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随笔

2025-01-03

体育教学随笔(精选15篇)

体育教学随笔 篇1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识字的目的。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一是趣味识字法。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泪”字,编成“水从眼里出。”再如:教学“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二是编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通过这样一个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三是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方、仿、访、芳、坊、妨、房,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比较,编成儿歌帮助记忆:“有人仿佛的仿,有言访问的访,有草芳香的芳,有土作坊的坊,有女妨碍的妨,有户房子的房。”这样把一些形似字放在一起就好记多了。

四是表演动作识字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教学“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抱”字,先想一想抱的动作,然后再做一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抱”是用(手)抱,所以是手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五是熟字带生字识字法。

有些生字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减一部分的方法来帮助识记,如:日加月是明,月加月是朋,日加生是星,功减工是力。这样,学生通过熟字来学习新的生字,使其在今后的文字应用上也不会发生混淆了。

六是结合生活识字法。

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阅读课外书、观看街道旁的广告语、门面的招牌等,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识字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体育教学随笔 篇2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 尤其对女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呢?

笔者是20世纪90年代末毕业的大学生, 从教十年有余了。刚毕业那会儿, 在我们这里, 在相当多的学校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简单、形式化、成人化, 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 指导思想陈旧所致。可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 有些因素是值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 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由, 他们的学和练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的义务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发言权, 更不能说半个“不”字。学生是否喜欢, 最多是个“保留意见”或者“点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角色只是一句空话, 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 极少会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那时的我们很少提师生之间的平等, 也不讲“亦师亦友”式的师生关系。师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主宰了教学活动的全程, 学生好比是因教育需要而批量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 老师不必过多考虑学生的个性, 共性才是关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刀切。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 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 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 相反却尝尽失败的苦涩。那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累, 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必然影响了教学效果。一大批缺乏个性的、不快乐的学生也就这样从我们手中诞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们热爱体育, 却讨厌体育课的根本原因!

如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出发,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与其说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曙光, 不如说是给当前许多没有生气的课堂注入一剂强心剂, 也给墨守成规的同行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现在还是老样子, 还是用那套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套套来上的话, 那我们的体育课肯定是失败的, 也就别怪我们的学生给我们打分打得低了。

其实, 体育活动和竞赛不都是在玩吗, 只是大人们狡猾些, 把这种玩冠以“体育”二字, 便玩得一本正经, 玩得名正言顺。人们正是在玩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体味到做人的快乐。玩, 更是学生们的天性。体育活动有许多严格的规则可循, 为什么就不能称之为玩呢?随着一个“玩”字在我心中日渐生根发芽, 我想, 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发生转变。我们不应再是那高高在上的权威人士, 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势, 之后换位思考一下, 自己假如是学生, 那么希望体育课怎么上?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 同学共练, 最终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利用好它。使得体育教学不再是“领导和学生都不满意, 两头受气”的活儿。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千万别让学生把我们体育老师看低了, 说我们“OUT”了, 那实在是我们的悲哀。

把自己当做“学生”, 我们快乐无比。现如今, 哪怕学生再冒出一个更时髦的词汇:老师, 这节课怎么“混”啊?我也能欣然接受。毕竟“玩”和“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学生的健康。况且老师心里还有一把衡量教学的尺子———怎么才能玩得转!

体育教学随笔 篇3

一、随笔展评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关于随笔展评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即:展评学生自己的随笔,展评同伴随笔,展评名家随笔。

1.学生随笔展评,激发发表意识。学生随笔按照时间分为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课堂随笔是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随笔,它包括了作文课和考试时完成的随笔。课外随笔包括生活随笔和读书随笔。在学生随笔中,由于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随笔写作更多的是提倡课外随时随地写随笔。我们在展评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兼顾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

在学生随笔展评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一节晚自习时间。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作文都在班级上进行展评,因此随笔展评分为小组展评和班级展评。小组展评以语文学科组长为核心,顺时针传阅小组所有同学的随笔。学生看完一遍后,再由语文组长进行分工,每个人点评两篇文章,进行组评;组评结束后,发回给成员自己进行自评。组评和自评结束后,由小组推荐本组最好的文章到班上展评。

班级展评可由语文学科班长或者语文教师组织,实行全班共评、师生同评,在展评中还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随笔最好,哪个小组点评得最好,优胜组可以评为小作家组或者评论家组,激发学生的发表意识。如果班级展评时间不够,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则可以用张贴到教室墙壁的方式加以展评。

如果班级展评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随笔收起来,看看他们点评的痕迹,点评到位的随笔给以保留,没有点评到位的加以补充。在小组和班级进行随笔展评,符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随笔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随笔展评通过自评、组评、师生共评,全员参与,学生为主体,教师来调控,大大提高随笔批改效率。

2.经典随笔展评,名家名篇引领。我们把经典随笔展评美其名曰“美文共赏”,一般安排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美文可选练习册的文章、报纸杂志的文章、语文阅读的文章、名家名篇等。经典随笔要求篇幅适中,不宜过长。每个小组每周准备一篇美文,语文组长向语文班长申请,语文班长审核文章后,再作安排。语文班长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个小组来展示美文,一般两周轮完所有组。安排展评组的同学,先读文章然后说推荐理由,再让其他组点评,教师也可适当指导点拨。

二、随笔展评的原则

随笔展评包括了展示和点评,有效的展示才能保证高效的点评。随笔展示的原则为:文明大方,声音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展示的同学不能紧张,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展示前要说展示的题目,说明出自哪一本书,有书的同学可拿出来看;声音要响亮,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影响点评效果。展示美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漏字,不念错字,停顿正确,做到抑扬顿挫。这样的展评是一种享受,文章写得美,读得美,同学听得美。

随笔点评的原则有“四个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优点和缺点相结合;总结性表述和陈述表述相结合;作文和做人相结合。

1.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内容包括了主题、立意、选材、主旨、情感等;形式上包括标题、开头、结尾、线索、顺序、结构、过渡、铺垫、照应、语言、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语文特级教师李志清对随笔点评做了很好的介绍。她在《和语文一起飞翔》中提出了从题目、選材、主题、结构、语言、书写等六个方面着手点评随笔。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材的标准,随意选择材料,而李志清老师在选材方面评价的标准很清楚,很具体,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她说:“选材围绕中心;选材真实(可艺术加工或活用材料);选材典型,有代表性,引人入胜;有最精彩、最深入的高潮部分。记叙文要有最细致感人之处,议论文要有最雄辩有说服力的部分,说明文要有说明的核心内容。”

2.优点和缺点相结合。众所周知,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随笔展评就是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随笔展评必须指出其优缺点。对于学生随笔,不能只提优点或者只提缺点。点评学生随笔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信心,如果把随笔说得一文不值,以后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随笔?在刚开始实施阶段,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教师可以要求点评时只说随笔的优点,让学生不畏惧展评。在随笔展评深入阶段,要让学生逐步点评缺点。让学生懂得要说缺点,改正不足,作文才有进步,让学生接纳意见。在美文共赏环节,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美文的不足,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学会质疑。

3.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随笔展评为了条理清晰,可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结构来展开叙述。总结性表述是对随笔总体印象的判断,可放在开头或者结尾。陈述性表述就是具体的叙述,比如这篇文章语句生动优美,那么语句生动优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要举出事例,点到实处。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展评清晰、清楚。

4.作文和做人相结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学通过文章运用来进行人文教育。宋代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更有甚者提出:文品如人品。因此,在随笔展评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作文,如从这篇随笔中,学生积累了哪些写作素材,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做人,如从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示,懂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原则等。

三、随笔展评要注意的问题

1.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要经常开展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培训。随笔展评要高效就必须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否则组评环节难以进行。小组建设通常是6~8人为一组,每一组都有各学科的学科组长。传统的课代表就是学科班长,但学科班长比课代表更有工作可做,学科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科的领头羊,协助老师开展学科组长培训。语文教师要对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进行培训,如如何组织随笔展评,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管理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进行组评随笔,等等。

2.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养成正确聆听的习惯。随笔展评包括台上学生展示和台下学生聆听的环节。如果台下学生不认真聆听,那么,点评环节无疑会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随笔展评环节中不做与聆听无关的事情,认真倾听才是对台上展示同学的尊重。其次,要求学生拿起笔来记录感受或者优美词句。这样做点评才能落到实处,不会信口开河,空洞无物。

3.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随笔展评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纠正,定期总结经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加以鼓励和表彰,对于表现不佳的同学及时谈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合理点评。随笔展评刚开始时可能费时过多,气氛沉闷,效果不佳,影响进度,语文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少讲一点课文又何妨。随笔展评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试想一周展评十篇文章,一个学期即可展评二百多篇文章,一年即可展评四百多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持下去,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提高?

在随笔写作教学中,我写作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我点评我精彩。在随笔展评中,学生通过展示和点评随笔来积累写作素材,悟出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随笔展评中,学生在讲台上展示随笔,锻炼口才,培养胆量。语文学科班长在主持活动过程中培养了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宛如电视台主持人。台下同学纷纷点评,精彩不断。随笔展评,乐哉!美哉!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体育教学随笔 篇4

体育教学随笔

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篇5

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王一桢

小学体育,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跑、跳、基本球类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就会一见上体育课就头痛,甚至在体育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体育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每一课都准备有一些体育游戏,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2、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游戏的时候做到: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积极的和同学配合完成游戏。3.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后继续游戏。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4、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体育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作用。

3、使学生形成基本素养

这点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学生健康身体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篮球、足球,球类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同时球类的体育设施又是学校最

能满足给学生们的。还有,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体育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4.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教学随笔 篇6

从踏入学习教育的大学那一步开始,我就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大学毕业的我很幸运的走进了杭锦旗实验小学,真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但是“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有些茫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是捧着一颗炽热的心来面对这一神圣的职业,不知道在这条道路上能遇到怎样的困难,能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这一切。但是我总相信,只要昂起头,面对太阳,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那么明朗清晰,我每天告诉自己,我真的很棒,我是最棒的。

在踏入实验小学之前,自己已经参加过实习,本以为自己已经很是了解教育,了解学生。可是我发现自己错了,尽管之前自己已经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当我开始面对这些小孩子时,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知所措,跟所期许的有那么不一样。以为拥有一颗热忱的心,凭自己在大学了的知识和实习时掌握的教育理念方法就完全可以胜任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当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才发现所有的一切并不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教学的刚开始我有些茫然,有些吃力,怎么小孩子就这么难以管理怎么就这么难以理解。

记得我第一次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真得快乱成一窝粥了,立正稍息不会,向左看齐向右转不懂,仅仅站个队就需要十来分钟时间,一节课下来,真的感觉很疲惫,很空洞,我在这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呢?然后我就开始想办法,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向有小学教育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学习如何能了解他们,如何能更贴近他们。特别是听了越老师的语文课后,让我有很大的震撼,她讲示范课的班级刚好是我带的一年级三班,在那节课上学生的表现及其的好,许多老师都感觉是,这个班的孩子就像是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感觉不出来是一年级的。可是我的课为什么就那么难呢?我向越老师请教了,她告诉我,你可以尝试给孩子准备一些糖果或者奖励的.贴画,学生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会很听话的。我尝试了,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为了得到奖励,各个争着表现。

在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一些学生玩耍聊天,全方位的了解现阶段的孩子的生活学习,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通过这些方面的关注,使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使孩子们对我感兴趣了,对我的体育课也感兴趣了,每当放学的时候,听到孩子们热情高兴的大喊体育老师再见的时候,我有了空前的自豪感骄傲感,我知道我做到了,我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和喜爱。这样一来增加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事实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关注孩子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做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全面培养孩子。为此我不断在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课余时间积极收集编写体育游戏,让游戏与自己的教学目标相照应,既充实了课堂内容也针对性的进行了锻炼。经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学习与尝试,也使自己在课堂的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着丰富的知识,为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燕子》教学随笔 篇7

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 我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 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一、画面美

《燕子》一文如画如诗, 那俊俏机灵的燕子似乎就在您的眼前掠过, 那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如在身边。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了纸和彩笔,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画燕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 之后再次画燕子。我让学生把自己两次画的燕子进行比较,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和学生将画面美归纳为这几个方面:

1.外形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跃然纸上了。

2.春色美。“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 嫩的叶, 各色鲜艳的花”, 这时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多么富有生机啊!

3.飞行美。“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横掠过湖面, 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 就看到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动作是那么轻快敏捷!

4.停歇美。“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无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这是一支多么美妙的曲子啊!

作者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同时也是由面到点的画面布局, 这就是美之所在。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二、语言美

《燕子》一文, 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 鲜艳明快的色彩, 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 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 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 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 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1.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 “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 具有目的性、时间性。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 是赶着来赴约的, 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 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2.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赶”带有急切的意思, 比“飞”更突出了快捷, 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 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

三、情感美

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 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 有的飞到了柳枝间, 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 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读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被春的气息感染。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 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 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体育教学随笔案例感言: 篇9

通过一段时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用心”去投入,并做到“三个追求”:追求真实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理性的课堂。具体的是:

一、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落实课程理念

1.在新课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新课标》?即新课程到底是什么?

2.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二、用心去设计教法和布置场地器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布置教学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现《标准》目标的必要保证。前一段时间,有部分学生呼吁:“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除了个别的其他因素外。我认为:关键是教学方法与器材场地的不完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场地、器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仅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超水平利用。正像我们有的体育教师讲的那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勤定能补拙”。

三、用心去让每个同学们能够“动”起来

要上一堂好的体育课我认为:自然应是学生尽情运动,课上生龙活虎,并伴有对下一节课的渴望……

今天的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活动的样式多样化了,活动的空间扩大了,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必须坚持让同学们动起来,必须保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四、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平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本次改革是课程改革不单是教学改革,要甄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学生们喜欢学乐意学体育并学会和会学。

宏伟小学体育教师教学随笔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通过不段的摸索和课后总结以及对学生的询问我总结了几点有价值的方法。

一、通过设疑来激发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养成动脉的好习惯,还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中长跑教学是教学内容中较单调、枯燥,学生比较惧怕的内容。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首先提出一些问题:“马家军在哪些项目上使国外对手胆颤心惊?”“为什么说长跑运动能考验人意志和毅力?”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讲解其中的技术要领,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投身长跑运动并从中体会长跑带来的乐趣。

二、新颖教学内容、方法来激发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技巧侧手翻教学,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短时间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

三、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

教学随笔 篇11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二、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三、提倡体验性教学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四、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

互动可能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五、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与灵气。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争取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杨玉英,女,1967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青海省大通县朔北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篇12

1.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日常教学中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手头任务还没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导致很晚才进入计算机教室;或者上课时,才发现有的学生机器出了问题,又要忙着先解决计算机故障,或正在上课时,被领导或同事打电话喊走帮忙维护计算机,这些行为都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正常教学。解决策略:教师应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有过渡时间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部分学生沟通。这样上课铃响后,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轻松、灵活、高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1)机房计算机和教学需用软件的准备。(2)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准备。教师只有对教学资源准备充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针对性。(3)对上课学生准备,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准备,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施教,教学效率才会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具有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活力的重要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也一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构建理想课堂。如讲解有关于计算机的Word文件知识时,教师要耐心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Word文档中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计算机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使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快速提高,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有问题才会及时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和谐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备课中,没有从整体教材或者总体课程出发,直接进入教材各个章节,即边讲边备课,这样,学生对课程教材根本没有立体结构感;其次,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的备课对其教学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对知识零散的讲解使初中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学生对近期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则逐渐遗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如学习Front Page,可设计一节网站制作课,对以前所学网络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延伸。过去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在相对有序的结构中提取相对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更具备可利用性,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条块化、网络化、链条化。如学习Excel图表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人口实例教学等。

5.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

所谓游戏教学,指在教学中以游戏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们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

6.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许多事例表明:不同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因此,学习中要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平时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如Flash动画制作中,添加形状补间动画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习惯,常常右键添加补间动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发现错误时,很难把操作改成形状补间,甚至有时候还要重新操作整个Flash题。这里我要求学生一律在属性面板中修改,同时我将Flash的大部分知识都归结到属性中,培养学生使用属性面板的习惯。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数法时,要养成四步骤习惯: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选择函数,第三步选择区域,第四步确定回车。培养这一习惯的目的是防止学生计算时把不该计算的部分数据计算进去。如统计成绩时学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时候将总分也一起加进去。

7.创设参与学习情境,营造“听、说”的氛围

英语教学随笔之语法教学 篇13

在英语教学中一般分为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复习课等几个课型,其中我认为最数语法课比较棘手,因为一谈及语法无不加上“无聊””死板“等一系列的词汇,因此,上好语法课对于我来说特别重要。而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如何上好语法课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不是很好。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当然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还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另外,把语法融入游戏中,在交流练习、使用中稍作点拨。教现在进行时,首先,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写有动词词汇的卡片,卡片上动词词汇必须是学过的。如:“make a cake,do some cooking,mend a bike,clean the window,watch TV„”。先让

一、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抽卡片,并将动作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提问 “What is heshe doing?”或“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可以用 “Is heshe+v-ing?”或“Are they+v-ing?” 来猜,猜对了,老师亮卡片,全班同学鼓掌。

在语法教学中,有时我们可以将枯燥、难记、易忘的语法规则编成顺口溜或让学生通过背诵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典型例句,来达到熟练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例如,基数词变序数词,我们可以这样记: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f来把ve替,八减t,九减e.ty结尾,去y变i,加上eth,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名言佳句如:Never too old to learn.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The more,the better.He who laughs last,laughs best.Roman was not built in a day.等。

课堂教学随笔 篇14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受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兴趣,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小学音乐课教学随笔 篇15

1.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从而调控课堂纪律

情况:低年级音乐课堂上,前十几分钟,学生的配合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记得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上课前15分钟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最后使师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同时影响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相关书籍,知道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前1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对教学安排做了相关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方式必须引起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对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导入相当感兴趣。因此,把握好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效率可以提高一半。

2.进 行识谱训练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虽说只有七个音符,但要学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识谱比较枯燥、乏味,较难激起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发现乐谱上的1(do)、2(re)、3(mi)、4(fa ) 、5 (sol ) 、6 (la ) 、7 (xi ) 七个音符 和孩子们 数学算式 中的数字1、2、3、4、5、6、7是相同的。因此,我把音乐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孩子 们熟悉的 数学加、减 法的方式 进行教学。 课前我先 让学生用 卡纸自己 编写题目 ,上课时各 小组进行擂 台赛 , 用游戏接 龙方式比 一比 , 看谁唱得 又准又快。通过接龙游戏训练,很快学生就能既熟练又轻松地掌握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如3(mi)+4(fa)=7(xi)、7(xi)-3(mi)=4 (fa ) 、24+34=58 (sol、do ) 、65-35=30 (mi、休止符 ) 等。有了收 获后 ,我把音符 手势图加 入竞赛中 进行表演 ,学习效果更好。

3.创编歌词演唱乐曲主旋律 ,增 强音乐记忆

看似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 要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仅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需要音乐老师精妙设计。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乐曲时经常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情况。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 同时歌词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

4.动 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 可以适当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内容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 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内涵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 更能说明学生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5.利用器乐教学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支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说话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可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找到最佳表现方式;有的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胆子很小……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性格,采取不同方法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关系,而且课堂外不知不觉地成为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孩子都“乐”起来。

6.师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每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合理引导。否则一味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因此一旦发现学习不端正的学生, 就要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好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工作的意义,更多更好地了解学好这门课的意义, 从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7.具备一定的指挥技能

上一篇:导游考试天游峰英文导游词下一篇:如何上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