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4-07-17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共6篇)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篇1

郭树清主席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证监会 时间:2012年07月19日 来源:证监会

积极地、审慎地探索和创造

郭树清

(2012年5月7日)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市场期待了很久,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一个会议如果想要真正取得实效,做充分的准备很重要。陈云同志曾经说过,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不到10%的时间就可以了。为准备这次会议,庄心一同志带领机构部、证券业协会、沪深两家交易所,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这次会议下发的文件,会前也广泛征求了意见,文件内容很丰富,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继续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把文件改好。会上很多同志要作专题讲话,在座的证券公司老总也会发表非常专业的意见,我就扬长避短,讲几个综合性、一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议?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现在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有人将过去的发展概括为“野蛮生长”、“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现在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希望从这次会议开始,进入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证券业要创新发展?是为了行业繁荣?为了让公司有更多业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不充分。真正的大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一定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其表现在于,中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

作为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那就是说有大约20万亿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也有3万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是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还很突出,很多企业得不到资金。从总量看,储蓄率非常高,但资本配置的效率不够高。从结构看,大量的资本没有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存在严重的浪费。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不仅不能说是最优,恐怕也不能说是次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了。第一,“两多两难”是我们民族面临的一个挑战。

“两会”结束后我去浙江调研。浙江的同志说,他们现在最难办的问题就是“两多两难”,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金融市场上,需求足够多,供应也足够多,但成交不够多。这个问题,不仅是浙江一个省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的问题,也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问题;不仅是经济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问题。

世界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有极高的储蓄率,按现行统计达到50%左右。2011年底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达到34.4万亿元,全部银行存款80多万亿元。这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钱。我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北京市修了两公里的地铁,由于那个项目没有经国家计委批准,所以被全国通报。现在北京地铁同时开工100多公里,去年有13条线路在建,欧洲人、美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是最多的,我们的资本输出在给全世界做贡献。

而另一方面,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存在一些扭曲,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本市场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全社会资本的闲置、浪费和风险集聚。当前,国内有的领域资金十分紧缺,比如,中小企业、“三农”、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民生服务领域,但有些领域却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例如许多制造业、重化工业、矿业,在一些地方还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至于直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市场没多少关系,但闲置和浪费更为严重。例如,一些城市兴建了很多体育场馆,每个场馆耗资十几亿、几十亿,但短暂使用之后,许多都长期搁置在那里,这种情况发达国家都极为少见,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更不该如此。

此外,还有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还按农民对待,城乡要素资源不能双向流动,发展不均衡十分明显。北京周边几十公里外的农民年收入不到两千美元,如果把河北省算进来,那就形成一个环北京的贫困带,人均收入才只有2000元人民币,反差相当大。

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资本的稀缺性问题。搞市场经济,无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按说资源是稀缺的 —— 现代经济学所有的模型都是以资源稀缺来作为假定前提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似乎不再那么稀缺。不仅在相对意义上,甚至在绝对意义上似乎也是这样。若按在建房屋的面积来计算,去年中国的房屋建设规模大概是世界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工地在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源浪费问题也很严重,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许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包括光伏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在内,重复建设的很多是民营企业。居民个人的浪费也很严重,比如城市居民买了房子不出租,不少进城的农民还在老家建新房,都在那儿闲着,实际等于空置。我们中国人很节俭,很爱储蓄,但是很多人没有贴现、折现、现金流的概念,不知道这是占压了自己的资金,客观上必然会有折旧和利息成本,是损失了机会收益的。所以我说“两多两难”问题是我们整个民族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各个领域,当然重要的是价格、金融、财政体制问题,投融资体制则更为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很不容易,但是在座的各位投资银行家义不容辞。

第二,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

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有人认为要吸收借鉴美国、欧洲金融创新过度导致危机的教训,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不要创新了。这与中国面临的情况不符。无论是从全局上说,还是具体到金融体系、金融企业,我们最大的危险是不会创新,不能创新。不要认为创新很容易,胡搞乱来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政治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济和金融的一个要害问题,就是能力不足。

从一个角度看,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决定的要素首先是资本,发展中国家都不缺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也可以在国际之间调剂,缺少的是资本。所以资本的多寡,曾经可以解释一切经济发展问题。但在当代的发展实践中,这理论几乎丧失了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上世纪30年代,欧美经济学界发生过一场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优劣的辩论。对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有许多道理可以支撑和印证。最有力的学说是由奥斯卡·兰格提出来的,他说,中央计划局可以模仿市场的价格信号,使全社会的生产非常高效,同时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批驳计划经济的经济学家,也拿出了许多过硬的论据,例如消费需求的无限多样性,强迫命令难以持续,平均主义分配会导致激励机制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没有货币价格或私人财产的存在,正确的经济计算是不可能达成的。但是,对市场经济捍卫最有力的,是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造”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新组合、新模式,西方经济确实有危机和周期性,这恰恰是经济有活力和有动力的表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经过这么多年,计划经济的试验在一度取得巨大成功后,最终被证明难以持续下去。市场经济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形态,实践证明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必须结合起来。然而,一个基本的元素大家都赞同,就是创新。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罗默认为,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经验、想法和创意,与过去西方经济学中各种增长理论很不一样,那些理论都认为物质、劳动和资本最重要。

总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创新推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美国最典型,从最高层次上,占据了全球竞争的优势,占据了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所有领域的优势。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我们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全世界第一,钢铁、汽车等制造能力都已远远超过美国,但是我们比较担心,高增长后会出现停滞,或者没有高速度的时候就很快出现停滞,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没有多少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永久持续。这正是实体经济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原因。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实现这个目标,要靠体制机制,要靠人才,要靠许多条件,这是很不容易的。迄今为止,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经济中追求数量的倾向,科研中依靠政府的倾向,教育中追求分数的倾向还非常普遍。因此,我们说,不能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危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是这样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监管能力也不足。强调审批的环节太多,市场准入门槛很高,一旦进入市场后,对行为、过程的监管就缺失了。进入成本很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很低,这样的市场无法做到高效。为什么说我们的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是创新不足呢?分析一下金融体系中种种奇怪现象也就清楚了。例如,上市企业不能破产,市场化并购太少,公司信用类债券几乎没有违约,这都是很奇怪的现象。按道理债券违约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就象破产和倒闭一样,我们这里也没有,尤其是最近几年没有,很奇怪。但实际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既没有化解,也没有消失,既没有分散,也没有转移。在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金融体系的风险在日益积聚。所以,和经济体系一样,创新不足是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三,金融创新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这是业界一致的看法,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需求,要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是财富管理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不仅个人储蓄要保值增值,社保资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也面临投资运营的问题。过去10年,地方管理的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胀后是负的0.9%。目前,全国企业存款20多万亿、机构存款20多万亿、个人存款30多万亿,其中很大比例需要通过财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和普遍的需求。

四是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当前,我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社会普遍呼唤再次去行政化,对于金融行业尤甚。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没有停止过。上半年,我们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在新股发行、分红、退市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媒体非常关注,但是有的报刊文章,把这些叫做所谓的“新政”,这不正确,其实这是证监会一直在做的工作。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国际化,使得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中国企业和居民个人以各种形式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如沃尔沃被吉利并购,IBM个人电脑被联想并购,中国人在很多发达国家作为外来居民买房的数量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个速度还会加快,世界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需求,有更多的投资。所以创新也是必然的,否则无法适应需要。例如,我们的证券公司还没有一家能够为海外并购做财务顾问,更多的优势还是在国内,所以我们鼓励大家“走出去”。

六是资本市场已经发育到一定水平,为正常合理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体系不断健全,结构日益优化,监管的有效性切实增强。目前,中国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债券市场规模世界排名也是第四第五,资本市场已经发育到需要加快创新的阶段了。例如,股票市场因盲目投资和炒作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炒”的恶劣后果也已尽人皆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开始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国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问题还很多,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费用成本过高。但也要看到,短短1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从几万亿扩展到20多万亿元,市盈率从平均的50-60倍变成目前的13、14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市场结构的改善,为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基础。再比如,债券的重要性在行业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债券的规模应当比股票大,金融市场价格体系、估值体系、风险控制体系要建立在债券市场上。国外经验表明,对于投行业务来讲,将来成长潜力最大、收入最多的可能就是固定收益产品。除公开发行的股票、基金、债券外,今后私募、场外交易、柜台交易等理财、债券和股本类创新产品的规模也将快速增长,证券中介服务的增长潜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四,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

一定要牢记,实体经济的需要是金融创新的源泉,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爆发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行业带来极大震撼,同时也在深刻地警示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liuhy:有点空,有点大),才能取得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证券行业的创新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着眼长远,着眼全局,注重投资的联动效应,做好市场渗透,才能赢得客户。美国的投资银行,经常能找到有潜力的小公司,这种小公司有的就办在居民楼的地下室或车库里,给予及时的数量恰当的资金支持。中国资本市场就缺乏这样的筛选机制和服务能力。作为证券行业,应该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企业,还可以通过市场并购等途径促进其加快发展。明显的例证是,我们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抓好食品安全的需求很迫切。比如奶制品行业,若没有现代化企业成长起来,面对诸如千家万户养奶牛的无序局面,挤奶、送奶这样的复杂环节,如何控制风险,又如何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个很大难题,而这与金融服务不足又有很大的关系。

投资银行里的人都号称是最聪明的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比较重视“新三板”,重视中小企业私募债,重视各种投资基金,农产品期货,这对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好处。两个证券交易所深入实际,到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进行沟通和联系,期货交易所也做得很好,正在研发许多新的产品,拜访了很多客户,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直接的金融服务以外,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品和工具同样重要。要积极探索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国债期货、商品期权等金融工具,切实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危害,为实体经济提供间接服务。

第五,创新特别需要理解和包容。

像柯达公司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百年老店,即使倒闭了,也值得人们永远怀念。柯达不仅把胶片做到极致,而且正是它发明了为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数码相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都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这不是柯达公司一家的问题。我们现阶段的金融创新,有相当多的“拿来主义”,很多实际上不是我们的原创。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这是有利的条件,但是也有其危险性,就是容易简单照搬、食洋不化。创新不可能不犯错误,要懂得宽容,但还是要努力避免犯那种可以避免的错误。

首先,要避免重复我们自己的错误。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读一读新近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朱总理在这套书里,不少文章和讲稿都提到我国金融领域中,过去曾经出现过的“乱拆借、乱贷款、乱集资”问题,以及证券期货行业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这些错误警示我们,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上。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第二要避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错误。中国证券公司的杠杆率普遍很低,欧美投资银行是我们的10倍,我们的杠杆率可以提高。但我们可能需要谨慎对待直投业务,我们的直接投资业务平均占4%,美国高盛、摩根占1%,我们还是比较高。

推进证券业创新需要把握的原则是:(1)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逐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如果区分得当,一多半的风险可以避免。(2)永远不做自己不懂的产品。要将场外交易和柜台交易纳入登记、备案制度,保持一定的透明度。(3)不取不义之财。一定要牢固树立诚信观念,继承优秀的中国金融文化传统,特别是对客户,一定要有充分的风险提示机制,不欺骗客户、蒙蔽客户,这是好的投资银行和差的投资银行的根本区别。(4)风险敞口始终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5)时刻做好经营状况向最坏方向发展的准备,要有逆周期的拨备。

第六,证券公司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首先是行业的责任。中国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直接金融领域,间接金融领域也有,但不那么多。也就是说,创新主要集中在证券行业、基金行业、期货行业等方面。当然,我理解的证券行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不能局限为就是109家证券公司26万人。金融行业的相互交叉是必然的,关键是要分业监管、行为监管、公平竞争。

证券业要发展必须开放。要坚持自主渐进、互利共赢、风险可控。自主,不是搞自我封闭、自我保护,而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是以“引进来”为主,这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核心利益。外国人来中国办厂设机构,要求我们开放市场,根据对等原则,我们也可以到对方市场设机构。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技术和资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们开放了市场又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的知识和技术要靠间接的学习和利用,所以以我为主,就是从金融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紧迫的需要出发,从我们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阶段出发。

我相信,只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证券业也好,投资银行也好,发展成熟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在商业银行工作时深有体会。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有几百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但市场份额到现在也只有2%左右,这是平等竞争的结果。外资银行网点不如我们多,对当地的文化不了解,怎么能竞争过中国的银行呢?如果中国的银行也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样的网络、同样的IT、同样的ATM机,肯定比外资银行好,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上市过程中,外资银行参股最高的达到将近20%,有人说中国的银行变成外资的提款机了,如今赚钱了要撤了。外资确实赚了钱,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技术水平进步了,经验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了,最根本的是劳动生产率迅速接近了发达国家银行。

其次是市场责任。你们是市场的组织者、主要参与者,市场是否有秩序,是否公开、公正、公平,投资者权益是否得到足够保护,证监会有责任,你们在座各位都有责任。比如说发行、退市、分红制度的实施,上市公司的治理,都得靠你们去监督,去教育,去培训。

证券公司上市我们都赞成。但为什么有的公司发行市盈率达到40、50倍?如果市场认可、投资者认可,定80倍也没问题,但投行保荐人必须要说出道理来。对企业的定价绝不能建立在搞关系、讲人情、相互交易、送礼等不公平做法上。要建立诚信档案,严格按照法律追究,法律如果没有规定则可以建议推动修法。总之,要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措施,遇到一单处理一单。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银行家应该最清楚这一点。

最后还有社会责任。这次会议印发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的征求意见稿,专门有一段写社会责任。表面上看这和创新大会关联不大,是我建议写进去的。

证券公司也好,证券行业也好,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理念。证券公司党组织和管理层也要讨论是不是有精神懈怠的危险,是不是也有能力不足的危险,是不是存在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在座的很多人也是下过乡、扛过枪,在工厂里干过活的,任何时候,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和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尽可能地多到社会基层走一走,多和普通群众在一起聊一聊,这样就和社会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企业都应当组织更多的专业或业余活动,深入社会实际。

深交所党委开民主生活会时,一些同志在发言中认真分析了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绝不能出现像美欧那样,由于少数金融机构向其管理人员,支付与他们的贡献和责任严重脱节的高收入,而造成的对社会的撕裂,即所谓1%和99%的严重对立。我们确实不能也不应该产生这种华尔街式的社会分裂,我们也完全有能力避免这样的结果。

谢谢大家!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篇2

在今天这样隆重的会议上, 我主要想讲三句话:

一是充分肯定成绩, 给大家加油鼓劲。河北省的铁、钢、材、铁矿石产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为中国钢铁工业, 为河北省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1.5亿吨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河北全体钢铁同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帮助支持下苦干出来的, 奋斗出来的。应该说大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展现了光彩的风貌, 书写了光辉的历史。回想过去中国钢铁缺斤少两的日子, 为了年产1070万吨钢, 全国上下总动员, 大炼钢铁。今天, 仅河北省一个省就可产钢近1.5亿吨, 河北钢铁职工给全行业增了光, 长了志气, 值得学习、值得敬佩!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有丰富的创新精神。历史上有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经验, 以成本倒逼机制为国有企业分解指标, 提高效益, 创新了管理模式, 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天有唐钢治理环境、科学发展的新经验。唐钢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起点, 建成一座绿色生态钢铁企业, 成为国内外同行学习的楷模。

二是殷切希望。河北省是钢铁大省, 还要进一步向钢铁强省进发。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大力推进质量、品种的提档升级, 优化品种结构, 提升产品档次, 努力创优质、创名牌, 提升河北省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希望大家增强忧患意识, 树立机遇意识,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加快转型步伐。我们还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要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 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十二五”结构调整中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钢铁强省, 为河北、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篇3

发布者: 13郭树清 发布时间:2006-05-08

情 况 通 报

第13期

建设银行行长办公室 二○○六年五月八日

按:全行风险管理暨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3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郭树清董事长、常振明行长、罗哲夫副行长在会上讲话,指出了全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就做好2006年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将讲话印发全行,请认真组织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风险管理要放在第一线,融入全过程

——在全行风险管理暨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郭树清

(2006年3月29日)

近几年来,全行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部门在提高资产质量、加强体系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严格内部控制以及推进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国内其他银行相比,我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最突出的表现是最早实施了独立的信贷审批人制度,最早实施了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的管理办法。其他银行从去年开始也在逐步实施这些管理制度。我们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内部评级系统也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保证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风险管理成为建设银行上市过程中的亮点之一,得到了监管部门、国内外投资者和社会舆论的一致肯定。在此,我代表总行党委、董事会,向全行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和部署,常行长和哲夫副行长还要作详细的报告,这里我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市后,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压力

实现境外上市后,我们已成为一家总市值排名列世界前十位,拥有10多万名国内外股东,在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银行。目前建设银行的市值与JP.摩根(JP.Morgan)和瑞士联合银行(UBS)等不相上下,确实是已经跻身于世界大银行之列了,不过从风险管理能力来说,我们恐怕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还有不小差距。对于我们这样一家受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较强的国有大银行来说,改制上市对风险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压力和挑战。

管理理念方面。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说管理越多越好,制度规则越多越好,风险控制必须抓住要害环节和关键风险点。过去,我们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有效平衡的理念不够清晰,管理失控和管理过度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同时存在。尽管过去几年在管理失控方面有很大改善,但在经营管理标准和制度方面还不统一,各地自行操作、自行规定的东西还是太多。管理过度方面集中表现在我们的文件太多,会议太多,要求也过多,特别繁琐。这种状况不利于上市后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也不利于建设银行企业愿景的实现。

基础管理方面。上市后,对我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贷后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投资者要求我们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基础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我们要用国际标准和管理规范来加强基础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为建设银行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最近,我们去江苏省和辽宁省分行调研,其中一个专题就是贷后管理。我们去了解和走访的单位管理得都不错,但不是说江苏省和辽宁省分行所有单位都能达到走访单位的管理水平。就全行范围来说,要彻底提高基础管理水平还需要各级机构今后下更多工夫,作出更多努力。

资本回报方面。上市后,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市场提出的资本回报要求。这种资本回报,不仅是通过简单会计核算反映的利润,更是考虑所有风险调整因素后的收益,要求我们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下保持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中国的银行有一个特点,就是经营利润数字不错,但是真正的净利润不多。去年,高的上千亿,少的也几百亿,但这种经营利润是没有经过拨备,没有考虑资产减值损失,没有进行风险因素调整的。这种经营利润没什么意义,以后我们尽可能不用这个指标,就用实实在在的税前、税后利润和净利润指标。

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过去风险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上,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也主要集中在公司业务方面。在改制上市后,注资的225亿美元外汇,加上去年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总共有300多亿美元,全行外汇资产规模一下子就比过去增大了很多倍。为了防止风险我们做了期权互换的安排,但期权互换安排是需要费用的,今年在财务上就要减少50亿元左右的收入。在国内资金市场,去年下半年以来净利差在缩小,我们的净利息收益率从2.82%变到2.78%,主要原因是存款结构变化了,定期存款比例上升,货币市场利率发生了变化,我们经营管理的1万多亿元资金的成本在上升而收益在下降。这些情况需要引起全行,包括风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继续深化,怎样运用好风险管理工具安排好风险敞口,有效规避外汇和利率风险,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任务显得更为迫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强公司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外,还亟需提升全行外汇业务、资金业务、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监管约束方面。上市前,我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不高,主要面对的是国内监管部门的监管。上市后,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循国内各项监管制度,还必须服从香港证券和银行监管所体现的国际规则,接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市场监督、媒体监督的全面约束。大家不能小看媒体监督,一定要重视,媒体监督非常广泛而且非常有效,记者可以随时到任何一个网点去了解我们的任何一项业务。应该说,全方位的监管约束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风险管理也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革进展和成效如何,有没有客观的标准?我认为有,标准有两个,一是客户服务水平,另一个是风险管理水平。银行能不能提供好的客户服务,就象农民能不能种出好庄稼、工厂能不能生产出好产品、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一样,都是硬指标、硬标准、硬杠杠。所以,我们必须始终把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这是银行有没有生产力、竞争力的一个根本标准。你说得天花乱坠,标签贴得再多,但不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其他的一切就都不管用。还有一个标准就是风险管理。只有把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低投入、高产出。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都是硬指标,两者之间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搞好客户服务意味着必须搞好风险管理,反过来说,做好客户服务也有利于做好风险管理,二者不矛盾。只要我们去研究事物相互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做好客户服务的要求是了解客户、了解市场,只有对市场和客户有全面、细致的把握,才能做好客户服务。这一点也正是风险管理所要求的。如果我们对国内外市场和对服务对象没有全面、深刻、系统的了解和把握,怎么能控制风险呢?我们还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商业银行经营必然会有风险,风险是消灭不掉的。我们应当尽可能规避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风险的意义就是通过我们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收益来覆盖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这个意义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商业银行的硬工夫不仅表现为二者都强,而且表现为二者有机统一在一起,且贯穿在整个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我在年初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将全行资源向经营工作倾斜。风险管理资源同样也必须向经营工作倾斜,向前台、向市场第一线倾斜。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具体体现在客户、产品和流程三个方面:

客户服务方面。不同客户群体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是有差别的,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识别那些最能够给银行带来价值的客户群体,有效细分市场就是取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步。风险管理可以运用掌握的经验、技术和信息,判断不同客户的交易风险程度,为市场细分和差别化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是决定客户服务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风险管理要为提高客户定价能力多做贡献。比如前面提到的利差问题,我们就可以按照央行政策在存款利率下浮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不是所有存款利率都降低,但是当我们的存款占有了一定市场份额的时候就可以考虑降低利率。目前资金运用的压力比较大,有些地区的分行可以探索利率进一步下浮,这是我们已经获得的自主权。此外,在为特殊群体、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贷款等服务,风险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价格定得高一点。此外,如果我们具备了高超的风险管理技巧,不仅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风险,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风险,拓宽服务范围和客户基础,扩大收入来源并提高银行声誉。

产品创新方面。掌握不同客户群体的风险偏好是产品创新的基础;熟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对市场主体设定业务边界是产品创新的前提;控制好产品风险是客户营销顺利进行和市场推广的基本保障。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默顿预测说,“金融服务创新的新趋势在于为客户(从家庭到政府机构)提供综合的风险管理产品”。这些风险管理产品,或者说给客户提供的投资产品,很可能就是建设银行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在上述几个领域,风险管理都大有作为。

流程再造方面。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部门要充分重视流程再造,与业务部门一道,充分运用前期的工作成果,认真系统地对产品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关注流程中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控制是否适当进行评估,对于控制过度或环节重复的予以减少或改正。最近,总行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经拿出了一个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方案,一定要抓紧研究,细化具体的实施步骤,及早启动。在此过程中,也要防止单纯强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而忽略风险控制的倾向。一旦流程再造使必要的风险控制环节缺失,则会导致操作风险进而造成损失,给银行的声誉及长远发展带来损害,最终危及客户利益及其对银行的信心。因此,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以达到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满意的均衡。其次,我们还要加大流程控制的技术含量。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业务流程的过程控制,尽快实现过程控制的技术化和规范化。最后,要推行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部门要善于找准风险点和关键环节,不断对控制方法和措施进行比对和筛选,从中选择出成本最低、操作最简单、最能满足客户需求、效率最高的风险控制方法,支持流程的不断优化。

三、准确领会风险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银行作为一个处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型商业银行,更需要瞄准国际一流银行标准,不断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这次风险体制改革是我们上市后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关系建设银行未来发展走向,对实现建设银行的战略目标以及体制转型和业务转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第一,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改革上市后,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在经营管理方面职责比较清晰,运作情况良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各个业务条线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报告路径,发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有效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第二,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内在要求。从亚洲金融危机和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教训中,市场已经认识到风险是银行从事业务活动所必须花费的成本,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股东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

第三,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结合建设银行实际,将风险管理能力培养成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全行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现在银行业务发展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机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了很多需求。在调研中发现,我们常说没有好的项目,没有好的客户,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市场不够了解,不够有把握。分支机构有很多探索做得非常好。我去年去了江西南昌,南昌县支行发放了六、七千万个人助业贷款,没有一笔坏账。最近去了辽宁,铁岭市分行与经销商合作发放农民购车贷款,已经做了七年,卖了约六七千台车,金额七亿多元,没有一笔坏账。这都很有说服力,说明即使在目前信用环境有问题的情况下,控制风险还是有办法的。当然,即使这样,这些分支机构也一刻不能掉以轻心。要实现建设银行的发展战略,关键要掌握业务营销的办法和管理风险的要害。风险是永恒存在的,而且还会不断变化,过去看没有风险,现在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即使金融生态不好或市场环境有问题,还是可以大有作为。国际上也是这样,比如渣打银行,在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做得非常成功。虽然它的不良资产率比其他国际一流银行要高一点,但它的风险定价水平也高,并不妨碍其获得很高的净利润。

我们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既全面又专业,既融入业务活动全过程又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和要害。风险管理不是站在业务活动的后边,也不是站在业务活动的旁边,而是必须站在业务活动的中间,跟踪客户,跟踪市场。风险管理应当融入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从客户调查、市场调查开始,就要有风险管理的专职人员介入其中,而贷后管理对风险管理来说更是义不容辞。风险管理体制的完善,内控能力的提升,将有力地保障和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讲,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我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行市值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从工作层面上看,这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害之处就是平行作业和垂直管理。平行作业的目标是实现风险关口的前移,打通前中后台在业务流程中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的运行环节,使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以保障业务运行质量,促进业务运行效率,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在业务过程中的有机统一。垂直管理的目的是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独立的和权威的风险管理体制。分行风险总监的配备要越早越好,虽然在起步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还是要抓紧,这样从一开始就可以使风险管理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运行,就可以与其他经营活动和其他管理人员相对分离出来。虽然我们整个组织架构目前仍然以层级管理为主,但风险管理确实需要先行一步。只要我们出于公心,大家认真负起责来,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也不会有太大矛盾。

四、结合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

我们在贷前调查和审批方面投入了很大力量,这些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特别是在市场调查、了解新客户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都是我们永恒的工作。这些年,贷款审批制度执行下来效果应该说是很好的,特别是总行审批通过的项目,出问题比率确实微乎其微。不过,要保持优良资产质量,除了严把贷前调查和信贷审批关,从源头上把住风险外,还必须切实重视改进贷后管理。贷后管理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可以说是国内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上市后我们在这个方面必须有明显改进,关键是要结合体制改革,更新观念,完善体制,再造流程。

强化贷后管理的实质是要处理好信贷增量和存量的关系。我们今年的经营活动有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股东的要求,股东要求我们增加利润,去年预测今年收益率要保持2004年、2005年的势头,最终结果不能差距太大;另一方面,从我们内部来说也有很大压力,存款增长很快,存贷比下降,节余出来的资金拿到货币市场去运作,收益率是下降的。由于市场变化很多,今年有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前两年没有完全反映出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今年可能比较突出;利率和汇率风险问题,今年也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所以,对新增贷款规模不能象过去一样作为指令性计划去落实,要根据具体市场变化情况来确定。目前新增贷款计划大概是2900亿元,如果形势好我们也可以多放一点。按新增2900亿元贷款计算,与存量贷款规模26000多亿相比,差不多就是1比10的关系。增量固然是改善结构、增进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存量更是获取稳定收益并保持适度资产规模的根基。因此,我们既要确保增量贷款质量,也要切实管好存量贷款的风险,把贷后管理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全行要统一认识,强调贷后管理对于全行资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在体制和机制安排上,在资源投入和配置上满足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体制和制度安排方面要强化贷后管理的导向。由于过去没有明确区分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岗位,相关职责不够清晰明确。在刚性的市场拓展任务面前,客户维护的工作很容易被弱化,从风险管理角度看,这种弱化恰好是风险产生的根源。因此强化贷后管理的核心在于着力改变这种体制安排,合理区分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的岗位和职责。制度安排上,要建立统一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操作标准,同时在业绩评价考核等配套制度措施方面也要给予贷后管理以应有的重视。

提高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这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推出的平行作业机制,是要提高信贷经营效率和过程控制。通过发挥平行作业的机制优势,要在贷后管理中实现风险关口的前移,提高贷后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通过全行上下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深入细致的工作,真正将存量资产管理的每个工作环节处理好,每个风险点判断好、控制好,这样就可以保证全行总体资产质量始终处于较好的水平。

同志们,风险管理是广大股东和全行员工重点关注,董事会和总行党委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的工作。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积极推进体制改革,继续发扬自主创新精神,为把风险管理能力培养成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直属分行,海外分行,苏州、三峡分行,哈尔滨、常州培训中心,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行各部门,各总审计室。校对:风险管理部 钟剑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对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动员部署。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有关文件和全国全省有关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特别是省科技厅**厅长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增能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2021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省的3.4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是“十三五”末的1.9倍和2.8倍。但总的来看,还存在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不多、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2021年,全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6%,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5%左右的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只有3.3%,低于全省8.8%、全国11.8%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意义、扛起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高度概括了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切实认清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一,这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从全球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比如,美国提出了“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制定了广为人知的“工业4.0”战略。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规划,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和湖北、安徽、重庆等中西部省份都在全力打造创新高地,省内的**等地也在竞相发力。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错失机遇就会陷入被动,顺势而为才能占据先机。

第二,这是命运所系。改革开放后,我国选择了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曾得益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要素驱动,如今也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子落、全盘活”的关键一招,坚持“双轮驱动”“双高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才能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引擎,让老工业基地真正焕发新活力。

第三,这是期望所指。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省实施的又一“国字号”战略,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机遇,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的殷切期望。**书记调研时提出,**基础雄厚,要当仁不让、走在前列,在创新发展上争当排头兵,争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省长调研时也强调,**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通过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带动力。**是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科研基础较好,全市人民一直希望**在创新发展上更有作为,我们要勇于担当、不负重托。

第四,这是目标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大省“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全市“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现代创新体系位居九大体系之首,“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重中之重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我们研究出台了一揽子文件,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推进措施。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做、务求实效。

二、明确任务、统筹推进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五大原则”,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五大原则”、打通“四个通道”、推动“四链融合”,抓住了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主要任务,体现了对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协调推进、协同发力。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牢牢把握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个面向”的重要论断,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

一要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推动和服务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提升经济竞争力这个核心,把创新成果落实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科学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子。

二要突出市场导向。恩格斯说过,“一个市场需求比10所大学更能拉动技术进步”。要坚持技术创新先进性与规模效益经济性相统一,既注重技术本身的领先,又注重创新的市场价值取向,找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多谋划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成本适宜的创新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加速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努力形成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推动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三要面向前沿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要把握好基础与趋势、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围绕制约当前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又加强对未来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既持续攻坚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又积极关注可能引起“归零”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切实增强持续引领能力,不断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二)加快建设载体平台

丰富完备的载体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要着眼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建设各类载体平台,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延伸。一方面,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建设。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上,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和各项《实施方案》《推进方案》,聚焦聚神聚力,专题专案专人,认真抓好落实。在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要加强与国家、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更加主动、倾力推动,争取早日获批;要着眼于早、立足于做,认真抓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项目对接、平台建设等工作,确保挂牌后能迅速实施、全面推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提升各类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优强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各类载体平台,切实把载体平台建好用好。各县(市、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载体平台,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坚持既成于一域、又立于全局,善于借力发力,统筹运用好各类载体平台,主动承接技术转移、推动成果转化。同时,要把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与自贸区、综保区建设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平台的集合效应,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广泛集聚资源要素

**是典型的内陆城市,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广泛集聚、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

一要壮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从创新大军向创业大军的转变。

二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就**而言,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科研机构外迁、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需求,大力实施企业家创业家培育计划,着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更多的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创业家群体。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科研、创业、生活条件,靠感情留人、靠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

三要吸纳社会资本。科技创新的风险特征不同于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加快健全适应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要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通过种子引导资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中小微企业贷款补偿资金、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科技银行、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推动产业基金、民间资本、风险资本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着力推动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现实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科研能力较强,但成果转化不够。要着眼于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着力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

一要破除体制瓶颈。要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科技评价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尤其要完善评价导向机制,将评价重点由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果长入产业中;要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办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促进科技资源真正流向有市场价值、有现实需求的项目;要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和各类产权的运用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把成果转化应用前景作为政府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把转化应用效果作为政府奖励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好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要创新运作模式。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因企制宜,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用好自身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科技型企业要着力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模式,加快从“小巨人”成长为“大龙头”。科研院所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通过“院所+企业”模式,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面向市场。军工单位要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走军民融合之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好地企合作这个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引导各方破除壁垒、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要掀起双创热潮。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是促进成果转化、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要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大力实施“重微共振”工程,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让广大创业创新者有地方可去、有服务可享、有政策可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通过“双创”更好地做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让科技创新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三、抓好龙头、示范引领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龙头工程。在示范区建设上,我们既要做“试验田”,更要当“领头羊”,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积累经验、作出贡献。目前,我们已经健全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1+2+N”政策体系,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整体布局、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围绕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新兴产业先导区”的战略定位、“一核三区”的整体布局、“331”的产业规划,着力集聚资源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尤其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前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抓住先行先试的机遇,大胆创新、大胆改革。一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关键在人。要着眼于集聚人才、激发人的创新活力,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新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等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二要加快管理体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自主灵活的用人机制。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为示范区建设预留充分空间,创新土地保障政策,优先保障示范区发展和重大创新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要赋予**国家高新区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发挥其在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要通过异地共建、“托管”等方式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增强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示范区部门权责清单,依法公开管理权限和流程,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多规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二)着力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策先行先试,为全市试出经验、试出成效。一要率先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对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和4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要复制好、落实好,明确相关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能切实享受政策红利。二要加快推进政策创新。要认真研究我省即将出台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有关政策,重点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着力实施开放创新

通过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特别是对示范区而言,更要坚持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牢固树立开放意识、着力构建开放合作体系,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扬长补短、厚植优势。要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示范区内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示范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或引进技术成果在示范区内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着力构建包括技术交易市场在内的现代市场体系,把引项目、引人才、引技术、引资本等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能力。

四、凝聚合力、强化保障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是项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凝心聚力、真抓实做,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责任不落实,工作就落空。市现代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安排落实重点工作任务。科技、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各部门要增强“一盘棋”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创新理念、科技知识的学习,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市里前不久印发的县(市、区)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已经将现代创新体系建设纳入考核范围,市绩效办、科技局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国家、省、市已经出台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市科技局要牵头做好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和配套,切实把政策弄清弄懂弄透,提高运用政策、转化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对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应享尽享。对重大问题和关键任务,要进行专题研究、专项筹划、组建专门队伍推进。对重点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督导督查、及时跟踪问效,确保落到实处。

(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弘扬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宣传创新、推动创新,使创新成为新时期**发展的崭新名片。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篇5

以社会管理创新更好保障转型发展社会和谐

——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及省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宁波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我市推进“三大提升行动”和建设“两城四地”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刚才,文杰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道)、重点推进项目牵头责任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切实负起责任,抓好落实,抓出实效,抓出经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十二五”建议的五大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全面部署。6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综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抓紧组织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7月,省委正式明确宁波市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 1

试点市。9月2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动员大会,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与部署,明确了8大体系38项工作任务及具体工作要求,同时我市被宁波市列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项目的先行试点地区。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不断进步,特别是通过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创建活动,城区功能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进一步整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为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础。但对照这次上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市管理欠账不少,差距也不小。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有关部门和城区街道、溪口镇等地进行调研,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订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我市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及12个重点推进项目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步骤,落实责任。同志们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大局要求和现实基础,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切实转变理念,提高认识,要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1、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格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衡量是否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贯彻落实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社会建设却裹足不前,就说明我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不全面、不彻底,还存在着差距。当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带来了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负荷增加、服务管理难度加大等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社会建设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使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谋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了“九大民生提升行动”,坚持把全市新增财力的70%投入到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管如此,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现在广大老百姓人心思富、人心思安、人心思乐,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身安全、民主法治、环境保护等有着诸多新要求新期待,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趋势,不仅要求优质服务,还期待热情服务,不仅要求有效管理,还期待高效管理,如果我们不能逐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各类需求,仅看重经济发展,不重视社会建设,就可能影响发展环境。可以说,我们能否把社会管理工作做好,是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只有使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能更好地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才能使社会秩序安然有序,才能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建设需求和期盼,努力做到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民生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关系会越来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的开放性程度不断增强,流动性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新群体、新行业、新组织不断涌现,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给我们的社会管理、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目前奉化正处于谋长远、打基础、上项目、增后劲的重要阶段和调结构、促转型、加速度、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奉化又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压力仍然很大,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很快,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等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等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依法执政、依法管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 4

突出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4、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管理理念的变革,管理职能的调整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变。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原有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理而又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清职责,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做实,把不该管的事项尽快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积极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机制,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职能的整体转变。

二、把握重点,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中央、省委和宁波市委的总体部署,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要确保在春节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明年6月底前初步达到试点项目要求。我市的工作重点就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8大体系、38项工作任务,要优先抓好基层社会服务

管理模式、综合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合解决机制等12个重点项目,特别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项目,是整个宁波市的先行试点,必须专门部署、认真谋划,确保在春节前出成效。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结合实际,梳理重点、确定难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新突破、狠抓落实,做好先进经验、优秀做法总结提炼工作,确保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创新有突破、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1、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包涵了丰富而具体的服务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齐抓共管、共建共享,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大力气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努力让城乡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要更加注重教育疏导。克服传统的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从社会心理、运行秩序、利益关系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防止因认识、心理等原因引发个人极端事件。三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坚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取向,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要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创新载体和方式,提高社会参与度,着力构建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行政管理与

社会自治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群众力量互动的工作格局。

2、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上,要做到放眼长远、面对当前。社会管理虽然是一个老课题,但却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是不断考验我们执政能力的一份新试卷,它的考试大纲长期不变,题目越来越深,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每次测验中得“高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好两点,一是要放眼长远,社会管理工作是不断变化的,但有痕可寻,有规律可找,决不能为了应付任务,为了一时轻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带来“后遗症”,一定要通过科学分析判断来明晰我市未来社会管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制订出符合奉化实际,切合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方法新路子,实现长治久安。那么,社会管理工作就要站在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两个城市”的高度,去推进去创新,把当前的管理难度系数再往上提一下,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标准定得再高一点,使之能适应“两城”建设的长远需要,确保先人一步。特别是溪口镇作为市里的城市综合执法试点镇,要摆正位置,严格按照建设小城市而不是城镇的要求,强化主体意识,用建设著名旅游小城市的理念、格局手段加强管理,率先出经验出成果,努力成为社会管理创新全国展示的窗口。二是要面对当前,注重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把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和最迫切的事,作为管理创新的视角,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什么问题最突出解决什么问题,使政府真正把老百姓想解决而无力解决,政府创造条件能解决的事解决好。如无证无照经营、学校市场周边扰民扰学,城乡脏乱差、道路交通不畅、城市水污染等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力求实效。

3、在社会管理的内容上,要强化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这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社会管理创新12个重点推进项目,是符合奉化实际的,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些项目大多数是我们已经在做了,有些已经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像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岳林街道“东郊之家”、浙江船厂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模式,锦屏街道外来拾荒者集中聚居模式、“数字城管”、城管公安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等等,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总体来说,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还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加强提炼总结和提升,创出奉化的特色。因此,各牵头领导和各地各部门要特别重视统筹谋划,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设置调配城镇功能区,合理分配调用社会管理力量,以规划调控减少社会管理压力,着力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管理,全面系统地推进8大体系建设。同时,要突出重点,分层梯度推进,要像搞经济建设一样,通过试点,让一部分地区和单位先建设先创新先探索,积累经验、寻找不足、滚动前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通过“十二五”期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奉化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当前重点要突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试点项目的推进,及时提炼总结经验,着力把我市的优势项目做精做好。

4、在社会管理的手段上,要突出抓好建设、加强创新。社会发展和进步重在建设,长期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的社会建设来实现,在全局上防范问题的多发屡发,反之,只可能“治标不治本”。要加强社会建设投入,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投入的责任和广大人民群众等的与参与意识,8

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包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建好社会安全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提高防范矛盾产生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调节和改革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要抓好党风政风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带动社会公平。同时,社会建设要立足于创新,引入新技术、新载体、新机制,在社会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管理、轻源头管理向重源头管理、事前、事中管理转变;在社会管理手段上,要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依法、依德、依规管理相结合转变;在社会管理机制上,要从各级各部门分头管理向综合管理协同执法转变。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的作用,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管理格局,形成灵光有用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抓好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自动化信息网络建设,为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都要统筹安排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明确分工,弹好钢琴。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吃透领会好上级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抓好具体部署。市里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班子,选强配优工作人员。市里确定的12个重点推进项目,分管市领导要加强联系指导,相关镇(街道)和部门领导要做到亲自抓,加强谋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和推进计划、时间进度表等,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工作,确保取得扎实的成效。

二要明确目标责任。当前,我们正在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完善考核。党政一把手要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督查落实、评价落实、考核落实,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试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加强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同时,全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加强整体联动。要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的“一盘棋”思想,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合力。特别是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项目,要打破界限,协力推进。同时,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着力强化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配

合作用,努力使各类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力量;着力强化人民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方方面面力量,群策群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和浓厚氛围。

四要强化保障力度。主要是要强化几个方面的保障:要强化队伍保障,要加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队伍建设,配备相应的社会管理力量和队伍;要强化投入保障,加强对社会建设的财政和各方面的投入;要强化政策保障,完善促进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的政策体系;要强化技术保障,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强化舆论保障,加强对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先进典型及经验的宣传报道。要注重把五个方面的保障做到位,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篇6

2008年集团实现进出口39.5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34.32亿美元, 增长15.3%, 获“广东省2008年度大型出口企业奖一等奖”。其中出口36.1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30.25亿美元增长19.6%, 进口3.4亿美元, 同比下降16.5%。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1.69亿元, 同比增长12.1%。

2008年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大、也是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 我们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在困境中探索出路,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确保集团实现了“五个稳步”与“三个成效显著”。

化“危”为“机”, 外贸进出口业务稳步发展。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宏观政策调整、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各企业充分运用和发挥集团在信誉、资金、信息、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捕捉商机:立足“早”字, 早出口、早成交、早出效益;主动走出去, 热情请进来, 保客户、稳定市场;各企业积极拓展技术含量高、退税率高的高科技商品, 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经营的档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分别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积极行动, 蚕种和蚕桑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是蚕桑业近三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首先是年初遭遇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导致桑树大面积被冻伤, 桑叶大幅减产, 春蚕饲养时间普遍推迟20多天, 造成上半年同比减产;其次是上半年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和下半年频繁的台风, 造成蚕病大面积爆发, 给制种和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导致张种产茧量和亩桑收益大幅下降。第三是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蚕茧价格大幅下降, 造成蚕农减收, 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下降,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弃桑挖桑的现象。面对困难, 各企业注意保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始兴金兴、遂溪、曲江等公司坚持按保护价收购, 对稳定桑园面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丝源公司获得“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多元化发展, 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茂名大厦基本完成收购工作, 目前正进行规划改造;天恒机车项目已完成产权收购工作, 并积极扩大国外的分销机构;丝源蚕业办公楼项目已经通过政府多个部门的审批;深圳南岭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已完成规划, 目前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预计5月份深圳“文博会”期间开业。

制订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与管控体系, 企业转型工作稳步开展。根据集团公司董事会制订集团发展战略的决定, 我们聘请了上海华彩咨询公司协助做好集团战略发展规划, 并搭建集团的管控体系;经过咨询组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制订出集团未来5年的使命和战略发展规划目标。规划确立了“一主+两翼+四引擎+八大支撑”的“1248远航战略”, 即:以大贸易链整合平台为主体;以金融和房地产为增长的两个主翼;以人才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设计研发为四大助推引擎;以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政府公关管理、文化建设、管控体系为八大支撑。

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和增收节支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落实公司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重新修订和印发了《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管理制度汇编》, 统一了管理制度。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整合取得成效, 理财效率进一步增强;完善了ERP系统和资金结算中心, 使财务、审计、投资、融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相衔接, 有效地规避了经营风险。

积极开展各项理财业务, 开源节流。去年集团协调各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 开展各种理财项目,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 科学调配资金, 为集团创造存贷差利息收入, 实现理财收益, 同时充分利用集团资金统一管理的平台, 积极与银行合作, 争取在贷款、打包、押汇、收汇以及人民币收付款等方面的各种优惠, 节约了费用。

强化设计研发, 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成效显著。集团技术中心投入专项资金, 聘请名师设计, 实施集团统一多品牌战略, 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积极开拓内销市场。丝丽、雅迪斯、庄姿妮、圣甸奴等品牌增设分店, 全年集团各品牌陆续增设了30家国内专卖店 (柜) , 总数已达130多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蚕桑科研、技改工作。由丝源蚕业申报的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推广应用, 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由其主持的广东地方标准“桑蚕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疫病检验规程”, 于四月份正式颁布实施;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取得资质计量认证, 成为我省蚕业产品检测领域第一家获得认证的检测机构。始兴公司投资160万元建设蚕茧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自动化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同时建立的连接商品进出口检验部门的远程检验检疫系统, 属全行业中首创。

强化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企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分别召开了党的组织工作会议、“七一”表彰大会, 成立了党建工作研究会。二是坚持正面教育, 坚持以疏导为主, 做过细的思想工作, 为深化改革创造和谐的思想氛围。三是群团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能,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努力协助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做好化解矛盾、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四是召开了第四届政研会第一次年会暨党建研究会成立大会, 选举产生了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和政研会新一届理事会。

2009年工作部署

2009年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 继续解放思想, 围绕全省“三促进一保持”部署,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组织实施集团发展战略, 化“危”为“机”, 实现全年经营目标。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是:

———进出口40亿美元以上, 力争实现同比增长5%以上;

———桑园面积80万亩, 保持不下降;

———经济效益同比增长5%。

为完成集团2009年各项经营指标, 董事会研究制定了“321”工作方案, 重点要加大“三个力度”, 力争实现“两个新突破”, 确保落实“一个加强”, 迎难而上,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保规模, 增效益, 确保全面完成预算目标。

一、加大力度打造大贸易链, 保规模, 促增长。

2009年,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见底, 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进一步扩大, 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们必须树立必胜信心, 振奋精神, 抓住机遇, 通过推动集团“一主、两翼、四引擎、八支撑”的“1248远航战略”的实施, 打造大贸易链, 促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 积极谋划, 做强做大进出口贸易主业。金融风暴蔓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逐步萎缩,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等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9年出口形势异常严峻。集团各进出口企业必须随时关注行业的态势, 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主动适应贸易变化新形势。

抓紧抓早进出口业务, 采取积极措施增规模、促效益。经验证明, 进出口业务早抓早主动。各级公司要做到“早筹划、早安排”, 将出口任务层层分解到业务部门;对客户、工厂要“早联系、早走访”, 不错过任何机会。业务员必须在有效益的前提下, 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保旧单、抢新单。集团财务部根据各企业经营目标进行资金配套, 对利润高的业务实行倾斜。

加大对内销市场的开拓力度, 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出口市场的疲软, 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开拓国内市场, 内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们要借助雅迪斯、庄姿妮、英佳、威利、羊城等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的中高档品牌, 整合资源, 重点布局大中城市, 并根据国内消费潮流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集团其他定位在中低端的新创品牌则力争成为商务部“纺织下乡”的品牌之一, 迈出开拓广阔农村市场的第一步。

高度防范经营风险。树立“安全第一”的风险意识, 从制度上健全, 从操作上确保业务安全。各企业“风险评估小组”把好内控关, 将业务风险关口前移。

(二) 巩固蚕桑生产规模, 进一步提高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产业龙头, 我们推动和组织了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成立工作, 下一步要在协会中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承担引领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的责任, 促进我省茧丝绸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密切关注茧丝市场变化, 巩固现有蚕桑生产规模。2008年末丝绸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养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各茧丝企业应密切关注茧丝市场变化, 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 通过各级经贸局、农业部门以及相关协会和合作组织向广大蚕农分析蚕桑产业“潮涨潮退”规律, 集中资源, 保护重点, 巩固和发展粤北、粤西、西江流域的主要蚕区, 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收入, 降低蚕茧在桑园收入中的比重, 在蚕茧价格大幅波动时亦能使蚕农获得稳定收入, 保证茧丝业的稳定。

二、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内部改革, 着力抓好板块资源整合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全面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 实施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继续推进还未改制的二级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工作。

2009年全面推进农业板块整合。在完成阳山、高州、韶关三家货源公司的产权委托管理后, 继续整合分布在粤北、粤西、西江流域市县其余蚕茧货源公司和蚕种场, 组建以丝源蚕业为龙头, 集桑蚕科研、蚕种、蚕茧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跨区域的农业龙头企业, 组建紧密型的农业二级集团, 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集团技术中心建设, 发挥其整合资源承担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功能,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从产业链的高端做起, 把品牌与研发有机结合, 推进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打造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丝绸纺织服装品牌和桑蚕品种品牌。

品牌中心要加强统筹管理集团品牌服装的市场研究、品牌推广和国内外商展会、交易会及市场开拓工作。对现有的品牌及未来新建品牌进行系统规划和全方位的组合, 制定中长期集团总体的品牌战略。提高现有的丝丽、庄姿妮、雅迪斯等知名品牌的质量, 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品牌的形象, 使产品在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发展新突破

实施集团公司“1248远航战略”, 今年我们要重点从以下方面拓着手。

(一)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省政府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东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带动和活跃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集团公司与深圳庆鹏集团合作开发深圳南岭丝绸文化创意园项目。园区建成后, 将成为集丝绸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与产业研发设计于一体的、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中高档丝绸锦缎制品及其衍生产品的时尚创意园, 有力地提升集团的企业品牌形象。

(二) 搭建投融资运作平台, 适度涉足金融业以及机遇型的证券和股权类投资, 中长期积极关注并有选择进入创投、地产基金等业务, 搞好资本运作。

(三) 积极开展房地产业务, 形成一块重要的利润来源。立足珠三角重要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 以商业地产开发为主, 兼顾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等, 尝试逐步涉足商业地产的持有投资和物业服务, 强化房地产板块的运作能力。

六、切实抓好战略与管控规划的实施, 确保管控模式实现新突破。

为推动战略规划与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在集团经营管理工作中如期落地, 2009年集团继续外聘外部团队全力推进以下12项工作, 包括:制定丝纺集团下属各子集团战略;将集团战略转化为集团年度经营计划;将集团年度经营计划转化为集团全面预算控制;分层落实集团战略管理体系;对集团管控模式进行修订与细化;加强集团总部、子集团管理分部组织能力建设;优化对各条线、条块管控流程、制度实施;试行集团管理人员竞聘上岗;修订、完善集团管理部门、子孙公司高管薪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集团品牌战略规划;完成集团金融、地产新业务开发具体模式方法研究;相关的各种管理培训。

七、加强各级班子建设, 为实施集团战略提供组织保证。

上一篇:在全区四级干部会议分会场上的讲话稿下一篇:节制是心灵的闸美文摘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