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类作文

2024-12-04

感动类作文(精选13篇)

感动类作文 篇1

那一次,真令我

 

 

 

我终于忍不住了,恐惧、不安一齐涌上心头,变成汗珠,一颗一颗淌了下来。我身上既没带钱,也没带公交卡,怎么回去呀?忽然,我眼前一亮——有了!找门房呀!守门房的是一位老爷爷,他骨瘦如柴,宛如骷髅的手夹着一根烟,正在使劲地抽着,挥了挥手,让我用电话。我急忙打了个电话,爸爸说了一会儿就来,我这才如释重负,放下心来。“我来了!”爸爸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我惊喜万分,大声喊:“爸爸!爸爸!你终于来了!”说完,激动地冲上去抓住他的衣摆,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然后又向帮助我的那位老爷爷道谢并道别。临别时我眼睛的余光瞥到了一抹被风高高吹起的衣角,不禁好奇地回头看了一眼——我愣住了,是那位老爷爷!他正目送着我离开,那有些冷淡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一双宛如骷髅的手背在身后,是那样的沧桑。眼睛却亮亮的,仿佛映着漫天的星辰。我楞了一下,随后笑着向他挥了挥手,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声“谢谢”,心里暖暖的,充斥着感动。

感动类作文:那一次,我真感动

 

感动类作文 篇2

一、对电视节目“节奏”的认识

《辞海》中对节奏的诠释明确指出, “节奏是由于音响运用轻重缓急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强弱音、长短音现象”。“节”是节拍、节律、节制、节度的意思。节, 既有段落分合的关键问题, 又有控纵制约的分寸问题;既有时间长短的问题, 又有空间大小的问题。“奏”, 是推进的意思, 应该是因势利导的态势推进的过程。

在电视节目当中, 节奏是一种普遍的形式审美因素。可以说, 自从有了电视节目, 节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相应的节目之中了。如果电视节目不能把握与受众一致的节奏, 那么谈不上什么与受众的互动和共鸣了, 它就必将被受众同时被时代所淘汰。影视领域的节奏研究, 是从对电影节奏的研究开始的, 而电影电视在美学特征上的相似性, 决定了电影节奏研究的大部分理论都适用于电视领域。节奏是运动的产物, 形成影视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此而产生的节奏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从短片、音乐、颁奖词、主持人几个方面分析《感动中国》的节奏。

二、《感动中国》节奏分析

《感动中国》用颁奖的形式来讲述个体或群体的感人事迹, 每个叙事对象都是独立的, 每段节目都有明显的起始转承。每个段落的基本流程如下图:

播放人物事迹短片→主持人对人物进行采访→宣读推荐词→宣读颁奖词→颁奖

依托安排合理、联系紧密的节目流程, 《感动中国》借助成熟的电视表现手法, 将大型人物颁奖典礼类节目的节奏控制展示的非常成功。

1. 短片:人物事迹的集中展示

节目最先开始的, 也是分量最重的, 最吸引观众的就是人物事迹短片, 它完成了最主要的叙事任务。人物事迹短片将观众从颁奖晚会现场带进了人物故事的情景当中, 突破了原有的陈旧的表彰颁奖的模式, 让观众通过摄像机客观的镜头了解真实的人物

听, 2012年第03期

[2]姚宏, 分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16期

[3]蔡正华, 郝伟, 宋璐莹, 主持群模式与《天天向上》栏目品牌建设[J], 媒体时代, 2011年第08期

[4]姚必鲜, 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之美[J], 新闻实践, 2010年第05期

[5]石晓茹, 品牌效应的在媒体中的运用[J], 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年第

事迹。在每个短片开始, 都会向观众展开一个事件, 突出故事的主人公在事件中的中心地位, 达到“未见其人, 先知其事”的效果。故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处, 短片自然地插入故事主人公面对镜头的个性视角评述、补充说明或者环境描述、事件背景信息介绍, 以突出事件序列的矛盾冲突, 强化紧张的氛围。颁奖盛典最出色的部分就是介绍获奖人物的短片, 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也蕴涵在短片中。

2. 音乐:链接环节、烘托气氛的元素

在整台晚会的环节设置中, 音乐在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作用十分重要。当人物事迹短片播放完毕, 镜头从短片切回现场, 这时主题突出的音乐悠扬的响起, 起到了承上启下、感情逐步升华的作用。在第二个环节“人物采访”结束时, 音乐响起, 第三个环节主持人宣读“评选委员推荐”, 以及第四个环节主持人宣读“颁奖词”, 这时的音乐, 在环节衔接以及单独环节当中, 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起到了提升情感、烘托气氛的作用。尤其在最后颁奖环节, 伴随着宏大富有感情的音乐, 获奖人从采访席走向授奖台的一路上, 音乐的作用尤为凸显。不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渲染、铺垫了现场情感。

3. 颁奖词:节目主题的最佳诠释

《感动中国》作为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 强烈地突出对宏大主题的追求, 张扬道义力量, 彰显民族精神, 从节目名称《感动中国》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主办方的意图。从颁奖词的撰写到高度凝练的总结, 无不透露出恢宏的气势和震撼心灵的情感。经典的颁奖词更在无数受众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每年节目结束后, 网上马上有人发贴将颁奖词汇总, 甚至有网友直接把它们当成学习写文章的秘笈, 颁奖词的情感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4. 主持人:把握节奏的现场主导者

在节目整体节奏中主持人的语言节奏是直接受心理节奏影响的。准确把握语言节奏是关系到节目质量以及作用于受众的关键环节, 是推进节目进程、体现节目编导意图的前提, 也是语言表达与节目效果完美统一的保证。从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十年来, 主持人的组合未曾改变, 由敬一丹和白岩松组成的“黄金搭档”也构成了节目不可缺少的人选。两个人大气稳重的形象、过硬的主持功力也体现了节目的气质和要求。

在颁奖典礼的第二个环节“人物采访”中, 主持人的重要作用就充分体现了出来。人物事迹短片播放完毕之后, 关于这个短片介绍的人物,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于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迹, 都会有些好奇和疑问, 急于想知道这个感动了中国的人物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时, 主持人出来与获奖者进行交谈, 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问题的问答来表现更加真实和丰满的人物。

以上只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简述了影响电影电视节目节奏的主要因素。但是, 节奏是一种复杂得多的存在, 在实际情形中, 其中的各构成因素实际上是被综合在一起的, 因而是密不可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融合了纪录片、人物访谈、颁奖晚会等多种节目形态,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节目形态, 其对整体节目的节奏控制,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推广。

12期

作者简介:

例说“作文中的感动” 篇3

读书累了,爸爸为我削一个苹果,这是感动;

跑步跌倒了,一位同学过来搀扶我起来,这是感动;

考试考砸了,同桌过来说几句安慰的话语,这是感动。

读完一个故事,同样会感动。有这样一个女孩,她渴望生病,渴望一生一世都在生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女孩的故事。

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回一个带着小弟弟的女人。父亲对弟弟疼爱有加,继母更是处处呵护。与平时的故事不同,父亲和继母从来不责骂和虐待女孩,给予女孩的只是冷漠,一种彻底的冷漠。从那以后,女孩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往,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倒真希望他们能够责骂我一次。”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如何逃遁也无法摆脱。

一次意外的生病,使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她四肢乏力地躺在床上,睡眼模糊地看到了这一切:父亲请假,坐在她床边守护着她,继母摘下往日冷漠的面纱,四处为她买药,连往日淘气的弟弟,也变得乖巧了许多。女孩身体上仍然痛苦,可这次,她笑了,笑得是那么甜美。

小蓬:当我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看见妈妈早已为我准备好了早餐,怎能不感动呢?大雨滂沱中,看见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爸爸为我送来了雨伞,怎能不感动?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精心准备了蛋糕,为我唱一首生日歌,怎能不感动?

小钟:感动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不需要用语言表达,让我们把感动留在心间,把这份感动化作前行的力量。

小川:看来,感动与我们很近,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存在让人感动的地方。

是的,感动在心间——每一天都有值得我们感动的事,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因为感动,我们知道了他人的艰辛与不易;因为感动,我们学会了别人那样的坚强与勇敢;因为感动,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小川:我是七年级学生。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一定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郭老师回复:你说得很好——生活中处处有感动。我们细心看看:一棵小树,一粒石子,一缕阳光都可以让我们感动,我们观察风景、情景、场景、每一次都能激起我们美好的情感,激起我们心潮的澎湃,情不自已。

小川回复:美好的情感让人感动、美的艺术让人感动;感动可以改变一个人、感动时会流露真情。每个人都有被感动的经历——我们应该把它写出来。

郭老师回复:在感动中作文,感动每一棵花草,她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色彩,感动每一颗露珠,她折射出了彩虹的美丽,在感动中作文,让心灵经受“感动”的洗礼。

细节描写真情感动类写作 篇4

细节描写真情感动类写作范文5篇

理由只有一个读高一的时候,学校准备举办一场演讲比赛。从没登过台,也没在人多的场合讲过话的我,出于畏惧,自然对演讲比赛敬而远之。但看着有的同学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又满腹不服气,心里也很痒痒。我的内心被这种复杂的情绪纠缠着、折磨着,既烦躁,又犹豫。父亲了解到情况后,亲切而又轻松地对我说:“正因为过去没登过台,现在才更需要上场;正因为你害怕做演讲,现在才更需要亮相呢。”有时,人的畏惧之心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打消的,我依然犹豫着,心里是十分紧张和十二分的胆怯。于是,我便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理由,以此来证明我可以不必去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比如,这次演讲的奖品不吸引人了;我的强项在于写,不在于说了;要准备比赛肯定会浪费时间了等等,甚至连我个子矮、长得不出众都成了我不报名参加的理由。“你说的这一大堆,都不叫理由,只能叫借口。你不想做成这件事,你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但你要想做成这件事,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想做成这件事!”父亲的脸沉了下来,很严肃。我若有所思时,父亲还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想不想做成这件事呀?”父亲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的怯懦。可出于虚荣,我又用许多的借口把这种逃避包装起来,用满不在乎和不屑一顾的神态硬撑着。真的面对了自己,才看到了自己的虚弱和虚伪。我终于跟自己说:“你要真的不服气,就上台拿出个样子,让人看一看。”我终于找到了使自己往前走的一个理由:“我想做成这件事,我要尽全力演讲一回。”而且,我还给自己减了一下压:拿不上奖,就算咱锻炼了一回;演讲砸锅了,就算咱锻炼了两回———除了锻炼了口才,还锻炼了自己的脸皮呢!想通了之后,我便报了名,并专心于演讲的准备。没有了太大的压力,反倒轻装上阵。那次演讲比赛,我虽然没有讲砸锅,但也没有获奖,可我觉得自己的收获是丰厚的:我终于有了敢于当众讲话的勇气,自己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此,我明白了,想要做一件事,完全没有必要一上来就害怕它,更不应该为这种害怕找许多的借口。想做,就去做,这便是唯一的理由。借口,是个漂亮的面具,它遮住了自己怯懦的面孔;借口,是个温柔的杀手,它把勇气给销毁的同时,也摧残了自己的信心。人要想找退缩的借口真是太容易,正如想让自己后退、倒下太容易了一样。只要你喜欢找借口,随时就会找到借口,也永远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事。而前进是无须借口的,它只有一个必胜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向上的理由,然后去攀登就是了;给自己一个成功的理由,然后去竞争同时也去合作就是了;给自己一个乐观的理由,然后去放眼遥望、俯首耕耘就是了。与人交往也是如此,给自己一个高贵的理由,与人相处时就能让自己于凡俗中活出不俗的味道,让日子于平淡中活出诗的意境。给自己一个理由,把一百个借口抛置脑后,眼前便是一片豁朗。父爱无边老家只剩下老父亲和那动幢老屋了。我知道,孤独会使老年人加快衰老的步伐,何况父亲还多病呢!好说歹说,父亲才同意进城来住。可没几天,我就发现父亲的气色越来越差。在我那逼仄的房间里,他像一头被捆的老牛,焦躁不安。有一天,我中午下班回家,却发现父亲不在,四处找寻不着。黄昏时,父亲然回来了,脸上有了些喜色,他说他沿着一条街一直走下去,终于走到了有田野的地方,他在田野上与当地的菜农拉了很久的家常才回转。父亲喘着气,唠唠叨叨地数落着城里的不是,说成天呆在家里守着个电视机像个哑巴,说城里人很冷淡,对门对户不说话……几天后,我终于挽留不住,父亲又回乡下了。春节时,我携妻带子冒着风雪赶往老家,在离家2里远的渡口,我一眼就瞥见父亲站在别人的屋檐下望着渡船。我心头一热,眼前模糊一片。在别人合家团圆一片喜庆的爆竹声中,我的老父亲却孤零零地守望着他的儿子!想像平日里他是怎样去池塘担水,去集市上背回柴米油盐,怎样守着一盏油灯度过寂缪的乡村夜晚,我的心头升起深深的忏悔: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我读完了大学,我给他们什么回报呢?整个春节期间,我闷闷不乐,为自己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而懊恼。父亲却看出了我的心事,一天,他在火塘边将火拨了又拨,吞吞吐吐地说:“你读了书,就是国家的人了,老牵挂我会影响工作的,这样吧,我认个干儿子,你,你同意不?”说完,父亲的脸上竟露出了孩童般的羞涩。我们那里有个习俗,干儿子与亲儿子享有同等“待遇”,是有财产继承权的。看到父亲竟为这一点点要求犹豫的样子,我对父亲充满了无限感激。因为求学,家中已一贫如洗,剩下幢老屋如一幅老牛枯瘦的身架,我对父亲还有什么财产要求可言?他和母亲省吃俭用,认准一个死理送我上了大学,这就是赐予我的最大的财产呀!想到这里,我连忙点头。父亲笑了,说:“还是要读书,读书就明事理。有了兄弟,你就不用担心我了,以后,你把你发表的文章常寄点给我看就是了。”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勤劳朴实的乡村兄弟,他代替我在老家陪伴父亲,尽孝道。偶尔,他也能用歪歪扭扭的字给我回信,内容都是“父亲一切都好”,我知道,这都是父亲告诉他这样写的。终于有一天,村里有个进城做生意的女人碰见我,责怪道:“你在城里好安稳,你父亲快病死了哩。”我急急忙忙赶回老家,父亲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我内疚的心情无法言表。父亲却愤然道:“那个多嘴婆,害的我儿跑这么远,她不知道人急易出事么?”然后,他撒了一把谷在堂屋中央,一阵吆喝,3只饿得发慌的鸡进了屋,父亲突然掩了门,鸡叫声便响成一片……我啃着鸡,泪水却从眼镜片后滴落在碗里。兄弟说,父亲病时,兄弟要杀鸡给他补身子,父亲坚决不肯,说补他已无大用,留着给我补脑子还可以写出好文章。这天,他早早放下碗筷,坐在屋檐下,开始翻阅我的文章。我平时寄给他的文章,他已用针线装订成册,翻得多了,卷了毛边,就像一本乡村会计的陈年老账。我忽然觉得,那确实是一本账,里面记载着我对父亲无法偿还的债务。(周碧华)一碗大米饭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第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竟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戴晓军)爱只是一根线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父母之间是否有真爱。他们天天忙于赚钱,为我和弟弟支付学费。他们从未像我在书中读到,或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互诉衷肠。他们认为“我爱你”太奢侈,很难说出口。更不用说在情人节送花这样的事了。我父亲的脾气非常坏。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他经常会发脾气。一天,母亲正在缝被子,我静静地坐在她旁边看着她。过了一会,我说:“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她一边继续缝着,一边回答道。我低声地问道:“你和爸爸之间有没有爱情啊?”母亲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满眼诧异地抬起头。她没有立即作答。然后低下头,继续缝被子。我担心伤害了她。我非常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后来我听见母亲说:“苏珊,看看这些线。有时候,你能看得见,但是大多数都隐藏在被子里。这些线使被子坚固耐用。如果生活就像一床被子,那么爱就是其中的线。你不可能随时随地看到它,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爱是内在的。”我仔细地听着,却无法明白她的话,直到来年的春天。那时候,我父亲得了重病。母亲在医院里待了一个月。当他们从医院回来的时候,都显得非常苍白。就像他们都得了一场重病一样。他们回来之后,每天的清晨或黄昏,母亲都会搀扶着父亲在乡村的小路上漫步。父亲从未如此温和过。他们就像是天作之合。在小路旁边,有许多美丽的野花、绿草和树木。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温柔地照射在地面上。这一切形成了一幅世间最美好的画面。医生说父亲将在两个月后康复。但是两个月之后,他仍然无法独立行走。我们都很为他担心。有一天,我问他:“爸爸,你感觉怎么样?”他温和地说:“苏珊,不用为我担心。跟你说吧,我喜欢与你妈妈一块散步的感觉。我喜欢这种生活。”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得出他对母亲的爱之深刻。我曾经认为爱情就是鲜花、礼物和甜蜜的亲吻。但是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爱情就像是生活中被子里的一根线。爱情就在里面,使生活变得坚固而温暖。举手投足之间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玉米,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后来的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还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依然坚持去爬高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外婆是细心的,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了。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的,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每天叠的纸钱,已经厚的烧不完了。如果那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节。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 篇5

在一所初中教书的陈斌强因为年迈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每天去三十里外的学校教书时都会不辞辛苦地用母亲小时背过他们的一根带子将自己与母亲紧紧地绑在一起,然后骑着车去学校了。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陈斌强每日都安排了作息表。虽然母亲一天比一天糊涂,但他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照顾着母亲,最后画面定格在了陈斌强母亲那灿烂得像个孩子似的微笑上。

看到这一幕,我泪流满面。是啊!“百善孝为先”,父母把我们养大多么不容易啊!在我们一蹶不振的时候,是父母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当我们遇到了难题的时候,父母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是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说到这,我不禁有点儿惭愧了。有时妈妈累了叫我帮她倒杯水,我都不情不愿,还谈何孝顺呢?所以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帮父母亲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一位是十二岁的小女孩何?h。这位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孩子,却不幸身患绝症。她今年才十二岁啊!一天,何?h在病房里听到父母与医生的谈话得知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了,看着自己同一个病房的人一个个离去,何?h不经感到了恐惧与绝望。一天夜里,何?h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我的生命已快凋零,我何不尽我最后一点能力把我的器官捐赠出去,拯救那些生命垂危的人们呢?何?h去世的那一天,医院把她的器官保存了下来,先后救了三条生命。

何?h那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试想如果换成是你我,在遭遇那么大的不幸时,剩下来的恐怕只有自怜自艾吧,而何?h却用她超乎寻常的坚强与勇气,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决定,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关于感动的作文:被自己感动 篇6

我们都会被感动,大多数都是被别人感动,却很少被自己感动。其实,应该被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自己感动。

小时候,我非常依赖爸爸妈妈,就像一朵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暴风雨的击打,只有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让我只享受快乐。

慢慢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开始锻炼我,想喝水,自己倒;想吃水果,自己洗;想干什么,自己做。我哭过,也抱怨过,但都不顶用。于是,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长大了,可我仍然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也不敢坐在陌生人身边。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商场,天很热,我把自己水瓶里的水喝完了,就让妈妈帮我向柜台的服务员要水,妈妈接过杯子像往常一样走过去,可突然她转身把杯子递回给我,说:“你自己去吧,去给那个姐姐说你想接点水,她会给你的,然后谢谢她。我在这里看着你。”我有些吃惊,仰头看了看妈妈,妈妈微笑着,眼神却很坚定。我又很渴,只好自己去了。我慢慢地走着,心里练习着要说的话。走到柜台前,我忘了要说的话,不知怎么开口,又赶紧跑回妈妈身边,问她应该说什么。妈妈笑了笑,说“姐姐,我想接点水。”我只好又走回柜台前,暗下决心,咽了咽吐沫,鼓足勇气对那个长相甜美的服务员结结巴巴地说:“阿---姐姐,我...嗯,我想接杯水,可、可以吗?”我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点颤抖,也不敢抬头看,那个姐姐接过我的水瓶帮我接了水,微笑着递给我,我说了声谢谢就匆匆跑了。妈妈给我竖了大拇指,又亲了亲我,我虽然心还在狂跳,可是特别高兴。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篇7

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公交车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时评。

点评:这是一则时事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罗列。后半部分是对“低头族”一词的分析,而“低头族”一词的词意也正好表达了作者对前面这种现象的看法:因为手机冷落了周围的人。所以我们的观点就是:不可因为手机冷落了人情,要珍惜身边的人。

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时事评论呢?

首先同学们来看一篇发表在2010年9月1日《齐鲁晚报》的评论《不要让陪读成为一种时尚》

开学了!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济宁城区的不少家长又开始了陪读之旅。为了减少孩子学习之余诸如洗衣、打扫卫生之类的负担,给孩子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不惜举家迁移,或做每日“三迁”于出租屋、单位、家庭之间的“孟母”,在孩子学校旁边租房陪伴孩子读书。当陪读成为一种“时尚”时,很多本不想陪读的家长,却因同事、亲友都在陪读,也随大流加入了陪读大军。

但是笔者作为教师,任班主任多年,却发现一种与陪读热很不协调的现象:那些有人陪读的学生总体成绩反而没有那些不陪读的学生好,而且迟到旷课的次数也多于在校生。原因之一就是,被陪读的学生往往缺乏同伴的互相切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学生晚自习在出租房里学习,自由比较多,一会吃点东西,一会看电视、喝水、去厕所等,反而不能安下心来学习。出租房不像教室,有老师或班干部维持着纪律,陪读的父母不可能不做一点事,不发出一点声音,因此学习的干扰也多。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反而得不到充分保证,同等量的作业反而比在校生花费的时间多,早上迟到也就属正常了。而且,因为父母始终陪读,学生心理上的自由空间被侵占,青春期的叛逆天性也往往会使他们走上旷课的道路。

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尽可能做到不陪读,要相信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要给孩子提供融入到大集体中去的机会。如果一定要陪读的话,最好找一个孩子的同学来代替父母陪读,这样既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又可让孩子不脱离同龄人的生活,家长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去看望孩子。

总之,陪读不应成为一种时尚,孩子成长不应没有土壤。青春期的学生,宁可相信同学,也不会听从于家长。既然如此,我们家长为什么还不放手呢?

下面我们就以《不要让陪读成为一种时尚》这篇时评为例谈写作思路。

一、摆现象。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如果这种现象还没有十分地明显突出,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种现象顺着它既有的发展方向向深处延伸,从而把这种现象的不利放大,引起大家的注意。比如2010年时陪读还没有特别成风,而且很多家长陪读确实有自己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家长与孩子并不想陪读,但是看到本单位同事或朋友都去陪读了,就总觉着对不起孩子或者是孩子吃了什么亏,于是就被自己逼成了陪读。因此,我们要批判的对象是“陪读成为时尚”,而不是具体的陪读。所以我们要把这种现象进一步延伸就成了:当陪读成为一种“时尚”时,很多本不想陪读的家长,却因同事、亲友都在陪读,也随大流加入了陪读大军。

二、分析利弊。请注意,这是写时评的重点,一篇时评的深度也主要体现在这里,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不到问题的深层原因,那么这篇时评就没有了它存在的意义。还有一点特别要注意,如果你想发表,那么你所讲的原因一定是针对读者心理的,也就是让你不要讲什么大道理,空道理,读者需要的是最有针对性的分析。比如家长为什么想陪读,因为所有陪读的家长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家长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我陪读了——孩子就不用做一些学习外的劳动了——孩子学习时间就多了——时间多了成绩就提高了。那么我就以一个老师与班主任的身份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陪读都能提高成绩,而且是确有其因,而这些原因是家长能接受的。所以这篇时评当时反响很好。

三、提出解决方法。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问题,所以也有不少人经常骂。但是这些人从来就没有想过:一方面你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生活改善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你却不能接受,比如经济发展了,你买了车,出行方便了,你却骂交通不好,空气不好。所以在中国从来不少骂人者,少的是解决问题者。所以时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你要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适当的方法。

一篇时评的重点就是第二三部分。

四、提出号召,发出呼吁。让我们有更多的人向这种现象说“不”,从而彰显时评的作用与存在意义。

爱的感动-感动作文450字 篇8

翻开第一页,记得有次中午放学,忙碌的爸爸想给我惊喜,居然陪着妈妈在校门口等我。走出校门,我浑身无力,爸爸毫不犹豫地背起我健步如飞往医院赶,一路上妈妈温暖的大手不停地抚摸我的额头,焦急地说:烧的不低呀。到了医院,挂号、看病、量体温、取药,高烧39度的我软软地躺在妈妈的怀里,爸爸则跑前跑后,密密麻麻的汗珠早已占据了他的额头。回到家后,妈妈又开始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晚上时,烧还没退,迷迷糊糊中,妈妈喊我起来吃药,看到妈妈一遍遍地拿凉毛巾敷我的额头,爸爸不时地换水,给我掖被子,他们几乎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爸爸又忙着上班了,疲惫的妈妈怕我饿着,已经开始熬粥了。

接着翻,一幕幕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早晨,厨房的锅、碗、瓢、盆是一首交响曲的感动;放学回家,妈妈喋喋不休地唠叨是温暖的感动;冰天雪地,是大手牵着小手的感动;飞转地自行车轮后,是爸爸跟随呵护的感动;生病时,爸爸的后背是治愈痛楚的感动;忧伤时,爸妈的安慰和鼓励是爱的感动

感动着我的感动作文 篇9

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我买了一瓶水准备去舞蹈班排练节目。在街心的一角,我的眼球被一行字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好奇的想上前看个究竟。这才发现,一位残疾人正在艰难的.写着粉笔字,他蓬乱的头发下面似乎写满了坎坷的人生道路,饱经风霜的双眼仿佛在责怪老天对他的不公。看着那用心血写出来的一手好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他在写着自己的遭遇:我应家中失火,脸面已被毁容,十指还剩九指……读着读着我眼圈湿润了,把妈妈给我的五元钱全捐给了他,并把手中的一瓶水也给了他。他对我说了声:“谢谢”。不光如此,凡是给予他帮助的人,他都会说声:“谢谢”。突然一位穿着华丽的阿姨走了过来,瞥了他一眼,说:“真无聊,简直就是个神精病”我为之一振,难道位阿姨就没有一点爱心吗?

我沉思了……,只有人人都能用爱心去对待别人,对待生活,社会才能充满人文关怀。世界也会变的更加美好和谐。

“观点类”材料作文高分思路 篇10

【试题类型及高分思路】

“观点类”材料作文,从呈现观点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关键词”型

此类试题显著的特点就是材料中反复地出现某个词语,考生只需提炼出这个关键词,将其关键词当做一个话题来写即可准确审题立意。

如2013年课标卷Ⅱ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同学关系”;2013年浙江卷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孩子、童心”;2013年湖北卷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方与圆”等等。所以考生只要就着这些话题来谈就在切题的范围之内。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中国晚了一步,韩国“抢”走了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又在试图“抢”李时珍、孔子、西施。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中国掀起了“抢盐”狂潮;在交通路口,我们总能看到闯红灯的人,只为“抢先一步”;但凡需要排队的地方,我们总能看到插队的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能轻易地发现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抢”,而对于“抢”的态度,材料明显有两个,一个是肯定积极的抢,一个是否定过度的、盲目的抢。所以考生只需紧扣“抢”,从正反两方面或辩证地看待“抢”便可准确审题立意。①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如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有了“抢”的意识,才有目标,才有压力,才有精神,才不敢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抢”。②解读“抢”的消极影响。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③辩证地看待“抢”。“抢”是一种进取精神,“不抢”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抢”,不一定是勇敢,那也可能是莽撞,“不抢”,并非代表懦弱、胆怯……

二、“观点句”型

(1)“故事+一个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讲个故事,故事的结尾必定有一个观点句,而此句恰恰又是对本故事的评价,所以考生只需紧扣观点句中的关键词即可准确立意。

如2013年课标卷Ⅰ,切割钻石的故事讲完后,老切割师说的“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句话就是本材料的观点句。在这句话中,考生很轻易地能提炼出关键词“经验与勇气”,进而准确立意。然后紧扣“经验与勇气”联系现实即可行文。如:正视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勇气;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开拓创新的勇气。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熊比尔和妈妈在河岸的草地上享用刚从河里捕到的鱼。见比尔若有所思,熊妈妈问:“比尔,去年你一条鱼也没抓到,可吃鱼时还是兴高采烈;今天你亲手抓到了好多鱼,可为何有点闷闷不乐呢?”

比尔说:“妈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有了担忧。”

“你担忧什么呀?”

比尔说:“比如,担忧河里不再有鱼,担忧你变老了,我却没能力为你抓足够的鱼。”

熊妈妈叹一口气说:“因为你肩头有了责任才有了这些担忧,孩子,你长大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小熊为何去年没抓到鱼开心而今年抓到鱼却不开心,原因在于它已认识到抓鱼是关系到饥馑温饱的头等大事,正如妈妈所说,因为有了责任才有了担忧。所以考生紧扣熊妈妈的话便可准确立意“长大是一种责任”,注意在行文时考生必须紧扣“长大”与“责任”这两个关键词。所以考生可选的素材有“李天一十年后能否真正长大”;药家鑫轻视别人的生命永远长不大;江苏扬州扬大附中诚信男孩徐砺寒用行动阐释了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长大……

(2)“故事+两个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故事的结尾必定有两个观点句,而这两个观点句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故事的评价,所以考生也只需紧扣观点句中的关键词即可准确立意。

如2013年辽宁卷,故事的结尾有两句话,一句是老者的话:“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一句是年轻人的疑惑:“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所以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必须做一颗不平凡的“珍珠”;②赞同第二个观点,做一粒平凡的“沙子”;③辩证地看待“沙子与珍珠”的关系。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endprint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但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年轻人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故事的结尾有两句话,一句是老者的话:“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句是年轻人的话:“但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这两句话材料没有明确的感情倾向,所以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凡事不可蛮干,只有勇气而没有正确的方向注定是要失败的。②赞同第二个观点。为了自己的梦想,虽死无憾;生命的精彩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③辩证地看待“方向与勇敢”的关系。既要敢于拼搏,又要找准方向,这样我们既能享受过程又能收获结果。

(3)“故事+开放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和以上类型的不同点就是故事的结尾有多个观点句,并且这些观点句后还有省略的观点句。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条毛毛虫长途跋涉来到河边,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应该造一条船,这样会更快。”第三条毛毛虫说:“还是等长出翅膀后再过河吧。”结果第一条毛毛虫在搭桥时累死了。第二条毛毛虫,被河水冲进了大海。第三条毛毛虫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就飞到了河对面,享受丰盛的早餐。

蜗牛说:“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大象说:“成功需要长期的积蓄和足够的准备。”

还有动物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此题是典型的“故事+开放观点”类材料作文,考生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构思:①赞同材料所给观点中的任意一个;②将材料所给的观点综合起来立意;③抛开材料所给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规律,追求速成终会酿成悲剧。

在行文时,考生可写出现实的故事。如“动车事故”、“早教盛行”、“58同城总裁姚劲波的创业路”、“速成鸡等食品安全事故”等。

【考场常见失误】

(1)偷换观点句中的关键词。观点类材料作文,观点句中一定有承载着材料内涵的核心词语,如2013年课标卷中的“经验与勇气”、辽宁卷中的“沙子与珍珠“等等。这些核心词语承载着材料内涵,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考生必须紧扣这些关键词才能准确审题立意,但总有一些考生将关键词偷换以致于文章偏题,如有考生将“勇气”换成“气魄”或“淡定”。又如“冰鱼”这道试题,有考生将老者的话“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中的关键词“正确的方向”换成“有没有方向”显然是偏题的。

(2)舍弃观点句中的关键词。如小熊比尔这则试题材料,考生的立意关键词是“长大”与“责任”,但有许多考生却抛开长大而单纯地谈责任,用罗阳、苏武、屈原等例子加以论证,这是典型的因舍弃关键词而导致立意脱离了材料内涵。

【名师猜题】

【2014押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就本则材料而言,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以后”,最后用关键句“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收尾。所以考生只需扣住这些关键词即可准确立意——把握当下,珍惜今天,不可把责任推到明天。在行文时考生可选的素材有:微电影《天堂午餐》爆红网络;新版二十四孝的出台;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空巢老人现象等等。

【2014押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交通普遍的现象。在交通拥堵时,几乎所有的车主就是看到前面有一点空间就立即赶上去,结果是越来越拥堵甚至卡在中间而动弹不得。而有经验的交警疏导交通的常见方法就是让拥堵的车辆向后退,只要车辆向后退,前方便有了空间,车辆便可依次顺利通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本题的材料是一则生活现象,考生只需抓住关键句“只要车辆向后退,前方便有了空间,车辆便可依次顺利通过”便可准确审题立意。

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经常前进,也会遭遇后退。前进,是一个积极、昂扬的姿势,是一种疾风暴雨中仍不止步的顽强,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勇敢和执著;后退,是一个保守却又不失智慧的背影,是一种在一帆风顺时及时转身的敏锐。前进是需要条件的,后退也必须把握好机会。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把握进退之道,方悟人生真谛。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退一步海阔天空;②该放手时就放手;③学会放弃;④撤退是一种智慧;⑤撤退是成功的桥梁;⑥正确面对“进”与“退”;⑦以退为进,智莫大焉。

【2014押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只气球,就剩下最后一只没有卖出去。

“为什么顾主看上了它们,而没有看上我呢?”剩下的那只气球不解地问。

“我在给你充气时,谁叫你不肯多充一点呢?在几只气球中,就数你个头最小,顾主又怎么会看上你呢?”主人说。

“充气,是多么危险的事呀,弄不好,就会球破身亡。”气球胆怯地说。

“不充气,更安全,但作为气球,如果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那么,又怎能赢得顾客的青睐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本题的观点句是“不充气,更安全,但作为气球,如果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那么,又怎能赢得顾客的青睐呢”,所以立意的关键词是敢于“承担风险”。①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敢于承担风险。如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②企业、社会的发展需要敢于承担风险。如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大胆尝试;海尔集团以科技创新求发展。③国家、民族的发展要敢于承担风险。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巨大变革;“一国两制”之大胆设想;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实施。

感动-身边的感动作文500字 篇11

记得刚刚入春的时候,我家院子里多了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猫,它常常依偎在围墙下,那里的排水管道旁边的塑料棚,就是它临时的家。一见到有人靠近,它就立刻从那个排水口钻进去,过了一会儿,等人们走远了,它又缓缓地从任意一个方向翻进院墙,又躺在那个窝棚下面,懒懒地打着盹儿晒晒太阳。

过了一个多星期,那只猫的肚子鼓了起来,它不再往外钻了,行动非常迟缓,也没有以前那么机灵了。又过了一两天,它的肚子恢复了原样,只不过身边多了三只小猫,有一只黑白相间,有一只黄白相间,还有一只纯黑的。它们母子三个常常躺在太阳地儿里,伸伸懒腰。

我想走近些看看那三只小猫长什么样。不想,那只母猫瞪着我,脸上露出了狰狞的表情,从喉咙深处发出低沉的声音。如果把它的脸放大些,就跟老虎差不多了。我知道它生气了,我知趣地退了回去,他才又重新躺到三只小猫身边。

有一天,下起了大雨,那只母猫加上三只小猫,一个塑料棚根本不够他们四个躲雨。为了不让三只小猫被淋湿,那只母猫把其中两只幼猫塞进棚子里,自己伏在另外那只幼猫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冰冷刺骨的雨水……

关于感动的作文:她让我感动 篇12

感动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感动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谈起感动,我首先想到的就那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妹妹。

那一次,下着蒙蒙细雨。我提着妈妈让我买好的东西往回走,忽然,从我口袋里“铛”地掉出了一个东西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一角硬币,我刚想把手伸下去捡。可转念一想:唉,不就是一角钱嘛,小小一角钱不值得我去捡。想到这里,我把刚伸出的手又收了回来,继续往前走。

“大姐姐,你的钱掉了。”犹如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在我耳边,我转头一看,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妹妹在雨中向我跑来。她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手上举着被我抛弃的一角钱。她边喊边跑,由于马路上太滑,突然,她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马路上,我的心顿时一紧。小妹妹摔了并没有哭。她倔强地爬起来,又开始跑。她跑到我身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大姐姐,你…你的钱掉…掉了,给你!”

我听了,惭愧地伸出手去接,却看见她的手上擦破了皮,渗出血来。我对小妹妹说:“谢谢你,你的手摔了,疼吗?而且衣服也脏了,不怕你妈妈骂你吗?”“大姐姐,你不用担心,妈妈是不会骂我的。妈妈说过,拾金不昧才是好孩子。”小妹妹自豪地说。

电子邮件类作文写作指导 篇13

2008年湖北省英语卷:假设你是卜曼宜,你购买了一部某外国公司生产的手机,因有质量问题,要求该公司更换。请根据下列要点,用英文写一封电子邮件。

要点:

1.问题:手机不响铃,不能发短信;该产品已售完,无法更换;型号新,无配件,无法维修。

2.要求:公司应尽快予以更换。

注意:

1.词数为100左右;

2.参考词汇:配件—spare part;

3.电子邮件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你所写的词数);

4.已给出的电子邮件的开头和结尾不得抄入答题卡。

(以下内容不得抄入答题卡)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you for the mobile phone of Dephone-S250 I bought on 20th Apr.2008 at Tele Mall in Wuhan,P.R.Chin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Sincerely yours,

Bu Manyi

【写作指导】

1.认真审题,确定体裁

电子邮件应属于书信类作文。它要求开始写称谓(The Salutation or Greeting),如Dear Sir,Gentlemen,Dear Mr (Mrs,Miss) Smith等;接着是正文(The Body)部分:如果你是回复客户的询问或请求,应以感谢开头,如“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reply”或“Thanks for getting back to me”;如果你是主动写电子邮件给别人,首先就要表明你的意图,如“I am writing to you for ...”;“Im writing in reference to ...”;正文最后还要写上感谢收信人的礼貌语,如“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及“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其次是结束语(The complimentary close),如Yours trully,Yours respectfully,Yours sincerely,Yours faithfully等;最后是签名(The signature),附上你的名字。

根据本试题要求,电子邮件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考生只需写好正文部分,可以说降低了难度,避免了考生因格式不对而造成失分。

2.人称时态,心中有数

历年高考评分标准都对人称、时态的准确使用提出了要求。由于本文是讲述因购买手机有质量问题而要求更换,所以应以第一人称和一般过去时态为主。

3.理顺要点,润色词句

理顺要点,防止漏写、乱写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然后将理顺的要点用自己有把握的短语或句型将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要凸显文章亮点,增加得高分机会,还要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既要使用简单句,也要使用结构复杂的复合句、并列句;措词要讲究,既要会使用普通词语,也要能使用高级词汇。

4.有效衔接,串句成篇

正确地选用关联词,如however,whats more,and,but,first,then,after等,使文章过渡自然,和谐统一,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流畅性和可读性。

【范文选登】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you for the mobile phone of Dephone-S250 I bought on 20th Apr.2008 at Tele Mall in Wuhan,P.R.China.Ten days after that,it didnt ring and send short messages.Then I took it to the seller,but was told that the model had been sold out and I had to wait at least three months for a new one.Later I went to the repairman.He said since it was a new model in China,it was impossible to fix it without the right spare parts.I was so desperate on hearing that.How can I wait that long? Therefore,I require that you send me a new one of the same model within a month.

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Sincerely yours,

Bu Man

【精彩回放】

亮点1:过渡词的巧妙使用,如ten days after that,then,but,later,on hearing that,therefore,这些词或短语环环相扣,令读者对后续的句子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和准备,使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样,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亮点2:句式多样化,使文章异彩纷呈,表现出熟练驾驭英语语言的高超能力。如被动语态:but was told that;had been sold out;复合句:I require that you send me a new one ...;反问句:how can I wait that long?固定句型:it was impossible to fix it ...。

上一篇:煤矿安全培训规定修订下一篇:安全帽使用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