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公益课

2024-10-17

国学公益课(精选13篇)

国学公益课 篇1

国学经典公益课

为响应中央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少儿良好的行为操守和言谈气质,圆典国学生活馆近期将免费推出“国学经典启蒙”公益系列课程。

课程分四个内容共五个课时,历时一个月。核心目标在于养成孩子“聪明有种、富贵有根、健康有基”的三大要素,同时培养孩子高雅的艺术涵养。

报名事宜

适合年龄段:3-8岁

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17:00 招收人数:100人。课程时间:每月一期

授课地点:金地国际C座1308室

课程内容(每周一课时,四项内容约两小时,中间有休息) 《弟子规》教习 儿童茶课启蒙  儿童围棋启蒙  儿童软笔书法入门

另:针对少儿健康系列问题,圆典·国医专业中医师将在全部课时日程内安排一节专为家长举办的《幼儿推拿》免费课程,零距离教授家长如何采用中医推拿手法为孩子减缓病痛,增强体质,远离医院,远离抗生素。

公益课流程

1.预约报名-2.填写报名表-3.面谈-4.签署公益课告知书-5.开课-6.结业汇报

公益课问答

一、问: 预约报名是通过哪几种方式 答:

1、微信报名

2、电话

二、问:报名时都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答:需要填写《公益课报名表》。(备注:报名表中需要学员填写的部分都为必填项,请认真填写。)

三、问:面谈是为了什么? 答:面谈是为了更充分的了解孩子情况,以便合理及有效的教学,取得最好效果。四、问:为什么要签署公益课告知书? 答:“公益课告知书”主要用于提前明确对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公益课的有序进行。

五、问:公益课是否真的全部免费?

答:我们提供的课程是全部免费的,但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是需要学员购买的,教材费为50元。

六、问:授课是什么样的形式? 答:开课后孩子集中授课学习,除教材外所有练习用教具由圆典国学生活馆免费提供,课程中有拍照、摄像。

七、问:是否允许家长陪同孩子在课堂上一起学习?

答:不允许,因为家长在课堂上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秩序。为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圆典国学生活馆会建立专属微信交流群,实现家长与老师的无障碍沟通。

八、问:结业汇报是什么样的形式?

答:结业汇报主要是成果展示,学习分享感悟,颁发结业证书等。

声明:为确保良好的公益课出勤秩序,保证学习效果,圆典国学在学员报名当期公益课,并签署告知书时收取200元人民币作为“出勤保证金”,该保证金在学员满出勤完成公益课后将全额退还,退款周期为20个工作日。如若缺勤,第一次扣除保证金100元,第二次扣除全部保证金并不予退还!请各位学员家长知晓!

国学公益课 篇2

题目中的“好”字,出自蒙田的随笔《论教育》。蒙田认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在过分关注知识“量”的累积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个人判断力和德性的养成——“我们应该询问谁知道的最好,而不是谁知道的最多”。

哲人四百年前的话语,在今天我们致力于重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重识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过程中,似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学教育”热风的吹拂下,我们需要自问: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去了解?还是提供更多的经典道德规训让他们去记忆?除了这更“多”的知识和规训以外,我们还能从传统文化中挹取哪些“好”的部分和孩子分享呢?我们是否能寻找到“好”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孩子活泼泼的生命中去?

蒙田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学问而变得博学,无论如何要由自己的智慧才终能成为明哲。”我们所期待的“好”的国学课,要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智慧的波澜。

古文字教学:穿越古今的对话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容易处在一个“被告知者”的位置上,成为“知识”或者“技巧”的学习者、接受者。这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课题团队力求在教学实践中为孩子寻找到主动建构知识图式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发挥“能动性”的平台,从“被告知者”转变为对话参与者。

尝试,从古文字教学开始。

语文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会借助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帮助学生识字。其实,单纯从提高识字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方法恐怕只会是事倍功半、举三反一。古今音的变异、繁体字的简化,让今天的我们很难将每一个汉字自然地推演到它初生时的样子;对于古文字字源、字理的讲解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学生认知生字的负担。但是,我们宁愿放下对每一节课教学时效的追求,转而从文化积淀的角度反观课堂:“举三反一”真的没有意义吗?“举三”,让学生看到了有着内在关联的“三”;“反一”,是在学生的认知中逐渐形成一条文字嬗变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们不想把古文字作为一种“知识”教授给孩子,而是把它视为华夏先民在文化的童年时期创作的艺术品,呈现在孩子面前。触摸这些艺术品,我们就能够完成与华夏先民跨越时空的对话。由此,我们开展了“文字游戏”课程,和学生一起“造字”。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为学生介绍了“鱼”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里的六种写法后,请学生们来想象古文字中“渔”字的写法——古人会用怎样的字形来表达“捕鱼”的意思呢?孩子的脑洞很大,他们会根据自己了解到的造字原理进行创造:有人按会意的方式,在“鱼”字上添加了渔网或钓竿,有人则按形声的方式,在“鱼”边加了“水”作为偏旁……这些字形,在古人那里都出现过!老师在黑板上将自己找到的古文字中表示捕鱼的字形符号一一列出,它们与孩子的“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每写一个“渔”字,孩子就会发出一阵惊呼——我们的心原来与古人的心贴得这样近!

我们还会和学生一起,利用学过的象形字、会意字进行绘画,将生命与情感注入文字中去。跳跃的麋“鹿”,奔跑的老“虎”,隐蔽的“射”手……他们所描绘的或许就是三千年前发生在华夏沃土上的真实一幕。稚嫩的画作,难道不是对历史的回望吗?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梁漱溟先生说,学习的“悦”,是在心里产生一个“新的波澜”。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自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艺的教授者,更是这“新的波澜”的推动者,是文化记忆的唤醒者。

文言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

古人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社会交往、文化认同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学生具体的发展需要出发,才不至于使我们的课堂陷于大而无当或支离琐碎。

2014年开始,我们面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尝试着开设了文言文课程。从发展语言、形成语感的立场出发,希望逐步形成文言文分级阅读体系。那时的文言文课程基本以诵读为主,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多是一二百字的叙事类文章。叙事类的文章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形式丰富多变,是学习语言的极好范本。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把单纯的“读”变成有声有色的“用”,我们和学生一起,把故事改写成剧本——台词完全由文言文构成。通过一次次的排练、表演,使文言文由“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较之机械的熟读成诵,这样的课堂似乎更容易燃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在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意识到,仅选取叙事性的文章是不够的。叙事文中的词汇量有限,我们不应该人为地窄化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倡导学生接触不同文体的文章,透过语言去触摸更为广阔的人文世界。于是,我们开始着手依据不同文体或不同主题为学生编写文言文阅读教材。教材里的每一单元都力图在一个大的人文主题下组合多篇文章,由浅至深,从文学延伸到文化。譬如“山水游记”单元,选取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两篇。教学中,我们并不停留在对辞章的涵泳上,而是从山水延伸到柳宗元“材不为世用”的生平,进而组合阅读《愚溪诗序》,体味他以愚溪自况的情怀,再延伸到庄子与惠子“吾有大树,人谓之樗”的争论。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文本群的引导下,文言文阅读逐渐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脉。

我们还从发展思维的立场出发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群文阅读。在学习《山海经》“夸父追日”的过程中,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赞同夸父追日的行为呢?”没有预定好的答案,也没有刻意要灌输的理念,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去直面这一神话故事背后所传递出的价值,在倾听与表达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布道者”,而是话题的参与者,不时会抛出新的阅读文本——如反对夸父追日的唐代诗人皎然的《效古》、颂扬夸父的柳宗元的《行路难》——作为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引领他们向思维的更深处进发。在学生的辩难告一段落时,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的神话中会出现夸父、精卫、愚公这样一系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思考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孔子说:“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我们希望,“好”的国学课能拓之以思想,导之以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与学生的生活、生命相关联。

道德教育:寻找失落的善端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到底该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些人相信,单纯的“读经”就可以陶冶性情、变化气质,使人格渐趋完善,而老师只消将经典——如同符咒一般——不加讲解地硬塞到孩子的头脑中去,并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佶屈聱牙的文字会与儿童的生命共同成长。我们以为,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往圣先哲对于道德的认识——道德不是外来的,不是被告知的,不是与利害相关的。道德,是天命之性,是人所固有的,是小小“善端”的不断生长扩充。

我们并不反对诵读经典,但绝不赞成把经典神秘化。王阳明说:“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沿着圣贤的理路去“讨求其真”,挖掘其现代教育价值,并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拘泥于文辞、死于句下,只会削弱经典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内在的。我们尝试着从“善端”入手,去逐步养护孩子们的道德感。我们倡导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善念”,“善念”,未必是善行,只要是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的萌动,便可以记录下来。教师通过每天的评语对孩子的善念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有勇气将善念转化为行动。“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对于善念的呵护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相结合、相交融,才能形成传统文化思路下的完整的道德教育。

当然,一个道德行为的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从善念到善行,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实践的智慧。道德行为在具体的关系中、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当学生面对道德的困惑时,普适的道理往往难以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帮助。于是,我们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研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道德困惑——面对日常生活中道德选择的两难,我们用小剧的方式复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最“善”的处理方式。

“善,只会在自由中绽放。”(克里希纳穆提语)相信人、肯定人,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吗!

我们相信,“好”的国学课,不是传递静态的知识,而是构建有意义的经验;不是琐碎的说教,而是无形的熏染;不是单向的教育,而是对话的教育;不是短视的教育,而是着眼于长远人生的教育。

国学公益课 篇3

财智:朱馆长,请您先简单介绍下咱们圣贤国学馆吗?

朱洪君:圣贤国学馆是一家致力于弘扬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文化机构。国学馆主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公益国学课程,来让大众明白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秉承古圣先贤的智慧教诲,按照“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等道德标准来为人处事,从根源上解决人生的困惑和问题,最终达到身、心、灵的圆满与和谐.

财智:当初您为什么会选择创办圣贤国学馆,创馆的初衷是什么?您是如何进入的国学这个领域?在创建初期,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朱洪君:我希望所有的家庭和谐,企业长青。因为当今社会信仰与道德缺失,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摒弃人性的阴暗面,唤醒人性的善良面。因此,创立了圣贤国学馆;。说起进入这个领域,就要追溯到2006年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参加的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的学习,明白了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发愿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在创建圣贤国学馆初期经历了六年的“扎根、广接善缘、甘做他人垫脚石”。

财智:您从事这个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当遇见此类问题时,是怎么解决的?贵馆是如何树立企业形象?

朱洪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和发展,以及义工和老师的生活。国学馆一直是以公益的方式在举办,每月的开支在八万元左右,所有的费用都是靠学员及社会大众爱心的捐助得以维持。这样就比较被动,老师和义工的流动性比较大,最多两、三年人才就会流失掉。因为他们都是没有工资的,只有生活补贴,维持不了家庭的开支。虽然他们不是为了收入而来,是怀着一颗仁爱的心,但这里无法保障他们的将来。因此,我们成立了公司,专门发展文化产业,以此产生效益来推动公益文化事业,为他们提供坚强的后盾和保障;我们以“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财智:我们在参观贵馆时发现三楼设立了养生项目如(武术养生、国医养生室、健康瘦身室、弘德养生馆、理疗室)等。请问这些项目平时主要针对哪些人群开放,这个项目的专家是来自什么行业?

朱洪君:我们的项目主要针对身体不健康的人群,多数是我们自己的学员。项目收取一定的收费,专家都是聘请的中医理疗行业的能手,学员普遍反映效果明显。

财智:近年,国医美容被大家所推崇,据悉贵馆也从各地请来专家坐诊,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市场前景吗?

朱洪君:从市场角度来看,是未来的趋势,有很好的前景。十八大精神强调了未来的中国走向是“从物质文明过渡到精神文明”,特别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复兴,而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其中一个重点。现代人缺失的不是外在的金钱和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而内在的精神需求则是幸福感,幸福感又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回归。所以,要想身、心、灵得到健康和谐,就需要国医养生理念和精髓。

财智:您能简单介绍下您的“义工”队伍平时都在做哪些服务?

朱洪君:主要是开课的时候,为学员提供学习的支持和帮助,以身作则来带动学员感悟人生。平时不开课时则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每月还会专门组织去做社会公益活动。

财智:圣贤神童学堂主要针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童开放,课程都有哪些?

朱洪君:圣贤神童学堂有2.5~6岁全日制少儿班和7~15岁周末班,主要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有武术、茶道、琴、棋、书画,及全脑开发、记忆、思维导图等课程。

财智:贵馆从成立至今,一直在参与各地的公益慈善事业,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国学公益课 篇4

图为万婴山水幼儿园小朋友表演《春晓》

学汉礼,诵经典,品国学,传文化……2015年1月17日下午,由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湖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华声在线联合举办,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国学践行俱乐部承办,万婴教育机构协办的第二期湖南省”国学进校园”公益大讲堂在田汉大剧院开讲。以万婴幼儿园、石佳冲小学和国防科大附中学生和家长为主体,来自全省教育、文化等各界近1500多人参加。此次大讲堂通过专家讲授,国学践行成果汇报、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向大众推广国学经典文化,以推动中学、小学、幼儿园一站式践行国学进校园。(下图为“国学进校园”公益大讲堂现场)

“当前学校教育出现品德、文化、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中小学生患心理障碍、抑郁症人数上升,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实在让人痛心。对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剂良药。重整文化断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明理增智,提升德行修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修习诗文、音乐、名画、书法、武术等„五大国学经典‟,对儿童来说益处多多。”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执行会长、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爱民专家专场讲座之精彩博得现场阵阵掌声。(下图为颜爱民教授专家讲座)

一堂国学课作文 篇5

同学们一听是上国学课,心情一下子从珠穆朗玛峰峰顶急坠到“探索者”海沟底部,因为大家被各种各样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的国学教育整怕了,再加上国学深奥晦涩,连白话文都弄不清楚的很多同学望而生畏,闻而打颤。天晓得今天又要来一个什么样的所谓“大神”折磨我们。想到这些,天也似乎很是时候地下起了绵绵细细的小雨丝,一切都那么沉默。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一如既往地安静。老师来了,大家本以为是一位和别的国学老师一样要么西装革履气度不凡,上课只知道读背抄,要么一身古装或一身山水画衣,上课死板,自己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下面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可王老师既不是西装革履又不是山水画衣,而是穿了一身便衣,他也没有一下子就来一大堆诗词歌赋,这让大伙大惑不解,难道国学也可以不装腔作势装神弄鬼而亲切随和平易近人接地气?

做了简单的介绍后王老师给同学们讲起了以往大家认为枯燥乏味的论语。我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知道了优美善良的“韶韵”,也让我们知道了含义不善的“武乐”。

下面的讲授内容是在成年人眼里,都是高深难懂的曾子《礼记》,老师讲的礼节活在眼前、入木三分。我和同学们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了全部精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学们一个二个都精神百倍连下课铃响了也充耳不闻。

最后切换到了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世界,《书愤》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表现了他的高亢激昂,这也从侧面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处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句又拿诸葛亮的《出师表》来表现对英雄的仰慕。全班同学在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交响中热血沸腾,慷慨激昂,胸中激荡着铿锵澎湃的声音,课堂也在王老师和同学们声震屋宇的激情朗诵中掀起经久不息的高潮。

古代礼仪书法国学课 篇6

一、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一)拜祖师、拜行业圣贤。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一、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 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二、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三、老师回赠礼品。

(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上课下课问声好,言行举止懂礼貌。课堂专注认真学,有事举手不乱跑。课堂作业要记牢,按时完成少不了。

《二》书法入门知识

一、坐姿

二、执笔,手的摆放

三、课本摆放

四、沾墨动作

五、横画练习

六、蚕头燕尾

国学课,也要“一课一得” 篇7

现在的国学课,有的老师认为古文学习不用求甚解,学生只需要熟读能背即可。对此,我却不能认同,我觉得一堂国学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简约实在的国学课堂氛围,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学生学习上要有收获,至少懂得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学到一种方法。

一、不知转入此中来:得在习惯养成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国学课正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的有效平台。

教学《浩然之气》,本章节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浩然之气”,如果只是讲讲“浩然之气”的意思,引导学生读读背背,还没等到下课恐怕学生早就忘光了。我紧扣“我知言”三个字展开教学。“我知言”意思是“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引导学生明白,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要建立在听懂的基础上。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一定要把别人的发言听清、听懂,大脑要有倾听的“痕迹”,是带着问题去听。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会“我知言”。然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通过这堂国学课,学生们不仅谨记了“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有益于培养 “浩然之气”,而且领悟了只要“会听”“多思”,就会“知言”的真谛,更明白了“倾听是一种习惯,‘知言’是一种艺术”的道理。

二、入云深处亦沾衣:得在心灵成长

《大学》有云“富润屋,德润身”。香港翡翠台有个栏目叫《平常谈》,节目中曾谈到“人”字,主持人说:“‘人’字由一撇和一捺组成,这一撇就代表物质,一捺就代表精神,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足了,才算是完美的‘人生’”。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普通的人,不会放弃物欲,而一个聪明的人,更不会放弃精神的追求。国学课就要培养这样聪明的人,去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让心灵自由舒展。

教学《子路问强》,我逐一引导学生弄清了“南方之强”是指精神品德的强大,“北方之强”是指力量的强大。接着启发学生:“学习好是不是就是强者的表现呢?欺负小朋友是不是强者的表现呢?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是不是强者的表现呢?”每位同学都联系了自己的日常行为畅所欲言。讨论后,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要做一个真正的强者,必须是生活上的自立自强,学习上的持之以恒,困难前的百折不挠……结束时,我笑着说:“看来,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剑,而是精神呀。”一切都源于我们自身的不懈追求,不要迷恋圣人,圣人只是一个传说。学生们在笑声中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三、布谷声中夏令新:得在态度优化

一个人能成功,不止靠能力,最重要靠态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态度。“别人放弃,自己还是坚持;他人后退,自己还是向前;眼前没有光明、希望,自己还是努力奋斗。”说的也是态度。之于学生,国学课更多地承载着优化学生态度的任务,以便使学生达成自己理想中的目标,体现自我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不为与不能》,标题通俗易懂,谈的是治国之理,但很难准确地说明“不为”与“不能”的区别。我没有在文本内容上过多纠缠,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说“不为”和“不能”。同学们有的说:“去和刘翔赛跑,和乔丹抢篮板球,是‘不能’。”有的说:“经常不做作业,写字潦草,作业本又脏又乱,不认真听课,不遵守纪律,是‘不为’。”学生们在比较中使认识有鉴别,态度有优化,品质有提升。在最后一个环节“你有什么话要对某同学说说”,有学生说:“要在自己能够去做、应该去做,而不愿意去做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能’。要让自己明白‘不是做不到,只是没去做’。”有的学生说:“希望你在对自己说‘不行’‘我做不到’之前,先好好想想,到底是‘不能’还是‘不为’,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鼓起勇气,告诉自己‘我能’。”……如此,态度浮出课本,沁入学生心田。

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而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老师,我们都想看见孩子们一步步地走进国学经典里去,变得优秀。我们的国学课要努力坚持“一课一得”,使学生在“一得”中养正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儒雅、淳静的气质,储蓄丰富的语言知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最终指向的就是“得一”,使学生“得一条国学之道”“得一路楼台直到山”,使气质自华,人生丰盈。

北大国学课心得体会 篇8

一是实在找不出再多一本、能吸引自己的书。那满书架的书,除了东抄抄、西摘摘,封面光鲜亮丽外,转了两遍也没找到几本“好书”;二是国学类书,家里已有一些,粗翻目录,感觉许多是基础性知识,再买有浪费之嫌。但最后,还是咬咬牙买了。到了飞机上,居然又被“关”了一个多小时才起飞,就非常庆幸自己那一咬牙的决定;可没看几页,就被一旁朋友借阅去,这一借就是整个旅程。我这位朋友是学问非常高的人,能这么喜爱此书,想来肯定有他的道理。回家后,我开始认认真真阅读,越读越感觉“国学无涯”。

其一是国学博大精深,我们毕一生之精力,恐怕也只能窥其千分之一。首先是对于国学,我不知者甚多,如此书中介绍的丁忧、夺情、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佛教四谛、佛家四十八愿等等概念,原先均未有所闻,更未得所知;其次是国学涉面甚广,这本书与别的国学普及读物所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新增了中华“食”之文化等,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想到了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想到了我们日常穿、住、行中所包含的华夏文明元素。再延伸开去想,我们的国学内涵实为浩浩汪洋,如书中序言所言:“想要真正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大师级人物,凭借一本著作是远远不够的。”再则是,国学之博大精深,以及其历史之悠远,许多我们原先知晓的只是一知半解,抑或是曲解者甚多。如我们现在常说的“无为之治”。书中指出,“无为”的“为”字,实际上是“违”,经过种.种演变才最终成了“为”。

所以,“无为”应该是“无违”的意思,即不违背事物运行的各种规律,而“无为之治”,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行事,不使自己有所违背。还有,许多人认为,道家的思想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地听天由命,其实是一种误解,本书中指出,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正是要求弟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后天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道教的清静悟道,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做事前真正参透事情的道理,以求更好地掌握大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是国学博大精深,即便是我们原先知晓的知识与道理,也不怕你温习千遍、万遍,因为每一遍都会有新知、新觉和新解。如世人只知其题、难晓其意的经典国学著作《易经》,本书在解释“十翼”中的《系辞传》时指出,《易经》是一部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著作,时间不会停留在坏事上,但同样也不会停留在好事上,因此,忧患意识才是占卜未来、趋吉避凶的重要前提。又如,众所周知的儒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内圣外王”,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先“内圣”,而后“外王”,也就是说只有先将自己的修为做好,才能成功地治理他人,这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道理。又如:佛家所说的“五蕴皆空”,说的是放下,但不是失去;说的是适应,而不是改变;说的是享受,但不是迷恋。

2017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 篇9

2017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会知道古代先人的的教诲,领略到中国流传几千年文化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

1、在完成原有的学科课程,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突现“国学课”的特色。

2、学习《弟子规》进行童蒙养正教育。

3、学习《千家诗》扩大学生识字量

三、教学重点:

4.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5、培养思维活跃、心境平和、有自信、会自省、能自学、敢大胆展示自己的学生。

四、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

三月——五月上旬:学生熟读1-8课文,拼音能读会写;《声律启蒙》熟读于心并落实于实际生活当中。

五中旬——七月底:学生熟读9-17课文,精讲课文,完成相应的习题;温习《弟子规》,继续监督其落实情况;学习《神童诗。卷首语》。

《弟子规》《千家诗》熟记于心,继续监督《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落实情况。

(注:在第二学期期间,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进行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交际能力、看图说话。)

五、辅助活动:

1、开学初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摸底调查。

2、学期末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对比调查。

3、每周对学生落实《弟子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表彰优秀的同学。

附:

教师跟进要求:

1、熟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

2、不断查找、阅读相关教育教学资料,主动与同行、专家探讨交流。

2017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的选择。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2017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国学社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篇10

2013年5月11日晚,廊坊师范学院国学社首届大学生说课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

首先广播站站长王忠庆学长为活动至了开幕词,希望活动顺利的举办,也祝愿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接下来比赛正式开始。6组参赛选手分别是张晗,李可,庞焕金,孙柳洁,张凯霞,杨文及他们的搭档,他们说课的内容分别是才女李清照的一生,古建筑的修善,圆明园的昨天、今天于明天,论虚静,走进故宫,舌尖上的记忆。选手们出彩的PPT设计,精彩的内容解说,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让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度过,不仅为观众增长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比赛结束后,社联副主席高志远学长至活动闭幕词,并对社团以后的发展及社团社长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最后国学社社长苏庆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此次说课比赛活动在社团成员充分准备、密切配合下,各阶段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国学的兴趣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国学知识,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展示出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的青春活力,得到了在场嘉宾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前期宣传力度不够,造成观众到场情况不是很理想;负责摄影的人员不足,导致影视资料不够。我们会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和不足,继续探索,开拓创新,为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活动而奋斗。

获奖名单

一等奖:杨文,田俊杰

二等奖:张晗、安圆圆;李可,李红;

三等奖:张凯霞,郭莉;庞焕金,张蕾;李杰,王柳洁,陈艳艳

廊坊师范学院国学社

国学公益课 篇11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专院校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目前大学国学教育中过多注重理论层面、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研究,偏重于浩如烟海的文献研究与思想学术剖析。虽国学的大众化推广正逐渐成为国学研究的热点,也有很多的学者专家进行国学知识大众化推广,但很显然国学与当代生活的息息相关,国学除了知识层面的价值外,还有着生活化、日常化、艺术化、实践化的特点。我校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以中华人文经典书籍为素材,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基础,以经典文本为呈现形式,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阐释最具民族性、人文性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学前教育的师范生而言,国学课程无论是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从教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经过高考的洗礼升入我校的,从上学期的《文学欣赏》课程来看,学生显示出了较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基础,但普遍存在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的特点。为此,笔者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每节课的相关典故,课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讲授。

一、安排课前练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提高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和设计教学的能力。为此,对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前练讲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一名负责人。每组的任务是中华传统文化介绍。要求学生制作ppt课件,利用课前10分钟,选取两名代表把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性的汇报。练讲全程要求脱稿完成。课前练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二、每课诵读经典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国学经典要从诵读中体会内容的深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瑰宝,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可以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大量、反复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教学中安排“经典每课”这一环节。学生诵读古人经典,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蒙学篇目中《三字经》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从南宋开始成为历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对后世影响深远持久。《三字经》采用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笔者以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播放《三字经》图文朗诵,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在诵读环节中,笔者让个别学生带领全班同学齐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采用听读、范读、个读、齐读等不同诵读方式,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热点问题讨论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淑湘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师生互动很少,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在教学中,笔者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德育渗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如在《弟子规》中有“凡出言,信为先”。结合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笔者让学生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四、设计实训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为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都会设计实训环节,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安排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如在解读《三字经》的“孝悌”部分时,学生设计的教学中渗透了感恩教育,他们注意引导幼儿感恩父母。教学中引入经典小故事,并配上图画讲解,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选篇目为学生设计诵读比赛、感悟演讲、情景表演、歌曲编唱、辩论模拟等多种活动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完善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如果仅重视期末成绩而忽视学生平时成绩就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该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平时表现。

为了能公平公正地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笔者等将《国学经典诵读》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设定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0%。具体实施过程:

(一)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占10%,包括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出勤等,考查学生上课状态;课前练讲占30%,在汇报时根据内容准备的是否充分、课件是否清晰美观、语言是否自然流畅,教师最后以小组合作综合完成情况及每人分工情况给定成绩、评定成绩;课堂笔记、作业、小测验占10%,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

(二)终结性考试成绩:采取期末经典诵读汇报的形式进行。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汇报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占30%。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检查学生积累国学经典篇目的背诵情况占20%。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篇目的自主意识。

以上环节的实践教学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真正将国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融入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践体系研究成果。编号:HYZC2014-7)

参考文献:

公益课实施办法(定稿) 篇12

关于开设公益课暂行办法

为加强对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在校内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我校实际,借鉴外校的实践经验,自本学期开始,学校开设公益课。

一、开设公益课的基本做法

(一)公益课的安排及管理

1、全院所有班级每学年统一安排一周公益课,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平均安排各系上公益课的班级);小班每周安排二个,大班每周安排一个,从开学第一周至复习考试)。

2、全院公益课值勤由学生处统一管理,教务处、设备管理处、安保处协助。上公益课的班级在公益周开始前的周末晚自习由班主任进行动员和安排。

3、班主任兼任本班公益课指导教师。公益课期间,班主任除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需要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学生的各项公益活动,并给予具体指导。

4、每周公益课结束时,由公益课考核小组对该班学生按时到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临沂职业学院系部教育质量考评细则考评)。各系每学期所有班级公益课综合评价的平均分即为该系该项得分。

(二)每周公益课设岗及要求 1、纪律检查岗位 2、宿舍楼管理岗位 3、劳动、服务岗位

以上三个岗位人数分别为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尽量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必须佩带《公益课值勤》牌上岗。

二、公益课各岗位职责要求

(一)纪律检查岗位职责要求

1、纪检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从早上起床后至晚上熄灯后30分钟。

2、每日纪检范围:

(1)检查早操出勤和做操情况;(2)检查自习出席人数和自习秩序;

(3)检查课间学生破坏卫生、损坏公物设施、打架斗殴、骂人、说脏话等不良行为;

(4)检查晚自习后不及时准备就寝、谈恋爱、打架斗殴、在宿舍楼乱泼水、乱扔杂物,不按时熄灯就寝等不良行为;

(5)检查集会时遵守《集合开会常规》情况。(6)查处违犯《就餐制度》的不良行为。

3、对违纪行为要当场作好记录,写明违纪事实,并按胸卡记清班级、姓名。

4、需给予校纪处分的严重违纪行为,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上报学生处进一步调查、处理。

5、需执行罚款的违纪行为,要开写“罚款通知单”,由违纪人按限定时间亲自到校财务科交款。

6、出现紧急情况和重大违纪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7、每日汇集、填写、上报“纪检情况日累表”(一式二份)。内容包括学生宿舍楼管理岗位查处的违纪行为。填报的“纪检情况日累表”字迹要清楚、工整,内容要具体、属实,须于第二天课间操前送交学生处。

8、负责教学楼的安全保卫工作,按时关窗、锁门、开门,防止失盗和损坏公物的现象发生。

(二)宿舍楼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1、宿舍楼管理岗位值班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从早上起床后至晚上熄灯后30分钟。

2、宿舍楼管理岗位要求

(1)协助公寓管理员负责学生宿舍楼的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止外人随便入内)和晚自习以及熄灯就寝后的宿舍楼管理工作。

(2)协助公寓管理员等防止和查处楼内各种违纪行为:损坏公物、破坏卫生、浪费水电、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不按时就寝等。

(3)与公寓管理员一起打扫宿舍楼内公共卫生,保证厕所、水池畅通无阻。协助检查各宿舍内务卫生。

(4)随时关闭水龙头,发现损坏,及时报告有关人员。(5)将每天查处的违纪行为及时向纪检岗位人员报告,以便集中填写纪检日累表。

(6)发现重要情况和严重违纪行为时,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

(三)劳动、服务岗位职责要求

1、按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1)每日上午清理卫生死角。(2)每日下午打扫一次全院教学楼内及周边附近的卫生。(3)参加绿化校园和承担其他劳动任务。

2、安排6名男生参与校卫队值勤。2人从早上起床至晚上10:00在南校门门卫值班室同安保处值班人员一起值班;2人从晚上7:00至早上起床与安保处值班人员一起负责夜间校园巡逻;2

人轮岗。

3、爱护劳动、卫生工具和值班室物品,做好借还、保管及交接工作。

三、公益课指导教师(班主任)职责

(一)公益课期间,指导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以赴地指导和组织本班学生做好各个岗位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一般不得请假、缺勤或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校外的要住校。

(二)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中,要深入学生,全面了解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并主动承担责任。

(三)与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出现重要情况或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

(四)公益课前一个星期日晚自习时间与上一个上公益课的班级进行交接,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公益课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公益课的目的意义和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同时按岗位要求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公益周结束的周末晚自习时间必须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总结讲评,使全班同学明确上公益课的收获和取得的成绩,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各班级要在每位同学书面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班级的公益课书面总结。

国学公益课 篇13

内容摘要: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名中华儿女无不被其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与民族灵魂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国学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教育模式,希冀通过国学教育,能在培育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构筑青年学生的中国精神。

关键词:国学教育 思政课 可行性

高校作为国家的理论文化重镇,有义务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国学教育的深入交融,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作为文化重镇的责任担当,离不开高校持续弘扬国学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不断融入国学教育,是塑造高校学生的民族性和中国魂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模塑高校学生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任何伟大的民族必定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而其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有着积极历史作用并且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国学教育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进行融会贯通。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国学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紧密串联起来,把国学中的精神财富视为民族的永恒财富,必将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豪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底气所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变革,思想交汇的激烈碰撞,我们迫切需要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发挥国学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进一步激起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新一轮热潮,不断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国学教育正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德育教育中具有无可比肩的内在优势,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高校学生在自身民族精神塑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强化高校学生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2.国学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培养高校学生中国精神的必经途径

强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和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构筑中国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中国精神,首先必须强化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就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足够了解。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都高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更为全面的要求,高校学生不仅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意义上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认知和增进文化认同,而且要在具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施以创新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融入国学教育,强化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实现培养高校学生中国精神的目标。

3.国学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新时代最激烈的竞争必将是人才竞争。“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培养既有能力又敢于担当的青年人才,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新型人才已成为中国未来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总书记指出:“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深入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持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价值影响,帮助高校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其进一步提升人生境界打牢精神文化基础。在培养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厚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国学教育土壤,持续为新型人才培育提供充足养料。

二.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的可行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千百年来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内心深处。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学经典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正是当下最为生动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1.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学教育的融入提供新的契机

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未来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级人才的必然环节。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经典的重要载体,能够为青年学生提供广袤的精神家园,这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将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当其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坚定中华文化立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区别,把握好课程教学中的方向,让国学教育在为高校学生提供精神指引、构建精神家园等方面发挥作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实现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找到新的突破点。

2.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需要国学教育的融入

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就必须始终牢牢占领思政课这个理论阵地,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必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身之本。在思政课教学中,立德树人中的“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包含了国学所倡导的优秀的“德行”。培育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思政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三.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国学所承载的中华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基础。高校思政课融入国学教育,就是要让国学教育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具体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1.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贯穿国学教育活动。思政课教学实践目标与国学教育是一致的:其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基础就是先立德,根本在于树人,最终实现教育人才成为德才兼备的“完人”。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实现思想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目的在于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把国学教育贯穿思政课始终,必将产生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促进新生代青年人才自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政课教学主题活动中不断拓宽国学教育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更加注重国学教育经典的潜移默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终极目标。思政课融入国学教育要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和文化品格塑造,重点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国学专题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同时坚持国学教育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观察中认识我国的国情现状、了解社会热点,从而达到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

3.培养具有国学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身教大于言传,教师的德行时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角色之一,推进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国学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高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队进行国学知识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国学文化水平。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加强国学教育,要善于在课堂中引经据典,让学生沐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厚氛围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在课堂中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高校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借助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始终占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实?F“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构筑强大的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磅礴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G];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菅建伟;国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J];《文化学刊》;2017年05期

[3]姚冰;国学传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45期

[4]贾德辉,黄晓通,由琨;国学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契合点研究[J];《亚太教育》;2016年07期

[5]张加明;高校国学教育的路径探讨[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注:本文是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规划课题“国学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研究”(SZJG-1720)阶段成果。

上一篇:oa办公系统使用说明书下一篇:描述粗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