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2024-09-20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共14篇)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篇1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为了全面总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在全县XX系统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将全体党员分为两批,分别于XX日和XX日,前往XX参观廉政走廊、廉政文化教室和XX革命旧址。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和激励人民共同奋斗。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人文XX、科技XX、绿色XX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篇2

一、做好革命历史陈列馆的陈列工作

当前社会经济技术快速发展,革命陈列馆也实现了一定的建设与发展,陈列展览也不断创新发展,陈列的形式更具特色,吸引了很多参观者, 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陈列馆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努力提高陈列的品位,革命历史陈列馆中陈列的内容应是科学准确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陈列馆工作人员应积极寻找和收集相关的革命历史资料,在陈列的编排上要突出重点以及地方特色。我国的革命历史是涉及范围比较广、跨度比较大,革命历史陈列馆的每一件陈列物品都是经得起推敲的[1]。革命历史陈列馆应不断创新陈列的形式与内容,结合视听效果, 促进设计的科学立体,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给参观者以亲身的体验。陈列馆的实物应是真实的, 具有一定价值的,要对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实物进行细致的鉴定,并保证其完整性,通过各种手段征集革命历史实物,对于比较难征集到的革命实物,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再现,给参观者真实的印象。

二、提高队伍的素质能力

革命历史陈列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是宣教者进行宣讲,他们将参观者与革命历史陈列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教育宣讲、引导等工作,在陈列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能否引起参观者的共鸣以及震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讲人员,因此革命历史陈列馆应加强对宣教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宣教人员的政治理念与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 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带动参观者,引起共鸣,[2]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同时宣教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革命历史陈列馆中陈列展示着各种革命战争等相关的文化艺术,因此宣教人员需要强化自己的文化知识,以满足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宣教人员要充分了解陈列馆中陈列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语言以及讲解技巧为参观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讲解,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实现。

三、做好编研工作,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革命历史陈列馆应积极加强爱国主义陈列馆教育素材的编研工作,对现有的教育素材进行再挖掘,再编研,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给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的意义。同时对于征集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应做好去粗取精的工作, 对陈列馆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升级,将具有特色的、 重要的内容加入到陈列馆的展览内容中,使陈列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得以丰富。将已经成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宣传,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将革命历史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交流中心。

四、强化革命历史陈列馆的服务

革命历史陈列馆是为参观者服务的,应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做好参观者的服务工作,使参观者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做好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革命历史陈列馆应有场馆设施、陈列以及影视播音等服务,同时建立参观者的信息咨询以及服务中心,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陈列馆外要建设好绿地、停车场等,使参观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强化配套设施的完善,从参观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参观者的不同需求,设置轮椅、药品、雨具、中英文的导览器,[3]从而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实际需要。宣教者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小品、舞蹈、短剧等,给予参观者精神以及艺术上的享受,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五、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新时期,革命历史陈列馆应积极做好创新工作,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创新教育工作理念,当前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需要正确的政治思想理论以及道德进行引导和规范,革命历史陈列馆应明确自身的责任感,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创新教育宣教方式,革命历史陈列馆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送进校园、企业单位等,开展红色旅游,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六、结语

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取向 篇3

〔中图分类号〕 G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10—01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戏说历史已成为时尚的今天,许多人对历史丧失了严肃考究的态度。如《小兵张嘎》曾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故事已改编成电视剧,《闪闪的红星》也遭恶搞。在革命传统教育与英雄教育上,正是影视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才造成了青少年的无所适从和迷茫。一方面,影视文化在传播战争游戏。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极力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高大的英雄形象,中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视死如归、铁骨铮铮、舍己报国的英雄,从古代的屈原、苏武、岳飞,到近代的谭嗣同、秋瑾,以及现代的李大钊、叶挺、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等,要引导青少年敬仰英雄,汲取正义的力量,培养和提升年轻一代高尚的人格追求和精神境界。但在这种一味迎合娱乐性、时尚性、世俗性需要的影视作品中,孩子们看不到战争的残酷,看不到饥饿与牺牲,看不到英雄的机智与智慧,感受不到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尊严和解放而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社会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导致孩子对战争的曲解、英雄形象的颠倒、历史观的混乱。

面对那一段历史,面对那一群英雄,影视文化和学校教育该如何传承历史与英雄的故事?把什么传承给年轻一代?

首先,学校教育应尊重历史,用真实的历史教育下一代。战争是什么?历经抗战烽火的剧作家白刃说,“战争就是你眼睁睁地看着你的亲人、你的战友倒在你身边,死在敌人的枪炮下。残酷,异常残酷!”在20世纪中国的那一场刻骨铭心的战争中,中国失去了3500多万条生命,包括南京那30万颗头颅,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八年抗战,饱经沧桑的民族才迎来了走向复兴的希望。那段历史,无论是辉煌,还是耻辱,都是前辈留下的财富。烽火连天的抗战已渐行渐远,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已经很陌生。但没有系统的抗日历史教育,必然会造成年轻一代历史知识上的欠缺与断层,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与错误。有报道说,我国一些抗战遗址或一些印证侵华日军罪证的遗址却因得不到保护而濒临毁灭。广州某幼儿园因对抗日史的无知,每天早上播放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歌《军舰进行曲》,在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土地上,发生这样的事,的确令人深思。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就是要让侵略战争的罪行被世界遗忘,而加快这种遗忘的,不应该是学生。让孩子们记住那场民族存亡的烽火硝烟,记住那一群英勇无畏的英雄壮士。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最基本的良知。学校教育有责任为孩子打开一扇了解历史、走近历史、正视历史的窗户,让尘封的抗战史和英雄生动起来,丰富起来,鲜活起来,让孩子牢记60多年前我们民族遭受的耻辱与浩劫,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次,学校教育应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理性地有责任感地对待历史。牢记历史不是强化历史的恩怨,不是要延续仇恨,不是让学生心中燃起不正常的历史复仇火焰。有的历史包袱是要放下的,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颠覆的,抗战的精神、思想、信仰是必须坚守和传承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未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对儿童的不负责任,就是对整个民族的不负责任。中小学教育有责任让孩子了解历史,远离战争,珍惜幸福生活,引导孩子理性地选择未来的方向,播撒捍卫和平的信念的种子。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篇4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总结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优良革命传统,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必然要求。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过程中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一年来这方面工作特色总结如下:

一、开学第一周布置各班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热爱祖国、遵守守则,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公民。不同年级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开展贯穿一学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九年级“爱国和责任”、八年级“诚信和合作”、七年级“尊重”。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校积极组织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读书教育活动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歌咏比赛,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利用教育部门户网站提供的《五星红旗》、《走进新时代》、《形势教育大课堂》等专题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充分利用江西省剧院“文化三下乡”在我校举行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十送红军》、《沙家浜》等剧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仪式成为了我校的常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为最大限度地收到最佳教育实效,我们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站在国旗下,许多学生看到自己或同伴的进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受到了集体的欢迎时,心里便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促使自己的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使优点得以巩固,坚定了他们奋发努力的精神。这些积极向上、富于激情的教育环节,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感,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共同“唱响国歌”。

三、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全校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语文、思品、历史等人文学科,要充实体现爱国、革命传统的丰富内涵。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受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的人文滋养。

四、利用大汾镇现有的红色资源,清明节开展《承继传统缅怀先烈展望美好未来》主题教育。我校利用班会,由各班团支书介绍搜集来的大量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革命传统知识。之后我们组织全体学生会干部和各班团支书级来到大汾江夏村革命烈士公墓,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共青团团员代表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大汾长岗坪一战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队员们将亲手做的小花圈、亲笔写的挽联献给了心目中最可敬的人。并在墓前郑重宣誓:继承革命烈士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入团积极分子还在墓前通过宣誓真正地加入了共青团。

通过各种活动,全校学生深刻了解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丰富内容,感受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体验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正在逐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充分准备!

大汾中学

革命传统教育 篇5

感恩祖国主题教育

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对国家的安危有深刻的认识,从小树立为国防献身的精神。4月10日,我校全体师生来到莲荷乡革命烈士纪念塔开展了以“清明祭扫,缅怀先烈,感恩祖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第页

感恩祖国主题教育

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莲荷乡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向革命英烈表示深深的悼念。师生们首先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和花篮,接着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了自己的哀思,少先队余彦婷同学代表全体少先队员发言。

第页

感恩祖国主题教育

第页

感恩祖国主题教育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缅怀了革命先辈,祭奠了烈士英魂,更对师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使同学们直面了革命先烈的革命历程,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继承先烈的遗志,接过先烈旗帜,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传统教育 篇6

乐平关工委彭雨晨

七十多年前的10月,英勇而伟大的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战略转移,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战,为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围追堵截,克服种种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战胜无数的失败和挫折的?不是别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一种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分子,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学校兴衰,你我有责”,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永远记住,你是我们学校的主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学校的成长。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树立矢志不渝的信念。我们学校,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先后通过了南海区、佛山市、广东省一级学校,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在南海区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坚信:我们能够把学校办好,能够办出上级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信念,激励着我们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在座高一的同学,你们就像当年刚刚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的红军,高中三年漫长而充满艰辛的学习生涯还等待着你们;高二的同学,你们就像当年刚刚结束了遵义会议的红军,还需要“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才能跳出迷茫,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而高三的同学,你们则像当年刚刚渡过大渡河的红军,还必须战胜“天险卢定桥”,爬过巍巍“大雪山”,走出茫茫“大草原”,高考胜利的终点才会在你们前面出现。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篇7

1. 革命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作用

“革命文化”范畴, 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来的。他当时所讲的“革命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两个组成部分。其基本规定性是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2]本文所理解的革命传统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 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延续、丰富和发展。

2. 革命传统文化的作用

2.1 革命传统文化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而要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文化体现的内涵精神对于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信仰、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树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指导作用。由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强化感性教育的效果, 因而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使被教育者受到感情激发, 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

2.2 革命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增强实效性。[3]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中蕴涵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和航天精神等, 能够使大学生加强对当代国情的认识, 自觉坚定爱国信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中。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广泛, 可以结合大学生特长及身心发展特点, 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形式,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2.3 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革命传统文化的形式不仅有物质的、精神的, 而且有信息的, 每种形式又有多种形式表现。物质的, 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实体, 如革命旧址、遗迹、各种文物等;精神的, 主要是指那种具有抽象意义的, 在物质的内容上进行抽象和升华, 反映其内核和主要意义的,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信息的, 主要是指一种以文字或声音、图像、符号等形式来表现的信息, 如革命和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照片、歌曲、标语等。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正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载体形式, 将先进的文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融入其中, 并表现出直观、形象和贴近生活等特点, 既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 又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提供了多种教育形式, 使大学生的教育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弥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 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革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3.1 把革命传统文化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中推进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必修课中, 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把它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体系, 是拓展和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 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组织大学生的红色之旅参观学习,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学习参观, 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可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 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进校园举办报告会、交流会等实践教学活动, 使大学生在参观、缅怀、体验、交流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增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可见, 环境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凝聚和激励功能。高校应当坚持用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努力营造校园革命传统文化传播的氛围, 使革命传统文化在整个校园中随处可见、可学, 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发挥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 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

3.3 构建革命传统文化网络宣传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校园网络日益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有效形式, 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探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着力构建革命传统文化资源网络平台, 加快革命传统文化网站的建设, 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增强内容的可读性, 做到声形并茂、图文并茂, 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着重开展生动活泼的网上活动, 增强网站的趣味性、娱乐性,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使革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3.4 把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党建活动

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是党建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依托革命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党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巩固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要把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党课教育培训和党组织活动。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革命旧址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党员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前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积极探索党组织进公寓、进社团等新模式, 不断扩大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面, 使大学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 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5]

综上所述, 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好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革命传统文化的运用正成为新的手段和途径。充分挖掘和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革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探索。

关键词:革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孙晓飞.“红色文化”长得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1.

爱国的民主革命教育家马君武 篇8

为国育才

马君武是在从政失败后转而投身教育事业的,因此爱国救国是他从事教育的根本目的。他认为爱国心是人间最好的宗教,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爱国的情怀和学习救国的技能。这种保家卫国的教育思想在他撰写的《中国公学校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众学生,勿彷徨。以尔身,为太阳。照尔祖国以尔光。尔一身,先自强。修道德,为坚垒;求知识,为快枪。

众学生,勿彷徨。尔能处之地位是大战场。尔祖父,思羲黄。尔仇敌,环尔旁。欲救尔祖国亡,尔先自强。

中国公学最初是由一批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愤而归国于1906年创办的。是年夏天,马君武从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工艺化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上海,在中国公学任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1930年,他又在中国公学当了数月校长。在任总教习兼理化教授期间,他为中国公学撰写了这首校歌,号召青年学生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读书。

马君武教育救国的思想还体现在他为广西大学撰写的校歌中。马君武任广西大学校长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吞噬中国,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马君武要求大学生们努力学习战争的知识,培育战斗的精神,以各种方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广西大学校歌》唱道:

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马君武的爱国救国思想不仅仅是流于口号,更体现在他一贯支持和保护爱国学生的革命运动上。1926年3月18日,北京数千名学生和市民在天安门集会反对八国通牒,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镇压,当时死伤近200人,死难者中有3名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马君武当时正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他出面奔走,将学生的尸体领回,安葬在校园内,并召开追悼会,发行特刊,赞扬受难学生崇高的爱国精神。此后,他由于不满军阀把持教育,毅然辞去段祺瑞政府教育总长和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的职务,回到上海继续任教去了。

爱生如子

马君武一腔热情投身教育,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倾注全部心血,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是人所共知的。而他慧眼识珠,较早地发现胡适过人的才华,并终生与其保持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在当时亦传为美谈。

马君武年长胡适10岁。当初,胡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公学,马君武是主考官。当他看到胡适以《言志》为题写的作文后大加赞赏,拿给几位老师传阅说,这是中国公学未来的一位好学生;胡适后来果然成为全国闻名的学者。1911年,尚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冶金的马君武远隔重洋写诗赠与胡适,表达了思念之情,并以“相期作琨逖,舞剑趁鸡鸣”与其共勉。胡适也很敬重马君武,经常在自己的留美日记中提到马君武的道德文章。1935年,胡适前往广西大学演讲,先在众师生面前毕恭毕敬地向马君武屈膝行礼,感谢老师培育之恩后,才开始演讲,二人的师生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马君武关心青年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很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在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时,学校里有一名学生叫班文藇,因为军阀混战交通中断,断绝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马君武知道后,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些钱来资助班文葜,帮其渡过了难关。马君武对于贫困学生的求助向来是有求必应的。他常说:“国民党官府人员贪污一笔就上百万元,我们即使在发放助学金方面手松些,多给学生又何妨呢?”因此,他在广西大学筹集“苦学基金”,用学校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和教职工自愿捐助的钱作为奖学金去接济贫困学生;还制订了《学生免费条例》、《工读生规则》等,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人学补助。马君武还在校内搞勤工俭学,找些工作给贫苦学生做,一方面锻炼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生活费用,不致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

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马君武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青年时期的秦道坚家境贫寒,没钱上大学,是靠马君武给予他半工半读的机会才得以在广西大学完成了学业。秦道坚在大学三年级时研究用稻草制造无烟火药取得成功,并在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月刊》上发表文章。马君武便向政府给他申请了一笔奖金和一张奖状,并请他在学校里作了一次公开演讲。这使秦道坚和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鼓励。秦道坚大学毕业时,成绩第一,学校还给他特制了一枚金质奖章,并留他在化学系任助教。对于马君武的照顾与培养,秦道坚一直心存感激,时时称马君武为“恩师”。

惜才如命

作为教育家,马君武深知师资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每到一校任校长,他都礼聘有学识的人才到校任教,给予他们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教学。

广西大学创立之初,马君武考虑到广西地处偏僻,文化落后,不容易吸引有名望的教授。他一方面用高薪(以大洋支付薪金)聘请许多外省籍学者到广西大学来,给他们安排最好的房子,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当时,广西大学办的是高中性质的预科,只有300名学生,而教授就有13人,其中包括黄叔培、白鹏飞、马名海、曾昭桓、蒋继伊等一批知名教授。另一方面,马君武也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师资,用校款保送教学成绩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欧美深造。他用这种方法于1935年和1936年分别选送了郑建宣、杭维翰、汪振儒等青年助教出国学习。这些人学成归国后,对广西大学后来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汪振儒原本是学生物的,在广西大学讲授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经马君武再三动员,他到国外转学林业,回国后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林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成为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他还时常称赞马君武当时的指引“是非常英明的”。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

南京、上海等地机关纷纷内迁。凡是逃难经过桂林的原在上海或北京任教的知名教授,都被马君武挽留在广西大学任教。广西大学一时俊彦云集,成为当时国内较有影响的大学之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的地质研究所,也被马君武留在桂林,他专门把良丰花园对面的一座新大楼借给地质所使用,使李四光的地质所有了立足点,得以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忘我工作

马君武对于工作之投入、办学之认真是出了名的,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大夏大学初创时期,校舍是租赁的,办学条件极为简陋。马君武就用自己的住宅向银行作抵押建起了新校舍,使大夏大学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图书馆、礼堂、实验室和学生、教职工宿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和教师人数大增。而他自己在上海市区的家却是一幢陈旧的楼房,家中陈设简朴,除了许多书籍就只有简单的桌、柜、旧式木椅等。

马君武办学偏重理、工、农等实用科学,他深知没有好的图书仪器是办不好理工科大学的。因此他掌管广西大学后,不惜重金添置大量的图书仪器,到1932年止,广西大学仅理化仪器就用去毫洋40万元,其它各系的仪器还不计算在内。所购仪器多是德国最新产品,质量优良。如1934年,马君武去欧洲考察时,从德国一口气买回60多个大小不同的像酒杯样子的白金坩埚和一个电解槽。这在当时的国内大学是绝无仅有的。尽管马君武舍得花重金聘教授、建校舍、添仪器,但对于自己的生活,他一向吝啬:长年穿着长衫布鞋,有些衣服还有补丁;吃的多是一荤一素,小小的一块鱼肉也要分一两天吃。

对于马君武舍身忘我,勤苦工作,中国公学的学生在给于右任的信中给予了最为公正的评价,信中写到:“校长薪金每月200元,其数在职员教员之下。学校事务,巨细必躬亲,勤苦在听差之上。举目全国各大学校长,其肯矢忠矢信,任劳任怨若马校长果有几人?”

矢志教育

马君武对于办教育可谓呕心沥血,是诚心诚意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但他的办学道路并不平坦。

1924年11月,马君武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大夏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不为人们所看好,各项事业举步维艰。马君武任校长后,扩建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增聘教授,使学校声誉日起,社会人士刮目相看。1927年,由于筹办广西大学,马君武只能辞去大夏大学校长职务。

1925年马君武被聘为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但不足一年便辞职了。1930年,马君武继胡适之后被任命为中国公学校长。就任后,他调整院系,提高教学质量,并采取有力措施革除积弊、整顿内务。然而工作刚刚展开,马君武就因为中国公学爆发学潮而被迫离去。他掌管中国公学的时间很短,仅10个月而已。但是,马君武办学道路最为艰辛曲折的是他创办广西大学并三任广西大学校长。1927年,马君武应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回桂创办广西大学,经过一年艰苦筹备,广西大学于1928年10月开学。但开学不到一年,就因为粤桂战争被迫停办。1931年战争平息后,广西却有人提出停办广西大学,马君武为此多方奔走,极力呼吁,使广西大学得以恢复重办,并于当年9月开学,马君武第二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

广西大学最初坐落于梧州蝴蝶山上,那里荒无人烟,坟茔垒垒。马君武在校内发起“锄头运动”,带领师生“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划”,使广西大学在短短3年间由一座荒山野岭变成美丽的校园。广西大学恢复重办时只设理学院,第一届招收本科(理科)学生30人。后来增设农、工两个学院,下设数理、化学、生物、农学、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系科,到1936年时有本科学生500多人、教师80人,一座高等学府初具规模。但由于马君武与当时掌权的桂系军阀意见不合,被迫于1936年离开广西大学。1939年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大学,马君武第三次被任命为校长。他不顾身体虚弱,带病任职,终于在1940年病逝于桂林良丰校内。

马君武办教育一路坎坷颇多,却矢志不渝,初衷不改。他认为“凡人类一切事业,皆不能不源于教育”,而“学校是把人造成一把锁匙,将来去开社会的门”。他还多次表示,办好广西大学是他一生的事业,要求师生齐心协力把广西大学办成国内有名的大学,才能对得起广西全省父老乡亲。

在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在广州的桂籍人士发起筹建了培桂中学,邀请马君武任校长。他慨然答应,并亲手题写校训“勤俭朴诚”,还撰写了校歌,勉励学生“德智体群美并进”,“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由此可见他热心教育、培育人才的精神。

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篇9

蓝城区白塔镇塔北小学少先队部

2014年4月4日下午,红一团部分官兵应邀来到我校——揭阳市蓝城区白塔镇塔北小学开展一场革命英雄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红一团“大渡河连”指导员为我们讲了红一团自建团至今87年的光辉历程:强渡大渡河,惊险而悲壮;五勇士血战狼牙山,视死如归;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对越自卫还击战、武汉抗洪抢险等,战绩彪炳,永载史册!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中,他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军魂的风采。听完“大渡河连”指导员的演讲,我校师生对革命先烈不能不肃然起敬。

这次活动,给我校师生上了一次最深刻的“弘扬革命优秀传统,革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课。让少先队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等革命传统的里理解。它让少先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有这样一支军队做后盾,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它是我们少先队员的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学习红一团的铁军精神,弘扬红一团优秀的革命传统,推进新跨越。“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共圆我们的中国梦,共建新蓝城、新揭阳,做祖国新一代的生力军!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国家安监总局第49期进修班赴上海调研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5月30 日,我们安监总局党校30名学员在潘银忠副校长、王宇辉老师的带领下,到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地进行调研和革命传统教育,几天来,我们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一路走、一路看,迎面感觉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到的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景色宜人的西子湖、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参观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九十年前,那个中国革命最黑暗、最恐怖的时代,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一句句感人肺腑的遗言,一堆堆让人惊骇的白骨,让我们体会了白色恐怖的血腥、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经受着巨大的震撼,仿佛回到了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重温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这里绿树成荫,风景宜人,埋葬着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无数的革命先烈。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可以说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染红了这里的雨花石。我们先后观看了革命烈士雕像,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瞻仰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

迹。这些革命先烈,就义的时候大都非常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勇敢的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烈士们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雨花台巨型的烈士群雕好像让我们看到了烈士就义前的英雄气概,他们有的手上带着手铐,有的双手反绑,虽然他们失去了行动自由,但烈士们却紧紧依偎在一起,坚毅的目光注视着前方,给人以一种震撼的力量。

参观完雨花台烈士陵园,我们又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回顾了那段切齿难忘的屈辱历史。在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和史料,一堆堆白骨和数不清的历史图片让我们触目惊心。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一起特大惨案,在这里被残忍杀害的同胞达到三十多万,其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众,均为人类历史所罕见。从纪念馆陈列的遗物和资料,我们了解了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1、日军的屠杀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从被俘的士兵,到平民百姓;从青壮年,到老、弱、妇、婴;全城内外,“尸野遍地、人血染地”,其状惨不忍睹。

2、日军杀人手段极端残忍。除去通常的枪杀以外,还有砍头、劈脑、刀戳、穿胸、剖腹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3、日军在南京城内四出强奸。南京妇女不分老幼,惨遭日军蹂躏者不可胜数。

4、日军疯狂纵火焚烧,古城南京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化为灰烬。陷城之初,从中华门沿途北向,直至下关江边,遍处大火,烈焰冲天,损失不可胜计。南京城内被烧得一片瓦砾,断垣残壁,焦土无垠。

5、日军大肆抢劫财物。从设备、商品、财物,抢到粮食、牲畜、书籍、字画,甚至是医院、护士的财物、病人被褥等也无一幸免。

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残暴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这些文物、史料、照片在向人们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令人发指的残酷暴行,张张历史图片见证着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一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到上海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在一楼大厅的党旗面前,我们每个学员拍照留念,32名学员和老师们在党旗前面排好整齐的队形,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气氛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在纪念馆的二楼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展品是从三万八千多件文物、五万多件参考品和复制品以及三万多张历史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电声及蜡像等现代制作,极其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辉煌史实。

从雨花台烈士陵园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然后到中共一大纪念馆,这三处革命遗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早期最惨烈的阶段,也是中华民族苦难最深重的一段岁月,一件件遗物、一张张照片,时时刻刻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受教育,主要有这么以下几点感受: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难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渐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救国救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展品中展出了从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到孙中山

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次不是被镇压就是以失败告终的史料,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即使是手握重权的像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清廷官僚都无不希望中国富强,摆脱列强的压迫,但是这些人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这群年轻的知识分子,用他们瘦弱的身躯、稚嫩的面孔开拓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他们手无寸铁,一文不名,但他们引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的火种一经传播,便爆发了不可遏制的伟大力量,在旧中国掀起了开天辟地的变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二、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展了救国救民的斗争,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的鲜血向我们展示了斗争的残酷。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蒋介石提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反动口号,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我们无法想象的异常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没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付出,决不会有革命的胜利,也决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雨花台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在恽代英遗像前有一段话,让我们深受感动,他说“我们今天所受的苦难,也许我们的后代无法想像,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平实的语言透露出伟大的人格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如何恶劣,衣不保暖,食不饱腹,终日在暗探、特务的追踪下,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但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使得革命的火种得以延续,革命的精神得以

传播,才有日后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道路曲折反复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到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曲折斗争、不断成长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斗争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艰难曲折的。北伐革命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采取的不是积极斗争,而是退让和妥协,结果丧失了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党人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又连续出现了以瞿秋白、李立

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又一次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革命的力量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初期阶段,也是党的领导很不成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连续经历了几次重大失败,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打击,直到遵义会议后,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些历史遗物,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艰苦斗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胜利的得来都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曲折反复才赢得的。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就是为了要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永远告别那段苦难、屈辱的岁月吧。

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11

准备:

1、明确主题:火红的五月——革命传统教育

2、班会主持:陈琳、龙娟

3、收集资料:罗俊雄、王海英、杜黎霞等

4、组织节目:徐斌、罗俊雄、凌婵芸等

5、教室布置:徐侠敏、邵辉、唐廷等

形式:朗诵、知识竞赛、乐器演奏、歌曲、书画等

过程:

主持人:五月,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火红的五月。在这开满鲜花的红五月中,我们不禁想起了195月4日、1925年5月30日等一系列不平凡的日子,我们的面前仿佛出现了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浴血奋战的场面。在这火红的五月中,让我们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烈。

节目一:配乐朗诵《纪念碑下的沉思》表演者:王海英

主持人:是啊,站在这高高的纪念碑下,我们想了很多很多……这纪念碑凝聚着成千上万中国英雄儿女的忠诚和心血!下面,让我们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回顾历史,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请我们的知识老人。

节目二:知识竞赛 主持:徐斌

主持人: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后,让我们一起讴歌我们伟大党的业绩。请听手风琴独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节目三:手风琴独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表演者:赵海鹏

主持人:《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多么雄壮有力的音乐节奏啊!这正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也说明了我们祖国的伟大。在这里,让我们道一声祖国万岁!

节目四:诗歌朗诵:《祖国万岁》 表演者:罗俊雄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欣赏书法表演。

节目五:书法表演:《祖国颂》 表演者:凌婵芸

主持人:《祖国颂》三个大字,寄托了我们对祖国的祝福。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本次主题班会。

节目六:大合唱:《歌唱祖国》

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小结 篇12

3月19日,容城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到该县北后台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家在烈士纪念碑前聆听革命事迹,重温了入党誓词后,纷纷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在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带好头、做表率,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在清明前,全县所有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都将陆续到北后台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突出红色教育,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用先烈的精神激励鞭策党员干部,是容城县活动办在做好各项规范动作的同时,结合具体县情,实施的一项自选动作。活动中,该县深入挖掘本县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组织老党员和烈士后代宣讲革命故事,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播放。

在学习教育环节,该县还组织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记录片《苦难辉煌和》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孔繁森》、《焦裕禄》等一批红色教育片。

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简介 篇13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地处桥山山脉南端,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东临咸榆大道,西临陕甘腹地,距耀州区54公里。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陕甘边游击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进一步推动了照金地区革命形成的迅速发展。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陕甘边党、政、军组织相继在照金地区成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照金腹地和周围的反动势力。于1933年春建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它横跨耀县(今耀州区)、淳化、旬邑、宜君四县,面积数万平方公里。

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有力地震憾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恐慌和混乱;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配合支援了陕北、渭北、陕南、陇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唤起了千万万陕甘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的觉悟,鼓舞了西北人民争取解放的勇气和信心,他又是红二十六军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坚强阵地。在创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传大斗争中,党进行了一系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陕甘边革命斗争创造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物资基础。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照金革命纪念馆

照金革命纪念馆位于耀州区照金镇,始建于1993年,2004年重建并对外开放,占地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平方米,收藏革命文物、文献资料120余件,分为枪械、生活用品、宣传品用具等三大类。照金革命纪念馆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条件,是广大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最佳场所。

刘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也是一个秀才

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到黄埔军校学习,1928年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1932年与谢子长一起率领红军游击队来到照金,是照金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的主要创始人,1936年4月1日率领红28军东征,4月14日在攻打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作战中牺牲,年仅32岁。为了纪念他,党中央在1936年6月将他出生的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谢子长:出长于1897年,陕西安定人,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负伤,1935年2月21日因伤口恶化而逝世,年仅39岁。同样,为了纪念他,党中央将他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习仲勋:出生于1913年,陕西富平人,用习老夫人齐心的话说习老:“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他早年投身革命,13岁加入共青团,15岁在国民党监狱转为中共党员,17岁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岁来照金开展革命工作,曾任中共陕甘边特委的军委书记,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政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常委等之一些要职,2002年5月在北京病逝。

传统革命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4

短短五天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生活却异常丰富充实,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震撼、太多的启迪、太多的沉思、更是太多的激励。

我们认真聆听、用心记录有关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我们穿着军装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体验式教育,使我感受到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毛主席当年说到井冈山有三个万难就是粮食万难,现金万难,医药万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克服一切苦难,建立五大哨口,开辟挑粮小道储备粮食,创建小井红军医院,为他们胸怀革命理想,坚定信念,创造条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保留了革命的火种。这种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应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更有信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奔小康。

我们和红军后代座谈互动、感受老一辈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前辈曾志,她1928年4月上井冈山,曾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在其孙子石来发讲述他与奶奶曾志的故事,令人感动,为了革命,将亲子含泪送人,失散23年重聚后,已是“高官”的母亲却不寻私情,让儿子继续务农终生;亲孙子想办个“农转非”,曾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却婉拒;去世后,他留下遗言“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从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军战士到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曾志同志家风纯粹、干净、高尚。她这种精神震撼了我,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我们参观黄洋界哨口、毛主席故居、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等,接受现场教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毛主席通过调查研究,在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的指导井冈山革命斗争。同时,井冈山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党、军、民同心共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群众的支持,使反动派的军队陷入井冈山群众的大海之中。同时井冈山的群众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牺牲。所以,我们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取得了井冈山的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从中学到毛主席善于调查研究总结,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所以,作为基层工作的我,在工作更应该依靠群落实相关政策,让群众享有政策带来的实惠,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更加透彻理解革命、奉献、无畏等词的真正含义;我们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产生这跨越历史长河的思想震撼。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这就是井冈山的红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上一篇:儿时的中秋节下一篇:《剃头匠》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