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诗歌

2024-05-30

纯粹诗歌(共10篇)

纯粹诗歌 篇1

纯粹诗歌

所有的爱情都源于自爱

我纯粹得愚昧

你洒脱得自在

上天丈量青春的见方

没有丝毫的偏颇

回想最初钟爱着蔷薇的少年啊

有多少挑衅强化了卑微与尊严

有多少暴躁起始于无奈与羞涩

大抵是重誓与喧哗

让你守住了一个花季的安魂

当沉闷主导了灰色的晴天

潮湿的香气

结痂于悲情的花蕾

崩溃的序曲

伴随着雨点的共鸣

才发现,思念

原是无暇自爱的凌乱

我曾用漫长的雨季

去贴紧上一个花季的凋零

怀疑所有跳脱时空的荒废

怀疑所有笔锋以下的.爱恋

扛着沉重的平静

盼望死寂的明天

也曾用极端的念头

去诅咒遥远的欺骗

可怜极端也如鱼刺

能刺醒的

正是那从无磨灭的贪婪

只是有一天

我终于寻回了自爱

没那么极端

却依然纯粹而愚昧

纯粹的孔子散文 篇2

捧读《论语》,如嚼橄榄,初读时似乎枯而无汁,慢慢咀嚼始觉其清香,继而清气扑鼻、齿颊留香。带着历史感的文字仿佛引领着我走向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但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杀戮残暴,虽然它们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我的双眼停留在孔子身上,感受到乱世之中他像一朵温暖的光,一团灼热的火。无论是静坐研修学问,还是车马辚辚周游列国,无论是端坐杏坛讲学授课,还是信步松前或是河边,他总是给人一种温暖而又灼热的感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单纯!”想到这个词我发笑。“纯粹!”对,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孔子是单纯的,单纯到知其不可而为之。那样一个乱世之中,狂妄的人想开疆扩土、称霸天下;明智的人想明哲保身、避世守己。可是,孔子明知从政之殆,明知天下无道,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与其中进行变革。为什么?“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啊,天下苍生,我在其中,即使避得开整个世界,我避不开我的心。一颗纯粹的心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是为了肩头的责任,而这份责任并非是权力地位所赋予,仅仅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担当精神!如此纯粹,纯粹到没有杂质。

孔子是单纯的,单纯到在乱世之中却坚守着“仁”与“义”。一个健康的社会坚持“仁”“义”是容易的,因为有正面的舆论支持,有正面的制度支撑,有正面的道德导向。但是,在一个乱世之中,在一个战祸频生的时代,在一个武力和权力有话语权的时代,孔子对仁义的坚守不是显得太柔弱、单纯得遭到很多人的奚落吗?这确实是一种单纯,但是,孔子却没有过彷徨和犹豫,他那么深地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即使是偶尔闪现的“乘桴浮于海”的念头也只是在“道不行”的前提之下。数落与嘲讽、告诫与警示、断粮与围困,这些会让一般人纠结郁闷痛苦以至于惧怕得要死的遭遇,孔子如蛛丝一般轻轻拂去。这样的单纯正是源于性情的纯粹、追求的纯粹。

孔子是单纯的,单纯到在学生面前不去顾及师道尊严。子路可以直接表示不悦,子游可以正颜厉色以孔子昔日之语回击他今日之错误。但是,孔子呢?不辩解,不争论,不粉饰。单纯地道歉,惊天动地地起誓――不禁让人赞叹,为师者可以如此坦荡,坦荡者可以如此可爱。是不是孔子根本就没有将自己当做老师呢?这群学生明明就是他的朋友他的知己他的兄弟他的孩子啊!那穿过窗户伸向伯牛的温暖的手,那为颜回流下的悲恸的眼泪,那针对子路和冉有的性情作出的不同的告诫,那一点不体现他的温暖的情怀?而这,正是他性情中的纯粹。纯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是纯粹的自己,发现的是纯粹的他们――师道尊严应该正是在这样纯粹的交往中才逐渐形成的吧!

孔子是单纯的,单纯地去研究学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青年时委吏和乘田的`小官,中年时不被任用,老年后周游列国――这样的人生可以用遭遇二字来概括,但是韦编三绝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志于学”的努力,“学鼓琴师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精益求精地钻研――原来,学海不仅无涯,还无底。挖掘、感受、品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领悟,才能真正将所读的学问内化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哪个时代,都有让人内心不宁静的理由,但是,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时代,内心宁静的人都是存在的,孔子之所以能形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问境界,正是源于这种纯粹的研究学问的态度!

孔子是单纯的,单纯地从事教育。不为功名也不为厚禄,只是希望将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得以推广和传承。而能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纯粹的心态。这种纯粹的心态体现在有教无类的思想和诸多让人击节称赞的教育智慧中。贫富、贵贱、老幼、“国籍”都不是问题,品行善恶、习性优劣也不是问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公平的观点和实践,需要一个悲悯天下的仁德之心才能关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学思结合、教学相长诸多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只是自己在教学中揣摩应用而自然生成,但是这需要多少的关切之心和智慧啊。仅仅是因材施教,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对学生的了解只能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不是真诚宽厚地去对待他们,怎么可能了解那么多学生的性情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呢?这儿彰显的正是纯粹的教育者的情怀。

纯粹的作文 篇3

今天,阳光明媚,我吃完了午饭,便整装待发,准备到学校去练习乒乓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学校规定乒乓球队的队员要在寒假每天下午2:00~4:00去学校练习乒乓球。可没想到我这一去,却因为没仔细看通知单而闹了个笑话。

中午到了,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了,可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我突然腹痛,想上大号,于是进了厕所,,耽误了时间。等出来的时候,再一看表,已经1:35了,我只好去坐“916”公交车了,于是我走出了家门后,像一阵风一般卷到了车站。到了车站,我便开始耐心地等待。我等啊等啊等……10分钟、20分钟,“916”居然还没来,我生气了,心想:今儿个还真邪了,“916”都消失了?!天儿啊!可没想到,等了半天“916”还是没来,我非常生气,已经火冒三丈了!我又想道:在这等半天,我还不得被冻死。于是我立马起身向学校走去,抱着“宁愿晚了,不愿冻了”的伟大思想冲向学校。可是冲到半路,我想着:反正怎么办也得晚啊,我就慢点走吧,省得到学校力气都浪费没了。于是我开始慢慢地走,在路上“沾花惹草”,这导致我快3:00才到学校。到了学校门口,我一看,“啊”的一声,原来学校大门居然是关着的!难道老师说今天不打球吗?我这几天已经跟乒乓球队断绝了关系,什么都不知道呀!!于是我带着满腔的狐疑回到了家。进了家门,我立即去看“致家长的一封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1月8~至12日,2月2~14日上午9:00~11:00到学校训练,乒乓球每天2:00~4:00训练”!我差点晕倒在地,今天可都1月13号了啊!!!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做事要细心,我也要告诫大家,一定不要像我一样粗心!我这还是小事,可是如果因为粗心误了大事,那可是不好呀!

纯粹_ 篇4

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心里总会有些成就感的。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有时总会晃神。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什么都如此纯粹。只是岁月静好,周遭一切在变。而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没心没肺。或许,一直以来,我只想做个纯粹的人。又或者说,我只想纯粹的做好每件事,不用掺杂其他杂质。

总觉得人生短暂,不必工于心计,凡事努力,然后顺其自然,纯粹点,不是挺好。

然而,纯粹的做人做事或许并不简单。这正如丰子恺所说,“我眼见我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或许真的,只有苦才让人懂得纯粹。一个人苦一些,就会早早地知道,挣钱的艰难,一滴血,一滴汗,都不一定能换回一分钱,明白人生多歧途,世事多艰险,世上有坏人。而且自己一不注意,也成了让人厌恶甚或唾弃的人。

人生纯粹,要吃苦。

然而做人要纯粹,是需要有一些精神的。必须多听听劝告,舍弃一些想法,装下一些东西,以致于不会鞋子越穿越小,才能纯粹的生活。

男女不存在纯粹友谊 篇5

Can heterosexual men and women ever be “just friends”? Daily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non-romantic friendship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re not only possible, but common. However,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men, relative to women, have a particularly hard time being “just friends。”

为了研究异性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纯粹的友谊,研究人员挑选了88对大学生异性朋友参加了一项科学实验。为了确保大家给出诚实的回答,研究人员不仅遵从了匿名、保密等标准试验协议,而且要求异性朋友双方避免讨论这项研究,甚至是在试验结束后。这些异性朋友被分开,研究人员会单独询问每个人是否对参加试验的另一位朋友有好感等一系列问题。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truly platonic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researchers brought 88 pairs of undergraduate opposite-sex friends into...a science lab. In order to ensure honest responses, the researchers not only followed standard protocols regarding anonymity and confidentiality, but also required both friends to agree to refrain from discussing the study, even after they had left the testing facility. These friendship pairs were then separated, and each member of each pair was asked a series of questions related to his or her romantic feelings toward the friend with whom they were taking the study。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对待异性友谊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与女性对男性的态度相比,男性更容易喜欢上女性朋友。男性也更容易觉得女性朋友喜欢他们,这当然是一种错觉。

The results suggest large gender differences in how men and women experience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Men were much more attracted to their female friends than vice versa. Men were also more likely than women to think that their opposite-sex friends were attracted to them―a clearly misguided belief。

事实上,男性对异性有多喜欢自己的估计几乎和异性朋友的真实感受毫无关系,而仅与男性的自身感受有关。基本上,男性会假设自己体会到的所有浪漫吸引之情都是相互的,完全不知道异性朋友对自己到底有多大好感。女性也对男性的这种心态一无所知,因为女性通常对自己的异性朋友没有好感,她们也会假定对方也不喜欢自己。结果就是,男性一直会高估异性对自己的好感,而女性则恰恰相反。

In fact, men’s estimates of how attractive they were to their female friends had virtually nothing to do with how these women actually felt, and almost everything to do with how the men themselves felt―basically, males assumed that any romantic attraction they experienced was mutual, and were blind to the actual level of romantic interest felt by their female friends. Women, too, were blind to the mindset of their opposite-sex friends; because females generally were not attracted to their male friends, they assumed that this lack of attraction was mutual. As a result, men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d the level of attraction felt by their female friends and women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the level of attraction felt by their male friends。

男性也更愿意为这种误判的互相吸引付诸行动。男性与女性被异性朋友吸引时,都与对方是否单身无关,在这一点上男女并无差异。帅哥靓妹更受欢迎,而长相平平的则无人倾心,与对方的感情状况无关。

Men were also more willing to act on this mistakenly perceived mutual attraction.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equally attracted to romantically involved opposite-sex friends and those who were single; “hot” friends were hot and “not” friends were not, regardless of their relationship status。

但在将“名花有主”的异性朋友视为潜在的浪漫对象的程度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别。尽管男性不管女性朋友是否单身,都期待和她的“浪漫约会”,但女性对男性朋友的感情状况非常敏感,对追求已经不再单身的男性没有兴趣。

However, men and women differed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saw attached friends as potential romantic partners. Although men were equally as likely to desire “romantic dates” with “taken” friends as with single ones, women were sensitive to their male friends’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uninterested in pursuing those who were already involved with someone else。

在一次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249名成年受访者(其中很多人已婚)列出与某位异性保持友谊的优缺点。与浪漫感情有关的变数(比如,我们的友谊可能会发展为恋爱)被列为缺点的几率比列为优点大五倍。

In a follow-up study, 249 adults (many of whom were married) were asked to lis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being friends with a specific member of the opposite sex. Variables related to romantic attraction (e.g., “our relationship could lead to romantic feelings”) were five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listed as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friendship than as positive ones。

事实上,这项调查也是男女有别。男性更可能把感情上的互相吸引列为异性友谊带来的好处,而且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大,这种差别也在增大。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ppeared here as well. 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females to list romantic attraction as a benefit of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and this discrepancy increased as men aged。

因此,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的友谊吗?如果我们都像女人那样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我们都像男人那样去想,那地球上就要人口大爆炸了。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 篇6

第一版序讲哲学的危机,第二版序一上来就讲哥白尼革命。由结果判断学问是否走上康庄大道的容易我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结果有两个可能一自身无矛盾二实际应用。康德显然指的是前一个,这实际上是普遍同意作为标准。可是这个标准无效。比如中世纪一个修士会说耶稣基督的话自从说出后没有人不同意,从没有更易过,所以基督的话就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这显然是荒谬的。可是我们的确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呢?这里康德再次说传统形而上学应当废弃。

首先是逻辑,我们的介绍中都漏了逻辑。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成为科学了。即使今天我们有了数理逻辑仍然要承认康德是对的。可是逻辑本身不是哲学,探讨逻辑的基础才是哲学。可是逻辑的基础的确不明。形式逻辑的所谓正确是一种基础不牢的正确。所以后人其实是限制形式逻辑的使用范围而不能彻底否定它,比如黑格尔辩证逻辑。这和哲学的确不同,但它的情形比康德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康德说的太简单化了。康德说逻辑不能前进的确是错了,数理逻辑把传统逻辑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里看下去传统逻辑实在太稚嫩了。康德罗列了心理学、形而上学和人类学来与逻辑学区分。这里给出了逻辑学的对象是一切思维之方式(形式?)的规律。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之类。这个理解是落后的,现代逻辑从句子出发,直接关注推理问题,真的问题,似乎更能体现逻辑的实质。

逻辑的成功在于它限制了自己,这话说的极好。反过来说,哲学的失败在于它不限制自己,它总是想解决它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逻辑的地位——各种学问的门径。

知识的一部分是先天的知识,先天知识根据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分为规定对象(或概念)和使对象成为现实。前者是理论的,后者是实践的。这里的规定象是说一种静观,现实则寓有行动。

先天知识根据是否完全不是来自经验分为纯粹的和不纯粹的。这个划分似乎是说混杂的知识(不纯粹的知识)中有先天的部分,这个先天的部分也叫纯粹先天知识。这里一个问题是纯粹不纯粹的划分是否只针对理论知识,实践是否纯粹的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谈过,可惜当时没看懂,现在也不记的。

其次是数学和物理学。数学是完全纯粹的理论知识,物理学是混杂的(不纯粹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们说纯粹数学是多此一举,说纯粹物理学则不是指所有物理学,而是纯粹的部分。

数学在古希腊成为科学,逻辑是一出现就成为科学的,数学不是。这涉及科学史的问题了。依据自己的概念加在图形上数学就走上科学道路了。这个说法在数学上究竟有多少正确性呢?康德所举的例子是指什么?不管怎么样,康德是为了引出哥白尼革命。

物理学所谓一个半世纪推算一下应该是说十七世纪开始。培根的天才的建议指什么,大概是说重视经验归纳吧。康德强调物理学的成就在于经验知识上。这个精神和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思想有对立的成分,也有符合的成分。对立的正如赵敦化老师说的哥白尼的哥白尼革命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康德的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原话不是这样)。符合的是仔细体味古

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恰恰是限制人的力量的,因为这一切是神的安排,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稳定的,不求变化的。近代科学则是一种工具理性,是要追求控制的,是不稳定的。康德哲学也有这种味道。可是康德也有限制人的思想。可见问题异常复杂。绝不能简单化。另外,康德也许不知道数学的逻辑的方法在近代科学发展中至关重要,中国人也重视经验可就是缺少数学的抽象。

这里康德的思想很深刻,很能与证伪主义合拍。假设先行,而不是观察先行。可是康德的并没有把这个过程讲清楚,按照他的体系,他恐怕没有体会到证伪主义的思想。这是康德论及经验科学的地方,也就是康德的科学哲学。可以引发思考的地方很多。可惜康德没有详细展开,因为康德关心的主要是形而上学。也许康德是明智的,因为科学不需要这么多哲学说明自己已经可以很好的发展了。科学哲学很象个累赘。也是因为康德时代纯哲学还没彻底衰落,我们的时代应用哲学大行其道了。

哲学还未成为科学。玄学在一切学问被破坏后仍然可以存在,比如黑暗时代。这个事实说明哲学的顽强生命力,哲学是人性的必有之义。哲学的问题是(比较第一版序论哲学的危机)哲学在常识上都会陷入困境,哲学家们没有一致意见。哲学仅在概念中盲目摸索。

哲学是否能够成为科学,如果不能为什么有这种探求哲学的禀赋,如果能,该当如何?

康德也是符合论者,只是传统的符合论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知识与对象相符合,康德把他转过来。康德的论证却很成问题,他说如果不这样就不能说明先天知识是怎么可能的,这是把先天知识的存在作为预设了。这个到导论里再谈。

注释:康德反复说经验知识用经验可以检验,超验的哲学不能用经验检验。显然他认为经验可以证明知识是普遍必然的,只是不能说明这种普遍必然的原因。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经验不能证明全称命题是必然的,这个休谟就已经指出了,休谟把经验知识称为或然的知识,在原文中实际上是knowledge和probablity这样两个词,或然性知识不被叫做知识。不知道康德为什么还这么认为。康德这里说了现象界与物自体的二元划分。感观和悟性所经验的对象是现象,理性的对象思维对象是物自体。做了这种区分就可以避免矛盾。

这里所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不太清楚指的是什么。大概是分析论和辩证论。只是这里说的是玄学的两部分。批判并非玄学,但康德用词未必准确。分析论说明先天知识如何可能,辩证论说明超验如何之不可能。康德接着说明为什么必须区分现象和物自体,这样就可以避免矛盾。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不明白,康德认为我们可不可能以某种方式有与物自体相符合的知识。综合前后的说法大概是认知是不可能的,思维是可能的。物自体的确不可知,但可思。这个思是否只意味着实践中,那康德致力于理论形而上学的建设根据何在?

注释一:所谓还元不知什么意思,与现在化学上的还原反应恐怕意义不同。这里综合是综合命题的综合吗?以辨证方法联结关于现象的知识和关于物自体的知识来与理念相调和,这个不解,总是说经验知识与道德知识并行不悖,三个理念得以存在,不遭自然因果性否定。注释二:这里康德说明序言中提到的只是假设,整个书才是论证。

以上可以说是第一部分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说做的实际上是纯粹思辨理性批判,目的是形而上学革命,也就是哥白尼革命。这段说明他预示着一个形而上学体系。但没有说只有实践的是可能的。这里再次强调了批判的体系性和由此对未来形而上学的好处。

这里明确说理论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但着重说的确是在何种意义上批判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为实践形而上学的建设扫清障碍。这里凸现了康德关注的另一个问题:自由的问题。注释:康德将知识限定在经验领域,可是并不是说对于物自身我们就毫无作为。我们不能认知物自身,却可以思维物自身。这里有一个注释来解释这里的认知与思维。认知要证明可能性,思维只要不矛盾有可能性就可以了。这里有两种可能性,逻辑的可能性和实在的可能性。这无疑表达了康德对于认为如果是逻辑上矛盾的那么连思维都不可能,但只要逻辑上可能即便没有实在的可能也可思维,有意义。这种理性的主观的(ideal)立场表露无疑。

说明为什么不能否认自由,科学的因果性对道德的最大威胁是自由成为不可能了。我怎么都觉得康德无非是说我们要有道德所以不能否认自由,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有道德呢?抱定了为信仰论证的目的其论证还可能是不偏颇的吗?莱布尼兹就致力于维护信仰,康德也是。不过康德是道德先于宗教的,并且不会想莱布尼兹那样在论证中搬出上帝帮忙。

这段里有那句留地盘的名言。前面说明自由问题,实际上上帝存在,灵魂不朽也是如此。单独说是个自由问题不妥当,当为信仰问题较好。但自由问题在信仰问题中占重要地位也是事实。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限制知识。康德其实也是实践优先的,如同后来的德国哲学家一样。他们从唯心的(idealism的广义,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唯心不同)角度发展康德也是符合康德的意向的。

以上是第二部分批判对于道德信仰的意义。不清楚第二版什么时候出的,那是实践理性批判是否已经出了。若是则这里强调了道德意义很合理,康德对整体体系考虑更多了。

上面一段末尾说独断论是无信仰的根源,这下面一部分讨论本书的价值,第一个就是消除独断论的恶劣影响,第二点是保卫信仰,第三点是消除独断的学派对信仰的独占权。这一段说了前两个,第二个详细的见于前面。

批判不会使人类之关心事项受到损失,但会使学派的独占权受损失。这其实是不反对上帝存在等信条但反对传统的论证。这很与宗教改革的路向相一致。反对教会但不反对上帝。但是很多人都是这个态度,休谟也是。传统的学派是无用的,一是繁琐,二是对公众不起作用,当然还有不正确,所以抛弃它不会有什么可惜的。可是康德接着说批判绝不能通俗化,也没必要通俗化。对我们来说就是哲学的通俗化没有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说康德自己也承认自己的理论是一种新的权威。所谓权威就是不懂还不敢说它是错的,老实说是懂了也不敢说是错的,要装出不懂的样子来。唯有批判不遭批判这大概就是康德的意思。可是如此说来上帝存在也可以批判了,批判的结果有可能就是否定它的存在。当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存在主义者面对着没有上帝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状况时存在主义哲学就诞生了。康德却避开这个问题,不愿意认上帝存在。康德也许觉得上帝不存在象孩子没有母亲一样荒谬。可是应该看到这里面也有理论考虑,因为没有上帝道德的确岌岌可危。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这方面的确欠考虑。

这一段区分了独断(的)和独断论两个概念。我以前说康德本质上是独断论者,这话显然错了。但康德自己也承认自己是独断的。两者的区别是是否进行批判。独断是自先天原理产生严格证明,这再次体现康德的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康德绝不沦入否定一切形而上学的怀疑论。“形而上学应该完全先天的成就其事业”,康德对沃尔夫仍然有很高评价——一切独断的哲学家中的最伟大者。我觉得我们现在也许对沃尔夫太苛刻了。不了解沃尔夫体系就不好理解康德。康德对于哲学显然抱有一种很神圣的形态,觉得是很伟大的事业。于是他追求一种超越个人意见的普全真理,这些近代特色在现代都遭批评。

浅谈《纯粹理性批判》之综合 篇7

浅谈《纯粹理性批判》之综合

在康德的认识论中,综合是一个知识.因此,理解“综合”的范畴,对于我们把握康德哲学的.认识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任务就在于论述“综合”在于人的表象能力,而不在于对象,这充分表现了康德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作 者:钮进生 NIU Jin-sheng 作者单位: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基础教研室,北京,100858刊 名:宿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8(2)分类号:B516.31关键词:综合 表象 统觉

纯粹的精灵550字作文 篇8

小而精致,美而淡雅,物质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情丝,自然界又是怎样经历了千古造化,才演化出这飘逸的精灵,在岚山的微风下,徐徐飘落……

她,是谁的孩子?淘气的在这座文化的古城里,落地生根。而日本,就像是她失散多年的母亲,也唯有日本,才能把樱花的美好,装点的淋漓尽致。多少文人墨客咏叹过她的风韵,留下流芳千古的诗句任人们在樱的海洋里忘却自我,沉醉于她清灵娟秀的美貌。多少美好的故事,多少刻骨铭心的千秋往事,似乎依旧徜徉于这无边的樱海,久久不能散去。若能够有机会,坐在岚山脚下,品一杯香茗,看着漫天飞舞的樱花,此时纯净的心思慢慢飘远,飘向遥远的千百年前,就这样什么也不做,去遐想,追寻迷失千年的浪漫萍踪……

浪漫不在于人为,而在于自然。

安静不流于表象,而在于内心。

此刻,将那些烦恼的心事都抛却,只留下一颗感怀的心灵,去感悟,去了解,去升华自己的世界,即便只有一人,便也足够。

微风里,吹起手中的花瓣,让她的迷人盛开在她所能到达的任何地方。也许,她会吹向远方,也许,她会伫立在岚山之巅。无论她流浪到了哪里,总会有珍视守护着她。这是她的.魅力所在,她不轻浮,不张扬,灵巧不失唯美。像一名穿着和服的少女,款款走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言谈,真诚美好的笑容,让人一见自难忘。

属于樱花的诗句数不胜数,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已然逝去,但这并不代表着属于樱花的美好终将淡去。因为,正是由于千年前的离开,此刻的我们,才会更加明白,了解,樱花所拥有着的独特韵味……

一种纯粹的精神之爱散文 篇9

爱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聆听,即使也是。也许,是一部的,惟其遥远与真实。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若是有缘都不是,若是无缘总是相聚也无法合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

如今,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的东西。也许最终的幸福与心里那人无关,也许将来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细水长流地把看透! 就是爱他的人,愿意为自己爱的人放弃一切,也愿意为自己爱的人什么都不放弃,因为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在真爱中没有对错,只有浓浓的情意。真爱就是为爱的人幸福,而放弃自己的执着,即使自己很,却笑着说祝你幸福。逃避不一定躲得过,不一定不,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

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不要因为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真爱是那么可贵,又那么让人心痛,放弃是最美的爱,执着是最的爱。每一个都能够好好陪伴在你身边的,她们为你付出过,却希望你们能够读懂,能够牵着她的手坚强的走下去。 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爱是,爱是,爱是习惯。

不要让爱你的女人,更不要让她,更不要让她绝望和死心,因为女人一旦真爱了,失去爱着的人,就意味着失去了整个!爱是,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恋着从不曾,想着一个人从开始睁开,望着一个人在哪里停留,梦见一个人随时在嘴边。想懂你在想什么,想装所有的痛伤,想忆却渐渐去,想哭却泪已流尽。曾我会一生有你,真爱是一种纯粹的之爱,是一种真实碰撞,只有愉悦,没有附加条件。

真爱,没有年龄的障碍,没有地域的障碍,没有贫富的比较,没有地位的比较,没有相貌比较。因此,真爱是的,是圣洁的,是一种完全的心灵,心灵愉悦。,悄然无声却很甘甜,时间翻过了昨天,但我的思念不变。面对你依然的,你给我的是心酸的。真爱是一种承诺,它经得起永久的考验;真爱是无私的,它完完全全把一份给予某一个人;真爱是坦诚的,它坦诚到接受所有的苦难。

永恒的是我们今生之缘,长长的能否越过万水千山,远方的你时刻在我心间。真爱是理性的,真爱诞生在言谈中和凝视中,但它不跟随感觉走,不会受外表的漂亮迷惑。真爱是一种给予,它不需要有任何的回报;真爱是一种牵挂,它不需要任何来表达;真爱是宽容,它需要理解和迁就。在确定了爱的`真正目标后,能排除障碍,坚定的去爱。

是苦的,是累的;是甜的;海角爱你是真的!距离再长也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路途再远,心中有你我不会;心灵驿站,你依然是温馨的港湾。真爱是要心去体会的,真爱是一种完全的心灵欣赏,心灵愉悦。和人相处,最不过:你敬人一尺,人才敬你一丈。反过来,你不仁,人也不义。我只想给你我最真实的爱。我的爱犹如一轮,会伴着你度过每一个想我的夜晚,它将流露着水晶的深情和钻石般的永恒!孤独的之所以如此之重,那只是因为想你太深,因为相遇、相识、相恋,纵有千言万语,但却又无从说起…… 也许是相遇的太早,还是懂得珍惜对方;也许是相遇的太晚,彼此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人。

真爱是双向的,尊重也是双向的,但不一定对等,可以有一个人包容另一个人,因为他更明白如何爱。不理解或不被理解很正常,但不因为不理解而否定,怪罪,职责,并且争吵,而应该首先尊重对方。爱不是占有,不是占有对方的行为和,不是控制,不是强加于人。两个可能彼此想爱、喜欢,但是只能做个特别的。也许是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不能归属;也许是为了家人的意见,不能归位。

纯粹诗歌 篇10

这绝对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典范,当看到最后我发现其实事件就那么回事的时侯,我开始觉得这个招聘是一个SM狂人收集了一堆心理疾病者陪着自己玩的小游戏,只为了享受自己优于别人的快感,或者是满足于看人互相折腾得到点心理满足感,总之是称不上什么高智商对局,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吃饱了撑的,为了应聘,你的目标只应该是职位,弄得都要抬枪打人的地步,难道你真的相信杀人不用偿命吗,成了刑事罪犯,看你还怎么上班。所以看剧中8个人物偏激的行为,难以理解这是已经要去应聘大企业CEO副手的候选人,说是去塔利班东突上班倒是比较有可能,一句话,他们的剧烈反应,撑不起他们追寻的目标。在这个终极问题上失去了可信度,剩下的一切,就都不得不黯然失色了。

但是回到拍摄手法上,我倒觉得其实这种形式很适合作为一个电影学院学生的毕业考试题目。密闭的小空间,只有8个人,纯靠对话推动剧情,如何掌握起承转合的节奏是很吃功力的一件事,这方面本片倒是拿出了水准以上的功夫。首先他的开头绝对值得再看一遍,掠过8个候选人的细节特写在后面都有实际的应用,如果说这个片是一道题,那开头的无声速写就是8把钥匙,每一个镜头都揭示了一个细节,这种抖机灵的手法别看没有实际意义,但是但凡爱看这种烧脑片的观众应该最吃这一套,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去猜测,回溯,验证,怀疑,所以最爱的是给似是而非的信息,最得意的是自己根据蛛丝马迹猜出凶手是谁,虽然这片对于这点实在是太简单了,最爽的是看着解密的一刻,所以这种纯悬疑故事,就要把持好始终给观众一个猜头才好,其实片就是题,观众就是解题者,能做到这种效果的片,就是好活。

这片出的题,就是8位参赛者的题目是什么,听着有点绕,但这场考试的考点就是谁能找出题目来,当然有一些开了后门的小把戏,但是相信做过拓展训练的童鞋肯定不吃这一套,谁要是玩过扫雷,那估计开场直接就通过了,所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实出题者是不太高明的,因为意外实在太容易出现。当然这是个片,所以高人肯定是高的,于是故事顺利进入正题,8人如何互动,在这方面本片的表现仍然是水平参差不齐。从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水平是很高的,8个人不多不少,但要真的好好现出个性,对于一个不是长篇连载的东西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也是为啥剧场版动画一般都不组小队,要不话都轮着说不过来。这片借助纯对话的特点,表现人物性格入木三分,最搞得是我天朝答题女,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上来就呼呼写,于是直接OUT,自己的卷子都成了试验品,我国的教育,足球,动漫,真是三大知名产业啊,目前看来老外也开始戏耍一把了。可惜相对于人物性格的出色,推理本身就只能说是小儿科了,其实说来说去,大家就一块研究就好了,可这几位先是贫没用的,折腾了一会干点事,然后再贫,再折腾,实在没辙了,就开始拿身份打岔,拿体质瞎搞,真正留给推理的部分基本荡然无存。而最后的揭秘,也比较,怎么说,太儿戏了,这毕竟不是脑筋急转弯,给出这种再怎么说都比较浅显的答案,有种让观众被骗的感觉,起码我觉得,我被忽悠了,而且是低水平的被忽悠了。所以估计爱看这片的,都是喜欢形式的电影爱好者,而非注重理性的本格推理派,作为一个智商片,形成这种结果,决不能算是大成功。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狼教案下一篇:初中地理巴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