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

2024-12-10

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共14篇)

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 篇1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六一”节总是那么几样:义卖,联欢会,中午吃鸡腿和汉堡包,从来都没有变过。一二年级时,还觉得好玩,有趣,中午还吃好吃的,觉得这是神的待遇;三四年级时,还勉强觉得不错,中午虽吃好吃的,却要花时间来排练节目,觉得这是平常的`待遇;五年级时,就觉得好烦好烦,中午的食物吃腻了,也提不起精神看联欢会,觉得这是死神的待遇。

而我想象的“六一”节不是这样的。那天,同学们不用背书包,只要带个小包。也不用再8:00之前到校,而是在8:30之前到校就可以了。上午,我们不要再聚在体育馆里开联欢会,每个班都在自己的教室里玩乐好了。我们可以不用再像在体育馆里一样,说话就要被老师骂。而是可以大说大笑,大唱大跳,不受任何拘束。我们可以讲鬼故事,讲笑话,猜字谜,玩真心话大冒险,玩牌,玩国王发号指令的游戏。中午,不再是在食堂吃饭,而是可以自己带饭盒,带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水果。大家可以互相换着吃,这样不仅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还可以增添友谊。义卖活动也照样举行,只是不要在固定区域走动,每个班可以先自己相互买卖,然后一部分人去别的班买东西,另一部分人则要先“看店”,之后则反之。放学的时间是3:00,而不是4:00.这样回家还可以看会儿电视。

这是我想象的“六一”节。

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 篇2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非常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在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第二学段中要求“观察周围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第三学段中则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由此可见, 想象性作文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之中。

儿童是最乐于想象, 也是最具想象力的。童年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期, 而习作则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儿童想象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安排, 需要长期的磨砺。那么, 就想象性作文的教学来说,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

一、排序:明晰想象之阶

课标中各学段尽管对想象性作文的训练都提出了要求, 但较为粗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要求进行分解, 只有这样, 训练时才能心中有数, 有所侧重, 也才会更加扎实有效。根据课标中的要求,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 笔者将小学阶段各年级想象性作文训练的要求作了如下分解: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阶段想象性作文训练作的一个由易到难的阶梯式的排序。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归并。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 没有无本之木。想象的丰富和学生的生活积累密切相关。缺乏表象, 想象就会缺少依托, 自然也就难以丰满。那么, 如何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呢?首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打开孩子的眼界, 让他们认识和了解更多的事物。除此以外, 我们还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累表象。如春天, 我们可以带学生观赏油菜花, 放飞风筝;夏天, 可以带学生观赏美丽的荷花、绚丽的火烧云;秋天, 可以带学生去观赏红艳艳的枫叶、丰收的田野;冬天, 可以带学生去观赏挺拔高洁的松树、漫天飞舞的雪花……

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摄取”丰富多彩的“影像”, 想象才有丰盈的源泉, 想象之河才能无拘无束、恣意奔突, 越流越宽广。

二、捕捉:抓住想象之机

想象作文训练最需要的是儿童感兴趣的、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切入口。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想象之机。如笔者有一次从电视中看到有些地方连下暴雨, 造成塌方、泥石流等灾害, 就让学生写了一篇想象性作文《假如我是云司令》, 想象将水灾地的雨云调往沙漠、干旱的地方去, 而将白云调到发生水灾的地方;还有一回, 在带领学生捡拾秋叶时, 笔者发现一片秋叶飘落在小河里, 于是启发学生想象水面上的落叶就是一艘小小的树叶船, 它会漂到哪里去呢?一路上它会有怎样的奇遇呢?……冬天的雪后, 笔者带领学生踏雪赏梅, 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坚强的腊梅》的文章, 讲述腊梅是如何傲霜斗雪、凌寒绽放的……

其实, 生活中并不缺乏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的素材, 缺少的只是敏锐的眼光。想象之机的捕捉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种职业敏感。

三、“刷新”:拓展想象之域

在激发起学生想象的欲望后, 我们应该循着学生的想象启发他们不断伸展想象之翼。有一次, 笔者从学校的音乐教室旁走过, 听到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练习唱歌的声音, 于是笔者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小音符漫游记》。笔者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开头:一串小音符觉得呆在音乐书上太单调了, 于是, 它们从书上跳了下来, 悄悄地从教室的门缝里钻了出去, 小音符离开教室后会去哪儿呢?在笔者的启发下, 学生想象小音符来到教室外的操场上, 为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同学们加油助威;想象小音符来到教学楼里, 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 为大家配音;想象小音符听到学校旁的钟楼上传来悠扬的钟声, 便飞上钟楼, 在大钟的时针和分针上翻跟头玩儿;想象小音符来到田野上, 和正在收割的农民伯伯一起喊号子;想象小音符来到树林里, 为进行唱歌比赛的鸟儿们伴奏;想象小音符来到小溪边, 摘了片树叶放在溪水中, 在小溪里玩冲浪……就这样, 孩子们成了自由自在的想象鸟。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刷新”想象的领域, 进入一个个新天地, 这样, 想象的天空才能越变越宽广。

四、“引爆”:催开想象之花

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过程中, 我们要在哪些“节点”上“引爆”孩子的思维, 使想象之花绚丽绽放?笔者曾指导学生写过一篇童话《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笔者是这样启发学生的:据说, 在很久以前, 乌鸦是羽毛艳丽、歌喉甜美的七彩鸟, 后来, 美丽的七彩鸟变成了又黑又哑的乌鸦。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它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呢?同学们有的说乌鸦是为了行动更隐蔽才把羽毛染成了黑色, 有的说是用一洗黑洗成了黑色;有的说是因为别的鸟儿妒忌, 乘它不备在它的羽毛上涂上了黑漆;有的说是因为它飞行时不小心掉进了黑洞洞的烟囱里;有的说是因为空气污染太严重, 常下酸雨, 渐渐地, 它那五彩缤纷的羽毛就变黑了;有的说是因为它在狐狸开的小店里买了伪劣洗羽精才洗成了现在的样子;有的说是因为基因变异使得它彩色的羽毛变成了黑色;有的说是它在贴近海面飞行时, 被乌贼的黑墨喷中, 染黑了全身……

儿童有着无限的想象的潜能, 一旦被充分激发, 就会迸射出无穷的创造的火花。只有进入这样一种状态, 才能充分感受到想象之美。

想象:儿童最美的思维游戏 篇3

课前活动:①古诗擂台赛(师生对背写鸟的古诗)。②播放鸟声,学生猜鸟语。(略)

(一)带入情境,感受美好

师:刚才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猜了鸟语,有的同学还猜得特别有意思。其实,鸟儿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当你静下心来聆听鸟儿们的声音时,你一定会感到鸟儿似乎有很多话要告诉你,有很多事要说给你听。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和鸟儿产生了共鸣,你和鸟儿就有了共同语言。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鸟的天堂——一座曾经诞生过无数童话故事的原始大森林,去看看鸟儿们的生活。

师:我们的思维和鸟儿一样会飞翔,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森林。使劲儿闻一闻,深呼吸,你会感觉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再睁大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在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树林间还有我们喜爱的小生灵呢!你们瞧,它们来了——

(师在已画好“森林”板画的黑板上贴各种姿态的“鸟儿”)

师:此时,你就在森林里,你屏住呼吸,静静地、凝神地望着鸟儿,你能用一两句话或者几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

生:鸟儿们快乐地玩耍着。

生:鸟儿们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亮开歌喉,歌唱生活。

生:这里鸟语花香,林深似海,真是世外桃源呀!

生:清晨,鸟儿们采集着露水,聊着天,有的飞翔于林间,有的在草丛捕食,瞧,百灵正和黄鹂鸟比谁的歌唱得好呢!鸟妈妈正叼着一只小虫喂给迫不及待的孩子,灿烂的阳光照耀在鸟儿们五彩缤纷的羽毛上,他们在欢快地嬉戏着。

生:金色的阳光洒在森林里,给所有的鸟儿都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礼服,有的鸟儿正站在枝头放声歌唱,歌唱生活的美好,整个森林都沉浸在欢乐祥和之中。

师:如果我们把眼前的情景看作一幅画,你想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题目?

生:可以取名为“鸟的天堂”。

生:鸟语花香。

生:鸟儿与树共舞。

(二)表演情境,激情导思

师:是呀,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多么动人、多么富有情趣的空山百鸟图呀!鸟儿们生活的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和谐。可是,好事不常有,好景不常在。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森林的寂静,也打破了鸟儿们甜蜜的梦幻。

师(教师扮成了一个猎人,边演边说):谁来了?一个大腹便便、满脸横肉的猎人走进了森林。“猎人”拿着一把枪,蹑手蹑脚地来到“大树”下,说:“哇,树上有这么多鸟,嘿嘿,有的鸟长得还真肥,我要把它们都打下来,那只肥的我晚上可以下酒吃,其余的都卖到饭店,嘿嘿,今天,我又能发点小财了。”“猎人”对着鸟儿举起了枪,快扣动扳机时,“猎人”却突然停住了,过了一会儿,“猎人”缓缓地放下了枪……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你的内心有些什么感受?请你带着你的情感来说说。

生:这么多漂亮的鸟儿,它们可要遭殃了,真可怜呀!

生:我的心像被电击了一样,猛地触动了一下。

生:我们只能默默祈祷,等待奇迹的出现。

生:猎人太可恶,他怎么忍心对手无寸铁的小鸟下手?

师: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也会自然地产生一个问题,是什么?

生:猎人为什么放下了枪?

师:是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猎人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把枪放了下来?请你们放飞想象,大胆地猜一猜,现实的、非现实的甚至是魔幻的、神话一般的都行,想得越独特越好。

生:是鸟儿在翩翩起舞,那美丽的姿态迷住了猎人。

生:一只鸟冲了过来,用身体挡住枪口。

生:这时,一个孩子跑过来,指着那群鸟儿说:“小鸟多美呀!猎人叔叔,您别打小鸟,好吗?”于是猎人放下了枪。

生:因为他看到这些鸟儿像是看到了一群孩子,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放下了猎枪。

生:此时,死神出现了,说:“你残害生灵,罪不容诛,肯定要下地狱,除非重新找工作,才可免罪。”

生:因为小鸟用它那生动的语言把猎人给感动了,所以猎人放下了枪。

生:一只小鸟飞到猎人的肩上,亲昵地啄着猎人,猎人不禁喜欢上了它,放下了枪。

生:我觉得是在猎人准备开枪的那一刹那,突然看见那只被瞄准的鸟飞起来,急急地跑过来,请他不要伤害她的孩子。猎人被那份深深的母爱感动了,所以放下了枪。

生:霎时间,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乌云中走出一个鸟头人身,闪着金光的鸟神。他用洪亮的声音说:“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请你不要破坏,否则,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生:因为母鸟张开了翅膀,想要保护自己的儿女。

(学生交流,师指导学生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黑板上出现的词语有:(1)来自鸟群,不忍伤害:母子情深、伉俪情深、同情弱小、群鸟抗议、勇堵枪口、头鸟劝说、集体逃亡。(2)来自外界:神鸟飞来、护林人、森林警察、猎人的家属、“我”、雷神、土地公公、树仙、动漫英雄人物、天降奇物、奇异天。(3)猎人内心反省:想起了孩子、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法规。

师:同学们真聪明,短短的时间想出了这么多的原因,比聪明更加可贵的是你们对鸟儿的一颗颗纯真的爱心。可以说,黑板上的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温度、有生命的,都是同学们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

师(板书):往多处 想

(三)音乐渲染,想象场景

师:同学们天生就会想象,要想得好,大家除了想得广、想得多之外,还要会想象场景,让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你脑海中浮现,会想场景了,你们就会想得更细致了。

师(板书):往细处 想

师:现在,让我们围绕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原因,往细处、往深处想。也只有想细了、想深了,你在写的时候才能做到内容具体。

师(板书):具体 写

师:请你静静地听着音乐,想象那一幕幕场景。

师(播放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短语提示):婉转悦耳的鸟鸣、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披在鸟儿的身上、鸟儿自由自在地、它们幸福地生活着、林中的空气紧张起来、危险突然来临、是谁在化解危机、那么悲壮、震撼、猎人内心在煎熬、他放下了枪、树林逐渐恢复平静、鸟儿们又在做些什么?

师:听着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场景,请你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

生:猎人举起了枪,不顾一切地朝一棵树瞄准过去,此时,森林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所有的生物都在为下一个时刻紧张,没有了刚才一声声清脆的啼叫,没有了刚才快乐嬉戏的身影,只有猎人了,霎时间,森林一片死气沉沉。

师:现在请你用一段话,写一个你仿佛看到的场景。场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以人物的活动或自然和景观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写的时候要注意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描写来烘托场面,注意事件发生、发展对场面描写的影响。将片段写在本次习作专用纸上。

(学生8分钟片段练习后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四)理清思路,指导拟题

师:刚才大家写了一段话,要将这篇习作完整地写出来,请你说说你打算以什么身份写或者以怎样的视角去写?

生:我是一只小松鼠,天天与鸟儿为伴,与鸟儿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生: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住在一片大森林里。

生:我是一个猎人,当我每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那把猎枪,我总会想起那一天在森林里发生的故事,我总会在心中念一句话:鸟儿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生:我是自由女神,我有权利维护一切生灵的自由!

师:再想一想,这篇习作先写什么?接着?然后?最后?是不是一定要先写森林环境?还有什么好的开头?你觉得习作的重点是什么?

生:开头应该先写四要素,中心围绕猎人打鸟 、母鸟护子写,结尾总结。

生:我想用倒叙开头,先写猎人放下了枪,再重点写是什么原因让猎人放下了枪。

师:你打算给习作取个什么题目?

生:我们只有一个家园。

生:感动人心的母爱。

生:母爱的震撼。

生:大自然的精灵。

生:猎人的醒悟。

生:爱,可以飞翔。

生:鸟儿的真情。

生:生命的传奇。

师:评点。(略)

(五)诵读小诗,升华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取的题目中就包含了你的心声。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小诗,也写出了我们同学的心声。(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气枪·小鸟

盖尚铎

爸爸,我求求您,

别再开枪!别再开枪!

鸟儿的歌声真甜美,

彩色的羽毛真漂亮。

那天,鸟妈妈被你打死了,

小虫儿还叼在嘴上,

五只刚出生的小鸟,

再也没妈妈喂养……

爸爸,假如您真的爱我,

请向我“缴枪投降”——

孩子需要慈母的爱,

鸟儿也是一样!

爸爸,我梦见了鸟妈妈,

她落在您气枪的准星上。

顿时枪管变成微笑的橄榄枝,

嫩绿的叶子闪闪发光。

等将来我做了爸爸,

我不需要什么气枪,

只想带上自己的孩子,

去聆听小鸟的歌唱……

师:带着这样的一种真情去写作(板书:真情),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将这篇习作写好。

(六)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师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与提示)

情境想象习作话题:猎人放下了枪……

温馨提示:

(1)你可以自拟题目完成这篇习作。

(2)你的习作内容应是具体的,字里行间有你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3)当然,你完全还可以不拘形式再创新,比如说转换视角去写:以猎人的身份或小鸟的身份;比如说转换文体去写:日记、书信……

(4)写好以后,先自我欣赏,再和伙伴交流、修改。

(生自由习作,师巡视,跟进指导)

二、教学反思

这是笔者在由徐州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小语研修班“南通行”活动中执教的一堂公开课,也是我主持的市级重点资助课题《小学儿童游戏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的一堂实践探索课。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习作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想象是儿童的生活需要,捍卫童年首先要养护儿童的想象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从儿童的生存情况看,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中。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首先就是想象式的。正如刘晓东先生说的那样:儿童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在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中,儿童自由地穿行,没有一丁点儿的张力感,儿童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想象成了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成了儿童的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为了儿童的需要,顺应和尊重他们的天性,我们理应把想象力的养护置于核心的地位,捍卫童年首先要养护儿童的想象。

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创造的新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提出建议:“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写想象性作文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目标之一,成为作文教学的一种模式。

(二) 情境想象作文是一种符号性的游戏,需要游戏精神的观照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有关,因为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假想,它能够为儿童营造一个属于儿童本身的梦想世界。

和其他作文一样,情境想象作文的目的也是为了儿童的生活需要,为了儿童表达自我的需要,它需要有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有一种感受体验、愉悦快乐的精神,有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游戏精神”是具有儿童精神特点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写作行为是主体内在精神的书面表达形式。因此,写作教育应充分重视游戏精神对儿童写作行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求写作教育要渗透游戏精神。情境想象作文最能彰显游戏精神,也最需要渗透游戏精神。

本堂课课前的对诗、猜鸟语,课始的剪贴画,课中的教师乔装打扮成“猎人”等都充满了游戏色彩,这些既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定的依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想象的潜力。学生有了和游戏一样的宽松、热烈、亲切和谐、自由愉快的心理氛围,又怎会对习作产生压抑、厌倦、忧愁、自卑、焦躁和沮丧的心理情绪呢?

(三)优化教学情境,让师生都成为“游戏人”

我们要还游戏以本来面目,在教学中让游戏的精神品格——主体、自由、创造精神彰显出来,即“教学如游戏”。此时,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具游戏精神的人(游戏人),一旦师生都成为“游戏人”,那么想象的空间以及“力度”将会趋于无限大。

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戴上鸭舌帽,将西装领子反过来,再神奇地从教师一角取出一把仿真猎枪,背在肩上,扮成了一个猎人,这身装扮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而后,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大树”下,对着鸟儿举起了枪,快扣动扳机时,我却突然停住了,过了一会儿,我缓缓地放下了枪……我的举动也让学生立刻进入了情境中。表演完毕,我问学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猎人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把枪放了下来?”学生有了“游戏人”的自由心态,都张开了想象的彩翼,情动辞发,思如泉涌,短短的时间内,竟然想出了近20种原因。

(四)情境想象作文的技巧要用智慧来引领

想象性作文似乎更能实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理念。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想象性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学生充分、自由畅想的基础上,对习作的立意、角度、重点、思路等技巧的指导应在课的进程中巧妙渗透,否则,想象性作文就会像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向何方。因此,在本课中,我有了“理清思路,指导拟题”这一教学环节。我想:儿童在课堂中既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救险”的欲望、真切的情感经历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又潜移默化地获取了想象性作文的写作技巧,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当然,本课教学还给笔者带来以下困惑:(1)除了要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美美地、自由地”想,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上,我们还应做些什么?(2)想象性作文究竟有哪些知识点?课标上没有,教材上没有,教参上没有,似乎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盲点。但即便有,知识点又该如何渗透呢?(3)如何在教学中细化到具体思路与具体语言的指导,其间“收”与“放”的“度”该如何把握?(4)我们这样为儿童“制造”生活,能起到解决源泉的作用吗?

一堂课上完了,思想还在继续飞翔,一如想象是儿童最美的思维游戏,也应是我们每个教师最美的思维游戏。

想象日记 篇4

刚到海边,便听到了浪花敲打沙滩的巨响。它蔚蓝而又无边,威武而又亲切。大海的美给了我来自心灵深处的安慰。

一天就要结束,在最后的时刻,我选择了电影院来充斥我的心灵。电影,多么陌生的名称。它将要应入我的`眼帘,我的心在砰砰地跳。当电影的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放映出来后我是无比地激动。是啊,看一部电影对于常人来说是多么容易,可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想象六一儿童节优秀作文 篇5

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恨不得飞去学校,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学校为我们设计了特殊的友谊活动。

来到校门口。校园里瞬间改天换地,树上挂满了红色的色带彩带,在风中翩翩起舞,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变的笑容,高高兴兴地走进自己的教室。

来到教室,首先是玩我们班银色高楼规则是谁先打好一个高塔,还要支撑一个乒乓球高手的高度,还要达到20cm才算成功。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游戏正式开始了我拿着白纸卷成一个圆形并把乒乓球放在上面可是一放手。高塔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老是跟我作对,一下子就打啦,我也拿他没辙了,突然。我看见别的同学首先把高塔的下面固定起来。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做了起来,果不其然,一个高汤就做好了,完成了,我高兴的蹦起来。

我路过一个教室,发现那里挤满了人因为好奇,我也跟着挤了进去,原来是贴鼻子呀,排了很长时间,终于轮到我了,我蒙上眼睛,四周一片黑暗。嗯,只是靠着机灵的耳朵听着老师的指挥,小心翼翼的。动着,生怕动错,我停了下来,挣开眼睛太好了,填对了,这次总算没有把鼻子贴到脸上去。我心里暗暗发喜。

我想象中的六一儿童节作文 篇6

我和戴维晴一起演小品的时候。我的动作很好玩!总是跳来跳去的,像只小兔子一样,可爱极了!可是,戴维晴动作很少。需要再加。

我想象中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天下午,开始发礼品。发完礼品后演节目。第一个上的是周婷婷、林晨和王珏为我们表演舞蹈,接着就是我和戴维晴一次表演小品题目叫做《他俩和她俩》我们表演完后,同学们开始开心到鼓掌。一直都是停不了的“哈哈!”和掌声,台下有同学送花!接着就是……

最后一项当然是颁奖,给胜利的同学发小礼品的啦!

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 篇7

一、启迪空间意识, 树立空间概念

手工课是启迪学生具有空间意识, 树立空间概念的较好方式。 因为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空间里穿梭来往, 又在不同的空间里活动做事, 这些空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第一印象。当一个孩子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 开始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 第一声便是啼哭, 后来又慢慢露出平静和微笑, 原因为何?也许是空间现象对其产生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慢慢有有了新的空间记忆和形象记忆, 对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浓厚的情趣, 学会认识周围的人, 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在幼儿园里学会搭积木、剪纸、泥塑, 在游戏的设施里来回滚爬, 空间意识在不断升级, 我们作为老师,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空间概念, 并将这种空间概念与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去创造生活中的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情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 空间意识往往是模糊的, 比如有的学生用文字写作文写不出来, 用图画描绘形象画不出来, 用动作行为表现不出来, 刚经历过的事情, 要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发生发展经过却说不出来, 究竟是何原因? 也许是空间意识太差的缘故造成的。这就说明没有空间意识也就失去了形象记忆。这种既说不出来, 又写不出来, 也画不出来和学不来的现象, 归结起来, 可以说这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审美活动导向产生了问题。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那就是要首先引导孩子掌握好观察的空间顺序, 树立好空间概念, 然后从整体到局部, 从大空间到小空间, 再由小空间回到大空间, 逐步认识空间与形象的关系。 这样才能较好地认识空间现象, 并逐一记忆生活中的形象。 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太空新居》设计制作活动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太空相关的知识, 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理解, 认知我们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思考我们居住的各种房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房子与周围的环境关系, 房子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的空间关系, 房子与其他景物的比例关系等。 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知识, 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记忆内容, 从而较好地为学生树立空间概念, 打好坚实的空间记忆与形象记忆的基础。

二、激情观察生活, 丰富审美想象

人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都是在一定的审美激情中前进的, 没有激情就没有生活。 理想或梦想是生活的目标, 现实和能量是生活的基础, 追求和拼搏是生活的动力。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审美爱好,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活动空间,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审美追求, 常常感兴趣的是环境的影响。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形成都是在长期影响中逐步养成的。

我们如何培养孩子正确地看待空间关系, 并利用空间现象作为基础, 去引导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 如一张课桌的空间关系, 是一个木工创造的美, 一幢大楼的空间关系, 是一个或几个建筑工程师想象设计的美, 一座城市的空间关系, 是由无数个建筑工程师想象设计的美, 如此等等, 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现象, 这些空间现象构成了生活的美丽多姿。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就需要不停地想象、设计、创造, 一个书包, 一个铅笔盒都在不停地变化, 更不用说本文提到的《太空新居》设计制作, 那就是要注意积极培养孩子的审美激情, 让孩子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使孩子能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逐步认识生活中的空间美和立体构型美, 以及人的审美活动的逐渐变化, 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增强自己的立体造型和审美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发明创造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鼓动设计实践, 培养创造精神

引领孩子学习设计实践, 是教师和家长的共有天职, 有句成语说:“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其中的‘心’只是理想, 要登上理想的舞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实践、创造。 舞台的大小, 取决于自己对空间理想的认识, 而小孩子对自己的发展空间常常是模糊的, 变幻不定的, 有的会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宇航员, 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建筑工程师, 如此等等, 这些话会等于未来理想的现实吗? 不一定, 要达到追求的理想和现实, 需要靠学习、实践和创造来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当一个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搭积木, 在老师的表扬中他感到很高兴, 当一个学生学会了用塑料瓶制作成了一个小吊灯, 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这其中的作用就是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功效得以实现。在学习中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个性显现, 知识和能力常常又不是相等的, 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有时出于草根, 这就是因为知识和能力在发展中出现了差异。

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重视空间关系的变化, 千方百计地从农村涌入城市, 倾尽所有将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培养, 好的学校究竟有什么?那就是孩子在师资强大的学校里得到了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依赖于多背诵几篇课文和古诗, 或是为了满足考试心理在不停地做数学题, 其实一个智商较高的孩子, 往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理解学习、 实践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既要让孩子多动脑, 也要让孩子多动手, 既要让孩子认识眼前的小空间, 也要引导孩子追求生活的大空间。 往往指导孩子设计制作一架纸飞机, 或用纸盒等其他材料制作成一座小别墅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空间想象和立体创造, 无论是实物玩具的制作, 或是动作行为的模仿, 都离不开空间想象。 而本课的太空新居手工设计制作恰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既感兴趣又乐于动手, 因此, 诱导孩子学会认识、理解空间现象和养成立体造型以及动作行为模仿的良好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要在孩子成长阶段, 积极促进学生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 鼓动孩子去设计实践, 培养孩子敢于创造的精神。

四、引领立体造型, 增长创造才干

引导孩子进行立体造型是增强孩子对空间现象深入理解有效方式,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景物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熟悉, 认识的事物越来越感到世界充满神奇, 同样是居住的房子但有不同的造型, 有的古朴典雅, 有的高大轩昂, 其内部的物品摆放及外部的公共设施都格局独特、 结构合理、美观大方, 这是人对空间美感的认识个性表现。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的审美活动往往不是主动的, 同时对美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有的比较狭小, 有的比较宽泛, 兴趣的形成往往靠大人的引领或环境的影响。长期的环境影响和大人的引领, 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对不同空间美感的偏爱, 甚至会形成一种家庭或祖辈的传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的原因。

这种引领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逐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认识,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也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不断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 学会根据空间关系进行立体构型组合, 具有创造空间美的能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他们的创造基础大多局限在手工制作上, 使用的材料一般是利用废旧小纸盒、塑料瓶、泡沫板、彩卡纸等材料, 通过剪切、折叠、组合、拼装等多种手法精心设计, 构成自己心中的空间世界, 创造出自己的立体造型。 他们却很感兴趣, 他们热衷于从不同媒体中了解太空的相关知识, 用智慧的眼光领略大自然中的空间美, 他们对太空神奇的世界充满遐想, 我们作为教师激发他们进行太空新居手工设计制作, 就是引领他们进行一次空间美的再创造活动, 也是引领他们一次实现人生梦想的追求。 虽然这是一项与考试无关的活动, 但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却很有意义。只要我们开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思维机器,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创作材料, 精心设计自己的立体世界。并且对自己的想象世界充满成就感, 好像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设计大师, 变成了自由王国的主宰。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喜爱的机器人、飞行器, 梦想在自己设计的太空新居里有了自己的家园。

通过这样立体造型活动的开展, 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增进了生生之间有关空间知识的相互交流, 二是增强了自己对立体造型及空间美的认识, 三是培养了自己乐于创造的情趣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这样的活动就是在玩中长智, 就是为将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如果我们从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 它不亚于其他学科的存在意义。

五、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不断认识空间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 要靠家长和教师多方面的诱导,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拓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并付诸实践,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能够赏识空间美感, 创造立体构型的美, 能够较好地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创造创新的技巧, 这样才能开辟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2002.

发掘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篇8

关键词:想象力;儿童;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89-1

想象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好的语文课就是打开儿童思维闸门的金钥匙,能让儿童在想象的七彩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笔者在研读专家学者的著作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设情境,激发情趣,为儿童提供展开想象的条件

调动儿童多种感官,获得亲身体验,使儿童能够切实地感受、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特定的情境,使儿童置身于课文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情景中,激发情趣,为儿童展开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

例如学习《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一文,文章作者琦君所在的家乡浙江永嘉与我们苏州同属江南,桂花就出现在孩子们的生长环境中。于是笔者大胆提议,带着班上小朋友亲自体会了一把“摇花乐”,上演了一场“桂花雨”!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真是好香的雨呀。在之后的作文中,孩子们在切实体会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有小朋友把空中飞扬、散落的桂花想象成来自天国的小精灵。呵,多么神奇而美妙啊!从此“摇花乐”和“桂花雨”不仅永留在琦君的记忆里,也会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二、肯花时间,强化训练,为儿童开辟提高想象的园地

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

训练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他们的想象。还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儿童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秋天》(苏教版四年级上)是现代作家王宜振以儿童的口吻所作的一篇形式活泼,充满童趣的现代诗歌,当中出现了多种意象,其中第四小节这样写道“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笔者趁机提问果园里的其他水果到了秋天会有什么要求呢,因为诗歌只给了两个水果的例子,孩子们结合生活较容易联想到其他种种水果,便于展开想象,稍作思考,他们很快谈到香蕉、鸭梨、石榴等的反应,譬如“香蕉嚷着冷了,要裹黄被”,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养想象力的训练。

三、由疑导思,鼓励创新,给儿童插上驰骋想象的翅膀

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儿童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想象的潜能。

例如在学《九寨沟》(苏教版四年级上)时,孩子在课前查到有关小熊猫的资料“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平时行动缓慢,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可文章却写道“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有的孩子提出这是矛盾的,笔者不但表扬提问的孩子,还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讨论等方法,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被激活了,不仅深入体悟了课文语言,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插上了驰骋想象的翅膀。

四、打破常规,不设限制,给儿童创造展示想象的机会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儿童在学习语文时要借助想象,教师须潜心寻觅教材中的可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采取适当形式让儿童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学会感受和表达。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习作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这便除去了一切的条条框框,打开了儿童思维的闸门。且欣赏笔者班上两位小朋友的文字“到了美食节,河里流的是香蕉牛奶,水龙头里出来的是鲜榨果汁,草地上的碎沙石是水果糖做的,小草是面条做的,人们都可以随便吃……”,“我希望有一个海洋节,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吃一种药,然后变成鱼在海洋里观看美景,还可以和鱼儿说话呢……”这样富含想象的文字真美,让读者也不由得向往起这些节日了!

儿童想象故事 篇9

小松鼠停下来傲慢地对猴子说:“你爬树的动作实在是笨拙,简直跟蜗牛一般!你不知道,我昨天在东边的那片树林里,一下子就从树底下蹿到树顶,那棵树足足有十多米高呢!”

猴子听了不以为然。

小松鼠补充道:“你不信?当时很多小鹿都看到了,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

猴子接过话茬:“既然如此,也不需要什么证人了,你现场给我展示一遍不就得了?”说罢,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香樟树。

儿童的想象力最强 篇10

据说人生有三个阶段:

0到4岁是“为什么不?”阶段

5到11岁是“为什么?”阶段

12岁之后是“因为”阶段

教育系统和青少年期的社会经验联合起来,把我们变成了理性、守规矩的人,只找正确答案 ,而无视有趣的答案。我们变成了“因为”人士,与前面所述的“专家”相似。

要创新,就要回顾一些童年的行为。当然,你要像孩子般好奇,而不是幼稚。我可没让你乱 发脾气,要求大人给你买冰淇淋或在别人摔倒时大笑。我说的“孩子般”的行为是指对世界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要问出那些“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问题。

儿童观察世界有着非常新鲜的角度,这就是他们有新意的一个原因。在寻找一种应对复杂情 形的新方法时,想一下你会如何说给一个小孩儿听。你会用什么图片来阐释?怎么解释他才能明 白?怎么把难题变成故事讲出来?

召集“儿童顾问团”

我有时会给高管们做个小练习,告诉他们即将要见一些极富创新见解的顾问们。我告诉他们 ,这些顾问非常擅于运用想象力,非常热衷于探索和实验,会毫不迟疑地给出自己的全新想法, 来解决世界的问题。

接着,“顾问们”走进房间,他们是一群七岁的孩子们,当然啦,每个高管都要给孩子们解 释自己的工作和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孩子们来出主意,或者用画画儿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会天真和简单化,却恰恰是对某些高管造成巨大冲击之处。有时,我们需 要一个孩子来指出成人们所无法或不愿看到的现实。

最重要的是:经常寄生于成人生活中的术语,在孩子们这里不好使,必须还原到简单平直的 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帮助大人整理思绪,让真正的问题凸显出来。

把问题简化再简化

若找不到可以咨询的儿童顾问,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这些都旨在简化问题以更接近精髓。

用一段话将问题写下来,然后将这段话简化成十个词以内的句子,再缩减到三个词,最终挑 战是要把问题减至一个词。

向一个完全不知情的人说明问题,然后让他把问题回述给你,他的版本肯定要更简单。如果 他理解错了,把误解的部分解释给他,然后再让他讲一遍。

用图表或图片(或从网站或杂志上剪切粘贴的形象)把问题画出来,加上五个词以内的标签 或注解。图像能以一种非常简明的方式阐释复杂的想法。

别只专注于问题。想象解决方法会是什么,用十个词表达出来。如果能发现合适的方案,那 明确问题就更容易了。

六一儿童节想象日记 篇11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 美术教育 儿童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也充分说明,培养儿童创造力对于其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便在于发掘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明白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所以,在儿童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重的去开拓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

一、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以学生为主,尊重儿童的艺术创作。儿童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而是看作品是否是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和闪光点。要知道教师的任何一个评价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美术课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如何来上好小学美术课呢?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局限于视觉,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让学生耳闻目睹,集形美、音美、语言美、动作美于一体,进行美的综合渗透。使学生通过欣赏美去发现美、追求美进而激发他们去表达美、创造美的兴趣。

3、巧妙使用教学工具,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教具,如果能用得巧妙,就可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于生活,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

1、启发儿童捕捉生活中的创作源泉。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所表现的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发儿童善于发现美,这是萌发儿童审美情感的重要前提。

2、培养儿童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有目标、重点,切忌盲目观察。如外出时观察马路两边的楼房、路上行人的活动、奔驰或停在路边的汽车,在校园里觀察花坛里植物的生长变化、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游戏的场面等。

3、引导儿童欣赏经典的名家名画。如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能让儿童认识颜色的种类,感受鲜艳的色彩。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用渗透式的方式使儿童深切感受美,学习表现手法,从而大胆地想象创作。

三、贴近孩子年龄特点,激起其创作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对于儿童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和不断的创造。

1、用童趣的语言激发儿童作画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喜欢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并能轻松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说儿歌、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儿童作画,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儿童活动的欲望。

2、用游戏激发儿童作画的兴趣。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开心的、快乐的、满足的、更是富有创造能力的。他们用天真无邪的目光去解读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笔触去诠释对世界美好的想象。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

3、用有趣的竞赛激发儿童作画的激情。儿童的自尊心、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的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思维

爱因斯胆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七彩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1、为儿童创造想象的空间。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教师应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

2、引导儿童大胆的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3、鼓励儿童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儿童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的知识,体会成长是激发儿童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前儿童审美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 篇12

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通过创造性的意志行为, 把意象外化为物质形态, 这就成了科学的生活的创造或艺术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二、欣赏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促进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是丰富间接经验和想象性表象的重要心理功能。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 词语和形象同时得到内化。作品积累多了, 就会使创造想象有了更多的“原料”。我们在有关大班儿童编故事能力训练的研究中发现, 用实验前儿童所编童话故事与实验后所编童话故事相比, 后者明显带有在实验中所学习的童话的影子。其他艺术品的欣赏也起到了发展再造性想象、储存想象表象的作用。例如:器乐曲和现代派绘画作品没有语义限定, 在欣赏中提供儿童充分的想象自由, 儿童可以借此把头脑中的原有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组织起来进行再创造或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丰富教育内容, 帮助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在实验中发现这样的情形, 在组织活动中已经内化的技能和经验, 成了创造新形象的基础和核心。如要求幼儿画自己的“梦”, 绝大部分幼儿画出的梦都打不破“神气的树”的定势, 都在“树”上加工变化。如“小树、神气的树、一棵桃树、五彩缤纷的树、苍劲的树、温柔的树等等充满细节和隐喻的创造。每个人画得都不一样。但也应看到, 梦的内容有较多模仿, 就是受了童话“大树的节日”, 而后又画各种姿态、各种情感象征的树的影响。后来我们改变了这一做法, 加强了生活经验的积累, 与常识教育结合, 拓宽了观察内容的范围, 内化多种经验和技能, 可以使儿童的创造有更丰富的生活基础。

四、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 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 让每个儿童都有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正面反馈的机会, 这样会大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我们比较主张让儿童在审美感知充分积累的同时, 进行比较随意的情感创造, 不强调有目的、控制的逻辑创造。

欣赏艺术作品、发展认识能力、积累欣赏经验、丰富情感世界和表象世界, 提供并激励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空间和各种材料, 传授某些基本技能等, 既保证创造实效性的不可缺少的诸方面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其中审美结构的内化是审美想象力发展的核心, 因为它积淀着审美形式要素和丰富的意蕴, 能激励儿童模仿和创造的欲望。在艺术教育中欣赏是关键。但儿童的欣赏不是纯观照性的, 而是多种感官参与的再造活动;儿童的创造也不是纯创造性的, 必须与欣赏相结合。在几个结合中, 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创造动力都得到提高。

五、在有组织的活动中, 促进想象和创造

1. 符号创造意象, 实现表象间的相互替代

皮亚杰认为, 再实验中, 可以有四种程序了解被试的心理意象, 一是内省的语言描述, 二是被试的图画, 三是从实验者准备的几幅图画中选择一幅最符合他心理意象的画, 四是通过姿势再现。我们认为这四种程序用语学前儿童艺术审美意象的创造和表达是很合适的。我们把皮亚杰的理论转换成教育行为, 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推进幼儿心理意象的产生和表达。例如, 根据乐曲声创造“我看见了……”的诗歌。如下:

(1) 倾听一段旋律柔和、轻快的、其中夹杂着河水流淌和小鸟欢叫的曲子;

(2) 跟随乐曲自由表达有韵律的动作, 把乐曲的意象转化为动作;

(3) 说说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用语言表达意象;

(4) 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画出来。

通过前三个步骤, 对象的内化——外化——内化之后, 再组织儿童绘画, 儿童画就能比较稳固地反映自己所编诗句的形象, 也能较多地表现出了画面形式的个人特色。

2. 艺术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互相迁移

根据联想的原则, 每一次迁移都有更多的内容被整合进艺术审美意象之中成为新的创造。以文学创作为例:首先必须选择一个能扩展意象的作品, 例如, 诗歌《谁见过风》;第二步, 欣赏诗歌, 引起再造想象, 产生诗的意象;第三步, 观察并感受自然的风和制作的风 (电扇) , 体验风吹到身上的感受以及吹向物体所产生的现象;第四步, 对幼儿提出续编要求, 使幼儿已经内化的表象、意象、情绪等审美记忆内容得到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意象, 用语言加以表达。幼儿编出了许多新的诗歌形象:当头发丝轻轻飘动的时候, 当塑料袋在空中翻跟头的时候, 当桌上的纸片散落到地上的时候, 当爸爸的雨衣鼓起来的时候, 当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时候, ……是风从这里吹过。

3.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借助于一些材料、虚构人物、语言、情节开展的, 只要教师重视并长期的指导, 每个孩子都会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真尽责, 虽然他们知道这是假的。它极像成人演话剧, 比故事表演更含有真实自然和即兴创作的成份, 因为游戏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教师应引导他们多多观察、感受、体验周围的人、事、物, 供给必要的材料, 鼓励和引导幼儿虚构人物和情节, 创造与角色身份相一致的语言和动作推动游戏的开展。这表明:儿童能通过语音、语调、速度的调节来适应角色语言的需要, 即使在小班, 也完全能够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语感形象。幼儿的“演剧”潜能很大, 尤其是大班的孩子, 善于运用平时对不同社会角色的观察, 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游戏中的角色形象。

无论哪一种方法, 在集体艺术创作活动中, 免不了相互模仿, 但儿童的模仿只是“受他人启迪、为我所用”。教师应细心了解儿童的创作意图, 鼓励幼儿间的互相欣赏、交流、评价, 让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这样有助于潜能的全方位看法和创造力的多侧面培养, 教师应有效地加以利用。

摘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均处在活跃期, 因此学前期培养儿童的审美与创造力则是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游戏 篇13

玩法:

1、随意想象:看到什么就联想什么,比如:看到一只猫,就从猫联想;看到一本书就从书联想。

2、图形想象:画一些最简单的图形,比如:圆、方、三角等,与孩子一起想象“这是什么”,而且还可以边想象边进行绘画呢,如资料中的“想象画”,从一个长方形-格子床单-琴谱架-灯泡,最后竟然想成了一个背对着我们“提裤子”的人,是不是妙趣横生呢?

3、故事想象:随便说出几样东西,然后与孩子一起编故事,比如:猎人、兔子、金钥匙与红狐狸;花生米、小孩子、风、老奶奶„„

4、“云”的想象:云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想象的绝妙材料。建议你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可以边行走,边看云,边想象,边快乐。

5、“如果”的想象:“如果”本来就是用来假设的,假设就是一种想象,与孩子一起尝试“如果”的想象吧:“如果没有水了,世界会怎么样?”“如果人长三只眼睛,会怎么样?”“如果人也能飞,会怎么样?”“如果鼻子长在头顶上会怎么样?”„„

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 篇14

我们由儿童心理学来了解想象对人的重要性,根据儿童心理学记载三、四岁的儿童富于幻想,他们认为花儿树木都会讲话,桌子椅子都能行动,鸟儿虫儿都能唱歌,凶猛的老虎可以和小绵羊做朋友,狡猾的狐狸可以和小白兔结邻居,总之,这一个时期的儿童在他们的心中,人与万物都是一家人。五、六岁的儿童富于想象与同情,喜欢小动物和饲养它们,可以和他们谈话做朋友,他们把小动物都人格化了。对于环境内一切事物,看得见、摸得到、都会喜欢。

幻想力是文明进步的泉源,有了幻想才能创作,有创作才能有发明,有新的发明社会才能进步。由以上得知,理性与感性是可以兼备的。问题是如何在理性增强的时候不让感性流失?我们应该在让小朋友拥有一个幻想的空间,现在的儿童艺术教育凡事都要有教育意义或教育目的,例如:环保、交通、妇幼安全......等等主题,我们给小朋友学习艺术是为了丰富心灵,有幻想力与创作力艺术才有意义与价值,也才会有艺术气质。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好处

克服孩子的恐惧感

孩子在模仿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认为扮演的巨大的怪兽是可以被制服的,这样怪兽就不显得那么邪恶以及庞大,这样孩子的面对一些恐惧和担忧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

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模仿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也在学习人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交往的,从中学会很多之前不曾接触到的事情,这样就慢慢地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练习语言能力

孩子的语言是慢慢地在生活中学会的,孩子们可以想象与伙伴们扮演的角色,需要用到很多的词汇,一起模仿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各种各样的沟通交流,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促进智力的发育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发挥想象力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比如在沙滩上堆起国王城堡等一些想法就是孩子在学习形象思维的过程。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

毕竟孩子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跟每一个大人一样,孩子也需要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自豪感,孩子可以想象自己是摩天大厦的建造者,这样就会赋予孩子强大的力量,对于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以及潜能都是非常有利的。

宝宝想象力培养有什么方法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幼儿阶段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2岁左右,父母就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方法,有效的引导,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和启发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的想象力迅速发展,为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培养宝宝想象的意愿

路径1:多引导。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任何物品都能成为激发宝宝想象的来源。当宝宝忽视想象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开展生活想象。例如,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父母可以带宝宝一起欣赏,并引导宝宝想象:“宝宝,你看天空中这朵白云,它像什么呢?”宝宝可能一下子描述不清楚,父母可以在旁边诱导宝宝充分发挥想象,对云朵的形状进行描述,如像小狗、像帽子、像布娃娃等。

路径2:多表扬。主动探索是想象的来源,而且由探索形成的想象力迁移力和长期效果很明显。父母要跳出已有的思维模式,表扬宝宝的想象,鼓励宝宝想象的主动性。比如,对于好奇心强的宝宝来说,一张纸可以写字、画画,可以折纸飞机、纸盒、纸鹤,可以包东西,还可以卷起来做吸管,甚至可以揉成一团当小球玩等。这时,请用表扬的语言和行为,去赞同、支持宝宝的想象力行为,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鼓励,给想象的积极主动性插上腾飞的翅膀。

2. 提供宝宝想象的空间

路径1:多信息。营造适合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因素,让宝宝多接触新鲜事物,先提高宝宝的知识储备量、观察力,再在原有基础上深化幼儿接触到的信息,让幼儿重新思考、自我编码信息,形成多样的思维和见解,比如开展想象故事的游戏。在起步阶段,父母每天给临睡的宝宝讲个故事,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更深的阶段,父母可以让宝宝复述故事,并提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想象一下,如果小红帽没有理会大灰狼,大灰狼会怎么做”,“如果由宝宝来编故事,大灰狼最后还会有怎样的下场”。让宝宝将自己的想象编成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想象力,还能很好地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路径2:少限制。扩大宝宝想象的机会,避免过多、过早给予问题的固有答案,减少规定的设置。譬如玩具对宝宝想象力的激发,不在于玩具的多少,不在于玩具的昂贵与否,更不在于其是否被冠名益智玩具的称号;而在于玩法的新颖和多样化,如果规定玩具只能按照说明书上的玩法来玩,以避免玩具的损害,那么,一整套系列玩具对宝宝想象力的激发程度还远不如一片菜叶。重要的是想象的过程而不是想象的结果,父母要用开放性的心态,鼓励宝宝建构和重构认知模式,鼓励宝宝开发物体的新用途、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不要由于墨守成规或者图省事而限制幼儿想象力发展。

上一篇:2022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服务业任职转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