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籍读后感

2024-09-23

科普书籍读后感(通用10篇)

科普书籍读后感 篇1

读《又爱又恨是核能》有感

泰兴市鼓楼小学六(7)班何婧

提起核能,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核能是未来能源的希 望。为了能更多的了解核能,我专门在网上阅读了一本关于核能的书,书名是《又爱又恨是核能》,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核能又称原子能,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裂变能,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源;第二类是聚变能,由轻元素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第三类是原子核衰变时发出的放射能。核能与化学能的区别在于,化学能是靠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电子交换而获得能量。例如煤或石油燃烧时,每个碳或氢原子氧化过程中,只能释放出几个电子伏能量,而核能则靠原子核里的核子重新分配获得能量,这种能量大得出奇。例如,每个铀原子核裂变时,就能放出2亿电子伏能量,所以1千克铀裂变事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

核能是专门用于发电的。核能发电是用一种叫做铀的矿 物质当做燃料的发电方式。当铀原料里面的较重原子核受到中子的碰撞,会分裂成比较小的原子核,并且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变成水蒸气,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大家使用。

虽然核能的功劳不小,但是核能也是有一定缺点的,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核能发电的热效率比较低,所以一般的化石燃料排放更多的热到周围环境中,也就代表着它的热污染更严重,核能发电厂的建造成本太高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十分高,而且容易引起政治歧见纷争,最最大的缺点,就是核电厂内部具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因为事故原因,释放到了外界的环境中,那么将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呀!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如果有朝一日,化石燃料全部枯竭,没有电源,就没有电视看,没有音乐听,一切来自于电的东西都会停止,那么人类该如何生存?世界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节约用电,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科普书籍读后感 篇2

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一书讲述日常生活中万物的故事,分别涉及城市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人与自然三个方面,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对于这些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交流策略。下面笔者就以此书为例谈谈高年级科普类书籍阅读交流的一些策略。

策略一:借助图表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辑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有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有些是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还有是读了此书后想知道的另外一些知识。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下面这份表格,在书中做上不同的记号,也可以将相关要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便于和同学交流。

交流时,重点围绕读懂了哪些新的大自然的文字,用简洁的概括的话语与同学分享,如砧状云是雷雨的前兆;白嘴鸦飞来,表示春天已到;雪花原来有很多形状;北方气流和南方气流相遇会生成旋风;碱液可以消灭麦粒的天敌———象甲虫……把还想知道的知识进行归类,对不理解的知识鼓励课外再读其他的科普读物,适时进行相关读物推荐,激起学生阅读其他科普读物的愿望。

策略二:绘图讲解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已粗略地读懂了一些大自然的文字,教师可继续引导:那你能揭秘大自然的文字吗?像雪花有很多形状,可到底有哪些形状,你能画出来吗?像冰雹是怎样形成的,能借助示意图介绍给大家吗?能用流程图来画画水的奇异经历,并介绍给大家吗?麦子的敌人到底有哪些,长什么样,你会画吗?每个小组可以就最感兴趣的或认为最神奇的1种或2种大自然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抓住重点,绘制好概念图、示意图或流程图,并借助所绘的图做好交流准备,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下面就是学生所绘的“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阅读交流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提取信息、绘制图画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并且在借助绘图讲解中使知识点更清晰,阅读的兴趣更浓。

策略三:知识竞赛

本书第二辑是《城市里的故事》,讲述了城市里的街道、地铁、电流、路灯、自来水、马戏团、生物园地、剧院舞台等的有关知识。阅读本辑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对特别感兴趣的、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让自己大开眼界的知识点做上记号,然后根据书中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出考题(要附上答案),来解密“城市的衣食住行”。每个学生至少出10题,题型要丰富,可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图画形式呈现。(下文呈示的是一位学生出的题)

▲选择题。

(1)(A)和(C)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

A.地球B.闹钟C.星空D.手表

(2)鹦鹉每天吃(A)食物就够了。

A.25克B.250克C.25千克D.250千克

▲是非题。

(1)最早的街灯是瓦斯灯。(×)

(2)大象每天要吃10公斤的糠麸、油饼、黑面包。(×)

(3)照明器具既能表现彩虹,也能表现耀眼的闪电,还能表现极光。(√)

▲简单的问答题。

(1)地铁里的空气又新鲜又清洁,是因为那里有什么?(通风机)

(2)无形的劳动者是谁?(电流)

(3)你知道除了书中讲到的最早的蒸汽发电,后来的水力发电外,现在还有什么发电?至少说出2个。(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看图认一认。

下面4幅图分别是什么,你认识吗?

在各自出题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答题分必答和抢答,答对加10分,抢答错扣10分,最后决出此次竞赛的冠军组,同时根据编题及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

这样的阅读交流不单单关注了结果,更关注了阅读交流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内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

策略四:制作海报

本书第三辑是《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铅笔、钢笔、墨水、灯泡、眼镜、车轮等物品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可对于它们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学生却知之甚少。了解这些日常用品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是阅读本辑内容的主要任务。阅读前可先让学生来猜猜每天都在用的最熟悉的铅笔的制作过程,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去看,兴趣顿时被激发。看完后,又如何来介绍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一两种物品设计制作海报,可以用图、表格、文字、名片等多种形式来提取信息并介绍。看,这就是学生制作的海报。一张张海报就是一个个知识,就是一份份阅读成果,借助物化的成果,交流就更加形象,效果就更好,并以团队的力量激发着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体验到增长知识的快乐。

以上是笔者在跟五年级学生共读科普读物《大自然的文字》时所运用的阅读交流的策略,通过知识提取、绘图讲解、知识竞赛、绘制海报等多元阅读交流,学生欣喜地发现原来科学不再是难懂的名词,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也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当然,科普类读物的阅读交流策略还有很多,我们在关注阅读交流策略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年龄特点、实际阅读水平等,有选择地推荐科普类读物,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科学探究兴趣。

摘要:要有效激发学生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必须根据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借助图表、绘图讲解、知识竞赛、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就会由此被大大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才有可能。

关于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策略 篇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传统科普读物的推广很快陷入低谷。只要随机走进一家新华书店,就会发现:在儿童读物区最显眼的“推荐读物”书架上,没有一本是科普书,科普读物的柜台前也鲜有读者停留;与此相反,奇幻故事、穿越小说、卡通漫画等文艺类读物却颇受欢迎,吸引了不同年龄的小读者驻足阅读。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4%。

在各种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小学生科普书籍的阅读现状及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却不容乐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笔者专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科普书籍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必须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入手。有了“兴趣”这个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并从中吸取知识和精神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不认真阅读,再好的佳作也不能发挥作用。

1. 向学生展示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及实用性,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许多跟课文内容有关的科普知识;晨会课上,我向他们介绍世界科学史上的伟人故事;读报课上,我给学生讲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奥秘。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我讲解,称赞我博学多才的时候,我便向他们透露这些都是课外科普书的功劳。当被问到是否也想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之时,学生的反映相当热烈,都急于从课外科普书中去探求自己未知的世界,增长见识。

2. 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巧设悬念推荐科普读物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依据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悬念,向学生推荐课外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悬念:“在长时间与镭接触后,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貌悄然衰退了,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镭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后来居里夫人得到了三克镭,她把镭应用到哪些地方造福人类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呢?那就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科普读物《镭元素之母》吧。”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使学生对《镭元素之母》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 提供观察和实验机会,引导学生读书解疑

小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千奇百怪的疑问和想法,据此可引导他们通过科普读物来解决疑问,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如下雨、起雾、打雷、闪电等天气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一次我便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一次强对流天气。在学生观察后纷纷向我质疑之时,我告诉他们可以找找《天气探秘》这本书看看,并把知道的告诉我。结果,学生们读得非常起劲,收获甚多。

二、利用内外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家庭环境:获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笔者曾特意邀请班上学生的家长参加一个特殊的家长会,并在会上向家长讲明科普书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向他们列举班中的科普阅读爱好者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其创新思维的成果。我还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拓展阅读的要求,向家长们推荐《南方分级阅读》科学系列丛书的部分书目。家长们纷纷表示非常乐意购买,为子女补充大量的科普营养。

2. 学校环境:增加科普读物数量,让学生有充足的科普书籍可读

(1)鼓励学生每人选购《南方分级阅读》科学系列丛书等科普书籍,以充实图书角的图书数。(2)联系图书室、阅览室,开展借阅《十万个为什么》等传统科普书籍的活动。(3)与各年级和班级开展“科普漂流”等科普图书交换活动。

3. 班级环境:利用黑板报和科普标语发动宣传

在制作科普专题的班级黑板报的同时,可在课室内张贴科普标语,如 “科学就在身边,普及从我做起!”“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以此发动宣传,引起学生对科普知识的重视。

三、推荐合适的科普读物

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这个“有益”的前提是,所开之“卷”须是好书。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有益的读物尤为重要。近年兴起的“分级阅读”热潮,就是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和设计的儿童阅读计划。

科普读物大致可分为图说体、文艺体、讲述体和辞书体四大类。其中图说体、文艺体科普读物直观性强、浅显有趣,特别适合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如《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推荐书目《章鱼拜师》等;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则适合读《探秘天气》等文艺体科普读物和《星空探索家》等讲述体科普读物。

四、阅读方法指导

21世纪是信息飞速传递的时代。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1. 略知科学常识的泛读法

泛读可以从整体了解某本读物的主要观点,为以后精读时的准确理解奠定基础。泛读往往是精读的先期阶段,与精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指导学生读《南方分级阅读》丛书的《幽灵船上的狗吠》一书时,我先要求学生采用浏览法——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整体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再去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 探求科学知识的速读法

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就需要采用“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方法,其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已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字,而未受过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80或90字。速读法能让读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吸收加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品味科学奥秘的精读法

精读法可应用于文质兼美的科学文艺作品,它需要读者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从中汲取科学精神、探究科学问题,要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养分。

五、活动反馈,总结收获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和科学知识,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此时教师就应开展多种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1. 举办“科学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听故事、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科普阅读中,读到了曲折离奇、充满幻想的科学故事,都想和老师、同学们分享交流。举办“科学故事大王”评选活动,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听、讲愿望,又能为教师检查学生的科普阅读情况提供良好的机会。

2. 开展“小小科学家打擂”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为鼓励学生在科普阅读中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探究,我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栏,设置了“小小科学家打擂”等小栏目,让学生写下在阅读科普读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设想,再征集大家的答案;能成功解决别人的疑问的学生,冠以“科学擂主”称号,并继续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大都能根据科普书籍中的某一自然现象或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3. 评选最佳“发现创造”作品

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与信心,我在课室内设置了“我的发现创造”小展台,展示他们读科普读物后的发现和自己的制作,并在期末进行投票选出若干件最佳的“发现创造”作品。在一件件奇思妙想的“发现创造”作品的带动下,学生运用《南方分级阅读》丛书的《探秘天气》《星空探索家》《遗传的奥秘》等书目中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和实践操作,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果。

4. 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

学生经历了上述几项活动后,“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渐浓,此时可通过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让学生总结阶段性的阅读收获。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课外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精心、科学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科普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许纯子

科普书籍读后感 篇4

在暑假里,我读了不少书了,其中的一本科普类书籍,让我很受感动,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年一度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中,罗克代表着中国中学生去参加了第三十一届数学竞赛,可是途中由于飞机失控,飞机上的人都掉进了水里,而罗克却掉在了一个荒岛上。当罗克醒来时,发现一个白发老人在他身边,是他救了罗克的命。经过交谈才明白,这个老人是那里一个部族的族长,这些年来一向在为看不懂一张藏宝图而苦恼,当他听说罗克的数学知识很好时,老人的一双期待的眼睛,让罗克无法推却。在寻宝的过程中,罗克遇到了重重困难,好多地方都要用到高深的数学知识,罗克不负众望,帮他们找到了宝藏,他们也护送罗克顺利地到华盛顿参加了比赛,罗克获得了第一名,之后他成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 篇5

娄老师和黄老师推荐的《科学探索者丛书》丛书真不愧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探究性学习教材,前一段时间读完它的《运动、力与能量》和《电与磁》两个分册真是受益匪浅,好想再把其他分册读关于梦想的名人名言一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科学探索者丛书》是美国培生教育集团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经过7年时间编写的科学课教科书。我从互联网上查了一下该书确实在美国有极高的选用率,这套书在美国本土4200所学校普遍使用的综合理科教材,目前已被世界近30个发达国家作为科学课教材。这套丛书包括的15分册,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处处洋溢着人文智慧的光芒和探索的魅力。

这套丛书与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也是匹配的,这一点我想可能是我们学习美国的结果。丛书在每册资料的安排上,并非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原理讲起,而是以各种搞笑的故事性话题开始,然后把系统的科学资料搀糅进去,基本的原理和理论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中了。在具体的章节中,丛书也是广征博引,枯燥的知识总能甚至是跨学科地找到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如在《运动、力与能量》中,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位科学家奥安尼斯·米奥利斯是如何从小对自然界产生好奇,以后投身于科学事业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故事。这时以这位科学家的第一人称写了几个小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犬鼠总是让洞留两个出口,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好奇,实际也引起了学习者的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利用精美的插图和浅显的科学道理说明了这个问题。用这么吸引人的小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且说明了科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的,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

每一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课题展开,每一章中必然有一节是本节资料与其他科学的综合,文字浅显生动,配图丰富搞笑,设计的活动简单易行又搞笑,而且做过活动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被牢牢地掌握了。活动分为学科活动与跨学科活动,其中学科活动包括:“探索”,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思考和探索;“增进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试一试”能对基本概念进行巩固与强化;“技能实验室”强化学生的探索技能,“生活实验室”则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另外还有单独的“探索活动”用于形象地说明一些概念。跨学科活动包括“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社会”、与语言、社会、视觉等的“链接”……还有,“身边的科学”告诉学生,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让学生的基础得到锻炼,又为学有余力又感兴趣的学生带给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拓展空间。

反观我们的教材,表面上看好象是搞笑了,简单了,但实际上使用的难度却很大,而且书本也并不能吸引学生,物理学科还是以物理学知识为主要资料,强调的还是知识,即便是有潜力培养的问题,到考试的试卷上也就“知识化”了。我们的教材对学科存在着孤立化的倾向,没有真正的把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我们此刻也强调过程与方法,但是在实际的状况下从来没有理解过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经历过科学学习过程的学生,上了初中就一下要开始“科学探究”了,真是赶鸭子上架。再看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如果美国想成为在全体公民中普及科学知识的国家,则整个教育系统,即从幼儿园到级都要变革,都要将普及科学基础知识作为教育的中心目标。整个教育系统的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务必列人美国的头等议事日程。大的范围不敢说,最少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基本上都停留在原先的教学状态上。在一线的老师都明白,此刻上了初二的学生有一部分真的是连算术都不会,字也不会写呢,小学水平还没具备怎样能“探究”初二的物理学知识呢。但他们最后还要参加水平统一的考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论怎样说,课程改革实行新的课程标准是大势所趋,是关系到民族兴盛发展的大事。(lzxia.)我们这些教师应当作出自己的努力,为这个重大的变革作出贡献。

《科学探索者丛书》很好的体现了并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的探究”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引导,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观察的方法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按照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不把现成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透过构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丛书的问题设置也是很有特色,这些问题总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师促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然后,学生自己独立地做实验。他们务必用心地思考、阅读、设计、观察、记录,并作出结论。很多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前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不知是否属实“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回答不了,便是成功的教育。”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学生就应会运用科学推导和批判思维,把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结合、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对科学的理解的要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潜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另外,《科学探索者丛书》再强调科学探究方式学时时也与我们的教材有着区别,我们的教材总是“渗透”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但丛书专门拿出篇幅讲述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比如《运动、力与能量》分册专门讲述了数学中的图像分析方法,柱状图等。这些分析方法在比较速度大小时加以应用,学生自然印在头脑中了。我们也说“渗透”但是渗透到什么水平?怎样渗透?如何操作?一向没有回答。我认为“渗透”不如明确的对这些过程与方法进行培训,使学生清楚什么是科学的研究,真正掌握它。但是矛盾又出现了,我们现行的课时安排中又没有这些课时安排,老师怎样掌握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向在说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是学了一个皮毛,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也只体验到了皮毛。这些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为什么不能摆出来,单独作为科学知识给学生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东西往往要讲授,既然能在过程中获得为什么还要讲授呢。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学生对任何知识、过程与方法的例解都是认识的过程的,与他实际的年龄和水平是分不开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例解这些方法的潜力。如果不给学生讲授科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体会,同时还要体会新的知识,往往会顾此失彼,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探

究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美国科学课程标准》认为:“学习科学靠单一的教学策略或学习活动都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科学过程与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问题,传统的讲授也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老师推荐科普书籍 篇6

《走进教育数学·一线串通的初等数学》 作者: 张景中

《从√2谈起:院士数学讲座专辑·中国科普名家名作》作者: 张景中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院士数学讲座专辑:数学家的眼光》 作者:张景中 《课堂上听不到的数学传奇(初中版)》 作者:田廷彦

《万物简史》 作者:比尔·布莱森

《啊哈,灵机一动》作者:马丁·伽德纳

《科学的旅程》作者:(美)雷·斯潘要贝格,黛安娜·莫泽

《数字化生存》 作者:尼葛洛庞帝

《细胞生命的礼赞》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书籍读后感 篇7

鉴于对动画市场的分析,《动感新势力》将办刊的方针定位于导购资讯和精华短篇欣赏。读者通过《动感新势力》可以了解到时下最经典与最流行的动画节目与产品,不但可以把握时尚动画的脉搏,更可为选购动画产品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与借鉴。影像欣赏为部分读者网罗最难购买到的动画影像,还配有编辑特别剪辑的动画MTV等独家栏目,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感新势力》的欣赏性与收藏性。而作为主题的动画特辑更是集介绍、回顾、评选与欣赏于一身,成为每辑的高潮部分。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动感新势力》的影像部分基本由新作速递、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音乐欣赏以及特别典藏等几个板块组成。其中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特典是比较固定的板块。导读手册除了对影像介绍进行补充以外,还开设了DVD鉴定团,动画销售与排行、动心一刻等特有栏目。

在以后的时间里,为了进化到读者最喜爱的形式,《动感新势力》还将进行很多尝试和调整,请继续期待每月《动新》为大家带来的动心。

爱国书籍读后感 篇8

爱国书籍读后感

(一)——亮剑读后感

一部电视剧《亮剑》让我认识了一位英雄——李云龙,翻开小说《亮剑》,让我领略了“亮剑”的精神。

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军官们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每次大战前,李云龙都会亲自视察前线,让战士们知道他们的团长永远在他们身边。我觉得这种无声的榜样作用,胜过千万豪言壮语。

我想到了我的老师。我很庆幸,在我的小学生活中遇到了好老师。记得刚上一年级时,一切对于我们都是陌生的,我们不知所措。老师说:“看老师怎么做,你也怎么做就可以了。”每次集体活动,有我们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老师,不管是烈日下,还是细雨中;不管是大扫除,还是运动会……于是,我们学会了升国

旗时要肃立,学会了集会时要静听,学会了读写姿势要正确……等我们一年年长大,我们又学会了礼让小同学,学会了宽容待人……

这是一种坚忍不拔、斗志昂扬的荣誉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体是没有希望,没有战斗力的团体。”当李云龙的部队面对强大的敌军时,他们没有惧怕,没有退缩,全团上下,甚至连马夫也举到上阵杀敌。有着这样斗志的部队,怎能不胜?

就像我们的班级。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爱祖国,爱人民,首先要爱自己的集体,爱他的家乡,爱他的同学,爱他的父母亲人。(京ICP备13016261号-1)经过五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同学团结一心。在学校举行的多次集体活动中获得年级段第一名。甚至是我们的弱项——运动会,也由最后一名逐年上升,去年以逼近第一名的分数获得第二名。我们的班级也被评为“先进班级”。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都

是集体的一员,我们,爱我们的集体。

“逢敌必亮剑”,在和平年代,我觉得这个“敌”就是挡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困难。我想,只要我们有“亮剑”的信念,我们一定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

爱国书籍读后感

(二)——彩色的翅膀读后感

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但表达方式却千差万别。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用勤奋和智慧,建设祖国的海岛。我读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战士小高的那颗爱国的心。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一个纸箱回来了。“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一些昆虫。“我”非常奇怪。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一个西瓜。“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由于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更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甚至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这件事情,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在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同学们这样做,就是热爱祖国的一个表现。我们现在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廉洁书籍读后感 篇9

——读《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有感

近日,读了新华社记者乔云华写的《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李真在1990年至2000年担任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和副主任,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和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814.8164万元;伙同他人,侵吞公款等共计2967.4 32785万元,李真从中分得27 0.9874万元。2000年3月1日被‚双规‛。2003年11月13日被执行死刑。

《地狱门前》一书通过揭露腐败分子李真的犯罪始末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极大危害,剖析贪官的心理变化过程,剥去贪官灵魂的伪装,并以莫贪、拒贪、防贪、反贪、惩贪、悔贪、戒贪的主线贯穿,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

《三国演义》中关羽凭与刘备的结拜之义,‚过五关,斩六将‛,才摆脱曹操阻拦成功返回蜀汉,李真用生命为代价开出了一个为廉的良方(‚我要把一生的话都说出来, 让我儿子知道, 爸爸是被贪权、贪钱、贪色毁掉的……。‛)即连过三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

因嫌身上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权力关

李真说‚ 权力这个东西太迷人了。‛他给自己的设想是 45岁前要弄成封疆大吏或政府阁员。但自李真有实权特别是

身居要职后便开始贪财。权力者, 政治上的强制力与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也。不难看到权力是有十分强大的威力。大量事实证明, 绝大多数的贪官都非常钟情权力, 以至十分贪婪, 最后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职能异化, 成了他们窃取钱物和美色的工具。结果往往是身败名裂, 祸党殃民。首先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令人敬仰的天使,统领整个社会如精密仪器一样运转;也可以堕落成令人恐惧的魔鬼,酿成坑国害民的恶果。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 既可用来使山河变样、为人民谋利, 也可用来为自己谋私, 使国家受损。正如李真所说:‚ 权力这玩意儿, 真像一把剑,既能斩别人, 又能斩自己。‛他的反省是深刻的, 然而这个认识太迟了, 他用自己可耻的下场, 使这把双刃剑添上了醒人的血迹。

金钱铺路,条条大道通罗马;美女一笑,官门重重次第开——金钱关、美色关

从《地狱门前》一书中可以发现,伴随着李真职位的高升,手握权力的加大,金钱、美色也似乎也成了权力的附属品伴随而来,有人巧借李真出国、生病、探望其家人的理由送礼,如果说他开始贪财时还有点顾忌的话, 但后来一旦顾忌丢失, 他的贪欲犹如闸门打开, 再也收敛不住,除了收受这些‚送上门‛来的钱财,他开始自己发掘‚财路‛,他‚借‛车、‚借‛房、‚借‛信用卡,通过与张家口卷烟厂厂长的‚哥们‛关系倒卖香烟,‚吃‛工程回扣,岂不知今日收受的金钱就是明日通往阴间的冥币。

贪财与好色已成为孪生姐妹伴随着每个贪官的腐败历

程。媒体报道90%以上的贪官都拥有情妇。李真说:‚美貌比金钱更容易引起男人的盗心。权色交易隐蔽性强,除去口供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证据,因而对许多贪官而言,权色交易成了腐败的‘安全项目’。‛李真双规之初曾负隅顽抗108天,不曾想专案组却是最先是从其曾经万分坚信不会背叛自己的情人处突破,他甚至希望自己的情人可以像虞姬一样在楚霸王四面楚歌时可以自杀身亡,岂不知他们的关系不过是权色交易的产物,何来的恩情、义气?李真最后悔悟:‚我每满足她一分心愿,就等于让她给我掘了一锹坟土‛。贪色的恶果是贪官好色,情人搂钱,百姓买单。李真贪权、贪钱、贪色,曾经名动燕赵,身居豪宅因贪毙命,恶名难拂,天广地阔却死无葬身之地,没有殡仪馆肯收留其骨灰。‚想到死,我就想到地狱,我就恐惧,我怕死…… 我不想死……我还年轻……我祈祷党和法律能给我开恩……给我一次生的机会。‛李真在一审被判处死刑后曾这样动情的说,正可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信念是生命的守护神,是一个人的政治基石,更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人一旦丧生了信念,也就没有了精神,就没有了坚持,就会错误地看待世界上的一切,把握不住人生前进的方向,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起初的李真也是有自己的信念的,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的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青年时曾把‚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参加工作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拼命工作,视党的事业如生命,恨恶不正之风,还想自己一旦有权后,一定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党和人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变化,职位的升迁,面临人生的一系列挑战,他的信念开始发生变化。一行使权力,看到有利可图时,私欲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开始追求权力、金钱、鲜花、美酒、笑脸和恭维。

一个人从政,追求进步升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恪尽职守,造福于民的坚定信念不可动摇。位高权重不是图谋私欲的武器,它意味着的是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正如作者乔云华所说:‚权力应该是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追求荣耀、自由的乐趣时,那么一切就完了‛。李真说:‚人一旦迷上权力,信念就容易发生动摇,腐败也就开始了‛。李真用生命换来的省悟告诉我们:‚人一旦丧失了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领导干部, 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 做‚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警惕腐败‚集团化‛趋势

从李真案件牵涉出的47名干部以及今年4月发生的广东茂名原市委书记腐败案涉及303名干部中我们可以看出腐败正在以‚集团化‛的趋势发展,牵涉人员越来越多,勿需讳言,群体性腐败主要是因为一些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并且运行极其不透明,从而使‚公共利益部门化、集体利益个

人化‛的现象被不断强化。权力一旦涉及利益,并且没有有效监督,腐败就很容易发生。而部门成员为获取更大、更稳定的灰色收入,很容易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加之‚法不责众‛的传统思维,客观上鼓励了利益集团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事实也是如此,因为一条绳子上拴着许多蚂蚱,部门成员都是获利者,群体受贿案件往往很难侦破。

2012年3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腐败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些情况表明,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粮囤的墙壁无缘无故的倒塌了,令人挖掘,挖出死老鼠百余斤,其中较大的几乎和猫一样大小。只因有老鼠在墙壁下挖穴,繁殖的越来越多,它们的洞穴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墙壁下全空了,经受不住墙壁的压力,才使得墙壁倒掉。世人评说:老鼠破坏别人的屋子来扩大自己的住宅,竟忘记了自己的住宅也是托别人的屋才建立起来的吗?李林甫、杨国忠之辈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与鼠辈何其相似。今日的贪官就是如这些硕鼠、李林甫之流,自掘坟墓,又在蛀蚀我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却忘记国家也是其自身赖以生存之地。在这里‚温馨提示‛各位贪官不要待案发时才想着跑跑路,以为逃亡国外就能逍遥法外,君不见被遣返的赖昌星乎?

翻作一首《金缕衣》,与君共勉: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10

幼教书籍读后感1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幼教书籍读后感2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幼教书籍读后感3

《站在孩子的高度》的作者刘维隽,是一位精通中西教育的家教专家之教育手记——精心养育外孙女小荷。能否站在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你家教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每篇文章后面还有一篇问答录,供父母参考。作者于52岁高龄考入奥克兰理工大学早期教育专业,并在16/36的严苛考核通过率下,顺利毕业,掌握了许多育儿智慧和技术。

刘姥姥的这本书以她可爱的小外孙女小荷的教育案例为线索,将姥姥自已对早教的理解与实践融入在里面,她一点不苛求小荷学习文化知识,相反她一个劲鼓励小荷玩,她陪着一起玩,姥姥认为孩子在小时候吸收性最强,就要给孩子们最高效的学习方式,玩则是最好的方式,宝宝们通过玩,通过对外界环境的不断探索,来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来感知这个未知的美好世界。读了姥姥的这本书后,我们就能得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性,是育人,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就是人性呀!从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的点点滴滴中可以看到刘姥姥对保护小荷的人性做得是如此的到位!她用实际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教育,如何给孩子自由,如何智慧的爱孩子,如何巧妙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如何陪孩子一起玩等等。如果你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如果你想让自己后半辈子幸福,如果你想整个世界都幸福,那就快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上一篇:最有水平的辞职信下一篇:清仓查库工作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