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戏蜗牛三年级作文

2024-05-24

三戏蜗牛三年级作文(共11篇)

三戏蜗牛三年级作文 篇1

三戏蜗牛三年级作文

记得上学期,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养过蜗牛。我和它发生过许多趣事。刚开始,我还觉得蜗牛滑腻腻、软乎乎,有点恶心,但到后来,我就发现它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了。

有一天,我摆弄着自己养的蜗牛,忽然想:“如果蜗牛遇到攻击,会有什么反应。”于是,我拿来妈妈的手机,打开一首乐曲,并把音量调到最大,靠近蜗牛的.脑袋。它没有惊慌失措缩到自己的壳里去,而是好像随着音乐摇摆触角,有点陶醉呢。接着,我又找来一个手电筒,用它照蜗牛。蜗牛往壳里缩进去了一些,好像在说:“这东西太刺眼了!快拿开!不然我就要被亮瞎啦!”我就没有太长时间照下去,因为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损害蜗牛的视力。(到底会不会,我还要去查下资料)。最后,我拿来一根牙签,轻轻去戳蜗牛,它马上缩到壳里去了,仿佛那时一个最坚固的堡垒。我看蜗牛吓成这样,哈哈大笑,大声说:“你这下服了吧?”它不吭声,好像默认:“服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三戏蜗牛”的故事。好玩吗?你和你的小宠物发生过什么趣事?

三戏蜗牛三年级作文 篇2

一、探究及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课改中对探究作出如下解释: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 只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才可能形成更强的应用能力, 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改变原有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中, 获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自古以来便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诘问法, 是通过不断的反问引导学习者自我检讨, 在检讨中探究自己知识体系以外的未知领域。韦钰院士也曾指出:“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面对的不是现成的陈述性的知识或程序性的练习, 而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探索活动, 无疑是当今科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存在问题

在科学课上,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师生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变原来小学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枯燥的教、学生乏味的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 当前教师和学生由于缺乏对探究性教学内涵的真正理解, 在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使科学探究教学往往不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活动流于表面, 有名无实, 盲目模仿。因此, 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探究性学习才能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以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课为例, 分别谈谈教师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置“问题串”

教师在进行“蜗牛”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要求学生用五分钟时间观察蜗牛的活动, 为学生准备了一连串的问题, 例如, 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蜗牛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蜗牛有没有嘴巴?蜗牛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下面, 你们就做个小小科学家, 来探究蜗牛的奥秘吧!

老师以“问题串”的形式, 连续的设下了这么多问题来让学生探究, 老师“给予”的这些问题, 学生一下子难以消化, 教师以为这样就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即“探究性学习”, 然而, 实质是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着走, 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 学生们被束缚在预设的“问题串”中,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自由想象, 自由发挥的能力, 束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教师预设性的问题下进行探究就很难有生成性问题产生, 探究性学习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 所以这样的“问题串”不属于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发出“指令性”操作

一位教师在“蜗牛”一课中, 在探究“如何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时, 有学生说可以用醋。这时老师及时引入“好,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出示的操作要求来做一个实验, 然后得出你的结论”步骤如下: (1) 把自己手中的小乌龟放在玻璃瓶里; (2) 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的醋; (3) 拿出棉签, 浸入倒出的醋中; (4) 用沾有醋的棉签, 接近蜗牛的触角, 仔细观察, 蜗牛会缩回它的触角。下面给你们十五分钟时间进行探究这个问题。

有些教师总是提前为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也常会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干预, 甚至学生稍微有的一点创新想法也不容尝试, 一定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步骤, 而且常常为学生进行演示, 这其实已经不属于学生探究, 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在做, 在教, 学生已经不是探究的主体, 失去了探究的实质意义, 探究就流于这种形式, 而达不到真正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也实现不了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高度统一。

3.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

在“蜗牛 ”一课中 , 当探究“ 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执教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食物, 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给小蜗牛喂食, 观察小蜗牛喜欢吃什么, 可以自由的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于是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五花八门的食材 , 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 探究 , 苹果 , 鸡蛋, 话梅, 口香糖, 青菜叶……不管蜗牛喜不喜欢吃, 都往蜗牛嘴里塞。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对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自制力很差的学生便开始聊天, 讨论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其他话题, 同时也影响正在认真探究的其他学生。

老师的放任自流和学生的盲目探究, 导致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变得支离破碎, 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不到乐趣所在, 探究的方法也难以提升, 探究成果也得不到共享和内化。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老师对新课改中提出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的误解。

4.学生参与“流于形式”

当教师对《蜗牛》一课提出学习目标以及分配小组讨论问题后, 在讨论过程中, 有些学生只是简单讨论几句就草草收场;有些学生只是在一旁独自学习, 并没有参与到小组谈论中;有些学生虽然在一起讨论, 但讨论的话题和主题无关。同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参与并不均衡, 小组合作交流便成为优等生或较外向的学生“表演”的舞台, 他们抢先发言, 争着表现。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默默地坐着, 或“袖手旁观”, 或“坐享其成”, 很少参与或根本没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原因分析

探究性学习之所以存在上述一些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老师的观念还没有彻底的转变, 理解存在误区。从学生角度讲, 学生并没有达到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自主学习, 自我控制的能力, 从教师方面说,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抓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从而会大大的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1.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 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强调要终生学习, 也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毋庸置疑,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其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自我控制能力简单的说, 就是控制自己想做但不能做的事。学生面对这样新型的探究活动会感到不适应, 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同时在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 也时常会出现一些行为冲动, 思想偏激等现象。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 对于教师来讲, 要想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这将对探究性学习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教师没有抓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 更是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发展, 探究性学习将不断向学科课程渗透, 成为各学科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在目前的实践中, 探究性学习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 或把探究性学习仅局限于活动课程, 这样就不可能全面揭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有学者认为, 既然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那么教师也就没什么作用可言;探究性学习既然如此注重过程, 那么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授和评价的角色就失去了意义。于是, 有些教师就按照一己之言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变为现在的“一切不管”, 以为这便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虽然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 但是也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 在探究性学习中, 我们要把握住师生的角色, 即“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如果教师放弃指导, 那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走经验主义道路, 从而也得不到科学的探究结果。为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随意游离课题和放任自流,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

四、对策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面对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也许很难清醒的意识到, 或者即便意识到, 也很难主动的改变自己的不好行为, 因此,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 把学生引向科学正确的方向上。要想适应这样的科学教育改革, 作为教师, 不但要要努力克服现实中自身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 而且还要尽量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合作流于形式, 不积极参与, 以及不善于倾听等问题, 才能规范教学秩序, 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那么教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 妥善处理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课上, 小学生通常会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但是对于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产生不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的。所以, 如何让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就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抓住该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来引起学生对探究该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利用故事法、悬念法、游戏法、魔术法等创设学习情境, 启迪学生提出问题,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而不是以“问题串”的形式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供学生参考探究。当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愉悦感时, 就会毫无顾忌地敢想、敢说、敢为。

然而当学生们毫无顾忌地敢想、敢说、敢为时, 这就会引发学生说出的问题肆无忌惮, 形形色色, 漫无边际, 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地、灵活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索, 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嘴之前先动脑。

然而, 如何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相统一起来呢?

首先, 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 总结出学生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实质。比如, “把蜗牛放在水里会淹死吗?”“哪些地方可以抓到这种蜗牛?”“我怎么抓不到这么大的蜗牛?”, 这三个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问及蜗牛的生活环境, 这样使得问题更明确并且具有针对性。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 那效果会比教师自己总结归纳更有价值。

2.探究性的引导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过程中,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发挥好自己的指导的作用, 要以学生为主体, 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蜗牛的反应情况, 体验科学乐趣, 而不是根据教师的“指令”步骤, 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 轻而易举的得出结论。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也是学生们亲密的伙伴, 探究的真正主体是学生,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 但是不能取代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过多的干涉, 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指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以高科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同时, 教师引导也需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 当学生生成具有创造性的一些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明确自己接下来的探究方向, 摆脱此时的探究困境。总之, 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探索, 去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和自控能力, 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积极参与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操作性很强, 因此, 学生在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合作很重要。但是, 在日常教学中, 小组合作往往会只流于形式, 并非做到真正的合作。因此, 既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使他们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 尝试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 又要解决合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乐趣。

要想使合作不流于形式, 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即可, 而是要在实验探究活动前, 应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合理分配, 使每个组兼有各层次的学生, 这样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同时, 在活动中, 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要承担一定的活动任务, 担任一定的角色, 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任务, 落实各自的职责, 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 且这些角色要轮流互换, 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 都有组织本组活动、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发言的机会, 这样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兴趣,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既要强调学生合作学习, 积极参与, 又不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强化目标导向, 动态把握课堂, 教师要适时指导, 避免学生盲目探究。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 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体间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 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让学生完全的自主探究, 而是要以目标为导向, 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以后, 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发现问题, 探究未知。但教师设置的目标要明确, 适当, 要让学生力所能及。由此也可以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蜗牛”一课的实验探究活动来分析当今科学课中探究性学习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思考。

科学的进行探究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科学学习方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联系小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设置合理的探究计划,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和合作探究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具有鲜明的探索感悟和实践体验的创新性。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值得我们共同探索和实践。因此, 我们需要正视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这些问题, 努力的尝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更合理, 更高效。

总之, 探究之路, 贵在坚持, 重在微妙。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M]1999

[2]马志成.探究性学习的驱动力[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07:23-26+32

[3]韦钰等.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5.51.

[4]郝京华.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5]肖龙海, 苏正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 2004, 02:85-89.

[6]张道祥.当前探究性学习中的几个误区[J].教育探索, 2004, 06:17-19.

三年级蜗牛作文 篇3

我先在桌子上放了一只小蜗牛,在它前面放了一些叶子。小蜗牛动了动,慢慢爬到叶子的另一端,在后面留下一个湿痕,是蜗牛为了保护胃和脚而排出的粘液。它虽然爬到了叶子上,但并没有停止爬行,一直往前爬,完全不吃叶子。我把蜗牛捡起来,放在叶子的左端,但是蜗牛没有吃叶子。我没有灰心,就又试了一次,但是这一次,蜗牛干脆不爬了,站着不动,不管我怎么碰它,怎么推它,它都不动。

第二天吃完午饭,我又开始观察。这次我把两只蜗牛放在尺子上,让它们赛跑。第一只小蜗牛跑得很快,但第二只小蜗牛似乎在悠闲地走着,立刻被第一只小蜗牛追上了。最后第二只小蜗牛丢了,才看到它没动。看起来很沮丧很有趣。我还给“第一名”颁奖!

三年级蜗牛作文 篇4

要观察蜗牛就要有蜗牛才能观察,所以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一只蜗牛。这只蜗牛真是太小太小了,不用放大镜根本看不清楚它的部位。我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发现蜗牛没有脚,它们是用肚子,也就是用腹足来爬行的,这是之所以它们才爬那么慢的原因。

蜗牛的壳是蜗牛最具特色的地方,呈螺旋状,一般是用来保护身体的。

蜗牛有四只触角,不论哪一只被碰触,它都会把那只触角收起来,其中两只是它的眼睛。

一动不动地趴着。到了晚上趁着我不留神,它们就会偷偷地吃光我给它们准备的新鲜菜叶。到了第二天,小洋房里到处都是它们的粪便,真脏呀!

三年级蜗牛作文 篇5

今天同学送我一只蜗牛,我仔细观察。

蜗牛看起来和其他的不一样。蜗牛背着一个漂亮舒适的“大房子”。因为它背着一个“大房子”,所以总是走得很慢。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其中一对有一个小点,就是它的小圆眼睛。蜗牛的牙齿长在舌头上,密如蜂窝。蜗牛没有鼻子,但是毛孔很小。原来蜗牛是通过毛孔呼吸的。

蜗牛喜欢住在哪里?我猜它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方。翻开科普书,发现蜗牛真的很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科学老师说,蜗牛也冬眠。蜗牛冬眠的时候,把头伸进壳里,用粘液封住,既暖和又安全!

蜗牛喜欢吃什么?我用馒头渣喂它,它不吃;我用苹果粉喂它,它不吃;我把小菜叶放在旁边,蜗牛很快就吃完了。原来蜗牛喜欢吃树叶!

小学三年级作文:蜗牛 篇6

一年后,我把它们带回了地球,蜗牛便开始显示出它的特殊本领了。

来到垃圾处理厂,老远就嗅到一股股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一大堆一大堆的垃圾山,简直是目不忍睹,地球都在呻吟:“我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工人们不知道要几年才能把它处理完,我便掏出一只蜗牛,它便迅速变大,张开血盆大口,像吸尘器一样,大口大口地吸着垃圾,一个小时以后,垃圾山不见了,垃圾在蜗牛的胃里进行蠕动彻底消化了,然后转化成了工厂生产所需要的电,从蜗牛的解角上输送出来,制余的电供人们照明,看电高、供冰箱冻肉,一个个蜗牛成一个个发电站。我来到宽敞的公路上,只见公路两旁有许多垃圾,就像一条条山脉连绵不断,清洁工人扫地也扫不完,我便拿出两只蜗牛,把它们放在“山脉”上,蜗年们开始吃起来,只见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没几天就把垃圾全吃光了,可它们的两只触角里储存的电能,人们不知道要知道多少年才能用完呢?

蜗牛们吃累了,口渴了,便来到工厂排了的像一条条黑色世蟒不断往外涌出的污水旁,张开大嘴,咕噜咕噜把污水喝到肚子里去了,真解渴,巨蟒不见了,蜗牛尾巴一翘,泻出了一桶桶环保石油。

蜗牛们该歇一会儿了,便来到空中休息起来,只见前面的下方工厂的烟囱里冒出一条条巨龙直奔“天宫”,这巨龙是有些工厂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私自将废气排向空中,蜗牛看见鸟儿们只要一闻到,就晕了,有的被毒死了,它们不敢怠慢,立刻张开双翅,向巨龙飞奔过去,把巨龙的头身子和爪子一起吞到肚里,然后吐出一块块的煤,有的放在火车上,火车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飞驰;有的放在炼钢厂的锅炉里,钢铁水像火龙一样直往外奔,另一部分从它的履巴后面放出X空气,人吸一口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仿佛整个身体都在飘动一样,这气体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还有蜗牛在……

抓蜗牛三年级作文 篇7

今天早上,我很开心,因为我要和爸爸一起去抓蜗牛!

我和爸爸带上抓蜗牛的工具先去花园里找蜗牛,可是没有找到!我们又去地下室的.竹林里找,也没有找到,最后,我和爸爸去顶层种菜的地方找,还是没有找到!我和爸爸垂头丧气地回家了!我们很纳闷:‘’蜗牛到底藏哪里呢?”

在电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于是,爸爸问老爷爷:"哪里能抓到蜗牛呢?"老爷爷说:"蜗牛在潮湿的地方生活,它们喜欢晚上出来活动。"

终于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带上手电筒迫不及待地到屋顶种菜的地方找蜗牛。爸爸刚打开手电筒,我就看见小竹子上面吸附着两只大蜗牛!我兴奋极了,我轻轻地把它们拿下来,放到瓶子里。哇!一只,两只,三只……这里有很多蜗牛!有大只的,有小只的,它们都伸出一对可爱的触角。它们在慢慢地爬行着,像是进行着一次美好的旅行!

蜗牛三年级作文600字 篇8

《蜗牛与黄郦鸟》这首歌曲我早就会唱了,可是我还没见过真正的蜗牛呢。星期天,爸爸出差回来给我买了一只小蜗牛,我便开始观察起蜗牛来了。

我把蜗牛放在手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蜗牛的壳,它的壳成螺旋状,那是保护它那柔软的身体的。当我观察它的壳时,淘气的小蜗牛把头探出来了,它左遥遥、右晃晃,非常可爱。我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点,而另一对短一点。那对长长的触角像两根小天线一样,上面还有两个小圆点,那是蜗牛的眼睛。我弄了一点青菜放在手上,蜗牛爬过来了,刚才我还疑惑那对短触角是干什么的,原来是帮助吃食物用的。听爸爸说,蜗牛是蜗牛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一共有25600颗牙齿。没想到在蜗牛那张小得连我都看不见的嘴里竟然能装下那么多的牙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蜗牛的腹部软软的,上面还有一些小点,那是蜗牛的脚,蜗牛就是靠它来行走的。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碰蜗牛的`壳,我发现它没有反应。我一碰蜗牛的身体,它就把一只触角缩进去。我再一碰它的触角它就立刻把触角缩回去。如果我使劲地碰一下它的身体,它就把全身都缩回去了。爸爸说这是动物的自我保护。

我又拿来一张白纸,把蜗牛放上去,过了几分钟,我发现那纸湿了,蜗牛也拿不下来了。原来是蜗牛身体分泌出来的液体把它沾住了。

我把蜗牛放在装它的小盒子外面,把小盒子倒过来,我惊奇的发现那只蜗牛竟然掉过头,爬回来了。这蜗牛可真是一种聪明的小动物呀!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蜗牛 篇9

小蜗牛来到沙漠,它放眼望去,发现旁边有一片绿洲,绿油油的。可是,这里离金字塔还远着呢!蜗牛刚往前走了一步,小蜗牛的爸爸妈妈就拉住了它说:孩子呀!你还是别去了吧!这沙漠风沙大,到处暗藏危险啊,再说了,我们也舍不得你呀!蜗牛下定决定说:爸爸妈妈,不管有多危险,我也一定要爬上金字塔顶!就这样,小蜗牛开启了它的沙漠之旅。

小蜗牛爬着爬着,这时,雄鹰飞下来说:小蜗牛,要不我驮你上金字塔吧!这样你就不用那么辛苦啦!小蜗牛笑了笑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想凭着我自己的努力爬上金字塔。说完,小蜗牛又开始努力地爬呀爬呀。

突然,呼的一声,一阵大风沙吹过,大风把小蜗牛卷到了下边,就这样卷呀卷呀。最后,小蜗牛终于落地了。可是刚一落地,就见到有一条大蛇张开血盆大口说:我要吃掉你!小蜗牛见状,立马把身子钻入壳中,这时雄鹰飞了过来,把蛇给叼走了。小蜗牛便继续爬啊爬啊。

终于,小蜗牛爬到了金字塔下方。这时传过来一个声音,原来是那条大蛇。大蛇不屑对小蜗牛说:这金字塔连我都爬不上去,就凭你?小蜗牛没有理会它,心想:不管有多艰难,我都要爬上去。

小蜗牛第一次开始往金字塔爬的时候,它被大风沙给刮了下来,第二次的时候还是被大风沙刮了下来就这样,当小蜗牛第七次爬上去的时候,它终于成功了,金字塔上面的风景真美啊,远处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映衬在热闹非凡的大城市当中。

观察蜗牛三年级作文500字 篇10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观察蜗牛,在回家的路上姑姑给我买了一只蜗牛,要我回家仔细观察。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蜗牛,我发现蜗牛的眼睛是长在两只触角上的,下面是腹足,蜗牛是像人一样用肺进行呼吸的.,运动的时候会在他经过的地方留下一层粘液。上午我写完作业之后蜗,便查了一下蜗牛的资料,“哇”,原来蜗牛的嘴巴就像针头一样大小,但是里面却长了两万五千颗牙齿,太让人惊讶了!蜗牛非常的好动,如果你把它放在纸盒里,他一定会“偷跑”出来,像个贪玩的小朋友一样。

饲养了几天后,我的蜗牛变成了“大胃王”,因为它的饭量非常惊人,如果放三片菜叶给他,不一会的功夫就被它吃完了,所以我叫它“大胃王”。它还特别喜欢爬出来东看西看的,今天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大胃王”竟然不见了,我四处寻找“大胃王”,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我坐下来垂头丧气的低下头,突然发现“大胃王”原来躲在我写作业的桌子底下。我万分高兴地把“大胃王”放到它自己的家里,有好几次都这样,像是在跟我玩躲猫猫呢。

哎呀,这几天作业太多了。我竟然忘记给“大胃王”喂食,今天放学时我急忙跑回家去看“大胃王”,一回家,我放下书包就跑去房间看“大胃王”,啊,“大胃王”又不见了,我四处寻找,最终还是找不到“大胃王”。我便哭了起来,我一抬头,原来“大胃王”躲在垃圾桶里了,正在吃一张蓝色的彩纸。过了几天,“大胃王”拉出来的大便竟然是蓝色的。

蜗牛三年级状物作文600字 篇11

小蜗牛的壳光溜溜的,上面还有小圈圈,越往上小圈圈越细。它的头肉肉的,头伸出来的时候还有两个小触角,触角上有两个小黑点,那是它的眼睛吗?我怎么也看不到它的嘴巴,它的尾巴越往后越细。小蜗牛真可爱。

小蜗牛虽然长得可爱,但是吃起东西来却显得很笨拙。那天,我拿着一片叶子去喂它,我把叶子放在它面前,它慢慢地爬了过去,小口小口地咬着,几乎感觉不到叶子在减少,它就那样趴在叶子上。过了很长时间,终于看到叶子没有了。我又一次拿起一片叶子放过去,它好像吃饱了,不想再吃了,只是慢吞吞地爬过来,看了看叶子又退了回去。

上一篇:年常务副区长述职报告下一篇:2015部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