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共5篇)
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 篇1
精选范文: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共2篇)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
一、赴欧洲培训考察概况2005年9月6日至24日,应欧盟中国协会的邀请,由市商贸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兼工会主席张一夫同志带队,市直有关区、局、战线及部分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一行23人,到欧洲8国16个城市,往返2.4万公里,进行了为期19天的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在欧盟中国协会培训中心分别听取了法国工运事业的热心人赛法绿先生和法籍华人姚蒙先生就法国工运史,维护劳工权益,社会保障等专题讲座;瞻仰了周恩来同志1922—1924年在法国巴黎的故居和拉雪斯公墓(巴黎公社墙);另外还拜会了法国的奥塞尔市工会和工人力量总部以及意大利的劳工总部。整个学习培训、访问考察活动,始终充满着团结、友好、和谐的气氛,在团长的精心组织和团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欧洲工会组织及其工作特点法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同时农业也是仅次于加拿大位居第二的粮食出口国。法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这与法国工会高度重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全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工会组织体系完备法国和意大利工会运动的历史都相对悠久。法国1884年法律允许成立工会,到1895年即出现了法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工会——法国总工会。目前在法国,写入《劳动法典》的工会有5个,即法国总工会(cgd)、法国工人力量总会(fo)、法国工人民主联合会(cfdt)、基督教工会联盟(cftc)、法国干部总会(cgc)。除上述5大工会以外,法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会组织,比如,在法国干部总会则代表除一般职工和老板以外的、以工薪收入为生活来源的中层干部的利益,在税收部门有7个工会,银行系统也有7个工会。可以看出,法国工会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工会多元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多元化的工会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会运动的力量,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职工利益需要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法国各类工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职工的特点和需要而设立,使工会的代表性更为突出,也更具特色。意大利劳工总部是该国最老最大的一个工会组织,已有99年的历史了。全国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工会,大的有3个,涵盖了90%的劳动者。他们都是独立于任何经济力量,雇主、政府或政治团体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工会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工会是民间结社,不是一项制度,是一种协会,不是一种运动,是非教派、非党派的组织。由于会员与非会员在权利保障上没有太大差别,上述两国的入会率并不高,法国仅占8—9%;意大利则为25—30%。
(二)工会活动依法进行法国的工会活动依法运行,例如雇用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企业,必须设1名职工代表,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建立工会委员会,雇用200人以上的企业要向工会提供一个工会活动室,工会代表每月可带薪从事工会工作10—15小时,有代表性的工会可以与雇主进行对话和谈判,签定协议等等,都是法律规定的。工会严格依法活动,工会的权利通过法律来保障。同时,工会又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劳动法律的丰富和完善。法国工会受法律保护,员工可选择加入工会。法国工会规定,凡经选举到全国性工会组织任职的干部,在任职期间其工资由原部门行政支付,再雇用一些由会费开支的秘书,加上义工构成工会干部体系。由行政支出工会干部的工资,会不会制约工会干部行为?法国工会的干部们对此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因为工会干部及工会代表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他们不必为此而产生后顾之忧。
(三)劳资关系调整机制规范法国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已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体系。劳动法、行业协议和企业协议共同构成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框架。在法国,劳动法无一例外地适用于境内的一切行业和企业,它提供了最基本、最普遍的劳动标准;在此基础上,法国的700多个行业,均有工会与雇主协会经过谈判签定的行业协议(即行业集体合同),行业协议根据行业特点具体确定本行业的劳动标准,这些标准适用于包括会员和非会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协议一旦签定,必须执行。从2000年起,法国的行业协议将全部改由光盘出版,进而更便于保存和查阅。依据行业协议,各企业还可以签定企业协议(即企业集体合同),但企业协议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否签定企业协议,要取决于该企业是否存在有实力与雇主谈判的工会。工会力量大的企业就可以再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签定企业协议,而工会力量不够就不能签定企业协议。在法国的企业中,往往会有几个工会同时存在,而又不可能每个工会分别与雇主对话谈判。面对这种情况,法国工会的对策是,几个工会先在一起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然后选出一位谈判代表主谈,其他工会的代表出席谈判会议。尽管工会的多元结构影响工会运动的实力,但在劳资关系的对阵中,工会必须联合一致,共同面对自己的对手。
(四)工人利益保障体系健全法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法定带薪假期每年5周是工会的功劳。法国规定:疾病保险19.6%(雇员6.8%,雇主12.8%);鳏寡保险0.1%(雇主支付);家庭福利5.4%(雇主支付);养老保险1.6%(雇主支付);失业金6%(雇员、雇主各支付3%)。上述多种险率达32.7%(其中雇主要承担22.9%)。同时还规定:一个劳工一季度干满120小时或一年里干满180小时,就有一年的社保,一人有了保险,全家受惠。《劳工法》是规范劳工制度的总章法,《劳工法》下面有行业公约,是对《劳工法》的一种补充。例:劳工工作3年要解雇,劳工可获得每年报酬的10%的补偿;新闻界按新闻公约规定,第4年起则每年按15%补偿。小孩结婚,其父母有3天假,本人有5天假。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我们此行收获很大,尽管我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工会组织的情况不同,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和任务都是相同的。法国等欧洲一些国家工会协调处理劳资关系的许多制度、机制和做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1.见世面,长知识为期19天的学习培训与考察访问,团员们对西欧的文化艺术、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国民素质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那里的城市艺术雕塑、历史文化馆藏,充分显示了西欧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的建筑布局典雅美观,道路规划合理,车流如织,但很少发生堵车的情况;环境保护的成就也令人佩服,美丽的塞纳河上看不到一点漂浮物,欧洲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内尽管参观人群川流不息,但地面洁净如镜,几乎可映出人的倒影;国民素质之高突出印象有两点,一是在公共场所大家相互礼让,特别是讲话的分贝很低。考察期间,未见过大声喧闹的场面。二是过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线,即使没有车辆通过,也得等绿灯亮时才能通行,我们所有团员几乎每人都受到了司机微笑着对你示意,让你先过马路的礼遇。为我们服务10余天的老司机,在高速公路上严格遵守限速与连续驾车不得超过2小时的规定,确保行车安全,万无一失。有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在欧洲呆了这么多天,我有三个看不到,即:看不到防盗网;看不到乱扯的电线;看不到当街晾晒衣服。2.练内功,强自身西欧之行,团员们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与欧洲相比,确有差距。历史地看,我们的国情不同,社会发展经历不同;发展地看,我们的起点比较高,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落实,特别是抓住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切实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谐之音,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大家纷纷表示,要正视差距,增强信念,立足本职,多作贡献。我们工会组织在当前要特别抓好创新业绩,创高效益活动,抓好新型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3.抓维权,树形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唯一能对接的一项工作。尽管我们在维护弱势群体中的特困职工和先模人物的合法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究其面来说还是不够的。如:医保的覆盖面还很低,大多数职工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民营企业中职工的劳动权利、经济利益屡受侵犯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中工资打白条等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工会组织作出锲而不舍地努力,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党和政府从政策与法律制定和完善、督促有关部门抓落实这个层面,切实把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工会组织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宣传好《工会法》和《武汉市工会条例》,扩大知晓面;要善于与相关法律机构联系,为职工伸张正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还要运用已建立起来的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善于表达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使工会更好地从宏观上、源头上、整体上代表和维护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个高度,加快工会组建步伐,把工会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自觉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4.建组织,多样化法国工会多元化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国工会的整体实力。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国工会不能走多元化道路。这是我们全体团员的共识。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工会的统一,就不会有中国工会的今天。因此,我们更应当倍加珍惜工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改革当前我国工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是我国工会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在坚持中国工会一元化的前提下,实行工会组织的多样化。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职工群众的要求也多样化,出现了不同的职工利益群体,以往的工会组织体制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职工的需要。一是工会组织体制多样化。随着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的确定,应打破原来工会条块分割的组织体制,按地区、按行业、按不同投资主体建立工会。二是工会的机构设置多样化。过去传统的各级工会组织机构,是按照上下对口的要求设置。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的设置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工会的机构设置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方、不同产业的具体需要来设置。三是工会的活动方式多样化。原有的那种自上而下依靠上级工会的行政指令开展工作的统一方式,已难以被广大的基层工会所接受,基层工会活动的方式和活动内容应根据会员的要求发生转变。上级工会应根据下级工会的需要来开展工作。武汉市总工会赴欧洲培训团全体成员:张一夫欧阳和平孙昌林刘尚雄刘三友张广源魏斌张培利刘建华孙东光高心菊陈德明王功稳何秉峰吴丹田李瑞霞马开陆陈三定阮庆安李菊芬郑登新张玉媛舒兰枝2005年11月 [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共2篇)]篇一:德国、瑞士工会工作考察情况报告 出国考察报告
11月18日至28日期间,我们湖州市工资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考察团一行6人赴瑞士、德国、法国等地学习考察,先后到瑞士伯尔尼工会、德国北威州工会、法国巴黎商业协会,考察了三国工会的管理及运作模式、工会的组织体系、工资协商、职工权益和劳动关系状况,并就双方共同关注的工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其中对德国、瑞士的工会工作尤其印象深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德国
(一)关于德国工会与企业委员会、企业监事会
德国工会联合会是欧洲最有实力的工会组织之一,虽然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工会组织率下滑、会员流失等问题,使其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就目前的组织力量、会员状况、经济实力综合来看,仍然是德国最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人组织,在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现工人经济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德国工会联合会的组织形态。德国工会联合会简称德工联,是德国统一的工会组织,现有会员760万,分布在德国境内的16个联邦州。德工联领导着八大行业工会:建筑业工会,农业、环保业工会,煤炭化工能源工会,教师科研工会,五金工会(塑料、纺织、钢铁), 食品餐饮业工会,警察工会,运输业工会,服务业工会。其中,五金工会和服务业工会是两个最大的行业工会。八大行业工会领导着94个地区的行业工会。德工联由13人组成,其中8人是由八大行业工会选举产生的行业工会主席代表,另外5人是各个行业工会共同推选出的执行董事。德工联事实上是行业工会的服务机构,为各个行业工会提供支持和帮助,主要内容是
法律援助和业务培训。行业工会的主要职能与任务:行业工会的基本职能非常明确,就是依法维护会员的经济利益,这种维护主要是通过与企业雇主方进行以工资为基本内容的行业谈判形成行业协议的方式来实现的。作为谈判结果的劳资协议具有覆盖全德国同行业的法律效力,所有德工联的会员都受到劳动协议的保护,当然也要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必须说明的两点:一是尽管在同一行业的同一企业工作,非会员的职工是不受这个劳资协议的法律保护的,二是只有八大行业工会有这样的谈判权和劳资协议的签约权,德工联本身和地区的94个行业工会没有这样的权力。
企业委员会的性质、地位与职。在德国的企业中,只有工会会员但是没有工会组织,包括工会会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的权益是由企业(雇员)委员会来维护的。德国有企业委员会法,对于企业委员会的建立、职责、权限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从性质上看,企业委员会是代表全体员工意愿民主参与企业管理事务的工人组织:一是企业委员会由全体员工选举,并定期就休息休假、工伤补偿等事项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二是代表职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企业在进行关闭、破产、停产、增减员工等重大事项决定前必须通知企业委员会,委员会可以代表职工提出不同意见要求谈判或提出补偿金标准。从地位上看,企业委员会是职工在企业中的合法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从职能上看,企业委员会具有维护职工权益和企业利益的双重职能。企业委员会有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责任,有组织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等任务,但不能组织职工罢工。
工会联合会与企业委员会的合作关系。工会代表会员的权益,这种代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企业委员会来实现,企业委员会成员中工会会员占有相当的比重,企业委员会要依靠行业劳资协
议维护企业员工权益。同时,工会与企业委员会的合作有法律的基础。工会有对企业的介入权,工会成员有参加企业委员会会议的权力,只要有25%以上的委员会成员同意,工会代表就可以参加委员会会议,发表意见参与表决。德国规定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企业职工大会,行业工会成员有权参加企业的职工大会,工会有监督权,可以列席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监督行业劳资协定在企业中的落实情况;可以指导企业委员会工作,地区以上的工会人员都是劳动法律专家;企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要求参加行业工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工会可以应企业委员会的请求,对雇主一方干预企业委员会选举工作等问题诉诸法律等。
关于企业监事会的组织形态。企业监事会是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监事会成员的数量是由企业的规模决定的,2000人以上企业监事会由13人组成,股东7人,工人代表4人,较长时期保持劳动关系的相对稳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工会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多种渠道协调劳动关系。从北威州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主要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工会参与产业劳动政策的制定,代表会员与雇主委员会及其企业资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为会员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援助和培训服务,参加企业委员会对企业的管理等等。由于工会能够与进步的社会组织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合作来达成会员的意愿,为会员争取各方面的权益。工会将自身触角渗透到了多个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特别是企业管理领域,充分利用工会在这些领域的代表发言权来维护会员的权益,从而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的目的。在议会的议员中有60%是工会成员,这些代表利用与党派建立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提议有关工会会员权益的立法。在企业监事会中有工会的代表,工会有专门建立的智囊团帮助监事会中的工会代表发挥作用,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兼顾到劳动者的利益。
集体协商谈判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工会通过行业集体协商谈判就职工工资、工作时间、员工福利等问题与企业达成劳动协议,从而尽可能避免采用游行、罢工等激烈的方式维护会员权益,是形成目前德国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员工的工资由行业工会与相应的企业方组织既雇主协会协商确定,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劳动条件等。依[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共2篇)]照法律规定,德国八大行业工会每年与雇主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达成的劳动协议有上千个,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德国的企业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了如果企业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不健全,员工可以要求建立或完善集体合同,企业委员会可以依照行业劳动协议,就劳动双方关系、员工工作时间、工
资标准及支付方式、休息和休假、职工福利事项制度等与企业协商。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委员会,在维护员工整体利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这一问题上,很多企业的劳动时间普遍低于法定的时间要求,休假长于国家的规定,其中,企业委员会的谈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给德国工会集体协商谈判带来的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压力下,德国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德国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降低生产成本,纷纷采取境外建厂转移生产资本的做法,资本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从而使工会进行工资行业谈判的外部环境恶化。在行业工会进行的劳资谈判中,一些企业主以“如果工会不能够妥协让步,就把企业迁出境外”相要挟,并且这种问题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会采取了相应的策略:一是确定了劳资谈判要权衡利弊、兼顾双方的原则,以尽可能兼顾企业一方的利益,寻求劳资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二是加强与相邻国家工会的联合,参与欧洲社会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三是加强与本国社会力量的联合,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施加影响。
二、瑞士
(一)政策制订的程序
在瑞士,工人完全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纷纷向工会提出各种诉求(议题)。在众多的诉求中,大多以个性反映的问题为主,因此在所提的要求中基本上只有约10%被工会采纳,然后工会向劳工部申请,但前提一定要有瑞士籍10万人以上的签名,并且该过程应当在18个月中进行。签名结束后交政府,政府在10个月内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后,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赴欧洲考察报告
赴欧洲考察报告
姓名: 时间:[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共2篇)]
目 录 1.概述??1 2.德国的职业教育?2 3.奥地利的职业教育6 4.博世公司设备及全球培训中心???8 5.考察emco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10 6.先进职教模式的本土化思考???12
概 述
2010年3 月22日至4月2日,以李炳勇院长为团长、陈章侠为秘书长、王斌、李志刚、孟繁营为成员的五人考察团赴欧洲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参观考察。
学院对这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在行前,慎重选定出国考察人员。行前考察团多次召开学习考察准备会议,要求考察人员要明确考察活动的目的、意义,强调在出国考察期间,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外事纪律,遵守当地国家法律,还特别准备了对各考察单位的考察提纲,准备了学院的中英文简介,并携带了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册。
考察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教育体系,重点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二是针对我院申报的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重点考察想引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太阳能利用设备及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设备。参观考察由德国弗莱堡市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负责牵头安排。
在短短的十二天内,我们先后考察了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的6所职业学校、3个生产企业,与学校和企业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亲身感受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详细了解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收集了大量的重要资料和信息,达成了多项交流合作意向。圆满完成了本次出国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系近两年开展了较大的改革。原因是以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以后就进行分流为文理中学和普通中学,文理中学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大学,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就要升入职业学校。过早的分流,对于学生来说会有许多的不公平,因此社会对此意见很大。在近两年的教育体系改革中,文理类和职业类进行了有效的互通,给学生的发展增加了许多选择的机会。下图为德国的教育体系构成图。
下页
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 篇2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
(一)有机农业生产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00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
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英国依赖进口60-70%,德国约为5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很多产品特别是烘干食品往往是欧洲国家不生产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从世界各地进口,包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东欧、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岛、巴西和阿根廷。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豆类产品、籽类产品、谷物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等。
二、德国的有机农业
德国是有机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入德国的有机农产品25%来自欧盟,75%产品产自于德国本土。目前,欧盟国家农产品生产已经极度过剩,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的农业方式,是解决欧盟食品过剩的良策,也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策。德国各级政府采取限制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
2、限制使用肥料、农药的措施。政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使用数量做出具体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农民因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而减少了收成,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国冬季多雨,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这一时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时期,如果农户向政府申请环保形农业,这一时期将禁止使用化肥。政府还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库,以免粪便随水流失,影响地下水源。申请参与此项保护措施的农户,经政府核实确实采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3、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了解六个法律,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条理、饮用水条例、土地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必须了解第七个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这些法规的农民方可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
4、种植上采用生态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我们在德国访问了一个葡萄种园,该地区有600多年葡萄种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葡萄种植管理十分规范,葡萄顺坡种植,整齐划一,不使用化肥,行间种植着黑麦草和苕子,一方面作为养地作物,春天翻掉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使用锄草剂。如果发生病虫害,要用一些生物农药。
5、市场有机食品多样化。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品种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2)水果和蔬菜。大约1/3的水果和将近50%的蔬菜是通过农户市场直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只有大约20%的有机蔬菜和10%的有机水果加工后出售。作为方便食品,速冻的蔬菜开始为消费者接受,并在有机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充足的原料仍然是个问题。
(3)奶制品。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国。大约50%的有机奶是以普通价格在传统市场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机奶通过直销方式出售。
(4)肉类。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有机食品消费者是素食主义者。在传统市场上,猪肉比牛肉好销,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有机牛肉要比有机猪肉好销。
6、营销渠道多元化
三、德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2、德国有机食品层层检验制度。
德国对有机食品检验非常严格,设立了必须的检验环节与制度。
例如:
粮食类产品:
粮食产品→磨面→有机面粉→面包房→销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奶类:
有机奶→奶制品厂→酸奶、奶酪→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蔬菜:
采摘蔬菜→市场→消费者
检测
目前,德国90%的农产品实行检测,其中,10%的有机产品检测标准更高。
四、启示与借鉴
1、对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近几年,欧盟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是反映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限制农产品产量,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农民休耕。二是欧洲人对大气、土壤、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政治家的参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三是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疯牛病、口蹄疫席卷欧洲,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特别是青年人对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机农业得到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抓住机遇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我国山区丘陵多,很多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具备条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乔冠错落、田林结合的生态种植区,有些地方施用化肥、农药很少,发展有机农业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应抓住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精品农业,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发展有机农业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欧盟己于1991年公布了种植业有机产品的规定,1994年又公布了动物有机产品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管理不断规范。在德国所有有机农业企业必须接受检查,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定约束,正是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欧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大都采用国外标准,聘请国外机构来华认证,认证费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业无法承受。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应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以达到与国际间有机农产品互相认可。
4、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国家出口创汇。发展有机农业有三年转换期,在转换期期间,由于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将对农产品产量有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对从事有机农业农户与企业给予扶持,采取适当的减税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为国家出口多创汇。
五、建议
1、通过考察,我们建议中国农业部与德国开展政府间高层次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借鉴德国的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法律保障的做法,作为我国加入wto后,利用黄箱政策的具体手段。
欧洲轨道交通考察报告(工程院) 篇3
一、出访概括
应德国西门子公司交通技术集团的邀请,我院“降低地铁造价及工程建设管理等若干问题的研究”咨询研究课题组组长施仲衡院士率北方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曾学贵教授、国家铁路与轻轨国产化专家组专家杨家齐教授等一行10人于2002年6月24日—7月8日赴法国、奥地利、德国进行考察与调研。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装备、规划与设计理念以及土建工程技术等。
代表团于6月24日从北京出发,先后考察和访问了巴黎地铁14号线、维也纳SGP地铁车辆制造厂和维也纳地铁车辆段、柏林交通协会、德国西门子信号研究中心(Braunschweig)、西门子车辆试验中心(Wildenrath),以及科隆、法兰克福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并顺访了位于Emsland的德国磁悬浮铁路试验研究中心。考察团于7月8日回国,历时2个星期,整个考察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考察中,代表团根据成员的专业技术专长,分成线网规划、土建、信号、车辆、通风与环控等五个技术小组,针对不同的技术领域进行了有重点的考察分工;同时,代表团还利用考察中的休息时间进行及时地分析和总结,交换考察见闻、剖析考察中所遇到和了解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参数;回国后又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吸收消化考察成果,并编写了《赴欧洲考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报告》。通过这次考察与调研活动,代表团较为系统的了解了欧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对我国地铁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考察内容与主要收获
(一)巴黎地铁14号线
巴黎地铁14号线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4号线又称为巴黎“Meteor Line”,是一条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地铁线路。该线计划从Port de Gennevilliers至MaisonBlanche,由西北至东南贯穿巴黎市区,全长20km,设18个车站。其中13个车站在巴黎大区内,8个车站可以和巴黎的11条老地铁线换乘,有5个车站可以与4号快车线和Eole快车线换乘,还可与法国铁路的两个车站(Gare de Lyon站和Saint Lazare站)相连。14号线的一期工程从TolbiacMassena站至Madeleine站,全长7.7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8个车站,其中有两个为换乘站(Gare de Lyon站和Chatelet Les Halles站),站台基本上都是侧式站台,长120m,只有Gare de Lyon站为岛式站台。目前该线列车编组为6节编组(远期8节编组),全长90米,共备有19列车,旅行速度40km/h,最高运行速度达80公里/小时,行车间隔105s,高峰时85s,两端折返实际用时仅为60秒,每小时运送旅客25000人。列车的车辆由于采用了胶轮,因此列车的制动、加速性能有一定提高,乘坐中加速及制动时无不适感觉。该线特点是编组小、密度高,这种小编组高密度的行车方式值得我们参考。
巴黎14号线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eteor System)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之一。该系统在综合运用多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运行控制、调度指挥的高度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系统效率,节省了人力。其信号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采用了无人驾驶系统及屏蔽门系统。在每节车及每个屏蔽门的适当位置都安装了电视摄像头,通过传输电缆将监控信号传送到运行控制中心(OCC)。控制中心通过可切换的8个显示屏随时了解列车运行及站台情况;同时每节车辆上都安装了内部通信(Intercoms)系统,乘客可以在需要时随时与控制中心的调度员通话,在紧急情况下,内部通信系统可以自动地开机,使OCC调度员可以听到运行中列车内部的情况。
(2)采用了基于虚拟闭塞(Virtual Block System)的准移动闭塞系统。所谓虚拟闭塞 1
就是线路的分区划分仍同传统的固定闭塞一样是固定的。所不同的是,分区划分不再是沿线路明显指示,而是固定存储于固定的轨旁设备及车载设备。运行的列车实时确定列车位置,并将所占用的分区实时地通知地面轨旁设备。轨旁设备将此信息送给后续追踪列车,后续列车确定距前方占用分区的距离,监控列车运行。事实上,这种虚拟闭塞是界于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之间的闭塞方式。
(3)采用了基于感应环线的车地信息通信系统,实现了车地安全信息的双向通信。但感应环线仅作为运行控制信息通信,不提供列车定位信息。列车定位信息采用独立的信标系统(Beacon)。
(4)列车定位测速采用了测速传感器+地面信标(Beacon)方式。
巴黎14号线信标系统安装了两种类型的信标。一种是平均20厘米长的短信标,当列车通过该信标时向列车发送安全方式编码的公里标信息。另一种为平均16米长的长信标。它向运行列车和停止列车发送公里标信息。由此看来,短信标可能用于区间,而长信标则用于车站。
(5)设计行车间隔为85秒,折返时间75秒。在运行高峰时还采用预先在折返处“埋车”方式,即预先在折返处停放一列车,等到达列车停站后,先发预先在折返处停放的列车,然后再让列车进入折返处。这样,行车间隔小于90秒时,“折返时间”就不再成为难以解决的“瓶颈”。
巴黎地铁14号线的车站在设计理念让乘客在地下享受更大的空间,更自然的色彩和照明,同时强调“舒适和安全”。如车站的水平联络通道,一般为拱形回廊,但照明和色彩沿纵向不断变化;垂直联络通道,实际上是个大竖井,可以联络不同水平高度的地铁车站,竖井中设有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为了保护乘客人身安全,沿车站纵向站台上布设了屏蔽门,屏蔽门仅在列车到达后,允许开门时才与列车车门同步开启,列车仅在确认屏蔽门关闭后才能发车。由于巴黎地铁不设空调系统,所以屏蔽门顶部是敞开的。
巴黎地铁14号线车站采用两种施工方法:竖井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以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内部采用钢支撑;车站主体为单拱结构,采用悬臂式掘进机暗挖施工,单拱衬砌采用无螺栓联接的矩形砌块拼装而成。而区间隧道绝大部分是采用双线盾构法施工,上、下行线路间无中间隔墙。
(二)维也纳SGP车辆制造厂及维也纳地铁车辆段
6月26日,代表团从巴黎飞抵维也纳,参观考察了维也纳SGP车辆制造厂及维也纳地铁车辆段。
1、维也纳SGP车辆制造厂
维也纳SGP车辆制造厂是一个车体制造及车辆组装厂。代表团在厂方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主要参观考察了该厂的车体制造部分,包括型材下料、焊接(机器焊、手工焊)、机加工(加工中心)及下线准备(切割及打印线号)等工序;同时还参观了总装、调试、油漆、烘干等车间。总的印象是,无论是型材下料、加工焊接,还是组装调试均十分规范,特别是长大型材的焊接夹具非常有特色。据了解,我国已有单位对此作了专门考察并有合作项目。另一特色是各种电线的下线准备,先是按长度要求分别切割,然后再印上线号,这一点维也纳SGP工厂是走在前面的,这对今后的维修工作十分方便。在SGP工厂还有机会看到了低重心的城市有轨电车,但由于时间太短,未能仔细了解。
2、维也纳地铁车辆段
所参观的维也纳地铁车辆段是负责维也纳地铁2号线和3号线车辆的维修和运行工作的一个车辆段。在该段考察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维也纳地铁列车的编组可以调节,6节编组可以快速解编为4节编组。
维也纳2号线列车为6节编组,但可根据需要解编为4节。该列车为4动2拖。两端的1号车和6号车为拖车,不设动力装置,但设列车操纵台(控制室),2号到5号车均为动力车。2号车与3号车之间、4号车与5号车之间用车钩联结,其余为固定联结。6节编组的列车联接方式为:1——2„„3——4„„5——6(4动2拖)
解编时,2号车与3号车摘钩、4号车与5号车摘钩,甩去3号车和4号车,2号车与5号车挂钩连接,成为4节编组,即改编为:1——2„„5——6(2动2拖)
由于有了解编的方案,因此列车上的配置均采用对称方式即1——2„„3与4„„5——6对称。同时考虑到解编后3——4摘走,剩下的1——2„„5——6 要完成独立运作功能,以及解编后列车功率的下降,即由4动2拖改为2动2拖,于是在设计时就事先考虑了列车的功率储备,也可采用3动3拖方案,这样对功率使用没有什么影响。另据了解,解编作业并不复杂,解编中摘挂钩工作仅需要5分钟,其他联接工作(电、气等通道)及甩车调车等加在一起也只要1小时。说明6节编组的列车可以灵活改编为4节编组。地铁列车能否实现灵活编组,应在事先订货时就明确提出,工厂按要求进行设计制造。灵活编组列车在动力设备及其他装备配置上有严格的要求,较固定编组要复杂;但通过改变列车编组,再加上调节行车密度是可以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时段客流量变化上的要求,是提高地铁运行效率达有效途经。维也纳地铁车辆段的其他设备与我国的基本相似。
(三)德国的城市轨道交通
1、柏林的城市轨道交通
柏林市面积为89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0万,柏林市以外整个布兰登堡州人口为260万。其中90万人口住在柏林市中心20公里范围之内,该区域人口密度为3900人/KM2。柏林地铁线全长152公里,共有170个车站,站间距一般为800米,车辆总数为1403辆;全市年客流总量约为9亿人次,其中地铁客流量为4亿人次。柏林的轨道交通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交通工具有区域快速火车(Regional Express)、S-Bahn、U-Bahn、有轨电车、城际间高速铁路(ICE)、公共汽车、船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火车基本上覆盖了布兰登堡州2/3的居民,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柏林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最初柏林作为首都,修建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每条铁路在柏林都有自己的始发站(例如Potsdam、Anhalt、Dresden等)。为了方便各个方向的乘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修建了联结这些车站的铁路线,并将这些线路也向市民开放,成为一种市内交通工具,这就是德国最早的S-Bahn。为了组织协调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之间,尤其与公共汽车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交通总体规划与运营管理,柏林市成了了柏林交通协会(BVG),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柏林和勃兰登堡州交通协会(VBB)。
为满足客流需求,柏林市交通规划有两个思路:一个是修建城市联络环线,用于联络各郊区副中心和分担市中心的客流,目前S-Bahn环线已经开通;另外一个是修建东西向和南北向穿过柏林市的两条轴线主干铁路,用于承担市内主要交通量。柏林市内东西向的铁路线已较完善,目前正在修建南北向的铁路。在东西线与南北线的交汇处,正在修建柏林最大的Lehrter火车站。
Lehrter火车站将成为柏林的轨道交通枢纽,东西向的轨道交通系统和新的地下线将在这里汇合。根据估算,其年客运量将达到约5000万人次/年。下层供南北向的火车使用,位于地下18米深度;上层供东西向通过城市的长途、区域和郊区铁路使用,东西向S-Bahn线路位于地下7米。整个车站建筑采用玻璃构筑,显得气势磅礴。
据介绍,在柏林大区内不久将实现:70公里范围内的乘客可以在1小时内到达柏林市中心,发车间隔1小时;在150公里范围内,2小时内到达,发车间隔2小时。柏林在解决交通问题时,首先抓的是综合交通,从规划开始到运营管理,把多种形式的交通工具系统地统一起来;同时,充分改造和利用旧有交通系统,使新旧系统、设备都能发挥作用,而不是不停地拆旧建新。在柏林还能看到100年前的轨道交通设施仍在使用。其次,在交通规划中,柏林的做法是首先确定总体目标:在多大范围内,保证乘车时间不超过多少,保证发车间隔在多少时间之内。由此制定实现总体目标的交通方式选择,线路位置设计,运营组织方案等等。这种规划方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
2、科隆的城市轨道交通
考察科隆地铁留下深刻影响的是:地铁埋深较浅,车站简易,通常从街角下去就是;换乘方便,在同一个站台上可以换乘去许多不同方向的的其他线路,而不用上下爬越,或者长距离通过通道换乘。在德国的其他的城市也是一样的,这种同一站台上进行换乘多条线路的方式很普遍。另外,地铁的票制是多样化的,有单人的、小组的;有按区的、按时的;有一次的、多次的„„。售票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预先买,可以在车站买,可以在车上买,可以自动售,也可以在售货亭代售„„。
另一个现象就是在科隆可以乘地铁去波恩,即相邻城市之间也实现了轨道交通联系,这种把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和城际间的轨道交通结合起来的做法,在城市密集的地区有很大的意义。德国在鲁尔工业区(包括多特蒙德,波鸿,埃森,杜伊斯堡等城市)就建设了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
3、法兰克福的城市轨道交通
乘坐法兰克福地铁,不仅再次看到多条线路在同一站台上实现换乘,而且在站台上发现有长、中、短列车标识。这是同一线路在不同时间根据客流情况,可以有长列(9节),中列(6节)、短列(3节)不同长度的列车运行,既满足乘客需求,也保证了一定的车辆利用率。
(四)欧洲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欧洲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宗旨。设计者在努力保障乘客的乘坐方便、安全、舒适、快捷的同时,尽可能的缩短车站长度,减小车站规模,以降低工程造价。这值得我们学习。
欧洲的车站在总体布置上,站间距一般为800米左右,早期建设的工程以地面轻轨为主,70年代后大部分转入地下。地面线路位于道路中间,或道路一侧。车站只有简单的候车棚,埋深较小时采用半地下车站;当线路位于地下时,线路及车站基本位于路中,出入口位于街道两侧或十字路口的四角,布置较为简单。当与其他线路或地面火车站有换乘时,一般设有大厅作为交换层,如巴黎的里昂站、科隆的大教堂站等。
大多数车站都有站厅层,站厅层面积比上海、广州地铁站的面积小,站厅层一般只有售票亭、问事处、自动售票机等,管理用房很少。少数车站没有站厅层,乘客可以从站台直接到地面。
站台层的站台长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小的只有40米。巴黎及科隆地铁以侧式站台为主,柏林、维也纳以岛式站台为主。岛式站台宽度早期有5米、6米、8米或10米,新线有的大换乘站达18米。侧式站台早期宽度中部大多数为3米,两端因出入站厅要求加宽到5-6米。早期车站站台较短,站厅小、站台窄,至今仍能满足客运要求,主要是行车密度加大,运力提高的原故。在考察中看到有的行车间距达到了75秒,停车时间少于20秒,巴黎14号线折返总时间也达到了85秒。这种运行机制展示了“小编组、高密度”行车的样板。目前广州、上海的车站长度都超过了200米,使地铁建设投资增大。采用小编组、高密度行车方案,可以减少车站长度20.40米,这意味着每座车站将减少建设投资400-1000万元。出入口的位置因地制宜在路边设置,既方便乘客又不妨碍行人,同时也不影响环境和景观。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入口差不多都要求进红线,这样既增加了出入口的长度,增加工程造价,又使乘客很不方便,值得改进。
欧洲城市轨道交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线共用站台。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维也纳等地经常采用多条线路共用一条轨道,车站也是多线共用,这既充分挖掘了线路的运能,又方便了顾客的换乘。如柏林Belleve站有S5、S15、S3、S9四条线通过,这四条线有不同的起
点和终点,在中间Wekreuez至Dstkreuz站为四条线共用,铁路运输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科隆某站为两岛两侧四线车站,有8条线路通过,在A、B站台间有U15、U17、U19线车辆通过,B、C站台间上行有U5、U12、U16、U18四条线的车辆通过,下行有U6、U12、U18三条线通过,C、D站台间有U5、U15、U16、U17、U19五条线通过,站前站后都有岔线,列车行车间隔最小只有1分钟,各条线路列车长度不一样,如U5只有二辆一列,每辆由二节车组成(6轴),长度40米左右;有的为三辆一列,每辆三节组成(6轴,中间一辆有转向架),长度90米左右„„,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多条线路混合运行是安全可靠的,列车编组长度不一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运行方式对疏解大客流段紧张状况和方便偏远地区乘客有重要意义。将欧洲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特点与国内地铁建设的现状加以对比,从中不难找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见表1)。
表1 中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状况比较 序号比较项目德国做法中国做法改进途径
1车站长度站台长100米120-180米采用小编组方案,减少车站长度
2站台宽度岛式5米、6米、10米最小10米列车密度增加,车站滞流人员减少,宽度可减少侧式3米、4米3米、5米、8米
3行车密度60秒、85秒120秒实行85-90秒有可能
4顶板最小埋深1米或更小3米以上因地制宜,可适当抬高
5出入口在路边,有的直通站台,可以敞口在红线内,通道较长可考虑灵活设置,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6车站装修简单较豪华可适当降低标准
7设备服务用房自动化程度高,用房少服务用房多采用西门子的无人驾驶技术,可减少用房面积
8换乘方式节点集中换乘、通道换乘岛、侧站台换乘通道换乘利用岛、侧交叉换乘,提高使用功能
三、对降低我国地铁造价的启示
地铁造价居高不下是阻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此次考察对研究降低地铁造价课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这次欧洲城市轨道交通的专题考察,我们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一)转变观念很重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即将来临。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列车的灵活编组问题、高密度行车问题、移动闭塞与准移动闭塞问题、车站建设规模问题、换乘与多线共用站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降低地铁造价、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技术,而我们国内的观念显得过于陈旧和保守。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显得十分重要。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关键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依靠的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巴黎地铁14号线的高效运营是众多科技成果的结晶。在我国地铁建设造价的构成中,设备费用,特别是车辆和信号系统的费用占很大比重,原因是这些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而且后期运营和维护费用也十分昂贵。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降低地铁造价问题,必需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设备和信号系统。
(三)坚持设备国产化战略是重要手段
目前地铁车辆和机电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致使地铁造价大幅上升,严重制约了地铁建设的发展,而且今后运营将长期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加快实施地铁车
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 篇4
考察报告
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科学水平的重大部署,落实全市社区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实现全镇乃至全区社区工作进步,建胜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新区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于6月20日至21日,组织镇各科室负责人、相关村、社区负责人一行28人组成考察团,赴都江堰滨江街道金江社区、蒲阳镇壹街社区、成都市高新区西园街道农转非拆迁安置社区考察学习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农转非安置小区治理经验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
此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行程长,但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收获很大。本着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目的,考察团采取听(介绍)、看、访等形式,实地考察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代表性的社区及社工服务机构。既掌握面上情况又关注点上特色,既学习他人经验,又查找自身差距,加深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与经验的认同。亲身感受了其他地区社区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一、成都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社会组织发达、社工服务先进、居民高度自治 在成都考察的几个街道社区,主要感受到的是社会组织对于当地社会管理的巨大辅助作用。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行考察的几个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大多以社工性质的社会服务为主。社工服务机构按照服务项目的内容、时间和目标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
等机构的志工服务都是按此运作,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间社团是承载社会工作的主体。成都的社会工作主要依靠民间社团承接运作,政府在其中起到一个组织牵头和推进的作用。民间组织承接社会工作的运作方式又推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在高新区,西园街道搭建了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工作站“两委一站”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会议、协商议事会、居委会、院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等为居民自治组织载体,以社工站为公共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社区与社会组织协作发挥作用。运用民间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已成为成都许多乡镇、街道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探索。
(二)专业社会组织有效引导下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在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四川大地震后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下,成都的社会服务从早期的发善心做善事的市民为主,发展到目前的以专业人士特别是注册社工为主,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极高。
近年来成都市在基层社会管理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引入治理机制,通过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城乡社区治理机制、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机制和社会矛盾疏导化解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形成了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基本思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岗位等途径,鼓励社会公益性组织提供高效、优质的社工服务,避免行政大包大揽。以成都高新区为例,构建了“选聘结合”的社区工作者准入模式。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统一招聘、择优选拔社区工作站人员;同时通过居民民主选举方式,将政治素质好、群众评价高、协调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群众工作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选举进入居委会班子成员。
二是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在社工实践中,成都市注重保持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特性,采取多项措施,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一方面是多管齐下吸纳优秀人才。严格落实薪酬标准保障社工福利待遇,将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从外地专门引进。另一
方面则从教育培训、评估监督等方面提升社工专业能力。明确规定所有社工必须通过国家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证书并登记,方能上岗。
三是采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在考察中,都江堰滨江街道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资金库和资源库是当地社区工作者的两大“法宝”。资金库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由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量化考核,服务效果以群众满意度、开展活动次数、服务群众人次等几个硬性指标评估来确定,奖励金由社区统一管理使用。同时加强对社区协会组织的管理,要求社区协会组织,组织机构完善,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每年年检一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资金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社会捐赠,接纳社区集体经济、各企业、爱心人士捐助,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的有益补充,同时还用于救济困难群众。资源库则将附近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以及电脑维修、水电安装等个体经营者纳入进来,为社区群众提供相关服务。
(三)政府职能的有效剥离
在全国各地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基层自治的界限等问题常成为探讨的焦点。
一是在城市社区实现原居委会承担的政府职能与社区自治职能分离。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把社区居委会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分离出来,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担。我们考察的几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行政部门设置,都没有发现机构虚设、人浮于事、事无人做的情况,所有工作、机构、人员都有上下对应定位,办公室都是开放式办公。在某种程度上讲,无论是办公场所的设置规模还是机构的运作模式都具借鉴性。二是在涉农社区实现原村委会的自治职能与经营管理职能分离。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使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职能与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职能分离。在对原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组建以全体村民为成员的新型集体经济有限责任公司。以都江堰滨江街道金江社区为例,在农转非时将集体补偿的门面进行集中统筹转化为商铺,转非居民每家以8平方米的商铺入股,门面租赁的费用实现每户分红。这就避免了在集体资产赔偿分割时产生的诸多矛盾。
二、对加快大渡口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启示 成都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探索,给人以启迪。实践表明,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成功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总结成都的做法与经验,我们认为成都社会工作给我们提供了民间组织发育完善,社会化运作程度高,政策法律比较健全,政府有效行政管理到位,社会管理工作开展规范、有序的做法和经验。相比之下,我市,乃至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如何借鉴“它山之石”,这是我们
在考察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在报告中所总结的成都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结合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启动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模式
我区被确立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固然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肯定的重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从人、财、物等诸多物质因素方面,我区并不占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打开创新思路。从成都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证明:从体制机制改革做起不仅能够做到,而且能够创新出成效。
我区作为一个正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区域,城乡化的多元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征地拆迁、农转非等带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来源于多样化的社区现状对“单位-属地管理”行政模式的挑战。社区类型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差异化。因此,每个社区的管理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甚至是灵活的,总之都是适应本辖区的特点和需求的。这就向政府的行政管理要求的规范化、制度化和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自治,就是在这种社区多元化、差异化的状况下,真正赋予居民自治权,在党委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由居民通过讨论、沟通、交流,形成乡规民约等社区管理方法,自己决定怎样管理本辖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一是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我们应多注重民生实事和社会公共事业,减少婆婆式喋喋不休的行政管理。大胆尝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服务和管理。在乡镇城管、卫生等方面可以探索服务外包等做法。
二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要明确社会管理既不是政府某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密切合作、通力配合、共同参与的事情。既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又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在发挥好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实现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式社会共同治理结构转变。
(二)应党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成都,乃至深圳、广州等诸多先行城市的实践表明,只
要在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物质利益的同时,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居民自治,居民群众一定能够管好基层自治事务,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好自己的利益。
成都经验启示我们:以社会组织为突破口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尝试,是一条积极稳妥的好路子。社区组织是政府与居民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扶持社区成立与居民服务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创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组织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从而调动社区居民更加主动的加入到社区管理中来,真正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在我们考察的几个社工组织中,没有一家是“全能运动员”,而是分别集中在青少年福利、老人照顾、医疗救助等专业特长上,在各自领域承担社会工作。因此,加快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育社会组织成为必需,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发挥政府在发展社会工作中角色。本着“政府主管、民间机构服务”的原则,结合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思考在全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如何倡导并监管民间社工机构的发展。成都在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方面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制度完善,管理到位”。应出台鼓励设立民间社工组织的激励政策,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就绩效考核、登记注册等制定规范性文件,使民间社工组织发展既充满活
力,又健康有序。二是要保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社会工作人员受到社会尊重,三是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即建立与福利政策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制度。比如,哪些部门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哪些岗位需要注册社工,这都值得研究。
(三)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需要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就能天然地承担起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从成都的经验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成都社会管理创新的最成功之处,就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实行民间化运作”,政府主要履行购买服务和监管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既体现社会工作基本规律,又符合社会管理发展方向。因此,作为政府一级组织,要积极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接受与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通过政策上的引导,购买服务、考核监管,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切实把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与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益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建立购买服务招投标制度。强化政府对购买服务团体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严格依法监督服务团体的非营利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建立有效的服务表现及评估制度。
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 篇5
作为一个总面积不足4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40万、资源匮乏、位置偏僻的海岛小县,2005年,玉环县专利申请达780件,跻身浙江省前10位,名列台州市第一,万人占有专利申请数列浙江省第6位;授权专利425件,不仅名列浙江省第9位,而且同比增长58%,创下了历史新高;发明专利授权超过前5年的总和,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今年一季度,玉环县专利申请量近百件,同比又增长了10个百分点。这一串令人惊叹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本人借挂职之便,对此进行了考察调研。考察发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引导扶持和企业的积极努力,共同开创了玉环县自主创新的崭新局面。
一、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力”
玉环县自从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后,有针对性地对科技政策环境进行优化。2001年和2004年,玉环县分别以县委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科技之城的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另外,又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投资的若干意见》等20多个科技政策,构建和完善了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近年来,玉环县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地方财政投入的科技三项经费年均增幅达到30.9%,仅去年就达1300万元,并争取到上级科研经费700多万元,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些资金主要用来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发明专利产品实施奖励,并采取补助的形式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这些由县财政支出的科技经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在玉环企业界激起了一股创新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一个个发明专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量逐年上升。较为典型的是该县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台州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开始就从专利起家,目前已拥有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形成了方向盘系列和汽车内饰系列的专利保护群,产值从1992年的几十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产品进入了国际配套市场。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玉环已有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1个。仅去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就有4项,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个,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年增长率达37%。
二、大力建设研发机构,打造产业“创新链”
企业的研发中心就像“孵化器”,让一项项发明“呱呱落地”。玉环县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中捷公司通过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先后投入1亿多元的研发经费,开发了无油润滑机、电子套结机、电子锁眼机、电子曲折缝等12大系列120多个品种的工业缝纫机,其中拥有自主产权的新产品2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短短10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之
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龙头骨干生产企业。浙江双环集团依靠自身建立的省级研发中心,每年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使企业产值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递增。目前,玉环县拥有省、市、县级企业研发中心28家,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1家,有两家研发中心还被评为省级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不仅打造了一条产业“创新链”,而且聚集了一支专业科技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大量经费的投入,又使企业科研装备“鸟枪换炮”,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从玉环县科技部门的统计资料反映,近四年来,玉环县各企业研发中心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0多项,仅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就有4项;开发新产品1000多项,申请专利200多项。其中11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了9个国家级新产品,4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重点科研项目,31个省级新产品,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三、扎实推进“三大集聚”,完善企业创新平台
翻开玉环的科技发展史,能够成功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离不开产业集聚、资源集聚和人才集聚。
(一)产业集聚:拼船成舰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在玉环,主要的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70%,其中汽摩配和阀门两大产业即占50%,这使得玉环赢得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中国阀门之都”的美誉,玉环县的科技扶持重点也向这两大支柱产业倾斜。目前,《玉环县汽摩配产业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被批准为全省6个高新特色产业基地之一,按照规划确定了6家骨干企业和一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这一规划的实施,将为玉环带来一批新兴的汽摩配产业,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二)资源集聚:多元化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走“多元化”的路子,有效集聚社会资源,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玉环县自主创新的一大亮点。在玉环县的大力培育和政策激励下,一批涉及数控机床培训、机械设计、管理咨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相继成立。玉环县经理人俱乐部去年邀请专家和国内知名企业培训讲师来玉环为企业讲课20多次,参加人数达5000人次,还开展了玉环县科技教育中心建设,并通过省科技厅评估,被认定为省级星火学校。玉环县火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专门开展专利代理和科技项目申报代理,去年就帮助企业完成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可行性报告2篇,解决技术问题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460多次。玉环县还积极鼓励企业研发中心从企业中独立出来,为行业服务。玉环县科技图书馆向全县科技人才开放,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开放万方数据库,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提供网上科技资料、数据查询。此外,还建设了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使得玉环科技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完善。
【关于欧洲工会工作的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赴欧洲商务考察报告06-15
欧洲轨道交通考察报告(工程院)10-20
中国会计学会信托投资分会赴欧洲考察报告08-09
欧洲考察08-03
欧洲原料皮市场报告11-08
欧洲的作文:沉醉欧洲11-13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05-20
关于飞天山的考察报告09-11
未来的欧洲09-22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