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

2024-08-16

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共9篇)

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 篇1

国外的企业呼叫中心建设产业很多年之后,国内的呼叫中心产业才开始发展,虽然晚但是速度很惊人。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呼叫中心行业的运营者都在思考让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企业呼叫中心职能,导致现在国内的呼叫中心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呼叫中心不能仅仅作为客户服务中心,而应该转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心。企业由于基于这种意识,相应的关注点也就产生了:

一、CRM数据挖掘,并且主动营销。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从而提供给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主动营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由于伴随着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

二、在新形势下坐席减压,引导企业进行主动营销的最终办法是将呼叫中心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心。这种意识将相对之下的坐席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呼叫中心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些问题:降低坐席员工的压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三、伴随着呼叫中心产业慢慢走向成熟以及业务模式的不断转变,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针对不同的行业的企业的不同业务,可以通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优化管理流程和知识数据库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方法可以让更多的管理者体会到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 篇2

在注重服务的当今社会,呼叫中心是每一个大型公司的必备品。从为客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到通过营销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都离不开呼叫中心这个环节。但这个大型公司的必备品往往因为需要在人员、设备、运营管理、系统维护、办公场地租赁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成为中小型公司的奢侈品。基于云计算呼叫中心的托管式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公司前期的设备投入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使得呼叫中心可以在中小型企业普及。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推广应用,新一代呼叫中心的模型逐渐显现。新一代呼叫中心将互联网技术及各类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并结合上一代呼叫中心的系统应用,形成了全新的呼叫中心系统模式。通过互联网接入技术解决了大型呼叫中心多地分布的问题;通过因特网的VPN技术甚至可以实现客户电话呼转到座席工作人员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此外,一些专业的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将少量座席以租赁的形式提供给中小型企业,从而解决了中小企业因呼叫中心系统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费用高、运营难度大的问题。

本文中的云计算呼叫中心就是新一代呼叫中心系统的典型示例,采用租赁座席的方式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专业的呼叫中心服务。

2 云计算呼叫中心

当云计算作为一个应用服务时,它是一种部署于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之上的一种应用程序,该种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被任何一个用户远程访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既能体验应用服务,也能体验数据中心超强的处理能力。

云计算呼叫中心是云应用的一种,它无需前期投入大量设备资金,只需企业用户使用终端连接互联网后接入呼叫中心的云平台就能使用呼叫中心系统相关功能。采用云计算模式的呼叫中心省去了前期搭建呼叫中心而带来的资金投入,只需用户采购简单的接入互联网终端及话务耳机即可。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繁忙程度申请座席账号的使用,按需使用、按量付费。

2.1 云计算呼叫中心体系构建

云计算呼叫中心的体系如同当今流行的视频直播一样,可以分为三级平台(如图1所示),第一层是“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多种终端连接;第二层是网络“管”,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及手机通信网络接入;第三层是云应用平台。

第三级云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是搭建在共享资源池之上的一个应用平台——即Iaa 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此平台作为提供呼叫中心基础服务的承载平台,可以根据系统的计费原则统计出客户在此平台上的使用情况。“平台云”Saa S(软件即服务)部分面向使用此类服务的企业用户,提供呼叫中心管理平台、质检监控管理平台、工单系统管理平台、排班系统管理平台等。“平台云”Paa S(平台即服务)部分的主要使用者为开发运营商,提供呼叫中心关键功能的访问软件开发升级及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最终实现整个呼叫中心平台的核心资源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以及资源能力共享。“业务云”Saa S部分主要提供定制化的行业内部解决方案,呼叫中心增值产品的制定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搭建;最后的“座席云”Saa S部分主要提供座席的解决方案,实现座席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接入并保证语音系统接入的安全性及语音服务的质量等。

2.2 云计算呼叫中心的特点

以云计算为主要技术搭建起的呼叫中心系统相比于传统呼叫中心而言,减少了前期在技术设备等固定资产上的投入,省去了大量技术人员的维护成本以及机房托管等相关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成为移动的办公座席的可能性。总体来说,云计算呼叫中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

由于云计算呼叫中心背后有着强大的服务器支撑,可以对产生的业务量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具有大数据的“四V”特性,即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2)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特点

由于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前期建设以及后期的系统维护都是由专业的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完成,而企业只需进行简单话务终端配置就可以通过云平台向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申请账号进行运营。此外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后期可以高效率的运营,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呼叫中心建设还可以实现多终端接入,如IP电话、PC终端、移动电话等,解决了终端接入上的限制,实现了座席随身化。

(3)具有人员规模灵活、升级快的特点

传统呼叫中心通常根据业务量的变化会经常会出现人员冗余或者不足的情况。云计算呼叫中心可以依据企业业务量的变化较为灵活的进行座席账号的申请及变更,从而减少座席租赁及人员雇佣成本,最大规模地减少了企业因为呼叫中心建设而带来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云计算呼叫中心的支撑系统由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进行统一维护升级,所以当平台容量达到上限时只需对响应的服务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网络优化升级即可立刻投入使用,减少了企业因为设备扩容而导致的暂停运营的风险。

云计算呼叫中心与传统呼叫中心的区别对比见表1。

3 云计算呼叫中心运营模式及发展趋势

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中小型企业无法建立呼叫中心的难题,另一方面使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的运营模式开始从“线下”逐渐向“线上”转变,降低了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业务的申请门槛。笔者也尝试登陆了几家专业提供云计算呼叫中心的网站进行测试,客户登陆网站后可向专业的工作人员咨询公司所需要的呼叫中心类型、规模及服务方式,最终工作人员会根据客户要求给出相应的业务样本,客户满意后即可进行在线申请并进行业务试用。试用阶段如出现任何问题,服务提供商可以进行方案修改直至客户满意。随后的签订业务使用合同、开通业务专用账号及业务结算都可以在线进行,免去了传统呼叫中心需要上门服务的弊病。后期运营过程中如需进行账号的变更,用户可登陆独立的运营管理界面自行变更。云计算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现阶段的运营模式可以见图3。

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出现开启了呼叫中心外包服务的线上销售服务模式,但云计算呼叫中心目前依然以提供语音类客户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微信、微博、QQ、各种社交网络、网络视频直播媒体等多元化沟通交流方式的出现,传统的语音话务模式必将受到强大的冲击。精准营销、多元化服务也将成为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发展方向,若能将大数据海量数据分析的优势、多元化的沟通模式与云计算呼叫中心系统相结合,形成一套将QQ、微信、微博、各种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直播媒体甚至E-mail进行统一接入的多媒体、多功能呼叫中心平台,必将使呼叫中心行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4 结语

随着呼叫中心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呼叫中心不仅仅是企业维护客户关系的通信系统,已逐渐升级为企业的营销系统及客户关系的拓展维护系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呼叫中心来进行产品营销及客户资源的开发维护。呼叫中心行业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升级,寻找适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运营模式。云计算呼叫中心已经成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多媒体、多功能的云计算呼叫中心平台的搭建也将成为呼叫中心行业的发展大方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客户只需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发表需求后,便可以接到相应的服务商给出的需求解决方案,从而免去客户上网或者电话查询的烦恼。

摘要:将呼叫中心与云计算进行结合,对目前较为贴近市场的云计算呼叫中心进行技术剖析,详细介绍了云计算呼叫中心系统构建模型中的三级平台——“端”服务器、网络“管”、“云”应用平台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突出了云计算呼叫中心系统的优势,结合传统呼叫中心的运营模式总结了云计算呼叫中心的行业优势,并结合现阶段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对云计算呼叫中心的后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云计算,云应用,呼叫中心,“端”服务器,网络“管”,“云”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Boss G,Malladi P,Quan D,et al.Cloud computing[Z].US:IBM White Paper,2007.

[2]李跃.呼叫中心的关键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数据中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数据中心;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中心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于数据中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企业业务相关数据越来越庞大,从各个行业来说,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云计算的应用对于数据中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多数数据中心的问题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设备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的障碍。

1 数据中心管理的现状

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很多部门和工种,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维护运行的人员等,其中工作人员作为管理和技术的主体对于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直接促进了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数据中心作为技术性较高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其中包括了责任心和对设备的了解,只有工作人员素质得到了保障才能够避免影响到数据运行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

1.1 设备 从设备上来说,数据中心的大量数据存储就需要大容量设备的硬件支持,如何进行设备的有效管理需要从物理上分布式部署,逻辑上进行管理的统一。

1.2 业务 数据中心的业务应用使同一个平台的设备融合,从业务的角度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优化数据中心的管理,另外还可以从性能和流量的角度进行业务的监控和优化,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的有序进行。

1.3 服务 对于运维方面的服务来说,如何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审计化都是需要服务运营中心的转变,总的来说,数据中心的管理方式需要对基本的基础设施和业务流量进行清晰的分析和研究,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详细的整合,其中包括设备、流量、业务、服务、应用等,从而建立一个虚拟的资源环境,为管理打下基础。

2 数据中心管理的发展

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除了基础的资源整合之外,资源的虚拟化和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了对虚拟资源的管理和对资源自动化的管理,这两种管理形式都是在资源整合之后才能有效实施的。

2.1 云管理 由于云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所谓的云管理其实也是数据中心的管理形式,是对资源一个虚拟化、自动化、整合的过程,新的数据管理平台不断的产生新的变革,目前已经采用了面向服务架构(SOA)的设计思想,对管理资源、业务以及运维进行了科学的融合,形成了对客户需求能够满足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数据中心的各种关键业务系统提供支撑。

①方案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整合管理方案,其中要做到大容量、可视化等要求,在硬件方面的基本要求大概是要进行传统的功能改进,做到从拓扑、告警、性能、面板、配置等的匹配性,从而在硬件方案上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的整合管理工作。②数据中心的设备机房、机架等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一种新型化并且效果具有优势的管理方式即为可视化拓扑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实现管理员对资源的多维化管理,工作效率更高,管理质量更好。③数据中心管理需要提供虚拟化、自动化的管理方案。虚拟资源的监控、部署与迁移等需求,将推动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进行新的变革。但是目前来说发展还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 虚拟资源管理 对于虚拟资源,需要考虑在拓扑、设备等信息中增加相关的技术支持,使管理员能够在拓扑图上同时管理物理资源和虚拟化资源,加强对各种资源的配置管理能力,满足快速部署、业务迁移、新系统测试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①数据中心管理需要提供面向业务的应用管理和流量分析方案。对业务系统的管理应该遵循高可靠的原则,避免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②在可视化方面,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进行有效的对接能够实现IP与IT的融合管理,但是这种形式和业务有可能会造成流量瓶颈,影响业务运行。

因此可以对诸如流量分析软件进行改进,提供流量分析技术的分析功能,并通过各种可视化的流量视图,从而找出瓶颈,规划接口带宽,满足用户对内部业务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的流量分析需求。另外,数据中心管理还需要提供可控、可审计、可度量的运维管理方案。

2.3 运维管理与成本管理 引入运维管理,参考ITIL管理模型,结合企业内部的人员、技术、流程和其他条件,通过用户服务平台、资产库、知识库等工具,对常见的故障处理流程、配置变更流程等进行梳理和固化,加强服务响应能力,及时总结相关经验。

2.4 人員素质的提高 对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保障来说,需要通过考核等方式,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做到有奖有罚,设立严格的规范要求,对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对于数据中心的日常检查需要详细记录,每个接触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记录,对于进入数据中心设备区的人员要有机房环境熟悉的工作人员陪同,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影响数据中心数据;另外,由于数据中心较为关键,所以对于数据中心设备区的进出工作人员要详细记录,并且设定权限,必须得到有权限的批准才可进入,对于进入设备区所能携带的设备和物品也要严格检查,避免由于人本身的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事故故障。

由于数据中心管理工作量大,这就需要数据中心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工作造成差错。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数据的(云)备份,从而从根本上避免出现问题之后的不可弥补,(云)备份数据可以在出现问题之后进行转入,即便在备份中需要成本,但是会大大减轻事故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的管理需要从资源的整合开始,完成底层资源的各项整合之后,通过虚拟化和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数据中心的进步和完善,从而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灯台.基于ITIL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及运维研究[D].南开大学,2011.

[2]曹福凯,高晶,沈宏,等.基于ITIL理念的数据中心管理标准化设计[J].煤炭技术,2012,31(6):191-193.

[3]冯志鹏.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中心管理[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2:247-25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趋势分析 篇4

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2年,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员工88名,医护人员73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设有1个服务中心站,1个预防保健站,9个卫生服务分站。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本着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为16个社区,98,970人口,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服务工作流程正确、医药等配备齐全。

2011年,为辖区10所小学、19所幼儿园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等达到28947人次。微量元素化验3657人次,妇女病普查工作3826人,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健康检查9782人,平均每天接待153人次(301天/年计算),各项服务人次较2010年平均递增了16.2%。

对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SWOT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是缓解目前中国老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现状的关键。

S:优势

1、地域和费用的可及性好

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社区,为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的就诊提供了方便。大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服务,尤其是中心站提供24时出诊服务,并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比二、三级的医疗机构低。

2、服务内容和方式多样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单纯的医疗功能外,还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符合居民健康需求的服务项目。在服务方式方面,除了提供门诊服务外,还会提供出诊及家庭病床等服务,能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W: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目前海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各分站床位设置数、人员配备数量刚够满足辖区内居民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但要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差距很大。业务用房不足所导致的问题:

1、用房面积的严重不足导致的主要问题:

(1)中心60余平方米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室,每天无法有序、顺畅地提供预防接种等服务。随着预防接种和保健人群、人次的递增,态势日趋严峻;

(2)无法建立独立公共卫生档案室,以保证各项资料获取的及时、准确、有效,无法保证各项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3)没有房间为辖区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4)无法建立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场所。

2、用房面积的严重不足触发的次要问题:

(1)不能为辖区内的人口提供周全的诊、疗(打点滴的地方都不够用);

(2)没有工作室,不能为居民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

(3)“中心”所有办公室与诊疗区域同在一个大厅,每遇流感员工都被交叉传染,很是让人担忧;

(4)无法建立针灸推拿理疗、中医煎药等相应的科室。

2、经费补偿不足

目前,“以药补医”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经费来源。从2008年1月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09年海文街道卫生事业费用为72.63万元,比08年增长了11.21%,占财政支出的2.75%。近两年政府投入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但所占比例依然很低。

3、人力资源问题

在我对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高的技术水平和好的服务态度是吸引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

目前从事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中除了缺乏高超的医术外,还缺乏

相应的管理和协调能力。社区医生在尊重病人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健康宣教、康复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缺乏,致使“六位一体”服务难以全面开展。此外社区医护人员中长合同工的比例较低,队伍稳定性较差。

4、宣传力度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非医疗服务的知晓率不高,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在一项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的显示,有近90%的居民不清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

O:机会

1、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政策

2006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随后卫生部等七部门先后下发9个配套文件。2009年4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

2、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加强

在生态失衡,生活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下,人类疾病谱出现了根本变化。发病原因从生物因素向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转变。患老龄病、心理疾病、社会病等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全科医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这样社区病人。此外居民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社区所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则符合了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3、医疗保险的支持

2007年,海文街道的上级政府出台了《**区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区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并确定8个社区卫生服务为医保定点机构。形成了特别困难群体惠民医疗救助等构成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将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

4、业务面积得到改善

到2012年底,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扩大业务面积,由原来的200余平提升到2000余平方米,届时将再增加服务项目并增加2个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分站,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T:威胁

1、双向转诊机制仍不健全

虽然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都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是松散的。

因此从实际效果看,社区向上级医院转诊无大问题,但上级医院病人转到社区却难落实。有效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无法形成,很大程度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媒体的不利导向

由于偏见,一些媒体倾向于认为患者是天然弱者。还有某些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歪曲事实,夸大报道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事故,从而加剧了医患间的矛盾。

3、不正当竞争

街道辖区个体诊所的不断增加,恶性竞争吸引患者群,导致医疗市场的秩序的混乱患者群体的流失。

4、除此之外威胁还包括一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期望值过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等。

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根据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SWOT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发展策略组合,可促进海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有效运作,如ST策略(发挥优势,克服威胁)、WO策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T策略(减轻劣势,规避威胁)等。具体的相关建议如下:

1、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和实行相关的社区卫生人才优惠政策

由于全科医学教育滞后,目前经过正规教育的全科医师缺乏,而现有卫生技术

人员无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海文街道政府应拨出培养专款,联合高校承担起全科医学教育和师资培养的责任,尽快培养出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同时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留住现有人员,减少社区卫生人才流失。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晋升、转正等方面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一些政策性优惠,来鼓励和吸引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2、确保社区首诊制度有效实施和不断健全双向转诊制度

虽然海文街道社区首诊率达50%以上,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转诊前的一些便民服务的工作,如整理好病人的病史、联系好转诊医院和医生、提供转诊“绿色通道”或住院“直通车”等。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居民感觉通过社区的首诊更有利于去上级医院就诊,从而推进了社区首诊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双向转诊的工作,完善双向转诊的登记制,加强双向转诊的双方信息沟通,并加强双向转诊的考核与监督。

3、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树立健康保健的新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合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要树立 “以人为本”的宗旨,创新服务机制,改善医患关系。此外要推行以全科医学为主的家庭卫生保健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将接近20%,海文街道老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海文街道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老年保健等服务。启动关于“关注空巢老人全科医疗进家庭”的工程。使众多的空巢家庭老人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全科医疗真正走进百姓家庭,使老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并免去坐车排队等候时间。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制定周密的慢病管理计划,并给予防病、膳食的指导。

4、强化政府职能,完善补偿机制

目前海文街道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所投入的经费还远不够,建议政府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分配比例,建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基金用来支付人工费用、培训费用以及业务支出。政府可以采取“花钱买服务”为主要的经济补偿方式,建

立按服务人口、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为依据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给前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一些优惠,如降低自付比例和保险基金起付线等。

5、加大对社区服务的宣传,提高居民知晓率

呼叫中心系统发展趋势 篇5

一、国外现状

1、欧盟(1997)

1997 年由于疯牛病的蔓延,欧盟各国开始了对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2004 年,要求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

2、日本(2003)

日本政府在牛肉生产供应制中全面导入信息可追溯系统,并在商品的流通器上安装IC 芯片卡,消费者可在店铺的终端上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证号码,获取所购商品的系列信息。

3、美国(2002)

FDA 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二、国内现状

1、蔬菜产品(2004)

我国关于食品追溯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 年,2004 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2、肉制品(2005)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2005 年8 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系列信息。

3、婴幼儿配方乳粉(2013)

2013 年5 月31 日,国务院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各省陆续开展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对产品能够快速辨别真伪。

三、发展趋势

对于追溯系统,从国外至国内的发展现状显示,国家政策法规不断地完善以及对从2009 年至2014 年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的市场规模以300% 的递增速度表明食品追溯系统的建立及实施是一种必然趋势。科技在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据统计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6 亿人。这就为我们的一种全新的科技产品的面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种基于二维码扫描就能轻松辨别真伪和原产地“源品汇追溯系统”应运而生。

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6

近20多年来,在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各国铁路,特别是发达国家铁路为实现提速、高速和重载运输,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化通信信号设备的装备水平,新型技术系统不断涌现。

一、故障-安全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故障—安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故障—安全核心设备出现了“二取二”、“二乘二取二”和“三取二”等不同结构形式,其同步方式有软同步和硬同步。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京山公司、日本日信公司等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采用硬件同步方式的安全型计算机。

故障—安全技术的提高为高可靠和高安全的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水平的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是当今流行的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RTOS最关键的部分是实时多任务内核,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消息管理、队列管理、旗语管理等,这些管理功 能是通过内核服务函数形式交给用户调用的,也就是RTOS的应用程序接口(API,A 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在铁路、航空航天以及核反应堆等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引入RTOS,可以有效地解决系统的安全性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标准化的难题。随着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应用程序越来越大,对开发人员、应用程序接口、程序档案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故障—安全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RTOS开发出的程序,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实现90%以上设备独立,从而有利于系统故障—安全的实现。

另外一些成熟的通用程序可以作为专家库函数产品推向社会,嵌入式软件的函数化、产品化能够促进行业交流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在铁路这样恶劣工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更高,必须使用安全计算机,以保证系统能安全、可靠、不间断地工作。而安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核心就是RTOS。目前,英国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已经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采用了RTOS,瑞典也有很多铁路通信和控制系统采用OSE实时操作系统。

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满足如下性能或特性: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成为整个软件系统的中间件,即实时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与底层硬件相结合,而上层应用程序通过API和库函数与实时

操 作系统相结合。实时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多任务的调度和中断的执行,这样系统的安全模块和非安全模块将会得到有效的隔离,RTOS可以很好地解决硬件冗余模块 的同步问题。

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要求的是硬实时响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在系统中选用实用操作系统开发该系统的软件,会对该系统的实时性指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由于RTOS提供了系统中的多任务调度、管理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用户只需开发与应用对象相关的应用程序,所以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设备的成本。RTOS还具有开发手段可靠、检测手段完善等特点。

充分发挥实时操作系统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强等优势。

采用RTOS后,一旦系统需要升级,只需改动力量程序,而不像以前系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体现出RTOS再开发周期短,升级能力强的优点。

三、数字信号处理新技术的应用随着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发展,基于分立元器件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传统铁路信号设备越来越满足不了铁路运输安全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因此,全面引进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分析计算功能,来提高信号设备的技术水平已非常紧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 ,Digital Signal Proce ing)的出现为铁路信号信息处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相比较,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数字信号处理的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的两种传统分析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频域分析 的优点是运算精度高和抗干扰性能好,而缺点是在强干扰中提取信号时容易造成解码倍频现象,例如将移频的低频11Hz误解成22Hz;时域分析的优点是定型 准确,而缺点是定量精确地剔除带内干扰难度大。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在铁路信号处理中引入了新的实用技术,如ZFFT(ZOOM-FFT)、小波信号处理技术、现代谱分析技术等。

目前,我国的轨道电路的信号发送、接收以及机车信号的接收普通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本的数字ATC和法国UM2000数字编码轨道电路也都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施企业网络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化是铁路运输综合调度指挥的基础。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从而实现集中、智能管理。

网络化。现代铁路信号系统不是各种信号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控制系统。系统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独立工作,同时又互相联系,交换信息,构成复杂的网络化结构,使指挥者能够全面了解辖区内的各种情况,灵活配臵系统资源,保证铁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铁路产业现代化,是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准确获得线路上的信息是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保证。因而现代铁路信号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与定位技术等。

智能化。智能化包括系统的智能化与控制设备的智能化。

系统智能化是指上层管理部门根据铁路系统的实际情况,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合理规划列车的运行,使整个铁路系统达到最优化;控制设备的智能化则是指采用智能化的执行机构,来准确、快速地获得指挥者所需的信息,并根据指令来指挥、控制列车的运行。

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已成功地推广应用了原TMIS和DMIS(现称TDCS)等系统,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代表性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通信、信号、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建立了新型现代化运输调度指挥系统(铁道部、铁路局、基层信息采集网)。

五、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控制技术(Control)的飞跃发展,向传统的以轨道电路作为信息传 输媒体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利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代替轨道电路技术,构成新 型列车控制系统已成必然。用3C技术代替轨道电路的核心是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列控系统中,称为“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如上所述,世界发达国家陆续试验的CBTC系统有ATCS、ARES、ASTREE、CARAT、FZB等。所有上述各类系统,均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列车与地面之间有各种类型的无线双向通信。可分为连续式和点式的。其中又可分为短距离传输(指1m以内)和较长距离传输(远至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移动 通信。它们仍然保留闭塞分区,其中最简易方式CBTC仍采用固定的闭塞分区,但是闭塞分区的分隔点不是用轨道电路的机械绝缘节或电气绝缘节(如无绝缘轨道电 路),而是用应答器或计轴器,或其他能传送无线信号的装臵构成分隔点,这种简易形式仍然保留固定长度的闭塞分区(FAS,Fixed Aotoblock System),简称为 CBTC—MAS。

在CBTC中进一步发展的闭塞分区不是固定的,而是移动的(MAS,Moving

Autoblock System),简称CBTC-MAS。被欧洲联盟采用的ERTMS/ETCS的2级和3级是当前CBTC的代表。

ERTMS/ETCS经过多个试验项目的测试和认证后,进行了商业项目的建设,德国铁路计划到2021年在所有的高速铁路装备ETCS2级设备。表1-2给出了其他欧洲国家铁路正在建设或已投入商业运营的ERTMS/ETCS商业项目。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结合重新规划了铁路信号系统的结构与组成,为列车运行控制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开地。

六、通信信号

一体化随着当代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车站、区间和列车控制的一体化,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等技术,冲破了功能单

一、控制分散、通信信号相对独立的传统技术理念,推动了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从铁路信号系统纵向发展看,德国已经形成从LZB、FZB发展到ERTMS的发展趋势。LZB利用轨道电缆环线传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指令和速度指令机 车信号,取消地面闭塞信号机,保留闭塞分区,列车按固定闭塞方式(即FAS)运行。FZB是基于无线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新一代移动自动闭塞系统(即 MAS),其目的是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并已加入ETCS。ERTMS/ETCS(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欧洲列车控制系统)是欧盟支 持的统一的行车控制系统,采用GSM—R作为传输系统,其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铁路通信信号的技术进步,加快实现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的进程。

从信号系统的横向发展来看,日本新干线在1995年成功开发和投入运行的COSMOS系统,则是通信信号一体化的又一个成功案例。该系统包含运输计划、运 行管理、维护工作管理、设备管理、集中信息管理、电力系统控制、车辆管理、站内工作管理等8个子系统,以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实现中心到车站各子系统的信 息共享,并使系统达到很高的自动化水平。

另外成功地应用了安全光纤局域网,使之成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传输通道,达到通信技术与信号安全技术的深度结合,实现了通信信号一体化。

通信信号一体化是现代铁路信号的重要发展趋势,铁路信号技术发展所依托的新技术,如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技术标准是一致的,属于技术发展前沿科学,为通信信号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路情,我国已制定了中国统一的CTCS技术标准(暂行)。

七、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要求铁路信号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安全评估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为定量评估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手段。

在故障—安全理论的发展上,20世纪90年代初,IEC(International

Electrician Committee,国际电工委员会)将故障—安全的概念进行了量化,制定了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和评估标准IEC61508。该标准提出了安全相关系统的 “安全完善度等级(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的概念,它是一个对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指标。

IEC61508对安全系统提出了如下要求:

功能性(Functionality),包括容量和响应时间;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安全(Safety),包括安全功能和它们相关的硬件/软件安全完善度等级(SIL);

效率性(Efficiency);

可用性(Usability);

轻便性(Portability)。

随后欧洲和日本相应地以IEC61508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相关的信号系统的设计评估标准以及安全认证体系。

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CENELEC)基于IEC61508标准为基础,附加列车安全控制系统的技术条件制定了一些安全相关系统开发和评估的参考标准。这些标准包括:

EN50126铁路应用:可信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规范和说明;EN50129铁路应用:

信号领域的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EN50128铁路应用: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的软件;

EN50159-1铁路应用:在封闭传输系统中的安全通信;

EN50159-2铁路应用:在开放传输系统中的安全通信。

1996年3月,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颁布了“列车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技术指南”,该标准也是以IEC61508为基础,并吸收了日本计算机控制的铁道信号系统的经验而制订的。

八、信号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铁路信号系统市场也出现了全球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的全球化,如ERTMS/ETCS。

“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是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信号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定(如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规范),体现了以下的优势:

新产品开发费用低;

由于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定考虑了系统的连续性,所以新产品能与老系统兼容;

规范明确定义所有接口(机械、电器、逻辑)标准,系统实现了模块结构,从而实现设备的互通互连;

3D——技术中心的发展趋势 篇7

Scorpion视觉公司3D Stinger的一家集成商纳维亚机械视觉公司, 其总部设立在牛津的斯堪。该公司专注于基于3D Stinger技术的高端机械视觉产品。Scorpion视觉公司受其邀请参加投标。

MTC的技术总监Ken Young解释说:“Scorpion 3D Stinger被选中, 是因为其独特的脚本和3D建模功能带来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对于我们正试图解决的复杂的机器引导问题, 这是一个理想的研发环境。”

Scorpion Vision的总经理, PaulWilson表示, “这代表了Scorpion 3D Stinger在英国市场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MTC经过技术比较, 考虑了诸多方面的性能和特性, 最终选择了它”。

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仓储管理系统;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10—02

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建立健全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规范企业物流发展中的无序现象,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企业的自主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仓储管理系统在物流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渗透到从工业生产、商业流通以及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领域,已经难以用原来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归类。面对各种新生的法律关系,期望立刻制定综合性的法律规范对这些关系进行统一调整也是不现实的,其结果要么是法律制约现实阻碍体系发展,要么是牺牲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所以,我国各大企业中构建一个完善的仓储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步骤、分阶段来完成的。

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仓储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仓储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仓储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现代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美国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仓储管理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从许多微观案例来看,仓储管理系统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这是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管理系统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仓储也正是解决这种现象的重要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体系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如果借用运筹学的语言来描述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在运输条件为约束力的情况下,寻求最优的库存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差别最大的也是体现在仓储环节上。传统的仓储业是以收保管费为商业模式的,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满满的,这种模式与现代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为己任,静态仓储库存越少越好,其商业模式也建立在物流的总成本考核之上。由于这两类仓储管理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如入库、出库、分拣、理货等又很难区别,所以在分析研究必须注意它们的异同之处,这些异同也会体现在信息系统的结构上。

二、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管理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管理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物流“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仓储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商业模式的,即要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仓储管理系统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仓储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仓储管理系统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三、仓储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仓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形式,它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从应用角度对国内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概况做一个分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在销售物流中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在供应物流中如生产企业的零配件配送中心,都能见到这样的案例。北京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物流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该系统的主要目标,一是落实国家有关医药物流的管理和控制标准GSP等,二是优化流程,提高提高效率。系统功能包括进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配送、RF终端管理、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式,提高库内作业控制水平和任务编排。该系统把配送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订单处理能力更是提高了2倍,同时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成为医药物流的一个样板。此类系统多用于制造业或分销业的供应链管理中,也是仓储管理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

第二类,以仓储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的问题。武汉钢铁集团第二热轧厂的生产物流信息系统即属于此类,该系统主要解决原材料库(钢坯)、半成品库(粗轧中厚板)与成品库(精轧薄板)之间的协调运行问题,否则将不能保持连续作业,不仅放空生产力,还会浪费能源。该系统的难点在于物流系统与轧钢流水线的各自动化设备系统要无缝连接,使库存成为流水线的一个流动环节,也使流水线成为库存操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专用设备均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不仅要整合设备系统,也要整合工艺流程系统,还要融入更大范围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中去。此类系统涉及的流程相对规范、专业化,多出现在大型ERP系统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类,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其鲜明的特点是具有非常灵活的计费系统、准确及时的核算系统和功能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为仓储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中国华润物流有限公司的润发仓库管理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此类系统多用于一些提供公仓仓储服务的企业中,其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的技术共性多、特性少,所以要求不高,适合对多数客户提供通用的服务。该公司采用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仓储管理系统以后,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仓库利用率,明显增加了经济效益。

上述三类仓储管理系统只是从应用角度来做的一个简单分类。第一类仓储管理系统比较标准,但是并非所有企业就能一下子用起来。第二类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进程中经常会用到的,当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在推进其信息化的时候,物流部分往往先从自动化开始,然后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整合起来。第三类则是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过度的进程中经常会见到的情况。仓储管理系统的这些分类反映了我国物流需求还不很成熟的现状,所以各自有其用武之地。

四、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随着物流资源的整合,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在大型物流网络中,仓储管理的集中模式与分散模式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应用中既有集中管理的仓库,也由分散管理的仓库。前者如国家储备粮系统,后者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分散与集中各有其市场需求,似乎并不会有孰优孰劣的问题。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然界多数复杂系统的构成,是由简单系统采用“分布式”模式结合起来的。

2.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仓储管理和仓储管理系统,甚至孕育着一场“物流革命”。由于种种原因,射频识别还不可能马上普及应用到所有的商品上,全世界也不会很快就采用统一的物品编码标准。但是在物流环节可以通过车辆、集装箱、托盘、货架等设备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在不少仓储管理系统案例中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

3.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配送将越来越成为仓储管理系统服务的主要市场需求。我們在上一段中把仓储管理系统应用分为三类,并指出这是应用水平决定的。随着市场逐步成熟,仓储管理在流程中的整合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仓库将向配送中心转化。准时生产方式的普遍化也将导致配送需求的增长。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要基于需求的这个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配送需求的专业化市场细分行业在深入,要求仓储管理系统更加支持准时生产配送的专业化。

压力机液压系统的发展趋势 篇9

德国Wickert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液压系统的革新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其在新一代压力机液压系统中所做的改进和补充中就可见一斑。

现代压力机液压系统的改进和补充

真空室压力机新型液压系统的特点是:

● 采用压力和回转角控制的电液压轴向柱塞泵提高了可重复性。

● 所有标准运行功能均可自由选择力和速度。

● 通过提高运行速度缩短了机器循环周期。

● 采取有效的过滤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 采用无泄漏连接技术提高了密封性。

● 降低工作压力提高了单个部件的寿命。

● 改善了对液压系统的维护。

● 供货时间短——通过液压系统的标准化达到了最大的灵活性;

● 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部件降低了运行噪声。

为了能够达到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可重复性极为重要。采用具有封闭式压力调节回路的最现代化的泵,用户可以在15~280bar(1bar=105Pa)的压力范围内,达到±0.75bar的压力控制精度,对于一台5000kN的压力机来说,这相当于±15kN的力公差。

良好的可重复性保证质量

此外,还可以在连续铸造的压铸过程中使用具有同样高精度的恒定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制造过程的不同,选择使用上升的或者下降的动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专门为Wickert公司研制了卸压组件。在负载下的位移停止精度方面,不久前所做的试验达到了±0.01 mm的停止精度,这反应了调节系统的动作之快。速度控制或流量调节是经过对泵的偏转角控制进行的,而泵的偏转角是利用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的。从0到最大供给容量的调节速度约为60m/s。

另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程序的可移植性。程序的可移植性是指机器Ⅰ上的模具A可以同样精确地在机器Ⅱ或机器Ⅲ上工作。因而必须保证泵的基本调节绝对一致,通过在安装调试运营时投入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这一点。测量液压参数及其后续处理情况,是确保调试运营和故障排除的基础。所以说,采用现代化的辅助工具进行系统的故障查找,对于今天的售后服务技术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过程迅速运行中如开关的阀门、汽缸的冲程、压力的最大值、差压的变化和流量的变化,都可以同时进行测量和分析处理。所有液压系统的参数,如压力、差压、流量和液压功率,都可以进行测量、显示、存储和继续处理。动态存储管理装置可确保对压力峰值的测量在1s内的扫描速率达1000个测量,

一个图表中可以显示 16个不同的曲线。曲线的推移可以对液压系统进行精确的分析。

通过在标准状态下对光学系统、力和速度的自由预选,用户还可以在操作器上对排出力或分离力进行调节并将其存诸起来,不需要在液压系统上进行调节。对速度、压力和位移情况的所有输入均可在操作台上进行。通过对压力和流量的调节,还可以对功能进行事后补充,只要这些功能无需与当前的运动同时进行。

另一个重要之处是,通过提高运行速度缩短了机器的周期循环。由于采用了相应快速调节系统的泵,SPS中循环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速度在几年前也还只是梦想。在冲程较短时的打开和闭合速度也可以达到300mm/s,通过对加速度和延迟坡度的编程,可以毫无问题地做到这一点。移动工作台的速度最大达到 500mm/s,而压力机不会产生振动。

在购进新型结构系列的机器时,液压系统有两种功率级可供选择,比如WKP 3000 S型合模力为3000kN的Wickert公司压缩压力机是柱型结构系统,可用这种汽缸进行预变形处理;又如采用WKP 8000 S型压力机,在速度为100 mm/s时可以产生600kN的力。由初压到主压级的转换视压力而定,这样可以避免压力路径过长,由此可以达到秒级的节省时间。

空气过滤器防止介质污染

如今,有效的过滤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成为液压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功能正常,避免各种液压设备的磨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纯度等级的规定。根据经验,液压设备上过早出现的故障有半数以上的原因在于液压液体被污染。Wickert公司的机器装有三重过滤,其组成有空气过滤器、压力过滤器和回流反冲过滤器。压力过滤器和回流反冲过滤器上装有电子污染显示器。

以抽吸法工作的全液压机器,正确确定空气过滤器的规格对压力介质长期保持纯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在WKP 500型设备上,冲程为5000mm时空气流量大约为3530l/min。过滤器的精度绝对值为10μm或5μm。

压力过滤器可防止污染微粒进入液压系统中。通过控制压力曲线的下降和管道系统去减压,以避免出现减压冲击,因而有必要采用可转换的压力过滤器。这就是说,必须能够向泵的方向流注,而不必冲洗过滤器元件。回流反冲过滤器的任务是,在某个构件损坏时,比如某个阀门或某个汽缸损坏时,防止由此产生的微粒进入到油箱里。这样可以保证使别的液压部件,比如泵不再被损坏。

一套设备的密封性是无故障工作的基本前提。在这方面该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1)改用扩管式管接头及软密封元件。密封采用的是O形环,这样在压力交变负荷时也能保证有很强的密封作用(不仅在压力侧采用扩管式管接头,而且在回流系统中也采用这种管接头,这是Wickert公司产品的商品标志)。

(2)基本放弃使用软管道。只有在由于振动,比如在泵上或由于汽缸的运动而有必要的地方才使用软管道。因为软管道容易自然老化,故其使用期限有限。所以软管道一般每6年更换一次。可重复性高,可自由选择力和速度;有效的过滤明显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低工作压力延长使用寿命。

上一篇:面对面销售如何提问下一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