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通用10篇)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1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手缝、洗涤、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种植等内容,学习技术类的纸工、泥工以及其他多种材料制作等项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册教材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
二、教学目的
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2015年9月
1、奇妙的针法
教学目标:了解钩针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装饰价值,掌握持针、绕线的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编织记号,学会其编织的技巧。
课前准备:准备工具,并向女性家长请教,以促进孩子们编织技能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上除了教材上运用的,还可以选择其它的线材,如彩带、开司米线、马海毛线等等,工具更是型号多样,棒针的型号从大到小有十几个品种,要求学生按线的粗细合理选择,棒针可以选用铝质或竹制的,钩针也有两种不同的式样,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较适合学生使用。
二、汇报课前的学习体会
三、自学书上的制作步骤
四、互帮互助
可以发动男女学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编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快。
五、课外延伸 学习其他的针法。
六、评价:编织是否仔细;技术设计是否有创意;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学后记
2、美丽的钩针花样
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各种形状的钩针编织图案,了解其针法及组合的方式。2掌握三种针法的编织方法,熟练进行编织,并能对它们进行组合,完成一种简单花样的编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锁针、短针、长针的编织方法,并能够将它们组合,编织出一种简单的花样。
2.教学的难点是熟练地运用钩针的三种基本针法。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先复习钩针起针方法及三种基本针法的编织图示符号及方法;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想想”中的三种花样分别使用的针法类型及组合方式。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总结。2动手编织:
动手编织前,教师要组织他们仔细阅读环状花样的编制说明,交流质疑,然后教师对技术难点进行示范讲解,最后分组练习,互帮互学。评比;
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展示,老师评比。教学后记
3、香皂结
教学目标:
1.探究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技术,感受它的工艺性与实用性结合的特点。
2.学会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方法,编制一份独特的中国结香皂礼物。
3.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中国结香皂的编织技术,学会基本的编织方法。
2.教学的难点是创造性地运用打结技术,编制一份独特的中国结香皂礼物。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中国结的编结技术
教师引导学生 感受中国结香皂的工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品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香皂结的外形与编结技术的关系。二。技法学习。教师示范:图案的固定方法、双手盘绕的方法。2。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尝试编结。
三、制作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编结制作。1、徒手绘制草图,和同学们交流。
2、用大头针固定编结线路,并选用合适的线绳展开编结。
四、展示评价
师生共同布置展示台。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表达编结意图:
1、我的中国结香皂有何用途?
2、我编制作品时,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在哪里?
3、哪些色彩搭配的特别满意?
4、用大头针固定时,我用了哪些巧妙 的办法? 教学后记
4、小刺猬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看着图示塑造刺猬形象。
2、通过捏、揉、搓等技能捏出造型。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紫砂泥、泥工板、各种辅助材料及泥工用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图片刺猬)引导学生说出刺猬的基本特征)
2、学生尝试看图示塑造刺猬形象,教师巡回。
3、讲述塑造过程,教师做简单评价。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价结束活动。
请个别有创新的学生上来讲述他的作品,并进行表扬鼓励。教学后记
5、电影放映机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2、学会利用蛋糕盒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电影放映机 教学准备:蛋糕盒、热水瓶软木塞、长约30厘米的粗铁丝、卡纸、美工刀、剪刀、彩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学习步骤
1、在蛋糕盒表面的正中央画一点A,然后在蛋糕盒的侧面,用美工刀刻一个小窗,并在A点附近的蛋糕盒表面开一个天窗。
2、用铁丝从A点穿过蛋糕盒与盒盖,然后抽出铁丝。
3、将热水瓶的软木塞当作放映机的郑轮,将铁线穿过卷轮的中心。、4、在卷轮的表面画上米字格,然后用小刀在卷轮的外侧画一圈垂线。
5、根据你投计的图片,按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图。
6、将画好的图片按顺序一一插入卷轮的竖缝里,注意插得整齐,牢固些,也可以用胶水粘合。
7、卷轮装入蛋糕盒中,并用铁丝将三者下连接。
8、在铁丝的上端粘上小旗子,下端扭成直角弯。
三、展示 教学后记
6、无土栽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通过上网浏览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大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运用网络,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2、分组研究
3、交流汇报
l 方法: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三)指导实践
1、讲述: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打算或?
2、指导学生做木屑栽培大蒜的实验。
3、反馈情况。
(四)总结延伸 教学后记
7、无土栽培常春藤
教学目标:学会无土栽培常春藤的方法
教学准备:铲子、洒水壶、常春藤、珍珠岩、细沙、花盆、营养液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泥土:洗净常春藤根部的泥土,并作适当的修剪。
2、准备基质:固体其质选用2份珍珠岩加1份细沙,然后将基质搅拌均匀。
3、远用中号吊盆,将搅拌好的基质上进行栽种,一般每盆栽3、5棵
4、第一次要浇透,以后每隔几天浇一次。
三、总结 教学后记
8、神奇的音乐片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片的神奇作用
2、了解安全使用电烙铁的要求
教学准备:剪刀、尖嘴钳、镊子、导线、蜂鸣器、音乐片、电池盒、触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握好电烙铁
2、带锡焊接
3、点锡焊接
4、焊蜂鸣器
5、焊电极片
6、焊音乐片
三、交流成品,展示 教学后记
9、水果电池
活动目标
1.科学探究:学会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初步尝试画简单的电路图。2.科学知识:知道电池的组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4.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活动过程
一、活动启动阶段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池?收集了哪些电池?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来创造个小电池,做一个有趣的“水果电池”。
二、实验探究阶段
1、教师当场示范制作水果电池,边出示材料,边介绍。
分别介绍电流表、导线、鳄鱼夹、金属片。
2、学生用鳄鱼夹把电流表和金属片连接好。
3、教师往水果里插入铜片和锌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4.学生尝试。
5、提出疑问:这真的是电吗?
用音乐小喇叭(来自新年卡上)来验证。水果电池产生的电,足以使音乐小喇叭发出声音。
2、讲解水果电池的组成四、实验拓展阶段
师:我们已经做了一组苹果做成的水果电池,细心的同学们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产生的电流都一样大吗?(不一样)
五、活动总结阶段 教学后记
10、自制冰镇番茄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冰镇番茄 教学准备:冰箱、糖、番茄、盘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番茄后去皮
2、将番茄装入盘中并加糖
3、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
4、数分种后取出食用
三、布置课后任务
因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家里完成。教学后记
11、煮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2、初步懂得使用电饭煲。教学准备:米、电饭煲、淘米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淘米
2、用抹布将电饭煲的内锅处部擦干
3、将米倒入电饭煲中,再加入适量的水
4、插上电源
5、按下按键,当红灯跳转后表示饭已烧熟,请再焖15分钟。
6、用饭勺将饭翻松
三、布置任务
请学生回家为爸妈烧一餐饭。教学后记
12、栽培豆芽菜
教学目标:
1、2、了解豆芽菜的由来 会自己来制作豆芽菜
教学准备:
塑料蓝、黑色塑料袋、水盆、绿豆、自来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消毒: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洗净,洗时去除破烂种子及杂质,然后在55度的热水中消毒5分种。另处,栽培的容器等也用开水烫洗消毒。
2、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浸种约一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有的种皮破裂时倒入塑料篮,冲洗干净。
3、催芽:在塑料篮外面肆上黑色塑料袋,每隔4-6小时淋一次水,淋水后及时上黑色塑料袋,在黑暗环境中催芽。
三、总结 教学后记
13、制作电动摩托艇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摩托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布置。
2、通过制作摩托艇、玩摩托艇的动手、动脑过程,学会用泡沫塑料制作摩托艇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3、学会使用美工刀、螺丝刀、电烙铁等常用工具。活动重点:摩托艇零件安装。活动难点:切割及马达地安装。
一、导入:摩托艇又叫动力艇、汽艇,是一种用内燃机或电动机发动的小型船舶。摩托艇速度快、灵活轻便、机动性大,可以作短距离的交通工具。、二、看看想想。看看想想是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电动摩托艇,思考制作这个摩托艇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设计一个制作方案,然后把方案写进右边的空白处。
三、学学做做。
1、制作船体
2、安装零件
3、调试试航
四、交流创新
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摩托艇的基本制作技能,这里安排了两道拓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
1、你能把摩托艇的外形设计得更加漂亮吗?(作品外观创新)
2、摩托艇以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想想还能用更好的动力装置驱动吗?(作品动力创新)五)展示台
1、说说你制作的摩托艇模型的特点,比一比谁的摩托艇模型做得漂亮。激发学生再次制作和创新的积极性。
2、举行一次摩托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摩托艇开得稳、开得直、开得快(可以另外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后记
14、制作小木凳
教学目标:
1、学会画线、锯割、刨销、钉钉子等技能。
2、学会设计图纸,并能从小木凳的外形、材料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创新能力
3、通过小木凳的制作,感受木工制作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条的双重画出,同学间互相帮忙,并非我们平时意义上的合作,这里的互相帮忙所指的是我帮你,你帮我。难点:掌握锯割平直的技能。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生活中各种小凳子的照片在媒体中展示,同时制作好小凳子示例,提供学生参考。
2、新课引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小凳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及制作好的小凳子做示例激发学生兴趣。
3、学习过程,1)设计小木凳
2)制作小木凳时
四、教学评价:
1、图纸的正确性评价
2、能否掌握用工具在木料上画线、锯割等技能
3、重点评价是否美观、牢固、实用。
15、我的理想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的个性展示,结合口语自由表达,使学生明确理想的含义,知道应正确选择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受到一次理想教育。
2、通过学生的口语自由表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活动过程:
一、导语: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那么,你认为理想是什么?
话题一:理想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话题二:我的理想
师小结,并结合贴吧中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明确:正确选择理想很重要!
话题三: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想
话题四:如何使理想化为现实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播放flash动画《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想实际,讨论认识到必须不懈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美好理想最终化为现实。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理想的话题,最后请你用几句话概括,今天同大家交流的收获。(生自由表达)。
16、图像捕捉器
教学目标:
1、2、了解图像捕捉器的作用 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像捕捉器
教学准备:剪刀一把、水彩笔、硬卡纸4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学学做做
1、在一块硬纸板上剪下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圆盘,并用剪刀剪出四个对称的小长方形。
2、设法将铅笔固定在圆盘的中心上,转动这个旋转观察器,透过长方形的槽观察周围运动的物体。
3、剪下长6厘米宽4厘米,接着在每张长方形纸板上各剪一个小口。
4、拿出一块纸板,在正反面相错开位置画上两个鸟笼。在另一块纸板上的正反面画上两只小鸟,把它们对插起来。
5、将两块纸板的交叉处用铅笔固定。
三、交流展示。教学后记
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 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 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
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
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
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
1.上针的平面织法:(1)教师示范:①起针 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 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
④重述上述编法。(2)学生尝试
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 ②与样品进行比较; 2.起伏编织
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
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 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
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
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 教师示范: ①起针
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 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 三.学生尝试编织
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
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 四.织品展示:
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 五.课堂总结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2
清晨,小草随晨风摇摆,晶莹的露珠在草地“沙沙”的响声中,摇摇欲坠。起早的小黄鸟振翅飞来,一边喝下了差点儿落地的小露珠,一边“叽喳叽喳”地叫,好像在说:“营养早餐啊,可不能浪费掉!”大自然美妙的晨曲上演了!
中午要到了,小黄鸟不唱了,靠在树上睡着了。可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位先生,却不知疲倦地叫着。“知了,知了。”他就是知了先生。看!知了先生吵醒了小黄鸟,“叽喳叽喳”、“知了知了”,他们打了一个中午的口水仗。大自然让我们会心一笑,它继续演奏着热闹的交响乐!
下午,孩子们放学了,他们脸上一朵朵小太阳花在开放。他们“叮铃”一下按下了自行车的铃,“嘻嘻、哈哈”地边骑边笑,骑过那铺满树叶的路,发出“沙沙”响声……大自然多美啊,这首抒情的小曲可是专门为这群孩子们准备的呢!
夜幕降临了,小虫儿们映着晚霞,开始了演唱会。他们各自表演着,好像在弹琴“叮咚咚”,好像在打鼓“咚咚咚”……我笑了,我感觉到大自然姐姐,也笑了。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能力目标: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学会给自己制动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故事录音)、拼图积木
学生准备:收集和学习态度有关的名人名言、书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2—P24页内容,话题为“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5—P26页内容,话题为“毅力帮助我们进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是小记者
1、创设情境:大家好,我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目前学校里正在开展“学习明星大比拼”活动,今天我们要采访的是四年级一班的学习明星————小刚,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小刚的生活,去看看他是怎样成为一位学习明星的。(播放录音:小刚的学习生活)
2、记者:同学们,听了刚才小刚讲述自己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想吗,现在我就随机来采访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记者小结:从刚才的画面和几位同学谈的感受不难看出小刚很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他把学习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一种责任。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责任,有的责任可以分担,有的责任可以转让,只有自己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承担,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话题,把教材中生硬的内容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怎么做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人的表现。】
活动二学习大家谈
1、记者:我在采访中发现,学得好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做学习的小主人。同学们知道怎样做学习的小主人吗?我再随机采访几个同学,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
2、记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小诀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和他小时候主动学习是分不开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国的桥梁^^砖家茅以升小时候的故事。(播放故事:“小桥迷”到造桥^^砖家)
3、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
4、记者小结:同学们已经长大了,要向茅以升爷爷那样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人,要坐学校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做得好、做得对的地方,并通过听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深化认识,再联系名人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
活动三学习态度之我见
1、师:刚才大家都谈得很好,可是小记者在昨天采访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几个同学,他们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的小记者也不知道谁对谁错,就请大家帮帮小记者吧!我们请小记者来说说他遇到的问题。
2、小记者诉说:昨天我在采访四年级一班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们说得都不一样,到底哪种做法是对得呢?
(1)遇到不懂的问题,马上向周围的人请教。
(2)遇到不懂的问题,坚持独立思考,不向周围的人请教。
(3)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自己独立思考,还不懂再请教周围的人。
3、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认为呢?认为是第一种意见对的坐在右边,认为是第二种意见对的坐在左边,同意最后一种意见的站中间。(调整座位)
4、学生自由发言。
5、记者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记得一位的足球教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也适用于其他工作和学习。
6、师:还有很多成语是关于学习态度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呢?请同学们把这些成语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来勉励自己。学生制作书签。
7、总结: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责任,父母老师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我们小学生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让我们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一些做法,知道怎么样做才是独立完成作业,明理导行。】
板书设计
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完成作业
做完作业再去玩
第二课时
活动一拼图游戏
1、师:我们每个同学小时候都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玩具,不过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次“拼图”游戏,并且进行比赛,看谁拼得又多又准,每组一副拼图积木。
2、提要求:(1)每组一副拼图,大家要齐心协力配合好。(2)拼图时间为20分钟。(3)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拼得又多又准,图案也没错就算过关。
3、学生分组拼图。
4、师:游戏结束了,说说你在玩这个游戏时的感受,或者你在游戏过程中是怎样细心照图,耐心拼图的。
5、小结:看来,做事情需要的是耐心,除了耐心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具备了坚强持久的意志就可以成功。而这种坚强持久的意志就是毅力。毅力可以是我们坚持到底,攻克一切堡垒,最后取得胜利。
【设计意图:用拼图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培养要靠自己努力,并从中初步了解什么叫毅力。】
活动二名人名言说毅力
1、(多媒体)出事教材P25页名人名言。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师: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3、师:你还知道关于毅力的名人名言吗?
4、从这些名人名言中,你有什么感受?
5、师:刚才有同学说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毅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每一件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请大家听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多媒体播放故事录音)
6、小结: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这些名人名言和故事告诉我们有了毅力的陪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和名人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毅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坚强意志的决心。】
活动三其实我很棒
1,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坚持下,很多小组都完成了拼图,真不错。在学习上,同学们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克服的呢?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师:同学们都有自己战胜困难,坚持学习的好方法。有两个同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学习的。(多媒体)出示教材P26页图。
4。师:你认为图上的同学对学习缺少了什么?这样对学习有什么影响呢?说说你的看法。
5。师:如果请你帮助这两个同学,你们会用什么办法呢?
6。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老师相信用好方法帮助我们学习,能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战胜困难的方法,写在书签上,和同学交流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优点,通过行为辨析来为今后的学习导行,是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毅力帮助我们进步
耐心
成功坚持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能绘画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规范实验,仔细思考,勤于思考及团体协作的精神。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水结冰、冰熔化成水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跟温度有关,也不清楚,通过冰和植物油的熔化实验在探究中让学生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征。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教学的难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晶体的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吸热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教案
仙岩二中 李秀珍
一、教材分析:本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安排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意义,体会熔化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读数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水结冰、冰熔化成水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跟温度有关,也不清楚,通过冰和植物油的熔化实验在探究中让学生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能绘画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规范实验,仔细思考,勤于思考及团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教学的难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晶体的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吸热
五、课前准备:
冰冻的食盐水 固体冰 固体植物油 温度计 试管 烧杯 水 保温瓶 视频:白鹿堡冰雕(课间完成)
引入:冰是什么状态?你知道它怎么变成的吗?(状态怎么变?)师:在这里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我们把-----叫凝固,把-----叫熔化,.(引出新课)强调状态的变化,“熔”的偏旁
师:冰可以固态和液态相互转化,生活中是否还存在这样的变化?举例。小结::生活处处存在着熔化与凝固,且与我们息息相关 出示老师今天带来两种物质,冰和植物油(它们为固态), 现在你用什么方法使它们熔化吗?(---加热-酒精灯-吸热)师: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那它温度到底是如何变化的? 建立假设: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变化或者是不变化
老师准备了一些仪器,同学们要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来设计一个实验。
引导问:研究温度的变化规律还应该记录什么?(温度)温度该怎么记?每秒都记吗?熔化的时候还有状态的改变,所以我们还应该记录什么? 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活动:10大组(小组两人冰,小组两人植物油)老师报时------1读温度,看状态,2记录
师:听指令开始记时,每半分钟同时记录一次温度及一次状态。状态记录(以固体 固多 固少 液体)来表示。3.注意观察:(1)、在什么温度下,它开始出现液态?及时记录(2)、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它的温度变化有何特点? 分发实验器材
师:实验正式开始,时间5分钟,看看哪组2位同学协调的最好,效率最高 生:实验-----(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仔细观察,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三):表格记录和画曲线图
师:刚才我们用表格记录了冰与植物油的熔化过程。其实总结规律,除了用表格,也可用图象,介绍绘制图象—-描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师,教学生描点 师:出示2副图,比较这两个表格和图象
(四)分析学生数据
实验过程中它们温度的变化有何共同点?---升温
师:它们温度的变化有何不同点?---冰一段时间温度不变,植物油一直升高
(你观察的真仔细!别的组有没有类似的发现?)师:在这个温度下,你发现了冰的状态是怎样的? 生:固态、液态共存,液态
师:在这个温度下,冰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并出现固液共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停止加热?---无
师:它吸收的热都用来做什么? 生:全用来使固体熔化
师:冰一直在吸热,直到全部变为液态。这就是冰的什么过程?--熔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冰虽一直在吸热,但温度却不变。
师:我们看看别的组的实验记录是否相似?有不同也可能是搅拌,温度计,物质纯度,水的温度等原因‘
而植物油呢? 固-粘-软-稀)---固体不断变粘变软变稀,而温度持续上升,如果我们一直加热,它不断吸热,温度会持续上升,变稀直到变成液态。
师:分析:
1、AB段,冰处于 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是否吸热?;
2、BC段,冰处于 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是否吸热?;
3、CD段,冰处于 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是否吸热?;哪一段是冰真正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而植物油也在吸热,但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其他的物质是否也有类似的特征呢?
视频:海波的熔化 和 松香的熔化图像和实验。比较四个图像
师:象海波、冰这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象植物油、松香这种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师:我们把晶体的这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冰,海波的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物质呢?
(四)出示图观察书页图表:不同晶体的熔点 解释这些问题? 师:“真金”真的不怕火炼吗? 为什么用钨丝做灯泡的灯丝?(熔点是不是钨丝最高了?南极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 师:你能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吗?
(五)凝固
过渡:现在大家再来看看,现在的水,植物油的状态,---固态(怎么回事?)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努力已经知道了不同物质的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那么冰等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又是怎么样呢?能推导吗?逆过程 生:凝固
师: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做出它们的凝固曲线图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努力已经知道了不同物质的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那么冰等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又是怎么样呢?能推导吗?逆过程 凝固时温度怎么变化? 凝固时吸热还是放热呢? 凝固时的温度我们称做什么? 出示图片:比较硫代硫酸钠的熔化与凝固图,在温度变化上有何相似点? 生: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一晶体,熔点等于凝固点 师: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利用晶体的熔化吸热或和凝固放热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的 动物园室内放大冰块;北方冬天在地窖储藏大白菜时为什么放几桶水? 小结: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揭秘: 冰雕室内的温度和我们教室的室温相同可以吗?要达到什么条件吗? 思考和讨论:
作业:课后练习1、2 作业本 附:
1、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
用途:感光工业用作照相定影剂。造纸工业用作纸浆漂白后的除氯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分析化学用作色层分析、容量分析用试剂。医药上用作洗涤剂、消毒剂。食品工业用作螯合剂,抗氧化剂等。
2、松香是松树树干内部流出的油经高温熔化成水状,干结后变成块状固体,其颜色焦黄深红,主要应用在电子电路焊接时的助焊剂,在乐器方面主要用来擦磨乐器的琴弦使其起到发 涩的作用。教学反思
本次课题关注学生,追求本真。本着学习的态度。个人浅尝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
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首先有效教学为目标。从注重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在提出凝固和熔化的概念之后,逐步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从实践升华至理论,并从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角地位,充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但是自主并不等于自学,而是在教师的调节的基础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内容中构建自己的原有知识,使学生对推理过程进行记忆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
导入部分:以白鹿堡冰雕导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轻松的气氛。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强调熔化和凝固是一种变化的过程。为学生的熔化曲线的分析做好铺垫。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着手到今天讨论的话题,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探究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互动教学,即通过两人明确的分工合作完成数据记录,合作完成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在同组与不同组同学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与交流。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问题设计方面:以贴近生活与难度层次设计。提出熔化过程是哪段时?首先要进行问题分解到AB BC CD的状态,联系熔化的概念之后,再提出熔化过程?熔点的相关问题以及后面的凝固相关的问题也是一样,先解决难度较低,运用最大回答机会区域理论设计较难的题目,让部分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增强注意力。能够通过回答将学生提升到下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学方法的运用
自主学习是本堂课程设计的主要学习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教有法而无定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概念的提出也只能是运用讲授法。
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
本堂课本堂课的疑难问题如何做好这个实验,如何做好这个实验,由于海波和松香的实验的操作复杂,难以控制。我们教研组用水和植物油为实验的材料。经过教研组的合作研究探讨,潜心研究。突破了实验中碰到的许多问题。例如,1、解决了用盐水获得了-2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
2、温度计的选择,我们最终在瑞安买到了一种温度计测量方位在-20—100的,读数刻度在一边的温度计,便于初一的同学正确读数。橡皮塞便能放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避免挡住视线;
3、水量的控制,为了能保证在5分钟时间内能顺利体现温度不变的情况在不同的天气情况应选择1.5毫升左右,玻璃泡的位置也应该尽量控制在试管底部中央。还要震荡是加热均匀。
4、水并不是自来是,而是蒸馏水,因为纯净水的熔点和凝固点才可能是0。
5、烧杯中加热的温水,其实温度也只有室温。如果室温升高可以考虑试管中的水量适量升高。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禾:指禾苗或庄稼。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3~5人。
二、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dāng当
1.分析字形、上边“当”,下边“彐”。
2.组词:当中、当时。3.指导书写: pán盘
1.分析字形:上下结构,上边“舟”,下边“皿” 2.组词:盘子一盘菜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
wǔ 午hàn 汗lì 粒xín 辛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结构并组出词语来,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写一个。
(三)读词语
当中当时中午下午汗水盘子米粒辛苦 苦瓜饭粒汗珠一粒米
(四)组词练习: 汗()午()粒()苦()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教学重点:
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样子像什么。教学难点:
观察吹泡泡的动作,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肥皂水与吸管。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提出要求:
你们爱吹泡泡吗?今天的说话课,是《吹泡泡》。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仔细,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
二、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人人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2.一人上台吹泡泡。其余同学边观察,边自由说一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3.交流有哪些动作。
4.用上句式:先„„接着„„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同桌互吹互看,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边看边想:这些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句式:()的泡泡,像()。或泡泡(),像()。
2.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并评议,从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方面评议。3.出示句式:这些泡泡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4.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 5.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
四、练习说吹泡泡的整个过程。
1.请几位小朋友吹泡泡,其余边看边说。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
五、观察想象:
1.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 2.尝试把吹泡泡的整个过程和刚才说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结,并要求回去写下来。
板书:
吹先(蘸)„„接着(放)„„最后(吹)„„
看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想飘
教后感: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7
【 教学目标 】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补充] 大气的成分 [板书]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结合课件)。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板书]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规律(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板书](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搜索家用电器资料。
2、使用word绘图工具“自选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并增加文字。
3、设置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当你双手提着东西想要放进冰箱,我们只要说声“冰箱开门”,它就自动把门打开了,这就是智能冰箱。这节课我们选取一款自己感兴趣的智能电器,学习、研究它的功能特点,和同学一起共同设计一款智能小电器。并画出该电器的功能图,通过此图向大家说明你的设计创意。
二、新授:
1、在因特网中查找智能电器的相关资料
●常见的“智能电器”有哪些?
●“智能电器”是如何工作的?
●“智能电器”的基本构造。
●“智能电器”的智能从哪儿来?
2、查询方式建议
●推荐web网站
中国家电网http://cheaa.com
万维家电网http://
三、上机操作
(一)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1、使用“百度”等引擎搜索
2、分类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二)设计“智能小电器”
1、外形设计
登录百度,选择“图片搜索”选项,打开“百度图片搜索”,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将搜索的结果保存好。
2、功能设计
(1)使用“自选图形”绘制“智能电器”的各个部件。
(2)为“自选图形”添加文字说明,介绍各部件名称。
(3)在结构图中绘制前头,指示各部件运行的顺序或功能是的联系。单击“自选图形”→“箭头总汇”,从中选择一种箭头。
3、制作完整的创意介绍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在网络搜索资料,并保存。学会运用“自选图形”绘制设计创意图。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 篇9
教案 浙教版
一、教学目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整式的概念。
2、理解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及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
3、能确定单项式的次数、系数和多项式的次数。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讨论、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通过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准确识别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与系数。难点: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次数。
三、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的概念,并由引例给予具体说
1、给出代数式:-3x, 学生活动 2-3x+4,2a, ab, a+3a-3,1、分组讨论, 动手操作
3xy222 , a+b+3, x-14 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规律进 行分组。
2、学生在讨论中,教师深入 学生中间巡视,听取学生解决
2、各组对于自己分组的理由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适当地进行阐述,说明组内各代数式进行交流。具有的共同特点。
3、归纳讨论结果,提出单项 式与多项式的概念。
3、观察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 的概念。
4、解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4、仔细观察例题,理解并掌
握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的含
说明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引入新课。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3、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寻求规律,强化练习,掌握知识,让学生进一
明,教师再给出一组单项式,系数和次数。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5、根据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结合多项式的概念,启发学生通过猜想,得到多项式中有关概念,并提出了整式的概念。同时应用引例中的多 项式给予进一步强化。
6、展示书本中练习做一做 注意概念落实情况。
7、出示例题 在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后,教师板书例题。
思考题:多项式 2a+2πr,2ar+πr2 是几次多项式,分别由哪些项组成,每项的系数是什么?
8、课堂练习: 分四小组进行比赛,看哪小组计算速度又快又好,评出最佳小组,并给予表扬,同时纠正学生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
9、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的小节,归纳易出错的地方。
10、布置作业。
义,并填写表格。
5、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充分交流,总结规律,掌握知识。
6、对于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或同学间展开讨论。
7、结合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寻求解决方法,口述答案。互相讨论,解决思考题。
8、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三名学生板演。
9、做出本节课的小结并进行交流,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步理解概念。
5、通过教师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使概念教学轻松愉快,学生乐在其中。
6、在学习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7、通过学生自己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探索中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8、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1、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茎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 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
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教学过程:
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
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提示: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
3、学生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
拓展活动:
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
1、提问:如何保存资料?
2、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
小结。
课后记:
第3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
能相近。教学重点:
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见过哪些鸟?
二、学习新课:
(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
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
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活动过程: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 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二)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 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四)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教学难点:
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观察15页的图片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3、小组讨论: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2、活动:摸脊柱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猜一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五、作业: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1、小组研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小组汇报结果
3、小组讨论: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三、阅读科学在线
四、作业: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板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昆虫„„
动物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鸟
鱼
课后记:
第5课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第6课 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
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
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三、食物发霉:
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真菌
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第7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的:
(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教学重点:
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
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2、观察31页设计实例
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
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4、阅读科学在线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已经灭绝: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10种
濒临灭绝: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
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冬虫夏草
3、调查: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捕杀青蛙)
4、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汇报设计。
四、布置作业:
收集我国珍惜动植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宝贵的生物资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密切联系
保护生物资源 课后回忆:
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的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那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情感价值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饮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准备
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讨论)
3、讲叙: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二、认识各种能量
1、认识机械能
① 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
② 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③ 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
④ 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2、认识其他能量
① 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② 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③ 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④ 学生讨论,交流
⑤ 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
⑥ 学生交流
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我们周围的能量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3、学生讨论,记录
4、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三、食物中的能量
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 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② 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 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 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
3、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4、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
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5、师生交流,归纳
四、拓展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课后回忆: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光能和化学能
1、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4、讨论: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二、|保护绿色植物
1、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课后回忆:
第10课 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2、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3、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4、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3、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
4、认识食物链
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象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项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二、结网游戏
1、书上有十种动植物,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找出来,越多越好。
鱼、河虾、蛇、水藻、鹰、鸟、松鼠、松树、草、松毛虫
2、每十个人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3、用红领巾将不同食物链连在一起。
4、讨论: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5、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的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总结
课后小记
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2、会自己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量的转化
1、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2、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1)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4)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1、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3、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4、讨论:
(1)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2)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它变的更好?
5、研究结果: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改造风车模型
1、怎样改造风车模型,小组讨论。
2、把自己讨论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画写在书上。
三、师总结。课后回忆:
第12课 电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2、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3、了解电磁铁的用途。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1、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2、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制作电磁铁。
(1)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
(2)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3)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4)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5)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断电后,()。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第二课时: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1、实验目的2、材料和工具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用途
1、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2、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第13课 能量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2、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3、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5、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教学重点: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1、能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需要控制吗?为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控制能量的装置。
3、分析书上的各种控制能量的饿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装置名称
作用
控制的能量
操作方法
炉灶开关
控制火焰的大小
热能
手动
变色眼镜
控制透过光的强弱
光能
自动
二、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1、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2、选择台灯的开关来研究。
3、学生实验后猜想台灯开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实验中的原理?
5、观察书中58页的水管图,思考他们是怎样控制能量的?
6、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设计自控装置
1、思考与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
2、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选择一种进行设计。
3、提示:先选择自控装置的类型(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再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我的能量控制装置
装置名称:
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
设计思路:
适用范围:
主要优点:
4、把设计的方案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科学在线
学生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了解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三、专题研究能量转化装置
1、学生根据书上的参考选题,选择所想研究的题目。
2、参考设计制作流程图进行设计制作。
3、制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制作展示台,介绍自己的模型。
课后小记:
第14课 常用能源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2、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3、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在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析能量的来源
1、提问: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看书还是能够的图,分析能量的来源。
3、提问:生活和生产中还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4、板书:能源。解释能源的概念。
5、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能源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和学习。
6、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7、学生分析后思考,你觉得什么能源最好?
第15课 节约能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2、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
能源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第16课
第17课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18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学目的:
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1、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的变化。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就不会在南北半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同纬度就不会有四季的交替变化。
二、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季节里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发学生想像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板书设计:
地球绕着太阳转
一周需用时间 形成自转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
公转 365.25天 四季
教学反思:
第19课 美丽的星空
教学目的:
l、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已知道的了解星座方法的知识。
2、能坚持长期观察某一星座的变化。
3、能把自已的制作展示给大家,并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用自已制作的星空观察器把星座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对星座多少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认识的各种星座,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星座。
教材中提供北半球四种常见星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星座,启发学生来认识,初步了解星座是怎么命名的。
二、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
学生对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一知半解,对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可能知道得也不多。教材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察两种途径获得四季星座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学习查阅星座资料的方法,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天文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供学生查阅。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天文馆去参观,获得更多有关星座方面的知识。
在查阅资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在地球的南北半球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因此才有南半球星空私北半球星空一说。在同一半球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看到的星座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察星座,看到的星座位置也会有变化。有关星座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星图讲授给学生,最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这样可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一定星座方面的知识后,动员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实际观察星空。教师要把观察星空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比如怎样认星图、怎样把星图与实际天空对应起来、怎样选择观察地点、怎样选择参照物、需要带什么工具、怎样做观察记录、怎样制作自已的四季典型星座观察图等。并在适当时候,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观察星空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星空的兴趣和爱好。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观察星空,星座的相对位置是有所变化的。教材上提供了四个时间段,供学生来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否看到不同时间星座的变化,关键是选择参照物,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参照物。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星座方面的知识,并且动员学生积极运用星座科学方面的知识,去批驳“星座决定命运”这种迷信的说法。
三、留住群星的美丽
这是一个有趣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可能会非常感兴趣。
观察星星的相对位置画下来。
板书设计:
美丽的星空
典型星座 恒星
春季 狮子座 北极星
夏季 牧夫座 天鹰座 天琴座 牛郎星 织女星
秋季 仙后座
冬季 猎户座
教学反思:
地球的近邻——月 球
教学目的:
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能通过查阅资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月球的知识
本课书可以从美丽的月球的神话故事引人,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向往以及关于科学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引导提出有关月球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活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月球的兴趣和爱好。教材用资料呈现的方式把有关月球自然状况方面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科学阅读来获得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面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方式,当场获得月球方面的知识。
查阅资料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查阅。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好查阅资料后的交流活动,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二、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可能已经对月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出“月相”的概念。每个月的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的发现则需要靠长期观察才能获得。
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做长期观察的基本要求,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准备观察工具、查阅有关资料、选择观察地点、设计观察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等等。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月中8种月相变化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这8种月相,然后再做实际观察。
做长期观察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事先一定要设计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其中包括观察的日期、所看到的月相、月球上的发现、月出时间、月落时间等。
为了督促学生坚持做好长期观察,教师要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检查,并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让学生随时交流观察心得,以及自己的观察记录等,确保长期观察的有效性。
三、模拟月相的变化
l、这个活动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在室外进行。可以选择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皮球,一半涂成黑色,一半涂成白色。教师一定要讲清楚需要用什么来模拟月球轨道、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等,在模拟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月球的公转轨道是逆时针的;二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让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方向。
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可以先观察新月、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固定位置的月相,接着再观察不同位置月相的连续变化。为了便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
3、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并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站在月球公转轨道以外是否能看到月相的变化。事实上是看不到月相的变化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说明。
四、做个小小宇航员
到月球上旅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问题,怎样解决月球上的衣食住行主要依靠前面所学的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要考虑月球上的水、空气、食物、温度等,还要考虑月球上的失重等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月球上旅行还需要制定一个旅行计划,要充分考虑到月球上需要观察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带的工具等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开展旅行活动。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近邻----月球
一天中不同时刻月球东升西落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月相的变化: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周
娥眉月 新月 娥眉月 下弦月 残月 满月 凸月 上弦月 娥眉月
课后反思:
第21课 蔚蓝色的宝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将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成生动、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示。
2.能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海洋中蕴藏着的资源。
3.能将发现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能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较全面地搜集资料。
2.能感受到海洋资源的丰富与美丽。
环境目标:
1.能在阅读资料中意识到有些海洋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一、感受美丽的海洋:
猜字谜引入。“家住大海,走向岸来.太阳一晒,身体变白.”学生猜出后,又出示另一个谜语“肚中藏宝,浩瀚无边,入口苦涩,性情多变”待学生猜出是海洋后,和学生一起走进《蔚蓝色的宝库》并板书。
师:你到过海边吗?
生:
三、五名说一说,在海边见到的情况,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海洋,出示视频材料。和学生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海面、海浪、海水、以及海底的美景。过一会我们看谁的发现多?
生:我欣赏了海洋的美丽和神奇,我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海边去看一看。
师:希望你早日实现看海的愿望。
生:看到了平静的海面、看到了海上日出、看到了日落、看到了汹涌的海水,我感到海洋太美,师:你的眼睛很亮,发现了这么多
生:丰富的海洋生物如(珊瑚、海星、海葵等),我感到海洋的生物种类太多,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新物种,等待我们去探访。
师:你的表述很有条理,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希望你长大了立志于海洋生物研究。
师:通过刚才看图片,我们对海洋有了个很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海洋是美丽、壮观的、还有它的富饶。
活动二 丰富的海洋资源
师:那么海洋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我想这也是你们急于了解的,现在我们就先把自己的收集的有关资源的资料快速的阅读并整理、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理分类、并记录。过一会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分类更合理,记录更详细。
生:自己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分类,并个别指导。
师:刚才我看你们做的很投入,分类分得也很认真、记录得也仔细。现在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它是否有生命来分的,我找到了海洋生物资源,如海洋的各种鱼类各种植物,还有矿产资源。我们要介绍的是滨海砂矿易于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另外,还有磷钙土、金、铂、金刚石等。
师:这个小组是按照有无生命来划分的,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分发呢?
生:我们小组是按照是否可再生分的,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小组重点给大家介绍海洋能源它是可再生能源。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海洋中蕴藏的发电能力达到766亿千瓦。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呢?
生:我们是按照开发历史的长短划分的,有传统的资源和新能源和潜在能源三种。我们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藻类,数量70%都是由海洋藻类的释放的,数量惊人。有许多的新能源 师:你们的分类标准很独特。
师:真是了不起,真是巨大呀。
师:通过我们的交流分类,我们知道了海洋资源真不愧为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看到学生收集了这样多的资料,课下我们一起把有价值的好的资料收集起来
师:有那么多的资源要知道它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关注的问题,请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为下节做好准备。
本课的设计意图:
《蔚蓝色的宝库》是冀教版的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21课,在学生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丽。本单元包括“蔚蓝色的宝库”、“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本课以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分析、分类,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一“认识美丽的海洋”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或搜集图片的方式让不同地域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感受海洋的途径,然后,通过用语言描述交流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共同欣赏、感受海洋的美丽,并初步认识到海洋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
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丰富的海洋资源”先引导学生围绕“海洋中蕴藏着哪些资源”为主题查找资料。接着,组织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以学生共同掌握的较充足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尝试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关注海洋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015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插卡灯笼教案】推荐阅读: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08-15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09-15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02
豫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7-16
八年级科学上册-3.2-人体的激素调节教案-浙教版06-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反思09-21
闽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6-29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6-2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7-14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