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趋向(精选7篇)
业务发展趋向 篇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掌握农机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探索农机化的发展趋向, 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具体如下:
一、农机行业现状及特点
(一) 农机行业政策环境良好。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机产业发展, 2008年以来陆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大力促进了农机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 国家正积极制定其他配套的相关法规制度, 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建设规划》等等。山东省政府为积极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也先后制定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地方性农业机械化实施管理办法。由此可见,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机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逐年加大, 农机化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二) 农机化发展迅猛。据统计, 2000-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到19.6%, 到2007年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机生产国。目前国内农机行业大约有2万多家农机制造企业, 形成了三大农机产业基地, 即洛阳产业群、山东产业群和江浙产业群。山东省是农机生产大省, 目前全省农机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38家, 资产合计410亿元。到2010年底, 全省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7亿kW, 农机总值650亿元, 主要农机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农机动力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力量。
(三) 农机补贴政策拉动效应明显。农机购置补贴是促进农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直接且最有效的途径。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试点以来, 中央财政农机年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5亿元, 大约占农机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的6.5%, 补贴范围由2004年的66个县扩大到涵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和所有农场, 补贴机具种类由9大类18小类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随着补贴资金的大幅度增加, 农机化发展实际上跨入了真正的补贴经济时代, 成为拉动市场的主导因素。今后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进一步加大, 毋庸置疑将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机产品售前售后服务的难度不断增大要求高。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分散, 难以形成像城市人口和需求的集中状况, 对农机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很难满足面大量广的现实需要。同时农民消费观念落后, 品牌认知度低, 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 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较难开展, 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 但也用不好农机。
(二) 农机门类品种不全, 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有着较大的差距, 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门类不齐全、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 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益的提高。
三、农机化发展趋向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 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刚性需求明显, “十二五”是农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持续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农机行业未来发展大体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 走绿色化发展道路。融合高新技术, 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 以低能耗、零排放为标准, 重点加强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机产品研发, 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二) 农业机械向多品种、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农机生产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使产品和高科技兼容, 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 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 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LS) 、卫星遥感系统 (RS) , 高精度的机、电、液 (气) 一体化等与农机产品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
(三) 农机行业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宽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六章扶持措施的四条法规,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党和国家对农机化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规、政策将更加健全完善,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篇2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6-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也实现了重大的创新。其中中药药剂学这一科目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于药品的设计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也较为成熟,这是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目标就是朝着“创新药,创好药”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药业普遍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1中药药剂学学科现状与发展目标
虽然我国的中药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在日常的应用中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药行业发展上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在中药剂型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对我国中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中药药剂制剂的理论体系,开拓符合中药药剂特点的制剂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辅料至关重要。
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
近年来,医药领域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检测,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符合中药的整体特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是在总结中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地遵守古人的施药原则和方法,将中药治疗方法为主要核心,其配伍形式主要为中药有效组分和效应组分,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地组合,同时结合现代的制剂技术手段,制成多种释药单元,最后还要根据一定的治疗需要来将不同的单元组合成一个释药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达到中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物质组释放量”、“生物效应计量”、“整合药动学”等评价技术也有一定的运用。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充分体现了中药治病的整体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药制剂的核心竞争力。
1.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应用情况
在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应用中充分应用了一些中药药材,如丹参、大川芎、愈肠宁、芍药甘草汤等来进行深入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同时论证了这种释药系统在新型的中药释药系统中的可行性。
1.2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处方设计方法学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一些中医疗法,比如油水分散、贴膏外用等,相关的制剂处方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中医药的设计方法的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用药较为困难,稳定性和渗透性较差。由于这些中药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的显露,中药制剂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药物料溶度、表征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中药外用制剂载体技术和终端制剂共性技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中药的外治疗法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医药领域的一大突破。
1.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能够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地减少药材的用量。针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超微粉碎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但是中药超微粉碎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规律不清、粒度控制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并有待进一步完善。
1.4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应用
1.4.1开展了增溶性辅料的行业标准研究
对于增溶性辅料的研究主要是以吐温-80的增溶适宜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增溶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地研究与分析,剖析了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一定物质基础。对于这种辅料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控制标准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的辅料和制剂的发展。
1.4.2开展了中药直接压片辅料技术研究
对于这种技术的研究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共处理的方式,因为共处理能有效地改善辅料的不良性质,使得单个辅料和整体的辅料相互协调,进而提升辅料的整体功能。这在粉末直接压片的使用中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提升了共处理辅料的性能,使其能够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对我国中药片剂的压片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5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研发
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赖于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如近些年“微波提取与干燥设备”、“膜分离关键技术设备”、“中药防粘冲压片设备”等新型中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获得质优、价廉、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变得更为容易。
2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趋势
2.1 继续深入中药药剂学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随着中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引入给中药药剂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中药药剂学完全的向着化学药物制剂转变,尽量保持中药药剂学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出较为科学的中药药剂学思想理论体系:首先,对中药药剂学的指导原则和理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建立合理的药剂研究思维方式;再次,要充分应用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中药药剂学进行深入研究。
2.2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体系就是对中药制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现代的制药技术,提高整体的研究水平,渗入一定的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配伍理论以及药效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融合统一,进而凸显出我国中医药药剂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2.3 系统开展中成药再评价开发研究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品自评价制度还有待发展,其规模和体系仍有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建立较为规范的再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要从多方面来对药物进行合理地控制,如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制药工艺、方案、费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同时要对用药的可靠性、安全性、药量的控制上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使得中成药的自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2.4 促进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对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得我国的一些大的药业加大对药品开发的投资力度,建立现代化的药物创新平台,增强药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5 加大对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与制剂研究
随着现代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和药用辅料的飞速发展,传统经典名方更是经过广大患者临床应用被证明是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较小的。应用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理念,结合中药复方传统施药特点,从名方中筛选与现代疾病联系紧密并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处方。
2.6 探索组分中药的制剂研究
近年来“组分中药”的概念开始形成,已然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开展组分中药制剂的研究,是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新途徑。
3总结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药剂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设计方法、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传承中医药特色,完善中药制剂学理论是中药药剂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映.中药复方现代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业务发展趋向 篇3
尽管CRM的思想由来已久, 几乎所有电力营销部门都需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但各类不同性质不同侧重点的系统都被冠以CRM的名头, 于是引发如何将所有的这些系统有效结合起来, 树立统一服务 (Unified Services) 理念的思考。直到近年来, 借助于信息技术, 这种思想有了一次大的飞跃———“95598”呼叫中心诞生了。如果说CRM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 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电力销售以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实体, 那么“95598”呼叫中心就是贯穿企业内部、协调企业与客户关系的中心调度部门, 也是企业与客户直接交流的形象窗口。
1 CRM与“95598”呼叫中心的关系
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 通过管理软件和信息技术深入地分析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 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 要求企业式转移。也就是说, 企业关注的焦点应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与客户交流上来。呼叫中心 (Call Center) 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 在“95598”呼叫中心成立以前, 客户只能通过各个部门对外公布的电话分别去了解相应的用电业务, 甚至是直接到营业厅查询电费信息、停电信息等基础信息, 不仅让客户感到麻烦, 也不便于供电企业系统地分析客户各方面的用电情况。供电企业“95598”呼叫中心成立后, 直接步入了呼叫中心的CTI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即计算机/电话集成) 技术时代。在该阶段, 座席代表接到客户来电时, 客户的用电信息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 座席代表可以轻松地得到呼叫中心的数据和营销数据, 不仅便于客户了解自己的电量电费情况和最新电力信息, 也便于供电企业及时了解客户用电信息和用电需求, 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 这也就是电力营销服务中的CRM。
CRM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管理软件和技术, 在供电企业中, “95598”呼叫管理系统其实就是一个CRM系统, 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营销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供电企业的营销、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面对客户的前沿, 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化。
2“95598”呼叫中心的现状
“95598”呼叫管理系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完整的CRM系统, 它会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变, 若将呼叫中心的发展分为形成阶段、优化阶段、战略性阶段, 那么, 目前从“95598”运行现状来看, “95598”呼叫中心还处于优化阶段。它经过形成阶段, 发展成现在集现代化通信手段于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 建立了一个较为先进的CRM系统, 各种角度的管理信息被充分利用在客户和座席管理方面, 为客户提供了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 同时也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打开了新的窗口。但在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量被用于企业管理, “95598”呼叫中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更新与改进。
(1) 在接入方式上还仅限于电话、传真、网站方式, 无法完全满足各类客户对不同接入方式的偏好。
(2) 客户基础档案不健全, 客户来电必须通过询问详细信息, 人工查询后, 计算机才能显示出客户的所有用电资料, 无法实现通过来电显示直接查询客户信息的功能。
(3) 未实现与调度、抢修部门的系统衔接, 停电、抢修等内部信息仍需要人工以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
(4) 在系统功能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客户用电需求及用电情况不能够进行深入分析。
(5) 不仅对客户要加大“95598”宣传力度, 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加大“95598”宣传力度, 真正发挥“95598”作为营销调度中心的职能。
3“95598”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向
3.1 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向
从管理模式上来说, “95598”呼叫中心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CRM模式, 也一直以此为中心不断改进“95598”的服务工作, 将来“95598”呼叫中心也仍将沿用此模式。采用先进的CRM的服务理念, 不仅为客户提供被动式服务, 更注重对客户用电情况及用电需求的深入分析, 从而进行主动的客户差异化服务及延伸服务, 将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3.2 接入方式的发展趋向
现在的客户服务中心不仅仅具有客户服务的功能, 还兼备了市场营销和决策支持的作用在其中, “95598”作为客户服务中心的基础力量, 必然需要强大的、现代化的多媒体呼叫中心作为支撑平台。目前的第四代呼叫中心不仅提供了语音、传真、网站的接入方式, 还新增了图文电话、Web、可视终端等多种接入方式, 为客户提供语音、传真、数据以及视频信息的全方位服务, 这也将是“95598”呼叫中心的一个发展方向。
3.3 服务方式的发展趋向
统一服务 (Unified Services) 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新世纪时, 客户服务体系功能的必然趋势, 统一网络、统一消息和统一服务的这根纵向总体结构链必将贯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 在供电企业内部不仅是客户基础资料需要共享, 整个服务网络都需要统一。例如:调度部门的管理系统也应该开放部门权限供“95598”呼叫中心查询, 便于及时了解全局停限电情况及造成停电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抢修部门车辆也应该配备必要的GPRS定位系统, “95598”呼叫中心能够及时了解到抢修车辆的具体位置, 合理分配客户的抢修请求, 真正实现营销系统的统一调度功能。
简析中国具象油画的发展趋向 篇4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 油画无论从题材、风格、技法上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而“具像油画”是中国油画拥有如此辉煌成就的主力军。下面主要是对“具像油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状况及其代表性艺术家的概述:
1、早期油画
作为欧洲传统绘画形式的油画, 早在明代就由欧洲传教士携带进入中国。清代的许多画家在摸索学习西画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中国传统画法和绘画基础修养, 所以他们的"西洋画"其实就是"参用西法"的中国画, 他们所作的油画, 实际上都是中国画家的西画试验。这个时期以风景和肖像画最具代表。
2、文革期间
从文革时期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为政治服务”这样的结论, 首先在社会功能方面, 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为政治服务”的作用, 是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武器或阶级斗争的工具出现的。
其次在题材内容方面, 这些作品以领袖风采的体现、革命历史的再现、社会主义伟大功绩的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以及歌颂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为主。在这些作品中, 领袖人物往往被描绘成红、光、亮、高、大、全的超乎凡人的形象。
再次在风格技法方面,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推崇写实主义, 走通俗易懂、大众化的道路。艺术家们描绘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场面, 人物脸上写满豪情和喜悦, 劳动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顿时产生无上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从而忘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坚定幸福生活就在前方的信念。
在构图造型上, 这些作品遵从中国古代人物画主尊从卑的原则, 领袖人物在比例上大多比群众高大。这种构图和造型风靡一时, 同时期普通题材的人物画创作受其影响, 也把主要人物放大以突出其地位, 并使人物做出大幅度的夸张动作。
3、85美术新潮期间
1979年, 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 一批经过文革的青年艺术家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 转而把目光直接对准了反思文革期间那种“粉饰现实”毫无自我的创作状态, 更多的是借鉴西方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文革的反思。这时期的油画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感和悲剧感, 画面中的主体色调大多采用又冷又灰的色彩, 画面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艺术家自己在十年动荡中所经历的场景, 主体人物也是现实生活当中经历过文革的人们的缩影。这一类绘画, 评论家一般把它称为“伤痕油画”。
4、当代艺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影像艺术, 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发展突飞猛进, 而当代的具象油画在这种背景下也是充满活力。当代具象油画从整体上已经告别了80年代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表现, 而是回归到作品本身, 这个时期的具象油画作品从观念上更强调个人艺术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合一, 更强调社会意识的表达。从风格上, 强调自我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情趣, 作品面貌上追求稳定性和延续性, 注重在构图颜色和技法上与众不同。
二、中国具象油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
可以将中国具象油画演变的总体特征归纳为由纯粹的“再现”向“自我”逐渐转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作意图方面的变化
根据油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油画从取材上最多的是盛装的仕女和士绅官吏,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在中国尚未普及, 皇权贵族大体都是通过绘画来留下自己的芳容, 画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再现”某个人物或是某个场景, 没有带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 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文革期间的油画。文革时期的油画作品创作目的, 虽然还是以“再现”为主, 但也增加了不少作者主观的因素。如怎样突出领袖的高高在上, 近乎于救世主的形象。而到了“85美术期间”的具象油画, 我们已经能够慢慢的感受到作者的创作目的, “自我”的成分已经大于“再现”的功能了。如何多苓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致描绘的枯草地, 若有所思的农村少女, 卧地的水牛和仰视的小狗, 作者将这些极其平凡的人、动物和自然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 生动地体现了:虽然荒凉、贫困、但同样有生机, 也暗示了苦难即将过去, 希望正在萌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作者通过画面所表达出“自我”的感受已经超过作品本身的内容。当代的具像油画作品中的“自我”就更为明显了, 画家都不满足于机械的模仿自然, “画得像”已不再是评判好坏的标准, 尤其现在可以借助投影仪或喷绘打印, 造型已可以达到相当的准确。
2、风格方面的变化
由于早期创作油画的目的大多是出于“再现”的功能, 这决定了它的风格是单一的模仿自然, 画面中几乎没有特别的个人艺术趣味。首先构图上, 早期油画作品基本上都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在技法处理上, 大都是多种技法相结合的方式, 整体风格都是服从于“再现”这个功能。文革期间, 具象油画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再现”, 在风格上多多少少带点个人的艺术表现。但这种表现是在当时“红光亮”“高大全”的风格的框架底下的画家的微观处理, 如怎样构图, 怎样把握画面的色调能更加突出领袖的形象。
“85美术新潮”时期, 具像油画在风格上日趋多元化。首先从构图上, 改变了以前非得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位置的惯例, 画家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自由安排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 体现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趣味。
当代的具象油画在技法上, 同样也是充满着“自我”的情趣。毛焰根据自己对局部近乎于神经质的观察方式, 采用细小的用笔, 将画面塑造得非常丰富, 如作品《Thomas》系列;而郭伟则是采用大毛刷简练的概括出形体结构, 给人一气呵成的视觉感受。
由此可见具象油画在百年历程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作品在创作理念、风格样式和技法技巧上特点, 从纯粹“再现”到溶入“自我”的渐变是主要的发展模式, 也正是这种模式促使中国当代具象油画, 随着影像艺术, 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变化, 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摘要:中国具像油画在不同时代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人文、气息的影响, 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作品在创作理念、风格样式和技法技巧上特点, 可以看出中国具象油画具有从纯粹“再现”到溶入“自我”的发展模式。
两岸语文状况和发展趋向比较研究 篇5
[本栏导读]1949 年以来,虽然中国海峡两岸( 大陆与台湾、香港和澳门) 都使用汉语,但半个世纪的隔绝,造成了两岸汉语明显的区别与变异。为此,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联手于2013 年申报了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两岸( 港澳台和大陆) 语文状况和发展趋向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 ZDI125 - 20,负责人: 沈阳; 顾问: 陆俭明、邵敬敏) 。计划对台湾国语的现状,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语言应用,以及母语语文教育、国际华语教学、词典编撰、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汉语规范化、网络语言、语言政策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细化分析,提出“实现两岸汉语无障碍沟通”的预期目标,以及“消歧促合”的思路和对策。这不仅有助于了解两岸汉语共同语的差异,对实现两岸汉语无障碍沟通也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帮助汉语走向世界并成为强势语言具有战略意义。本期发表的两篇论文,分别针对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及民间读音在“轻声词”与“儿化词”方面的差异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并按照其特点和差异的类型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消除两岸汉语语音差异显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向 篇6
一、中国餐饮企业的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
(一)大多数中国餐饮企业仍然处于小企业状况
从2009年发布的餐饮百强企业统计来看,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6家,5~10亿元销售额的企业有30家,尽管百强的入门门槛已经提高到接近3亿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按照国家对住宿餐饮企业的标准衡量,大型企业要求从业人数在800人以上、销售额1.5亿元以上,中型企业要求从业人数在400人至800人、销售额在0.3至1.5亿元,则可以推断,中国餐饮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中小企业状况,更准确地说是处于小企业状况。
(二)中国餐饮的百强企业仍然很弱小
作为行业龙头的百强企业状况如何呢?2009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一共实现了1249.73亿元的销售,与上年度相比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2.6%,比餐饮产业的增长更快。同时,餐饮百强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447.37亿元,利润总额超过了100亿元,从业人数约100万人。
然而,如果把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与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对比就会发现: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1357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餐饮百强只相当于中国连锁百强的十分之一。换言之,与其他连锁的企业(比如家电专卖企业、百货店等)相比,中国餐饮企业的平均规模要小得多。
如果与同行业的外国餐饮巨头对比,中国的餐饮百强企业就更是微不足道了。康帕斯200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30亿英镑,比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销售总和还要多出不少。其他的如索迪斯年销售额达到147亿欧元,麦当劳集团年销售额达到232.8亿美元,即使是百胜集团的109.6亿美元销售额,这也是我国餐饮百强企业望尘莫及的。美国资本市场公布的数据显示,资本市场上56家餐饮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559.64百万美元,单个企业的平均员工人数为5600人,排前八位的企业销售额都在23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至少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与其相比,我们的差距极为明显。
二、中国餐饮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比较慢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销售量、生产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这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若干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该产业位居前列的企业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研究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一个最常用指标。
一般而言,我国的产业集中度比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要低许多,餐饮业的程度更甚。我国餐饮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C4和C10集中度分别在3%和4%以内,C100最近年份也在突破8%之后回落到7%以内。对比我国其他产业的集中度状况,我国3年C4平均产业集中度有1个产业在50%,属于垄断行业;10%~30%的有12个行业,5%~10%有13个产业,有11个产业的集中度低于5%。
与我国连锁百强企业对比,连锁百强集中度2005年为10.5%,2006~2009年恒定在11.2%左右。而我国餐饮百强的集中度仍然不稳定,近几年尚在6.5%到8.1%之间震荡。美国餐饮产业的集中度则更为明显:资本市场上56家餐饮企业的销售总额占美国餐饮市场的20%以上。
三、中国餐饮产业经营趋向分析
根据有关机构对中国21个城市民营企业调查表明:70%的民营企业家不懂财务报表;90%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在生存期上,500强民企40年,中型民企7~8年,小民企平均寿命2~3年;每年新生15万家民企,同时又有10万家消亡,有60%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消亡。在餐饮业的相关调研中,也发现了餐饮企业新开业的与关门的企业数量基本相同,个别地方个别时期甚至关门的企业数量大于新开业的企业数量。
对中国餐饮百强的分析也可以看出,2001~2005年的百强淘汰了43家,2007年有83家为上年度的延续,排除更名因素,有7家企业为首次进入百强名单。2008年度有19家企业首次进入百强排行,2009年新入围的企业达32家,这也表明2008年餐饮百强企业中有32家企业已出局。从人均效率对比来看,内资百强企业人均销售额为4.55万元,是外资企业的3/4,是港澳台企业的1/3。麦当劳集团的净利润率高达19.43%,百胜集团的净利润率也可以做到10.28%。
从餐饮企业的资本市值来看,我国餐饮企业就更显微小。从目前上市的餐饮企业来看,无论是在国内上市的全聚德、湘鄂情,还是在香港上市的小肥羊,市值都在4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麦当劳集团的市值为754亿美元,百胜集团的市值为199亿美元,即使美国56家上市餐饮企业的平均市值,也达到2.5686亿美元。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餐饮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显现出增速快、潜力大的特点,但由于基础差,企业的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小,大多数属于小企业,产业的集中度仍然偏低,餐饮企业的经营尚不稳定,淘汰率较高,人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使是百强企业,与外资巨头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做大做强依旧是中国餐饮企业未来的主攻方向。
当心微文学成为被文学趋向发展 篇7
在新浪微博搜索栏里输入“微小说”、“微剧本”字样, 可以发现相关话题还有“微诗歌”、“微故事”、“微家书”、“微简历”、“微影评”等, 几乎涉及全部的文学及非文学的文体, 也带动了不同年龄、职业的网友的创作热情, 可以说微文学正在成长为一种全方位的、全民的文学样式。但详细观之, 却发现这一系列以“微”冠之的体裁, 内容形式几乎都趋于一致, 由于篇幅短小, 内容零碎, 文体特点难于辨析, 一篇微小说仅换个标签又可以去参加微剧本大赛。其实, 在不久前的微小说大赛中, 作品就已呈现文体标准过于模糊的态势, 冷笑话、鬼故事、片段化的生活小事、时空交错的虚构场景、散文化的心情文字, 几乎已经无所不包, 但都被冠以“微小说”之名。这一现象引发我们以下思考, 其一, 微文学是否适宜置于传统文学的概念体系中;其二, 微文学作为全民的文学, 百余字的文学, 有没有必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名目来指称;其三, 一个更加不应回避的问题是, 微文学是否还能纳入“文学”的范畴。文学体裁作为一种形式, 是为内容服务的, 我们所担心的是, 微文学的内容和传统文学已大相径庭, 而我们仍要以传统文学的方式去指代和区分它们, 是否会限制其发展或令之走上歧途。而当这种影响反作用于传统文学的时候, 我们的文学是否会被矮化、零散化, 乃至让传统文学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一个“微”时代, 成为只言片语、三言两语的零碎片段, 再也无法形成逻辑完整、结构宏大的言说。 (黄碧斋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