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资促进农网体制改革(精选6篇)
以投资促进农网体制改革 篇1
以“生本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宋慧新
摘要:生本教育是倡导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包含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思考,是一种极富哲学思想和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模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师;学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现实的广泛议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期盼,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觉跃入人们的视界,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融入教育发展的主流。这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为我们构建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总结性、核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生本教育”收获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二,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是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是一种实然的教育,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第三,以生动为本。“生本教育”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全情地投入学习,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四,以生长为本。“生本教育”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
二、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它强调一种“教”是服务于学生“学”的理念,因为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这就指明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来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教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他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好。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做沉重且痛苦的“拉动学生的纤夫”而做幸福且快乐的“生命的牧者”。
其次,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乐学、乐教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报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随之迅速提高。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那些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如同让厌食的人吃饭,不吃不行,吃起来又难以下咽。反之,当人一旦真正爱上了某件事情,即使别人不让他去做,他也会主动去做。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这种活跃自由的课堂环境能够很好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先学后教。教师先发现学生需要什么,再给予学生所需要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最后,教师应努力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在“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①前置性作业;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学生成果展示;④班级交流;⑤教师点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会更有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给其带来的无限快乐。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同学们能互帮互助及时给同伴补充、纠正。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并不多,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已成为学生与教师真实的交流场所,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教师要学会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难题,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切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展示不到位的内容要及时给予提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部分。点拨时语言要精简,方法要恰当,并会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通过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将得以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彩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展示,最终使课堂能够真正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教师引导者、策划者的角色。教师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生本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本”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同时也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所以,“生本教育”实行的是双赢策略,实现的是双赢目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想获 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与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本教育”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有人曾说过,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虽不完美,但我们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完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生本教育下的学生将会更完美,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的教学改革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2,(2).[3]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谈生本教育实验与《教育走向生本》[J].现代教育论丛,2003,(3).[4]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深化改革,以创新促进 篇2
一、致力理念创新,引领老龄事业和产业转型发展
无锡于1983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早于全国16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无锡市委、市政府就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思想上有位子,领导上有班子,规划上有盘子,办实事有票子,工作创新路子”的老龄事业发展思路,推动了无锡老龄事业的蓬勃发展。21世纪特别是2009年以来,无锡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已从1982年的37.48万、占总人口比例9.89%,增长到2013年底的108.81万、占总人口比例23.08%,并预测2020年无锡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接近25%,2030年将达30%。针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无锡老龄事业发展“七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把老龄工作重心放在基层。近几年来,我们致力观念转变、理念更新、手段创新,不断引领老龄事业和产业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在服务理念上,由“单一化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由过去简单的、传统的、偏重物质保障的服务,向综合性、专业化、现代化、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并重的方向发展,不仅重视解决老年人“吃、穿、住”等基本物质需求,更注重以老年人为本,在确保老年人物质生活保障和生活照料的同时,为特殊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精神关爱,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让更多的失能、失智老人、高龄老人家庭的子女从繁重的长期照料中解脱出来,全心投入现代化建设,有效解放劳动生产力。
在服务主体上,由“政府主体”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转变。从养老服务业发展长期依靠政府主体,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发社会服务主体活力,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力量。同时,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方针,积极构建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的推进机制,改变过去仅由几个涉老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转变为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区服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老龄”格局。
在发展模式上,由“纯公共事业”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打破传统的养老机构以国家“直办、直管、直属”为特点的运作模式,坚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对国有福利性、公益性养老机构进行改革,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把养老服务作为产业开发经营,积极吸纳民间投资,以政府支持为保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元化;不断完善社区为老年服务功能,依托社区、整合资源,全市构建起包括体育健身、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托老或日间护理等内容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向产业化、社会化转换的进程不断加快。无锡市福彩公益百年好和集体金婚庆典
在受惠人群上,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从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拓宽社会化养老服务外延,加强社会敬老优待服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多方面人手,推进社会福利制度从传统的仅面向“三无”、“五保”老人、残疾人、孤儿的补缺型,逐渐向低成本、高效率、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普惠型转变,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致力制度创新,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In调发展
2009年以来,无锡紧抓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契机,及时出台以《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 2020年)》为引领,以《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导的推进无锡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1+17”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无锡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有效地推进了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制定《规划》促引领。2009年,根据市政府“要在科学预测老龄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实施好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的要求,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无锡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床位结构性矛盾突出、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养老机构服务的硬件和软件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等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无锡实际,率先制定了《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 2020年)》,确立了无锡养老服务发展“9064”的总格局,明确了养老机构发展的总目标:即到2012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20l 5年达到34张,2020年达到40张以上;确保全市养老床位总数2012年达到3.06万张,2015年达到3.91万张,2020年达到5.35万张以上,并明确了规划布局定点、配置类型及标准、分期建设规划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把规划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发展部署,同步规划、实施、考核,实现了在无锡城市建设土地控规中养老服务机构的布局定点,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保险为补充”的具有无锡特点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0年,民政部在无锡召开“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推广了无锡的做法。目前无锡正在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二)出台政策促转型。相继出台《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7个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以投资促进农网体制改革 篇3
——妹冢镇联校2011-2012学年度工作总结
近年来,联校采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以制度为基础,以关爱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纽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始终“把教育常规工作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课堂教学改革是主题,区域性教研是平台,教育均衡发展是目的,我们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主要做法是:
第一部分: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1、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制定各项工作计划,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且教师备一周的备课,各种计划要符合校情、学情,规范、详实、有使用价值。期中、期末时,要对照计划安排表,检查计划和制度的落实情况。
2、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科学设计课堂作业。按联校规定教案的步骤书写教案,课改学校的教师教案要与教学模式相适应。教案要有使用性,不能因检查而抄教案。提倡学校使用活页教案。每两周要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检查结果要报联校存档。
3、上课检查。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注重“学习目标是导向,自主研究是基础,探究交流是特征,合作学习是关键,提高能力是核心”的教学策略,做到提前侯课,认真上课,按学校探究的新方法上课,向课堂3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4、作业与批改。作业以教材规定的为主,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本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注意难度适当,题型灵活,份量符合上级文件规定,力争当堂或当天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要有评价。
5、学习或培训规定。学校要按规定安排教师参加学习、听评课和培训活动。教师要认真听讲和记录,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把学到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
6、注重过程检查。联校注重学校过程性管理,不断检查学校“三磨”活动、教师业务材料、教学计划、听课笔记等材料,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245、246、248、254期《妹冢教育》有专项业务检查记录。
二、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味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动力。为大力促进全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教师将新的教育教学先进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行为,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根据实际,我们采取了“12345”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策略。
(一)、确立一种方案。联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划和发展目标,根据实际确立学科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并申报“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市级课题。联校成员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经常深入课改学校指导教学、听评课、参加课改研讨,开展校本培训等活动,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两种报刊学习。一是在《启航》校报上刊登以《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系列课改学习材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以此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学校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着手进行课改实验;二是学习教育局孙局长在《莘县教育》周刊上的“聚焦家常课改革”文章,让教师拓宽视野,学习方法,掌握技能,为课堂改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
(三)、提出三项举措。一是加强研讨。各年级按教学进度指定课题,研究该课的教学设计、备课方式、教法学法等问题,确立提高研究课的策略。二是注重探究。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各学科教师寻找符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教学艺术的内涵。三是坚持创新。教师适时应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行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把时间、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全力打造高效而富有魅力的精品课堂。
(四)、实施四种激励方式。一是转变观念。校长、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如果校长、教师的观念没有从旧的传统的思维定式下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句空话。二是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坚持自修学习,研讨反思的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着力提高学科教师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政策引领。学校制定有关规定,营造课改氛围,放手让教师们大胆实验,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课堂改革的行列中来。四是提倡多样性。课堂教学改革要抓住新的教学模式的本质,而不要过多的强调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不是用不用学案,也不是要不要讲,讲多长时间,更不是用没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是你的课堂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体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不是很好地发挥了启发和引导作用。我们课改的核心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什么样的形式都可以。
(五)开展五种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磨课”活动。指定某一年级某一学科2个或多个教师上同一节课,组织本年级本学科所有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共同提高。执教教师熟悉教材、教学方法灵活、能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教学效果好;听评课教师踊跃参与,认真听课,评课时积极发言。这种方式利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们互相学习与交流,能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2、开展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以实验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探索教学方法,总结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扎实进行校本教研。参赛教师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实验“家常课”上的有滋有味,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增强了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意识。
3、开展“家常课”研讨活动。在强化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运用课标、驾驭教材、组织课堂的水平;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亲切交流,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师生关系融洽,“家常课”中充满了温馨与真情。
4、开展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各校课改的初步检阅。教师认真选题,主动参与教研,关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自主、探究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在活动中,教师亮出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赛出了水平和风采,因磨练而提高了教学艺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求知的乐趣,展示了综合素质;学校因承办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彰显了自己的特色。
5、总结“研究课”方式。以教研活动为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题,以过程性管理为动力,开展“研究课”教研活动。以教促思,以思促教,反思教学行为,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主,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形式,总结规律,把握内涵,归纳成一种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三、不断提高科研工作
联校以《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强化课题研究,进行“高效课堂”实验,落实每一步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坚持“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科研,效果即成果”的理念,教师从实际出发,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全员参与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县级以上课题研究,现有在研国家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五项、县级课题七项,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成果。
2、加强校本研究。利用寒暑假期间聘请县教育局专家为教师做理论讲座,每月利用《启航》校报进行校本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解除教师工作的困惑并指明工作方向。
3、建制度明措施。各校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科研工作评估制度》、《学校教科研评估细则》等;注重过程性管理,各项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证培训学习、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4、定时督导与检查。对学校科研活动、教师课题研究等及时督促,提升学校和教师科研水平。第240、244、253、256期《妹冢教育》有专项记录。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联校以《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塑造聊城形象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和实际,以学校少先大队为依托,拓宽活动领域,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切实做好了德育工作。
1、开展小学生书法绘画活动。以“美好家园、幸福生活、畅想未来”为主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学生的毛笔字挥洒自如,水彩画布局合理,线条舒展,蜡笔画精彩纷呈,展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充分反映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建队节,促使少先队员健康成长。一是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重温少先队知识;二是举行少先队队员入队仪式,让新队员亲近队旗,了解大、中、小队旗的样式和含义,学会敬礼,唱队歌,学会佩戴红领巾;三是组织老队员重温入队誓词,加强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增强少先队的荣誉感;四是举办主题队会,让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为队旗添光彩;五是表彰一批优秀少先队员,让少先队员在“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口号声中成长,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3、开展学生演唱比赛。选手们主动参与,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演唱的歌曲以教材为主,选题准确,主题鲜明,健康向上;能按要求演奏乐器,演出自然大方。这强化了艺术教育管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展示才艺,张扬个性。
4、开展“塑造聊城形象从我做起”活动。联校秉承“文化引领学生发展,养成教育督促成长”的育人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德育工作之首,努力让学生收获快乐,享受幸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以少先队为桥梁,以班主任为骨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定期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班主任从小事抓起,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加强学生行为训练,任课教师注重学科教学渗透良好习惯的培养,时时对学生加强教育,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参与管理,体验成功。
5、开展学雷锋活动。各校以《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通知》为指导,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少先队等为载体,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向全体师生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倡议。开展了以“学雷锋,懂礼仪,讲文明,做好事”的主题班会,以“我以雷锋为榜样”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讲雷锋故事等活动,弘扬了新时代为人服务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6、开展唱红歌活动。上课前、放学后、班空休息时,各校校园广播播放红色经典歌曲,学校组建合唱队,班级开展红歌拉唱赛,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7、开展乒乓球比赛。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4312”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达到育人育体的宗旨。联校在镇中心小学举办了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此次比赛赛出了风采,赛出了风格,促进了全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进一步推进各校“4312”活动的深入开展。
8、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丰富知识,扩宽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为主题,各完小教室里、校园中悬挂读书名言警句,宣传栏中张贴励志图画;教室里开辟读书成果展示栏,分板块展示学生的作品。把“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的理念,渗透到“书香校园”创建之中,让每一处环境都溢出书香气息。设臵图书角,开放图书室,开展晨读、午读、暮省活动,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周每班安排一节阅读课;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
9、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比赛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用故事表达学生“爱中华,颂祖国”的心声。小选手们精心准备,充满自信,精神饱满、仪态自然,表情丰富;以生动语言和感人事例,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赞美了幸福的生活,畅想了美好的未来。本次比赛展现了学校读书成果,提升了开展“振兴阅读”工程的管理水平。
10、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各校通过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发放安全教育一封信等,学生深深感到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的重要性,树立了安全意识,给师生营造一个和谐、舒心、温馨的环境。
五、开展区域性教研
为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在充分调研、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实施区域性教研策略,目的是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区域划分。以六个完小为单位,确定六个教研区。联校成立教研组织,参加区域性教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出合理的建议,不定期检查学校区域性教研活动。各校成立教研组织,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品生、品社、科学、音体美)四个组。明确各组组长,安排每次活动的教师,确保全员参加区域性教研。
2、活动方式。集体研讨式。联校指定一校为教研主体校,其他五校参加活动的教师到主体学校一起活动;校际联合式。按照划定的区域,依据就近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教研活动校,开展校际联合活动。可以两校联合,也可以三校联合,联合教研校确立活动主题,共同开展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发展。
3、研究内容。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作业布臵与批改的创新方法、校本学习与培训、学生的养成教育、特色创建、成果展示和交流等。重点是“三磨”。
4、方法与措施。每周进行一次听评课研究活动。可以分学科,可以分年级。校长主动联系,搭建交流的平台,负责活动的全程工作。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学校做好活动记录。联校定期检查教研联合校开展的活动和过程性材料。(活动检查方式:不定期参加联合校教研活动;材料检查方式:在指定的周五校长例会时,把教师听评课本带到联校检查)活动材料有:联合教研校的活动安排表;执教教师教案(提前一天把电子版发到联校邮箱);说课稿;讲座(指定的教师准备);听课评价表(听课时填好记录,听完课后交给联校人员);评课表(评完课后交给联校人员);教师反思或听课心得;学校活动记录。
六、取得的成绩
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校蓬勃发展,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稳步提升。联校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抓规范创特色、抓内涵促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2011年以来,先后被教育局评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维稳工作先进单位”;被县政府评为 “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被县总工会评为工会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实习支教优秀基地”单位、“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在全县中小学生美术、乒乓球比赛中,分别荣获乡镇小学组第4名、第5名;2012年4月召开全镇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各项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六处完小有一半的学校没有教学楼,实验小学的两处教学点还是租用民房上课,两处教学点利用以前的老学校上课,教学设施等根本跟不上现代的教学形势;西沙河完小的五里屯教学点房屋年久失修等。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教学点上课,但完小的教室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学生,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硬性条件。创建星级学校,有些学校因为没有功能用房、微机不够用等,致使学校不能报县“星级学校”评选活动。
2、师资配备不均衡。全镇154名教师,35周岁以上的有105人,其中50周岁以上的有63人。学生人数多、班数多,教师配备不齐,低年级教学仍是包班;有的教师教的班额过大;有的英语教师周课时数较多;有教两个班级数学的教师周课时数较多。
3、课堂教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各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但真正实施和研究的学校不多,教学方法没有大变化,取得实验成果较小。中心小学只在语文、数学学科进行实验,课改的步伐幅度小。
4、集体培训或大型校本培训较少。由于低年级教师包办,如果参加联校组织的活动就会出现“空堂”现象。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活动较多。
5、现代化教育资源利用效果差。如:有的学校只有一台能上网的微机,或者虽然有多台微机,但多数不能上网,教师学习、查材料等受限制;有的学校有多媒体、展示台、影碟机等设施,但使用率较低;学校图书、报刊少,有的发放不及时;音体美器材少,利用率低;实验操作课上的少,器材少,利用率低等。
6、学科教学发展不均衡。有的学校仍以语文、数学教学为主,其他科学有时间就上,甚至个别教师到期末考试的前几天给学生画画题、让学生背背就行;由于没有专职的教师,音体美学科上课效率极低,有的就没上过音乐课;口语交际、写字课、校本课程等上的少。
7、学生活动开展的不好。如:读书比赛、武术操比赛等内容不丰富,参加的学生少,效果差等。
第三部分:下一学年度主要的工作思路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管理的新路子,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结合实际,联校以开展“3+1”工程为主,倾力打造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加强干部队伍学习提素质。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各项工作校长应起到带头作用,以身示范,为师生做出表率。把精力用到办学条件、课堂改革、学生成长上,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走好学校发展的路。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塑造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思考,爱岗敬业,追求创新的干部队伍。
2、加强教师培训练内功。通过探究“三磨”教研方式,完善区域性教研方法,切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鼓励教师上镇、县优质课、公开课等,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群体,造就一批名师。多争取支教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对课时较多的教师进行奖励。
3、加强学校管理建机制。通过以人为本,情感带动,事业鼓动,机制调动,典型推动,目标激励,文化引导、注重内涵的学校管理理念,完善各项评估制度。加大过程性评价管理,真正开展好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各项评价工作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终结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进行多元评价,突出一个“实”字。学校要总结反思,要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
4、加强教育质量树信心。一是以“家常课”为契机,开展“磨课”,“同课异构”等听评课活动,让教师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各校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中心小学要加快课改步伐,举办镇级现场会,争创县级课堂教学示范校。二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踏实工作,真抓实干。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理论、作业、听评课等,及时公布结果,让教师互相对比、学习,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不定期督导、检查,提升学校工作效率。
5、加强教育科研增效率。关键的工作是把课题研究转化教学成果,形成科研特色。虽然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较少,科研没有特色。下一步要为教师搭建平台,鼓励教师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积极推广各种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全镇教育的发展
6、加强文化建设正风气。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创设温馨、和谐的环境。主要是中心小学教学楼建成后,从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长远规划,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如果四合村初中搬走后,实施实验小学撤点并校计划,让教学点的学生搬到实验小学上课,改善实验小学教学条件。
7、加强内涵建设求发展。以创建“星级学校”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心小学现在是一星级学校,要在写字教育的基础上,再发挥学校的优势,抓内涵抓特色,着力争创二星级学校;其他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积极申报一星级学校,逐渐使全镇小学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8、加强安全工作促和谐。坚持“保平安,促发展”的原则做好安全工作。要时刻绷紧“安全第一”的这根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平时多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进行安全自救自护预演;每月排查学校设施,排除安全隐患,给师生营造一个和谐、舒心、温馨的环境,保证全镇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部分:对全县小学下一步管理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1、以教学工作为主,开展相应的活动。
2、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多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3、加强教科研工作指导和培训,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一起评估。
4、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校、校长。
5、多为一般完小创设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的机会(中心小学获得县级以上的奖励机会较多)。
加快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篇4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需求不足和失业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体制改革重点及主要做法是继续深化财政、信贷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费改税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就业问题.
作 者:李妍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财税系,云南,昆明,650221 刊 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英文刊名: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年,卷(期):2002 16(6) 分类号:F121 关键词:体制改革 促进 经济增长★ 对照检查材料原因分析
★ 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
★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及对策
★ 对照检查问题原因分析
★ 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
★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分析
★ 浅析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论文
★ 别有用心的深层故事
温州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篇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几年来,温州市不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建设实施市场化的基本格局,全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但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加快发展,有效
推进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
一、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几年,温州市坚持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的平台上继续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重点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一大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硬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狠抓落实,提高效益,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温州市全力推进以交通、通讯、水利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统筹规划,加强调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温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和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百项千亿”工程计划实施。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温州市加强了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做好政府项目的资金平衡和落实工作。在引导民间投资方面,温州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率先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民间投资主体,鼓励制度创新,实行投资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民间投资。目前,温州民间投资已涉及道路、环保、码头、水利、通讯、文化、教育、医院、体育、旅游、城市基础设施、托幼养老等多个领域。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一)规划滞后,基础设施瓶颈效应凸现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工作中虽然对规划工作都十分重视,但在实践中,规划的滞后性造成经济建设迟缓性现象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订规划时前瞻性不够,往往重近期,轻远期,对重大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研究不够,对综合性、网络化项目认识不足。其次规划衔接不够,各职能部门按各自专业要求制订专业规划时,部门间衔接不够,缺乏综合平衡,影响了规划的协调性。对规划认识不足,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在具体工作中重项目、轻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一些规划本身的科学性不强,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研究不深,规划制订好后,经不起时间考验,影响规划的权威性。再者,市民参与度不够,规划都是部门制订,往往都是关门搞规划,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缺少群众意见的参与。
温州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征地难、拆迁难已成为温州市经济建设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并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工程建设。又如今年凸现的电力紧张问题,集中反映了电力规划不符实际,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
(二)形式单一,投资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温州市投资领域存在筹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来源不多、引导不够等问题。融资难仍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据调查,30%的民营企业认为资金偏紧或紧张。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同时存在,不能满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担保要求也是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而游离于现有金融系统之外的自发性民间信用估计达到300-350亿元,约占银行贷款的4成。
在利用外资方面,温州市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外商到温州来投资存在着不知道找谁,找谁都说了不算的问题。高昂的地价又使温州成为一个投资的价格高地,制约着大型跨国公司大项目在温州落户。利用外资的层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和房地产业,投向基础设施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不多。
(三)权责不明,投资体制改革不够深入
一是国有资本投资权责不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政府投资公司作为不独立的投资主体,存在主体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难分,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等情况,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好坏,建设经营,债务偿还等不负有完全责任。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缺乏约束机制。因而投资积极性很高,一有机会就竭力争取上项目。
二是指挥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规模扩大的问题。一个工程建一个班子,抽一批人马,买一批设备,搞一个办公楼。工程一完,又各奔东西,无人负责。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管理成本较高,投资浪费较重。指挥部又派生出一些房开公司、服务公司、项目公司等,只好扩大建设规模,收取管理费养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监督机制尚待完善
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精品课程 建设 教学改革
自《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地区优势的进行了大量的精品课程建设。所谓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个一”工程,即 “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当前各个高等院校都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我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于2006年8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改革,以精品课程为依托,2007年10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第四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11月验收通过被认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08年5月又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5月验收通过被认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9年6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被评为教育部水工教指委精品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来加快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思考加以总结,以期对其他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
1 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育部[2006]16号文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1 工学结合,体现教学理念改革的特色
我校成立以来,依托三峡区域,面向水电行业,着力打造“三峡品牌”和构建“水电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依据办学思想,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强化对学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更新观念,确立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积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所需技能”的教学理念。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训教学项目。
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训教学项目,在实训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场景。实训设备企业化,学生着装企业化,老师和学生角色企业化,实训记录企业化。
1.2 以职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依据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特点。摒弃现行教学内容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操作性、实用性、创新性欠缺的弊病,教学内容注意反映水利施工行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选择综合性教学内容,缩短理论教学时间,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该突出技能和应用而不是理论,所以我们采取的是在压缩理论课时的同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根据社会对施工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同,我们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共分9个模块14个单元。包含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施工方向实训项目、监理方向实训项目、测量方向实训项目。根据各专业方向岗位群的不同选择职业认证模块,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不同专业方向学生还可以根据其专业岗位需求和就业目标,可灵活选择职业技能模块、职业认证模块和基础理论模块进行组合,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1.3 利用校企合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企业需求和课题研究,尝试构建“参与型”、“案例型”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法方面,我们在采用高校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发挥其固有优势的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1.3.1 项目导向法
对施工技术课程,每种工种的施工技术就是一个项目。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划分成模块,每个模块有配套实训教学,实训内容以工种施工过程和工艺为导向。教学过程就是施工过程,师生教学活动共同围绕一个个项目进行,各个项目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大项目中套小项目,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1.3.2 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以水电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为最终教学目的,这个教学目的通过各模块和各职业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实训教学体现。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要掌握的技能目的明确,任务清晰,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3 模块教学法
把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每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如本课程划分为爆破工程模块、地基开挖与处理模块、灌浆工程模块、土石坝施工模块、地下建筑物施工模块、混凝土坝施工模块、大坝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模块、水电站厂房施工模块。
1.3.4 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充分利用三峡区域水利工程集中的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最大程度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在每个模块教学中,都安排了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为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对这些实际工程的案例,先期进行编辑和整理,首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学习。如土石坝施工中,选择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为案例;水电站厂房施工中,以三峡右岸地下厂房为案例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来加快教学改革
2.1 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意识
首先精品课程贵在一个“精”字,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精品,应该是高水平的、前沿的、有特色的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时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提高“建设”意识,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以建促管、以建促改、建改结合。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评价和分析,在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就能成为可供大家借鉴和共享的资源,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由此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教学改革也会朝着适应社会、适应学生的方向发展。
因此精品课程也应坚持科学研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只有这样,精品课程才能真正达到“精”的境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从06年建设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向着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刺。
2.2 完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特别是实训教学条件是完成学生技能培养的保障。为保证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加强实训教学软硬件的建设,支持与精品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计算机机房、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教学软、硬件教学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改革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2.3 充分发挥课程团队力量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正是因为该课程拥有我院最好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丰硕的成果。该课程主讲教师都是我院骨干教师,其中一人还是学科带头人,硕士学位教师达半数以上。这支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及专兼职教师数量的结构合理,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能胜任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完成,随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团队正向着“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三高型”优秀教学团队目标稳步迈进。同时精品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要做好“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老教师知识更新,做好产学研相结合。只有发挥了每位教师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才会大步前进,教学改革的进程也随之提速。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对深化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2009(6):101-103.
[2]孙玉君.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1):59-60.
[3]李巧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06-107.
【以投资促进农网体制改革】推荐阅读: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有效促进“3+1”工程的提升10-09
促进投资10-18
以评价促进作文教学07-20
以学生反思促进教学09-05
全市投资促进工作汇报会发言10-08
中国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促进规划07-29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05-17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永春现代09-30
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10-06
促进政治教学改革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