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2024-09-18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精选8篇)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1

寺坪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及中、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丹江以南23公里处的流岭山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全镇辖 15个行政村,156 个村民小组,16211口人。

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2所(花园、龙王坪),初级小学4所(宽坪、毛里岗、盛家院、甘沟)。中学现有教师35人,在校学生435人;小学现有教师60人,在校学生717人。

二、指标达标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教育管理

多年来,我镇始终把教育工作纳入镇域经济、深化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届领导上任后,先到的地方是学校,先解决的第一件事是学龄儿童入学问题,相继制定了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目标,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镇、村、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目标,以抓常规教学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抓管理、强素质、提质量、谋发展,办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小学无一人辍学;教学质量有了突破性发展。中学生均建筑面积7.9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8.2平方米;中

1学生均图书42本,教师人均图书55册;小学生均图书34本,教师人均图书45册;均已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各级学校体育设施基本健全,部室建设已经达标,均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现有的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了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布局调整

我们坚持“合理布局、适当撤并、长远规划、均衡发展、确保入学、提升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特别是对全镇小学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布局。目前全镇15个行政村,除镇初级中学、镇中心小学外,另设有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4所,布局合理均衡,便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

(三)、办学条件

97年“两基”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把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列入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面貌巨变:原宽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投资30余万元,使“希望书屋”、“少年之家”、学生食堂和宿舍等硬件设施上了档次,提升了品位;寺坪中心小学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教师宿办楼552平方米,学生公寓楼552平方米,学生餐厅245平方米,近期,又投资22万余元,新征学校操场用地1370平方米,极大得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学校的教学用房、教师办公、学生食宿等一律楼房化,义务教育部室健全,环境优雅,面貌一新,深得上级肯定与社会好评。所有学校部室建设、硬件设施全部到位,均已达标。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镇中小学严格按上级要求编制教师,按德、勤、能、绩、廉等方面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按照以编定岗、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岗位聘任,充分激发

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寺坪中学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女8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3人,中师学历2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3人,中学二级教师职称17人,技术员3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小学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女1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23人,中师学历18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31人,小学一级教师职称25人,技术员4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合理。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市名优、县能手、校骨干”为目标,着力开展“一名三优”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围绕教师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通过组织学习、专题培训、示范引领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群体已经形成,仅近两年来,我镇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县获奖40余篇,获县级教学能手12人。目前,全镇教师队伍已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岗位合格率达100%。

(五)、素质教育

全镇各级学校均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积极探索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落实素质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校本教研工作,转变教师角色,实施有效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心态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坚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各级学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活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建立第二课堂,定期召开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切近生活,把在课堂上学

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在市、县组织的青少年书画、艺术创作比赛等活动中,我镇学生均榜上有名。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和安全法制教育,落实了各级政府、学校的保学控辍责任,关爱留守儿童措施落实到位,教育教学秩序正常,校园和谐稳定,多年来,在师生中无一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六)、义务教育延伸

在全面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工作,镇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按照“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标准,建成镇中心幼儿园,现有在园幼儿70余人,设施健全,管理防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寺坪中学在突出抓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注重职业技术教育,每年除向重点高中输送一批生源外,还向职业中学输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为我县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力量明显加强,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寺坪中学、宽坪初小被评为县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09——2010学年度我镇小学教学质量位居全县21个乡镇第四名,有9名个人和2个集体在县级获奖;卢毅等8名同志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张学虎等10名同志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分别受到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中学教学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中,七年级居全县第8位,九年级居全县第7位,学校总评位次居全县第11位;中考丹中上线61人,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指标任务(28人);七年级生物位居全县第二,政治位居全县第四;九年级政史位居全县第三,英语、理化成绩位居全县第五,共计8人获县级教学质量奖,学校荣获县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教学质量提高奖。无论从综合位次、上重点线人数、获奖科次及获奖人数均创镇史记录。

四、存在问题:

因地理条件限制,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不够,教育教学水平依然不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办公室、宿舍安装空调、添置电脑)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总之,政府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镇各级学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2

一、三个优先, 搭乘薄弱学校改造直升机

校际间的不均衡是择校的主因, 遏制择校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均衡。实现均衡的第一场战役是消除薄弱, 从而达到办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1.优先投入薄弱学校改造资金。

我们的教育投入都以每年20%的力度递增, 教育投入年增长大幅超过经济增速。以2011年为例, 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1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6.52%, 教育支出为42, 224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39.35%, 设立改造薄弱学校专项经费, 为办学设施、校舍维修和小班化教育等投入专项经费23, 49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直接提升薄弱校办学条件, 直接改造薄弱校办学理念, 直接促进薄弱校激情升华”的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薄弱学校一次性改造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2.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改善条件。

我们坚持以薄弱学校为重点, 加快推进校舍改造维修和环境美化绿化工程, 100%高质量铺设了学校塑胶操场, 100%按照国家Ⅰ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 100%高标准建设和更新学校专用教室, 100%配齐配足信息化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同时, 大力强化设备的应用, 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将专用教室的使用排进课表, 保证设备有人用、不闲置;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保证设备用得好, 有实效;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专业队伍, 保证使用有指导、能维护;搭建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及教研平台, 保证教师有处学、能交流, 这些手段使西岗区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差异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把全区的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会等全部放在薄弱学校, 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走上讲坛、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展示成功经验, 快速提升干部教师素质;重视薄弱学校的文娱活动, 扶持男子鼓队、合唱队、花样跳绳等项目, 提升办学特色;实行教师、学生免费制服工程、微笑校园工程, 加速改变薄弱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让教师、学生由外而内提升形象, 以崭新面貌面对社会和公众。

3.优先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我们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策略是“名优领军, 专家引领, 全面优化, 科学调配”,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 特别是薄弱教师的培训提高上, 全面“提升优质师资总量”, 同时, 通过“科学调配”, 在远期和近期两个方面, 消除校际间在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热。

深入探索干部教师培训新途径, 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增至1000万元, 教师人均达到5500元以上, 逐步形成了西岗教师“嵌入式系统型”培训模式, 实现教师激情与活力的再焕发。开展“拜名师工程”、“珍爱生命·真心微笑”工程、“三类三级三联动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量身定做培训方案,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基地稳定有效、层次高端灵活、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科学调配的交流体系中, 实行由校长先行交流带动教师交流, 使优质的学校成为优秀校长的培养基地, 再使优秀的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 实现扶持。在教师交流中, 采用“圆桌式”交流方式, 屏蔽优质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由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优先选择优秀师资, 实现师资力量的主动均衡。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不递条子, 不干涉交流制度。

二、三个不动摇, 开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干线

单纯人、财、物的均衡, 对于“择校”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教育优质与否的评判主要还是依靠质量, 而不单单是硬件与师资的配设, 西岗区遏制择校的第二战场在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教育质量和管理方式的均衡与优质。

1.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好了质量自然就好了。从2008年开始, 西岗区先后出台20余份教学管理文件, 其内容涉及高效课堂建设、推广教学管理成功经验、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行政领导包校制度, 充分体现“教育行政就是在服务中行政”, 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 为区域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支持。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听评课、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 全年240节。教师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过三关”等手段, 做研究型教师;研制并使用“校长专业领导力手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指导案”、“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过三关”记录、“研修专用手册”等标准件, 提升学校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并缩小校际间学业质量差距, 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

2.坚持创新教育管理不动摇。

西岗区实现区域均衡的方法是“整体建构”。这个整体体现为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再到“片区+校群”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思想。

2008年, 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 对名校长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与领导等做出明确规定, 保障名校长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优秀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薄弱学校改进与发展的平台。

“教育协作片”是“名校长工作室”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牵头引领下, 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 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 成员由2至3所中学及临近小学共同构成。目的是探索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方式互补互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 我们充分考虑中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间的利益关系, 在总结校长工作室有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与竞争, 但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系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 由校际联盟管理逐步发展为“片区+校群”的管理, 构建起区域内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网络化均衡管理新模式。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任务, 将对口中小学按组织管理的方式组成一片。实行松散型九年一贯管理, 以中学为牵动, 进行集中教研和规划学生活动、完善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等项目, 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做足、做好学生九年连续的培养计划, 形成了“片区”管理模式。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 将同阶段强弱校形成联合群体。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 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和在片区发展中的难题, 形成了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的“校群”管理模式。

通过“片区+校群”管理, 形成横纵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片区中通过中小学教师集中研究教材教法, 实现中小衔接。同时, 在片区内每所学校的文化整体建构和片区文化整体建构上实现统一, 保证片区艺体项目的一致, 按照片区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规划, 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小班化”促进“大均衡”不动摇。

2007年, 我区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后, 区委即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 并以此为抓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把小班化教育作为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采取国家级课题牵动的方式深化研究实践, 加入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联盟, 组建了环渤海小班化教育联盟, 夯实了辽宁省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基础, 建立全样本小班化数据库, 使小班化教育发展更具科学性, 顺利实现了从“自然小班”到“规划小班”的过渡。在“关注每一个”的策略下, 实施课堂发言100%、面批面改100%等策略, 落实了“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 实现了小班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小班实现校际间、班际间和人际间的均衡。在小班化教育理念下, 实施限定班额政策, 在保证学区内学生的就学基础上, 严格遵照小班化的班级规模, 保证小班化的教学效益, 防止学生盲目扎堆择校。

三、三个再强化, 点亮遏制择校启明灯

择校归根结底是人在惯性思维下的“择优”的行为体现, 我们的前两战赢得的是遏制其择校的资本, 最后,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本, 展现这种资本, 让择校者实现从被动放弃择校到主动选择对口直升。

1.再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制定政策, 保证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 保证全区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适龄儿童的公平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着力落实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5%到校, 无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 择校即丧失此项权利;三是采取阳光分班, 实行电脑派位, 不私设重点班, 促进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解决择校择班的难题。

2.再强化家校沟通。

强化区域社区教育学院的职能与作用, 架设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的桥梁。在全区中小学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 抽选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组成议事会, 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 建议与参谋, 监督与评价, 整合与共享关心教育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 让家长口口相传, 更加了解片区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认同片区, 选择对口。

3.再强化经验总结与宣传。

将我们的教育成果如薄弱学校成功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行为中提炼经验, 从偶然中归纳必然, 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实现促进均衡的良性循环。同时, 再强化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择校的弊端, 了解区域均衡的现实与未来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从主观意愿上杜绝择校。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3

汇 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龙水乡中心学校始建于1930年,学校占地面积76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7159平方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年初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96人,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4人,在校教职工22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现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一栋,实验楼一间,办公楼一栋,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班班通”教室6间,校园布局合理。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建立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本学年小学96人,辍学率为 0。

(二)师资水平:

(1)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4人。

(2)学年初全校在岗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22人,其中取得专科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设有校长室、教务处、少先队辅导室、后勤处等组织机构,下设有教务、安全、卫生、后勤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76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5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小学74.5平方米。

(2)学校现有运动场3220平方米,能适应体育课的教学和学校综合运动会的开展。

(3)学校有体育、音乐、科技、科学实验、书法室各一间,均按相关标准配齐实验所需设备,有微机室一间,学生用电脑22台,有图书室一间,有图书3802册,学生均图书39册。

(4)学校有“班班通”电脑6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学校设有校

园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教学模式,已投入使用,教师基本能够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校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龙水乡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校在县教育局和乡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生家庭克服困难,让我校所辖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绩效工资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须知》。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地震、防火、防汛、防雷击、防触电、防传染性疾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卫生院同志到我校进行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学生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等危险

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降旗制度,坚持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的教育,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中,坚持从严、从细、从实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党支部,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

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建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布置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四是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突出学生个性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教、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制度,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提倡听推门课,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自学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完六年制小学教育,严防适龄儿童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对留守儿童实现教师包保制度,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引导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于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给教师办公室添置电脑,达到人手一台)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学生能留得住,能安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龙水乡中心学校

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省、市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教育均衡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现特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XX县XX学校座落在XX县XX开发区,是XX县教体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创办于XX年,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共计2.8万平米,建筑面积2.24万平米,目前我校共有学生2266人,教职工89名。学校位于XX市“141”北部城市组团建设区内,是XX县重点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品牌特色学校。

学校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规划合理,设有标准实验室11个,微机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形体室、美术室、音乐室各2个。现有图书资料4XX册,理化生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均按二类学校要求配备达标;学校建立了班班通工程,并接入了互联网。现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2个,篮球场3个,羽球场2个,并配有各种体育设施,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XX学校坚持“心育、乐学”教育理念,突出心育文化特色,追求绿色和谐的心灵教育。建校五年来我校先后荣获荣获全国首批零犯罪学校,教育部百姓身边好学校推荐单位,“全国百佳书香校园”、“全国数字化实验学校”、“教育部十二五少教多学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安徽省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学校”、“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XX市特色学校”、“XX市百姓身边好学校”、“XX市平安校园”、“XX市禁毒示范学校”、“XX市绿色学校”、“XX市家教名校”、“XX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XX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二、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一)校园校舍

1、占地面积2.8万平米,小学生均9.1平米,中学生均21.1平米;校舍面积2.24万平米,小学生均6.83平米,中学生均18.07平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3个,羽球场2个,2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场。运动场地总面积为17730平米,小学生均6平米,初中生均12.7平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达标。

(二)装备条件

1、实验设施逐步配套。学校设置了2个小学数学和科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3个物理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室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各类器材分类造册,摆放整齐,使用比较完整。实验室配备达标。

2、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优良。学校设置计算机教室2个,接入宽带网络,实现了校内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配置了笔记本电脑14台,多媒体移动平台2套,计算机198台,有语音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20m校园网络系统各1套。生机比小学11:1,中学10:1,互联网宽带配备达标,生机比达标。

3、图书阅览室逐步完善。目前我校图书阅览室面积300平米,设有书库、学生阅览室,藏各类图书、文献4.2万册,教学光盘450课时,软件资源100G。生均图书册数达标,教学软件资源配备量达标。

4、学科教师及办公用房配齐。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校相应建立了学科教室。目前有多媒体教室教室4个,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形体室各2个,大部分器材布置到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及其他各种用室用房配备达标。

(三)队伍建设及课程方案实施情况

1、教师配备

中学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本科学历37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52人,本科学历48人,专科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标。

2、按照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要求,我校开足开齐课程。课程方案实施情况符合省颁标准要求。

三、均衡发展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均衡发展给XX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带来强大的助推力。我校从XX年建校以来,跨越式的发展正是均衡发展带来的好结果,从一开始的生源稀少(313名学生)、设备简单、设施不足,到现在规模较大(2266名学生)、设备完善、设施优良。通过均衡发展为我校提供了腾飞的坚实基础,我们大力打造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高效的信息化课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XX学校带来勃勃生机。“环境育人,文化养人,活动成人”成为XX学校实施心育办学理念的三个支撑。首先学校立足于校园欧式风格的建筑特色,精心营造书香宜人的校园环境。从校园阳光书吧、艺术展示厅到小型文化广场,从气势恢宏的校园文化长廊到纷呈各异的班级内外布设,从格调高雅的假山、景石到平面垂直相得益彰的绿化园景,无不显现出卓雅精致的校园环境特色。学生身临其境,神触美景悠情,心生上善之意。其次,“文化养人,内涵发展”成为XX学校潜心追求的目标。学校通过以环境与活动为载体的学校表层文化建设、以课程与制度为载体的学校中层文化建设和以精神与理念为载体的深层文化建设相互融通,层层深进,趋培育出自己独特的精神和育人理念。如今的XX学校校园育人育心蔚然成风,乐学乐教煦风拂面。再者,“注重活动育人,让生命绽放精彩”成为扎根在XX学校教育者心中坚定的信念。XX学校通过社团搭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情趣,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在情境中悉心体验,在历练中提升技能。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成为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桥梁,XX学校以体育艺术2+1活动为发展平台,带动社团组织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为止学校共成立了包括鼓管、航模、合唱、机器人、啦啦操、葫芦丝、文学、美术社团等在内的共12个主打社团,有效提升了学生知识素养和精神品质。身体健康、身心健全、知礼乐学成为该校学生的特质。

XX学校通过建校五年来的辛勤耕作,匠心独运,学校办学品味和育人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在交流来访方面,目前已有来自台湾、上海等省内外200多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来校参观学习;XX年XX市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与引导研究,特以我校为实例进行了探讨;XX年我校成功接待了XX市五十多所学校校长的参观来访;XX年8月我校成功接待了来自台湾教师会的交流访问。XX年上海市黄浦教育局率教育专家团来我校有效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主题交流活动,对我校成功办学经验倍感兴趣。在素质发展方面,XX年我校在XX县小学生艺术展演暨庆“六一”文艺专场演出中荣获一等奖;XX年6月荣获XX市第二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全市一等奖殊荣。XX年8月我校航模社团在XX市十运会三模比赛中获团体铜牌;XX年10月我校在XX市鼓管乐队展演中荣获XX市一等奖。XX年5月我校学生代心雨同学喜获上海“舞王杯”体育舞蹈公开赛第一名。XX年5月我校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庆“六一”专场文艺演出中荣获特等奖;XX年10月我校在XX市花球啦啦操大赛中喜获XX市特等奖。XX年我校机器人社团获得省三等奖;我校建校以来历届小学毕业班文化素质测试、中考综合评估均名列全县一等奖。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5

台吉镇坤头波罗小学

一、基本情况

台吉镇坤头波罗小学位于北票市城市西部的坤头波罗村,共5个教学班,学生46人。招生半径2.5公里,总户数805户,总人口28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0人。

几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紧密结合镇情实际,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先后获得“朝阳市德育科研先进单位”、“朝阳市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北票市教育综合评估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全部取得教师普通话合格证。校长培训合格,能持证上岗。学校以“做人民满意教师

办人民满意学校”为校魂,以“团结文明

开拓创新”为校训,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为办学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和谐治校”之路,倾力打造 “和谐教育”,积极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形成了“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好学、严谨、博学”的学风。

二、队伍建设存在的优势:

1、干部队伍建设:

我校中层以上领导1人,中共党员,年龄为44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具有20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及课题研究,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堪称教师中的典范。

校长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民主作风;具备比较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了解和掌握教育法规、政策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规律及信息技术,具有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依法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教师资格和小学高级职称,有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

经历,接受了校长岗位培训。

2、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在职教师11人,大专学历达到100%,全部具备小学教师资格,平均年龄38.7岁。曾有2人做过区级以上的教学观摩,9人获得过区级以上优秀课,8人发表过区级以上的优秀论文,市骨干教师4人,10人参与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同时,学校严格按照教育教学所需配备学科教师,学科分布比较合理。为了打造专业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本学期继续开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小专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进一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学校管理与质量情况:

1、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建立了由校长领导下的教导处、政教处及总务处等组成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并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德育为首原则,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能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学科教学能有机渗透德育内容;推进家庭教育,加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强化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规定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和教师听课、评课均有明

确要求,并有检查落实和考评办法;学校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和艺、体、卫器材有明细帐目,分类编目,存放科学,保管完善;建立使用登记帐簿,充分发挥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及文体器材的使用效益;完善电子化学籍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电子网络化,学生变动手续齐全;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和培训制度,教科研活动经常、规范、有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80%以上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

2、安全购置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安全。制度健全,设施齐备并完好,措施得力,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教学质量

金衡发展学校建设中,内涵建设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紧紧扭住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我们认为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改就是更好的实现文化传承。我校为更好的落实课改目标,选择了“三全三心”做为我校的德育模式。三全即:全程德育、全员德育、全面德育;三心:爱心教育、耐心教育、细心教育。实践中我们将“三全三心”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作为践行新课程转变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围绕这样一个德育模式,日常工作我们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展德育活动。

(1)、抓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实事教育,利用德育基地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品德课,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一个来,我校立足实际,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宽敞、洁净的校园,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明确的德育导向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营造多方教育,塑造氛围

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多方面教育,广泛开展有益活动。多次进行公益劳动,培养了学生爱劳动,增加社会公益心。两操一舞比赛培养了学生坚韧毅力,集体主义精神与审美能力;班会课教研增加了学生辨别是非的思想;趣味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4)、强化德育渗透功能

我校强调各学科的德育地位,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品德课外,各科教师在备课中尽量体现德育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其中,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管理中育人,服务中育人。

(5)、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我校坚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经常联系,紧密配合,期末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效果。

(6)、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始终信奉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制定严格制度,签订责任状,改造校园周边环境。与地方派出所联系,共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聘请当地派出所干警,做法制安全副校长,分工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做好日查月报制度。

在教学方面:学校加强教学管理,遵守教学常规,编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开足、开全、开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日常教学管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学习明要求,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对各科备、教、辅、改、考评的各项要求。(2)抓检查、抓落实,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落到实处。(3)抓小结、树典型,每学期末评选乡、校优秀教师,做到典型引路,整体推进。(4)大胆进行课堂创新和探索,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师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方式。以防穿新鞋走老路,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转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总的教学模式“开放交互,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各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框架。我们要求教师把“备”的重点入在对学生了解和教材的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心理、思想疏通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材施教,经常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并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学到知识,能健康成长。(5)坚持“教研、科研”兴校方略,促学校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在我校“开放交互,自主建构”教学模式下,提出“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方法”这样一个课题。另外,每学期积极要求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改活动和课程改革实验及多媒体教学应用。开展不同层次的讲课大赛,每年度进行一次我校的课改大赛,教师全员参加。注重引导教师科学有效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注意引导教师克服课改实践中的流行病:滥用课件、脱离文本、放任自流、表演做秀、无效讨论、满堂发问、滥用赏识、死守预案、虚假繁荣等问题。大力倡导科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以科研带教研,以培训带成长。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常抓不懈,强化管理,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4、学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方面无乱收费现象,学校经费收支合理,定期审计并公布结果。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能参加财务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使学校财务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学校能认真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依法筹措事业资金;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校能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虚列虚报,不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不私设“小金库”,不公款私存,不设立账外账,不坐收坐支。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校班子集体讨论审定后,上报同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批。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资产清查。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大力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既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又培养了师生的团队意识,更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存在问题

1、办公经费的严重不足;

2、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课外活动有待进一步开展;

4、学校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教师培训提高机制和名师培养机制,积极向上级争取,充实音、体、美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6

近几年来, 宜都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住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契机, 加大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 创新体制机制, 确保各项基本制度健全, 预算管理规范, 财务管理到位, 信息反馈及时, 管理成效明显, 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一、兴规立矩, 确保制度健全与保障有力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 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宜都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地方共担, 经费省级统筹, 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 于2006年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安排预算化、执行规范化、督查经常化”的“四化”总体要求, 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均衡发展。

宜都市财政局与教育局加强协作力度, 兴规立矩, 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宜都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7项管理制度, 搭起了经费管理的制度框架。同时, 强化落实考核力度, 将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中小学校长及财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实行评先表优晋升晋级一票否决。

宜都市教育局还完善了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校长负责制、收支分离制、用款申报制、举债问责制等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实施,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科学预算, 确保编制细化与规范运行并重

1. 逐校编制预算

2007年, 财政部门开始试行中小学部门预算工作, 对每个乡镇分初中和小学进行部门预算编制, 将新机制公用经费直接预算下达到各学校。从2008年开始, 又以中小学学校为编制单位, 严格按照“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 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并统一使用“e财预算软件”编制了部门预算, 将人大通过的预算批复直接下达到各学校。连续三年实现了教育总投入、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的“三个逐年增长”。

2. 逐项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上, 按照人员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定额、项目经费规划的要求, 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 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财力情况进行安排, 项目支出细化到学校、到项目。同时, 又防止单位隐瞒收入, 导致收入实现后无使用计划的情况。支出预算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经济分类细化到“款”到“目”到“节”, 对财政保障资金, 凡属国家规定的项目一项不漏、标准一项不减, 并根据宜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 人员经费按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公积金、医疗费、工会经费、福利费, 按规定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新机制改革资金按国家标准全部配套到位, 全部预算到校。

3. 逐额编制预算

财政部门还逐年提高预算标准、增加预算项目。如在实行绩效工资之前, 全市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补贴每年以高于国家规定50元的标准安排, 自2009年起, 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后, 每月新增200元的绩效考核奖, 2011年增至300元。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落实国家规定的标准上, 再安排了生均20至30元的公用经费, 对在岗教师安排了人年平350元的公务费, 2011年又对退休教师安排了人平300元的公用经费。在学生助学上, 2007年就免除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杂费, 秋季起免除了课本费, 对贫困住宿生按国家标准补助生活费, 免费向贫困学生发放作业本, 2009年免除了住宿生住宿费, 由财政按住宿生人年平100元补助学校, 达到了“四免两补”。财政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山区学生乘车难问题, 安排留守子女亲情电话费。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不留缺口。

4. 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一旦批准, 严格根据预算安排执行, 凡未列入预算安排的, 一律不予拨付经费。因特殊原因, 需调整预算的, 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市政府同意、市人大批准后调整预算。每年进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检查, 并按《宜都市部门预算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对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予以责任追究。

三、多管齐下, 确保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管并重

规范财务核算管理, 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重点。面对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实际, 根据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宜都市财政局创新管理办法, 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核算实行“四统一”, 资金到位实现“三直达”, 财务透明实现“两公开”, 资产实行集中管理, 切实发挥资金与资产使用效益。

1. 实行“四统一”, 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为有效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宜都市财政局在全市实行“四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岗位设置和管理所辖区内各中小学的财务活动、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财务软件、统一财会监管。

2. 实行“三直达”, 确保经费及时拨付

财政部门将教师工资、公用经费补助、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等全部足额落实到位, 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 保证了教育经费的按时拨付。

3. 实行“两公开”, 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一是项目公开。凡学校重大经费开支项目, 必须实行民主决策, 教代会讨论通过, 在学校内公开, 让全体教师知晓。二是财务公开。对学校日常性财务开支, 首先公开经费计划开支指标, 具体经费执行情况, 定期报告学校教代会, 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

4. 实行集中管理, 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2007年, 宜都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要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 将清理结果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锁定, 对资产的新增、报废等实时更新, 同时对资产产权实行集中管理, 对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运营, 公开招租, 收益编入学校部门预算使用。确保了学校资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实现了资产规范管理与效益发挥最大化。

四、反馈及时, 确保下情上达与公开透明并重

1. 落实硬件, 专人负责

宜都市于2007年建成“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在市财政局信息中心机房专门配置独立服务器, 财政局信息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 实行专机专用, 专人管理。

2. 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

根据宜都市教育单位人员多、战线长、变化大等特点, 宜都市财政局对教育经费实施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人员经费动态管理。根据各校教师人员变动情况, 报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后, 及时对人员信息变更, 同时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公开个人资料及档案, 确保人员经费准确预算、及时拨付。另一方面也要对公用经费、惠民资金和专项资金等进行动态管理。每发生一笔, 都要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更新一次。

3. 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通过管理系统, 各核算点按月上传学校财务数据,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随时查看学校财务账目和报表, 同时, 市财政局按月汇总上报全市义务教育财务报表, 实现了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五、成效明显, 确保基础管理与长远发展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改革的实施, 以及“校财局管”的大力推进, 使宜都市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真正得以规范, 让农民得到了轻松和喜悦, 让学生收获了知识和希望, 让义务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实践探索, 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基本建立, 初步取得“六个成效”。

1. 摸清了教育家底, 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新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系, 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所有的资产都进入系统, 实行定位、定员、定额的动态管理, 摸清了教育资源底数, 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比改革前大幅增加了, 学校正常运转得到了基本保障, 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 规范了财务管理, 为财政监督奠定了基础

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 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有利于将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前移为事前和事中监督, 从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从制度上杜绝了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 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 推进了财务公开, 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 所有人员经费到位情况、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都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示。通过向社会公开, 让社会各界随时了解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杜绝了“暗箱”操作, 有利于阳光财政、和谐教育的建设。

4. 改善了办学条件, 为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 教育经费的有效保障, 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宜都市在宜昌市率先实现了小学寄宿制学校达标、初中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班班通”三个100%。学校办学硬件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均衡配置。按照国家及湖北省关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工作要求, 截至2010年底, 宜都市已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 按计划顺利推进学校校舍加固维修工程, 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地方”的工作目标。

5. 落实了教育免费, 为社会和谐奠定了基础

教育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让学生和家长得到了真正实惠,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从2007年实施新机制以来的4年间, 全市免杂费、教科书费, 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拨付“留守学生”亲情电话费、山区学生乘车补助累计达到5500余万元。三年来, 宜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等原因辍学。

6. 提高了教育质量, 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行新机制后, 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有效的经费管理, 实现了校长安心办学, 校长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了教师安心从教, 在宜都市, 教师工资按照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标准实实在在得到落实, 公务员每月300元的效能奖, 宜都市财政局教师都参照给予落实, 实现了质量高位发展。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7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牢牢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积极行动,制定措施,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开拓进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工作,并在软、硬件建设及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通伏小学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2012年8月,新的教学楼交付使用,是一所少数民族(回族)集聚的学校,服务区覆盖通伏乡15个村,服务半径13公里。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16人。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32人,学历全部达标。目前学校有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科学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里咨询室等,各种硬件设备一应俱全,能满足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项指标完成情况

1.校舍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为3194.7m2,生均7.72m2(5.91m2)。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总面积为1546.13m2,生均3.73m2(2.33m2)。

3.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总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5326.99m2,生均 1

12.87m2(11.92m2)。

4.功能室设备装备均按照标准配备,基本达标,满足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探究等日常教学。

5.学科教学仪器器材配置完全达到区级评估标准要求,满足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需求。

6.学校有专用计算机教室1个,学生计算机31台。三年级以上生机比为9:1(15:1)。

7.学校有专用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共有各类图书6458册,生均图书为15.6册(15册)。

8.学校现有教职工39人,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9.学校现共有骨干教师12人,其中自治区骨干教师1人,平罗县级骨干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32.4%,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

以上9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办学标准》规定的小学12个教学班的评估标准。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主要措施

多年来,学校按照“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研兴校、以绩强校”的工作思路,狠抓常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有效。按照县委、政府以及教育体育局的整体工作部署,我校积极行动,专门召开校委会安排部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2 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各部门积极配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完善的措施来保障均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展开。

(二)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我校为使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有限的办学资金现状,学校积极汲取社会力量,着力做好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配发配套办公桌40套,总价46000元;争取项目资金安装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15套,总价426750元;、改造锅炉及附属设施97821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新建200米塑胶跑道正在施工建设中,申请教师周转房已立项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二是努力提升办学品味。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创建了电子显示屏,教学楼前的专题宣传橱窗等设施,通过这些文化阵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让校园更和谐,学生更健康成长。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断完善的教学设施,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近年来,我校加强了与城关一小“捆绑发展”,2014年互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先后派出20多人次参加区内外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秋季开学派出2名到分别到城关二小、四小轮岗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开展师徒结对帮扶。2012年以来我校每年都有新分配来特岗教师,针对这种想象制定了《通伏中心学校结对帮扶的实施计划》,分阶段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了新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四)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创办和谐校园,共享教育公平由于我校地处回族聚居区,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比较多。为此,学校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学校德育部门还专门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德育重点项目来深入实施,建立留守档案,利用节假日进行款和物的帮助,经常和家长沟通交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辅导和心理咨询、疏导。通过爱心手拉手、一对一友情伙伴等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帮,活动中有伙伴,生活上有人爱,与其他在校学生平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校为8名残疾儿童建立关爱残疾儿童档案,坚持随班就读,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多外出务工,子女交给家居的爷爷奶奶照管,照管孩子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意识淡薄、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对留守儿童的正常监护和教育,造成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差,这些因素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2.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低已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学校继续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立足现实不断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尽最大可能发挥优质资源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农村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通伏中心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寺坪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8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圩上桥镇小学就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地处城郊,近几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克服种种困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齐抓并举,使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学校规划合理、建筑美观、绿化达标、配备齐全;同时加大教改力度,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队伍日益向专家化、学者化的方向发展,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几年来,我们用平凡扎实的工作,一点一滴的进步,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努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尽力创办了让当地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教育。

一、基本情况:

圩上桥小学地处县城西郊,交通便利,环境幽雅。1998年撤乡并镇时,由原店前乡与圩上桥镇两地小学合并而成,现管辖1所中心完小及3所村小,7个教学点。有在校学生(136)人,全镇在职教师33人。

历经了风雨沧桑的圩上桥中心学校,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在现代教育的平台上作出了喜人的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六年荣获县教育局教育目标管理、教学效益评估先进单位; 两年获全县农村组“语数”竞赛团体一等奖;学校党支部先后6次荣获镇党委“先进党支部”的称号;荣获2次县教育局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以来学校4次被评为共青团东乡县委“青年文明称号”。近三年来,教师中先后有10余人次分别获县优质课一、二、三等奖, 有20篇教研教改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地、市获奖或发表。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师资水平:

(1)学校班子齐全,设有校委会、政教处、教务处、语数教研组、少先队大队部等组织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2)中心完小现有专任教师12人,学生69人。师生比1:7。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 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富贵小学现有专任教师2人,学生16人,师生比1:8。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一人。中师毕业2人。何家小学现有专任教师2人,学生13人,师生比1:6.5,中师学历2人。南辽村小现有专任教师2人,学生13人,师生比1:6.5,中师学历2人。另外后溪、龙源、梧城源、下邓、油路头、朱家、竹堑7个教学点共有学生25人,教师15人,全部中师学历以上。

(二)办学条件:

(1)中心完小现有较高规格教室6个,全部配备电磁白板;图书室图书1100余册,生均16册。富贵、何家、南辽三所小学教室全部合乎规格,但没有配备电磁白板,三所村小共有图书1500册,生均35册。

(2)中心完小拥有电脑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师生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何家、富贵、南辽三所村小也拥有电脑教室、音体美器材室。

三、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校素以教学实、校风良、质量高而深受群众好评,学校树立“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根本”的质量理念,沿着改革、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大课堂教学与教研的力度,严格强化校训“尊师、守纪、开拓、进取”的内涵,逐步形成了“严、勤、细、实”的教风和 “诚心、友善、进取、创新”的学风。学校以文明礼仪校园为引领,以“读千古美文 与圣贤为友”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学生行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达到96%以上,辍学率为2%以下。,同时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严格按照部颁计划开课,开齐、开足课程、课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认真开展少年宫活动,让学生以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他们学习、动手、审美、创造的能力,增强学校凝聚力,让学生乐学爱学。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消防大队官兵、疾控中心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消防以及安全卫生知识讲座。

2、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片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三)教育教学特色鲜明

1、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主导地位,为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幸福师生、和谐校园、品质教育”的目标,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特色教育,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让圩上桥小学师生真正站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积极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3)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课间,经常互相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为了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横向联系,我校召开家长会,听取了家长好的建议。(6)制定了《圩上桥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细则》,每学年对全镇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估。

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靠高素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校采取多途径提高教师素质。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培养了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无私奉献的教师。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三是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要求教师除按教育局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学习以外,还鼓励教师进行自修、函授,并强调专业对口。四是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素质。

(四)、学校各项工作管理有序,职责明确,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责任性。

⑵班级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可在同班教师中挑选一名教师作助手共同管理一个班,合理分工,既减轻教师负担,又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与督促。对班级的考核,实行量化打分,并推行“学生值周”管理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每个月评选文明班级。

四、存在的不足。

1、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部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3、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教改措施还不够完善。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上一篇:监理资料与归档管理下一篇:生产部6s推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