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有感

2024-08-21

读《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有感

读《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有感 篇1

读《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有感

蒙哥把这本书交给我的时候,跟我交待这本书怎么怎么好,老实说,一开始我还是半信半疑的。因为被太多鸡汤类书籍以及中年朋友圈欺骗了,书名标题都是类似的构造,首先数据很唬人,其次标题很雷人,结果一点进去就发现是标题党,里面都是人云亦云的内容,举各种名人的事迹来充字数,看完的收获仅仅是“啊!原来谁谁谁当初这么努力,当初这么认真,当初这么可怜等等”,但是知道了这些成功的伟人以往的事迹对我现在的路有什么帮助吗,真的就能以此为榜样吗?我始终是相信伟人之所以成功,不但有其流传千古的佳话,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我认为看伟人如何成功的光鲜事迹,比不上多学十几个单词来得实际。

话题扯得有点远,之所以发表以上的观点主要也是为了衬托这本书的实在意义,书本开篇并没有引用大量商界大腕对其的评价也没有大篇幅的前言,而是直截了当进入主题,上来就介绍职场三大原则,是五十件新人需要做好的事情,说到底这本书站高处看,就像作者在回答问题,题目叫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作者针对题目开始一一作答,仅此而已,所以作为这本书的感悟,我想我也应该干净利落的从这五十件事中找到适合自己在职场中的态度与立场。

首先说的是我与作者不谋而合的职场观点,也是我个人认为能坚持下来做这些点的: 1,单调的工作更应该“条理化”,“游戏化”。就我个人而言,单调的工作我处理了不少,比如在海南分公司面对显而易见的故障,脑海里是有一套标准的处理了流程的,申请配件,出差到达目的地,拆装完工。这是单调的工作,但是我也很在意这单调的流程,因为每一次都有比上一次更优良的方法,都能更快捷的处理故障,能避开之前的错误,能感觉到工作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能总结到经验。2,“跟屁虫”会找到机会的宝库。就我看来,跟屁虫这个词不全是贬义,能跟着优秀的人打杂也是一种学习,从对方的言行举止可以学到资料书籍上学不来的处事方式,先不说能不能找到机会,能提高自身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预习.学习.复习,3:3:3。预习这个习惯是在高中养成的,虽然在大学没有落实好,但是在高中能深刻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在课堂上能更快吸收,能发现更深入的问题。推及到工作上,工作上的预习也是十分重要,日常工作各种情况都会出现,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处理过的,所以这时候就要预习,从资料上,从身边的前辈学习处理工作的相应方法,往往能在处理未遇见问题的时候更胜一筹。

4,拿着笔记问问题。这点是我做的最为到位的一点。我是个很重视笔记的人,不是因为担心以后会忘记,虽然有时候的确会忘记,而是觉得这些事情记起来能让我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等笔记本上满满的都是我的笔记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此外问问题带着笔记能避免遗漏还能方便记录问题的答案。

5,即使上司没有特别要求,也要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不单是记录会议流程会议结论等问题更关键的是自我添加的关键信息,当然正常情况下这些在自己脑海的信息是会在会议上发表出来的,也可以添加自己负责部分内容的想法,后续就算不被看重,也能积累自己的想法。

6,即使是新人,也一定要在会议中发言。这点其实承接上面的会议记录,在我看来会议发言的重要性不单是突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抛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的不解,在会议中消化问题,节省之后的工作时间,说不定提出的疑问也是与会者忽略的点,还能提高会议效果,所以发言是至关重要的。

7,信息来源最初的出处。这是我们工作可能会接触比较多的一个观点,从CS,客户,销售,市场,研发等各个部门中获取的信息,我们第一步工作相信就是去判断这些信息来源,再找到问题的出处。寻根问底,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真相。8,许多书不可以速度。对书本的速读不是我擅长和喜欢的对待书本方式,速度快固然好,保证了数量,但是细节和质量却会失真,这就失去了读书应有的乐趣,也得不到书里应有的知识,过分追求数量就造成质量下滑,从个人到公司,都不应该以此发展。

9,应用才是学习的目的。现在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再像以往一样为了考试为了拿证,而是具体化到工作上的需要,根据需要学习,哪方面短板就加强哪方面,工作才是当前学习的主要引导。10,给大脑增加负荷。本来我是认为人类的极限是建立在身体负荷基础上的,但是后来因为和女朋友异国恋,涉及到时差问题,每天晚上一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来,久而久之居然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不管多晚睡觉,七点半左右就能起来,精神虽说不是最佳状态,但是也算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且不说后续什么影响,可见对身体增加负荷,的确能激发潜能。11,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书中指的老师是泛指,不单是一位资历老,技术强的导师,也是各种学习方法,能给到我们提升的就是书中所说的老师,我十分同意书中指的那种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为之提起干劲的就是好的老师这种说法,常规点说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不会觉得厌烦无聊才能有所收获。12,参加资格考试,让其成为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很多人会说拿那么多证,考那么多试不能代表你的能力是多少,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不能是你不去努力的借口,难道没有这些资格证件就能代表自己有多优秀吗,有证书起码的一点就是证明这件事你是为之努力奋斗过的,这样就足够了。13,使用礼貌用语。这点个人觉得应该从家庭教养开始讲起吧,家里的家规很多,小时候真的觉得吃饭睡觉说话都被束缚很难受,等到开始脱离家里,在外面独自生活的时候才知道家规其实是孩子最开始的三观,三观是正面的,礼貌自然到位,就算一时的疏忽没做到,被指出之后也能明辨是非,进而改之。14,发生错误,就要思考如何防止再次发生。作者认为发生重复问题的根本在于方法上的错误。是的,我在海南试过自己把自己锁在外面没有钥匙进门,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开锁师父帮忙,接下来又是一堆麻烦事外加破财挡灾。之后我想了想觉得这个错误再怎么避免都是存在概率发生的,所以我选择了后备方案,把备用钥匙寄存到同事家,这样就有了万不得已的后路。我想这算是典型的改变方法避免重复犯错的措施了。15,受到批评时,要看其潜在意义。这点主要在于理性看待问题上,如果是理所当然的批评那当然是完全接受,后续改进,但是难就难在有时候批评不一定是建立在绝对公平下的,就算在这件事上自己没有错而挨批了,也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可能存在说上司同事单纯的心情不好骂你一顿,出现问题时候先找自己的错,这点可以让自己发现很多蒙蔽自己的错误。16,不要和同期入职的同事交往。这事情没有考虑太多,单纯觉得这样也会影响感情发展。17,向不相关的人倾述烦恼。我理解的是如果一个队伍里面大家互相倾述自己工作的烦恼很容易形成一种负能量,进而影响我们之后的团队合作,这样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接下来说一说,十分认同但尚需改进的点。1,西装最讲究合身。虽然我自己的西装也不是合身,但是看过优秀的人穿着笔挺的西装出场,散发的气场魅力我是能感受到的,得找机会挑一身合适自己的西装。2,休息也是工作。公司职员是运动员。把握好步调。这三点其实归根到底是在谈论一个问题——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的确像书中所说的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吃得消,时间没有分配好,玩起来很疯,忙起来也是很疯,最后吃亏的,还是以后的自己。

3,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迟到。在我看来,这里的迟到不单指上班,还有工作的完成,开会等与deadline相关的事情。都能做到百分之百没有迟到,相信没人夸下这个海口。所以我觉得我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很多事情,如果能清楚自己的情况,做到合适的调整,及早的与上司提出自己的难处,或者说将半成品及早交上去得到上司同事的反馈进而改进工作,这样一种适合团队的工作方式,对整个团队工作进展都有莫大的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处理工作的提高。

4,一定要在24小时之内回复邮件。交流是邮件和电话。我想这是工作模式转换之后,我首先需要习惯的地方,后续会加强留意。

5,明确工作要求。这点作为职场新人,很多时候忽略了,可能就会忽略一辈子,变成被动的工作机器,我认为自己是能清楚工作要求的,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想当然的情况,不但没有搞清楚原有要求,还理解成别的要求,很容易就出现工作方向错误的情况,这比不明情况盲目工作还要浪费时间效率,所以这点之后还需多留意多问多学习。

6,工作效率由“最后五分钟”决定。这是个一直忽略的好习惯,最后再次确认双方的需求是否都清晰明了了,能避免后续重复沟通等问题出现,提高工作效率和同事关系。这点习惯后续需要养成。7,工作就是不断地复习。这里书中强调的是利用碎片时间时常复习学过的内容等。而我很多时候都是等疑惑出现了才去想通过复习去解决,显然会造成很多时间上的浪费,所以碎片时间上的利用,还待有序规划。

8,“我要早些下班”“请允许我说一说”这两点结合来说就是作为职场新人,需要在不需要自己发言的场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合理的,相信上司同事都不会为难。9,感动,一定要毫不犹豫地表达出来。对难以对付的人,要发挥“陶醉能力”。这两点归根到底需要一种能力,就是由衷的赞美,我想这也是国内教育比较欠缺的地方,赞美要时刻铭记。10,无论如何都要储蓄。将娇小的话费换算成年额。这两点讲的是理财与储蓄的问题,这方面问题要展开来讨论就太跑题了,最重要的是保证吃住适合,要在年轻为以后做好打算,目光一定要长远。11,首先要“能读”英语。新闻要读两份以上,而且要进行纸质阅读。这两点是对知识学习的加强,现在已经针对英语和时事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进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深入学习和习惯的言行举止,可能出于地区差异以及工作环境不同等因素,这些优点不能完全搬到当前的工作中,下面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需要精读,需要从中抠出适合自己与自己没做到的点,然后从工作中分析自己。一开始蒙哥还觉得这本书给已经入职一年的我看的话可能效果不是最佳。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理应给有一定工作经验但还没形成工作习惯的新人看,一是有了切身体会,能知其一二,二是书中给出了一定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能取精去糟,重新明确职场规范。

上一篇:抽烟反省检讨书700字下一篇:俄语毕业生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