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随笔

2024-11-05

科学教学随笔(精选8篇)

科学教学随笔 篇1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一)应各庄小学 黑英林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现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在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个性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入状态。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试想,教师板着一张脸,学生对老师也是唯唯诺诺,学生又怎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只能是一切听老师的,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不敢质疑,又谈何创新。

2、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

科学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知识来自日常生活,在学生身边随处都有科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推导出新的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4、加强科学思维训练

科学思维是一个联想、想象、推测、实验论证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办法、并能从”异中求‘优’“。这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不辜负己任,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聪明的新一代。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二)实验是科学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好科学。在实验前要尽可能多的想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个别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纠正;实验后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让学生们引以为鉴。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整套的实验仪器能够摆放有序,零散的仪器能够按一定要求摆放好,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做好分工合作,及时进行记录。

但在一些细微的行为上,做的不够。各个年级都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丢一些碎纸片,和实验中的一些废弃物,当时不易发现,时间长了才注意到,再有就是个别学生在实验中目的不够明确,操作顺序混乱,导致实验效率较慢。

我计划让学生们制作弃物盒,让后摆放在实验桌上,再和学生说明盒子的作用,加强引导和训练,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清楚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乱丢废弃物的习惯,加强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重从情感上引导学生。对于实验中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精力集中,在操作上加强引导和做好指导工作,并注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学随笔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小学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刚开始担任科学老师的时候,我把实验和知识的学习一并放在首位。但经历那么多的听课活动、教案的研究以及自己上课的实践经验,让我茅塞顿开,颇有顿悟的感觉,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小小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的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起他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以后深入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索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不注重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小学科学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探究过程为核心,在活动中学习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但这个“活动”也不是学生按部就班跟着老师的指令做。教师的角色引导者和活动的合作者,而不是指挥家。科学课上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老师更多的是参与他们的想象和实践。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随便的否定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或许我们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它的不存在,但是对于未有涉及理论知识的小学生,我们的鼓励是对他们养成动脑和探究习惯的支持。我们可以借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我觉得,科学课上氛围很重要。如果每个学生都安安分分坐着听,老师说一才做一,那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没两样;如果学生过于活跃,那整节课带来的只有混乱的感觉,最后只能一无所获。学习气氛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我们应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能很好的来协调这一点。探究式学习过程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在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能给予学生释然的感觉,更具有成就感。通过自己的探索从未知变知之,也不难理解有些学生会开心得说上科学课比较有意思。

科学教学随笔 篇2

小学三年级以后, 学生们有了《科学》课, 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颇为兴奋, 他们对教材爱不释手, 翻来覆去地翻阅, 这说明, 孩子们求知欲旺盛, 对科学感兴趣。实践也证实, 学生们喜欢参与科学的研究, 喜欢参加探究活动。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 对学生介绍科学对人类的益处, 培养学生们喜欢发言、积极交流的习惯,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之主动探究。科学实验就是在动手的基础上, 让同学们画一画、测一测、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的过程当中, 学生们养成了动脑的习惯。一般而言, 我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 分析实验现象, 观察具体事物, 让学生动手“玩”个痛快, 让他们在尽兴之余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只有学生们有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然后才会产生大量的感想, 最后才会对别人畅所欲言的交流经验。交流不仅仅在科学学习当中有巨大的优势, 就是在与人处事当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基本能力。

二、“电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乐趣

《科学课》重在启蒙, 教师要想办法启发大家不断的探索, 以激励儿童的好奇心。教材的编辑者更是用心, 在设计教材方面图文并茂、文字优美、解说动人, 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 在整个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 快乐始终穿插其间。此时, 教师更需要“推波助澜”,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面, 给大家更好的展示科学, 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优化了教学环境, 让大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样一来, 教师教得省心, 学生学得容易,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时, 我给同学们设计了精美的课件,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给大家“烧开水”, 他给水壶注水注得满满的, 可是他突然想到“烧时茶壶溢水”, 这个时候, 画面中的小朋友的头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 是不是应该除去一部分冷水呢? 大家展开了讨论, 很多同学有看到家人烧水的情景, 于是他们坚持说不能注满水, 这样就得出了一个“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 接着和他们播放一段视频——一群铁路工人在筑路, 他们忙忙碌碌的, 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 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工人叔叔在架线路的时候, 不是把电线拉得笔直, 而是有一定的松度, 这和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的思维随着视频的播放而扩展, 让教材的内容充满了生机, 让严肃的科学和生活有机的在一起。

三、锻炼学生主动观察能力

少年儿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对喜欢探究,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他们的特长, 激发他们的热情, 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回答, 就是去了学生主动探究、观察的机会, 他们对学习科学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达到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让他们注重观察, 养成观察的习惯, 仔细研究观察对象, 符合观察的要求, 明了自己观察的目的。

我在进行有结构材料的探究活动教学时, 总是设计出一套缜密的思路, 让大家认真地观察, 仔细记录观察的过程, 看看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出现, 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暗示性的, 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中, 我特意从很远的地方找来几块外形与颜色都各异的石头, 有浅色、中色和暗色, 有的是块状, 有的是斑杂状, 有的是条带状构造; 有的有很多气孔或者流纹构造。我让学生观察并不断地提问题: 这几块岩石你知道他们的“出生地”吗? 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属于什么种类、都有什么样的用途? 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他们都含有什么不同的矿物质? 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由于这种亲身的感知, 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 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有明确的现实性和科学性, 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解决, 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 课堂上不能解决的, 留在课下让学生进行思考, 对学习也是一种拓展。

四、给予学生精神鼓励

学生们不断地成长, 教师看在眼里, 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让他们有成就感, 以便更好的进步。心理学家证明, 一句恰如其分地赞美, 有时候会起到巨大的力量, 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赞美会一直推动着他们的前进, 使被赞美者对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们说, 赞美就尤其重要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赞美内容要适合小学生, 既不能过度的赞美引起他们的骄傲, 更不要过低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要恰到好处。比如说, “某某同学学习真认真, 如果你努力的话, 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是没有问题的! ”“你提出的问题与众不同, 而且非常有价值, 你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的, 说明你富有观察的精神, 这非常可贵! ”教师还要注意把学生引向问题深处, 拓宽他们的思维。比如说“你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 说明你非常熟练和有技巧, 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 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记下来, 说不定哪一天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 脸上带着微笑, 话语柔软亲切, 看他们的眼神充满温馨, 爱抚地抚摸他们的头颅, 让学生们无比激动, 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充满了呵护与爱。从实践看, 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 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 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科学教学随笔 篇3

一、随笔展评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关于随笔展评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即:展评学生自己的随笔,展评同伴随笔,展评名家随笔。

1.学生随笔展评,激发发表意识。学生随笔按照时间分为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课堂随笔是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随笔,它包括了作文课和考试时完成的随笔。课外随笔包括生活随笔和读书随笔。在学生随笔中,由于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随笔写作更多的是提倡课外随时随地写随笔。我们在展评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兼顾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

在学生随笔展评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一节晚自习时间。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作文都在班级上进行展评,因此随笔展评分为小组展评和班级展评。小组展评以语文学科组长为核心,顺时针传阅小组所有同学的随笔。学生看完一遍后,再由语文组长进行分工,每个人点评两篇文章,进行组评;组评结束后,发回给成员自己进行自评。组评和自评结束后,由小组推荐本组最好的文章到班上展评。

班级展评可由语文学科班长或者语文教师组织,实行全班共评、师生同评,在展评中还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随笔最好,哪个小组点评得最好,优胜组可以评为小作家组或者评论家组,激发学生的发表意识。如果班级展评时间不够,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则可以用张贴到教室墙壁的方式加以展评。

如果班级展评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随笔收起来,看看他们点评的痕迹,点评到位的随笔给以保留,没有点评到位的加以补充。在小组和班级进行随笔展评,符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随笔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随笔展评通过自评、组评、师生共评,全员参与,学生为主体,教师来调控,大大提高随笔批改效率。

2.经典随笔展评,名家名篇引领。我们把经典随笔展评美其名曰“美文共赏”,一般安排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美文可选练习册的文章、报纸杂志的文章、语文阅读的文章、名家名篇等。经典随笔要求篇幅适中,不宜过长。每个小组每周准备一篇美文,语文组长向语文班长申请,语文班长审核文章后,再作安排。语文班长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个小组来展示美文,一般两周轮完所有组。安排展评组的同学,先读文章然后说推荐理由,再让其他组点评,教师也可适当指导点拨。

二、随笔展评的原则

随笔展评包括了展示和点评,有效的展示才能保证高效的点评。随笔展示的原则为:文明大方,声音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展示的同学不能紧张,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展示前要说展示的题目,说明出自哪一本书,有书的同学可拿出来看;声音要响亮,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影响点评效果。展示美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漏字,不念错字,停顿正确,做到抑扬顿挫。这样的展评是一种享受,文章写得美,读得美,同学听得美。

随笔点评的原则有“四个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优点和缺点相结合;总结性表述和陈述表述相结合;作文和做人相结合。

1.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内容包括了主题、立意、选材、主旨、情感等;形式上包括标题、开头、结尾、线索、顺序、结构、过渡、铺垫、照应、语言、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语文特级教师李志清对随笔点评做了很好的介绍。她在《和语文一起飞翔》中提出了从题目、選材、主题、结构、语言、书写等六个方面着手点评随笔。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材的标准,随意选择材料,而李志清老师在选材方面评价的标准很清楚,很具体,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她说:“选材围绕中心;选材真实(可艺术加工或活用材料);选材典型,有代表性,引人入胜;有最精彩、最深入的高潮部分。记叙文要有最细致感人之处,议论文要有最雄辩有说服力的部分,说明文要有说明的核心内容。”

2.优点和缺点相结合。众所周知,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随笔展评就是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随笔展评必须指出其优缺点。对于学生随笔,不能只提优点或者只提缺点。点评学生随笔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信心,如果把随笔说得一文不值,以后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随笔?在刚开始实施阶段,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教师可以要求点评时只说随笔的优点,让学生不畏惧展评。在随笔展评深入阶段,要让学生逐步点评缺点。让学生懂得要说缺点,改正不足,作文才有进步,让学生接纳意见。在美文共赏环节,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美文的不足,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学会质疑。

3.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随笔展评为了条理清晰,可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结构来展开叙述。总结性表述是对随笔总体印象的判断,可放在开头或者结尾。陈述性表述就是具体的叙述,比如这篇文章语句生动优美,那么语句生动优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要举出事例,点到实处。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展评清晰、清楚。

4.作文和做人相结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学通过文章运用来进行人文教育。宋代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更有甚者提出:文品如人品。因此,在随笔展评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作文,如从这篇随笔中,学生积累了哪些写作素材,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做人,如从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示,懂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原则等。

三、随笔展评要注意的问题

1.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要经常开展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培训。随笔展评要高效就必须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否则组评环节难以进行。小组建设通常是6~8人为一组,每一组都有各学科的学科组长。传统的课代表就是学科班长,但学科班长比课代表更有工作可做,学科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科的领头羊,协助老师开展学科组长培训。语文教师要对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进行培训,如如何组织随笔展评,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管理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进行组评随笔,等等。

2.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养成正确聆听的习惯。随笔展评包括台上学生展示和台下学生聆听的环节。如果台下学生不认真聆听,那么,点评环节无疑会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随笔展评环节中不做与聆听无关的事情,认真倾听才是对台上展示同学的尊重。其次,要求学生拿起笔来记录感受或者优美词句。这样做点评才能落到实处,不会信口开河,空洞无物。

3.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随笔展评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纠正,定期总结经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加以鼓励和表彰,对于表现不佳的同学及时谈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合理点评。随笔展评刚开始时可能费时过多,气氛沉闷,效果不佳,影响进度,语文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少讲一点课文又何妨。随笔展评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试想一周展评十篇文章,一个学期即可展评二百多篇文章,一年即可展评四百多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持下去,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提高?

在随笔写作教学中,我写作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我点评我精彩。在随笔展评中,学生通过展示和点评随笔来积累写作素材,悟出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随笔展评中,学生在讲台上展示随笔,锻炼口才,培养胆量。语文学科班长在主持活动过程中培养了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宛如电视台主持人。台下同学纷纷点评,精彩不断。随笔展评,乐哉!美哉!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科学教学随笔 篇4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一部分同学本来就是捣乱分子,具有一定的破坏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学会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内动力,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怎样激励学生学习呢?

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

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贴五颗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科学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 “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

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

对于学生的解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5

科学课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创造独创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讨论。如《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识得到发展。

科学随笔 篇6

通过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一、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产生兴趣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干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重视实验过程,学生会学学懂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

三、重视典型观察,学生快乐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燕子》教学随笔 篇7

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 我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 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一、画面美

《燕子》一文如画如诗, 那俊俏机灵的燕子似乎就在您的眼前掠过, 那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如在身边。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了纸和彩笔,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画燕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 之后再次画燕子。我让学生把自己两次画的燕子进行比较,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和学生将画面美归纳为这几个方面:

1.外形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跃然纸上了。

2.春色美。“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 嫩的叶, 各色鲜艳的花”, 这时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多么富有生机啊!

3.飞行美。“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横掠过湖面, 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 就看到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动作是那么轻快敏捷!

4.停歇美。“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无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这是一支多么美妙的曲子啊!

作者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同时也是由面到点的画面布局, 这就是美之所在。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二、语言美

《燕子》一文, 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 鲜艳明快的色彩, 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 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 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 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 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1.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 “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 具有目的性、时间性。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 是赶着来赴约的, 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 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2.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赶”带有急切的意思, 比“飞”更突出了快捷, 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 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

三、情感美

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 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 有的飞到了柳枝间, 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 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读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被春的气息感染。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 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 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上一篇:教师个人感想心得下一篇:最新的加盟店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