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09-08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共7篇)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1

开江府„2010‟ 号

开江县人民政府

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开江县2010年县级部门预算方案的决议》和《关于对开江县2010年财政

预算1-6月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县人大《关于批准开江县2010年县级部门预算方案的决议》(开江人发„2010‟11号)和《关于对开江县2010年财政预算1-6月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开江人发„2010‟23号)的要求,现将本对以上决议和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批准2010年县级部门预算方案决议》的落实情况

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预算法制观念,把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等工作作为加强和改善部门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以政府财力收支为核心的预算编制体系和预算执行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刚性预算+专项预算+绩效决算”的财政运行机制,强化“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规范预算追加程序,实行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 1

效益,确保了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保证了部门工作所需始终控制在预算指标之内。同时,今年对预算进行调整的有关事项,按照规定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执行,杜绝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截止11月底,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含上级专款)实现99603万元,占调整预算数(含上级专款)的86.98%,同比增长50.79%,预算方案得到了有效执行。

二、对《2010年财政预算1—6月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按照审议意见,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及时解决。一是加大财源建设,增强收入后劲。运用贴息、担保、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恒昌机电、山参葛业、梨梨生物等企业发展,努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二是强化财税征管,确保任务完成。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强化非税收入监缴、财政专户管理和票据管理,防止财政收入体外循环。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全力确保职工工资、补贴津贴、救济救灾等重点刚性支出和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四是加强财政监管,保证运行平稳。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先后开展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社保专项基金、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和工程建设领域等专项检查,查处违纪违规资金858万元。全年共完成概算、2

预算及竣工结算项目评审512个,送审金额21738万元,审定金额19136万元,审减金额2603万元。

预计到年底,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08万元,占年预算的113%,同比增长30%。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将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9.8%。

二○一○年十二月 日

主题词:综合 财政 经济 报告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12月 日 印

(共印10份)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2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 经审计的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应于2008年4月30日前公开披露完毕。实际情况是, 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 截止2008年4月30日, 除*ST威达 (000603) 和九发股份 (600180) 两家公司外, 沪深两市合计1 570家上市公司 (沪市861家, 深市709家) 公布了2007年年报, 其中,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 543家, 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 A+H股上市公司53家。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进行全面深度分析表明,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平稳有效。

(一) 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

1.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总体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 沪深两市1 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 5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其中沪市849家, 深市708家。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相关数据。1 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 625.49亿元, 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则 (指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41 486.64亿元, 2007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 002.67亿元 (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 , 增幅为2.42%。分析表明, 按照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 比按旧准则高出了2.42个百分点。可见, 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 (2007年1月1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

2.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增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企业合并”项目涉及166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35.81亿元, 占比为0.8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比较报表时, 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 因企业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了股东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涉及454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 占比为1.92%。新准则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 由于首次执行日我国股市处于较大幅度上涨时期, 该项目所产生的调增股东权益金额较大, 金融类上市公司尤为突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涉及上市公司1 267家 (占1 557家的81.37%) ,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 136.18亿元, 占比为7.56%。该项金额应当从股东权益合计中剔除, 因为旧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在股东权益之外单独列示, 新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股东权益合计之内, 属于报表项目列示变化导致的影响金额。

3.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减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项目涉及737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60.78亿元, 占比为-0.39%。根据新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销, 相应减少了年初股东权益。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项目涉及149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14.39亿元, 占比为-0.28%。根据新准则规定, 公司应当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符合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应给予的补偿进行预计, 减少年初股东权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新旧准则转换时点尽管有些项目调整金额幅度较大, 但增减相抵后总体持平, 实现了平稳转换和过渡。同时, 也发现极少数上市公司在新旧准则转换时大额调整了股东权益的情况, 还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值得关注。

(二) 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则转换后, 即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执行, 总体运行平稳

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单位:亿元

*各项目的占比=各项目的调整金额/按旧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率= (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3 634.02亿元和10 117.64亿元, 2006年分别为9 201.22亿元和6 765.08亿元, 利润总额增加了4 432.80亿元, 净利润增加了3 352.5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了48.18%和49.56%。有关情况如表2所示。

引起上市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营业利润。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合计为13 148.1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4 091.90亿元, 增幅为45.18%, 占利润总额的96.44%。如按扣除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计算, 仍占利润总额的74.80%。营业利润增长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 反映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 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 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2 950.50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1 780.45亿元, 增幅为152.17%, 占利润总额的21.64%。引起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2007年内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1 570家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2 547.57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18.69%, 比2006年增加了1 581.76亿元, 增幅为163.78%。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 仅影响2007年当期, 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实业类上市公司应当做好主业经营, 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否则, 属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除营业利润外, 1 570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485.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40.90亿元, 增幅为235.17%, 占利润总额的3.56%。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捐赠、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 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同时,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增长中的某些因素, 如出售股票收益、债务重组利得和捐赠等, 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2.净资产增长及其因素分析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 389.71亿元, 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 221.07亿元, 同比增加了16 169.38亿元, 增幅为30.96%。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12.95%) , 达到了14.79%。有关情况如表3所示。

引起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2007年新发或增发股票实现的股票溢价收入等原因增加了资本公积6 510.55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40.25%, 表明2007年IPO公司较多, 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了净资产, 同比增加了1 491.23亿元, 占净资产增加额的9.22%。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了净资产, 反映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创造的财富, 同比增加了3 352.56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20.73%。

(三) 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

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发行了H股, 这些公司除了按企业会计准则在A股市场披露了年报外, 同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在H股市场提供年报。

1.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利润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488.5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198.08亿元, 差额为290.43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为4.69%;其中, 净利润完全无差异的有6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招商银行 (600036) 、创业环保 (600874)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单位:亿元

*2007年实现利润各组成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例。

2.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资产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9 335.3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8 248.58亿元, 差额为1 086.73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为2.84%;其中, 净资产完全无差异的有10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中海发展 (600026) 、招商银行 (600036) 、青岛啤酒 (600600) 、广船国际 (600685) 、创业环保 (600874) 、中国铁建 (601186)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3.A+H股上市公司现存差异分析

根据53家A+H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 导致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现存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涉及36家上市公司。按照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公司制改制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 并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确认为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成本;在H股报告中, 有的调整为改制前原账面价值, 有的按照重估价报告。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资产差异合计为144.62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3.31%。

二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涉及15家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选择采用购买法。公司在两地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 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差异合计为4.38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51%。

三是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特定企业的油气资产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在实际执行中, 公司A股报告中采用了年限平均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 在H股报告中则采用了产量法计提折耗。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 如果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 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也由4.69%缩小到1.46%;净资产差额由1 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 从而验证了两地准则等效的成果。

(四) 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 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 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 新制定的准则22项, 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对38项具体准则进行逐项深度分析, 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限于篇幅, 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则项目的执行情况:

1.存货准则

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 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 占1 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 1 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6.88%。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 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 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 (10家上市公司) 、第三方调查报告 (2家上市公司) 、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 (1家上市公司) 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2家上市公司) 等。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3.固定资产准则

固定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 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 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其中, 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无形资产准则

无形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主要包括商标权 (46%) 、特许经营权 (27%) 、非专利技术 (17%)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3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开发支出, 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医药及电子信息业, 占1 570家的8.73%;85%的公司披露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 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34.38%。

6.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692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4.08%) 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 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 占1 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1 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

451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28.73%) 存在商誉, 其中, 373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 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7.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主要部分, 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1 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7.96%。1 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付五险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的信息, 占1 570家的96.37%。1 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 占1 570家的84.59%。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29.49%。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10.06%;极少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计算依据。

8.股份支付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7年, 41家上市公司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28.06亿元, 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18.92亿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 其中, 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 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 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 (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 。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 其中, 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 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 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 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 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 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

分析发现, 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 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 值得关注。

9.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 占1 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 其中, 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 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 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 值得关注。

10.或有事项准则

或有事项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 占1 570家的62.55%, 其中, 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 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预计负债, 占1 570家的18.28%, 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 其中, 对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最多, 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03%。

11.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 占1 570家的30.13%。其中, 固定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2家;在建工程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390家;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86家;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分别为1家和3家。473家上市公司中, 有2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率。

12.所得税准则

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占1 570家的66.31%;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15.54%, 其中,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主要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影响达79.10%。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分别为1%、13%、0.001%。

1 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的主要组成部分, 占1 570家的98.47%;1 4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占1 570家的90.57%。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 占1 570家的27.01%。1 4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类别、确认金额和确认依据, 占1 570家的94.97%。

13.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其中, 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 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 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 其中, 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71家上市公司, 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有133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212.29亿元,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 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 金额为74.96亿元, 占119家公司净资产的0.50%、资产总额的0.06%, 各公司均按准则规定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 改为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因投资成本 (购买成本) 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18.31亿元, 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

14.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 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其中, 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合计4 894.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 合计41 008.02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合计32 083.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 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 491.23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15.每股收益准则

每股收益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全部列报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均在附注中披露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平均为0.3579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平均为0.3479元/股。

从38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体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 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五)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了2006年, 也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 占比为93.25%, 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 占比为6.75%。同时, 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99家上市公司中, 仅有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编制并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也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 从另一角度得出了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根据以上5个方面的全面深度分析, 总体而言, 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 上市公司广大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关监管部门积极配合, 强化监管, 作出了贡献。

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在上市公司初步显现

(一)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中若干会计政策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准则实施后, 这一经济效果较为明显。比如, 新准则要求企业全面审视涉及各种或有事项的合同或协议, 除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合同外, 还扩展到辞退福利、亏损合同、重组义务和弃置费用等, 凡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 均应及时足额地确认和计量相关成本费用和预计负债, 从而较大幅度地避免了企业高估利润和超前分配。2007年, 28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18.28%) 确认了148.50亿元的预计负债;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确认了86.80亿元弃置费用。

又如, 无形资产准则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 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2007年, 已有13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8.73%) 发生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企业只有重视科研投入, 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如,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解决了母子公司之间在原来权益法下可能会出现虚计利润和超前分配的弊端。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实施后, 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问题, 如此等等。随着新准则若干会计政策的持续运用, 将会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短期行为,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有助于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38项具体准则中, 30项确认计量准则规定了会计政策以及实施后应当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另有8项报告类准则项目。准则应用指南根据上述规定, 规定了规范化、国际化的财务报表格式及附注披露要求。合并财务报表涵盖了母公司和从事各类经济业务的子公司的情况, 包括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规定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统一格式。

年报分析表明, 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按照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 报告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注册会计师进行法定审计, 并出具了审计意见。新准则要求如实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价值增值过程。在新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下, 会计信息对投资者而言更具相关性。投资者通过全面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 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在, 预测企业净资产的未来增长趋势, 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任何一个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体, 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 应当做到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才能可持续投资, 获得投资回报, 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和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三)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与等效, 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新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将得到国际上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 使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 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 有助于中国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去”, 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在新准则实现趋同并在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后, 2007年有关部门取消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B股双重审计的要求。此后, 企业只需编制一套报表, 即可满足不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 不必再编制两套报表, 也不应再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双重审计。

2007年12月6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实现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的等效, 有助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降低筹资成本, 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发展。

欧盟委员会非常关注中国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实施情况, 在得知中国准则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有效实施后, 于2008年4月22日发布公告, 宣布认可中国准则在欧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的建议, 将于2008年9~11月份提交欧洲议会审议, 一经批准即为法律, 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和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中美会计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美会计合作、趋同与等效已列为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对话的重要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已于2007年12月, 宣布非美国公司赴美上市, 可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不再按照美国准则进行调整。我国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 中美会计准则趋同已有共同基础。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上市, 实现中美会计等效将会大大降低上市成本。2008年4月18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 目标是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

三、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逐日盯市、逐户分析和实地调研, 以及对2007年年报的全面深度分析, 也发现了新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

(一) 执行不到位导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在偏差

1.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包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通用财务报表格式,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新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披露。但少数公司没有严格遵循新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编报, 而是自行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 影响了上市公司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充分披露。但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 没有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有关重要信息。有的没有披露交易的具体内容、过程以及相关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风险;有的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一些公司没有按照新准则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但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 存在商誉的451家公司中, 有373家公司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有78家没有进行减值测试或者未作相关披露,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效果。

(二) 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

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 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在实际执行中, 少数公司在职业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客观公允。比如:

1.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采用同类资产活跃市场报价、类似资产活跃市场报价和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一交易事项,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应当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 对于同一交易事项, 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议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少数公司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等没有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部分公司出于不同考虑随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与资产实际损耗情况不符,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 同一交易或事项A+H股处理方法不同引起两地报告出现不应有的差异

部分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交易或事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导致A+H股上市公司两地年报出现不应有的差异。如前所述, 企业改制的资产评估差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异以及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等。

(四) 极少公司存在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的迹象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但极少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迹象, 会计处理结果没有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比如:

1.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转回了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不允许在以后期间转回。年报披露信息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仍有极少公司在2007年度转回了已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 调增2007年度利润。

2.通过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方式达到扭亏为盈、避免停牌的目的。极少公司通过控股股东豁免债务方式实现债务重组利得, 扭亏为盈, 避免摘牌。

3.母公司向上市公司大额捐赠。个别公司2007年度通过接受母公司较大金额捐赠实现扭亏为盈, 也有利润操纵的迹象。

(五) 少数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理解有误导致会计处理存在偏差

少数公司在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因对准则理解上存在错误, 导致会计处理出现偏差。比如:

1.金融资产分类有误。有的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限售股权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有的公司将本应归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2.抵债资产初始计量有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的抵债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年报分析结果表明, 有的公司在抵债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相关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扣除出售成本后的净额二者孰低进行计量。

四、解决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 出台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并与有关方面协调完善相关配套办法

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将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查和深入研讨, 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及时出台解释公告。有些问题需要以专家工作组意见的形式加以明确。根据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和年报分析的情况,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在此过程中, 积极与香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技术磋商, 双方共同努力分别发布相关规定, 以消除A股和H股报告不应存在的差异, 促使两地准则等效落到实处。

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 新准则有关规定如何与税收法规进行协调已成为当前会计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会计与税收法规方面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需要出台更为详细的衔接规定, 促进有关方面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便于企业较好地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 正确进行纳税申报。

新准则实现了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当以提高资产负债质量为目标, 而不是追逐单一的短期利润。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和监管条件更多地侧重利润指标 (利润表观) , 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绩效或者规避监管要求人为地操控盈余, 滋生短期行为。因此, 有必要推动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监管规则, 为新准则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开展企业会计准则深度培训工作, 着力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准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赋予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熟练掌握新准则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刻苦钻研, 准确把握新准则的精髓和实质。这样, 会计人员才能真正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更加自觉地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规定。我们将充分发挥相关会计职业团体 (如中国会计学会等) 的培训平台, 有计划地开展有关新准则的深度培训, 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 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得到有效实施

新准则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当继续加强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协调, 形成监管合力, 严格监督检查新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新准则实施中的鉴证作用, 借助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推动新准则实施到位;继续开展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约谈工作, 切实解决新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会计准则规定的行为, 根据情节进行严厉处罚, 绝不手软。

(四)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关于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问题

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 但实务情况较为复杂, 特别是估值技术的应用, 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 新准则没有提供详细指南。目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在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出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这些研究成果均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针对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的实际, 需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 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

2.关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问题

根据新准则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监管部门要求按照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计提, 对于专项准备, 还进一步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5类, 并分别规定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例。实际执行中, 有的执行准则规定, 同时考虑了监管要求;有的对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有必要尽快开展对此类问题的研究, 明确恰当的处理方法。

五、未来工作的基本思路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国际趋同和等效, 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平稳有效实施,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的, 香港和澳门会计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欧盟、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各方面均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等效和有效实施做出了贡献。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未来的任务更艰巨, 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仍需境内外组织和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一) 继续跟踪分析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

通过2007年1 570家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跟踪分析, 我们积累了经验, 建立了机制, 取得了成效。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分析系统和分析工作的长效机制, 持续地跟踪和监控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 切实解决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新准则对企业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从现在开始, 跟踪分析工作的重点将转入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新准则和报告分析, 同时关注非上市公司新准则执行情况。

(二) 在巩固上市公司平稳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稳步扩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

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 从2008年开始,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扩大范围。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所有中央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 同时要求各省积极推动本地区企业执行新准则。中国银监会也明确要求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等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中国保监会要求所有商业保险公司2007年开始按照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2008年1月1日起, 全面执行新准则。一些省、市也要求本地区大中型企业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新准则。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已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鉴于目前情况分析, 中国用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的目标。小企业继续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可以相信, 随着新准则在中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 对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促进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3

一、重视教育,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感。宗教事务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认真把握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才能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教育大家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切实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对社会各界和信教群众要注重宣传教育的普及性、经常性,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内容,讲求宣传实效,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构建和谐浙江、平安浙江而努力。

二、健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执法主体、基层网络和宗教团体的建设。要针对我省日益繁重的宗教执法工作任务和市、县两级民宗部门合署办公、经费合用、编制偏少、工作条件落后等问题,加强市、县(市、区)民宗机构的执法主体建设,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加强基层网络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要围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三个载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确保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水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新形势的要求,健全宗教事务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完善与实施条例相配套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宗教事务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理乱建、滥建寺观教堂和露天造像等问题。

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良好氛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针对新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办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宗教工作,使我省宗教事务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意见,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以来对涉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8项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3月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

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现阶段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情况。

1、城市、农村低保。截至11月,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885户、11074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762.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32户、1602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969.1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目前共有3644人享受“五保”待遇,其中集中供养1329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231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540.17万元。

3、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我市对集中供养的1329位“五保”老人和37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6.8万元;对已申报的70名需要救助的大病医疗患者及时进行审核批准,预计救助资金总额将达到126.6万元,比去年增加1.2%。同时,还为所有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共拨付补助资金49.6万元。

4、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目前全市共有126户享受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其中城市低保户32户、农村低保户34户、困难群众60户,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万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发放了城市低保“十五不准”单册3000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低保政策一册通》1份;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访谈节目,对低保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应城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民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并发放大量宣传资料;与应城电视台联合主办了“走进民政,关注民生”的主题交流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二是低保热线制度化。及时受理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调查核实工作。共接到咨询、投诉电话860多人次。三是业务培训经常化。组织低保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低保政策。4月6日到6月6日,市民政局与城中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专班,对中心城区的3411户、9032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清查;7月6日至8月6日,按照孝感市“城市低保十五不准”的规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进行了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268户、3404人,调整637户、2020人,新增454户、871人。9月份,市民政局又组织了7个专班,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382个村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和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200户、445人,调整73户、145人,新增137户、300人。我市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支持,在原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基础上新增了6005人的指标,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通过两次城乡低保清查,取消了一批、调整了一批、纳入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既做到了动态管理,又宣传了低保政策,同时也消除了社会上不满的人情保、关系保。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我市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和1300元。为全市3644名“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划拨100元门诊费用和向医保部门缴纳30元医保费用,对他们在医保部门报销费用后剩余部分的50%予以报销,缓解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各乡镇按政策落实福利院生产经营用地,鼓励农村福利院开展院办经济改善老人生活。从公益福利金中拿出近50万元对1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又争取省民政厅资金近40万元对杨河镇中心福利院进行完善配套,达到了一级福利院标准。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24所,实现了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的目标。

关于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篇5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法院《关于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在执行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充实执行人员,完善规章制度,加大了案件的执行力度,案件的执结率逐年上升,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同时指出,执行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法院内部工作机制还未完全理顺;执行的方式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交流、统一组织和协调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执行队伍的力量和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法院执行工作涉及的社会问题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一些部门、单位和被执行人配合不够,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执行难”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为了进一步加强法院的执行工作,会议做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执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执行工作顺利开展。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因 1

此,全市法院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抓好执行工作。要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克服和抵制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理顺有关方面的关系,加大执行力度,对干预、阻碍、抗拒执行的,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执行工作负有协助责任和义务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执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站在维护全局利益和依法治市的高度,认真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各级政府要及时协调,帮助解决执行工作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等问题,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协助、支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法院的执行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创新执行工作方法,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方式方法。要紧密结合执行工作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正确处理民商事案件审判与执行工作的关系,强化执行意识,做到审判与执行的衔接、协调和配合,树立审执并重的全局观念。要积极推进执行工作改革,建立上下联动、高效统一、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好运行机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从实际出发,遵循执行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外地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执

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法院对有履行能力,具备执行条件的案件,要不失时机,下决心及时执行,坚决纠正和克服一些案件久拖不执,久执不结的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县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通过实行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委托执行和集中统一执行等方式,抵制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进一步提高案件的执结率,努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做出不懈努力。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6

12月11日,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叶和康主任代表人大常委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视察小组所作的《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视察报告》。视察小组针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了视察,视察报告认真总结分析了全市十一五期间前

三年已落实的农业综合开展项目实施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阐述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会议认为,视察报告充分地肯定了我市实施农业综合项目所取得的成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改善和提高了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高产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的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土地的经营水平和产出能力,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视察报告客观地指出了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项目规划不够合理,工程工艺水平比较粗糙,工程质量不高;项目区调整和新增农业工程项目用地调整困难,影响项目施工;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求,组织乡村投工投劳和地方配套不够到位;建后工程管护责任制不够落实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会议强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我市农业投入的重要形式,抓好项目实施,对提升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务必引起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区乡镇的重视。市政府要切实加(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强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局、财政局、项目区乡镇村,要密切配合,抓好项目的规划落实,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任务,使项目运作进入良性循环,赢得国家项目的持续支持。

会议建议:

1、切实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把好规划设计和项目筛选工作关,提高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分析拟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摸清影响农业稳产高产高效的原因,找准问题对症采取措施,拟建方案。要广泛征求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使项目规划更具针对性,提高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项目设计要选好措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地制宜选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与我市项目区的最佳结合点。

2、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程的优质率。

加强项目主管部门与乡镇村之间的配合,加强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沟通,使质量监理人员明确施工设计意图和工程质量要求,把质量监管责任落实到项目责任人,及时纠正施工不规范问题,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着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优质率。

3、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专款专用。

各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县级报账制,认真落实专户储蓄、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批复的项目计划用好资金,杜绝挤占挪用财政专项基金情况的出现,提高项目透明度、接受项目区干部群众监督,确保财政投入资金落到实处。

4、加强工程后续管护,提高工程使用效率。

关于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篇7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上一篇:无奋斗不青春演讲稿下一篇: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