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口,无锡,苏州三市教育的考察报告
关于营口,无锡,苏州三市教育的考察报告 篇1
关于营口、无锡、苏州三市教育的考察报告
市教育局考察组(2008年10月20日)
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和思路,借鉴发达地区办学经验,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10月7日至16日,市教育局组成六人考察组,对营口、无锡、苏州三市教育工作进行了考察。由于事前准备充分,学习考察细致认真,考察组满载而归。一致认为三市教育基础雄厚、思路超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一、基本情况
营口:营口市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全国十大亿吨港口之一,东北第二大港口,环渤海经济圈重要门户。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去年地区生产总值556亿元,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937所,师生队伍总量35万人。所属6个县(市)区有5个通过“双高普九”,基础教育和职成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 族教育都具有较高办学水准。
无锡:无锡市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开放城市,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三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辖6区2县(市),人口599万,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227所,师生总量80万人,中职学校75所、8万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健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小学、初中学额巩固率均接近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2%。近1 年来,无锡教育坚持德育领先、转变培养模式、突出素质为本,把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把信息化作为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策略,把建设职教园区纳入名城建设战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广树各类先进典型,教育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
苏州:苏州古城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区,人口616万。近年来,苏州教育紧扣现代化目标,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全市幼儿园优质比例达到82%,现代化标准小学和初中达标比例均接近100%,三星级公办高中实现全覆盖,职普比例保持在1:1左右,中职在校生13.6万人。
二、考察印象
1、三市教育投入力度大,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一流。三市政府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显著增强。每到一处学校,一流的教学楼和教学仪器设备都让人耳目一新。苏州市2007年全市教育经费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72亿元,占70%。无锡市一中有理化生实验室各十个,而且实验仪器设备完全配套。营口市2007年教育经费12亿元、同比增长14%,6个县(市)区已经有5个通过了双高普九,自2003年以来仅此一项就投入5亿多元。
2、三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强劲。三市地域规模、人口数量、教育规模基本一致,与我市大体相同,具有一定可比性,这也是定位考察三市教育的初衷之一。三市同为我国较发达地区,无锡、苏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营口作为我国东北 2 重要港口,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三市经济实力雄厚,教育投入大,办学综合水平高,基础设施一流,城乡教育差别不明显,如无锡一中理化生各有十个实验室,完全可以满足演示和分组实验需要。苏州、无锡已提出要办十五年义务教育。对比之下,我市要实现三市现代化办学状况尚需迈出较大步伐,任务相当艰巨。
3、三市教育总的特点是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规范发展。优先发展把义务教育做为重中之重;均衡发展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校际间均衡,普教职教同步发展;内涵发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协调发展重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发展指三市普遍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事业,教育管理、收费、行风、作息时间等从宏观到微观均走向规范。
4、三市普遍有超前的教育理念,突出体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上。三市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不是不讲考试成绩,而是成绩和质量的提高普遍建立在对学生素质和潜能的开发上。因此,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改和教研蔚然成风。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各个学校在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素能开发培养的总体思路下,不仅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且将这一理念贯彻实施的淋漓尽致。学校普遍从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出发,按规律办事,尊重人文规律和人本精神,通过特色办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最大程度地彰显了学校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魅力。通过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上用功夫、下气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素能培养和成绩提高两不误、两促进。
5、与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的是三市教育的内涵发展。条件是基础,投入是保障。教育内涵发展固然与教育投入和办学条件密不可分。但是,三市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是简单、机械地建立在雄厚的基础保障上的,更在于超前的内涵发展意识。三市教育内涵发展的起步始于90年代初期,远在2000年后的办学条件大规模改造之前。所考察学校中,有的地域相对偏远,有的基础条件还有差距,有的从名不见经传中走来。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校长的创业意识和专业研究意识,他们尊重人本规律,不等不靠,自我奋起,刻意研究,执意探索,在内涵发展上学校领导首先成为行家里手,秉承一种理念,坚定一种信念,或小家碧玉从细微处切入而拓展,或通过典型引路亮点带动,或大手笔、大制作地整体规划实施,矢志不渝,历经多年成正果。
三、考察亮点
三市教育,亮点闪烁。重点考察的几所学校办学理念之超前,办学特色之鲜明,办学步伐之扎实,给人体会至深,其内涵轨迹之丰富非扼要能述。
1、蠡中教育,奇葩璀璨。蠡园中学座落于苏州城乡结合部,相比之下是一所没有生源优势和师资优势的普通中学,他们从蠡中三问开始,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向素质教育要质量的口号,一问分数如何,二问分数如何取得,三问分数之外还有什么,其中一问是学校现实生存问题,二问是生存基础上的发展问题,三问是价值追求问题,亦即教育的本质问题。蠡中人认为一问是末、三问是本,本固则末必强。为此,蠡中人在固本上苦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进行了坚实的探索。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在华东师大、江南大学等多位专家的论证指导 4 下,推出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续助的“六助”教学法,科学定位学生的学习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学如爬山,变以往的学生不问怎么爬、只管跟着爬为学生先且自助爬,然后同学互助爬,最后教师帮助爬,使每个人都能爬到最大的高度。为实施“六助”模式,学校从全方位学校改革做起,将“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定位核心管理理念,在学校内部进行了十大变革,人力配臵变行政指派为双向选择,工作计划变个人计划为多方合约,评价方式变甄别考核为发展评议,德育工作变有痕无恒为无痕有恒,学校制度变移花接木为草根生成,课堂教学变分班而教为选班而学,品牌建设变项目凸现为系统集成,等等。通过十大变革,建设教师的积极情态、学生的积极情态、家长的积极情态,让教师的工作有压力但不压抑、忙碌但不盲目,让学生的学习因积极的体验与自主的选择而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家长成为学校紧密而不可替代的伙伴。为使六助理念变成清晰的操作流程,学校编制了《五动、六助实施手册》,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实施体系,使素质教育理念得到深入贯彻实施,蠡中人的录取通知书、蠡中人的学生作业本等等细节间无不流淌着汩汩人文气息。蠡中人开会如开课,家长会“四不像”的开法等等,无不浸透着精心准备的心血汗水。蠡中处处是教育、处处是经典,不求一次完美,但求相映成辉。而今,蠡中素质教育硕果盈枝,师生上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进取活力,蠡中学生作业绝无超量现象,作息时间绝无超时现象,分班绝无抓阄现象,在苏州教育不断循环提高的前提下,2001年以来蠡中学生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因之获得分数的途径不同,分数之外蠡中师生又收获了广阔的空间,以其扎实的脚步演绎了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
2、特色办学,创意多多。三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普遍推进实施特色教育,由办学特色做切入点,围绕特色理念的实施,形成运作实施体系,最终达成提高质量的目标。从整体办学类型,到学校管理、教学组织的每个细节,三市学校都致力研究,使特色办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营口市熊岳高中地处乡镇,面向农村实行区域性招生,没有很好的学苗可言,天时、地利不具备,百年老校几经辉煌、几经沧桑,办学一度陷入困境。2002年,学校班子调整后,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带领一班人从唱《国际歌》开始,使学校上下树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振兴只能自己救自己的思想,开始重铸熊岳高中精神的新历程。而今,基于精心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熊岳高中已经办成了校园文化名校、爱心品牌名校、质量效益名校、普职兼容的名校,学校在立足为农服务和学生技能培养上做足了文章,熊岳高中的每一处点缀都是激发教育情感的火花,甚至暖气片装饰帘上都要写上对学生的寄语,每年高考中地区状元、清华北大考生层出不穷,学校已由当年的不足2000人发展到5000人。蠡园中学在财务管理上强调有意义的支出,一方面节约到每一张纸、每一度电,空调温度设定有规定,电脑使用每小时成本有标签提示,另一方面只要学生需要、教学需要就在所不惜,全国首家中学做到为学生免费提供如厕纸、免费雨披、免费饮用水、免费电话。充斥校园的前瞻性目标文化、积极文化、高效文化、坦诚文化、合作文化已经成为三市教育的校园文化共有特色。苏州十中依托历史文化旧址,恢复旧物景观,打造苏州园林式学校,开发了物化而鲜活的校本课程,百年名校重新洋溢着古典文化传统气息,充满了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被誉为“最中国”的学校。6 与特色管理相协调的是三市学校特色活动丰富多彩,成长心路、春游秋游、科技制作、发明创新、艺体美劳、读书教育、名星评选、师生演讲等等,每项活动都发挥着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特有功效。
3、考评体系,重在实用。三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教育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形成综合考评体系。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都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制定细化的考评实施体系。营口市编制了《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手册》、《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意见》等,本着激励性、发展性、全面性、多元性、公平性原则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评价实施体系,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化学校办学评价实施体系,明确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管理实施意见,形成了规范的引导性考评系统。营口市《特色学校考核评估方案》充分体现了特色办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创新与求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增强对教师的考评实效,营口市教育局定期组织教师专业水平测试,硬性促发教师的学习进取意识。苏州、无锡为促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普遍实施了星级化学校评估,通过严密的评估实施体系推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苏州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奋斗目标下,建立了基础教育各阶段、社会教育各类别、职业教育各级别健全规范、内涵丰富的综合考评体系,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规范的蓝本,形成全市教育发展的总纲,各级各类学校的自我评估办法更是特色鲜明。
4、招生考试,改革彻底。营口市为突破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解决控辍难和择校风、择师风、择班风等问题,使广大师生从沉重的课业负 7 担中解放出来,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宽松的体制环境,从1988年开始实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一是将省级示范高中和重点高中公费招生名额指标逐步到校,公费生招生指标拿出一定比例的人数,按照核定的初中毕业生人数、毕业生考试平均及格率、目标管理综合评估三项权重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设定各初中学校定额公费生保底分数线。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公费生指标到校比例逐年加大,2004年100%名额指标分配到校,2005年取消保底分数线限制。二是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录取依据,从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能的考察,划定一定的等级,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素质评价不合格者取消示范性和重点高中的录取资格。理化生实验和英语口语加试作为重点高中录取的必要条件,均达到及格者方可报考重点高中。三是每年拿出5%以上的重点高中公费招生比例经申请、推荐、审核、公示等渠道招收诚信保送生、全优保送生、体育艺术特长生,对够重点分数段的贫困家庭学生招收惠民生,免收学习费用,确保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营口的招生制度体现了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不仅没有影响高考升学,反而因学生底气足、后劲猛、学生潜能开发好,在高考中连连取胜。通过招生制度改革,使初中学校变升学率的竞争为综合办学水平的竞争,使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有力地维护了教育公平,促进了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教育部给予高度肯定,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前往学习。
5、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位臵偏僻,位处熊岳镇铁东街,在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前,基础相对较为 8 薄弱,没有过多可以炫耀的办学资本,但是校长办学作为意识强,办学理念先进,较早树立面向市场办学的思想,果断进行专业设臵的调整,结合港口经济特点,开设港口机械、港口电气、物流管理、冶金热能、汽车维修等专业,实行产、学、研、教结合,专业主攻方向明显,在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高潮到来之际,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校。该校办学首先从“点”上突破,汽修专业没有开始于系统的设备改造,而是集中财力投入10万多元首先购臵一台汽车供学生反复拆卸安装,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到位、理论体会深刻,在全国汽修专业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冠,打出了学校品牌和学生品牌,一时间学校声名远播,生源络绎不绝,开始走上了自我壮大的循环历程,现在该校面向全省招生,在校生达到3100人。无锡市将区域性职教中心建设与国际先进制造业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旅游度假中心并列为无锡发展的目标。市政府规划土地46平方公里建设藕塘职教园区,计划到2010年建设成以职教为主题特色、街道与园区合一、容纳学生和居民各10万人的新城区,将区域性职教中心打造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国内外、涵盖产学研、硬件一流、软件配套、理念先进、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试验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造就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目前,为配合职教园区学校入驻,无锡市已将37所公办职业学校整合为17所,整合中,已有6所职业院校首批进入职教园区,4所已经开学,入园学生3万人,二期入园院校正在紧张实施中。与此同时,苏州、无锡还在探讨实施中、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办学,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促进中职学生持续学习,实现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
6、队伍建设,高端打造。作为市场经济最为前沿地域的营口、苏州和无锡,三市具有市场经济的前沿理念、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进取的人文气息,教师队伍水平也是具有较高水准的。一方面是在深度实施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下,加之硬性激励、软性管理交互作用以及有的放矢的教师考评实施体系作用下,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更胜一筹,遵循人本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为适应新理念的挑战,广大教师学技术、练本领,实施新模式教学的功夫过硬,有的甚至对教学的驾驭已经超出了技能的范畴而达到艺术享受的境界。三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从办学总的原则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出台教师水平提高政策,促使拔尖人才培养和大众群体的普遍提高同步进行。一是三市通过聘请吸纳外教、归国教育留学生、研究生、外地优秀教师等措施实现了高端人才储备,这些人一石激起千重浪,其先进理念和施教行为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二是通过岗位赛事比武练兵和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自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三是实行教师全员培训,扎实开展支教、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均衡化。无锡市积极推行公办教师统一管理,通过千校万师对口支教等方式,实行教师合理流动,确保各校教师学历水平、中高级教师比例、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他们不仅在辖区内对口支教,还在邻近城市和地区开展教师互派交流支教等互动。苏州的教师岗位培训主推实战策略,培训主题、培训对象、培训层面多元化,紧扣素质教育需要,在培训实效上着实下了很大功夫。三市普遍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教师招聘制度,严密招聘办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营口市在扎实支 10 教的基础上,市直学校试点实施了占总量三分之一的教师校际交流,既促进了教师配臵均衡,又注入了激励机制。纵观三市教师队伍,出类拔萃者众,特色型教师多,某一领域的小专家、小学者屡见不鲜,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总结探索,都有独到的教学实践体会,交谈中对自己的经验总结娓娓道来,喜不胜收,颇有成就感。三市教师普遍树立了有本不愁末的思想,在经济特区的利益价值环境下,广大教师在这里演绎着梦想,谱写着以爱心为立足点的育人篇章,人人乐此不疲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舞台上挥洒着激情,在以育人价值为本的轨道上收获着“功利人生”。
四、考察体会
三市教育虽然综合办学水平很高、教育投入很大,但三市教育发展的本质首先不在于物质,而是在于精神。
1、触动对校长管理水平的思考。校长的因素至关重要,一个办学理念先进的校长就是一个办学质量效益突出的学校。校长首先要有自我奋起的雄心和信念,以敢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创业之中,带领一班人干事业而不是谋职业,要做专家型、学者型校长,有独到的办学理念和推进实施意志,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上下办学思想上的深度转变。
2、触动对教师功利意识行为的思考。教师生存于现实,完全排除功利观念是不符合规律的。三市的教育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爱生、探索专研、孜孜不倦,不仅没有被物化所湮没,反而实现了教师闪光灵魂的展现,有效解决了行风建设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这是我市建立学校、教师考评机制等工作中应该正视的基础问题,也是深化学校管理等诸多改革应该深度考虑的问题。
3、触动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思考。素质教育是本,应试教育是末。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不是不要成绩,而是更好地要成绩、要质量。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对学生是“放”还是“收‘的问题,看到三市的素质教育,肯定的答案是“放开比开放更重要”,不敢放就是我们的教师对素质教育还是不科学、不适应、不胜任。
4、触动对特色活动重要作用的思考。艺体美劳等特色活动对强健人的体魄、增强人的意志、陶冶人的灵魂的功效是无可比拟的,触动灵魂则必开启心智,这不仅仅是内因的转化、动力的源泉,也是学生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绩之源、质量之根。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样不是说教所能达成,需要活动的载体,需要张扬个性的锻炼和洗礼。
5、触动对现行考核评价体制的思考。三市教师中不乏从我省“南飞”去的“候鸟”,这些教师在本地同样不适应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南飞”后却一样如鱼得水,在育人理念更新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说明我们的教师是有“改造”潜力的,关键在于欠发达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舆论氛围、情景环境、考评实施体系、激励制约机制等等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当务之急应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抓手,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办法,使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体系由表层向内里贯通,由市到县(区)到乡村纵深。
五、今后我市教育发展的思路
1、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虽然我市确保了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但整体办学条件按照国家的标准,按照新 12 课改的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建议政府重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此为统领,加强对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助特困学生等方面的投入。
2、深入实施“普通中小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市教育局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通过开展六个行动,即立德树人行动、课程改革行动、文化体育行动、人才强教行动、标准化学校建设行动、依法治教行动,到2011年使我市教育质量力争走在全省的前列,一些方面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
3、树立典型,示范推动。在工作方法上,注重总结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百所样板校创建活动,树立十个方面的典型,每个方面树立10所样板校。一是德育工作样板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三是课程改革样板校;四是艺体特色样板校;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样板校;六是学校管理样板校;七是教科研创新样板校;八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样板校;九是规范办学行为样板校;十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样板校。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坚持“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完善能力、形成特色、搞好服务”的20字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重点,突出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两大主题,抓好质量、改革、建设三项任务,做好中职招生、技能大赛、职业培训、骨干专业设臵四项工作。加大农村综合中学的建设力度,面向“三农”,深入实施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 13 训工程,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做出贡献。要以竞赛为引领,加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狠抓技能大赛等载体活动,加强专业设臵调整,深化产教研结合,突出技能训练和培养,力争在国家、省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打造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彰显我市办学特色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市教育局每年要筹集资金表彰奖励优秀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寻找办学突破点,打造学校品牌、教师品牌和学生品牌。
5、努力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队伍建设上,要突出抓培训,突出农村教师队伍这一重点,以培训促素质提高。实施送教下乡计划,每年下派450人左右,通过三年时间使每个农村学校基本都有一名支教教师;开展农村教师进名校培训活动,每年组织280名农村教师进入名校参加学习培训。此外,要深入落实“名校长、名师培养提高计划”、“对口培训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校长上挂培训、农村教师园丁奖评比、扎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等活动,提高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要一以贯之地抓好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强化校本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地组织校长、骨干教师等到外地学校参观考察,进一步触发思想转变。运用“鲶鱼效应”原理,鼓励各地各校聘请专家学者、留学归国、研究生等人员实施新理念教学,提升教师档次。加强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对初中、小学教师开展学业测试工作,进行多种形式内容的素质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考察、答辩,形成机制上的压力促其转变。职业学校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14 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各重点专业要培养2至3名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力争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50名,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加大教研科研力度。充分发挥教研院的职能作用,对“十一五”期间主推的研究课题,着力解决基层教师课题研究停留在定题目、找材料、交报告等层面不深的问题,促使教师在实施环节上下功夫,达到课题实施环节严密、运作成熟,得出真知灼见,进而通过群体性、多视角的研究实践,形成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牵动。要用好教研员的宝贵资源,发挥其专家学者优势,蹲在一线搞教研,到教师、学生之中作报告、搞研究、抓推广,帮助基层学校确定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活动模式。强化科研牵动、教研引领。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建立校本教研新机制;加强教材研究、聚焦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强学科教研、形成学科引领团队。
7、进一步推进以农村学校为重点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充分认识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抓学校布局调整中抓标准化建设、抓危房改造,做到调整一所达到标准一所。市、县(区)要制定学校布局调整的整体规划,创新整合模式,多元并举,分类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集中办学提高投入效益和教育质量。要推广富裕县集中办学经验,初中以县城为中心,半径在40公里以内实行集中办学,或者几个乡镇联合起来集中办学,或者每个乡镇集中办好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实行初中集中办学后,把乡镇现有的中学办成寄宿制小学,同时考虑入学半径,适当保留部分小学一至三 15 年教学网点,条件成熟的可撤掉教学网点。
8、创新督导评估考核机制。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对县(市)区政府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等专项督导评估,加强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综合职称评定、评优选先、骨干认定等多方位因素,实施评估体系改革,建立激励性、人本性、个性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办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体系。努力探索从机制上解决择校、择班、择老师等行风建设难点问题,鼓励学校探索实施学生自主选班、选座、选学科等办法。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扩大重点校公费生指标到校比例,使学校由升学率的竞争转到办学综合水平的竞争上来,切实缩短师生在校时间,通过减负使教与学成为愉快的精神享受。
【关于营口,无锡,苏州三市教育的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营口市文化广场情况的调查报告05-20
营口产业基地06-13
营口市情简介05-20
营口地区水资源量分析06-13
辽宁省营口市08-13
2022年营口中考语文07-06
营口分公司团委学习11-03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07-07
营口市中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了期盼07-18
关于飞天山的考察报告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