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心得

2024-10-13

幼儿常规心得(精选8篇)

幼儿常规心得 篇1

《幼儿常规培养》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李园长的培训,我知道了深刻地意识到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细,不能有一丝马虎。同时我还清晰地知道了幼儿的常规教育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有如: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其中托小班以培养生活常规为主目标,中班以培养活动常规为主目标、大班以培养学习常规为主要目标。三个内容常常是交织在班级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具体来说,培养幼儿常规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老师们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去引导孩子,犹如:

1、简单的事情反复做,温柔而坚定的要求孩子时时、处处、遵守约定的行为规则。(耍赖也不行)

2、简单的事情有趣的做

利用儿歌,故事、绘本、图示、音乐,游戏(运小猪的游戏练习搬椅子)等形式将枯燥的规则有趣化。(,音乐提示、环境暗示法,6S标示、绘本故事《等一等》)

3、简单的事情高效的做

有效激励与肯定对幼儿的正面行为进行强化,提高孩子行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孩子产生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值日生轮岗)

4、简单的事情一致做。老师与家长保持标准,要求一致。要求幼儿在园,在家一个样。

老师,家长、孩子都一致遵守统一的行为规则,家长和老师还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班级老师之间也应该是统一的行为标准。合理分工与合作。

6、常规教学活动的实施。

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由此可见,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级常规的好与坏,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要付出爱心,付出耐心,才会有丰厚的收获。

K2班

幼儿常规心得 篇2

一对班级幼儿要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与幼儿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能强压在幼儿身上, 要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分阶段提出, 每一项规则, 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 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 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某一段琴声, 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 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活动结束后, 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曲, 让幼儿在座位上休息等, 要求幼儿习惯于听音乐做动作。

二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自控能力比较弱,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 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用拟人的方法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 常有互相追跑的现象。在餐后散步时多次提醒, 但收效甚微。于是, 我尝试换了种方法, 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 都与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地走着。之后, 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 小猴踩钢丝等动作, 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有的幼儿边走还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午休时, 幼儿总是将自己的鞋子乱放, 起床后因找不到而哭闹, 老师多次提醒, 但收效甚微。于是, 我改用拟人化的语言, 对他们说:“两只鞋子是好朋友, 好朋友是不能分开的, 不然它们会不高兴的。”幼儿好似明白了许多, 每天午休前都会认真摆放好自己的鞋子, 有的还主动替别人摆好。

所以, 用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午休变成了游戏, 在幼儿眼里, 这不是在散步、午睡而是在玩、在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特点, 运用游戏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 成效立竿见影。因此,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 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用拟人化、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幼儿, 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 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四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之中, 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型, 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 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 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 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 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五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根据孩子“爱模仿”的年龄特点, 强化一些孩子正确的行为, 以此来激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 以他们为榜样, 从而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如, 冬天到了, 迟到的孩子越来越多, 老师对来得较早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励其他孩子向这些孩子学习, 能准时来园。

六表扬强化法

表扬强化法是指通过及时的表扬, 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 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从而巩固其良好的行为。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 当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时, 老师及时在集体面前给予表扬, 并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礼物, 强化其良好行为。

七家园共育

幼儿常规心得 篇3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47-01

一、幼儿良好习惯概述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内容。孔子曾经指出“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人际交往的引路者,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幼儿良好的习惯内容,以便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引导教育。简而言之,幼儿良好的习惯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是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例如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其次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例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热情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等。

再次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此外还有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简析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智发育不完善,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低。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发展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幼儿成长环境的科学创设,通过有效的鼓励引导、结合家庭合作教育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幼儿教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强制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于“不听话”的孩子采取打骂、体罚等形式,以期通过“棍棒式教育”来约束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这就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而对于事物缺乏自身的思考与认知,在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有效的解决。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出发点、最终归宿都应该以他们为主。行为习惯的培养纵然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同时更需要幼儿自身认识到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幼儿自行判断,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进行是非的评判,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他们的自主思维意识。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多联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幼儿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民主表决”、“班级公约”等形式来完善幼儿对于良好习惯的认知,更好地提升他们行为习惯的科学性。

另外教师也要重视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幼儿时期他们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创设良好的幼儿学习生活环境,以便能够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植物从春天发芽、开花到夏天结果、秋天收获的过程来让他们感受到植物成长的艰难,引导他们养成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更改墙壁标语、漫画等形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引导幼儿逐渐完善他们的学习认知。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正面鼓励: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往往会越来越勤奋好学,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则会破罐破摔。这样的“良性循环”、“恶性循环”值得我们思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正面鼓励,以便能够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培养幼儿常规要从多种途径来进行。

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就小班幼儿而言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从小细节中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老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篇5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武美荣

通过对《幼儿园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认真学习,我更加感觉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学习心得。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我们尝试发挥幼儿的自我管理优势,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

其实,幼儿从入园到儿园毕业,在幼儿园生活的这一段的时间里,幼儿教师不但要培养幼儿有学习的兴趣,优良的品格及各种综合能力,对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而且我认为在整个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常规教育的培养是达到其他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的常规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但是常规的制定也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直接让孩子记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孩子肯

定记不住,效果就极差。所以我们给每一个孩子都规定了一个可爱的动物或是水果图案贴在他们小水杯、毛巾的指定位子上,再孩子很快就能在记住自己的物品。

其次,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娃娃家的游戏就能让孩子在扮家家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礼貌。

再次,教师要不断重复一些需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不玩水,洗手后的水要甩在水池里,洗完手之后要把水轮头关好。吃饭时不讲话,饭粒不能掉在桌上。午睡时要安静,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开学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发现现在孩子在吃饭和午睡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吃东西的时候还要讲话,午睡一开始总是不能很快入睡,总要我们老师提醒再提醒。这些常规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些方面我一定会再和搭班老师进行讨论,找到好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常规。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心得体会 篇6

一个好的常规培养老师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所谓“人无完人,金无全赤”作为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人。每个幼儿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所以在常规培养中,老师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说话的次数很少,但通过我的观察及我和她的交流,让我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她用餐习惯非常的好,我及时是表扬她的同时希望在其他的方面也要有进步,现在上课也能坐住小椅子了,平日里也特别的懂事,有时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的多.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握好教育时机,让他们相互间学习,相互间教育。

经过有意识无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班中幼儿的午睡常规,进餐常规,盥洗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只要老师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其它方面的常规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上次进行了常规探讨后,我们分班级针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的常规问题进行了收集,这是中二班老师提供的资料,请老师们进行分析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午饭后,大家都搬好椅子坐在教室中间看图书,但是,不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就按耐不住,开始走动,互相打闹,特别是可怜的图书惨遭他们的破坏,有的小朋友争抢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将不喜欢看的图书随意丢弃;有的将小脚踩在图书上也没有捡起图书;还有将图书卷起当望远镜等等,这些不爱惜图书的现象真的让老师很心痛,但是三番几次地教育小朋友,效果还不是很好,还有个别小朋友依然如故,真的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请大家根据本案例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中二班供稿)

案例二:午睡时间到了,本应该静悄悄的午睡室一下子变得闹哄哄了,虽然老师每天都提醒幼儿进午睡室要轻轻的,轻轻脱衣、轻轻睡下,但是,如果不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有很多幼儿还是处于兴奋地状态,不能很自觉地养成安静午睡的习惯。这种现象是我们老师在带班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在午睡常规中一些好的方法供大家借鉴!(中一班老师提供)

案例三:排队的常规我们在发现带孩子排队时,签名的孩子因为来时看着,排得都比较好,可是幼儿人数多,后面的小朋友没有了老师监督,就不能自觉排好队伍,整个队伍扭来扭去,小朋友情绪高涨,对孩子的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请老师们谈谈如何让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中三班供稿)

钱圆——发布时间:2009-10-16 16:14:43 引用 | 返回 | 回复

教师管幼儿进午睡时站立的位置很重要,必须站在既能看到里面午睡的幼儿,又能看到外面在上厕所的幼儿。还有,幼儿从外面进来,情绪还处于兴奋状态,幼儿还小,控制能力较差,应该给孩子的情绪一个缓冲,首先要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可以安静地在教室和幼儿说一下进午睡室的要求,讲一些安静的小故事,使幼儿由兴奋的状态调到平静的状态。?

教师们在回帖中根据案例的不同回复了不同的培养常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了检验教师们对常规培养的正确理解,不走偏差之路,我们年段组经过讨论,请老师们设计一节常规培养的活动,以及对常规培养的反思。

4、设计教案,网上发布,共同探讨

主持人:各位老师,在前期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些中班良好常规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老师提出对中班孩子来说,常规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培养,请您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节关于常规培养的活动,请上传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和建议。

5、网上发布,经验共享

主持人:各位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常规活动研讨,从讨论到案例剖析,再到活动设计及经验的反思,相信老师们对孩子的常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请畅所欲言自己在这一系列阶段中的收获与感想!

钟莎——发布时间:2009-11-1 15:39:32 引用 | 返回 | 回复

确实,在常规中有很多老师太过分强调了,或者大声训斥来抓常规,这都违背了培养常规的初衷。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心得体会

近日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规范》中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使我体会到,在一日活动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的体会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幼儿,激励幼儿。(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二:在常规建立时,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不能长期以“领导者”、“指挥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从这个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使孩子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

三: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1、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即使的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擦嘴、散步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头、不吃手等。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的老生还是刚入园的新生,常规习惯的培养都要在新学期开始初期对幼儿进行强化的训练和加强。

2、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习惯、阅读习惯、集体活动常规要求等。如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等习惯,这些习惯一定要在小中班时期培养好,否则到了大班再亡羊补牢,就会事倍功半。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班内的两个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统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儿的常规混乱。

四:培养幼儿的常规,关键在于“培养”两个字。

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班级常规的建立应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幼儿自发讨论、合作为主的民主制定。常规的功能应由限制幼儿活动,方便教师管理为目的转变为支持和引发幼儿不错的活动,促进幼发展为目的。常规中的师幼关系应由管与被管转变为和谐、轻松的“大朋友”、“小朋友”关系。常规的培养应由园内延伸到家庭,家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用爱谱写幼儿常规教育 篇7

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 幼儿从家庭进入学校是一次大的改变, 幼儿要是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 不仅会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反感, 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成长。由于幼儿自身发育不完全, 不适应外界事物的突然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幼儿园老师通过班级的常规教育来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的生活。

2.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法相结合进行论文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大量参考和阅读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把在幼儿园中实际调查取得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最终通过整合研究完成本篇论文。

二相关概念阐述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话,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一生奉行的格言。他用自己的爱心来办教育, 他有着非常伟大的爱, 属于人民的爱。

三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方法

1. 以爱为基础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幼儿教育中, 对幼儿来说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心中要有爱, 幼儿的身心发展都离不开爱。例如, 母亲用温暖的怀抱拥抱幼儿, 让幼儿产生一种舒适感, 而这种舒适得到进一步发展, 就会变成依恋安全感。

首先,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平等和尊重、关爱和宽容、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 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 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同妈妈一样关注幼儿的成长, 了解幼儿的需求, 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 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 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其次, 做到严爱有度。

2. 取得家长们的支持, 实现共同教育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不仅仅影响幼儿在家中的表现, 对其在学校中的表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常规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 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不仅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 而且是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中进行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养成生活和学习习惯。

3. 用游戏、儿歌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常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 这一教育理论也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 强调幼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第一, 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音乐的功能很多, 它能够让人们变得轻松和愉悦。利用清脆的乐曲,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常规活动中, 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等环节, 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 幼儿经常把先后顺序弄错, 或者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这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

第二, 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 利用故事内容进行常规管理, 还可以编造出更有趣的故事情节, 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来去理解常规的内容, 并严格按照故事的情景来做。利用故事让幼儿理解常规这一做法, 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 并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总之, 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 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作为教师的我们, 必须要天天学习, 天天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以先生为榜样, 努力学习先生的教育思想, 结合实际, 转变学习方式, 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幼儿常规教育的新思路, 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俊恬.中、大班幼儿常规教育及其有效方法[J].学前教育, 1994 (Z2)

[2]莫丽萍.幼儿常规教育浅谈[J].青海教育, 1998 (Z1)

[3]陈晶.浅谈怎样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四) [C], 2009 (2)

[4]钱丹.幼儿养成教育的“常规化”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0 (5)

[5]郭丽.幼儿园常规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9 (3)

[6]梁冠虹.让常规教育走近幼儿[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9 (3)

[7]陶行知全集 (第12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

[8]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文集 (修订本)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引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7-01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朱子瑜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旁边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小玉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上一篇:没了百度没了谷歌我们照样SEO下一篇:年重阳节期间慰问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