重要阶段。在这样一个较高的职业发展乃至人生发展平台上,我们应正确把握当前毕就业形势与趋势,深入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参与职业发展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大学学业、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事业观,以谋求在职业和就业中,找到发展自己事业的支撑点,为自己的精彩生涯铸就坚实基础。
岁月轮回,我该如何面对,我究竟要怎样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无论是从思想、知识还是工作方面均受益匪浅。对职业的理解与对职业的目标,我都从一种模糊状态达到一种茅塞顿开的状态。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想把职业当成是事业去发展,责任使命是动力源泉,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事业心的,没有事业心就没有事业的发展!
机遇属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来面对新的机遇,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请相信我,天道酬勤,上天不会辜负
努力的人。同时,我们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一个团队,它如果有高度的凝聚力,有生机的活力,将带动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因为要实现自我价值,光靠个人的摸爬滚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他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帮助,团结进取,共同进步。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迈出下一步的方向。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职业决定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7
近日, 济南轨道交通公司公开招标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 (2016—2020) 编制, 规划到2020年之前济南建7条轨道交通线, 包括3条市域快线和4条地铁。
根据招标公告, 第二轮规划建设项目包括R1线延长线、R2线优化调整、R3线延长线以及轨道交通M1、M2、M3、M4线, 7条线路总长度超过120公里, 项目总投资约650亿元, 其中规划服务费约324万元。
此次招标范围为结合《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5—2019) 》及相关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成果, 编制这7条线路建设规划, 规划年限2016—2020年。公告要求投标人必须具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主编经验, 且至少有2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审批。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10-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抢占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先进性,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深圳于2015年5日出台了《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及6个配套文件[1](包括2项工程,即深圳市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和4个行动计划,即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笔者作为《规划》的组织编制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接着依据实证调研数据,对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配套工程和行动计划及主要特点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解析。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1.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形态,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变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美国在2010年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提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给力学习”[2];英国制订了2010-2012年发展战略,强调云计算、绿色IT以及ICT的能力规划[3];韩国2011年推出智能信息化推进战略,提出2015年全国中小学全部使用电子课本,同时引入云服务,推进教育变革[3]。
2.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从国家层面对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提出了“三基本两显著”的新目标。2012年9月5日,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 明确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纷纷推出新的举措
北京出台了《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战略》 、《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等,关键任务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上海制定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3-2015年)》等,重点推进基于“人人通”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广州围绕“智慧广州”战略,先后印发《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规划纲要(2010-2014年)》等,加快对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的探索。武汉出台了《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推进国家教育云试点工作。
综上比较,深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制度等更多地规范某一具体业务领域的建设和应用,缺少对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因此,制定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从市级层面谋划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蓝图,明确方向和任务,成为深圳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深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成立编写组,开展了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深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及发展需求,做好深圳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编写组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教育信息化专题调研。
1.数据来源
调研分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包括基础网络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面向10个区(新区)和15所市局直属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调查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100%;实地调研是到有代表性的区(新区)和学校开展实地查看,共到4个区(新区)、9所学校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
2.数据分析
(1)教育城域网使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100%的区(新区)和市局直属学校已经实现网络“校校通”,部分区甚至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双网覆盖,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深入,现有的网络环境仍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调研发现,有70%的区(新区)和60%的市局直属学校反馈目前的教育城域网无法满足应用需要,对于教育城域网的升级最迫切的需求是加大带宽和增加稳定性。
(2)教育资源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
目前有50%的区(新区)和67%的市局直属学校建有自己的资源平台,100%的区(校)能使用市级平台的资源,资源存储总量达到80081G。资源主要的来源集中在教师自制资源、使用网上免费资源和自行购买资源三个方面。
(3)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统计发现,10个区(新区)中,有8个区(新区)建有自己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占比80%。两个新区成立时间短,目前正在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调研的15所市局直属学校都已经建设了信息化应用系统。
(4)教师应用能力统计和分析
目前,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近三年来,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9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33项。
3.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水平不均衡
区与区之间,特别是老区和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老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投入比较到位,都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支撑教育教学应用需要。而一些新区由于刚成立,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应用方面基本空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薄弱。
学校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区属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及新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比较薄弱,校园网的出口带宽少,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而市局直属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投入到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较高,可以较好的满足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
(2)信息化网络环境有待提升
各区(新区)和学校近年来在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方面的建设和投入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成效,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网络带宽越来越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瓶颈。
(3)教育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并提供统一服务
目前,全市各区(校)已陆续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综合应用现状,各区(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侧重点有所不同,部分具有重复的功能,且基础数据和资源尚不能整合与共享。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区(校)提出在整合的基础数据基础上,为全市提供统一的教育管理服务,包括一卡通、办公、学籍、人事、资产、教学、校务等信息化管理服务。
(4)对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呼声很高
学科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需求更加细化。受访的区(新区)和学校都普遍反映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了资源库,但更新困难,利用率低。
(5)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仍然突出
各区(新区)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管理渠道有差异,加上信息技术在学校属于小学科,常常得不到重视。同时,近年来学校设施设备、功能场室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维护等工作量加大。相对其他学科教研队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相对缺乏,在评优评先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影响到专业队伍建设。
四、《规划》内容解读
在国家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战略需求,未来六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规划》是新阶段的发展蓝图,其核心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可量化目标指引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规划》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数据指标,通过可量化的目标指引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未来六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详见表1)。
2.以能力体系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
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思路,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设施的概念,而是一个能力体系的概念,强调总体协调运行的体系,而非单一要素。它不仅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还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保障制度等,要从 “以硬件为中心”引领的思路转变到“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引领的思路。
为此,《规划》围绕打造“智慧深圳”的战略要求,提出要打造“智慧教育”的发展思路。“智慧教育”是一个多方要素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核心是师生的智慧发展,重点是实现六化,即:
(1)资源多样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环境,构建形式多样、品质优秀、机制健全、主动推送、体验先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教学个性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智能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
(3)师生智慧化。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智慧型师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4)管理智能化。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5)环境泛在化。采用云计算、无线网络等技术,突破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构建师生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教学环境。
(6)发展可持续化。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3.以六大任务助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我国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然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课、应付学校达标、评比和检查上,信息技术基本上处于教育的边缘位置,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没产生本质性、持续性的影响,缺乏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和动力。为此,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围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应用’”,即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动技术成为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的关键性因素,直面和解决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教育公平的问题、减负的问题、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管理科学决策的问题等等。
针对国家的要求,《规划》提出六大发展任务,着重从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能够用技术助力破解哪些疑难问题,包括: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人的发展;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大局,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主要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以工程和行动计划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配套出台了6个附件,包括2项工程和4项行动计划,目标是以重点项目和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1)深圳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
深圳教育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充分整合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约化教育服务,有效节省政府的投入成本,有力促进深圳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教育云基础设施、教育云支撑平台、教育云应用服务、教育云管理与运营体系、教育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
(2)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开展智慧型校园环境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管理模式、智慧型师生的素养培养模式和策略、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制定等探索。
(3)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深圳市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智能化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优质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创建、以应用导向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制订等方面,目标是以建设、共享和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4)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是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整合全市教育管理资源与基础数据,实现覆盖全市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对教育系统人财物事的智能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门户、建设教育人财物事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教育决策支撑服务系统和建立教育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提升我市广大师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包括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养行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教育信息技术队伍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
(6)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深圳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是深圳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升级完善深圳教育城域网、构建深圳教育云数据中心、提高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推进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移动终端配备,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改善民办学校信息化环境等。
五、《规划》的主要特点
1.构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6”架构
1个规划体现了国家、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符合“智慧深圳”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未来深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6个配套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其中,以2个重点工程为抓手,从市级层面通过大项目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效推动规划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通过4个行动计划,分步、有序、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确保规划既定目标的完成。
2.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提出要实现“六化”
参考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等,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规划》在发展思路中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目标,提出了要实现“六化”,使“智慧教育”的目标更具体、更形象。
3.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机制,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
《规划》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新机制,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助推我市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孵化、推广应用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借助 “深港同城化”,打造教育信息化特色。
六、结束语
《规划》的出台,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谋划了蓝图,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必将对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深圳将以《规划》为契机,继续加强统筹整合、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深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深圳教育坚持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的加速器,为深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szeb.sz.gov.cn/xxgk/flzy/tzgg2/201505/t20150513_2875902.htm.
[2]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3]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4-15.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5]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ncet.edu.cn/html/news/leader/201211193486.html,2013-11-12.
[6]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前线,2013(12):5-19.
[7]易庆竑.2014 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核心内容研究述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46.
[8]佚名.《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发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5).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2020】推荐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09-28
《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管理》课程学习心得09-10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05-09
《职业生涯规划》11-03
职业规划幼师职业生涯规划书09-03
职业规划:最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07-13
深度职业生涯规划05-30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