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术后护理

2025-01-13

医美术后护理(精选6篇)

医美术后护理 篇1

2013年医师下乡工作总结

xx县中医院---xxx 从2013年6月1号到2013年6月30号,为期一月的下乡时间,我圆满完成了中医院的医疗支农工作,现总结如下。在积极响应党和卫生部的医疗卫生下乡支农号召部署下,在xx县卫生局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被选派下乡进行医疗下乡活动,在这一月时间里,我和当地医院的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工作,共同进步,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认真仔细,热情周到地为当地的群众提供就医服务。在这个月的时间里,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通过一个月的下乡工作,使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有效地使医疗资源互动,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就医差别,在临床上和卫生院的同志共同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提高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及诊治水平,协助开展新技术项目,帮助和指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管理水平、指导医疗科室医疗业务工作等。经过一月的努力工作,使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历史新高,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组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并且为同事们讲解专业技术知识理论课一次。

2013年7月6日篇二:医疗下乡支援工作总结

下乡支援工作总结

本人在第二季度的下乡支援工作中,对于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使农民就近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尽了最大努力去帮扶科室发展,提高了其业务水平。

一、医疗任务完成情况:我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门诊、病房工作。协助完成会诊工作,以有限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尽量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宣教,树立病人保健、康复的意识。

二、发挥上级医院接触国内外专业知识较多的优势,在科室内定期举办讲座和示教,将一些国内外的学科新进展带到基层医院,发挥我院教学医院的特长,对于科室医生和护士言传身教并严格要求,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

三、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切实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根据工作体会,提出了多条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

四、发挥科研优势,帮助基层医院科室找准科研方向,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助临床发展。

五、针对目前骨科病患多,神经系统病人少的特点,下一步将深入基层,更好的为偏瘫后遗症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患者前来就诊,完善业务范围。

但我发现农民对卫生知识掌握有限,对一些常见病认识不足,深切地感受到群众对医疗的渴求。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为他们服务,下一步我将与人民医院的同事们紧密合作、互助互长,服务一方群众、带好一个科室,为加强新时期基层卫生工作而努力。篇三:医疗下乡工作总结

下基层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医疗下乡支援基层医疗工作的通知,根据医院的有关规定,受医务科的委派,赴龙海市中医院外科进行对口支援,现为期一年的工作已结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较圆满完成了这项医疗服务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疗任务完成情况: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合理安排门诊、病房工作,参于查房30次,参于开展的手术共约16人次,具体的手术项目有: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隐睾下降固定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并协助完成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5人次,以有限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尽量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注重随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

二、发挥接触专业知识较多的优势,在支援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6次,将一些国内、外领域的学科新进展带到基层医院,充分发挥我们的特长。

三、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每周和医院相关领导进行一次全院大查房,并根据工作体会,为其提供了多条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其发展献计献策。

四、我们从基层医务工作者身上学到了如何与患者更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他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此次支援基层医疗工作,我们与对口支援医疗几个的医务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相互得益,互助互长。今后,我们愿为进一步支援基层医疗工作尽力。篇四:万名医师下乡个人工作总结

万名医师下乡个人工作总结

临夏市人民医院 何玉娥

国家卫生部为实施农村卫生基础建设,部署“万名医师支援农

村卫生工程”项目,计划在三年内选派万名城市医师到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对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加速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决策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作为临夏市人民医院一名普通医生,今年有幸参加了我州万

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活动,我被安排到临夏县北塬乡中心卫生院。通过几个月的下乡工作,使我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有效帮助和促进了北塬乡中心卫生院的工作。现将本人近几个月下乡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加强提高常见病、地方病的诊疗技术和诊断技术,协助开展新

技术项目,帮助和指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管理水平,开展教学查房,指导科室医疗业务工作等。制订了医学继续教育计划,安排医师进行医学讲座和帮助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四、按计划,实施了以下几项工作:

⒈积极参与临床一线,进行上级医师查房、会诊,参加手术示教、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病人、死亡病例的讨论。对低年资医生手把手带教,与高年资医师相互探讨临床工作经验,使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篇五:农村支医工作总结5 2011年到农村支医工作总结 从2009年8月往陈仓区中医院下乡技术支农至今即将满一年,回想起来,感慨万千,最终还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按照既定的模式总结一下自己这一年的工作。

去之前,在我院医教科指导下,认真学习关于卫生支农的意义,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参与基层卫生建设,在工作中做受援单位职工的表率,同时,在工作闲暇之余,继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工作上,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1、坚持每天早上按时查房,每周确定3次临床教学查房,每月临床教学授课2次。陈仓区中医院骨伤科成立不到两年,他们的主任本是某县骨科主任,在那里兼职,每周只去一次那里查房、手术,一般是周五。科室有三位医生,其中两位还没有执业医师证。工作时间都不长,多数时候只是处理一些骨科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一般是保守治疗,比如理疗、外敷中药,小针刀,对症处理。手术开展的不多。三位医生看起来也很忙,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由于他们三个都是我曾经带过的实习医生、进修医生,他们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针对这种情况,联系该科常见骨科病种,有针对性的类别性查房,同时给予相关课题讲座指导,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该类疾病诊断治疗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讲解国际最新认识及治疗手段,同时对参加医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回答,鼓励辩论式讨论,同时不忘联系相关教科书内容,提高医生循证医学理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医师理论知识,同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对骨科常见部位磁共振的讲解以及现代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思路等课题,反应较好。国际骨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创伤相关的国际骨科ao理论在他们只是一个概念,我在教学讲座中给予系统讲说,包括理论发展的历史,同时在手术中把这些理论有意识的灌输,让他们明确ao理论中各种内固定固定方法、固定原理,其中不乏自己这些年在临床中琢磨的而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锻炼他们自己进行疾病诊治的能力,在做一个旁观者同时,不忘纠正不必要的错误,并且在诊治后对该病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一些有争议的东西。

2、这一年中,由于他们科室的特殊情况,多数手术都是由我执行的。如同他们的说法,自从我去那里以后,好像创伤手术比以前明显多了。以前他们每月能有两台创伤骨折手术就不错了,经常还是一整月没做过一台创伤手术。这一年中,我在那里做过,还是按照人体的解剖部位来说吧,锁骨骨折数例,其中一例合并有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使用了沙滩椅位给病人进行了手术,这种体位也是他们首例,估计也是市中医院的首例特殊体位进行该手术。前臂尺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多例,其中一例是辗转多家医院手法复位不成功最后在这里进行了手术。手腕部包括手指骨折以及bennet骨折脱位。股骨髁上粉碎骨折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手术,胫骨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或闭合复位ao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踝部的复杂pilon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儿童先天多发锤状趾矫形手术,跟骨骨折撬拨复位手术数例,该手术同时指导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一例。同时和他们的妙主任一起做了几例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合作开展了陈仓区首例高龄(75岁)陈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治病过程中,通过手术指导基层医师发展观念,改正错误的认识以及操作方法。在开始时,发现一些医生的外科换药方式有问题,给予指出,同时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道理。针对该院骨科主要以骨病类病种为主,建议在该地区首先开展关节镜技术,得到他们院领导肯定,也是对科室发展思维方式的一种指导。

3、参加科室间会诊7次。以往由于该院骨科人员的特殊性,他们其它科室请骨科会诊 时经常请院外会诊,去那里以后,主动参与院内会诊。有一例女性产后臀腿痛,患者怀疑是剖腹产时麻醉所致,经给予检查后,认为是由于特殊时期内分泌失衡韧带松弛导致的骶髂关节错缝,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发生。通过会诊也熟悉了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团结同事,融洽关系。4.后半年按照院方的安排开始每周两次门诊,周一和周三上午,平均每个门诊日接诊患者大约10人。深切体会到基层患者就医的特殊心理,同时也对国家的农合、医保政策的实施的效果感到欣慰。虢镇属于那种城乡接合处,那里的病人更多的是来自附近村庄、临近县的农民,由于经济原因,很多人的关节严重变形,但是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该科室以往的保守治疗措施,虽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是也每每能部分缓解病人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家节约了资金。但是我觉得,如果科室要发展,要赶上大医院,单纯的保守治疗不利于科室的发展,不利于医生技术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一种疾病的病理改变处在不同的程度,就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我希望能够在那里有一天开展起来,那里膝关节严重变形病人长期痛苦的病例还是不少的。5.积极参与科室建设,提出科室发展方向供参考。该医院地处陈仓区被废弃的火车站附近,骨科的创伤患者几乎都被送往陈仓区医院(原县医院),平日里住院者多数是退行性、劳损类疾病,根据这种情况,建议科室发展关节镜技术,在运动医学方面早走一步,争取在这一领域占优先地位,为科室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6.很欣赏他们三位医生一直在临床上使用小针刀治疗疾病,比如狭窄腱鞘炎、棘上韧带炎、跟痛症、网球肘等等,虽然他们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但是在这一方面,他们是我的老师。他们能够长期坚持使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用药,这一点也很难得。他们在临床中总结、自行建立了科室的外敷1号、2号中药以及外洗成方,临床效果满意,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为我个人也得到了锻炼,在离开大医院缺少高级设备支持的情况下,提高了看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我也了解了基层卫生状况和当地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现状,更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切,也应该感谢陈仓区中医院的各位领导的支持,没有他们那么样的看得起我一个小医生,并对我的生活、工作尽最大可能的照顾、支持,估计这一年来也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

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领导团队,以岳院长为首的院领导,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难以想象的不知疲倦的精神头,我深切体会到他们那种一心想把医院搞好,使医院快步发展、后来居上的心理,我也深信他们会达到愿望的。

医美术后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病人80例,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确诊, 且意识清醒, 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40例, 在研究过程中, 对照组中死亡1例, 失访1例, 观察组中失访1例, 实际参加本次研究的人数为对照组38例, 观察组39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住院病人管理

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症状体征、诱因、用药、饮食、康复活动等相关知识。出院指导包括用药、饮食、康复锻炼、自我监测及管理、按时复诊, 出院时由主管医生开出院医嘱单交与病人, 护士给予指导。

1.2.2出院后延伸护理

观察组病人由5名护士实施家庭延伸护理半年, 每月2次电话随访, 1次入户随访, 病人可随时电话咨询,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 对于护士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医生商讨过后给予病人答复。每位病人建立一份随访健康档案, 由随访护士填写, 延伸护理内容有记录病人症状、体征、体重、血压等, 指导病人用药、饮食、规律生活、康复锻炼及自我监测, 疏导病人不良情绪, 对有自理缺陷的病人进行针对性地生活指导, 鼓励病人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发挥其最大潜能, 并且鼓励照顾者积极参与、支持等。病人留有一张联系卡, 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住院时的主管医生、随访主管护士及病区联系电话, 以便随时咨询。选用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 经过统一培训, 了解延伸护理的目的、意义、随访的注意事项、礼仪等。电话随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病人执行出院医嘱情况并督促, 解答病人的疑问, 入户随访的目的主要是与病人及家属面对面沟通, 对病人遵医行为进行评估, 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 不正确的给予干预、指导, 并再次进行评估。对照组由病人及家属完成出院医嘱, 按常规复查。

1.2.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 由专门负责问卷调查的护士于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病人上门随访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调查表, 对病人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坚持康复锻炼、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生活、按时复诊6方面进行调查, 将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定为遵医行为良好, 偶尔做到及根本没做到定为遵医行为差, 对两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遵医行为做出比较。

2 结果

3 讨论

延伸服务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人性化服务模式, 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本质实际上是健康管理[2]。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服药、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3]。脑卒中病人康复时间长, 而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大多数病人的后期康复都是在家庭中完成, 极个别经济条件好的在专门的康复科完成康复训练, 脑卒中病人以老年人居多, 由于记忆力的减退、家庭事务的繁多, 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逐渐淡忘出院医嘱, 使遵医行为不能够完全依从。完善、全面的院外护理支持能显著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4]。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按医嘱服药、按时复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病人的医疗保险及病人所掌握的最基本的医疗常识有关。但在坚持康复锻炼、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生活、合理饮食, 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干预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 对照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在下降, 观察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在上升。因此, 延伸护理能够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对病人有效控制病情起到督促和支持的作用, 从而减少复发,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大多认同延伸护理, 表示愿意接受, 电话随访是一种从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5], 能较快地了解到病人的信息, 及时沟通, 提醒病人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但电话随访也有局限性, 有些指导需亲自演示, 尤其是康复锻炼, 专业性很强, 需要一定的康复护理知识, 这也正是病人及家属所欠缺的, 通过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 部分病人和照顾者不能熟练掌握, 加上康复训练是循序渐进的, 并需要不断调整, 时间长容易淡忘康复训练计划, 导致遵医行为下降。脑卒中病人由于残疾的影响, 多数存在情绪不良, 对康复没信心, 直接影响遵医行为, 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使病人感到亲切, 进行有效沟通, 增加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配合治疗。护士还可以亲自看到病人肢体、语言、吞咽等各方面的训练, 做出评估, 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干预,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还可指导病人利用家里现有的环境、条件进行合适的训练。本院将电话随访和入户随访完美结合, 解决了病人与家属的后顾之忧, 使病人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的康复状态, 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遵医行为, 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如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 护理人员及时地做出协调, 不影响工作的开展, 保证完成半年的延伸护理;观察组病人为入户方便只能选取本市区的;个别病人遵医行为差, 与他们固有的思维及家庭因素有关, 需要护士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去加强沟通, 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 关爱、支持他们, 提高病人遵医率, 保证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入院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入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延伸护理半年, 包括定期电话随访和入户随访, 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坚持康复锻炼、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生活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能提高脑卒中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

关键词:脑卒中,延伸护理,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3.

[2]向利丽, 陈建华, 曹清莲, 等.延伸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21) :60-61.

[3]李文玲, 张英, 郁蓉芳, 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4) :7-8.

[4]许秋红.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6) :83-84.

医美术后护理 篇3

【摘要】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18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药物治疗依从性、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定期复查等情况做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均能坚持服用抗凝药物,但服用其他药物的依从性较差,52.2%患者坚持合理饮食,43.8%患者坚持适度运动,49.5%患者坚持定期复查。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遵医行为较差,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建立长期有效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遵医行为;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38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86-01 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越来越年轻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推崇的新技术[1],是冠心病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PCI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相应心肌供血,但不能阻止冠状动脉硬化的过程。因此行PCI后仍需加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接受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口服药物治疗,同时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可改变危险因素,对于减少不良事件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遵医行为是指患者行为与医生处方相结合的程度[2],良好的遵医行为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我们对180例行PCI后的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旨在探索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80例,男96例,女84例;年龄36~78岁,平均60.6岁;纳入标准:PCI后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遵医嘱药物;具有正常智力水平及交流回答问题能力;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上;自愿参加;出院6~12月;冠脉病变情况:单支病变106例,双支病变66例,三支病变8例。

1.2方法 

1.2.1调查方法 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专人负责,在患者PCI后6个月、12个月进行,按预约门诊发放调查表或电话随访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8份,有效问卷355份,有效问卷率98.61%。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坚持服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定期复查凝血系列及血脂等情况。完全遵医行为是指能如期规范遵守医嘱内容;部分遵医行为是指因故漏缺执行医嘱内容;不遵医行为是指自行改变医嘱部分内容或完全不按医嘱内容执行。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180例行PCI后的冠心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见表1

表1 180例PCI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

2.2 180例行PCI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复查遵医情况,见表2

表2 180例PCI后患者生活方式及复查遵医情况(例,100%)

3 讨论 

3.1 冠心病患者行PCI后遵医行为较差 本调查表1显示:患者出院时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医嘱用药应用率分别是100%、100%、95%、86.6%、75.5%,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基本均能坚持服用抗凝药物,但服用其他药物的依从性较差,服用他汀类药物6个月、12个月分别为63.7%、49.1%,服用其他医嘱用药12个月为58.8%。本表2显示:冠心病患者行PCI后52.2%能合理饮食、43.8%能坚持适度运动、49.5%能定期复查、62.2%能做到戒烟限酒,总体遵医较差。

3.2 PCI治疗指南[3]提出: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本组患者总体遵医行为较差,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PCI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健康教育机会减少,对自身疾病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患者认为冠心病已治愈,加之对药物治疗、饮食治疗、适度活动等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病因、易患因素、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等,说明PCI术后坚持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等。健康教育前应评估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尤其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理解能力、听力、记忆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体现个性化;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突出重点、语言通俗易懂,及时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价。

4.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的保证[4]。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患者恢复。

4.3 良好的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 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进行评估,积极争取可能的社会支持,争取引导家属帮助患者坚持系统用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督导、指导作用,使患者坚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促进疾病康复。 

4.4 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 多项研究发现,在给予患者治疗性建议之后,如果不做任何定期的强化干预,许多已经改变的生活方式不久又会重新回到患者的生活中来[5]。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时间是在院外进行,患者出院后虽然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患者会认为冠心病已治愈,不良生活方式会再回到生活中来。因此,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必须完善医院的随访制度,定期电话随访,或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持续不断的加强PCI后患者的随访干预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使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与策略[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2 

[2] 田立英,甄桂兰,曾静,家庭访视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7):8-10

[3] Writing Group,2007 focused update of the ACC/AHA/SCAI 2005 guide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practice guideines[J].Ciculation,2008,117(2):261-295

[4] 王国强,身心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6):46

医美术后护理 篇4

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含量过低,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尿糖,从而导致了代谢异常,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所以患者具备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据笔者调查,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并不高。

为了证实社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笔者对出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3月-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中的120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试验组女22例,男38例,年龄43~65岁,平均(53.4±0.8)岁。

对照组女35例,男25例,年龄45~68岁,平均(55.9±0.6)岁。

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同时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已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以下方式的社区护理:首先,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终身性疾病,一般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所以笔者对已出院的患者进行定期的家访,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年龄、病情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精神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还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给患者及他们的家属传授糖尿病预防的知识,让家属能够更好地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也可以给患者介绍临近的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建立联系,多参加一些糖尿病的友谊会,这样可以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其次,每个月给患者安排一次讲课,主要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教会患者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血糖的规律,教会患者循序渐进、定时定量、适可而止的运动方法,空腹和餐后都不能进行运动。

也可以组织患者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问的方式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最后与患者经常保持电话联系,定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对药物的反应,经常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同时患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护理20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复住院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住院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33%(26/60)和复住院率31.67%(19/60)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6/60)和复住院率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已成为公认的三大疾病之一,且该病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

据调查可知,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即有目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3-5];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与患者经常联系,了解患者的情况;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6-7]。

这些措施对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有良好效果,使患者更好地控制饮食、规律饮食,促使体重变化范围减小,很大程度上减轻糖尿病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利。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普通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普通护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3.33%)和复住院率(31.67%)明显高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和复住院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论述,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明显地增加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住院率。

参考文献

[1]银芳.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19(6):31-33.

[2]叶小梅.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6(26):2440.

[3]陈小慧.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7(22):123-124.

[4]侯岩芳,刁振明.应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基础护理及分级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0-62.

[5]徐君.糖尿病患者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8-2439.

[6]丁雅琼.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01.

壮医治疗面神经麻痹护理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42.3±2.4岁,病程2~7天,平均3.7±0.5天;另选取同期到院诊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71岁,平均41.2±2.5岁,病程2~7天,平均3.5±0.6天。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符合《神经病学》[2]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和分型: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伴有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额蹙眉、口角下垂、乳突部疼痛、听觉及味觉障碍等体征;排除非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其他类型面神经损害、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及对壮医药物治疗过敏或面部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因对症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面瘫面肌按摩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患侧面部用壮医药热敷,具体如下:取桃仁、独活、红花、乳香、没药、当归尾、土鳖虫、续断、无名异、盐杜仲、骨碎补、牛膝、苏木、自然铜、田七、大黄各10g,粉碎后用酒调制成糊状并加热,待温度适宜时敷于患侧面部,用保鲜膜覆盖保湿并用红外线照射保温30~60min;用药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烫伤面部,药物过干影响吸收;热敷过程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并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若有异常及时用清水清洗,并更换疗法;热敷期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时调节温度,热敷时需关好门窗,以免因患者面部毛孔开放而受外邪侵袭,加重病情;热敷完毕后,用温水再次清洗并擦干面部皮肤,避免吹风、受凉。两组均干预30天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3]

痊愈:面部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面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面部表情正常,但患侧仍有轻度麻木感;有效:面肌功能部分恢复,但双侧面部仍有无损害性不对称;无效:干预前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 00%。

1.3.2 康复时间

随访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面部康复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康复时间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面部康复用时21.5±2.7天,对照组面部康复用时40.2±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因机体正气不足,营血亏虚,受风寒外邪入侵至肌腠,而留滞于经络,使经隧不通,经脉失养,遇寒则筋急引颊,筋缓不荣,故使口眼歪斜、面部不能平视[4]。为此临床在常规西药营养面神经、增强免疫力、中成药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应予以舒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祛风疗法进行治疗及护理,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瘫恢复。

壮医在治疗护理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治疗特点,壮医认为于面瘫患侧用壮医药热敷,有助于濡养局部肌肉筋脉[5]。为此,本文对3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辅以壮医药热敷,文中所选壮药具有活血通经、舒筋止痉、祛风燥湿之效,从而能驱络中之风,使络中风邪得以疏泄。在壮医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壮药在患侧面部及前额部热敷,并用红外线照射,不但有助于药物的吸收,还有助于舒筋通络、舒调经气,加强祛风散寒的作用;在药力与热力作用下,利于药物渗透皮肤并吸收,直达病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水肿的吸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在壮医药热敷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防风防寒等保护护理措施,以确保壮医药治疗护理的安全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面部康复时间为21.5±2.7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2±2.9天(P<0.05)。由此可见,壮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可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侧面肌的营养供应,利于非化脓性炎症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壮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患侧面部给予壮医药热敷治疗及护理干预,30天后观察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及面部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面部康复时间为21.5±2.7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2±2.9天(P<0.05)。结论:壮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有助于改善患侧面肌的营养供应,利于非化脓性炎症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壮医,护理,疗效

参考文献

[1]赖若芸,赵红黎,胡恕艳,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4(15):1796-1797,1798.

[2]陈永忠,任义钟.针剂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2,22(2):12-13.

[3]王凤德.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10):34-35.

[4]罗艳美,刘莉君,代俊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7(21):197.

[5]梁树勇.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26(3):118-119.

医美术后护理 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糖尿病;遵医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87.1;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0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过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结构中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表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据初步统计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千万之多[1]。糖尿病属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将可能导致眼、神经、肾脏、心血管以及感染等诸多慢性并发症,该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相对较高,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教育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形成患者良好的遵医意识对延缓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及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不乏有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由于不能严格遵医嘱行事,病情恶化、并发症不断出现的情形比较普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特别通过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所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6~75岁,平均(48.1±2.5)岁;均已婚,糖尿病史1~16年。文化程度显示:初中学历48例,高中学历37例,大学以上学历1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时都给予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并嘱咐患者重视饮食疗法,科学用药,自我监测,运动锻炼等常规问题[3],确定全部患者出院时理解并接受宣教内容。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包括开展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争取得到患者家人的配合,为达到患者遵医目的提供家庭支撑;通过按时发放和收集病情追踪卡书面形式了解患者遵医行为及程度,解答和解决患者存在问题;通过电话沟通方式询问患者遵医情形,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监督。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按时检查、饮食治疗、科学用药、自我检测、运动锻炼等方面的遵医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正常率高达86%,对照组正常率仅达53%,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知,糖尿病知识教育等方面都对血糖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初期阶段,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挑战,他们通常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转入家庭继续治疗。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患者情绪,患者的配合实现了院内治疗的目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患者进行跟踪服务,患者只有遵照医嘱,认真配合院外护理,积极观察血糖值变化情况,才能保证血糖值相对平稳,或者有所下降;不遵从医嘱,不配合护理干预者其血糖值将处于不稳定或持续增高状态。同时,患者因为受到疾病长期折磨,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放松和情绪上的松懈,致使患者不能严格遵从医嘱,这些相对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对患者而言相当危险。护理工作的院外延伸无疑对患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院外护理干预,患者既得到了诸多相关信息,又时刻被提醒必须遵从医嘱,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

院外护理干预不仅直接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而且健全和完善了患者从院内到院外的护理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只重视院内护理机制向院内、外双重护理模式重视的转变,解决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使护理人员摆脱了在护理过程中被动的局面,更大范围的护理实践为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出色发挥提供了智力保障和经验支持。院外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家庭成员也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鼓励和监督过程中,实现了患者在得到医院专业指导基础上,也充分享受了家庭的关爱,树立了患者与疾病长期抗争的勇气;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家庭氛围的和谐与融洽使患者得到精神的放松,这些都有利于患者血糖的降低,增强了患者疾病治疗的主动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患者心情舒畅[4],家庭成员的监督也强化了患者的遵医意识,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专业性与家庭成员关爱的补充性使得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都维持在理想水平。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院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嘱效果,增强患者自我控制意识,对疾病治疗产生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2] 徐依雪.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3):283.

[3] 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35.

[4] 赵金彩,翟梅玲,赵莉,等.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1-2.

(收稿日期:2012-02-20)

上一篇:小学体育器材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公共自行车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