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2024-05-10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通用7篇)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篇1

各位主任、委员:

我于1994年10月经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财政局局长。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团结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领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财政改革、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财政事业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全市财政跨上了新的台阶。从1995年至2004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2004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1.76亿元,增长率达46.9%;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3亿元,增长57.8%。以上两项指标均创历史之最。**市不但成为全省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的“八强”之一,而且增幅名列全省第四。我市连续两年作为全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表彰和奖励。今天,我将任职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履行职责的基本情况

(一)灵活应用财政杠杆,撬动全市经济的迅速增长

多年的财政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财政干部,不但要学会如何增收节支,更要学会如何利用财政杠杆来撬动经济的增长。地方财政的振兴,根本在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始终把支持经济建设、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经济处于起步发展时期,一些企业经济体还十分脆弱,资金矛盾尤其突出。那时,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以扶助为主。为了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我经常跑财政部、财政厅和苏州市财政局请求帮助,争取资金信贷和财政贴息;与市有关部门一起走访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减免和补助;在市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从市财政自身挖潜力、挤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在全市经济处于规模发展时期,我及时调整思路,将财政以投入为主积极转入以政策激励为主,财政资金逐步从竞争领域退出,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花财政少量的钱拨动大量的社会资金。财政的政策杠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调动了方方面面共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财政扶优扶强,鼓励和支持了科技型、外向型、创名牌型企业发展,优化了全市经济结构。市财政多次调整对“两区”及各乡镇的财政结算体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强势增长,从而把**的经济特色和区位优势迅速转化为财源优势。

(二)动真碰硬抓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

财政涉及着方方面面利益。长期以来,财政资金使用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较普遍,因为利益的驱动,追求小团体利益增多,苦乐不均现象突出,有的甚至利用财政资金营私舞弊。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我大刀阔斧地推进了财政改革。改革是有风险的,但我坚信,每项改革只要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我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也不怕得罪人。所幸的是,我主张的每项财政改革,都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1996年,财政局成立资金科,对所有的预算内资金实行了一个口子进出,改变了以往财政资金分散难控的局面,同时实行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分离管理和资金运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1997年,通过清理检查、撤销账户,全市两亿多预算外资金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当年集中资金2500万元;1999年,建立政府采购机构,实行了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实施政府采购,不但对单位采购资金实行全过程监控,而且节约了10%左右的财政资金;2000年,全市推行部门预算,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争基数、编制粗、调整多、执行慢的问题;2001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统一发放,继后,全市3500名民政供养人员补贴实行了统一发放。在此基础上,2003年,全市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收入在国库、支付在中心、核算在部门(单位)”的国库集中收付模式,全市300多家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范围。目前,城厢、璜泾两镇也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今年,非税改革已完成了调研摸底等准备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我市的财政改革不仅为**财政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而且大多改革模式得到了部、省领导的肯定,今年7月,全省在**召开国库集中支付现场会,全面推广**的做法。

(三)建立内外监督机制,筑起一道法纪道德的防护墙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内外监督机制,是我担任财政局长以来倾注了很大精力的一项工作,我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教育。我始终感到,财政是管钱的部门,又是监督别人的单位,“打铁必须榔头硬”。否则,权力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腐败。因此,我一直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作为长期教育的两个基本面。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正面典型。通过主题教育、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抗腐蚀能力,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

二是干部轮岗。根据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廉政建设需要,财政系统每隔三、四年,有计划地自上而下调岗。对局领导干部作分管科室的调换,对中层干部进行跨部门换岗,对一般干部根据需要在全局范围内交流,这样,不但有效地防止了工作人员因长期处在某个岗位可能会产生的弊端,还锻炼了干部队伍,有利于全面素质提高。

三是制度建设。1997年,财政局内部资金实行了总会计总出纳制度,将局内各部门(科室)的资金,不分来源,统统纳入机关总出纳,并做到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批钱。长期以来,坚持财务审计制度。市局组织有关科室,每年开展一次内审,对乡镇财政所(分局)每两年进行一次财务审计。

财政监督不断向乡镇延伸。从1999年开始,全市各镇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中心”,实行了会计委派制。各镇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记账和核算全部集中“服务中心”,从而使单位收支置于财政的直接监管之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2000年,全市各镇全面实施了村级财务代理记账制,全市所有的村级财务都由乡镇结算中心代理。几年来,财政监督的种种实践,有效地规范了收支行为,控制了各项支出,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有效地制止了不正之风。

多年来,我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靠的是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靠的是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财政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同志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坚持廉政勤政,切实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

作为经济综合部门的一名主要领导,自身时刻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这些年来,我能够牢记肩负的责任,坚持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带头廉洁从政,严格按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十多年来,我不搞权钱交易,送我的礼品礼金,实在推不掉的就登记上缴。这些年来,我共上交及退回各种礼品、礼券、礼金30多万元。我基本能遵守坐车、住房、使用通讯工具等方面的规定,不在自己所在单位和与自己工作有关系的单位报销任何个人费用。在生活上,我注意勤俭节约,不搞铺张浪费,没有安排一个亲属到财政局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我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以诚相待;充分发扬民主,遇事与大家商量,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每件重大事情,基本做到“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时时处处维护班子团结和权威。同时,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待机关干部,我能够注意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任人唯贤,用人所长,不搞团伙、亲疏,严格按原则办事。在工作中能切实转变作风,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碰到矛盾不回避,解决矛盾既果断又到位。二是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做到决策正确,减少主观性和随意性。三是坚持服务至上。我从乡镇领导岗位上出来,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与基层工作的艰辛,对基层群众有求于财政的,我尽量给予善待落实。同时,局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做到办事责任落实、互不推诿。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指导。我把人大监督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一方面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市人大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今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我们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市人大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和六个倾斜”的工作方针。另一方面,在人代会上,认真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对来自人大代表的每一份建议意见,我们规定主要领导要亲自办理和督办。办理中,我组织好班子,明确分工和办理要求,努力提高“办结率”、“落实率”和“满意率”。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在财政局长岗位上工作已有11年整。在这个岗位上,我能够尽心尽力,认真做好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客观上是会议多、接待多、汇报多,冲击了学习的连惯性和系统性。主观上是没有把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促进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存在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二是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督查不够。不论是财政管理还是机关管理,我一向主张靠制度,大多数制度执行是比较好的,但有些执行未很好到位。三是对**经济发展前景和财政实力的增强看好,但面对财政支出日益膨胀的势头和社会发展对财政的高要求缺乏坚定信心,在为市委市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时有些底气不足、力不从心,不能一如既往地按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四是财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财政预算虽然年年细化,但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对资金使用的全方位监督还缺乏力度;绩效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由于财力的不足,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财政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但离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另外,本人在工作中还存在着急躁情绪,缺乏忍耐性,使有的同志难以接受。对同志要求过严,相互间谈心交流沟通还不够,有时挫伤了同志们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我将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继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好财政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服务经济建设,确保财政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围绕制度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

三要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要多想党的事业、多想**的发展、多想财政工作更上一层楼,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方法上要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为市委、市政府出谋策划,争取领导对财政工作更多的支持。

四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监督机制。从全局而言,财政预算编制要不断细化,逐步实行“阳光工资”和“阳光财政”。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开展绩效评价和跟踪监管;政府采购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重点强化监督和服务。市镇(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保证农村卫生、教育、科技、农田水利公共设施项目的财政支出需要;财政支出要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进一步方便部门单位,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要不断改进现有的市镇(区)财政结算体制,在支持“两区”发展的同时,建立转移支付,努力使经济困难乡镇早日摆脱困难。积极利用财政政策杠杆,加速推进全市经济发展。要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财政事业发展不断迈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克服急躁情绪,加强与干部的沟通,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公信力,更好地创造和谐环境。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我进行述职评议,既是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和鞭策,更是我总结和提高的良好机会,我将积极搞好配合,诚恳接受批评。我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再接再厉,勤奋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为实现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篇2

矿产资源县 (市)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采、选、冶以及由此伴生的电力行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 矿产资源县 (市) 在依靠矿产资源实现财政不断壮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滋生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政治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是典型的“矿业财政”。近两年来,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省委、省政府开始重视“矿业财政”现象, 陆续出台实施了矿业停产整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矿产资源县 (市) 的财政陷入了困境。本文拟从矿产资源县 (市) 的“矿业财政”现状、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出发, 探讨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未来的出路。

一、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发展现状

(一) “矿业财政”在矿产资源县 (市) 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1. 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成为矿产资源县 (市)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矿产资源开发是矿产资源县 (市) 工业的支柱, 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并带动了矿产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休闲服务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民营企业成为矿产资源县 (市) 开发的一支生力军。在买方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功不可没。湖南省某县2005年GDP同比增长13.2%, 其中矿产品采掘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 拉动GDP增长4.25个百分点, 直接贡献率达32.2%;矿产采选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达60%以上。2004—2006年矿产品采选及相关产业分别为该县财政提供了15 993万元、17 380万元、16 632万元的财政收入, 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25%、83.96%、71.39%。

2. 矿产品采选及其相关产业是矿产资源县 (市) 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

自上世纪70年代国家允许个人开采矿产资源以来, 矿产资源县 (市) 特别是矿区及其周边的农民, 依靠当地矿产资源开矿办厂, 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矿山企业的兴起也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湖南省某县2005年全县非农业劳动力7.11万人, 其中采掘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多达3.1万人, 在该县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区的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

3.“矿业财政”的财源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

“矿业财政”来源的所有制结构可以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及其他。从矿产资源县 (市) 的“矿业财政”收入来源来看, 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比重不及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矿业财政”的贡献显著, 在“矿业财政”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湖南省某县2006年的重点纳税企业中, 国有企业只有1家, 年纳税额1 176.5万元;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则有22家, 年纳税总额8 214.8万元, 其中年纳税额排前三名的都是私营企业, 占该县重点纳税企业纳税总额的40.5%。

(二) 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存在诸多问题, 面临艰难困境

1. 财源结构单一, 收入稳定性差

一方面, 矿产品采选业及相关产业构成支柱财源。矿产品采选业带动了加工业、批发业、运输业、修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迅猛发展, 矿产品采选业及相关产业在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 新兴财源不多, 替代财源缺乏。尽管矿产资源县 (市) 采取了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工制造业等措施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 但受矿产品采选业及相关产业的巨额利润吸引, 大部分社会资金仍选择投向该行业, 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非矿产业创造的财税贡献不大。而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地区资源优势和矿产品市场价格的拉动, 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大, 不稳定因素多, 增收基础不牢,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从长远看, 矿产资源县 (市) 单一、不合理的财源结构给其财政增收带来了一定的隐忧。

2. 资源枯竭, 发展后劲不足

经过长期开采, 矿产资源储量逐年减少。而且由于长期开采无序及采选技术落后,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很多矿产资源县 (市) 矿产资源已呈枯竭之势。此外, 受国内外矿产品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 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 不但直接影响矿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给矿产品税费征收工作带来不少难度, “矿业财政”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 税源流失, 收入受政府宏观政策影响大

虽然矿产资源型企业上交税费占矿产资源县 (市) 财税收入的份额很大, 但由于矿产资源型企业特别是采掘企业分布广而散, 征管难度大, 实交税金对比应交税金, 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税费偷、逃、跑、漏和税源流失现象。

国家的税收、产业、环保等宏观政策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到“矿业财政”的发展。因矿产开采历史悠久、矿业秩序不规范、生产技术滞后等造成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 2006年,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的有关政策要求, 湖南省某县自当年3月开始采取停电、停供火工产品等强制措施, 对该县主要有色金属矿区实施了停业整顿, 关闭了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矿山企业。随着矿业秩序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 该县县域经济出现了大幅滑坡, “矿业财政”减收增支严重。

4. 污染严重, 整治成本剧增

由于长期大规模采挖矿产资源, 矿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大量林地被厂棚、废石、尾砂覆盖, 水土流失严重,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矿区及周边地区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煤炭过度开采造成原有地质构造发生了很大变化, 地下采空区、沉陷区逐年增加, 煤区的住宅、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直接危及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 矿产资源县 (市) 财政已陆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矿区的环境整治和村庄搬迁。在矿区整顿财政减收的同时, 投入矿区治理的财政支出急剧上升, 是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面临的又一问题。

二、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 矿业秩序较混乱

矿产资源县 (市) 内矿业企业多为小型企业, 资源利用率低、产出效益差、安全隐患多。矿区不仅开采秩序较混乱, 而且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形势也严峻。尤其是在90年代初期倡导的“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政策误导下, 受经济利益驱动, 采富弃贫、采大弃小、采易弃难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有的小矿在大矿境界内持证开采、非法开采、超深越界开采。特别是个别矿主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重开采、轻安全, 重效益、轻环保, 几乎每年都有安全事故发生。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上规模的矿产品采选企业少。矿产资源县 (市) 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无法形成集约化生产, 不能形成稳定、强大的财税来源。二是生产科技含量低。大多数企业仍是手工作坊模式, 设备简陋, 工艺落后, 从而导致矿业资源废弃严重, 综合利用水平偏低, 提前缩短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 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新兴产业比重小。新兴替代财源明显缺乏,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矿产资源县 (市) 主财源的成型。

(三) 产业转换难, 经济稳定性差

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过分依赖于矿产采掘、矿产品加工及与矿业相关的产业。矿业是矿产资源县 (市) 的经济支柱, 并作为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形成了一条紧密的产业链, 产业结构关联度大, 依赖性强, 城市发展与工矿业发展构筑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纽带关系, 产业结构人为地朝重矿化畸形发展, 全部或绝大部分指令性调出初级矿产品, 未重视发展初加工和深加工产业, 从而影响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系统稳定性很差, 最终势必导致“矿业财政”枯竭。

三、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发展困境的对策探讨

从上述分析来看, 造成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 想要找到马上破解困难的“灵丹妙药”是不现实的。近两年, 为缓解县 (市) 级财政困难,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央和各省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 (市) 级财政困难,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县 (市) 级财政困难状况。笔者认为, 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三条主线入手, “对症下药”, 提出对策, 才能有效缓解县 (市) 级财政困难。县 (市) 经济要发展, 必须要有财政政策制度的助推。而对于矿产资源县 (市) , 更是需要通过建设财政政策制度来实现。这种建设的基础, 首先要立足于自力更生的自我改革, 同时又需要县 (市) 域外特别是上级财政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建设, 既要有体制改革、机制建设, 又要有管理创新;既要有方式创新, 又要有手段变革;既要有激励, 又要有约束。总之, 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建设, 有区别、有针对地实施区域财政政策制度, 才能促进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和其“矿业财政”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 继续扶持壮大矿业经济

经济决定财政, 财政影响经济, 这是经济与财政的基本辩证关系, 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才能实现经济和“矿业财政”的健康发展。矿产资源县 (市) 财政是典型的依赖矿业发展的财政类型, 加速矿业产业的发展, 培养重点财源, 是矿产资源县 (市) 壮大财政实力、增强“矿业财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首先, 支持矿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矿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力。发展经济是夯实主体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的根本途径, 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速度的提高, 更应立足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培植壮大财源, 将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最终转化为财力优势。要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以小有色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创新, 合理引导产业转换;寻求新的资源, 促进矿业持续发展;加强废物利用, 发展接续产业。

其次, 客观认识矿产资源县 (市) 经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正确处理好经济转型期矿业经济发展与整治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 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分别是单一矿业经济型、综合经济型和非矿业经济型。矿产资源县 (市) 要在资源逐渐减少、国家政策调整的情况下, 开始逐步进行经济转型, 努力摆脱对单一矿业的依赖, 实现由单一矿业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 要保持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 既需要依赖来自矿业的支持, 同时矿业生产又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因此, 经济转型与矿业整治必须同步进行。

(二) 发挥地方政府的调控作用

在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问题的解决中,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政府可以直接运用产业政策和各项具体工作措施来促进和调节矿业经济发展, 收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 政府可进一步完善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矿业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间接促进和调节矿业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县 (市) 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 向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转变, 真正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要进一步完善矿业发展战略, 提高矿业经济发展水平, 增强财政收入能力, 才能尽快走出“矿业财政”困境。政府主要的调控措施应包括:保障矿业综合整治经费投入;整合矿山资源,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高矿产品开采门槛;改变招商引资方式, 搞好招商引资服务;调优支出结构, 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等等。

(三) 放大财政乘数效应, 引导各种资源向优势主体集中、向板块财源延展

“矿业财政”的发展要推动主体财源和成长性财源的形成, 要通过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实施重点大户拉动、园区载体推动和产业集群带动战略, 以重点矿业企业为核心增长点、园区为重点成长载体、产业集群为动力引擎, 引导生产要素向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核心企业集中, 向成长性好、融合度高、配套功能强的特色园区集中, 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集中, 促进企业集团化、园区集中化、产业集群化, 提高板块财源、集约财源的财政贡献率, 从而进一步推动“矿业财政”的发展壮大。

(四) 激励自主创新和提质增效, 增强“矿业财政”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激励自主创新和提质增效, 发展创新经济和循环经济, 是养蓄地方经济实力的拉动力量、建设后续财源的重要环节。应发挥财政资金在科技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趋势和可持续性, 从而实现“矿业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是:整合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资金和政策,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无息低息、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各种财税杠杆功能, 完善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的科研税收优惠体系;采用以奖代投 (拨) 、以奖代补的办法, 提升政府财政影响和引导企业行为的能力。

(五) 加大中央、省级财政扶持力度, 缓解县 (市) 压力

一要调整财税体制。现行财税体制中, 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的弊端明显。矿产资源县 (市) 长期以来执行不尽合理的财税体制,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矿业财政”实力, 造成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差。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县 (市) 自身力量来实现财政转型是很困难的, 因此建议国家把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的转型与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国家财政发展战略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和规划。笔者认为, 作为一项举措, 通过加大对矿产资源县 (市) 的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上解税收的返还比例等方式逐步增加县 (市) 的可用财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行财税体制中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

二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省级财政应依据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的实际情况,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在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 加大奖补力度, 扩大奖补范围, 从矿业整顿、环境综合治理和财政减收弥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资金、政策倾斜。

摘要:矿产资源县 (市) 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矿产资源县 (市) 发展的特殊性, 即矿产资源县 (市) 的财政支柱来源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由此形成了特殊的财政状况。随着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大和长期以来开采的累积效应, 目前矿产资源县 (市) 发展陷入资源枯竭、环境容量有限、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困难境地, 以此为依托的“矿业财政”问题也日益凸显。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三条主线入手, 对症下药, 提出政策, 才能有效缓解县 (市) 级财政困难。

关键词:矿产资源县 (市) ,矿业财政,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昊.当代中国县级公共财政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2]朱永峰.矿产资源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米尔, 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2) .

[4]张秀生, 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 2001, (6) .

[5]焦华富.试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 .

[6]J.M.奥托, 陈丽萍.财政分权和矿业税收[J].国土资源情报, 2002, (11) .

[7]唐龙海.浅议矿产资源开发专门财政收入政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7, (4) .

陇南市引种蓝莓考察报告 篇3

关键词 蓝莓;引种;考察报告;甘肃省陇南市

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3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长江流域,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境内海拔550~4 187 m,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年均温10~15 ℃,年降水400~1 000 mm,无霜期120~260 d,全市辖8县1区,总人口285万,总面积2.79万km2,耕地面积55.33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42%,生物资源多样。

根据省、市领导蓝莓引进试种的安排,2014年7月中下旬,对云南大理、山东青岛、辽宁丹东等国内蓝莓主要生产地生产情况及种植技术进行了专题考察,以期为陇南市蓝莓引进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1 蓝莓生物学特点及国内外生产概况

蓝莓为越橘属杜鹃花科双子叶灌木类多年生植物,其蓝色浆果可食率100%,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所有水果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不仅具有很好的明目、抗视力退化作用和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蓝莓栽培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因其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而风靡世界。1998年,美国研究表明,在41种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蔬菜水果中,蓝莓抗氧化能力排名第一;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蓝莓定为“21世纪首选十大健康食品”之一,世界粮农组织将蓝莓推荐为“五大健康水果”之一;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将蓝莓评选为“十大最佳营养食品”之一。因此,蓝莓享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美誉。

蓝莓原产于北美和东亚,我国东北及西南地区分布有蓝莓类植物的野生品种资源。蓝莓栽培始于美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无论从面积、产量、技术研发、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智利和波兰。我国1983年开始在东北开展蓝莓引种栽培,经过30多年的试种,近年取得较快发展,现种植区域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主产区为山东、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目前,全国蓝莓种植面积约2万hm2,挂果面积0.6万hm2左右,产量2万t,全国有蓝莓种植加工企业700余家。其中,超亿元规模的企业20多家,1 000~5 000万元规模的企业200多家。

2 各考察点情况

2.1 大理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州府所在地,海拔2 020 m,年均温15 ℃,无霜期225 d,年日照时数2 240 h,年降雨量1 092 mm,年均相对湿度64.4%。2010年在洱海流域大理市银桥镇及洱源县凤羽镇从辽宁、上海招商引进两个企业发展蓝莓育苗及生产,现已建立蓝莓生产基地373.3 hm2,其中挂果173.3 hm2,年产鲜果100多t,露地栽培4月下旬可成熟上市,大理是旅游胜地,蓝莓鲜果售价高,每667㎡产值可达10万元左右。大理天赐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计划投资10亿元,在中国西南打造最大的蓝莓加工产业化基地,并将大理培育成中国精品蓝莓之乡。目前,公司建有五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蓝莓品种园、100 hm2蓝莓种苗基地、266.7 hm2蓝莓种植基地,每年可出圃组培脱毒种苗2 000万株,种苗售价(三年生大苗)高达50 元/株。云南上汇蓝莓发展有限公司建有种植基地、育苗基地,并代理经销澳洲“澳之蓝”蓝莓系列保健品(酒、汁、胶囊、护肤用品等)。

2.2 青岛市黄岛区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位于山东半岛中东部,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2 ℃,无霜期202 d,年日照时数2 447 h,年均降水量798 mm,年平均湿度70%以上,土壤为棕壤或沙壤,pH值6~6.5。黄岛区蓝莓种植面积统计数据5 466.7 hm2,其中挂果2 666.7 hm2,年产量6 000多t。我们主要考察了联想控股佳沃集团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参观了公司全产业链生产过程。联想2000年开始多元化发展,2009年进入金融服务和现代农业食品等领域。目前,联想佳沃集团业务布局包括猕猴桃、茶叶、蓝莓、葡萄酒、食品等,具有“三全模式”(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全程可追溯)和“四先优势”(领先的农业食品技术、领先的产业大军、领先的信息化、领先的产业生态)。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蓝莓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及进出口业务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企业,公司拥有省级蓝莓工程技术中心、高规格组培中心、自动化育苗温室、品种资源圃、育苗基地、蓝莓分选车间、包装车间、加工车间、产地保鲜库、蓝莓示范园、蓝莓观光采摘园,产业链涵盖品种繁育推广、种植、分选包装、深加工、冷链储运、销售各个环节,配套设施栽培、生物农药、有机肥、全程可追溯、新型农机具、节水灌溉、物联网等全面应用。公司已建成包括36个苗木繁育基地在内的规模化基地,总面积1 000 hm2,每年可培育60多个品种、3 000万株蓝莓种苗。目前,沃林已基本完成从种苗培育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打造,沃林农业已经成为国内蓝莓业界当之无愧的行业翘楚。

2.3 丹东市振安区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8~9 ℃,年降雨800~1 200 mm,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地域,土壤以酸性棕壤为主,pH值5.1~6.9。我们主要考察了公司位于五龙背镇的种植基地。该基地面积33.3 hm2,全部为日光温室栽培,蓝莓树龄8年,树势健壮,蓝莓6月份已采摘销售完毕。沃林公司目前在东北拥有蓝莓种植基地100 hm2(丹东、大连、长白山等地),今年准备新发展或并购133 hm2。

3 蓝莓生长习性和主要种植技术

蓝莓为灌木,每丛有结果枝25~30条,栽植后第3 a有适当的产量,第五年进入盛果期,寿命50 a,平均株产量3~6 kg,平均单果重2 g,一般定植330株/667 m2左右,平均单产1 000~2 000 kg/667m2。

蓝莓对温度条件适应性较强,有的品种可抗-30 ℃低温,多数品种要求冬季冷温(7.2 ℃以下低温)需要量600~1 000 h,否则影响开花结果。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且纤细无根毛,因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喜疏松、湿润,有机质含量高(>5%)的酸性(pH值4.5~5.5)沙壤土、沙土和草炭土。土壤中性或酸性不足时,要在定植前1年用硫磺粉等调酸,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的,要挖宽50 cm、深60 cm的定植沟,按有机质、有机肥、原土1∶1∶1的比例进行改土,有机质最好用酸性草炭。

蓝莓栽培管理主要是施肥和修剪。蓝莓更适合营养齐全、微生物丰富、盐分低的有机肥,如发酵鸡粪、猪粪、牛粪、各种饼肥等。蓝莓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发枝、合理确定结果部位和结果量、杜绝“大小年”,修剪技术与桃树较近似。蓝莓病虫较少,几个考察点都介绍可基本不考虑除地下害虫外的其它病虫防治问题,防治地下害虫只需结合土壤调酸施入辛硫磷即可。

蓝莓栽培种分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北高丛蓝莓和一些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暖温带地区种植,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每个类别都有一些代表品种。北高丛蓝莓果实大(直径可达1 cm),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喜冷凉气候,抗寒性较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栽培最为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群,代表品种包括公爵、布里吉塔、蓝丰等。

蓝莓春栽和秋栽均可,但秋栽成活率高。株行距兔眼蓝莓2 m×2 m或1.5 m×3 m;高丛蓝莓1.2 m×2 m;矮丛蓝莓(0.5~1)m×1 m。兔眼蓝莓自花不实,须配置授粉树,授粉树可选用高丛蓝莓。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自花结实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可提高品质和产量,配置方式采用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1:1比例栽植。蓝莓栽植种苗330株/667m2。目前,国内种苗市场价格因品种不同,每株小苗(一年生)10~20 元,大苗(三年生)25~50 元不等。

4 对蓝莓生产的一些认识

蓝莓果实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发展势头好;国内从南到北,许多地方都能种植,适生范围较广;蓝莓生产大多采用公司化运作,很少有农户零星种植,产业化程度较高;蓝莓种植后,3~5a(大苗3a、小苗5a)进入盛果期,且树体寿命长(50 a),丰产性好,产量一般在1 000 kg/667m2以上,按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市场售价40~100 元/kg计,年收入在5~10万元/667m2,生产效益较高;蓝莓栽培技术较易掌握,病虫害少,除建园时改良土壤、调运种苗投入较大外,种植管理投入成本较小;蓝莓扦插繁殖成活率较高,但目前国内种苗扩繁大多采用组织培养,售价偏高,似有种苗炒作之嫌。

5 陇南引进蓝莓的建议

5.1 陇南市引进试种蓝莓在部分区域完全可行

武都区、文县、康县三县(区)交界的三角地带,土壤中性或偏酸,气候温暖湿润,多类蓝莓品种在该区域都能种植。

5.2 陇南市引进蓝莓种植有其必要性

可填补市内、省内空白,丰富市场果品供应;可建成休闲观光园,结合采摘让游客体验品尝,丰富旅游内容;可为部分地区农民探索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5.3 陇南市引进蓝莓种植的方法步骤

根据陇南市实际,一是陇南市大多区域土壤为碱性,气候干旱,灌溉条件跟不上,真正适宜蓝莓种植的地域有限;二是陇南市土地零星、龙头企业少,招商引资难,实现蓝莓规模化生产,公司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三是陇南市蓝莓生产现阶段只能是鲜果供应,但由于价格偏高,市场购买力有限;四是蓝莓种苗价格高,外调苗木建园投资偏大;五是蓝莓根系浅,树体较小,生态价值及观赏价值一般。因此,首先应进行多点试种观察,确定适宜品种和区域,然后示范推广扩大到适度面积。

5.4 陇南市引进蓝莓种植的建议

第一,以陇南市南部武都区、文县、康县三县(区)交界的三角地带为主,重点在旅游景区、新农村、干线公路附近布点,每点面积0.67 hm2。成县、徽县、两当县重点在示范园区布点,每点面积0.3 hm2。

第二,现在着手,尽快请蓝莓主产区专业技术人员来陇南市考察指导、帮助选择试种点、培训传授技术,然后在试种点确定地块,提前一年进行土壤改良。

第三,2014年秋季市上统一调进多类、多品种蓝莓三年生大苗,选择合适地点集中管理,进行抗逆性、适应性驯化,并观察记载其表现,明年再分送已确定并经土壤改良的各种植点规范栽植。

第四,试种成功并筛选出最佳种植区域、最适宜当地的品种后,采取调苗和自己扦插繁殖两步走的办法,在全市适宜区扩大种植面积。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篇4

2020年,财政局机关党建工作聚焦“双争”目标,履行党建责任,助推事业发展。一年来,机关党委获评2019年度市级机关先进直属党组织;5个在职党支部获评“四星级”党支部;2个处室被新命名为市“青年文明号”;“珠算文化守护人”荣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一、铸魂育人统思想,坚定信念提升动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先后邀请市委党校赵园园、崔新进主任围绕《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__精神作专题讲座,邀请市委任新峰副秘书长围绕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辅导授课。局领导干部上党课13次,黄林华局长围绕“争做狼性财政干部”讲专题党课,建立“季度机关党委理论学习制度”,先后集中学习4次。二是抓好思想引领。邀请宣传部黄正平作意识形态专题辅导,制定《舆情引导管控流程》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表》,每天检查“三微一端”舆情,每季度向处室征集意识形态情况。积极撰稿投稿,传递财政声音,在“南通发布” “机关党建网”等平台发文30余篇。三是深化活动开展。认真组织“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学习研讨活动,开展主题征文,举办财政演讲会。组织参观涵闸管理中心、通吕运河水利枢纽等治水亮点工程,增强对治水精神的理解领会。围绕“决战‘过万亿’走在前、夺取‘双胜利’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各支部运用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结合财政工作开展主题党日,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中“争第一、创唯一”。举办“决战‘过万亿’,夺取‘双胜利’财政新答卷”道德讲堂,弘扬榜样力量。四是做实党建项目。每周选派4名党团员提供珠博防疫检查、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珠算文化守护人”荣获今年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狼性精神”拓展培训,聆听市委党校季建林教授专题讲座。开展“青苗助学行动”,3次走访慰问海安南莫镇11名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4万余元,活动被南通日报报道。

二、建强组织用实功,夯实堡垒凝聚合力

一是抓组织强化功能。每季度下发“三会一课”指导意见,落实好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行“第一书记”制度,印发工作制度和责任清单,推介形成第一书记发挥“头雁”作用4个鲜活案例,做法在南通日报上报道。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组织老党员集中上党课,参观考察沪苏通大桥;开展“不忘初心,致敬芳华”初心接力活动,邀请老党员与年轻党员对话交流;建立“财政夕阳红”“财政银发先锋”微信群,及时上传学习资料、群发倡议通知;走访慰问患病住院老党员16人次,为6名老党员贺寿;在省财政系统培训会介绍老干部支部经验做法,一名老党员当选“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二是抓队伍提升形象。逐项落实“三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印发《党员量化评议办法》,做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完成16名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人,批准预备党员4人。为36名党员过政治生日,发放政治书籍200余册。建成4个党员活动室,优化了党务活动环境。三是抓融合增强活力。聚力创建“精业阜财”党建服务品牌,推介4个品牌创建典型案例。选派7批40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出台10多项财政帮扶政策,足额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常态开展结对帮扶,“阳光扶贫”和革命老功臣、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工作。

三、压实责任肃风纪,纯化党性增强定力

一是教育提醒坚持经常。紧盯节庆日,开展廉政提醒、组织专项检查。结合“5.10”思廉日,组织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微型廉课。结合算账教育月,组织学习法规案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结合“国际反腐败日”,组织学习《全省财政系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案例选编》,以案明纪、以案释法。二是监督整治较真碰硬。抓好机关作风整治,聚焦“松软散”“庸拖懒”,党员干部人人制定问题清单,共落实整改措施492条。抓好市委巡察整改,将问题分解落实到具体处室,制定28项78条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定责任领导,形成整改清单,全面压实整改责任。先后11次召开学习会、碰头会,推进整改进度,协调解决问题,配合做好省委巡察督导组抽查指导工作。目前,巡察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

四、下年度工作打算

市邮政局报刊实践报告 篇5

珠海市邮政局信息技术分局于XX年4月成立,是珠海市邮政局二级专业技术服务单位,专门为珠海市邮政局提供各类计算机技术服务,具体负责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软件开发等工作,现有职工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0人,研究生学历1人,工程师20人,高级工程师7人,平均年龄25岁。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珠海市邮政局信息技术分局坚持以“服务至善、科技创新”为宗旨,以保证生产运行顺畅、支撑业务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技术支撑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几年来,信息技术分局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改造力度,积极推进珠海邮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珠海邮政信息化水平。几年来,信息技术分局自主开发的软件项目共二十多项,其中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其中,《无缝对接、互动共赢—大客户服务管理实践》项目荣获2009广东省邮政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XX年2月信息技术分局荣获广东省邮政局颁发的“广东省邮政系统文明单位”称号。

报刊发行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邮政部门承担的一项政治人物,也是邮政企业的一项主要业务。其性质可概括为四点:

政治性。报刊是精神产品,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起着主要作用,是党的宣传工作之一。报刊发行工作要体现出政治第一,社会效益第一。

计划性。报刊的接办发行要根据邮政企业自身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报刊的收订、分发、运输直至投送读者,都应该体现出计划性。

时限性。报刊,尤其是报纸,时限性较强,需要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规定的日期发行到群众中去。

商业性。报刊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报刊发行时在邮政通信领域具有商品流通性的一项业务。概括地说,报刊发行工作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报刊的发行方式,有订阅、零售、寄售、函购、批销出租和接受委托办理赠送、贴报、交换等多种;但主要是采取订阅和零售两种方式,并把它们作为报刊发行的基本方式。订阅和零售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同时并存。

报刊发行工作的任务是为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生活服务。通过订阅、零销、批销等发行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报刊的需求,使报刊真正起到组织、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

在09年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实习期间,我有幸分别在珠海市邮政局的报刊和信息分局实习,一方面了解报刊的主要业务流程,另一方面亲身体验了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所从事的工作,受益匪浅。

2009年7月6日起,我抱着认真学习,努力配合实习单位的积极心态踏进了位于拱北的邮政报刊分局。经过与人事部负责人的沟通,我随之被分配到最基层的报刊批销中心实践,从底层开始了解整个报刊的运营情况。

第一、二天都是在零售业务组中的退刊清点部门工作,负责对各邮政报刊分点退回来的报刊数目进行清点和确认,在经过人手清点后,将各种已经分类的报刊数目记载下来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电脑的系统录入,最后打印出报表,作为各大报刊杂志的编辑部负责人到仓库回收时的确认依据。

从第三天开始,我被分配到批销中心最核心的业务部门---报亭要数工作。由于要数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全珠海市各大报亭每日、每星期、每月的报刊需求汇总成报表,做成粗分表和细分表供分发中心和投递员使用,在统计数据及核对数据时必须熟悉各报刊点对应的编号,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

到8月份开始,我便在信息技术分局的软件开发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系统开发根据邮政各分局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具体需求开发相关系统或者完善已有的系统,同时维修部门负责安装和维护整个邮局的硬件设备,是确保邮局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在信息局只能实习3个星期,即20天左右,但在这短短的3个星期内,我学到了非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开发技巧,相信对我未来的寻找工作之旅有很大的帮助。

在第一个星期里,我主要是熟悉myeclips这个基于java语言的开发软件,所做的系统是jsp的程序开发,这个软件我在学校从未接触,但据我所了解,这个软件是目前基于java语言中相对成熟和先进的软件,被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单位相关开发广泛使用,从熟悉软件开始,到根据了解的业务流程和需求来学习几个完整的系统,对于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我们而言,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我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我们专业在社会实践中所从事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也能够在这次实践中去思考我未来的工作方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己是否合适,并且在未来的日子,尤其是剩下的一年大学时光,我该从什么方面去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筹码,以便今后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寻求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体会不少,尤其是对于软件开发部门的人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冷静的思考,枯燥的代码和反复的出错,如果一个心烦气躁,毫无恒心的人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一个完善的系统供给业务部门的人员使用,这样将大大影响整个邮局的运营,对企业的利益非常不利。

由于本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有所差别,再加上实习时间较短的原因,无法很好地协助开发部门完成繁琐的系统开发,但通过自己的争取和努力,也获得了一次扎实实践的机会。中秋佳节将至,目前开发部门正在完善中秋月饼兑换这一系统,以便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为广大邮局顾客更好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邮局增大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在去年的中秋月饼系统的基础上,现在根据营销部门的需要,要增加一个新的功能,针对月饼卷的进销业务,为了减少业务员的手工操作,节省时间提高饼卷的兑换效率,需要增加一个饼卷自动删除的功能。即当客户持兑换券来前台兑换月饼时,业务人员只需在系统中输入该券的条码号,系统自动将该条码对应在数据库中的资料删除,代表该券已经被消费,兑换成功。相比起以往需要在营销和删除页面重复输入饼券条码的操作相比,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篇6

市财政预算编制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2010-06-28 21:01:5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市财政预算编制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市财政预算编制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2)

市财政预算编制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务求实效,带领预算编制局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完成了局党组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汇报如下,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年来,本人能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局机关的学习要求,积极投身“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活动,深入地进行学习讨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上台阶,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个组织收入和加强支出管理工作全过程。

二、踏实工作,努力完成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1、积极组织收入,强化支出管理,力争完成全年收入任务。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533202万元,截止11月底完成521489万元,为年预算的,预计能够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在组织收入和确保重点支出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收支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在省下达我市全年预算收支

目标后,我们立即将任务分解到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明确目标,为做好全年组织预算收支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收入预算管理,做好收入分析预测,完善增收机制,规范非税收入入库,确保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三是多次组织召开县(市)区财政局长和预算股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全市预算收支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县(市)区组织预算收支工作给以指导,保证全市预算收支目标的顺利完成;四是在安排年初预算时,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集中财力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投资亿元,并为省政府十件实事,配套亿元,确保十件实事顺利完成。五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积极协调预算执行局和各业务科室,及时下达各项预算指标,加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支出任务完成。

2、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2008年,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1号文

件《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焦作建设的意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四权分离制衡的财政管理新体制,我们完成2008年市本级政府收支预算的编制,并和业务科室配合试编2008年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等政府公共预算。继续完善和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和绩效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1)、编制复式预算,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按照焦政办2007110号文件精神,我们在完成市级政府公共预算编制的同时,编制了市级政府采购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预算、住房公积金预算和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等7个复式预算,客观、真实、全面、精细地反映了所有政府性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初步建立起了市级复式预算体系。

(2)推行参与式预算,提高民主理财水平。按照财政项目公示管理办法、专家论证管理办法、财政预算项目听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参与式预算改革中,我们以公开透明理财、科学民主决策为核心,对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事项,通过单位申报、财政汇审、项目公示、网民投票、资金评审、专家论证、社会听证、接受人大公审等程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依法推进科学理财、民主理财。

(3)实行预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级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市财政部门通过市政府、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财政服务大厅等场所,将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并将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开支事项的预算执行情况在广场、火车站、行政服务窗口等人群集散的地方设立电子屏幕,及时向社会公示,让政府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4)完善财政项目专家论证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先后于4月和10月召开了两次财政投资项目专家

论证会,分别就2008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项目和部分涉及民生的发展项目,以及部门预算已经安排但年初预算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的项目进行了专家论证。论证会议的召开,在财政政策制定中引入了公共选择程序,提高了财政预算的公众参与度,是完善我市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同时,各位论证专家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 篇7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弥勒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详实地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弥勒;农村;土地;流转;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为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调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弥勒市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途径,引导农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全市土地流转稳步推进。

一、流转现状

弥勒市耕地总面积155.56万亩,承包地面积47.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4%,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户13.5万户。截至2015年4月,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10个乡镇,流转面积92794亩,占承包地面积的19.6%。其中,以转包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301亩,以出租方式流转土地面积90812亩,以互换方式流转土地面积428亩,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面积59亩,以入股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73亩,以其它方式流转土地面积20亩。从流转区域看,主要集中在公路沿线的坝区乡镇,例如新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3620亩,占该镇承包土地面积47200亩的71.23%。从规模经营看,流转规模在50亩以上的达17833亩,流转规模在50-100亩之间的达4384亩,流转规模在100-300亩之间的达8151亩,流转规模在300-500亩的达4704亩,流转规模在500-1000亩之间的达1850亩,流转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达33080亩。从流转方向看,流入种田大户的土地面积41318亩,占流转总量的44.6%;流入专业合作社的土地面积173亩,占流转总量的0.19%;流入企业的土地面积51253亩,占流转总量的55.2%。从流转服务看,农户间自发流转29755亩,占流转总量的32%;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16047亩,占流转总量的17.3%;委托乡村组织流转46963亩,占流转总量的50.6%。

二、主要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集中土地发展适度经营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了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弥勒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内发展特色蔬菜22.01万亩、特色水果15.42万亩、特色中药材3.82万亩、景观苗木基地6个1.24万亩,流转土地面积7.16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至323户。

(二)农业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弥勒市积极探索多样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土地规模种植实现集约化、集中化,有效解决农村“人散”、“地散”问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永红模式”“牛背模式”等土地流转模式已成为弥勒土地流转工作的成功典范。例如,弥阳镇永红村通过走“土地出回租”的流转经营管理模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租回村集体,村集体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连片后,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农户以一定租金进行回租,同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整合技术、人才、产品等资源,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引进省内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公司进行收购,以“抱团作战”闯市场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销售、市场风险等难题。

(三)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紧抓基地、龙头、市场三要素,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弥勒市玫瑰湾玫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弥勒市四园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云南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都是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目前,全市注册或建设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的涉农企业共190余家,其中,统计在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国家级1家、省级4家、州级12家),资产总额64438万元,从业人员5399人。2014年,21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560万元,上缴税金5367万元,带动农户5.6万户,促农增收63665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山坝土地流转不平衡

全市山坝区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坝区乡镇土地流转面积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7.2%,山区乡镇土地流转面积仅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2.8%,其中,江边乡、巡检司镇尚未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山区受自然因素影响,水、田、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新型经济主体培育滞后,推动土地流转动力不足,导致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土地流转速度慢。

(二)土地流转程序运作不规范

当前我市一部分土地处于无序流转状态,存在着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和盲目性,受农民契约意识不强、土地流转期限短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通常以口头协议、私定协议形式进行约定流转,土地流转后易发生纠纷。目前,弥勒市土地流转中以口头协议形式进行流转的土地面积达27838.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

(三)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我市虽已成立了市、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但市、乡镇、村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加之相关人员缺乏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服务中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不完善,纠纷调解渠道相对单一、程序复杂,缺乏行之有效的调解途径。三是土地供需双方信息对接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一是要完善市、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土地流转中提供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管理、关系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二是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工作,及时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双方权益。

(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

通过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对流转土地面积四至(或权属)、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用途、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调价原则及方式、流转合同续签约定、流转合同到期后地面附着物及相关设施处理和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管理工作。

(三)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上一篇:书香洋溢校园下一篇:恶作剧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