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英语课堂感想(通用6篇)
博士英语课堂感想 篇1
博士论文答辩感想
昨天是周一,第一次听博士生论文答辩,感受了下博士论文答辩的气氛,顺便还见识了一些专家们的水平,感慨很多,收获很大。
对于答辩的印象还停留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并且过去主要是走过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严肃、很重要的事情了!今天开始答辩的时候气氛就异常安静,令人心慌。我听的论文研究是糖尿病,对于生理方面的知识以前也只是粗略学过,并没有什么概念,尤其具体的概念、数据统计等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然而,她的题目吸引了我。印象中的博士论文都是需要做出一定成果的,在听了博士生自己的介绍后,感觉到研究的意义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大概感觉研究结果更多的有助于研究糖尿病的起源和轻微的缓解,而我幻想的是对于疾病的治疗方面的帮助。最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糖尿病是治不好的,只能预防。但是,我希望并且相信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没有人能够担着糖尿病这个名称健康的生活,有时候自己的名字都可能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更不用说糖尿病了!因此,我希望今后的研究试着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搞,而不是在围绕概念周围找意义和价值,因为对于我们人类发展来说,意义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容易被替代的。
另外的收获就是专家的点评,总共六位专家,问的问题都很专业、恳切和实际,好在该生在相关领域做了长时间的研究,对相关概念、方法、成果等都了如指掌。另外,试着估计了博士生的年龄,我在犹豫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考个博士。开始想象如果我在台上,该如何面对了!
新课改下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感想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全面发展 互动 主动性
现在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
高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中,带给我新的反思和感想。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改形式下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尽量问他们难度适中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英语。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就很高兴地表扬他们,一句“Very good”,就可能让他们倍受鼓舞,信心大增。同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即使他们回答错误也说一些鼓励的话。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消除畏惧心理,慢慢喜欢参与课堂活动。而且这样还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相应地提高要求。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如果老师带着一份愉悦、积极的情绪走进教室授课,驾御课堂、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便更强,教学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对教学内容的阐述就恰到好处。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就会被感染而进入兴奋状态,学起来就倍感轻松,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了,同时教师又能从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受到鼓舞,讲课更带劲儿。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现在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怎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情景,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应该总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认真的倾听者,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积极提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发言的同学要有目光的交流并以微笑、点头或鼓掌等形式回应演讲者。教师同时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口语,并且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学以致用,这其实就是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结果。
四、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
总之,一名好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其自主学习,不断激发英语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书目:
1. 《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陈仕清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鲁洁 江苏教育出版社
博士英语课堂感想 篇3
davin(金币+5): 优秀文章 2011-03-03 13:59:12
从2003年开始读硕士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漫长的8年的时间,前几天论文送审结果回来,有一个审稿人给了修改后重申的意见。觉得对自己的打击力度很大,痛过之后静静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论文,觉得尽管审稿人有些话说的有点严厉,不过自己的论文确实有些问题,自己安静下来,改了一段时间,现在觉得差不多了,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希望兄弟姐妹们引以为戒,一次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的盲审。
大家把自己做的与引用的尽量分开,提炼突出自己
首先从内容方面,做的事情来。我的论文的写作中,因为当时在国外,与我这个领域的一些最初的专家在一起,我文献搜集的很多,阅读的也很多。所以在每一章写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我都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别人做的进行对比,结果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放在一起,结果就往往被理解成是教科书式的罗列,没有创新性。痛定思痛,我分析了以上的情况之后,把对文献的引用与讨论部分全部放在了绪论部分,在下面的章节里不再叙述别人的东西,突出自己的东西。
其实在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还想好好注
论文中的错别字与格式的问题。意这些的,可是写毕业论文是个枯燥又很累的过程,写到后来就没有心思好好对这些东西进行修改与美化了,结果错别字还有不少。回来之后我打印了三本,送给我读博士的师弟师妹,让他们帮我读一遍找找错别字和排版方面的问题,我自己也拿一本,逐字逐句的进行了修改。修改过程中确实发现很多句子说的不好,有些句子不够简化,最后我发现经过师弟师妹以及我自己的检查,发现了上百处可以更改的地方。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送审之前最好也请别人和自己一起再把论文中的小地方认真检查一遍。导师太忙,不会做这种事情,只有找同学了。我在国外的时候看到过别人做的这样的服务,就是找个同学,两个人到图书馆,找个地方,逐字逐句的把论文读一遍,遇到问题就记下来,马上修改。可惜当时我没有能够好好借鉴,不然也不至于此。
论文中的图表,最好在写之前就用EXCEL做好,因为论文尽量用黑白的打印,所以曲线什么的区分最好用不同形式的线条来区分,而不是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底色最好用白的,这样图表更清晰,还可以省下彩色打印的费用。认真检查,费点劲把不清楚的图片重画,不要吝惜这一两个小时,等到论文被毙的时候,损失的是几个月。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由于参考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要与后面的一一对应。文献很多,当你更改其中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如果后面没有及时改正,结果会造成与文中的不对应的问题,审稿人就认为你是编造的。我的论文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不是编造,只是修改的时候删掉了几个,插入了几个,在最后的文献里面没有对应的删掉。后来发现好想可以用尾注引用的方法技巧来避免这个方法。
论文的摘要,最后一章,总结与展望,以及每章的引言与小结部分是及其重要的,要注意自己的用词,认真修改,因为很多审稿人很忙,就通过这些部分来判断你论文的质量,所以这些地方的用词,形式,句子都要认真修改。
总结起来我觉得博士毕业论文修改应该按照以下几点步骤:
1.查找错误,看看论文前后章节所做的试验数据,材料等方面有无前后不一致的,自己的试验数据的正确与一致是很重要的,如果发现你造假,审稿人的印象马上就下来了。所以做到第一步,真实!
各章引言,小结,以及最后总结与展望部分的认真阅读与修改,2.摘要,至少保证句子通顺,尽量少用介绍了之类的字眼,多用提出了,探讨了,研究了之类的。
3.全文图表的修改,图表清晰。4.全文错别字的修改。
5.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与原文一致,尽量用近期的新的文献资料。
博士英语课堂感想 篇4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 英语听说教学
博士研究生听说技能的特点
1.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良好的英语听说技能,实际上是集英语能力各方面之大成,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目前的博士研究生,多数听说能力较弱。
2.思维能力。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和练习口语的机会,博士研究生在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时,很难在短的时间内想出答案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无法把最为简洁明快的回答反馈给对方。
3.心理素质。要想真正具备英语听说技能,除了宽厚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部分博士研究生由于练习得不够,发言之前忐忑不安,发言时前言不搭后语。
4.文化素养。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要求知识面广阔。在这方面,博士研究生还要了解本专业以外的文化、科学、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摄取以母语为主,还存在将这些信息通过英语口语表达的困难。
博士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英语综合技能不均衡。调查发现:超过60%的研究生因其时间和精力有限,课外读物多为考试用书[1];除了顺利毕业、拿到学位以外,其他方面无暇顾及。由于博士研究生偏重学术论文的阅读和书写,进行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有限,导致他们对口语学习不够重视。
2.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落差较大。很多博士研究生满腹话语不知从何说起、怎样去说,难于有效地组织英语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高级的口语交际需要研究生进行批判性的探讨,能够就反对意见进行辩驳,这就要求研究生从“能说”转向“会说”,对他们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目前的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教师有时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造成研究生的英语应用技能较差,不少人虽然能听明白,却羞于说得不好,常常因为紧张焦虑而失语。
4.多元化、包括本土化的文化素养不足。目前对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介绍停留于单一输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内容输入,部分教材内容老化,这种单一、不具时效性文化的传授已不再适合教育国际化时代的英语教学。
问题的成因分析
1.以应试和“考级”为目标的学习观念根深蒂固。这样背离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更与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很不一致,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不足在所难免。
2.教师缺乏行动研究。有学者认为,“项目化生存”是中国大学的“重病”之一,不断有老师对付着去做一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项目,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2]。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开展英语听说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实际研究提高听说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学生听说水平差异大。博士研究生出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校背景,口语水平的差异成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的主要障碍之一。
4.单向式文化输入不适合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和文化比较的缺失[3]。英语听说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跨文化意识,包括本土化意识。衡量一个人英语听说水平的高低,应如威多森所谓的“真正掌控这门语言使其为你所用[4]”。
教学策略及建议
1.创造适合博士研究生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努力创造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以利于研究生在情景对话的环境中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
2.中、外教结合体现各自优势。中、外教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博士研究生听说教学水平。
3.在博士研究生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面对本科外语教材层出不穷,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却逐渐老化的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开发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听说教材。
4.进一步改革关于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有些省市已经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说技能二合一的测试[5],这种英语口语自动化考试的经验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卜小伟.禁忌语比较教学[J].出国与就业,2012(1):146.
[2]温儒敏.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J].读者,2012(6):20-21.
[3]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6.
[4]闫艳.从“标准英语”到“中国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观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57-259.
[5]于琴娣.浅谈如何利用人机对话契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0(12):212.
英语学习:回忆与感想 篇5
谈到学习英语,最头疼的就是生字。这个问题在英语阅读中尤为凸显。脱离开课本独立看英文书,第一道难关便是满篇生字。课文里所学过的那些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大量补充词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需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奏效。我读过吕叔湘先生写的一本讲英语学习方法的书:《中国人学英文》。它本是针对高中生的,谈怎样查字典、学发音、学语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英文书,等等。对这本书,初升入大学的人也不妨看一看,总结一下中学六年学习英语中的经验教训。
中学时代学习英语的方式主要靠老师讲、学生念。大学时代就不同了。一个大学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老师的讲课,那就基本上等于沒有上大学——至少我是这样看。因为我上大学时,只要功课考及格,在课外的时间里就完全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尽情开展自学活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自己一生事业的奋斗目标。具体到英语学习上,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变化就是如何从依赖老师讲解课文、语法转变到自己独立阅读英文书籍。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如果转变成功,就能进入自由阅读英文书的愉快境界,否则就永远失去阅读外文书的人生乐趣,最后英语程度越来越下降,几乎等于白学十年。因为无论中文英文,识字的乐趣就在于看书;不能看书,与不识字差不多。但要阅读英语文学作品,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方法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短到长。
2. 按照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一开始不一定非啃“经典”不可,儿童文学、通俗小说都不妨高高兴兴读一读。即使是“经典”,啃不动就放弃,另找其他适合自己的书。
3. 以个人欣赏为主,不要刚开始看文学书就先存一个“研究”的主见。欣赏是一种乐趣,“研究”则是另一回事。而且,真正的文学研究要建筑在个人长期对于作家、作品的爱好、欣赏、潜心研读、深有体会的基础之上。否则,“研究”就变成一种赶任务的苦差事,也难于写出有独创性的论文。
我于1946年考入重庆大学。进入大学后,我为自己树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看懂一本英文书!”阅读之初我读的大都是英译文学作品,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当时出版有一些英汉对照的小册子,像高尔基的“Twenty-Six Men and a Girl”,“My Fellow-traveller”,契诃夫的“The Bet”,歌德的“The Sorrow of Young Werther”,斯托姆的“Immensee”,还有德国进步作家F. Wolf写的中篇“Jules”,都多次看,遇到生字记下来。又从苏联出的《国际文学》上读过“Field-Marshal Suvorov”,印象很深,至今记得那位战无不胜、功高震主、遭到贬斥、郁郁而死的苏沃洛夫大元帅,以及他那位忠心耿耿但有点傻气的勤务兵叶戈尔及其未婚妻、一位快嘴快舌的随军卖饼女贩斯捷潘尼达。但上面说的都是小册子,还想读大本书,英文《圣经》是我爱读的第一部英文书。但我不信教,只是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书来读。读英诗的启蒙书自然是“ The Golden Treasury”。打开书,第一首“Spring”就吸引了我。诗集的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直抒胸臆的爱情诗也是一读就心领神会,无须太多的笺注。但是读到弥尔顿,就不那么好懂了——直到后来在大学教文学课,找到一部剑桥版,才把弥尔顿诗集啃了一遍。可见读内容高深的作品,需要从语言到经历各方面的修养。
回顾自己一直坚持课外自学、阅读各种英文书籍,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由短到长,由浅入深。?
刘炳善,现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英文小说An Arrest 获得布拉格“World Student News”1952 年征文一等奖;《伊利亚随笔选》获得首届全国外国文学图书评奖三等奖。
? 诗人徐迟在为袁水拍所译彭斯《我的心呀在高原》诗集写的序里提到:要读懂莎士比亚,必需有详注的好版本和工具书。我到重大图书馆找过,沒有。宏大的读莎计划只好放弃。不过在内心深处埋下一个志愿: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看懂莎士比亚。这一心愿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根,五十年后发芽、开花、结果,编出了一部莎士比亚字典。
? 我挑选平时最喜爱的诗文片断,如“The Vicar of Wakefield”,“Pride and Prejudice”,“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第一章,王尔德的“The Happy Prince ”,“Freshman English Prose”中的散文和短篇小说,“The Golden Treasury”中的“Spring”等短诗,《圣经》中耶稣的“Parables”以及《哥林多前书》第13 章,都一一背诵下来。
? 学好语音、语调,锻炼听说能力,乃是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需在青少年的时代就打好。同时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学好基本语法。对于高中生应鼓励其阅读生字不多、程度浅易、内容生动有趣的外文书籍。
? 能独立阅读外文书,才能真正尝到学习外语的乐趣,巩固学习外语的成果,并有助于自己一生的事业。
? 不读文学书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英语学习和中文学习道理一样。这不仅因为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结晶于她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其他文史哲作品)之中,学习语言的最高阶段是攻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人生受用不尽的一种高尚乐趣。
对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 篇6
一、自主学习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
对没有充分思考过的内容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就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怎样使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怎样使知识变得牢固呢?只有经过深入地思考,才能把其他人的东西顺利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读得再多也是囫囵吞枣,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感。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技巧与方法,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别人的文章,好在哪里,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是学习它的遣词造句,还是学习篇章结构的安排。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可以,等到学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我们在上每堂课时,要做到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如学习课文,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并利用工具书来理解字词。在此基础上,要能把课文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就不要问,这样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是“问答式”的教学完全无法比拟的。
二、培育创造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立足学生主体发展,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取向。培育创造力,其重要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对语文教学而言的语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素质的土壤和载体。因此。小语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对以下一些问题作思考:第一,对学生“创新”的正确认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语言表达的求新,学习方法的灵活,思维方式的变异,就是创新。第二,要突破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不能仅着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的培育,着眼于主体综合性人格培养才不失片面。第三,创新教育的实施要蕴涵于教学的教育性(艺术性)、组织以及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1)要营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使其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2)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鼓励学生敢对教师说“不”,引导学生敢对教材说“不”,让学生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视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注意恰当地把知识学习任务“组块”似地教给学生,使其面对困难,努力去解决,强调学习的“顿悟”、“豁然开朗”。独立不仅指“个体”,合作互动也是自主学习、活动性学习的重要形式。
(4)经常训练学生打破定势,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5)设置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活动的课堂,是一个有磁场的课堂
叶圣陶说:“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主席。”讨论是为了解决问题,集思广益。因此,讨论的问题必须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理解每一部分内容之后,应围绕为什么说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的高贵晶质,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虽然学生初步理解了内容,但这一中心句的出现,是紧随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之后,学生很容易就阿三的回忆得出结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但这种理解是狭窄的、肤浅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把作者写到的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学生充分讨论,才能使其认识到讨论《水浒传》这件事体现了鲁迅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循循善诱,使其从谈“碰壁”中,感受到鲁迅为了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
叶圣陶先生曾在一封书信中说到;“为活动而活动,当然不好。”讨论虽有重大意义,但不能滥用,讨论时必须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虽然包括“教师与学生讨论,学生与学生讨论”,但教师的发言不是目的,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可越俎代庖。
【博士英语课堂感想】推荐阅读:
博士英语常用词汇07-27
博士英语课程建构主义11-17
化身博士英语读后感10-26
2011清华博士英语考题回忆12-27
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入学英语试题07-27
英语课堂感想05-14
读陈隆升博士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心得体会12-18
博士07-13
科技博士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