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总结(精选8篇)
学科培训总结 篇1
音乐学科培训总结
参加完暑期的国学培训后,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的学科国培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让我改变了很多教学观念。在国培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学习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中提高思想认识
在农村教学很多年了,在学生心目中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叶都以教唱为主。通过本次的网络学习,让我彻底改变了一直教唱为主的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通过培训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农村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在这块都还是薄弱环节。通过本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音乐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音乐。对于有些农村缺乏的器材之类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进行直观的欣赏,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相对的提高了。多媒体教学也弥补了农村中资料不足的缺陷。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我是一名中师音乐专业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这次的学科培训,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在第三模块中针对每册的音乐教材进行得了教材分析,分析评论了有些优质课,专家的评论让我感受很深,知道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意识到要教好学生就要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习了很多音乐教学新方法,新手段,并能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四、通过培训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都是自己备课,不懂的就查阅资料上网,通过这次国培,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在交流中我感觉老师的评价建议非常重要,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很重要,只有在老师的评价学生信息反馈中才能取的进步。
学科培训的时间很短,在不知不觉中就即将结束了。这次的学习我感受很深,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基础上有很大的区别,我真希望这样的学习多开展,多培训农村老师的知识技能,新的学习方法,多多重视农村的音乐教学。
学科培训总结 篇2
一、我们的认识
学校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机制, 探索一条新的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之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一个现实途径。
1.我校校本培训的要求是 :以问题为核心 , 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以策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地带。
2.“实 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是校本培训的三要素, 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模式, 就是基于三要素构建的。
二、我们的实践和创新
我校推行的是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 其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基本程序: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行动推进, 目前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已渐趋成熟, 呈现如下特色。
1.主题多样, 课例多种。
教研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一学期固定一个主题,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讨的、有随问题发现或研究深化而形成主题系列的、有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研究的或根据课例提炼主题进行研究的, 也有兼具以上两种、三种形式的, 等等。
课例类型得以扩展, 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同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等多种类型。
2.视角统一, 视点各异。
为规范课堂观察, 我们确定统一观察视角, 即“两个纬度三个要素”。两种纬度指教师纬度和学生纬度。三个要素指目标、互动和状态。并根据“两个纬度、三个要素”制定统一的课堂观察表格: (1) 对学生具体活动的观察; (2)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具体观察的视点和记录由教研组根据不同主题并参照相关理论确定。
3.主持轮流, 研究延伸。
校本培训的主持者任务繁重, 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我校校本培训的主持者最初由教研组长担任, 后由备课组长参与担任。现在我们开展轮流主持活动,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组织本教研组、本备课组校本培训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1.变各自为政为集体协作。
从传统的关起门来备课、做课件、查资料, 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时集体讨论。从各自为政到三个校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进行集体协作、资源共享。集体协作备课能让这些老师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 做到优势互补。协作与交流, 使教师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2.问题研究意识和基于问题研究的人际互动的出现。
(1) 随着校本培训开展, 教师被引导到对工作对象的研讨中。教师开始关注外来理念、做法与校本实践的结合, 关注推进中的适应性, 以及围绕问题的思考和策略研究。
(2) 教师的评课不痛不痒, 讲好话的现象正在消失。以前评课对准的是开课的人, 评课变成评人。而目前, 所倡导的是基于课例的问题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找课, 教研组针对主题备课,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观课和研讨, 以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校本培训对准的是问题, 围绕问题说事、找对策, 已经表现出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和谐的研究氛围。
3.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受到关注。
由于“两个纬度、三个要素”课堂观察要求及分组观察的制度性安排, 一名教师观察四到六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被收入开课者和观课者视野, 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目标实现度和生活质量, “以学论教”, 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和差异得到了真正关注, 以前观课时“许多差生被忽视”的现象得到扭转。
4.反思进入教师生活。
由于制度化的安排, 反思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贯穿问题研究的始终。教学反思以教后感、随笔、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并不断被其推动, 反思已经进入教师的生活。
5.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
观课议课与研讨需要理论指导, 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和才华展现, 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参与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 因此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 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6.专业引领校本化、本土化成为一种常态。
校本专业的引领, 跨专业素养培训, 能者为师, 草根互训, 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 解决“请进来, 走出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四、结语
校本培训, 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 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 我们采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 又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并取得一些成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教师学科素养提高工程刚起步, 我们要继续在校本培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让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摘要:校本培训重在结合教学工作, 以问题为核心, 以案例为载体, 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作者就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实践和创新做了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朱幕菊, 刘坚, 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论教师学科培训的有效管理 篇3
[关键词] 骨干教师 学科培训 有效管理 能力提高
学科培训是骨干教师培训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年初,我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学科研修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学科培训的基本程序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学、看、做、研。
学:根据第一线教師反馈回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精选学习材料,并请有关专家开展互动式讲座。从而解决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
看:组织骨干教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比较好的学校看课、参观。使骨干教师开阔眼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学习。
做:组织骨干教师到相关学校进行随堂做课,实际上是一次实践性的现场考核。通过做课来检验自己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研:对前一段的看课、做课进行及时总结、评估和反思,通过小组研讨、大会交流的形式,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上述四个程序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对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要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计划
管理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它涉及找出最有效能和效率的方法,以确保组织能够发挥功能和顺利运作,从而达致预期目标的行为,其基本职责包括: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制定管理计划是实施管理的前提,是执行管理活动的依据,也是完成管理活动的保障。因此,根据培训方案制定了学科培训的“培训管理活动计划”,并依据本计划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
1、收集问题。利用下发培训通知之即,让学员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培训机构,供专家组进行问题归类、组织讨论。同时要求每个学员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发言,并提交发言提纲。
2、组织观摩教学。此环节是一个看课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对每个学员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精心选择看课学校,提出看课要求,以确保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的观摩和学习落到实处。
3、评估观摩教学。这是一个在学科指导教师主持下的评估和研讨活动,评估的指导思想是新课程理念;评估的标准是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通过评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4、进行教学前设计。此环节是一个做课活动,是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对于此,我们的原则是:在不影响做课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针对做课学校给定的教学内容,按学科、分学段进行分组教学。每人进行教学前设计。
5、完善教学后设计。这是一个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的评课活动。在做课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课。首先由做课人自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员就看课情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点评和互评,最后完成并上交各自的教学后设计(含教学反思)。
6、组织大会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派代表就本组的做课、看课、评课情况及反思或体会进行大会交流。交流由指导教师主持并进行即兴点评。
上述管理活动的安排,不但给培训学员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旨在:解决学员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加深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信念;增强他们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驾御课堂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新课程下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根据培训方案的要求和培训管理计划的安排,本着“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关”原则,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班实施了以下管理:
1.严格培训学员考勤制度。考勤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基础,没有纪律保障的培训学习是不会有实效的。
2.组建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组建由全区知名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科培训专家组’,其目的是发挥他们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指导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专家的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2],只有当观念的转变发自施教者内心,这种转变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转化为施教者的自觉行为。二是教学方式和行为的指导,要让培训学员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积极开发利用培训资源。无论是看课还是做课,我们都将邀请基地学校的领导和学科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现场研讨和评议,以增强学科培训的实效性,使问题研讨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
4、认真做好教学前设计的指导。教学前设计体现着设计者对课程和知识的整体把握,是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每个学员的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把关,特别是做课学员的教学设计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方可实施。
5、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管理。通过导师随堂听课,同组学员分工看课的方式,随时发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做课教师整改。
6、注重教学后设计。这一环节是对教学前设计的修正、补充和完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矫正,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提升学员教学能力的刻意过程,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7、将教学设计成绩纳入骨干教师的考核内容。
三、进行及时具体的有效评估
开展 “探讨式”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估。在教师完成做课以后,首先由做课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学员们各抒己见,探讨课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改正方法。这种具有探讨式的评课,不仅能及时使做课教师获取正确的反馈信息,还能使参与此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我们以一节初中化学的课后评估为例说明。
韩教师在银川第十中学做课,内容是“氧气”。课后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评议。认为这节课值得肯定的是:
1、新课的引课。能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或生活经验为背景,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课自然,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她在引课时,提出的“高原缺氧”和“给急救病人输氧”等问题,都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2、教师的基本功。字迹工整,化学符号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专业术语运用准确;语言标准、简练,措辞恰当;教态自然、大方,很具亲和力和感召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3、师生互动。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她在讲述氧气的作用时,提到的“市面流行的‘氧吧’、潜水员所背的‘氧气瓶’”等。能通过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向学生提问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或结果。同时还特别关注后排座位的学生,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请后排座位的学生上讲台来观察燃烧的情况(如:燃烧火焰的颜色等),并教他们如何嗅二氧化硫的气味,再由他们向全班讲述嗅到的二氧化硫的气味;随后,韩老师提问并解释为什么要“煽”着闻的理由。此举,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完善,内容紧凑。在教学中,能综合运用诸如讲授、对比、归纳、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例如:在归纳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时间的调控问题。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占用了较多的时间,造成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不足,比如‘氧气的用途’环节展开的就不够深入。
2、概念的讲解问题。本节课就制取氧气所使用的催化剂的作用讲解的不太清楚,致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3、教师的倾听问题。在本节课上,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暗示、打断学生发言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可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这样的评课实事求是,是非分明,褒贬得当,令人心服口服。使做课、看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四、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的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本次学科培训中的说课、做课、看课与评课就是团体行为。在这个团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反思,学员深感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
1、对体现课改理念的‘好课’认识不明确。例如:有的学员认为,“讲得越活越好;问得越多越好;对学生的评价越高越好”。这里所说的“好课”实际上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指出:“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3]教学是否有效,并非取决于教师教得多、讲得活、问得多和對学生的评价高,而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程度如何?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
2、对教学改革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在教学上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继承与发扬、与创新的关系;激发兴趣与独立获得知识的关系。本次教学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的全面挑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落脚点。
3、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新课程以来,人人都在说‘以生为本’,但落实在课堂上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新课程指出,‘以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持续发展。
4、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认识不清。比如:1)所提的问题没有深度(难度)。这不宜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求知欲。2)学生在阅读时发问。虽说这是一种“引导”,但这种引导扰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在老师设计好的程序上得出结论。
总之,本次培训藉以通过专题论坛与专家点评、观摩与交流、做课与评课、总结与反思等形式,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为主线,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宗旨,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驾御课堂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之成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教学实践的引领者,使骨干教师逐步成为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LesleyKydd、MeganCrawford、ColinRiches/著.陈垄、冯施钰珩、吴国志、卢慧慧/译.教育管理的专业发展[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93—95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篇4
历时近两个月的网上学科培训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觉得辛苦,但却获益匪浅,现在就将收获总结如下:
一、学会了如何设计教学。
以前也在备课,也在研究学生,也在分析教材,但通过学习才知道,有些地方还可以做到更好、更细致。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研究,不断思考,尤其要重视课后反思,反思优点与不足,以便下一次的更加完美设计。在教学中,我边学边用,尤其是反思,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还真有进步。
二、通过视频等的学习,学会了很多指导学生更快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具体方法,如: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学习有时是非常抽象的,你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经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正确的引导往往让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比如镜子里的物品左右相反,让学生照照镜子就明白了。还要重视各种手段的运用,如让学生说一说、赛一赛、演一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快乐,掌握知识。我发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说、充分地说,不仅让学生动了脑筋,有时还会有特别意外的收获,让全班学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学到了正确评价学生的更多方法。
如今提倡的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开放,有内容的开放,过程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学习方法的开放等。关键是要通过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学科带头人培训总结 篇5
社硎学校
苏世挺
有幸参加“莆田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学习,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研修已结束,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了自己的眼界,结交了一批陌生却熟悉的朋友。现将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小结:
一、积极参与,深刻感悟
本次培养带头人模式是一种创新,它改变了以通识培训为主或拼式学习为主的做法,构建了以学科为基石,以“问题解决”为主轴,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拓展为两翼的培养模式,学员们通过开课进行二度设计,进行反思和理论提升,提高了认识,又能落实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最终改变教学行为惠及学生。对于这种培养模式,我很喜欢。学员们,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在参与中,既可以全面分享别人的成功的经验,从别人的观点中学习有价值的东西,又可以形成我们对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实践能力。这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给了我强烈的震憾。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二、学无止境,终身学习。
我想,在这个知识爆炸和网络化的时代里,我们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一定要有常流水。所以我觉得自觉学习尤为重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要不断学习,自我加压,坚持主动学习,丰富自己。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将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活教学活动。要想做终生学习型教师,“学习——实践——反思”之路正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应该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我打算下一步继续“充实理论,静心反思,扎实实践,不断进步”!
小学跨学科音乐培训总结 篇6
钱兰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县跨学科音乐培训,这是一个新型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都有任教各个学科的一线老师。整个培训经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使我对音乐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总的说来,通过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老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孩子们都会学得特别的快。在许萍老师对低年级音乐课分析教材中,看似一首很简单的歌曲,在许老师的熟练弹奏,活泼、欢快演唱中,学生学得是那么愉快!我想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也在音乐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陈雪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堂公开课《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彝族歌曲,陈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来表演歌曲中,教了几个彝族舞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模有样。简单的舞步为歌曲增添了新的活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才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喜欢音乐,乐于自我表现。可如果总是单调呆板地教学,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每堂课只有少部分的好学生来勉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长此下去又怎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我在备课中注重备学生、备教法,采用灵活可行的教学形式来组织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1.师生互动,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即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不愿学也不会学。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在课堂中能够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主动自觉地做好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与促进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与发展,让自己的课堂建立起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鼓励创造。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尤其是处在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点“交往”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共同去探究新知、获得新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思想上的认识,我在教学中就比较注重学生小组学习与竞赛的环节设计,抓住教材中生动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合作创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都分享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
3.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轻松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同时又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对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了各种能力,达到新理念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给我们培训的几位老师,无论是她的课堂,还是她个人的素养,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热爱学生。
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记得在陈老师给我们上的课《赶圩归来啊哩哩》中有这样一幕:当时陈老师在教颤音中,要求学生边唱边动头感受颤音,可是班级中有个调皮的男生却不一样,他边唱边抖动的自己的肩膀。陈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幕,她没有批评这个男孩,而是友好地让他给大家表演一下他对颤音的理解。小男孩羞涩的站起来表演了一下,赢得了陈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表扬。我想正是陈老师对学生的喜爱,才能发现这细小的一幕。在教师生涯中,我也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五、不断反思。
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学科培训总结 篇7
全市152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从师资、生源、教学资源等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师来源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基本专业素养缺乏的问题。汇集至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有刚出校门的各专业大学生,有退休应聘的老教师,其专业素养或者空白或者已至“谷底”,且此群体不稳定。二是学生来源杂,他们的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学习地域各不相同,难以实施较统一的规范性教育。学生随着家庭迁移,学习环境、地域也随之迁移,所具备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难以短时内相融。三是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必需的支持性条件缺乏。由于学校的产生、运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学校无法为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产生了不良的连环性现象与事实,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规范性。
本市奉贤区、浦东新区等九个区县拥有相当数量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区县,因为上述三个弊端的干扰与存在,无论是管理者群体还是教师群体,都难以顺畅、有序、有效地实施《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所限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由此,策划学科课程培训至关重要。各区县针对此现状与需求,相继组织了学科课程培训。奉贤区就小学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课堂解读、教法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管理者群体、教师群体步入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实施进程中。显然,上海市各区县正践行着一项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工程。
一、解读课程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详细阐述了五方面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思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课程方案所定向的课程理念派生了课程目标的多维整合,小学阶段与其他学段一样,其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指导教师分别按照学科课程目标撰写教学设计,我们在培训中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学会解读课程标准。
1.“三维目标”的立意
培训中,我们首先系统地向教师诠释新课改目标的确立及其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第二,初步认知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即目标指向的教材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明白教材内容的构建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在多样、生动的教材中,配以相应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由此,教师能初步感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过程的引领作用,也能确立学科课程中教材的目标构成,且初步学会为每一课时确立“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内涵
课程标准兼顾了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和德育三大模块。我们引导教师明白一个道理,进行任何一种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有对目标内涵的充分认识。我们在培训中,对“三维目标”的内涵作了具体的诠释。
3.“三维目标”的拟订
目标的拟订必须依赖于教材体系,教材中蕴涵着“三维目标”。在培训中,教研员对学科教材进行剖析讲解,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的目标指向。
一是按照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逐层分解,使一个个大目标演变成一个个小目标,再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科教材目标、课程标准进行建构,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能得到落实。
二是针对课时目标,确定“教什么”,即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等,定出知识认知目标;在确认知识目标体系的同时,设计能很好或较好达标的教学过程;关键是要确定在此期间能让学生改进何种学习方法,培养何种学习能力,进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提炼教材中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个关节点,建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有近十门学科课程,我们通过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讲训,使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不管是否有过教学经历,都能尝试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解读教材
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支撑作用。教材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载体。对于教材,教师要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进行解读,能理解学科教材体系,且充分认识学科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性质和教育性质、目标任务等。学生则是在教材所建构的知识体系中以教材为支撑,融合已有知识、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发现、寻求新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丰富学习经历。
本着上述观点,学科培训中,小学阶段各学科教研员对理解学科与教材洞察等作了专项指导,有序地分学科培训教师,重点解决各学科整体框架与特质,力争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教师感知。下面简要介绍培训中的诠释内容。
语文——扩大识字量,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数学——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理解一个个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
英语——把学习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学用英语的心理素质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把视听量和阅读量列入知识的范畴。
自然——作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一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劳技——学会动手,以爱劳动为总目标,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体育与健身——坚持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心理健康领域、身体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美术——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应用、欣赏与评议等最基本的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想象的热忱;初步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音乐——音乐基础能力培养,着重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方面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体验和感悟道德品质,进行道德内化,使认知转化为行动。
三、解读课堂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组织培训的关注点。以教案设计、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为主要渠道,我们组织教师走进课堂教学,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目标,向教师提出下列课堂教学程序与要求。
1. 目标
从“三维目标”角度,让教师辨析出: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何种程度?这节课需要学生具有何种态度和价值观?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并达到什么程度?
2. 环节
围绕课时所特定的“三维目标”,以什么环节、程序能确保达成?我们相应设计了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拓展等基本程序,要求教师能自主地备课策划。同时,我们还实行集体研讨,各自撰写,交流统一,各自教学,反馈修改,再研教案的“三级六步”备课。
3. 设问
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设问,我们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坡度、角度、深度、广度”,能较好地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个别到普遍的提问程序,尽力让每一名学生能在设问中理清旧知识、新知识与未知知识间的关系与结合点,挖掘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及已有知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体系辅助学生有兴趣、有求知欲地参与思考分析,勇于创新。我们要求教师以教学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为依据,逐步深入地设问,使学生能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点。
四、解读教法
课程改革需要教法改革,教法改革的前提必须是教学观念的改革,随着教学观念的改革必将派生出教法改革。我们在综合分析自2008年9月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故在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培训。
1. 观念确立
我们以讲座和视频教学案例观摩的形式,帮助教师建构以下观念。其一,民主、开放,面向学生经验,力求开发课程内涵,有机地融合知识点。其二,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以严谨教学的态度实施新知识点教学,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整合新学知识点,重新建构。期间,既有传授,又有重组,所呈现的新知识愈发充实。其三,分析、综合,教学过程是师生的活动过程,知识形成过程是师生的探索过程,能力培养过程是师生的相长过程,由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理智和精神世界获得提升。我们以理论体系与课例实证让教师明白,学习过程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学生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是学生的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智慧,教师教学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具有长效作用。其四,人本、人文,师生是教与学的共同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关注人本、促进人文并进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以崭新的课程理论,以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态度去阅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尊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智慧情感,积累知识储备的教与学过程。
2. 教法确立
学科教材的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持续发展。我们利用各学科的教材疏通和分析过程,潜在地、有机地、融合地帮助教师研讨教法,一定程度上敦促其确立教法。主要体现在:一是牢固树立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解读文本;二是牢固树立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其互动探究;三是牢固树立把整理建构的能力教给学生,让其形成新知。
认认真真搞培训 积极努力学科学 篇8
此时正是农民农忙的收尾季节,农民们正忙着往家拉玉米秸秆准备过冬。尽管非常繁忙,但听到植保站要举办这期培训班,大家都放下里手里的農活,积极报名参加,开班当天无一人缺席。老师讲课时,全场鸦雀无声,认真听讲。下课休息时,都围绕在老师周围,请教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反映说,这样的培训班每年多举办几次就好了。其中有一位叫陈晓凤的女学员,在阳光办领导提问有关阳光工程培训的相关内容时,对答如流,还风趣地说:“你们可别瞧不起我们这些家庭妇女,学科学、学技术,我们可决不含糊,决不比你们那些大男人差。”
通过培训,农民的观念在一天一天地转变,对求得科学种田的认识也越来越渴望,作为培训基地也希望能多举办几次这样的培训班。
(省阳光办 供稿)
【学科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业务培训总结09-29
学科培训08-30
数学学科培训心得05-09
历史学科培训心得体会11-08
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11-10
暑假化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07-23
地理学科短期培训心得体会08-28
重症医学科培训考试题07-31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的简报11-18
2023年音乐学科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