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投资

2024-10-18

促进投资(共12篇)

促进投资 篇1

长期以来, 关于“投资促进”的概念在理论界一直模糊不清, 还没有人给出一个完整的“投资促进”定义, 更没有对投资促进进行科学分类, 这对我国投资促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 投资促进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着力发展的工作。一方面, 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措施并建立健全相应投资促进机构;另一方面, 各国不断丰富和创新投资促进技术与手段, 许多国家实现了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促进并举模式的转变, 国际投资促进正朝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快速发展。

但是, 长期以来, 关于“投资促进”的概念在理论界一直模糊不清, 还没有人给出一个完整的“投资促进”定义, 更没有对投资促进进行科学分类, 这对我国投资促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在对投资促进概念作历史分析的基础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投资促进”的定义并作分类, 希望在投资促进理论和实践上发挥一定作用。

一、“投资促进”概念考察

关于投资促进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小路易斯·T·威尔斯和艾尔文·G·温特在其所著的《营销一个国家Marketing a Country——投资促进作为吸引外国投资的一个手段》中提出的概念, 即:投资促进是包括各国政府试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同时, 指出投资促进包括下列具体类型的活动:广告、直接邮寄、投资研讨会、投资团组、参加行业展销和展览、散发材料、一对一直接营销、为潜在投资者准备访问日程、在潜在投资者和本地合作伙伴之间牵线搭桥、从各个政府部门获得许可和批件、准备项目建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在项目开始运营之后向投资者提供服务等等。促进不包括向外国投资者给予刺激、筛选外商投资以及与外国投资者进行洽谈, 尽管许多负责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的组织也可能开展这些活动。

然而, 上述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投资促进主体过于狭窄。各国投资促进实践表明, 投资促进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 还包括企业及民间机构等, 而且, 这些机构在未来投资促进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投资促进客体即资本范围过于狭窄。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是投资促进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事实上, 投资促进不仅仅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 它还包括对多种资本的投资促进, 例如对国内资本的投资促进等。三是投资促进工作内容和范围过于狭窄。这一概念将投资促进仅仅定义为一种“营销活动”是片面的, 事实上, 投资促进是包含投资促进营销活动在内的内涵更丰富的综合性、系统性行为。可见, 上述投资促进概念充其量是狭义概念, 且已不适应新时期国内外投资促进发展形势。

二、“投资促进”定义

从现代意义上说, 没有资本流动、没有投资也就没有投资促进, 资本流动及投资早于投资促进产生, 而又由于投资促进的产生得到快速发展。从理论上或从发展趋势上说, 有什么样的投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投资促进技术和形式与之相适应。投资是生产力, 投资促进也是生产力, 而且有效的投资促进, 能加速或成倍地扩大资本流动速度和投资规模, 从而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初步给出“投资促进”如下定义:“投资促进”是各国政府、民间机构、企业通过制定有利于资本合理流动的政策、法律、措施, 调整体制结构、完善运行机制, 并应用多种适宜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或生产一定的产品, 做好相应管理和服务, 从而促进吸引资本和对外投资, 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行为。

这一定义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1. 明确投资促进的主体,

即各国政府构、企业, 而不仅仅限于政府。投资促进工作主要由多种性质的专业投资促进机构来完成, 其主要职能是:营造投资环境、塑造对外形象、提供周到服务、搭建招商平台、组织大型活动、提供鼓励政策、制定规划和法规等。但是, 投资促进工作绝不仅仅是专业投资促进机构的事情, 而是多单位、多部门、多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即各国政

2. 明确投资促进的最终客体是资本,

尽管投资促进工作中, 任何一个投资促进主体也有可能成为投资促进客体, 但最终客体依然是资本。既然是资本, 就不仅仅限于外商直接投资, 而是有更丰富的资本内容。

3. 明确投资促进行为的内容,

即制定有本流动的政策、法律、措施, 调整体制结构、完善运行机制, 并采用多种适宜的方式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或生产一定的产品等。也就是说, 投资促进不仅仅是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 而是有更丰富的内容, 也正因为此, 肯定了投资促进是一种包含多种元素的“行为”, 而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即制定

4. 明确开展营销活动必须应用适宜的投资促进技术和方式, 以确保投资促进活动高质高效。

5. 明确投资促进核心和本质是服务,

即为潜在的和现有的投资企业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 以吸引和扩大投资。

6. 明确投资促进资本流向是多元的,

既有我国吸引国外资本促进, 又有我国向国外投资促进, 还有我国境内各产业间、地区间、企业间的投资促进等。

7. 明确投资促进的直接目的是

通过促引资本或对外投资推动资本合理流动, 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此, 投资促进行为必须按照资本客观流动规律和相关法律、惯例行事。通过

由上可见, 投资促进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对其曲解或少解都是片面的, 是不利于投资促进工作开展和经济发展的。

三、“投资促进”分类

“投资促进”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主要有:

1. 传统投资促进内容:

产业资本 (实业投资) 投资促进和金融资本投资促进。这种划分是目前最常用的投资促进分类方式, 而大多投资促进工作都围绕着产业资本或实业资本投资促进来进行。金融资本投资促进是一个亟待研究和开发的领域。

2. 资本流向:

吸引外资促进、对外投资促进、国内投资促进等。

3. 产业:

一产业即农业投资促进、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投资促进、三产业即服务业投资促进等。

4. 区域:

国内投资促进和国外投资促进, 分别又可分为若干区域投资促进, 前者如东部地区投资促进、中西部地区投资促进、东北地区投资促进等。后者如非洲、亚洲、美洲投资促进等。

5. 资本性质:

实物资产 (如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 、技术、人力、信息及其他生产要素投资促进等。

6. 方式手段:

传统投资促进与现代投资促进。其中现代投资促进是在传统投资促进基础上的再创新, 例如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投资促进等即为现代投资促进。

政府投资促进、民间投资促进、企业投资促进等

8. 投资促进客体即资本形态分:

货币资本 (包括产业资本/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投资促进、知识资本投资促进、消费资本投资促进等。这一划分为投资促进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开辟了新的天地。

四、比较“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

在我国以前和现阶段投资促进工作中大量存在着“招商引资”的提法, 那么“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这里有必要对两个概念做一比较。实际上, 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1. 区别。

“招商引资”指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将区域外的资金和项目等引进来的行为, 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其中“商”指投资者、客商和国内外企业, “资”指资本, 包括外资与内资。招商引资是手段, 经济发展是最终目的。理解“招商引资”概念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与企业单纯的招商活动的区别:企业单纯的招商活动只招商不引资, 目的是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营销渠道与网络, 所以招的是经销商或代理商, 不同于这里所讲的“招商引资”。二是“招商引资”主要包括横向资金, 如企业、个人、金融机构、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 而纵向资金则主要包括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下拨的资金与项目等。

目前, 我国许多地区投资促进工作主要局限于一些分散的招商活动, 基本上停留在投资促进低级阶段——招商引资阶段, 因而缺乏横向协调, 突出表现为外商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三个环节, 工作开展得不平衡、城市推介的力度不够、投资软环境改善缓慢、吸引外资过于依赖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 招商活动过于依赖传统手段、外商的后期管理和服务不能及时跟进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等等。

“投资促进”内容则更加丰富, 不仅包含引进外国资本促进, 而且包括对外国投资促进, 国内地区间、产业间、企业间投资促进等, “招商引资”仅是投资促进中的投资引进部分, 包含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两部分。可见, 投资促进范围大于招商引资 (见图1) , 且招商引资是单向的, 投资促进是多向的。同时, 投资促进成为招商引资低级阶段之后的高级阶段。不过, 招商引资仍是当前投资促进工作的重点, 今后也要着力发展对外投资促进工作。

此外, 投资促进是一种全局性的战略观念, 强调在采取具体的引资行动之前开展调查研究, 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投资促进工作战略和规划, 以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全面提升吸引外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 投资促进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相互促进, 不可或缺, 尤其强调投资后服务, 如优惠政策的落实、纠纷的解决和投诉等一些在招商引资阶段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样, 可以纠正过去一个时期片面强调引资环节而忽视了形象塑造、投资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内容和环节的错误做法, 从而适应投资促进新形势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由上述分析可知, 从“招商引资”到“投资促进”是一个重大战略转变。

2. 联系。

“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具有公共产品与市场商品的双重属性, 投资促进机构和招商引资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准政府机构, 也可以是民间私营投资促进机构;投资促进与招商引资是都重视形象塑造等投资促进方式的使用, 都重视投资服务, 联系密切, 相互促进;两者的目的相同, 都是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 但现阶段投资促进的主要方面还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从实质上讲都是整合区域内外各种资源的一个手段, 它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因此, 能否实现资源整合、能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能否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就应成为根本的衡量指标;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除引进产业资本/实业资本和项目外, 还引进技术、人才、管理知识和经验、营销网络、消费资本等。

摘要:长期以来, 关于“投资促进”的概念在理论界一直模糊不清, 还没有人给出一个完整的“投资促进”定义, 更没有对投资促进进行科学分类, 这对我国投资促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促进投资 篇2

据悉,去年我市克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等困难,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逆势上扬,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是9.99%、19.62%和70.39%,分别同比下降2.89、5.37和提高8.26个百分点,其中三产已成为引领全市外来投资增长主力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二是引进重大项目成效显著。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达339.95亿元,分别占总数的75%和96.86%。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208.6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0.29%和59.6%。三是招商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按测算,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对全市财政收入贡献率达30%,对全市就业的贡献率达34%。

会议就做好今年投资促进工作提出要求:要全面把握招商引资的阶段性特征,积极顺应招商引资趋势性的变化,准确研判招商引资的政策性导向,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性;要立足开放合作新格局和招商引资新战略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目标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依托产城融合、展会平台实施精准招商,进一步增强投资促进工作实效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协同配合、推进项目建设,大力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优化投资环境的针对性。

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建议 篇3

2.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要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接合作。加大金融支持民间投资力度,对信誉好的民间投资企业简化贷款和担保手续,拓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空间。建议加快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信用担保健康发展,壮大担保资金,为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提供担保;支持民间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企业发行债券,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为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

3.优化民营企业投资环境。着力消除民间投资政策歧视、切实减轻民间投资主体负担、完善公共配套和服务设施,进一步为民间投资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探索多种特许经营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向民营项目倾斜,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使民间投资“能上马、快落地”。要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对民间投资的不合理收费,使民间投资真正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民间资本在许多领域“不能投”的问题。要加快民间投资立法,依法规范民间投资行为,保护民营企业生产和投资决策自主权及一切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本逐利而行,民间投资更是如此。民间资本投资存在“不会投、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不准投资方向、投资领域、投资项目。

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

要建设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

要加强对民间投资方向的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等信息。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建立PPP项目库,并适时集中向社会公开推介。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PPP模式不仅对民间投资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新路径,有利于促使民间资本充分释放潜能。

扩大民间投资 促进经济增长 篇4

一、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

1、民间投资已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占有较大份额, 但在一些国有垄断部门尚待加快进入

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后, 民间投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 (如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 中占有了较大份额, 但是一些投资领域 (如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能源交通、水电煤气、港口和航空等) 还存在政府垄断经营和保护经营的现象, 民间投资有些还没进入, 有些进入很少。

2、缺乏信贷支持, 融资还很困难

在实际操作中, 民间投资主体遇到了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出现梗阻的情况,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由于手续繁琐、费用高和担保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原因。现今, 融资难已成为了一个“瓶颈”问题。另外, 绝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一般都是流入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大企业和大型项目中, 中小企业自然享受不到太多的政策优惠。然而, 我们都知道, 中小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 由于其缺乏一定的信贷支持, 民间投资难以启动。这样, 即便民间投资者有较好的投资项目与强烈的投资热情及冲动, 也会因缺少金融支持难以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3、民间资金分布不合理

在投资的地区上, 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因为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 为保持地区差异的平衡, 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开始推行“西部大开发”政策, 而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及中、东部地区, 因为其民营经济发展强劲, 已经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产业集群。房地产投资就是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但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比如人们购房之前节衣缩食进行储蓄, 贷款购房后减少消费还贷款, 而政府投资为主的西部开发, 因民间投资未能及时跟上, 其带动投资需求的作用也并不明显。

二、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启动民间投资有三个好处:一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 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二可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稳定;三可形成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民间投资对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很大意义。沿海发达省份的经验表明, 有些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 民间投资一旦发展起来就能迎刃而解。如城镇失业问题和与国企改革相伴而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谁来创造就业岗位呢?民间投资。在民间投资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 没有失业问题, 有的只是劳动力不足问题。再比如农民收入问题, 大量人口挤在一小块土地上富不起来, 根本出路在于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附近城市去就业。谁来吸纳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呢?还是民间投资。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农村这个庞大的市场就能启动, 需求问题才好解决。

当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过去一段时间主要依靠外贸即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面临困境。于是, 我国中央政府就决定投入4万亿元把促增长的视野转到扩大内需上。他们知道, 用政府投入资金来扩大内需虽然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但它既可能造成国家的财政赤字增加, 又可能诱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因而只能是“权宜之计”。从长期和总体来看, 启动民间的投资与消费需求, 应是政府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治本之策。因此, 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民间投资的“蚁群效应”。目前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就是在政府的带动下, 通过民间投资的积极参与, 有效地扩大了内需。

民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民间投资形成固定资产直接增加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由于民间投资的增加, 就会增加对各种投资品需求, 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订货就会增加, 并通过这些企业拉动相关企业的生产;三是增加民间投资会增加最终消费, 民间投资中有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 而增加消费又会带动生产;四是增加民间投资可以增加出口, 出口的增加又带动了国内需求的增加。可见, 增加民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投资本身产生的需求, 还在于投资的乘数效应。只有民间投资得到有效的激发, 对国民经济增长才能产生持续的拉动作用。

三、新形势下扩大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扩大民间投资, 拉动经济增长, 需要政府、民间投资主体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新形式下, 为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大的增长, 应该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由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放弃保护垄断, 全面有序地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为了适应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的调整和中国加入WTO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进一步明确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准入领域的放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准入领域的放开。第一, 在放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准入领域方面, 建议可以从下面两点做起:首先,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到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供热、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其次, 加快推进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行业垄断。第二, 在放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准入领域方面, 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及计算机等产业领域的投资。

2、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的融资体制改革

融资困难造成民营投资发展缓慢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快对民营企业融资体制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非国有经济部门 (即民营企业) 的贷款份额, 增加信贷支持, 保证民营投资活动顺利启动。在这方面, 国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以及地区性金融机构 (如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 应该发挥主要作用, 将以上做法作为一项主要业务、将对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其拓展金融业务的一项主要内容来对待。第二,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规范经营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的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建议可以由各级政府组织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通过收取适当比例的担保手续费负责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第三, 建立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的中小资本市场, 并完善相应规章政策。可以建立地方性证券交易所和柜台债券交易等多层次中小资本市场, 取消上市公司的所有制限制, 促使非国有企业能通过股市融资, 鼓励民营企业捆绑上市或借壳上市的做法, 鼓励非国有企业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收购, 逐步放开债券发行市场, 增加非国有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3、改善投资管理, 简化民间投资审批程序

这一点, 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国外政府对投资的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审批手续少且程序简单;二是对不同的项目审批的内容和重点不同。政府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相较私人投资项目范围要广。通常情况下, 对于私人投资项目, 政府部门只用审查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对于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不仅要审查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还要对资金的来源、构成、总额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查。在我国, 对投资项目的审查, 不仅审批环节多, 程序复杂, 涉及的主管部门多, 时间长, 而且不管什么项目, 审查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 我认为, 我国在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上, 应当依据项目的资金来源情况采取不同的审查重点,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 特别是审查资金来源、运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效益的情况, 以防止资金的滥用和管理上的混乱。而对于私人投资则应该将程序简化, 缩短审批时间, 最终提高行政效率。

4、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向西部地区

在全国已探明的自然资源中, 约有一半在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环境不好是西部地区的显著特点, 其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它具有较大的潜力, 这为民间投资者提供了生产扩张的空间。另外, 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潜力也很巨大。对于全国的整体规划来说, 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的过程中, 产业升级正在加速, 在这一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分工中, 西部地区可以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热点。鉴于此, 国家应该对西部地区制定一系列倾斜性的优惠政策 (而不是所谓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 为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 (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等) 创造良好环境, 以提升民间投资者的信心。这样, 在政府的引导下将民间资金合理的流向西部地区, 将对带动新一批就业军、解决大学生严峻的就业问题, 以带动经济的更大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民间投资是保证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加快民间投资的发展, 扩大民间投资, 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 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该努力把促进民间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出台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倾斜性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蚁群效应”。

摘要: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民间投资, 作为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支重要的社会投资力量, 对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很重要的拉动作用。本文拟从民间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以及新形势下扩大民间投资, 发挥投资与增长的乘数作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主要从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间投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大楷、周晓泽、杨晔、刘庆生:中国民间投资问题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祖爱、谢宇红:要启动民间投资政府该做什么[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2) .

全市投资促进工作会议总结 篇5

市委书记周荣,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尹志华主持会议。市领导王成刚、李丽、范三川出席会议。

周荣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去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发展靠投资,投资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是增强我市经济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推动我市转型升级、同步小康最根本、最实在的举措,是保持我市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六盘水优势产业、具体需求出发,清醒认识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坚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招好商、招大商,为加快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周荣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坚持目标导向,紧盯年度目标、增比进位目标,围绕新引进招商项目、新增投产项目、500强企业项目,加强向上的无缝对接、有效对接,加强对下服务指导,及时掌握指标进度,解决关键问题,真正把招商引资工作紧抓在手、抓出成效。要找准科学的路径和方法,抓牢抓实项目储备包装,围绕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全产业链、驻市国有企业招商,精心策划、科学策划一批数量上充足、质量上优化、布局上合理的重大项目。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定向招商,借力使力、借梯登高,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全力优化投资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要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用心用情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心用情用力搞好诚信服务、环境服务、要素服务。要狠抓项目落地见效,做到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同时要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退出机制,坚决依法依规退出。要落实责任保障到位,坚持市统筹、县区为主,压紧压实责任,突出考核问责,强化目标管理与考核结果的运用,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构建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李刚在讲话中指出,做好今年招商引资工作,要准确把握招商重点,瞄准优势产业、重点区域、优强企业、优质项目进行招商,做到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细做实招商基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招商政策,抓好全市项目库建设,建好用好招商平台,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要不断拓宽招商渠道,进一步强化领导带头招商、活动招商、以商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全力推进项目落地,抓好抓实项目跟进、合同履约、有序退出等工作,着力提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要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投资环境,让企业舒心、省心、放心。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确保考核更加有效、督查更加有力,不断凝聚正能量、提升战斗力。

会上,副市长李丽代表市政府与各县(特区、区)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促进工作目标责任书。

“贸易投资促进团”的战略意义 篇6

未来的经济史家回顾2009年中国开拓国际市场的历程时,“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是不可或缺的一段。尽管往年商务部也召集行业协会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但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团”意味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是中国政府与企业极为精彩的战略大手笔。

中国派贸易投资促进团奔赴欧洲,向全世界释放了追求开放经济的信号。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扩大了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力度,不少国家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一时之间贸易保护主义笼罩全球,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堪忧。而中国不仅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还走出去、主动出击,为复活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年共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14批次,600多家次企业参加,共出访英、法、德、意、美、加、阿根廷等33个国家。据说商务部各级领导2009年的出差频率比过去高出一倍以上。

有人认为“促进团”是“采购团”,中国此举纯粹主要是为了降低与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花钱买平安。不过,这一称谓并不准确。从“促进团”与各国签订的协议内容来看,中国不仅花钱买进来先进技术,也向这些国家出口中国颇具竞争力的技术。参加促进团的企业,除了大型央企之外,也有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搭乘“走出去”的顺风车,不仅具备对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而且非常热衷于开拓海外市场。这些企业是中国国际化旅程的先行者,或许也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得益者。

2009年2月24日,“促进团”启程赴欧洲四国,首站访问德国。首个采购单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签署,总金额为人民币76亿。首选德国有示范效应。2008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总额为4256亿美元,中德占四分之一多。德国是欧盟的核心,主导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向中国出口技术最多的欧洲国家。中国因此选择德国作为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突破口。如果以中德两国2008年贸易额1150亿美元为基准,那么2月24日中国采购团与德国达成的采购合作协议金额,相当于中德之间一个月的国际贸易额。

2009年3月7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再次率团前往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陈德铭表示“我们要尽自己的责任,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力量”。商务部的力量来源之一是200多个遍布全球的商务参赞机构,这些机构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帮助、指导和支持。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1~5月,中欧贸易额达1292.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9%,高于2008年全年的16.6%。

2009年7月份“促进团”到达意大利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推介电信、网络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华为英国公司组建于2001年,目前有350名员工。

中国“促进团”的欧洲之旅颇有一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味道。中国高层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政治上承诺中国将积极拓展世界经济,在中国这样一种政治经济体制下,高层的肯定与鼓励对于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至关重要。而参加“促进团”的各级领导都是在经贸领域极富经验的高级干部。政府运用政治互信把这些企业“走出去”所积累的人脉、市场经验和战略意识综合起来,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加速开拓市场提供了海外公共物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促进团”获益的远不止央企,中小企业也颇具竞争力。2009年7月份“促进团”到访意大利,北京一家太阳能光伏公司与意大利某集团公司达成了出口10MW非晶硅太阳能发电站项目,这意味着中国公司在新一代太阳能薄膜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方面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促进团”的一些零星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开拓世界经济的决心。据商务部的信息,“促进团”2009年6月15日到访俄罗斯,签约金额30亿美元。2009年7月5~6日到访意大利,协议金额20多亿美元。2009年9月7日到访乌兹别克斯坦,协议金额30多亿美元。

促进投资 篇7

投资促进需要运用怎样的科学招商手段?城市园区、高新开发区的自主创新体系尚处在“混沌状态”, 如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力的集群发展模式?引进来的资金、技术及人才, 如何被我国的相关产业和地方政府所借鉴?

做好两个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引资与引智结合”

《中国外资》:投资促进局此次带领生物科技投资贸易促进团赴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孙万松:此次出行非常成功。根据商务部对美2010年工作整体部署, 2010年4月底, 我局组织了专业性、小分队形式的赴美生物科技投资促进团, 与美国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进行了深入洽谈, 签署了47项合作备忘录, 实现了“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此行促成两个重大项目, 轩辕国际集团对北卡州的RTP三角科技园区投资5亿美金建设中国园区和企业基地;美国硅谷一个大企业投资50亿人民币, 在国内某个高新区建设国际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纳米水溶技术的实验中心。出访进一步推动了中美生物科技产业的双向投资与合作, 达成三个工作目标:一、有利地推动了中美生物科技产业双向投资与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二、进行了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施“产业招商地图”计划、促进“引资”和“引智”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三、为进一步开拓了境外投资促进网络, 探索“平台跨海、阵地前移”, 为搭建中国园区海外平台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

此次赴美参观美国园区, 我有了一个意识上的重大突破, 对国内高新园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新的认识。4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9号文) , 指出鼓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 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建开发区。这是国家在选取部分区域做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又一重大战略, 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将对中国开发区和高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这次, 投资促进局此次带领中国十几个开发区和高新区赴美, 是一次由产业推动中美园区之间的跨国界合作, 是一种“跨区域、跨国界”的“双跨型园区”的探索, 也是未来我们应该关注的趋势。

关注“双跨园区”:跨区域、跨国界的园区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外资》:应该如何理解您刚所提到的“双跨园区”?如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形成具有国际品牌的集群发展模式?

孙万松:中国的开发区和高新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截止到去年的一百单八将 (108个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 , 用了全国不到2%的土地, 贡献了全国10%的GDP。

五年前, 我考察了一百多个国内外园区后, 提出了中国园区的未来发展将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建设和谐新城区, 以现有开发区和高新区为主体, 整合周边乡镇或行政区, 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这是先富帮后富的好范例, 我鼓励国内的园区借鉴这种合作模式;二是发展品牌园区和特色园区将会成为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去年国家批准了十几个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国发9号文件的颁布, 走出省外的跨区域园区共建模式很快就会涌现。

当波特基于十国竞争力分析得出的“集群热”横扫世界时, 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的大部分高新区和开发区, 纷纷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发展产业集群上。特别是由于地方GDP和考核指标的压力, 政府各级别领导亲自挂帅实行“全民招商”、“地毯式招商”, 完全没有意识到集群发展和产业招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树立世界眼光, 懂外语熟专业, 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 运用科学的招商工具。需要实施“产业招商地图”和“创新人才地图”战略, 变“地毯式”招商为“地图式”招商, 变“单独招商”为“国际共建”, 将“引资”和“引智”相结合, 从“创新资本、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市场、创新品牌”等多个维度, 在全球坐标系中以高新区、开发区为核心载体, 共建国际招商平台, 引入领军型人才和领军型跨国公司。我们根据部分高新区和开发区的国际化合作需求, 组织了此次中国开发区高新区赴美生物科技投资促进团, 探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尝试实施“产业招商地图”计划、促进“引资”和“引智”相结合的模式。结论证明, 此次赴美是跨国园区合作的一次有益且具有成效的探索。苏州工业园的发展, 就是一个利用两国资源共同发展园区的一种创新模式, 新加坡腾飞公司整合全球资源在全球运营的几十个园区给中国园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今天上午我们接待了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战略顾问、GVA孵化器总裁L.Leland Whitney, 旧金山湾区也在中国建立了联合孵化器、联合设立海外园区中国平台。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 园区开发和房地产开发一般情况下都是紧密关联。这种情况下, 很多美国的园区和房地产开发商希望来中国寻求合作开发园区和各种合作机会。这又给中国新一轮的园区和开发区带来了提供了战略性的问题, 如何把美国和欧洲的园区和房地产机构吸引到中国, 与中国的开发区、高新区合作发展, 建设一个国际性的园区。在此, 我们可以关注国际产权招商平台这个问题。首先, 把中国的一些开发区、高新区、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空置的载体利用起来, 设立一个国际产权招商平台, 通过厂房设备、办公设施、工厂等这些物权进行产权招商。其次, 非上市企业和机构可以考虑通过股权出让融资发展;第三, 以海外华人创业团队为代表的国外很多中小型创新技术和专利有资金和产业化需求, 我们可以协助进行知识产权的招商, 在引资引智的同时增加高技术含量。我们可以在双跨园区设立国际产权招商平台, 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国际互动的跨国界、跨区域的“双跨园区”。

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地方经济的创新极、增长极和发动机。去年底国务院又审时度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开发区和高新区升级扩区, 希望发挥开发区和高新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 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关村时提出的“四位一体”战略定位 (创新的重要载体、增长的强大引擎、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的前沿阵地) 。例如, 上海的开发区和甘肃、山西共建开发区, 委托管理或投资合作,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 也是双跨园区的国内共赢模式。

促进两类项目:低碳农业与低碳建筑项目。

《中国外资》:据我们了解, 在投资促进工作中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您的第三个工作方向。您怎么看低碳经济?工作中有哪些安排?

孙万松:其实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前, 中国政府早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循序渐进的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各种举措先后纳入我国国策, 2009年开始将低碳经济定位为我国最重要的国策。近三年来, 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已经下降了10%。从投资促进角度看更多的低碳概念和发展, 低碳经济是未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机会。从微观看低碳, 政府不同部门对于低碳经济的解读也是参照各自视角摸索, 虽然起点和终极目标一致, 过程一定大相径庭。陈德铭部长在2009年12月24日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曾表示:“鼓励外商投资绿色经济、引入低碳技术”、“优化外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我们在项目促进中碰到很多低碳类项目, 从去年开始我们与欧盟有关机构选取了江苏南京和甘肃平凉两个地区, 做了低碳技术和投资的调研报告, 这两个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一个是能源消耗型城市, 一个是能源生产型城市。今年我们协助欧美和新加坡有关跨国公司在有关地区探索“低碳农业”和“低碳建筑”的项目合作。同时与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和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合作, 促进有关地区发展低碳新能源汽车产业。

园区规划和建设是区域环境的关键载体。在我们的高新区和开发区的支持工作中, 帮助部分园区单位与清华大学国际设计院、国际低碳投资和生产机构, 联合建立国际低碳建筑示范园。这些项目得到了住建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环境机构的支持, 许多国家和企业也向我们表示非常有兴趣参与低碳建筑示范园的建设中。

我们在低碳农业的养殖业方面, 正在协助山东和甘肃养牛产业, 在养殖建筑物的低碳模式设计、牛粪的低碳处理等基础上, 促进国内外有关投资公司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 联合建立低碳产业基金, 扶持低碳农业企业上市, 协助国内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区”不仅需要热情, 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道路。我们试图将产业招商地图、国际产权招商平台等创新的投资促进工具与地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结合。

我们要善用招商地图的科学工具。首先, 定向精准的找到欧美低碳领域的跨国公司、低碳人才、低碳技术;其次, 我们正在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探索国际低碳产权招商平台的模式, 准备在未来从双跨产业园区过渡到双跨低碳产业园区的过程中, 选择一些试点园区建立国际低碳产权招商平台。

促进投资 篇8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融资,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融资是重要环节, 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借鉴西方跨国公司的成熟经验, 加以金融创新, 对解决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一) 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处于起步阶段, 但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对外投资额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 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为3 823亿美元。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651亿美元, 其中非金融类的对外投资为600.7亿美元, 是2002年的22.2倍。

(二) 对外投资以绿地投资为主, 但跨国并购逐步兴起

在投资方式上, 以绿地投资 (直接投资建厂) 为主要方式, 约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2010年、2011年我国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238亿美元、222亿美元, 分别占对外投资总额的40.3%、37%。近年来, 中石化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吉利17.8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万达集团26亿美元收购AMC等大型并购案掀起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潮。

(三) 对外投资主要流向亚洲和拉美, 但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加快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位居我国对外投资的前三位, 亚洲和拉丁美洲所吸收的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5%以上。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我国对欧洲、非洲的直接投资分别达到46.1亿美元和17亿美元, 同比增长57.3%、58.9%, 2012年以来对美国并购额超过48亿美元。

(四) 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 但聚集度较高

2010年末,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 其中存量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有: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 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为2 801.6亿美元, 占总额的88.3%。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现状

总的来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不断壮大, 资本积累显著加快, 加上资本市场逐步扩大和完善, 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也丰富了融资方式。但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阶段、目前的规模、采用的方式以及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现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

单位:亿美元

绿地投资的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借贷, 面临融资困难问题。据贸促会2011年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调查, 约2/3的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 融资困难是制约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大多金融机构“嫌贫爱富”, 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苛刻, 对尚不熟悉的海外投资, 更加不敢轻易涉足。且大部分绿地投资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建设周期较长, 需适应本地化经营, 少数国家还存在政策、政局不稳等风险, 因此融资难度更大。

并购自本世纪以来迅猛发展, 并购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 他们在并购活动中往往“不差钱”。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规模、并购方式、支付方式及融资方式上, 正在经历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过程。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规模越来越大, 融资手段包括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杠杆收购等多种方式, 但目前以银行商业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 自有资金也占较大比例, 收购资金主要来自国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可供选择利用的金融产品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于跨国并购资本操作较为生疏, 缺乏相关的金融人才, 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投资中介机构。

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融资方面与欧美国家的比较

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先行者, 其跨国公司经历全球5次跨国并购浪潮, 熟悉国际通行规则, 融资经验十分丰富。我国企业是对外投资和并购的后来者, 通过与发达国家对比, 可以找出自身的不足, 借鉴相关的经验。

(一) 从投资方式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欧美等国对外直接投资中, 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 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 并购占全球FDI的比重在75%以上, 其中90%的并购交易发生在发达国家。欧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以绿地投资为主, 尽管并购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 但近两年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在40%左右。从目前的趋势和欧美国家的做法来看, 并购将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向。

(二) 从融资方式看

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当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形成了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混合融资和特殊融资等四种主要融资方式, 充分利用股市、债市和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 通过借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从融资方式的演变来看, 上世纪80年代流行以大量发行债券为特征、以追求短期内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杠杆收购, 但过高的债务负担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90年以来, 跨国公司大多采用以股本互换作为并购的交易方式, 既可以解决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又可以减少现金支出, 避免债务过多和利息负担过重引起的财务风险, 还能合理避税。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渠道有限, 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以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借贷为主, 尤其是占总额60%的绿地投资。在并购中, 一些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和少数国有控股企业已经学会利用国际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 采取多种甚至复杂的融资方式, 但国内大多企业还是以商业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利, 可降低融资成本, 但容易造成现金流不足, 很难满足大额的并购投资。而采用单一的银行贷款, 一旦经营不佳, 将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

(三) 从支付方式看

西方跨国公司所运用的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及期权支付, 其中股权支付是当前的主流方式, 以股权支付的并购案金额占总交易金额近一半的比重。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涉及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和支付三种方式, 但以现金支付为主,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并购案采用了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的方式。迄今中国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案———中石化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是以现金支付的。

(四) 从资金来源看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广泛, 形式多样, 主要有以下来源:跨国公司内部、投资国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利润再投资和东道国金融市场。其中, 来自国际金融市场和东道国的融资 (即外部融资) 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来自跨国公司总公司自有资金投入的比重相当小, 海外子公司利润再投资在近年来增长迅速, 这反映了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典型特征。据调查,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90%以上来自国内, 以企业自有资金和本国金融市场为主要来源。

四、相关建议

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现状及与西方国家的对比可以看出, 当前融资困难、渠道有限、方式单一等问题突出。结合当前的商务工作, 笔者建议:

(一) 加大金融机构“走出去”力度, 提升对境外投资的金融服务水平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并购等多种渠道, 到境外开展业务, 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金融服务支撑, 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和发展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 充分发挥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智囊作用。

(二) 适度加快金融市场开放, 拓展海外融资渠道

按照《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 有序扩大证券投资主体范围, 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 逐步放宽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有价证券, 拓宽我企业对外证券投资渠道。同时, 进一步放宽外汇管理,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汇兑便利。

(三) 鼓励融资创新, 利用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针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金融产品稀少、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 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丰富金融产品, 一方面提倡走出去企业借鉴西方跨国公司以及国内企业的成功融资经验, 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证券市场, 积极探索股权融资、混合融资和特殊融资等多种方式, 减轻债务负担, 分散并购风险。

(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海外投资保险体系

促进投资 篇9

本刊讯:8月3日上午, 甘肃省促进民间投资信息发布平台启动仪式暨第五届工商联大讲坛在兰州开幕。副省长郝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郝远指出, 甘肃省促进民间投资信息发布平台正式启动, 是激活我省民间投资的具体措施, 也是加强政府部门和商会组织合作的一次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要解决好民间资本投资方向的问题和民间资本投资意愿问题, 真正放开一些收益相对稳定的领域, 改善民间资本的投资预期, 为民间投资提供便捷服务, 将PPP项目作为民企陇上行活动主攻目标, 以公平营商环境撬动民间投资。

郝远指出, 各级商会要有效配合相关部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民营企业宣传PPP项目的有关政策和申报程序, 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情况,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不断完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日常工作机制, 把甘肃省促进民间投资信息发布平台打造成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一线窗口和前沿阵地, 把PPP项目及相关信息送到民营企业身边, 搭建“便捷、高效、节约”的办事“直通车”。

促进投资 篇10

1 制定《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要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科技风险投资是指向科技型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或者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科技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之间紧密互动的关系历来为许多创新型国家所重视,美国、丹麦、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制定了鼓励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微软、苹果电脑等一大批企业快速崛起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公司,都与科技风险投资的支持密不可分,电讯、半导体、计算机、药品、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处处都可以看到科技风险投资的“身影”。近年来,太原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显著,但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也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我国沿海城市已逐步蔓延到了内陆地区。无论从太原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还是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来看,通过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带动社会资源进入科技创新中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和根本对策。

2004年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科技风险投资以来,太原市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在每年的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设立了科技风险投资专项,累计投入4 000万元,在冶金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投资支持了47个项目,拉动企业投资1.8亿元。截止目前,这批项目已申请和受理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在科技风险投资的支持下,万峻公司、优特奥科电子、创隆制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城市以及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仍然明显滞后,表现在:一是组织机构少。在省城约200家投资公司中,开展科技风险投资的不足10家,与发展需要差距较大。二是资金来源渠道窄。目前从事科技风险投资的企业,主要是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引导资金,还没有形成政府引导下的以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完善、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而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我国中小企业板2004年6月启动起来,已有260余家企业挂牌上市,但其中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尚无一家企业,这与科技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不无关系。三是投资规模较小。目前,深圳、武汉、长沙、柳州、合肥等城市设立的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分别达到151亿元、30亿元、10亿元、3亿元、1亿元,而太原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科技风险投资资金4年累计2 600万元,难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源源不断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来。深圳市3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于科技风险投资,而太原市只有不足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获得过信贷或风险投资的支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乃至解决制约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源源不断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推进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必须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下,把科技风险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同产业升级、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了科技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又保证了经济发展对科技风险投资的促进,实现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为此,太原市人大、太原市人民政府对科技风险投资立法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3月,太原市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研究确定“关于对我市科技风险投资立法的建议”为2008年第4号议案后,经太原市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通过,太原市人大常务会主任会议决定,被增补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省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6月通过了《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

2《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保障

《条例》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支持政策导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并且是又好又快发展。《条例》有一系列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性规定,为太原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引。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一方面要依法完善和保障科技风险投资的机构设立、风险化解、成本控制、利益回报等环节,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从而解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将严峻的经济形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机遇,把科技风险投资发展作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力,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加大对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条例》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制度保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做到这点,必须坚决冲破、改变、革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目前,由于科技风险投资滞后致使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慢的问题成为太原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瓶颈,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时也使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受挫。只有依法促进科技风险投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及时有效转化,从而进一步保护创新热情、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得到发挥。

《条例》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责无旁贷地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支撑和服务的作用。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必须依靠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建立起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发展机制,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提供支撑。为此,《条例》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为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条例》共七章、四十五条,分为总则、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风险投资专项资金、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服务、鼓励与扶持、法律责任和附则。与国内其他省市相关政策相比,《条例》在加强机构管理、强化政府引导、规范运行机制、完善中介服务、明确扶持措施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是明确了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方式及业务范围。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持、业务范围不规范是制约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条例》第八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在本市创办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从事科技风险投资。《条例》第九条明确,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等组织形式。《条例》第十一条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业务范围做出了界定,这为科技风险投资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是强化了政府对科技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条例》第五条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科技风险投资工作纳入本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研究解决科技风险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实施备案管理,并对备案具备的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为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条例》第十九条要求,太原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科技风险投资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并在第二十五条规定,专项投资可以采取股本投资、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方式。此外,《条例》还对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和科技型创业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分别做出了规定。

三是规范了科技风险投资的运行方式。《条例》第十八条和第十五条规定,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可以分期到位,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可以以其全额资本进行投资,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科技风险投资可以采用股票市场上市、企业回购、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

四是突出了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的作用。中介服务是科技风险投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从发达国家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来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促进科技风险投资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中介服务的方式、地位以及从业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应是本法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此,《条例》规定了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为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展项目推荐、项目评估、投资策划、委托管理科技风险投资等服务,为科技风险投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依法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为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及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以融资担保为主的信用担保。

五是提出了扶持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制订具体措施,支持科技风险投资;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对科技风险机构投资所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向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推荐投资项目,为科技型创业企业利用科技风险投资提供服务。

摘要:阐述了《太原市科技风险促进条例》颁布实施的背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保障,并分析了《太原市科技风险促进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促进投资 篇11

今年1—5月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平稳增长,而且是属于整体趋势良好的态势,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呈现很好的态势。

前五个月,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是比较适度的,今年全球的跨国直接投资出现了回升的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初步测算,今年全年全球的跨国投资增长幅度会达到8%~10%左右。今年头五个月,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增长幅度略高于11%,和全球的增长幅度大致是同一个趋势,和国内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比,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比较低,我们认为这个增长幅度是适度的。

今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增幅基本适度。吸收外资在保持相当规模的基础上,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领域吸收外资大幅增长,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外商投资区域进一步得到改善,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全面增长,东部和西部地区合同外资金额增幅较大。

今年1月~5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359家,同比增长14.39%;合同外资金额572.41亿美元,同比增长49.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59.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4%。截止到2004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2636个,合同外资金额10003.7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3.81亿美元。如果不发生大的问题,2004年全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预计与2003年大体持平,力争比去年有所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今年第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3142.68亿元,同比增长21.10%,占全国总量的27.77%,比全国增幅(17.70%)高3.4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今年1月~5月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2406.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73%,高于全国同期进出口增幅(37.17%)6.56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6.7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45.68%,高于全国同期进口增幅(41%)4.6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6.2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90.4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8.38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34%。今年第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产品出口额占其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6%,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比全国其他类型企业的对外依存度(15%)高31个百分点。

据初步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总额1227亿元,净增加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8%,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19.55%。在约23万家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以上。

东北和中西部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东部地区仍占较大比重

目前东部地区依然是(吸收外资)主要的地区,所占的比重在85%以上,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吸收外资增幅非常快。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今年1月~5月份吸收外资增长幅度是比较高的,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在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增长方面也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尽管西部地区在整个吸引外资的比重方面尚未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前5个月的数字显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形势是比较喜人的,而且也有它比较明显的特点。

由于中国本身经济就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吸收外资来讲,存在着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不平衡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解决外商投资区域结构不断改善问题时需要考虑的重点。但是,东部吸收外资,现在并不是处于过度的局面,应该说还是适应东部地区比较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还是比较少,这是我们要重点促进的。

由于国家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吸收外商投资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今年1月~5月,东北三省吸收外资迅速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合同外商投资增长了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了27.79%;吉林省合同外资金额增长了13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0.48%;辽宁省新增的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5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了43%。西部地区新增的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0%多,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将近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在全国吸收外商投资总量里仅占5.26%,尽管比原来有所增长,但是因为基数比较低,比重还是相当低的。我们在进一步促进外商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能减少,还要有更多更好的措施鼓励外商到那里投资。

宏观调控不会影响外商投资

今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某些行业投资过热或者是高耗能、高污染,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或者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的一些调控措施。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当然,有一点应该明确,中国政府是把发展作为首位,我们的经济要保持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任何调控措施都是为了使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得到稳定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是我们的主题,这是绝对不会变化的。

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对吸收外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也是中国吸收外商投资能够连续这么多年比较快速的增长,而且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里所占比重日益提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今年1月~5月,我们实际吸收的外商投资已经超过了250亿美元,而且我们的增长幅度是11%,这是一个适度的增长幅度。应该说我们国家目前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对外商投资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我们的经济能够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对外商投资应该说是一个更大的动力,能够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的外资到中国投资。

6万台商合法权益受保护

这么多年吸收外资的实际情况证明,中国政府历来鼓励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投资,为此专门制定了鼓励台商对华投资的有关法律和保护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这些措施和政策都使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两个数字,到现在为止,台商在大陆设立的投资企业已经超过了6万家,说的再确切一点,是6.2万家,台商在大陆的实际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378亿美元。

这些台商通过在大陆投资,在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找到了他们新的发展空间,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祖国大陆对于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变,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对于搞台独分裂行为的,不管他是谁,我们都是坚决反对的。

促进外商来华投资面临两大挑战

首先,我们在吸收外资的时候,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握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趋势和动向,在正确认识这些动向的同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握这些机遇,使我们的吸收外资在全球的跨国直接投资里保持一定的规模和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在这个挑战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考虑,就是如何充分地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而且在跨国直接投资里不断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投资 篇12

一、目前企业投资结构的问题

1. 缺少优秀的投资人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和教育的影响, 很多具有优秀创业潜质的年轻人没有创业精神, 甘于平稳的生活, 很多具有专业知识的的科研人员又不敢冒这个风险。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因为住房、医疗、养老、子女上学等问题的困扰, 许多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都夭折在摇篮里。

2. 缺少风险投资

长期以来, 我国都缺乏真正具有眼光和实力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 但是我国出现的风险投资公司大多是由早期的科技扶持基金成立的公司转化而来, 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和建立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机制。其主要管理人员对风险投资的概念模糊, 并带有浓重的政府行政气息, 做不到投资与企业按照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模式相结合, 也失去了风险投资的真正意义。

3. 缺少国家政策扶持

我国虽然在早些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的产业区, 但是相应的立法工作却迟迟没有到位。类似的像风险投资虽然已在我国实践多年, 但至今也没有将风险投资基金法列入。由于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 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投资业等在我国的发展。

二、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因素

1. 外部环境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中。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 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在投资上也会采取缩紧和保守政策。在经济繁荣和复苏阶段, 经济形势向好, 多数企业利润看涨, 也会大幅调控投资结构, 抓住机遇。

目前, 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瞬息万变, 企业投资结构所面临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 市场环境, 法律政治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企业无法控制和避免的, 一旦发生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给企业带来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2. 内部决策

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层人员对现实环境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投资结构决策的失误, 导致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投资收益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使财务状况恶化, 威胁企业偿债和融资等问题,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

三、优化投资结构的对策

1. 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够成熟, 缺乏高新技术的创新, 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为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大对信息产业, 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和投资力度。

2. 加大对人才的投资

21世纪人才最重要, 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对人才资本的投资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石,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有效的人才资本投资方式可以快速地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本存量, 各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在各领域的突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发人才可以在产品研发上做到创新和改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管理人才可以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岗位把好各道关卡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而高级管理层的人才则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命脉。

3. 提高投资效益

企业的投资效益是指企业通过投资结构及变动带来的收益。在企业投资规模固定的条件下, 投资效益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如果投资效益出现负面偏离, 不仅给企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更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动上的压力,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政困难。

4. 向国际标准靠拢

为了提高企业投资结构的效率, 就要打破我国原有的传统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向国际标准靠拢, 更快更好地实现与国际企业的接轨。积极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5. 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可以避免在投资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为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非常关键的, 必须是由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组成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决策队伍。企业中存在很多决策人, 不同的决策人员有不同的决策权限, 如何界定好这些决策人员的决策范围也是企业需要探讨的问题。而企业中最核心的也是最难控制的决策风险来源于高层管理者, 对这类决策者的控制需要从自身控制和外部控制两方面来研究。决策者自控需要从提高信息量, 提高自身认知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几方面抓起, 根据各类决策的特点来转换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 这有这样才能更多地避免由于自身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风险。

四、总结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该着力于研究优化投资结构的方式方法, 加快前进步伐, 对而实现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宝华, 张晖.论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市场论坛, 2010 (7) .[1]郭宝华, 张晖.论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市场论坛, 2010 (7) .

[2]蔡方.论资本结构优化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财政监督, 2009 (10) .[2]蔡方.论资本结构优化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财政监督, 2009 (10) .

[3]杨琴.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经管空间, 2012 (1) .[3]杨琴.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经管空间, 2012 (1) .

上一篇:海洋文化产业下一篇: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