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业务发展

2024-06-06

IPTV业务发展(精选9篇)

IPTV业务发展 篇1

发展IPTV的好处

发展IPTV可以促进内容提供的繁荣, IPTV产业链是开放型模式, 对于内容提供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内容供应商能够通过宽带平台拓展自己的内容发售渠道, 增加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盘活内容的库存, 使原来放映过的闲置节目通过检索点播形式再次利用, 提高节目的重复利用率。目前, 宽带的内容正在逐渐丰富, 网络游戏、Flash等多媒体内容方兴未艾, 这些内容的提供者也可以将他们的节目内容移植到IPTV中。IPTV的逐渐成熟势必带动内容市场的巨大发展, 同时也会为内容提供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业务运营方面, IPTV与传统电信业务不同, 它是三网融合的业务, 在保持通信和上网娱乐能力的同时, 更强调TV终端。这一点是对传统文化消费习惯的继承。在这种继承的背后, 是接近1亿个家庭的庞大用户基础, 以及他们业余娱乐第一选择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因此, IPTV业务有潜能成为宽带基础业务, 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目前, 我国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 如果将电视转化为网络终端, 即使只有20%的电视转化成功, 也有6000万的转化潜力, 无疑会给业务运营商带来十分巨大的利润。同时, 为了更好地吸引用户使用宽带接入服务, 以及提高每个宽带用户的平均收入值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 , 大力发展视频内容以及相关业务就成为电信运营商们必用的关键手段之一。

IPTV是宽带视频的新应用, 它将带动宽带应用的迅猛发展, 人们不仅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得到优于传统电信业务的服务, 可以上网浏览、玩游戏, 还可以看自己想看的影视节目。IPTV将宽带用户从上网族扩展到非上网族, 将宽带娱乐市场从宽带用户、网民, 延伸到十几亿电视观众, IPTV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IPTV技术构成

(1) IPTV的运营流程

图1示出IPTV的运营流程图, 从中可以看出, 认证服务器、计费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是协同工作的。主要涉及信源编码、CDN网络、后台支撑系统和双向入户技术等技术。

(2) 后台支撑系统

认证、计费、数字版权保护是IPTV特有的技术。IPTV的计费系统较DVB-C的收取固定收视费的模式要灵活复杂许多。按计费逻辑, 可以区分为按媒体类型、时段、日期、访问人群收费;按计费模式, 可以区分为分级包月计费、按次计费;按优惠策略, 可以区分为按节目、用户、用户群、日期时段、用户购买的服务收费等。

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利用信息数据加密及数字水印技术, 提供针对流媒体、媒体文件版权保护的点到点安全机制。实现对信息的认证、抗否认、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和响应, 确保信息传输安全, 防止非法内容的插入, 确保内容不被任意篡改, 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

(3) 双向入户技术

入户技术并不是IPTV独有的内容, 但它是影响IPTV能否实现的一个主要因素。在HFC网络中, 广电运营商一般都拥有光纤干线网络, 除了用于电视节目信号的干线传输外, 也可以同时作为IP的干线使用。基于光网络的IP宽带传输设备非常成熟, 易于构建。 (如图2所示)

但是, 从光节点到户内的这最后100m, 情况复杂, 成了一个瓶颈。如果能重新布线, 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再铺一根5类线入户, 这是最直接的一种做法, 而且便宜。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 利用现有条件实现双向入户的方法层出不穷, 其目的只有一个, 即实现宽带双向入户。

目前, 实现的成熟度比较高的技术有5类线、CMTS、ADSL和无线宽带, 其他一些非标准的应用 (如电力线上网等) 还在验证中。5类线最纯粹, 需要单独布线;CMTS可以实现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ADSL利用了已有的电话线, 但速率不高;无线宽带则是一个较灵活自由的选择, IP数据从光纤干线网下来, 直接通过宽带无线覆盖小区用户, 省却了接入网建设。

接入手段与机顶盒的关系很密切, 机顶盒中双向调制解调模块 (或外挂的模块, 如CM、ADSL Modem) 要根据实际使用的接入方式来配置。

IPTV的内容应用

发展网络电视业务, 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它与传统电视、数字电视尽可能地区别开, 即如何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问题。互动、差异化的内容及应用是IPTV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 只有提供有别于传统电视业务而且能吸引用户的服务内容, IPTV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然而在目前, 除了受制于视频资源之外, 相关技术在实际商用上的不成熟也进一步限制了网络电视在现阶段能够提供的内容及应用 (如图3所示) 。

近年的实践证明, 内容及应用直接影响用户的付费, 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差异化的内容及应用。图3所示的现阶段网络电视所能提供的直播和点播两种应用, 与数字电视或VOD相差无几, 内容及应用的缺乏难以吸引用户。而纵观全球目前已推出IPTV业务的50多家电信运营商, 内容更是其IPTV业务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筹码。

网络电视业务产业链

网络电视业务产业链主要是由设备厂商 (终端制造商、网络平台系统集成商) 、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内容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等组成 (如图4所示) 。在该产业链中, 电信运营商有接入的优势, 广播传媒集团有内容及政策的优势, 究竟谁能成为产业链上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关键一环, 将是两者较量、平衡的产物。

IPTV业务发展 篇2

(试行)

为规范我省IPTV业务合作方(以下简称合作方)维护管理,支撑公司IPTV业务发展,适应公司组织架构职责调整,省媒体支撑中心、媒体运营部在广泛征求省相关部门及市(州)分公司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中国电信XX公司IPTV业务合作方维护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明确了对IPTV业务合作方入网管理流程、业务调整流程、网络调整流程、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工作内容和流程。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省公司。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IPTV业务合作方(以下简称“合作方”)指在IPTV业务运营过程中与中国电信XX公司合作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为IPTV业务运营提供视听类和非视听类内容,具体分为增值业务合作方(如游戏、音乐、教育、视频点播服务等)和直播节目源合作方(仅提供直播节目源,如部分本地电视台)。

第二条 为保障IPTV业务安全可靠运行,规范合作方维护管理,促进IPTV业务发展,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电信XX公司及下属各单位。

第二章 合作方入网管理流程

第四条 合作方入网需求受理

(一)省媒体运营部直接受理合作方需求。

(二)市州本地节目源引入,由市州电视宽带部向省媒体运营部提出需求。

(三)省媒体运营部通过OA业务协调单向媒体支撑中心发起合作方入网需求,并提交合作方入网技术方案:

1.增值业务合作方至少包括网络组网图、设备功能及数量、设备安装位置、设备主要性能指标与业务适配能力、合作方至电信链路配置情况,各种典型场景下应急处置预案等。合作方入网技术方案模板详见附件1。

2.直播节目源上线,合作方至少提供频道名称、频道号、入流IP地址及端口号、出流IP地址及端口号、频道视频流码率、是否启动回看、时移等。第五条 技术方案评审

省媒体支撑中心组织增值业务合作方等相关单位进行入网技术方案评审。

省媒体支撑中心组织对新增直播频道进行系统能力评估。

第六条 需求实施及入网建议

(一)增值业务

1.省媒体支撑中心配合合作方完成入网方案实施,包括IP地址分配、平台数据配置、网络联调、配置EPG直播频道等。

2.合作方完成安全评估,并向省媒体支撑中心提供安全评估报告。

3.媒体支撑中心向媒体运营部提出入网建议。

(二)直播频道上线

1.省媒体支撑中心配合合作方3个工作日完成频道上线入网方案实施,并反馈媒体运营部;

2.媒体运营部组织合作方进行直播频道测试,并提供测试报告;

3.媒体运营部通知媒体支撑中心完成频道正式上线配置;

4.媒体运营部通知相关单位发布公告;

5.媒体支撑中心按照工作流程完成资料更新和资料传递。

第七条 省媒体运营部组织服务公告发布、业务上线和测试验证、业务发布等。

第三章 增值业务合作方网络安全管理

第八条 合作方网络安全管理设备范畴为合作方托管在电机房的网络、设备。

第九条 增值业务合作方按照《附件2:中国电信XX公司IPTV增值业务合作伙伴网络安全技术评估标准V1》、《附件3:中国电信XX公司IPTV增值业务合作伙伴安全评估技术规范v2.1》按规定周期完成安全评估工作提交评估报告,并在次月完成整改,提交整改报告。

第十条 新入网的增值业务合作方在入网之前开展一次完整的安全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入网。

第十一条 增值业务合作方提供的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必须具有由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证书”以及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颁发的“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证书(安全工程类)”安全资质的行业内主流网络安全厂家提供。

第十二条 增值业务合作方CMS账号由省媒体支撑中心统一分配,每个合作方分配一个唯一的账号,要求合作方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和管理,并提前向省媒体支撑中心进行报备,由于账号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问题,由合作方全权负责。合作方账号管理使用情况,省媒体支撑中心进行定期抽查和通报。

第十三条 由增值业务合作方网络、设备安全引发的IPTV业务使用问题,由合作方全权负责,并根据问题影响范围、时限、用户数等确定考核力度。

第四章 合作方业务、网络类调整流程

第十四条 合作方业务类调整流程

(一)合作方业务类调整包括新业务上/下线、现有业务变更(含EPG变更、游戏大厅变更等)、现有直播频道调整/下线等。

(二)分级操作工作流程

1.A级,EPG架构、主要功能、页面布局等大规模升级改动,此类升级原则上只在重大版本迭代时发生,一年不超过一次。

省媒体运营部提前7个工作日向媒体支撑中心发起OA业务协调单,提供业务调整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实施背景、实施时间、步骤、业务影响、应急方案、合作方主流机顶盒自测结果等。合作方技术方案模板详见附件4。

省媒体支撑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评审技术方案、实施计划等,向媒体运营部反馈技术建议。媒体支撑中心安排进行EPG适配测试,提交测试结果。媒体支撑中心安排市州进行现网试点验证,观察一周提交验证结果。

省媒体运营部发布全省部署服务公告,安排业务验证。媒体支撑中心配合实施、安排技术方案实施结果验证,并向媒体运营部反馈业务调整技术验证结果。

2.B级,EPG版本优化、新功能上线,合作方EPG模板调整,此类升级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三次;

省媒体运营部提前3个工作日向媒体支撑中心发起OA业务协调单,提供业务调整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实施背景、实施时间、步骤、业务影响、应急方案、合作方主流机顶盒自测结果等。合作方技术方案模板详见附件4。

省媒体支撑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评审技术方案、实施计划等,向媒体运营部反馈技术建议。

媒体支撑中心安排进行EPG适配测试,并提交测试结果。省媒体运营部发布全省部署服务公告,安排业务验证。媒体支撑中心配合实施、安排技术方案实施结果验证,并向媒体运营部反馈业务调整技术验证结果。

3.C级,主要包括EPG底图、button链接等改动,此类改动次数及频度不固定,多为遇节假日修改页面底图、新产品上线时修改。

合作方完成调整后,30分钟内邮件向媒体运营部、媒体支撑中心进行服务报备。

4.直播频道调整/下线参照合作方入网流程中“直播频道入网流程”进行执行。

第十五条 合作方网络类调整流程

(一)合作方网络类调整包括设备能力不足、版本bug、故障隐患、设备搬迁、设备倒换、设备检修等。

(二)合作方提前7个工作日(设备检修3个工作日)向省媒体支撑中心提交网络调整需求,提供技术方案(至少包括背景、调整时间、实施步骤、业务影响等)抄送省媒体运营部,技术方案模板详见附件4。

设备检修需提供服务服务报备的正式邮件,检修当日,合作方需再次告知省媒体支撑中心。

(三)省媒体支撑中心组织技术评审,发布服务公告、组织方案实施和业务验证,并通报网络调整结果。

第五章 合作方设备、业务监控管理

第十六条 增值合作方入网后或在网设备发生调整、更换后需在一周内向省媒体支撑中心进行备案。包括合作方设备、网络监控技术标准,包括指标定义、指标阀值及超出阀值后业务影响、监控周期、处理建议等。

第十七条 合作方需安排人员进行设备、网络、业务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中国电信XX公司IPTV维护人员。

(一)直播业务监控,合作方主动监控并进行通报,内容包括:

1.根据节目单下发周期通报节目单下发是否正常、每日上午10点检查下发节目单在EPG上面的呈现是否正常;

2.成都台、省台每日上午10:00通报直播频道上一日频道质量劣化、断流、码流波动情况等汇总信息;

3.成都台、省台、央视、文广每日上午10:00通报上一日节目源至电信公司长途链路负荷峰值;

4.通报方式为易信(ITV合作方团队);

(二)增值业务监控

合作方主动监控并每日上午10:00,晚上7:00在易信(ITV合作方团队)进行通报EPG、游戏大厅呈现、热点业务(推介位或新上的热点影片、游戏等)观看是否正常。

(三)增值业务设备、网络监控

合作方主动监控并每日上午10:00,晚上19:00在易信(ITV合作方团队)进行通报设备运行、节目源至省中心链路负荷情况是否正常等。

第十八条 备品备件

合作方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核心板件放置在成都本地,紧急情况下启用备件。

第十九五 重保要求

各类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保障,由中国电信XX公司提前以邮件通知各合作方做好重保要求,包括合作方组织保障、备件准备、值班要求、业务监控要求等,保障级别高于日常保障要求。

第六章 合作方服务质量管理

第二十条 合作方障碍及投诉处理

由合作方引起的业务内容或服务故障,省媒体支撑中心通过电子运维系统(在电子手段未正式上线应用前暂通过合作方问题单方式,模板相见附件5)派发至合作方,合作方按照时限要求处理,并在系统内回单。对于障碍或投诉处理、回单时限要求:

(一)影响2个市州及以上的大面积障碍:

1.直播业务障碍:合作方20分钟内响应并反馈处理进展,重要直播频道(全部高清频道、央视CCTV系列、卫视)1个小时日完成问题处理、验证和反馈,其他频道1个工作日内完成问题处理、验证和反馈,如遇卫星传输问题、设备宕机等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障碍,可以申请处理时间延时处理。

2.增值业务监控

(1)合作方EPG障碍(如合作方EPG无法进入、EPG进入缓慢严重影响用户感知或EPG能进入但图片无法展示等):20分钟内响应并反馈处理进展,视频类EPG(如好莱坞、看吧、熊猫等)1小时内完成问题处理、验证和回单,其他业务EPG(如游戏、生活等)2个小时内完成问题处理、验证和回单。

(2)点播类障碍(如缺集少集或某部分节目播放失败):20分钟内响应并反馈处理进展,1个工作日内完成问题处理、验证和回单。

(二)单用户障碍,要求20分钟内反馈处理进展,1个工作日解决和回单。

(三)合作方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需升级到中国电信XX公司部门领导及合作方办事处领导层面处理,根据需要逐步升级到更高层面协调处理。

(四)投诉:10000号投诉按照中国电信XX公司规定的投诉处理时限完成问题处理和回单。

第二十一条 沟通机制

(一)建立双方合理畅通的沟通机制。

(二)合作方每月25日之前(如遇节假日顺延)提供网络运营工作月报,包括日常监控和问题处理、工单处理、业务调整、网络调整、安全整改、工作建议、下月重点工作计划等(模板见附件6)。

(三)省媒体支撑中心、媒体运营部根据工作需要与合作方每月对平台日常运行质量情况进行例会沟通,做相关分析。

(四)如发生重大故障,双方及时沟通。

(五)合作方需提供对口联系人员,包括分管领导和接口人,如联系人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应第一时间以电子邮件通知中国电信XX公司相关人员。

第二十二条 省媒体支撑中心定期通报合作方服务、障碍处理、技术支撑质量,满分为100分(不含加分项)。

(一)扣分项

1.合作方故障工单处理及时性

合作方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故障工单处理,单用户障碍每超时一次扣0.5分,大面积障碍一次扣1分。

合作方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投诉工单处理,每超时一次扣1分,造成越级投诉的一次扣2分。

2.合作方易信主动通报及时性

合作方按照规定在易信内完成通报(及时、完整),每违反一次,扣0.1分。

2.合作方网络安全整改及时性

合作方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安全评估和整改,每延时一周扣0.5分。

3.合作方服务质量、态度、能力得分综合得分(1)合作方提供的技术规范、割接方案质量,一次不合格扣0.1分;

(2)运营工作月报质量,一次不合格,扣0.1分;(3)合作服务态度,一次扣0.5分;(4)重大安全事件扣分项

因合作方内容源原因造成全省IPTV业务重大安全事故,合作方年度得分直接为0,中国电信XX公司保留向合作方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因合作方设备、网络安全问题造成全省IPTV业务重大安全事故,根据障碍影响范围、影响时常、影响用户数进行扣分,最高扣分不超过20分。

(二)加分项

1.合作方主动发现障碍并及时处理

合作方主动发现、报送和处理障碍,未造成大面积用户障碍的,经省媒体支撑中心确认,每次加0.1分,最高加10分。

2.合作方在IPTV网络运营方面提出的建议被中国电信XX公司采纳、应用,并产生了重大的利好影响或经济价值,将予以加分,最多加分不超过10分。

第二十三条 合作方维护管理方式

(一)省媒体运营部通过协议方式明确中国电信XX公司与合作方维护界面、工作要求及考核方式。

(二)省媒体支撑中心每月/年通报合作方服务质量得分情况,媒体运营部根据合作协议予以应用和结果通报。

(三)市州引入的合作伙伴管理可参考省公司合作方维护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省媒体运营部、网络运行维护部、媒体支撑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xx合作方入网技术方案模板

IPTV业务发展 篇3

2008年国内IPTV用户规模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 截至三季度, 用户规模突破了220万, 但国内IPTV的发展速度远未达到市场先前的预期, 被电信运营商寄以厚望的增值业务至今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IPTV仍然在走与数字电视同质化的竞争之路, 关于IPTV增值业务的开展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 在IPTV增值业务发展策略、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产业链合作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的问题。

2 IPTV增值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IPTV业务发展之初,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业务提供商对IPTV增值业务的发展都充满期待, 对于IPTV增值业务从购物、教育、医疗挂号、酒店预订、票务等业务都勇于进行了尝试, 到目前这止, 被寄以厚望的拉动IPTV规模发展的独立型杀手级应用仍未出现, 附属型IPTV增值业务受制于目前IPTV用户规模, 未能有藏身立命之地, IPTV增值业务的发展之路及盈利前景仍未明确, 产业链各方已现疲态, 增值业务提供商锐气尽失, 共同培育IPTV增值业务发展的心态已经失衡, 电信运营商对于增值业务运营思路也有待于创新, 终端厂商基于增值业务终端容量考量未有太大动力。

总之, IPTV增值业务仍处于发展的前夜, IPTV增值业务开展频频受制于规模、终端、发展策略、运营思路的创新。

3 IPTV增值业务发展策略

虽然目前IPTV增值业务开展陷入一定程度困境, 但IPTV增值业务发展之路将在曲折中走向光明, IPTV增值业务的发展要依据“天时, 地利, 人和”顺势而为:

(1) 运营商需要有开放的心态, 将合作共赢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给产业链各环节注入活力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共同度过目前的培育市场阶段;

(2) 要有计划讲策略, 依据IPTV业务及技术发展情况分阶段规划发展;

(3) 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并进行聚焦, 优先发展融合型业务;

(4) 要充分挖掘IPTV业务的个性化及互动性, 从粗放式运营步入精耕细作阶段;

(5) 要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从而带动营销模式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使IPTV增值业务步入良性发展收获阶段;

(6) 建设可控制可管理的增值业务平台, 强化增值业务的接入管理能力。

3.1 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链

对于IPTV来说, 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至关重要。作为产业链的领导者, 运营商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 提供一个理想平台, 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有利可图, 以鼓励他们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来。

IPTV增值业务产业链关键环节涉及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平台厂商、终端厂商, 第三方中间件厂商 (如浏览器厂商) , “合作共赢”的核心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要打造成合作共赢的产业链首先就要明确产业链各方职责, 以及业务发展各方的利益共享分配原则, 从而真正实现术业专攻, 各司其责, 实现IPTV增值业务平稳有序的发展:

(1) 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关键是要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内容及质量, 不断丰富内容, 拓展收费渠道。运营商既是业务运营商也是网络提供商, 负责SP业务的集成和整合, 负责内容及质量的审查考核;组织平台提供商进行平台的建设部署;以及品牌建设并联合SP进行业务推广;

(2) 内容合作伙伴:专注挖掘客户需求, 开发特色应用, 提供个性化及特色服务, 并与运营商一道联合进行市场推广;

(3) 平台厂商:负责向运营商提供IPTV增值业务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

(4) 终端厂商:负责提供开放的终端接口方便第三方增值业务的开发和集成, 同时保证机顶盒终端的软硬件能力适应增值业务开发的要求。

(5) 第三方中间件厂商:提供更多的业务能力以标准化机顶盒对各种第三方增值业务的集成能力, 减少各类增值业务在不同厂家终端平台集成的难度。

3.2 采用渐进式、阶段式发展策略

增值业务对IPTV的促进作用是多方位的, 有一部分业务能带来很好的收益, 而有一部分业务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IPTV业务的用户接收度和满意度。尤其在业务发展的初期, 更要从全局的角度, 采用渐进式和阶段式的发展策略, 重视和大力发展那些对拉动整个IPTV市场发展和提升用户注意度的增值业务。

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 IPTV是一个新兴但是充满希望的业务领域, 没有符合国情的成功经验借鉴。发展初期可以通过将IPTV增值业务与IPTV基本业务捆绑销售, 以优惠的资费政策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有助于加深用户对IPTV业务的认知程度和规模推广。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 IPTV增值业务的应用与发展才是运营商在IPTV价值链上体现核心地位的关键, 只有各类IPTV增值业务开展起来了, 用户接受了, 产生依赖感, 同时又达到增值业务促进了IPTV业务的发展和壮大的根本目的, 而IPTV用户的发展壮大又反过来会推动IPTV增值业务的更大发展。在IPTV逐渐步入规模发展期, 只有做好增值业务、满足个性市场需求, 才能有效地促进规模化发展, 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整合资源、聚焦业务、发展融合业务

运营商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在发展IPTV业务时可以充分发挥业务广泛, 资源众多的优势, 通过整合资源、聚焦业务, 发展融合固定、宽带、移动在内的IPTV业务, 实现互联网内容应用、通信服务向电视终端的移植, 推进IPTV发展, 从而打造其IPTV业务的独特竞争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互联星空影视、资讯、游戏等资源, 重点发展互联网游戏、影视点播与下载、财经、教育等业务, 有针对性的根据用户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终端如游戏终端、证券终端等,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可以逐步实现IPTV与新视通、全球眼等视频业务的联动, 使IPTV用户能够享受视频通信、视频监控等通信类业务。IPTV通信类业务是实现基于电视终端提供三重打包业务的关键产品之一。

可以基于IPTV平台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充分拓展IPTV行业客户, 以宾馆酒店、农村党员教育、企业培训、彩票等项目为切入点, 逐步建立和完善IPTV行业解决方案, 在行业用户中率先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三重打包, 实现IPTV业务的融合发展。

3.4 拓展业务的个性化及互动性

IPTV在增值业务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传统电视业务相比较, IPTV具有互动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它能广泛开展各种视听类节目外的业务, 如信息服务上网等, 能提供时移电视等服务进行主动的娱乐选择, 并且和其他异地用户群进行互动游戏等。与PC互联网业务相比较, IPTV有面向家庭的休闲娱乐性、开放性和广大电视观众群体的广泛性等明显特点。更为重要的是:IPTV具有多业务融合性, 基于电视的IPTV用户更习惯接受各类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在IPTV增值业务的开发上, 必须重点开拓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增值业务, 以体现IPTV的自有特点。在互动业务的发展方向上, 可以有如下方向进行探索:第一:融合电视和宽带互联网之间的互动, 借力互联网的内容和用户规模, 丰富互动内容, 并且通过融合互动扩大服务用户的基数;第二, 实现与通信网的互通, 并借此提供广义的融合视频及语音的通信服务, 通过用户之间的交互业务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第三, 借鉴互联网的个性化业务, 直接面向IPTV用户打造以电视终端为基础的类似业务, 如电视博客, 电视聊天等业务。

3.5 创新业务模式、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商务模式和价值链是各种业务良性发展的基础。IPTV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又具备很强的增值业务承载能力, 其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远比传统的封闭式运营模式复杂得多, 无法照搬移动梦网、互联星空等已有业务经营模式。而且, 由于构建增值业务商业模式的复杂性, 目前海内外各大运营商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比如, 在全球范围内较早推出IPTV的电讯盈科, 它对于其内容和收费模式也仍处于一再改动之中。所以, 无法照搬, 无法一步到位, 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IPTV增值业务的价值链, 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最合适中国运营和监管环境, 满足国内用户需求的丰富增值业务。总的来讲, IPTV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合作、盈利、营销”。

(1) 在业务合作模式上, 利益共享的合作运营模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同, 并且, 内容和应用的纵深发展, 也要求推出多功能的增值业务机顶盒, 这些都要求各方面密切联动, 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获益。

(2) 在盈利模式上, 如何让用户乐意为增值业务买单, 这是构建新商业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 对每一种新业务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商用试验;

(3) 在营销模式上, 由于增值业务更趋多元化和个性化, 必须针对不同用户群进行更精确地细分和整合。

3.6 建设可控制可管理的增值业务平台

建设一个统一的可控制和可管理的增值业务平台, 有利于实现多CP/SP的业务和多厂商IPTV终端的引入和管理;有利于同时实现增值业务的业务、用户、产品、认证以及计费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与多CP/SP、相关支撑系统、多厂商IPTV终端的对接能力。IPTV增值业务平台应具有下面3点基本功能:

(1) 实现增值业务可接入、可运营、可管理, 包括:

(1) 业务统一管理, 用户管理、内容管理、产品管理等;

(2) 集成CP/SP管理, 支持SP多种业务接入;

(3) 统一增值业务门户; (4) 统一认证、鉴权和计费; (2) 个性化:

(1) 实现“用户-内容-资费-EPG呈现”多维变量的组合

(3)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1) 可扩展支持新业务的管理;

(2) 可扩展支撑未来其它增值业务技术的引入;

IPTV增值业务平台主要包含两大部分, 即: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和增值业务能力平台。其中:

(1)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提供CP/SP管理, 业务管理, 计费支撑平台需提供计费认证, 业务结算等功能;

(2) 增值业务能力平台, 提供用户门户及具体增值业务的业务能力提供;

IPTV增值业务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 建设一个统一的可控制和可管理的增值业务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 通过IPTV增值业务能力, 支持多种IPTV增值业务, 包括Web网站、游戏、富媒体等, 同时可扩展支撑未来其它增值业务技术的引入

(2) 具有灵活的业务接入控制 (用户群组、URL过虑、分时访问等)

(3) 具有先进的优先级调度和过载保护

(4) 支持灵活的访问策略控制 (允许、禁止、通过代理)

(5) 提供开放的统计分析工具, 提供统计分析支持

(6) 对多厂家的IPTV业务统一管理, 主要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内容管理、统一产品管理等。

4 结束语

IPTV增值业务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电视的家庭娱乐中心的特点, 选择适合交互电视特点、符合客厅文化的重点业务进行培育, 学习互联网及借鉴移动运营商发展业务的经验, 充分发挥SP的特点, 同时可以通过合作运营、后向收费等方式降低早期风险。个性化业务及融合业务是IPTV发展的必然方向, 但是融合业务不是简单的业务组合, 也不是简单的业务抄袭, 而是要把IPTV和运营商的重点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朱荣.中国IPTV市场涌现五种商业模式.运营市场.2007, 21~23

[2]王志立, 欧晓鸥, 刘莉.IPTV (网络电视) 的技术研究.广播与电视技术电子工程师.2007, 33 (12) :44~46

IPTV业务发展 篇4

2011年07月22日来源:人民网

【摘要】 2010年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我国的数字电视与IPTV齐头并进,呈现出良好的竞合态势。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数字电视 IPTV 三网融合 双向准入

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呈现出蓬勃的竞合态势。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在用户数量、网络改造、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新的表现;另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及试点城市(地区)的正式出台,二者将在内容、服务、渠道方面面临更为直接的碰撞。而这种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更为优化的全方位数字服务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宏观政策的确定与推行为数字电视与IPTV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最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一、三网融合推动数字电视和IPTV前行

三网融合在中国经历了近十年的孕育期,终于在2010年尘埃落定。融合方案前后的反复修改,2010年上半年的突然加速,折射出产业环境的快速成熟和紧迫需求。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 5号)。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2010年6月6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通过;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十二个城市获选„„中国三网融合开始加速前进。

三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源自技术的革命,同时又涉及到体制改革、文化振兴、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改革与调整。三网融合对于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网融合与数字电视和IPTV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政策扶持、技术提升、服务拓展还是资源调取各方面将给予二者有力的保障,其对于数字电视和IPTV的推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基础网络改造

基础网络既是三网融合的技术起点,也是数字电视和IPTV开展服务的物质前提。三网融合的推进将强有力的带动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同时也会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覆盖范围等。尤其是三网融合的进程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在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方面使数字电视和IPTV双双受益。

三网融合是三网趋向和谐发展的过程,其长远前景是广电网和电信网互通互联,业务应用上互相渗透和交叉,最终将是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上的融合。1999年,国务院82号文出台,明确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如今,三网融合的双向准入政策以国家意志的方式打破了广电与电信之间存在多年的政策壁垒。这条红线的擦除意味着广电与电信之间将展开当面的竞争,数字电视与IPTV的业务可以互相进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这将有力促进业务类型创新和内容产业创新。格兰研究《中国三网融合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三网融合方案的实施将对有线网络业务运营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有线电视行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竞争也将产生鲶鱼效益,促进广电网络积极改善自身体质、探索新业态的发展。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用户数量极大的膨胀、信息量海量的增长,三网融合在带来网络价值增长的同时,内容安全带来的影响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三网融合的结果不仅是能够提供良好的话音业务、音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同时还要给这些业务加上必要的安全保障。当前,数字电视与IPTV都已开展了互联网服务,包括浏览网页、使用电子邮箱、网上支付等功能也都转移到电视屏幕上进行,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数字电视和IPTV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和绕过的问题,因而,三网融合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视惠及二者,为其内容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加强政策协调与扶持

在我国,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由来已久,三网融合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平衡内部利益、减少内耗的有效举措。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一稿、二稿)出台之前,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各自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条文,仅在2010年,广电总局就颁布两个规范、一个通知,而工信部颁布两个意见。而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讲,不能通过牺牲一方的利益成全另一方的利益,推动三网融合,“意味着国家把三大产业发展任务交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调配资源就调配资源,需要必要调整就必要调整,核心是完成‘三大产业’发展任务”。所以,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希望协调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政策上对双方都加以扶持,正视既有利益格局的阻力,做出妥善的利益协调,强调从大局出发,统一认识和观念,这对于数字电视产业和IPTV产业来讲,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和立场。

总体来说,三网融合的切实推动将会从技术支持到资源调用等各个方面对数字电视和IPTV产生有益的影响。而数字电视和IPTV所归属的两大部门也应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抓住机遇,通过良性竞争加快改造步伐。

二、2010年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概况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2010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无论如何,2010对于中国数字电视来说是特殊的节点之年。

中国的IPTV产业也是一年一个变化,2008年为拐点之年,2009年是图变之年,2010年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步放开,网络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格局正在酝酿一次全面的破局。没有了以往政策体制的打压,IPTV破局的关键是自我突破,加强内容与业务的全方位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商业价值。

(一)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格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8307.5万户,数字化率达到47.75%(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17398万户)。应该说,2010年数字电视用户量进入迅速扩张期。平均每季度都新增600余万户,为2002年有线数字化启动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见图1—1)。

格兰研究的调查数据还显示:目前,虽然我国80%以上的地级城市已开始启动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但尚有56.23%的有线电视用户未进行整转,这些用户主要集中在县级市及少部分地级市。从全国情况看,2010年有线数字化的工作重点已开始逐渐从地级市向县级市转移。格兰研究预计,2010年至201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规模将以5.6%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1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总规模将超过2.3亿,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挖掘出来的黑户及新建小区用户。另一家媒体机构——群邑预计2011年数字电视将超过1亿户大关,达到1.15亿。

在稳健增长的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背后,2010年的数字电视呈现出布局清晰、路径明确的发展图景:

1.发展背景:“一省一网”的布局规划

2010年2月3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发布会上,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提出,在2010年年底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建设要实现“一省一网”。一省一网的提出主要针对之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自下而上、自发建设的混乱局面,以及最多时有3000多家有线独立运营商和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运营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状况,目的在于实现网络的规模效益。根据这一发展规划,到2010年底,我国将基本形成一省一网的有线网络格局,建立全省统一运营的网络公司,实行省市垂直管理,鼓励有线网络跨区域合作,逐步形成统一运营的市场主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广电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现状,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将建立起较强的市场拓展主体,并依托数字电视的庞大用户基础和融合新政所给予的业务资源。

截止2010年7月底,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完成或大部分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其中北京、天津、陕西、广西、海南、吉林、江苏、贵州等8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市县网络整合,各省“一张网”的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应该说,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广播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广电的网络整合为网络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解决了各级网络发展长期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在这一发展规划下,数字电视业务会得到极大的推动与整合,数字电视的管理与经营也会统一到一个中心下,有利于实现垂直管理和统一调度。因为事实上,现在各地依然存在数字电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数字电视提供的业务丰富多彩,有的城市的数字电视就有几十套或者上百套节目而已。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尚缺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主体,“一省一网”的布局有助于推动在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上探讨合适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业务、内容、资源的互联互通,明晰市场主体和主体职责,真正地整合成一张有线电视网,从而保证数字电视的有效管理和规范服务。

2.发展动力:搭上NGB快车

NGB是国家广电总局在通盘考虑广电未来的竞争格局和生存空间,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服务理念和方式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网的优势和现状提出的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计划。

2010年7月1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向各相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转发<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的通知》,通知说,为发挥自主创新的牵引和支撑作用,全面推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工作,促进三网融合。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NGB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NGB总体专家委员编制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认为:广播电视网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在业务内容、舆论公信度、用户群体、公共信息的经济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开发和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有线传送网络。

可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NGB的建设实施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来说,相当于为其做好了基础宽带、双向改造的铺垫,同时在标准、业务、平台、互联互通上推动全国广电网络的统一,提升整体水平;从服务内容角度看,NGB的业务目标,就是要建立节目制作、播发、使用、收看等内容产业全流通环节的关联应用,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提供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在提升互动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以幂次方函数增长的新电视商业业态。

所以,广电总局在2010年力发NGB,最为直接受益的就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随着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以及对“用电视”需求的增加,NGB所能提供的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互动游戏、互动娱乐、电视杂志等多种基于数字电视的功能业务将发挥更大的市场效应,其致力于打造数字音视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和使电视机成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信息终端,将极其有利于数字电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用户口碑。

3.发展核心:双向交互与高清电视

2010年将是广电数字电视双向交互、高清发展年。随着NGB在各地的实质推进,以及高清电视发展计划的实施,各地有线数字电视将进入后整转时代,以具备交互能力的高清机顶盒作为主流终端。依托广电有线网络的下行宽带优势,从而在同质化服务的同时在节目清晰度方面上进一步保持对电信IPTV的差异化体验优势。

双向交互首先意味着数字电视带宽和服务的技术升级,其次意味着围绕如何使用电视的包括远程医疗、终身教育、安全保障、娱乐休闲等增值业务的拓展。目前,数字电视基本实现了对于影视节目的点播、回看、个性定制等交互操作,不过这些功能还处在双向交互的第一个层面,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服务拓展,将逐步构建起数字媒体内容的播发、传输、推介、关联、订购、分享、点评等平台,以实现系统外广电、通信、互联网与系统内电视台、电台、运营商之间各种业务及应用的融会贯通。而更为高级的层面是,数字电视还会将公共服务、医疗、教育、购物、家庭等系统整合为一体,扩展电视关联应用,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多样电视业态?D?D这一点将成为数字电视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

2010年数字化推进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高清电视。高清已经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成为各传输通道维系用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开播了高清电视节目,其中大多数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及一些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是全球发展高清数字电视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HDTV市场,是亚太地区第一大HDTV市场。

8月10日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在9月28日开始进行高、标清电视节目同步播出。这些高清频道全部由有线数字网络免费接入,免费收看,目的是快速启动和培育高清电视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的高清时代正式来临。

高清电视是广电最大的发展优势,其最为直接的就是可以增加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内容,从而有利于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9月2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通知说,自2011年起,各影视制作机构完成的电视剧须有50%以上为高清拍摄制作,要不断提高外购节目中高清节目尤其是高清影视剧的比例,在引进境外影视剧时应优先考虑高清版本,切实加强高清频道入网传输,切实做好高清频道接入和用户服务工作。如今,随着第二批的各地方电视台加入推广高清频道的行列,全国已有一半的电视台实现播放高清电视,这将把高清电视推向规模化,对高清电视的需求也会带来规模化的效益,最终增强电视台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0年来,3D高清成为电视服务的又一亮点。不约而同,美国DirecTV和欧洲B SKY B为进一步吸引和留住用户,都在2010年上半年向用户推出3D高清电视服务,由于3D高清电视内容的制作才刚刚开始萌芽,3D电视机价格昂贵,3D高清电视服务飞入平常百姓家仍需时日。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综上,2010年作为数字电视的拐点之年,我们看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电总局实质性的努力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一省一网”的宏观目标,NGB的大力驱动,以及双向交互业务和高清的切入点,促进了数字电视在一张统一标准、服务规范、管理统一的网下,提供更为优质和多元的服务内容。

(二)IPTV发展概况

IPTV 流媒体网统计,2009年底大陆地区IPTV用户数已达470万,包括中电信362万,中联通50万,杭州华数56万;2010年,如遵循正常市场规律运作,我国IPTV用户数有望达到900万。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开展了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和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的商业应用,IPTV用户已超过500万。

2010年对于IPTV的发展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由宏观政策变动引起的内容合作模式、终端呈现、用户体验的变化。

1.政策困境大大缓解

IPTV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政策的困扰。从2005年至2010年,IPTV被叫停达到15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对电信企业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进行查处的通知》(也称41号文)。根据41号文件所述:“一些地方的电信企业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严重危害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影响了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建设,因此,要求各地方广电对辖区你电信企业的IPTV业务进行检查,于4月16日前将检查情况上报总局。并在4月21日前提交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而开展的IPTV业务查处情况。”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规定,拥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如需在具体的地域开展业务,还需要再次申请并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批后,才能正式落定,进行商用,这种现状也成为IPTV的“二次落地”。

这种产业现状的形成是由于中国长期依赖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部门利益分歧所导致的。由于目前IPTV在局部地区已渐成规模,这种动辄行政方式的查处和规制,极有可能造成扰民举动,引发百姓反感。从大局来看,这种行为也是三网融合进程中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2010年4月初,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共同向国务院提交《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第一稿、第二稿,接连被国务院驳回,由于两部委的观点分歧严重,尤其是关于试点业务的界定范围,各存利益驱使,直接影响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直到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印发的《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电信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IPTV传输、手机电视分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等广电业务的实施方案;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的实施方案”。

至此,电信与广电的“双向准入”才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互相进入的范围和解决了发牌照的问题。IPTV实质上获得了强所未有的政策扶持,随着执行程度的深入,IPTV也将迎来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2.内容资源更为丰富

根据三网融合精神,在全国融合试点地区,将形成“当地电视台+牌照运营商+电信”的IPTV模式。可以说,IPTV牌照准入式运营是中国国庆下IPTV市场的一大特色。在国内现有的IPTV牌照运营商中,上海文广百视通无疑是起步较早和具有领先地位的一个。目前,百视通已和全国15个省的电信运营商开展着业务合作,现有用户已超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之一,被国际媒体评价为全球最著名的IPTV产业品牌之一。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为IPTV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此次世博会将首次采用“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融合”的方式进行传播,世博会相关视听内容将同时在IPTV、互联网、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上播出。百视通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媒体,更是借机加速扩大市场规模。

在其标杆和示范作用带动下,目前,国际广播电台正在加速其融资过程;央视国际依托IPTV云南模式,开始四处圈地;南方传媒则在进行内部调整后,也开始了重新定位;华数则加快了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步伐;而地方电视台,则试图借助此次三网融合的双向试点新政,和地方电信及牌照运营商共同开展IPTV业务。这将出现多家牌照运营商及地方广电作为CP共存合作的局面。也就是说,上海电信与文广百视通这一合作的成功范本,将会被更大范围的复制到国内其它地区。

与此同时,视频网站规范化和渐入佳境的发展,以及传统广电媒体走向互联网打造新媒体的动态,都给IPTV的内容带来了充实的可能。只要摸索出一种合理的合作方式,通过借助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这些丰富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就能转变为IPTV丰富的内容资源。

在2010年,在内容领域将不再是百视通一枝独秀。随着国际台、央视、(试点地区)地方广电的进入,以及与有实力的视频网站展开合作,牌照运营商间也将展开激烈的运营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将出现IPTV内容来源的趋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IPTV在现有监管体制下的困境,而且可以提升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信心。整个产业走向也将更加良性,更具生命力。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运营商和IPTV设备供应商除了致力于提升网络能力,也非常注重提升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如中兴通讯在2010年除了与已经建成IPTV平台的省份开展大规模组网技术的交流,进行IPTV新业务巡演以外,还积极采用中兴平台的省份落实系统扩容和用户体验的改进,关注最终客户的使用方式、操作简易度、响应速度及互动性,保证然界面友好和画面清晰,从而提升IPTV服务质量。据悉,中兴通讯提供的前向纠错技术已经能够保障直播业务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播放。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IPTV的一些操作设计更加以人为本。比如以深圳电信IPTV业务为例,其具有节目收藏、书签的功能,当用户中途退出一个节目时可以选择记录书签,下次就能从中途继续收看,非常方便。此外,IPTV还对节目进行了分类,将所有点播视频内容按照不同的种类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对于用户普遍困扰的广告问题,在IPTV所提供的影视剧点播服务上,目前尚未有任何广告,足以让用户保持观看心情舒畅。百视通的IPTV根据用户观看某个节目的时长分析用户偏好,并根据用户对节目的评分,列出一个每日、每周、每月热门节目排行榜。这些细微的设计暗合了当前媒体语境下受众至上的理念,很有可能对IPTV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IPTV增值业务的开发也带给用户“用电视”的全新体验。如在河南农村,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民都已经愿意为IPTV平台上的农业生产信息付费,如科学养猪、科学种菜等;上海百视通通过IPTV平台新推出理财业务、电视杂志、卡拉OK,还有教育、健康、信息以及今年上半年推的业务模式社区。目前整个卡拉OK的流量在上海IPTV所有增值业务里排第二,游戏业务排第一。而电视社区业务则致力于把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社区会员的聚拢形成一定的商业价值。

最后,终端实现上的多样化选择也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体验——中国电信于11月10日正式宣布推出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该业务能实现在手机、PC、电视、魔屏等多种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上内容互通,这将打破运营商手机视频内容来源受限制的局面,从而实现了手机与IPTV内容互通。

综上,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IPTV在2010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稳步推进。政策的放开让IPTV运营商吃下定心丸,其不断丰富的内容类型与改进的用户使用体验不仅增加了用户黏度,通过口碑传播形成良好的市场形象,更重要的是还切实拉动了ARPU值的增长。

三、数字电视与IPTV的未来展望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等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进入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线产业在面对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数字电视与IPTV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媒体形态,其发展与变化牵动整个行业利益链。并且这二者之间就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客观来讲,数字电视与IPTV各有优劣:数字电视信号稳定,清晰度较高;缺点是价格高,互动功能少。而IPTV互动性较强,可点播的内容丰富,增值业务形态较多,相对数字电视收费性价比高,缺点是宽带有时不稳定,图像清晰度略逊于数字电视。

三网融合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但数字电视与IPTV又各自面临不一而足的内部障碍。比如对数字电视而言,一个是盈利模式单一问题,一个是高清业务发展不足问题。虽然高清、互动用户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有线网络收入主要依赖于基本收视费的格局仍没有发生改变。在各项增值业务中,付费频道、点播及宽带业务的发展速度均较为缓慢。根据格兰研究的监测,目前我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4000万户,占总用户量的22.99%,其中网络渗透用户约占5.575%,但已开展双向互动业务的用户比例较低,约占1.38%;高清业务作为数字电视未来几年的亮点,随着多套高清频道的开通,高清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清用户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实际体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都不尽如人意,与用户需求有段差距。而且,高清的发展要靠内容拉动,也要靠相关行业的配合,除了抓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还要加快制定高清电视标准,包括接口标准、终端标准、音频标准、版权保护等等标准,并且通过发展高清来推动高清电视终端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IPTV而言,虽然增长幅度大,但用户基数小,仍需要灵活的市场策略完成用户的规模化进程。作为未来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代表,IPTV绝非只是将电视节目转移到电脑上或将网页搬到电视上。目前IPTV所达到的服务还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只有将网站的丰富资源和原本网络上的功能逐步引入大屏幕,尤其从网络上的消费转移到客厅的电视机上,IPTV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而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将会是大力整合网络资源,进一步促进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IPTV发展的新阶段,应该主要以行业融合为契机发展应用,重点落在推动产品内容形态的创新。在原有向用户提供包括回看、直播、广播、点播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些基础视频业务的同时,努力推出各类增值业务,以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形成以TV为主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数据来源】

基于IP网的IPTV业务实现 篇5

IPTV即网络电视, 又称宽带电视, 就是通过宽带IP网向家庭用户传输电视节目或者提供其它交互性业务。

1.1 DHCP简介

DHCP协议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工作在OSI的应用层, 是一种帮助计算机从指定的DHCP服务器获取它们的配置信息的自举协议。DHCP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

DHC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请求配置信息的为客户端, 提供信息的是服务器。

1.2 组播简介

组播协议允许将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通过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复制到多个加入此组播的主机, 是一种一对多的通信方式。

当需要将大量的相同数据传送到不同的主机时, 组播具有如下优势:

(1) 能节省发送数据的主机的系统资源和带宽资源;

(2) 组播把数据有选择的复制给有要求的主机;

(3) 组播能节省网络的主干带宽;

(4) 组播可以穿越公网广泛传播。

1.3 QOS

Qo S (Quality of Service) , 即"服务质量"。它是指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一种能力, 包括专用带宽、抖动控制和延迟 (用于实时和交互式流量情形) 、丢包率的改进以及不同WAN、LAN和MAN技术下的指定网络流量等, 同时确保为每种流量提供的优先权不会阻碍其它流量的进程。

Qo 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 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 Qo S能确保关键应用和多媒体等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 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2 IPTV认证、组播、Qo S的具体实现

2.1 认证实现

集中式部署DHCP服务器, IPTV网关设备将DHCP请求发送到DHCP服务器, 该请求携带了由机顶盒添加的DHCP认证信息, DHCP服务器根据策略确定是否分配IP地址。

用户机顶盒通过DHCP动态获得IP地址, 而用户认证工作可由IPTV业务系统完成。当用户机顶盒获得IP地址后, 可以通过加入组播组来接收相应的频道数据流。

为了防范伪DHCP干扰正常通信, 利用机顶盒客户端系统进行防伪DHCP server, 客户端系统判断是否是伪DHCP在进行地址分配, 如果是伪DHCP分配的IP地址, 则将回应的信息丢弃。

2.2 组播实现

对于IPTV业务, 业务承载网络是IP网, 用户终端为TV, 所开展的较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是BTV业务和VOD点播等, BTV直播电视业务对网络品质要求较高, 在靠近用户侧, 会有大量相同的频道业务需求, 因此要求网络能够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有效数据传送。

2.2.1 组播网络总体层次结构及协议

IP宽带网络可以分为三层结构, 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IPTV业务承载的网络核心层需支持PIM-SM组播路由协议, 建立组播的转发路径;汇聚层设备需支持IGMP组管理协议;接入层设备需要支持IGMP二层组播协议, 实现二层的组播控制问题。

2.2.2 核心层到汇聚层设备间组播

汇聚层网络需要通过组播完成视频业务的推送。目前主要有两种组播实现方式:一种是动态组播实现方式, 通过汇聚交换机启用PIM等动态组播路由协议, 然后根据组播树将视频业务推送到新增汇聚交换机;另一种是静态组播实现方式, 通过静态组播配置, 将IPTV节目内容按照静态配置的组播树路径送抵新增汇聚交换机。为保证IPTV用户可快速切换频道, 汇聚层组播要求采用静态组播实现方式。

2.2.3 接入层组播

在接入层需要支持IGMP协议, 负责向上层网络传递用户的组播请求信息。在用户需要观看一个频道时, 即加入一个组播组, 用户侧的STB发起IGMP的加入报文, 连接用户的接入层设备逐级把IGMP的报文上传至汇聚层设备, 通过组播路由协议, 将组播流从CMS (组播源) 通过组播方式分发到最靠近用户侧的接入层设备上, 然后根据IGMP所记录的主机与端口关系将组播组内容复制到用户端口上。

2.2.4 可控组播实现用户和业务管理

组播业务的用户管理可以有两种实现方案:方案一是用户已经收到组播数据, 但必须通过认证后才能“看到”相应的组播内容;方案二是用户必须先通过认证才能接收和看到相应的组播内容。

方案一的实现对中间设备的要求比较低, 中间设备只需支持标准的组播协议, 保证用户收到组播数据, 其他的事都由客户端软件完成。基于软件模式的组播用户控制实现上比较简单, 虽然可以控制到具体用户, 但却是以网络带宽被占用为代价的, 也不利于组播的统一管理。

方案二可通过组播转发表来实现。用户接入设备根据静态配置组播控制表项进行组播数据转发, 即执行组播业务控制的节点在执行IGMP协议过程中, 需要根据每个端口的组播权限, 生成相应的组播转发表, 以达到组播受控的目的。

目前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 由承载网和接入网实现对于用户管理, 从而实现可控组播。

3 Qo S实现

由于IPTV对于Qo S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接入层需要保证IPTV业务的Qo S, 对于IPTV业务来说, 一般主要是下行流量, 因此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优先级调度的功能;优先级调度可以基于802.1P, 也可以根据不同VLAN进行调度 (不同VLAN对应不同优先级的业务) 。

如果用户既要上网, 又要开IPTV, 一般有单VLAN和多VLAN方案。

采用多VLAN时, 可以根据VLAN的优先级进行转发, 优先转发组播/VOD的流量, 保证处于高优先级的IPTV业务的Qo S。

采用单VLAN时, 可由交换机根据报文, 进行流分类, 以支持视频流优先转发, 从而保障BTV/VOD业务的Qo S。

参考文献

[1]黄孝建, 陶蒙华.IPTV关键技术详解.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2]全球IP通信联盟.基于NGN的IPTV相关研究进展, 2009.

[3]曲延锋.中兴通讯IPTV承载网解决方案.中兴通讯技术, 2010.

[4]朱丽丽.EPON系统承载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研究.通信技术, 2009.

IPTV业务不同场景的开通方案 篇6

针对IPTV业务新开用户, 在开通前必须先实施全段线路测试, 线路达标后才能进行安装, 若线路不达标, 整治达标后再进行安装。

1.1 线路要求

1) 用户入户线应为铜芯双绞线;

2) 用户MODEM或测试仪与设备端口连接激活后, 下行线路衰减应小于40 db, 上行线路衰减应小于35db。上、下行噪声容限 (dB) 限定在8db以上;

1.2 单装IPTV业务

1) 业务开通测试时, 要求用户线路的下行实际稳定连接速率大于4096 K;

2) 物理端口配置需选择4M快速模板, 实际线路质量不稳定的用户, 物理端口配置需调整为4M交织模板;

1.3 加装IPTV业务

1) 加装IPTV业务, 要求用户线路的下行实际稳定连接速率大于等于6144K;

2) 加装IPTV业务的用户, 可适当将用户带宽速率调至快速6M模板;

3) 建议使用多PVC支持的终端MODEM将普通上网业务与IPTV业务实现物理隔离, 确保收视效果。

4) 安装时应尽量杜绝普通MODEM+HUB的老式用户端组网方式, 减少不同网络业务间的干扰;

5) DSLAM接入设备应为已进行精绑改造过的设备。设备应针对IPTV业务配置专用PVC通道 (PVC 8/43) 且指向专用IPTV业务VLAN;

2 普通光纤+LAN小区接入承载IPTV业务开放条件

1) 园区主接入交换机应支持双层VLAN区分功能 (支持精绑) ;

2) 楼道交换机应支持1K以上VLAN, 同时支持针对不同用户端口配置不同VLAN, 确保不同用户之间不发生干扰, 楼道交换机每个业务端口速率配置为10M;

3) 对于园区主接入建议采用千兆上行并直连至城域网汇聚层交换机。

3 FTTX场景下IPTV业务的开放条件:

建议原则上FTTX设备最好应为已进行精绑改造过的设备。设备应针对IPTV业务配置专用PVC通道且指向专用IPTV业务VLAN。通过在OLT上按不同业务给ONU上不同业务对应的内层VLAN打不同的外层VLAN标签可以将四种业务从逻辑上区分开来。

3.1 A类ONU

此类ONU下行口只有FE口, 必须具有每FE端口能够翻译4个CVLAN的功能, 即ONU的每FE端口能够将用户端家庭网关送上来的4个CVLAN一一映射为ONU上的按照内层VLAN分配顺序规划好的4个CVLAN, 用户端为FE上行的家庭网关。用户的电话机、上网PC、IPTV分别接在家庭网关的3个端口上, 加上家庭网关的管理通道, 分别属于4个不同的VLAN。用户可以选择3种、2种、或1种业务。

3.2 B类ONU

此类ONU下行口除了FE口, 还有IAD接口。在用户端可以是支持VLAN划分的交换机或家庭网关, 以FE上行接到ONU的FE口主要是用来接入上网PC、IPTV, 实现技术同A类ONU。

3.3 C类ONU

与DSLAM相同。用户端为多口猫或ATM上行的家庭网关, 用户的SIP电话机、上网PC、IPTV分别接在家庭网关的3个端口上, 加上家庭网关的管理通道, 分别属于4个不同的PVC (对应到4个不同的VLAN) 。

4 政企、酒店及大客户新建网络开放IPTV业务的方案

1) 优先采用裸光纤+LAN的组网方式, 其次采用FTTX+LAN;2) 客户主接入交换机应支持双层VLAN区分功能;3) 对于同时需求普通上网及IPTV业务的客户, 建议最好从离用户最近的楼道交换机处到用户终端处布放2根网线实现两种业务物理隔离;4) 楼道交换机应支持1K以上VLAN, 同时支持针对不同用户端口配置不同VLAN, 园区内所有上网业务端口为一个VLAN, 每个IPTV机顶盒的业务端口单独为一个VLAN, 确保每个信息点间不发生干扰, 楼道交换机每个业务端口速率配置为10M;

基于IPTV业务的承载网络技术 篇7

关键词:IPTV,IP多播,CDN,P2P,承载网络

1 引言

随着Internet宽带技术的发展,在电视领域也产生了一项新的技术:IPTV俗称交互式网络电视,它与目前的3个运营网(广播电视网、Interner和电信网)及其业务直接相关。IPTV可看作是三重播放(话音、数据和视频三重业务捆绑)业务的一种技术实现形式。IPTV技术集Internet、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利用宽带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个人电脑、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作为主要显示终端,通过IP协议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交互型多媒体业务。

IPTV业务中信源编码和承载网络是其核心关键技术。编码技术中MPEG-4、H.264已经发展成熟,承载网络现在成为制约IPTV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IPTV的收看质量与目前的有线电视网收看质量相当,IPTV承载网要求能在带宽、频道切换时延、网络QoS等方面提供保证,这些都给IPTV的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IP多播技术、CDN和P2P是IPTV的承载网络的三个内容,其中前两者是其核心内容。下面就这个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IPTV业务对承载网的性能要求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选取决定了IPTV业务用户的带宽要求。根据目前的视频编码算法,IPTV业务必须满足的网络带宽要求是:用户下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2Mbit/s(视频点播业务),用户上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384Kbit/s(视频会议业务)。由于高清晰度电视等业务的需求,部分用户带宽需求甚至可达8Mbit/s。IPTV中各项业务对QoS要求如表1所示。

3 IP多播技术

IP多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进行一点对多点的通信,这个节点子集称为多播组。在IP多播通信模式里,路由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必须提供每个群组和每个源的信息状态,随着一些设计精巧的多播路由协议(如PIM-DM、PIM-SM等)的出现,再加上多媒体在网络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P多播的技术和应用开始快速发展。

3.1 多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多播通信中需要IP多播地址和MAC多播地址,其中IP多播地址标识一个多播组,所有的IP数据包都封装在以太网MAC帧中,因此还需要一个MAC多播地址。IP多播地址由D类地址标记,地址范围224.0.0.0到239.255.255.255,并被划分为局部链接组播地址、预留组播地址和管理权限组播地址三类,在多播网中,每个主机组拥有惟一的多播地址。以组地址为目的地址的多播数据以IP数据报的best-effort方式转发到主机组的各个主机。多播路由器承担多播数据的寻路和转发控制功能,这些路由器及链路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控制多播数据传送的逻辑结构,称为多播转发结构(delivery structure),这种结构一般是树形的结构,称为转发树,在转发树上的多播路由器接收、复制、转发组播数据。

根据协议的作用范围,多播协议可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主机多播协议、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多播路由协议。主机多播协议一般指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多播数据在网络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中的扩散,主机多播协议还包括IGMP Snooping、CGMP(Cisco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思科组管理协议)等二层多播协议。IGMP和二层多播协议负责建立并维护路由器直联网段内的组成员关系信息。

多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域内多播路由协议及域间多播路由协议两类。域内多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多播路由算法构造多播分发树,在路由器中建立多播路由状态,路由器根据这些状态进行多播数据包的转发。根据网络中主机的分布,域内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密集型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组播成员在网络中密集分布,有足够的带宽,所以密集协议通过扩散技术传播信息至整个网络,它包括DVMRP、MOSPF和PIM-DM;第二类称为松散型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组播成员在网络中分散分布,没有足够的带宽,松散型模式并不意味群组有很少的成员,只不过它们是分散分布而已,它包括CBT和PIM-SM。域间路由协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大型的、分层的IP网络中组播路由问题,它包括MBGP、MSDP、BGMP等。

3.2 IP多播的控制机制

IP多播技术对于新的多媒体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多播业务目前在运营方面还存在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多播协议中没有提供用户认证支持,用户可以随意加入一个多播组,并可以任意离开。多播源无法知道用户何时加入,何时退出。无法统计出某个时间网络上共有多少个用户在接收多播流量。多播源也缺少有效的手段有效控制多播信息在网络上传送的方向和范围。另外,多播协议在安全上也没有提供可靠的保证。在网络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作为多播源发送多播流量,在多播系列协议中缺乏对多播源可靠的控制,同样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一个支持多播的网络中,存在多播节目冲突问题,也存在非法多播源传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华为3Com公司采用QUIDWAY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多播信源管理,并可以为用户建立多播访问规则表项,使用户只能访问授权的多播服务,以此实现多播用户管理。另外,华为3Com的静态多播树方案实现了多播安全控制,满足高价值用户的安全需求。

3.3 IPV6多播的新特性

网络规模和资源需求的急剧膨胀导致了IPV6的产生。IPV6扩展了地址空间,提供了对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支持,并且可以支持规模更大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的自动配置,以及更快的路由选择、更有效的路由聚合和增强的多播技术等。在IPV6中对多播作了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强调了多播的必要性,多播地址的增强以及引入了多播监听发现协议(MLD)等3个方面。

4 内容分发网络(CDN)

内容分发网络(CDN),有时也称作内容传递网络,是构建在现有带宽IP网络之上的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其基本思想是,依靠放置在各地的缓存或媒体服务器,通过系统中心平台的智能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等功能模块,将用户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媒体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塞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因此,CDN可以提高Internet中信息流动的效率。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带来的问题,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4.1 CDN的构成

CDN通常由内容管理平台、内容路由系统和Cache节点网络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内容管理平台主要负责整个CDN系统的管理,特别是内容管理,如内容的注入和发布、内容的分发、内容的审核、内容的服务等。内容路由系统负责将用户的请求调度到适当的服务器上,内容路由通常通过负载均衡系统来实现,它是CDN的核心所在。Cache节点网络是CDN的业务提供点,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内容提供设备。

4.2 CDN的技术体制

目前的CDN有两种技术体制,一个是基于文件拷贝,另一个是基于媒体交换。基于文件拷贝的机制是将一个整个文件为单位进行内容分发、调度和服务。但在这种机制下,由于各个媒体服务器上存储不同的节目,如果某个服务器上的节目比较受欢迎,那么用户都会选择这个节目,这个服务器很快就会达到负载极限,而其他服务器的负载却很小,这就造成不同服务器间的负载失衡,不仅浪费了系统资源,而且容易使单点网络或者服务器繁忙拥塞以至于网络瘫痪。如果将该节目也分别拷贝到其他几个服务器上以分担个别服务器的负载,但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浪费存储资源,也加重了中心服务器的负载。另一方面,节目切换时间和电视时延和普通电视相比也比较长,让用户难以接受。显然这种机制难以适应IPTV业务的需要。基于媒体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将体积巨大的视频文件切分成一个个固定大小的视频切片,然后以切片为基础进行存储、分发和服务。媒体交换技术是从原有的文件拷贝技术发展而来,所以原有的CDN的功能和特点同样拥有。采用视频切片技术,将各个切片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有多个服务器共同分担负载,这样在某个节目收视率高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达到各个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效果,避免出现单点网络或者服务器的负载过大而造成网络瘫痪。

5 P2P技术对IPTV承载网的影响

P2P是点对点的意思,它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将信息数量、资源都向Internet各点均匀分布,也就是所谓的“边缘化”的趋势消除了单个资源带来的瓶颈,可以控制和实现网络上各节点的载荷平衡。P2P技术不仅能利用服务器的资源,同时能合理地使用用户计算机的空闲资源。用户在享受媒体节目的同时,也在利用自身计算机所空闲的资源为其他用户提供着服务。所以,使用P2P技术提供高质量和大容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成为可能。

采用P2P技术后,每个流媒体点播用户都是一个peer节点,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网络状态和设备能力与一个或几个用户建立连接来分享数据,这种连接能减少服务器的负担和提高每个用户的视频质量,即使是大量的用户同时访问流媒体服务器,也不会造成服务器因负载过重而瘫痪。此外通过多个分布点获得流媒体播放内容,消除了由于流媒体服务器故障造成的用户的点播中断。

P2P技术对于缓解网络承载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P2P技术还不成熟,还存在如标准不统一、管理困难、安全和信用存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制约了P2P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 结论

“三网融合”需要选择适合三网融合的业务,IPTV技术将为其提供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创造的重要价值在于其整体的IPTV产业链,在给各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的网络带宽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所以承载网络技术将是推动IPTV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多播技术和CDN的结合以及P2P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在目前的网络带宽下基本满足IPTV业务的需要。多播技术和CDN的结合以及P2P技术还在不断的研究发展之中,它们的成熟必将推动IPTV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官明,宗昉.IPTV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80-192.

[2]许永明,谢质文.IPTV技术与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46-148.

[3]格林菲尔德,辛普森.IPTV与网络视频[M].郎为民,焦巧.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03-209.

[4]季伟.IPTV关键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78-183.

[5]金纯.IPTV及其解决方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25-132.

IPTV业务发展 篇8

1 IPTV特点

1.1 技术方面

IPTV即网络电视 (又称交互电视) , 就是利用现有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视直播、回播、点播等多媒体业务。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网管子系统、内容管理系统 (CMS) 、营帐管理系统 (BSS) 、媒体传输网络 (MDN) 、MEM、报表子系统和STB (Set Top Box) 等子系统, 用户终端为电视机。

传统的CATV采取的是HFC网络, 有线数字电视VOD系统主要包括VOD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系统, 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MP-2TS流, 与IPTV的分布式架构不同, 有线数字电视VOD系统采用的是集中式的服务架构, 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 只放置接收机及调制等设备即可, 用户终端是数字机顶盒+电视机。

1.2 业务内容方面

IPTV可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业务, 采用带宽预留和优化存储策略, 保证资源能有效满足服务的需求。功能强大的节目导航功能, 通过栏目分类、节目排行榜、海报公告、节目查询等多种方式, 向用户展示丰富多彩的节目和业务信息。在IPTV各项业务处理流程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开发并加载多种不同风格的EPG界面模板, 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 自由选择风格不同的EPG界面。IPTV系统可以根据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需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

有线数字电视采用广播方式, 如果要实现视频点播必须将原来的HFC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一般情况下, 只开通有关生活资讯的交互频道。如果数字电视要支持视频点播时, 也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IP网络来支持, 实际上就是IPTV。数字电视的优点主要是高清的图像质量。

1.3 发展前景

IPTV的主要卖点是交互, 及Inter网内业务的扩充。IPTV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视频点播, 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 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IPTV的所有节目都支持暂停、回看, 也就是说, 你无论是在看哪一个频道, 只要你有事, 可以让正在播出的节目随时暂停, 等你回来以后继续播放。”IPTV还设有回放功能, “暂停功能可以保证你看电视的连续性, 但如果你今天晚上有事, 错过了一部影片或是一集电视剧, 那也没关系, IPTV能保留每个频道72小时内的精彩节目, 可以让你不错过任何精彩节目。”

IPTV在去年底用户发展就已经超过了3400万, 通信公司发展IPTV受到广电的限制, 广电系统对IPTV的控制是通过执照发放实现, 目前获得广电总局IPTV执照的只有七家内容集成商:CNTV、百视通 (上海文广与中国电信成立的播控平台) 、杭州华数、南广传媒、湖南广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另外, 近两年出现一种新的方式:OTT TV (Over-the-top又称互联网电视、网络机顶盒, 如安卓网络机顶盒) 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 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PAD、智能手机等等。意指在开放的互联网络之上提供服务, 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节目, 如PPS等平台的内容传输到显示屏幕 (包括电视) 上。但同样受广电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三者并存的状况。

IPTV与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电视的比较:

2 IPTV网络接入方案

因为独自建立IPTV系统投入大并且需要有相关执照, 同时充分利用矿区现在宽带网络资源, 因此适合采取与IPTV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开展IPTV业务, 由IPTV运营商提供符合有关部门要求的播控平台及稳定的信号源;提供相关认证管理服务及用户机顶盒;提供专线信号接入矿区宽带网络。

由本单位负责为用户提供IPTV的办理、安装及维护。IPTV使用费由本单位向用户收取, 与IPTV运营商按比例分成。

主网络只需增加至IPTV运营商光纤接入专线, 配置相关数据, 不需要进行大量资金投入。

用户室内IPTV接入方式:

目前矿区宽带用户分为光纤宽带 (FTTB/H方式) 和ADSL宽带两类, 根据家庭网络终端 (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 数量不同, 部分用户自己安装有路由器。增加IPTV业务的用户必需要有路由器 (有线或无线路由器匀可) , 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矿区矿区宽宽带带IIPPTTV V接接入示入意示图意图

3结论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利用自有网络的优势, 通过与IPTV运营商合作方式在矿区住宅开展IPTV业务, 开只需展进I行P很TV少业的务改造, , 只需进行很少的改造, 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就可以实现矿区电话、宽带、电视的三网融合, 为矿区职工家庭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官明, 宗昉.IPTV技术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8.

IPTV业务发展 篇9

关键词:WiMAX,交互式网络电视,MAC层,PHY层

1 引言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即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 又称宽带电视, 它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 以电视机+机顶盒或计算机作为终端设备, 通过IP协议向用户提供Live TV、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互联网浏览和IP可视电话等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视频传输的大体流程是:首先, IPTV服务器的视频内容通过MPEG-4等视频编码技术压缩编码成视频流, 在IP网络上传输, 在终端再通过机顶盒等终端进行解码。使用IP网络传输有很多优点, 如高效的带宽;同时也有很多缺点, 如QoS。VoIP是不可靠的, 并且信道surfing也是IP网络的一个问题。由于IPTV的大量业务是流媒体, 相当一部分带宽是在2M以上甚至更高, 所以对接入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供与有线电视相当甚至更优的视频服务, 就需要10M以上的带宽。只有提供更高的带宽、高QoS保证的、满足业务需求的带宽接入网络, 才能保证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因此, 突破接入部分的带宽瓶颈刻不容缓。下面将介绍现有的接入技术, 提出Wi MAX技术用于IPTV的架构并进行性能分析。

2 IPTV现有的接入网技术

我国的IPTV业务现在普遍使用ADSL作为接入技术。ADSL是一种非对称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是无中继的用户环路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路提供数据接入的传输技术, 带宽是其最大的瓶颈。目前, 在ADSL网络上运行的只能是IPTV的低端业务, 而不能进行视频的交换, 并且ADSL的线路质量受线路特征及接入复用器的影响, 其带宽速率对局端设备到用户端设备的线路距离很敏感, 距离越大衰减越大, 直接导致速率下降、误码率升高、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对组播功能支持有限等问题。因此, 从发展趋势来看, ADSL始终是一个过渡性的方案。

FTIB+LAN虽然也是一种高速的带宽接入技术, 但其带来的楼内综合布线问题和采用双绞线造成的传输距离的限制, 使其实际应用大打折扣。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GPON) 的前期设备和光纤敷设的高昂费用, 无疑也影响了其推广。

3 WiMAX技术分析

WiMAX目前主要有两个技术标准:一个是满足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WiMAX802.16d标准;另一个是满足固定和移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WiMAX802.16e标准。

WiMAX是采用无线方式代替有线技术实现“最后一公里”接入的宽带接入技术, 其技术优势如下:

(1) 传输距离远, 接入速度高:WiMAX采用OFDM技术, 能有效对抗多径干扰;同时采用自适应的编码调制技术和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 使其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接入速率。

(2) 无“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限制, 系统容量大:作为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WiMAX接入灵活、系统容量大, 支持固定无线终端和便携式移动终端, 适应城区、郊区以及农村等各种地形环境。

(3) 提供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Wi MAX可以向用户提供面向连接的、具有完善QoS保障的电信级业务, 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

(4) 提供安全保证:WiMAX系统安全性较好, 在MAC层增加了私密子层, 不仅可以避免非法用户接入, 保证合法用户顺利接入, 而且提供加密功能, 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4 使用WiMAX技术的IPTV网络架构

固定和移动用户接入的IPTV架构如图1所示。

首先, 在IPTV视频服务器端, 把IPTV视频流转化成OFDM帧。OFDM帧通过Wi MAX的空中链路进行传送。用户站 (CPE) 将收到的OFDM帧进行编码, 形成视频流。IPTV客户端将接收到的视频流经过解码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其中, 内容/速率适配器模块负责将IPTV业务带宽转化成可用的WiMAX带宽, 同时给视频流添加/去除IP头部。这种转化依赖于网络类型, 一般分成两个步骤:速率转化和内容转化。

5 系统模型

图2是一个IPTV应用的功能结构图。

图3显示了IPTV业务传输过程中的协议栈。

为向IPTV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体验, 整个系统模型在MAC层使用了分类器, 物理层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 并使用无线收发器实现功率管理。

在视频服务器端 (VOD server) , 视频内容首先经过压缩编码 (H.264) 形成视频流, 然后使用RTP协议进行封装, 得到的有效载荷 (payload) 使用UDP或TCP封装成UDP/TCP数据包, 经过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封装后, 在核心网络中传播。位于核心网络边缘的WiMAX基站收到数据包后, 基站的MAC层去除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议头部, 再封装成802.16协议数据包。物理层采用前向纠错编码 (FEC) 、符号映射和OFDM调制等技术, 为数据单元准备无线空中连接。无线电收发器通过天线把报文流发送给SS (用户站) 或BS (基站) 。当SS或BS接收到报文流后, 通过上面过程的逆过程, 通过STB (机顶盒) 把音频视频流解码成用户需要的语音和视频内容。

802.16无线接入标准的MAC层、PHY层和无线电收发器,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部分。其中, MAC层的功能是最关键的部分。在MAC层, 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排队和调度, 是整个系统中实现QoS配置的必须部分。

5.1 Wi MAX的MAC层

WiMAX是一个点对多点、面向连接的系统。WiMAX MAC层协议是一个动态业务“编辑”协议, 通过增加/修改/删除功能来管理消息的有

效载荷格式, 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提供灵活的QoS配置。

图4演示了WiMAX MAC层对数据包进行QoS分类的过程。

首先, BS接收到SS发送的包含不同业务 (因特网数据、语音业务、视频业务等) 数据的IP包;然后, 根据IP数据包包含的业务进行QoS的分类:主动授权业务 (UGS) 、实时查询业务 (rtPS) 、非实时查询业务 (nrtPS) 、尽力而为的业务 (BE) 。其中, 视频流使用rtPS。

分类器的作用是把收到的数据包根据优先级和QoS要求进行分类。首先, 它从IP包中提取头部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连接管理单元。连接管理单元根据头部信息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唯一的FlowID。FlowID包含业务类型和连接类型的信息, 这个ID是根据QoS策略协议分配的。对于IPTV业务, QoS策略协议的设计必须考虑下面几个特殊的参数:最小/最大时延、最小/最大数据率、中继和请求策略等。调度排序模块将根据这个FlowID把IP包进行分类。在这种情况下, IPTV视频流必须有最高的优先级。最后, 产生的MAC PDU将传送到物理层, 执行上面过程的逆过程。

5.2 PHY层

图5是PHY的结构图。

根据WiMAX的标准, 物理层收到MAC层发送来的数据包, 首先要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信道编码包括随机选择、前向纠错、编码和交叉。物理层支持不同的调制类型 (QAM、BPSK和QPSK) 。本文提出的设计中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 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带宽利用率。IFFT通过时域转化把调制后信号从频域转化为时域。最后, 通过帧构造模块添加循环前缀。解调过程和上面的过程相似, 包括时间/频率同步、信道估计、均衡、解调和译码, 把信号从时域转化到频域。

6 结束语

IPTV是利用宽带网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数字多媒体服务的新技术。IPTV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不仅要解决好内容问题, 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WiMAX是一种高速率的城域网接入技术,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频谱利用率, 建设周期短, 可以承载多种业务, 运营成本低, 传输速率高, 组网灵活容量大, 支持移动性, 完全能满足IPTV业务的接入要求, 特别适合中国的小区式住宅模式, 还有利于在中国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IPTV业务。因此, 将是IPTV接入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茗, 彭木根, 王文博等.WiMAX系统QoS机制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05 (7) :25-30

[2]Ioan Vlad Uilecan, Chi Zhou, Guillermo E.Atkin.Frame work for Delivering IPTV Services over WiMAX Wireless Networks.IEEE EIT2007

[3]IEEE Standard802.16Working Group“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16:Air Inter 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IEEE, 2004

[4]罗慧, 吴国新.WiMAX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 2006 (1) :20-23

[5]郑恭明, 陈金鹰, 罗凡.WiMAX在IPTV接入网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 2007 (8) :751-753

[6]鲁林丽, 肖江, 于洪斌.IPTV中的接入网络新技术[J].电信技术, 2006 (8) :84-88

上一篇:常规检测参数下一篇:城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