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通用8篇)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 篇1
国外的企业呼叫中心建设产业很多年之后,国内的呼叫中心产业才开始发展,虽然晚但是速度很惊人。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呼叫中心行业的运营者都在思考让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企业呼叫中心职能,导致现在国内的呼叫中心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呼叫中心不能仅仅作为客户服务中心,而应该转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心。企业由于基于这种意识,相应的关注点也就产生了:
一、CRM数据挖掘,并且主动营销。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从而提供给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主动营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由于伴随着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
二、在新形势下坐席减压,引导企业进行主动营销的最终办法是将呼叫中心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心。这种意识将相对之下的坐席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呼叫中心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些问题:降低坐席员工的压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三、伴随着呼叫中心产业慢慢走向成熟以及业务模式的不断转变,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针对不同的行业的企业的不同业务,可以通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优化管理流程和知识数据库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方法可以让更多的管理者体会到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 篇2
购物中心建设始于美国,早在19世纪美国就开始建设购物中心。
(一)早期购物中心以停车空间为主要特征
最早的购物中心产生于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商店和顾客停车的商店组合,一般呈带状分布,沿街有展示橱窗,带状商店后面或旁边有停车场,租户通常包括一家食品店、一家药店和几家服务商店。具有代表性有1827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建造的三层封闭购物廊,以及1907年由爱德华.H.布顿在巴尔的摩建造的罗兰帕克中心(Roland Park Shopping Center),它由街道向后退了一段距离,包含多家商店,提供马车停放空间,后改为汽车停车场。爱德华.H.布顿作为该项目的开发商是购物中心发展中很多方面的先行者,他最先涉及到保护性契约、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的区划,建筑后退的要求、建筑控制、弹性限制、地块拓宽、业主保证金、景观设计及开发商的公民责任等。
(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购物中心开始郊区化发展
20世纪20年代,购物中心在设计、开发和方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种较为固定的平面布局方式——即将一组商店围绕小汽车布置,或者商店被小汽车包围——很快得到重视,并逐渐流行起来。
二十世纪下叶,汽车开始阻塞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郊区化势头日益显现,零售商业设施适应汽车需要向郊区交通枢纽扩散,小的带状的购物中心向郊外发展,开发商尝试将沿街带橱窗的商店组合起来,并在商店群背后设置停车场。典型的设计是门前有停车场空间的商店排成直线形,通常以超级市场和药店作为锚店,其它便利型商店作为补充。1921年,西尔斯·罗巴克(Sears Roebuck)公司在芝加哥郊区公路交叉点上建立了一家综合商店,以它为核心形成带形中心(Strip Center)。带形中心是美国早期购物中心的典型代表,在30年代的美国郊区非常普遍。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J.C.Nichols在1923年建成的康萨斯城乡村俱乐部广场(The Country Club Plaza),其开创了风格建筑和统一的管理政策,乡村俱乐部已形成一个购物区,包括280家承租户,由互相独立的一系列商店协调开发,其建筑、景观和招牌等都有统一风格,并统一管理和经营,停车空间安排在停车库内或沿购物区的公共街道上,购物中心的一些原则,如管理质量、租户组合和商品经营等方面在乡村俱乐部的一些领域中得以体现。
1928年开业,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Grandview大道购物中心”包括有30个商店和400个车位的停车场。
同一时期英国的开发商将邻里中心作为居住区的配套建设内容。邻里中心是英国购物中心的先驱。20年代在澳大利亚,购物中心的建设已经纳入首都堪培拉的规划。由于地广人稀的环境,主要吸收了美国经验发展小型郊区带形中心。30年代中期建设了一些小型邻里中心,为郊区兴起的居住区提供服务。
(三)20世纪30~40年代,购物中心的规划思想起步发展
30~40年代,邻里中心和郊区带形中心的建设,以及堪培拉购物中心的规划思想,为购物中心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发商开始将一组商业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师和建筑师也开始适应郊区的要求进行设计。政府和私人投资者都为购物中心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
很多专家认为由达拉斯.休.普拉特(Hugh Prather)于1931年开发的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是是今天经过规划的购物中心的原型。它像乡村俱乐部购物广场”一样,是在单一业主的控制下,建成的商店具有统一的形象和统一的管理。而且,“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位于一个孤僻的位置,没有被公共街道切割,停车场地根据求来确定。它向内的店面远离街道,这是个革命性的设计。
1937年,休.波特(Hugh Potter)建设了一个购物中心作为他得著名的赫顿居住社区——里弗.奥克斯的附属设施。波特采用那时非常现代建筑风格,沿着店面设计了悬挑的天篷,并开创了百分比租约和商业联合等运营方面的许多先例。
在三十到四十年代,西尔斯.鲁白克公司和蒙哥马利.沃德设立大型独立式的商店。它们有紧靠停车场,远离大城市的中心。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Town&Country Shopping Center”开辟了夜间购物。开发商唐.卡斯妥海德.格莱特玛.卡佛(Don Castohired Grandma Carver)在露天停车场展示她的表演,将购物中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郊区房地产开发、建设与繁荣,邻里购物中心适应这些居住区需求,在郊区得到快速发展。
(四)20世纪50-60年代,以百货公司核心全封闭大型郊区购物中心快速崛起
20世纪50年代,大型区域购物中心在美国郊区正式登场。郊区集中的人口和购买力,以及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带动郊区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大百货商店加速在郊区购物中心开设分店,并积极以自己为核心发展郊区购物中心,以百货商店与小商店群的结合的购物中心发展模式逐渐普及。
1950年,詹姆斯B.道格拉斯(James.B.Douglas)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开设了第一家以全能型百货商店为核心的购物中心“Northgate”(两排面对面商店条状的购物中心中间是步行走道),它有一家全能型的百货分公司作为主导租户,还拥有中央人行广场和地下货运通道,开放的人行广场和地下货运通道成为地区购物中心的早起开发模式。从那时起,Northgate经过几次扩建和改造,于1963年扩建,1974年改造为封闭的、装备空调的购物中心。50年代中期以百货公司核心商店的哑铃形成为购物中心的普遍模式。以百货公司作为核心商店的角色和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此外,通过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来强化购物行为、增加购物兴趣的一系列设计方法也日臻成熟。
1951年马萨诸塞州Framingham市的“购物者世界”(Shoppers World)购物中心在下一年也登场。(这是第一个两层楼的购物中心)。1954年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Northland Center”购物中心(第一个用中央空调取暖的中心)的概念作了改进,使用“集束形布局”即中央是单一的百货店,周围一圈商店环绕着它。停车场环满购物中心的四周。
1953年规划、1956年建成的明尼苏达州Edina市的南谷购物中心(SouthdaleShopping Center),是第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全封闭购物中心,它的革新体现在通过人工控制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和花园气氛,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以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提供大面积的免费停车场,并将汽车限制在购物中心周围,在内部建立绝对的排除汽车干扰的步行区。它有中央空调及采暖,一个舒适的共享区,并以两个相互竞争的百货店作为锚店。大多数行业内专家认为“Southdale Center”是第一个现代地区摩尔。
1957年,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购物中心协会成立,并作为一个商业组织投身购物中心业。
建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购物中心大多数是条状的,是郊区新的房产开发的配套项目。郊区购物中心在步行的环境中创造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气氛,让郊区居民参与社区的生活,创造一种古老的理想社会生活气氛,吸引人们前来购物体闲,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标志着购物中心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为了满足新建居住区居民的购物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参与了购物中心的开发。伴随城市重建和新城建设,一些大型区域购物中心也取得了成功。
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是购物中心蓬勃发展的时期,郊区大面积的廉价土地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宽松、理想的设计和建设条件,其规划和运作原则都得验证和提炼,并随着资金、租赁、选址、建设和不断扩展的市场经营方面的变化,购物中心不同标准类型开始出现,其中封闭的装有空调的购物广场成为区域购物中心的主流建筑模式,大量以南谷购物中心为蓝本的大型室内购物中心相继建成,遍布美国各大城市,有的购物中心设2-4个全能型百货增强集客能力。60年代末期,美国大小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超过10000个,美国大型郊区购物中心迅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前的开敞式购物广场转变为有顶的封闭式广场。
与此同时,英国试图借鉴美国郊区购物中心的经验进行城市市区的改造。60年代,科隆、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等欧洲城市也陆续建成了购物中心。60年代中期在亚洲,日本已经着手建设购物中心。
这一阶段,购物中心在各地的发展虽然各具特色,但是由于彼此互相影响,仍然呈现出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热衷于采用封闭室内步行街模式;依赖人工照明和人工空调。
(五)20世纪70年代,购物中心发展重点从郊区回归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显现
20世纪60年代的建设势头一直持续到70年代早期。欧洲城市的购物中心建设方兴未艾,日本的购物中心也正在积极建设当中,美国出现了大型购物中心。但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给购物中心,特别是郊区购物中心的发展来了巨大冲击。购物中心的发展重点从郊区回归城市,面对新的复杂的环境和地段,它在规模、类型和设计方法方面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并逐渐走向成熟。
70年代购物中心开始细化发展,并有了更多的规则。相较于60年代以前的购物中心,70年代购物中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物中心类型多样化发展。比如,以高档百货为核心租户,并配有许多时尚小店组合的时尚中心开始流行发展起来。又如1976年,The Rouse Co.在马萨诸塞州Boston市开发了“Faneuil Hall Marketplace”,它是建在美国的第一个“节日市场”。这个项目给杂乱的市镇市场赋予了新的活力。市场居中销售食品和零售专卖。类似的项目建在马里兰州Baltimore市、纽约州纽约市和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在市区已经领先。二是城市购物中心的多层化建筑格局。70年代末,大多数区域性购物中心都是多层的,在一些地价很高的城市,许多购物中心设计了多层停车楼。“The Bicentennial year”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型垂直结构的摩尔的开始。三是出现与其他功能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伊利诺斯州Chicago市密歇根大道的“Water Tower Place”有高档的商店、宾馆、办公楼、公寓和车库,是一个保持多功能的卓越的项目。四是业态组合多元化发展使购物中心成为社区活动中心。70年代之前的购物中心主要以零售业态为主,70年代之后,一些区域购物中心开发提供餐饮、影院和其他形式的家庭娱乐和休闲活动,投入到餐饮服务的面积占比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影院加入购物中心,通常位于购物中心不适合零售租户的位置。温泉疗养、游戏室、儿童骑乘设施以及其他娱乐设施都被引入,区域购物中心成为约见与家庭活动的好场所。
“Water Tower Place”和“Faneuil Hall”的开业显示购物中心行业又回归城市作为根基。
70年代,社区购物中心趋向特色化发展。之前的核心租户一般为综合百货店,70后代后被折扣百货取代,其他租户根据市场情况,引进独立的核心租户,以进一步增强特色化,比如家居、电脑硬件、家具、廉价女性用品店等。许多大型超市开始精炼商品,集中经营熟食店、面包店、净菜店、美酒和奶酪以及一些其他商店,使得这些组合能满足特定区域的人口需求。
(六)20世纪80年代,购物中心类型多样,发展建设进入新高潮
20世纪80年代,购物中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高潮,这也是20世纪最富成效的建设阶段。以美国为例,统计资料表明,从数量上看,80年代中期是60年代以来的购物中心建设的最高一次高峰。1984年到1987年,每年约有2000个购物中心开工建设。同一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始掀起购物中心建设高潮。
购物中心类型趋于多样化,虽然面积变化不大,但是类型演变异常活跃,并针对人口分布状况、区位和市场、竞争消费方式的变化做出反应。
由于种种原因,80年代,以购物中心模式改造旧城商业区业得到了重视,购物中心建筑常常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角。购物中心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考虑自身的内在功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处理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市区用地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更加促使购物中心类型的多样化。
80年代末,购物中心发展建设速度开始放缓。
(七)20世纪90年代,购物中心进入改造、重建和新模式探索发展期,娱乐中心优势地位显现
进入90年代,很多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建造的购物中心有些过时了,80年代的过度建设,极大地降低了对新的购物中心空间的需求,同时,又有新的购物中心形式不断出现,新的购物中心不断蚕食相邻的老的、过时的购物中心。
1989-1993年间新的购物中心的发展几乎下降了70%,新开工的购物中心从1989年1510个下降到1993年的451个新开工数的急剧下降归因于储蓄和信贷危机引发信用危机。1991年以来,购物中心行业的主要趋势变成对现有项目的更新改造,而不是新建。如,1992年美国更新改造已超过新建,据报告增加面积和改造的有571家,大型区域购物中心新开业数量从1992年的27家减少的1995年的8家。为了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消费倾向,在拥挤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购物中心不断进行新模式探索。
其中工厂直销中心是90年代以来成长最快的板块之一。1990年有183个工厂直销中心,直销中心制造商承租以折扣价格销售他们自己的产品。有些大的项目像Marshalls,则将直销商店和传统的平价商店结合起来。其中在佛罗里达州Sunrise的“Sawgrass Mills”,面积大于200百万平方英尺,以直销店、折扣店、清仓零售店为经营特色。另一种受欢迎的零售业态是能量中心,它的面积在25万一60万平方英尺之间,大约有75%—90%的空间由品类杀手或特色锚店所占用。能量中心常位于地区中心摩尔或超级地区中心摩尔附近。1993年美国有16个能量中心开业,而超级地区摩尔仅4家。
还有一些业主把地区购物中心转化为娱乐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以此增强购物中心的市场渗透力。1992年,明尼苏达州The Mall of America出现,掀起娱乐冲击波,休闲娱乐目的地式购物中心兴起。The Mall of America是美国最大的MALL。它包括一个占地七英亩的游乐公园、夜总会、餐饮业。面积420万平方英尺(其中约一半用于零售)。自从掀起娱乐冲击波,购物中心的业主则尽力通过混合出租获得吸引最大范围的顾客的可能性。在一个屋顶下或在一个户外的零售业态,消费者总喜欢游儿童游乐、虚拟实景游戏、生活秀、多功能影院、多样化食品或美食苑或主题餐馆、游艺机、令人眩目的商品推销技术、机器动物、展示和表演。很多购物中心专注于增加以服务导向的承租商,很多购物中心中有教堂、学校、邮电支局、市政厅、图书馆和博物馆等。
90年代,购物中心业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纯粹企业性质的开发行为逐渐转变为由大型公共机构驱动的行为,建设投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大型机构投资者,包括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等。
90年代末互联网威机,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SHOPPING MALL将消亡!《时代》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忠告它的读者:“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因特网上购物很快受声到公众、媒体和华尔街的注意。很多因特网公司匆忙地发展网站,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很多因特网公司很小或缺乏零售经验失败了。尽管实体零售商担心利用网络直接将商品销售给公众,实体店的零售额会滑坡,但网络零售对于品牌认知度、配送设施、供应关系、商店接受退货的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实体零售商还是开办了他们自己的网站,很快零售商发现他们的客户在网上除了购物外,还利用网络作为搜索的工具,登陆他们的网站寻找商品和服务并利用产品信息到实体店采购。于是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成为“多通道”零售商,他们拥有并运用多种销售渠道,包括实体店、网站和邮购推进品牌价值的最大化的实现。购物中心的业主们也创建他们自己的网站,并利用他们的承租商去开辟对消费者不管去购物中心的商店、上网均安全的配送通道,推进网络与实体店的协同发展。
(八)21世纪,在美国生活方式中心成为主流
二十一世纪,在美国,购物中心发展仍以改造重建为主,自2006年开始,美国境内就再无新开张的购物中心,很多传统购物中心改造转型,开发展商为保持他们物业的新鲜感不断的改造它们的大小、设计和招商组合以便赢得顾客。“生活方式中心”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2008生活方式中心在美国保持年8%的增长率。
二、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90年代,规模化购物中心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购物中心发展探索,北京的国贸商城、上海港汇广场、上海恒隆广场、广州天河城广场、上海友谊南方商城(现百联南方购物中心)率先导入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理念,从而成为中国购物中心真正的起源。
1、主要位于中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或重点发展区
起源阶段,中国购物中心数量不多,并且主要出现在中国代表性的特大型城市,所处区位也大多为城市中心区或者城市重点发展区,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按国际传统购物中心模式运营,各中心经营特色不鲜明
在项目开发和运营中,90年代的中国购物中心遵循着严密规划和规范操作的理念,这些购物中心均为开发商持有和经营,信守长期价值的投资观念。招商业态功能、品牌结构,以及经营的内容,都按国外购物中心规范化标准建设运营,各购物中心经营特色不鲜明。
3、代表企业
(1)北京国贸商城
1990年8月,位于北京CBD中心区,作为国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贸商城开业,它是北首家引进品牌专卖店从事零售业务的综合购物中心,是北京著名的以提供高档商品和服务为主的现代化购物场所。2000年经过改造和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为3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和地下两层,拥有185家专卖店,其中LV、GUCCI、CARTIER等40余家国际一线品牌集中在租金最昂贵的商城一层精品区,成为北京及周边城市高收入人群的重要消费场所。到2010年,国贸商城三期开业,国贸商城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容纳租户近300家。
(2)广州天河城
天河城购物中心于1996年8月正式开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商业经营面积11万平方米,店铺数量300多家,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天河城广场占据天河商圈中心位置,毗邻广州CBD中央商务区、天河体育中心和广州火车东站,60多条公交线及规划中的中轴快线均在此设站,交通极为便利。
(3)上海百联南方购物中心
上海百联南方购物中心1998年开业,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为上海首家以社区服务为导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地上5层,地下局部1层,拥有近10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和6.8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主力店包括家乐福、友谊百货、好美家建材超市,并拥有120余家品牌特色专卖店。
(4)上海港汇广场
上海港汇广场1999年开业。由香港恒隆集团主要投资及管理,坐落于华山路、虹桥路交界处,商铺面积13万平方米,港汇广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已经成为上海商业最亮丽的景点。2006年港汇广场在中国创举性地取消百货公司主力店,并取得良好的租赁业绩。
(5)上海恒隆广场
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由香港恒隆集团投资开发,总投资近4亿美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写字楼和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于2001年7月正式开幕,面积为5.5万平方米,集中了一批世界知名时尚品牌的旗舰店,开幕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时尚高地,众多世界顶尖品牌以在恒隆开设专卖店为荣。
(二)2000年至2010年,发展类型多样化
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阶段起始于21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这种外部条件使得购物中心的成长基础日趋完备和成熟。同时,中国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交融性的发展,更是对购物中心的广泛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
1、购物中心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和大城市中心城以外发展
这一阶段,购物中心不仅局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不少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也进行购物中心的开发,也不仅仅是集中在城市核心区进行购物中心开发,更多的郊区型和新区型购物中心出现。
2、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建设进入新高潮期
在这个时期,以华润、中信、中粮为代表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商以及以万达地产、富力地产、龙湖地产为代表的主要从事住宅开发的大型地产开发商纷纷进入到购物中心领域,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外资基金和购物中心投资、开发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新加坡凯德置地、菲律宾SM集团、美国西蒙地产、日本永旺等。
3、向类型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阶段,购物中心开发建设在传承起源阶段购物中心做法的同时,有效吸收和借鉴了中国香港以及国际市场的购物中心投资开发和管理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购物中心发展模式,在进一步推进中国购物中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同时,呈现类型多样化特征,市区型、郊区型、新区型以及各种各样主题化购物中心出现。
4、代表企业
北京东方新天地、深圳中信城市广场、深圳华润万象城、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上海来福士广场、上海正大广场、龙湖北城天街、广州正佳广场、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后易手新加坡凯德)以及万达广场在此时期应运而生。
(1)北京东方新天地
北京东方新天地于2000年12月开业,位于北京市中心王府井商业街,占地10万平方米,东方广场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东方新天地商场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拥有200多家店铺,等待进驻的商户超过250个,出租率多年持续100%,2011年首层租金最高为每月每平方米4000元,远高于同区域的1300元。
(2)厦门SM城市广场
2001年12月开业,位于厦门新市区中心,由菲律宾SM投资公司开发,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商场共6层,拥有沃尔玛、SM来雅百货、赛博数码广场、麦当劳、肯德基、新食尚音乐美食广场、屈臣氏等著名品牌店铺,定位于“一站式”的购物、娱乐美食、体闲的消费生活场所。
(3)深圳新城市广场
新城市广场(原深圳中信城市广场)2002年9月开业,地处深南中信商圈,为深圳第一家大型城市中心MALL。中信城市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由购物中心、中信大厦和星光广场三部分组成。中信城市广场购物中心共分6层,在功能设计上充分体现了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性。2006年8月平安信托投资公司收购中信城市广场,收购金额达20亿人民币。2011年10月更名为“新城市广场”,进行了开业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转型、品牌调整和形象升级,调整面积达5万平方米,涉及两大主力店和80多个品牌租户。
(4)上海正大广场
上海正大广场2002年10月开业,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黄金地段,为泰国正大集团旗下上海帝泰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大型国际化都会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分地上10层、地下3层,拥有超过70家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餐饮店和超过100家的国际著名时尚品牌。近年来,随着正大广场不断进行的租户调整,商业吸引力和商业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上海和浦东商业发展的重要代表。
(5)上海来福士广场
上海来福士广场2003年11月开业,位于上海市中心,紧邻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由新加坡凯德置地开发并管理,是集8层大型购物中心、51层甲级智能化写字楼为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定位鲜明,现已经成为上海年轻时尚人士首选的购物中心之一。
(6)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
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 2004年10月开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1号,北京新燕莎商业有限公司是首旅集团下属的北京首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负责金源新燕莎MALL的运营管理工作。金源新燕莎MALL拥有“燕莎”、“贵友”两大主力店及近500个品牌专卖店,经营40万种以上的商品及超过50项功能服务。
(7)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
2004年12月开业,位于上海西郊长宁区新泾地区,由百联集团投资开。发并管理,定位社区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分地下二层和地上四层
(8)广州正佳广场
2005年1月开业,位于广州市天河路,广州正价企业有限公司开发和管理,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其中购物中心面积30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半;西塔楼为48层超五星级酒店;东塔楼为25层超甲级写字楼。主要品牌包括广州友谊商店、百佳超市、季后风名牌折扣店、永乐生活家电、屈臣氏、万宁、龙粤数码、飞扬影城等。
(9)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
2007年9月16日正式开业,位于北京金融街中心广场,由北京金融街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定位于服务高端消费的国际级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分为地下1层、地上4层,汇聚了超过30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
(10)重庆龙湖北城天街
2003年开业,是龙湖进入商业地产的第一个代表性购物中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店铺数量300余家。龙湖商业坚持持续不断的调整思路,2010年对主力店进行重新定位,2011年投入5000万元进行设施升级。2011年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30亿元。重庆龙湖北城天街一举改变了重庆“解放碑”一圈独大的状态。
(三)2010年至今,云消费时代,购物中心体验化、主题化趋势显现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10年进入飞速发展期,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4.5万亿元,增长幅度是GDP增幅的五倍。2011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近8000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人数为1.94亿人,电子商务使用率37.8%,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7736亿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网民人数为5.65亿,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占我国GDP的比例超过15%,独立运营电子商务企业超过4万家。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8%以上,其中零售市场份额达到16.0%。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1.85万亿元,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商务部在“十二五”规划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将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云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消费习惯的养成,给包括购物中心在内的实体商业来很大冲击,购物中心增速放缓。
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购物中心开始纷纷重新思考发展定位,探索互联网与自身运营的结合点,探索如何提升顾客网上购物没有的消费体验,2010年以来,购物中心发展逐渐呈现体验化、主题化、休娱化等发展趋势。
三、购物中心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休闲娱乐目的地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娱乐中心之一——加拿大西埃德蒙顿商场West Edmonton Mall
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是融旅游、娱乐与购物功能为一体的,且不受季节气候影响的恒温“城市”。首创的综合性娱乐设施,一直被当作衡量其它娱乐购物中心的标尺。
埃德蒙顿Mall的休闲娱乐中心可达到一个标准主体公园的规模。另外,餐饮、影院等也是标准配置。它的最大特色是室内娱乐公园,规模3.71万m2。
2、全球最大的环球影城——奥兰多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
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Hollywood)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电视制片厂及以电影题材为主的主题公园,是以电影主题娱乐项目为核心,集主题娱乐、主题购物、主题餐饮、主题住宿于一体的大型主题乐园。
3、全美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美国摩尔购物中心MALL OF AMERICA
丰富的娱乐元素使MOA区别于其他购物中心,拥有Nickelodeon世界乐园、MOA公园、水下探险水族馆、LEGO想象中心、史努比营、飞行模拟中心、NASCAR虚拟赛车场地、14屏幕电影院等娱乐项目。
每年游客4000万,累计超过5亿人次
走遍每一层的步行距离920米
可以容纳7个纽约扬基体育场
可以容纳32架播音747飞机
尼克宇宙游乐园共有25个游乐项目
每家店10分钟,需要86小时才能逛完
海底世界每天需要100磅食物喂鲨鱼和其他鱼类
每年举办的各类活动超过400场
举办超过5000场婚礼
员工1.1万人
4、满足妇女和女孩需求的最成功的零售娱乐目的地——美国女孩广场(American Girl Place)
位于芝加哥东大道111号,面积达35000平方英尺的三层建筑,利用美国女孩文化的大众性特点,向5-12岁的女孩提供洋娃娃、服装、书及时尚配饰等目录产品线,将娱乐和零售有机结合起来,年轻女孩喜欢和爸妈在此呆上一天,游玩、吃饭和购物。
5、世界面积最大、最奢侈的购物娱乐中心(The Dubai Mall)
(二)生活方式中心
生活方式中心围绕城市居民主流生活方式,以休闲体验为核心,满足居民对商业中心、餐饮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人际交往中心等复合需求。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国际上,社区商业中心(Shopping Center)正在向生活方式中心(Lifestyle Center)转型。
生活方式中心是以休闲体验为核心,更宽松、更优质的复合型社区商业中心,更突出餐饮与休闲娱乐功能,规模一般在5万平方米以上。
1、MARY BRICHKELL VILLAGE----美国生活方式中心
2、新加坡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方式中心----怡丰城Vivo City
和墙面,无论在外观还是结构上,都创造出一种比均质幕墙更强有力的物质感。其次,为了避免商业场所典型的统一性,并营造出一个连续和富于变化的空间,让屋顶沿商场天花板和大厅螺旋式墙面连续延伸,创造出一种在波浪上漂浮的连续体验。在购物中心入口处设计水岸景观,二楼户外中庭广场设置了喷泉水流,夜晚水流灯光会变为满天星斗,并以水幕餐厅、二层开放式儿童乐园及屋顶的空中花园等建筑景观,进一步展现海港景观特色。怡丰城坐落于加坡港湾城中心地带,有近1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拥有开阔的海上自然景观。怡丰城最大地结合周边环境形成流线型的建筑设计,突出“人造水景与自然港湾”的结合,采用“冲浪”概念表现建筑内不同物体与信息间行走的体验。连续的HP壳曲面建造而成的屋顶
怡丰城在业态与租户选择方面强调“贩卖新鲜感”的商业理念,引进20%的新品牌,并推出“老品牌的新概念店”,给消费更多新鲜的感受。
引进各类时尚品牌、具有新意的小众品牌、众多餐饮新概念店;引进1765平方米,由8家西班牙品牌的生活体验店、时尚店、饰品店、艺术品店、食品店等组成的“梦想西班牙”;引进新加坡最大的电影院Golden village;引进以时尚时装和精品店风格的诗家董百货,提供“度假村式”消费体验。
3、The grove----美国典型生活方式中心
2002年开业,最具典型的lifestyle center。总营业面积5.5万m2,仿造了一个美国风情小镇,有精美雕塑和街道,有公园、池塘和喷泉,以购物和娱乐为主。该项目荣获第27届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设计与开发奖。
4、蓝色港湾(Solana)----北京生活方式中心范例
四、“云消费”时代生活方式中心发展趋势
(一)云消费时代的主流消费模式
当今社会正在进入的云消费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商业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革命。整合消费的“云消费”革命已经来临。
商业零售业的变化不再是传统业态的此消彼涨,而是整个产业的全面变革和洗牌。未来五年可能现有传统习惯的零售方式会彻底改变,而新的零售方式会以百倍千倍速度增长。任何轻视、低估这场革命力量,或没有跟上革命步伐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新生力量快速崛起,未来的零售业将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
未来的时代是“云”的时代,从整合资源的“云计算”、“云存储”到整合消费的“云消费”将为时不远。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网上消费,根据普华永道2013年对15个国家1.5万名消费者的调查,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以62%受访者每周至少一次的频率远远领先全球平均水平(21%)。
与往年相比,中国受访者的网购次数更频密
网络零售对实体零售商业绩的冲击益发明显,2013年大型实体零售商业绩普遍不尽理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1-11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11.4%,而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仅为8.9%,增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2013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一半超市的利润增幅出现下滑。其中永旺和卜峰莲花分别亏损达2634万港元和4674万元。华润万家、京客隆、宁波三江、京客隆等企业利润增幅下滑,其中华润万家利润下滑幅度达63.7%。
仅具备生鲜供应链优势的永辉超市逆市增长,上半年利润增幅达102.37%。
与当前社会主流消费群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云消费时代主流消费模式日益表现出四大基本属性:消费的体验化、专属化、社群化和定位化。
1、体验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后,居民用于文化、健康、休闲的消费能力大为增强。人们的消费模式从“节俭原则(principle of parsimony)”转向“快乐原则(principle of pleasure)”。以快乐原则为主导,人们在消费时,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消费者更愿意通过参与互动,进入情景化的环境,感受独特的氛围,体验独特的文化,而不仅仅是获得直接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过程的体验和乐趣重于商品和服务的内容。
2、专属化
商业智能和云数据的发展使个性化定制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每个消费者都能享受独一无二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消费的尊崇感、自豪感。
例:美国女孩——与自己的“美国女孩”共同成长
“美国女孩”是全球知名玩具品牌,主要针对8岁以上的美国小女孩顾客,这个仅诞生20余年的年轻品牌,已成功占据世界儿童奢侈玩具的头号宝座,公司网站每年访问量高达2300万人次。“美国女孩”的成功在于精密围绕美国小女孩的生活,打造他们需要的一切专属产品,让她们参与、互动、分享,与自己的“美国女孩”玩具一起成长,在生活体验中融合情感,传递关爱。
每个女孩都能找到与自己一样的一款“美国女孩”。在美国女孩专卖店中,每一个女孩都可以选择眼睛、头发和肤色与自己一样的一款,每款女孩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有自己的秘密和梦想、智慧与渴望。
美国女孩和“美国女孩”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在“美国女孩”专业剧院,定期上演女孩们喜欢的戏剧或时装秀。剧目大都围绕友情、亲情,让女孩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珍惜朋友、父母与家庭。
“美国女孩”有自己的专卖产品美国女孩和“美国女孩”有自己的交友天地。
美国女孩公司经常举办各类聚会和活动,比如美容聚会(爱护娃娃,为它做护肤美容)、手工聚会(学习制作娃娃用的小枕头和睡袋)、时装设计聚会(为娃娃设计时装)、美食聚会(学习制作小蛋糕,宴请小客人)、生日聚会、美国女孩广场一日游等等活动。还通过杂志、网站传播美国女孩文化。
3、社群化
2012年美国智能手机在美国15岁以上人群中的覆盖率达到了51%,平板电脑的覆盖率达到25%。人们每天平均9.6分钟看一次手机,每天看手机次数达150次。据Business Insider的数据显示,社交媒体已成为美国消费者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公司We Are Social的研究,我国大陆网民的上网时间中,有41%是用在社会化网站上。
云消费时代,消费者在消费中更加看重社群认同,消费意见与消费结果通过意见领袖或“群”友推荐而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扩散式传播达成消费意向,引领消费潮流。
据统计,新浪微博中具有重要公众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拥有300万以上粉丝)北京有142位,腾讯微博的意见领袖北京地区有107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风向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群化消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家开始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邀请意见领袖(也是典型消费者)代言产品,把一款鞋、一件衣服的设计到制作、试穿全过程网上直播,让消费者充满期待,体验化参与,使品牌植入人心。用当前流行的术语,网络大V、意见领袖、明星、论坛达人,乃至身边的时尚达人,都是创造消费、引领社群化消费的“自媒体”。
例:Shoes of Prey与意见领袖合作引导消费
Shoes of Prey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网络鞋店,消费者可以在这家网店里自由选择鞋子的尺寸、样式和颜色,自主设计鞋跟的款式,还能自选面料。DIY设计好自己的鞋子之后,网上下单订做,两周后送货上门。不同款式颜色和形状可以有40000种鞋子的组合。该网站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自主设计师的自豪感,并能充分展示自我价值。在客服称呼上面,鞋店也突破了以往的常规,进行客服实名制,消费者通过和客服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从而打消跟鞋店的疏远感。鞋店还通过寻找意见领袖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微博名人合作,展示制鞋的服务过程,赢得了很高的访问量。
4、定位化
消费的定位化,指消费者通过智能终端定位消费目标,以参与互动、移动搜索等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需求,特别强调消费的专属性和移动性。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大量服务应用的开发,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移动“定位化”消费,购物、订餐、订座、买票、预定酒店等等生活需求,均可以“定位化”满足。
例:丰联“微派客”——为商家提供定位化服务链接
北京丰联广场推出的“微派客”移动网络平台,是一个基于移动商业服务的定位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微官网模块,可以快速帮助商家打造微信移动网站。通过微网站定向向目标顾客推送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活动等信息,同时帮助商家建立集品牌推广、会员管理、营销活动、统计报表于一体的微信会员管理平台。清晰记录商家的客户的消费行为并进行数据分析;还可根据用户特征进行精细分类,从而实现各种模式的精准营销。
该平台还附设游戏推广环节(例如优惠券、刮刮卡、大转盘、砸金蛋、水果机等)、设置优惠、(通常是代金券可以抵用一定的消费金额,粉丝抢到了优惠券,就会促使其到店消费,直接达到增加营业额的目的);具有预约、订餐功能(商家只要在餐台管理、菜品管理等处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一个自动化点餐系统呈现给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订餐方式,提高到店率。而消费者只要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根据就餐人数预定包间、餐台,选择就餐的时间,菜品等。系统为商家设计的订单管理、订单直接打印等功能模块,也可以方便有外卖外送业务的商家,满足消费者在微信上快速购买外卖等需求)。
微官网功能
微官网可以将企业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网页的方式展示出来。企业客户可通过简单的设置,快速生成属于自己企业的微网站,并且有各种精美模板,可供选择;还有自定义模板,可设计出自己的风格。不但提高了信息量,且使信息的展现更加赏心悦目,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微会员功能
便捷式管理会员,企业客户可通过建立自己的专属会员卡,设置会员卡优惠,管理会员,记录会员消费与积分等多种方式来玩转会员卡。通过微签到等进行会员活跃度监测,而不同级别的会员可以享受不同等级的特权,体现会员价值。另有可以和会员卡绑定的优惠券,大大提高会员粘度,加强会员二次消费,增加潜客变真实会员。此外还有消息推送、门店管理等智能服务。让管理更加轻松,让服务更加贴心。
微商城功能
以互动应用微信为媒介,结合微信支付功能,实现企业商家与客户的在线互动,及时推送最新商品信息给微信用户,实现微信的在线购物功能。
微团购功能
团购作为网上购物的一种组成方式,具备了方便、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企业商家可通过“微团购”模块发起任意产品的团购活动,微团购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更能给商家带去充足的客源和人气,实现双赢。
(二)云消费时代生活方式中心的发展趋势
1、运营智能化
智能化运营体系,可以使生活方式中心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实时采集消费信息,挖掘消费潜能,创造需求引导消费
实现精细化顾客关系管理,针对不同家庭实行定向营销,培养忠实客群。
实现与商户销售信息的无缝对接,实时掌握商户的销售数据,优化品牌结构。
实现与商户消费信息资料共享,指导商户运营。
引导企业运营围绕社区家庭生活核心价值调整完善提升。
智能化的运营的构建是实现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从经营统计到数据挖掘,从单品、客群分析到精准客户定制的过程。
例:万达广场大数据的核心
万达广场是由著名地产企业万达集团在国内各地投资兴建的商业项目,一般包括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以及城市公寓。近年万达广场发展速度较快,到2013年年底全国已经开业的万达广场达85个。
2001年以来,十余年间,万达广场的建筑形式和业态结构经历几次升级,已形成业态多元,包括购物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集大型商业中心、商业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多种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作为近百家购物中心物业的管理者,万达商业地产公司通过初步实施购物中心大数据策略,对全国庞大体量的购物中心实施有效管理,由此向“智慧广场”建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例:银泰的数据无缝链接应用
银泰商业是国内领先的商业集团,主要从事百货商场,以及购物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业务。经过16年的高效经营,截止2013年底,银泰商业已拥有36家门店(包括28家百货店及8家购物中心),拥有多达近1000万个商品数据的商品数据库体系,并有达150万名会员构成的会员体系。
截至2013年底,银泰已在所有门店铺设免费wifi。通过wifi系统建设,有效地实现了客户数据链接。
例:苏宁电商系统构架滞后带来的重创
例:K11实现“定做定制服务”的服务终端
K11为每一位VIP顾客提供“定做定制服务”,根据其爱好、消费习惯购物习惯都会为他定制特别的服务模式,所有服务信息都在客户服务终端的电脑上,只要这位贵宾一进入K11的服务领域,他所有的资料在客服台会第一时间体现出来,让一对一的客服专员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2、卖场体验化
传统零售业追逐有效营业面积内每一平米的利润,“云消费”时代商家更应追求卖场的体验化,应从坪效导向转向客户体验导向。
(1)业态和品牌的体验化选择
例:万达的业态调整
万达将餐饮、服装服饰、生活服务三个业态比例进行重新调整。其中:餐饮占比40%-60%,服装服饰占比20%-30%,生活服务配套占比20-25%。
例:上海K11的体验型业态
上海K11引进“都市农庄”、“ABCCOOKING STUDIO”等体验式业态,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此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农场,小香猪、小奶牛等各类可爱的动物轮流来做客,让不少周边白领和小朋友爱不释手……
K11的“都市农庄”位于其3楼美食区,近300平方米室内生态互动体验种植区被分割成一块块田地,种植着辣椒、甜菜、番茄等鲜嫩的蔬菜。不仅可观赏,也供给一些餐厅。每逢周末,“都市农庄”还会举办各种互动种植活动,让大人孩子体验从一颗种子开始到蔬菜满园的乐趣。
例:中百百货----要潮牌,不要名牌
例:大悦城的品牌体验
大悦城的品牌体验,包括保持品牌商户组合在市场的引领性、以丰富的业态组合满足全方位一站式的消费需求、引入新兴业态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打造室内主题街区提升逛街的趣味体验和淘宝乐趣。
天津大悦城400余个品牌中有20%为天津市场独有,如INDITEX旗下的Massimo Dutti,日本人气品牌MOUSSY,创意香水品牌气味图书馆,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外婆家、港丽餐厅、澳门味道、花舍餐厅、探奇乐园等,都是天津的城市青年客群最追捧的品牌商家。在“骑鹅公社”主题街区,34家店铺包括22个原创设计师品牌,汇集首次来到天津的阿狸、PMT、八六子、BUYBYE、丹宁海、声音堂&丁大红、春年花开等知名设计师品牌。70后熟悉的陶瓷杯,80后热爱的明信片,供90后展现个性的不插电舞台,“镇上限速”、“单眼皮路”等个性标牌,骑鹅公社里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诱人的个性和文艺气质。
沈阳中街大悦城近350个品牌,有72家是首次进入沈阳市场,如日本人气品牌snidel、MOUSSY、TUTUANNA,美国品牌Minnetonka,韩国品牌INNISFREE,以及人气餐饮品牌外婆家、第二乐章、望湘园、板长寿司等。104家餐饮品牌中,引入太兴餐厅、滇草香、亚惠美食等多个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餐饮品牌,消费者在这里就可以全面品尝到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美食,已经成为了中街商圈乃至沈阳城市吸引度最高、聚客能力最强的餐饮品牌组团。
来自日本的专为女性消费群体提供料理课堂服务的新兴业态——ABCcooking studio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便与大悦城合作,在上海大悦城成功开设了在中国的首家店并获得非常高的市场认可度(开业后连续五个月月销售额持续增长,增长率高达86.8%)。之后又进驻了北京朝阳大悦城,销售坪效情况一直持续在娱乐服务业态中的第一名,并带动了相邻商户的销售增长平均约17%。大悦城通过引入新兴业态和创新体验型的品牌商户,为消费者带来的是更加新奇有趣的购物体验,为商户带来的是更好的经营业绩、帮助商户去一同开拓新的市场,也为大悦城自身带来更高的租金收益和商业价值。
(2)消费环境的体验化
轻松愉快、具有情趣、乐趣、互动性强的消费环境,可以增强顾客体验。
强调以舒适友好的环境设计,营造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空间
消费环境主题化包装
购物中心独特的主题理念是购物中心的灵魂。
根据购物中心的理念,确定购物中心包装的主题,针对购物中心的不同功能分区,对购物中心的环境、形象进行整体设计包装。
例: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的主题化氛围
位于东大桥西侧的侨福芳草地,拥有领先的环保设计和浓厚多元的艺术氛围,购物中心从室外到室内都能看到大量的艺术雕塑作品,芳草地汇集了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的雕塑原作,岳敏君、张晓刚、陈文令与王广义等许多中国当代顶尖艺术家的作品也散布在各角落里的,为侨福芳草地增添浓厚的人文氛围。芳草地展览馆及芳草地画廊已正式投入运营,中庭广场自然光线充足,置身其中,开阔的视野令四周的店铺一览无余。一座长达236米亚洲最长的室内步行空吊桥对角穿过中庭广场,让来客均能自由徜徉,扩展顾客的空间体验。此外,整个建筑结合顶部采用的ETFE膜材料组成独特的节能环保罩,在内部实现独立的微气候环境。室内空气质量达到MERV标准的第11级,是综合性建筑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国内建筑的MERV水平通常在7级左右),让顾客犹如置身于室外的自然环境。
配套设施与服务的体验化
增设或强化育婴室、休息室、卫生间等的体验效果,融人与企业主题理念。
例:The Americana at Brand人性化的配套设施
The Americana at Brand位于洛杉矶北部,于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The Americana已经成为周边地区人们休闲聚会的主要场所,郁郁葱葱的公园区,古雅的城市街道和高档商场是The Americana的最主要特点。
The Americana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该项目为客户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服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占地7500平方英尺的Grand Lobby了。这个Lobby是对所有游客开放的,由于与停车楼直接连通,许多顾客都是通过这里进入The Americana的。Lobby中除了必备的服务台、卫生间、工作人员办公室之外,还为前来购物的家庭准备了幼儿活动室和母婴休息室,并配备了微波炉,父母可以在这里给宝宝准备简单的用餐,解决了带小宝宝出行的后顾之忧。另外,服务台还可以提供免费的轮椅和婴儿车供客户使用,这样的服务堪称周到。
主题活动的体验化氛围
例:大悦城----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各类时尚主题活动
——天津大悦城的麦兜的百变梦想主题展
2013年7月27日,天津大悦城举办了“麦兜的百变梦想“发布会暨成人礼,全球的麦兜迷们会在天津大悦城一睹35款职业麦兜人偶和经典麦兜场景,新生代优质偶像胡夏来到现场为麦兜加油助威。
——朝阳大悦城的哆啦A梦之旅主题展
2004年4月19日至6月22日,朝阳大悦城举办哆啦A梦之旅主题展,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任意门”、“竹蜻蜓”、“时间包袱皮”、“记忆面包”等,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神奇道具也首次现身。
展览期间朝阳大悦城一层的“哆啦A梦特色主题商店”惊喜开业,主办方为广大哆啦A梦粉丝推出了一系列限量正版纪念品,包括铁盒装纪念版T恤,多彩豆袋哆啦毛绒公仔,双面秘密道具长柄伞,限量版拉杆箱以及纪念礼盒套装等。
此次活动大悦城与CHICHI‘S美式墨西哥餐厅合作,特别为哆啦A梦在大悦城打造了专属餐厅,从外到内,从好吃的到好看的,统统都是哆啦A梦。
——上海大悦城:与明星的约会地
上海大悦城自2010年12月开业以来一直是热门明星的首选出席场所,在全新的2013年,已经迎来了不下数十位热门明星,各种粉丝、拥护者都在此长期驻扎,唯恐错过了某位自己心仪已久的明星。
上海大悦城满足有才艺的年轻人的表演欲,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平台,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闪光点。
——太古汇的迪士尼90周年庆典
2014年4月25日,上品折扣全国首家微信体验店在杭州下沙区开业,真正打通线上线下,进行一体化经营,顾客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扫码购买店内的所有商品,交易支付无需找零、不用排队,开启了云消费时代全新的购物体验。
导购员通过PAD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与商品匹配的二维码,消费者打开手机支付宝的“悦享拍”对准PAD屏幕上的二维码拍摄,即可进入商品交易界面,点击支付,整个过程只需要30秒。支付完成后,消费者可以当现提货,十分方便。
太古汇举行的迪士尼90周年庆典和相关展览也给太古汇带来了相当可观的人流量。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体验
例:银泰百货+支付宝当面付
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与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三通一达,共同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任新公司CEO。2013年10月17日,银泰商业集团与天猫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天猫将积极向线下延伸,搭建完整的销售和体验链条;银泰方面则将向上延展,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银泰将参与天猫“双十一”,并且未来在系统层面、库存、会员、服务流程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13年双11期间,银泰所有商场参加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率先尝试线下选品、线上支付购买的消费模式
例:上品折扣与支付宝合作,开通了实体店的二维码支付。
上品折扣实体卖场与其B2C网站上品折扣网已共享库存、统一售价。在实体卖场上品折扣自主研发的手持PAD终端已投入使用,在改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解决了商品数据信息的一体化问题。
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可以直接微信扫码购买,再也不用去收银台排队。整个店里甚至没有一个收银台,只有开放式的服务台。在服务台,顾客可以通过互动屏幕,进行各种自助查询和购买。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的橱窗,有一面永不打烊的“虚拟购物墙”,24小时地展示着上品的精选商品和相应的二维码。任何时候路过这里,只要扫一扫,没有导购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扫码购物可以使用户的购物场景扩展到任何地方。除了下沙区实体店之外,地铁广告、公交站牌、自行车亭、周边学校企业的食堂餐桌和海报等等,任何可以扫码的地方,都可以是上品的虚拟商店,顾客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购买对应的商品。上品折扣的实体门店、网上商店和微信扫码购物等终端渠道背后,都是同一套库存系统。无论顾客通过哪个渠道购买,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都能做到同货同价,顾客可以选择是去实体店自提,或是通过快递的方式直接送到家里。
3、自媒体营销
“云消费”时代,营销的概念也在改写。受网络影响,2013年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幅持续大幅下降,增幅仅为2.52%,据上海市工商局发布的2013年度《上海广告市场状况报告》,2013年度上海市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四大传统媒体广告营收总体下降,同比减少7.2%。与此同时,上海互联网广告媒介经营单位2013年广告营收达39.8亿元,同比增长117.6%。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和互联网等五大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营收份额中,互联网媒体广告的份额由2012年的16.4%上升至2013年的31.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研究,近年我国互联网广告业务处于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百度广告收入已赶超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而同年谷歌公司600亿美元的受益几乎都由网络广告贡献,其广告营收已经超过了全美所有报纸或杂志的广告营收总和。
2013Q2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媒体营收规模Top10。
例:北京apm购物中心的新媒体营销
北京apm购物中心继2012年9月新浪微博首推商场购物类微博排行榜以来,就荣获内地第二名好成绩。同年10月北京apm通过团队的不懈地努力,更是取得了新浪微博风云榜商场购物类排行榜的第一名的不菲成绩,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10月份北京apm苹果亚洲最大旗舰店正式开业,王府井和北京apm在互联网搜索量已达上百万次,开业当天就有超过3万人来到现场参与北京apm苹果店盛大开业活动。同时,北京apm的官方微博参与、讨论苹果开业的微博信息达到40多万次转发和评论。商场在开业当天也对到店的消费者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80%的消费者都表示通过互联网查询到北京apm的信息,有超过60%人关注过北京apm的官方微博。
2013年初,北京apm在微博上开展了“粉丝会员大转换”活动:只要是北京apm购物中心官方微博的粉丝,并将个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私信@北京apm,即可免费办理北京apm购物中心会员卡一张,并获得卡内价值500元积分,活动得到了粉丝们的广泛响应,使会员数量迅速增加,不仅降低了传统手工登记的繁复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扩大了企业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
例:朝阳大悦城的新营销方式
朝阳大悦城将其近20万的微信会员和12万实体会员实行一体化打通,双方会员将同时拥有实体会员卡和微信会员卡,微信会员卡不仅能享受到和实体会员卡一样的特权,还将可以通过扫描会员条形码进行消费积分,并实现积分提醒、积分查询、购物中心信息浏览、互动活动等。这次打通,不仅将为30万会员提供便利和优惠,更蕴藏着O2O的更多可能,代表着实体商业和社交媒体合作共赢的趋势。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设计管理 发展 现状 趋势 企业 设计中心
一、设计管理概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科技突飞猛进,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已经渐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尤其是企业设计中心的每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传统的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管理时代。在此不得不提到企业的核心部门一设计中心,可以说设计中心关系着企业的命脉,决定着产品的质量,设计管理之于设计中心显得尤为重要,之后谈到的企业设计管理主要针对于企业设计中心的设计管理。
1.1设计管理的定义
就设计管理的定义而言,不少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设计管理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有效地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
1.2设计管理理论体系
设计管理理论大都是围绕设计决策管理、设计组织管理、设计项目管理及设计创新等要素展开研究的。而设计创新始终渗透在每一个具体的设计管理活动之中,它既是设计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达成设计成功的原动力,因而在整个设计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二、企业设计中心的设计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设计和管理学科在商业实践中发展出来新的交叉研究领域,目前设计管理是工业设计领域的一支新兴学科。此学科在国外虽然受到重视,但是也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至于国内这一学科的研究也是到近几年才刚刚开始。下面,我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去分析当前企业设计管理理论的现状。
2.1国内企业设计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中国最先接触设计管理这门新兴学科的是在工业设计领域,设计管理进入中国并为设计和设计教育行业广泛关注不超过5年时间。海尔、上海家化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已经参与到设计管理的研究和运用领域,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或艺术设计系也已经将设计管理纳入课程设置当中,但由于中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企业发展程度不够,所以国内企业现阶段的设计管理还不成熟。
从企业管理的组织形态上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管理,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
中国企业内部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于设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了解到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而企业本身没有发展到以设计管理推进企业的程度,所以无所适从。激烈市场竞争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含量,战砖高度和设计管理水平。然而技术落后,人才流失,企业文化缺失等是设计管理进入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
设计管理的对象就是设计师,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设计师总数不足,所受教育与市场脱节。行业内缺乏对年轻设计师的扶植体制,这些都是设计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面对的难题。
2.2国外企业设计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西方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解决设计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设计管理是建立在设计已经融入商业行为中,并良好运作的基础之上,是自然而生的应用类学科。
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前提在于为国内企业,特别是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利于本国技术的不断累积。政府通过推广设计,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亚洲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印度在国内工业发展起步阶段,都制定出有效的产业政策,保护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迅速提高本国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对于设计的重视和大力推广都是产業政策的重要内容。国外企业大概有如下研究并运用比较成功的设计管理理论:
(1)关于企业战略和组织行为的领导理论
对于企业而言,设计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持之以恒的协调和推广各种价值观念,并组织好设计活动。设计可把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想法明确化、具体化,并帮助他们从概念转变为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设计管理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一种管理、监督行为。那些在自身企业文化中将设计管理整合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改良,从容面对那些原本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的文化和技术上的微妙变化。瑞典工业设计公司基金会总裁Torsten Dahlin认为,设计管理要尽力让各级人员理解或意识到:任何有意识的,甚至最细微的决策都属于设计管理动作的核心内容。
(2)对品牌和消费者的协调手段理论
设计管理是保证品牌策略被始终如一的贯彻到各种传播媒介的设计中,用于成功的传达品牌形象,保证设计能够真正符合目标消费群的需要,有效的设计管理能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描述和评价。在各种复杂的商业活动安排如品牌的联合、全球销售、人员引进、产品服务的推广中,都需要有严格的设计管理来维护品牌形象,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认识。设计应该支持商业策略,并且重点是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当设计和产品策略明显一致时,推出新产品和增加产品种类将更加有利可图。TIM GIRVIN设计有限公司总裁Tim Girvin认为设计管理是对品牌进行定义和阐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并不局限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尺度或什么样的形式进行。
(3)对企业的资源整合理论
设计管理是一种使设计更加容易的方法,让可供利用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给公司一个任务,然后把这个任务传达给公司内外的设计人员,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设计管理需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做出微妙的权衡。为了能够达到成功的目的,设计管理必须在不限制创造力发挥的前提下,发挥其指导作用。设计管理者必须协调变化和统一,必须和设计人员交流而不是说教,设计管理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着的。ZIBA设计公司总裁Sohrab Vossoughi认为,设计管理就像是指挥一支管弦乐队——指挥每个成员以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吸引人才和利用企业内部、外部一切可能的资源去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环境和新的用户经验。
2.3设计管理的实证——韩国三星
从对三星电子的设计经营历史研究中可以发现,设计中心涉及的许多设计战略管理工作和任务,其中花费时间最长的项目是人才的管理,从1990年初就开始了在人才录用、人才开发和培养教育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专门从事概念设计的设计师年龄不超过23岁。在设计中心人员专业领域构成上,有市场营销、工程技术、心理学、流行色研究,用户界面、人机工学、用户研究、可用性测试等。
另外,从研究中发现,投人最多精力的是战略设计项目管理,其中包括战略商品,领先研究项目,以及海外获奖等项目。战略商品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带有明确目的设计的商品为主要特征,除此之外,企业不仅是战略上的考虑商品,更要预先研究未来3—5年后市场需求的商品,在这个项目管理上与前边的人才培训项目有直接关系。同时,客观地评价商品开发的质量、市场性、先导性、优秀性、以及品牌意识的建立等是海外获奖项目。因此,在商品开发设计中,往往占有多数的是建议设计项目。
在企业的品牌战略中包括CI/PI/VI方面,社会系统和生活方式,以及技术动向,材料表面研究等大致从1998年以后逐步开始的。与此同时,从伦教国际品牌咨询公司的品牌资产调查中了解到随着海外获奖数的增加,三星电子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攀高。
事实证明,三星电子的设计管理战略是有效的,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成功的设计管理,不只是创造企业高价格的商品、高价值的品牌,而是创新企业通往财富的大门。具有国际主义胸怀的福田教授表示,希望在中国也能创造出一个像三星电子那样的企业和设计中心,因为中国是世界的希望。
三、企业设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从中外设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优秀企业设计管理实例来看,设计管理理论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在企业面临新的经营环境的条件下,设计管理理论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以顾客管理为中心,以顾客资本提升为目标,以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为设计效果心理评价的指标。首先,建立企业和设计师忠诚于消费者的理念,并愿意向顾客资本银行投资,从而培养消费者对企业和设计师产品和服务的兴趣、喜好、购买、美誉和忠诚。其次,企业把设计管理的侧重点放在现有消费者上,通过系统服务设计去了解和满足现有消费者的需求,培养出对企业的服务设计高度满意,对企业和设计师的产品高度忠诚的长期消费者和终身消费者,从而以较低的设计成本和较高的回收效率,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始终不渝地开展以维持现有消费者为目标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從长远来看,产品、信息传达、环境以及服务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系统,设计职能贯穿于企业的所有活动,并自始至终的贯穿于工程项目中,将设计安排到基于常规工作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去,将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所带来的新机遇和不可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四、结语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4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物流业务附加值低。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3.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另外,在我国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6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4.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
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
国内外旅游策划发展趋势研究 篇5
旅游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然山水、名胜古迹观光游,往往是远距离、一次多程多站式的出游,我国改革旅游策划开发之初的旅游大多如此,旅游的目的是拓宽视野。旅游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观光娱乐型,重在娱乐,这一阶段,在我国以主题公园的大量开发为标志,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自己。目前,国内旅游已经进入了旅游大战的最新阶段,即以生态型为主导,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和教育,在我国大量的休闲度假地的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策划开发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到来。
生态旅游策划是当前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为此,世界旅游组织将2002年确定为生态旅游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过去的16年里,国际旅游业发展速度平均年增长率为9%,而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在15%—18%左右,远远高出同期世界旅游业总体发展速度,是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孕育于河,在整个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生产提供生活物质、能源矿产,水运通商、发展经济,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美化环境、造就奇观等等。而湿地正是主要由水构成的生态环境,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下了这样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湿地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素有“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和“地球之肾”的美称,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资源存在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等价值。
国内外医疗器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称,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尽管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但世界医疗器械市场总体销售情况良好,反映出医疗器械增长动力强劲。其中,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万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只占40%的份额。可见,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报告发布数据称,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产品销售额合计约占国际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0%。这一数据表明,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日益壮大、增势强劲的产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10年医疗器械销售额增幅会有所下降,但增长率仍可保持在10%左右。其中亚太区、中东区仍为增长的主力。
中国、日本、印度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属于“远东三大工业经济强国”。这三个国家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合计约占亚洲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70%。高技术医疗器械及设备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激光技术、放射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化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影像处理技术等相结合而研制的高技术产品,其竞争的核心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高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此类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是各国和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目前高技术医疗器械市场由美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其次为德国和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包括美国的GE、皮克、强生、美敦力、锐珂等,德国西门子,日本的东芝、岛津、日立、奥林巴斯等和荷兰的菲利普。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市场化程度高度集中,美国占到40%左右,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20%。
一、医疗器械现状分析
1.医用耗材
(1)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介绍
介绍过去10年来,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2008年,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达890亿美元,2009年应该在1000亿美元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一次性医疗器械销售额占其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45%左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约占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40%以上的份额。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reedonia预测:到2011年,美国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将达704亿美元,年增长率可达4.9%。其中人口老龄化趋向和家庭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推动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欧洲则是世界第二大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约占世界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29%的份额。日本、中国、印度及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国合计约占国际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17%~18%的份额。
(2)心脑系统医疗器械和矫形器械耗材市场介绍
心脑血管介入类和矫形器械等高值植入介入类耗材属于高技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品,在这一产品领域,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核心技术被少数跨国企业所垄断,如强生、美敦力、圣尤达、Guidant、史塞克、巴奥米特、Zimmer、Smith&Nephew、波士顿、施乐辉等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份额。
心脑系统医疗器械:用于心脑系统(包括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式除颤器、体外除颤器以及各种血管成形摄像产品等)的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市场的最大份额,大概占20%左右,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此类医疗器械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矫形器械:矫形器械产品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0%以上;2008年世界矫形器械市场总销售额将超过400亿美元;至2015年,将达546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矫形器械市场合计占世界矫形器械市场70%的份额。2008年两个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为154亿美元和109亿美元。而随着亚太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区也逐渐成为矫形器械的热点市场。矫形器械是一大类医疗器械的总称,包括各种人工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股关节和人工髁关节等)、植入式脊柱矫正器械、假肢、矫形绷带,以及义齿材料等数百种产品。其中,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和人工关节是矫形器械市场上的两大类畅销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产品品种繁多,其中包括(人工椎间盘)融合器械、压缩性脊椎骨折矫形器械、脊柱电刺激类器械、脊柱骨折固定器械(如脊柱钢钉、螺栓等)、运动保留性植入器械等。2008年,美国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产品总销售额达47.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0%。欧洲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市场规模略小于美国(约40亿~42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成为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的新兴市场。这些地区市场年增长率平均高达9%。亚太地区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市场销售额合计占全球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25%左右。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工关节市场发展速度十分惊人。2008年,全球销售额为123亿美元;2009年全球人工关节市场销售总额超过140亿美元。2000年至今,美国人工关节市场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9%左右。到2012年,美国人工关节市场销售额可望达到90亿美元。2008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5个欧美发达国家人工关节市场总销售额达23亿欧元(约30亿美元),加之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工关节销售额,去年全欧洲人工关节市场总销售额在45亿~50亿美元之间。
人工关节中销量最大的产品为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等。这两种人工关节的置换数量约占全部人工关节置换量的90%。目前,世界上人工关节生产技术领先的五大医疗器械公司Zimmer、强生、史塞克、Biomet和Smith&Nephew生产的人工膝关节和人工股关节占据全球人工关节市场90%的份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婴儿现已进入老年期,他(她)们是人工关节的最大潜在消费群体。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人口大国将成为增长迅速的人工关节市场。
(3)血液净化类市场介绍:
血液净化产品包括肾透析系统和人工肝支持系统。肾病和肝病是全球范围内的慢性病中的两大类疾病。中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肾病和肝病大国,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因治疗费用昂贵,限制了该类产品的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类产品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肾透析系统:2010 年世界上将有 200 万患者采用透析疗法替代正常功能的肾,以对其血液进行净化。到2012年,全球肾透析市场总销售额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43亿美元,从而成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的大宗商品。近10年来,国际肾透析类产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平均达5.5%。欧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肾透析机市场,肾透析机年销售额达37.5亿美元,美国居第二,年销售额达28.7亿美元,亚洲及大洋洲国家位居第三,年销售额达15—16亿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肾透析机市场销售额合计为10亿美元左右。目前生产血透产品的知名企业有百特、费森尤斯、金宝、贝朗和尼普洛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中国为1.2亿,其中肝衰竭患者将近1200 万。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肝衰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根据人工肝的组成和性质主要分为三类:非生物型人工肝、组合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肝都是以解毒功能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最为知名的当属德国TERAKLIN.AG公司生产的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此外可乐丽和费森尤斯的非生物型人工肝也深受欢迎。
(4)人工晶体市场现状
全球白内障盲人为2100万。中国500万白内障患者中,也有290万白内障盲人。目前白内障盲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是植入人工晶体。2008年屈人工晶体销售额达到30多亿美元。人工晶体分为硬晶体(PMMA材料)和可折叠式软晶体(硅橡胶、水凝胶、丙烯酸酯类材料),前者价格便宜,但手术切口大,术后效果不好;后者价格昂贵,手术切口小,术后效果明显。美国人工晶体市场上有90%以上的为软晶体。硬晶体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目前只有发展中国家用的较多。国际上知名的企业有爱尔康、眼力健、博士伦等。
(5)诊断试剂市场现状
2008年诊断试剂市场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其中2008年销售超过30亿美元的有7家,如瑞士Roche销售额达90亿美元,美国Abbott约80亿美元、强生约50亿美元、Bayer约45亿美元,美国Becton Dickinson、Beckman Coulter、Dade Behring等均达到30亿美元。虽然目前诊断试剂仅占生物技术产业的25%,但由于遗传工程、基因重组以及单株抗体等生物技术不断应用于开发诊断试剂,因而除了增加试剂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外,也使得过去不可能或旷日费时的传染病、肿瘤或基因异常等诊断,成为可能或快速的诊断。此外,与自动化分析仪器或电子技术的结合,更使这些精确的诊断不仅由研究阶段进入了临床例行诊断阶段,而且缩短了医疗与诊断之间的距离。诊断试剂在未来医疗检测中的比例会大幅度提高。预计全球在未来五年内,诊断试剂将以7-10%的比例增长。
2、医疗电子产品
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对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磁共振仪、高档超声波诊断仪器等高端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大刺激了各国在医疗电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医疗电子设备制造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创新应用,促进了全球医疗电子产业的平稳发展,有力支持了医疗电子市场需求的增长。
2007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市场份额达到920.6亿美元。
就目前全球医疗电子市场的区域结构而言,美国、欧洲和日本仍是医疗电子的主力市场,但随着这些地区医疗电子体系日趋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增长空间和潜力已十分有限,近几年欧美大型仪器采购量可能锐减,而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合计约占亚洲市场总销售额的70%,其中中国市场仍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这些市场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区域,也是国际大企业竞相争夺的新市场目标。
(1)医学影像设备
目前,国际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该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的国际市场总额大约是18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大大刺激了各国在此领域的投入,由于利润丰厚,使其成为国际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但由于技术壁垒高,国际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几个大型跨国公司垄断。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X线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光学成像设备(医用内窥镜成像)。
X线成像设备:包括X线机、数字X线摄影设备(DSA、CR、DR等)和X线计算机体层(X—CT)设备等。其中DSA、DR、CT今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西门子、飞利浦、GE、东芝把持着的CT超过90%市场份额,且彼此间的竞争极为激烈。MRI主要被GE、西门子、飞利浦、日立等几家占据市场。CR市场主要被锐珂、富士、GE、飞利浦、爱克发5家占据,锐珂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DR市场上,飞利浦、锐珂、GE、西门子、佳能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而DSA主要由飞利浦占领市场,西门子紧随其后,GE、东芝和岛津也有较大市场份额。其中CT机全世界年产量在4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美元。
磁共振成像设备:分为永磁型和超导型,由于超导型价格非常昂贵,用量不大。主要由GE、皮克、西门子、东芝、岛津、日立等生产,全球年销量在1500台左右,年销售额20亿美元。
超声成像设备:最为常用的是彩色B超。全球年产量为2万台,年销售额3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主要被GE、阿克松、ATL、西门子、东芝、阿洛卡、日立等公司垄断。目前便携式B超受国际社会青睐,发展迅速,仅GE公司2008年全球销售额达2亿美元。预计2011年全球便携式B超仪的年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
核医学成像设备: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PET),其中PET机作为分子影像诊断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影像诊断设备,是目前唯一能提供神经活动信息的医学仪器。据统计,美国每百万人拥有PET与PET/CT的数量为5-6台,日本为3台,而中国仅为0.1台。在美国,56%的PET和PET-CT检测已经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可见PET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光学成像设备(内窥镜系列):目前比较流行的为纤维内镜和电子内镜。软镜包括鼻咽镜、气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子母镜等;硬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膀胱镜、阴道镜等;其他还有乳管镜、血管镜、肾盂输尿管镜、脑室镜、随着光导纤维技术和数字微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内窥镜已成为世界医械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大类产品。欧盟经济分析师预测,内窥镜将成为近几年增长最快的医械产品,而内窥镜重要销售市场将从日趋饱和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向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工业国和拉丁美洲市场过渡。据西方经济分析师预测,今年拉美国家对柔性内窥镜类产品的进口数量将比去年增长9.8%,中国、印度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因为以光导纤维为主的柔性内窥镜即将取代从前医院普遍使用的刚性内窥镜,可以肯定,柔性内窥镜将日益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设备。2010年全球柔性内窥镜产品总销售额将在100亿美元以上。内窥镜国际知名制造商有:奥林巴斯、富士能、施乐辉、伟伦、艾克松、史托斯、狼牌、史赛克、科曼、捷迈等。
(2)医用监护产品
医用监护产品主要包括:心电监护仪、神经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护仪、无创血流动力监护仪、呼吸末CO2监测仪、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多功能母亲/胎儿监护仪、除颤起搏监护仪。
据统计,全球每年病员监护仪市场的容量大约为20亿美元,目前美国是全球监护仪产品的最大市场。2004年,美国监护设备市场接近9亿美元,到2011年将超过1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一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亚洲国家的监护仪需求迅猛。高档监护仪知名生产企业主要有GE、强生、SPACELAPS、飞利浦、惠普、科林、泰科、伟伦、安捷龙等。
(3)呼吸机、麻醉剂
中低端的呼吸机、麻醉机技术门槛低,生产厂家众多,但高档的机型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的企业,如呼吸机知名生产厂家有泰科、伟康、瑞斯迈、德百世、万曼和博雅等,麻醉机知名生产厂家有Drager、百斯、美国自然基因、麦蒂、德恩--欧美达、伟康等。
(4)治疗类电子设备
治疗类电子设备可以分为放射治疗(肿瘤治疗)、微创手术用刀、治疗用设备、输注类设备
放射治疗:包括X线治疗机、医用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两种)、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γ-刀、CT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X线)、剂量测定仪器。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不断增加和癌症发病率升高使全球放疗设备需求持续增加。此外,越来越先进的筛查手段使早期癌症发现率增加,这无疑会增加一大批放疗患者。未来几年内,美国、西欧和日本是全球放疗设备主要市场,这三个经济体将占据80%的市场份额。其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精确的适形放疗设备,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了更先进的治疗手段,如图像引导下的放疗和立体定位放疗技术。美国对直线加速器的需求在2010年有望达7.5亿美元的规模。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放疗设备市场,2010年德国放疗设备销售额将达2亿美元。而亚太地区、东欧和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主要是对现有设备的更新或替代,以及临床使用范围的拓宽。2008年,亚太地区放疗系统购买额达到5400万美元。全球45%的癌症新发病例分布在亚洲,由于亚太地区、东欧和拉美地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以及设备更新和新技术等因素驱动,2015年全球放疗设备市场有望达到39亿美元。
生产放疗设备的知名制造商有瓦里安、东芝和西门子。
微创手术用刀:高频电刀、激光手术刀(二氧化碳型和钇铝石榴石激光两种)和超声刀。高频电刀知名制造商有:美国威利、德国爱尔博、意大利萨顿。
激光治疗设备有CO2激光手术刀、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激光牙科机,激光碎石机等。激光治疗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矫正视力、美肤美容、除结石、牙科领域,在美国有15%左右的手术是通过激光治疗设备来完成的。
超声刀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种腔镜手术,微创手术中,例如妇产科手术、胸外科手术、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整形外科手术等。它能使手术更加安全,省时,省力。具有分离、抓持、凝血、切割的功能,一台手术从头到尾只要两把器械就够了。超声刀的知名制造商是强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此外重庆海扶刚刚研制成功并已上市的高能聚焦超声刀(海扶刀),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其他治疗用设备(常规设备,国内外生产厂家众多):频和低频电磁波治疗机、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皮肤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仪、体外除颤仪、神经刺激仪、红外治疗仪、电震发生器、眼电生理仪、超声治疗器、手术机器人、血凝仪、洗胃机、吸痰器等。
其他设备(常规设备,国内外生产厂家众多):输液泵、注射泵、胰岛素泵(开环式、闭环式)、微型化疗泵、血液透析机、人工心肺机、制氧机、电动吸引器、超声乳化仪、血浆单采仪、血细胞采集仪、电子集尿器、自动气压止血仪、负压引流机、雾化器、牙科手机、助听器等。
(5)检验检查设备(常规设备,国内外生产厂家众多)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仪、尿液分析仪、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实验室用(电泳仪、离心机、超低温冷藏箱、石蜡切片机、石蜡包埋机、涂片机、全自动染片机)、全自动特种蛋白检测仪、频乳腺离心机、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尿糖仪、血糖仪、血氧仪、血酮体测试仪、动脉硬化诊断装置、脉搏检测装置、体重仪、自动血液分析装置、浊度计、血细胞洗涤剂、骨密度仪、体重身体脂肪测量器、血凝仪、肺功能测试仪、胆固醇检测仪、血球计数仪
(6)手术床、手术灯
高档手术床的专科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如加拿大史赛克公司、德国肯莎维公司、德国MAQUET公司、美国Hill-Rom公司。高档手术床的市场也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因其费用昂贵,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使用的是普通病床,对高档手术床的采购力度不大。
无影灯(孔式手术无影灯、整体反射手术无影灯)、医用冷光纤维导光手术灯、手术照明灯、手术反光灯。
二、发展趋势
未来的医疗器械完全可以预计,大多数的医疗技术和产品都将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组织工程学技术、精加工技术、仿生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结合在一起,使得医疗器械使用更加便捷、精准。
1.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时代,必然会带来一系列老年性疾病的高发,这些疾病需要随时进行监控治疗,这就催生了医疗电子产品的便携化,如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电子助听器、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便携式心电图机等。2.医疗研究和技术发展将更多集中于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设备小型适合家用。美敦力公司研发的人工胰脏用于治疗糖尿病,它只有火柴盒大小,由微型血糖仪和微型胰岛素泵组成,由血糖仪对患者随时血糖监控,并根据情况注射胰岛素。
肾透析系统体积变得越来越小,有些已经实现了家庭化。这种小型透析机在欧洲已经悄然兴起,预计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
3.微创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和感染机会,同时术后疤痕很小,因此成为当今手术的发展趋势。由于微创手术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关的手术导航系统和治疗设备发展迅速,如内窥镜系列、适用于心脏电生理治疗的三维标测系统。此外治疗设备由目前的主流的高频电刀逐渐发展为超声刀、激光刀等。
4.组织工程学是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可降解材料上,按照人为设计的架构进行体外培植,并最终植入人体,完全替代原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组织工程学将会引领21世纪医学工程的发展,各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美国波士顿科研人员将培植的人造膀胱移植于人体,临床效果明显。此外美敦力的研发人员正在开发可“生物起搏”的起搏器。首先培养出一种干细胞,通过对其进行改造,使之分化成为能够自然跳动的细胞,然后再移植到心脏中,让它发挥起搏器的功能,这样就不再需要电池和电极了。据专家预计这一技术将在20年后成熟并获得普遍应用。将来可能开发的产品有人造皮肤、人造肝、人造肾、人造眼角膜、人造心脏、人造骨等等。
5.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治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已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共建。同时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附属设备构成了巨大的市场容量。
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保健器具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类产品包括按摩椅、按摩床具、按摩枕头以及减肥美容产品等。7.在给药领域,预灌封注射器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盛行多年,在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起步,今后的市场空间巨大。胰岛素笔作为预灌封注射器的典型代表,占据了欧洲和日本胰岛素市场的60%~70%。目前生产预灌封注射器的知名厂家有美国BD公司、德国BG、SHOTT、MG以及Novo公司等。目前第四代注射器—带充氮夹套的无针头预灌封注射器正在成为未来输注领域关注的焦点,它可以实现瞬间注射无痛苦。植入式埋药装置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8.支架领域:调整支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增加支架弹性、降低其刚性,可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合成新的涂层材料,降低血管再狭窄率,这都是药物涂层支架目前的研究方向。由钴铬合金作为支架材料制备的药物涂层支架成为第三代心脏支架产品,而第四代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是目前各国研发的重点。9.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同时具有可成像和远程监护功能的心脏辅助装置成为未来心脏起搏器的主流方向。目前美敦力推出了这种具有远程监护功能的心脏起搏器。
10.能够模仿脊椎活动的人工脊柱盘将最终取代脊柱融合术,从根本上改变脊柱的治疗情况。
11.生物型人工肾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人工肾是由生物人工血滤器和生物人工肾小管辅助(BAD)两部分组成的。未来的人工肾将向着能植于体内的仿生肾发展,使患者能摆脱费时费力冗长的血液透析。
12.口腔显微和数字化设备是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口腔内内窥镜、X线传感器、牙片X线机、牙科曲面断层全景X线机。
注:医用耗材包括:
(1)普通一次性耗材,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用手套、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医用纺织品、一次性导管(如导尿管、引流管等)、心内科手术用器械、血管手术器械、产科器械、麻醉器械、吸氧面罩等上千个品种,材质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此类产品技术门槛较低,附加值也较低,但需求量大。目前生产企业逐渐由欧美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70-80%的医疗器械企业从事普通医用耗材的生产。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生产企业有泰尔茂、BD、泰科、百特等。(2)介入治疗耗材,这类耗材科技含量高,需要精密加工技术,对材质要求高,需要一套精确完美的产品设计方案。这些技术基本上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所垄断。介入治疗耗材包括血管内造影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套针外周导管、微型漂浮导管、动静脉测压导管、造影导管、球囊导管、PTCA导管、PTA导管、微导管、溶栓导管、指引导管、消融导管、追踪球囊、电生理导管(标测和消融两种)、硬导丝、软头导丝、肾动脉导丝、微导丝、推送导丝、超滑导丝、动脉鞘、静脉血管鞘、微穿刺血管鞘。(3)植入耗材,此类耗材同介入治疗耗材一样属于技术门槛准入高的产品。它包括(a)心血管植入耗材: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封堵器(b)脑血管植入耗材:颈动脉支架、锥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支架、弹簧圈、液态栓塞材料等;(c)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大动脉覆膜支架、髂股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及肾动脉支架、下腔静脉滤器(d)非血管支架耗材:胆道支架、食道支架、气道支架、尿道支架、前列腺支架(e)心脏起搏器(f)人工心脏瓣膜(g)骨科创伤植入产品:接骨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系统、骨水泥、骨缺损修复材料、人造骨等(h)眼科植入物:人工晶体、人工角膜等(i)人造血管:大血管和毛细血管(j)牙科植入物:种植牙(k)各种补片:疝气补片、脑膜补片、神经补片、心脏补片、心血管补片(l)其他:人工皮肤、人造肌腱、人造韧带
介入植入耗材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所生产,但技术水平相差较远,基本上不作出口,只是通过价格优势在本国内销售。其中:从事介入耗材和各种支架生产的国际知名企业包括强生、波士顿、美敦力、雅培、巴德、Arrow、圣尤达等;从事心脏起搏器生产的知名企业有百多力、强生、美敦力、ELA公司、Guidant公司、西门子和欧洲Medtronic公司;从事心脏瓣膜生产的知名企业有Medtronic、CarboMedics、圣犹达、美敦力、Edwards、ATS Medical、On-X Life Technologies等,其中生产生物瓣厂家主要是Edwards;从事骨科创伤产品生产的知名企业有强生、巴奥米特、史塞克、施乐辉、美敦力等;从事人工晶体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爱尔康、眼力健、博士伦等;从事人工角膜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美国ATI公司;从事人工血管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泰尔茂、美国戈尔、百特、巴德、贝朗;从事种植牙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瑞典Nobel公司、瑞士的Straumann公司、德国费亚丹公司等;从事医用补片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强生、巴德、戈尔、艾瑞、贝朗;从事人工皮肤生产的主要知名厂家有美国Integra Life Science公司、美国 Advanced Tissue Science、英国的Smith&Nephew公司、美国Organogenesis公司、瑞士诺华公司。
国内医疗器械现状及与国际的差距
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00亿元左右,占全球市场总额的4%左右,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还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同时,最新数据表明,跨国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产品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了70%。目前我国药品和器械人均销售比例为10:1,而在发达国家比例为1:1,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很快,年增长率达到13—1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产品也逐步国际化,并拥有专利,比如CT、MRI、超声聚焦治疗仪、药物涂层支架等,涌现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但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为6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03%。在进口目标市场中,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荷兰排在前五位,市场比重为71.47%。2009年中国医疗电子设备销售额增长18.2%,增长到39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这种强劲势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1%,到2013年上升到86亿美元。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农村以及二、三级城市和社区医疗电子配备需求将快速释放,而家用与医用市场的不同特性也将成就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快、稳”的成长趋势,预计未来三年间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将持续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耗材
普通耗材主要是高分子制品,科技含量低,技术准入门槛较低,属于医用耗材中中低档产品。国内1.2万家医疗器械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从事普通耗材的生产,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为此类产品。普通医用耗材的生产基地基本上有发达国家转移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知名厂家有威高集团、天津哈娜好、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浙江双鸽华凯、江西洪达、湖南安信、浙江康康、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山西华鼎、深圳市益心达、无锡宇寿、苏州碧迪、山东淄博山川、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玉升等。
高端耗材包括各种植入介入耗材。这类产品属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同时也是高风险产品。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发达国家。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高端耗材均是进口。近几年,有些海归人员在国内办起了企业,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内高端耗材有了快速发展,但是质量水平与跨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高端耗材主要市场集中在二级、三级市场,一级市场基本被跨国企业把持。不过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加大高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内的企业也能制造与跨国企业质量相当的产品。目前国内知名的植入介入耗材生产企业有上海微创、北京华医圣杰、上海记忆合金、上海佳杰、北京乐普、威高吉威、深圳先健、深圳惠泰、常州康辉等。国内已能够生产的高端耗材如冠状动脉载药支架、封堵器、弹簧圈、颈动脉支架、远端保护器、电生理导管、各种非血管支架以及血管覆膜支架,除冠状动脉载药支架和骨科产品接近国际水平之外,其他产品无论是从规格还是质量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公司产品相提并论。此外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外周血管支架、人工软晶体、人工皮肤等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医疗设备
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从国外购置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70%的医疗设备市场被发达国家占据,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器材依靠进口。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治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之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约15年。根据2007年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核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普之间。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也有一大批高端医疗设备供应市场,包括医用驻波加速器、X线机、CT、MRI、彩色超声诊断仪、动态心电监护仪、激光手术治疗仪、内窥镜、多功能麻醉剂、超声聚焦刀、旋转式伽玛刀、血管内照射治疗仪、病人监护网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高技术前沿产品,尤其是研制出首台超声聚焦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知名生产厂商有东软、万东、沈大内窥镜、迈瑞、安科、鱼跃科技、航天长峰、新华医疗、深圳蓝韵。其中迈瑞的监护仪系列,已与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抗衡,东软已实现了四大影像设备的全线生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技术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普遍建立会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的要求。医院信息化趋势将给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云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分布式存储,Server SAN
1 企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演进趋势
1.1 云计算趋势下,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数据中心在不断进行演进过程中,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需求日益高涨, 基于此需求的近实时或实时数据分析 (OLAP、OLTP) 等商业智能分析应用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关注。不论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 都面临企业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 即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如何降低整体成本、优化管理、如何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如何伸缩自如等, 这些都是数据中心建设者们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企业云数据中心的建设通常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平台及应用软件等部件独立采购, 而后再集成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初始购置成本。然而, 随着云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构架会使企业将在后续运维运营上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 进而导致IT效率低下, 终将阻碍业务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改善IT环境的解决方法, 来保证业务能够稳定、敏捷地运行。可以预见, 未来企业IT希望购买到的是一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方案, 通过更多聚焦于IT技术对业务的响应, 为公司业务提供增值辅助, 从而将传统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1.2 超融合架构是企业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的大势所趋
为应对当下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发展的趋势, 2014年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Wikibon提出Server SAN名词, 自被提出就获得很多关注和热烈讨论。Server SAN简单来说是由多个独立的服务器直连存储组成的一个存储资源池。服务器之间实现高速互联 (如Infini Band或低延迟万兆以太网) , 通过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Server SAN可以用标准的X86服务器、高速通用网络来实现, 省去了专用设备和网络成本。同时集合了超大规模、计算与存储融合和闪存等技术优势, 计算和存储可以共享网络, 在扩展性和易管理上亦有不俗表现。因此, Server SAN是超融合架构的产品化代表。目前超大规模互联网公司如Facebook、Google和亚马逊等已经开发了超融合Server SAN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商品化的10Gb以太网技术不仅提升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降低延迟, 而且传输距离更远。“软件定义”这一新兴概念也逐渐被成果化, 因此通过软件作为媒介, 将普通服务器内部存储组成一个存储资源池, 既保证了存储需要的性能, 又同时通过硬件加软件的方式, 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由此看来, Server SAN发展所需基础都已经逐渐成熟。
2 超融合架构的关键特征
2.1 超融合架构基本概念与组成
超融合架构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将核心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到单一软件解决方案或设备中。而传统集成平台和系统的自主计算、存储和网络系统是在工厂由供应商或代理商进行集成的。超融合系统将存储和计算功能集成到一个单一节点 (或节点集群, 每个节点都提供计算和存储功能) , 超融合系统都具有以下通用核心组件:
(1) 分布式存储系统:构建在虚拟化平台之上, 在服务器虚拟化基础上, 通过部署存储虚拟设备的方式, 对本地存储资源进行虚拟化, 再经集群整合成资源池, 为应用虚拟机提供存储服务。
(2) 高速网络:GE/10GE以太网交换机, 或者Infiniband光纤交换机为分布式计算和存储集群提供可扩展和高可用性的网络通道。
(3) 统一管理平台:其管理程序除了提供硬盘或SSD硬件抽象层之外, 还提供工作负载邻接、冗余、故障迁移、管理和容器化作用。
因此, 超融合架构可以基于X86服务器等低单价企业服务器为基础, 对服务器的内置硬盘资源进行虚拟化, 提供raid后的存储空间供服务器使用。服务器采用集群的方式部署在数据中心的多个机架内, 通过机架间及机架内的高速二层交换网络提供极高的连接可靠性。整个超融合集群系统, 以一个2U X86机架服务器提供40TB裸容量为例, 一个100个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可以提供4PB的存储容量, 可满足90%以上企业的业务增长需求。通过批量采购的商用服务器可使基于超融合架构建设的数据中心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2 超融合架构主要特点
2.2.1 分布式、无共享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超融合架构分布式存储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 无共享 (Share Nothing) 架构设计理念, 通过分布式计算算法, 将数据分散式存放在集群中的所有节点上, 不仅提升了数据可靠性, 同时大大提升了系统性能。另外, 整个分布式存储系统也无集中管理和控制节点, 每一个数据节点都有能力承担另一数据节点的功能, 节点之间通过内部高效的分布式协议完成相互协作和通信。
2.2.2 计算与存储融合
超融合架构通过将计算服务器上的存储设备组成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分布式存储池, 给服务器或者虚拟机上的应用提供存储空间。通常虚拟化、数据库等对I/O延迟要求高的应用将数据存放在应用所在的物理服务器上, 减少传统外置共享存储 (SAN/NAS) 带来的网络开销, 提升应用的读写性能。
2.2.3 相对低廉的采购成本
然而使用传统共享存储设备提供空间, 当存储空间不够时, 需要再次购买昂贵的专业存储设备。然而基于服务器的构架可避免购买传统的外置共享存储设备 (SAN/NAS) 和交换机, 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当存储空间不够时, 在现有物理服务器上添加性价比较高的存储磁盘或者添加物理服务器即可有效扩展存储空间。
2.2.4 高冗余横向扩展架构
由于超融合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 因此, 具备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 一般都能支持成百上千个节点的集群, 其分布式集群架构消除了传统计算和存储分离导致的低性能、不易扩展、单点故障等问题, 保证了节点扩容后无需迁移系统内所有数据, 可以快速达到负载均衡状态;增加节点的同时, 系统的IOPS、吞吐量等性能, 以及系统存储容量能够实现同步线性增长。传统计算存储分离架构解决方案中的存储系统被限制在少量的几个硬件控制器上 (中低端一般是两个主备控制器) , 而对于超融合架构系统而言,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既是计算节点, 又是存储控制器, 因此, 随着节点的增加, 性能也能线性增长。
与传统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相比, 超融合架构集群具备非常好的弹性扩展能力。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管理员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新增和删除节点。当一个新节点或者一个新硬盘加入到集群中时, 超融合架构能实现集群内数据的最优化的自动重新分布和均衡。而整个数据的迁移和重新均衡的过程不会影响应用对数据的访问。因此, 新增节点和硬盘, 不仅提高的系统存储容量, 也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访问性能。当管理员删除节点或者硬盘时, 系统能够在通过数据迁移实现数据在其余节点的重新分布, 以保证系统的数据均衡性。在所有数据的重新分布和均衡过程中, 系统能够保证只需尽可能少的数据进行重新分配, 而无需对系统内所有数据进行调整和迁移, 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表1对比了超融合架构与传统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主要优劣, 可见超融合构架相对于传统构架具有较大优势。
3 超融合架构产品与市场发展趋势
3.1 超融合架构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的兴起, 软件定义存储和计算存储融合等概念和技术也成为了下一代存储的热点。近几年来, 在美国, 以色列等IT先进国家, 涌现出了一批面向企业云数据中心场景, 研发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系统的创新公司, 比如Nutanix、Scale IO、Simplivity、Nexenta、Maxta等。与此同时, 传统虚拟化和存储大厂商也逐步看到了企业数据中心下一代基础设施系统的发展趋势, 纷纷通过收购或自研进军来布局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架构市场, 比如EMC收购Scale IO, HP收购Left Hand, Dell收购Equallogic, Vmware自研VSAN等。这些创新公司和传统存储公司, 根据自身的发展或者产品布局需要, 推出不同形态的超融合架构产品, 比如Nutanix、Simplicivity等推出软硬结合的超融合架构一体机, 而EMC、Vmware、Nexenta等则推出纯软件的软件定义存储方案总体来说, 新型创业公司走在了超融合架构产品和市场的前列, 他们占据了超融合架构基础设施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目前Nutanix, Simplivity、Nexenta等创新公司推出的产品最有竞争力, 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最大。
国内的超融合架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总体上落后国外, 但随着融合存储系统在国外越来越受到存储大厂和大客户的关注和重视, 以及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存储等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主流存储厂商, 比如, 华为、浪潮、曙光等公司, 开始进行新一代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研发, 但其主要关注点在面向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存储场景提供分布式文件或者分布式对象存储集群。比如, 华为公司的UDS对象存储系统, 中科院蓝鲸大型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一般都面向公有云应用场景。面向企业云数据中心环境的超融合软件定义系统, 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新型创业公司, 比如深圳杉岩数据公司、北京志凌海纳公司等推出的超融合架构产品。
3.2 超融合架构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 超融合架构系统市场发展迅猛, 对传统计算分离架构系统市场冲击很大, 特别是传统外置存储设备市场, 以至于传统存储大厂也纷纷进入超融合架构和软件定义存储市场。
据IDC最新发布的2014年全球融合存储系统分析报告, 基于软件定义存储的融合存储系统正在强势领跑全球存储软件市场, 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规模达到38亿美元, 同比增幅为39.4%。根据Reportsn Reports的预测, 全球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在2015年到2019年之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5%, 覆盖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企业级级融融合合存存储储市市场场在2013年全球销售收入达2.7亿美元, 并且以5500%%左左右右的的年年复复合增长率增长。HP、Nutanix、Simplivity占据了TOP33的的市市场场份份额额。。另从国内整体市场来看, 超融合架构系统正在从大型型互互联联网网公公司司的的数据中心逐步向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等企业业云云数数据据中中心心市市场延伸和扩散。一方面, United Stack, Easy Stack等公司司利利用用OOppeenn SSttaacck开源产品中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构建公有云数据中心心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另另一一方面, 华为推出的Fusion Storage分布式存储产品已已经经在在浙浙江江电电信信云计算虚拟化平台上得到应用。华为, 天玑科技, 云和和恩恩墨墨等等公公司司纷纷纷推出基于软件定义存储的数据库一体机, 在运营商商, , 金金融融, , 政政府府等等行业中得到应用。
4 超融合架构在电力行业数据中心的应用展望
目前, 电力行业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还是以传统的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架构为主建设, 以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为例, 数据中心存储基础设备全部都是以传统外置存储系统SAN和小型机为主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传统外置存储架构和产品, 在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应用面前, 暴露出了扩展性差, 灵活性低, 管理复杂, 成本高等致命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和业务的增多, 以及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应用的普及, 数据量快速增长, 基础硬件设施逐步采用X86服务器替代小型机的转型。因此, 如何为未来基于X86服务器和虚拟化计算平台的关键应用提供与之匹配的高可扩展性、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存储平台、同时又能满足核心业务按需、灵活的交付特性, 是包括电力在内的各行业在向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转型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目前正结合自身业务场景, 积极开展超融合架构产品和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的探讨和研究, 计划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电力行业数据中心超融合平台建设规范和标准, 为不同业务层级提供不同的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并且适用于云数据中心虚拟化、大数据业务应用的运行、管理、扩容等多种多样的需求。并在未来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行业内以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广泛共享和推广, 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雷霆.运营商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 (8) :36-39.
[2]王恩东, 张东, 亓开元.融合架构云数据中心:概念、技术与实践[J].信息通信技术, 2015 (2) :31-36.
国内外基金发展趋势之比较 篇8
中国基金行业借助资本市场的繁荣和金融改革深化的演进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仅在公募共同基金方面,还包括人民币股权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家主权基金等,分别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建立,并以不同方式支持国家金融战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
以公募基金发展为例,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基金行业初具规模,共计60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公募基金511只,基金份额为23503.82亿份,资产净值合计为23590.0亿元。从基金股票投资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采掘业,机械、设备、仪表业仍是基金投资占比较高的五大行业;从基金规模看差异甚大;从各公司股票类基金份额变化看差异明显,除部分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获得净申购,多数基金公司为净赎回,业绩仍是影响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内公募基金业现存问题
1.行业共性突出
迄今公募基金已经发展了11年,基金产品创新需求一再被推到基金公司面前。行业的同质化造成了基金投资策略趋同,仓位相似,重仓股集中,这也成为了基金行业的一大困境。由于基金投资策略的同质化,也令公募基金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助涨助跌器。与此相对,美国市场基金产品类型多样,除了资本自由流动可以自由成立大量国际基金外,还有行业基金、另类基金等;债券基金中,国外债券市场的细分程度也更明显,而投资股票方向的基金,国外基金可以做卖空等等。因此,与国外基金业相比,由于市场发展完善程度差异,国内基金市场现阶段同质化现象明显。同时,国外基金各种费率也是灵活的,国内基金公司比较期待的费率创新,目前也难以实现。
2.行业费用收入控制
今年最受争议的问题是国内基金业可以根据基金规模收取管理费问题。目前,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被要求签定一个契约,在这契约中规定了无论基金盈亏都要收取管理费用的强制性条款。尤其在市场行情走低时,基金公司提高管理费比例从而保证了管理费收入。基金与业绩不挂钩的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违背市场化原则,成为今年行业热点话题。
3.股权激励的应用
以国外经验来看,固定管理费模式虽然在牛市期削减了管理人员的收入,但有助于防范投资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地博取高收益,在熊市期也能维持基金管理公司的稳定收益。但股权激励计划成为挽留人才必要手段之一了-短期看,可作为奖励手段,增强基金管理公司员工的收益;长期看,股权激励更能够从制度上督促和激励基金管理公司员工,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
从行业看,目前仍缺乏完善的基金业政府监管体系以及缺乏专门的基金行业自律组织。
三、国外Vanguard基金公司发展案例
1.公司介绍
Vanguard公司的介绍是这样的:巩固股东关注点是我们每日工作的指导:我们审慎的管理着基金,本着长期投资的目标和清晰的战略目标。我们征服了目标,提供具有竞争性的投资回报无论在同类共同基金方面还是被动型指标指数方面。
美国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5200亿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庭式共同基金管理包含从实体经济到债券基金;创立了Vanguard500指数基金,有效的股票投资组合可以跟踪整个市场,包含了103只本国基金以及最大US共同基金,Vanguard家族总是获得最低成本率。
2.公司发展
John C. Bogle于1974年成立了投资公司,其实自1929年始已开始了运作。自1924年美国第一支共同基金马萨诸塞基金的创立,Morgan意识到这种投资服务的机会和潜力,并于1929年7月成立了willington 基金。
从1950s到1960s初,Willington管理公司承担着基金资产的管理责任,基于四大原则运作:保守的投资策略,关注长久的投资表现,无任何相关或者姐妹的单一基金,以及复杂、组织良好的销售和市场队伍保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股票市场发展迅速。1960年末,公司的平衡型投资策略已被投资市场的经纪人们摒弃。Wellington基金,曾经平衡基金投资的佼佼者,业绩滑落至谷底。同时,Morgan决定从主动投资撤出,聘任Bogle管理基金。这位年轻人随即实施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基金业绩提升,加入投资商会,雇佣有实力且有经验的基金经理。
Bogle成立了Vanguard公司,并率先于1976年在美国创造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产生,造就了美国证券投资业的革命,迫使众多竞争者设计出低费用的产品迎接挑战。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验和磨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指数化投资方式在我国必将更为普及,积极指数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对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也将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四、国内基金行业发展展望
随着2009年9月,国家计划部门已向国务院提交了监管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的规定草案。国内私募股权行业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够允许国内投资者参与到海外投资者所能参与的那些大型投资交易中,并鼓励国内私募基金人才代理本地投资理财,而不再只为外国人理财。
公募基金进入了高速扩张后的调整阶段,同时,随着09年《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和《特定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相继发布以及部分产品的发布,意味基金专户理财正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国内动画发展趋势08-08
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08-16
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发展趋势及预测10-12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09-27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06-15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1-08
分析国内外建筑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26
国内外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设备的发展趋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