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2024-05-22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通用11篇)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

什么是后茶馆式学习。强调‘书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的进行方法;其学习形式有点象在茶馆一样。主张学生进行:

1、课堂讨论,2、探究学习。

静安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

张人利校长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简单来说“后茶馆式教学”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其中核心内容是议议,“议”的本质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把“读”、“讲”、“练”、“做”作为“议”的支撑。因为,没有“读”、“讲”、“练”、“做”就没有“议”。是通过暴露学生的“潜意识”,使其“相异构想”充分显性出来,让学生的思维不同的碰撞,察出火花,最后把得到正确的教会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能,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一味要求学生多练习,学生学的很累;教师讲的很多,学生课后往往忘记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甚至有学生都不知道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这是低效教学或者是无效教学的一种表现,与我们新课程要求的“轻负高效”的理念背道而驰。

同时张校长还强调了一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不一定就是课的重点、难点。我们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的困惑,学生都已经会了或者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教材内容,是重点,难点吗?当然不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好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后“茶馆式”教学很像我们现在平常教学上用到的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但是我们往往没有去关注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目的何在?而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式的,而后“茶馆式”教学则不同,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它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很明确,这样我们操作起来也有目标;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性与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改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悟”,个人认为我们也完全可以进行尝试。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

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总之,后“茶馆式”教学可归纳为: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后“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2

初中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通常围绕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化学物质、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技能及方法。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一般都能通过实验得到明显的现象,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性质的起点,这也是化学物质课的基本特征。本文将其教学方法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实验体验一阅读思考一议论理解一练习提升”。

1.实验体验

教学伊始,以自主实验让学生“先学”,教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按照要求动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进行分析与解释。 此时,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知识,也会产生困惑,这就成为本堂课学习的起点。当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现象作为“先学”的方式。总之,“先学”的设计必须按照化学物质性质的特征策划。

2.阅读思考

实验结束以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也一定会出现很多疑问。此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到课本中去寻找自身疑问的答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达到自主解疑的目的,提高思辨能力。教师不仅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和完善第一环节的任务,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其间,教师加强巡视,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尽可能收集学生实验及思考的问题。

3.议论理解

有了实验的体验,再加上独立阅读后的思考,学生有了“议论”的基础和可能。小组合作增加了引导暴露的空间,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要作充分的预设,同时高度关注课堂现场生成的问题,充分收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教师按照“生成性问题解疑紧扣教学目标的策略”来调控课堂教学。

4.练习提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学习能力。练习一般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延伸到课下,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并给予学困生适当帮助。

[课例]

《石灰石钟乳石》(九年级第一学期)

后“茶馆式”教学 篇3

很多人都注意到,近年来各地涌现出来的课改名校大多为原本基础薄弱的乡镇学校。那些校长们面对着老师与学生的双薄弱局面,不得不破釜沉舟,在教学模式上大胆突破,以体系、流程的优势来弥补个体的劣势。他们的课改,从本质上说都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先学后教”。那么,这套模式在沿海优质学校里还能行之有效吗?其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上海育才中学原校长段力佩80年代即推行“茶馆式”教学,倡导师生平等的轻松教育,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约30年后,另一所上海学校接过了这一棒,创造了“先学后教”的上海样本,这套后“茶馆式”教学是怎么做到“轻负高效”的呢?

背景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主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段力佩在育才中学推行“茶馆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七嘴八舌,相互启发思维,解难答疑,“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法则在当时全国基础教育界影响深远。时隔30年,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张人利传承了“茶馆式”教学以“议”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教学设计逻辑结构,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近三年来,他们逐步推进的后“茶馆式”教学,正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科为线索的逻辑结构,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少了,教学效率反而提高了。

副校长周骏是后“茶馆式”教学的“第一个吃蟹人”。张人利听了他的一堂物理课,给出的点评是“你上课讲得太多了”。周老师起先并不认同:“我们学校的课时原本就比其他学校少,老师再讲得少,教学内容怎么完得成?”在张校长的坚持下,他勉强同意先上一节后“茶馆式”课试试。

当时初二物理正在上力学,同样的内容周骏在第一个班仍按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方法上,在第二个班则按后“茶馆式”教学要求,大大减少讲解时间。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第二个班成绩明显好于第一个班。周老师不服气,要求用传统方法再试一个班。由于事先知道测试题目,课堂教学时他还有意识地对“关键内容”加强语气进行强调。检测结果让他大跌眼镜——成绩仍然比不过第二个班。这下周骏心服口服,带领物理教研组开始了充满艰辛和惊喜的跋涉。

经过3年多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已在学校全面展开,从物理、数学、化学到语文、英语,从初中段到小学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周骏一样经历着由怀疑到认同,再到全情投入的转变。

全校没有早自修、晚自修;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全校不订教辅材料;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注重生活质量,注重学生品质,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时,该校每年中考成绩遥遥领先,平均分让人看得瞠目结舌,是当之无愧的一所名校。

多倾听吧

“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这是很多教师持有的观点。而在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却以“少讲”为指导原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不讲。

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丁俊才渐渐习惯以“倾听”为主的上课方式。丁老师感觉,讲得少了却更累了:“以前只关注怎么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现在更多要考虑学生哪些是已经会的,这最难把握。”

两年多实践下来,学生们和丁俊已经形成默契:自学课本,他们会在重点字句圈国画画;议论时,也习惯了要从课本中找来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原本还担心教学进度会受影响,但丁俊发现,集中力量讲解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内容,教学效率反而提高了。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会关注学科的重点、难点。”张人利并不认同:“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教师本位、学科本位,现在我们应强调学生本位,以学定教,教师应该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在他看来,老师讲得完整未必就是一堂好课,现代课堂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完整。

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这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这种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是学生学的逻辑结构,而传统教学惯用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等策略,则多半是考虑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

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

后“茶馆式”教学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做即研究

后“茶馆式”教学在继承和发扬“茶馆式”教学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发展。

首先,教学的方式更加完整。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并存。“茶馆式”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其实,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接受性学习也有研究性学习。因此,学校把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称作“书中学”,把学生掌握直接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称作“做中学”。这样,后“茶馆式”教学就从“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展成“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这里所说的“做做”不是简单地做练习,而是“做中学”,即研究性学习,这样使新教学方式更加完善。

其次,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后“茶馆式”教学不强调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不规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用时,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用时可能相差甚远。也不限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顺序。后“茶馆式”教学先学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先学的形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练”、“议”或“做”,甚至可以是教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学。更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拘泥“读”、“议”、“练”、“讲”、“做”的完整应用。教师完全按教学的内容、课的类型、教学的目标,以教学中学生学业效能的高低作方法的取舍。

然后,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即以提高教学的效能来判断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由于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就要回答和解决以下一系列问题:

1 要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学。

2 让学生先学,这个先学是课前学习,还是课上学习?如果安排在课前学习,就要考虑是否要减少学生其他的家庭作业,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3 学生先学,有很多方法,哪种方法的效果更好?比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还是做练习;是讨论,还是做实验。

4 如何检验学生哪些已经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5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自认为已经学会了,但实际上学生还是不会,怎么办?如何解决?有什么方法让他们暴露问题?

6 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这时教师又该怎么办?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与“先学后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强调先学。让学生先学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必由之路,这可能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所认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但强调了先学,而且强调了教师该教什么。另外,在教师教的同时,学生还在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贯穿始终的。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4

最近,在菅老师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国培计划(2011)”—--河南省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远程培训,多次认真观看了课程视频《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学后深有感触。张人利校长所在的静安学校从创办至今,历史悠久,他们拥有很有的荣誉称号和敏感指标。全校倡导:没有早自修、晚自修;全校开设近校本课程近100门;全校不订教辅材料;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静安学校九年一贯制,学生几千人,学校却小的连像样的操场也没有);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注重生活质量,注重学生品质,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使得该校每年中考成绩遥遥领先,平均分让人看得瞠目结舌,他是当之无愧的一所名校。

听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后“茶馆式”教学很像我们现在平常教学上用到的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但是我们往往没有去关注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目的何在?而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式的,而后“茶馆式”教学则不同,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它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很明确,这样我们操作起来也有目标;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性与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后“茶馆式”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感到践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头脑中认识到践行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中逐步践行、反思、调整形成自己的方法。

再次,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争取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最后,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两个教学干预因素为原则学生能自己习得的坚决不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案,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暴露相异构想,并关注、引导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转变观念,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并投身到教育的改革当中,创造出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这是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但还需要不屑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茶馆式”教学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引导!

后茶馆式教学 篇5

——阐述并分析案例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它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

“后茶馆式教学”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教师不讲。这一教学特征体现了“先学后讲”或“先学后教”的理念。当然,这个先学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这个先学,可以是学生先“读”,也可以是学生先“练”,也可以是学生先“做”,甚至是学生先“议”。同时,也体现了“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二: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不管学生的己有经验,没有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仅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有“暴露”,教师津津乐道的也是“闪光点”,而不是关注班中还有哪些“相异构想”。这一课堂特征的呈现,不但在于“暴露”,更在于解决。

后“茶馆式”教学的特点是: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后“茶馆式”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感的获得,有利于减轻教师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要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到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师生双方的思想和习惯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我在备课时,经常都是根据教参确定重难点。上课时,也是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但是,每堂课都觉得平平淡淡,上课没什么激情,效果也不是很好。即使当堂课学生会了,下节课再说的时候又跟学新知识似的,总是重复这种低效的劳动。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我们长时间习惯了旧的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个较有难度的挑战。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在头脑中确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教参上的知识点设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最好的衣服不是最贵,而是最合身的。该怎么做呢,经过思索我制定了一套备课的策略。

一、要了解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为备课内容提供依据。因为我校是农村学校,超过80%是外地学生。学生的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很少,生活常识和各方面的见识都很贫乏。这些知识基础学生们是否具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之后的学习效果。因此上课前摸底,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这些基础的知识,如果没有,先抓基础再上课。

二、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新课内容切入的点选取和知识容量选择提供依据。一定要选取那些学生生活中能够经历过的例子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知识学起来很生活化,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不同的学生接受水平不一样,一节课能够容纳的知识量也有不同,从以往的课堂中要总结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容量极限,为下节课提供依据。

三、要认真分析前两步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学习的经验为学生筛选新知识点,并按照由易到难给这些知识点分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那些在他们基础上自己通过小小努力就可以学会的知识点时积极性最高,并且获得的成就感最强。

四、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指定详细的时间表和操作程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一定注意安排充分的消化和思考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一般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因此课堂应该少讲多思,多练。

后“茶馆式”教学简介 篇6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产生缘由 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他们对我们的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贡献。然而,他们都试图用一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来概括所有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需要传承、发展和创新。

(二)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模型”

1.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而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而后“茶馆式”教学,不规定“读、议、练、讲”等的用时,不拘泥“读、议、练、讲”等的应用完整,不确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顺序,教师可以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更加现代——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教学手段,不是用于教师讲解,而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它是一种学具。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独立学习是一种“非同步教学”,结果往往是有人学会,有人没有学会;有人自己认为学会,实际上没有学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同步教学”。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这些知识、经历,有的能帮助新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却与新知识掌握相悖。“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都是正确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在乎教师讲得正确,是灌输。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教师充分对话,才是启发。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同时,提出学生先学的明确要求。包括学习的侧重面、关注点,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等等,作学生先学的引导。

2.学生自己学习最大化策略。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达到最大化,逐步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3.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策略。教师预设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于暴露学生疑惑(包括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没有学会),也用于教学评价。预设问题设计应该突出学科“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4.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教师关注学生典型错误,关注学生不同思维,尤为关注学生有创意的“闪光点”。

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在独立学习时有学生对自己评价;在小组合作时有学生对学生评价;在全班合作学习时既有教师对学生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评价。

6.学生先解疑教师后解疑策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疑,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都没法解疑时,教师才进行解疑。

7.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单独应用,更多的为结合应用,还可以多次应用。8.“书中学”与“做中学”并举策略。“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不是一种对另一种的取代,而是并举。面对目前学生实践太少,探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做中学”方式的应用。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7

一、提高学业效能的基本假设

何谓效能?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其中,效率是效果对于时间的变量,效益是效果对于时间之外其他因素的变量,效果是在一定价值取向确定之后的达成程度。因此,效能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何谓学生的学业效能?它是指学生的学业效果(产出)对于学业的成本(投入)的变量。这里的学生学业效果的价值取向应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考虑到了过程与方法,因此,效果的价值取向不仅为了现在学生的发展,更为了将来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学业效率,关注的是学生完成学业所花费的时间。如相同的学生,达成相同的学业效果,所花费的时间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或者相差很远,正说明其中的学业效率有高低之分。又如许多教师都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理念下,出现了“学案”“学材”“学习活动单”“学习设计”等新现象。从过去的关注教师的教到现在不但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取得的进步是可喜的。然而,这样一来,也往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用时,从学业效率的角度来说并不高。后“茶馆式”教学,也要求学生先学,但是没有规定学生先学的方式和方法,没有规定学生先学的用时多少,也没有规定学生先学一定要在课前。后“茶馆式”教学更提倡学生在课堂内先学,因为教师如果布置学生在课前先学,就必须减少学生其他回家作业。否则,完全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并不在先学后教,其重点更在于学生先学之后教师怎么教。后“茶馆式”教学要求“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这可能才是关键所在,也才能保证学生先学之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教。

学生的学业效益,关注的是学生完成学业除时间之外的其他因素。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如果班级学生数少了,然而学生学业质量并没有提高,教学效果相仿,即便学生在完成学业上的用时相同,也只能说明教学效益的降低,教学的效能不高。另外,同样学科,同样年级,有的学校一个教师教一个教学班,也有的学校一个教师教两个教学班。即使学生基础相同,教学用时相同,取得效果相同,效益是不同的,效能自然也不相同。

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有以下五种可能:一是投入(包括时间及时间之外的其他因素)减少,产出(效果)增加;二是投入减少,产出不变;三是投入不变,产出增加;四是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其中产出增加更多;五是投入减少,产出也减少,其中投入减少更多。毫无疑问,第一种情况是最可取的,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最高境界。投入小,产出大,它达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是每个学校都想要努力达成的。第二种情况也不错。特别是“产出”已在高位的学校与地区。上海有的区就明确提出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不降低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三种情况对于目前负担不算很大的学校也是可取的,在负担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第四种和第五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要通过增加学生的负担,来提高所谓的教育质量,学生肯定难以承受。同样,如果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即使降低不多,人民也不会满意。

有人说:“关键是学生对学习某学科是否有兴趣,有了兴趣,负担再重,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重。”又有人说:“负担既包括学习用时等实际负担,也包括学生的精神负担。”这些话都不错,问题是以上涉及的与本文要讨论的已不是完全一个领域的问题了。本文研讨的是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达到同一个教学目标,如何减少学生在学习用时等方面的投入,而不是讨论当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后,如何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拓展自己的学习,也不是讨论学生其他类型的负担还有什么。

二、提高学业效能的学校作为

是否有可能做到投入减少,产出不变,投入不变,产出增加,甚至做到投入减少,产出增加呢?学校能有这样的作为吗?从2007年到2010年,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组对上海的中小学生进行了4次学业质量评估,静安区的所有中小学全部参加,我校包括其中。教育部的评估,不但包括了学业成绩,而且还有与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这里,把我校与静安区的其他学校某些数据作一个比较。

关于学生的课外作业,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曾先后出台过学生作业用时规定。然而,在执行和评估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需做一个小时,有的学生半小时就完成了,究竟以哪类学生为准?考虑取平均数的话,这个平均数又如何才能得出?另外,每天的作业量也不一样,有几天多,有几天少,如何加以平均?而教育部项目组的评价比较合理,它是每位学生总体评价的总和。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课外作业量的选择上是“非常少”“比较少”“适中”,整体情况良好。

学校很难控制学生回家之后的作息表,很难控制学生的睡眠时间,更没法控制家长还要额外布置多少作业给学生。但就一般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主要还是在完成学校的作业。可见,当学校减少了无效的、低效的作业,控制了作业量,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是会见长的。从我校与静安区其他学校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见表2)

以上比较了作业负担和学生睡眠两个维度,虽然这两个维度不能代表学生学业负担的全部,但是它们一定是代表了重要方面。这些数据已经表明:同样在上海,同样在静安区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差依然很大。我校与静安区的平均值相差大,与负担重的学校相差更大。差距大,说明学校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认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一定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更要提倡各尽自身的职责。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后,学生学业成绩是否一定下降呢?结论是否定的。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的学校成绩不一定好;学习压力小、负担轻的学校成绩不一定差。其中,数字“11”代表着我校,我校的学业成绩是好的,负担是轻的,学习压力却是小的。从表3中还可以看到有的学校成绩与我校差距不大,学习压力却高了不少。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是否与生源有关呢?结论也是否定的。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的原有基础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绝对成绩的相比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与自身相比,在同样的生源条件下,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地减少学生在学业用时等方面的投入。近年来,我校的招生政策基本不变,这使得我校的生源情况基本没有变化,班级学生数量也基本不变。就在同样的生源条件下,我校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又在不断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学业效能表达全面质量观

我校近年来进一步减少投入,增加产出,主要归因于我校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这样的归因,不是勉强的联系,也不是为学校教育科研硬找一个成果,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师文化认同。在这方面,我校创立的“循环实证”教育科研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循环实证”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用时,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验证哪个班的学业成绩提高更快。同时,又以多次的“循环实证”来评价“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变化。近年来,后“茶馆式”教学又在不同生源、不同地域进行研究,收效也很明显。正是一节节课的教学效能提升,正是教师的文化认同,才能减少投入,增加产出。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一些需要考试的学科上,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不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家长不会认同,但不减轻这些学科的负担,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不可能降下来。然而,这些考试学科的教学成果并不是教育质量的全部,教育质量一定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减轻考试学科的过重负担,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据教育部项目组的评价,近年来我校的艺术课、体育课的开设日趋完善。我校与静安区相比,与自身相比,艺术、体育课程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我校的校本课程也得到了发展和有效实施。我校每学期都有几十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且绝大部分的校本课程与中考没有直接关联。如校本课程“明星闪亮30分”已坚持了10年,它不仅是一个校本的艺术课程,也是一个校本的德育课程,为学生所喜爱。“做中学”课程也已开展了10年,三年前我校又把它从小学推广到中学,根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另外,还有“开心一刻”“游游课”等效果都很好。我校进行的各类红领巾社团活动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这些校本课程,学生已直接参与到了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我校提高考试学科的教学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我校又得考虑各类校本课程的效能,考虑对各门校本课程的评价,努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项目组的评价是比较全面的,以师生关系为例,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项不可替代的主要指标,有关师生关系栏目中,项目组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指标:“老师鼓励、表扬学生”“老师不讽刺、挖苦学生”“老师公平地对待学生”“老师对学生很关注”。我校在七门学科中,每个指标都高于静安区平均水平10~20个百分点,处于最优位。另外,据教育部项目组的测试,学业成绩好,学生自信心不一定强,而我校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很高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核心,是关键。然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与实施一定需要与其他方面相匹配,如作业的改进、辅导的改进、教师校本研修的改进和学校教学管理变化等。

对“后茶馆式”教学的认识 篇8

甘肃敦煌第三中学 王菊萍

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坚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的问题,张人利校长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通过学习我深感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教师该改变什么?

以学定教。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对吗? 教师要讲嘘声自己不能学会的。重点不一定学生自己学不会,教师认为难点的,也许学生不认为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也许就是学生的难点。

1、要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学。

2、让学生先学,这个先学是课前学习,还是课上学习?

3、学生先学,有很多方法,那种方法的效果最好,比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还是做练习?是讨论,还是做试验?

4、如何检验学生那些已经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5、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认为已经学会了,实际还是没有学会,怎么办?如何解决?如何让他们暴露问题?

6、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会,教师又该怎么办?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单强调了先学,而且强调了教师教什么?另外,教师教的时候,学生还在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贯穿始终的。

目前,许多的教学,教师只是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后,正确的跑掉了,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怎么办?补课?再加以一点正确的,又跑掉,再补课。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9

张人利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两多,两少,一改善”

以上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学校通过课程与

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刘云山、陈至立两位中央领导对我校课改均有过批示,中央教科所专家曾专程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评价很高。

4、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力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负担。并且把这项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

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的观课之后,归纳出四个突出问题:

a)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

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c)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

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其一,空间维度。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

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

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

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更加完善

(主要发展)。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一般有三点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

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茶馆式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10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吧,现在许多人主张“茶馆式”的教学方式,在“茶馆”里,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茶馆”里找了很久也未曾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人告诉我:“根本勿需寻找,在这里,师生平等,没有你的特殊位置,你尽管去品你的‘茶’好了。”“是吗?那语文课堂不就真正成了一座来去自由、散漫无度的茶馆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任何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无论表面上是多么的“新奇”,课堂气氛是何等的热烈,但终究是华而不实甚至是干扰教学的,只有建立起教学方法与目标、内容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才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的特质,这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有“序”,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保证其教学艺术的外在品格不变味,不跑调。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的角色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笔者认为:

首先,他必须是“茶馆”里的一位积极的旁观者。当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必须到处走走转转,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或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师生在“茶馆”品读《荷塘月色》,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场面,然而老师却把它带进了难以置信的尴尬局面:……老师说:“《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的最美的一篇散文,哪一段写得最美呢?请你们进行研讨,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有的同学开始默读课文,多数同学开始“交流”,听课者仔细倾听了两个讨论最认真的同学的对话:“你见过荷花吗?”“荷花谁没见过?”“其实清华园的荷花并不怎么样。”“你到过清华园?”“去年爸爸带我去的。”……讨论内容与教学完全无关)过了大约五、六分钟,老师又提出第二个要求:按作者的行程,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个地方的景色,也可以小组讨论。十分钟后老师提出第三个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勾勒月光、荷叶、荷花、荷香等景色,并找出你们认为最美的句子。……

这里最起码有两个严重问题:其一,语文教学,贵在导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接受情感熏陶,而本节课从头至尾就没听见学生的读书声,他们怎么去领会文章的景物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呢?其二,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并在积极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一切由学生说了算,对每种答案都大加赞赏或不置可否,该引的没引,该堵的没堵,其实际效果是:一节课完了,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则放任“自流”、海阔天空、一无所获,学生品得索然无味。

其次,他必须是“茶馆”里一个德高望众的协调人。新课程所倡导的“不干涉原则”并不是禁止教师进行控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活跃,也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而造成散漫的课堂,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懂得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鼓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师生聚会“茶馆”,畅谈《<呐喊>自序》,当谈到“当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时,突然爆出一声:“老师,为什么不丢个手榴弹进去?”一室皆惊!老师该怎么办?是置若罔闻、一如既往地将课强行“教”下去?是将那调皮捣蛋的“家伙”揪出来,痛加训斥?还是坦然面对,因势利导地诱课深入?众目睽睽之下,只见老师徐徐来到“那家伙”的座位边,在他桌上桌内搜索了约两三秒钟,然后牵着道道疑惑的目光,牵着“那家伙”的砰砰心跳,回到讲台,语气舒缓地说:“刚才,我到他那里去是看他有没有手榴弹,如果有的话,我想和他一起丢到那个‘柜台’里去!”顿时群情振奋,“那家伙”眼睛亮得燃铁熔石:“老师,其实鲁讯向那个‘柜台’里丢了手榴弹!”“对,对。丢了!”一个女生说“《药》就是的!”另一个接腔:“《狂人日记》也是的。”……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老师的责任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拔,这位老师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学生当然谈得津津有味啦。

第三,他必须是“茶馆”里一名热心的服务员,为学生学习尽可能地提供资源,提供各种便利,为他们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尝析《庖丁解牛》:“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硎”字难住了学生,这位老师先是联系《劝学》中学过的“金就砺则利”的“砺”,和以前学过的“砥”字引导学生辩析,虽说都是磨刀石,但有细别;而后又联系“雕、琢、刻、镂”虽都有“刻”的意思,同样有细微差别;他三言两语,以新联旧,洞幽烛微,分得明明白白,有这样功底深厚的服务生在这里关照,还愁学生“尝”不出“茶”的滋味吗?

第四,他必须是“茶馆”里一颗悬梁高挂的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不断充电,用教师的教学智慧而不是地位威望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课堂之上”的最高境界。在充满生机的“茶馆”里于漪老师这样将她的学生带进《孔乙己》的世界:“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而鲁讯先生写的这个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种悲剧呢?是命运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学了这篇文章后,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这需要看多少书、翻阅多少资料才能提炼出如此精粹的观点啊,然而她做到了,她正是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无穷的智慧催动着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学生去畅游《孔乙己》世界的。

但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成为“茶馆”里一位知识渊博、智慧无穷而又热情周到的服务生。  (秦娥)

“后茶馆式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1

在余老师《围绕线索牵动品读》这一章中,是这样解读线索式教学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对全篇课文时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事,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带动全篇(段)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双牵动课堂阅读活动有序地进行。

由此可见,线索式设计可以分为以关键字词、主问题、活动为主的主式教学设计。

首先是以关键字词为主的课堂设计。它力求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或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力求用这个词以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或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案例一:《愚公移山》,抓住“平险”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问题。着眼于内容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说说什么是课文中的“平险”。着眼于人物:请说说课文中不同的人物与“平险”的故事。着眼于文体:“帝”是在“平险”吗?为什么故事中会出现“帝”呢?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讲过的一节优质课。

实践教学(1)《都市精灵》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课: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在自然、社会、人生三大关系中,人首先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生存问题中最重要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随笔《都市精灵》,从他巧妙的笔法中,去审视动物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一、听写成语并划出一对反义词(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居高临下 无所事事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 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从中强调“孤城寡人”与“与狼共舞”

一、自主独学(10分钟)

对比1.请从文中找出与“ 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相对应的生活图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写出什么图景与什么图景对比。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图景对比:

对比2:请从以上“ 孤城寡人”、“与狼共舞”的生活图景中各选一处描写,从用词与修辞等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批注在书上,将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对比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解释“孤城寡人”、“与狼共舞”原因的两个语句.考虑两处句子之间的关系。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四、达标检测:

你能填入一词,将成语连缀成联,表达某种情感或看法吗?

居高临下无所事事( )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听过余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应该对我的设计稍作改动:在字词出示前先出示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在每个环节之后,都要出示教师自己的课堂小结,提升一下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

其次是主问题的设置,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来设计教学流程。其特征是尽量找到一根线,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神聚,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回忆我的母亲》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1.每位同学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母亲”这个人;2.每位同学试着用“一段话”说说“母亲”的好品德;3.每位同学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中的“语中情”。很显然第一个问题指向了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二个问题则指向对母亲人物形像的分析,其中还涉及到聚焦文中重点段落来品析语言;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含义深刻或主旨段的聚焦赏析,重在从体味情感的角度入手解读文本。余老师是用连续提问的方式进行文本教学的,而且教学聚焦点由面到点,由整体感知到经典段落,涉及到内容、语言与主旨把握,真的是精致简洁!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教学案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课出示文学学识之后,重点对译检测了字词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歌,既然是歌且传唱千年,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从内容、韵律、写法、情感、立意等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说。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回答,之后在每一个展示点上,老师出示自己的独特解读提升学生的认识,并尝试从最鲜明的立意的角度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立意的提升。

最后的一个线索式教学设计形式为活动。即让某一种“课中活动”成为牵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线索”。其特征是将某一活动细节化,将其延点成线,反复进行,贯串在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活动之中。余老师的《愿意是急流》一课,是以“朗读”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一读,重在理解。要求:读得饱满圆润,字字带情。活动:各自练读:二读,重在情感。体味情感进行再表达。活动:再次练读。三读进入情境。要求抒情化个性。活动:再次练读。余老师的这个设计只是一个提纲式的设计,我觉得余老师每次读过之后,肯定有一个指导小结,因为余老师这次学习的时候强调过课堂少碎问追问,碎问浪费时间,追问使得课堂气氛紧张,针对某个同学的某个现象用时过多,就等于在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所以余老师的诵读主张是活动应该面向全体。我觉得对于诵读来说,能起到一定示范与引领作用的一定得是个性展示,然后才是个人带动集体的强化训练。因为,在每节成功的课上,一定会有精彩的教师诵读,其实这样安排的作用与刚刚说过的个性诵读展示是一个道理。

同样的教学设计,我还有这样一篇案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当时导课的时候,出示了二分钟左右的我解说学校的视频,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读这篇课文,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解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吧。读完课文之后,我就提出了第一个活动: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建筑专家,你会更关注课文的哪些内容,请圈画出来并简洁概括。第二活动是请从历史学家与建筑专家中任选一个团队作为你的解说对象,重点解说一下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吧。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熟悉文本,了解课文大致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二个活动就是让他们在解说练习中关注解说对象的特点,解说时的顺序,这样就在完成解说活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渗透。第三个活动就是用所学到的解说知识解说自己的学校。如果按照余老师的板快学说设计的话就能简洁为:一设置情境找解说内容;二练习解说明特点理顺序;三运用知识解说母校(或自己的卧室)。这样以解说为主线索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学习。

读着余老师的这本书,结合着自己的教学,不觉得余老师的设计多么高不可攀,可是当我又听了余老师讲的课时,我才知道自己与大家的区别不在设计而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每一次活动之后的小结,余老师的小结太好了,多而全,每一次小结都建立在学生能接收的基础之上,再做一个更深刻的提升。这一点真的是学生展示过程或过后见证老师解读文本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向就应该在这一点上。

上一篇:公共关系协会户外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以束缚与自由为题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