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1篇)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过渡: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
二、品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美 1、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美丽画面。
2、师: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过渡语略)
(一)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师:即——生:老人。
(2)师:当她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答(3)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总结为——助人(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
(二)句子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指名朗读。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B、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C、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体会得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
每当
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4)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抽生读句子
(三)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过渡:那么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汇报
(四)句子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②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③读一读。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敬老美
过度: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四、总结
过渡: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不熟视无睹,而是用笔从心中流出这么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而更主要是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刘章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助人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到处都存在着美,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美,请大家记住美在身边,美在大家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美的焦点。老师也找到了美,请看: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
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请你带上一双慧眼去找一找,并用笔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搭 石
助人美 和谐美 谦让美 敬老美。。。。,家乡的一道风景
反思:《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课文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同时反映出家乡人的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执教了这
节课后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基本上能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其次,朱熹认为,读书须要“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在“一行人走搭石”的板块教学中,我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欣赏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美。学生缺少走搭石的经历时,我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的形式读读等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切身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处理好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等重点词语,它们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些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必须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我在此环节的处理时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真、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仿佛置身与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第三、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不过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的思路感觉教师牵引学生的过多,后半节较为清晰,这就说明我缺乏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还需多锤炼、多反思争取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一教:“一朝悟罢正法眼”,扎实语文之根
在急于把精神养料浇灌在学生心田的激情驱使下,有了我如下的第一次试教思路:
1.感知 ,认识搭石是一种渡水工具。
2.感悟 ,欣赏搭石是一道风景。相机感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上了点年纪的赶路人调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俩人面对面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主要方法:交流感受,想象补白,设境采访,链接写作背景,体验引读,拓展思考……)
3.感动 ,传递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试教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学生说得充分, 但体会得肤浅,体验得空洞,体悟得离“本”太远了。反思教学,呈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精神养料没有浇灌在语言的“抓手”上。语言的抓手应落在哪儿呢? 静下心来,我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咬文嚼字中揣摩文本,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课堂教学应把“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定为感悟“一道风景”的抓手,应以描写“年轻人背老人”中的“假如……也……”的典型句式为抓手,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运用能力。
对三幅走搭石的画面,应着重以研读、感悟、品味那些对表情达意有关键意义的词语为抓手。如“: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 理所当然”等。这样,《搭石》教学才可以凭借语言的“抓手”,“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第二,道德说教的非语文活动,削弱了课堂的“语文味”。认识到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教学体现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运用, 回归到扎实的“识”“悟”“读“” 写”。识字方面,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把字放在句段中,既使学生掌握了“音”“形”“义”,更能体会到“情”“道”“境”“ 彩”;感悟方面,抓住重点画面顺学而导, 运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自然而巧妙地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读书方面,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注重了朗读过程的指导,采取边读、边思考、边圈画的方法练习默读;练笔方面,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深入的体会后,水到渠成地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二教:“遵路识斯真”, 确定课堂枝干
二教《搭石》 , 语文味浓厚了,新的问题又涌了出来:点太多,容量大,把课文上“肿”了;“点”与“点”之间如一盘散沙,形散神也散。如何找到一个能牵动全文的“支点”? 如何达到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如何形成一种充满合力的学习板块?在与几位专家反复的斟酌、研讨中,依据《搭石》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科学预设教学环节,于是,有了《搭石》教学的三个“一”:
1.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在深入与文本对话后,把描写搭石的画面分为“调整搭石”和“走搭石”两类。 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不仅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文路、教路和学路有效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点上。
2.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初读课文后,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一线串珠“”一语经纬”,回旋复沓,牵动重点内容第2~4自然段的阅读品析, 最后引导学生尝试说写,转化运用。从感受看得见的景美,到感悟看不见的情美、人美,到抒写心中的美,整堂课的教学就凸显了“发现美”“寻找美”“感受美“” 抒写美”。
3.一种立体的学习板块。每一板块的学习,将读准字音、读懂词句、体验画面、体验美好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语言、美的心灵, 较好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立体还表现在对每一板块学习的层层深入上。如,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过程中,正音、理解词语是第一层面,想象画面是第二层面,读出意境是第三层面。在学生经历了辨别正音、辨析词义、情境朗读、想象画面之后,又推出一个音乐诵 读的情境 语场 ,在渐入佳境的思维碰撞中品味语言,熏陶情感。
三教:“一枝一叶总关情”,研究教学策略
坚持教学细节的精雕细琢,就能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更深刻地领略“潜伏在语言深处”的语文的美。
1“. 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崔峦老师多次指出的课堂教学问题。上《搭石》以前,我自以为对这句话理解得比较透彻,然而在感悟“一行人走搭石”“青年人背老人走搭石”两个重点的语段时,我一味孤立地引导学生就句论句感悟景美、人更美。而这样“唯美”的教学,恰恰抛开了课文所描写的搭石的方便、搭石在山乡的重要性、搭石走起来不那么容易等信息。鉴于此,认识了什么是搭石后,我在教学中增加了这样的环节:
( 1) 如果没有搭石 , 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 2)( 山洪过后 , 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 往往都必 须脱鞋绾裤。 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麻烦、不便、辛苦)
( 3)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家乡的人们就不得不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 生齐读)
这样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搭石的理解, 使搭石在学生的心中,不只是“唯美”的一棵“树”,而且是丰满的“林”中立着的美丽的“树”。
2“. 文”“意”“象”的关系。
对“协调有序”的词语教学,着实经历了一个“磨”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使学生对“文”“意”“象” 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协调有序”最初的教学设计是:
( 1) 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 2) 生活中你见过协调有序的情形吗?
( 3) 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理性的,生活中“军乐团的协调有序“”大雁南飞的协调有序”的意境与文中描写的情形相去甚远。学生感悟文本的意义情感,需要历经一个“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过程。“呈于象”,就是将语言文字通过内心的视像转化为鲜明可感、有声有色的画面。“感于目、会于心”就是到画面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在“文”“意“”象”的水乳交融中,使语言与情感融为一体,同构共生。因此,才有了以下的课堂实践:
师: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了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是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的。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 这是从字面上理解,放到句子中再想想。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对,你这是联系下文来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 指一组学生: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 ……后面的……) 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你们现在走在哪儿?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不好可要掉进水里哦。有信心吗?
生:有!
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 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 速度再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 抬起脚来, 紧跟上去……( 语速渐快,引读三遍。 ) 踏踏的声音,像———
生( 齐):轻快的音乐。
师: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那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 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 组2):紧跟上去。
……
(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摇头) 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
生( 齐):协调有序。
搭石教学反思 篇3
皂市镇李场小学
张芬
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它有一道槛,越过这道槛是语文教学,没有跨过这道槛就不是语文教学,这道槛是什么呢?就是话语形式。”因此,我在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引领走进文本——随风潜入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春风潜入夜般的自然。
二、理解感悟文本——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通过“我们是在走什么?”“不小心会掉进水里”等情景渲染,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于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我则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万谢达到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助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助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助。”不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在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如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感悟了三块内容描写不同的对象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通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激活画面,再引导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学生的想象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说内心的话表内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搭石》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识字教学,我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先整体认识本课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字词,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再学文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进行了拓展,如“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ABCC形式的词语,借此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这种形式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又通过学生体验走搭石的节奏加以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在学习“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和图片来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达到了感性理解和个性思维的统一,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如上了年纪的人摆搭石的场面,通过学生想象老人发现不平稳的石头到放平稳,再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离开这个过程,他会想什么,做什么,体会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又如年轻人背老人过河,通过理解“理所当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来体现出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以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总结的语言过多,随机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没有落地,如:批注感受的时候,学生只画了相关语句但没有写出感受,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学生在表演走搭石时,动作不规范,没有引导学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篇5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三、再读文本,明确写作目的
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请用学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研读走搭石的段落,找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从哪儿感受到美?(生自由朗读、圈划)
五、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交流交流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生读词
4、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协调有序”
(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2)指导朗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5、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6、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六、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板书: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涵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节课即将结束,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了与它相关的哪些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搭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
(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说学法
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从问题——什么是搭石?若无搭石,人们又如何过小溪?脱鞋挽裤的意思?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三)再读课文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寻找描写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汇报。
2、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
(四)小练笔。我结合近段时间我市《争做文明小市民》活动设计了一个“美在身边”的小练笔,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语文应与各学科相结合的理念。
美在身边,美是——————————————————————————————。
七、说板书设计
《搭石》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6
一首和谐的旋律 一道别样的风景
——《搭石》课堂教学课例与反思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拖鞋绾裤 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生:……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先声夺人.]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2, 指名读课文,呈现这道风景.师:课文读完了,这道风景也就出来了.(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 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3,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读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三, 交流深化
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1,第三自然段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从这段话我感受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特别默契,走起来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师:默契也是一种美.想想这搭石本来并不好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一个人走还好说,如果很多人走,大家一个紧接一个,走得都那么平稳,又那么轻快,这就需要很高的默契度了,再看看脚下溪水潺潺,人影晃动,轻快的音乐加上和谐的画面,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读读这段话.学生齐读.师:感觉有了,但还不够,如果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就好了.出示文段:
学生练习后,指名读.师:听着同学们的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加进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学生齐读,教师加上手势.[朗读指导具有层次性,特别是将文中的这段话改成小诗的形式,学生的读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虽然没有音乐,但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曲清新,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回响.]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搭石是风景吗 ?
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师(过渡):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请同学们找找,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2、第四自然段.生:从这段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生:我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理所当然”怎么理解
生:理所当然就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可奇怪的.生:大家觉得背老人过河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从这个次我看出这里的人很善良.师:是啊,正是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让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3、第二自然段.生:我勾画的是第二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们一定会重新摆放好.师: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教师指一名学生发问)
师:现在你就是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请问您这么急匆匆的是要赶去干嘛?为什么又停下来呢?
„„
师:多么细心的大叔哇,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教师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师:搭石连同这善良的老人一同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这勤劳之美,善良之美,人性之美.]
4,第一自然段.生:从这段话我看出这里的人摆放搭石特别细心,挑选的都是平整方正的石头,并且都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排列,正好人们能够一步跨过,所以人们走在这搭石上才能那么协调有序.师:精心的挑选和摆放搭石,这种细心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全课的学习都是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进行,思路清晰流畅,每交流一段,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强化这种认识,相信这道特殊的风景已经深深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
四,全课小结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 ?
生:是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生:是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生: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搭石已不再是普通的搭石,它是善良平凡的家乡人的生动写照,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一句“搭石是什么”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以它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蕴涵在“搭石”这一平凡事物中的美,写出了这么朴实优美的文章.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教师朗诵诗歌《乡村小路》
师:记得有一句格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反思 :
平时,我喜欢读各类的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们风格各异,甚至迥然不同.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常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篇篇不同体裁,不同语言风格的课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也应是不同的:或清新隽永,或慷慨激昂,或生动活泼,或简约朴素……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 篇7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认识关联词和中心句的作用,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例如没有体会“谴责”是什么意思。人们可能会怎么谴责?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的“心中有他人”?他满意离开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等等。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2《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课文《搭石》反思回顾 篇9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
2、加强识字、理解能力的培养。生字教学,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识字采用随文识字方法,把生字放在句子中学习,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学时,我先对所学生词进行听写,达到检查、巩固的目的。对“伏”“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想象画面等方法
3、能把朗读、理解、感悟、运用相结合起来。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和年轻人和老年人走搭石“的画面,采用创设情景、联系语境等方法,自然灵活地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搭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0
一、创设情景,认识搭石: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个美丽的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在刘爷爷心里,家乡最美的还是那平凡、普通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课件显示的优美的山村风景画,悠扬、柔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既可感又可观的情境,加上教师诗化的语言,一下就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锁住,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激情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找一找,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么样过溪的?用横线画出来。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这一次次的脱鞋绾裤,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 生:麻烦、累……
师:是啊,搭石虽然很平凡普通,可对人们过小溪而言,它是多么重要啊!【“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突出了读的训练,又凸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写了搭石很美,找找是哪一句话?“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想不想一块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亲人一道走走搭石吧。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家乡人走搭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家乡人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师:是不是只有上了年岁的人才会这么做?还有谁也会这么做? 生2:风尘仆仆的中年人。生3: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生3:活泼可爱的小学生。„„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让学生谈体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的新理念。】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就应该是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又——
生:紧跟上去
师:这就是“协调有序”。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师:我们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的意思。生:“清波漾漾”是水波在轻轻地荡漾的意思。生:“人影绰绰”是人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生推荐配乐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全班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全班读)
【这一教学片断中,老师极富新意地让把课文中的语段变成了诗歌的形式,3 一次次地感情升华,老师以情引读,学生动情复读,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正所谓“以情激情”、“以言激情”啊!】
师:“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从这句话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很感动?
生:伏
理所当然
师:(电脑课件演示“伏”字的演变过程)你们看,“伏”本指犬匍匐在人脚旁的样子,(请一生演示“伏下”)大家看,“伏”是多么恭敬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家乡人的什么高贵品质呢?
生:尊敬老人。
师: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可又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伏”字从字理上进行分析,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家乡人尊敬老人的高贵品质。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没有多余的内容分析,而是着力于让学生感悟,这再一次体现了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师:还有哪些人也走过搭石,搭石路上还有哪些“美”呢?展开想像,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早上,老师走进我们咱们班的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这是一种美。下课了,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蹲在地上,一张课桌 4 一张课桌地帮着一个男同学找橡皮。她们是那样仔细,那样认真,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并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感悟、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教师在“以读悟情”、“以情激情”和“以言激情”后,又设计了“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的说话训练和“找找身边的美并写下来”的写话训练,教师巧妙地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总评】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文设计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主线,从看得见的景美,到看不见的人美,情美,到去发现美,书写美。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比如“伏”字的教学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三、注重朗读、默读,边读边圈边思考,使孩子在读书中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串始终,“感悟、积累、运用”呈层递性地推进。
《搭石》教学设计 篇11
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搭石)
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1)什么是搭石?(2)为什么需要搭石?(3)怎么搭石?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
间隔
联结
猛涨
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挽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图片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 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
三、课文学习
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找的很准确!)(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
预设一: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 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
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1)“挽”是什么意思?(卷起)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啊,来来去去就必须——
(3)这样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麻烦、不便)
(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5)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多么重要啊!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四、课文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在第1自然段就基本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布置
二、课文学习
1、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2、你们说的都不错,和刘章爷爷的心是想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3、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②你们说的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③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板书:善良美)(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②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③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④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分为两大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的——(速度再渐快)前面的——后面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⑤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⑥体会的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出示: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宽裕,用不完)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想一想。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画面美)全班齐读
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5、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吗?(谦让)(板书: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来感受这份美
6、如果“青年人”和“老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生字(伏)齐读三遍
②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伏”:伏是什么意思?(弯)假如你就是那位年轻人,你能来做做“伏”的动作吗? 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像你道谢吗?(不需要)(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多好的年轻人,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听了你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因为——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老)(板书:尊老)你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么做的,这已经积淀成了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7、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搭石,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搭石了,它搭出了人们的(协调有序),它搭出了人们的(谦让),它还搭出了人们的(尊老),它搭出了人们的心灵美。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推荐阅读:
搭石优秀的教学反思09-10
搭石教学案例07-29
搭石课堂教学设计07-14
《搭石》教学反思09-09
关于《搭石》教学反思优质五则07-26
搭石听课记录09-11
部编版四上语文《搭石》教案、教学反思05-13
名师搭石讲课视频05-30
搭石课后练习题08-24
21搭石课件完美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