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通报

2024-07-09

政情通报(精选2篇)

政情通报 篇1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在XX镇第十七届一次人代会上的政情通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做政情通报,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一、一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镇十六届六次人代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各位代表和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创建卫生城镇为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探索执政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在发挥基层政府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1、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按照“稳粮、兴牧、增加二、三产业”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现有“一村一品”的基础,着力培植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南片各村打造手工编织和养鸡基地;在中片108国道沿线发展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非公有制基地;在北片沿渭一带及东片各村发展以猪、牛、鸭为主的养殖业基地和旱莲菜、花生、地膜红芋为主的种植业基地。目前,全镇粮食总产一直 保持在42500吨左右,牛存栏3980头,羊980只,鸡、鸭存栏19.3万只;苗木花卉、药材、蔬菜2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0元。加大对宏达包装材料厂、神灵寺木材加工厂、云超工艺厂等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场供需两旺,以宏宇超市、浙客隆超市、海洲大酒店、505神恩饭店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发展迅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大幅增长。

2、着力加强财源建设,财政收入提前完成任务。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直补款全部足额发放到位,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加强对工商、国地税、耕地占用税及契税的征管工作,努力培植和扩大税源,2006年圆满完成48.55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2007年上半年实际完成31万元,占全年53.4万元任务的59.9%。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成绩突出。

我们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的实际,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途径来抓。由一名副镇长负责此项工作,镇上专门成立了劳务所,并在各村确定了劳务经济人,从宣传动员、信息中介、组织输出、跟踪落实等方面切实搞好全程服务,2007年上半年劳务输出2940人,占全年劳务输出任务3200人的91.9%。累计在外务工人员达到7890人。为了打消出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镇邀请县保险公司人员来我镇对各村有关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在出外务工人员中大力推广保险业务,做好劳务输出保障工作。

4、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疫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2006年初突发的禽流感疫情,全镇提前安排,抢先预防,镇禽防办与27个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施层层负责责任制,建立疫情监测站27所,培训防疫员32人。全体干部放弃双休日,走村入户强制免疫,建档立卡,对全镇19.3万只鸡鸭、3.85万头猪、3720头牛、850只羊全部进行了强制免疫,采取统防与补针相结合,除“三不防”外,强制免疫率达100%。更重要的是在“两防”工作中,我镇制定防疫预案,明确防疫责任制,把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07年在全国生猪因疫出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全镇10.2万只鸡鸭、1.2万头猪、980头牛、510只羊以建档立卡,统防与补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免疫率达到100%,生猪存栏数保持在稳定状态。在制度完善、领导重视、干群一心的条件下,我镇养殖业经受住了两次重大的疫情考验,确保了该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我镇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疫情的能力的增强。

5、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防范胜于救灾,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06年至今,及时修复河堤险段和水毁道路;多方协调,建设新河、西晋—龚家庄两座桥梁,保证了群众出行、生产生活的方便和安全。王屯—耿峪河排水渠是我镇中南部行洪排涝的重要河段。由于淤积严 重,稍有雨涝便在尚九路形成大面积积水,长久不退,对附近居民房屋安全造成威胁,农田无法耕种。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我镇将该河段排淤修复工作作为2007年为群众办理实事大事的首要任务来抓,我镇领导经多方协调,筹资10万元,于2007年2月动工,于四月底完成全部工作,工程竣工。

调整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制定了安全生产处臵预案,同各单位、各村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全镇23所中小学进行了集中安全检查,对11个村的危漏校舍进行了维修,确保了师生安全。根据季节情况适时对全镇“三夏”防火、春节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地震灾害预防、夏秋防汛等进行安排布臵,制定预防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确保无论何时有紧急事件发生,全镇各级干部都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今年夏季,因持续暴雨,耿峪河新范段堤防打开,镇领导及时组织干部将决口堵上,排除险情。有效地保护全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在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策划、包装和争取工作,进一步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通过各种招商渠道,内引外联,吸引资金投入,不断增强镇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活力。2006年引资2490万元,为全年任务2400万元的103.75%;2007年上半年引资1780万元,为全年任务2400万元的74.2%。2006年我镇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6349万元,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1万元,占任务总量的100.03%。

2007年我镇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7936万元,目前已完成493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2%。

(三)在注重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1、民政社保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对全镇27个行政村的特困户进行了调查走访,摸清底子,制定了救助脱贫计划。对全镇1132人次发放优抚资金116200元;给1088户因灾、因病致贫的群众发放救济款232000元,发放救助面粉561袋、救助衣物53套。;确定了7家广厦工程建设帮扶户,发放广厦工程款17500元;对全镇90岁以上老人及时足额发放保健补贴;救济解决了16名特困残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同时,2006、2007年多次暴雨造成我镇部分群众受灾,房屋损毁、减产减收,我们及时将灾情上报县委、县政府及县民政局,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医就、有房住。把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照相,积极申请“霞光工程”,建立乡镇敬老院,申请报告已报请县民政局审批。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富有成效,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截至目前,我镇共参保4.61万人,2007年上半年已经报销310127元。确保农民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以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镇为主线,坚持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原则,深入开展关爱 5 女孩行动,加强计生人性化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3‰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出生漏报率控制在3%以下;重点对象“三查”率达100%,一般对象“三查”率达98%;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治理工作,二孩新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计生转移支付经费落实到位;农村独生子妇、双女结扎户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兑现率100%,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9%以上;在今年“八清、八查、八落实”动员会后,县上分配了182名任务,针对任务量大,对象户分布分散的困难,我镇干部不辞劳苦,经常性地放弃休假,耐心做工作,已圆满完成任务。通过认真地开展广泛宣传、入户调查、上报复核等工作,生殖保健及普查率都达到了县上规定的标准,经常性和突击性的计划生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一致好评。

3、以创卫为契机,街道卫生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按照全县关于创卫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镇专门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有效的工作机制,以街道管理和卫生整治为重点,全力加快创卫工作步伐。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出动宣传车26台次,悬挂、张贴横幅、标语160余条,深入村户进行“创卫”宣传,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固定4名清洁工每天早上清扫街道、清运垃圾;对街道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的修车点、卖煤点、饮食点进行了认真清理;对出租车、客车、机动三轮、摩托车乱停乱放、抢客 拉人的不文明行为予以纠正和制止。同时,保证了街道卫生整洁,秩序良好。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我镇领导带头坚守岗位,广大干部放弃双休日,组成巡查队日夜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扑灭火点,全镇无小麦、苗木被烧毁,无大的着火点出现,保护了群众财产安全,提高了环境质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镇上对综治办、司法所力量进行了加强,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完善了“天网工程”的一系列措施,健全了网络机构;发挥了基层治安中心户长、治保组织、老年协会的调解作用,切实进行“三排查三落实”工作,搞好“一队、两会、三员”的队伍建设;健全了综合治理的各项制度和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处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深入开展“平安周至”、“平安尚村”创建活动,我们按照“全面规划,分段实施,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落实分步平安创建任务;创建“平安畅通镇”,加强管理,进行交通综合整治;大力进行司法所建设,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少花钱、花好钱、建好所的原则,通过多方努力,司法所建设已完工并通过市上验收。这些工作的进行为维护一方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司法调解工作得到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5、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集访、越访率明显下降。如何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地区稳定,镇党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信访工作。2006年初明确了分管领导,健全了信访工作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信访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镇领导轮流值班和轮流信访接待日制度,专门成立了信访办公室,并安排一位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专职接待来访群众。接待流程规范,有接待记录、有传递程序。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度下降,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件,办结10件,转司法等部门处理1件,结案率100%,维护了群众利益,确保了一方稳定。

(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1、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

我镇按照“试点示范,重点推进”的思路,重点抓好围墙、涧里、梁家等市、县及镇级新农村重点村的建设工作,全镇27个村都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围墙村部建设投资10万元,广场建设投资5万元,出村路投资10万元;涧里投资104.4万元建设道路3公里;梁家村部建设投资8万元,砂石硬化道路3.7公里,投资45万元,水泥硬化道路2.7公里,投资78.3万元,旱莲菜基地200亩,投资130万元。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梁家旱莲菜示范基地、新范韭黄示范基地、新河村由山东客商投资的订单式卷心生菜基地等沿渭蔬菜产业发展喜人,示范基地面积均达到百亩以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张屯、龚家庄等村的竹器编织等特色产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涉农补贴实现“一折通”发放,确保了党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杜绝截留、挪用、抵扣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方便群众领取兑付资金,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能繁母猪补贴1115户,1971头共计98550元已兑付完毕,小麦良种补贴已兑付3万余元,能繁母猪保险和生猪补贴兑付工作即将启动。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我镇今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公路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镇今年道路硬化任务12.491公里,已经完成15公里,超额完成任务。且尚村出村路各项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动工,争取在近期完成。

按照县上安排,由林业局牵头对乡镇道路和小城镇进行绿化,对此项工作,我镇高度重视,已完成5.1公里的绿化,植树4500余棵。

(五)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2006年初实行了干部招聘制。对领导和干部都实行双向选择,双向招聘,明确分工,各职其责,层层签订了岗位目标责 任书,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坚持每周一、三、五早上,集中学习一小时,每周五下午汇报本周工作,使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此外,在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全镇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

特别在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中,镇党委、镇政府深刻认识到该工作是一项国情国力的大调查,时限性很强,每一项数据都关系到上级领导对三农工作的指导和决策,来不得半点的疏忽。在全镇范围内抽调工作责任心强的30名同志任各村指导员,233名同志任普查员,并组成了镇农普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策划,认真实施,使得我镇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镇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镇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代表及关心支持我镇工作的有关单位、有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一阶段,我们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上级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的更新不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大、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对尚村的宣传力度不大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希望与会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多为我们 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今后设想及措施

今后我镇的工作设想是:继续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信心积极贯彻“四化”理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创业新群体,大力发展城镇特色经济,立足优势资源上项目,突出效益兴产业,努力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提速增效,确保经济总量年递增11%,力争12%,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具体措施是:

(一)大力弘扬务实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阳光型政府。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引导全镇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执法体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要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高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镇、村干部要不断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不仅要“一身正气好公仆”,而且要“满腹才华做栋梁”。要有创造性地解决人 民群众面临的新的问题的能力,要发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项工作都要定责、定性、定量,力戒空谈、力戒浮躁、力戒浮夸,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奖惩制度,建立舆论监督、社会投诉、过失追究机制。

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根本措施,创新落实机制,夯实落实责任,努力建设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政府;建设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公正廉明的政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阳光型政府。

各位代表,全镇第十六次党代会已经为我们绘制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我们要在镇党委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协助下,继续发扬过去那么一种忘我的干劲、一种昂扬的斗志、一处拼搏的精神,转变观念求发展,真抓实干促工作,做到改革有新突破。工作有新局面,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为早日把我镇建设成为文明、发展、和谐乡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挥不去的西政情怀 篇2

时间:2009-04-29 15:

31作者:孟澍菲

新闻来源:正义网

龙宗智,1954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后返该校先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曾任军事检察院检察员、副检察长、检察长,大校军衔。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现任四川大学985工程法学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

第一次见到龙宗智是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面容清矍的他绕过半个会场,径直走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儒雅的风度透着一股军人气质,在到场的众多法学家中显得很特别。

1978年龙宗智作为军队的基层干部参加高考,到西政读法律本科,尔后又先后回校读硕士、博士,其间在军事检察院工作多年,前前后后这么一算他竟有着28年的军龄,1998年底,他从部队转业被特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时已是大校军衔。

后来他作为校长入主母校,因冷峻形象和干练作风而被学生称为“西政的普京”,不过,他本人认为大学里需要的不是普京式的铁腕人物,而是善于协调和沟通的带头人:“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重建西政曾有的对中国法学界、法学教育界的重要影响。”

西政结缘

“卡车沿嘉陵江溯流而上。我对于江河并不陌生,但是当日的观感却很特别。左面高岸,右面深谷,江水浩荡,烟雾迷茫。此情此景,与卡车上一群胸怀远大、豪情万丈的年轻人当时的心情不是很相配吗?” 西政1978级学生、学者梁治平至今难忘1978年到校第一天的情形。龙宗智有着相同的记忆和感触,因为他也是那时走进“西政”的。

正如他们的同学、学者贺卫方所言“1978年恰好是西政50年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25年历尽磨难,凄风苦雨;此后的25年劫后重生,柳暗花明。”这一年,龙宗智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学教授陈兴良在为西南79级邱兴隆教授的博士论文所作序中称,“我对西南政法大学情有独钟……,似乎歌乐山有一种仙气,从歌乐山走出的学生都有一种成仙得道的感觉”。

“西政有一种仙气”的说法不胫而走,并传播开来。深处幽境的西政人修得不与世争、不以浮躁、潜心学问的品性。而这种品性在龙宗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学家郑也夫曾说过,治学上有三种态度,也是三种境界,即功利、求道与游戏。在龙宗智看来,功利是学以致用,既可以功在国家,利在社会,又可以功在个人,利在家庭。无论为公为私,只要积极并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就没什么不好。第二种是“求道”,即探求真理,这应是推动学习研究的基本动力。第三种态度是游戏。不是不务正业、游戏人生,而是将学习当作一种娱乐,既不求功利也不求真知,只是对过程的快感体验。这种境界不易达到,却也并非不可能。比如写文章,冥思苦想、焦头烂额,一旦来了灵感,思如泉涌时,就会感到快乐无比。

苍翠的歌乐山、幽静的校园相伴,龙宗智参透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并乐在其中。

“五十有惑”

“圣人言四十不惑,我是五十仍然常有疑惑。” 一个带着“问题意识”的学者,随时随地都会遇到“问题”,但是,龙宗智始终坚持做一个理性的学者,并“在问题意识下不断地追问”。

同时,作为实践型的学者,龙宗智从来都不只固守于书斋,“我二十多岁读本科,三十多岁读硕士,四十岁以后读博士,在实际部门探索实践合理性,再到学校去把握法理合理性,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援。”

他曾写过几篇“非专业性”的文章。其中《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一文抛开旧有的思维,按法人法治的要求来谈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触及了高校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它提出,“目前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政治与管理上的积极功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政治框架与法律框架不够协调;党委与行政分工与权责不够清晰;主要领导人员职责与职权行使方式不太明确等。其危害一是可能制造矛盾,形成内耗,损害事业;二是导致人治化倾向,妨碍高校的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制度创新,建立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保持党委制的同时实行校董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在现行体制内作局部性修补。如制定实施细则,构筑合理框架,协调配置人员等”。

2003年的SARS令全国措手不及,隔离,作为一种人身医疗性强制措施,成为全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缺乏健全而有效的规范。当时,作为一个学校的行政领导,龙校长面临着现实的压力。结合法理与实践体验,他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传染病防治中的制度对策,文章引起中央分管领导的注意,批给国务院法制办,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建议在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的时候考虑。

把现实问题纳入法律框架下,用不离主流同时也不失深度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人称之为“龙校长似的智慧”。

临危受命

对于出任西政校长,龙教授只说了四个字:“想做点事”。言简意赅却落地有声。

西南政法大学创造了中国法学教育的辉煌和奇迹,被誉为法学教育的“黄浦军校”,它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国法学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始终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一方面,因为这所院校对中国法学界做出了特别的贡献,这里是培养中国法学人才的摇篮,全国一半以上的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学者、大律师从这里走出去。

西政的辉煌渐渐退却、深陷困顿是从1997年底申报“211工程”失利开始的,接下来西政被下放重庆管理,由全国性大学变为地方性大学,再到后来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引一段西政B BS上著名的网文:“诸多老师纷纷离去……我们始终不明所以。惊疑中,种种猜测纷纷浮上来……猜测的声音后来渐小,而怀疑却成了西政学生的一种可贵的精神——怀疑我们的所学是否能和他人一比,怀疑地处偏僻是否真是西政的劣势,怀疑学校制度,怀疑校领导对教育是否口惠而不实!上个学期,换了校长。西政的学生仍在怀疑,而这种怀疑已成了一种思考方式。思考自己的命运,思考如何使西政再度强势。”

龙宗智就是在这种怀疑中走上了西政校长的岗位。西政是他的母校,他深知当时西政的艰难。“由地方来办全国重点大学本身就很矛盾。全国性的大学本应由国家来办,现在交给地方,地方也有压力,作为学校无论是从地位上还是经费投入上都受到影响。”“地处这个地方,靠什么留人,这是西政的难题。虽然现在教育并没有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教育人才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龙宗智认为在这种无序的竞争中,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中西部的院校,“这些学校财力总是有限的。”

2002年7月,学校出台政策,最高拿出5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

2003年7月,西政被授予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8年,成为教育部、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

上一篇:草丛探索之旅作文400字下一篇:在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