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精选3篇)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 篇1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
贵州储备局二五八处任学高/文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中央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贵州储备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按照“管办分离、储经分开”的要求,贵州储备局在推进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贵州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的挂牌运营、贵州储备改革方案的出台,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一、改革是贵州储备事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下全国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央以及地方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发展规划,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前期,中央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经过一定时期的改革,力求达到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之目的。
就贵州储备而言,改革就是为了顺应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断规范基层储备事业单位行为和规范经营活动,划清基层储备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责和经营性业务,依法依规把公司清理、经营业务剥离等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储备资源配臵,充分发挥整体储备优势,促进贵州储备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改革是实现贵州储备广大干部职工利益的有利途径
按照国家储备改革发展要求,贵州储备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拉开帷幕,通过剥离事业单位经营业务、成立新的贵州国储物流有限公司、改革方案的上报等一系列过程,标志着改革已经顺利开始。
就基层储备事业单位而言,改革关系数以百计储备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实现广大干部职工利益的有力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改革是大势所趋,基本方向已经明确,它有利于推动储备事业发展壮大,有利于保障广大储备职工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服务国防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安全”的储备职能。为此,全局储备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明
确改革是储备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信心,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三、改革是增强贵州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市场竞争力,整合储备资源,发展储备经济的内在要求
本次启动的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彻底剥离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重新划定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目标、任务,为此,管理局掌控下的贵州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以前靠事业单位经营的业务自然就转为公司经营了,公司经营的发展壮大,对反哺储备事业单位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经营好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对整个储备事业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全体储备干部职工一致努力,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整合储备资源,发展储备经济,为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所以,改革体制机制是不断增强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市场竞争力,整合储备资源,发展储备经济的内在要求。
四、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无不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进行的,它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的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如此,缺少了广大储备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就无从谈起,甚至有可能是步履维艰乃至失败,就改革本身而言,绝不是简单的减机构、减人员、甩包袱,更不是要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而是要通过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这就需要不断调动基层储备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认识改革、理解改革、宣传改革到支持改革、融入改革、推动改革,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义无反顾地面对改革、迎接改革,做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实践者,为贵州储备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五、改革是明确储备功能定位,促进事企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全国来看,大多事业单位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务目标不明确、事企不分、职能模糊等特点,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国家发展规划不一致,为此,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任务目标,达到事企分开、储经分离的目的,不断促进事企发展,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 篇2
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应在选才、育才、留才、用才等环节做文章,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不断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着手,制定和调整激励人才的政策,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积极营造鼓励人才肯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氛围,促使各种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1 立足企业实际,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
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氛围至关重要。在人才选拔工作上,企业要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从行业特性、企业特质及地方人力资源综合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企业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不断优化人才选拔流程,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人才选拔的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进行外部招聘时可以通过人才评价中心、猎头公司等机构来选拔,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经验;进行内部选拔时,企业要建立人才储备库,定期对职工进行测评,并实行有效的轮岗制度,全面加强内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内部选拔的人才成本低、适应性强。2010年,广西矿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矿建集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4名中层管理人员,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公司此次公开招聘工作。通过与柳州市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科学、先进的人才测评系统,把潜质测评、职位分析引入此次中层领导干部招聘工作,并在面试阶段聘请了中心的专家到场指导,切实体现了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及公司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创新性、科学性。此次招聘共有89人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择优录用了5名外单位人员以及9名公司内部人员。在不断创新人才选拔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人才队伍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公开选拔中层管理人员开创了公司人才辈出、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2 建立人才培育的多元机制,育优育强各类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要的是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伴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与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人才培育的多元机制,建立满足企业长远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企业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员工终身教育活动,建设学习型企业,育优育强各类人才。对各类人才要大力拓展学习的空间、培训的渠道,通过脱产学习、参观考察、进高等院校深造、举办高层次讲座、送国外培训等渠道,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企业不应把培养人才队伍的费用看成是一种负担,而应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长远收益,树立“培训是企业福利”的观念,通过培训为企业打造所需人才队伍。2012年,矿建集团严格执行《员工培训制度》,落实年初制订的培训计划,组织各种培训及考证3 172人次,其中关键岗位继续教育和安全员继续教育培训980人次,《广西建筑施工工艺工程标准》培训100人次,会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继续教育80人次,一、二级建造师培训110人次,其他培训1 734人次。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及考证工作,较好地满足了公司快速发展的经营需求,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2 强化激励机制,增强人才活力
企业激励机制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制度长期存在,而且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包含的制度内容是不同的,因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体差异情况,实施的激励制度要包含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具体的激励措施。
2.1 待遇留人是前提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并不断地网络和汇聚人才,一定要给人才提供较好的待遇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使他们为自己获得的待遇感到自豪,企业要不断地、经常地、适当地给人才提高待遇,这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基础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待遇留人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是薪酬体系;二是福利待遇;三是其他,即企业提供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富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员工持股等。因此,企业要努力形成与市场接轨、与员工创造效益和所得价值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建立行业内较高水平的福利待遇制度,同时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弹性待遇政策,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012年年初,矿建集团下发了《广西矿建集团有限公司机关薪酬分配制度实施方案》《广西矿建集团有限公司机关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新的薪酬体系实行年薪制,并结合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完成总产值27.07亿元,同比增加7.79亿元,增长40.40%,完成营业收入为20.43亿元,同比增加5.06亿元,增长32.92%;新的制度对公司人才引进工作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全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2人,大中专学历有71人。由此可见,高水平的薪酬标准有力地支撑了企业智力引进工作,再由高效能人才队伍释放出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2.2 事业留人是根本、是核心
企业是员工创业的摇篮,员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客观环境。企业只有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员工才能发挥其自主性及能动性。相对于外在的报酬而言,事业激励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在企业用富有竞争性待遇留人的同时,更应注重用事业凝聚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氛围。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员工的待遇达到一定水平,而企业又无法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足够的事业发展空间,这些人才的事业心受挫,就会退而求其次,对待遇、感情、较低层次的需求渴求更大,甚至会离职。因此,事业留人是企业留人策略的核心,企业必须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生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满足员工在事业上的成就感才能留住人才。只有员工有了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才能吸引和稳定人才,才能不断地提高和鼓舞人才的士气,才能使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为企业发展而竭尽全力奋斗。在矿建集团2013年度经营工作暨2012年度先进表彰大会上,公司下发了《关于对获得2012年度国家专利和企业级、自治区级工法的个人和团体给予嘉奖的决定》《关于对获得2012年度自治区级、市级质量优质奖的工程项目给予嘉奖的决定》于对获得2012年度“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项目部进行奖励的决定》等表彰文件,共表彰了4个先进单位、33个先进集体、47个先进个人、4部国家级发明专利、4部企业级及自治区级工法,累计发放奖金96.68万元。成功的事业给人带来成就感、满足感,表彰奖励是对事业的肯定,在如此浓厚的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成果、崇尚事业至上的环境中,人才的自我实现价值达到了最大值,为企业的人才队伍稳定注入了强心剂。
2.3 感情留人是纽带
感情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对员工的去留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情感管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建立起良好、健康的人文环境,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团结融洽的同志氛围、朋友氛围、家庭氛围。要加强对员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人才在事业上产生的挫折、感情上的波折、家庭上的裂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加强与人才在情感上的沟通,对优秀员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及时表扬,对缺点和不足要与他们进行认真的交心和谈心,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鼓励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公司经营发展工作中,采纳他们提出的好建议,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被理解、被尊重、被重用的,在这样好的人文环境中,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趋于一致,与企业、事业融为一体,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将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矿建集团作为老国有企业,历来注重企业“家庭式”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慰问、困难职工帮扶、主题活动联谊,活动对象按照主题内容分为在职员工、离休老干部、军转干部、青年骨干等,通过丰富多彩、主题多样、形式各异的人文关怀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亲情感。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以人才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换而言之,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等多种内容的综合体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群众素质,对企业发展、造福职工有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影响首先是品牌价值的吸引,品牌价值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聚集,高素质的人才又给企业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也可以实现个人最大化的价值。其次,将个人和企业情感交融,从感情的角度入手,在企业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对人才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全面掌握,及时把企业的关怀、温暖、帮扶工作做到位;另一方面把企业的发展状况、愿景规划、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宣量贯传递到每位员工,让他们认知并认同企业文化,使人才与企业在情感交融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统一。最后,要使人才在企业有归属感,所谓归属感就是具有孤独感的每个人都希望被社会所接纳,置身于和谐的工作氛围的本能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相对于普通人,优秀的人才思考问题更加深刻,其精神和心理要求比常人更高、归属感更强,拥有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成为一般人拥有归属感的两个基本条件,企业在人才引进及留人政策上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让人才对企业有家的感觉,会深度激发人才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2012年,矿建集团组织召开了广西矿建集团解放思想大家谈暨企业文化理念研讨会,对公司当前执行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并结合公司经营实际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经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公司研究同意,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对矿建集团的企业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管理方针、人才理念及企业精神进行了新的提炼和规范,构建了与时俱进、体现行业特色与企业特质、展现矿建新形象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为矿建集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积累的无形资产,对人才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在经营的初级阶段靠人管人,发展到一定程度靠制度管人,当发展到高级阶段时靠的是文化管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企业文化工作做实做细,形成以人才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 篇3
一、强化体制创新,加大扶持力度
新乡市是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点,为全面落实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国家试点任务,我市大胆改革、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创新,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职业教育局,负责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整合、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等工作。同时,强化政府统筹功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扶持力度,2008年以来,全市多渠道筹措职教攻坚资金10亿元,其中市财政每年整合近5000万元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二、推进资源整合,完善教育结构
自2008年全省职教攻坚开始,全市职业学校由攻坚前的70余所优化为现在的25所。同时累计投入6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机电类、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技能类、以新乡幼师为代表的幼师专业类、以新乡卫校为代表的高级护理类、以市职教中心为代表的中职技能类等五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日益显现。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
建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鼓励引导职业院校探索订单培养、联合办学、引企入校、引校入厂等多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市职教中心牵头组建的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的中职学校近20所、企业近百家;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参与的行业企业138家。近年来,我市通过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双元制培训等模式,为天光科技等企业培养输送高级技能人才5000余人。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学校得到了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支持,增强了办学实力,也较好满足了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事企发展】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讲06-26
机制体制改革09-21
体制机制改革方案06-02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09-25
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促进体制和机制06-01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07-12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0-25
以投资促进农网体制改革06-13
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