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杭州、苏州、南京等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2024-07-08

对杭州、苏州、南京等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对杭州、苏州、南京等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篇1

对杭州、苏州、南京等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今年七月,市委召开八届九次(扩大)会议,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速实现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11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又专门成立了南昌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这必将在全市掀起新一轮的创业热潮。不久前,我们在吴高强书记的带领下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眼见了江浙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积极转变观念,政府扶持力度大。

杭州、苏州、南京三地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杭州和苏州两地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在2004年3月份,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总共七大方面33条意见,第一块就明确:提高认识,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同时文件要求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杭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培育、扶持、促进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苏州市委、市政府也在2004年1月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要求到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基本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比2003年翻一番。为此,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三个配套实施意见《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意见》、《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功能的意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共性服务平台的意见》。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发展,到今年10月底苏州民营经济已步入腾飞发展轨道,其确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私营企业数从2003年底的7.31万户增加到今年10月底的9.35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从2003年底的889.11亿元增加到1640.86亿元,个体工商户从2003年底的20.6万户增加到22.84万户,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从2003年底的71.26亿元增加到92.35亿元;私营个体经济上缴税收151.1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9.5%。南京市政府也于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创业促进富民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众创业。同时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规定2004年至2006年,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纳入市重点扶持的担保机构按年度给予补贴或补偿。这些政策也促进了南京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10月份南京市民营经济工业产值961亿元,同比增长30.22%,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8.71%,民营经济工业资产总额达到570亿元,同比增长36.62%,固定资产原值221亿元,同比增长28.73%,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二、坚持市场导向,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发展中小企业就是要鼓励广大老百姓积极投身创业之中,要鼓励各种市场要素融入到市场当中产生效益。作为政府机关就要积极为民众创业提供平台,为民众创业提供服务,不仅在企业建立之初,在企业发展壮大中也要给予一个完善的市场平台,让企业发展有保障、让企业发展有支持,市场服务体系要健全。杭州市政府就积极致力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财政资助实施细则》,对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资助,从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培训和咨询服务、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项目和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和交流项目。还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化建设,引进中介机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在信用体系建设上,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中介评价、社会监督的原则,确立信用评价指标和办法,规范评价体系、规范信用等级评价的使用、规范信用评价机构等方面来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在2003年就出台《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目前,杭州市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体系比较完善,据杭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处的同志介绍,全国各种金融机构在杭州都设有分行,而且不良资产率只有2%多,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苏州市则着力于构建公共平台,为民众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主要有:一是构建信息咨询平台,推动由政府扶持,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二是构建融资担保平台,各市、区都要建立由政府出资、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还鼓励、支持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导报机构或企业会员制互保机构;三是构建创业发展平台,推进科技园、创业园、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创业孵化机构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人才中介等机构相互沟通协作的机制,集成信息、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为进驻企业提供多元组合服务。四是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产,帮助孵化器、创业园利用当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企业中的技术开发条件和试验设施、公共测试设备、公共试验仪器设备、公共环境技术设备,建设一批重点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构筑资源共享的共用技术平台;五是构建信用平台,通过整合工商、税务、质监、劳动保障、公安、海关、外经贸、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现有企业信用信息,开通苏州市企业信用状况查询系统,按“免检、预警、惩戒、淘汰”四类,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定期发布诚信和失信企业“红黑榜”,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资料。

三、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带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抓民营经济实际上就是抓地方特色经济。杭州市通过推进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来促进地方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定56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突出特色经济,提高工业功能区的整体水平,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比如,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就是通过“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引导小企业集聚成长”来发展该镇服装功能区的优势。乔司镇现有工业企业966家,其中规模企业78家,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30.6亿元,预计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45亿元以上,产业主要以服装、印刷、家具、五金机械为主,其中服装产业占全镇比重的37.57%,已基本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乔司镇小企业创业基地在镇的南面,紧接01省道,位于总规划面积1000亩的乔司镇服装功能区内。基地紧紧依托镇服装功能区的良好企业环境,以及紧邻杭州的地理优势,通过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小企业提供一个创业发展平台。具体操作模式为:农户土地(村经联社租用,8000元/亩/年)→集体土地使用权(租给业主,10000元/亩/年)→标准厂房(租给业主,8-11元/平米/月)→生产。通过提高标准厂房内的软硬件环境,为小企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同时还解决了当地失地农民就业、村民土地稳定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系列问题。截至2005年8月,基地已引进企业103家(其中外资企业5家),注册资金13780万元,总投资15850余万元已安置就业人员5900余人。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5.38亿元,2005年1-8月已完成工业产值5.2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产值7.5亿元。引进企业以服装、印刷、箱包、皮革、电子为主,其中服装企业70余家,比较知名的服侍品牌有俪亨、布意坊、迪菲娜、古木夕阳等,已基本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杭派女装生产基地。苏州市则是重点打造工业团地,建设创业园、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商贸街(区)、各类专业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创业载体。由于企业发展受到土地、电力等资源的限制,于是政府鼓励各类自然人、法人建设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4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同时政府对优惠给中小企业的业主给予资助和奖励,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载体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手段,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行统一规划下的业主开发和企业开发,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各类载体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施重点培育,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点多面广,杭州、苏州等地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是,政府在鼓励创业发展的同时,还采取重点培育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来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杭州市通过各区、县(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综合企业规模、效益和潜力等因素,确定了200家中小企业为2005年杭州市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对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适时调整的方针,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培育。提供资金用于资助重点培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最具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评选和奖励,从而促使一批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提高效益、加快发展,成为全市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苏州市也将于近期出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意见》和《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

五、积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与当地政府积极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分不开。江苏省政府在2004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规定》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坚持“十不准”原则,即:不准乱收费,执收人员必须出示《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规定票据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交费;不准乱处罚;不准乱摊派;不准乱检查,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各种专项检查;不准推诿扯皮,实行“告知承诺制”和“首受负责制”;不准增加行政许可实施条件和程序;不准强迫实行招投标;不准强迫代理;不准指定供应商;不准刁难报复企业。苏州市对企业违法行政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比较大,采取先处分后调查的方式;再者,公务员的收入比较高,企业投诉的渠道较多,目前,苏州市中小企业投诉案件比较少,这说明当地企业发展的环境比较好。杭州市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则注重政府服务的功能,积极优化法制、政务、政策、人才环境;每年还开展政务环境评价活动(连续三年评价为“不满意”,部门一把手要撤换);设立9666投诉电话,受理对公务人员的投诉举报,积极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通过这几天的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1、尽快出台我市《关于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和谐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在江浙地区的调研,我们发现,苏州市在2004年1月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南京市于2004年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创业促进富民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也在2004年3月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都比国务院2005年1月份的政策要早。这说明,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政策措施得力,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比如,苏州市,在2004年1月制定的民营经济腾飞目标中,要求到2006年底,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800亿元,但是截至2005年10月份,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金总额已经达到1733.21亿元,预计到2005年底,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为此,苏州市中小企业局的同志告诉我们,苏州民营经济已步入腾飞发展的轨道。

2、要加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设立扶持资金的数额要尽力和当地财政特点相联系,要让市委市政府看到在财政资金扶持下产生的效益。杭州市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很大,积极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杭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资助,各区、县(市)还要以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民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经比准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技术改造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在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这些政策促进了民营企业参与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培育、扶持、促进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苏州市也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南京市也对服务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给予财政支持,2004年至2006年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纳入市重点扶持的担保机构按年度给予补贴或补偿。

3、打造创业载体,服务全民创业。推动工业园区引进各类资本组建企业孵化基地,搭建标准化厂房,为创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吸引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进驻。同时要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集成服务功能,增强孵化承载能力。建立创业孵化机构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人才中介等机构的共同协作机制,为进驻企业提供多元组合服务。杭州、苏州等地就是积极通过组建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载体,促进本地区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4、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作用。首先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杭州、苏州、南京都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突破部门限制,积极探索为各类中小企业服务的渠道。其中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比较有特色,中国女装网就是由杭州市女装办主办,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的,在全国服装业内是第一家由政府主办的门户类专业网站,在业内知名度很高、特色明显的主流网站。我们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应该积极和其它部门、协会合作,比如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质监部门、公安部门、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从而拓宽我们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中心的品牌,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吸引更多企业自觉自愿的上门寻求服务。其次,搭建中小企业服务硬件平台。苏州市就将原乡镇企业局办公大楼进行市场化运作,提供3000平方米,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与企业创业发展相关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投资发展公司、担保公司、人才市场等中介机构入驻,形成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中心,同时,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公司给予奖励和扶持,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将信用建设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管理,利用市场机制去评价企业信用,政府加强监管;建立全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努力提供诚信服务。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评价体系比较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规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此当地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比较完善,企业融资环境比较好,融资难问题已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5、确定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办法,重点培育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有导向性,有重心。杭州市就重点支持生态补偿、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薪技术产业的项目和企业。我们也应结合自身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有重点的培育扶持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从而既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又服务于本市战略发展。

6、切实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加强民营企业的投诉举报、问题反应解决机制建设。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公平、公正,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应该制定政策措施,规定任何地区、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侵占、挪用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合法收益,要全面清理各种歧视和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评议监督,加强投诉机制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民营企业投诉举报处理机制。

上一篇:《饥饿游戏》赏析下一篇:朱德故居纪念馆导游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