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反思

2024-11-06

表格式教学反思(共10篇)

表格式教学反思 篇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表格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附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具准备:卡纸、动物磁性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喜欢旅游阿? 生:是!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玩一玩好吗?瞧,这是哪儿?(呈现“数学广角”的卡片)生:数学广角!

师:数学广角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还有个摘星的活动呢!能够在这次游玩中遵守纪律,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都可以摘到星星!有没有信心呀? 生:有!

二、游戏娱乐,学在其中 第一环节:时尚街——衣服搭配

师:我们先去第一个景点时尚街看一看,老师看中了2件衣服、一条裙子和一条裤子,你能帮我搭配出几套衣服呢?

(呈现衣服磁性图片,请学生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生1:红色衣服和裙子,绿色衣服和裤子。生2:红色衣服和裤子,红色衣服和裙子。

师:刚才的两位小朋友都非常的棒,他们每个人都配出了两套,有哪位小朋友还想来试试?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3:红色衣服和裙子,绿色衣服和裤子; 红色衣服和裤子,红色衣服和裙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图示如下:)

三、由浅入深,体会感悟

1、数字园——数字搭配

1、写两位数。

师:刚才我们去了时尚街,小朋友们搭配衣服的本领可真棒!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数字园玩一玩!数字园里有3个数字宝宝,他们每个人都想和另外第一个数字娃娃交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好!那么请你们每次从他们3个中选出两个,组成一个两位数,让他们交个朋友。试试吧!

2、(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两位数写在白纸上)

学生独立写数,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几个比较典型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答案。汇报交流。

第一组:12、21、13、31 第二组:12、21、13、31、23、32 第三组:„„

[一组一组分析,请写的这位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无序排列无法写全,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写就可以写出6个两位数有了深层体验。)

此时,教师适当引导: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这3个数娃娃排的两位数都写全? 生1:先把最小的1排在十位,个位上先用2,组成12;个位上再换成3,变成13;

再把第二大的2放在十位,个位上先用1,组成21;个位上再换成3,变成了23;

最后把最大的3放在十位,个位上先用1,组成31;个位上再换成2,变成了32。生2:先选1和2,组成12,交换位置,组成21;再选2和3,组成23,交换变成32;再选1和3,组成13,交换变成31。

生3:我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12、13、21、23、31、32。教师引导大家观察这个小朋友的方法排出来的其实和第一位小朋友的一样。

2、照相馆——小动物排队

师: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总是喜欢在那里留个影。小动物们也是这么想的,瞧,它们3个好朋友也准备在照相馆排个照呢!(出示3个小动物的磁性图片)它们想多留几个影,你愿意帮它们排一排吗?

(为了防止有的小朋友会按照从上到下排等情况出现,先说明他们是想横着排成一排的)由于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对数字排列有了深入的体会,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很快就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确定第一个小动物,后面的只要交换位置就可以了)给小动物排出6种队伍。

四、实践探索,深入挖掘 欢乐谷——握手游戏

1、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实在太棒了!老师跟你们握握手吧,向你们表示祝贺!跟两位小朋友握手,然后示意他们两个人也相互握手互表祝贺。

教师马上抛出问题:刚才老师和** 小朋友握手了,和** 小朋友握手了,这两位小朋友也相互握手了。我们3个人都跟另外2个人握手了,我们一共握了几次? 生:3次!

师:小眼睛真亮!那么你们猜猜看,如果4个人握手,每2个人都握一次手,一共要几次? 有几个学生马上就说:3个人3次,4个人当然是4次!

教师板书:哦,你们认为是4次!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所以老师先在4的边上打一个?

想不想知道到底要几次?4人小组试试吧!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只有3个人的小组。全班交流,一组小朋友说是8次,其余都是6次!

师:刚才大部分小组认为是6次,有一组小朋友认为是8次,我们请他们把他们的8次握给大家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好方法握出来8次!

请8次的小朋友上台演示!结果其中的一个小组成员自己先发现了有重复握手的现象。

因此,换另外一组6次的小朋友上台演示。请学生把握手的方法用一副画表示出来。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得出这幅图。

课后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里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是排列与组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选取了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情景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达到目标要求。总结试教时的体验,谈一下上完本课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1、巧设景点,使环节有效衔接

吸取试教时没有将各个环节有效串联的教训,我尝试用时尚街、数字园、照相馆、欢乐谷4个景点的方式引入,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游乐园处理。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在实际教学时使得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学生兴趣浓厚。比如,到时尚街时,我就说老师在那里挑选了几件衣服和下装,你能帮我搭配一下吗?把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地转到了衣服搭配中;照相馆一环,提到我们旅游时常常喜欢留个影,小动物到了数学广角也想留个影,你们能帮助它们多排几个队伍造型吗?也是非常轻松自然地就引到了动物排列的问题上。

2、摘星行动,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对学习的需求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里得到老师、家长等成年人的赞扬肯定或者其他外在的奖励。因此,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摘星行动。一开始上课,就把一排彩色的星星贴在黑板显眼处,告诉小朋友们,表现出色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颗漂亮的彩色小星。为了得到这颗漂亮的小星星,每位小朋友上课时都在和自己暗暗较劲,努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重视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而是通过自制的教具进行教学。不管是衣服的搭配问题,两位数的组成、拍照问题和握手问题,都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来获得感悟,将知识的获得融入于一个个的活动中,更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学习认知特点。整堂课也充满了浓浓的童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使各个目标达成于无形中。

表格式教学反思 篇2

教学设计课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

2、指名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展示每个生字的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

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学生讨论

三、学习课文,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师: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感受辉煌,铺垫情感1.细读2、3自然段轻轻读读2、3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美丽?划下来,做上批注。

2、交流反馈:理解“众星拱月”(看欣赏这种布局)

3、感受园内建筑风格第一次引读:这么的建筑,作者用一个字“有”,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次引读:解释“买卖街”、“山乡村野”。

读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是怎样排列的?此刻,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说有如——。欣赏;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⑴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边读边划。⑵反馈交流:▲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看:同学们,这么多的奇珍异宝我们要是用眼睛看,就像你们说的:什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

三、升华总结

激发情感:

1、引读第五自然段。师: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揭露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3、课外知识链接:

4、朗读指导: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没有感受,有吗?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谁来读?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此刻,你就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练习

内化语言新课标第一网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圆明园该不该修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生字新词。

三、速读课文,理清段落1、课文重点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2、围绕这件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安排了哪些材料?3、快速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交流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出示:引上绝路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⑶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⑷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⑸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⑹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⑺ 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⑵出示(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2.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体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掩护任务?更能突出什么?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23*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台湾方面的信息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1.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回到1945年的台湾,去感受一下光复后的台湾人民的心情。(板书课题。)2.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课文,大家认真听,为读书有误的同学纠正错误。2.学生间互相评议读书效果。3.再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刚才大家指出的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细读课文,品析体会1.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2.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在那个时候那个环境学起来,就能让作者产生一种难忘的感觉呢?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吗?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哪一次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请小组内交流学习。4.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逐次学习。(1)第一次出现,出示句子“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学生读句子,谈体会。(2)第二次出现:勾出老师的话:“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从老师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是怎样在读呢?你能体会到孩子们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吗?齐读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3)第三次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呢?学生自读,勾出受感动的句子。出示句子:“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这”指的是什么?你了解这些人些什么,说一说。作者此时所有的激动都只化为了一句话,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4)出示句子:“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将此句子改为陈述句。读一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时作者已说不出太多的话语,只能用刚刚台湾老师的教学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作者把这篇的题目取名为“难忘的一课”,作者到底想表达自己难忘什么呢?(学生交流。)

四、再读全文,总结让我们再一次向台湾的小朋友一样,热忱地、自豪地读一读全文吧。

五、激情演说,升华感情学生自由演说,结束全文。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24*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

1、交接仪式影像资料、多媒体。

2、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出示文中插图。

3、揭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语句。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1)指名读一读(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目标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习作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准备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的主要内容,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3.点拨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回顾·拓展七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积累词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平台1.读题,了解要求。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独立准备;分组交流。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表格式教学反思 篇3

计(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4-P5例

1、例2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主题图引入

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

二、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

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

28+85=113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

教学脱式计算

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

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

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

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

=1974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

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计算,脱式计算

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根据已学知识列式。

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

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6例3

一、引入

、出示主题图

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展开

、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学生尝试解答。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5、比较:

(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一)基本练习

、口算

2、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原因。

(二)巩固练习

、第5题(递等式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解决问题

、出示第2、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3)集体讲评

2、独立练习:第6、7、8、9

(1)学生各自完成

(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

(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

(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

三、提高练习

、出示第10题:

(1)学生各自尝试

(2)讨论交流

(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

(4)说一说想法

2、思考题:

(1)独立尝试

(2)说一说想法

(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

1、能在情境中,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并明确运算顺序。

2、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两级两、三步式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

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0例4,P11例5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二、新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师: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

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60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5位?你是怎么想的?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

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理解运算顺序。

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2)(270-180)÷30

=9-6

=90÷30

=3(名)

=3(名)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4

口算训练P5

0的运算

教学

内容

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3例6

一、复习、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引入、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揭题

三、展开、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

3、汇报:

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0的运算

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总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

2、知道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位置与方向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8例1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

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

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

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

生1:量一量

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

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

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

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知道一段

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吗?

5、小结。

三、尝试练习:、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做一做:

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

四、练习巩固:

六、总结

通过寻找A号检查点,认识位置图,探讨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1、知道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

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

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

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位置与方向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9例2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2、复习:

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二、尝试探索、学习方法:

、尝试。

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度。)距离为45千米怎么画?(1厘米15千米,45千米里面有3个15千米,图上要画3厘米。)

2、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3、注意:如果是北偏东40度呢?南偏西40度呢?(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

三、再次尝试:

(1)独立练习。

(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

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4)提问质疑。

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陈情表教学反思 篇4

一、要重视教学设计,吃透教材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因而,有效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成为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备课最关键之处。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一定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走,稍不注意,甚至会出现与教师意愿相反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光要吃透教材,建构教学流程,还必须尽可能从多方面为学生设想,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力争保证教学过程的万无一失。

初上该课文,我就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当时,我在反复研习教材的基础上,备了《陈情表》的详案。教案设计了两个问题,我自认为比较简单。可我忽视了自己是在反复研习课文的基础上,吃透了教材,可学生不一样,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课文,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情景,不能也不可能上升到我想的那个高度。因此,学生对于我的教学设计,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课后,我深深地思考:尽管我是备了详案,可我是按照我的思维去设计教学,但完全是以我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导性,学生并不可能完全按照我的思维走,因此,我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后再次上该课文,我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了《陈情表》的详案,效果非常的好,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流畅。

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的切入点,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思考探究,使之形成心得,有话可说

初次试讲,教案的设计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陈什么情?为什么陈情?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希望借此理清课文思路,但课堂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面对我的问题学生茫然无措,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可这是为什么?我明明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设计,难道是教学设计有问题?当时丝毫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按照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走完流程,再也无法顾及到学生了。于是越教越枯燥,越教越糊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不上来,感觉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把“答案”“教”给学生,这种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状态,决不是我要的课堂。

经过反复推敲,第二次试讲,我把提问改成了:本文陈了哪几种情?并展示了一组提示性词语:苦情、恩情、忠情、孝情、亲情、处境、心愿„„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涵,进而展开讨论。由于问题很好地贴近了课文和学生实际,而且又有了详细的提示语,因此学生能很好地深入课文思考探究。结果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笑声充满了课堂,此时的我不再是唱独角戏,已然成为了导演,而学生也充分诠释了演员的角色。

三、教学中的大胆创新,就是要在精心准备设计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四人学习小组围绕“情”的内容展开讨论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问题的切入非常好,所以每个学生阅读思考有了明确的方向,能紧扣课本进行问题的讨论,回答问题自然有话可说。课堂上,我突然觉得,既然学生都能借助提示语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容,那我何不把教师课堂小结换成学生课堂小结,板书多种“情”之间的关系,我再稍加补 充,岂不很好?

万一学生总结不到位怎么办?我应该怎样往主题上引导?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课堂最后十分钟,两位女生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小结“情”的丰富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像老师一样在讲台上的阐释,有板有眼,有模有样,所有的同学都为他们鼓掌。这才是这节课最精彩最成功之处。因为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尽管总结的不是很完美,可是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反映非常好。学生总结是自主的,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整个过程轻松愉快,整个课堂充满笑声。想不到课堂上突然的想法,大胆的设计,竟会有如此成功的结果。

四、结语

陈情表教学反思 篇5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晋武帝)立即废除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初年,为了安抚蜀汉的士族,同时也为了吸引吴国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减少将来灭吴的阻力,于是对蜀汉旧臣采取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自身赴京城洛阳任职。李密就在征召之列。作者作为亡蜀降臣,如果不应召,会被认为是“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但此时作者卧病在床的祖母已90多岁,作者实难赴任。为了说服晋武帝,作者巧妙地利用当时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幌子,写下《陈情表》,推托祖母年岁已高,无人奉养,要求暂缓赴任。晋武帝只好答应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以优厚的照顾。苏轼曾言:“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这种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学生是一个不错的教育素材,也能达到既教书也育人的目的。教案的设计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本文陈了哪几种情?并展示了一组提示性词语:苦情、恩情、忠情、孝情、亲情、处境、心愿……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涵,进而展开讨论。

由于问题很好地贴近了课文和学生实际,而且又有了详细的提示语,因此学生能很好地深入课文思考探究。结果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笑声充满了课堂,此时的我不再是唱独角戏,已然成为了导演,而学生也充分诠释了演员的角色。

《陈情表》的教学反思 篇6

学习完了《陈情表》这篇课文,有成功,也有不足。在反复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更多地学会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当成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把教案更加详细化、具体化。

本文是一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文章。全文虽不足500字,却成为千年传诵的抒情佳作。正是因为作者以“孝”为核心,将诉情与陈理交融一体,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终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同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李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李之终也。”在当今“孝”这一传统美德被逐渐淡忘的特定时代,对中学生谈谈有关“孝”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作为一篇精典的文言文,我们又不能忽视文言知识教学,否则就成了政治课。因此,针对这样的一篇文言文,我在分析文章内容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主要文言字词的处理,注重积累,联系之前的学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注重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向生活。②本文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对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本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特点;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点本节课上得较成功。

高中教学论文 陈情表教学反思 篇7

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这个特性,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诵读法进行教学的课文。

很久以来,很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记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读起来佶屈聱牙,背起来更是无处下嘴。学生们往往习惯于大段大段地熟读,熟读以后再像钻机打眼一样一点点地超前冲。往往是前句背上来了,后句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即使是能背诵下来,也是背滑句,不知道文章的意思是什么。其实,所有复杂的东西,都是由简单的事情组成的。一篇文章再长,我们只要加以分解,化烦琐为简单,就能很好的记住。记一段不容易,记一句就相当简单。这样的提示,有助于学生的诵读。

数字《乘法口诀表》的教学反思 篇8

1、通过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回忆 搜集 再现

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闭上眼睛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完整的口诀,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一般题:( )八得三十二 三五( ) 二( )得十八开放题:( )十二 十八 ( )三十六

二、整理 观察 记忆

1、出示不规格的杂乱乘法口诀挂图说:你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怎么整理? 让学生课前准备的卡片进行整理。(板书:“整理乘法口诀表”)。整理完后到前面展示。提问:你喜欢这个乘法口诀表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贴一贴“四六二十四”的口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朋友,好细心,认真负责做得对。

2、看了这张表,你想说些什么?横看看发现了什么?竖着看有什

么规律?乘数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小朋友的观察那么丰富,真棒,比老师想的还多。

3、小朋友把口诀记在心里了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提问:你们准备怎么去背口诀。横背、竖背、斜背。说说:横、竖、斜背的方法。学生自由背口诀。

4、出示一表格(想想做做第1题),同时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师巡视辅导。出示填满的表格。提问:第一行横着有什么规律?竖着呢?师:第二行呢?猜一猜第三行呢?

三、提取应用 巩固

1、刚才小朋友说,乘法口诀的作用很大,那你能说说每一句乘法口诀能算哪些乘法算式吗?同桌用乘法口诀卡片合作练说。练习计算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2题)。教师巡视。

2、谁填得多(想想做做第3题)

四、课后延伸

告诉妈妈背的方法,并跟妈妈比一比,谁先背出来。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工作证明格式表 篇9

工作证明题目要在工作证明第一行的正中书写,而且字体要稍大。

正文

工作证明的`用途不一样,决定了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一边正规的公司人事部会有正规的工作证明表单,直接填写即可;当然没有只有自己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称呼、身份证号码、开始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等。有的还需要写上工资,比如办卡,贷款等业务。

结尾

正文写完后下面空一行,在这行前面留两空格,写上“特此证明”就好!

落款

最后在特此证明的下面空一行或两行,然后再右下角署上申请人姓名和成文日期。一篇工作证明就这样完成了!!

步骤阅读

说课稿表格式 篇10

篇二:《 表格格式的编排》说课稿

《 表格格式的编排》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学指导思想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现在已经转化为将计算

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说教材分析

由于六年级没有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我校计算机目前的配置情况,本学期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我选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中的中文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学习作为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表格格式的编排》,表格格式的编排在wor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的方法;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以及采用理论学习与直观操作相结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表格的修饰,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表格绘制;

教学难点:表格的绘制及修饰。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续

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注重学 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观察、比较、创新、合作交流、评价”模型

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4、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表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展示两幅不同的学生成绩表:

并布置为“任务”。

教师:这两张表格有什么不同?生:

师:你更喜欢哪一张?生:

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呢?

学生:(想??)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表格格式的编排》。2创建一张简单表格

①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张4行5列的表格。②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表格并说出制作方法。

(二)新授内容 1美化表格

①加斜线

②画表内的两根粗线(学生独立完成)

③画边框线

2输入内容(加强对文字的输入与修饰)3公式的计算

三知识拓展

师:结合我们刚才学习到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学生:自由设计和制作??。

四作品成果展示

教师:让学生欣赏并作简评。

学生:欣赏作品,观看成果,与自己作品进行比较。

五总结

板书设计篇三:编辑表格说课稿

编辑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固镇县濠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仲莉莉,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编

辑表格》,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我说课的内容。说教材, 说学生,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零起点)第一册第四

章第4单元第2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格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修饰学会对表格进行一定的编辑,使表格更加美观、大方。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编辑,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

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由于表格在生活中的使用机会比较多,它是文字处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

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由此可见,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说学生:

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

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学会对表格进行编辑,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等。

(2)学会对表格进行完善,如设置行高和列宽、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

2、能力目标: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windows的相关操作,基本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图片处理

等操作,也初步学习了简单word表格的创建,在这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表格的设计水平,做出自己满意的表格。

3、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

教学难点:单元格合并调整、修饰。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学生已经熟悉了word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用纸和笔绘制表格,故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入手来寻找用计算机这样的媒介来制作表格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

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有时间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基础上还尝试去做参考资料的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六、说教学环境与课时安排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word、课件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5分钟)。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5分钟)

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份课程表样例给学生看。让学生和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对比一下,两个表格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一个设计更合理一些?同学们会发现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的行高和列宽不适合文字的大小而且表格中的文字也不对齐。那么我们可以调整吗?怎样调整?在教师的启发下,在一个个疑问中,引出本课课题---编辑表格,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

第三步 自学尝试(20分钟)

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操作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1)如何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完成任务1)

(2)如何调整行高列宽?(完成任务2)

(3)如何设置文字对齐方式,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完成任务3)

要求学生相互研究,共同尝试操作。

教师行间查视,及时给予指导。

第四步:反馈(5分钟)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归结操作注意点:

①设置表格文字格式,要先选中单元格。

②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还可以在表格属性中设置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第五步、作品展示,经验交流与总结。(5分钟)1.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教师机展示一下总结的作品与具体操作技能和方

法。2.八、布置作业

课本123页,实践创新1,2两题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提出学习向导,由学生来完成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补充做学生的引路人。2.加强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思想方法与经验。教师点评,互评、学生自评,提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做出评价。篇四:青山不老说课稿(表格式)《青山不老》说课稿

黄市乡中心小学 李红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心小学。

今天我来说《青山不老》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说说

我对《青山不老》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该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文章语言生动优

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

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 造了一片绿洲,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语文根基较深。他们已经

初步具备了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也有搜集资料、处理资料 的能力,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他们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在平时的课

堂中已养成:敢想、敢说、敢写、敢评、敢合作、乐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和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心。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来表达 3.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

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涵义。

学法与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

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确,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循循善诱,把

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青山不老》一文情节感人,语言精练,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

中感悟。因此,我以朗读法、重点句子品味法,并辅助采用引导法、点拨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通过自读来质疑;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来解疑,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篇五:电子表格说课稿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说课稿(excel模块)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我将分四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设定;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该教材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内容难易适中,是目前流行的计算机基础教材。2、在教材中、在会考中所处的地位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3、教材处理

课时安排:

第1节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3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excel2007的功能;

掌握excel2007的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等概念;

学生会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数据,修改、删除数据。掌握行、列、单元格的选定等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工作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分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excel2007中输入数据,获取数据。

难点:数据的填充。

三、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职高一年级六个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这节课学习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相对于其他课时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准备这节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是要分层设计教学任务:对于一个整体水平不高的班级,在设计教学任务应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任务来让其完成。针对较高操作水平的学生可单独提出操作难度较大的任务让其完成。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互助:充分利用操作水平较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其掌握、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其互帮互助的友好精神,充当老师的角色来帮助水平较弱的学生学习和操作。

三是要多关注多辅导:教师对于水平较弱的学生要多一些关注,多一些鼓励。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还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做课后辅导,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

四、教法和学法设定

先说学法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指导他们更好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复习与预习相结合2、发现探索法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碰到问题时,可以自行分析问题、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3、模仿学习法

当然,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的目的。

再说教法

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法进行综合考虑,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因此采用自学法是很实用的,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例子。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4、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完新课后提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课件、音响等。

2、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引入小丫在教务处实习的故事,先通过小丫与陈老师的对话,然后播放office2007的告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excel2007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新课内容:

任务一:认识excel2007操作界面;

(1)学生已经对学习excel2007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打开做好课件,让学生先说出每一个窗口的组成部分,然后点操作界面的相应区域,认识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excel2007窗口由名称框、编辑栏、工作表选项按钮、工作区、工作表标签、视图切换区等组成。

(2)我再强调上一张课件播放的内容,在我讲解时就会放慢节奏,讲解和演示在必要时做一些重复,让学生能牢记。

教学目的说明:

由于“电子处理软件基本操作”内容比较明确,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自学和教师强调的方法来教学。目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务二:了解excel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及关系。

(1)学生已经知道了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然后让学生先总结一下它们之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加以更正补充。

(2)让学生了解单元格构成工作表,工作表构成工作簿。课堂练习:

1、播放事先做好的一份学生成绩表。

2、给出要求学生做的表格内容,做班上十个同学生成绩表。要求有学号、姓名、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本、职道(五科成绩);

3、提交作业。将学生建立的“学生成绩表”通过网络教师演示给大家,师生共同评判打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讲授的是一个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情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成果评价,让他们每组推荐出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全班展示其完成过程。引导他们形成肯定他人劳动成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效果不错,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个别学生的思考和操作能力差,未能跟上教学节奏。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要为有需要的学生做课后辅导,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

2、更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生活中的数下一篇:表白专用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