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工作计划(共8篇)
企业内控工作计划 篇1
2014年中小企业业务风险内控工作要点
2014年,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行业、客户、产品风险呈现上升态势,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压力日益加大。中小企业风险内控工作应积极顺应内生动力机制改革要求,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经营风险和驾驭风险,以加强实质性风险管理为目标,从资产质量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条线机构管理、信息交流沟通、专业序列建设等方面着手,增强内控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切实提升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总行正着手研究和推进分行中型企业职能调整工作。过渡期间,个别分行在中型企业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方面有松动和懈怠迹象。各分行要高度重视中型客户发展和风险管理工作,不等不靠,做到中型客户风险管理工作专人专岗,管理负责到位,避免过渡时期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出现真空,确保中型客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一)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管理工作
各级管理人员应对当前资产质量管控工作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分行分管行领导、总经理室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各行资产质量管理职责,严控新增不良,加大存量不良处置力度,灵活运用不良处置手段,做到资产质量控制守土有责。
(二)强化不良资产督导和监控
建立健全不良数据预测和监控机制,及时获得和分析不良数据变化情况。指导分行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和处置,分析不良成因、制定清收措施、实时跟踪不良动态,加大盘活力度。重点对不良率和不良余额增长较快的机构、客户、行业进行风险提示、督导,加大清收处置力度。
(三)加大力度开展存量不良处置
第一、狠抓常规清收。常规清收是不良处置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实现我行利益最大化,也是实现未来不良核销或者资产转让的重要前提。各分行中小企业部门要积极加大与授信执行部门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包括现金清收、押品处置等多种方式进行不良清收。抓好常规清收管理,严防借款人在催收过程中隐匿、转移可供处置的企业财产,关注债权诉讼时效有效性,防范管理漏洞导致后续权益损失。
第二、加快核销。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放宽了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标准。各分行中小企业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呆账核销条款,认真梳理进入不良追索时间超过1年,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加强与授信执行部门的沟通,加快推动核销进度。
第三、推动不良资产包的转让。中小企业授信应体现“快进快出”特点,抓住市场时机,灵活运用不良资产转让形式。中小企业部门应加强与授信执行部门沟通,及时提取、提足拨备,加快打包处置进程,推动不良资产转让工作。
(四)严格控制新增不良
加强主动退出管理,根据全行不良公司客户主动压缩退出工作相关要求,做好主动退出名单管理,一级分行要加大主动压退工作的力度和针对性,增强主动压退工作的决断力和执行力。讲求主动压退策略,提升主动识别风险意识和能力,在营销、尽职、贷后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始终保持存量信贷资产池的健康,严格控制新增不良。
二、加强中型企业风险管理
(一)落实中型客户风险管理职责
完善中型客户条线风险管理机制,各分行要做到中型客户风险管 理专人专岗,管理负责到位,理顺条线汇报路径,确保总分行信息传导渠道畅通,各分行中型客户风险管理无真空。
(二)建立大户名单管理机制
适时开展中型企业授信业务资产质量盘存、排查工作,加强高风险客户的信用风险排查,对高风险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重点关注大额民营企业、大额潜在不良客户、突发事件相关客户,建立监控台帐并根据客户风险特征、业务特点实施“一户一策”,确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措施,切实发挥业务条线主动管控风险的作用。
(三)加强重点分行管理
一级分行应对分支机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有重点、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对不良授信余额及不良率较高、风险事件较多的分行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在内控检查、整改、培训和督导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重点管理和指导,帮助分支机构提高风控水平。
(四)做好重点行业管理
加强重点风险行业贷后管理,防止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重点关注产能过剩及亲周期行业上下游企业的行业风险,如房地产上下游的建材贸易和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大宗商品类贸易的中型企业等,针对行业特点及管理要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贷后管理。
三、做好分支机构管理督导
(一)加强对“信贷工厂”后评价
总行将进一步加强“信贷工厂”管理,特别是二级“信贷工厂”的审批、管理以及后评价,将分行现有二级“信贷工厂”后评价情况作为新增“信贷工厂”审批的重要标准。二级“信贷工厂”既是业务的前沿也是风险管理的前沿,一级分行应增强针对性管理与指导,定期开展二级“信贷工厂”后评价,分析其在风险管理及营销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监控资产质量及授信迁移情况,确保二级“信贷工厂”建设有序、管理规范、风险可控。
(二)完善对分支机构预警叫停机制
进一步完善对分支机构预警叫停机制,一级分行对不良率超过一定比例、资产质量状况问题较多的二级机构或网点机构,应采取逐级预警管理,严重的实施叫停并进行整改,帮助基层机构加强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
(三)加强基层网点风险管理
加大对基层网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推进网点转型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网点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根据网点业务规模、客户经理和资产质量等情况对网点开展分级分类管理,重点加强对客户经理平均对公业务年限较低的网点的督导和管理。做好网点客户经理对公业务发起准入工作,注重培养基层网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加强网点操作风险管理,培养基层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做好网点操作风险和案件防控工作。
(四)建立条线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地区联系人制度,总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室成员定点联系资产质量重点监控分行,风险内控团队每位员工具体负责对相关分行的联系及服务督导工作,动态掌握对口分行风险内控管理整体情况,日常主动加强与分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班等形式,促进总分行及分行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借鉴。
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一)加强情景分析和行业管理
进一步强化情景分析和行业风险管理,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下,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根据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开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市场调研,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行业和目标客户群,拟定各地区、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批量化营销中小企业客户。把情景分析和行业调研作为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道阀门,实现风险关口前移,避免由于贷前阶段缺少对授信风险的基本判断导致风险事件发生。行业选择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关口,为提高专业性、突出批量化特点,原则上每个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涉及行业以2-3个为宜。
(二)把好客户准入关口
务必做到“了解你的客户”。尽职人员要把好授信客户准入关口,根据情景分析结果对产业集群、园区等客户群进行风险识别判断。做好全流程风险管控,上一年授信执行和贷后落实情况要在年审时进行后评价。要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客户群信息的收集,并针对地区主要授信行业形成信贷发展策略。
(三)强化贷后管理
目前,个别分行存在重贷轻管、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倾向,要重点提高一线人员对客户风险的识别能力,提升一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当前我行资产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行业过于集中,总行正在指导各分行拓展民生、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产业等弱经济周期行业。要根据业务发展需求,研究这些行业的风险特点,制定贷后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贷后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突出核心要素,强化对“实质性风险”的把控。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企业现场监控、核心财务信息分析及非财务风险识别等,重点关注企业对外投资、多头融资行为,以及企业财务、销售和实际控制人是否出现异动等。扎实开展信贷资产盘存工作,摸清家底,实施差异化、主动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实效。开展全流程贷后管理,客户经理在贷前应形成贷 后管理方案,在贷后实践中,落实和执行方案并对相关预测情况进行验证。
(四)加强风险预警工作
一级分行应组织做好全流程风险预警管理,对触发预警信号的客户及时启动预警检验程序,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对潜在风险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风险预警岗位应当加强与其他业务端的联动,及时传递、分享预警信息,进一步提高预警管理的时效性。
(五)加强产品风险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产品调研,根据市场及同业业务动态,对存量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防范集中性风险。现阶段重点关注:一是联保联贷产品,进一步防范联保联贷产品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当前中小企业互保风险;二是贸易融资授信,对贸易融资授信,应当充分了解客户背景,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六)加强对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防控
一是对担保品,高度关注担保品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二是对担保公司,授信过程中不应当单纯依靠担保公司的风险缓释和担保公司的客户推荐,在与担保公司合作过程中应当筛选经营规范、信用水平高的公司。
五、加强条线合规风险管理
(一)开展风险政策研究
研究适合中小企业的拨备政策,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损失情况计提拨备,更好反映业务发展情况和收益水平。根据财政部最新核销管理办法建立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不良核销政策,推进中小企业不良处置。推进中小企业资产风险分类政策,利用中小企业资产分类模板,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资产质量。推进尽职免责制度,积极推进落实“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理念,建立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不良问责机 制。
(二)做好“固基行动”内控检查
继续做好2014年“固基行动”内控检查。一方面要在2013年“固基行动”检查出的问题基础上,检查辖内机构举一反三整改情况,确保今年内控工作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认真帮助分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分行间经验交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业务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固基行动”,各行要深入查找业务薄弱环节,提升我条线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三)积极配合内审外查
积极主动配合审计及外部检查相关工作,认真配合相关检查机构访谈等工作,根据清单提供检查资料,做好监管沟通和解释工作。建立外部检查工作动态信息报送机制,一级分行应及时向总行报送内审外查进展情况、检查发现重点问题及采取的工作措施,确保中小企业业务合规。
(四)做好检查整改工作
各分行要以各类检查为契机,充分认识贷后管理和内控合规工作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强化中小企业条线风险管理及合规意识。加大对辖内机构的管理力度,针对检查发现问题,要做好归纳整理,举一反三,积极整改,提升对实质风险的把控能力。
(五)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各行应切实加强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梳理分析中小企业各业务环节操作流程中的风险点,制定操作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使各级业务人员能够掌握操作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六)推进FATCA和反洗钱管理 按照我行FATCA项目实施计划,配合法律合规部门共同推进FATCA相关规定在我行的落地实施,确保中小企业业务符合FATCA规定要求。积极配合开展中小企业反洗钱工作,积极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协助调查、保密等相关工作。
六、加强条线管理
(一)完善考核督导机制
总行将对各一级分行不良余额和不良率情况进行监控,并将其纳入一级分行考核评价体系。各分行应加大对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的督导,确保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工作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同时,总行将定期通报分行资产质量及风险管理情况,督导条线风险管理有序开展。
(二)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管理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的汇报机制,各分行要对出现的区域性、系统性或在当地影响面较广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省分行和总行进行报送,总分行共同研究应对、处理风险事件,防范类似风险事件。同时加强对声誉风险的防范。
(三)强化动态风险提示
进一步完善动态风险提示机制,提高中小企业条线风险敏感性。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及业务发展趋势变化,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动态分析,主动发现并及时识别风险,提前从行业、产品、客户等方面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提前化解风险。
(四)风险管理信息沟通
一级分行应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总结相关风险提示、典型案例、情景分析、机构经验等在辖内进行交流并报送总行。搜集形 成中小企业客户案例库,深刻剖析大额新发生不良客户、典型重大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应对、化解、处置的成功经验,编制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深入分析中小客户授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有效做法,汲取经验与教训。总行将不定期下发风险动态专刊,搭建条线风险管理经验交流平台。
七、加强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一)加强专业序列建设
加强条线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中小企业风险审批人管理,与风险管理部、授信管理部共同开展审批人准入、选拔、培养、后评价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尽责、评级、分类等专业岗位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专业岗位人员素质,形成满足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人才队伍。
(二)做好风险管理培训工作
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条线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开展中小企业师范学校、“大讲堂”系列巡讲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在传统培训方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等培训渠道,行内专家、行外专业机构等培训资源,针对不同岗位开展专业培训,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企业内控工作计划 篇2
企业内部的会计内控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和确保企业经济状况明晰的重要手段,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发展的健康和良性循环。针对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现状, 应该分析石油企业会计内控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努力探索石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方案, 积极改变我国的石油企业会计内控的现状, 促进石油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方向转变, 以此切实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二、石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思想是在企业的大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基础上产生, 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进一步的分离,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会计管理的方法。随着世界范围竞争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更加的重要, 内容也更加丰富。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石油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应该及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逐渐认识到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 我国石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却存在很多问题, 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目前, 很多石油企业的领导人员没有认识到石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正是这种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导致石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质量不高, 没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 有的石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 流于形式, 做表面文章。总之, 石油企业对于会计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
2、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随意编造会计信息
很多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松弛, 这就严重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质量, 常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信息不真实、财务数据失真等各种不良现象。为了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 很多会计人员任意伪造信息、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另外, 一些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随意记账和手续不完整等现象时有发生, 会计资料的保存不完整, 核算不真实, 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等严重情况。
(2) 缺乏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
很多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很不完善, 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企业内部的某些领导独断专行, 在资金的调动和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常常会出现资金使用的决策失误。这些都是由职责不明确、分工不精细等造成的, 同时还给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人员带来可乘之机。
(3) 费用支出失控, 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石油企业允许部门经理掌握一定额度的业务费用, 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其开支的具体内容, 导致一些人员肆意挥霍。同时, 一些单位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监控不力, 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不严,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加大了单位的亏损。
3、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内部审计是石油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我国的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 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并且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石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和要点
1、增强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健全完善会计内控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企业负责人的各方面的支配权都有所增加。他们对于建设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控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益。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充分认识企业会计内控的重要意义, 切实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 认识清楚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企业内部会计的审计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因素, 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性工作。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及时地发现企业内部的业务漏洞, 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保证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货币资金的输入和输出都在可以控制的合理范围之内。
3、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质量
会计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的会计内控观念, 严格遵守会计内控制度, 认真履行职责, 把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成。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地接受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另外, 企业也应该注意努力强化员工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和自觉意识, 提高员工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自我约束。
四、结语
总之, 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 并且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工作。只有加强及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保证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有序的进行。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快速发展给石油企业的会计内控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范石油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真实性和可靠性, 是石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阐述了石油企业的会计内控的现状和问题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石油企业,会计内控,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财务内控管理论坛, 2008;08
[2]曲跃菊.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财会审计, 2011;06
[3]曾平.我国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6
浅析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工作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推出,要求变得更高、更细化,其重要性也更加突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所建立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有其依据条件,必须以《会计法》《公司法》《经济法》《财务准则》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并且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指引下,这样的体系才能更加有效的增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工作。
一、内控体系建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在这个框架内匹配本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可为适应企业需要,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财务风险。
2.适应性原则,对于企业内控体系的适应。这里有外部和内部的区别,一方面外部是指根据国家会计准则或者制度的变动,企业要适当的调整内控体系,否则容易出现风险和漏洞;另一方面内部是指适应本企业实际情况,照本宣章的“搬运”规章制度,造成企业内部的消耗。
3.一贯性原则,已经制定执行的财务内控体系不能朝令夕改,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否则无法贯彻执行,甚至让员工无法引起重视,对于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得不到体现。
4.整体性原则,财务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对于各个方面的控制必须整体考虑,可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控制目标,及时完善,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并且需要与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能衔接和适用,不得造成相互抵触的情况出现。
5.经济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为了企业更健康的发展,但是必须已数据体现,必须能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方面体现出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落实于为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或增加企业效益。
6.重视度原则,企业忽视管理会计作用。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财务会计,为企业提供集资、投资、项目决策等信息帮助领导层分析和决策。而许多企业忽视了管理会计,仅依靠财务会计难以为企业提供明智有效的决策投资分析信息,是企业的资金运作面临风险。
二、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财务内控体系必须能满足几个要求:
1.业务的授权与责任分清,必须能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且从活动过程中给予授权和责任要求。
2.提供的财务数据必须形成活动链条,保证所有交易事项的准确性。
3.对于资产、账簿、凭证等各种形式的接触必须有授权要求。
4.对于基础工作例如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资产盘点等工作必须保证。
5.会计监督的体现应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内控体系的管理机构及职责
1.管理机构应是按公司统一设置,分级核算的。并且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按岗位责任制从事财务工作。
2.应设有主管负责人,并且负责向企业汇报财务工作,负责审核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岗位的安排,协调财务会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
3.财务主管负责人的法律地位,应是公司章程所约定的提名方式,并且有规定的雇佣和解聘流程。
4.对于部门的財务监督职能应体现在体系管理中,不仅是对财务活动的关注,还应包括经营管理活动的关注。
5.岗位设置及职责应适应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例如财务部经理岗位、部门副经理岗位、管理会计岗位、投资及预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资金管理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税务管理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等。
6.人员培训及风险意识培养,对于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基础上,必须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对于风险意识进行常规性的培养学习,才能对风险人人知晓把控。内控建设必须是自上而下贯彻,从公司高管到基层的每一位员工。可以寻求外部机构的专业帮助,同时也需要所有员工的配合推动。
四、内控体系的搭建
按照以上的原则、目标和管理部门的前提下可以搭建财务内控体系,具体的可搭建五个方面的内容。
1.针对会计和财务的制度:(1)会计核算的体系;(2)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制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格式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7)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8)货币资金管理制度;(9)往来结算管理制度;(10)存货管理;(11)短期、长期投资管理;(12)固定资产管理;(13)在建工程管理;(14)无形资产管理;(15)其他资产管理;(16)销售收入管理;(17)成本费用管理;(18)盈亏管理;(19)财务报告及业务评价管理;(20)融资借款管理;(21)担保管理。
2.流程管理制度:(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2)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管理制度;(4)财产清查制度;(5)财务分析制度;(6)会计档案管理制度;(7)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8)对于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分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3.收支审批管理:(1)收支审批管理;(2)重大性资本决策审批;(3)重大投资收益决策审批;(4)重大费用类支出审批;(5)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4.成本费用管理:(1)成本核算管理;(2)成本计划管理;(3)成本控制管理;(4)成本分析管理;(5)成本费用考核。
五、内控体系的评价
财务内控体系是为了评价内控的安全实施,体系科学的制定,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在财务内控体系正式开展之后,企业与此同时也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来对内控活动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评价结果中对员工工作做出激励性鼓励,借此以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因而必须借助财务评价制度为企业管理者设立保障线,当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显示企业需做出发展战略变化之时,管理者便应当从中获取信息,作出相应改变。科学的财务评价制度不仅仅对于企业发展本身的保障,也是为了企业员工创造合理可靠的发展平台。
六、结论
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职责之一,现代意义上的财务负责人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为了企业能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来解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控制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程度,就必须要求建设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曹志德.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5(36):240-240.
[2]王晓满.浅析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J].科学与财富, 2015(28):394-395.
[3]雷小明.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J].消费导刊, 2014(11):85-86.
[4]王栋梁.试论如何构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框架[J].决策探索月刊, 2007(13):60-61.
作者简介:
企业内控审计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不断创造出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这些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并且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进程较快,而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因此为了让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明确的提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 审计 要点
目前在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中,内控制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管理效果及效率等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确保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应当整理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要点和方法。实际上,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制度概述
企业内控制度实际上是一套制度措施,指的是将企业的内部活动进行分工处理,制定出科学且完善的内控制度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财会信息的完整和安全。这种制度不仅能够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还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根据工作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企业内控制度共由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制度组成,其中会计控制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企业内部的财产和财务信息的完整和安全可靠,以及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管理控制指的是采取措施确保企业能够将制定的决策和政策等得到贯彻执行,同时督促企业能够实现其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这两方面的控制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一)树立起新的审计意识
由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许多企业都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斗争中,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当不断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树立起新的审计意识。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一些人利用法律法规的缺陷以权谋私,或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为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出企业审计监督的力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步增长;其次,审计意识还应当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了解开发工作,尽量做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应当保证所树立的审计意识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转换一下经营机制,做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由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层非常多,而且复杂,因此更应该加强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将各部门的任务独立化,并且能够直接对各单位的活动的.和成果进行监控,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全过程的审计范畴
在通常情况下,审计指的是事后的审计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此类想法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目前内控制度审计的确立使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因此相关的监督部门应当在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全过程的审计。
对于事前审计来说,最主要的作用是未雨绸缪,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人们通常会忽视了事前审计的作用,而只是注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工作,实际上,事前审计能够为后面的工作提供有效的补充,可以说事前审计的作用有时候会比事中审计或者事后审计要大得多。比如说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必须要全面了解购货企业的经济实力及概况,同时需要监督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参与,保证内控制度审计的实施,否则可能会导致企业流失一定的经济效益。
事中审计的目的则是促进经营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难免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问题,而内控制度则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尽量减少损失。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多深入基层,认真监督和分析,并且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找出企业在内控制度中出现的不足并且及时修正过来,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事后审计在内容和范围方面都是比较广泛的,主要是提出企业的整改建议,通过一些常用的方法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相关的且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保证企业的稳定进步。
(三)建立全方位的审计约束
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将原来的审计工作进行一定的完善,而且对于企业的人、财、物等都会有一定的牵扯,因此,应当建立起全方位的审计约束。首先,应当掌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原则,因为只有遵守原则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更有利于执行工作的进行;其次,审计的项目和种类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结合,而且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应当加强控制,严重的话要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强化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廉政建设;最后,随着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计内容,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工作难度就越来越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工作量大与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突出工作的重点内容,全面促进企业的内部强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经济高效益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中,内控制度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起到一定的调节和制约作用,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尤其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更为明显。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实施了内部控制,而且制度比较健全的话,企业的经营就会更加顺利,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金祥.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考虑[N].嘉兴学院学报,,S2:158-160
企业内控文化研究 篇5
一、跨国公司的内控文化实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是由一个企业所固有的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是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理念灌输给其员工并使之传承下去。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退,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这就是跨国企业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体现,而这种精神可以用米勒所述的目标原则、共识原则、卓越原则、一体原则、成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及正直原则等八个原则来表现。许多跨国企业在坚持各自独特企业文化的同时,都能充分体现出这八个基本价值原则,并拥有一个构思良好的远景规划和员工一起分享。
一个出类拔萃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核心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宗旨体系,是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理由,这个指导原则又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对于企业内部成员有着内在的价值。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原则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秉承正直的企业理念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它是企业成为优秀组织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如强生、、惠普、宝洁等。诚实正直意味着公司上下都守诺办事、言而有信,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绝对的诚实正直,提供一种优质产品或优质服务不只是一种“严格按规格说明书办事”的行动。宝洁公司的客户业务发展与服务副总监陈东锋先生阐释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时指出,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的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和彼此信任。公司尊重每一位员工,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价值观的核心,做到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此外,宝洁还重视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珍视个人的专长,力求做到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在其全球的任何一个分公司,这个核心价值观都被一致地秉承了下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吸引和造就了一批持相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全身心地为其工作,员工积极性高、工作开心,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同类型企业。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准则上,公司的价值观成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
在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外,许多外资企业还规划出引人入胜、清晰明确的公司未来前景,即今后10—30年的大胆目标,来鼓励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这种宏伟的承诺可以使员工直接明朗地看到实现目标后的收益。以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目标是展望2020年,宝洁产品进入中国的家家户户,遍布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络,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者用品公司。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他们大都拥有能让员工“虔诚”信仰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使得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员工能依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精诚团结、有效合作。在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又源源不断地向其灌输这种有效的企业文化,并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个人的工作信条,自觉地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原则。最后加以描述出一幅令人向往的未来图景,企业于是就从内控文化上完成了员工“向心力”的凝聚,使大家有了共同追求的明确目标。
二、科学规划企业内控文化远景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然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移民般的感觉,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现代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长久规划结合起来,很多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就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科技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在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建立优秀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寻找和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非常关键,企业领导一个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其次,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引领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的方式,直至将远景变成现实。
再有,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culture)。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让大家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次作业都要在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成本最低。
最后,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持良好文化秘诀的外资企业大都强化感情投入,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摩托罗拉的一位经理说过,摩托罗拉是靠企业文化吸引雇员的,你加入摩托罗拉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你就会留下来。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举办过家庭日,邀请员工及其亲属参观工厂及
其办公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员工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
三、创造企业文化的有效策略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参照以下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营造信任氛围,建立员工高度参与的工作模式。在跨国公司中,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这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放开手脚,发挥潜能。
.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员工也可以允许随意着装,现在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职员上班再也不必统一着装,或整天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个性、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在一个舒适、自我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职业发展管理一方面包括员工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另外一方面,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换岗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团队精神。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四、我国航天企业的内控文化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我国航天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到企业中,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企业品牌,一种企业精神价值;体现到员工身上,则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使命感,一种凝聚力。
依据航天企业固有特点,兼顾我国传统文化,参照财政部意见稿内有关企业内控文化规定,结合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做法,笔者认为,航天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文化可以总结如下:
(一)整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和一种动力。航天企业要培养广大员工形成追求和谐、民主、责任以及奉献相结合的整体价值观,这有利于他们形成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的精神。
(二)高素质的领导者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领导人应当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三)职业道德观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企业内控“失控”的五大原因 篇6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它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政策文件的发布实施,已逐渐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进一步拓展至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等各类型企业。
尽管如此,企业内控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近年来,此起彼伏的产品质量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纵然成因各异,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是共同的重要原因。这些事件深刻说明了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控缺陷,内控形式化、表面化的危害逐渐显现,也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
“企业内控”为什么会形式化?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如,内控标准不明确、监管部门监察力度不够、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内控体系设计不合理、内控执行不给力等因素。笔者认为,形式化的内控根植于企业的“内因”-----内控 “五力”缺乏,即:驱动力、支撑力、渗透力、执行力和控制力。驱动力不足
所谓内控的“驱动力”是指,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提升的内在诉求。规避风险和提升管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企业来讲,二者并不矛盾,且同样重要。企业如果缺乏风险控制的强烈意识、缺乏提升管理迫切诉求,就没有进行内控建设的原动力。许多企业将内控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没有上升到管理提升的高度,即使在政策合规性强制要求下,也不情愿去推动内控工作;即便开展内控建设,也是形式大于实际,敷衍了事。通过内控建设来提升企业效益是企业内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内控的根本诉求和本源动力。只有将企业的未来利益和期望与内控捆绑在一起,并号召和发动广大员工全员参与,内控建设才会有活力,内控才不会流于形式。
支撑力薄弱
企业内控的“支撑力”尤指支撑内控建设的资源准备和基础支撑。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等。内控体系的建设依赖于组织结构优化和支撑体系优化,因此要求企业的内控建设投入大量资源,许多企业因此而不堪重负。由于缺乏这些资源支撑,企业在内控建设中,对组织结构、制度体系、职能支撑部门的管理等,未曾按照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和流程改进的要求执行,对支撑的管理系统按照原有固化的系统进行格式化处理,在流程改变的情况下,没有推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和岗位体系调整,导致内控流于形式。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内部管理支撑体系落后,资源支持不足,导致内控建设前后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渗透力不强
所谓企业内控的“渗透力”是指,以流程再造为重要抓手,深入到企业业务层面,对企业风险全面梳理,对业务活动全面改进。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所列出的18个模块所示,内控活动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内控执行中,往往忽略业务和业务流程,更强调财务内控,专注于
财务报告及内控环境方面。流程优化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企业内控的整个过程之中。不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改进和优化,就难以发现和解决整个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如流程再造不能深入到各个环节,贯穿各个业务活动领域,打通组织间壁垒,内控就成为空话,更达不到监管部门对业务活动实施控制的基本要求。涉及多家制药企业的“毒胶囊”事件中,如果企业能够对采购、质检、仓储、制造、销售等业务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流程梳理、风险排查和业务改进,就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就不会引发全社会对药企的信任危机。由于不重视流程优化和再造,内控缺乏渗透力,对于本该是十分明显的内控缺陷,竟会熟视无睹,本应该完整贯穿整个业务链条的质量标准体系形同虚设,内控丧失穿透力,内控如何“HOLD”住?
控制力缺失
所谓企业内控“控制力”是指,企业在内控建设过程中的全面控制和监督。包括,对企业内控环境的调研与分析、内控体系设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内控流程与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内控执行与落地等全过程的控制。众所周知,企业内控建设本身就是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完善、执行和改进。有些企业在内控建设中,缺乏内控的控制力,存在对内控过程监督不力、成果难以执行和推进、执行效果不能有效检验等现象。在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充分或不得当、内控人才缺失、内控建设超越了自身发展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内控”的控制力过低,内控的过程管理出现疏漏,致使内控形式化。在此情况下,专业咨询公司的介入有助于企业弥补自身不足,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控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内控的控制力,提升内控效果。
执行力不够
内控执行力特指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执行落地能力。多数企业把内控建设等同于制度文件的修订和完善,在完成了“内控建设”合规性文件编制后并未真正在企业推行,有的企业或因内控体系推行中阻力过大、工作经验不足、可执行性不强等原因而草草收场。企业在内控执行中难以推行,反映出企业内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惰性,反映在在内控实施计划的制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内控实施的组织、归口管理与授权、内控实施考核与监督等方面。缺乏执行力,内控就没有约束力,内控制度和流程就难以落地,内控就浮于表面。企业处于“有内控无执行”的尴尬境地,无助于企业管理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背离了内控的初衷。
如果企业内控建设停留于表面,则会导致内控流于形式,使内控脱离了监管,偏离了企业的使命和方向,造成内控不能深入实施,风险难以有效防范,企业难以规范运营的怪圈。内控的形式化导致的是企业自身信誉降低、员工利益受损,最终会打击投资者信心,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对业务活动的细化管理,提升内控的驱动力、支撑力、渗透力、控制力和执行力,真正实现内控规范化。企业应当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将流程管理思想贯穿于内控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将内控架构在优化后的流程之上;企业应当以信息化应用为工具,将内控建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内部控制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企业应当以组织体系优化为动力,通过组织体系调整以适应流程变革和内控合规性要求;企业应当以风险管控为保障,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完善内控制度和体系,保障内控有效实施。
改进企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方法研究 篇7
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就是指一个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为了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保证各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准确、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对企业各方面进行规范的一个合理化的系统。 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营,就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就是指企业采取某种措施来使经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的系统,以保障企业的运作能够稳定进行。
我国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它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其相关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内部控制的规范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市场和监管机构中推出, 并不断的趋向于全面化。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已经在2008年6越月28日颁布, 这意味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已经在国际中处于领先行列,但在一些方面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要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研究方案解决,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完善。
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认识如今财务管理的理念, 相关的观念也比较落后,整体素质偏不够高,没有彻底的贯彻科学管理这一理念,对于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时间价值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 而且有些企业的老板或工作人员都不能立即对内控制度进行全面、 透彻的了解,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也不能完全的接受。
(二)没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有些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合理、科学的执行,有些企业有制度但是不健全、 不完善,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这就会导致很多不良状况的产生。 比如有些重要的票据的领用销号制度在执行时不够严谨, 有的入账单据没有申领人或者没有验收和用途,手工没有按顺序进行合理的编号,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严,相关的档案管理体系也不完善,根本不相容的两个岗位却没有分开管理等。 企业对各岗位和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有效控制,也没有互相牵制, 不做定期的检查。 这样会导致产生问题也无法找到根源,也就无法进行彻底的处理。
(三)财务管理手段跟不上形势
(1)企业对成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无力进行控制。 企业常常将好几种产品的成本一起进行大致的核算, 等最后出现了盈利或者亏损,相关的管理层无法知道具体是哪个产品盈利的多或亏损的多,这样会对结构的调整、项目的进度产生不良影响。
(2)企业没有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约束。 很多企业的老板对预算没有相关的意识,或者只对预算的编制加以重视却没有严格的执行,所以致使企业的预算工作不够准确,甚至严重脱离实际。
(3)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佳,没有对资金的额度进行准确、合理的掌握,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成本太高,融资的方式也不严谨、不正规。 在资金的投放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和风险预测的工作, 就盲目的进行投资。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管理机构
要想对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结构治理重视起来,要将企业的结构治理全面贯彻到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中去,一定要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并完善机构的授权、分工。 要重视财务的管理,设置内部审计部,这样有利于企业高层能够全面、真实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对企业财务安全方面的保障;设置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要对企业的财务控制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谨慎的设计。 而对于外部控制环境,企业需要在遵循法律条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控体系,服从企业文化。
(二)对财务要加强管理
1、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
对财务的预算一定要加强管理, 这就需要对预期财务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估价,所以对预算进行编制和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掌握好预算执行的实际状况,然后与原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对预算执行的状况要进行严格监督。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一些高科技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来对工作进行辅助。
2、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
一定要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对它们独立管理。 面对不同的业务要让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比如进行采购与付款、采购与验收、 付款与记账的时候,对于管理总账与明细账的人员要独立安排,实现职务的有效分离。 对一些重要的单据,一定要对它们按照顺序进行编号、 印刷,这样才能使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条理清晰,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这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对企业的合理运作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内控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何的控制行为都是有成本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成本效益原则。 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造成时间的丧失、 员工对控制的抵触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自身形成的成本等都属于控制的成本。 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设计与执行时,一定要平衡控制成本与不执行控制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状况之间的关系。 潜在的损失对一件事情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低效率或者错误都会使事件产生偏差,从而造成损失。 尤其是对资金来说,它比其它资产更容易受到损害,比如滥用资金、舞弊状况的产生。 所以企业要能够找出潜在的风险与隐患,这样有利于对成本效益的有效控制。 以控制为目的的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这样可以增加控制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三)提高风险意识
要进行风险评价, 首先可利用与当前状况相适宜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 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找出那些发生频率比较高、能带来巨大影响的风险作为重点。 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如“Z记分”法,“A记分”法以及财务比率分析法等,对已经识别、并且经过分析与论证后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 对某一风险带来的后果与发生的概率进行估测,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风险的预防、决策以及有效控制工作。 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加以重视,但并不是说就将内部控制单独的拿出来管理,要将内部控制全面的深入到管理的各方面当中去,融入到管理体系之中,同时还要注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控制成本,还可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
要想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离不开一个和谐美好的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内部控制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内控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企业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活动,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大力宣传企业文化。 同时应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个人的表现作出公正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们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他们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共同进步,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控意识,这对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合理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它会从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任务是重大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总结,再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内部控制工作做好相关的措施。 同时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好基础。
摘要: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对企业的稳定运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根据如今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
[2]吴坤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难点探析[J].财会通讯,2009
[3]刘宝荣.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刍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0
[4]刘宝荣.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刍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0
企业内控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内控 创新途径 财务集中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财务内控制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价值的发挥;二是有利于企业规划的实现。因为良好的财务内控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财务内控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二、当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处于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的发展较快,但是,受到传统经济因素的制约,不少企业在发展中,财务管理方面还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阶段之中。国内的财务内控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控控制理论,而自身的创新研究则还不够充分,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财务内控管理理论较弱的适应性。另外,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把精力都集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去了,而忽略了对财务内控管理理论的强化。因此导致财务管理还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经济方面总体发展较快,在繁荣我国国家经济的同时地方经济发展状态出现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有些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较为保守,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管理流于形式,对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很多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相对比较片面,其管理效率也不高。因为不少企业在财务内控工作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所以造成了内控管理缺乏整体的覆盖性,同时不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结合,不便于财务内控工作的统一进行,也不便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调控,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财务方面的风险危机
内控管理的重点就是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纵观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一些管理人士仍然将财务管理的重点局限于记账管理上,在财务的风险控制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忽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预测。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是经营管理部门在制定经济活动的决策时,还不能够准确核算出风险可能存在的概率,故而,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也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难以展开进行。
(四)会计制度不规范,财会人员素质低下
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理论还不够成熟,相关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上的缺陷是导致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出现财务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企业中,部分财会人员忽视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法规,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常常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得不到落实,甚至出现伪造,变造原始会计凭证的恶劣现象;缺乏诚信观念,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凭证要素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严重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集中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内控控制制度
为了避免内控管理的规定流于形式,对内控人员的行为真正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需要企业进一步规范并完善财务内控的相关机制,落实员工个人负责的制度,规定内控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在工作中如果出现了重大失误或者违规操作等行为,则追究责任到个人,从而保障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不断地建立与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使其形成一定的体系,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企业实现下一步的战略目标的关键。
(二).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要求,在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去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强化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意识以及防范风险的预警能力,建立一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防范措施,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简言之,为了企业的良好运行和长远发展,其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风险规避意识,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来提高防范能力。
(三)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注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因素,人才资源的竞争属于企业核心竞争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不可偏废。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在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国家政策规定、财务会计法律、职业道德等几方面,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创新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方法
为了能够使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实现发展创新,需要推动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创新和方法创新。创新需要在对企业自身财务发展特点的原有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全方位地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对于内控管理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每一项经济活动落实事前精确预算,事中严格控制,事后检查评估的三项原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财务风险;第二,加强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内部控制,以保障财务管理没有任何偏颇,或者说能够顾及到各个利益代表的利益,以此使企业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财务内控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保护企业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只有实现企业财务的现代化管理,才能实现提高稳定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春辉.浅析企业内控方面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2(17)
【企业内控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08-10
企业内控09-26
企业内控体系08-21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8-10
企业的内控制度05-11
企业财务内控论文07-28
电力企业内控研究08-10
完善企业会计内控09-28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05-28
小企业会计内控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