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分析的职业发展(精选8篇)
业务分析的职业发展 篇1
关于发展好同业业务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在“一行三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也给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特别是银银合作、银证合作、银信合作、银保合作、银担合作和银租合作等等。银行合作业务指的是银行间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主要指同业存放、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转让、同业理财、票据转贴现、同业代付和同业代理等业务。本文专门针对银银合作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所指的金融同业业务主要指银银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同业业务的现状、原因和发展趋势
(一)、同业业务的现状
20年前,同业业务的代名词就是同业存款和同业拆借;10年前,同业业务热衷于债券投资、票据转贴现与买断、信贷资产转让与回购;现在,同业业务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布金融体系的各个领域,同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同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这两类新兴业务已经在大步追赶,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同业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同业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综合性、交叉性的业务特质使之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金融领域,同时由于资本约束、息差收窄、盈利压力、未来的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同业业务,竞争也日益加剧,“共赢”的局面逐步成为普遍现象。
高速增长的同业业务,正在改变银行的业务格局。今年上半年,银行同业资产增速超过贷款增速已成普遍现象。2012年上市银行中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同比增幅超过50%的达11家,远远超过同期上市银行资产增速。同业负债业务方面,据央行公布的货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与“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之和为168829.5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为13.3%,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同业资产业务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与“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两项之和为276662.9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21.8%,同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是近年来发展同业业务最为快速的银行之一,该行早于2001年就开始将同业业务定位为主体业务之一,并且逐步将其发展成为特色业务。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近几年以可持续金融理念所着力打造的业务模式之一。兴业银行的银银合作业务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基本理念,通过输出核心的产品、服务、技术,与拥有区域性网点优势的城商行、农信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中小型银行的和谐共生和多赢局面,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体金融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银银平台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输出、融资服务、外汇代理、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培训交流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针对中小银行网点资源有限的情况,兴业银行与50多家中小银行开展柜面互通业务合作,联网网点超过12000多个,有效解决了联网行客户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助其实现了走向全国的愿望;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缺少理财产品业务资格,面临客户、资金不断流失的情况,推出银银平台项下的代理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和理财门户,帮助合作银行紧跟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趋势,丰富产品线,巩固和扩大客户基础;把握住村镇银行大量设立的趋势,推出村镇银行服务方案,累计为5家村镇银行建设核心业务系统,为22家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接入支付系统服务,为村镇银行的顺利设立,改善支付结算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1017亿元,同比增长75.6%;占总资产的比例达39.62%,高居各家上市银行之首。由于同业业务的推动,其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6%,对净利息收入的贡献也由2011年上半年的7.4%迅速攀升至23.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为10580亿元,比同业资产少近500亿元。依靠同业业务,兴业银行在二季度存贷利差环比缩窄6个基点的情况下,其净息差反而环比扩大15个基点至2.79%。
银银合作业务,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合作的思路,开辟了崭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各家银行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了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从而驶入广阔的“蓝海”。近几年来,银行间的同业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方式不断紧密,合作收益不断提高,合作产品不断创新。截至今年6月30日,券商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从半年前的2819亿元,飙涨至4802亿元,增幅高达70%。今年8月份同业代付业务受监管限制后,作为同业代付的一种变体业务,同业偿付马上兴起。
(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1、客观的市场环境孕育出了广阔的同业市场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利率和汇率改革,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孕育出了广阔的同业市场。
1)、混业经营的模式打开了同业市场的广泛合作空间
近十年来,国际上混业经营的趋势已非常明显,国内金融实践也要求实行混业经营。“一行三会”加强了监管协调,并逐步放金融管制,在混业经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批准商业银行收购信托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可以投资入股商业银行,凡此种种均为同业合作打开了广泛的合作空间。
2)、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打开了金融创新的大门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2003年12月21日,汇率改革始于2005年7月21日,改革至今,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特别是2007年1月份我国的基准利率雏形SHIBOR利率的推出和汇率波动幅度的逐年放开使得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空间不断增大,不同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水平的不同完全反映在了资金的利率和汇率上,对同业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绕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同业合作的机会不断增多。
3)、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为同业合作提供了广大的生存空间
我国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差异化非常明显,包括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财务公司等,仅银行之间的差异就非常明显。随着大批金融机构的上市,经营理念也随之而变,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正因为有了差异性,才有了合作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小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适的平台,将各自的“短板”补齐,通力合作,将是使各类金融机构扬长避短,协力促进金融效率优化的可行途径。
4)、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同业合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各金融机构均利用自己在各自市场的优势,为自己和客户获取利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资金融通上,而有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更多层次的需求。单一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客户这一多元化的需求,而同业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具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同业合作,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便可弥补自身的劣势,从而拓展更多的客户,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2、同业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诸多利好因素
1)通过加强同业合作,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弥补自身劣势,在长期内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迅速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银银合作有利于银行之间优势互补。就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它们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业务资格有限,IT 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又受到不得跨区域经营的限制,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另一方面,这些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在其所在的地域有分布齐全的网点和大量终端客户,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掌握着一定的金融资源。就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它们有品牌、人才、产品开发等诸多优势,但是分支结构只是局限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发展空间受到局限,而拓展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业务又面临着资本不足、不熟悉当地文化、缺乏客户基础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小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适的平台,将各自的“短板”补齐,通力合作,将是使各类金融机构扬长避短,协力促进金融效率优化的可行途径。
银行同业之间除了业务领域的合作带来的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和低成本之外,银行间文化的吸收和理念的融合,可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流的银行,在经历了长期市场经济的洗礼后,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产品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当强的核心竞争力,中小银行通过与这些银行的合作可以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2)通过加强同业合作,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增加收益,还可降低经营风险
大规模信贷投放浪潮下的资本补充压力、利率市场化等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个长远而现实的中长期发展问题,即业务发展模式和业务转型。在我国当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二元利率”体制下,由于流动性过剩,两者之间利差显著,大量企业投奔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等市场,从而加剧了金融脱媒。基于传统存贷利差缩小,银行需要新的盈利增长点。目前利率市朝的进程逐渐加快,尤其是今年以来的两次降息,还有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这确实对银行的利润造成挤占,息差减少。这让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反思“吃利差”的老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当前高资本消耗的传统发展道路,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在未来的业务转型中加强与同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同业业务的爆发增长是银行在资本压力和成本压力下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结果,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借助同业业务,不仅可以规避信贷规模控制,还可以减少风险资本占用,甚至可以突围中间业务收入,这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加强同业合作可以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与信贷集中风险。在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存款增长乏力的银行可以依靠同业负债暂时缓解流动性压力。在贷款规模和存贷比受限制的大背景下,同业业务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提升了货币创造乘数。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规模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银团贷款等合作放贷的形式,实行风险共担、权益共享,能将贷款企业的风险分散到多家银行,降低信贷风险,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的弱点,使它们也能积极参与到中长期贷款中来,有效的规避中央银行监管中有关比例管理的限制。
(三)、同业业务的发展趋势
在金融业全面开放之际,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更加深刻的宏观背景下,国内银行业在竞争基础上的进一步合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在对经营的同质性与差异化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研究如何建立新型的相互合作关系, 这已经成为新一轮发展浪潮的大趋势。同业业务的不断扩张,不仅成为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为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凸显了同业业务的广阔空间和前景。同业业务将成为整个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当前,银行同业逐步将同业业务作为与公司、个人并列的三大主体业务之一。同业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已逐渐被各行所重视。同业业务规模与比重在合理范围内逐年提高是一个积极信号,也是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金融同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相互渗透,各项金融业务相互交叉,业务风险相互交叉,客观上也要求金融同业共同合作,整合有效资源,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化解风险。
尽管同业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已不鲜见,但是其发展仅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阶段。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同业业务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国外商业银行来自金融同业业务的收入已普遍占到总收入的30%,我国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方面的收入为10%左右,尚处于起步阶段。
银行同业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市场也出现了所谓同业业务就是“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同业业务脱离实体经济,是银行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等一些非议。同业资产方面,从2011年众多受到监管密切关注甚至严厉查处的业务来看,如2011年中期叫停的农信社违规票据回购业务以及银监会清理6类理财产品资金池投资标的下的直接购买未贴现票据资产,再到2011年末叫停的票据信托业务,以及今年8月份叫停的同业代付业务,均是由于同业业务借助监管套利,特别是通过表外业务绕过监管,而这些无一不进入了同业资产范围之内。
因此不少人很担心同业业务未来的命运,部分人认为它由市场资金面和监管趋紧所生,那会不会由市场资金面和监管趋松所灭。一旦银行的资金面宽松导致市场需求下降,或者监管政策收紧,业务量马上就会掉下来,业务收入也就难以保证。其实同业业务的兴起是必然的且不可逆的,只不过监管问题是加速其成长的导火索,但究其根源还是表外业务的迅速扩张。同业业务是表外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一种定势。
从根本上来讲,套利和绕过监管是同业业务备受非议的两大主因。套利是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阶段的必然产物,而监管则总是晚于市场创新,特别是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未发展成熟。监管套利有利于金融机构和监管层之间的磨合。同时,在不断的监管套利中,更利于激发银行的活力,以及对产品的定价能力,是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业业务的暴发式增长源于市场竞争的自发力量,并非偶然,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同业业务仍将以超过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速度取得快速发展,将同业业务定位为银行的主体业务之一将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
二、同业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为分业监管,银行间的合作必会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这需要监管机构努力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体制,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银行存款如果过度依赖于同业资金必然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以逃匿信贷规模为目的的同业代付会干扰了央行的货币调控等。以绕道信贷规模为目的的同业创新的风险或不仅于此。以同业代付为例,作为去年票据业务监管从严后的最重要的替代品,同业代付一度崛起达到万亿规模。然而,明显在大量的信用证代付业务中,有些并无真实贸易背景,而仅是变相的普通贷款,即便有的业务增加了担保,仍存在资金流向难以控制等风险。另外,由于早前没有统一的规范,银行业非信贷业务尤其是表外业务,各银行普遍少提或不提拨备。根据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普遍提高,然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幅度变化不大,甚至有4家银行出现负增长。
个别银行凭借同业存款利率放开的便利,将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同业存款,甚至是本行“同业存款”,由此吸引客户存款,为高息揽存打通了一个重要渠道,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亦有银行以“同业存款”之名行“同业拆借”之实,由明转暗进行资金交易,使大量资金游离了全国同业拆措市场之外,摆脱了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长期下去,将造成银行资金市场的失序,影响宏观调控的正确判断与实施。个别银行将大量资金存入低层级的信用社,而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手段,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
银银合作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企业组织和市场的中间组织形式,它使组织富有弹性,但也失去了一体化组织稳定性的优点。代开银行承兑汇票,同业代付,同业偿付等业务并非国内独创,而是国际早已流行,只是我国处于金融发展初期,利率与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因此在信用体系不发达,市场秩序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系列问题。
(二)同业业务属于新兴业务,银行业还未形成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过去开展同业业务长期分散在公司业务部、资金和清算等多个部门操作管理,营销的组织形式松散多样,统一管理,规范运作的难度较大,缺乏清晰的业务流程和风险节点控制。归口管理部门不统一,加之同业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少,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政策统一实施效率较低,营销资源尚未得到最优化配置。同业业务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业务,要保证其稳健的发展,银行必须具备准确的市场环境判断、严谨的市场趋势分析、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
目前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合作上,普遍存在违规操作,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将同业存款与一般存款会计科目混用,以达到虚增一般存款的目的;还有些代理收付业务,没有履行报批手续,没有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风险揭示、收益权违规转让等等。
(三)我行发展同业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
1、我行起步迟于同业,对市场变动缺乏反应机制
温州目前工行、建行和交行的同业业务开展情况较好,根据初步市场调查,基本上有市场需求的同业业务他们都有所介入,不论是客户数量、产品应用数量还是各类同业产品的规模,我行都落后于他们。
至2012年8月份同业代付业务被银监局叫停,转入表内业务前,我行却未开展此类业务,后市场改做同业偿付,我行过于惧怕政策风险,并未开展。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有将境内票据转贴现的业务通过跨境信用证转移至境外,工行、交行和建行等已在开发NRA客户福费廷业务,市场需求旺盛,即离岸市场的票据转贴现业务,赚取境内外的资金价差,而我行连基础的一年期人民币信用证还无权代开。
2、同业授信流程过于繁琐
我行已批复同业授信客户三家,前后费时近一年,部分原因是各环节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很大部分原因是授信流程过长,过于复杂。同业授信要由前台部门发起行文申请,经市分行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信贷管理部会签,再由省行机构业务部和信贷管理部会签,通过行文批复;同时也要按照企业授信发起,经市分行贷审会和省分行贷审会,部分增量授信还需要经总行贷审会。据市场调查了解,他行总对总有授信的前提下,有用信需求的其余分行不需要发起复杂的授信流程,只需要提出授信额度调拨申请,附简要报告。
3、同业业务权限过低,产品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作为二级分行,我行在同业业务方面的权限非常之低,很多业务无法开展。例如目前工行、建行和交行都可以开非100%保证的1年一期的人民币跨境信用证,而我行只能开180天。我行目前也没有票据业务的经营权限。
我行人民币同业存款的利率权限定价文件为2011年下发,而目前同业普遍采取市场化报价,我行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约40BP,导致我行吸收不到人民币同业存款。
三、如何加快发展同业业务的措施
(一)、夯实管理框架基础,建设同业业务专业人才队伍
各级行设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明确三大职能:管理、营销和风控。一是管理职能:制定同业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和发展策略,获批后组织实施;负责审定、优化业务制度、标准和流程。组织同业业务情报的搜集、整理、分析、交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组织并指导同业产品的调研、宣传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营销职能:负责同业客户的营销维护工作,指导和协助基层营销同业业务;负责收集分析金融同业动态信息,提出应对策略以及对金融同业产品的开发需求;负责开展同业业务的培训工作;负责建立同业客户经理队伍,建立业务考核机制,落实考核办法并监督考核;三是风控职能:协助制定同业授信审批政策与流程,并监督执行;负责审查分析同业客户的授信资料,识别并发现潜在风险,揭示风险点,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负责同业授信后项目的风险动态跟踪、复查和监控管理。
目前我行同业业务的管理基础还相对薄弱,我们要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研究,提高市场敏感度。各行要及时掌握证券、银行同业等金融行业的相关情况,切实提高市场敏感度和前瞻性,抢占业务发展先机;二是要完善同业业务人员配备,提升客户经理专业素质和营销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营销能力强的同业团队;三是加强对辖内分支机构的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轮训等方式,使各分支机构同业从业人员迅速掌握各类同业合作产品;四是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建立专门客户档案,实时跟踪客户动态、定期交流合作意向、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并做好同业数据交换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变动信息。
同业业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各类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风险管理,既要熟悉各类金融市场,又要掌握各类衍生产品,等等不一而论,简而言之就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同业合作团队,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同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拓宽发展思路
同业业务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低水平业务上,应不断进行创新,从负债业务发展到资产业务上,中间业务上,力求全面;从前台到中后台,力求有效;从基础产品到衍生产品,力求先进,从根本上提高同业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要专注于研究分析,多做市场调研,从市场现有和潜在需求出发,提高同业业务的前瞻性,确立先发优势,并且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我国处于金融发展期,很多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并未发育完善,而且汇率与利率改革期很容易出现无风险的套利产品、低成本的替代产品和先于或绕开监管体制的创新产品。因此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容易出现市场需求度非常之高的产品,能为各方带来收益,而且此类产品往往可能只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例如市场上流行过的同业代付、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同业存款、票据信托、理财产品资金直接购买未贴现票据资产等等。要以客户需求为原始起点,设计产品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使纷繁复杂的同业业务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工作。产品定价要以市场竞争为核心,价格与规模必须协调发展,尽可能拓宽资金运用的渠道,提高资金运营的能力。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合理的政策分析,从而完善产品的定价机制,制定出前瞻性的有吸引力的价格。
要了解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哪些可以放开,哪些不会放开,哪些逐步放开,要始终了然于胸,监管的放松可以等同于创新的空间。同时要了解同业和客户的需求,建议调查和分析的机制,明确客户的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变产品驱动为客户需求驱动。
(三)、突出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提升同业业务的贡献度
目前中小银行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网点网络不断延伸,在此过程中,中小银行急需在银行在资金、结算等方面提供支持,因此,当前银银合作应以中小商业银行为主,包括对农行有差异化需求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各级行辖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信用社;以代开银行承兑汇票、代理结算、存放同业、票据买卖、银团贷款和同业存款为抓手,推进与各中小银行的合作。区分同业客户的特点,以中小银行为重点合作对象、以政策性银行、邮储及信用社为补充是合理的营销定位。
针对各类客户的具体特点,深化合作,合理使用利率手段,针对其中的重点客户,一户一策,制定和实施具体营销方案。各行要积极营销当前资金形式下对流动性有强烈需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做大存放同业业务,提升综合效益。各行应根据银行类存款的市场结构,依据客户与农行的资源互补程度,重点针对信用社、邮储银行等中小银行开展营销,吸收其结算性存款。要大力开展与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各类结算业务,发展代办银行承兑汇票、代理国际业务、代理各类清算等业务品种,以结算合作为主、利率手段为辅,增加结算性资金留存。各行对于与农行合作关系较好、互补性较强、综合贡献度较高的重点银行类客户复制“1+2”模式,即在保证正利差的前提下,通过与各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互存做大农行同业存款规模。
做大做强票据业务。票据业务是一项见效快、风险小、易操作、成本低的主要银行业务,是各家商业银行提升经营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争取客户、占领市场的一项主打产品,它不仅能提升对全行中间业务及经营效益的贡献度,而且能够实时调剂信贷规模及优化资产结构。要发挥农行流动性强,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通过票据业务争取同业客户。首先要通过积极向上级行争取票据买入返售交易权限,加强同业市场分析和交易对手的联系,做大买入返售业务。其次在兼顾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时间差和价格差,将票据转贴现业务做出规模、做出效益。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同业业务风险
一要明确各部门的风险防控职责,建立同业业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风险事件,规避市场风险;二要根据政策变化,逐步完善同业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做到有据可依,防范操作风险;三要建立明确的客户准入政策、合理的产品分类政策和科学的授信额度核定政策,控制信用风险。
业务分析的职业发展 篇2
关键词:网络托管,服务保障,通信行业
一、什么是网络托管业务
网络托管业务是指受用户委托, 代管用户自有或租用的国内的网络、网络元素或设备, 包括为用户提供设备的放置、网络的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服务, 以及为用户提供互联互通和其它网络应用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二、承担网络托管业务的公司概况
1、需要对网通公司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等全方位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 不断接受网通公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积极配合网通公司实施流程再造, 不断采取措施与网通公司的管理进行同步, 最有可能实现网通公司网络托管 (宽带装、拆、移、维) 业务外包的平稳过渡, 且保证通信服务质量的不降低。
2、需要公司具有自己的维护部门, 所属维护部门要建立了市县两级公司体制, 覆盖市区和五县 (市) 的实施网络, 承揽该项外包业务的组织架构和部分资源配置基本到位, 只需针对网通公司的外包要求进行完善, 对分公司、办事处进行人员和设备的整合, 即可承揽, 因此, 最具条件全面承接网通公司的全方位工作。
3、需要开展网通公司宽带业务外包, 有雄厚的资金、人力资源的支持, 特别是下属信息产业部门长期从事计算机网、建筑智能化等的集成和开发工作, 可以对此项业务的开展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 只有综合势力强的公司可以高起点地配合网通及全省其他地市网通完成业务平稳交接, 保证服务质量的不降低, 从而解除网通公司的后顾之忧, 为网通公司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三、承揽网络托管业务发展和实施计划
1、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业务开展的起点高, 业务的平稳过渡和服务质量的不受影响, 成立公司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协调工作的开展。
2、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承接网络托管 (宽带、固话装、拆、移、维) 业务的具体实施部门为维护部, 依托维护部现有的组织架构承揽此项业务。
组织结构分三个层面:管理部门、支撑部门、实施部门。管理部门由公司领导层承担, 业务支撑由区域项目部承担, 实施层由现有相关招聘人员和按照通信公司的岗位要求招聘人员组成。
3、工器具配置。在全面接管网通公司现有装维人员的同时, 以合理的方式办理装维人员使用工器具的交接手续, 保证工器具配置不降低, 满足日常装维工作需要。
四、技术方案
为保证网络托管 (宽带装、拆、移、维) 业务的顺利实施,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查障、领料、投诉处理流程, 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考核制度, 充实了管理干部, 招聘、培训了装维人员, 现阶段采取业务人员工作地点仍在通信公司相关区公司, 需要安排相关人员按照网通公司要求的工作范围和管理方法开展工作, 由双方配合协同管理。
五、推广网络托管业务预期服务质量和效益
随着网络托管 (宽带装、拆、移、维) 业务的逐步展开, 公司不断积累从事网元代维管理、实施经验, 探索相应的经营之路, 管理队伍也具备了相应的素质。随着通信公司宽带用户数的增长, 可以规模化运作该业务, 延续原有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培训流程、考核办法, 将组织机构与通信公司组织机构对应成立, 并使之真正成为通信公司网络托管业务的紧密的合作伙伴。
六、长期服务和质量保障措施
为保证向网通公司提供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网络托管服务, 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 人员、设备配置高起点
1、严格按照各项工作的岗位要求选配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满足岗位对人员的要求。
2、将通信公司负责宽带装、拆、移、维业务的招聘人员统一划归相应各区项目部, 技术支持人员需由通信公司安排技术专家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
3、人员的定编定岗和竞争上岗工作, 做到人员的优胜劣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宽带装、拆、移、维业务所需设备配备齐全, 并定期保养维修, 确保代维工作的及时到位。
(二) 制定适合的服务标准
根据通信公司要求, 制定可相应或等同采纳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 并尽量明晰化, 标准做到切实可行。
针对大客户、网吧等宽带用户, 设立大客户经理, 采取定点式服务, 实行周期性巡回检查、维护制度。
(三) 培训到位
(1) 制定服务规范、服务流程, 编制员工手册。对所有人员进行全过程动态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技术操作规范、通信基础知识培训。编制员工手册, 强化服务标准统一, 推行“海尔式”服务模式:“一证一卡一函三带”。建立与通信公司高度一致的企业文化并付诸行动, 利用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宣传品牌。
(2) 培训方式。由通信公司协助聘请相关部门中技术骨干或外聘专家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已上岗的工作人员也要实行定期轮训的制度, 确保服务质量的水平不断提高。
(四) 设立激励政策, 严格考核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根据通信公司的要求, 紧紧抓住服务时限、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将服务时限、服务效率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在服务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服务语言、统一的服务流程, 做到严格按照现有工作流程及考核办法进行管理。
(五) 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维护人员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及时搜集和反馈竞争对手信息, 公司汇总后报通信公司, 变被动维护为主动营维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为通信公司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和客户资源, 扩大用户规模, 减少用户流失, 提供第一手材料, 做到与通信公司共同开发和维持宽带、固话市场, 同时也保证了公司代维业务收入的稳定与增长。
随着网络托管业务的开展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利用维护人员接触客户的机会向客户宣传中国网通的通信产品和服务, 逐渐建造一支过硬的市场营销队伍, 可以将固话、小灵通、宽带的代营业务承揽起来, 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网上支付业务 发展情况 吉林银行
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着较大的便利性,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现在各地区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这时本文就以吉林银行为例,探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此推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更好发展。
一、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现状
(一)网上支付业务比例较小
银行未重视网上支付业务,未投入大量建设资源,主要是建设传统主营业务,而网上支付业务只是作为边缘业务。而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未配置专门的营销人员,大都是由柜员和理财人员各自负责网上支付板块。设置了相应的网上银行营销团队,无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
(二)网上支付有着多样的支付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可以选择多样的支付方式,使用电子现金可节省交易费用,并增强支付效率。选择电子支票,可以让个人和公司快速完成票据支付。移动支付方式,是由银行利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创设的网上支付方式。随着第三支付平台的建设,为银行开拓了更多的网上支付方式。
(三)网上支付有着较广的市场范围
银行网上支付涉及到多个行业,比如金融、娱乐、教育、通信等。同时也涉及到个人业务,比如个人账户查询、账户余额查询、账户信息、交易数据、个人转账等。同时可以跨行转账,可缴纳电话费,实现个人理财等。另外涉及到公司业务,比如信息发布、信贷业务、存款、转账等账户业务、房产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等。
二、影响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定位理念,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影响了吉林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
(二)未形成独特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有着复杂的流程,无法进行简捷的网上支付,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被质疑和丢失。比如吉林银行大厅的LED广告、手册低柜等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缺乏规范性的操作流程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议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如技术、操作和法律等风险。网上支付业务存在着这些风险,使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隐秘性都遭到客户的质疑,而网上银行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又是主要风险。
(四)未创建良好的网上支付业务市场氛围
客户对网上支付存在着金钱风险和功能风险的质疑。并且吉林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受到诚信和支付问题的影响。
(五)混乱的互联网支付行业
吉林银行的网上银行在进行安全控制时,都是采用安全套阶层(SSL)协议,也有些银行采用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各家银行支撑的业务软硬件未得到全面发展,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商业利益,制定自身的业务规则和安全政策,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与第三方支付服务也缺乏先进的技术整合。
三、促进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措施
(一)明确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明细市场,确立市场目标和市场定位。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市场细分,比如客户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建立企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市场反应以及技术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市场细分。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确立营销和公关人员时,可选取高学历、高收入,拥有着足够的IT技术以及思想态度积极的年轻人,通常也可以放在企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反应速度快的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银行网上支付业务需要实现快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
(二)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数字化服务的便利性需要具备着简洁的工作流程和较低的技术能力,适合广大客户使用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需要面向客户需求,设计平易近人的指导说明,进行简单的操作流程,保证客户即使不用掌握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也能够轻松、迅速的完成网上支付业务。银行网上支付方式要面向客户,有着简单、个性的支付方式。
(三)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
要想促进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技术安全保障,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吉林银行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技术中心向外围技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向发展,可以将其转交给技术力量雄厚和经验丰富的IT公司,不断学习安全技术。同时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时,要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由于网上支付交易无法验证其本身的真实性,这时就需要保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较高的诚信水平,并要保证第三方平台发展的规范性。另外,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确保网上支付业务的安全性。
四、总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今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银行支付业务的安全性、隐蔽性,必须要确定市场定位、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以及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以此推动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雅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商业银行支付业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7(07):656-658
[2]顾建纲.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12,31(09):113-115
××县增值业务发展思路分析 篇4
一、××县增值业务现状
增值业务收入占通信总收入比重为 %,
同比增长 %。
n 电话信息服务收入 万元,完成年初指标 万的 %,同比增长 %。
n 彩铃业务收入 万元,完成年初指标 万的 %,同比增长 %。
n 互联网应用业务收入 万元,完成年初指标 万元的 %,同比增长 %。
2006年1月份主要增值业务发展情况:
固话彩铃渗透率:
固话彩铃渗透率(200601月)
区域
渗透率(%)
4
××大区
2.13
5
××县大区
2.74
6
固话来显渗透率:
固话来显渗透率(200601月)
区域
渗透率(%)
排名
×××市
52.4
1.91
6
××大区
3.03
5
××大区
3.66
3
××大区
4.12
2
××县大区
11.01
4
二、06年××县增值业务发展目标
06年增值业务主要收入指标:
n 传统声讯业务 万
n 人工信息服务 万
n 小灵通短信 万
n 彩铃 万
n 互联网增值业务 万
n 号码百事通 万
n 商务领航 万
06年增值业务渗透率
n 来显渗透率
切实做好互联星空业务、星空CBD业务、电子信箱、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等各类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拓展工作。
随着我县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和政务网的建立,服务器托管和带宽租用需求将有所增加,电子信箱业务、网页制作,虚拟主机业务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06年我局将着力做好这些用户的发展工作。
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业务:
作为电信的新的增值业务的“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业务,我局将根据市公司的统一安排,积极做好推广工作。
今年,将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借建设政府电子政务网的机会,积极推广商务领航业务。
在做好上述增值业务发展的同时,我局将更多地关注其他增值业务,如IpTV等。认真做好使用和发展工作。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潜力调查分析 篇5
(一)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项目分析
1、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原因:一是牡丹灵通卡业务发展迅速,共实现收入万元;二是个人异地手续费收入万元。
2、代理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是实现基金业务收入万元,国债业务收入万元,两项较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万元,由其衍生的个人财险业务收入达万元,同时还实现代理推销寿险收入万元。
3、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下降万元。主要是灵通卡年费收入万元统计在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
4、信息咨询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的万元翻了两番。
5、电子银行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一是交易量增加,全年共办理电子银行业务万笔,交易金额高达亿元;二是启用了城区烟草访销直联系统,交易量达万元,实现中间收入万元;三是先后与渭南供电局和渭南电信局签订网上收费站协议,为渭南市电信局开通了贵宾室业务。
6、其它中间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是房租收入达到万元,较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二)中间业务同业比较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比我行多万元。经调查了解该行的强项是银行卡业务收入,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多万元,占到其中间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二,主要是该行将灵通卡的年费收入及结算等收入均作为银行卡业务收入统计。同时,由于该行营业网点达多个,是我行营业网点的倍,且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具有个人结算业务的优势。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比我行多万元。经调查了解该行中间业务收入优势项目:一是含网点撤销手续费收入的其他业务收入达到万元;二是境内担保业务收入达到万元;三是个人借记卡业务收入达到万元。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是我行的分之。
二、2006年我行中间业务发展潜力
1、以“银保通”为突破口,实现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一是以银保通业务为突破,将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的营销工作与网点有效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培训、研讨、考核、通报等形式,促进代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在营销中杜绝诱导性宣传,维护我行信誉,使代理保险业务不断规范化,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2、以国债、基金业务为主线,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一是以营销国债、基金为主线,寻求优质客户;二是将基金代销工作的重点放到续存期业务上,使基金成为丰富理财产品、挖掘优质客户的重要渠道,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3、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一是稳步提高ATM自助机具运行效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用卡环境;二是积极推广牡丹灵通卡、e时代卡、商联卡、理财金账户卡,增加银行卡业务手续费收入,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4、做好代发工资业务,对代发工资业务手续费实行强制收费。2005年底我行代发工资户,按每笔元标准全年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一是积极营销效益好、代发额高的单位,作为目标客户;二是对签署的协议进行整理;三是专人负责检查代发工资手续费入账情况,杜绝任意减免及跑冒漏现象。
5、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黄金质押贷款进行个人理财。2006年例证实现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理财收入万元。
6、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除继续做好收费站业务和烟草访销代收款业务外,邮电费、电费、水费统一使用网上收费站办理,2005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7、做好公司客户的理财工作,贷款客户收取—万元的理财费用,贴现客户收取—万元的理财费用,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8、以房屋租赁费为基础促进其它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确保实现其它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三、2006年中间业务发展重点
(一)找准切入点抢占个人金融中间业务市场。
以全面推广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项目为切入点,加快个人金融产品的整合和营销,积极抢占个人金融中间业务市场,不断提高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
1、以新产品研发为重点,着力推广和拓展已成熟个人金融业务产品,包括“出国留学贷款”、“银保通”、“理财金账户”、“银证通”、“汇款直通车”、“代理保险”、“代理基金销售”、“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资账户权利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
2、以理财示范中心项目推广为契机,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在xx项目推广的基础上,重点建成xx、xxx、xxx、xxx等x个理财示范中心,带动理财网点试点推广工作,争取全年理财金账户新增户,以之带动个人结算业务收入、个人汇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提高。
3、积极开拓营销成本低、收益高的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业务,提高银证通交易量。全年代理保险目标为万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代理销售
基金万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银证通交易量亿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4、积极开展“灵通卡e卡”的发卡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灵通卡万张发卡任务。充分发挥灵通卡一卡多能特点及在办理本、异地结算、代理收付费、消费、ATM存取、转帐、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的优势,增加有效发卡。同时,积极发展特约商户,扩展灵通卡的使用领域,提高灵通卡的使用效率。
5、全面发挥个人客户经理作用,大力宣传、营销我行的个人结算业务优势,重点营销以“汇款直通车”为主的个人结算业务,进一步提高个人汇兑业务收入在个人结算业务中的占比,按照新颁布的个人服务价格规定,全面推广有偿服务。
6、积极利用我行的信用优势,开发适合个人需求的产品,发展衍生业务,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代理业务的力度,大力开展代收电话、手机费、代收水费、天然气费劳动竞赛活动。
7、加快银保通业务的测试、验证和营销工作,向广大投资人积极推介银保通优势,争取使银保通业务在2005年全面开办,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开办新的个贷产品,发展个贷衍生业务,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8、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依托,稳妥开展代理个人财险业务。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我行的网点优势,积极开办代理推销寿险、记账式国债等业务,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多渠道增加收入。
(二)全力打造结算业务竞争力
为进一步促进会计结算中间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树立结算优质产品品牌意识,坚持市场占有与市场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拓展会计结算中间业务市场。
1、充分利用NOVA系统为产品创新提供的强大技术平台,加大结算产品的创新整合力度,深入研究包括集本外币资金汇划清算、综合收付款、综合账户管理、多样化信息服务等内容的金融产品,采取定期上门回访沟通以及组织研讨会的形式,密切与企业集团、行业系统的合作关系,巩固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
2、深入推进现金管理品牌战略,积极为大型集团企业、系统管理机构、金融同业等提供高附加值的资金结算、清算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投资、避险工具,开展各种账户管理服务。认真作好有关业务的现金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等工作,积极推动现金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建立和维护工商银行现金管理品牌,把市场先机切实转化为市场优势。
3、大力推广“支票直通车”。“支票直通车”产品主要的目标客户是物流批发、大型零售企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的市场营销方案和营销策略,落实目标客户,力争使目标客户均安装我行的“pOS支票”,并逐步提高交易量。
4、全面开通“即时通”业务。全面开放通存功能,提高客户异地收款能力,在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的技术手段后,逐步向客户开放。充分利用即时通产品及综合服务优势,完善对客户的收付款业务流程,协助其优化财务管理,并将即时通与集团二级账户相结合,使集团公司实现对异地分公司的集中收、付款,分户核算监督等,以满足大客户的特殊需求。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结算服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行的开户数量、结算量和中间业务收入均超过%,是我行十分重要的客户群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结算服务特点,创新结算产品,重点做好对客户的资金网络结算和现金管理服务。
6、积极调整代理签发汇票方式,重点发展移存资金式银行汇票代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代签行,在代理方式上进行调整,力争以移存资金式取代客户式,以此增加代理业务收入。
7、代保管业务在确保保管箱年内达到%以上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各类质押票据保管、股权证保管、黄金保管等代保管业务,力争全年实现代保管业务收入万元。
8、加强对账户管理与服务收费的管理。实现账户管理与服务收费项目一是对公开户、账户信息变更、查询账户明细;二是账户、密码挂失;三是补制回单、对账单;四是印鉴变更、挂失。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力争使其成为会计结算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点。
(三)大力拓展公司客户中间业务市场
加强对公司客户市场的调研分析,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大力拓展公司客户中间业务市场。
1、大力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选择几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风险和信贷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快速反应,为债务重组、破产核销等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资产评估等综合服务,通过让利清收、承债兼并、打包处置、风险代理、银司合作、银政合作、诉讼了断等方式大力拓展公司中间业务市场。
2、大力拓展票据业务市场,加大对一些规模和现金流量较大的生产流通企业票据营销力度,紧紧抓住票据业务较多的优质客户,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此来促进中间业务收入的稳步提高。
3、全面开办代理业务,推行代理业务的有偿收费。重点抓好中石油上门收款、代理基金买卖业务、“债市通”业务。利用一些闲置资金较多的企业,向其宣传“债市通”等新业务,并实行组合营销。
4、依托我行网点、客户和信贷资源优势,扩大银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我行先后与几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要把信贷营销和代理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紧密
结合起来,择优分配网点资源,择优代理需求量大的适销险种,积极发展新的保险代理业务。
5、做好基金代理业务,努力增加基金代销额。在中国证券市场和基金业大力发展的今天,基金的推出,迎合了投资者的多重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以推动基金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6、加大对信息服务的营销力度。大力为优质客户办理信息资询、资信调查,委托等服务,特别是要做好非融资类人民币保函业务的营销推广工作,力争信息服务业务收入有一个大的突破。凡贷款前期调查、报表审计、贷款意向书、承诺函的出具、资信评价、资产评估、抵押担保、工本费支出、贷款全过程管理均收取一定的费用。
(四)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营销力度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制和有效的营销管理机制,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营销力度。
1、加大信用卡市场拓展力度,将组合营销观念的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建立能对持卡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高效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设立营销经理,负责本区域信用卡的全过程营销,把工作的重点从原来争取客户转变为及时与持卡人进行双向沟通,找准客户满意与追求利润之间的平衡点,保持和扩大客户群,实现银行卡业务利润的最大化。
2、准确定位产品,丰富产品功能,增强客户维系能力。部门要加强联系,整体联动,互相配合,将信用卡的营销融入个金、公司、房地产等业务之中,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实现我行效益最大化。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对银行卡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在传递支付和扩张信用上多做文章,努力塑造牡丹卡产品特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出目标客户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定制化服务,锁定目标客户,集中精力完善银行卡专业化的市场服务,让持卡人真正体会到我行的关怀和牡丹卡的价值所在,增强对持卡人的维系能力。
3、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尤其是电力、电信、保险、旅游、烟草、商贸等行业及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会员机构、社会团体进行量体裁衣,推出不同类型的缴费卡、保费卡、积分卡、会员卡等多样性、个性化的信用卡,使信用卡更好地发挥其方便、灵活、安全的作用。
4、积极拓展特约商户领域,不断改善和优化用卡环境。一是加强特约商户的营销工作,针对公务用卡单位特点,重点加强对宾馆饭店、餐饮娱乐、办公用品批发等行业的营销,保证各支行所在地的主要宾馆、饭店、商场安装我行pOS机具。二是加强特约商户的管理工作,对一些大型、重点商户特约商户进行定期走访,增进银企感情,沟通业务联系。三是加大对特约商户的培训、辅导力度,不断规范其受理银行卡业务水平。四是对特约商户使用的机具和凭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根据情况进行再培训和辅导。
(五)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为依托,积极拓展收费站、贵宾室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
1、加大电话银行的营销力度。2006年要全面停止前台查询业务,全面推广电话银行业务。临柜人员要做好宣传营销,重点发展一些离我行营业网点较远的行政单位、中、小型私营企业。
2、加大收费站业务工作力度。通过开通供电局收费站、电信收费站发展更多的缴费客户,同时加大对有收费项目企业客户的收费站营销工作。
3、认真做好贵宾室业务的营销。以大集团、系统、企业作为业务营销重点目标,基本实现为辖区所有大客户开通贵宾室业务。
4、大力营销“金融@家”个人网上银行。2006年要确保完成户个人证书客户、注册个人网银行客户户,交易量较年翻一番。
5、激活网上银行睡眠户,开展代签发银行汇票业务。要进一步加大对客户的回访和售后服务工作,提高客户使用率,增加交易量。同时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逐渐开通代签发银行汇票业务,通过代理行业务带动同业存款上升。
6、切实做好烟草公司电子化访销货款的电子结算推广工作。根据签订电子化访销系统实时扣收货款合作协议,要尽快将此项工作全面铺开,并进一步向上阵延伸,使烟草销售电子结算成为增加我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亮点。
(六)在全面拓展住房信贷业务市场的同时,实现住房金融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
1、牢固树立住房金融业务精品品牌,巩固市场份额。一是坚持市场占有与市场开发观念并重,积极采取创造市场、培育市场的策略,在防范风险特别是防止“假按揭”的前提下实现营销突破。二是采取走出去学习借鉴或者研讨会方式,寻找适合住房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我行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因地制宜的合作,进一步丰富我行住房金融业务代理业务品种,提升合作层次。三是注重对住房金融市场的调研、开发和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收入来源。四是在加快新产品发展的同时,要面向同业市场提供精品式的服务,以促进新产品推介效果,增加业务收入。
2、以创新促发展,加快住房金融业务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我行住房金融产品齐全的优势,加大对新产品的推介力度,继续做好个人住房加按揭、转按揭、二手房贷款的市场推广工作。
(七)大力拓展代理及其他中间业务市场。
我行代理业务品种多、业务面广,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据着最大的份额, 且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全行要以代收“四费”为突破口,大力拓展代理及其他中间业务市场。
1、做好居民水费、电费、天
然气费、固定电话费、移动、联通、铁通通讯公司话费等业务的代收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办代收国税、地税业务。
2、充分利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实施,积极做好代发工资收费的宣传,增强客户的服务收费意识。各行2006年开始逐步对代发工资实行收费,每个行都必须实现代发工资收费零的突破。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转变观念,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间业务收入对全行的贡献度也将不断加大。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和盈利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树立收费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顺应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大力开拓市场,把中间业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中间业务委员会在组织、开发、推广、指导、管理全辖中间业务新品种、新项目的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把中间业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一要加快产品创新,缩短开发时间,彻底改变我行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的“需求早、开发早、推出晚”的现象。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一要准确预测市场,科学选择品种。二要在策略上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确定宣传方式,创意新颖,包装精美,运用高科技手段,积极路演推介。三要加大对我行新推出的具有市场垄断性的各种新业务和代理业务的营销宣传,引导广大客户使用实时清算系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证通、储蓄全国通存通兑等先进的服务手段,在一些大的营业网点设立大堂经理进行专门营销和指导,增强客户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手段的认知和认同。迅速增加业务交易量,提高市场占比。第四,对照新的收费标准(市场调节价部分),大力开展填补空白活动,把有条件开展的业务迅速开展起来。对已经开展起来的业务也要重新梳理,从中发现开展不充分且有巨大潜力的业务品种,尽快推广普及。第五,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中间业务品种有投资银行、个人理财、代理财险、寿险、账销案存、代发工资等,要认真研究评估这些业务大规模开展的可行性,力争将适宜发展的项目培育成为本行中间业务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品种创新和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引导需求,并以此推动全行中间业务服务功能和品种结构的转型,争抢市场先机,以不断培育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来实现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可持续增长。从战略上对全行中间业务发展方向和产品布局进行规划,掌握中间业务竞争主动权,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发展模式转变,防止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过缓增长,陷入低水平“增长困境”。
(四)强化中间业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要始终坚持“业务拓展、内控先行”的原则,全面清理中间业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空白点,清除中间业务内控管理的盲点,使中间业务的拓展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建立中间业务日常专业检查制度,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认真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中间业务关联风险管理,提高对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大对中间业务收支活动的稽核力度,对收入不入账、少收、不收、漏收、欠收或账内挂账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五)进一步完善适应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设立专项奖励金,对中间业务收入超出上年末基数部分按一个比例奖励。二是将中间业务收入计划列入指令性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者年薪收入按照20%比例挂钩。三是将代理寿险视同个人存款任务进行考核。
业务分析的职业发展 篇6
摘要:综合多年以来的函件业务发展的趋势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作用,美国邮政自身及专业咨询公司对其函件业务到2020年的发展情况作了趋势判断及敏感性分析,美国邮政函件业务量的平稳下降已成定局,其中一类邮件持续下降,标准邮件稳中有升。
关键词:一类邮件、标准邮件、影响因素
一、美国邮政函件业务现状
美国邮政业务划分为为一类邮件(以账单为主)、标准邮件(以广告商函为主)、优先邮件、快递邮件、包裹、国际业务等。其中一类邮件和标准邮件是美国邮政的两大业务,两类邮件相加占邮件总量的94%,占邮政总收入的80%以上。
下图为1925-2010年美国邮政的函件总量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邮政函件总量的最高峰出现在2006年,从那一年之后函件量就持续下滑。
单位:十亿件
1图1:1925-2010美国邮政函件总量变化情况1
二、美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预测
1、美国邮政官方预测
在美国邮政2010年的年报中,美国邮政对2011-2020年函件业务的发展作了一个总体预测。预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本情况,也就是正常情况下函件业务的一个发展趋势,一种是最坏情况,就是所有不利因素都发生了。从预测中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函件业务总量在2020年将会下降至1500-1600亿件 数据来自美国邮政风险分析研究中心。内部资料 美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左右;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函件业务总量到2020年将会跌至1200亿件以下。详见下图:
一般情况 最坏情况
图2:美国邮政对2020年函件业务总量的预测情况 美国邮政还同时对两大类邮件未来的走势分别作了预测,详见下图:
一类邮件
标准邮件
图3:美国邮政对2020年两大类邮件业务量的预测 单位:亿件
2、专业咨询公司预测
根据专业咨询公司的预测,美国邮政的函件总量将会从2009年的1770亿件下降到2020年的1500亿件;一类邮件(以账单为主)将会从2009年的840亿件下降到2020年的500亿件;而标准邮件(以广告商函为主)将从830亿件轻微上升到860亿件。
一类邮件的长期下滑已毋庸置疑,虽然标准邮件从数字上看略有上升,但 2 摘自《美国邮政2010年报告》。内部资料 美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跟不上到2020年为止的美国人口的增长,实际上它的业务量依然在下降。详见图2:
单位:十亿件
函件总量
标准邮件 一类邮件 其它
图2:2000-2020年美国邮政函件业务量变化及预测
综合以上两种预测可以发现,美国邮政官方预测的一般情况结果与专业咨询公司的预测基本接近,到2020年,美国邮政函件业务量平稳下降已成定局,其中一类邮件持续下降,标准邮件稳定发展,略有上升。
三、美国邮政函件业务敏感性分析
通过敏感性指出,美国邮政函件量的变化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GDP,二是宽带上网普及率。详见下图:
+10%***0-10%***0 0%163015501460+10%标准邮件• 80%的家庭实现了宽带上网• 网上支付热潮渐退• 每年3.3%的GDP增长 0%-10%• 90%的家庭实现了宽带上网• 网络营销接受程度日渐提高 • 每年1.3%的GDP增长一类邮件可能性高中低
摘自“Projecting U.S.Mail Volumes to 2020”。内部资料 美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图3;美国邮政函件总量敏感性分析 单位:亿件
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
一、GDP因素主要作用于标准邮件。
在GDP年均增长3.3%的假设条件影响下,以广告商函为主的标准邮件业务量到2020年末将会比目前上升80亿件,但相同的条件却对一类邮件几乎不产生任何作用。实际上,在2002-2006年年均GDP增长3%的时期,一类邮件却出现1%的负增长。
二、宽带上网普及率主要作用于一类邮件。
项目组预测,到2020年美国家庭的宽带上网普及率将达85%,当宽带上网普及率出现正负5%波动的时候,以账单为主的一类邮件业务量也将出现正负50亿件的变化。
三、业务量下降的概率大于上升。
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年均3.3%的增长率),标准邮件业务量的轻微上升也无法弥补一类邮件业务量的严重下滑,因此到2020年函件业务量最有可能保持在1500亿件左右。万一不利因素增多,比如经济零增长、邮件恐怖主义、网络账单的盛行等等,函件业务量还将出现进一步的下降。
广东省邮政规划研究设计院
唐于华
业务分析的职业发展 篇7
电信搜索业务, 相较于其他传媒业务, 是电信传媒唯一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所构建的网络交互式信息平台的新媒体业务, 是电信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盛产内容的时代, 人们通过搜索, 从海量信息中搜寻并甄别出真正所需的内容, 从而满足节约信息成本的本能需求, 并缓解过量信息带来的信息焦虑。在“三网融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 当一切信息都可以用“0”和“1”表示的时候, 当开放的互联网越来越像大众媒介的时候, 未来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于对信息的运作能力。所以, 在数字网络时代的今天, 搜索业务有着不可比拟的天然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建设基于搜索业务的电信媒体平台是电信传媒的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 电信搜索业务有3种类型:语音搜索, 移动搜索和网络搜索。业务细分详见表1。
比较而言, 语音搜索是基于电信语音通信平台的传统优势业务, 而移动搜索和网络搜索对于电信来说是新兴业务, 移动搜索基于移动互联平台, 而网络搜索就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新兴业务的发展有赖于平台建设的水平, 即通过平台的优势提升信息运作能力。在作为移动搜索和网络搜索市场新进入者的时候, 电信有着传统优势的语音搜索业务却正受到其他新进入者的市场威胁, 而三大搜索业务在信息运作方面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未形成有效合力。电信搜索业务将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 市场竞争分析
由于在不同的搜索业务领域电信的市场竞争地位不同, 使电信媒体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复杂性, 所以根据搜索业务的分类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1) 语音搜索
语音搜索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构成见表2。
在基于语音信息查询系统的语音搜索业务, 相比较而言, 电信是语音搜索业务开展历史最长的企业。在语音搜索市场方面最具竞争优势。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 电信在电话用户积累方面已拥有绝对的优势, “114”的品牌在语音信息查询市场上的用户忠诚度也一直保持着龙头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通信市场格局的变化, 电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移动基于自身强大的移动通信用户数量, 同时营造差异性服务, 即在语音查询完毕后, 用短信的方式将用户所查询的信息发至用户手机终端, 方便了用户, 极大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使中国移动的“12580”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迅速得以提升。而与此同时, 电信因牌照问题未能同步发展移动通信业务, 错失了移动语音查询发展的时机。另外在用户使用方面, “114”未能做到用户服务跟进, 即用户在语音查询完毕后, 无法方便查收所查询信息 (固话用户因终端问题无法收到信息, 跨网查询的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用户因114无此服务而无法收到信息, 唯一能收到短信息的小灵通用户, 却因小灵通终端的设计主要是满足通话功能, 而不能很方便的查阅文字信息) , 以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面临着用户不断流失的困境。
中国联通作为全牌照的通信运营商, 在移动通信方面的发展也比电信先人一步, 在移动通信市场不断蚕食固话通信市场的发展态势下, 作为移动通信市场后进入者的中国电信, 面对愈来愈明显的同质化产品竞争趋势, 必须转变观念, 实施差异性竞争策略。
Google-411、百度400所属的Google和百度, 前者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 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搜索企业背后拥有的是巨大的信息资源, 他们以信息搜索起家, 在信息的抓取、整理和推送等方面有深刻认识;其次, 他们技术先进, 其语音识别的技术门槛很高, 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再次, 他们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已经运用娴熟, 与各行业的客户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可以很容易将其转移到语音搜索领域。互联网企业拓展语音搜索市场, 无疑看中了电话用户的巨大市场, 语音搜索可以降低信息搜索的门槛, 使那些不熟悉互联网的电话用户也可以使用Google或百度的服务。目前, 中国的电话用户已经超过9亿, 而互联网用户数量远远不如电话用户的数量。所以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 向语音搜索业务市场拓展成为必然。其业务模式与电信语音搜索类似, 即只要拨打相应号码, 就可以实现信息的查询。Google和百度的语音搜索模式存在不同, 前者是由技术平台自动完成, 后者则由人工接线员完成;前者免费, 后者收费, 相当于每分钟一元;前者流程简单, 类似于114查号服务, 而后者内容广泛, 可以提供无所不包的问题答复。可以预测的是, 电信语音搜索不仅将面对来自通信市场的竞争, 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互联网搜索企业的竞争。
(2) 移动搜索
从目前电信所开展的移动搜索业务来看, 是基于电信移动通信网, 即移动互联平台的建设, 包括CDMA、3G。在移动搜索业务方面, 与语音搜索一样, 仍然存在同质化产品竞争态势, 仍然存在这样4大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Google和百度。
在通信市场, 3G牌照以及3G网络的建设, 给电信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使在基础网络建设上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然而在互联网市场, 市场竞争态势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据2010年Stat Counter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Google在全球移动搜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98.29%;在中国, 易观国际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排名前四位的移动搜索总市场占有率近80% (百度36.11%、宜搜18.20%、腾讯搜搜13.75%、Google11.32%) 。由此看来, 无论是全球市场, 还是中国市场, 移动搜索市场呈高度市场集中结构, 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3) 网络搜索
电信114网络搜索平台与微软必应合作, 在网络搜索技术方面通过强强联合得到保障。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电信网络搜索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网络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表3是2006年-2010年全球搜索市场份额统计表, 表4是2006年-2010年全球中文搜索市场份额统计表。
(数据说明:2006年-2009年数据来自正望咨询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0年数据来自艾瑞咨询。)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前三家网络搜索引擎很牢固的占据全球搜索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在中国, 仅百度和Google两家搜索引擎就占中文搜索市场份额90%, 网络搜索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市场集中结构, 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电信114网络搜索平台的发展目标定位是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市场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移动12580的打造中国移动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的竞争。所以面对网络搜索引擎企业竞争外, 中国移动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在语音搜索的传统优势领域, 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 同时, 作为市场进入者的移动搜索领域和网络搜索领域, 已经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结构态势中脱颖而出, 是电信搜索业务发展策略的核心问题。
3 搜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信传媒的三种类型的搜索业务单独参与市场竞争的话, 则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亟需整合平台资源;就搜索业务本身而言, 只有充分挖掘和依托中国电信作为通信运营商的独特优势, 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搜索业务模式, 细分市场实施差异性市场策略,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1) 不断优化以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反映的是生存法则, 传媒的盈利模式的核心概念就是广告。搜索业务作为中国电信主要的传媒业务, 坚持不断优化以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以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基于媒介研究的“二次销售”理论, 即媒体向受众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娱乐资讯, 以获得受众群的注意力, 在此基础上, 销售受众群的注意力, 从而获得广告收益。专业网络搜索引擎企业在不生产信息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对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供用户查询, 来实现“二次销售”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这也验证了搜索业务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因此, 改变以往传统的通信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在于面向终端用户的通话费与信息使用费的观念, 是有效实施号百搜索业务发展策略的前提。
(2) 资源整合, 搜索业务“三合一”
在现有三种类型搜索业务的基础上, 进行资源整合, 实施“以语音搜索为龙头, 打造移动搜索特色, 建设网络搜索平台”的“三合一”发展策略。
①以语音搜索为龙头
语音搜索是基于电信的基础核心业务而发展起来的新传媒业务, 是电信基础服务的延伸, 也是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差异所在。语音搜索业务的差异性策略的关键在于“服务”。语音搜索业务发展的第一步须解决的就是互联互通问题, 在跨网查询中消除网络间障碍和壁垒, 实现网间信息无障碍流动, 满足用户需求, 提高用户满意度。语音搜索业务发展的第二步须解决“一号通”问题, 消除人为给定的信息不同定价的区别, 如取消“160”, 所有信息均通过“114”平台进行语音搜索, 同时信息资费统一, 甚至在遵循“不断优化以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原则前提下, 免信息费, 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培养用户忠诚度。语音搜索业务发展的第三步须解决“人-人互动”问题, 从一定程度上讲, 语音搜索在完成信息交换过程中不完全是“人-机互动”, 除非业务服务取向非常明确, 一般情况下用户都倾向选择“人-人互动”, 达到信息查询的目的。基于这样的特点, 对于从事语音搜索直接面向用户的客服人员来讲, 在强调专业素质的同时, 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同等重要。客户服务满意度将成为未来语音搜索业务市场成败的决定因素。
②打造移动搜索特色
移动搜索强调的是“移动”, 从目前移动互联平台建设看, 无论是硬件资源还是用户资源电信并不占优势。电信在加大力度, 重点投入移动互联平台建设的同时, 依托现有电信资源, 实施“仿效+创新”的双运作策略。
仿效是指充分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在移动搜索业务的发展情况, 仿效开发有市场或有市场潜力的移动搜索业务, 实现能够为自己的客户提供相同或相似的移动搜索服务。这是网络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这里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指传统通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对手。
创新是指向网络与服务企业学习和合作, 包括竞争对手在内, 基于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发新的满足用户使用的移动搜索业务。如向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 用户查询必胜客的电话, 拨打114后, 114会立刻知道用户的位置, 然后自动搜索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必胜客的电话、地址, 发彩信或短信给用户, 如果有必胜客的促销优惠券, 也会一同发给用户, 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多个业务的捆绑营销。再如目前电信已在用户终端引入合作网络企业盛大开发的社区类产品“切客”, 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记录地理位置, 身边新闻, 借此与他人分享。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记录地理位置, 身边新闻, 借此与他人分享。
③建设网络搜索平台
一直以来, 网络属于电信非核心业务。所以在如今“三网融合”大势所趋下, 基于网络搜索建设互联网平台是今后应考虑的策略实施重点。已建起的“知百事, 通天下”网络搜索平台, 严格来讲只是一个链接式网站, 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 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交互式信息平台。
与微软必应合作建立起网络搜索门户, 在搜索行为实施层面确保了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在对“知百事, 通天下”搜索门户的考察中, 我们可以看出, 电信传媒正致力于基于搜索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构想实施。在首页上除了搜索窗口外, 还设置了“购物”、“分类”、“生活”、“游戏”、“导航”、“机票”、“酒店”、“餐馆”、“旅游”等频道, 由此可见基于自身优势资源的平台框架已经形成, 建设具有电信特色的平台意识已经具备。但是点击进入进一步观察后发现, 这些频道的背后却仅是链接相关的其他网络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同质化产品, 在体现电信特色上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所以这是该平台可以有大幅提升自身价值所在。而提升价值的突破口就在于现有的庞大的广告商群资源。利用114平台多年积累的广告商信息资源, 依托网络搜索平台拓宽其发布渠道, 即通过分类频道将其广告信息发布于互联网, 通过频道点击就能呈现广告商所发布的信息, 同时能通过“知百事, 通天下”搜索平台优先检索到广告信息, 而且通过该平台广告商能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从以上具体的描述, 搜索业务的“三合一”发展策略就是打破业务之间的分割, 在继续发挥每种类型搜索业务既有的特色优势的同时, 进行资源整合, 发挥整体优势, 如语音搜索与移动搜索结合, 开发移动定位、移动广告、甚至移动电视等新型业务, 语音搜索与移动搜索在信息流方面依托网络搜索, 不仅提升信息流自身价值, 同时打造出全新的业务模式价值链。如图1所示。
4 打造基于搜索的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
基于以上对电信搜索业务的市场分析和发展策略分析, 遵循数字化网络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搜索业务发展策略的远期目标可以描述为打造专门为电信用户和客户服务的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如前所述, 电信三大搜索业务都是基于各自的平台进行信息运作, 在各自的领域都面临着强有力的市场竞争, 所以整合三大平台资源, 建构统一的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 实现平台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互融互通, 提升信息运作能力, 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是电信搜索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数据库是整合三大平台资源的关键, 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前端用户数据库与后端客户数据库, 而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数据。
图2是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结构示意图。
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双边或多边体之间的互融互通, 从内部信息流的角度, 就是实现语音通信平台、无线互联平台、互联网平台的信息资源互融互通, 从外部信息流的角度, 就是实现电信、用户、广告客户之间乃至与整个外部大环境的信息资源的互融互通, 以提高用户的使用和满足度, 提升广告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在开放型交互式媒体平台形成之前, 不同平台的信息只能在各自的局限范围内流动, 当一切信息都可以用“0”和“1”表示的时候, 当开放的互联网越来越像大众媒介的时候, 信息流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是其保持活力的内在要求。大平台在平台之间搭建了一个扁平的、通用的交互场域, 从而打通了联结双方的各种通路, 双方主体只要通过接口接入这个交互场域, 就可以实现与另一方中任何主体的联通, 体现出衡量平台核心指标:经济性、延展性和规模性。其中延展性和规模性是一对核心指标, 延展性指的是该平台能够承载多样性应用服务的能力, 能够承载的应用服务类型越多, 延展性越强,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也越强, 对相关应用服务行业的整合力以及控制力也越强;而规模性, 确切地说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规模性, 对于传媒和信息产业来说, 就是应用服务和用户的数量, 同时也构成了这两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所以, 统一的交互式媒体平台解决了如何在庞大而离散的生产和需求之间, 搭建一个相互交换的场域, 使得需求力规模经济和供给力规模经济能够实现对接。
综上所述, 电信搜索业务是电信传媒发展在数字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是必然选择。对于电信由通信运营商向媒体平台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电信搜索业务发展策略思路的原则可以总结为:广告是核心, 用户是根本, 平台是趋势。这可以成为制定具体的搜索业务策略实施方案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张金海等.互联网交互式信息平台营销传播探析.新闻界2010.6
[2]焦玉英.搜索引擎的发展及盈利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5
[3]黄升民等.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现代传播2009.5
[4]陈力丹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现代传播2006.8
[5]付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美电信业和传媒业关系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6]陈海龙.号码百事通业务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数据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数据业务EDGE资源
随着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数据业务客户数和数据流量均急剧增加,由此引发2G数据业务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不仅存在于资源方面,还同时存在于GSM规范方面,也存在于硬件处理能力方面,所以这就给2G数据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的制约因素。要想2G数据业务得到良好的发展,在3G得到大规模使用以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逐一打破这些制约因素,让GSM系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下面就来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浅析,以供大家参考:
1 频率资源
在语音业务日趋饱和时,数据业务异军突起,对频率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造成网络的无线环境每况愈下,对EDGE高阶编码方式的使用、高下载速率等特点的发挥形成严重的阻碍,同时对语音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要想打破这一制约因素,对于数据业务而言,必须控制小区EDGE载频数量,因为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从无线环境方面来讲,小区之间的EDGE频点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EDGE客户的编码方式,致使客户不能使用较高的编码方式,从而使网络整体的下载速率下降,进而客户占用无线资源的时长增加,使网络需要更多的频率资源,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加以控制的话EDGE载频受到相互干扰的情况则可得到有效的控制,而GPRS客户受干扰影响又较小,可以有效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来控制干扰的影响。再者,如果加以控制,则每个小区的EDGE载频便较为平均,可以通过各种均衡手段对网络进行调整使客户和流量较为均衡的分布在各小区,除了能控制干扰外还能一定程度提高网络的容量。根据对网络的评估建议单个小区的EDGE载频数量最好不要超过3个。
对于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综合表现而言,则必须通过对天线挂高、天线倾角、天线增益、发射功率、功率控制等进行优化对各小区的覆盖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小重叠覆盖的面积,避免越区覆盖等来控制网络的干扰问题,从而使网络能够适应更小的频率复用。
2 寻呼
由于数据业务并非GSM规范一开始便考虑到的功能,它只是在无线通信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新增的一个功能模块,所以在数据业务依附于语音业务的情况下,当数据业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系统的寻呼容量开始出现饱和,出现大量寻呼丢失的情况。这是由于当前数据业务采用动态分配IP,这就意味着每当MS的MM状态由于被叫从standby状态升级为ready状态时便会进行一次寻呼,而当前数据业务客户众多,数据业务种类也众多,特别是交互型业务,这些都使网络出现大量的寻呼。然而AGCH和PCH都使用CCCH块,且AGCH具有较PCH更高的优先级,当小区AGCH占用太多CCCH块时PCH所能使用的CCCH块便被压缩,致使小区的寻呼容量开始下降,产生大量由于寻呼buffer排满而直接丢弃寻呼和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大量的寻呼丢失。
要打破这个制约因素其实有很多办法,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便是减小位置区的面积,从而使每个位置区内产生的寻呼较少,以此来解决寻呼受限的问题,但是这也有它的弊端,这会使网络的位置更新增多,从而使系统的信令负荷增加,同时也会影响网络的接入性,更对数据业务IP吞吐率产生严重而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寻呼丢失严重的小区进行小区分裂,以增加一个BCCH的方式来缓解寻呼的压力,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由于分裂之后的两个小区是同band同层小区,要想他们之间话务量、数据流量都均衡就必须使用相对一致的参数设置,这样一来就使切换和小区重选大量增加,这不但影响通话质量、增加系统负荷、增加掉话风险,而且还对数据业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述方法均会给网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认为尽量不要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为首选方法。而处理寻呼受限最好从数据业务入手,首先应对数据业务进行系统的参数调整,使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也能减少部分寻呼。然后再对寻呼丢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900/1800、话务量/数据流量等进行一系列的均衡、覆盖调节,让客户较为均衡的分配在各个小区以减小某一小区AGCH占用过多CCCH块而出现大量寻呼丢失的概率。如果还是无法解决某些区域由庞大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引发大量寻呼丢失的问题则可考虑在这些热点区域建室分,以吸收话务量、流量以及寻呼数量。最终极的从数据业务入手解决寻呼受限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入MPDCH,使每个小区拥有一个BCCH和一个PBCCH,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寻呼容量,不过这需要网络使用网络操作模式1或者网络操作模式3,这两种模式要求网络存在GS接口,也要求所有客户均支持这两种模式,使得这种方法的操作难度较大。
3 容量
数据业务的容量问题一般为单个BSC支持EDGE信道的最大数量即EGPRSBPCLIMIT所设置的数量、BSC实际EDGE信道数量、GSL容量、GB口容量、CCCH容量等。其中EGPRSBPCLIMIT为一个参数取值,要想扩大此值只需让厂家扩大即可,比较容易完成;GSL容量问题和GB口容量问题在当前还未凸显;CCCH容量亦即寻呼容量,前面已经做过阐述,便不再进行赘述;而实际EDGE信道数量则已成为数据业务容量问题的最大制约因素,且由于数据业务突飞猛进的发展再加上扩容速度稍显缓慢此缺口正呈扩大的趋势,如不尽快使这个问题得到缓解恐在将来一段时间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然而从当前网络容量来看要想解决此问题亦非太大的难事,因为当前网络中绝大部分小区的EDGE信道还未达到上文所说的单个小区EDGE信道控制数量(即3个EDGE载频最大能支持24个EDGE信道),而从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小区的每线话务量(算上PDCH信道)相对较低,各小区的大部分PDCH为BPDCH,而且EDGE复用度远大于GPRS复用度,这就满足在不对载波进行扩容的前提下对EDGE信道进行扩容的条件。其实,现网中基本上所有基站硬件均能支持EDGE功能,要扩一个EDGE信道只需增加0.75个64K传输时隙和3个GSL设备即可,成本很低而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因为提高了单位客户的带宽便给客户下载更多的数据量留下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能提高客户的感知度,让客户更愿意使用此功能,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所以EDGE信道容量问题应该是当前数据业务优化的重中之重,必须逐步填补这个空缺。
4 RPP管理能力
RPP的管理能力受到RPP处理能力和RPP的传输能力两方面共同制约,简单地说,如果一个RPP只面向ABIS端,则它可最多支持62个EDGE信道或者150个GPRS信道;如果一个RPP既面向ABIS端又同时面向GB口端,则它处理ABIS端的能力将会下降,若它处理19个64k的GB口传输时隙,则它同时还支持45个EDGE信道或者150个GPRS信道,若它处理31个64k的GB口传输时隙,则它同时还支持33个EDGE信道或者104个GPRS信道。现网中仅一个面向GB口的RPP处理19个64k的传输时隙,其余面向GB口的RPP均处理31个64k的传输时隙,所以我们就重点讨论处理31个64kGB口传输时隙的RPP和只面向ABIS端的RPP。
一个小区只能由一个RPP管理,如果一个处理31个64kGB口时隙的RPP处理一个拥有24个EDGE信道的小区,由它的两个制约条件可以算出它同时还可以处理36个GPRS信道,在数据业务的非忙时它完全有能力处理这个小区,但是一到忙时它的管理能力便受到了挑战,因为从统计中我们也能发现,现网中PDCH平均分配数量超过60个的小区已经不少,所以一旦此小区的EDGE信道数达到24个,而GPRS信道数超过36个,这个RPP便无法管理此小区,就必须进行movecell,而此时正值忙时,其他RPP未必能有如此大的闲置处理能力,这就出现了即使总体GSL使用率并不高也出现movecell失败的情况,且此状况可能会持续出现,这便是上文说到的硬件处理能力受限。如果一个小区EDGE信道数超过24个,比如已经达到32个(即4个EDGE载频),则此RPP仅能同时处理4个GPRS信道,便更加难以管理这个小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也要求控制小区的EDGE载频数最好不要超过3个。
与处理31个64kGB口时隙的RPP类似,如果一个只面向ABIS端的RPP同时处理两个拥有24个EDGE信道的小区也可能出现上述的现象。但是一个小区拥有24个EDGE信道基本上是一个趋势,这就要求将来某天一个RPP只能管理一个小区,且同时最多只能处理19个64kGB口传输时隙,但这却又受到另一个制约条件的限制,即一个PCU最多只能支持128个RPP,而一个BSC的小区数量又远不止这个数量,所以这就成了数据业务发展的一大硬伤,只能期待具有更强处理能力的RPP的出现。
上述的制约因素仅为当前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四个制约因素,其实诸如此类的制约因素还有很多,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来还会凸现出更多的制约因素,受到更多的限制,要让网络处于一个长期健康的运行状态就必须提前预防并及时打破这些制约因素,让网络淋漓尽致的发挥它的功能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