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共6篇)
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篇1
以“中国绸都”建设为契机,学习江浙先进经验,着力创建西部丝绸纺织服装城
——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西部丝绸集散交易中心”的部署要求,最近,我局以“创建中国西部丝绸纺织服装城”为课题,由分管副局长李伟同志带队,组织市丝绸行办、南充光彩大市场、南充日报社相关人员,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和调研。考察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贸易局、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江苏省吴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及中国丝绸城、中国茧丝绸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我们采取听、看、访、谈、议等多种方式,重点了解了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市场建设的理念、方针及扶持政策,参观了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和一些丝绸纺织服装方面的展览(示)馆(厅),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将南充情况与三大市场进行分析对比、寻找差距,、评估南充丝绸产业优势,论证创建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中国绸都”建设为契机,学习江浙先进经验,着力创建西部丝绸纺织服装城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江浙丝绸专业市场的发展态势及成功经验
(一)三大丝绸专业市场的发展态势
●杭州中国丝绸服装城位于凤起路以北,体育场路以南的西健康路、健康路及新华路一带。创建于1987年,现有600余家丝绸企业,主要经营各种真丝面料、丝绸服饰、丝织工艺品、丝绸旅游纪念品及丝绸坯料。产品远销欧美、港台及东南亚等地区。已成为浙江省、杭州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诚信规范市场,省、市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文明规范单位。2005年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
杭州中国丝绸服装城采用明清仿古建筑,以承办杭州丝绸博览会、杭州丝绸服装节、旅游文化节、丝绸特色展示为主体,经营面积2.7万平方米,年成交额122亿元,税收1000多万元。最近市政府计划再投资1600万元加强综合大楼、夜景灯光、背景音乐等硬件建设,将杭州中国丝绸服装城打造成杭州“生活品质”标志,千年“丝绸之府”和新兴的时尚名城。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经济开发区,1993年由中国经贸部批准建立,原来是国家丝绸交易垄断企业,旨在合理配置资源,组织交易,引导产销,探索中国茧丝绸流通管理的新办法,为中国茧丝绸行业的深化改革服务。2001年取消双轨制全面放开,转入市场机制轨道。现拥有国家资助建立的先进的计算机交易网络系统(金蚕工程)、营业用房、资金结算中心、仓储配套体系和信贷担保的融资、保证体系。
市场总占地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以茧丝绸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允许除茧、丝、绸、绢纺、丝绸服装以外的其他纺织原料、染化料、面辅料、服装、纺织机械设备及零配件等在市场内经营。市场1994年投入运转以来,交易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年交易量100多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茧、丝、绸等方面的重要集散地,市场的价格、信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甚至国际丝绸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嘉兴指数”已成为世界茧丝绸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位于盛泽镇东南面的姚家坝桥西,始建于1986年10月,1993年4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由吴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于2003年4月,进一步理顺了属地管理的关系,委托盛泽镇党委、政府管理。20年来,市场的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市场配设工商、税务、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电信、运输、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体系,尤其是电子商务、纺织科技、知识产权、外贸咨询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服务功能。
市场仿照明清市集布局,拥有4家投资主体,设白坯、色坯、精品、原料和纺机5大交易区,占地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经营用房6549间,其中营业用房4764间,仓储用房1785间,来自全国各地丝绸纺织经营户3996家,云集从业人员2万多人。2005年实现成交额300.85亿元,成为内地丝绸化纤薄型织物的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名列全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被江苏省评为省级样板市场和苏州市诚信市场、文明市场。
(二)成功经验
通过对上述三大市场的学习考察,体会最深的是江浙人善抓机遇,高起点规划发展,深化改革,开拓市场,不断创新的勇气和理念。我们考察组认为,其主要成功经验归纳为以下四条:
一、有一个紧紧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市场的坚定目标。这三大市场的所在地都是国际国内较著名的“中国绸都”,历史悠久,丝绸产业优势明显,他们几乎一致的认识是:靠产业来支撑市场,用市场来带动产业,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发展。从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形成、繁荣、提升
,说明了盛泽人做大做强市场的坚定目标。1986年还是计划经济年代,盛泽人把一个简陋马路市场,依据市场的变化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丝纺产业,升级和拉长产业链条,逐渐发展壮大了市场。市场有了基础,盛泽人又把目标定位于“中国第一布市”,成立市场管委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中心、纺织科技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外贸咨询服务中心,力争用2—3年时间赶超绍兴“中国轻纺城”,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市场。盛泽镇党委副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周月林说:“不失时机地把握地方产业优势,抓住商机,就是地方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负责”。
二、有一种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放办场的创新理念。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优”的意识,坚持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宽松的投资环境,配套的服务设施,吸引境内外经营户、创业者和客商到本地来“安居乐业”。在杭州中国丝绸城内的670多家经营户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外地经营者比例占55,常驻丝绸城外商贸易办事处56家,客商达800余人,市场的聚集效应凸现,已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聚地。由此说明,开放的过程,就是集聚的过程,集聚的过程就是带动的过程。开放带动了市场规模,带动了市场升级,带动了市场配套,最终带动了杭州丝绸经济的兴旺和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市场开放程度越高,集聚程度越高;集聚程度越高,带动程度越高,吸引力就越强。
三、有一条超前规划,“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发展思路。90年代初期,盛泽镇的轻纺产业已有相当规模,盛泽镇所处交通相对便利,出现了自发形成、批零兼营的“布街”。吴江市政府因势利导,积极规划,抓住当时市场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的机遇,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创办了中国东方丝绸城。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培育了一个专业市场,不仅带动了一片产业,活跃了一地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而且将一个小镇拓展成了一个新城,佐证了“化市为城”的成功发展道路,实现了兴市建城的跨越。
四、有一套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市场机制。杭州市政府对中国丝绸城的培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及推动作用。杭州市贸易局副局长唐跃风趣地说:领导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难以比拟的生产力。2000年杭州市政府提出了:“构造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响亮口号,确定了建设九大商业街的宏伟设想。贸易局及杭州中国丝绸城筹委会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促成了以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茅临生亲自带队的“上海商业考察团”赴沪考察学习。回来当天就进行研究,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每条街成立管理委员会纳入政府管理,进行目标考核,确立了以创新市场机制引导人,以宽松投资环境吸引人,以富民亲商举措留住人的市场运作机制。杭州中国丝绸城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元化投入”的建设理念,由下城区政府和工商部门投入资金建设丝绸城3个核心区,吸引民资等混合型经济投入建设5个商贸区;投资2.7亿元新建的丝绸城,政府控制所有门面的租赁权,杭州市政府站在宏观的角度设立奖励基金,采用拍电视片、召开大型研讨会、出版书籍、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整体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力,确保市场长久繁荣。
二、南充丝绸产业对照江浙三大市场的反思
纵观南充和三大市场,差距很大,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和比较优势。就其差距而言:其一,在市场建设的时差上距离较大,三大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南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二,在市场的总体规划上存在差距,三大市场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备的“国际丝纺贸易中心”,集国际会展、轻纺交易、电子网络平台、智能化写字楼、高级精品公寓、五星级商务酒店于一体,并建设融合托运、仓储、配送、信息等多功能配套的国际物流中心,实现了市场提升;其三,市场的开放度存在差距,特别是拓展外贸渠道和境外设销售窗口、引进驻场外国贸易机构、吸引国外客商到场购货人数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我市几乎是空白。其四,市场现有的规模存在差距,从市场的建筑面积、营业用房、经营户、成交额以及外销率等诸多方面还不能与日同语。就其共同点而言:其一,南充和三大市场都处于“中国绸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二,市场发展均依托了地方集群板块的优势产业,能汇聚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三,经营品种都以丝绸纺织专一产品为主,能够起到明显的辐射、带动,导向作用。其四,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市场发展,已把它作为拉动地方支柱产业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但是,要正视存在的差距,更要挖掘南充丝绸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找准目标,加快发展,迎头赶超。目前,南充的比较优势很多,甚至江浙的弱势方面就是我们的强势,如资源(电力、能源等)、人力、人才等等,我们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南充创建市场的主要比较优势有:
1、南充是古丝绸南路的起点,古老名城、将帅故里、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历史文化优势利于市场造势。
2、南充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之一,全国十二大丝绸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蚕桑丝绸业的中心,是国内外商家普遍关注的桑蚕丝绸集散地之一,这些资源优势已经形成南充市场。
3、南充是西部唯一的具有完整的桑、蚕、种、茧、丝、绸、服装加工以及教学、科研和行业管理体系的城市,拥有和储备了大量丝绸方面的专家、教授、民间艺人、企业厂长、经理,这些技术人才优势可以加快市场的发展。
4、南充是全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拥有大型丝绸企业45家,缫丝能力10万绪,丝织能力3500万米,绢丝纺11000锭,炼印染能力7600万米,拥有“美亚”、“六合”、“夏佳尔”、“梅花”、“爱肤尔”等著名品牌,实现丝绸工业总产值超过十亿元,出口创汇达8000万美元,这些加工企业优势利于市场持续发展。
5、南充市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等丰富,这是沿海地区的弱势,但却是我们的强势,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政策,有利于我们招商引资把市场做大作强。
三、创建“西部丝绸纺织服装城”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对江浙丝绸专业市场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状况和具备发展的条件及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建议:
(一)创造市场发展的空间条件。目前制约南充丝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
1、丝绸产品对外影响力不够,部分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缺乏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团队意识;
2、丝绸工业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终端产品少,利润空间小,企业效益欠佳,企业产品销售形成“瓶颈”;
3、市场起步迟、起点低、规模小、集聚差制约了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拓展南充丝绸市场发展空间,必须尽快高标准规划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市场硬件建设,首先引导南充丝纺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打造“南充制造”品牌集散基地,扩大对外影响;然后广泛吸纳全国大中小各层次的丝纺产品经营客户进入南充场、特别是吸引国外商进场投资经营,用市场来支撑产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市场发展按照“市级管理,管办分开,统一规划,多元投入”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作,政府部门履行“规划、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五项职能,即组织实施市场发展规划;统一招商政策,吸引外资、民资进入市场投资兴业;对经营者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实行统一管理,实行税收、工商管理费、治安费、卫生费等各项收费一头联合收取;对公安(消防)、工商、税务、技监、金融等职能部门的驻场机构进行统一协调;完善市场功能,为市场内的经营者提供便利。西部丝绸服装城和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建设纳入市本级管理。
(三)拓展市场发展的融资渠道。借鉴江浙三大市场的投资机制,“政府推动、部门投资、多元投入、上市融资”的做法,拓宽市场发展的融资渠道,采取“部门启动、多元投入、上市融资、政府先控后退”的投融资机制,吸纳社会民资投入,可解决资金不足。目前,丝纺龙头企业、骨干经营公司、银行资金实力浓厚,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运作顺畅,已基本具备创建市场的融资条件。
(四)优化市场建设的氛围条件。“中国绸都●西部丝绸纺织服装城”创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将我市构建成西部优质茧丝原料基地、丝纺服装生产基地和丝绸集散交易中心(即两基地一中心)战略唯一途径。全市上下都要积极配合,参与创建。工商、税务、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时间从短、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处罚从轻”要求,从发展大局出发,创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导、扶持丝绸企业进驻西部丝绸服装城和茧丝绸交易中心。
金融部门要放宽对已进驻的丝绸企业贷款条件的限制,加大资金信贷力度,及时发放贷款。
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广电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丝绸历史文化和丝绸产业,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兴办丝绸企业。大力宣传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和丝绸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丝绸生产、贸易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在市外召开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宣传南充丝绸发展政策与环境,打响南充丝绸品牌,引进市外品牌丝绸企业落户南充。
只要目标一致,目的明确,形成共识,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支持市场建设,南充丝
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篇2
通过对现场的走访, 并与东方丝绸管理委员会 (简称管委会) 的高层领导, 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 我们了解到, 东方丝绸市场这样一个经历了二十多年成长的市场,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其中不仅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同时还拥有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东方丝绸市场最早是由吴江市政府发起成立的, 它的日常管理事务委托给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管委会是由市政府拨款运营的, 因此管委会只做事、不收费, 是非营利性组织, 这一点就与其他许多批发市场有了明显的区别。做事正规, 而又没有各种项目的收费, 使得在此经营的商户感觉安心和放心, 同时, 管委会的威信就得以树立和保持。商户感觉管委会与他们是一条战线上的, 都希望市场蓬勃发展, 越做越好, 因此没有某些批发市场常见的“管”与“被管”的对立关系, 而是合作和响应。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000301东方市场) 于1998年7月成立, 并于同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定位于东方丝绸市场的开发商、运营商和纺织产业配套服务商。公司高层领导都曾在基层政府、企业任职, 这样使得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理念与政府部门很容易取得一致, 因此与其他市场需要常常讨要政策不同, 对于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 政府急市场所急、想市场所想。这个国际上最强的纺织重镇, 是政府和百姓共同打造出来的。
二、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盛泽丝绸纺织产业历史悠久, 当地人被戏称是含着纺织基因出生的, 因此90%的当地人都选择从事纺织业谋生。在盛泽从纤维到纱线, 从纱线到面料, 从面料到成衣、成品的产业链, 一应俱全。纺织生产用的纺织机械, 新纤维、新面料开发, 推进品牌的国际合作等项目一一推展开来, 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盛泽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市场内配设工商、税务、公安、消防、交管、技监等管理机构, 配有食、宿、运、托等多种服务设施和交通、邮电、金融等服务系统, 建立了现代信息网络, 加强了市场的内部管理。商家们在这样一个信息完备、产业链完整、配套服务齐全的市场经营, 不仅不愁人气, 更重要的是现代市场是订单市场, 脱离了这个市场,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 企业将生存困难。
三、勇于创新
面对着江浙一带很多纺织批发市场的兴起, 竞争的隐忧时刻存在, 市场经营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东方丝绸市场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到了创新:
一是为了让纺织重镇名至实归, 东方市场史无前例地给面料进行编码, 这个工作难度极大。市场上流行的面料就有2万多种, 而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工作量大, 难度大。但是他们对此都一一克服, 开始了纺织面料的标准化工作, 并初步完成了化纤面料的编码, 为未来的网上交易和打造跨国采购基地做好准备。
二是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 (简称盛泽指数) , 其中包括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总指数和化纤面料价格指数、化学纤维指数, 均为每日发布;以及以盛泽地区生产规模最大或者较大的50家丝绸化纤织造企业的净现金流为依据, 按月度发布的盛泽“50指数”。前者已成为中国纺织企业的风向标, 不仅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前日交易的价格信息, 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对行情的预测功能、景气评价功能。对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经营者来说, 掌握盛泽指数已成为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而“50指数”则反映了盛泽地区主要企业的经营效益波动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竞争实力的变化。
三是产品创新。东方市场的织造企业一直坚持推进产品创新, 在2010年的中国流行面料评审中, 吴江有93家企业、141块产品成功入围“2011/2012秋冬中国流行面料”。2009年吴江市的化纤总产能已经达到200万吨, 约占全国产能的6.1%, 其中绝大部分是涤纶长丝企业。2010年上半年, 吴江纤维产量增长21%,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盛泽的织造技术不断改进, 各种新型面料层出不穷, 企业研发能力也不断加强, 更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知名面料设计师来此发挥他们的创意。正是由于这种极强的创新能力, 使得盛泽织造企业抵御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
四是金融创新。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东方丝绸市场联手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一款无抵押、联贷联保;自主审批的“绸都赢”产品, 可以给企业贷款50万~200万元, 2010年已有50多家企业获得了4300万元的贷款, 企业申请“绸都赢”的条件很宽松, 只要正常合法经营2年以上, 无不良信用记录, 均可组建联保体。纯贸易公司要求有4家或以上企业构成联保体;有生产型的企业3家即可,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融资, 对市场内的企业很有吸引力。
五是模式创新。2008年4月由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丝绸市场为主导发起, 设立了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原料及产品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 并提供相关的信息、物流、金融配套服务;推出现货 (挂牌、招标、拍卖) 、中远期交易等多种灵活的交易模式;还有相应的金融配套服务, 如B2B网上自助资金划拨服务, 使会员资金管理更方便快捷;提供存货抵押服务, 盘活会员存量资金, 促进经营发展;提供仓单质押服务, 即将货物存放在交易所指定交收仓库并办理《注册仓单》后, 交易所将协助会员办理存货质押业务。质押期内的存货, 会员仍有销售权。
六是服务平台创新。东方丝绸市场不仅配有各种物流、邮电、金融等服务平台, 还针对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 引入了以下服务机构: (1) 帮助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提供进出口服务、外贸指导服务、外贸资金收付指导的外贸咨询中心, 像一座桥梁延伸了企业的业务平台。 (2) 2004年组建了电子商务中心, 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电子商务平台, 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 已有注册会员12万户, 不仅打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绸都网, 还有针对性地对会员提供手机短信服务, 让会员企业能够更及时地捕捉市场信息, 还提供网上论坛供会员交流。 (3) 针对产品的质量管理, 率先推出专利产品无棱织机ERP系统, 相当于给织机装上了电脑, 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问题。 (4) 纺织科技中心是一家集面料分析、原料测试、织物打小样、纺织品检测、成品病疵原因分析、面料工艺改进、纺织技术培训、纺织新材料研发、院校成果转化与对接、国内外前沿技术引进与合作, 以及国际面料流行趋势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助推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5) 建立纺织工业检测中心。 (6) 建立专利交易展示中心等平台, 共同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了创新步伐。这些服务举措让中小企业受益匪浅。
四、市场文化培育
东方丝绸市场虽然坐落于盛泽镇, 却胸怀全球, 决心要发展成为全球面料采购中心。它对市场的培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它深知对一个市场的培育是要有耐心的, 因此, 对于商贸型的新市场开张, 就以免第一年租金的大手笔营销策略吸引投资者, 以至于刚开张的商铺被全部租了出去。电子商务中心2004年成立, 2009年才开始盈利, 在此之前就是不断地投入。因为这是一个科技发展的趋势, 认清了大趋势, 义无反顾, 电子商务中心这个由58人组成的年轻团队, 终于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不仅将中国丝绸都网办得有声有色, 极具专业水准, 还每周推出120页的东方纺织周刊, 每天搜集数据信息及时发布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这样的工作效率, 与管理者的信任和激励是分不开的。盛泽人胸怀宽阔, 不排外, 对外来商户礼遇有加。为了让市场的秩序井然、外来商户有家的感觉, 市场还成立了几大会馆, 如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 不仅帮助外来商户解决商务中的问题, 也帮助他们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 使得外来商户安居乐业, 共同促进东方市场的繁荣发展。市场的文化培育还体现在对这些先富起来的老板们的水平提升上。盛泽是全国第一个以镇级单位与清华大学联合创办高级总裁培训班的, 管委会组织这些老板们去清华学习, 回来后, 学习、讨论、提高的风气形成了, 以往的打麻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知识、分享心得了, 形成了学习型市场的氛围。这样的文化夯实了盛泽走向世界的基础, 是志在长远, 志在发展。
通过对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的调查, 我们认识到, 政府的引导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正确的培育市场的观念, 也使得东方丝绸市场面对外界动荡的经济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抗风险能力。东方市场为了形成合力, 注册了两个集体商标:“盛泽织造”和“绸都染整”, 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两个集体商标, 这对于品牌的推广和维护大有裨益。在商贸洽谈上, 他们也作出了整合资源的营销策略, 选出100家企业成立了流行面料的国家队, 与国外买家直接进行对接商洽, 既体现了整体实力, 也使得每个成员从中受益。
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篇3
11月8日,我和镇长王桂峰、市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吴国庆一同随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组织荆州、随州、仙桃、蕲春、钟祥、南漳等六市县影视基地负责人及其考察团,到江浙一带等影视基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考察,所到之处,感触很深,收获较大,受益匪浅,真乃不枉虚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浙影视基地及影视城基本情况简介
这次我们除考察了江苏无锡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杭州宋城、西溪湿地公园即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基地外,同时还参观考察了浙江嘉兴乌镇、杭州灵隐寺、苏州寒山寺与狮子林、南京秦淮河等江南水乡园林、寺庙、古城和古街。现就主要影视基地作简要概述。
1、江苏无锡影视基地简介
无锡影视基地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是由中央电视台一手打造的,是我国首创的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是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完美结合的主题景区,也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无锡影视基地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近100公顷,可使用太湖水面200公顷。当年中央电视台按照“以戏带建”的方针,为拍摄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建成了唐城、三国城和水浒城三大景区。
无锡影视基地拥有大规模的古典建筑群体,三国城内的建筑雄浑刚劲,主要景点有吴王宫、后宫、甘露寺、汉鼎、曹营水寨、吴营水寨、周瑜点将台等;水浒城内的建筑工巧华丽,主要景点有皇宫、樊楼、清明上河街、御街、紫石街、水泊梁山等;唐城内的建筑金碧辉煌,主要景点有御花园、沉香亭、华清池、唐宫等。这些建筑都由专家们精心考证设计,真实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建筑风貌。
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是无锡影视基地的旅游亮点,这里每天有20多场马战、歌舞、影视特技类的节目连续上演。另外,影视基地还推出了“九宫八卦阵”、“诸葛连驽”、“水军训练营”等参与项目以及“乘古船游太湖”项目,让游客乘船泛舟湖心,饱览太湖的美景神韵,体味江南的水乡雅致。
迄今为止,无锡影视基地已经接待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唐明皇》、《杨贵妃》、《大明宫词》、《笑傲江湖》、《大宅门》、《射雕英雄传》、《大唐歌妃》、《天下粮仓》、《神医》、《刁蛮公主》、《新醉打金枝》等250多部海内外影视剧的拍摄。景区里长年都有剧组驻扎,港台、韩国、日本等地的影视明星往来频繁。游客们除了可以在片场看到明星拍戏外,基地还定期组织明星与影迷的“见面会”,让游客“零距离”接触明星。观看明星拍摄,邀请明星合影,已经成为游览影视基地的特色内容之一。
无锡影视基地以其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每年接待20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和20多个影视摄制剧组。年创收5亿元以上。
2、浙江横店影视城简介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的横店镇境内,距省会城市杭州160公里,下辖12个影视拍摄基地,总计用地4963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
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已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为“东方好莱坞”。
2004年初,横店影视城被确立为中国唯一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这里汇集了305家影视公司,诞生了全国首家上市影视公司——华谊兄弟。2008年接待游客量500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创税收1.5亿元;2009上半年逆势而上,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上交税费1.1亿元;迄今累计接待影视剧组600多个,拍摄影视剧16000多部(集)。宏大的基地规模,丰富的拍摄场景,吸引了海内外影视导演们纷纷率剧组前来横店取景拍戏。同时,为影视拍摄提供各类配套服务的行业也应运而生,既能提供专业制景、设备车辆租赁、道具服装化装等方面的服务,又有庞大的群众演员队伍。横店演员工会拥有二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被称为“横漂一族”的特约演员。
影视产业的崛起,也推动了横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横店,拥有十余家星级宾馆8000余个床位,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基地宾馆,游乐园、夜总会、桑拿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等设施配套齐全。在横店,街市繁华,书店、网吧、酒吧、茶馆比比皆是,小吃、饭馆南北风味俱全,夜生活五光十色。
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是横店集团成员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影视旅游经营,下属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营销、制景装修等21家子公司,影视旅游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在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600多部影视剧。并有国内首家震撼体验性灾难表演《暴雨山洪》、全球最大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大型影视特技水战表演《怒海争风》、大型多媒体梦幻情景剧《梦回秦汉》、大型广场马戏表演《八旗马战》、特种旅游项目“明星见面会”、“与你同录”等各类表演节目100多个,节目中强烈的视听冲击效果令观众如临其境,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快乐横店”、“梦幻横店”的影视旅游特色。
横店影视城遵循“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在短短十余年间,实现了由影视基地向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转变,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超大型影视旅游主题公园和中国娱乐休闲之都。
3、杭州宋城简介杭州宋城既是一个旅游景区,也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由杭州宋城集团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它主要分为:清明上河图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南宋风情苑区等部分。
宋城是两宋文化在西子湖畔的自然溶合,也使杭州宋文化旅游得到了定位。宋城旅游景区的建设运用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功能主义相结合的造园手法,源于历史、高于历史,依据宋代杰出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工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华景象。穿过高大的城门楼,只见一条小河贯通南北。河中船只往来穿梭,两岸杨柳低垂,楼阁矗立,斗拱飞檐,车水马龙,身穿宋代服装的商贩在此经营着仿古酒茶。城中经常有魔术、民间舞蹈及杂技表演,还有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抛绣球成亲的表演,渗透出一幅浓郁的古宋风情。
宋城中有一座蜡像艺术馆,陈列着白蜡制作的中国历代名人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成为游客了解中国历史的生动课堂。此外,宋城中还有一条“怪街”,里面的“横屋”、“斜屋”、“倒屋”、“隐身魔屋”、“魅影空间”、“聊斋惊魂”等稀奇古怪,给人一种奇妙荒诞的感觉。
最让人难忘的是宋城耗资5000万元倾力打造的一台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分为《良渚之光》、《宋宫宴舞》、《金戈铁马》以及《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五场,叙述时空追溯到文明曙光初现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又展望了杭州的美好图景。《宋城千古情》采用一张一弛的演艺方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使观众常常在各种不同的感情旋涡里回味无穷。江泽民总书记观看后曾欣然挥毫题字:“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宋城每年吸引300多万游客,创旅游收入6亿元以上。
二、外地影视基地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是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无锡影视基地,还是民营企业打造的横店影视城和宋城,它们都以影视拍摄基地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思维超前,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将影视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思路决定出路。
横店,远离杭州近200公里,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偏远乡镇,它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文化底蕴,影视资源几乎是零。但横店人却凭着超前的思想观念,大胆的创新精神,硬是创出了一块名闻世界、金光灿烂的金字招牌。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当今的“东方好莱坞”。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为电影《鸦片战争》寻找拍摄地点,横店镇党委书记徐文荣得知消息后,热情邀请谢晋来横店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徐文荣向谢晋承诺,无偿提供土地,并保证竭尽全力协助电影《鸦片战争》摄制组建设拍摄基地。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后,拍摄基地终于竣工。整个工程包括5大景区、15座各类建筑,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广州城貌。《鸦片战争》剧组拍完后走了,游客却来了。19世纪的南国羊城,风土人情,茶楼当铺,以及各国驻广州的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横店影视城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后来导演陈凯歌要拍摄《荆轲刺秦王》,经导演谢晋介绍,陈凯歌在横店建了一座“秦王宫”,不仅给横店带来了电影明星巩俐、李雪健、张丰毅、姜文等,而且带来了近200名中外记者。陈凯歌拍完《荆轲刺秦王》后,先在日本放映,结果日本旅游团来到横店,日本的电视记者也来了两批,横店不仅在日本知名度高了,在东南亚也有人知道中国浙江有个横店。这里逐渐建起了亚洲最大的影视城。
从此,横店人更是尝到了旅游业带来的实惠。随着多部影视剧陆续在此拍摄。一批又一批导演、演员踏进了横店的大门,横店的名声越来越大。
十余年来,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号称东方的好莱坞。现在,横店影视基地及其集团掌控的几家子公司均已上市,并跻身全国企业五百强,位居第一百三十一位、全国十强民营企业第三名。
看横店,想沔城。沔城无论是在文化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等方面,都比横店要强。沔城发展旅游业,必须学横店以影视基地为载体,走影视旅游发展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升沔城的知名度,才能真正打造高品位的旅游景点,才能带动相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才能达到“旅游兴镇”的目的。
2、机遇决定成败。
一本《三国志》与“刘备借荆州”的典故,曾让荆州名扬四海,但并没有给荆州创造多少价值;而一座“三国影视城”却与荆州失之交臂。据说,中央电视台当年为拍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兴建“三国影视城”时,最初选址在荆州,但荆州人思想不开放,有资源,不会利用;有品牌,不会打响;有机遇,不会抓住;只会一心一意发展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对影视业不感兴趣,确切来说是看不到影视业的发展前景和今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终导致“大意失荆州”。
“三国影视城”后来建在无锡,是对荆州的莫大讽刺。现在,荆州人眼睁睁地看着无锡人大把大把赚钱时,连肠子都悔青了。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悔之晚矣。
沔城,作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由仙桃作家余克金先生写的电视剧本《火线》,是一部讲述江汉平原国共合作抗战历史的故事,是一部描写国民党一二八师以沔城为阵地实行“焦土抗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是一部深刻揭示铁蹄下中国军人火线精神的力作。《火线》剧本已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签定了拍摄合同,《士兵突击》制片人张谦正在运作,力争让《火线》尽快开机拍摄,同时意欲将沔城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拍摄基地。这一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千万不要“大意失荆州”,我们不希望看到“王劲哉火烧沔阳城”的场景最终是在无锡或者横店拍摄的,以致成为千古遗憾。
3、细节决定品位。
俗话说得好:旅游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旅游景区靓不靓,就看景点细节上。文学作品不注重细节,就难以打动读者;旅游景区不注重细节,就无法吸引游客。细节是景区的外部环境,是生命,是第一感觉;而景点是景区的内在表象,是灵魂,是第二感觉。正如一个人的外貌,可以不必穿名牌服饰,但在他身上必须要有一些亮点,如果没有亮点,就会失去品位。细节就是特色,细节决定品位!
旅游景区的细节主要表现在与景点相适应相配套的道路硬化、园林绿化、街景亮化、房屋古化、湖水净化、环境美化等方面。这些细节既要有鲜明的特色,又要自然、协调。
江浙人之所以很会打造旅游景点,就在于他们十分注重细节,注重特色。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如: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的房屋古化、道路硬化和街景亮化,一条窄窄的秦淮河两岸,房屋临水而建,都是明清风格式仿古化;街道路面既不是青石板,也不是古砖铺设,而是混凝土与水磨石铸成的砍石,显得古朴典雅;夜晚只见秦淮人家灯火辉煌,各式商铺招牌霓虹闪烁,扑朔迷离。又如苏州狮子林和枫桥的园林建筑与绿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小桥、画舫、假山、石雕等星罗棋布,环环相扣,且绿树成荫,古木参天,鲜花簇锦,真有“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感觉。而浙江乌镇不仅仅具有江南水乡的自然灵气,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一种古风神韵,通过一些书画、木刻、石雕、编织等形式将古镇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沔城,作为一个拥有历史人文风景、宗教民族风情、水乡生态风光的大景区,虽然有“点”,但没有连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画有一条“龙”,但没有点“睛”,缺乏一种神韵;虽然有“品”,即文化底蕴,但是无“味”,没有通过一定的形式高品位地表现出来;虽然历史悠久,但“古”的建筑、“古”的元素太少。就莲花池景区而言,不仅景点少之甚少、布局分散,而且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还不够配套协调,还不能真正体现出水乡园林的韵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大事(景点开发)着眼,更要从小处(细节)入手抓起。只有这样,沔城景区才能上档升级。
三、对沔城影视基地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1、以影视文化为载体,实现影视基地拍摄的突破。大凡外地影视城都是从拍摄电影或电视剧开始起步的。因此,沔城应以电视剧《火线》为载体和契机,兴建《火线》拍摄基地。要加强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和著名导演张谦的联系,积极寻求企业老板投资影视业,形成制片商、投资商和政府联动的合作方式,力争将沔城纳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拍摄基地,让电视剧《火线》早日在沔城开机拍摄。
2、以荆楚文化为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江汉影视城。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屈原曾行吟于沔阳沧浪湖畔,留下了与渔夫的千古对白;三国军师诸葛亮曾在此励志苦学,喜结良缘;刘备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习武练兵,恩赐甘露寺;唐朝名相狄仁杰曾在此体察民情,清心问政;北宋末年康王曾在此隐居避难;元末农民领袖陈友谅曾在此揭杆起义,举旗称王;贺龙元帅曾率领红军进驻沔城,建立了沔阳苏维埃政权;爱国将领王劲哉曾以此为阵地,实行焦土抗战。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些人文历史作文章,广泛开展优秀电影或电视剧本征集活动,今后如拍摄《大汉陈友谅》,就可兴建“汉王宫”;如拍摄《诸葛亮招亲》,就可兴建“诸葛亮读书台”(黄家花园);如拍摄《复州刺史狄仁杰》,就可兴建“狄梁公问政处”等等。通过拍摄多部反映荆楚文化内涵的电影或电视剧,不断壮大沔城影视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江汉影视城和湖北的“好莱坞”。
3、以本土老板为目标,大力招商投资影视业。要不失时机地加强与本土有实力的老板如张家良、吴道洪、郑明虎 等人的联系和洽谈,向他们宣讲影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与他们一道外出参观考察,引导他们从传统的房地产业和工业企业向新兴的影视旅游产业转变,用亲情、乡情、和真情感化他们,积极投资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兴建沔城影视基地。这样,老板既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又为家乡作了贡献,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
4、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进一步完善《沔城影视城可行性策划书》,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招商局,以求将沔城影视城项目纳入为全市的重点招商项目,并在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政策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倾斜支持。
5、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挖掘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收集散落流传在民间的古城文物和反映老沔阳及江汉平原一带的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遗物,便于今后兴建“沔阳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为沔城旅游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
6、强化旅游规划管理,确保景区景点建设上档升级。规划是龙头,龙头舞,龙身活。旅游总体规划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按照实施,如九贺门正街房屋立面已确定为唐宋风格,从现在起就要对在建房屋立面进行审查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今后凡属寺庙等旅游景点和规划区内的房屋扩改建,都必须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做到一支笔审批严把关,一张蓝图绘到底。城建办、旅游办负责监督实施,对擅自改变图纸不按规划建设的违规建筑要坚决打击拆除,对因监督不力影响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只有规划管理好了,才能真正推进景区景点建设上档升级。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赴江浙考察体会与心得 篇4
石板岩乡党书记范红彬
12月6日至12日,市委、市政府团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当地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我有幸参加了考察,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碧云花园、九龙山景区和红星美凯龙、徐工、艾美德箱包等知名企业。在考察中,亲眼目睹了当地旅游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景象,被当地积极融入长三角开发区,进行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气势所震撼,被当地发展旅游的意识和良好的创业氛围所感染,被发展旅游的大手笔、大气魄和求实创新精神所折服,也深深地感到我乡旅游存在的巨大差距。现将学习考察体会汇报如下:
一、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加强管理是前提。江浙等地的成功经验证明,发展旅游业首先要从领导层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旅游业作为新型的支柱产业的思路。党委、政府要围绕发展思路,在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才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最终形成生机勃勃的旅游发展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同时,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以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一个景区在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关阶段尤其如此。
我们要围绕全乡“十二五”规划,用更宽的视野和国际化眼光,1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前瞻性地抓紧制定全乡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太行大峡谷内各重点旅游景区的详规编制工作。搞好宏观调控,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要规范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开展5A级旅游区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规范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旅游管理工作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基础上依法、合理、有序地运行。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共同塑造和维护大峡谷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
二、发展旅游业,解放思想、加大宣传是关键。谋大事、求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在江浙一带人们的头脑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由于他们站位高,理念新,力度大,不论是工业还是景区都已形成了大规模、大产业、大气候。所有考察点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想成大事就要有干大事的雄心、谋大事的胆识、创大业的勇气、成大业的手笔。
要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发展模式,走开放型、联合型、持久型、多赢型之路,采取务实灵活的宣传推介方式,高度、高调宣传,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太行大峡谷旅游品牌知名度。要立足宣传效果,精心策划宣传活动,选择有效宣传媒体,政府与企业互动,以大峡谷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和旅游产品具体促销相结合,有效选择和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进行连续性集中宣传推介,营造大旅游氛围,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要积极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广泛传播“太行大峡谷旅游”信息,拓宽宣传太行大峡谷旅游的途径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绍太行大峡谷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的书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视、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
三、发展旅游业,整合资源、融入文化是手段。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各地发展旅游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经验,联系石板岩实际,如何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把分散的景点变成黄金线路,是破解我乡旅游瓶颈的关键点之一,要下大气力论证好、实施好。但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不可忽视抓旅游力量的整合,这同样是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我乡设立风景区管理局,就是要整合各部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我们要紧紧抓住“三阳开泰”这个主题,坚持“自然风格,文化嵌入,景政合一,旅商并举”的原则,深入挖掘太行大峡谷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本地每一个文化和自然资源,捕捉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打造出一个个旅游文化经典项目,打响大峡谷的文化品
牌,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太行大峡谷来游览、投资。通过举办滑翔节、攀崖节、摄影赛、书画节等,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赋予景区“活”的灵魂,努力打造“山水景观、文化峡谷”旅游黄金品牌。
赴江浙主要丝绸专业市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篇5
(2008年4月21日)
市委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中青班第6小组
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安排,我们中青班第六小组学员一行,于2008年4月12日至19日,赴广西柳州市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柳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58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余万人,居住着汉、壮、侗、苗、瑶等近48个民族。在广西自治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号角声中,柳州市一马当先,2006年实现GDP
622亿元,财政收入95亿元,2007年实现GDP
738.8亿元,财政收入116.4亿元,这些数据均高于绵阳当年指标。这以前,在西部城市中,绵阳是处在柳州之前的。而今让柳州跑出这一惊人速度的动力源就是工业。从1949年到1992年,柳州市工业产值实现“百亿”突破用了40多年的时间:1992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突破百亿大关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2003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500.19亿元,从100亿到500亿仅用了11年时间;2006年,柳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83亿元,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
目前,柳州的工业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5家进入中国500强,产品涵盖30多个行业、4000多个品种,工业经济总量占广西的1/4,迈入了现代化工业城市行列。
二、五方面特色共筑柳州现代工业
柳州市在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着力在完善政策体系、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园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旌旗猎猎的柳州工业大军中,五股充满活力的力量在一路领先,合力共筑起柳州现代工业蓝图。
——技术改造务求高效
2006年12月26日,在鲜花彩旗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柳钢体育馆,柳钢总经理梁景理宣布:该集团2006年铁、钢、材三大主要产品齐上500万吨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加上非钢产业收入已达到215亿元,成为广西首家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这一串闪光的数字凝聚着让国内外同行为之赞叹的“柳钢特色”:快而省的装备改造,高质量大气魄技术提升。有这样一个细节可为“快而省”发展的“柳钢特色”做最生动的注脚——澳洲BHP公司的冶金专家在参观柳钢7号高炉时问:“建设工期多长?投资多少?”柳钢总经理梁景理答:“6个月,投资2.6亿元。”这些专家们快速核算后惊呼:在澳洲建设这样的高炉没有18个月是拿不下来的,而且投资是柳钢的2.5倍。
——产品开发系列化
2004年,卡特收购山工;2005年,凯雷掌控徐工;2006年,沃尔沃鲸吞临工。所有这些事件表明,一场来自于跨国公司的狂风暴雨即将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任凭风吹浪打,矗立在柳州青山绿水间的柳工却岿然不动。这个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广西本土企业一直在持续不断做一件事情: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系列的产品开发,一边挺胸捍卫国内市场,挥臂推开国际市场的铁门。业绩是喜人的,如今,柳工的产品从单一的土石方产品发展为拥有土方机械、小型工程机械、路面机械的系列方阵: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小型挖掘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稳定土拌合机、沥青路面铣刨机,轰轰隆隆一路挺进。这个打着“柳工制造”的品牌阵列刻写着柳工人的骄傲:装载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挖掘机成为民族挖掘机的一面旗帜。
——投融资力度大
陈旧、工艺落后,产量低、能耗大。这是媒体对10年前柳化的技术与效益的简要描述。如今,走在柳州双冲桥上,可以看到柳化节能环保的全景图——庞大的生产线和高塔间除了水蒸汽的升腾,昔日令人惊怵的“黄龙”“黑烟”已基本消失。日渐澄碧的天空下,柳化人大投入大技术改造,已经成就了一条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化工持续发展之路。2006年岁末,柳化投资近12亿元的20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在鹿寨县工业园区奠基开工;同日,投资10多亿元的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点火成功。是高效益的资本扩
张为柳化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3年7月,柳化股份作为实施新股发行核准制之后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2005年6月23日,中国证监会传来佳音,柳化成为国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批获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可募集资金3.07亿元。柳化依靠融资平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合作模式不断完善
“比我们所有最好的想象还要好”——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视察上汽通用五菱时的评价。柳州市市长陈向群如此描述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之道:与具有实力的国内外同行携手,形成“中中外”模式,把通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手段全部用起来,运作得非常好,提升得非常快,运转得非常好。2002年11月合资以来,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充分集成股东各方优势资源,在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营销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快速提高。上汽通用五菱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拥有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实施C3P汽车开发技术系统研究项目等,并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实施产品开发一体化运作。这种注重管理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全方位提升。
——中小企业异军突起
有一个故事:2003年12月25日,一个小伙子突然造访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手里拿着一个很复杂的旋压皮带轮产品,劈头就问:“你们能做出这个铁轱辘吗?”公司的领导见这人像个机械旋压行业里的“门外汉”,他们自己对这个产品的研发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便委婉拒绝合作的要求。然而,这位小伙子走出公司大门10分钟又返回:“有多大的把握能做出来?1%总有吧?”。该公司的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人的拼搏的精神!”他们终于“屈服于这种精神”,来到柳州,在一无场地,二缺资金的情况下,开始了合作研发。3年后,这位千里迢迢到北京寻求合作的柳州小伙子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阳和工业区里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旋压皮带轮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日本、德国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外对中国此类产品的技术垄断。这位小伙子叫张良杰,柳州龙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柳州市的高新开发区和阳和工业园区,一批像龙杰公司一样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打响品牌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他们先是潜心研发自己的专利产品,然后一步步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他们成为柳州工业大军中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三、几点启示
通过到柳州学习考察,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
柳州之行中,他们的行政审批制度、电子监察系统、政府服务能力都引起了我们注意。柳州“阳光100”广场建设,最高为项目审批节约时间45天,是全国39个在建项目审批中速度最快的一个。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里,大厅中的电子显示屏可直接显示该工作人员的服务成绩。柳州招商引资建立的“否定报批机制”规定,对所有外资项目、5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职能部门要否定的,必须说明原因,层层上报,防止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等等,都无不说明了柳州人的执行和落实水平。而绵阳要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就要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继续实施“三大要务”,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六个大力提升”,抓机遇,添措施。要在正确认识绵阳市情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准确定位。要旗帜鲜明的围绕“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方面下功夫,以此掀开绵阳大发展、大跨越的新篇章。
(二)深度挖掘优势,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绵阳市委从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城市条件优等方面提出了“两个拳头、四个层次”抓工业的发展思路。工业兴、绵阳兴,工业是科技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努力在壮大规模、培育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
一要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要紧扣建设科技产业城的目标,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用名牌产品支撑企业发展,用优势产品支撑产业经济,建设工业强市。特别要重新审视和确立绵阳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在加快会客厅建设等方面想新招、出实招。科学分析绵阳的工业潜在优势,全力支持将有矿机厂等潜力大的企业加速扩张,力争培育更多百亿企业。
二要充分释放科技潜能。要加大对上衔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和效益,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别要重视项目工作,下大力气专门挖掘项目、抓好项目、落实项目。
三要强化工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工业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城市,工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是园区。切实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点,充分整合园区资源,加快清理土地、妥善化解矛盾,为引进新企业、新项目做好必要的用地准备。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篇6
最近,随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
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
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
的大发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篇二:2016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2016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