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精选8篇)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1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庄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标准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占地80亩,建筑面积24900平方米, 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512人,在职教职工105人,学历达标率100%,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校园环境逐年改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管理日趋科学,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大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拥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办公楼,现有的28个教学班都安装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构建了资源丰富的教学、管理平台;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语音室、科技活动室等专用教室十余口;拥有完备的多媒体语音广播系统,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按照省一类学校的标准配齐率均达到100%;生均图书达到40册,图书年更换率均达标;300米环形跑道,排、篮球场及乒乓球台等均达到相应的指标。
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自去年开始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的学生宿舍楼、餐厅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后,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使学生全面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全各门课程,认真落实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按课程计划设置各年级课程,同时注重校本课程开发。教导处不定期对教师落实课程计划情况进行检查,规定教师不挪用,不占用、不更改任何课程。
学校从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天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坚持认真组织阳光大课间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
学校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按规定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认真落实减负文件精神,不给学生留重复性作业和体罚性作业,不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竞赛,不举办各种提高班,不购买任何辅导材料,全面评价学生。
学校严格学籍管理,努力做到控辍保学。对于有厌学倾向的学生配合班主任加强教育,及时家访了解情况,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注重加强毕业班的管理,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
学校每年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教师培训方案。通过多渠道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多次选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国培”、“省培”计划。同时我们还注重同兄弟学校的业务学习和交流,学校要求参会和培训教师回来后都要及时传达、汇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体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三年来,100%教师参加过县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培训;对全
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已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肥城市开展的第二届“五项全能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成绩突出,取得了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有三名老师直接定为肥城市优秀教师,五名老师被定为师能标兵,另有三名老师确定为师能先进个人。特别是通过今年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更是有力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多措并举,狠抓安全工作,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始终信奉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在安全防范和教育方面,责任到人,由校长牵头,政教副校长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门岗24小时值班,加强值班领导、值周教师的夜间巡逻,杜绝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防患于未然。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学校的财物管理。努力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履行节约,勤俭办事,做好学校水、电等设备维修工作,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这次检查中多提建设性意见,以便改进工作。今后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办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2
重庆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人口3 200万, 辖40个区县 (自治县)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 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
截至2010年, 重庆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2 059所, 其中高等院校60所、中等职业学校271所、普通高中267所、义务教育学校8 133所, 在校学生609万。
一、重庆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基本情况
据统计, 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累计总值达到15.89亿元, 其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11.36亿元、小学生均545.75元 (全国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358.89元) , 初中教学仪器设备4.53亿元、生均341.12元 (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42.42元) 。
初中小学拥有图书3 533.53万册, 其中小学2 449.24万册、小学生均图书11.77册 (全国小学生均图书14.59册) , 初中1 084.29万册、生均图书8.16册 (全国初中图书平均生均17.53册) 。
初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7.05万台, 其中小学10.78万台、小学计算机生机比19.3:1 (全国小学计算机平均生机比26.16:1) , 初中6.26万台、初中计算机生机比21.21:1 (全国初中计算机平均生机比17.17:1) 。
实验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学校数:小学3 852所、达标率54.28%;初中661所、达标率63.73% (全国初中平均达标率73.14%) 。
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小学3 819所、达标率53.82%, 初中620所, 达标率59.79% (全国初中平均达标率66.02%) 。
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小学3 571所、达标率50.32%;初中587所, 达标率56.61% (全国初中平均达标率59.87%) ;
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小学3 509所、达标率49.45%;初中582所, 达标率56.12% (全国初中平均达标率58.84%) 。
全市初中小学有合格教学黑板10.5万块 (合格率66.49%) , 课桌椅182万套 (合格率50.12%) 。
2000年以来, 通过实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 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得到改善;2003年以来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 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获取方式得到革命性改变。真正实现了“同一片蓝天共享教育资源”的梦想。2007年以来, 市财政投入近2 0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黑板维护改造工程, 投入4 000多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配置基本体育器材工程;2009年市级补助资金启动中小学塑胶跑道改造工程、全市投入建设资金达到64 107万元, 其中市级补助资金21 480万元, 区县财政投入资金34 345万元, 学校自筹资金8 282万元, 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 080片。2009年以来重庆市启动实施教师装备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配备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笔记本电脑8万台, 市级投入资金8 400万, 区县及学校投入资金5 600万元, 教师个人投入资金1.4亿元, 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95 694名教师中40.88%的教师拥有了笔记本电脑。使我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重庆市推进教育装备事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 理顺体制机制, 加强机构建设
为促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和装备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2008年市教委按照“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技装事业”的要求, 将原我市电化教育馆和重庆市教学仪器管理处合并成立了我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以下简称“市技装中心”) 。2009年, 又将重庆市教育服务中心整合进了市技装中心。新成立的市技装中心由原来的工作范围小、职责单一, 调整扩大到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和装备事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市技装中心现有在编人员103人。内设11个部门, 1个下属公司。
(1) 工作思路:中心一盘棋, 服务为宗旨, 工作求效益, 创新求发展, 构建和谐中心。
(2) 工作目标:市技装中心以“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求突破、四年创佳绩”为工作目标。建成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队伍结构优化、技术服务一流的技装战线, 以服务为宗旨, 抓好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标准化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 努力建好重庆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 工作要求:争创六个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教研一流、贡献一流。
(4) 新成立的技装中心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的建设、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 有“八大职能”和“八大任务”。
八大职能:一是负责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二是负责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三是负责全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四是负责全市教育信息技术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五是负责指导和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工作。六是负责市教委机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作。七是受市教委委托负责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后期建设发展等工作。八是负责为重庆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提供综合后勤保障服务。
八大任务:一是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二是加强重庆教育网、区县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建设, 以及重庆市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大力推进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四是加快重庆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五是推进重庆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六是扎实推进市教委机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作。七是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八是开发教育服务项目, 拓宽服务领域, 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综合优质服务。
重庆市整合成立的新的市级教育技装机构, 站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 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标准化工作。重庆技装战线体制在全国是一个创新。从近两年工作来看, 体制顺了, 整合后作用发挥大, 工作效率高、力度大, 技装事业得到了加快发展。各区县和学校也相应设立了技装机构或部门。做到了市、区县、学校技装机构健全, 职能职责明确, 工作任务落实。为加快全市技装事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2. 积极出台文件, 提供政策保障
(1) 出台经费保障文件, 推进教育装备事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 2009年3月我们争取到了市教委和市财政局出台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渝教财[2009]13号) 文, 文件规定各区县教委和直属中小学要根据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性, 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置、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 保证中小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的正常添置与维护的经费来源, 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促进城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均衡协调发展,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区县可以以区县为单位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整体推进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各项工作。据统计, 每年各区县在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可以统筹10%~25%的经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 全市一年统筹经费可以达到2亿多元。
(2) 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
为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实现标准化建设, 促进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装备标准要求, 结合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对教学设备的配备要求, 市教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 于2010年3月正式下发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 (渝教基[2010]9号) 文件。这个文件的颁布对于全面指导和规范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测算,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要达到基本配备标准, 需要投入资金22亿元左右。
(3) 出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意见》 (渝教基[2010]33号)
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教基二[2009]11号) 文颁布以后, 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中小学实验建设与管理, 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实际, 市教委于2010年6月就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精神明确了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了要求。
(4)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 (室) 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渝教基[2011]46号)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 (室) 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基二[2011]1号) 文件精神,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 (室) 的规范化建设, 提高学校图书馆管理与应用水平, 进一步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针对目前学校图书馆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 市教委、市新闻出版局于2011年6月下发文件, 提出了贯彻实施意见。
(5) 出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六大功能室建设的实施意见》 (渝教基[2011]66号)
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将减负提质工作落到实处, 保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及设施设备, 针对我市大部分学校功能室严重缺乏, 配备不齐, 教学仪器设备, 图书以及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 (劳技) 、科技活动器材严重不足, 种类不全的情况, 重庆市教委于2011年10月专门针对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 (劳技) 、科技活动六大功能室建设及教学器材设备基本配备提出了意见。
(6) 出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意见》 (渝教基[2011]68号)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 (教基一[2011]2号) 精神,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市教委于2011年10月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提出了意见。
我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以“四三二”模式为主要内容, 强调弘扬主旋律、贴近学生生活, 引导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的过程中, 加深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 增进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真挚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走向社会的四项实践行动。走进基地、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和军营、走进大自然。 (2) 学校组织的三类实践活动。校本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专题教育实践活动。 (3) 参与家庭两项实践活动。自我服务活动、为家人服务活动。
(7) 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试行) 》 (渝教基[2011]69号)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有关要求, 市教委于2011年10月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试行) 》。《基本标准》共六章21条。主要从校园规划建设、装备条件、公用经费、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装备条件的有5条规定。
(8) 出台《关于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 (渝教财[2011]75号)
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 明确建设规划发展目标, 根据全国实施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有关工作要求和我市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际, 市教委于2011年11月制定下发了《关于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经费投入要求和有关的管理措施。计划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 (劳技) 、科技活动六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学器材配备;到2015年年底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黑板课桌凳等教学设备基本配备达标, 满足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的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区县 (自治县) 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提前达标或者高标准配备。
3. 理清发展思路, 明确工作重点
经过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加快发展, 重庆教育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解决了“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之后, “上好学、读好书”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 就是使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 达到国家和市规定的基本标准。基本达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学校要实现标准化, 一定离不开基础设施、教育装备和师资的标准化, 从目前情况看, 装备标准化既是学校标准化的短板, 也是学校要实现标准化必须重点突破的难点。
从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历史看, 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 有大发展时期, 也有发展相对停滞时期, 有高潮, 也有低谷;教育装备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能一直是建设投入的重点。但当一个重点建设时期到来的时候, 抓住机遇, 工作就会主动, 事业也能得到大的发展, 但是如果错过了机会, 工作就会很被动, 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 既要坚持标准, 又要实事求是、不单纯为达标而配备。不仅要配备到位, 更要设备有用。要注重标准化建设的系统要求和整体要求, 既要整体规划, 也要分类指导, 既要重点突破, 也要区域均衡。如果讲“普九”是重达标, 重检查, 重结果。重点是解决“能上学”问题。那么“标准化”就是重过程、重发展、重自我完善。重点是解决“上好学”问题。
在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中, 要善于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善于寻找工作的兴奋点和结合点。要进一步一如既往地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争取经费投入是前提;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是保障;进一步强化队伍、提升队伍素质是基础;进一步加强应用、发挥效益是目的。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实行市教委统一领导, 区县政府负责、区县教委统一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市教委对各区县实行目标管理, 各区县要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市技装中心要加强指导、区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要负责标准化中的有关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教育装备系统要重点在标准化建设的技术与业务上当好参谋、把好关、做好指导、做好服务、做好检查。
一是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在区县教委的领导下, 积极做好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的调查摸底工作, 摸清家底, 分析差距。
二是要搞好统筹规划,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以及相关标准统筹制订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每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是要积极做好统筹经费工作, 统筹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制订资金的分担机制和落实办法,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统筹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和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项目资金额度;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及时、足额下达建设资金, 加强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督检查。
四是要做好协调落实工作, 要统筹协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有关政策。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 督促各部门严格履行职责, 严格执行有关政策, 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有关优惠减免政策, 保证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建设任务分解, 招投标方案制定, 负责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工作。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奖惩考核制, 规范建设标准, 规范建设程序, 规范建设管理, 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动态监控,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
三、重庆市“十二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下, 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 以“数字校园”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 加快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为重庆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1. 围绕一个目标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到2015年, 建成“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 完善教育资源库、教育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学校基本建成“数字校园”, 基本建成“三大平台” (网络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 , 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西部地区教育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新的贡献。市技装中心围绕以上目标, 配合相关部门为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做好工作, 服好务。
2. 完善“三大平台”
一是完善重庆教育网络平台。继续完善教育城域网络平台建设, 加快校园网及教学终端设施普及, 逐步实现教育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通讯网三网合一, 构建起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到2015年, 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覆盖率达到100%, 计算机生机比高校、中职、中小学分别达到4:1, 6:1, 8:1, 学校上网率达到100%, 学校校园网达100%。高校教育城域网、重庆大学城网络、区县级基础教育城域网有机组合在一起, 形成重庆教育城域骨干网, 建设市级、区 (县) 级IDC中心, 为高等院校、中职学校、中小学以及教育科研单位提供高速安全可控的网络交换平台。
二是完善重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实完善重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内容, 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五大资源库”, 建立优质资源开发、利用、引进、征集、遴选、认证、共享机制。2011年起, 全面推广应用重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师生互动、校校互动, 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三是搭建重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以重庆市教委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和电子政 (校) 务系统, 到2015年, 建成集信息发布、行政办公、教育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重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教育行政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网络化, 全面提高重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
3. 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2011年, 全市95%的高校、70%的中等职业学校、90%的市级重点中学、90%的教师进修学院 (校) 、主城9区70%的中小学校和其他区县50%的中小学校建成“数字校园”。到2015年,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二是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建设。2011年起, 每年完成20%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建设, 到2015年, 全市所有中小学完成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建设。
4. 完成“两区”建设任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提出的支持重庆建成“两区”:一是建成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 二是建成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试验区。
5. 做好“两库”建设及应用
一是认真做好教育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工作。2011年完成中小学省级优质资源300节课时建设。到2015年, 完成全部课程的资源建设。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3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义务教育作为人的一生中历时最长、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我们必须通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供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宗旨得到彰显,更加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公共事业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准。
第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在基本实现普九“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可以说,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成为社会要求最强烈的民生课题。我们要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广大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目前大规模普九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我国已经摆脱了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教育发展实现了大跨越,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也要看到,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普九是在低起点和短时间内实现的,存在着基础薄弱、发展差距大、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上来。现在国家财力在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我们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均衡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第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各级教育中年限最长、所有人必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他们的一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着基础性影响。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其根本宗旨是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在一些环节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取得了成效,但深层次障碍仍然没有消除,障碍之一就是地区和学校间发展差距过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使薄弱学校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质量得到保障的素质教育。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国民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难度相当大;在区域内,由于传统教育发展模式影响,造成教育资源配置和校际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窄的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能力仍然偏低,难以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等等。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该是适应21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按照这样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握“四个围绕”的思路:围绕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围绕保障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围绕发展高质量义务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围绕让学生都能享受条件良好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现在,我们正在制定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我们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充实教育内涵,科学合理布局,使全国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既重视硬件建设,更重视内涵提高,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考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爱党、爱国、爱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要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此,必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必须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
二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适当降低课程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培养兴趣和发掘潜能中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将教育和文化很好地结合,创造条件开设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课程,保证配齐师资,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要加大对学校减负的考核督查力度,贯彻好国家关于减负的各项措施,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
三要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社会体育设施也要向学校开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每天为学生增加营养的具体办法,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
四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要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引导学校和老师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克服浮躁和功利倾向,不举办、不参与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等。对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等行为要坚决纠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现在普九目标已全面实现,发展水平差距大的问题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矛盾。要按照小平同志“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指示精神,把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政策、投入、工作上采取倾斜措施,给予足够的保障。
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二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帮助这些地区加强薄弱环节和解决现实问题。省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责,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义务教育对口支援制度,鼓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
三要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体现着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探索有效途径,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创造条件。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寄宿制学校要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要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特教老师培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为他们将来增强就业能力和融入社会打好基础。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保障学习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此外,受政府委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专门招收困难学生群体,如一些城市打工子弟的学校,政府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帮助学校提高水平。
第三,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当前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是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一要推动硬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各地要抓紧制订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适度,安全实用。对低于办学标准的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要加大改造力度。逐步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保证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使区域内中小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要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从根本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大量吸收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学历水平有明显提高。要创新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把好入口关,制定教师资格标准,进行资格考试,建立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要进行调整。要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有条件的城区和农村要逐步建立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中西部农村地区要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对现有教师要加强培训,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要把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建成遍及城乡、覆盖所有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做到优秀课程和教材可以在网上随时查到。教育部门要与广电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合作,整合互联网、村村通等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这不仅对教育有好处,也能带动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以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名校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托管、培训和结对子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使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方法影响更多学校、惠及更多孩子。要因地制宜集中建设一批中小学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和劳动技能基地等设施,为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四要根据城镇化趋势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现在一些农村出现了“空校”,而县镇又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布局调整要循序渐进地开展,遵循就近入学原则,使学校布局与流入地、流出地人口结构的变化相适应,避免造成学校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等问题。在新发展的城区,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人口、资源、交通、经济等多重因素,给教育发展预留空间。调整过程中还要保证教育资产不能流失。
第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些工作取得成效的地区,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保障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找准体制机制障碍,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走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路。
一要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各地要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提高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要通过整合、重组、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
二要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近年来,有关地方在宏观上对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如实行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有的地方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调配机制,加强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跨校、跨片任职。要把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我们应当通过抬高底部来缩小校际差距,推进均衡发展,而不能“削峰填谷”,否则表面看实现了均衡,但优质学校却失去了特色、降低了水平。缺乏优质学校的引领也会导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下降。因此,我们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也要鼓励优质校继续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形成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局面。
三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要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要看素质教育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落实,学校是不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是不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个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要看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是不是得到缩小,薄弱学校水平是不是得到提高,困难群体学生受教育权益是不是得到保障,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可和欢迎。不能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水平了。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督导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构架、职能权责、工作机制。要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上级政府督导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
三、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在政府。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第一,牢固树立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均衡发展的要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搞锦上添花。要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实行政府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教育工作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作为下一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帮助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特色文化、校风学风等实现新的提高。
第二,强化政府投入责任。要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落实好“三个增长”要求,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投入责任要划分明确,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尤其是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第三,坚持政府和学校“两条腿走路”。促进教育均衡既靠政府主导,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政府管全局、管统筹、管基础建设,是持续稳定的支持力量;学校间互帮互助是灵活的、多样化的,具有很大潜力,可以因地、因时制宜。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均衡化走得更扎实。
第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主流舆论导向,使全社会和广大家长更加支持这项工作。要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地区、优秀校长和教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均衡发展的要求,自觉投身到素质教育中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我们要充分考虑工作难度,坚持不懈地推动下去。同时要创新工作思路,讲求方式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不回避热点难点,敢于面对矛盾、解决问题。突破了难点,改革才会深入,均衡发展才能顺利推进。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成熟经验后再推广,这样既能大胆开拓,又能积极稳妥。要因地制宜、分层指导,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加强监督检查,掌握落实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现实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中国教育报》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4
促进水东教育均衡发展
水东乡位于洞口县东北部,辖12个行政村,共182个村民小组,4459户,近两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
2005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我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大集中的方式,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革。通过调整,全乡中小学由原来的13所撤并为现在的5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4所,每三个村办一所完全小学,学校规模在500人左右,教师20人左右。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
科学调研是实施布局调整的重要基础。过去分级办学体制下形成的“满天星”式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差,师资不配套,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从根本上制约了水东教育的发展。从2005年下学期开始,乡里组织调研组深入12个行政村,分别召开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建议;并深入13所中小学进行实地查看,重点掌握学校布局、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 “一撤二并,分片办学”的思路,撤并所有村小,并入附近完小,根据地理位置,确定每三个村为一个片,每个片办一所完全小学,每所学校的覆盖人口在7000人左
右,在校学生规模在400人以上。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水东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意见》,为全乡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明确了方向。
二、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统一思想是实施布局调整的重要前提。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在布局调整实施过程中,乡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及时解决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学校充分发挥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深入宣传,消除了群众对学校布局调整的疑虑和误解。确保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众志成城排万难,为学校布局调整保驾护航。
学校撤并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中面临各种问题:一是群众对撤并学校不理解,坚决抵制撤并;二是撤并后学校的师资如何配备;三是并入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没有教室安置学生。面对如许困难,我们丝毫没有退缩和动摇。当碰到一些“钉子户”“霸王户”时,我们党委班子一滩人,就进驻群众家中做深入的说服工作。记得2006年秋季开学时,四桥村30多个学生家长因不满学校撤并,带着孩子到乡政府上访,乡、校、村三级联动,30多名干部一起做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撤并方案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学校布局调整搞好了,但是合并后的新学校教室严重不足,又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就近租民房解决教室问题;一方面努力向上面争取立项资金、村级准备配套资金,尽快改善办学条件。2006年,我们争取了上级资金25万元,准备修建中心小学,但立项后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乡党委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并邀请中心校校长、杨湾村全体干部列席。要求杨湾村自筹3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配套建设。杨湾村通过多次的会议商讨研究、决定变卖村里加工厂,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修建学校所需的征地、推土、砌围墙和修建校门;2007年,修建水东完小的方案启动,因为有了杨湾村的榜样和先例,我们几乎是就势借力地顺利说服水东村委会变卖了村里办公大楼,并将所得28万元为学校征地12亩,推土千余立方米,砌围墙450米,新修厕所120平方米,新建校门及传达室150平方米。水东完小修建时,时任武冈市武装部长的李允陆同志有意为家乡修学校捐款,我们马上登门拜访,争取资金3万余元。在此基础上又动员水东完小的教职员工捐款1万余元,我们利用4万余元,为水东完小修建了一个水泥球场。后来,帝豪宾馆的匡老板在李允陆同志的牵线和争取下,也捐款1万余元为水东完小修建了大理石台阶。2008年,杨湾村利用集体资金及群众捐款共7万元,修建了从校外至校内长达200余米的水泥路。同年,我们动员水东村委会用集体资金3万余元,硬化了学校的内操坪。2008年,上级立项48万元,修建了文田完小教学楼,但文田完小当时是没有通简易公路的学校,建筑材料运不进,怎么办?我们立即召开了所属的兴文、角田、四桥三村村干部会议,研究对策,三村当时在没有任
何集体资金的情况下,每个村贷款一万元,每个村的干部借款一万元,共计6万元。修通了进校公路,使教学楼工程能够如期实施。2009年,水东中心小学创办合格学校,我们与杨湾村委会一起发动群众捐款3万余元,用于学校的美化绿化,其中,杨传明老板个人捐了1万元。2010年,新铺村用村里公山为学校换地2.8亩,解决学校占地面积不足的困难。更让人感动的是,今年三月,水东村支部书记杨立安亲自跑广东,募捐5万元,为学校修建250米环形跑道。几年来,我们全乡共吸纳村级和社会个人捐助办学资金近100万元。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的全面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一是缩小了办学差距。二是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三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上期,县抽考四年级,我乡获全县综合排名第四名。2010年下期,县抽考5年级,我乡获县人平分第二名,综合排名第五名,小学教学质量跨入全县先进行列。四是提高了办学效益,减轻了改善办学条件的投资压力。布局调整后,原来各村级小学1万多平方米的危房可以不进行改造,需要改造的危房面积大大缩减,加快了消除学校危房的进程。
我乡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整布局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如:今年下半年,水东完小、文田完小都要扩班,没有一间空余教室,又只好租用民房。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本乡实际,借鉴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力争把水东教育办得更好。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知识测试题
工作单位: 姓名: 分数﹍﹍﹍
说明:1.本次测试为闭卷考试,测试时间为40分钟。
2.第三题为判断正误的试题,在表述正确的试题后打“√”,表述错误的试题后打“×”。
一、填空题:(30分,共10小题30个空,每空1分)
1.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给予申报县(市、区)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和﹍基本达标﹍两个等次。“达标”学校要占到全县(市、区)学校总数比例的﹍70%以上,方可通过评估验收。
2.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指标共有﹍15﹍项,每项指标评价结论分为A、﹍B、﹍C三个等级。A等数量达到8﹍个及以上,其余指标为B等,则该学校达标;A等数量大于等于5﹍个,小于或等于8﹍个,其余指标为B等,则该学校基本达标。随机抽取全县学校进行检查,若有一个学校存在一个﹍C﹍等级指标,则该学校不达标,则全县验收不达标。
3.中心城区学校允许存在因超班额和田径场长度不符合要求的 ﹍C﹍等级指标。
4.1-4(5)年级的小学按完全小学配备,但其中5-6(6)年级所需的仪器设备可不配备,此类学校B1指标学校设臵与校园规划评定最高只能确定为﹍B﹍等。
5.普通教室内要求主采光窗在学生的﹍左﹍侧,教室要求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或高度可调课桌椅。
6.在《办学条件标准》中要求,教学点的公共教学用房至少有﹍﹍多功能室﹍和﹍图书(阅览)室﹍两种教室。
7.我县教学点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3+5”模式,其中,3指﹍三个普通教室﹍,5是指﹍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室﹍、﹍科学实验室﹍、﹍多功能室﹍、﹍器材室﹍。
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规定:学科专用--教室的数量名称为﹍﹍探究实验室﹍、﹍器乐排练室﹍、﹍技术教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及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室等9类。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规定:公共教学用房的数量名称为﹍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6类。
10.教师计算机应配臵到教师办公室,不能集中存放或放臵家中,查验计算机中﹍无缴款或补贴发放单据﹍,可认定属于借用,判定不
A.田径跑道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
B.用塑胶或炉渣材质,或其他能满足雨后使用要求的材料。C.篮排球场不能在田径场内且需要硬化。D.排球场可设臵在篮球场内。
12.评估验收时,学校生均绿化用地面积A等级初中、小学分别不低于(B)。
A.5平方米 4平方米 B.4平方米 3平方米C.3平方米 2平方米 1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中查阅校舍档案时,不是查阅重点的是(D)。
A.是否建立了校舍档案。B.基建档案(2002年以后建设的)。C.管理档案是否比较齐全。D.确权档案。
14.农村小学12个班以下使用条件相近的专用教室可以两室合用,合用不正确的是(B)。
A.多功能室与音乐教室.科技活动室与图书阅览室 C.综合实践活动室与科技活动室 D.音乐教室与器乐教室 15.下列哪种状况会导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中专用教室不达标。(A)
A.学科专用教室种类不全。B.室内桌椅橱柜数量不足或破损。C.专用教室使用面积未达到标准要求,但座位数满足一个班教学需要。
D.每类专用教室间数不足,但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60%,或使用条件相近的学科专用教室,存在两室合用的。16.图书A等级评估标准中,表述不正确的是(C)。
A.按新要求,初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不低于36册、27册。B.初中、小学报刊种类分别达到180种、160种,教学点20种报刊,教育教学刊物根据教师人数配备。
C.近三年平均图书新购数量不少于藏书标准的3℅。D.大量采购新书,评估验收时图书资料必须登记入账。17.在教育信息化评估验收时,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就认定为C等。(A)
A.未达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教学、办公计算机不能上网。B.非专任教师未达到人手一机。C.计算机教室没有多媒体“班班通”。
18.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实地查看校舍维护维修状况,下列不属于失修现象的是(C)
A.门窗破损。B.墙皮大面积脱落。C.渗水未形成明显安全隐患。
D.基础下沉、墙体开裂或倾斜、屋顶下陷或漏水。19.评估验收中要求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8项指标差异系数分别少于或等于(A)。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6
黑龙江省虎林市逸夫中学
李
梓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是否能体现出均衡发展的问题,也是育人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学校要有文化留存的艺术。什么是文化留存,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做永久的固化,它是文化的历史雕塑,是文化自觉及层次的表现。所以学校不能太追求效率,要注重文化的积淀。永恒的学校,永久的留存就是文化,留下的隐含在精神方面的文化就是最大的贡献,就会有衍生性,星火相传。没有“没有文化的学校”,但有文化品质不佳、文化存在缺陷的学校。校长办学,要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列入责任之首。正因为如此,我产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永固学校已有的传统文化
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指导性文化。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每一个”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平等”就是所有学生受教育的地位是平等的,注重个性培养,改变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优质”是要办一所名校,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幽雅的环境中学习,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学生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让每一个走出逸夫中学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这个理念的提出已有12年了,它是逸夫中学领导班子的集体结晶。
2、升旗文化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部分,升旗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手段,这种对国旗、国歌的敬仰已随着长期不懈的教育而形成了一种定式。逸夫中学的师生在清晨和傍晚,只要国歌声响起,无论是教室内还是操场上,无论是坐立还是行走,无论是朗朗的教室,还是喧闹的操场,都面向国旗,立正,注视国旗,一片寂静。这种无声的行为连雇佣在校内的农民工,也由不解、疑惑,到遵从,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风景。
3、校园艺术节
每年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时间,是那金秋送爽的季节,因为逸夫中学的校园艺术节在这个时期如期举行,水泥球场的篮球赛,操场上的足球赛,实验室里的棋类赛,是体育健将尽性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的舞台,走廊里绘画、书法、编织品各类展板尽展风姿,墨香四溢。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舞蹈、歌曲、曲艺、器乐百花齐放,把艺术节推向高潮,把成长的精彩瞬间留在逸夫中学的校园里,留在了永无遗憾的青春岁月里。
4、社会实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是因为他包罗万象,蕴含深广,融入这个世界,采摘一份精彩,感受生活的美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实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春天里,学生参加了插秧劳动,当与泥水融合,腰酸背疼之际,懂得了“粒粒辛苦”的含义;在夏日里,生物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采集标本,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手中鲜活的真品,倍增学习的兴趣;在秋天里,学生们亲手掰下玉米,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听教官的讲授,看不法的惩戒,感受法律的威严。我们还多次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热力公司,到农村手拉手学校互动联谊,让逸夫中学的课堂变的更大,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
5、班级文化与夕会
图书角是是书香的来源,由学生自发捐赠,暂借和学校提供的部分图书组成,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学生的部分作品、小报,形式多样,不断提升着学生的品位,各班的墙壁文化风格不同,各具特色,激励性的栏目,竞赛性的栏目,榜样性的栏目,团体小组栏目,量化栏目,展示栏目,班歌、班名、班级名言,集美观性教育性于一体。窗帘、桌布、卫生角,水蓝色调浑然一体。每天下午放学前的20分钟是班级的夕会,有总结,有反思,有激励,有表演,最后在歌声或朗诵声中结束一天的校园生活。
6、活动育人
各学科的活动育人在我校已成为一种文化。
英语角,从初一年级开始,英语老师抓住英语学科必须敢说多说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天中午在校园的甬路旁、树荫下会话,老师手拿卡片、图片等资料,引领着学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进入英文的世界。
语文学科持之以恒的演讲,写作培训,时常在学校的间操上亮相,并多次在市里获奖。书法小组的作品经常在墙壁上,展板上出现,引来许多师生驻足欣赏。
理科的小组从学生兴趣出发,一步步走进探索科学的殿堂,在省市竞赛中屡屡获奖。
运动会在每年的春夏之际,盛装登场,鼓乐齐鸣,彩旗飘扬,奔跑跳跃,喊声阵阵,那两天,是逸夫中学最欢畅的时日,表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特色的条幅、标语飘扬在逸夫中学的上空,板报、装饰,装裱了操场的四周。
7、逸夫中学的校歌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逸夫中学的主人,国旗在校园飘荡,国歌在心中唱响„”。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旋律,不同的声部,配以激情的齐颂,唱出了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在这个校园的自豪感。做主人,做自强的人,做自信的人,做自律的人,做文明的人,时刻激荡每一个学生澎湃的心。这首歌两次参加市里比赛,为我们学校赢得了荣誉。现在,这首歌每天仍在校园唱响,成为校园文化里跳动的旋律。
这些年来延续、发展的文化,不断充实着逸夫中学全体师生的精神世界,已成为一种永固的办学特色。
二、加强硬件建设,营造环境文化
1、在97年学校教学楼落成之后,在11年的时间里,我们整体规划修建了校门,文化雕像,旗杆,水泥球场,运动操场。
当你从端庄、敞阔的大门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象征着科学、腾飞的雕塑,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平整的水泥球场,第二次安装四副新型篮球架,已接待了近几年的排球赛。
2、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好转,尤其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我们正在筹建自动大门。由于甬路已破损,预将其改造为新型甬路——绿色文化长廊,(现已动工)大理石路面,绿色植物爬顶,两侧为24块活动文化展窗(24个教学班,每班一块),长廊与操场网墙相隔,操场南侧建宣传窗三块,第一块为学校简介;第二块为办学理念;第三块为办学特色。
3、重新布置楼内文化,采用现代钢化工厂硬质玻璃材料,配以不同内容。一楼为传统文化教育;二楼为文明礼仪美德教育;三楼为现代科技教育;四楼为爱家乡教育。寓意为:从传统走来,继承、弘扬、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建设强大的祖国。
走廊北侧为绿色垂吊植物与宣传图板相结合,寓意为自然与人文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每个教室旁制作班级展示图板,让班名、老师、学生,班级特色,班级风采一目了然,既展示自我,又取他人之长,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发展。
4、学校逐年加大绿化、美化的投入,现已初具规模,楼前的榆叶梅每年五一鲜花盛开,两排榆树墙已成规模,4个大型花坛和4个花池在盛夏也是花儿朵朵,现有成型树木百余棵,已经绿树成荫。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升行为文化
我校以文明礼仪为突破口,通过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四个环节,结合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努力培养学有所长,文明向上的人。主要开展三大工程,即《文明导航工程》、《榜样激励工程》、《全面育人工程》,学有内容,做有目标,扎实推进。
1、文明导航工程
制定文明标准,规范行为内容,如《三字歌》规定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标准,通过学习《十大文明行为》检查、反思、指导、激励、考核、竞赛、问卷调查、演讲、文明班会、文明活动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内容,积极倡导文明行为。
2、榜样激励工程
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以身作则,按《逸夫中学老师文明礼仪标准》要求去做,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榜样,鼓舞学生。
先进人物示范。通过学习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先进人物、名人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礼仪之星作示范。宣传、表彰公认的文明之星,学习他们的典型事例,榜样就在身边。文明家长作示范。评选文明家长,弘扬他们的品德行为,在家长会上宣传,家校联动,共同育人。
3、全面育人工程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7
1 教师结构不合理, 质量不过关
主要表现在城区学校教师数量较多, 偏远村小教师数量较少。部分教师个人业务有待提高, 他们之中有老民办教师、代课老师、政策性转为正式教师的, 有转业军人、技校生、招工工人以工代教的, 还有疾患缠身又舍不得“绩效”而不病退坚持上班的。从教师所学的专业与所任学科的差距看, 城口县农村教师所学的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合理, 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高达四十几岁。年龄偏大, 知识面窄, 不具备专业知识, 跟不上课改。这不正是验证了“慢慢活, 慢慢拖, 一年还有一万多”的腐朽言论吗?这样下去, 谈何教育, 谈何发展?
2 教师的再学习不能跟上
就拿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第一中心小学校来看, 2000年至今, 教师业务培训不足20人次 (不包含听报告式培训) , 绝大多数老师从来就没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 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 似乎早以不复存在。长期以来, 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 激情逐渐冷却, 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变得熟视无睹。不少教师仍把教育职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 而不是当成事业来追求, “靠教育而生存”。有的专业思想不巩固;有的对经济待遇不满意;有的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 认为个人的价值不能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部份教师的敬业精神缺乏降低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而, 教师的水平不是提高了, 而是逐渐“缩水”了。
3 各方面压力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全社会都来关心, 支持教育, 还只是口号, 社会对学校功能的苛刻要求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激情, 老师们疲于奔命, 压力大, 生活质量差。
老师们承受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造成了部分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高分数”指标达不到, 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学生能力跟不上, 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学生安全, 学校安全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新的高危险职业。学生出了事故, 家长有理无理找学校、找老师, 老师被“社会”吓怕了, 哪怕自己无责任也不愿与家长理论。教师处于“保守”状态, 生怕出现一丁点儿安全事故, 不敢开展大型体育活动, 不敢搞社会实践活动, 不敢组织春游、野炊等活动, 甚至连学生在校期间的行走路线, 活动范例, 都作了统一规定。特别是春游、野炊等到稍大型的活动, 上至领导, 下至老师, 压根儿就不敢提上“议程”, 这类活动好像已成为上个世纪的事情, 属于“已经灭绝”的教学活动, 这样, 拒绝了学生的亲生经历、体验, 拒绝了学生培养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让学生如何创新?如何全面发展?就算老师想跳舞, 但戴着镣铐, 你叫他怎么放得开?
4 教育评价机制制约城口县教师发展
虽说“素质教育”的口号响亮, 但是老师们成天做的几乎都是“应试”。老师们都是埋着头, 各自耕耘着自己的田地, 你不管我怎么搞, 我不管你怎么搞, 最后一考见分晓。以考试成绩作主要手段来评定学生、评价教师。因为上级教育部门, 要向校长要“质量”, 校长要老师出“质量”, 家长也看老师“质量”, 老师逼着学生考“质量”。好一个“质量”, 使得学生整天钻在统考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 里, 无课外活动, 无自由安排时间, 更没有社会实践活动, 就连课间十分钟, 也被迫埋在课桌前, “加班加点”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也难怪学生发展不协调, 也难怪双百分的孩子, 连《国歌》也不会唱。一项研究表明, 当教师处于高利害评价中时, 往往会被动地为迎合评价而改变工作策略, 导致其丧失创造性和思考能力, 变成机械的, 技能的简单创作者, 基于教师评价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 教师对教育的理想, 一步步地都被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淹没。综上所述, 教师评价机制问题, 成为了制约城口县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呢?
4.1 优化教师师资配置, 缓解城口县更偏远地方师资薄弱的矛盾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更大力度增加越边远地区教师的优惠政策与福利, 让人人都愿意在边远地区服务。并让“定向服务合同”真正落到实处, 努力形成农村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交流机制, 制定灵活的留人用人机制, 多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2 规范教师培训, 使各种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第一, 要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 抓好教师学历提高教育。尤其要加强短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培养, 要注重农村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 时常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教师岗位业务培训, 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第三, 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更要注重目的性, 要有计划、有阶段性、有针对性, 更要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第四, 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不能只交学费不学习, 不能只要考试就通过, 不能只要见到文凭证书就加工资, 上级部门要重视培训的过程, 不要只走过场, 只在台上呼喊不深入基层, 不要尽让教师成为高学历低水平的工作者。
4.3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管理的科学化
要对教师实行多样评价, 在评价的各项指标中, 各个指标、各个内容均要齐全, 要涉及到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 甚至各个方面的各个细小环节, 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要富有弹性, 让教师在教学领域富有特色, 从而促使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和热情。同时更要重视评价对教师的作用, 评价不是只对教学成绩予以检查, 更要对教师各方面, 全方位地进行检阅。评价不光对教师过去工作状况进行鉴定, 更应该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下促进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 让教师能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 又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成功感、幸福感。
4.4 规范农村学校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
上级部门要严把“进门”关, 从源头开始抓“教师质量”。这不光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录用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不同专业应聘者要采用不同的录用办法, 用不同的办法录用不同的应聘者, 让其能利用专业优势, 发扬长处, 走入工作岗位后, 发挥专业作用, 促进教育发展。千万不要让优秀的“跳水运动员”去和姚明赛篮球。再说, 既然有“聘任”, 就应该有“辞退”, 让将教师工作视为“铁饭碗”的教师意识到也有失去“饭碗”的可能。同时县级行政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教师的职责更要落到实处, 越偏远的学校, 教师“先天”不足, 偶尔“输血”后, 又遭流失之痛, 导致越边远的学校, 越“缺血”, 形成恶性循环, 更加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8
一、抓住“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天时”,提升教育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越秀区是广州市第一个教育强区,“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天时”,促进了大越秀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区政府提出“全面建设规范化学校,推进越秀教育均衡发展”“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校之初,把握这一“天时”,从信息化建设与行政初统两方面统一学校,稳定格局。
1. 行政统一,初定格局。在改善办学条件中,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四校的距离,实现四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让全体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的统一、招生与学生培养模式的统一、行政人事管理的统一、学校财务的统一以及校园规划的统一等,从而有效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从“内涵”上提升教育竞争力和创新力。
2.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思想统一进程。紧紧抓住越秀区通过锤炼信息化特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这一契机,学校投资数十万元,建设了一个少先队网络创新平台、四个校园网教学教研创新平台和一个科研创新平台,提出“大东风西”建设思想,把教学研讨、德育管理、课题研究、队伍建设、服务社区等创新平台建设纳入校园网建设大系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管理和课程改革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二、依靠“区域优势” 这一“ 地利”,加强学校的特色力与品牌力
东风西路小学地处广州市中部,从全市教育发展的布局来讲,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抓住这一“地利”, 学校 “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有特色才有优势,有重点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快速发展的思路办学。
1. 坚持科研特色,重组课题体系。在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和德育管理研究,整合和集成四校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德育管理模式、不同课题研究的联合攻关中,积极探索跨地段、跨小区、跨学科的科研体系,打破校与校之间的壁垒,支持和组建了一批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八个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覆盖面广、并对学校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研讨群。
2. 弘扬品牌学科,发扬品牌牵引作用。数学科是原东风西路小学的品牌学科,奥数则是品牌中的品牌。学校紧紧抓住这个龙头,抢占学科教学质量制高点。
3. 整合各校区的特色特长,为学生多元发展拓宽渠道。合并既要发挥优质教育的牵动作用,也要充分地整合各项资源,要充分发挥原有各校区的特色。如:原东风西路小学的合唱、篮球、象棋、艺术体操,原双井街小学的“跳水”“无线电测向”,原盘福路小学的“游泳”“射击”项目。
三、重视“身体力行” 这一“人和”,凸显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合校之初,各种矛盾凸现,原四校之间“校区”观念十分明显,为此,学校从打造教师团队精神以及创新管理流程两个方面帮助教师们迅速渡过“磨合期”。
1.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了解与沟通。学校组织了“团结凝聚东风情,携手共创新辉煌”的“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校本培训,让全体新东风西人不仅建立起了及时沟通、互相信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教师团队,更使大家对东风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继而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态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2. 创新管理流程,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面对合校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综合实力和凝聚力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思路下,学校首先创新管理流程,所有副校长重心下移,改“金字塔管理”为“扁平化管理”,按照“校长室领导、副校长指导、行政教育咨询、教师民主参与”的模式,构建了“两级管理、校为主体、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把行政沉下去“身体力行”与静下来“坐而论道”相结合。扁平化的组织形态,实现了业务决策权下移,业务决策和业务执行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中,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行为拥有真正的责任感。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阅读: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07-12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0-25
谈加快学校发展总结06-02
朱日和镇学校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05-20
中共昆明市委 _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08-08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0-22
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09-14
加强学校社团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07
石花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