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OTC药品市场主要销售问题

2024-07-30

我国OTC药品市场主要销售问题(共3篇)

我国OTC药品市场主要销售问题 篇1

药品市场otc的销售技巧

目前,不少OTC产品生产企业反映,零售终端的变化太快,OTC营销团队的终端工作越来越难做——投入节节攀升,效果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在营销方式上,从传统的终端陈列、门店宣传、客情维护、店员教育、促销活动,发展到后来的终端价格维护、驻店促销、与连锁药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进行OEM合作等,一直在改进,但是,终端推广策划似乎总赶不上市场的变化速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OTC营销团队应该如何开展终端推广工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强化产品在门店的销售?

我们知道,OTC营销队伍的工作内容包括商业渠道管理和终端推广两个方面。而对于OTC销售代表来说,药店终端的推广工作是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这里,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怎样通过提升OTC营销团队的有效销售力以及对推广项目进行选择来应对终端市场多变的营销格局。

思路:OTC销售模式

企业整体策略即战略目标指导下的销售管理执行过程,是一种执行策略。

这里要阐述的,是一种营销思路的变革,是建立在终端变化规律上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可以有效解决OTC产品的终端店面维护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核心思路是通过整合销售策略、优化销售流程、完善运营体系等举措,改进销售队伍的营销效力,赋予其更高的效率和技能,从而优化销售投入,扩大销售产出。其具体措施是狠抓3个方面的利益价值(客户利益价值、公司利益价值、销售团队利益价值);促进2个方面的建设(渠道和终端)。

我们可以用模型来表示,这就是OTC有效销售力模型,它是一个管理过程,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即当企业制定好市场策略后,可以通过对销售团队进行有效的和顺应市场变化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市场资源优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达到销售业绩最大化。具体来说,这一模式主要涉及确定有效的销售策略和保障实施策略的能力两个方面。

OTC在企业整体策略即战略目标指导下的销售管理执行过程,是一种执行策略。而这个有效的执行策略必须注重营销思路的变化,必须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区域化、理念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已经在向产品差异化演变,并形成新型的立体网络化营销模式。营销思路的清晰是销售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厘清营销思路比模仿上百种营销手段更为重要。

核心:产品力决定营销手段

这二者的关系是:产品的客户价值是第一位的;第二才是围绕产品价值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和方法。产品力和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效益比一般为6∶4。

在开展终端推广工作前,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各项终端推广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在这个核心之下,厂家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与营销活动间的内在关系。

产品本身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价值就是产品力,是除去产品销售中的推广功能外,产品自身所体现出的市场价值。营销活动是指产品包装以及销售团队在渠道和终端的推广活动。这二者的关系是:产品的客户价值是第一位的;第二才是围绕产品价值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和方法。产品力和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效益比一般为6∶4。

明确了这一概念,我们就能更准确地针对自己的OTC营销团队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OTC销售队伍的有效性管理就是销售过程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它包括销售策略和销售目标的设定、市场信息的反馈、销售队伍结构的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的建立、销售培训和市场督导的实施等多个环节。

分析:有效性如何体现

终端工作的项目很多,对推广项目的选择便成为重点,这关系到具体的执行过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销售团队的执行力是否有效等问题。

OTC营销团队的有效性管理体现在终端推广工作中,就是终端推广项目的有效性选择与对各个阶段性执行计划的有效性管理。终端工作的项目很多,对推广项目的选择便成为重点,这关系到具体的执行过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销售团队的执行力是否有效等问题。

终端推广的目的是提升产品销量,其推广工作项目包括营销团队在管理层面上与终端的合作,产品的终端陈列、理货;利用门店资源和终端物料进行的产品宣传,从而提升产品的销售氛围;店员的客情关系维护、店员推荐工作、对店员进行的产品知识培训;针对消费者的各种现场促销活动等。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目标终端的确定、OTC代表的终端拜访与结果管理、终端项目工作的筛选、工作质量与效果监测等。(见图三)

营销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在终端推广上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有效终端与无效终端的筛选;

2.OTC代表的有效拜访与无效拜访;

3.终端推广工作项目的筛选,即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和市场环境分别出有效终端项目与无效终端项目;

4.店员工作的有效性,包括店员对产品的有效推荐,以及销售团队整体合作项目的有效性挖掘。

决策:做值得做的

我们只需要科学地筛选出符合自身企业和产品状况的有效项目,不用大而全,应该少而精。

终端工作纷繁复杂,我们必须根据公司的产品特点、经营状况、资金实力,还有投入量与产出量的预估、市场竞争状况、终端环境变化等因素,针对OTC代表需要攻克的目标药店进行终端工作项目权衡和投入/产出阈值的计算,寻找最佳的终端工作项目,然后进行投放。任何一家OTC企业的营销团队都不可能去做每一个终端项目。第一,投入产出不合理;第二,在营销团队的管理上,也不可能事事都监督管理好。所以,我们只需要科学地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和产品状况的有效项目,不必大而全,而应该少而精。然后,让我们的营销团队认认真真做好这些终端推广项目,做到终端推广执行到位,监督有效,这样,终端效果自然就会出来。那种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的推广方案,只会导致终端推广费用投入过大、而效果却不明显的难堪局面。

在终端推广项目的选择上,需要企业的营销团队从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挖掘自身产品的特点,寻找新的终端推广项目。对于一些竞争异常激烈的终端项目,需要进行认真分析,一旦超过投入/产出阈值,就必须果断放弃,将有限的终端费用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去,灵活规避竞争激烈的终端项目。

以产品的货架陈列位置优劣为例,现在,许多医药连锁药店都有自己代理的高毛利产品和贴牌的OEM产品,一些品牌药以前占据的优势陈列位置都逐步被这些高毛利产品所占领,如果品牌产品想夺回这些好的陈列位置,就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尽管如此,目的未必就能达到,如果此时厂家还死盯着产品陈列位置的问题不放,就没有必要了。我们为什么不另辟蹊径?例如购买药店的橱窗广告位,用更大、更醒目的广告招牌吸引消费者。当然,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终端推广工作理论告诉我们,真正要做好消费者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真正忠实的消费者比产品陈列这一手段更加有效。

结语:终端推广工作是OTC营销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解决终端推广中存在的疑惑,关键还在于解决营销思路问题,只有思路清晰了,营销手段才能随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才能有效解决产品在药店终端存在的诸多不利局面,如陈列位置不理想、多变动,促销不力等等。目前,医药零售行业的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是造成终端推广中门店销售不利局面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主动了解零售终端变革的根源以及变化趋势,探寻零售终端的经营思路,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终端推广方案,达到既符合零售药店的利益需求,又提升企业营销团队执行力的目的。

我国OTC药品市场主要销售问题 篇2

关键词:OTC,市场营销,PEST

1 前言

非处方药(通称OTC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物。非处方药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近年来,我国民众“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健与自我药疗已经成为医疗保健消费领域的一道崭新风景线。由此,也带动了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中国OTC市场自2000年推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到2014年,中国OTC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7倍,并且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OTC市场。自我药疗是OTC主要的命脉,是中国OTC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机会,中国正好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中国每个人吃OTC药的比例跟国际相比,远远低于国际性的水平,自我用药的水平还偏低,整个行业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此外,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OTC市场也将得以壮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OTC市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在不断推出各类OTC药品的同时,也更加注重OTC药品的市场营销,力争在我国快速增长的OTC市场中抢先占据有利地位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PEST是分析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模型,其中P(Political)为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及其稳定性、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E(Economic)为经济环境,主要包含经济增长率、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S(Social)即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年龄、密度、受教育程度、地理区域分布等)、生活方式变迁、文化传统等因素;T(Technological)则是指技术环境,包括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技术变迁,技术突破对企业影响,以及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等方面。下面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医药企业OTC产品市场营销面临的宏观环境。

2 OTC药品面临的政治环境

2.1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OTC药品面临的政治环境主要是在新医改方案下OTC药品面临的冲击和销售模式的转变。在2009年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中,着重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针对国家基本药,要“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而对于药品的生产和流通,《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1]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2015年的重点任务是“破除以药补医,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降低虚高药价”。[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关于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明确指出,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构建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和“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3]

2.2 医药产业的产业政策

2.2.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未来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4]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突破生物医药核心技术,“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同时“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支持民族药发展。

2.2.3 医药工业发展“五年”规划

根据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应“抓住国内外医药需求快速增长和全球市场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落实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加快推进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并重点发展缓释、控释、速释、靶向、透皮及黏膜给药等DDS技术”。[5]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虽然尚未出台,但从目前能够得到的消息看,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而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6],因此要从这些方面推动生物医药实现重点突破。

3 OTC药品面临的经济环境

3.1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67.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6.1万亿元、27.4万亿元和34.2万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0%、40.5%和50.5%。到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49531元,折合美元将近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数量为7.7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6.1%,相比于1990年的26.41%、2000年的36.22%和2010年的49.95%,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3.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的经济增长新常态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到2015年间的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7.7%、7.7%、7.3%和6.9%,是进入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最低值,并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结构调整主导与周期因素叠加的综合反映。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因此,要适应从数量型追赶逐步向质量型追赶,从过去铺摊子、上规模转向提质量、上台阶转变,宏观调控必须重视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建立有利于出清过剩产能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内在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7]

3.3 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

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伴随的是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到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2元,实际可比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可比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可比增长8.6%。[8]与之相比,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4491.4元和13220.4元,依次递增1220.6元和1271元。从消费结构对比看,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和衣着的比重合计达到了46.39%,而2014年仅为38.60%。但在2010年的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的比例为12.08%,教育为14.73%,而2014年则分别只有7.21%和10.60%。与此同时,交通通信和居住支出所占比例则分别从6.47%和9.89%上升到12.90%和22.09%。这意味着,近年来,由于居民出行的增加,以及房价的不断上升,大大压缩了居民消费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4 OTC药品面临的社会环境

4.1 人口因素

到2015年,我国有人口13.75亿,其中男性人口7.04亿,女性人口6.70亿。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87年的16.61‰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5‰。但近年来,在我国先后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有一定的升高趋势。201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仅为11.90‰,到2015年提高了2.17个千分点。由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从大致上自2008年之后即保持在7‰左右,因而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将可能逐渐提高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因素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影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0—2014年间,我国总人口中,0~14岁人口所占比例从将近30%下降到了15%左右,25年间下降将近一半。与之相对应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则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不足6%上升到2014年的超过10%,期间则上升了一半多。

4.2 我国的人口受教育程度

到2014年,我国共有高等学校2529所,在校研究生184.8万、本专科学生2547.7万,此外,还有成人本科生653.1万。中等教育方面,我国到2014年有2415.4万高中生、1755.3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和4430.9万初中生。在各级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到201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例达到了11.53%,与之相比较,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例则分别只有3.61%和8.93%。到2014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北京达到了38.15%,上海和天津也分别达到了27.13%和22.85%。相较之下,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则均低于20%,其中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云南和西藏等11个省区低于10%。

4.3 居民健康意识加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城乡居民。这不但保障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也使其卫生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促使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不断上升,直接带动了药品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同时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德勤中国医药市场研究报告预测,至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将达13.6亿。而据老龄委预测,从2011年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48亿。老年人数的增长及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都将大幅度推动医药市场的扩容。

5 OTC药品面临的技术环境

5.1 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由“以市场换技术”向“技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整体社会技术变迁经历了由“以市场换技术”向“技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需要快速获得大量用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因而采取了“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帮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大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廉价技术,也因此带来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转变。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由于“我国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因此,需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

5.2 我国医药行业技术环境的转变

技术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著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投资项目数量少,且多集中于低水平的制剂如普通片剂和胶囊的生产等,这一时期西方大跨国医药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迅速占领低水平用药的中国医药市场。90年代以后,中国的技术水平包括总体技术水平、引进吸收技术的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产业也逐步高级化,专利药品、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新型制剂等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发展。

综上分析,从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来看,未来我国的OTC药品市场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从社会和技术环境来看,都将会获得快速发展。医药制造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加快推出具有自主技术优势而又满足市场客观需求的OTC产品,从而以此获得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于医药企业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EB/OL].http://www.zgylbx.com/kllcxztfnew20759_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9/content_9716.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EB/OL].http://www.jxxd.gov.cn/article/201606/45821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5]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http://www.gov.cn/gzdt/2012-01/19/content_2049023.htm.

[6]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Z].http://stock.sohu.com/20150730/n417818364.shtml.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课题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N].经济日报,2016-02-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我国OTC药品市场主要销售问题 篇3

【关键词】药品市场;连锁药店;新药;研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65-01

一、我国药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医药市场竞争无序,研发不足、创新不够、行业不正之风盛行。

我国药品购销环节的利润分配极不合理,且流通环节过多,导致生产企业的利润非常低,一些制药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状况。同种药品由多家企业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使药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过多的市场投入和让利,使正常生产经营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如何发展了。

2、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

许多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有些企业的硬件已经与国外相差无几,然而,在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距。现代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亟持解决的问题。

3、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供过于求、盈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前在我国连锁药店400多家,总门店数7800家,门店数达到1000家的还很少。每个连锁店的规模都很小,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左右的基本在200家以下,因此企业的实力不够,经营规模太小,难以进行有效的大规模扩展因而较难形成规模竞争优势,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连锁药店开业不久就倒闭的现象。

4、热衷于国内市场血拼,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国际市场需求一直在持续旺盛增长,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中药市场1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我国仅占3~5%。连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中华瑰宝一中药尚且如此,西药的出口状况就更加糟糕了。大多数药企经营者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或者看到有人在外折戟沉沙,就不敢出去竞争了。

看来,除了新药研发、市场研究不力之外,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和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5、中药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面对强大的国外药企缺乏市场竞争的良策。

一份来自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大约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疗,中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在中国中医保健产业这一新兴产业中,已有许多外国企业走进中国市场,而且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6、看重中心城市的市场,忽略了广大的农村市场。

受“新农合”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促动、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药品及保健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可是药企却不约而同的集中于中心城市的市场争夺,不愿意分散精力去“下乡”开拓市场。仅从连锁药店的布局也能够看的出来这个问题,连锁药店在城区星罗棋布,网点过于密集,导致药店的经营普遍困难,即便如此,那些药店也没几家能够主动去乡镇布网。

二、对策探讨

1、潜心研发、精于战略、善于营销。

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约4000家,药品经营企业约9000家,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和医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每一家药企必须面对的难题。要想解开这个难题,首先还得解放药企经营者的思想,仔细认清和分析市场,在研发新药、生产管理和拓展市场方面打开思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权益。在加强创新药物研究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合法仿制一些专利即将过期、疗效明确、应用前景广阔的药物,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专利方法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避免引起专利纠纷。

在生产经营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环境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营销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网上药店年销售仅有150亿元人民币,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因此,网上药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药企可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经营者通过自主经营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但是企业的所有经营者一般由企业出任或委派。企业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状况,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经营阶层即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现代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敬业更要专业才行,如果由“外行领导内行”,在汹涌澎湃的巨浪里,企业很容易触礁沉船。

3、合理布点、强强联合。

很多连锁店都是计划开店上万家,药店数量将大大供过于求,城市饱和拥有药店数量是8万家。而目前全国已有药店接近12万家,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应该将数量众多的小药店进行整合,并且将具有全国连锁经营资格的大型连锁店与当地一些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药店实现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全国级的连锁药店航母。

4、整合优势资源,走向国际市场。

为了可以在国际化的医药市场中立足,必须将我国的企业进行整合,实行强强联手从而提升企业实力和经济效益。企业整合并非简单的做大规模,更需要的是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巨大需求潜力,尤其是对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延缓衰老药物、抗感染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天然药物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补充剂等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应该在药品研发上做足文章,尤其是对中药制剂和饮片的新药研发,这方面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用西药方法研究现代中药,制订我国主导的国际化质量标准,加强现代中药的专利保护,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5、发扬中医中药,培养中医人才。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我国迫切需要制定由自己主导的管理法规和国际标准,转被动为主动。中医是我国探索总结了五千年的瑰宝,底蕴深厚,完全可以制定符合中医理念和现代医学的国际标准。

大力培养中医人才,通过传帮带,尽快扩充中医人才。1949年我国中医师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能够独立开方的仅有10%,不到3万人,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医人才极度匮乏。要发展中医中药,我们首先需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才行。

鼓励中药经销商、国有中医院或民间中医人才去国外拓展市场,开办中药市场、销售公司、中医院或中医诊所,以点带面,逐步渗透进国外的医疗和医药市场。

6、调整战略、不忘农村。

上一篇:元宵佳节赏月祝福语下一篇: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