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2024-07-20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精选7篇)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篇1

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资管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券商、基金等资本市场主体的经营主业。近些年来,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凭借丰富的资金和项目资源、强大的网点渠道、严密的风控制度等先天优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规范的发展历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15年底,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约93万亿元人民币,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1%。资管行业的发展对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和服务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尤其是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一方面,社会融资需求旺盛而资金稀缺导致资金供需失衡,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并受到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另一方面,居民财富迅速积聚,理财意识增强且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生存的制度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正在逐步消失。在此种情况下,有利于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占用的资管业务就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寻求发展转型、谋取差异优势、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突破口。

1 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意义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产管理,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持者,作为财富管理的受托者,作为混业经营的前驱者,在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服务普惠金融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1.1 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健康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改善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发展资产管理可以更好地匹配投融资需求。不同风险偏好、行业专长和产品设计的资管服务,可以与传统融资体系形成互补,大大优化金融体系的宽度和深度,差异化地发掘和匹配投融资两端的需求,为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提升融资可得性。

(2)专业资管机构可以提升价格发现效率。从当前的散户主导转向专业机构主导,可以减少散户盲目跟风带来异常市场波动,增加研究、投资和组合管理的专业性。从而可结合注册制改革、新三板分层等改革措施,让市场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价格发现的效率。

(3)资产管理行业可通过全面的风险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更优化的长期风险调整回报。资管机构针对流动性、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因素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打造稳健的风控体系,优化长期风险调整回报。

1.2 助推经济转型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全社会融资存量中表内间接融资占比69%,表外融资占比17%,直接融资占比仅14%。但是过去五年,直接融资占比已从2010年底的10%上升至2015年底的14%。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参与股票、债券市场的资管机构的发展与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相辅相成。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加速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为中国经济的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2 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

2.1 单的一对一模式

在理财业务发展初期,理财产品资金运作和投资标的相对简单,多数是一个理财产品对应一个资产投向,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与标的的资产投向一一对应,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财资金期限与标的资产期限的匹配。理财信息披露相对透明,成本收益核算简单灵活,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类工具,难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理财规模的快速增加。随着理财业务创新不断,该模式逐步被其他理财模式所代替。

2.2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

该模式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并将募集资金集合起来统一运用,投资于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集合性资产包,以动态管理保持理财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相对平衡。该模式是一种类基金化的运作,具有“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直接助推了理财业务规模的高倍增长。2013年,监管部门出台8号文,专门治理资金池模式。此后,理财业务运作模式逐步回归转型。

2.3 投资组合模式

此为一个理财产品投资于多个标的资产的模式。该模式下,投资标的非单一市场或工具,而是包含了跨市场、多种投资工具的标的资产。其在产品期限和组合设置方面较单一投资对象更为灵活,投资标的较资产池模式更为明确,成本收益核算清晰,产品透明度较高。

由于投资组合标的分散,可避免单一投资对象市场大幅下跌或某一信用主体违约下跌带来的投资损失。该模式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成为当前及未来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运用金融技术,将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的新型结构性组合模式更受青睐,也更有利于发挥银行主动管理、组合投资的专业技术优势,提升理财投资收益。

2.4 通道类模式

这是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再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银行同业等第三方进行合作,将理财资金对接第三方发行的资管计划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规避监管约束、指标限制和投资标的限制等,借助第三方实现资产转移出表的目的。其主要运作模式是商业银行对自己无法直接投资的融资标的,借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等将其设计成相关信托计划、资管产品,银行再以购买信托计划、资管产品的名义间接投向融资标的(多为受限行业、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其一般具有跨区域、跨行业、采用抽屉协议等三个特点。

3 中国资管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在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资金来源、资产类别、资管机构三大维度上均呈现出一系列的重要趋势。

3.1 资金来源

相较于全球市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是机构资金占比较低,仅40%左右,其中养老金占比远低于海外。未来几年,随着养老金入市、养老第二第三支柱快速发展,养老金在资管市场中的重要性有望大幅提升。此外,险资及企业也仍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中,一方面,高净值客户仍是中坚力量,其投资行为的成熟和需求的复杂化对资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产、数字大众等客群兴起,资管机构可以凭借互联网金融以较低的成本服务此类客户。

3.2 资产类别

从资产类别看,“资产荒”成为2015年至今最突出的挑战。资管行业在资产端缺乏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基础资产,倒逼资管机构降低产品收益。同时,为了抵御市场份额流失的压力,领先资管机构需要主动拓展资产类别和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夯实行业研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主动应对挑战。结合经济调整期“资产荒”现象的延续以及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未来五年,被动管理型和除非标固收外的另类投资产品整体上发展较快,比如指数型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而主动管理型中,股票类产品发展较快,跨境类产品也有较大潜力。

3.3 资管机构

第一,未来五年竞争态势有所改变,银行仍为中坚力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而信托、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等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资管机构则面临转型。第二,“赢者通吃”现象明显,我国大资管市场集中度与全球类似,前20大资管机构市场份额总计44%,而细分行业集中度更高。第三,资管市场差异化路径初现,有的机构通过跨界混业做大规模,有的机构则通过精品化建立特色。此外,长期来看,资管机构可管理的资产范围将逐渐放开,赋予资管机构更大的市场空间。

4 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主要发展措施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从单一的资金中介更多地向综合化经营金融服务转变。尽管近年来我行不断加强创新,丰富业务品种,但是银行的产品和资源是有限的,而客户需求是无限的。银行打造成为整个金融界的理财门户,使客户通过银行渠道可以享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服务,这样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咨询顾问,在更高层次上帮助客户科学理财,使银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其次,银行应该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经营转变。目前来讲,我行大部分的收益更多是靠表内业务来发展的,随着发展速度的下降,资本约束的要求越来越严,靠外延的发展是愈发难以为继,仅靠表内发展将举步维艰,而更多的潜力在表外业务。因此,银行资产的形态是必须尽快优化,更多地从信贷转向投资,从自营转向理财,从表内转向表外,从而有效控制风险资产,降低资本消耗。

最后,银行从融资为主,更多地向融资与融智相结合转变。由于银行业务的同质化,使得价格战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更多高附加值的融资服务来创造价值,提高竞争能力。因此,顾问咨询、方案策划,撮合交易等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摘要:在金融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制度红利消失、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稀缺和金融需求多样化等问题,轻资本占用的资管业务势必成为其寻求发展转型、谋取差异优势、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重要突破口,资管业务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文章在分析国内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资管业务发展转型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金融改革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及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3).

[2]中国光大银行,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R].波士顿:中国光大银行,波士顿咨询公司,2016.

券商创新,资管先行 篇2

创新之一:量化对冲投资理念兴起

近年来,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国内理财市场金融衍生交易层出不穷,量化投资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投资模式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私募产品已经将量化对冲模式作为一种常规方式运用到投研当中,以迎接做空时代的来临。

国金证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提出以量化对冲产品为资管产品主线的券商。针对投资者关心的量化对冲产品投资策略,国金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权益投资总监石兵介绍,国金证券量化对冲投资遵循价值投资和积极配置的理念,以研究为导向,在自下而上的公司研究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深度研究。利用数量化投资手段和股指期货对冲工具,以持续超越大盘和极低的回撤幅度为目标,在获取长期稳健绝对收益的同时实现风险最小化。采用量化研究结合行业研究的方法精选股票,力求股票上涨时超越指数涨幅,下跌时跌幅小于指数跌幅。同时,通过股指期货交易,覆盖全部或部分现货风险敞口,获得阿尔法收益(即绝对收益)。

量化对冲产品成主线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设立、发行热情高涨,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在剔除了今年新成立的产品后,券商资管产品业绩表现差异不大,整体实现正收益。251只偏股型券商资管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7.88%。而同期大盘的表现远落后于这一数据,沪指累计涨幅为1.39%。

在新一轮的股市波动中,采用量化对冲策略应对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均有稳健业绩。据Wind数据显示,国金证券去年12月成立的两只产品“慧泉量化对冲1号”和“慧泉量化专享1号”收益率在券商资管量化对冲产品中表现抢眼,不到半年的时间,其单位净值已增至1.1503元和1.1507元,收益率逾15%,业绩排名市场前列。

在创新的大环境下,券商资管行业快速发展,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更多的券商将量化对冲作为资管产品的主线。据了解,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新近发行成立了君享对冲7号分级产品;而以对冲量化策略为主线的国金证券“慧泉量化对冲2号”也在持续热销中。

风险管理的“排雷”工序

对于风险管理,国金证券多了一道“排雷”工序——通过有力的调研排除异样的上市公司再进入股票池。根据沪深300的行业权重来进行配置。为了降低个股的投资风险,石兵认为一般个股持仓应低于5%,最高不超过5%,以追求稳健的收益。同时采取监控实时系统,交易员跟踪盯盘和及时警示个股异常波动来监督事中风险;通过评估绩效,报告每日风险管理,进行每月投资检讨以及强制止损机制和外部风险评级等措施来对事后风险进行反馈和评估。

对于下半年的投资逻辑,石兵表示,基于盈利和估值这量化选股的两大逻辑因素考虑,下半年会采取更多的防守因素,配置更多的低估值股票。

创新之二:结构化分级产品渐热

量化对冲的热度不减,发行结构化的分级产品又为券商理财产品市场加了一把火。早在2012年,中投证券便首尝结构化分级集合创新产品,此后,券商资管的结构化分级产品的推出,一直为市场所关注,并且也成了券商理财产品的另一个主流。据悉,6月19日国金证券亦推出了国金慧泉ETF套利2号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再度搅热券商资管的结构化产品市场。

今年2月,申银万国在其推出的券商资管创新专题报告中介绍,目前,国内券商资管平台上的结构化产品包括以下3类。

传统收益划分型产品,即通过分层形式实现内含期权,期权标的资产为母基金净值。例如齐鲁金债基1号、招商汇金之重阳产品、国泰君安君得稳。

新型收益划分型产品,即引入更为灵活的期权概念,内含期权跟踪标的为母基金净值以外的其他资产。由于子类份额风险收益能够对冲,母份额仍为固定收益型产品。例如广发金管家多空杠杆产品、光大阳光挂钩300分级产品。

收益互换型产品,即为更多衍生工具提供了产品载体,不但能够实现两类基础资产收益的互换,券商还可通过收益互换向客户提供由其创设的场外衍生品。在收益互换形式下,客户向券商支付约定收益(作为期权费用),获得券商支付的条款收益(期权收益)。但与前两种收益划分型产品不同,券商作为互换对手方,本身存在风险敞口,需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创新之三:ETF套利+结构化分级面世

2011年以来,股市呈现持续震荡走势,这使很多股票型理财产品的业绩一路下滑。然而同样的行情中,套利型理财产品却凭借稳健的市场表现,成为投资者热捧的对象。而2012年中投证券结构分级创新产品“金中投结构优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方案业已推出,便引起了市场不小的反响。

时隔一年,券商结构分级产品的创新又有了新的内容。将ETF套利与结构化分级的投资理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结构化的产品设计,实现了与现有市场分级产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另一方面套利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取与市场方向无关的稳健收益。

国金证券6月19日刚刚发行的“慧泉ETF套利2号”集合计划便是典型的“ETF套利+结构化分级”双剑合璧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国金慧泉ETF套利2号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主要投资于沪深300股票、ETF基金、股指期货合约,指数现货资产将配置沪深300ETF,同时按1:1的比例配置指数期货资产,并通过做空被高估的期货合约来获取换仓收益,从而在实现100%风险对冲的前提下,为投资者带来稳健回报。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篇3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社会融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自我创新能力。2012—2015年期间,随着《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资管业务市场面临着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开始持牌进军,以及更加严格监管的局面。截至2015年末,90万亿的资管市场已经形成。其中银行理财约23万亿,信托16万亿,其余为保险、券商、基金等资管份额[1]。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着其他资管形态的严峻挑战。

资管业务基本原理与信托类似,是通过代人理财及使用委托人的资产实现对项目投融资的目的。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投融资需求的多元化。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万元,比2010年的1.04万元,增长93%。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4年末,高净值人群规模(财富超千万)接近15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与2010年相比已经翻番。另一方面,2014年底,国内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113.86万亿[2]而中小企业仍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授信支持,因此催生出大量民间融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各金融机构在资管市场上形成了全面交叉竞争和混业发展的格局(表1)。券商、基金、保险不仅利用通道业务优势,扩大无风险收入来源,同时积极开展资管产品互投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均可以投资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保险资管计划。非银金融机构之间,也实现了交叉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最重要的部分,在产品审核机制、发行速度、销售渠道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同时,资金池运作模式也能通过期限错配为银行资管业务带来较高的收益。但相比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形态的发展,商业银行优势在逐渐受到蚕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3]。

二、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国内银行理财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04—2008年的初始阶段,即以外币理财探路,体现为QDII在理财市场的兴旺与衰落。第二阶段为2009年至2012年,主要是人民币结构化产品的繁荣,资金池运作成为主流,银信合作达到巅峰为标志。第三阶段为2013—2014年,主要是监管从严倒逼银行理财改革,以“非标”业务治理、理财事业部架构形成为重点。第四阶段即2015年至今,主要是面对同业竞争和监管趋紧的压力,以转型创新为目标。在前三个阶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资金池资产池”模式存在的问题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是商业银行将不同时期发行的同类型,或同系列的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资产池中进行投资管理。该资产池所匹配的资产符合这一类型产品所规定的各种投资标的,并以整体收益作为各理财产品收益的依据。即资产池预期收益率为各款产品预期收益,有别于单款理财产品与其自身运作收益一一对应的情况。

“资金池一资产池”模式非国内创造,在国外理财体系中业已出现过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等问题。但与国内模式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方面,国内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基本没有重复抵押和销售,杠杆率总体较低。另一方面,国内理财产品缺少SPV等破产隔离机制的支持,资产一旦出现问题,会迅速蔓延至整个资产负债表。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在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复杂的组合结构,但实际上该业务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可以将资金池看做期限较短的滚动零利息债券,资产池看做长期限的付息债券组合。在该组合下,资金流入是资金池新募集资金和资产池的利息,资金支出是到期需兑付产品的本息。若零利息债券滚动发行过程中断或资产无法变现,即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这一类型产品发售对象主要为低端投资者,商业银行主要获得的是长短期限扎差后的价差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缺乏核心竞争力[4]。

(二)“刚性兑付”结构存在的问题

在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中,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对实体企业风险的判断,自愿将募集的资金引导致不同的实体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最后实现投资者收入的提高。“刚性兑付”并不适合这一资金循环链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刚性兑付”掩饰了影子银行的风险。部分产品的收益率完全背离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如果为解决该问题实施“硬着陆”,必然造成流动性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如果继续维持“刚性兑付”潜规则不变,影子银行问题将难以在短时间解决[5]。

第二,“刚性兑付”推高了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扭曲资金价格,使市场资源出现了错配。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不仅导致股票收益率估值降低,甚至导致政府债券收益率的被动上升,使社会资金流向更不利于支持中小及微观经济主体。

第三,“刚性兑付”使投资者进一步忽视投资风险,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收益上,使风险收益基本原则受到破坏。一旦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危机,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者情绪将转换为风险极度敏感型,争相进行产品赎回,造成市场全面恐慌。因此,只有打破“刚性兑付”,对产品风险实行真正的暴露,才能降低无风险收益的预期,培养投资者的风险防控意识,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6]。

(三)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本质上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上的银行服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一种个性化的代理服务,二者是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理财实质上是信托关系,体现出一种财产转移和管理制度,实现财产的保值与增值。第一,投资者将资金交付于商业银行,是基于对商业银行信任而发生的财产转移。第二,商业银行对受托资金进行专业运用,并以自身的名义进行投资。第三,受托资金独立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或其他委托人资金,并由专门的托管机构实施托管并独立核算。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客户风险偏好的不同,以其需求为投资方向,帮助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而不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盲目推荐产品,忽视客户风险偏好。这是与商业银行完全听令于客户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以自营资金投资于市场,满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将上述关系混淆,导致了理财乱象[7]。

因此“资金池”现象反映出银行混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按照银行自身意愿进行统筹管理,让投资人承担与其投资意愿不符的投资结果;“非公允价值关联交易”现象反映了商业银行通过非公允价值转移投资风险或收益,违背投资者信任;“非真实投资”反映了商业银行违背了投资者对其专业化投资水平的信任,仅仅作为资金中介,收取中介费,没有承担专业化投资的责任;“非正常销售”是指银行夸大或隐瞒产品收益或风险,剥夺了投资者对产品的知情权,使投资者在产品存续期间无法监督商业银行的履约情况。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较其他资管形态的劣势

大资管背景下,与其他资产管理形态相比,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发展,需要将其与其他资产管理形态充分比较,从而未今后的改革打下基础。

(一)与信托资管相比的劣势

银行理财与信托资管计划相比,在投资范围上存在劣势。在实际资金运用中,信托一般可分为投资类信托、事务管理信托、融资类信托。其中融资类信托占比最高。该业务主要是将受托资金归集后,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在该类业务模式下,信托公司需要通过甄别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然后为其发放价格、期限匹配的产品进行融资。包括了项目类信托、融资租赁信托、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类基金信托、银信合作类信托。融资类信托社会需求量大,收益率稳定,同时该模式一般不容易被保险、券商所复制。尽管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投资于实体,但目前主要渠道仍为表内贷款,通过资管计划对实体经济融资手段仍不成熟,在项目选择和实务操作上难以和信托竞争[8]。

(二)与券商资管相比的劣势

银行理财与券商相比,在业务链条、行业研究能力上存在劣势。证券公司由于其行业性质,拥有从证券一级发行市场到二级流通市场完整的业务链条。同时,其内部的研究部门、投资部门、资金运作部门往往相互联通,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资产管理服务方案,银行面临着显著的劣势。特别是在《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等文件颁布后,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这主要包括在审批制度上,预先审批制度改为报备制度,券商资管服务效率和灵活性得到极大提升;在产品设计上,分级产品设计得到批准;在投资范围上,中票、利率衍生品、券商专项资管计划、信托资金集合投资计划,以及其他投融资双方所约定投资范围的资管计划均可以涉及,投资范围大幅度增加;在流动性上,集合资管计划份额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转让,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而商业银行面临的是趋紧从严的投资环境。

(三)与保险资管相比的劣势

银行理财与保险资管相比,在保障功能和税收规避上具有劣势。保险资管产品主要包括万能险、分红险等。保险理财产品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保险产品可以获得部分税收减免,例如国内保险产品免缴所得税和遗产税,银行理财产品不具备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保险资管仍然具有风险保障职能,和传统保险产品一样,都能形成一种保障制度的安排。保险理财产品投资人在事故发生后,仍可以获得产品条款约定中的赔偿,同时保险资金无需抵偿债务,不会受到任何单位的冻结,这是银行理财无法比拟的。

(四)与互联网理财相比的劣势

互联网平台理财门栏低、流动性强、资金成本低,能对社会闲散资金最大范围利用。互联网理财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支付,申,申购和赎回均无实际交易场所,交易快捷方便。同时,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一般挂钩货币基金,流动性极高,一般采取T+0模式,在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上均可操作,赎回资金可即刻通过支付平台进行消费活动[9],使投资人真正实现了在获得高于普通存款收益率的同时,不影响投资人资金的日常周转和使用。因此,互联网理财与当前年轻一代的投资消费理念以及股票、期货等投资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高度吻合,形成了对这部分人群中高净值群体的强大吸引力[10]。

四、银行理财转型发展的思路

通过将银行理财与其他资管形态的比较,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以下从宏观上组织架构设计、中观上推进资产端创新与管理创新,微观上实现产品净值化、基金化与参与二级市场流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转型发展建议。

(一)宏观上组织架构设计

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一般只包括3~7个一级业务板块,按照条线管理制或事业部管理制度,一级业务板块的收入、利润、资本回报率已经完全实现独立核算。一级业务板块是按客户加业务的复合维度进行区分,单纯以产品部门作为一级业务板块的银行已经非常少见。因此,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板块能形成强力的盈利能力。利润贡献度在集团内部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之一。如表2、3、4所示。

数据来源:Bloomberg数据终端。

数据来源:Bloomberg数据终端。

数据来源:Bloomberg数据终端。

反观国内银行,总行端一级部门通常在30个左右。前台业务部门又分为零售、公司、同业、金融市场等,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参见表5)。因此,在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可做出如下调整。

数据来源:Bloomberg数据终端。

第一,从品牌管理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应在尽快打造出属于自身的资产管理品牌后,可通过强化统一平台或精品店模式实现业务扩展。

对于处于资管业务扩张初期的银行集团,应首先打造统一的投资业务品牌,在实行跨区域新建机构,或通过收购资产管理公司以扩张其资管业务时,应一律统一到唯一品牌之下(例如招行集团的金葵花品牌),所收购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只保留其渠道和客户群,不再保留原有产品结构或品牌,从而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单一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对于资管业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甚至开始进行跨境扩张的银行集团,可针对所扩张地区高净值客户不同的偏好,或所收购的金融机构的经典品牌,进行差异化管理,在不损害自身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营销。

第二,从业务板块设置来看,尽管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将资产管理部设为一级部门,或是大金融市场板块下最重要的条线,但该部门绝大多数仍为产品部门主要向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资管产品和投资服务,对客直接销售能力仍没得到有效开发。

因此,各家银行应该首先尽快完成资产管理板块的事业部改革,并且在一级分行建立起全面的业务发起和销售的对应条线部门,逐步实现单独的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和风险管理,明确其利润中心的职责定位。同时,有条件的银行集团应该加快其下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与银行母体间的联动合作。将银行母体的流动性与非银机构的灵活性、客户多样性相结合实现最大销售利润。

第三,从业务联动来看,做好与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联动。理财业务的实质是“代客理财”,由客户承担产品的绝大部分风险和收益。因此,除了自身的利润贡献,资管业务在增加客户粘性,带动范围经济上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银行应该高度重视资管业务板块与其他板块的联动作用,深刻认识到银行业务模式归根到底是客户关系驱动所致。例如,加大对企业IPO之后,为公司高管提供财富增值后的资产管理服务和继承服务,向集团授信客户高层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商业银行要从总行角度出发,做好条线间的利润分配,形成有效的联动合力[11]

(二)中观上推进资产端创新与管理创新

1. 资产端创新

资产端创新,是商业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支撑点。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完成,传统固定收益产品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资产端的创新,是未来商业银行需重点制定的战略规划。

一方面,实现资产配置的证券化和多样化。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完成,将倒逼商业银行将传统的业务模式由“发放贷款—到期还本付息”,转变为“发放贷款资产证券化”,佣金收入将会逐步替代息差收入。随着监管机构进一步达成共识,资产证券化覆盖范围正由企业和个人信贷资产,逐步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涉农资产所扩张。目前商业银行已经通过信托或券商通道,推出了部分“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结构分层,现金流重组的主要特征已经得到初步体现。未来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到信贷资产交易平台、理财与直融项目对接中去,做好“非标”项目的筛选,通过分层级结构提高投资收益。同时,要加大对资本市场投资的参与,将理财资金通过与券商对接,在股权质押融资、一级市场配资、两融资产包上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最后要密切关注国企混改、并购、夹层基金、房地产合伙基金、中小企业私募债、票据集合理财、资产公司收益权抵押回购等新型投资方式,确保资产供给多元化。

另一方面,实现资产运作模式的层次化与结构化。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利率管制背景下的传统理财模式在存款市场化定价后必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将取而代之。结构化理财产品可选择投资范围广、结构搭配随行就市,能同时满足投资者与投机者的需求。这一类产品在部分甚至全部保障本金安全的情况下,能挂钩衍生产品,进行更高收益和风险的投资。该类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先进银行的主要资管模式。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加快嵌入适当衍生合约和对相关合约进行多层级拆分的能力,使结构化产品更好的为国内投资者服务[12]。

2. 管理创新

在大资管时代,随着资管产品规模的剧增,资管产品的边际收益会随之降低。因此,商业银行要尽快提升主动和委托管理、风险管理、人才管理三方面的核心能力。

第一,提升主动和委托管理能力。银行与其他资管形态相比,目前在固定收益资产投资与全投融资链条的参与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对于未来银行资管业务,不仅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参与到包括劣后级份额投资当中,同时提升资产委托管理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与筛选,与优秀的投顾机构进行合作,扩大在资本市场、海外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力。

第二,建立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是通过不同类型的资产组合,获得对应的风险与收益。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型,需设计多层次的风控手段,并在投前、投中、投后全方位的加以贯彻。因此,商业银行要能够按照市场原则创设标准化、可流通的风险资产和采用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来缓释风险外,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计量风险,以及通过对资产的重新组合、重新定价平滑风险。最后通过互联网等自助化服务渠道,充分揭示和传递风险。

第三,强化对资产管理业务人才的管理。随着银行复合化经营的深入,只有拥有完备的资产创设能力、投资能力和营销能力的银行才能引领资管行业的发展。而这一切的载体都是“人”。因此,商业银行要从战略高度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和直销团队,以“融资+融智”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三)微观上实现产品净值化、基金化与参与二级市场流通

1. 实现产品的净值化与基金化

基金类产品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优化与延伸。尽管大部分以“资产池”的方式进行运作,但资金由第三方托管,一款产品对应一个“资产池”,收益根据“资产池”的表现体现为净值型收益,风险由客户承担,银行不做刚性兜底。这样,一方面能引起投资人对风险的高度重视,认识到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与投资风险的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使资产价格能充分反映其中蕴含的风险,打破刚性兑付,反映代客理财的本质。此外,基金化的理财产品使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现金流的需求,自主决定投资期限,自主决定申购或赎回。对于银行而言,理财产品基金化运作后,能按照公允价值计算投资收益,避免刚性兑付,使理财市场之争真正成为银行在市场研究能力、投资交易水平、流动性管理能力、风险控制体系上的全面竞争,银行将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让市场波动反映资金供求,使理财业务回归本质。

2. 理财产品参与二级市场流通

自2012年7月,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乾元”2012—135期(183天)固定期限产品可以在投资5个工作日后,在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转让后,2015年3月,浦发银行推出了同样可在二级市场转让的理财产品。按照目前的市场报价来看,投资方自己寻找买方银行,产品发行银行将收取50~100元每笔的固定手续费,如果由银行协助寻找买家,则按照投资金额的0.05%~0.1%收取手续费。

目前,理财产品在二级市场的转让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监管机构希望通过二级市场的交易,进一步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透明度,增加投资者对风险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希望通过该业务开辟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商业银行单独搭建二级市场交易平台非常困难。因此,行业中规模较大的银行应首先联合有能力的第三方资产交易中心,搭建理财产品交易平台,并推荐更多的主体参与,保证产品的流动性,同时引入专门的产品解读机构,提升被交易产品的价值透明度。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理财产品中“面签”问题,并使参与主体尽早签署互认“面签”的协议。最后,确定可参与平台交易的理财产品类别,尽可能扩大产品覆盖面。

总之,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是巴塞尔协议III中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投资者思想观念转变和社会融资需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尽快做出实质性的改革。

摘要:从大资管背景下市场竞争的现状人手,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据此指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与其他资产管理模式相比较的不足。随后,通过借鉴国外先进银行资产管理经验,从宏观上组织架构设计、中观上推进资产端创新与管理创新,微观上实现产品净值化与参与二级市场流通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银行理财,制度设计,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国泰君安研究院.银行、理财和保险资产配置2015回顾与2016展望[R].国泰君安证券,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15(3).

[3]吴佳其.大资管时代金融机构跨业合作的新路径探讨[J].西南金融,2014(3).

[4]肖力晟.人民币理财产品:概况、运作、风险与监管[J].国际经济评论,2013(5).

[5]李将军,范文祥.金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困局的成因及其化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4(11).

[6]胡伟.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13(6).

[7]马俊胜,张龙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4(2).

[8]李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5).

[9]胡增永.互联网理财与传统银行理财业务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

[10]薛小玉,许争,郭甦.大资管时代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定位[J].经济体制改革,2014(9).

[11]柳邓,杨董.银行理财十年蝶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券商销售:迎接大资管时代 篇4

到那时,卖方极有可能从研究驱动转向研究和销售共同驱动,最终转向销售驱动,与国外成熟市场模式接轨。

研究员和销售的岗位在十多年前以产销的关系确立。研究员负责研究报告的产出,销售则负责将其推销给客户。他们共同构成证券投资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连接着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上要做好上市公司研究,下要做好对机构投资者的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由于内外因综合的原因,二者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在悄然生变。研究员的工作销售化,销售工作公关化,部分销售的一些另类服务方式,屡屡成为抓人眼球的花边新闻,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销售服务的专业化、研究和销售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一再被拿来讨论。

但在业内看来,外界对销售的理解长期存在偏差。销售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把一些信息经过有效地筛选过滤,从纵向角度形成投资组合建议。在信息爆炸时代,销售的价值将显得越发重要。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对销售资源整合往往比研究的整合和变革更加重要,研究与销售的专业化分工势在必行。

“我每个月的行程差不多被各家券商销售团队预约满了,被邀约参加各种活动,似乎无形中多了个经纪人帮你安排活动。”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新财富。由于各家券商间手续费高低、通道速度等差异不大,作为区分分仓多少的“券商服务”被日益强化。由于销售的奖金通常都与分仓份额直接挂钩,也无怪乎销售会使出浑身解数,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五花八门。

券商销售为投资者提供的服务除了安排正常的路演、专家会议、机构会议外,有些还将服务延伸向投资者的业余生活,如组织户外活动、徒步、旅游等。

每个券商对销售部门的定位有所不同,有的销售是研究所下面的一级部门,有的则是整体一级部门。定位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员引进时就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成为导致销售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服务的对象同一化,服务的内容同质化,同行竞争亦非常激烈。“各家机构的销售经常碰面,相互熟悉。有时候多达七八个销售同时出现在基金经理的办公室,场面略为尴尬。”一位资深销售描述道,“像打架一样,甚至要抢人。”

另一个现实是,分析师也部分替代了销售的工作。国内研究所模式下,分析师群体压力增大,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向客户销售以及上市公司维护中去,分析师们恨不得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和客户交流沟通,路演、组织会议和沙龙等内容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很大一部分分析师可以自行安排路演,为客户预约专家上门交流以及安排小型行业研讨会,而这些工作原本是销售的内容,可以说,中国的卖方分析师有一半的基因是优秀销售。

“销售在这中间只承担了一个传声筒功能,或者是整个服务的行政安排人员。”一位研究员接受新财富采访时表示。分析师职能的拓展,使得销售和分析师的分工愈趋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们使出的招数五花八门。“刚入行时我相信一个好销售的标准是勤奋踏实、有独立见解和思考能力。但是现在,对销售的要求是多才多艺。”一位入行近十年的销售说。一般来说,专业、观点更鲜明的销售更受欢迎,与此同时,熟悉的圈子、服务频率更高或走生活休闲服务路子的销售对投资人亦颇为受用。

信息爆炸,销售作用凸显

“经常有年轻的销售想要跳去做研究员。”一位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说。大众心目中券商销售工作含金量低的印象被固化,这多少让一些勤奋踏实的销售从业者感到无奈。

“其实不管是大众,还是部分研究出身的券商研究所领导,都对销售的理解有一些偏差。”一位大型券商研究所华南区销售负责人介绍,销售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传递信息,而是把一些信息经过有效地筛选过滤,将更确定更靠谱的信息传递给客户,销售的功效是放大。信息爆炸的时代,销售可能比研究员更重要,目前客户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信息泛滥而无法筛选,信息越多对销售越是一件好事,更需要销售去梳理信息。和分析师相比,销售做的是组合投资,内含对趋势的把握和更全观性的内容。一个专业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销售对客户的黏性非常大,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佣金,还能带来其他资源价值。

据业内介绍,大多数研究所销售职位的入行门槛并不低。一个优秀的销售要具备研究视野、纵向整合能力,根据客户的反馈遴选客户需求,并将研究所的资源与客户对接。销售出身的人更懂得聆听需求、梳理关系、整合资源,挖掘到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对人性的理解更灵活和具有弹性。

一位从业十年的资深销售称,随着客户本身结构的变化,对券商销售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用一段时间之内销售提供的股票的绝对收益来作为考核销售的标准。这样的激励,有利于提高销售的专业度,并更加积极主动地替客户筛选观点,甚至,有些专业扎实的销售,其推荐的股票业绩比普通分析师的组合还要出色。

不过,上述负责人也坦陈,从她入行开始,走另类服务的销售就一直存在,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美丽的东西赏心悦目,有机会在工作中见到一位美女,肯定不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出于人之常情,拒绝一位美女的要求总比拒绝一位同性难一点。但是客户的需求各种各样,除了漂亮,也需要专业。专业的销售带来专业的意见,这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在欧美、香港等成熟市场,券商销售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从研究员转岗而来,不仅掌握了研究所内每个分析师的观点、个性特点以及覆盖的股票池,还能对口地将分析师推出去。整体而言,国内的销售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

“目前A股市场上称得上专业、能够听懂分析师观点和逻辑的销售不多,大多数销售本身对分析师的观点、市场的看法或推荐的品种没有足够的认识,没办法通过推荐股票去赢得认可。”一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坦承。他们通过帮客户买早饭、送水果等方式拉近和客户的关系,获得佣金分仓。而在他的眼中,专业的销售不仅仅是研究销售,还可以整合券商背后所能够提供的所有资源,创造相应的价值。

大资管时代的机遇

分析师和销售共同构成了证券投资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连接着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上要做好上市公司研究,下要做好对机构投资者的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由于内外因综合的原因,二者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都在悄然生变。

近五六年来,一部分券商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挖掘销售价值,对销售部门进行整合,将销售从研究所独立出去,成立金融机构客户部,简称机构部,目的是希望提高销售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客户需求,不仅能够推销研究内容,还能整合内部所有的资源,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有些客户定增、销售产品、结构化产品等,需要利用券商资源或券商通道等,或者客户是否需要期货研究、海外研究或者衍生品研究等,甚至为客户定制产品。兴业证券和海通证券都是较早进行销售改革的研究所。对一些大客户,海通还有产业基金可与之合作。

“在国内,未来销售职业含金量的提升一定是和客户的多元化直接相关的。如果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不够成熟,机构投资者不够多元化的话,销售工作行政化的现象会一直存在。”一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称,最近,该机构好几个想从销售转岗做分析师的员工,都被他劝住了,理由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销售的工作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的市场要比研究大得多。

当前分析师用于服务客户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做研究的时间却比10年前、5年前明显减少。而分析师团队受研究模式和架构的影响,团队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尽管近年来互联网传播工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长尾客户的覆盖和服务,但在一对一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上,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当了这么多年的分析师,我觉得研究员确实是越做越累,因为客户越来越多。”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现有模式下如何更好地覆盖更多客户群体将成为券商发展的一个瓶颈,此时专业的销售价值便凸显出来,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力量。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客户数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客户身份背景也将更加多元化。“跨境和跨资产类别的客户数量正不断增大,资产规模不再集中,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包括托管、投行等各种各样的需求,推荐牛股不再是唯一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化地分工变得尤为重要,让研究和销售做各自最擅长做的事,研究回归到研究本源。成果的推送主要由专业的销售团队来做。对研究所来说,面对大资管时代,整合销售资源和研究资源必须同时进行,且销售资源整合往往比研究的整合和变革更为重要。”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在接受新财富采访时称。

对销售这一职业来说,大资管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那些能够调整自己,适应趋势发展,做到专业化、全方位服务、有全局视野的销售,才能在未来拥有广阔的空间。而那些只是简单下传单、通知会议的销售,将轻易被替代。”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券商销售说。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篇5

1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1.89万亿元, 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571%。但2012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仅增长26.6%。单看业务净收入26.6%的年增长率应该令人满意, 但是与业务规模571%的年增长率相比之下, 不禁使人产生困惑: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增长为何没有带来相应的业务收入的增长?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同比增长36%;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同比增长250%;定向资产管理同比增长1150%。券商的资管业务规模扩张主要来自银证合作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增加。银证合作业务是证监会放开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后开始陡增的一种创新模式, 之所以能够发展快速, 是因为该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合作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银证合作, 一是使银行可以有效规避监管限制, 二是为银行将信贷资产由表内移至表外提供了可能。券商则通过银证合作, 在经纪和承销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 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

2 银证合作的具体形式及局限性

通过研究现有银证合作的具体形式, 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四类:

(1) 通过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银行将表外的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 并委托券商利用该资金购买银行的“票据收益权”, 为银行提供短期周转资金 (票据不转移出表, 仍然占用信贷额) ;或者券商利用该资金直接买断银行的票据资产和信用证 (利用表外资金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的同时, 实现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 。

(2) 银行通过券商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将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保险理财, 然后保险理财金再存回银行, 实现表外资金转变为表内存款。

(3) 银行将理财资金委托券商定向管理, 券商利用该资金投资于银行信托产品, 由信托产品将钱放给满足信贷要求的融资企业, 将理财资金用于信贷, 并实现信贷资产向表外转移。

(4) 银行与证券公司签订定向理财协议, 将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进行管理, 证券公司通过直接管理资金赚取其中的差价。

上述四种银证合作的方式中, 除了第四种能够体现出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主动投资性外, 其他三种合作方式中券商只是发挥通道的作用, 没有体现出券商的专业投资优势。这一点从银证合作双方的利润分配中也能体现出来, 一般情况下券商对“通道业务”只收取0.05%~0.1%的佣金, 随着更多的券商加入争夺该业务, 该佣金比例一度接近0.01%。据相关数据统计, 通道性质业务占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的80%, 即便业务规模巨大, 对收入产生的贡献也非常有限, 由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伴随571%业务规模增长量的只有26.6%的收入增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 “通道业务”盈利模式对券商来说并不是长久之计。

一是同业竞争会继续摊薄利润。这种几乎不需要成本的低风险的收入增长模式会吸引更多券商的加入, 随着同质竞争的加剧, 这种业务为券商带来的收入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二是券商在利润分配谈判中无主动权。在以上形式银证合作业务中券商的“通道”价值对资产增值的贡献微乎其微, 没有贡献也就没有回报可言, 所以券商在与银行利润分配的谈判中也完全处于劣势。三是银证合作业务存在被叫停的风险。在去年颁布的《加强票据业务管理的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中规定了贴现商业汇票的转让对象。一旦此规定正式实施, 证券公司将不得受让银行的票据资产。这一条款也透露出央行对商业银行将票据资产转移到表外行为的监管意图。同时, 如果银监会认为商业银行这种将表内信贷资产转移表外的行为所带来的信贷规模风险过大的话, 银证合作极有可能落得跟银信合作同样的结局。

3 资管业务基于银证合作基础上的创新方向

证券公司被“松绑”后第一次大规模创新的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券商有机会改变这一现状。虽然银证合作的通道业务只为券商们带来微薄的佣金, 但是该业务几乎不占用券商的资本金, 并不影响券商开展其他类型的创新业务。同时, 通道业务还给券商们带来了“商业银行”这一优质客户资源。如果没有专业性投资带来的高投资回报, 那么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将丧失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券商应该把通道业务当作银证合作的基础和开端, 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与合作银行开展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深层次的金融创新可以向资产证券化和投资结构化分级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3.1 银证合作共建创新型资产证券化业务

与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合作,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一定是券商的首选标的资产。信贷资产约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80%, 由于信贷资产存在流动性弱、风险高等特点, 商业银行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着很高的需求。通过券商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在直接融资市场中盘活这部分信贷资产, 产生商业银行需要的现金流。由于信贷资产存在高风险性, 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也需要在直接融资市场中分散这部分风险。对于券商来说, 信贷资产的现金流容易测算, 回收有保障, 非常适合用于资产证券化。

除了信贷资产之外, 银行的贷款客户也可以成为券商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合作客户。券商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需要有稳定的现金流, 银行在对客户的放贷审核中, 充分的了解了这些客户的经营状况, 资产类型和现金回收能力。当那些有稳定的现金回收能力的客户需要借贷, 而银行又受到信贷额度限制时, 银行完全可以把这些客户介绍给合作券商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一方面, 客户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前支取的未来现金流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业务;另一方面, 银行通过银证合作能够为贷款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这将进一步巩固银行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券商在构建资产支持证券的资产池时, 也可以创新地将银行的信贷资产与贷款客户的收益类资产进行一定比例的组合, 在保障现金回收能力的同时, 提高产品的回报率。券商做此类业务时需要充分鉴别资产池中的各类资产, 确保各资产之间的独立性是保障该类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前提。各资产之间的关联性将使得风险冲击对整个资产池的影响变得无法准确估计, 这将大大增加券商评估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的难度。此外,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中还有一点是需要所有券商提高警惕的, 那就是在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形成的地方债务。这些贷款多是因为地方行政干涉或者地方融资平台担保放出去的, 所投向的项目多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的后期收益难以保障, 是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一大隐患。如果将这部分信贷资产用于证券化, 将会对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和信用体系造成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券商提高对标的资产的审核能力, 在项目审核中要充分揭示标的资产的潜在风险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 以便能够对证券化产品进行准确定价。

3.2 结合银行理财资金, 共投结构化分级产品

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化投资能力, 也就是设计高回报投资产品的能力, 这才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重点。以东方证券为例, 其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较小, 约260亿, 其中集合理财产品约130亿, 通道型业务只有70亿, 但是其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一直稳居业内前5名。券商提高自身资产管理业务能力, 也可以成为在银证合作中的优势力量, 毕竟对于银行来说, 通道商易找, 高回报难寻。

在银证合作的基础上, 券商有希望通过设计结构化分级产品来克服这一难题。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需求较低, 并且市场规模巨大。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扩大和央行下调利息的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越来越难以保障, 但是社会中闲置资金充足, 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减, 部分人士甚至担心银行理财产品会出现借新债补旧债的庞氏骗局。券商完全可以吸引这部分低风险低收益需求的银行理财资金与自身风险和收益需求相对较高的集合理财资金相结合, 共同投资于结构化分级产品。银行理财资金可以投资于结构化分级产品中预期收益率均较低但优先分配的优级份额, 而券商的集合理财资金则投资于预期收益率均较高但次先分配收益的次级份额。由此形成的优级份额具有资金量足、规模大的特点, 更容易利用杠杆效应来放大结构化分级产品的投资收益。

这类银证合作业务可以弥补券商现阶段发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结构化分级产品优先分配的收益, 由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银行从中抽取的利润组成。银行从中抽取的利润一定程度上摊薄了券商的收益, 但是这一点不足可以通过双方合作的业务量来弥补,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巨大。券商通过这样的实战操作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 为日后独立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类银证合作业务的关键还是在于券商所设计的结构化分级产品的盈利能力, 只有切实的高投资回报率才能够吸引到银行与之合作。无论什么时候, 提高投资能力, 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券商们需要不断加强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银证合作中的“通道业务”对券商的盈利能力贡献有限, 不能够提高券商的专业投资能力, 因而不利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况且我国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中, 股票型占比过多, 达到80%, 债券型和货币型占比较少, 业务整体风险水平偏高。因此, 在调整现有结构的同时, 我国券商应该在“通道业务”的现有基础上谋求与合作银行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可以同合作银行共同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 也可以通过研发结构化分析产品来利用规模巨大的银行理财资金。注重资产管理产品的运营效率, 提高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才是券商扩张资产管理业务的重中之重。券商应该组建包括投资组合、机构投资产品、综合解决方案、独特解决方案等全面的产品线。通过丰富的投资产品细分客户, 根据客户的投资习惯和需求偏好, 在多种资产类别中选择预期收益跟踪误差最小的组合以满足客户的长期投资需求, 以实现个性化、差别化、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宗宽广.美国投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启示[J].中国金融, 2012 (6) .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篇6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并根据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等,对客户资产进行投资运作,为客户提供组合管理、信息咨询、收益分配等相关服务的新兴业务。我国资产管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必要性。

(一)产生背景和必然性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居民的投资理财理念进一步深化,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单一的储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宏观经济的稳步向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导致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差异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成为个人投资者财富管理和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共同选择,在此背景下,资产管理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2012年资管新政实施以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到货币市场,再到房地产市场,几乎遍及资产管理机构的身影。

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金融脱媒趋势加剧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主动选择和竞争有力推动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兴起。长期以来,银行贷款占据了我国社会融资绝大部分份额,导致全社会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系统中,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改变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局面。2013年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的占比降至50% 左右,与此同时,资产管理业务兴起,更多的居民财富聚合投资到实体经济中,不仅使投资者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同时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的成果, 而且给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

因此,资产管理的兴起既是居民财富管理的投资选择,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背景下金融机构拓宽业务范围,提高竞争力的趋势选择,更是聚集社会财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二)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新政不断推出,资产管理领域就是其中之一。资产管理领域的金融改革使得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分割局面被打破,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均开始全面介入资管领域,我国的“泛资管时代”已经来临,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是所有金融机构在泛资产管理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功能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将众多社会闲置资金集合起来,融合传统业务模式和创新业务模式,集合专家能力实现社会财富管理,引导社会投资,从而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由于资产管理具有分散化投资的特点,所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金融机构倘若具备在降低风险条件下维持客户资产获得稳定收益的能力,则必然能够留住大量的存量客户,并有效吸引或竞争到潜在的高净值客户, 从而促进机构业务的良性循环,实现利润的可持续性增长。此外,资产管理业务还具备资产保值增值、创造现金流收入以及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可以充分满足投资者的主流需求。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是一种表外业务,属于金融机构的或有债权或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到表内,从而达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促进金融业加快转型发展。

正是鉴于资产管理业务具有的上述功能,券商这一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机构主体开始掘金资产管理领域,不断拓展资产管理业务。随着2014年下半年的资产证券化备案制推出,券商专项资产管理的冷淡局面被打破,未来其在资管领域必将更加活跃。

二、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业务类型

目前,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券商的资管业务大致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三大类[1]。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又可分为大集合和小集合,但是2013年6月大集合已经告别理财市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属于券商资管的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的有价证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本质上是银信合作通道业务的衍生形态,它通过压低原来的佣金费用,抢占了部分原本属于信托的业务,快速做大了规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则是指客户将其指定的资产委托给券商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并由发行券商对其进行管理的业务。 新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出台之前,由于监管层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监管比较严格,导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长期以来规模增长乏力,备案制出台之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冷淡局面逐渐被打破。

从资金来源上看,我国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分为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与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两大类。 其中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计划是当前各大券商最主要的资管业务增长点,如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阳光私募资金、期货资管业务等都明显属于私募性质。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计划面向普通大众,门槛相对较低,在券商资管业务中不多见,而在银行业和基金行业更为普遍。

(二)业务规模

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共发行1917只集合理财新产品,发行份额达960. 16亿份。其中股票型104只,混合型521只,债券型799只,货币市场型51只,另类投资型441只。从数量上看,2012年以来,债券型产品在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接近半壁江山。 其次是混合型集合理财计划,2012年以前,混合型集合理财计划的份额显著高于债券型集合理财计划,而近三年债券型集合理财计划逐渐成为券商的主打产品,混合型集合理财计划的份额始终次于债券型集合理财计划的份额。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三年,尤其是2013年以来, 我国证券公司的另类投资型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总数和发行份额不断增加,虽然另类投资型集合理财产品的平均发行份额相对于其他四种集合理财产品而言,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单位: 只,亿份

数据来源: wind 数据库。

2013年,我国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债权型、货币市场型和另类投资型集合理财新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份额取得了较高的增长。2014年另类投资型集合理财新产品继续快速增加,然而股票、混合、债权和货币市场这四大传统的资管产品的发行总数却都出现不同程度减少,新产品的发行份额也随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可能主要是受券商资管中违规操作现象频发导致监管进一步加强的影响,加之2013年6月大集合理财计划退出理财市场,而获得公募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数量有限,2014年下半年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推出对券商的未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发展构成利好,这些可能都是2014年我国券商集合资管新产品发行下降的原因。

数据来源: wind 数据库。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2008—2013年券商资管业务的统计数据看,与定向资产管理规模相比,专项资产管理规模显得小而不足,数据进一步说明了2013年之前我国券商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处于长期冷淡状态。2013年之前,券商的专项资管规模始终不温不火,未见扩大,2013年,我国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开始出现了突破性增长,同一时期券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扩张也十分显著。

2010—2013年我国券商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所有披露数据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业务利润在前三年出现持续下滑,2013年则出现转机,资管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双比2012年翻了一倍多,取得103. 94% 的资管收入增长率,达到历史峰值,资管利润率则略高于上年水平,增长比较平稳。从行业平均水平看,资产管理业务在券商所有业务类型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3年券商行业资管业务平均占比由2010年的3. 32% 稳步上升到4. 26% ,增长近1个百分点,而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占比却都出现较小幅下降局面。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证券业协会。

数据来源: wind 数据库。

随着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推出,我国券商在资产管理领域的规模逐渐扩大,券商资管业务不断得到新的发展。然而2013年券商资管业务中频发的违规操作及2014年集合资产管理新产品发行份额的下降说明了在泛资产管理时代,券商正以积极的姿态投身资产管理行业,但是其在拓展资管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清晰认识。

三、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我国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涉及银行、 基金、信托、保险、券商等众多主体,券商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中占据的份额并不是很大,证券公司在拓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竞争。相对较低的市场份额使得当前券商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资产管理上的专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2]。其次,与传统业务相比,券商的资管业务产品种类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对于“非标”产品的风险识别难度更大,导致风险暴露更快。2013年证券公司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也说明目前券商资管风控体系不健全,对风险缺乏甄别和控制能力,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 第三,从券商三种资产管理类型的规模数据上不难看出, 当前券商资管业务结构很不平衡,虽然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实施以后专项资管计划能够得到良好运行,但是长久以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份额在整个体系中显得微不足道,而通道业务占比却始终较高。虽然通道业务拓宽帮助券商快速做大了资产管理规模,但是由于通道业务“两头在外”的特点,也使得券商资管部门对业务中的资金和资产的实际控制力非常薄弱,并且这种业务的技术含量很低,券商很难形成资管业务核心竞争力[3]。

针对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最为关键。首先,建立健全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制度,保证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处于法律框架之下,杜绝违规操作[4]。其次,合理控制各类型资管计划规模,避免过度依赖通道业务,加强资管业务中的量化产品和另类投资产品开发,稳步扩大资管业务收入在券商总收入中的比重。第三,扩大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依赖高效的财富管理平台,在发展和壮大资产管理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以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的综合式财富管理平台建设,以树立更好的平台优势。 此外,衍生产品是对冲风险的有力工具,加大衍生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并将其投放到资管业务的风险对冲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券商资管业务的运作效率和资管业务的利润增长率[5]。第四,资产管理业务中杠杆的存在会无形放大资管产品风险,券商资管部门必须科学有效利用杠杆,避免利用杠杆过度打包。

摘要:自2012年资产管理新政实施以来,我国券商的资管业务一度疯长,在2013年超越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后,2014年继续放量增长,并且资管业务收入占券商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随着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推出,券商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冷寂局面将被逐渐打破,资产管理业务逐渐成为券商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分析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管理,券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晓东.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运行模式[J].科技信息,2013(4).

[2]徐秀清.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运用[J].学子,2014(19).

[3]余海洋,崔继培.券商资产管理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36).

[4]黄建贤.券商资产管理应对行业变革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9).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论文 篇7

这里的商业秘密,是指申银万国和银行合作,共同推出集合计划,取代盛行一时的银信恋(即银行人民币理财对接信托业务)。

这项业务创新,正在券商内持续发酵。信托公司靠着此项业务,管理规模在两三年内得以迅速发展,券商资管也做着同样的美梦。

幸运的是,从实践情况来看,这或许不是白日梦。

从记者得到的消息看,先行者申银万国管理的相关资金已经高达100多亿元,赚取的利润已经达到4000多万元。

不仅是申银万国,目前很多券商都瞄准了这一目标。银河证券资管部的一位投资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他们也正在着手做这项业务。

纷纷瞄准银证合作

“最近已经有不少券商和我们沟通过,要发行这样的产品,公司也在研究。”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产品总监张立洲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说。

银证合作本质上就是一项通道业务。他们合作的方式之一是将原来的银信合作变为银证信合作,增加券商作为中间渠道:银行将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通过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計划对接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再给到融资客户。

“目前,城商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早已经开展,四大行目前还没有涉及。”北京的一位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四大行业务庞大资金充足,自身经营同业业务已经绰绰有余,不需要再通过其他渠道。

广义范围的银证合作涵盖第三方存管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债券回购业务、融资业务、理财业务及其他创新型业务。银证合作算得上是创新型业务。

“5月初创新业务大会召开,在会议的鼓舞下,很多券商都在摩拳擦掌。”上述投资经理道,南方多家券商已经介入,还有的券商正在申请资格。

总部位于两广地区的一家中型券商于今年初开展了此项业务,不到3个月的时间业务规模已逼近1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行业同期单只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募资额的2倍~3倍。去年底,上海某非上市大型券商通道资金规模接近100亿元。

券商由于不负责销售,也不负责设计产品,只坐地收取管理费,收费标准大约是千分之三,利润非常可观。

上述投资经理还向记者透露,申银万国可以说是国内做得最好的券商。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进行银证合作,部门负责人单蔚良表示模式很容易模仿,因此不方便接受记者的采访。

“他们从信托公司引进了一位经理,基本上复制了信托发展的样式。”上述资管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申万迅速发展的秘密。

银信恋分手的结果

如果银信恋没有受到限制,银证恋很难能掀起一股旋风。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信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银行募资投资贷款类信托;二是权益类信托方式,主要用于购买一个公司或者多个公司打包的应收债权,如各种票据;第三是将募集的理财资金投资于公司股权。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贷款无门,因此能够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的银信合作产品受到追捧,但是由于把表内业务转移到表外,信贷规模管控失效,银行资产风险骤增。

2010年5月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6149亿元,而当月全部银行的人民币新增贷款不过6394亿元。到当年8月份,银信合作的资产规模合计达到了2万亿元。

如此规模巨大的“另类贷款”,自然令有关监管部门不敢掉以轻心。2010年8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72号文,传统的信贷类银信合作基本停止。

在银证合作叫停以后,庞大的资金仍然要寻找投向。于是,券商资管成为他们众多选择之一。

“在信托受限的背景下,券商资管面临了非常好的发展时机,有望实现爆炸式增长,摆脱券商资管长期发展缓慢的窘况。”一位券商分析师分析道。

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银证合作虽然是块大肥肉,但存在众多问题,这令开展该项业务的券商和银行比较小心。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就有一些银行不愿意过多谈论合作细节。

“银证合作虽然做的券商越来越多,但仍然是小规模,希望不要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而遭受不必要的麻烦。”上述投资经理担忧道,“如果说业务规模做大了,管理层会不会像关闭信托一样,也限制券商?”

在他看来,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如改革开放初期,任何创新都会得到力推,而现在,一经公开这种创新模式,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譬如风险谁来监管、负责等等,可能会对新生事物造成影响。

“根据银监会72号文的思路,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以管道、平台角色开展的银信合作持否定态度,那么,银证合作中证券公司同样扮演‘通道角色’,有什么理由证券公司就可以做大?”上述投资经理如此表示。

另外,券商还不像信托具有放贷资质,要从事这项业务,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做出改变。如果大规模推广,这项限制能否放开也是未知数。

除了监管层面,银证合作还有其他难题。譬如,银证合作的主导权在于银行。这项业务很简单,信托已经站稳了脚跟,只不过因为现在面临困难,银行才选择了券商。银证合作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得到银行的支持,否则银行翻脸,券商就傻眼了。

“这项创新业务并不是真正的管理业务,即使管理的资金上百亿,也不是真正的资产管理。资管业务最根本的是考核投资业绩,资产规模一点点增长。这项业务中,券商始终处于配角,提供最简单的通道业务,不能体现投资能力。”他如此评价。

但是他也承认,这项业务将给券商资管带来巨大的利益。他还透露今年券商出现了一个新趋势:“过去的评价体系是考核规模,考核投资业绩,而今年是创收,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即使成绩好,规模上不去,也不行。因此像银证合作肯定会得到众多券商的追捧。”

上一篇:现场安全监督下一篇:基层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