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2024-10-20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精选12篇)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1

2008年5月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后, 我国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国有企业相继建立的内控制度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内控制度之所以重要, 在于建立内控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合法、合规, 保证企业财产安全, 使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 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一、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 企业建立内控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是继《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之后的我国会计界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内控制度及规范的企业的监督行为, 也提高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可以参照该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越来越多, 企业通过建立内控制度能够预防风险解除压力, 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 从企业内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 其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来增强竞争能力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加上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 致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笔者认为, 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 修炼内功才能提升竞争能力。而内控制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所以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三) 企业预防舞弊, 规范员工行为很有必要建立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中对人力资源的控制规定企业选拔和聘用员工应当充分考虑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中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 严谨一人办理业务的全过程, 在具体经济业务中各业务部分做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要建立考评监督机制并执行, 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并评价各执行部门和员工对内控的执行情况, 最终达到规范员工行为的目的, 是员工积极主动的去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四) 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需要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企业重大的立项以及对外投资等, 应当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合理分析项目和对外投资的可行性, 征求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二、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

(一) 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不合理

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表现在和企业治理、经营等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准则和规范, 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完成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内控的准则和具体实施措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治理就够重表面上来看是一致的, 是根据权利与决策、执行与监督等相应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牵制、责权利明确的前提条件下完成对公司的治理。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 决定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和出资人以及相关人员参与企业治理的措施, 目的是协调出资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 维护各个股东的权益。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有些企业“一支笔”现象依然存在, 口头管理和人管人的体制普遍存在, 真正依靠制度进行管理的很少。有的企业虽建立制度, 但是缺少考核力度, 致使制度被搁置。特别是监事会和内审部门形同虚设, 缺少相应的独立性不能发挥监督的作用, 致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和谐, 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 考评奖惩办法严重缺乏, 对人力资源方面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许多企业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来管理企业, 内部考评奖惩办法得不到落实,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的现象普遍存在, 殊不知, 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支持, 特别是技术方面的人才, 如果德才兼备的人员得不到重用和重视, 企业就面临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 与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人力资源管理混乱。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不健全, 缺少相应的考评机制和任免制度, 特别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少考评制度, 致使拿着高薪的经营管理者并没有完全履行其职责, 企业经营好坏仅仅考评被管理的企业, 而对具体负责人缺少考核奖惩办法。这都是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不健全的表现, 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下降。

(三) 缺少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特别提到了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 企业文化,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 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 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影响可持续发展。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 造成企业损失, 影响企业信誉。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四)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不畅通

企业缺少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 内部信息在且内部各个部分和员工之间就不能快速畅通的传递, 公司的政策和文件等信息就得不到落实。在传递信息是既要保证畅通又要注意保密, 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 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 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 仍有很多企业仍以开会、文件、电话等下达各项目标和制度, 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内有被利用, 致使信息只在知情者或参与者之间传递, 信息不能传达到企业一线, 致使公司的各项制度得不到落实。

(五) 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越来越多, 眼下, 许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在具体业务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各项风险。在风险到来的时候只能采取简单的风险承受, 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 建立各项制度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实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人员之间责任、利益以及权利的彼此制衡, 使董事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保障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顺利的执行, 用制度约束经营管理者的行为, 最终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目标。

(二) 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1)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 利用人才, 尊重德才兼备的员工。 (2) 着力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因为他们是内部控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3) 对内控制度的管理以及监管人员进行内控知识培训, 并开展知识考试和竞赛, 针对内控的执行情况建立合理的考评、奖惩制度, 只有这样内控制度才能被落实到实处。

(三)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社会效应, 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使员工始终将企业当做家庭, 树立主人瓮意识, 自觉的将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 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此, 笔者认为企业的领导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以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同时重视创新, 尊重人才, 赢得客户, 打响品牌, 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四) 为内控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传递平台

企业领导应当认识到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使企业高管迅速的了解经营及员工情况, 正确快速的进行决策。内控制度经过宣传, 使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到内控制度, 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 并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

(五)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当树立风险意识, 在重大决策是将风险因素考虑在内, 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将各种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的范围之内, 尽可能的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总之,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建立内控制度时应当考虑周全, 不留空白点, 建立制度还要有一套监督考评体系, 以保证建立的内控制度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明亮.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 15.

[2]李思敏.关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 2006, 12.

[3]秦明.略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商业时代, 2008, 18.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2

(一)支付申请: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二)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三)支付审核:审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审核,审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审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第八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第三章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第九条 单位财务部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第十条 单位财务部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第十二条 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第十三条 主管财务的领导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对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第十四条 单位开户银行的定期对账单,需经财务负责人核对签字后方可报出。第十五条 财务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第四章 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第十六条 财务部应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薄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第十七条 因填写、开具失误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预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第十八条 财务部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使用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第十九条 财务部门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出纳保管,法人名章和发票专用章由会计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第二十条 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进行相关登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采购,主要是指单位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若发生外购服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的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都需建立明确的规范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查;

(四)采购与验收;

(五)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鉴于单位本部及下属部门目前人员精练的状况,上述岗位事项在相关部门间可交叉监督兼职,但绝对不允许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第五条 单位本部的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不含装备类资产)低值易耗品及零星物品的采购,生产车间、项目部设计室负责产品生产、外协加工件的材料、半成品的采购。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 第七条 采购资金的申请与支付按货币资金规范要求执行。第八条 总经理办公室按季编报低值易耗品等办公用品采购预算,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送财务部。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也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办理。第四章 采购与验收 第九条 负责采购的部门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有明确的要求,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及所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符合使用要求。第十条 负责验收的人员必须对所购商品进行验收,办理入库手续,并在相关凭据上鉴证,做好相应的账薄登记。第十一条 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甚至单位负责人报告,有关部门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章 付款控制 第十二条 财务部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第十三条 财务部审核人员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核。第十四条 发生预付款项,财会人员应对照合同、协议及时催督经办人,定期与供应商核对账款,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负责分管财务的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财务账目及相关商品采购合同、库存余额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处理。第十六条 采购组织部门对已执行的合同,协议等单据、凭证、文件要妥善保管,严禁未经许可随意销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行为,防范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单位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单位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有销售业务的相关部门。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及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建立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六条 本单位的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分别在相关的部门分别设立。

(一)销售部门(或岗位)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二)发货部门(或岗位)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三)财会部门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上述岗位不允许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全过程。第七条 销售部门的销售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其业务在严格的授权批准权限内按相关的程序,责任进行控制。第八条 财务部门的收款人员(出纳)严格按照货币资金规范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第九条 负责物品销售的审批人,在其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第十条 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或领导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第三章 销售和发货控制 第十一条 销售部门对其业务要有明确的责任制,每一应有预算、目标。第十二条 销售部门对单位商定的销售价格,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应严格执行。第十三条 销售部门在选择客户时,应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降低账款回收中的风险。第十四条 负责销售和发货业务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销售谈判。销售合同订立前,单位应指定专人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在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的全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合同订立。经单位授权的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征询法律顾问的意见。合同审批。在单位销售合同审批制度规范下,审批人员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把关。组织销售。销售部门应按照经批准 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货部门(或岗位)下发销售通知单,同时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并经审批后送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根据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出销售发票,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的人员应相互分离。组织发货。发货部门(或岗位)应对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严格按照销售通知单所列的发货品种,规格、数量、时间等进行货物的发运。第十五条 销售、发货部门(或岗位)对销售与发货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并加强销售合同,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第四章 收款控制 第十六条 财务部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第十七条 财务部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折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财务部门应当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第十八条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相关部门应报告有关部门或领导,对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对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第十九条 财务部门对注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第二十条 财务部门对应收票据取得和贴现必须经分管财务的领导书面批准。财务部门对应收票据要指定专人管理,对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已贴现票据应在备查薄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第二十一条 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单位负责财务和销售的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销售与收款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耗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费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要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即计入所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所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成本费用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负责成本费用业务的财会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相容岗位须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六条 办理成本费用核算的财会人员应具有良好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第七条 财务部对成本费用核算建有明确的职责、权限、程序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第八条 财务部负责人行使成本费用审批权。经办人按照审批人的意见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第三章 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第九条 财务部根据本单位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标杆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料工费价格变动趋势、人力、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运用量本利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变动成本计算和定量、定性分析、价值链成本比较分析等专门方法,对未来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第十条 成本费用预测,本着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明确合理的期限,充分考虑成本费用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确定成本费用定额标准。第十一条 成本费用预测要服从单位整体战略目标,考虑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成本费用方案。第十二条 财务部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单位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第四章 成本费用执行控制 第十三条 材料采购成本,按照单位制定的内控---采购与付款的规定确定材料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制造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采用弹性预算等方法,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第十四条 财务部负责人具体负责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并授以具体经办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对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第十五条 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需支出,应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送财务部。第十六条 财务部财会人员在办理费用支出业务时,应根据经批准成本费用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第五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十七条 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办理。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当配比。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第十八条 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选择品种法。第十九条 单位应加强对成本费用监督检查,并组织对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予以考核,通过对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整体成本费用预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及借款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担保,是指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合同协议,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为。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担保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一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担保业务由企划部分管,企划部对担保业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四)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第六条 经办担保业务的人员,应当掌握与担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风险意识。第七条 担保业务审批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控制,最终须经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经办人员严控遵守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第八条 单位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定执行担保业务的部门或经办人,将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 第九条 单位对担保业务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担保政策,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第十条 单位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必须要求:

(一)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二)评估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包括:申请人基 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等。

(三)审查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第十一条 被担保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提供担保:

(一)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三)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的;

(四)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五)与其他企业存在经济纠纷,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第十二条 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单位应当重新履行评估与审批程序。第四章 担保执行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有关部门或经办人员应根据职责权限,按规定的程序订立担保合同协议。第十四条 担保合同协议明确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相关资料,并及时报告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第十五条 负责担保业务的经办人应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权利和其他有关事项。第十六条 单位在担保合同协议到期时,应该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合同协议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第五章 借款 第十七条 单位借款必须纳入财务管理,按借款用途专项使用,坚持适度筹措原则,注意防范财务风险,禁止借款从事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外汇等高风险业务。禁止用短期借款进行固定资产及股权性投资。第十八条 已纳入单位预算,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需新增流动资金借款,需经领导班子会议审议,法人代表批准,对于单位对外融资而采取的向职工借款方式融资的,需经职工代表会议审议报上级集团公司审批。第十九条 单位向银行申请财务部必须40 个工作日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借款原因、用途及借款金额、借款期限、还款来源、担保单位和方式等。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议,批准后方能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单价超过2000 元的有形资产。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本单位固定资产业务岗位按资产分类,设在企划部和总经理办公室。即:房屋、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类资产归企划部管理,车辆、计算机等管理类资产归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建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职责、权限,确保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第六条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经办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第七条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经办人员,在明确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限,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第八条 审批人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的权限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汇报。第九条 固定资产业务有明确的业务流程,即: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维护、处置等。第三章 取得与验收控制 第十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第十一条 外购固定资产严格按请购与审批制度,相关部门(或人员)在所授的职责权限内运作。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必须规范、透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重大固定资产采购,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第十二条 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有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制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企业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薄记录备查,避免与本企业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第十三条 财务部按照会计准则制度,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第十四条 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控制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要注意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分管固定资产核算的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完整,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和盘点。第十六条 财务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统一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计提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规定。上述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维修、大修理制定相应的措施。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每年至少一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薄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的盘点应将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账薄记录核对,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要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第十九条 发生的盘盈、盘亏要逐笔查明原因,并编制处理意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报主管领导或授权人,经批准后送财务部调整有关账薄纪录, 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第二十条 对于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存货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保证合理确认存货价值,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示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存货,是指单位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单位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也适用于本规范。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存货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存货的安全完整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一)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

(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

(三)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

(四)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

(五)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第六条 存货业务的经办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第七条 供销部门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经办人必须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存货业务。第八条 供销部门(含仓储管理人员)管理单位存货,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必须由相关部门授权,必要时须经主管领导授权。对于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物品的存货,应有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第三章 请购与采购控制 第九条 存货采购参照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相关规定办理。第十条 供销部门根据仓储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编制采购计划,对存货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合理确定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比例。第三章 验收与保管控制 第十一条 供销部门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按要求进行检查与验收,保证存货符合采购要求。第十二条 外购存货应经下列验收程序:

(一)检查订货合同协议,入库通知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质 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二)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

(三)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货物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或索赔。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3

【关键词】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

现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现代的公司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现代公司的管理理念要求内控制度在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的基础之上,还要帮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在现实情况中,企业的内控制度往往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有效抵御风险。所以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潜在的风险。

一、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研究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的研究逐步进入了正规,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企业内控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完善。我国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缺乏内控管理经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内控内容的不完善。其次,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这个问题是指很多现代企业在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控制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但在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上工作做的远远不够。再次,企业对风险管理的理念不强。很多企业只是在出现事故后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说明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没有融入到他们的管理之中,做到未雨绸缪。还有,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企业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设置有内部审计部门,但这个部门监督的范围很有限,不能从整体上监督企业存在的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风险

对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要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风险。

1.优化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内控环境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由于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比较小,所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力起作用的主要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即他们是否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性质与重要性;二是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即是否认识到各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对整个控制与管理的意义;三是企业的经营策略,包括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外界协调、管理宗旨等。企业把这三方面要素协调好、运用好,企业内控环境必然得到优化。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制定经营目标和设置管理机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经营者要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只有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内部控制的制度才能建立,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内部控制能有效的实施,要依靠企业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具有较高的胜任能力。

3.加强管理阶层的风险管理理念

本文认为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在解决企业内控问题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的关系,才能解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因手中有权而凌驾于传统内控制度之上的问题的局面而带来的风险。实现企业的经营层与治理层的内控相结合,才能够全面的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4.考核与激励相统一

考核与激励就是要求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审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解决的怎么样,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后果和损失。在这一过程,必须制定赏罚分明的激励惩处方案。要适当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励人们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严查严处那些不认真执行内控制度、违规操作的行为,对不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零容忍。无论案件大小、涉案金额的多少,都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有效查处。必须把压力与动力相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5.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企业经营者对审计监督的认识程度,对内部审计监督效果有重要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监督有明确的认识:一是要给审计部门以独立的空间,使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三是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审计工作人员在全方位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严格的去执行;四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经济的监督作用,以加强内部的审计与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范与解决企业的风险。审计人员在观念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要注重和培养优秀的道德素质,为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和有效防范企业风险的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市场经济仍处在复杂的变化之中,企业经营者要具有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为企业高效顺利的运作提供保障。同时,提高自己预测风险的能力,做好切实的防范工作,使风险远离企业。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提高,企业才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J].中国外资,2012,02:67-68.

[2]王卓梅.加强企业内控建设防范企业风险[J].现代商业,2013,05:84.

对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思考 篇4

1 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1.1 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在东、中、西部地区调研时发现, 部分行业当前遭遇的困境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只是提前或放大了企业生存所面临的困难。微观上, 国内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 是造成自身综合竞争力较差的根本原因;面临经济下行的困难, 企业应抓住时机从内部控制角度“强化内功”, 查找风险和漏洞, 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在管理制度、经营目标控制、营销模式、风险防范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控制, 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只有做好充分入冬准备的企业才能顺利度过‘寒冬’”。

1.2 企业集团化经营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进入集团化运营的全新阶段。但中国企业集团化过程中面临多元化、国际化、多项目协同、集团控制、子公司高管层的培养、选拔和绩效管理等诸多母子公司管控问题的挑战。因此,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建立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 整合集团内部和产业链资源、实现整合、协同效应, 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 实现基业长青。

1.3 国家对上市企业监管的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 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 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 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 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 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 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各个业务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 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2 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制约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两层涵义: (1) 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地方; (2) 指设计完整, 合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 实现其为提高经济效率、效果, 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 只有满足了第一层涵义, 才能考虑其执行的效果, 而第二层涵义对企业来说则是根本性的, 也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2.1 内部控制的执行动力先天不足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内部控制的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成本几乎是由企业的总经理及以下的各执行层来承担。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受益者除经理层和内部员工外, 还有企业的委托层 (股东) 和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等相关各方。因此, 如果没有对代理人内部控制的再监督, 企业收益提高了, 但执行者却得不到报酬, 那么内部控制的执行水平必然低于企业最优水平。而单纯的外部管制并不能解决这种外部效应导致的内控失灵, 这一点通过透视中航油事件可以得到验证。

2.2 内部控制受管理成本因素的影响

不管实施何种管理, 都需要付出管理成本, 如果实施内部控制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奇高, 则有可能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这样就会削弱内部控制效能的充分发挥。控制环节越多, 控制措施越复杂, 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 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2.3 高层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

内部控制是人们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方法, 只有每个人都能按要求执行, 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但是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 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 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作用。决策出了问题, 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效能。

3 内控新规下加强内控有效执行的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内控观”

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外的新东西, 更不意味着对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否定。实际上, 内部控制体系更应该扮演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者”角色。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去, 企业领导应该真正认识到内控的精神实质, 才能积极推动企业内控的发展, 并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1) 评估现状。参照规范的内容对企业自身进行一个自我检查, 充分理解企业现存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其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 (2) 建立初步规划。由于基本规范不仅要求企业要像《萨奥法案》那样财务报表合规, 还包括效率效果的合规、合法性、资产安全以及战略方面等五个目标的全部合规。因此, 企业目前可以配合自身管理的需要去建立一个初步的规划, 然后再逐步实现目标。 (3) 建立有效的工作团队。企业应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 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级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 规范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搭建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内控团队, 启动一系列内部培训, 包括在企业内部对内控重要性的宣传。对于某些企业而言, 如果执行内部控制标准过高, 可以考虑将其业务外包, 由专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4) 必须关注内控指引的建设与更新。由于基本规范对部分关键的标准和程序只提出原则性的要求, 而具体的指引都还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 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关注现有政策的明确要求 (如证券交易所内控指引中提出的关注领域) , 另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指引内容的变化与要求。在某种情况下, 对政策要求的误判, 可能会直接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 甚至浪费。

3.2 引入问责机制, 建立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机制保障

所谓问责制, 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 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考核, 及时察觉失责, 依据相应的失责对当事人追究和惩罚, 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内控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 并严格执行, 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 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 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三角制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 值得重视, 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涉及到以下人员, 他们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 他们的权力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经办权, 另一类是审核、审批或支付权, 还有一类是检查、监督权。这三类人所分管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 如同三角形的3条边。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3.3 全员参与, 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 《基本规范》第3条也明确了这一点。可见企业内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应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 也应被纳入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 实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同时, 明确个人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只有从上至下的全员重视, 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进行操作, 才有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根据行为效果进行奖罚才能实现人的行为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必须要把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入到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来, 完善管理层上下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把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 并且和公司的经营目标、岗位责任联系起来, 进行必要的奖罚和考核。通过内部控制运行与绩效相挂钩, 达到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的目的。

在这里笔者认为,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能把企业所有关键问题量化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控方法之一, 从最初的计划、协调, 发展到现在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已处于企业内部控制核心地位。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经营所涉及的销售、生产、投资、管理、安全、质量等各种经营指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 并通过跟踪、监控、分析、调整确保既定目标的完成。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和局限, 构建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是评价企业内控效果最好的准绳。从内部控制来说,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 减小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算的基础是计划, 因此预算能促使企业的各级责任单位提前制订计划, 避免企业因盲目发展而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事实上, 制订和执行全面预算的过程, 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的经营环境、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所提供的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 使企业在许多方面的计划有了数量化和货币化的指标, 预算作为一种衡量企业发展的准绳, 便于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各单元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日常活动也进行了量化的规范———一个活动目标的准绳, 使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 从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另外全面预算管理是权力与约束有机的统一, 使企业同时保持了创新活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项管理上的创新, 更是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全面预算管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年度目标的分解、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考评奖惩。从战略角度而言, 预算管理是保障战略目标的计划与执行;从经营角度而言, 预算管理是资源的分配与调度, 是内部管理的职责划分、权力分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可明确各个责任主体对企业具体的投入、产出及相关利益的划分, 并据此分配相应的资源与调动资源的权力。通过全面预算分配的权力, 不是僵化的权力分配, 不是没有约束的分配而是有条件、有度量的权力分配:调配资源的权力是在满足一定预算条件下的权力, 权力的拥有是有条件、讲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是权力分配的依据、控制的标准, 具有全面控制的机制。预算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控制的管理。因此, 预算管理的一个核心价值就在于权力分配与权力约束控制, 而这个过程, 都是可以通过流程程序进行驱动而相对固化为系统的。

3.4 强化信息技术安全

近期一系列金融机构中所发生的金融欺诈案例都在提醒我们, 强化IT系统安全对于防范欺诈风险的重要性。《基本规范》强调了企业要建立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 使得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和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对相关流程的自动控制, 以便进一步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同时, 企业也应该采用先进、完善的信息技术手段, 如加强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严格监控数据输入、对所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备份, 以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

3.5 建立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根据《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 企业要全面系统地收集所有信息,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并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 比如购买保险、及时放弃或停止相关活动以减少或避免损失等, 实现对风险的分散和有效控制。同时, 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相对于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 将这些制度严格地落实到企业实践中才是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 再完善的制度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除了制定制度之外, 企业管理层应该在制度的执行上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 才能真正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

当然,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系统的制约机制必须建立在整个公司治理环境之内,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建立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首, 即“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石, 制约着其他要素。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因此我们要从公司治理规范角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无缝连接。要从公司治理机制角度确立内部控制的核心, 要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 割裂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构成, 使董事会真正成为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

综上述, 很多案例表明, 一些问题的发生, 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 而是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只有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 才能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否则, 制度与执行中的实际情况发生矛盾, 会影响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制度的制定要与时俱进, 必须进行创新。否则难以适应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释放着越来越大的能量。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没有任何一个制度是“灵丹妙药”, 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 一定要有系统性的、逻辑性的思考,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为生产运营提供强大的助力。

摘要:本文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着重对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方法、手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特别地就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控制度,有效执行,全面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2]万志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商业会计:上半月, 2009 (6) .

浅论企业财务的内控制度 篇5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论文题目:姓 名:专 业:

见习论 文

浅论企业财务的内控制度

王忆平 会计学

2010年 7月 11 日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引言.............................................................................................................4 2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4

2.1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一般制定原则.....................................................4 2.2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6 2.2.1财务制度不齐全问题...................................................................................6 2.2.2财务制度缺乏严谨性问题..........................................................................7 2.2.3财务制度修订不及时问题..........................................................................7 2.2.4财务制度执行力度问题...............................................................................8 2.3解决这系列问题的一些建议及方法...................................................................8 2.3.1单位负责人重视.............................................................................................8 2.3.2建立完善会计工作制度...............................................................................9 2.3.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风险责任落实到人..............................................9 3.我公司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相应措施...............................................10 4.结论及结束语..........................................................................................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财务内控制度制定的一般原则,探讨了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制度上所存在的有一些问题,并分析出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应有助于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及财务人员管理。

关键词:

企业财务 原则

问题 办法

内控制度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1引言

自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任何一个国家的的经济动荡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面对这一现状,当代企业应严格掌控自身,稳定企业秩序,尽可能的减少经营漏洞。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命脉部门之一,则更是应该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尽可能地减少、避免疏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经济信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

2.1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一般制定原则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它是为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的财务会计方面的政策和程序系统。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层面人手,先抓住企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目前,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研究制定会计和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时变动。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一贯性原则,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就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的情况、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而是对外部的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力一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

2.2我国公司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得以解放,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为迅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尚需健全。作为企业来说,其财务制度也是如此。2.2.1财务制度不齐全问题

依照规定,财政部规定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基本制度,企业必须遵照执行。但是,有的企业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制定企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实际上,有的企业是放任自流。由于财务内控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有的单位对外投资、借款、存款等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分析而乱投资、乱借款、乱存款,其结果不但收不到效益,甚至血本无归。有的单位购进固定资产时,主管领导和经办人在发票上签字报销后,至于保管、使用、丢失、损坏、处置均无相应的制度,造成家底不清,账目混乱。

造成这种现象,其原因在于少数有关人员法律观念不强。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责,但是少数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我行我素,在建立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时,由于受本位主义影响或受利益驱动,明显违背国家规章制度,如扩大开支范围,逃避税收,设立账外账等,使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2.2.2财务制度缺乏严谨性问题

有的甚至只顾集体、个人利益,偏离国家财经制度。一些单位为了搞活本单位的经营,制定出远远超过国家制度的规定。如业务招待费用提取比例,有的企业实行营销人员收入与其经营收入挂钩,对提成比例不进行认真测算,发生费用不要发票,随意列账,造成国家利益受损。再者,有的单位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经不起推敲,责权不明,以至发生了问题分不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

追其原因在于对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对“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只是喊在口头上,对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重视,不以财务内控制度去约束其他专业管理,还在受着计划经济时期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影响,即使有财务内控制度,往往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用的,执行起来很随意,失去了财务内控制度应有的严肃性。2.2.3财务制度修订不及时问题

自会计制度改革以来,财政部门颁发了大量的制度和具体的准则,会计人员的核算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要求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然而一些企业忽视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务管理应以经济效益管理为中心没有把制度建设当作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以至于出现了内控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

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不少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抓得不紧,造成业务素质偏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的会计人员长期忙于业务工作而忽视业务学习,不研究、不了解有关规章制度。有的单位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情况。这部分人员会计知识缺乏,很难保证他们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时不走样。2.2.4财务制度执行力度问题

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上,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监督不力。表现在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出台下发了事,处理问题也不按规定、制度办事,也不开展财务内控制度的检查和考核。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时,当涉及人情关系特别是牵扯到个别掌权者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督软弱无力。其原因在于审计监督力度不够。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被领导重视,地位不高,发挥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外部审计监督,包政府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其监督效益由于受管辖范围内专业局限或受利益驱动,不能正常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3解决这系列问题的一些建议及方法 2.3.1单位负责人重视

单位负责人重视是内控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按照《会计法》规定,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应当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有责任搞好财务内控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并有责任了解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并保证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环节在严密监控之下有序进行,才能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防止舞弊、差错等行为的发生。从一些会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来看,这些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权明确,程序规范,控制严密,使舞弊和差错控制在最低限度,之所以能建立比较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原因之一是单位负责人都非常重视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作用,亲自抓财务会计工作。因此单位负责人是保证财务内控制度实施的关键。2.3.2建立完善会计工作制度

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制度,是从制度上保证搞好财务内控基础。完善会计制度就是要完善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科目的设置和核算的内容、账簿组织和记账方法、成本核算、财产清查、报表格式和审批程序、会计资料的分类利用、会计监督的形式和方法、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可见,如果没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会计运行机制和制约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落不到实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管理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2.3.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风险责任落实到人

人是风险之源,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企业必须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道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德观和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抓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提高其分析和鉴别真假会计业务和凭证的能力,只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有效行使内控职能,发挥内控作用。另一方面,要把风险落实到人。一般会计人员对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保证执行各项会计制度,严格审查凭证、账表,切实履行所负职责。会计机构负责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有关各项会计工作。如完善和补充会计制度,处理重大会计事项,抽查重大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履行所负职责。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和基础工作差的要追究责任。这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将会计内控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断提高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3.我公司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相应措施

以我公司为例,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隶属于华电集团,是一家国有中型发电供热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财务等重要部门更是尤为关心与关注,严格把关。对于财务部来说,除了要坚守华电国际制定的诸如《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稽查管理办法》和《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经济责任事件报告制度》、《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票据及财务印鉴管理办法》、《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规定外,还需坚守公司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华电淄博FAM系统管理制度》、《华电淄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华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电淄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华电淄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华电淄博银行借款管理办法》、《华电淄博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华电淄博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华电淄博资产管理办法》、《华电淄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华电淄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华电淄博财务印鉴管理办法》、《华电淄博资金管理网络管理办法》、《华电淄博承兑汇票管理制度》、《华电淄博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等等。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财务部也制定了《财务人员工作标准》并随工作的需要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增加、补全相应的规程,如《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等。

当然,仅仅有上述的规章制度还是不够的,公司及部门除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还会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巡检、培训、解惑,如:每年公司均会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每年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淄博市财政局安排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公司的审计部门也会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抽查,以便及时掌握财务现金资金情况。就财务部内部而言,部门领导会对财务各科室进行巡查,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并且财务主任每日均会签署有审核会计签字、出纳制单的库存现金日记账表,查阅当日的现金明细账,及时掌握资金的流动。财务部内部各岗位也会相互牵制监督。这样,可有效地避免舞弊的发生。同时,财务人员还会依据岗位轮换制度进行岗位轮换,有效地促使财务人员主动扩充财务知识,掌握更多的财务技能,提高财务素质。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4.结论及结束语

综上可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在于制度的建立,更关键的是在于制度的执行。企业部门及时、有效地建立执行一套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使企业各部门、各职能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各负其职,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刘蔚萍老师及财务部崔官立主任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论文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论文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刘老师及崔主任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葳.对公司财务内控管理的思考.财经界,2009·10 [2]刘华.试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商业会计.2005(06)

[3] 赵强.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工业会计.2001(03).[4]王东艳.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强化财务内控制度.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8).[5] 吴哲儿.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Ⅱ [6]《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 [7]《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8]《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稽查管理办法》 [9]《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经济责任事件报告制度》 [10]《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票据及财务印鉴管理办法》 [11]《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2]《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13]《华电淄博FAM系统管理制度》 [14]《华电淄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15]《华电淄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 [16]《华电淄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7]《华电淄博银行借款管理办法》 [18]《华电淄博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19]《华电淄博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篇6

【关键词】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优化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内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企业内控的作用介绍如下:

1.贯彻实施好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方针

其是林业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林业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有效的防范林业企业经营风险

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林业企业管理的中抠环节,是防范林业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林业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林业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林业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林业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3.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促进林业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使林业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达到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业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林业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林业企业内控的局限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内部控制成本效益考虑

关于内部控制所耗费用适宜与否,必须适用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当人们认为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舞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2.内部控制的相对稳定性

内部控制一般是为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而设计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特殊控制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1.转变观念,以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业企业的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规,使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使管理的手段和理念能夠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领导人的素质,减少领导人的武断决定,使领导的决策不会成为阻碍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障碍,让林业企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林业企业的员工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加强林业业务工作的学习,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使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建立一个有着高素质、高业务水平、坚持原则和制度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下对林业工作者的要求。

2.加强林业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

要想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其切实可行,以及把它真正运用到工作中,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加强林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建立一个企业重大决策审批的制度,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吸收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领导可能出现的错误改正掉;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控管理工作,让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使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均衡,内控管理制度才会得到正常的运行。

3.优化内部的业务运作

要建立健全林业企业操作规范,加大对林业企业业务的监督,要严防林业企业的“暗箱操作”,要将林业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有效的分离,让林业企业内控管理的受益主体明确清晰,要明确经济业务的决策还有执行的各种程序,让所有的决策都落实到实处。

4.优化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制度

林业企业的改革,使林业企业的产权更加清晰,权责更加明确,所以要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使林业企业的领导人还有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这样企业的领导人才会更加积极的去工作,加大对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使林业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5.增强林业企业的风险意识

每一个企业决策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领导做出企业决策时,一定要对决策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也就相应的有不同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尽量使其完善,有效地控制风险。企业的所有人员都要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规范的制度使风险减少,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全艳丽.关于加强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6)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7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 灵活、有创新能力, 工作效率高

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 经营富有弹性, 生命力旺盛, 使它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融资困难,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 企业规模小, 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 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 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 主要靠内部积累或借款, 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 很少多元化经营, 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三) 管理水平不高、无科学化管理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 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 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 相信血缘关系, 强调忠诚老实, 不注重才能;其次, 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 不够民主, 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 强调家族利益, 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 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 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 财务不透明, 习惯于业务管理, 不重视精神激励, 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四) 逃避纳税, 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强烈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为了企业自身利益, 往往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 经营状况不好时, 逃避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 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 投资者就是经营者, 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 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 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 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 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2.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 以票代账, 或者设账, 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 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 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 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 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 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 会计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 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 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 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这种状况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 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要与内控制度相结合

(一) 开展建章立制, 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创新

依据国际上有关的法规政策, 认真分析解剖企业存在的问题, 抓住改进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 围绕减少企业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 制订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与国家颁布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相比,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表达方式上应该尽量浅显, 并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 在内容上更为全面具体, 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一个细化。对属于国家财务法规中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 应对未作规定的有关内容、程序、权限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使企业会计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如提取福利费的依据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工资中那些项目不能作为提取的工资基数, 福利费的列支范围具体包括那些事项, 超出范围之外应通过什么方式向上级部门汇报, 经批准或备案后才能进行处理等, 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内部科目使用、凭证 (票据) 交换、会计账目处理流程等, 便于基层财务人员实际操作。

(二) 搞好会计控制的体系建设, 发挥各系统内控的职能作用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只要有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 或者说有费用管理和费用支出的单位和部门, 就有内控的重点和目标, 就需要完善内控制度。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思想的体现, 应贯彻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始终。对每项重要经济业务都要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式, 便于及时掌握和归集所需要的信息。对会计账目列示方式、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要进行详尽地规定。如企业所有者权益非损益性变动、财产盘亏或盘盈、递延资产, 予提费用科目的使用, 重大资产处置、投资等事项财务处理前, 所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 需要的支持文件等。必要时可在公司计财部门设置内部科目与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本性支出项目建立起对应关系, 使下属单位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支出始终受到有效监控。

(三) 建立健全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 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 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 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 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 不能面面俱到求得职能部门齐全, 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职能缺失, 而应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 做到简单、高效、协调, 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 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 确定需要的岗位, 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要规定各层次主管人员不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且要对其下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保证各层次目标的实现。组织结构要有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 避免机构重复, 以最小费用取得最大效果。

(四)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 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 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五)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 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 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引导企业从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 规范企业行为,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 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六)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

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 奖励与惩罚, 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只有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 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摘要: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会计核算与会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 开展建章立制, 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创新与控制体系建设, 发挥各系统的内控的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中小企业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会管理的规范化与内控制度相结合, 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若男.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财会研究, 2006 (5) :25-26.

[2]孙林虎.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煤炭企业管理, 2005, (2) :37.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8

一、内控制度的概念

内控制度,是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是指企业通过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来一同行动,旨在保证企业实现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企业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进而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营的效果和目标。内控制度的健全对于企业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内控制度的内容

通常来说内控制度健全的内容离不开五部分,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察。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及执行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影响和制约的内部因素总和。如企业文化、企业权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反舞弊机制等等。控制环境是内控制度健全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指的是对实现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及辨认。如资产的安全风险、绩效与获利的风险、财务报告信息的风险、遵守国家政策法规的风险等等。风险评估是现代内控制度当中重要的内容部分,其能够使得错误的行为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主要指的是在内控制度当中能够保证管理阶层的指令可以正常执行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内控制度的健全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控制活动,通过正确传达管理阶层的指令来完成内控制度的执行,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员工到管理层的能够完整、准确获得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保证下级与上级部门之间重要信息的沟通,同时也包括企业与顾客、供应商、政府以及股东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等。信息内容包括采购资料、内部经营资料、销售交易资料等。

(五)监督检察

监督检察主要指的是企业对内控制度健全、合理、有效等进行的评估与监督,其是保证内控制度是否能够按照既定目标执行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能够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变化和修订的重要环节。

三、内控制度的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内控制度的健全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是保证现代企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性工作。

(一)对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与分工

内控制度的健全可以对企业的整体目标和任务,通过科学、高效、合理的原则,设置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及明确工作岗位责任,使得各岗位、部门的权责权限明晰,逐渐的形成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的相互制约机制。进而能够防止在企业内部当中各职能部门之中出现了超越本部门权力的情况出现。

(二)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设置进行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

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更好的形势自己的职责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实现业务的办理和需要。内控制度的健全是企业各类人员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权职清晰的关键,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企业内部相互扯皮推诿越权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健全内控制度,还能够有效的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各自的行为,控制风险和错误的发生。

(三)对企业经营管理可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内控制度的健全使得企业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在权责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杜绝出现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等情况发生,同时避免了在内部出现扯皮推诿越权等现象出现。因此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让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政策要求实现企业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对企业各项会计工作起到规范的作用

通常内控制度的健全离不开企业会计工作的支持。内控制度的健全要求企业的会计制度能够适应《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从而能够保证企业在会计凭证、会计财簿、会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确定,使得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会计工作程序,建立起企业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发挥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监督功能,保证企业各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会计资料的质量将会有力的促进企业活动按照国家既定的法律和法规要求发展,保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五)对企业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控制起到加强的效果

在企业内控制度健全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能够将具体的实际情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利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进而提升企业相关业务的处理效率,使得企业避免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六)对企业经营起到规避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作用

内控制度的健全要求企业在各项工作、各部门职能以及各岗位员工在制度的约束下实现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使得企业在内部建设方面避免出现更多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由此可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内控制度的健全将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在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起涵盖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健全的内控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莉,谢群山.试论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时代经贸,2014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 篇9

(一) 内部环境基础薄弱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往往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内控牵制阶段, 简单地认为内控就是内部控制以及监督, 有的甚至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要增加管理人员, 对于内控的的概念以及方法并没有清晰地理解。而企业当中,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 仍未真正意识到内控的真实意义。企业虽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但都是形同虚设, 很多时候, 企业员工仅仅但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本手册、一类文件以及一种制度, 缺乏真正的实施。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 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负责的事, 和其他部门人关系不大, 很多人内部控制不重视。许多财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 (1) 不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信用销售流动性差。对应收账款的金额, 账期、坏账准备等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往往造成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如果资金恶化, 企业难以支持。 (2) 资产管理混乱, 资产外借、遗失、捐赠不按规定处理, 有公物私用等现象。

(二) 企业内部沟通和监督不力

1. 内部沟通不顺畅

近几年, 中小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 企业内部沟通不畅这一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该企业同样存在。对比大型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 层级少, 沟通理应更直接、快速。然而, 当前很多企业员工平均素质低, 处理问题能力低, 导致沟通不畅。

同时, 取得有效信息的关键在于沟通。然而,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良好的信息系统的支持是有效信息的关键, 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能力决定了企业沟通的时效性。所以, 好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控是企业进行自检、约束、以及规范公司内部业务活动的一个系统。系统的监督机制能够系统的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对企业内控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从而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及时给出意见。但很多时候, 企业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多数都没有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督体系。

(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而当前必须创建一个从规划, 实施控制和监督的整体框架。然而, 企业只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 没有具体监督实施的具体情况, 有没有什么区别, 根据计划执行相关调整。

1. 内控实施缺乏有效性

即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多么完美, 但如果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 如果不受监督或难以实施, 从而在一个系统中不遵守的情况, 势必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功能, 从而扭曲的内部控制系统既定的目标, 难以并发挥作用, 更不用说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

2.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

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凭经验办事。企业缺乏完整的系统管理制度来指导员工如何行动, 往往依靠经验办事, 其内部管理极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 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制度的设计也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 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此外, 管理者由于受到管理水平限制, 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无法真正认识到内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管理上容易混乱。所以,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 人才短缺、素质有限正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该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一个组织的氛围, 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 直接影响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和执法, 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目标。因此, 企业应将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而言,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管理质量, 他们平时的举动这将影响实施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虽然内部控制和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分不开的, 但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只有提高管理者的质量和内部控制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该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2.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在治理结构方面, 可以将决策机构, 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 并使三者相互制约, 以减少交叉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加强员工团结, 逐步建立一个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以及严格、高效的管理制度, 健全监督机制。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必须梳理企业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例如资产的采购业务可能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分工完成, 相互监督。

3. 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重点关注关键岗位的人员, 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 招聘环节严格把关, 以确保员工的整体质量水平。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各项制度灌输到全员中, 提高员工的认识。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就根据业务的特点, 制定了应收账款的考核方案, 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方案奖励和处罚相关人员。在实施方案后, 单位的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欠收比例大大降低。

(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科学依据, 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 应着眼于建立一个财政和管理相分离的内部机制。从内部控制结构的角度和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的角度看, 要使其内部机制设置更为合理, 职能更加明确, 确保经济活动都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此外, 还要特别关注销售及应收款, 成本和费用控制系统等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实施员工考核机制。例如笔者单位通过以前年度的业务数据和发展的需要, 按预算管理的办法, 将业务收入、变动成本费用率、项目费用、利润指标等各项指标做为考核目标, 来保证了业务能按科学合理的规律持续发展。

三、结论

作为深化企业改革,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在短期内是很难得到加强的, 并且也不是企业单靠自身就能做到的。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希望能对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改善有所帮助, 更希望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平时的管理中能够不断总结, 逐步完善和解决问题, 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志勇.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及启示[D].电子科技大学, 2002.

[2]张龙平, 陈作习, 宋浩.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9, (2) .

[3]孟焰, 张军.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执行效果及借鉴[J].审计研究, 2010, (3) .

论企业的内控制度 篇10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使企业经济活动的操作处理方法制度化、规范化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员工遵照执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它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管理控制制度除组织机构的设置外。还应包括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和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其主要的作用是对人的能级管理、对财的有效监管、对物的高效利用、对事的科学管控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准确把握。

1、对人的能级管理。

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对高层的团结与凝聚,对中层的作用与效能,对普通员工的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最佳的凝聚状态,使高、中、低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能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作用,达到最佳的管理组合。

2、对财的有效监管。

从大的方面来说,财经管理主要就是收支两条线。在收方面,主要来自生产经营的市场份额,来自高层科学的决策,来自业务人员的业务辐射,牢牢把握这几个环节,财经的收就能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在支方面,主要分为人力资源的消耗、购买和加工生产原材料以及交通、工薪、保险等保障性支出。这样就要切实把握住财务总监、会计、出纳、采购等可控制人员和环节。

3、对物的高效利用。

充分利用好物质的资本功能,最根本的还是要“以人为本”,人是使用、利用和消耗物质的决定因素。要切实通过教育、引导、奖励、激励、惩戒等手段,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庭观念,让员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家庭意识和成果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有效利用各种物质,达到最佳效能。

4、对事的科学管控。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事主要分为管理层级的事、对外交流的事、内部协调的事、财物管控的事。如何让这些事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5、对信息系统的准确把握。

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没有高效的信息,就没有高效的管理与经营。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对管理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分布信息、人员构成信息、智慧发挥信息,还是对一些经过加工信息的把握,如果不重视或把握不准这些信息,就很可能成为“井底之企”,虽然暂时发展,却不会有长远发展。因此说,企业内控,收集、分析、整合和科学把握信息,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从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现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内容具体包括五项:

1、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审计制度、企业文化等。

2、可预测风险评估。

可预测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有效的控制活动。

有效的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组织控制、经营控制、人事控制、检查控制和设施设备控制。它涉及企业的购货循环、销售循环、薪资循环。理财循环(包含投融资决策),这五大循环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各类交易。管理人员要对内部控制须持有肯定态度, 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最高管理人员应该认真组织与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 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控制制度的规定, 采用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以保证制度的切实可行。同时,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也需要依赖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否则,审计风险将难以控制。因此,审计与内部控制联系日趋紧密。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与方向

(一)坚持以人为本、高效清廉的政策规章

据一项企业管理调查发现, 内部控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 透过企业内人的行为来完成。人是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 现代企业应该以人为本,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 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其次, 管理者要严把用人关, 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置应该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 管理者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 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再次,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 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 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的机制。第四, 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制度, 以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第五, 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每一个企业均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员工所体现出的企业文化, 往往泾渭分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一旦得到员工认可, 就会在其长期行为中予以体现, 变他律为自律, 形成自我约束行为, 制度执行中的违规行为将在一定程度减少。

(二)建立纵横有序、上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要建立规范严谨的制度, 强化执行的监督力度, 并在事后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 似乎内部控制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但是, 如果没有正式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 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仍然不会乐观。由于信息不对称, 制度的制定部门无法及时获知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 审核部门亦缺乏正式的信息反馈渠道将实施结果传递给负责奖惩的部门, 内部控制实施的上下游环节的衔接之间有一定的壁垒。如果通过非正式的、私下的渠道传播信息, 则信息的真实性将难以保证。即使该企业存在完善的问责机制, 由于机制的严肃性, 若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 将不能转移实施。因此, 企业内部需要建立纵横有序、上下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 尽量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的障碍, 避免信息失真,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率。

(三)完善爱企如家、履岗尽责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 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 促进单位内部多项政策程序更为有效地得到遵循, 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 为确保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 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

(四)更加明确严肃认真、奖惩分明的内部控制法律责任

目前, 法律对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 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 往往导致内部控制松散, 内部控制报告失实。企业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报告所负职责应当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明确各自责任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惩办恶性造假现象。

(五)加强科学规范、操作方便的内部绩效考核评估管理

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坚持用“成绩”和“绩效”说话。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其分工的事项和人员,主要考核其阶段和年度完成目标、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合力呈现、取得成果比较等因素。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考核其责任心、群众基础、民主意识以及大局观念。对于普通员工,主要考核其主人翁意识、个人完成目标和任务以及在本职岗位上的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汉文, 吴水澎, 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 2008 (9)

[2]李榕芳.加强内部控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3]翟新生.COSO报告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思考[J].经济经纬, 2008 (3)

[4]季传先.浅谈内部控制的环境[J].财会通讯, 2009 (5)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云锡老厂分公司是以采、选坑下脉矿和地表砂矿为一体的大型有色矿山。位于云南个旧市东南的老厂镇。采矿区面积:36.1165平方公里,探矿区面积:51.65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原矿锡、原矿铜、原矿铅,精中矿锡、精矿铜等有色金属矿产品。

二、内部控制目标及遵循的原则

2.1内控制度的目标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及对其进行有效使用;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果地进行。

2.2内控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分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保证内控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分公司成立了由分公司主要领导组成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组成,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四、评价依据

《企业岗位标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云锡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五、评价范围

分公司开展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

六、内控制度建立情况

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老厂分公司已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覆盖了生产经营各环节。

生产运营及技术研发控制方面,分公司依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职责,保证了公司生产的安全及效率。而且分公司通过了“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能够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运作,并不定期对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检查。

财务和资本运作方面,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会计规章制度及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货币资金、资产采购、费用报销等方面均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七、内控流程执行情况

以《云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内控评价手册》为依据,对各车间(部门)岗位职责及流程图的梳理,使分公司各部门在处理各项业务方面较之前有很大改善,整体管理水平已有一定的提升。各业务模块内控实际执行评价如下:

7.1工程项目管理

投资项目在前期调查论证后形成项目前期可研报告书,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及时报相关机构审批,查看审批结果,进行项目立项预算编制工作,编制项目投资构架方案,以确保项目投资的计划完成。

在工程建设中始终严格执行控股公司相关制度规定,项目决策和核准都有公司批文同意建设,按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手续办理,按规定组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做好工程预算、决算、审计工作,从细节上节约每一分能够节约的钱,降低每一笔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浪费,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7.2采购与管理

分公司在物资采购方面,已按内控要求进行了流程的修订和完善,包括采购计划、督促所有采购物资办理出入库手续,并将采购质量、询比价、采购计划等纳入内部绩效考核。

7.3固定资产

分公司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采取职责分工、实物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防止各种资产的毁损和重大流失。

7.4全面预算

分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核、上报、批准、下达、分解、考核程序。

7.5资金与费用

由于资金管理是分公司重点,为此对资金的使用、审批、支付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在岗位设置上,根据不同业务性质、职责权限等情况,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配置。分公司会计系统能实现对资金活动的有效控制,资金每一笔收付都有会计人员审核、登记并保管原始单据。

7.6财务报告

分公司的报表编制按照股份公司相关制度执行,每月4日前完成上月的财务报告及财务报告分析并上报股份财务部,报表格式及编制程序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相关要求和新准则规定执行。并按照股份公司的要求进行相应审核,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

7.7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保

分公司建立了相关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保方面制度,并逐年根据实际进行完善,而且分公司对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保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设立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各项工作也都能按照两级公司的要求开展。

7.8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工作涉及员工聘用、定岗、培训、评价、晋升、考核、岗位调动与离职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

总之,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全体员工已深深认识到实施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各车间(部门)及管理人员严格以《内控管理手册》规定的流程及控制内容为准绳, 持续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将各项业务流程规定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推进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 篇12

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上, 更加体现在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发展的巨大影响上.目前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思想意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 意识不足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建设也无法贴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其次是法人治理机构不适应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际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需要企业经营者与领导者的共同努力, 但是目前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整体效益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从而让经营者在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消极应对甚至从中阻扰。再次是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明确机构及明确工作范围和权限。过去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财务性审计, 也就是关注与企业的收入支出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财务性审计工作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当前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所以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加强。最后是在内部管理控制评价体系方面的不健全, 导致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执行方面显得疲软, 内控制度执行效果无法与工作人员实际经济利益挂钩从而让内控制度执行浮于表面。

二、加强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研究

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必须从内控环境建设、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加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发挥以及建立完善内控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立体化的实现铁路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建设和效用的切实发挥。

(一) 加强环境建设

铁路企业内控环境主要包括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有序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形成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职工的正确引导与控制。所以铁路企业在营造内控内部环境的具体工作中, 首先就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组织各系统、组织及部门的管理者集中学习, 再由其向基层员工进行有效传达与二次教育。其次是要进行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绩效评定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提升企业职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再次是要建立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 促进职工自觉自愿的执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相关制度。

(二) 完善内控制度相关建设

除了要有良好的内控环境之外, 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法人治理机构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行的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治理层的规范化建设、明确产权归属、加强管理层与监督层的相互制约与制衡, 加强管理层权责与企业整体利益、长远发展的紧密联系, 只有这样, 才能让管理层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制度改革, 从而加强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完善,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三)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全面建设

内部审计是帮助铁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监督手段之一, 所以想要切实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与工作建设。在具体工作方面, 首先要切实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铁路企业规模较大, 内部审计工作想要切实开展就必须建立专门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 在工作人员的任用方面必须严格把关, 必须从会计、财务、审计、信息化软件操作、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 确保审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切实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与领域, 必须让内部审计从传统的单一的财务审计模式中解放出来, 让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实现其管理效用发挥, 要让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企业管理增效上面来, 要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提供更为合理、科学、及时的决策依据。再次要根据铁路企业经营运作特点及内控实际要求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审核指标体系建设, 从而确保各项数据都能够及时、有效、准确的加以收集与比较。

(四) 加强内控评价机制建设

内控评价机制是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呈现的主要途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作用。首先是要能够充分实现对错误问题和制度弊端的有效锁定, 通过评价机制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疏漏和偏差, 并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和研究应对方法。其次是要能够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纠错的作用, 从而让内控制度充分渗透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实现内控的精细化操作。再次是要能够实现通过内控评价机制运行实现对结果的认真分析、总结和科学预测, 能够实现对工作程序与操作流程的合理化检验, 实现对日常工作及服务流程的化繁为简, 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要能够实现评价结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用性, 能够让评价结果有利于内控制度的更新与完善, 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

三、结束语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反复性的复杂工程, 但相信只要能够认真契合铁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 充分实现内控环境、内控机制、内控制度监督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全面建设, 一定能够让我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不断向前迈进, 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 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企业风险.刘洁.2012, 新疆财经

[2]浅谈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高建波.2011, 河北财会

上一篇:太阳能采暖及热水系统下一篇:“三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