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县验收总结(共4篇)
富民强县验收总结 篇1
伊宁县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设
工作总结
2008年,伊宁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兴新办立项,项目建设期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两年多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较好的落实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一是完成了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项目建设一启动,我县九聘请专家、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对细管冻精、胚胎移植、性控冻精、青黄贮调制、全价饲料配比、暖圈建设、肉牛快速育肥、奶牛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生产等技术进行了认真筛选、完善,形成系统规范的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标准体系,编织成简明、易懂的《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手册》,印发给基层技术员、养殖示范户,对建设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我县对引进推广牛细管冻精配种技术、牛性控冻精配种技术、秸秆调制技术、无公害饲养技术给予资金补助,2008年至2010年2月累计完成牛冻精冷配改良60520头,完成性控冻精改良1100头,推广无公害饲养技术2660户。建设标准化暖圈73座,新建青黄贮窖270多座,对300多户养殖户的秸秆调制工艺进行
了改造,推广秸秆调制技术1000余户。
三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了10了优质高效养牛示范乡、20个优质高效养牛示范村,启动建设了7个高效养牛小区,培育高效养牛示范户987户。示范户奶牛平均日产奶量达到100公斤以上,育肥牛平均产肉量在162公斤以上,项目已完成8万头奶牛,12万头育肥牛的技术集成推广。
四是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两年来,扶持建设40个集门诊治疗、配种、鲜奶收购及销售饲料为一体的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点,新建8个乡镇标准化服务站,组织114名技术员、名科技特派员包村、包户开展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推广服务。
五是宣传、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分层次、大规模地对畜牧系统技术员和广大养殖户进行优质高效养牛技术培训,两年来,共培训技术员720人次,培训养殖户、技术员带头人2万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4万份。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树立宣传牌等方式,在广大农寻应在重视科技,应用优质高效养牛技术的社会氛围。
二、项目建设具体成效
伊宁县奶牛存栏规模9.2万头,年育肥牛出栏在12万头以上,是伊犁河谷的养牛业大县。本项目实施,有效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使奶牛产奶量、育肥牛产肉量有了显著提
高,对提高这两项产业的生产和效益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期间,三鹿奶粉时间严重影响到奶牛养殖户的效益和积极性,在此情况下,项目建设帮助养殖户提高了生产水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又出台了鲜奶补助等扶持措施,使大多数养殖户度过了难关,维护了奶牛业持续发展。在项目建设带动下,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千头优质奶牛乡11个,百头优质奶牛村31个,发展10头优质奶牛户500户,奶牛存栏达到8.2万头,育肥牛出栏达12万头。高效养牛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测算,在奶牛业方面,虽然受三鹿奶粉事件冲击,奶价在低价位持续了较长时间,但由于产量提高、以及鲜奶补助等因素,2008—2009两年,奶牛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30元;育肥牛产业方面,由于受市场牛肉涨价因素和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育肥牛规模扩大、单产提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突出,2008—2009两年,带动农民增收110元。今年,奶牛业持续复苏,高效养牛项目建设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进一步扩大。
三、具体做法和经验
(一)上下联动,强化组织实施
高效养牛项目覆盖全县,涉及千家万户,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在组织管理方面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联动。一是部门与乡镇联动。科技局、畜牧局研究决定了项目建设责
任书,明确乡镇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基层乡镇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于社会科技力量联动。在充分发挥县、乡畜牧兽医站技术推广主力军的同时,引导鼓励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在推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愉群翁回族乡畜牧乡土人才西买,在政府扶持下开办了村畜牧养殖综合服务站点,每年完成800多头牛的改良配种服务,并给周边300多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墩麻扎镇伊新养牛专业合作社,集育肥牛、奶牛养殖服务为一体,不仅通过合作社帮助养殖户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而且帮助养殖户销售鲜奶,依托自己的屠宰加工企业直接解决育肥牛加工销售问题,构建了“产、加、销、科、工、贸”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养殖户效益,该合作社的养殖户,将育肥牛直接销售给伊东肉联场,每头牛的效益比市场销售要高出近100多元,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整合力量,加大项目投入
伊宁县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实施面广、任务量大,单靠科技项目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保证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成效,伊宁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配套实施、资金捆绑使用,项目建设两年多来,除上级科技部门项目资金外,地方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已超过82万元,同时还有效利用了黄牛改良、良种牛补贴、草场保护、乡镇畜牧兽
医服务站建设等方面项目资金120万元,有效地增强了对本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强化扶持,加强政策保障
为把优质高效养牛技术集成推广这一“惠民”工程建设好,在帮助农民增收反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对农民进行了免费的大规模培训,组织养殖户到示范户、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二是对创办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站点、开展技术服务的,每个点补助2万元。三是对建设青黄贮窖池、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每50立方米窖池补助1000元。四是对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的由政府每个小区补助30万元水、电、路补助。五是自2009年5月起,对农民销售鲜奶每公斤给予0.2—0.3元的补助。六是政府组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以极低的租金提供给规模化养殖户使用。
四、问题和建议
存在主要问题:收“三鹿”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9月—2009年8月,奶价大幅度 回落,饲料价格不断攀升,在客观上造成了养殖效益整体下滑,虽然项目建设和各项政策扶持对稳定、提高养牛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因素仍给项目建设实现预期效益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
建议:1.受不可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伊宁县所实施科
技富民强县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实现难度大,建议对任务指标做合理调整。2.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目标大、任务中,目前资金额度与其需承担任务还不相称,建议对这类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伊宁县畜牧兽医站 2010年3月21日
富民强县验收总结 篇2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鲜明的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两大战略任务:实施“倍增计划、幸福工程”。那么什么是倍增计划呢?简单地说,倍增就是翻番,比如我们现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942元,实施倍增计划后,到201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达到3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现在是6936元,实现倍增后到2016年翻番达到14000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指标,那就是三年部分指标翻番,五年主要指标全部实现倍增。
倍增计划已经提出来,那么今后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施倍增计划,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赵书记在报告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思路。下面我就结合赵书记的报告,谈一点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重点突破,优化布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赵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依托东平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园区突破为重点,努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加工制造、矿产开发、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四大战略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应该从现代农业、工业(加工制造)、矿产业、文化旅游业和物流业这五个方面努力:
(一)以创优创收创效为重点,强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发展总目标,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的基础,目前,要稳定粮食生产,就必须加快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赵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选准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发展,着力建设规模化、特色化种植基地和高效养殖区。”根据我县实际,确立的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为:优质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十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为有机粮食、大蒜、花生、蔬菜、核桃、葡萄、水产品、麻鸭、生猪、食用菌。看一下戴庙的食用菌基地。戴庙投资上亿元以陆庄、宋圈村为中心建设了千亩食用菌基地。本村的承包户可免费使用大棚,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棚,投资每平方米约30元,共计1.5万元,年前蘑菇的市场价格大体在三块五到四块,一个平方预计能产蘑菇三十斤,一平方菇农收入在一百二十块钱,除去成本四十块钱左右,这样一平方利润在八十块钱,五百平方的一个棚年收入四万块钱。戴庙的千亩食用菌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设食用菌大棚500个,双孢菇年产15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175万元,同时可带动解决900多名当地劳动力就业。农民到基地打工,一天的劳务收入有三四十块 2
钱。一年务工收入至少能增加5000元左右。二期工程准备今年春开始实施,建三百个大棚。三期准备推迟一个周期,也就是明年的二、三月份再增加五百个大棚,目标是把整个基地打造成为东平真正的食用菌基地。
戴庙结合当地实际搞了食用菌养殖,而老湖的特色就是麻鸭、观赏鱼以及特种动物养殖了。老湖的观赏鱼养殖基地,目前在王台、水河涝洼地段已经发展到养殖面积3000亩,亩均效益3万多元,可带动40多户农民年增收120多万元。这个观赏鱼养殖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养殖基地,而且已经辐射到周边新湖、商老庄、东平街道等几个乡镇街道。
种植业搞得比较成熟的就是“两菜一粮”的种植模式了。所谓“两菜一粮”,就是年产两季菜一季粮的种植模式,早春覆膜种植土豆,土豆畦间间作春玉米,收获土豆、春玉米后,再种植大白菜,由原来的一年种植两季变成一年种植三季。目前大羊、接山等乡镇连片扩大了“两菜一粮”的种植面积,已达近5000亩。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对于农民增收也是很有利的。
戴庙和老湖的高效农业基地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其他地方,比如平原适合种植经济作物,山区适合发展林果业,湖区适合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但是不管搞什么具体项目的,首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农业项目,千 3
万不能生搬硬套别的地方项目。因为没有任何两个地方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等等都完全一样,村情民情会存在差异,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别的地方搞得成功的项目,如果想在本地也搞,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搞,并且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调研和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不论做什么项目,必须要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赵书记要求:农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力争到2016年,建成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高质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优质核桃达到20万亩,名优水产品达到10万亩,麻鸭1200万只,特种动物100万只,生猪100万头。”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这里主要涉及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和合作组织的发展。关于农业龙头企业,赵书记提出:“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从事农产品加销的规模企业群体,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131家,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基地、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的131家农业龙头企业涉及到种植业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林果加工四大类,其中种植业加工企业最多,占了一半多的比例。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建成投产的龙头企业仅工业园区就达到了20多家。
山东光大集团就是我县一家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公司下设4家子公司,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原料来自千家 4
万户。几年来,集团坚持走“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了棉花、大豆、花生、菜籽等农作物种植基地30万亩,带动农户20万户,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社会增效的良好效果。
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赵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扶持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目前,全县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发展到599家,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力争新增发展合作社30家,合作社成员突破4万户,注册资金超过8亿元。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900家,吸纳农户超过全县总户数的40%。
目前全县的599家合作社涉及到了农业的六大主导产业,覆盖的区域由村内逐步扩大到跨乡、跨县、跨市,直至跨省。合作社给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和成员建立了互利、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关系。
比如梯门镇的东元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80个菜农于2008年初注册成立,现已发展到拥有蔬菜基地1200亩、冬暖式大棚和大拱棚450个、成员600人的规模。合作社按照“五化”标准(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合同化销售、民主化管理)规范运行,统一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每棚年均纯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加上分 5
得的盈余,成员仅从合作社获得的人均纯收入就达上万元,远远高于当地人均纯收入。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可以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社会化生产,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其次通过注册蔬菜商标、开展“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了农民的谈判地位,增强了成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
赵书记还在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基地搞好质量认证,培育特色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赵书记很明确的指出了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有利于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品牌的培育。现在人们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因为品牌的确能给农产品带来很大的附加值。比如我省的高青大米。高青大米于2008年12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通常一粒米从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运行距离为2至3米,而高青大米的运行距离是470米!高青大米要经过13道工序加工才能成为没有一丝有机成分流失的营养米。经过精细加工后的高青大米目前已生产出6个产品系列,其中国色天香精品米在香港售价高达399元/盒,一盒六斤,每斤60多块钱。这个价格在市场上绝对不是普通大米所能企及的。高青大米从原来的每斤不到两块钱到现在的60多块钱一斤,可以说,一个商标不但提升了一个产业,更 6
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也可以借鉴高青大米的经验,在品牌上多下功夫,因为品牌的力量真的是不可限量的。
3、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为了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按照赵书记的指示,县里正在积极进行全县十年水利发展改革规划,正在加快实施无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全县6.87万人的饮水问题。充分用好后期移民扶持、蓄滞区建设和南水北调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切实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要想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我认为:首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次,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搞好小麦、玉米、生猪、奶牛、设施农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确保各种补贴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位。第三,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工作。第四,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实施“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充分利用劳动技校、职业中专、农广校等培训阵地,开展特种动物养殖、种植、畜牧、水产、就业技能等全方位的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农民培训3万人次。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切实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上述各种促进农民增收的措 7
施,力争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4万元。
(二)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导向,强力促进新型工业集群规模膨胀
赵书记强调,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增财力惠民生的活水源泉,也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根本所在。
1、突出工业集群发展,加大主导产业培植力度。在工业产业的总体发展上,我们遵循的思路就是“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县里重点培植的是矿业、化工、造纸、食品、纺织、压延加工(机械制造)和电子光电等七大主导产业。加工、纺织、电子三大产业属于纳税虽然不是很多,但吸纳就业能力强,对提高群众收入有利的产业,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我们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也需不断开发就业的新领域,增加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
2、加快培育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我县正在围绕四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重点领域,培育优势产业链,打造能够展示我们产业高度的新亮点。目前我县以电子电气、新医药、动力电池、光电光伏等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县里还在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条件,那就是落实各级出台的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的有关优惠政策,重点 8
培植几大企业尽快进入资本市场。
3、强化骨干企业培植,加快重点企业发展。按照赵书记的报告要求,坚持把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作为抓工业的重点。现在我县以瑞星集团、新东岳集团、光大集团、东顺集团几大企业为主的重点调度的20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发展工业,对于农村来说,有闲臵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利用好这两大资源,农村工业也是大有作为的。如接山镇的泰伊服饰、祺盛制衣等企业就是租赁村里闲臵的旧宅基地,建设厂房2000多平方米。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每个职工月收入大体在一千五百元左右。由于企业办在农民家门口,既方便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又促进了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结合这个例子,我简单说几句作为农村带头人的村支书在村级招商方面可以做的工作,首先,可以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将外出返乡人员组织起来,开个座谈会或者茶话会,集中大家的才智为村里的发展和增加群众收入出谋划策。其次,对于有技术、有资金、而且有回乡创业愿望的这部分人员,村支书就要以村内闲臵的土地资源和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富余劳动力等条件吸引他们回村办企业搞项目,让本村群众不出村就可以打工赚钱。接山镇有的村这样做了,其他地方也可以借鉴这种村级发展企业的模式,结合自己当地的闲臵资源,发展小、快、灵、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以扩大农民就业,9
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有利于村集体收入的增加。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工业推进措施,力争到2016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等几项指标均实现成倍增长。
(三)集中突破矿产板块,促进矿产业潜能释放 矿产业作为后发优势产业,会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近年经济增长的“裂变带”。下一步,按照赵书记在报告中的要求,围绕加快优势产业潜能释放,鼓励已达产的矿业企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扩能增产;督促建设中的企业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相关设施,实现快速投产达产;促进洽谈成功的企业加快建设早投产。推进矿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走高端、高质、循环发展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增效。同时,对现有石灰岩、地矿、紫砂页岩、地热等资源,要进行适度的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以做大做好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高效发展
1、旅游业,赵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那就是:“建设全国旅游强县,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赵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就是:
首先,着力提升景区层次,实施重点组团项目开发,加快推进续建项目建设,打响特色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积极开发具有东平特色的旅游产品,策划推出有创意的旅游项 10
目。在主要景区景点,精心策划推出一批以水浒故事、宗教礼仪、民俗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重点打响《水浒天风》、圣水观音等精品演艺品牌。
其次,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抓好景区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购票、乘船、游览、购物、咨询等方面提供高效快捷、温馨亲和的服务。
再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在加大传统宣传营销活动的基础上,强化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媒体宣传,提高东平旅游的知名度,让更多游客到东平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其实,发展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很大作用的。到东平旅游观光的客人越多,对我们的农民创收增收就越有利。比如商老庄乡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及渔家新居,发展了安山古镇“渔家乐”项目,这个项目集观光旅游、湖上美食、渔家体验为一体。因为外地的游客到东平来旅游,就是来休闲、放松的,来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愉悦的。渔家乐项目总投资800余万元,对渔民新村进行了绿化、美化,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实行规范化运营,成立了渔家乐专业合作社。去年5月份,先期在潘孟于村正式启动“渔家乐”项目,现已发展“渔家乐”26户,拥有近百个床位,可同时接待500余名游客,年接待游客可达3万余人,全村年增收300余万元。
2、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又是提高群众素质的需要。赵书记提出了深入实施“顶天”工 11
程,我们要按照赵书记的指示,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佛山文化产业园、水浒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园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策划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大作,为东平群众和外地游客创造出高层次的文化大餐。既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又提高了群众素质。
(五)以做快做强为目标,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们面临着崭新的发展机遇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条件:济徐高速、晋鲁铁路、京杭大运河明年将全部建成开通,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因此,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把东平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物流节点、国家级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目前,在有关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央物流园区已拉开框架,福田雷沃鲁西南分销中心、瑞星集团粮食交易中心和农资交易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信息平台正加紧建设,煤炭、港航、戴屯港、济徐高速公路出口等四个子园区正完善规划。中央园区已被列入省政府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服务业载体项目,信息平台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我们要加快煤炭、航运物流园区的建设速度,早日建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形成临港经济聚集区。力争到2016年,物流业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利税8亿元。
二、区域带动,城乡统筹,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赵书记在 12
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城市建设抓两区(现代城区、滨湖新区),农村建设抓两区(新型社区、特色民营产业园区),加快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城乡环境。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为了落实赵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理念,合理布局“山、水、林、城”景观,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和历史文化因素,实施区域带动战略,打造“宜业宜居宜人”的山水生态城乡。
(二)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社区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幸福东平的战略之举。赵书记提出:要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立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县乡镇总体规划和30个社区建设的规划,19个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证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各村居切实运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认识到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建设上,我们看一下沂南县宝珠村是怎么做的,他们那的情况和我们有些相似。沂南县是省级贫困县, 宝珠村是个远离县城的小村,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村里的土地进行统 13
一规划,村民的宅基地集中到一起盖起了统一的住宅区,一下子结余出200多亩土地,村里就利用这些土地发展养兔、养鸡,特色农产品,建冷库、盖厂房,不仅全村的劳动力都转身当上了拿工资的职工,外村人都到他们村打工。现在,宝珠村的村民全部在村办企业工作,每年除了工资、奖金还有股权分红;村民的医疗、养老保障,全部由村里承担。就连村民的子女考上大学,每年都能享受到数额不等的补贴。所以说,我们发展城镇化的方向就是让农民能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在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逐渐向城市居民看齐。希望我县的农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结合自身的水土特点,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主动实现符合自身实际的城镇化,让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
三、创优环境,完善服务,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为了顺利实施倍增计划,我们必须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正如赵书记在报告中所说:“实施倍增计划,必须在理念上求突破,在机制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实效,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更加开放灵活的机制、更加优质高效的环境推动发展、赢得先机。”为此,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广泛招商引资引智。因为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引进东平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引智可以引进高层次的急需的人才,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就是积极创新创优环境。因为环境就是商机,就是生产力。按照赵书记的要求,我们要继续按照“五最”的目标要求,深化 1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事项,简化程序,公开办事流程,为广大企业和客商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的窗口和平台。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就是,实现倍增计划,必须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就是必须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提高干部素质,强化班子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可以这么说,一个村的村支书的综合素质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这个村的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经济富不富,社会稳不稳。因此,作为领头羊的村支书一定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全面崛起”大讨论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敢于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打铁先须自身硬,村支书自己做到了清正廉洁,并且事事带头干,必然会对班子里的其他成员、党员干部和群众起到一种无形的带头作用,必然会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而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发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积极发展生产,为本村的普通群众起到一个辐射带动的作用。还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的就是要转变群众的观念,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村支书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引导群众算长远账,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觉得外商赚得多了,自己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我们要看到的是外商来了以后所带给我们的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外商发展起来之后,周围群众也会得到更大的实惠,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实施倍增计划,推进新跨越,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贯彻落实县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凝聚发展合力,乘势而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成效,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的实践中去。
富民强县验收总结 篇3
被誉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雷山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苗族聚居区,几乎没有工业支撑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乡村贫困面大、可进入条件差、财政投入能力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县委、政府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深耕苗族文化内涵,积极推行“一业带三产”(旅游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模式,文化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11年,雷山接待游客35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1亿元,同比分别同比增长101.57%和214.39%。
一、主要做法
(一)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传承。雷山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产业,截止5月底,雷山接待游客18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4亿元,同比分别同比增长106.83%和310.09%。自2000年开始,雷山连续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型歌舞巡游和集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婚俗文化等苗年和鼓藏节系列活动,增强13万苗族同胞对民族文化发展自觉自信。通过“申遗”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保护与开发,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苗绣、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和苗族鼓藏节等11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给予5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积极开展苗族文化进课堂,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苗族歌舞、芦笙、银饰锻制等课程,启用苗族舞蹈课间操。实施“四个100育民工程”即100名歌师、100名银师、100名木匠师和100名剌绣能手等,把雷山建设成苗族文化“活化石”。
(二)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文化实力。品牌创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山依托苗族文化资源优势,着重打造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景区、郎德生态博物馆、巴拉河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村寨品牌;打造银饰、刺绣、服饰和芦笙等旅游产品品牌;培育苗岭飞歌、苗族舞蹈等文化品牌;依托苗年、鼓藏节等民族节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民族节庆品牌。凭借苗族文化的影响力,雷山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贵州省十大最具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等称号,雷山苗年节被授予“2011年全国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这些文化品牌,犹如一块块金字招牌,提升了文化软实力,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潜力股”。
(三)建立产业园区,实现聚群发展。把建文化园区作为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雷山重点打造西江旅游产业园区、雷公山蚩尤苗族文化园区和陶尧民族文化展示区,形成三个民族文化廊带:西江至县城22.3公里城镇一体化的民风民俗经济走廊带,巴拉河乡村旅游文化走廊带,雷山融入凯里苗族文化经济走廊带。同时积极储备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涉及资金50多亿元,涵盖祭祖文化、图腾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苗医文化、婚姻文化、动漫基地、民族工业、民族旅游等领域。
(四)创新激励机制,为发展添活力。县委、政府将文化旅游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并建立奖励制度;高标准对农家乐进行规划设计,拨付扶贫资金,进行农家乐建设和改造;从2006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100万元作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贷款贴息,对乡村旅游贡献单位、村民、旅行社等进行奖励。县政府每年拿出西江景区门票收入的15%对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实施保护奖励措施,去年,该县拿出门票收入的539万元对当地村民进行奖励,增强了村民保护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信心,提高了村民开发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取得成效
(一)推动“三化”同步战略实施。在推进“两加一推”战略中,雷山围绕苗族文化抓旅游、做工业、促城镇建设,“苗文化”的裂变张力正成为旅游产业化、特色工业化和民族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按照“打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式旅游县城”的总体规划定位,突出苗族文化元素,加快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11年的25%,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城镇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发展步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种养植和以银饰、剌绣、芦笙等产业的发展,以银饰、剌绣、银饰、芦笙、茶叶、山野菜等为主的民族旅游产品得到有效开发,年实现产值4亿元。目前,该县有农家乐316户,农家接待床位2029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直接和间接带动3.2万贫困人口脱贫。
(三)农村面貌换然一新和谐发展。西江镇西江村2008年借助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平台,投入8000万元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西江苗寨打造4A级景区,全村80%的村民参与文化旅游开发,推动文化旅游永续和谐发展。雷山坚持把文化旅游开发与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创建“八好”村寨等结合起来,昔日“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茅草屋、树皮屋,如今变成独具黔东南古香古色的吊脚楼民居。有的村寨配备了健身场所,有的建起了民族文化芦笙场,还有的开办“农家书屋”,不断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基层政权建设得到有效巩固。丹江镇乌东村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和茶叶、特色蔬菜种植等项目,2011年,乌东村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68人减少142人,农民人均纯收从2005年的1025元提高到5580元,去年荣获“国家级生态村”,被命名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中组部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雷山有67个乡镇、村党支部被中央、省、州、县命名“五好”基层党组织,雷山还在农家乐、酒店、茶产业等方面建立党支部,基层政权建设得到不断建立和巩固。
三、几点启示
(一)现特显优,冲出“经济洼地”。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挥比较资源优势,才能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如何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雷山面临的重大课题,雷山不断探索发展路径,始终不渝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凝心聚力,构筑精神高地。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增强了全县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穷则思变、不屈不挠、苦干巧干、敢作敢为”的脚尧精神,“创业求好、拼搏求快、创新求精、团结求和”的雷山时代精神,无不体现雷山精神高地所在。围绕“全国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雷山2008年获得“贵州省文明县城”,2011年荣膺“全国文明县城”沉甸甸的国家级名片荣誉称号,对于雷山这样财政弱县、贫困大县来说是来之不易,大大提升了雷山的精气神。(三)敢于创新,推动发展动力。创新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雷山坚持先行先试,敢于创新,深度推动文化与旅游、城镇、农业的融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建共荣,产生了共生耦合效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去年11月10日,在县银饰创意中心成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雷山非遗研发中心,拓宽了银饰、剌绣、蜡染等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教育强县复查验收工作汇报 篇4
教育强县复查验收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
2005年,我县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强县的验收,获得“陕西省教育强县”称号,我县以教育强县的创建为契机,不断促进了我县各层次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得以巩固和加强。教育强县通过近六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核心,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提高为核心,紧抓教师队伍建设,扎实落实素质教育,现就近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燕家塔小学位于神木县北38公里处——大柳塔与店塔中部,地处陕蒙交叉地带的煤田腹地,位于孙家岔镇王洛沟村。学校成立于1989年,是一所布点完全小学。学校占地7740.78㎡,建筑面积1846.4㎡,生均占地面积38㎡,生均建筑面积9.2㎡。学校现设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4人,专任教师17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6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学校拥有5排教学、生活用房,设有科学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等一部六室。部室建设达到省颁Ⅱ类标准。学校现有图书2200册,生均11册。配备计算机14台,安装宽带网,接通远航教育资源系统,校园实现了网络化,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拥有占地2706.1平方米的操场,有标准的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郁。
近年来,学校始终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办学宗旨,遵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实行开放式民主管理、、平等对话。以“情”、“理”相容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为前提,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艺术、实践教育为抓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实效,努力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凸显了学校德育和艺术教育两大办学特色,铸造了优质品牌,提升了办学水平,赢得了上级的肯定、社会各界的好评、同行的认可、家长的满意。
二、主要工作
教育强县验收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巩固创强成果,不断促进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学校德育管理,牢固树立科研兴校思想,扎实实施素质教育。
(一)明确办学目标,深化教育改革。
1、三年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战略意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校教育工作按照“抓基础、创特色、起示范、见成效”的总体构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我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结合校情,继续以“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探究教学艺术,创办特色学校,争取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
3、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 2
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发展的远、近期目标,并分步实施,已基本完成任务。
(二)加强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1、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几年来,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的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并积极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
2、以师德教育为根本,全面提高师德水平。
(1)紧抓学习,以学促进,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师德教育中,我们从抓学习入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利用教师例会,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党的“十七”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教育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引导教师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表现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
(2)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的“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师德教育活动,开展了“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提高师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让教师学有所得,认识与言行相辅相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塑造出新的形象,做出新的贡献。
(3)强化措施,优化管理,努力提高师德教育成效。三年来,我校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后制定了《教职工职业道德“七要”、“七不”》、《师德标准》、《教师行为“十要”、“十不准”》、《教师一日常规》、《教师工作规范化要求》等措施和制度,不断规范教师从
教行为。抓好活动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把师德放在教师综合评价的首位,与评先、评优、晋级、考核、职称评聘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为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依据有关法规文件精神,每学年,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各种制度健全,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分明,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特别在“抓三风、强管理、提质量”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活动中,学校深化各项管理,确立点面管理对象,既关注教师专业素质,也关注学生个体情况,增强了学校行政领导和教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又促进了学校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德育管理,提高育人水平。
1、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德育实效,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亲自抓,大队辅导员具体抓。德育人员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做到计划安排详实周密,总结透彻有力。
2、规范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早上举行全校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主题讲话,要求全体师生必须参加。
3、认真落实《守则》、《规范》。开学后,各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燕家塔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学生对《守则》、《规范》入脑、入心,人人理解,人人遵守。
4、进一步利用好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橱窗、墙报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5、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教
育。音乐、体育、美术、健康等课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6、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举办学校诗文吟诵会、雏鹰争章活动、开学初守则规范集中教育周、期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
7、利用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远的学校文化长廊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勤奋、诚信、守纪教育。燕家塔小学的学生已能自觉遇到老师敬礼问好,见到长辈打招呼,学校讲文明懂礼貌蔚然成风。
8、定期评选表彰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特长生、进步学生等。班级纪律、卫生、广播操天天检查,流动红旗周周公布。
9、通过家长学校、学生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开展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强大合力,做到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优化,处处讲规范,时时抓养成。
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开展了与学生谈心活动,要求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与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谈心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心思。同时,针对特殊的学生,多次与他们谈心,促进他们的进步,沐浴他们的成长。既做孩子的老师,更做孩子的好朋友。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素质教育实效。
1、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老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我们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生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让广大教师逐步去认识它,认同它,对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改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燕家塔小学坚持教学研究中心地位不动摇,大力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音体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这是燕家塔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重要举措。这既有效地提高
了教育教学质量,又是对平时重视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次检阅。
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上从教书向教书育人转变;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讲解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转变;在教学要求上从死记硬背传授型向智能与知识相结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从注重教法向教法与学法指导同步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
3、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发现指导。在加强业务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引路搭台,促进了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坦率地说,我校全体教师都有着一颗“对学生负责”的责任意识,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树形象,以质量打品牌”。我们的做法是:(1)从“教风”入手,来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我校严格要求教师努力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端正教风,严谨治学。要在40分钟内狠抓质量,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停课调课。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我们十分重视教学“六认真”工作,有明显具体的要求,“六认真”月查形成制度。学校还定期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分析现象、找出症结、并重点做好指导工作。我们要求老师更新教学观念,要在“注重基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着眼素质、关注发展”上下真功夫。目前,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几方面组成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全体领导蹲点引导教师扎实践行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巧,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教师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措施,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校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严要求、轻负担、低消耗、高质量。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度,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推门课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每学期校长及校委会成员对全校的一线教师上课要普遍听两遍,随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各教研组每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青年教师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反思,严格控制学生各科作业总量,由于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的全程管理,教师的“教风”严谨,教育质量稳中求胜。
(2)从“学风”入手,来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制于学生的素质和学习风气。我们清晰地意识到,班风不正,学风不正,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聊,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我们精心挑选优秀班主任,同时要求各科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同时我们畅通学科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渠道,要求老师家长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一有情况及时联系。我们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上课、作业、预习等基本习惯的培养,我们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认真辅导。近年来,我校学生学风端正,习惯良好,从而基本保证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自2002年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3)从“教研”入手,来培植群体的积极进取氛围。
我们健全教研机制,每学期初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师开展活动。每月两次的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有听课、评课、有集体备课、有理论学习。我们还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的方法,让青年教师施展才能,学校建立“挂牌课”、“示范课”、“推门课” 制度,促使教师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们积极参加市县级培训及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学习,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传经送宝,为教师学习提供机会。各教研组成立集体备课组,发挥合作精神,努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新课改的实验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借鉴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和经验,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1、搞好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①学校在教学楼、生活区、活动区及楼道内悬挂张贴校训、名言警句、名人画像,院内竖立雕塑,摆放名人塑像,营造浓郁的人文书香气息,让一句句激励奋发向上的名言警名,一个个名人名家的画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校园真正成为美好的育人的人文环境。
②对“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常抓不懈。在总务处的管理和班主任的带领下,校园的每一块地面、每一个角落都能长期保持干净清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美。对班级学习园地、卫生角、图书角进行美化,并定期更换,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隐性作用。
2、加强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学校强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校园。教导处、少先队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动态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红领巾广播室开播几年来,大力弘扬正气,宣传先进文化,树立正面典型。少先队组成专门的编辑队伍,及时报道学校的大事和新闻,展示名师、名生风采和校园里的好人好事等,深受师生欢迎。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充分利用团队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师生员工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师生元旦联欢会、春季运动会已成为我校经典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成长。
(六)建立责任机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规范强化安全工作,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学校设备安全、教育教学集体活动尤其是文体活动安全及学生交通安全等。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防患于未然,杜绝了学校各种安全责任事故。
2、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机构,聘请派出所所长为法治副校长,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主任和值周老师直接抓。加强警校共建,我校与镇派出所结对子,建立“警校共建室”,加强警校之间的互动,加强法制教育,为平安校园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学校治安责任制落实到位,每学年与学生及家长共同签订了《创安工作十不准》、《安全工作告家长书》。校内外安全工作网络健全,防范、保卫措施有力。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3、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抓好学校安全教育,促进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的形成。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为创建市级文明学校营造了良好氛围。
总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压奋进,努力巩固强县和“两基”成果,树立创新意识,抓管理,促质量,注重工作实效,注重作风转变,我校教育教学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富民强县验收总结】推荐阅读:
实施质量强县工作总结10-20
枣强县计划局工作总结09-26
生态强县07-30
文化强县07-16
扩权强县07-03
富民安居工程质量达标活动总结06-30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07-31
宁强县北关小学201007-04
创建旅游强县工作表态发言05-14
富民县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研讨会活动总结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