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

2024-10-26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共8篇)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 篇1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异议申请人:辽源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灯塔信用社,所在地辽源市人民大街987号。

负责人:唐建忠,主任。

事实与理由:

被执行人辽源市意发房地产有限公司分别于2009年2月5日、2009年12月2日总计从异议申请人处借款72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2009年2月5日至2011年1月2日、2009年12月2日至2012年6月3日,以其所有的位于辽源市南康街072107号、070874号、071525号房产对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基与以上理由,贵院在执行中涉及辽源市南康街072107号、070874号、071525号房产将损害异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恳请贵院终止对该房产的执行。

此致

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

异议申请人:辽源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灯塔信用社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异议申请人:辽源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灯塔信用社,所在地辽源市人民大街987号。

负责人:唐建忠,主任。

事实与理由:

被执行人辽源市意发房地产有限公司分别于2009年2月5日、2009年12月2日总计从异议申请人处借款72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2009年2月5日至2011年1月2日、2009年12月2日至2012年6月3日,以其所有的位于辽源市南康街072107号、070874号、071525号房产对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基与以上理由及相关法律规定,异议申请人对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中涉及的辽源市南康街072107号、070874号、071525号房产享有抵押权,被执行人的借款合同尚未到期,还在履行过程中,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对上述房产的执行将影响双方借款合同的履行,故异议申请人不同意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对上述房产的执行。此致

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

异议申请人:辽源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灯塔信用社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 篇2

(一) 中国民事程序案外人异议制度内容

1.制度概述

中国的民事程序案外人异议制度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 案外人就执行标的物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 请求法院判决宣告不准执行此标的物的制度。根据2012年8月31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执行过程中,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 理由成立的, 裁定中止对该标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 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 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 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具体总结, 笔者认为在具体适用该法条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1) “Who”, 即谁有权提出异议以及向谁提出异议。除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外, 提出对执行标的物异议的主体只能是与被执行人财产有利害关系的案外第三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 该案外第三人一般只能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 (2) “What”, 即异议的内容是什么。案外人针对执行标的物所主张的权利应该是实体权利, 包括所有权 (包括与他人共有) 债权、他物权等; (3) “When”, 即何时提出异议。根据法律规定, 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时间只能是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在执行开始前, 不存在有损案外人权利的问题, 而执行过程结束后, 即使执行程序中存在此类问题并被案外人提出, 那也不再属于执行异议的范畴, 是新的争议, 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2.制度目标

案外人异议制度目的是保护案件当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并在它们遭受侵害时给予当事人和案外人救济的途径。同时, 该制度还应肩负防止案外人恶意异议的目的。案外人恶意异议现象的存在降低了执行效率, 给当事人造成了时间和财产上的浪费和损失。

3.制度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 案外人异议程序是通过对本案执行标的物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通过向法院提交异议审查申请而启动的, 并严格规定了审查期限。对裁定不服的案外人可根据不服内容与原判决、裁定有关与否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或另行起诉。

二、中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缺失及分析

(一) 立法缺陷和制度缺陷

案外人异议制度确立初衷是实现司法的公正, 但执行过程也应兼顾执行的效率。笔者认为, 案外人异议制度在设计之初, 除了要考虑如何保障善意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还要肩负起预防和惩罚案外人恶意异议行为的重任。但是目前案外人异议制度全部规定在民事诉讼法执行一章中的一般规定内, 在立法层面太过粗糙, 漏洞百出, 造成执行行为过于随意、主观, 司法公正难以实现不说, 效率大大降低。

1.没有具体的异议审查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 案外人依法提出异议之后, 审查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 但在民事诉讼法典和《执行规定》相关章节条目中, 却查找不到这个“法定程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是案外人异议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或者说是缺失。具体审查程序的“失踪”大大降低了该制度的可适用性。

(1) 在“执行过程中”, 提出异议的具体时间未确定。前文谈到, 法律规定案外人只可在执行过程中提出异议, 此规定看似详细, 但在实务执行过程中, 执行行为的起始与终结, 到底是以对案外人主张权利的特定标的物的执行过程为准, 还是以包括案外人主张权利的特定标的物在内的整个执行过程为准呢?法律没有进一步规定。若仅允许在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过程中提出异议, 案外人的准备时间势必将会缩短, 给案外人维护权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案外人提出异议审查的方式。通常案外人异议应以书面方式提出, 但执行现场情况复杂多变, 笔者认为在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确有困难或紧急情况下以口头方式提出的异议审查机关也可以接受, 如果不接受, 对于案外人救济自己的受损权益确有不利, 因为该执行标的物的状态和权属有可能在案外人准备书面材料时发生改变。但笔者也不赞成在任何情况下完全认可口头或其他非书面形式提出异议的效力。毕竟, 案外人异议是民事执行法律中一项重要制度, 需要法定形式和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去维护其权威, 保障程序的透明和高效。

(3) 异议审查期间中止该执行标的物执行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提起诉讼的, 诉讼期间, 不停止执行, ”即使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或者另行提起诉讼也无法得到执行标的物, 只能获得相应价款作为赔偿, 这就可能会给对执行标的物确有权利的案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不过, 审查期间不中止执行对杜绝案外人恶意异议侵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起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 申请中止, 不是完全不行, 但需要案外人提供一定的抵押。

(4) 举证责任的承担。对于一项决定物权归属的审查活动来说, 单凭口头或书面的申请材料做决定显然是不够的。物权的归属需要具有证明力的证据予以支持, 这就涉及到举证责任承担的问题。目前可行的几种方式无外乎由法院审查机构主动取证, 由案外人自行提供证据, 或由债权人, 即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标的物归属于被执行人的证据, 当然, 被执行人也可提供证据证明标的物为自己所有。笔者认为, 案外人自行提供证据更为稳妥, 符合民事诉讼法“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5) 异议程序当事人因执行或异议而遭受的损失的赔偿。异议审查之后, 倘若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确实拥有权属, 案外人行为实属恶意诉讼, 那么债权人或债务人就审查期间延误而导致的标的物的毁损、灭失应得到赔偿, 但我们的法律均没有具体操作规程, 建立债权人赔偿机制势在必行。

(6) 对案外人恶意诉讼没有规定法律责任。案外人恶意诉讼严重影响了司法秩序, 延缓执行过程。立法应该对此行为扼制, 构建惩罚机制, 追究恶意案外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债务人存在于恶意案外人串通行为, 也要对债务人进行惩罚。法律责任主要以民事责任为主, 但对于恶意诉讼中存在的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 情节严重的, 要坚决追究行为人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二) 程序运行机制不合法理

跳出程序规定本身,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案外人异议程序, 观察它的运行, 还可发现如下一些有违法理的地方:

1.案外人异议程序与再审程序相混淆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 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也就是说, 在此处, 案外人异议程序与再审程序存在着交集, 或者说是混淆。看似再审程序为案外人提供了另一条救济途径, 但问题的实质是, 案外人异议程序和再审程序的目的、性质、作用各不相同, 从法理角度讲, 两者不应该存在交集。案外人之所以寻求救济是因为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因执行问题而产生的对案外人权益的侵害;提起再审程序是因为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制定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即执行依据存在错误需要纠正。倘若, 案外人的权益是被执行依据而非执行行为所侵害, 那么案外人可以另行起诉或直接提起再审程序请求救济或纠正, 无需通过异议制度“迂回”维权。

2.执行权侵犯审判权

由执行机关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查违背了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立的原则。首先, 执行人员对异议进行审查, 可能导致司法预断, 不利于程序公正, 在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异议当事人双方就实体权利与对方展开言词辩论与平等对话的权利, 此处有违诉权之基本理论。执行人员具有执行权, 并非审判权的行使主体, 它的职能是根据生效判决, 通过各种执行措施, 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 实现债权人债权。执行过程是依靠审判机关和执行机关两个部门行使各自的职权完成的。再者, 法律规定只有审判机关才能对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做出审判。执行人员以裁定解决实体权利问题, 理论上无法说通。案外人异议的内容涉及到案外人与债权人、债务人 (被执行人) 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该争议需要专门的程序, 亦即审判程序才能保证异议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以救济。

三、对策与建议

(一) 修改、细化现行案外人异议规定

1.异议提出主体的确定

案外人异议提出主体是指主张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权益的案外人。根据所主张权利的内容不同, 能够把提出异议的主体可分为两大类, 即物权人和债权人, 拿物权人举例可进一步分为所有权人、共有人 (共有物未分割前的按份共有人和共同共有人) 、质权人、抵押权人 (对抵押物拍卖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权人。占有人是否享有异议提出权学界一直没有统一意见。笔者认为, 占用不是一项权利, 仅是一种事实状态, 赋予占有人提出异议的权利对执行的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何况在实践中, 占有人往往与债务人相互认识, 串通提起恶意异议的可能性也是较大的。

2.案外人异议提出时间的法律规定

案外人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结束前提起异议, 这是因为, 提出异议的目的是排除对标的物的执行。若在程序开始之前提出, 其性质为确认之诉, 若在程序结束之后提出, 届时执行活动业已结束, 再提已无实质意义, 但案外人可以以已占有标的物的债权人为被告, 提起确权之诉。上述规定即为通说, 在实务中, 一些简单的执行行为可能耗时非常短暂, 将标的物交付给申请执行人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给案外人维权带来难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可以允许案外人在执行程序前提起执行异议, 不过为防止恶意异议, 法院可要求案外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3.具体程序设计

学界有人提出, 将执行裁判权从执行部门完全脱离出执行部门, 划归到审判部门, 即组建真正的专门的执行裁判庭处理包括案外人异议在内一系列的执行问题。 该观点从分权制衡、保障公正角度来看, 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真正要求每个案外人的异议都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未免过于拖沓, 反而更加延缓执行效率。尤其对于债权人来说, 刚刚打赢一场官司, 现在又要被迫面对另一场官司, 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精力上都难以接受。因此, 笔者认为, 在案外人异议的处理上法律规定中应揉入更多的意思自治元素。如赋予各方当事人自己决定先由执行机关裁定还是直接起诉的权利, 以及相应的复议或上诉的权利。

(二) 补充现行案外人异议法律规定

1.完善债权人赔偿规定

无论审查机关是否决定在案外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中止执行, 债权人的利益都随着异议提出导致的执行停摆而遭受或多或少的损失。倘若提供担保的案外人系恶意拖延执行程序, 那么执行中止给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可能是巨大的, 因而完善包括担保制度在内的债权人赔偿规定是极有必要。在恶意案外人出现的情况下, 它起到补救债权人, 维护公正的作用。

2.建立对恶意异议的追责制度

笔者认为, 建立针对恶意异议的惩罚机制出了传统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外, 还可以与个人诚信监督机制联系, 为此就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征信制度, 对恶意行为人进行惩戒或使其承担不利后果。令人欣喜的是, 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 新增了一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 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无疑是立法上在民事执行追责制度的一项进步。虽然法条中没有指明“异议”这种方式, 但从法条也未对方式作穷尽规定, 因此笔者认为条文中所指的方式应当包括“恶意提出异议”。

四、结语

全文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即制度概述、问题分析、提出建议, 相对应“阐述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针对民事执行实务中出现的案外人异议制度的概念与不足所进行的探讨, 并尝试通过细化、修改、补充程序的方式完善整个案外人异议制度, 并以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案外人异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执行救济制度, 其目的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 保障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 在实践中, 却存在很多适用上的不便和争议, 降低了司法机关执行效率, 损害了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的案外人异议制度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之处。本文以促进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 维护司法公正为目的, 针对制度的不足提出改革建议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执行救济,案外人异议,制度缺失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牟逍媛.民事执行难及相关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加瑞.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出版社, 1999.

[3]康雄, 谭优.论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J/OL].株洲法院网, http://zz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1, 2008.

[4]作者不详.对案外人执行异议提应制裁[N/OL].法制日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7-06-04/081011953234s.shtml, 2007-06-04.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S].法释[2008]13号, 2008.11.03:20条.

[6]葛松松.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7]童兆红主编.民事执行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10]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浅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篇3

关键词:执行异议;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法解释中有关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定是对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很大完善,可以看做是执行立法史上的里程碑,指导并规范着今后更为文明的执行工作。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为执行异议的一种正当性保障的救济方法,发生在民事执行环节中,是一项特殊的民事诉讼制度。具体是指在有关权利主体提出执行异议,经受理的执行法院进行初步审查和处理作出裁定后,案外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请求执行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争议而提出起的诉讼。将执行异议之诉明确规定下来,由最初的一元的实施程序,变为二元的实施、审查程序,使执行救济制度的构建更加完善。

一、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定位

(1)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提起,是由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并且法院的执行行为妨害了其享有的实体权益。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只需要根据异议之诉,作出禁止强制执行的决定即可,并不需要进一步作出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归属的判决。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若要排除法院对执行标的的执行,案外人只能通过提起异议之诉达到目的,其他诸如确权诉讼等均不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应为请求法院排除对特定执行标的的执行行为。

(2)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定位。目前学界对于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大致有形成之诉说、确认之诉说、给付之诉说、救济之诉说等。笔者赞同将其定位为形成之诉。从形成之诉的基本功能来看,是要变更或消灭既存的法律关系,从其裁判效果来看,是改变或消灭原法律关系的内容,追求的是实体法上的一种“形成效果”。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诉的目的是排除对某财产的执行行为,若将该诉理解为给付之诉或者确认之诉,其判决效力并不能必然排除法院对执行标的物的执行行为,也不能实现诉讼的目的。由此可见,执行异议之诉所追求的效果是程序法上的形成效果,排除法院对案外人享有权利的标的物的执行行为,从而保护案外人的实体权利。所以,其本质上是程序法上的形成之诉,这种解释更加符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功能本源和目的。

二、关于前置程序——执行异议的问题讨论

(1)执行异议的审查方式。民诉法将执行法院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作为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但是对案外人异议程序的审查形式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有颇有争论。不少学者的观点认为应当采取严格的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此观点过于片面化,会导致执行异议审查的无法达到制度设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将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在形式审查的基础上,适用有限的实质审查,这样既能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救济途径,也能兼顾执行程序本身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该制度的积极作用。司法实践中,案外人的异议主张本身就是基于实体权利而提起,所以主要作为程序保障的案外人异议制度不可避免地要承载着一部分实体审查职能的任务。如果执行裁决部门完全采取形式审查标准,那仍旧是对标的物权属进行表面判断的简单重复,案外人异议程序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制度价值。

(2)执行异议作为前置程序是否必要。作为前置程序的执行异议审查,首要突出的特点是其程序的简单性,将其设置在前,可以先行解决一部分案外人异议问题,有利于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执行效率。其次,若案外人不经前置程序,直接提起诉讼,则可能出现审判部门已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理,而执行机构不问甚至不知案外人异议的尴尬。再次,随着我国财产登记制度等完善,财产权属状况越发明晰,在此情形下由执行机构通过相对简单的程序对案外人异议先行审查,其难度较小且裁定迅捷,还能够起到释法、教育的效用,避免一旦表示異议就必须另行提起诉讼的呆板与繁琐。所以,执行异议制度作为前置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三、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起诉条件的问题分析

民诉法解释用了多达13个条文对执行异议之诉的多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不乏大力完善和进步的亮点,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1)管辖法院的确定。立法规定由执行法院管辖,但执行法院受理案件后,还可能存在“委托执行”的情形。从法理上分析,受托法院的执行行为应当视为委托法院的行为,案外人应当向委托法院提出异议之诉。然而,这样对当事人和法院都会产生不便,特别是对执行处分的具体内容等难以查明。而且,受委托法院具体实施的行为,都应当是其可以自主裁定和实施的。那么,既然是受委托法院的执行行为侵害了案外人的权利,执行异议之诉也应当向该法院提起,由该法院审理并撤销执行行为才为妥当。因此,在存在委托执行的情况下,受理执行案件的法院只是行使了形式意义上的执行管辖权,而实质意义上的执行管辖权是由受托法院行使的,此时受托法院应当理解为执行法院。

(2)案外人的证明责任。立法明确规定了执行异议之诉的证明责任都是由案外人来承担。针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来说,将证明责任分配给案外人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何在申请执行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中,案外人也承担着证明责任呢?

执行异议之诉的正是基于案外人的前置程序的裁定来处理实体权利主张,导致了执行申请人无法通过充分的前置程序维护实体权益,因此法院在作出停止强制执行裁定时再给予执行申请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机会。所以不管何类主体提起,诉讼实质上都是处理的同一诉讼标的,简单的来讲就是阻碍强制执行的措施,这符合的是案外人的利益主张,所以应当要求案外人对存在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承担证明责任,从本质上看,这仍符合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卫平.案外人异议之诉[J].法学研究,2009(1).

[3]唐力.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完善[J].法律实务,2014(7).

作者简介: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2 篇4

异议人:徐州市XX商贸有限公司 住所地:徐州市鼓楼区 法定代表人:XXX

职务:经理

在申请执行人XXX与被执行人XXX就(2016)铜执字第XX号案强制执行过程中,贵法院误将案外异议人的财产,即:处于徐州市XX区人民法院的案外异议人的房产变卖余额,当作被执行人XXX的财产予以执行。异议人依法提出本执行异议。请求事项

立即中止对异议人财产的执行,解除对异议人财产的查封或者扣留,恢复异议人对财产的获取、占有。事实与理由

异议人是于20XX年X月XX日依法成立的具有法人独立主体地位的实体公司。我司不是申请执行人XX诉XX案中当事人,亦与XX不存在任何的债权债务关系。XX虽然是我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其与我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主体。无论是把法定代表人混同于法人、还是把个人债务混同于公司债务,都是完全错误的。

基于以上理由认为,异议人是案外人,贵院将异议人的财产予以执行,明显错误。特依法提出异议,请立即中止对异议人财产的执行,并执行回转,切实维护异议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铜山区人民法院

异议人:XXXXXX

20XX 年X 月XX

案外人执行异议起诉状 篇5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电话:

被告:xxxx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x,该公司董事长

电话:

第三人:xxxx技术服务公司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董事长

电话:

诉讼请求:

1、确认xxx所有设备价值xxx万元为原告所有,并停止对该财产的执行。

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xx年 x月 x日,原告(案外人)收到xx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xx)x执异字第00089号《执行裁定书》。原告认为贵院驳回原告提出的执行异议”的裁定事项,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一、被告所申请执行的财产xxx的所有设备为原告所有,而不属于第三人所有。

20xx年x月x日,原告与第三人签订《xx设备转让合同》,原告购买第三人xxx的所有设备,价格价款为人民币xxx万元,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将该设备交付给原告,原告即投入调试和生产使用,并于20xx年x月x日前支付给第三人设备款xxx元。

原告投入生产后,就不断有原给第三人干活被拖欠巨额劳务费用的农民工到原告处闹事影响正常生产,第三人也多次索要剩余设备款,由于原告得知其欠巨额农民工工资,以及其欠他人设备款贵院正在执行中,故未敢向第三人支付剩余款项。

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向xx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原告支付剩余设备款,在法院的支持调解下,出于对xx县人民法院的信任,原告将剩余价款以现金的方式交给了xx县人民法院,法院向原告出具了收据,等候在法院的农民工当庭领到了工资。

原告的上述交易行为、支付行为并无不妥之处。原告是善意取得涉案设备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xx设备作为动产,在交付时产权便发生转移,也就是说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将设备交付给原告后,该设备的所有权就转移给了原告。原告将剩余款项交付给靖边县人民法院并无不妥。

二、被告对属于原告的xx设备申请执行是完全错误的,其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原告与第三人的交易是真实的,原告支付了xxx万元的设备款后才取得了该设备的所有权,原告是善意取得,被告无权对原告的上述财产申请执行。20xx年x月x日,贵院执行人员在现场清点登记时,原告就向执行人员说明了原告支付该设备的部分款项以及该设备已经转移给原告的情况,原告将剩余设备款交给xx县人民法院也是客观的、真实的,贵院对原告提出的执行异议不予采纳是完全错误的。该行为损害了原告对xx设备的财产所有权。

综上所述,执行裁定书驳回了原告作为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以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原告依法在收到《执行裁定书》后十五日内起诉,请法院支持原告的诉求。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xxx公司

关于案外人查封异议申请书 篇6

案外异议人二:H某,女,

法定代理人:甘某某(系H某之母,基本情况同前)。

委托诉讼代理人付剑波,重庆力隆律师事务所律师

SSX人民法院在申请执行人商业银行与被执行人齐、j、珍,就()丰法民初字第0057S号民事判决的强制执行(执行案号:(2019)渝0230执恢34S号)过程中,错将二案外异议人享有物权期待权的财产,即:位于SSX名山镇花园街5S号2-00S的房屋一套(以下简称执行标的;房地产权证号:02SSS,权利证书登记人j)当作被执行人j的财产予以执行。二案外异议人现依法提出本执行异议——

请求事项:立即裁定中止对该执行标的的执行。

事实与理由:

案外异议人一与被执行人j同居期间,于6月14日生育一女,即案外异议人二H某。3月10日,案外异议人一与被执行人j登记结婚,婚后,于共同购置房屋一套——即本案的执行标的。9月6日,案外异议人一与被执行人j办理了离婚登记,在经登记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中约定:案涉执行标的赠予案外异议人二所有;案外异议人二由被执行人j抚养。双方离婚后的月31日,在二案外异议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执行人j与本案申请执行人签订《重庆市房地产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将案涉执行标的作为j的向申请执行人的借款的抵押担保。后因j不履行借款的偿还义务,申请执行人提起诉讼,SSX人民法院作出(2015)丰法民初字第00577号民事判决,j不履行该判决,申请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SSX人民法院于209月相继作出(2019)渝0230执恢34S号之二执行裁定及(2019)渝0230执恢34S号公告,强制执行该执行标的并责令二案外异议人从该执行标的物中迁出。

前述事实证明,二案外异议人享有对执行标的的物权期待权,享有排除法院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理由:

一、申请执行人对本案执行标的设定的抵押系无效抵押。

虽然案涉执行标的的权利登记人只有被执行人j一人,没有甘某某,但该标的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属于共同共有性质的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j与甘某某双方协议将该标的赠予女儿即案外异议人二H某,在该赠予未实施财产转移登记之前,虽然j可以撤销赠与,但其并未明示撤销。无论是已撤销还是未撤销,该标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不能改变(顶多,离婚后,未转移房产前抑或设定抵押前,属于尚未履行《离婚协议书》中的赠予约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本案中,分明双方已协议约定将标的赠予女儿,被执行人j却在未经案外异议人同意、也未向二案外异议人明示撤销赠予的情况下,将标的设定抵押,故,该抵押系无效抵押。

据此,申请执行人不可能依无效抵押获得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权;反之,二案外异议人具有排除法院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具有排除执行的物权期待权。

二、本案执行标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四个构成要件,应当阻却本案执行。

《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在金钱债权的执行中,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提出异议,符合下列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二)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合法占有该不动产;(三)已支付全部价款,或者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部分价款且将剩余价款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交付执行;(四)非因买受人自身原因未办理过户登记。

本案中,案外异议人甘某某与被执行人j就案涉房产签订的《离婚协议》已由婚姻登记机关SSX民政局合法备案,确认合法有效,其中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即案涉标的的所有权的处分,也自然合法有效;甘某某与j签订《离婚协议》的时间和合法占有案涉不动产(二案外异议人从20至今,一直在该房产中居住,别无他居)的时间均早于申请人执行人抵押权设定时间,也早于法院查封案涉房产的时间。案涉房屋的赠予系单务行为,不存在支付对价问题。为房屋受赠者办理过户手续的义务主要在于j[因其是权利登记人,又是约定直接抚养人(尽管实际直接抚养人是甘某某)]。j应当办理过户手续,而事实上j在 10月 31 日就将案涉房产办理了抵押登记。案涉房产未办理产权过户的原因在于j擅自进行抵押,又因抵押未注销进而无法办理产权过户,而二案外异议人不存在怠于协助办理登记手续的过错行为。故二案外异议人对案涉房产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具有过错。

据此,案涉房产即执行标的符合《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二案外异议人对案涉房产具有排除执行的物权期待权。

三、本案申请执行人对本案执行标的依法不享有担保物权等优先受偿权。

《执行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执行人对执行标的依法享有对抗案外人的担保物权等优先受偿权,人民法院对案外人提出的排除执行异议不予支持,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执行规定》系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当然属于“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情形,故该规定第二十八条属于第二十七条规定但书的规定。本案中,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判决[(2015)丰法民初字第00577号民事判决]系基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作出的判决,故本案的执行属于“金钱债权执行”,符合《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的适用前提。至于案涉房屋的转移,无论是赠予还是买卖,但都具备转移所有权这一根本属性,并不影响《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的适用。

四、本案申请执行人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本案中,甘某某与j就案涉房产签订《离婚协议》处分案涉房屋的时间,案外异议人甘某某与H某对案涉房产的占有使用时间,均远早于申请执行人取得抵押权的时间。案涉房屋并非空置房屋,申请执行人作为专业机构,在办理抵押登记前对抵押物的现状(是否存在共有、何种共有,是否已经占有,是否转移或将要转移等)审查不严,审慎注意义务缺失,应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责任。

综上所述,二案外异议人与申请执行人对执行标的的权利都归于物权范畴,两者间的冲突亦属于物权冲突。两权相衡,由于二案外异议人的权益形成的时间早于案涉不动产办理抵押的时间;同时,申请执行人对案涉不动产未办理产权过户不存在过错,符合《执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四项构成要件。根据相关执行司法解释的规定,二案外异议人的物权期待权可以对抗申请执行人抵押权并阻却执行,故应依法中止对案涉不动产的执行。

综上所述,贵院将二案外异议人享有物权期待权的财产予以执行,错误。二案外异议人现依《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提出异议申请,恳请贵院立即裁定中止对该执行标的的执行,以切实维护二案外异议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案外人异议区分 篇7

(一)救济渠道不同

执行异议,又称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方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请求执行法院予以救济的制度。执行异议分为申请和异议两种类型,前者为积极的执行救济方法,后者为消极的执行救济方法。所谓“申请”,系指请求执行机关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当执行机关怠于实施某种执行行为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权请求其为之。所谓“异议”,系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同意执行机关所实施的某种执行行为,而请求执行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意思表示。

案处人异议,又称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主张全部或部分权利,请求人民法院排除对特定标的物的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人员仅根据标的物的外观判断权属,难免会出现将案外人的财产作为被执行人财产查封、扣押等侵害案外人实体权益的情况,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实际上是一种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比如,案外人主张对执行法院查封的某项财产有所有权,请求法院解除查封,这显然是关于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

(二)法律条文规定的不同

《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204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提出异议的主体不同

执行异议主体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受到执行机关违法或不当执行行为侵害的利益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执行当事人和其它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提出异议。

1、执行当事人包括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又称债权人和债务人。执行当事人原则上依照执行依据的记载来确定,即为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但是,执行依据确定后,可能发生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即由执行依据记载的执行当事人以外的继受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债务,此时,继受了债权债务的人就成为执行当事人,又称为继受人。

2、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提起执行异议,这里的利害关系人是指主张其合法权益受执行行为侵害的案外人,如协助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到期

债权执行中的第三人(被执行人的债务人)等,作为执行异议主体的第三人,范围较为狭窄。通常情况下,第三人与执行程序没有关联,自然在执行程序中不享有相应的程序权利。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第三人可能与执行行为发生关系,成为利害关系人并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如果这种特殊的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受到执行行为侵害的,自然可以申请执行救济。

案外人异议之案外人,是指除执行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受侵害的人,亦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案件如果存在诉讼第三人,且享有了权利或承担了义务仍应属执行当事人之列,他们也无权提出案外人异议。对协助执行人,谈不上主张什么实体权利,如果其认为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内容违法,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提出执行异议,而不能作为案外人提出案外人异议。

(四)提出异议的事由不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当事人与利害关系人提起执行异议,是基于执行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故执行异议的事由为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执行行为在程序上具有违法性或不当性。作为执行异议的事由的执行行为,必然是直接违反强制执行法律的规定或者在强制执行法律的适用上存在明显不当的行为。前者是指行为违反了强制执行的明确规定,构成执行程序上的违法;后者是指没有违反强制执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适用法律不当,明显违反了强制执行法律的目的和原则,构成了程序上的不当。

第二、执行行为直接侵害了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利益。所谓直接侵害,是指执行行为直接导致或者必然导致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利益受到侵害。比如拒绝受理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执行申请,必然侵害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而申请执行权是债权人的一项关键性的程序权利。这里的程序利益,是强制执行法律赋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的程序保障权。

第三,执行行为可能侵害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所谓“可能侵害”,是指有些执行行为必然侵害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如查封了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范围的财产,就必然侵害被执行人对于超出部分财产的使用权。

第四,执行行为不存在民事主体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为执行异议事由的执行行为,只是单纯的程序违法或不当,并没有在执行当事人之间、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之间产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否则,该行为将构成实体性执行救济的事由。

根据《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结合执行实践中的情况,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执行异议的事由主要包括:

1、不受理执行申请或受理不当的执行申请。债权人取得执行依据后,即可向有管辖权的执行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将导致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落空,并间接侵害了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因此,为了保护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和债权本身,在法院拒绝受理执行申请的情况下,债权人应有权提起执行异议,要求执行法院依法受理执行申请并开始执行。另外,执行法院对债权提出的执行申请,应依法予以审查。对于不符合受理要求的执行申请,如法律文书尚未生效或撤销,应不予受理。因此,如果执行法院受理了依法不应受理的执行申请,将直接侵害债务人免予被强制执行的程序权利,并可能给债务人的实体权益造成侵害。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法院受理了依法不应受理的执行申请后,债务人应有权提出执行异议,要求执行法院撤销执行案件。

2、执行行为拖延。执行法院受理了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后,未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致使债权无法及时实现,或者贻误执行时机导致债权得不到(充分)实现,直接侵害了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也间接侵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债权。由此,为了保护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以及债权本身,在执行机构怠于作出民事执行行为的情况下,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债权人有权提起执地异议,要求执行机构及时执行措施。怠于执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执行机构未按照法律明确规定的期限启动执行程序、采取执行措施或完成执行。根据《执行规定》第1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在7日内予以立案。第24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如果执行机构未按照这些法定的期限为执行行为,即构成执行迟延。(2)虽然执行机构没有违反法律明确规定的启动执行程序、采取执行措施、完成执行的期限,但是执行行为明显拖延,表现为执行措施拖延和执行结案拖延。

3、执行措施违法。执行措施的采取和实施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民事诉讼法》第224条第1款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如果执行机构实施搜查未先发出搜查令,同样构成违法执行。执行措施的违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执行措施违法的行为直接侵害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的程序保障权,同时也可能给他们的实体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如果执行机构的执行措施违法,被执行人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执行异议,要求停止或纠正违法的执行措施。

4、执行处分不当。主要包括:(1)违法裁定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或撤销执行案件。(2)侵害被执行人的执行豁免权。在民事执行中,被执行人一般只有接受和容忍强制执行的义务。但当强制执行有可能导致被执行人及其赡养、扶养、抚养的人无法生存时,法律基于保护其基本人权的考虑,规定被执行人享有在一定的时间和财产范围内免受强制执行的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第220条以及《查封规定》第5条均有相关规定。显然,如果执行机构违反了上述有关规定,即侵害了被执行人的执行豁免权,构成执行违法。在此情况下,被执行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根据《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的规定,案外人提出异议的事由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所有权。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享有所有权,既是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情形,也往往是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最有力的理由。但是并非主张所有权就一定能够足以阻止法院执行,因为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标的物可能存在各种权利负担或存在其它情形。

第二,用益物权。案外人作为执行标的物的用益物权人,顺占有标的物方面能使用收益,如因强制执行而受妨碍时,可提起异议。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用益物权具体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办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采矿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等。

第三,担保物权。对案外人享有担保物权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从执行实益上进行考量,避免采取无益的执行措施。例如案外人担保金额与担保物的价值之间差额,是否有可供执行的剩余部分。在人民法院保障案外人的担保权益后,案外人不应提出异议阻碍人民法院对该标的的执行。这类担保物权具体包括质权、留置权、抵押权。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担保物权不是提出异议的充分条件,还必须符合法院执行将危及案外人实际担保利益这一条件。

第四,占有。占有是对于物的事实上的管领力,受法律保护,占有人有权排除对占有的侵害。故强制执行影响占有的人占有、使用、收益的,若标的物非债务人所有,则直接占有人、间接占有人均有权提起异议之诉。

第五,收取权。有权收取天然孳息的人,在其权利存续期间取得与原物分离的孳息,法院的执行影响其孳息的收取的,可以提起异议之诉。

第六,债权。案外人基于买卖、租赁、赠与等法律关系,就执行标的物对债务人有交付或移转登记请求权的,不得提起异议之诉。租赁物所有权的让与不影响租赁权的存在,故案外人不得因租赁物让与而提起异议之诉,但因强制交付而妨碍承租人占有使用权用时,可以提起异议之诉。

(五)审查和处理方式不同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应当自收到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理由的成立与否做出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

第一,理由成立的,即负责执行的执行机构确实有违反法律规定,诸如强制执行的种类、方式、争议财产的处分方式等程序方面的执行行为。负责执行的法院的执行机构应裁定撤销执行行为或者改变该执行行为。

第二,理由不成立的,即负责执行的执行机构的执行行为都是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并无违反法律规定之嫌。比如按照法律规定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强制执行行为并无不当,执行当事人针对此类合法的执行作为提出执行异议的时侯,负责执行的法院应裁定驳回执行当事人的执行异议请求。

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负责执行法院的执行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根据《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申请复议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民事诉讼法》第204条前段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审查期间可以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停止,经审理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第一,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主要是指,在执行标的不属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情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需要指出的是,执行标的物是上级人民法院裁定保全的财产时,需报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继续执行。案外人虽然提出执行异议,但却没有提供必要的理由和证据,执行人员在进行必要的调查以后也没有收集到能证明异议成立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即应认为异议理由不成立,予以驳回。

第三,提请再审。在执行标的是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情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并报请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在再审中,应通知案外人参加诉讼,案外人也有权申请参加诉讼。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理,公开地作出裁判。若审理后,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程序。反之,则变更裁判。

根据《执行规定》第74条的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一时难以确定是否成立,案外人已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解除查封、扣押措施。申请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继续执行。因提担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裁定以担保的财产予以赔偿。

《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则规定:案外人异议审查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物进行处分。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解除对异议标的的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因案外人提供担保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有错误,致使该标的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请求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二、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的类似情况

(一)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的效力

执行异议的效力:第一,原则上不停止执行行为。民事执行程序存在违法或不当的情形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虽然提出执行异议,但执行程序并不因此停止,以避免延迟滞执行程序。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于执行法院就其执行异议所作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时,理论上也不能停止执行程序。当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撤销或更正原执行行为。撤销或更正原执行行为的裁定生效后,执行法院即应停止执行行为,并按裁定要求予以撤销或更正。

案外人异议的效力:第一,不停止强制执行。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时,不停止强制执行。但法院酌情或依申请提供相当并确实的担保的,可以裁定停止执行。第二,撤销执行。法院认为案外人异议之诉成立并且判决生效后,执行程序就应停止,并且撤销已经实施的执行行为。但执行标的物拍卖程序如已终结,而价金尚未交付债权人的,则不能撤销已终结的拍卖程序。

(二)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提出的时间

执行异议的时间:执行异议应于执行程序开始后,执行终结前提出。由于执行异议系以排除违法的执行行为为目的,自然应对于已开始的执行行为才可提出异议。执行程序已终结,就无法更正或撤销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也不能对于业已终结的执行程序提出执行异议。

案外人异议的时间:案外人异议的时间应为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中,即对特定执行标的执行程序开始至执行程序终结前这一过程中。这里的执行程序终结,应指对个别执行标的物的执行程序终结,而不是执行案件的终结。因为对个别执行标的物之强制执行程序如已终结,尽管案件整体的执行程序尚未终结,案外人提起异议对阻止法院执行特定标的已无实际意义,不得再提出异议,只能对债务人提起损害赔偿或不当得利之诉。

(三)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提起的方式

企业申请执行异议申请书 篇8

住所地:xx市 ******法定代表人: ********

电话:xxxxxxxxxxxxx(xx律师,xx市xx律师事务所)

被申请人: ****,男,xxx年出生,汉族,泊头市

请求事项:

被申请人诉申请人财产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业经人民法院(xxx)泊民初字第****判决,(xxx)沧民再终字第***号民事判决,已生效,进入执行程序。讼争标的与申请人无关,人民法院判决申请人承担责任:其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程序违法,有新的证据证明该案当事人已经因为此事涉嫌犯罪,当事人王***(下称嫌疑人)已被xx市公安局***分局刑事拘留,正在进行审查,需要进一步查明事实;该案是错案,民事部分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刑事部分问题的解决为依据;申请人已经向xx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申诉,xx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决定立案,申请号是****1号,xx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该案;对此案现在执行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利,为了防止执行错误,申请人特提出异议。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查申请人的异议申请,中止执行。

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一、 该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应当予以撤销。

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再审案件原为一审生效的,应按一审程序审理,判决后,当事人有权上诉。本案原生效判决是(xxx)泊民初字第 ***民事判决,适用的是第一审程序,沧州市中院的提审行为,直接用二审程序审理和判决(为终审判决),是违法的:《民事诉讼法》第184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是由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发生的判决,当事人可以上诉,沧州中院直接按二审程序审理和判决,是违反法律规定,使申诉人丧失了一次纠正错误判决的上诉机会,剥夺了申请人上诉权利。

租赁合同是虚假的,章是私刻的,合同是无效的。约定“司法部门管辖”约定不明而无效的。

同时,《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因案件事实未查清,主要证据不足的,应撤销判决,发回重审。

二、该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有些事实并未查清。

(一)本案中,一个关键的事实未查清,吴万士提供的证据证明诉争的租赁物送到了房山区窦店镇田家园工地,而申诉人与该地区无任何施工和合作关系。本案应按原审事实未查清,应当裁定发回泊头市人民法院重审。

(二)该判决没有查清合同的效力,王双猛为无权代理,该合同及责任跟申请人无关 。首先,法院应当查明合同的效力特别是公章和代理人是否有权代理以及租赁物的所有权及其去向。申请人并没有盖公章,法院审查第二项目部及其签订合同的效力,这是很关键的,但法院没有依法审理:

(1)申请人从来没有设立所谓的第二项目部,(事实上和工商档案中均没有申请人设立第二项目部的文书和批文),甚至连牌子也没有挂,原审法院并没有把事实核查清楚。所谓“项目部”是王双猛自己临时设置的,未经登记,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就本案而言,“第二项目部”未经依法登记,且没有申诉人的授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设立任何权利与义务,不能从事材料采购、租赁、对外设立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项目部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其他经济组织。

( 2 )申请人从没有授权 ****及所谓的第二项目部进行任何行为,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申请人授权给嫌疑人办理任何事项,申请人同时也从来没有对其追认。合同法解释(二):第十二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也从来没有与申请人发生过任何业务。

( 3 )所谓的第二项目部的印章,跟申请人没有任何关系,是嫌疑人私刻的、伪造的(在后述),申请人对此根本就不知情。

(三)本案为租赁合同,而出租人***没有证据证明合同标的物送到申诉人控制之下,其提供的证据证明租赁物送到的地点是田家园工地,现已查明该工地是***的个人工地,申请人对该工地一无所知,申诉人及其下属从未实际收到过租赁物。这一关键事实,在再审中并未查明。既然申诉人未收到合同的标的物,就不应该承担任何民事责任。

(四)根据我国《合同法》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租赁合同的标的物所有权不因实际占有而发生变更,结合本案,租赁物所有权归吴万士所有,而王双猛的诈骗行为所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该行为指向的客体是租物的所有权,所侵犯的是吴万士的财产权利,吴万士才是受到侵害的利益人。再审判决中所称“****等人代表****收取租物后,即使构成犯罪,侵犯的也****公司的利益…”一说,显然是错误的。

三、有新的证据证明,本案当事人****已被xx市公安局***分局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案件事实需要进一步查清,本案为刑民交叉的案件,民事案件事实需要等刑事案件查清之后才能认定,其审判程序应遵循“先刑后民”的程序进行。

xxx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及时查处在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的通知》中指出,为了保证及时、合法、准确地打击这些犯罪活动,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如发现有经济犯罪,(申请人在原审中提出了证据证明章私刻,没有授权和不知道也没有收到任何物,)应将经济犯罪的有关材料分别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起诉,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均应及时予以受理。

xxx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中,为了及时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又强调指出,对在法院审理经济纠纷中发现的经济犯罪问题,法院必须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也必须及时受理,不得互相推诿、扯皮。

xxx年4月9日,最高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xxx]7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审理经济纠纷中发现经济犯罪嫌疑必须“先刑后民”也作了明确规定。

本案合同的订立人*****沧州市中院再审时,在xxx年已由xx市***公安分局以涉嫌诈骗依法立案侦查,申诉人在开庭时,已提交相关材料(本次再次提交并要求贵院依法听证和调取相关证据:嫌疑人已经交代,其章是私刻的,业务申请人也是一点也不知道,租赁物也是由他自己处理,没有给公司,已经涉嫌诈骗),并要求移送本案。现在***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了严惩犯罪,公安机关正在对此案进行侦查,以查明****多人多次合伙共同进行诈骗活动,目前发现,有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潜逃,公安机关正在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

我们认为,本案尚在侦查当中,全部事实尚未查清,赃款赃物的追缴工作尚未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影响到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同时,把因犯罪行为导致的责任,判决全部由申诉人承担,是极其不公平的,是违法的。无论是法律效果还是社会效果都是不好的。试想,如果租赁物被追回,在判决生效的前提下,赃物是发还该谁呢?依照该判,赃物无法发还。

就本案而言,根据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的刑事犯罪案件尚未审结,沧州中院应该裁定中止审理,待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再继续审理,不能让无辜的.申请人成为冤大头!!

四、申请人已经向xx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xx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立案,案号是(xxx)河高再字第1***号,高一级司法机关审查本案,有利于查明事实,做到程序公正,贵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本案,避免再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申诉人认为,(xxx)泊民初字第****判决、(xxx)沧民再终字第***民事判决,严重的违反了法律程序,使申诉人丧失了保护自己权利的机会,且本案认定事实错误、有些事实未查清,申诉人在完全不知情和没有任何过错的前提下,却要承担因犯罪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显失公平,该判决是错误的,程序是违法的,该判决是不能执行的,贵院应当认真审查申请人的异议,进行听证和调卷,申请人也可以提供执行保证,贵院应当依法中止对本案的执行,将本案移送xx市公安局***分局或待xx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结果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此致

xx省泊头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xx*******有限公司

上一篇:简报第七期下一篇:乡镇迎接2012年省平安建设工作检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