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测参数(精选9篇)
常规检测参数 篇1
利用X射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 使人体在介质上形成影像, 由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 X射线被吸收的程度不同, 所以到达介质上的X线量就有差异, 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1]。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 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 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验收) , 合格后方可启用;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 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 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分类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管理、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质量保证是为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X射线影像, 同时又使人员的受照剂量和所需费用达到合理的最低水平所采取的有计划的系统行动。质量控制是通过对X射线诊断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护, 对X射线影像形成过程的监测和校正行动, 保证影像质量的技术。质量管理是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 使各种检测能正常进行, 其结果得到评价, 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实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验收检测是X射线诊断设备这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 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需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状态检测是在运行中的设备, 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稳定性检测是为确定X射线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 (包括摄影类和透视类设备) 用到的主要检测设备有诊断水平剂量计 (剂量与剂量率) 、半值层测量装置 (标准铝片与支架) 、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准直测试板和测试筒、星形测试卡、狭缝照相机、滤线栅对中心测试板荧屏亮度计、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低对比度测试模体、衰减模体、人体等效模体、测量用直尺、卷尺等[2]。
其中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摄影类设备检测参数为管电压指示的偏离、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输出量: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自动照射量控制响应、自动照射量控制重复性、SID值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的偏离、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有效焦点尺寸。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透视类设备需要检测的参数为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 (典型值) 、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乳腺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主要检测设备有诊断水平剂量计 (剂量与剂量率, 适合乳腺机测量) 、半值层测量装置 (标准铝片与支架) 、空间分辨力测试卡、星形测试卡、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胶片密度计、乳腺等效模体 (2cm、4cm、6cm) 、测量用直尺、卷尺等。
乳腺X射线机检测参数有标准照片密度, 胸壁侧射野的准直, 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 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 自动曝光控制,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 乳腺平均剂量, 高对比分辨力、辐射输出量率、特定辐射输出量、半值层、曝光时间的指示偏离、X射线管焦点尺寸 (0.3mm) 。
牙科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主要检测设备有诊断水平剂量计 (剂量与剂量率) 、半值层测量装置 (标准铝片与支架) 、空间分辨力测试卡、星形测试卡、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测量用直尺、卷尺。
牙科X射线机需要检测的参数有管电压指示偏离、辐射输出的重复性、第一半价层、X射线管焦点、集光筒直径、焦点到皮肤的距离、曝光时间指示偏离、过滤材料厚度、连接曝光开光电缆长度。
CR类设备专用项目质量控制检测主要检测设备有诊断水平剂量计、胶片密度计、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低对比度细节探测模体、屏片密着检测板、滤线栅、测量用直尺、卷尺、铜、铝过滤板、秒表、铅块、放大镜等。
CR类设备需要检测的参数有IP暗噪声, IP响应均匀性及一致性, 照射量指示校准, IP响应线性、激光束功能、空间分辨力与分辨力重复性、R水平/f Nyquist、R垂直/f Nyquist、R45°/1.41f Nyquist、金属网格影像、低对比度细节探测、空间距离准确性、IP擦除完全性、滤线栅效应 (混叠) , IP通过量等。
CT质量控制检测主要检测设备有CT性能检测模体如Catphan 500、600模体或AAPM模体、PMI公司461A模体、国产TM164模体, 水模体, 剂量仪、CT专用长杆电离室、剂量模体, 直尺等。
CT类设备检测参数有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扫描架倾角精度、重建层厚偏差 (s) 、CT剂量指数 (CTDIW) 、CT值 (水) 、均匀性、噪声、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线性。
现场检测记录要注意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基本信息及唯一性标识、检测方法信息、使用检测设备基本信息以及检测地点、时间、检测环境信息, 还要记录各项目检测条件参数、各项目测量结果原始信息, 同时还要记录检测人员与陪同人员等信息, 其目的是检测结果可溯源, 并能复现。
检测结果评价与处理要将各项目的检测结果与标准限值或约定值进行比较, 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进行复检。复检仍然不符合要求, 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设备进行可靠性检查。如果有必要, 应采用可靠性与准确度更高的方法进行验证。医疗单位应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 分析不符合的原因, 对相应的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校正, 如无法校正应考虑更换部件、限制使用范围或更换设备。
参考文献
[1]王开祥, 江泽琴, 郭爱华.浅谈X射线在临床医疗检查中的利弊及防护措施[J].西南军医, 2008年6月16卷3期.
[2]X射线诊断设备 (第二类) 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S].
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问题分析 篇2
【关键词】钢材;常规检测;拉伸
前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各种基础设施的施工,而建筑用钢材的适应面是非常广的,施工工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用钢材。建筑用钢材面广量大,主要有碳素结构钢,热轧圆盘条,变形钢筋,热轧光圆、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以及角钢、槽钢、钢板等型材。下面文章将根据钢材涉及的标准约有100个,根据我们多年检测经验,发现在检测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此提出,与同行探讨。
1.钢筋计算用原始横截面积
钢筋原始横截面积的计算公式是πD2/4,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留意,并非所有钢材都是按照一个标准来计算的,在实际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先认清钢材的型号,如果混淆了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严重的问题。例如对JJG3046-1998《冷轧扭钢筋》中的I型与II型的原始横截面面积的计算,都是不能按照常用钢材原始横截面积一览表中的数值来进行的,其钢筋公称面积的的计算应该按照表1的规范来执行,并且还有一点是应该引起试验检测的高度重视的,如表1所显示的,I型与II型即使直径相同的,其公称横截面面积都还会有所区别。
2.原始标距
按照公式L0=K 计算,可以得出比例试样标距,在这条公式里面,K这个系数的值一般都是11.3或者5.65,其中前者是长试样,后者则是短试样。长试样的标距L0为11.3 或者10d0,而短试样的标距L0为5.65 或者5d0。我们在实际检测中,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在进行比例试样原始标距的计算时,对于短比例试样的计算要把值修约到最接近5mm的倍数;而对于长比例试样的计算,应修约到10mm的倍数,如果是中间数值则应该向较大的一方修约,这是GB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的第5.2.2条规定的。
3.热轧带肋抽样检测
3.1根据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对全市钢筋送样检测结果的统计,2005年钢筋力学性能送检不合格率为.045%。从表面来看,其质量似乎在人们预期的控制范围内,但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弊端。同样在2005年,由市建材质检站接受本市工商和技监等部门委托抽样检测的钢筋,其钢筋力学性能不格率为23.6%。是送样检测情况下的52.4倍。
在委托抽检被判力学性能不合格的钢筋中,有80.2%的钢筋尺寸偏差不合格,同时有80.2%钢筋重量偏差不合格。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凡尺寸偏差和重量偏差均不合格的钢筋其力学性能指标往往不合格。原因是负公差轧制,减少了钢筋断面尺寸,从而出现小规格钢筋理论重量较实际重量差异增加,甚至于超出标准规定的重量偏差;由于断面减少,而试验方法是采用公称断面来测算性能,从而直接导致了部分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检测不合格。
3.2在钢筋密度取7.85妙耐、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允许偏差为士7%,钢筋在允许重量偏差范围内,loookg中10mm热轧带肋钢筋支数可相差25支。
3.3在钢筋密度取7.85砂耐、允许内径偏差为士.04的情况下,钢筋在允许内径偏差范围内,10O0kg中10mm热轧带肋钢筋支数可相差29支。负偏差之外的钢筋,相差支数将更多。
4.热轧带肋存在问题
4.1钢筋产品供货渠道复杂,中间环节众多,为缺乏约束,质量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缺陷。
4.2有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未按产品标准和政府规定对进场的钢筋进行进货检验。
4.3为了骗取合格数据、突破事关建筑安全的复检,有些施工单位和钢材供应商互相包庇或者恶意串通,其购买的是劣质钢筋,而送检的则是另行准备好的“专用”钢筋试件;有的则要求检测单位出具大数量的合格检验报告。而有些检测单位迫于行业竞争压力,对假试件置若周闻,加倍复检时更是格外照顾。对于上述行为,部分监理、建设单位往往心照不宣,甚至一并参与。正是这样一些情况的存在和发生,铸就了送检与抽检之间巨大的质量反差。
5.有关建议
5.1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热轧带肋钢筋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表面标志和产品标牌一致性的检查,生产许可证标一记和编号、炉(批)号等应能相互印证。
5.2产品标牌是钢筋的合格证,无标牌的钢筋产品不得进人工地,已使用的钢筋其标牌必须收集并妥善保存。
5.3应加强施工现场钢筋的检测,凡尺寸偏差和重量偏差均不合格的钢筋要坚决予以清退出场。
5.4施工单位对所购热轧带肋钢筋委托复检时必须截取带有产品表面标志的钢筋试件送检,并在检测委托单上填写钢筋表面标志等内容。对送检不合格的钢筋,应立即封存。不合格钢筋退场前,由该工程的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即时对其喷涂不合格色标。钢筋不合格标识完成后,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对现场不合格钢筋进行清点并做好退货记录,才可将该批钢筋清退出现场。质量监督部门或相关评估事务所可按不合格检测报告及现场退货记录,对钢筋的去向进行跟踪。
5.5对取样员和见证员不按规定取样送样或更换试件的,其取、送的试样无效,并可按建设部所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撤消其取样员或见证员资格。
5.6检测单位应有专人接收钢筋试件,接收试件时应查验送样人的证件、核对取样员和见证员签字,并对照检测委托单检查钢筋表面标志,核查无误后方可接收试件。对非该工程取样员和见证员送样、试样无表面标志或表面标志与检测委托单内容不符的钢筋试件应予拒收,不合格热轧带肋钢筋加倍复检所抽检的产品,其表面标志必须与企业先前送检的产品一致。
热轧带肋钢筋检测报告除原有内容外,还应添加钢筋表面标志,无法打印的可以手工填写并加盖检测专用章。试验结果不合格的,应记人检测单位不合格台帐,并在24小时内报告质量监督机构及送样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不按规定接收钢筋试件和出具检测报告的,其检测报告不能作为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资料,质量监督机构将对该检测单位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6.结束语
在建筑用钢材的常规检测中,原始标距要根据每一种具体钢材,它应该遵照的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绝对不能马虎;要准确地控制拉伸速度,且在符合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的前提下标示其力值。
参考文献:
[1]丁百湛.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02)
[2]刘玉.建筑用钢材标准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1)
常规检测参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的320 份血液样本进行研究, 根据保存温度的差异分成A、B两组各160 份。 A组:样本人群中男84 例, 女76 例;年龄24~57 岁, 平均 (37.9±4.1) 岁;体重50~62 kg, 平均 (55.8±3.9) kg。 B组:样本人群中男82 例, 女78 例;年龄22~59 岁, 平均 (37.6±4.5) 岁;体重52~66kg, 平均 (57.1±4.0) kg。 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与同时间段A组相比, *P<0.05。
1.2 方法
选择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并应用SYSMEX配套的试剂, 严格按照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A组血液样本置于室温中保存, B组血液样本置于-4 ℃的冰箱中保存, 对比两组血液样本不同时间段的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WBC ( 白细胞) 、Hb ( 血红蛋白) 、RBC ( 红细胞) 、PLT ( 血小板) 及HCT (红细胞压积) 水平, 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配对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 h后两组血液标本的MCH、WBC、Hb、RBC、PLT、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PLT与HCT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 48 h后B组血液标本的Hb、PLT水平高于A组血液标本的Hb、PL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检验方式[4], 临床上通过观察血常规检测结果能够了解疾病的类型、疾病的严重程度, 并根据病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5]。 但血常规检验过程中, 会因为仪器、温度、时间等因素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6]。
该研究结果显示:24 h后两组血液标本的MCH、WBC、Hb、RBC、PLT、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PLT与HCT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结构出现变化有关;另外研究结果显示48 h后B组血液标本的Hb、PLT水平高于A组血液标本的Hb、PL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胡占杰[7]的研究结果显示冷藏组血液标本在48 h后的Hb、PLT水平分别为 (231.21±26.75) g/L和 (352.76±89.21) ×109/L, 明显高于室温保存组的 (138.32±25.63) g/L和 (238.4±74.11) ×109/L, 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冷藏保存会使得红细胞的代谢速度减慢, 引起维持红细胞形态和渗透能力的消耗降低。 研究发现冷藏保存下血液标本水平的变化会比室温保存慢, 但是在冷藏条件下需要注意在48 h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方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8]。
综上可知, 血液标本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存, 在不同的时间下血常规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提示临床上需要妥善保存血液标本, 选择最佳的检验时间, 从而保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侯发林.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3, 34 (31) :6518.
[2]龚庆辉, 银广悦, 张龙, 等.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 20 (2) :101-105.
[3]胡晓红.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8) :94.
[4]蒙春旭.100例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 2015, 24 (6中旬刊) :937.
[5]徐伟宏.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14) :2760.
[6]陈应红, 谭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色素影响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3) :73.
[7]胡占杰.不同温度与时间条件下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7) :269-270.
常规检测参数 篇4
【关键词】便常规;轮状病毒;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1-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腹泻患儿237例,年龄0—5岁,平均年龄2.9岁。用一次性干燥的塑料盒收集新鲜大便标本立即送检,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做到随到随检。对粪便标本做便常规联合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1.2 实验材料
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观察大便性状后,将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滴到载玻片上用高倍镜观察10个视野。
采用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盒来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试卡是将羊抗A群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直接包被于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线,羊抗鼠 IgG包被作为对照线.检测时样本中的轮状病毒与标 记胶体金的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形成复合物。由于层 析作用,复合物沿着膜移动,可与包被在检测区的单克隆抗轮状病毒形成双抗体夹心免疫复合物。如为阳性标本,则可在检测区与对照区各凝集成一条红色线,如为阴性,则只在对照区形成一条红色线。
1.3 统计 采用lis系统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7例0~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 群轮状病毒阳性111例,总检出率为46.8%,0—6月患儿4例,占阳性患儿3.6%;6月—2岁患儿71例,占64.1%;2—5岁患儿36例,占32.4%。其中蛋花汤样便50例,占阳性标本45.0%,水样便32例,占28.8%,其他性状粪便共29例,占26.2%。
3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阳性率较高的为6月—2岁的婴幼儿,这主要是由于该类患儿的身体机能发育缓慢,免疫能力较差,因此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轮状病毒感染率也会显著降低[1]。此外,在不同类别的粪便样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其中阳性率最高的类别为蛋花汤样便,这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在侵入患儿体内后,会损害微绒毛细胞,继而导致腺窝细胞增生,增加了其分泌量,致使水和电解质丧失量增大,肠道的分泌与吸收能力显著降低,进而出现蛋花汤样稀便[2];综上,要想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效率,应该从患儿年龄和粪便样本入手,并结合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诊断,这样才能保证诊断效率,以此确保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性。A群轮状病毒作为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源之一,临床在重视腹泻患儿粪便的细菌培养工作同时,应积极做好腹泻患儿的便常规及A群轮状病毒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在秋冬寒冷的高发流行季节,应作为急性腹泻患儿粪便的常规检查之一,避免临床误诊,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有效,防止抗生素的不当和无益使用。及时做好因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患儿的隔离保护工作,防止对院内其他患儿的传播感染而导致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Wihelmi,J.Coloirm,D。Martin—Rodrigo,E.Roman.ASaneheZ— Fauquier Eur J Clin Mierobiol infect Dis(J)2001,20(7):41— 43.
常规检测参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病历号序贯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 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2]。分娩孕周25~39周, 其中发病孕周≤32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0例。按病历号序贯选择同期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足月妊娠妇女500例为正常妊娠组, 无妊娠期并发症, 无内外科合并症。对照组为按体检号序贯选择的20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非孕育龄妇女, 无妇科及内外科合并症。3组均为汉族, 年龄均为24~34岁, 无吸烟酗酒史, 无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史, 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系统及肝肾疾病史, 近期未服用阿司匹林、肝素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正常妊娠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除分娩孕周外, 在年龄、孕产次、孕前体重指数 (BMI) 上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①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
1.2 标本采集
由专人采集受试者手指末梢血30 μl, EDTA抗凝, 充分混匀。选用日本SYSMEX5分类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所有标本收集后30分钟内由专人测定。仪器在使用之前进行相应项目室内质控, 质控合格后进行标本检测。
1.3 测定指标
WBC、中性粒细胞比例 (N) 、淋巴细胞比例 (L) 、RBC、血红蛋白浓度 (Hb) 、血细胞比容 (HCT)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和LSD检验, 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WBC参数的变化 非孕对照组WBC (6.23±0.90) ×109/L, N (0.58±0.06) %, L (0.35±0.06) %。
正常妊娠组在不同孕周WBC、N较非孕对照组升高, L较非孕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各孕周之间WBC、N、L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重度子痫前期组在不同孕周WBC、N较非孕对照组升高, L较非孕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各孕周之间WBC、N、L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RBC参数的变化
非孕对照组RBC (4.47±0.33) ×1012/L, Hb (131.70±8.57) g/L, HCT (0.41±0.03) %。
正常妊娠组在不同孕周RBC、Hb、HCT均比非孕对照组降低,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孕20~23、24~27周RBC、Hb、HCT下降达孕期最低水平, 其RBC下降与孕12~15、16~19、32~35、36~39、40~41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Hb下降与孕12~15、16~19、36~39、40~41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HCT明显下降, 与其他各孕周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重度子痫前期组在孕20~39周RBC、Hb、HCT比非孕对照组降低 (除外孕28~31周的HCT)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各孕周RBC、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孕16~35周RBC、Hb比同孕周正常妊娠组增高 (P<0.01) , 在孕16~31周HCT比同孕周正常妊娠组增高 (P<0.01) 。在孕36~39周HCT比正常妊娠组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①与正常妊娠组孕20~23、24~27周比较:P<0.01;②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P<0.01
2.3 PLT参数的变化 非孕对照组PLT (247.83±59.56) ×109/L, MPV (9.91±1.07) fl。
正常妊娠组在孕12~41周PLT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均降低, 在孕36~41周MPV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升高,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PLT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 PLT在孕36周后与孕12~27周比较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PV随孕周增加逐渐上升, 在孕36周后较孕36周前各组比较上升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重度子痫前期组在孕12~39周PLT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均降低, 在孕28~39周之间MPV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升高,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PLT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 PLT在孕32周后与孕12~23周比较下降明显 (P<0.01) 。MPV随孕周增加逐渐上升, 在孕28周后与孕28周前各组比较上升明显 (P<0.05) 。在孕32~39周PLT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降低 (P<0.05) , 在孕28~35周MPV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升高 (P<0.05) , 见表4。
①与正常妊娠组小于孕36周各组比较:P<0.05;②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小于孕28周各组比较:P<0.05;③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
3 讨 论
3.1 WBC参数孕期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正常妊娠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期WBC计数较非孕对照组升高, N比例升高, L比例降低。孕期WBC升高主要是由于骨髓增殖所致的粒细胞增多, 出现核左移现象, 即在血循环中出现更多的未成熟WBC。虽然WBC数量增多, 但是WBC的趋化性和黏附功能从孕中期开始降低, 孕期WBC功能的抑制与体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抑制有关, 适应了外来的半同种异体胎儿的植入[3]。
由于N变形能力差 (其刚性为RBC的2000倍,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刚性更高) , 在血栓形成部位的低灌流区, WBC被扣留在毛细血管内, 进而释放出溶酶体、组胺、白细胞三烯等有损于血液流动的物质[4], 导致微循环血流紊乱。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说也认为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毒性效应最终导致N炎性浸润[1]。基于以上原因推测在易栓症如子痫前期疾病中N有可能增高, 但本研究显示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孕期WBC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 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许多免疫因子或细胞因子有关, 所以我们分析子痫前期孕妇体内某些细胞因子可能增高, 而机体血循环中WBC计数及分类较正常妊娠无明显改变, 或在局部如胎盘组织中存在N炎性浸润。
3.2 RBC参数孕期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妊娠组孕期RBC参数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均降低, 并且在孕20~27周降低达孕期最低谷。本研究的上述结果与孕期不同阶段RBC容量、血浆容量增加的比例[3]相一致。在孕中期血浆的增加明显多于红细胞的增加, 因此RBC参数出现生理性低谷, 这样降低了血液黏度, 同时代偿了孕期RBC聚集的增加, 使绒毛间隙血流阻力降低, 有利于胎儿-母体间物质、气体的交换, 从而使胎儿体重在孕中期呈线性快速增长。Bollini等[5]通过检测孕期血液黏度、血浆黏度、RBC变形性及聚集性指标、纤维蛋白原等也得出结论:孕中期血液黏度降低, 血液稀释达最大限度。孕中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同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相一致, 孕中期动脉血压降至最低点[3], 以适应血容量的增加。而至孕末期, 尤其是在孕32~34周后血浆容量维持在孕期最高水平, 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 同时红细胞容量仍有增加[3], 致使RBC参数呈上升趋势、向非孕期水平接近, 这就形成了孕末期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等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基础。本研究中RBC参数孕期变化以HCT最明显。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当HCT<45%时, 血液黏度与HCT呈正比线性关系[6]。
重度子痫前期组孕期RBC参数与非孕对照组比较也出现下降, 但较正常妊娠组出现的晚, 并且在孕中、末期RBC参数比正常妊娠组增高。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存在着RBC代偿性增生情况以增加氧的携带量, 改善缺氧状态, 而RBC数量增加可使全血黏度升高, 致使机体微循环状态进一步变差[7]。RBC参数较正常妊娠组增高, 还反映了血浆扩容不足, 尽管HCT升高并不能直接反映血浆容量的降低, 但是二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7]。由此可见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缺乏正常妊娠孕妇的明显的高血容量及血液稀释的生理适应性改变, 而低血容量及高血液黏度正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2], 由此引起子宫胎盘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下降以及微循环功能严重受阻, 最终引起胎儿生长受限、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国外研究还显示, 孕中期Hb超过130 g/L增加了子痫前期或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性[7]。本研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孕28~31周血HCT最高, 考虑与发病孕周≤32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浓缩、病情在此阶段更为严重有关。
3.3 PLT参数孕期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正常妊娠组随孕周增加PLT逐渐下降, MPV逐渐上升。妊娠期PLT的生成有所增加, 与RBC容量的增加相平行, 但由于血浆容量增加造成的稀释作用, 使得妊娠期PLT计数呈下降趋势。孕末期血浆容量维持一高水平不在此基础上增加, 但机体存在血栓前状态[8], 由于凝血功能加强导致的PLT消耗是孕末期PLT继续下降的原因, 并且较孕早、中期下降得更明显。孕36周后由于 PLT明显减少, 促成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 从而促进PLT生成, 表现在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新生的大体积PLT, 致使MPV上升, 这种新生的大体积PLT酶活性高、功能活跃。近年来文献报道, MPV与反映PLT活化的指标如PLT聚集功能、黏附功能、释放功能等为正相关关系, MPV升高说明PLT活化程度增高, 体内的凝血活性增强[9]。正常妊娠末期PLT活化, 激活凝血系统, 是机体的生理防御机制之一, 有利于分娩期胎盘娩出后局部的血栓形成, 起局部的止血作用, 以减少血液的流失。
本研究表明, 重度子痫前期组MPV在孕28周后与孕28周前各组比较升高 (P<0.05) , 在孕28~35周MPV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升高 (P<0.05) 。Dunder等 [10] (2008年) 对1336例孕妇所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报告, 子痫前期组MPV从孕24周直至分娩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PLT活化发生得早, 机体凝血活性增强, 更早地进入血栓前状态, 由此可能导致子宫、胎盘、肾脏等靶器官微循环障碍。本研究还显示, 重度子痫前期组PLT的明显减少从孕32~35周起出现, 说明MPV比PLT更敏感地反映了机体PLT的消耗、增生情况。Dundar的研究报道, 在临床诊断子痫前期之前平均4.6周 (范围2.8~5.9周) 即出现了MPV的显著升高。因此妊娠中、晚期连续监测PLT参数的变化趋势, 对子痫前期的发病、病程进展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4 妊娠期连续监测血常规参数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
血常规这项常规产前检查项目在二、三级医院中均可进行, 简单方便且重复性较好。根据本研究结果, 孕期对血常规参数中RBC及PLT参数的连续监测, 可以初步反映孕妇血容量、血黏度及凝血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存在差异, 因此在任何产前检查的孕妇人群中, 可以利用每4周1次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做定期筛查。结合计算机检验结果查询软件, 将血常规结果与孕周结合, 直接描记RBC、PLT参数的孕期变化曲线, 与正常妊娠RBC、PLT参数第95百分位数曲线范围比较, 即可获得类似于妊娠图样较为直观的差异比较, 从而找出罹患重度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对这部分人群进一步做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及其他生理、生化检测, 联系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及临床早期表现, 争取在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前阶段给予必要干预、预测以减缓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孜, 林其德.子痫前期-子痫的病理生理学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8) :507-508.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2-101.
[3]Cunningham FG, Gant NF, Leveno KJ, et al.Williams Obstetrics[M], 22nd.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2004:128-135.
[4]邓家栋, 杨崇礼, 杨天楹, 等.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2-37.
[5]Bollini A, Hernandez G, Bravo-Luna M, et al.Study of intrinsic flow properties at the normal pregnancy second trimester[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05, 33 (2) :155-161.
[6]秦任甲.临床血液流变学[M].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72-79.
[7]Heilmann L, Rath W, Pollow K.Hemorheological changes in women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04, 31 (1) :49-58.
[8]刘宝瑛, 钟梅, 余艳红, 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功能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 (2) :85-88.
[9]Holmes VA, Wallace JM, Gilmore WS, et al.Soluble P-selection lev-els during normal pregnancy:alongitudinal study[J].BJOG, 2002, 109 (9) :997-1002.
常规检测参数 篇6
互感器的主要功能是为继电保护和测量仪表提供电力系统一次电流、电压信息, 其二次参数是与所接保护装置和测量表计的特性相适应的。常规互感器具有成熟的运行经验, 现阶段大部分已投运的智能变电站都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实现模拟量就地数字化转换的方式, 但互感器二次参数的选择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有较大变化。本文以某220kV智能变电站为例, 探讨了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常规互感器时如何合理地计算选择各项参数的方法。
1 220kV智能变电站互感器配置概况
某220kV智能变电站为全户内结构, 电压等级为220/110/10kV, 建设规模为3台240MVA主变, 220、110kV系统均为双母线接线。其中, 220kV出线8回;110kV出线12回, 均按馈供线路考虑;10kV出线36回, 采用单母线六分段环形接线。
1.1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根据智能变电站建设导则及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共享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220kV线路的两套主保护、220kV母线的两套保护以及220kV主变的两套电气保护接用两组独立的次级, 220kV保护使用P级。因此, 220kV每回路配置三相4次级电流互感器, 110kV每回路配置三相2次级电流互感器, 10kV每回路配置三相3次级电流互感器, 主变各回路配置三相4次级电流互感器。
1.2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应能保证在运行方式改变时保护装置不失去电压, 同时同步点的两侧都能提取到电压。本站220kV每回线路装设单相电压互感器, 母线装设三相电压互感器;110kV每回线路装设单相电压互感器, 母线装设三相电压互感器;10kV母线装设三相电压互感器。
2 电流互感器参数计算与选择
电流互感器按其功能分为测量用和保护用两类, 220、110kV及主变各侧二次负荷均为合并单元, 10kV侧二次负荷为保护测控录波多合一装置。
2.1 额定一次电流Ipn选择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应接近但不低于一次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 并考虑适当的负荷增长;同时应能满足短时热稳定、动稳定电流的要求。根据电气一次专业提资, 本文变电站220kV侧电流互感器的Ipn为2×1 600A, 110kV侧电流互感器的Ipn为2×800A, 10kV侧主变进线电流互感器的Ipn为3 000A, 10kV侧其它回路电流互感器的Ipn为300~600A。
2.2 额定二次电流Isn选择
标准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有1A和5A两种规格, 其选择主要决定于经济技术比较。在相同一次额定电流和额定输出容量下, 二次电流采用5A时, 其体积小、价格便宜, 但使用电缆及接入同样阻抗的二次设备时, 二次负载将是1A额定电流时的25倍。本文变电站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Isn依据相关导则及审批要求选择1A。
2.3 准确度选择
为了保证计量、测量的准确性, 电流互感器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度。为了减少二次绕组数量, 智能变电站采用计量、测量共用绕组的方式和经补偿的0.2S级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在1%~120%负荷间均能满足准确度要求。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性能应满足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要求, 即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Ipal (Ipal=KalfIpn) 应大于保护校验故障电流Ipcf (见表1) ;220kV系统暂态饱和问题及其影响后果相对较轻, 可按稳态短路条件进行选择计算, 并为减轻可能发生的暂态饱和影响而给定适当的暂态系数K。本文变电站保护级电流互感器均选用5P级, 准确限值系数Kalf的选择可参考电流互感器配置表。
2.4 二次额定容量计算与选择
常规电流互感器的负荷通常由连接导线和所连测量仪表或保护装置两部分组成。电流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 (计算负荷) 为: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A与电阻值Rl的关系为:
式中, Sb为电流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 (计算负荷) , VA;Sbn为设计选择的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负荷, VA;K为系数, 一般选择1.5~3;A为二次回路导线截面, mm2;ρ为导电率, 铜取57m/ (Ω·mm2) ;l为二次回路导线单根长度, m;Zl为连接导线单程的阻抗, 一般可忽略电抗, 仅计电阻Rl, Ω;Klc为二次回路导线接触系数, 分相接法为2, 不完全星形接法为, 星形接法为1;Kmc为仪表接线的阻抗换算系数;Isn为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 一般为5A或1A;Zm为仪表电流线圈的阻抗, Ω;Rc为二次回路接头接触电阻, 一般取0.05~0.1Ω。
采用合并单元后, 二次设备一般可以按只有一个合并单元计算。合并单元下放布置在就地智能控制柜内, 可大大缩短电缆长度。
大部分二次厂家直接给出了二次设备的电流回路功耗I2snZm, 如许继DMU-830/P系列合并单元的I2snZm, Isn=5A时不大于1VA/相, Isn=1A时不大于0.5VA/相。10kV系统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为保护测控录波多合一装置, 南自相关产品给出的参考值是:Isn=5A时, 每相不大于0.5VA;Isn=1A时, 每相不大于0.3VA。二次回路采用4mm2铜芯控制电缆, 电缆长度按20m考虑, 由此计算得Rl=0.084 4Ω。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二次实际负荷在0.684~0.788VA左右。对于计量、测量级绕组, 只有在二次负荷为25%~100%额定负荷条件下才能保证其精度, 若超出此范围, 则互感器的实际误差会远大于其标称准确度。因此, 电流互感器的计量、测量级绕组二次额定容量选为2.5VA。
对于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降低其所接二次负荷可以减小二次感应电动势, 避免互感器饱和。为此, 可选择额定容量明显大于实际负荷的互感器, 以提高互感器抗饱和能力, 尤其是在系统短路电流较大而断路器正常负荷电流较小的情况下。综上, 电流互感器的保护级绕组二次额定容量选为5VA。
2.5 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与配置
经过以上计算选择, 220kV智能变电站电流互感器配置情况见表2。
3 电压互感器参数计算与选择
电压互感器按其功能分为测量用和保护用两类, 220、110kV母线及线路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均为合并单元, 10kV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荷为保护测控录波多合一装置及数字式电能表。
3.1 二次绕组数量选择
为满足220kV及主变系统保护双重化配置的要求, 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互感器均配置2组保护测量绕组 (3P级) , 1组计量绕组 (0.2级) , 1组剩余电压绕组 (6P级) ;220kV线路单相互感器配置2组保护级绕组 (3P级) , 110kV线路单相互感器配置1组保护级绕组 (3P级) 。
3.2 额定二次电压选择
对于接在三相系统相与地间的单相电压互感器, 当其额定一次电压为某数值除以时, 其额定二次电压必须为, 以保持额定电压比不变。
接成开口三角的剩余电压绕组额定电压与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关。大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为100V, 小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为100/3V。
3.3 二次额定容量计算与选择
电压互感器的实际二次负载为:
式中, Sb为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荷;Usn为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Y为二次负荷导纳。因电压互感器二次容量一般仅考虑所计二次设备电压回路的总阻抗, 导线电阻及接触电阻常可忽略, 故可根据各相所接二次设备电压回路的总功耗, 来确定电压互感器所接的实际二次负载, 即:
式中, S为单台二次负荷单相电压回路功耗。
对于二次负荷仅为合并单元的220、110kV电压互感器绕组, 二次设备可按1台合并单元计算, 合并单元电压回路功耗的厂家参考值为0.5VA/相。10kV系统采用二次电压小母线的方式, 每相电压互感器所带的二次负荷为该组母线上所有相关的二次设备。计量绕组为12回出线及6回电容器、2回电抗器、1回消弧线圈接地变回路上的数字式电能表及1回主变低压侧合并单元。保护测控绕组为12回出线及6回电容器、2回电抗器、1回消弧线圈接地变回路上的保护测控录波多合一装置, 以及1回主变低压侧合并单元、1台母联保护备自投装置、1台电压并列装置及10kV母线测控装置。电能表均使用直流系统或UPS系统作为其电源, 每台电子式电能表的电压回路功耗在0.1~0.5VA/相, 每台微机型保护测控装置的电压回路功耗约为0.5VA/相, 同时考虑到10kV母线并列运行的可能, 每台电压互感器按带2条母线负荷进行计算。由此可算得计量绕组的二次实际负荷约为22VA, 保护测控绕组的二次实际负荷约为26VA。
3.4 电压互感器参数选择与配置
经过以上计算选择, 220kV智能变电站电压互感器配置情况见表3。
4 结束语
常规检测参数 篇7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常规六项参数,动态观察
在血液系统当中,AL(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在治疗此症状时除了依靠骨髓移植之外,化疗是主要方式,然而化疗会产生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而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就是化疗之后骨髓抑制出现感染和出血等[1]。因此怎样对症状进行控制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是临床上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而通过对AL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PLT、PCT、MPV、PDW、WBC以及Hb)在初诊当中、第一次化疗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时以及骨髓首次缓解时的指标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对第一次化疗之后的PLT最高和最低值进行记录,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就以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28例,其中1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要进行四个以上的疗程来行正规的化疗并实施追踪最后到CR(完全缓解)。依照缓解的情况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22例甲组为CR,15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在10到68岁之间,平均为(28.4±3.6)岁;6例乙组为NR(未完全缓解),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在30到68岁之间,平均为(42.3±3.1)岁。28例患者在入院时都没有损害肝肾功能,也没有出现慢性心肺等方面的疾病。并抽取60例健康体验人员作为对照组,2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在20到60岁之间,平均为(38.7±2.7)岁。
1.2 检测方式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德国BAYER公司提供的ADVIA120型)进行检测。一般以清晨6点-7点为采血时间,要依照血象的动态变化对采血的次数进行调整,让患者进行30分钟的平卧(空腹),取1.8m L静脉血,并在放入真空采血管(盛有10IEDTA-K2)当中,及时混匀,通过仪器测定的时间要在1小时之内进行[2]。
1.3 观察项目
对所有患者在初诊当中、第一个疗程化疗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时以及首次骨髓得到缓解时的血常规六项参数(PLT、MPV、PDW、PCT、WBC和Hb)值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在首次化疗之后血小板最高与最低值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式
文中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以χ2检验来表示PLT最高值以及PLT H/L和治疗效果的关系,以t检验来表示计量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常规六项参数值对比
在PLT、PCT、MPV以及Hb数值上,25例CR初诊患者(甲1组)和CR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患者(甲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在PLT、PCT以及Hb数值上,6例NR初诊患者(乙1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1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PLT、PCT、WBC和Hb数值上,NR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患者(乙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2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 患者第一次化疗之后PLT最高值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在28例患者当中,有21例患者在第一次化疗之后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其中18例为CR(85.7%),3例为NR(14.3%);7例患者的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其中4例CR(57.1%),3例NR(42.9%),在CR率上,28例AL患者第一次化疗之后的PLT≥100×109/L要显著比PLT<100×109/L高(P<0.05)。。
2.3 患者在第一次化疗之后PLT H/L值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在28例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PLT H/L值≥10,均为CR(100%);10例患者PLT H/L值<10,其中4例CR(40%),6例NR(60%)。而PLT H/L≥10的患者的疗效要显著比PLT H/L<10的患者高(P<0.05)。
3 讨论
目前,国外已经广泛使用MPV,其主要用来对PLT减少因素进行区分。通常来说,由骨髓增生低下减少的PLT,MPV会比较低。若PLT减少是由PLT增加破坏而引起的[3],则会增大MPV。急性白血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MPV减少,是因为骨髓当中出现了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所致,对增长造血进行了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发育不全。同时,相关研究[4]认为,某些疾病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PLT可在人体当中活化,之后聚集,并把颗粒释放出来以此使得血小板衰退,最终降低了MPV和PLT等血小板的参数。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MPV上,22例CR初诊患者(甲1组)和CR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患者(甲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这就说明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当中以及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时既存在PLT减少又有PLT功能不良,这也是患者产生出血而死亡的主要因素。
在骨髓功能恢复当中,MPV增大可以当作较早期指征,有研究表明[5],若在血小板数下降的情况下MPV持续下降,则表明为将要出现骨髓衰竭,而且骨髓抑制的严重性会随着MPV的降低而增高,只有在MPV升高之后,才会上升血小板数。把尽可能多的白血病细胞群消除是化疗的主要目的。而化疗药物通常有对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基于此,在化疗之后的骨髓抑制当中,会减少患者的MPV。在化疗之后,若白血病细胞较为敏感化疗方案,则在杀死白血病细胞后会成对数降低,而巨核细胞则增生,提示要CR。否则PLT会继续下降[6]。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有21例患者在第一次化疗之后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其中18例为CR(85.7%),3例为NR(14.3%);7例患者的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其中4例CR(57.1%),3例NR(42.9%);有18例患者PLT H/L值≥10,均为CR(100%);10例患者PLT H/L值<10,其中4例CR(40%),6例NR(60%)。基于此,对首次化疗之后的血常规PLT参数进行动态观察能够对预后进行及早预测,并依照所预测的结果来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珺,陈信义,董青,倪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19(08):979-984.
[2]渠巍,胡雷,杨邱杰.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MPV的变化[J].贵州医药,2013,37(08):701-702.
[3]段丽芳,张连生,张晓芹,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LR9的表达及功能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07):754-756.
[4]刘传才.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03):12-14.
[5]孙朝辉,朱爱辛,刘海英,等.老年急性感染性疾病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09,11(04):162-163.
常规检测参数 篇8
关键词:血常规,操作常规,影响因素
血常规检测现在又称作血液学分析, 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 对血液中的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 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 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检验常规之一, 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白细胞 (WBC) 及其分类, 红细胞 (RBC) ,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HGB) 及血小板 (PLT) 等。它不但是诊断各类疾病的基本依据 (血液系统疾病及某些传染病如肾综合症出血热等) 。还是对许多疾病 (尤其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 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我们如何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就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并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影响因素, 并严格加以预防、控制。
1 标本的制备
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与稀释2个大步骤。标本采集是首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正确标准的采集方法可保持血细胞的完整形态不受破坏。
1.1 血常规标本采集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据有关文献报道, 静脉血血样准确率较高, 末梢毛细血管血样稳定性相对差一些, 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普遍偏低, 所以我们在采取末梢血时, 在选择好操作部位后, 操作一定要轻柔, 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破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采取静脉血时, 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 否则可能导致溶血, 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 血细胞比容降低, 样品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 尽快处理、尽快检测。
1.2 标本的抗凝与稀释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抗凝剂过量及不足均对血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 血液比例过高时, 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 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 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经EDTA抗凝后, 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所以, 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 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 尽量采用静脉血样。而且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之间, 不论细胞成分或化学成分,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 在比较及判断结果时应给以考虑。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 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 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 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 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 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 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1.3 检验结果有异常或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人员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 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与临床相互沟通, 如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的, 应及时寻找原因, 必要时给予复查。
2 讨论
总之,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 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血常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要不断学习, 强化培训, 严格要求自己, 不但要有熟练的检验技术,
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相互合作等。
参考文献
[1]苗永智.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09, 41 (6) :449.
[2]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2) :77~78.
[3]刘颖.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23) :177.
[4]洪宗之.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 :23.
[5]刘翠香.血常规测定中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结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4, 27 (3) :175.
[6]孙道芳, 周连凤, 吴艳华.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齐鲁医学检验, 2003, 14 (1) :56.
[7]王绍琴, 秦冰如, 潘桂英.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大理学院学报, 2004, 3 (3) :23~24.
[8]杨志, 陈兰英, 周铭.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 (1) :61~62.
[9]郝青华.如何提高粪便检验定量[J].中华名医论坛, 2004, 6.
[10]朱秋红, 任艳萍.应重视粪便虫卵的检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6 (4) :195.
水泥物理性能常规检测要点 篇9
1.1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遇水后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能有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 并能将散粒状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水泥浆体不但能在空气中硬化, 还能在水中硬化, 保持并继续增长强度。
1.2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可连续取样, 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量不少于12kg, 将所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后通过0.9mm的方孔筛, 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封存样应加封条, 密封保管3个月。
1.3水泥检测项目中化学分析、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这四项不符合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进场的水泥应按批进行复检。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 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 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 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2水泥分类
我国建筑工程中目前常用的水泥主要有硅酸盐水泥 (P·I)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 (注: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 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型硅酸盐水泥, 在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
3水泥物理性能常规试验检测执行标准
(1) 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2) 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
(3) 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
(4) GB/T 1345-2005《水泥细度检测方法》
(5) 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6) GB/T 208-9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7) GB/T 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8) GB/T 12573-2008《水泥取方法》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
4.1基本原理
4.1.1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 (或试锥) 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 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4.1.2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4.1.3安定性 (雷氏法) 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试针的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试饼法是通过观测水泥标准稠度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情况表征其体积安定性。
4.2主要仪器设备
ISO标准法维卡仪:试杆直径10±0.05mm, 初终凝针的直径1.13±0.05mm, 滑动部分的总质量300±1g, 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光滑, 能靠重力自由下落, 不得有紧涩和旷动现象。
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求 (搅拌叶和锅壁的间隙为2±1mm)
电子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 分度值不大于1g
雷士夹: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 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的砝码时, 两根指针的距离增加应在17.5±2.5mm范围内, 当去掉砝码后针尖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6个月可自校一次。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沸煮箱
4.3试验温度
试验室温度 (20±2) ℃, 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验前后记录)
湿气养护箱温度 (20±1) ℃, 相对湿度不低于90%。 (每日记录三次)
4.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样品试验前, 试验样与封存样应经充分拌匀, 并通过0.9mm的方孔筛, 整个过程不得混杂其它水泥。
试验前须检测:维卡仪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
水泥净浆的搅拌:
搅拌锅, 搅拌叶先用湿布擦过→先加水, 5-10s加入水泥500g→搅拌, 低速120s, 停15s (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 , 高速120s停机。
标准稠度的测定:
4.4.1标准法
将净浆一次性装入玻璃底板上, 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空隙, 然后在试模表面约1/3处, 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 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 使净浆表面光滑。
用维卡仪测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1) mm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P) , 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
4.4.2代用法
分为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测定:
采用调整水量法是以试锥下沉深度 (30±1) mm的净浆为标准稠度。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 根据公式 (P=33.4-0.185S) 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当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 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来测。 (由于标准稠度测定代用法不常用, 因此在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
4.5初凝时间的测定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先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连同试模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30min后进行第一次测定, 临近初凝时间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到初凝时, 即达初凝状。
4.6终凝时间的测定
初凝时间测定后, 立即将试件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 翻转180°, 直径大端向上, 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 再次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 当终凝针的环形附件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 即达到终凝状态。
初终凝时间测定注意事项:
4.6.1测定时应使试杆徐徐下降, 防止试针撞弯, 但结果以垂直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4.6.2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终凝时, 都应立即在试体两个不同点重复测一次, , 确认结论相同才能到达初终凝状态。
4.6.3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 每次测完后需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养护, 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 终凝时间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 终凝时间不大于390min。
4.7安定性的测定
测定方法可以用试饼法也可用雷氏法, 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薄油。
试饼的成型:
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 使之成球形, 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 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 做成直径 (70-80) 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并将其放入湿汽养护箱内养护 (24±2) h。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立即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 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后抹平, 盖上涂油玻璃板, 立即将试件移放养护箱内养护 (24±2) h。
沸煮:
5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原理:通过测量一定配比的水泥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衡量其流动性。
仪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水泥胶砂搅拌机、试模、捣棒、卡尺、小刀、天平。
试验方法
试验前将跳桌空跳一个周期25次, 自检各部位是否正常。凡是与水泥胶砂接触的仪器需用湿棉布擦拭覆盖。制备按GB/T 17671-1999有关规定进行。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 第一层装至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 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捣压15次, 装第二层胶砂时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 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捣压10次。装胶砂和捣压时, 用手扶稳试模, 不要使其移动。捣压完毕, 取下模套, 用小刀倾斜, 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近似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 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开动跳桌, 在25s±1s内完成25次跳动。跳动完毕后, 从胶砂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 应在6min内完成。
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直径, 计算平均值 (为胶砂流动度值) , 取整数, 单位为“mm”。
强度试验按GB/T 17671进行试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 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 应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
6胶砂强度检测
本方法为40mm*40mm*160mm棱柱试体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测定。试体是由按质量计的一份水泥、三份中国ISO标准砂, 用0.5的水灰比拌制的一组塑性胶砂制成。胶砂用行星搅拌机搅拌, 在振实台上成型。试体连模一起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24h, 然后脱模在水中养护至强度试验。到试验龄期时将试体从水中取出, 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 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检测环境要求
1) 试验室温度20±2℃, 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 试件养护池水温20±1℃。 (每日记录三次)
3) 湿气养护箱温度20±1℃, 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胶砂的制备
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当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半份水 (水灰比为0.5) 。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 每锅材料需要量:水泥 (450±2) g;标准砂 (1350±5) g;水 (225±1) m L。
搅拌
搅拌锅, 搅拌叶先用湿布擦过→先加水, 5-10s加入水泥450g→搅拌, 低速30s, 加砂30s, 高速30s, 停90s (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 高速60s停机。注:胶砂搅拌机的叶片与锅壁之间的间隙每月检查一次。
成型
分两层装模, 装第一层每个槽约放300g胶砂, 用大播料器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 再振实60次→装入第二层胶砂时用小播料器播平, 再振实60次→取下试模, 用钢直尺横向锯割动作慢慢移动, 一次刮去多余胶砂, 并用直尺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好标记放入养护箱内养护。
试件的养护
1) 脱模前应将试模放在恒温恒湿的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前, 应对试件进行编号。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 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对于24h龄期, 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 应在成型20~24h之间脱模。
注:若因脱模会对强度造成损害的, 可以延迟脱模时间, 但应在试验报告中应予说明。
2)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 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小于5m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 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 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进行。
抗折强度计算
试块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加载直至折断得到力值, 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抗折强度值。以一组三个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时, 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单个抗折强度与平均值均精确至0.1MPa。
抗压强度计算
抗折试验后六个半截试体应保持潮湿直至抗压试验。试体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抗压强度值。以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六个平均值±10%, 就应剔除这个结果, 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值±10%的, 则此组结果作废。单个抗压强度值与平均值的计算均精确至0.1MPa。
7水泥细度检测方法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 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 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细度检测方法有负压筛析法、水筛法、手工筛析法, 细度试验结果测定产生争议时, 以负压筛析法为准。
试验前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并通过0.9mm方孔筛, 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试验时, 80μm筛析试验称取25g, 45μm筛析试验称取10g。
筛析试验前, 检查控制系统, 调节负压4000~6000Pa范围内。称取试样25g (精确至0.01g) , 置于负压筛中, 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 可轻轻敲击, 使试样落下。筛毕, 用天平称量筛余物。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 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 使负压恢复正常。
根据公式 计算出水泥的筛余百分率, 结果精确至0.1%。合格评定时, 每个样品应称取两个试样分别筛析, 取筛余平均值为筛析结果。若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0.5%时 (筛余值大于5.0%时刻放至1.0%) 应再做一次试验, 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水泥试验筛的标定方法
原理是用标准样品在试验筛上的测定值, 与标准样品的标准值的比值来反应试验筛筛孔的准确度。
标定操作
将标准样品装入干燥洁净的密闭广口瓶中, 盖上盖子摇动2分钟, 消除结块。静置2分钟后用一根干燥洁净的搅拌棒搅匀样品, 按照上述细度负压筛析法进行试验。
根据公式 计算试验筛修正系数, 精确至0.01。当C值在0.8~1.20范围内时, 试验筛方可使用。若超出0.8~1.20范围内时, 试验筛应淘汰。
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勃氏法此方法适用于测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 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
8.1测定水泥密度
所需仪器:李氏瓶恒温水槽无水煤油
测定步骤: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 L刻度线后 (以弯月面下部为准) , 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 使刻度部分侵入水中 (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 , 恒温30min, 记下初始 (第一次) 读数。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 用过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内仔细擦干净。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 在 (110±5) ℃温度下干燥1h, 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 称准至0.01g。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加有无水煤油的李氏瓶中, 反复摇动 (亦可用超声波震动) , 至没有气泡排出, 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 恒温30min, 记下第二次读数。
注: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 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结果计算: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 (第一次) 读数, 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 (m L) 。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 且取整数到0.01g/cm3, 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
8.2比表面积的测定
试验原理:主要是根据通过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的空气流速来测定。因为对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 其中空隙的数量和大小是水泥颗粒, 比表面积的函数, 也决定了空气流过水泥层的速度, 因此根据空气流速即可计算比表面积。
所需仪器: (1) 勃氏比表面积透气仪; (2) 烘干箱 (控制温度灵敏度±1℃) ; (3) 分析天平 (分度值为0.001g) ; (4) 秒表 (精确至0.5s) ; (5) 水泥样品 (水泥样品按GB12573进行取样, 先通过0.9mm的方孔筛, 再在110±5℃下烘干1h,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 (6) 基准材料; (7) 压力计液体 (可直接采用无色蒸馏水) ; (8) 滤纸; (9) 分析纯汞
试验温度:温度 (20±1) ℃, 湿度不大于50%
试验步骤:在试验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检查的方法是, 用胶皮塞塞紧圆筒口, 抽气, 关闭活塞, 在5分钟内液面如未下降, 就证明仪器并未漏气;否则必须找出漏气处加以密封。
测定试料层体积 (水银排代法) :
1) 先测出水银的质量, 就是把水银装满料筒用玻璃板抹平, 然后倒入清零的容器里称取质量为P1。
2) 在料筒里先放一个垫片, 再加一个滤纸再将称取的3.3k左右的水泥倒入料筒里, 最后再加一个滤纸, 将其捣实, 再加入水银直至倒满, 用玻璃板抹平。然后倒入清零的容器里称取质量为P2。
试料层体积 ρ是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可查表
料层体积的测定, 至少进行两次, 取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m3的平均值。料筒最好一季度或是半年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3) 试验用的水泥质量:需用的水泥水泥质量m=ρV (1-ε)
ρ:水泥密度V:试料层体积ε:试料层孔隙率 (一般水泥采用0.500±0.005)
4) 比表面积的测定: (1) 如何装试料筒:先将铜垫片放入料筒最底部→再放入一个滤纸→再将所算出的试验所需的水泥质量倒入料筒镇平→再放入一个滤纸→再用捣器压平。 (2) 如何测定:接通电源→向U形管内加水直至仪器表显示“LL_”停止闪烁并变成室温相应温度为止→放上水泥试样, 按“测定”按钮, 确认后进入仪器常数输入状态, 仪器常数“K”与水泥密度均不需要修改, 可直接按“确认”按钮→仪器的电磁泵会自动打开计时测出该水泥试样的比表面积。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两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若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 应重新试验, 计算结果保留至10cm2/g。当同一个水泥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与自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有争议时, 以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结果为准。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检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常规检测参数】推荐阅读:
血液常规检测11-08
常规无损检测08-09
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08-05
风电机组系统常规参数07-10
参数检测09-19
环境参数检测08-09
多生理参数检测05-13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11-05
多参数铁路轨道检测仪的研制09-29
常规与非常规解法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