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印象散文

2024-10-23

武宁印象散文(精选11篇)

武宁印象散文 篇1

家乡武宁耘禾鼓散文

诗人说:“农舍田头鼓,一何乐兮一何苦。”是的,江西武宁南片的耘禾鼓就是一种以鼓点催工,以歌声助兴,以乐解乏的民间鼓。只可惜,随着科技的发达,“灭草灵”代替了人工耘禾,“耘禾鼓”也就几乎成了绝响,多数时候都是以“非遗”形式存留着。

时代进步是必然的,但怀旧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事物从司空见惯到渐渐稀有,

当它在记忆的深处涌现出来的时候,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芬芳扑鼻。耘禾鼓就是这样,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清晨起来,夏天的风凉飕飕的,几十个汉子围坐在屋坪里像吃了人参果似的,边打着草鞋边聊着人类那点子最原始的乐趣。说打草鞋,其实是用稻草搓一根绳子,然后打成一个马蹄形的三面套,把脚从其中一面穿进去。第一根绳子套在脚背上,其余二根从脚板往后拉,拉至脚跟时,把第三根像拔鞋一样从后跟往上拔。还有一根正好落在脚板的凹陷处,耘禾时增加脚板的阻力,以便把田里的杂草搓入泥中。

吃完早饭,穿上草鞋,戴上草帽,手里拿着一根耘禾棍就下田了。鼓师先擂一阵冷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来激发人的情趣 ,其鼓声急促,快起快落。待耕禾的人排成一字后,鼓师大叫一声“来呀”,耕禾的人全都扯开喉咙齐声打个“呜呼”,声震田野,可谓三日不绝。然后转入慢板一畈鼓,鼓点柔和缓慢,右手为“咚” ,左手为“的” 。“咚、的咚、咚的” ,鼓师唱:早晨来(耶),早晨扶起土地牌(哟),(哟嗬、嗬哟嘿呀)。和歌者:(哟嗬、嗬哟嘿呀),声音宏亮高吭。土地(哟嗬)牌(哟),我下田来(耶)。和歌者:下田对着(哟)土地牌(呀)。对着土地拜三拜(哟)。和歌者:不求名声不求财、只求山歌(哟)随口来(呀)。鼓师与和歌者互动默契,可谓心有灵犀。

拜过神灵,二畈鼓还是“咚、的咚、咚的” ,但比一畈鼓要清脆有力。“天上起云坨数坨,哪条山不通河,哪个男人不想姐(啦),哪个女人不想哥,男女心思差不多。”几句话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一人生永恒的`主题,既形象而又坦率地概括起来,充分体现出原生态文化的特色。当然,也有含蓄的,“山歌不唱使人呆,井水不挑长青苔,撇开青苔挑担水,撇开撇开又拢来” ,这寓意对爱情一种炽热,不懈的追求。歌词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异彩纷呈的文学价值。

从三畈鼓开始加快,“的咚咚的、的咚咚的,的咚的咚的咚、的。”唱了短歌唱长歌。长歌有《二十四孝》示范,有《十二月长工》叹苦,有《卖花记》刘思正落难,也有《三国演义》较智,还有《海棠花》小姐思春等。唱完二个长歌后,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鼓师知道是应加把劲的时候,于是不用现成的歌词,鼓师临时发挥,见人唱人,见物悟物,不论你年龄大小,辈份高低,就跟闹洞房一样口无遮拦。什么“远看娇莲过横埚,背上驮只破背箩,一来不是打猪草,二来不是捡田螺,爬山越岭赶情哥。”耘禾的人“哟嗬、嗬哟嘿呀”地帮着腔,唱得人心里热辣辣、羞答答的。调侃过后,鼓点越来越快,声调也越来越激昂,“五月时节临,迟禾早禾都要耘,瘦田之中多挑粪,粪养禾根米养人。粪养禾根米养人,勤耕不饿苦耕人”,用辩证的观点劝告世人,回报与付出是成正比的。

吃罢午饭,不歇昼,鼓师追魂似的拿起鼓槌就敲起了预备鼓,也就是冷鼓。这冷鼓从出门一直要敲到田头。列队完毕,照例鼓师一声大喊“来呀”,大家齐声打个“呜呼”,然后又唱起了长歌。鼓还是不快不慢的三畈鼓,“的咚咚的、的咚咚的,的咚的咚的咚、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别事闲言都不唱,单唱江西我武宁……”不知不觉,三个长歌唱完了,东家的茶水也送到了田头。“吃碗茶来口中甜,唱只山歌当茶钱,保佑茶娘生贵子,代代儿孙中状元”,这美好的祝愿,使茶娘心里美滋滋的。谢完茶,已是近酉时分,歌师们经过九个多小时”汗滴禾下土“的劳作,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鼓师灵机一变,由和歌转为对歌。鼓师问“什么花开重叠重,什么花开倒吊钟?”歌师答“栀子花开重叠重,石榴花开倒吊钟” ;“什么花开春三月,什么花开九月中?”“桃花开来春三月,菊花开来九月中。”这一问一答,歌师们的精神又抖擞起来了。鼓师火上浇油,只见一对鼓槌像雨点般落在鼓面上,“的咚的、的咚的,的咚的咚的咚、的。”这时的四畈鼓啊,其声如战鼓般铿锵有力,耘禾的人几乎到了脚不由己的地步,搓一脚、搓一脚、再搓一脚,然后一横打个泼脚,转个180度的弯,恰似狂草书法家写一个硕大的“州”字。就这样几十双脚整齐划一,交替前行,只听得哗哗的一片水响,那种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把人带进了一个忘我的世界。

太阳下山了,鼓师深谙大自然的轮回法则,鼓点由快入慢,歌声也由高入低,“咚的、咚的、咚咚的的、咚咚的的,咚的”,颇如一锅沸腾的水,突然从灶膛抽掉了柴火一样平和。至此,一天的劳作结束了,鼓师以充满人情味的谢彩作结:一对鼓棍两边排耶,列位歌师脱草鞋呀!和歌者回应:好哇!先脱的先走耶,后脱的随后来呀!好哇!一对鼓棍斩斩齐耶,唱不完的山歌带去回呀!好哇!感谢东家茶饭好耶,我们来年再来敲牛皮呀!可好字还没有喊出来,“咚”地一下,鼓声嘎然而止。此时,“歌师”们却还意犹未尽。

武宁印象散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文化的生产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或共同价值的创造上面,而是形成了整个的文化生产的产业链。文化内容可以包括艺术,也可包括态度、习俗,信仰或价值。

显然,将包括《印象成都》在内的《印象中国》系列电视诗歌散文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普及度,公信力非常高的媒体平台播出,便是用电视艺术与包括文化旅游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范例。使电视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又为电视艺术发展注入输入新的创意。短短4集分别展现了宽窄巷子的百年沧桑的原始风貌;锦里沉淀的厚重历史和巴蜀文化;杜甫草堂诗意又朴素的姿态,又有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综合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不仅仅吸引了外地游客,促进本地文化旅游业发展,也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中其他可挖掘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人文内涵等进行概括和探究。

二、以《成都印象》为例,将电视艺术特性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印象中国·成都印象》系列专题片是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印象中国系列中的一个。影片不再像以往的电视诗歌散文一样仅仅强调艺术性,而是不时体现出与周边相关产业的联系。

首先,从表现对象上来说,在展现自然风光秀美怡人的同时,重在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它们以生命的灵动、人的情感和文化的意义。《印象成都》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从解读人入手,从解读文化切入。在第一集《少城巷陌》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开篇,以电视配乐散文诗的形式,讲述了宽窄巷子的历史和现状,并赋予其“成都符号”的地位,强调“只有成都人可以把历史与现代融合得如此完美安适,这样的声色斑斓”,展现了独特的城市特色。

其次,从电视散文的艺术特点来说,有助于深化并美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要素。它是将文学样式电视化,电视是声与画的结合,通过直接呈献给观众的电视画面,极大地展示了散文的意境之美。从总体上讲,这部片子节奏舒缓,画面有景深,言简意赅,构图追求,整体趋向于平衡,追求意境的美。诗化的解说词增加了《印象成都》的诗意化意境,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尤其当读到古典诗词,如唐代诗人卢照邻形容锦里“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杜甫的诗歌“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景点与文化的距离被拉得更近一步。

再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创意融入电视的体现。在《印象成都》中,每一集在基本呈现的历史文化和代表性景点的特色后,都安排了一位川大建筑系的女生,引领观众跟随她的脚步走进成都。撞击由于有了人与情感的融入,有了岁月沧桑的变迁,增加了文化的含量,从而使这些历史遗留的景观有了生命。她会与当地人聊天,品尝特色小吃,看捏泥人,川剧变脸,或坐在茶馆品上一杯青茗,有了她这个元素的加入,让观众更加贴近的了解成都人的生活文化,了解成都的历史特色及现代生活。她旁白中娓娓道来地诉说配合淡淡的背景音乐,诗画结合的意境仍然是统一的。

三、对成都的电视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模式以及如何发展产业链的思考

电视艺术需要产业化运营使其重获新生,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需要电视艺术独具的优势将其推广。因此,我受《成都印象》的启发,试图对成都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发展做一些探讨与研究。如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已不仅是挖掘当地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而是通过诠释一种文化内涵,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例如文化旅游业不仅仅是门票收入,还包括摄影摄像行业,旅游图片书籍出版发行,开发旅游纪念品,广告媒体业务,相关餐厅宾馆等行业的发展。

1. 挖掘文化产品品牌,延伸成都传统文化产品价值链

四川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有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等著名文化古迹,更有宽窄巷子,锦里等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街,还有金沙博物馆,三星堆等大型文物遗址。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能够延伸成都传统文化的产品价值链便成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

我建议,将成都著名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入创新性表现方式,按照相关的模式,通过“品牌经营”等战略延伸产品链,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文化产品的不断增殖。例如已有的熊猫屋品牌,还可推广宽窄巷子的古巷品牌,武侯祠的三国品牌等。

2. 建立成都影视产业园,构造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联合民营影视公司,打造影视文化产业链,对成都影视文化加大发掘力度,扩展商业价值,同时实现传承成都具有的厚重历史文化遗产和推广成都当代休闲,舒适的文化的社会功效。

具体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材方面,主要依托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开发系列影视作品。不仅有电视诗歌散文,电视剧(汉唐历史剧),还有舞台剧,电影。第二,在运营方面,为寻求规模效益,建立影视产业园。政府应做好宏观掌控,制定政策来大力扶持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不断壮大影视生产队伍。第三,在发行方面,开展多种营销渠道,分散影视产品的销售风险,使市场价值最大化。可将四川卫视、成都电视台等频道作为播出的作为首选方式,也可通过版权授予,与其他省市电视台合作,此外,应有效利用互联网,做好网络宣传,最后可衍生产品如光盘、图书等,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可大力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

3. 要做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性,处于产业链中的高端位置,文化因素的加入使产品更具特色,更具竞争力。越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意产品,其传播的价值越大,其知识产权的价值也会越大。具体实施还需我国法律的进一步完善。(3)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亟待推广发展的新兴产业,电视作为一种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媒介平台,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本来以《成都印象》为例,研究如何将电视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并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成都的产业模式,形成更长远的产业链。

关键词:电视诗歌散文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模式,产业链

注释

1高志英,李曼.《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评估相关问题研究》.2009年.

成都印象的散文 篇3

民以食为天,人刚生出母胎一张口就知道吃奶。到成都如果不说说吃,那简直太对不起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的吃当然闻名中国、世界。记得头一次来和同伴到春熙路去吃饭,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竟不知到底点什么好。我们一人要了一碗抄手,朋友带着女儿每人要了个抄手又要了个云吞,结果上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馄饨,一时成了笑谈。后来又吃过担担面,还在那个著名的小吃大厅里排队要了好几样特色小吃,那名字这个耙那个糕的稀奇古怪,实在记不下,只觉得有些好吃,有些甜腻,有些麻辣,风味当然独特。

成都人请客吃什么呢?吃过好几次请,人家照顾我们怕辣,大都点些清淡东西。有次小魏叫我们吃了一次老鸭汤,还有几次是叫我们吃海鲜,昨天陈大哥给我送行,到火车南站的“红高粱”里吃的是好几样菜,当然有海鲜、有虾包、鸭汤、泡菜。对了,说到泡菜,据说是四川最具代表的小菜。“到人家,首先要吃泡菜,从泡菜可以看出谁家主妇的水平……”陈大哥说起成都的吃侃侃而谈,他点着烟并不多动筷子。

日常生活到是可以从小摊贩买的菜品里看出来。普通的除了当家的辣椒,土豆、茄子、西红柿、豆角、空心菜还有冬瓜就是常上桌子的了。超市里主要是买米,两只小面柜里的面基本是让我们买光的。

当然,不能不提成都或者是风靡四川的“串串”,还有茶。在我们住处不远,江安河川流不息。在河岸边上是个晚间摆开的“便民”集市,主要内容就是烤串串。蔬菜鱼肉无所不在的烧烤,经过者无不被吸引。看成都的电视才知道,以“串串”出名的门点也大有人在,而且看上去收入不菲。从“串串”就知道成都人好吃会吃舍得吃,因为没有需求没有研究,也就没有那么多摊摊点点了。喝茶也是成都的一道“功夫”。饭店里出来要到茶摊接着侃,有事约请说要喝茶喝着就进了饭店。陈大哥去我们那儿的时候下车忘了茶杯过了几天我去车站给找了回来,他拿着了百般怜惜地说说这就是成都人的特性,离不开茶杯呢。

我不习惯喝茶,饭后便推辞:回吧,一天了都累,以后就空再喝。

二、夏天的温度

冬天的成都我来过一次,元旦前后的时候温度是三四度,穿着毛衣裤并不觉得冷,或许是一直活动,住下来房间里有空调。都说成都湿度大,夏天闷热不好过,连生长在成都年过半辈的冯大姐都抱怨:这一连天下雨,就觉得喘不上气,只有太阳一出,天热了才觉得舒畅;到你们戈壁滩上去到好,虽然晒着,但感觉很透快……问我们的感受,我们说到是很喜欢这种阴雨绵绵,好享受哦。确实,这次来成都的20天,起码15天阴有雨,而且成都的雨是很有眼色的,大都在晚上下;白天阴着酝酿着遮着光芒,省了不知多少防晒霜,造就了不知道多少四川美女;正应和着1242年前避居成都的诗圣杜甫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至于每天早晨在草地上看到的落红无数、残叶斑驳,更能引发人的许多感怀。

人杰地灵。因为有这样四季如春的天气,也才有了名闻遐尔的天府之国,才有了司马相如、扬雄、常璩、薛涛、卓文君、杨慎、李一氓、田家英、艾芜、巴金、余杰、廖昌永等一大批知名人物,并且有了金沙文化遗存,有蜀锦。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都先后短期旅居成都,创作出大量反映成都岁月人情的优秀作品。环境造就人。这样的环境里,不想出文化都难。

一个夏天大体维持在20多度到30来度之间,这应当是当今世界上夏季最好的天气了吧。

三、百态民生

有人开玩笑说火车一进四川就发出“糊了糊了”的声音。这是形容四川人过得“安逸”,会耍,谁都会来两把麻将,有人以此为职业生存,有人因麻而真出麻烦。那次在火车上遇见一位绵阳小女娃儿,她就跟我说,到了四川别问人家会不会打麻将,要问谁不会打麻将,四川人不会打麻将才是稀罕。

在街道、小区里的形态也印证着她的说法。那次去郫县,随意在街道上转,看到到处是茶摊,到处是哗啦啦的麻将声。小区里许多住家也开辟了麻将室,有方便大家玩的,也有自家休闲娱乐的。住在成都的老领导给我介绍他的退休生活:早上走几个小时,中午下午打几个小时麻将,晚上再走走。

电视里出来成都若干富家女征婚的,据说条件之一就是男子要容忍打麻将。这算什么条件吗,只要有钱,生活快乐,事业顺利,该玩的时候就玩玩,也是生活的调剂呢!当然由此可见成都人关于麻将情感深度的一斑。

成都的交通很发达,通向全国各地的铁路运行顺畅,双流机场吞吐量满足了人们的飞行需求。在地铁开通一号线后,二号线正在施工。公交也极方便的,只是因为私家车发展速度太快,堵车也成了成都的心病。陈大哥那天带我们到广汉玩,介绍说成都可以倒过来念成“堵城”。他是幽默的,我好几次坐车遇到的堵车还没有太严重。较之北京,这里就算太畅通了。

出门基本坐公交。公交司售人员总的态度服务还好,极个别的歧视外地人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那天我回小区,一位开快车的司机到站不停车,尽管我大声呼喊也不停止,引发车上当地人的一阵笑声,过了一站才停住。有些车上没有普通话报站,让外地人听着成都话不知所云。

路边停着的“黑车”到处都能看到。电视里报道,这里的出租车甩客拒载的情况比较多,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儿子说,要从南站到航空港司机是不打表的。所以对这里的出租车我心有余悸。

在摊子上买菜,一张口得到的就是高价格。陈大哥早就说过,到成都是需要学说几句成都话的,好在市场里买菜,不然他们就要卖高价,“欺生呢。”这话得到了印证。好在我们有心理准备,也想到适应生活必须交学费的道理。更多时候直接到超市里,不再为块把几毛钱的事情“折腰”生气。

四、花园般的成都

不得不赞叹老天给了成都一个好气候。这么说吧,在北方费心费力弄出的一个公园,没有这里随意长出的草地种下的树木这么好看,这么怡人心脾,养人心景的。小区里是这样,路边是这样,公共场所是这样,荒野之处也是这样。要说成就整体是个大花园,一点也不过分。

也不能不佩服成都人对自己城市的管理爱护。你看那些保洁员们,什么时候都能在路边看到他们的身影。雨里排水,风里扫叶。你看那些管绿化的吧,这里修剪成物种形,那里装扮成几何图案,他们是把对于美好的想象,用自己的双手种植在绿地花丛里的人。

要暂别成都了,暂时想到这些关于成都的印象。要用一句话说成都,我想成都就是一座得天独厚的花园城市、人杰地灵的美丽地方。

青岛印象经典散文 篇4

的夏季,利用孩子暑假的机会,实现了她多年的一个愿望——看大海!第一次远行、第一次坐高铁。

因时间比较充裕,我们没去北戴河,而选择了稍远点的地方——青岛。北京至青岛乘高铁只需五个小时就到了,这也是铁路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青岛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度假胜地,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气候就不敢说宜人了,这个季节,阴天闷热,晴天暴晒,室内潮湿,没有舒服的地方,也许只有泡在大海里才会感觉好些。踏上这块土地,各式的别墅高低错落,令人目不暇接,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大海了,青岛三面环海,风景独特,把“山、海、城”完美的结合于一体。

青岛给我的感性印象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红瓦、绿地、碧海、蓝天。下车后,去的第一个景点一定是栈桥,它与车站相邻。栈桥是公认的青岛象征,位于市南青岛湾中,北端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直线相接,由海岸伸入海。

石老人浴场是青岛最大的.浴场之一,位于崂山区海尔路南端,全长达3公里。这里距我们住所较远,乘车约一小时,该浴场环境远胜于栈桥浴场,开阔的沙滩,柔软的细沙,碧蓝的海水,游人密度也不是很高,只因风浪较大,对于我一个不擅泳者,也只能去踩踩海水了,站在海边,看着大海也是蛮享受的。照片还是少不了要拍一些,好与朋友们分享。从石老人出来去了五四广场,这里是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北依市政府大楼,南临浮山湾,占地十万平方米,由市政厅广场、中心广场、海滨公园三部分组成,其间雕塑荟萃、喷泉吐玉、松柏苍郁、花草争芳,气势恢宏,典雅壮美。其标志性红色雕塑“五月的风”尤其吸引眼球。海边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顶端,时常被笼罩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这也是海滨城市独有的景色吧。

来到海滨城市一定要吃海鲜了,饭店里的都比较贵,买来找人加工就便宜许多。蛤蜊、海虹、牡蛎、扇贝、鲜虾、海鱼...一应俱全,贝类的3斤就能买一盆,我们足吃了两顿就让我吃够了,青岛、崂山啤酒也是必须要喝的,清凉爽口,口感不错。海星是很漂亮的一种海洋动物,它能吃吗?在海边散步时,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吃海星,海边的烧烤摊上有卖的,只是蒸熟就可以吃了,剥开海星里面都是深灰色的颗粒,大小比鱼籽略大一些。没有吃过当然要尝尝了,味道还好。所谓的鲍鱼串就不要尝了,180元一串,还是假的,市场里活的鲍鱼也不过6元一只,奸商和骗子无处不在,要当心了,免得上当破坏了心情。

去崂山要拿出一天的时间了,自己去路途又不熟,还是报个团一起去吧。崂山地处青岛市东部,三面环海,一面靠陆,是中国大陆万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自古就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是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主峰“巨峰”险峻高耸,海拔1132.7米,巨峰游览区以山海、天象、山林、奇峰、怪石、人文胜景,构成了雄伟壮观,离奇多变的美丽风光。在当地流传一句古语:“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为国家五A级风景区,是座石头山,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山无棱”,每一块石头都是圆滑的,这些石头不知在海底冲击了多少万年,由于地壳的变化,才浮出海面,所以都没有棱角。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乐山、乐水,却算不上仁者、智者。崂山并不秀美,只是慕名而去,乘坐巨峰索道不能到达山顶,再往上就要自行攀爬了。因天气炎热,体力不支,只到了离门,便爬不动了。倒是孩子仍然兴致勃勃不觉得累。山上还有许多景点也不能亲眼目睹了,留下些许遗憾。

木心印象的散文 篇5

始知木心,源于那首《从前慢》。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每读至此,脑海中总有画面勾勒出来,从容,温暖,宁静。

一次青大园例会,主题是“诗与远方”,一学妹提到木心,诗歌不是《从前慢》,是另一首《借我》。

“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不可预知的险……”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凡借我之种种,似懂非懂。唯有最后一句,令人怆然。

末云,“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此后两天,在空间读到高中同学的一首诗,似曾相识,冥思苦想,恍然而悟,原是仿的《借我》。

暑假要去贵州支教,现在开始备课,因为打算教现代诗,颇有难度,不得不下点工夫。选到木心的诗,总得多了解一下作者。于是上网百度。陈丹青的老师,文学界的“不明飞行物”,一生未婚,就作家而言,不新不老。此外,还涉及美术、音乐等诸多艺术领域。乌镇的.美术馆,在木心去世四年后终于得以开馆。

知道木心的人怕是不多,若没有这诸多契机,我也不会想到去图书馆搜罗有关他的书。照着网上书目查询提供的信息按图索骥,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找到,未料,在书架之间来回穿梭近半个小时,只在卷帙浩繁的书架的最底层一夹缝间得一本《温莎墓园日记》。顿生寥落。

本想着借本木心诗选,无意其他,现在倒毫无选择的余地了。

看。旋即被吸引。

分不清是小说还是散文,也许既有小说也有散文,虚实错映,便是作者自言的“分身”“化身”之结果吧。也曾断断续续写过三两篇小说,到处都是自己的影子,在劫难逃。说是自己,写完再看,又不完全是,现实和梦的混血儿。不知木心先生是否同感。

然而我写的东西,常常陷到忧深里去,悱恻缠绵,总觉还有未尽之意,不能罢笔。木心的文字,简短有力,不拖沓,不故作深情,而自有温度。末了戛然而止,似乎是说,“我要写的已写完,还有什么不明白,诸君自去揣测吧。”

《芳芳NO.4》是其中一篇。

芳芳是侄女的同学,“我”是小叔,三人年纪相差甚小,常在一起谈天。

最初的芳芳,天生纤弱,羞怯,清癯,眉眼秀润,“我”不怎么喜欢。常来学琴的丁琰爱上芳芳,芳芳却不爱丁琰。丁琰虽不算漂亮,但气质不错,在“我”眼里,芳芳未免自视过高。后来芳芳去京城某家出版社当了校对,常来信,信笺精美,一手好字,文句灵巧到乱用典故,不似本人举止僵涩、谈吐普通。而“我”只是敷衍。

后来,芳芳下放到农村劳动,再来信时,字里行间,不见俏皮。春节再见,芳芳肤色微黑泛红,举止落落,身段也有了乡土味的婀娜,仿佛换了个人。“我”不无遗憾地想,如果当年初次见面,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芳芳又来信,信里说,“我爱你,我是你的,后天,晚六点正,我想我不必按门铃。”

天亮后,芳芳决然离去。再见,已是十四年后。此间挫折,“我”备受苦楚,终于否极泰来。芳芳进门时,头发斑白稀薄,大声说话,无休无止,喝茶时吸气有声,随之话音又起。“我”打算出国,芳芳又来信,嘱“我”异国他乡,千万保重,猥琐唠叨,信纸粗糙,字迹衰败。

至“我”终于出国,行走在泰晤士河边,大风过处,忽然起了一个冰冷的念头。如果“我”死于浩劫,身败名裂,芳芳回来时,当如何反应?“我”的判断是,她心里定当庆幸当年的一走了之。

这便是四个芳芳的全部故事。故事中的“我”无疑最喜欢第二个芳芳,甚至只喜欢第二个芳芳。何以如此呢?

先说句闲话,木心的这篇文章发表后,曾引起一个女读者的义愤,力主芳芳是个好女孩。我想,这与好坏无关,只是人生活的不同方式,或许,还有不同年龄与境遇下不同的生存状态。

第一个芳芳活得近于梦幻,追求完美与精致,很像木心另一篇文章《我的完美女友》里那个爱着诗歌与鲜花的女雕塑家。也许太诗意了,脱离了生活,便近于矫情。与之相比,第二个芳芳明显成熟了许多,介于梦和现实之间。这使我想起《京华烟云》里的木兰,林语堂曾说,“生为女子,当如木兰也”,清醒但不世俗。第三和第四个芳芳便无甚可说,琐碎如《红楼梦》里嫁了人的婆子,鱼目混珠,近乎世故。

我现在是第一个芳芳,盼着成为第二个,但绝不要第三第四。祈能如愿。

武宁印象散文 篇6

(一) 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基本情况

全县总人口37.8万人, 其中农村贫困人口35553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11.38% (贫困标准为人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 城镇低保人口为3294户, 5528人, 农村低保人口为12173户, 13987人, 占总人口的5.2%。“十二五”期间, 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 确定了1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分别为大洞乡彭坪村、泉口镇杨岭村、鲁溪镇双新村、东林乡毛田村、上汤乡九宫村、船滩镇河潭村、澧溪镇太平村、甫田乡太平山村、罗溪乡坪源村、石门楼镇镜源村、清江乡塘里村。同时, 结合武宁县实际, 新增加了县定贫困村2个, 分别为船滩镇殿下村、东林乡山头村。

全县重点村有5015户、20691人, 占全县总人口5.5%, 其中贫困人口为5098人, 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4%, 占全县重点村人口的24%。有村民小组116个, 自然村庄166个。国土面积达282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8%。拥有耕地面积19603.5亩, 其中水田14682.5亩、旱地4921亩。林地面积329031.3亩, 水面面积2568亩, 果园面积2149.5亩。2011年重点村人均纯收入2592元。

(二) 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1、整村推进工程进展顺利。“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 投入11个重点村的各类扶贫资金共计401.55万元, 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5.34万元, 社会扶贫资金56.21万元, 实施各类项目128个。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 投入资金220万元, 新建改造了道路19条、23.7公里, 修建桥梁5座、152米, 每个重点村都完成了水泥路或柏油路的修建, 有效改变了重点村过去交通堵塞、不便的局面;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 投入资金16.5万元, 解决了重点贫困村771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入37.9万元兴建水塘、堰坝4座 (处) , 渠道4760米, 新增基本农田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981亩, 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 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了养鱼、养猪、养蜂和油茶、香菇、板栗、大棚蔬菜种植等开发性项目。两年来, 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36.3万元, 11个重点村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贫困农户的增收门路不断拓宽。

2、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成效明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分清轻重缓急、整体搬迁”的要求, 武宁县坚定决心要实施好扶贫避灾移民万人大搬迁, 把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群众搬迁出来。2011年, 全县已有547户、2356人顺利实现了避灾转移, 全部乔迁新居, 所做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今年, 按照省市下达避灾搬迁990户、4218人的目标任务, 武宁县已全力落实帮扶措施并有序推进。目前, 在13个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15个, 全部建房一层以上;分散安置3251人中已购房1606人, 已入住1226人。

1.东林乡桥头村返乡农民曹茂炳夫妇返乡创业建农庄

2.罗溪新庄移民新村

3.双新村通村公路

镜源通村水泥路

3、科技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把科技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充分依托“雨露计划”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两年来, 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3.7万元, 依托省、市和县本级江西美术专修学院、职业中专的扶贫培训基地, 先后培训和转移农民达720人, 其中短期技能培训613人, 学历培训107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工业园企业就业, 月工资均在千元以上, 高的可达3000余元。工作收入稳定了, 脱贫致富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雨露计划”的实施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 转移一批、造福一方”的效果。武宁县横路乡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乡, 近几年成了富裕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乡能人余静赣带动了全乡6000多人在外地从事装饰业, 在全国各地开办装饰公司300多家, 使横路乡成了名符其实的装饰之乡。

4、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深化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加强与11个省、市扶贫单位的联系, 主动搞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截至目前, 定点扶贫单位已投入资金、物资共计56.21万元。如市烟草局工作组今年已9次到包挂的罗溪乡坪源村开展工作, 捐资9.8万元完成了通村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 并与当地广大干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二是建立县级社会扶贫机制。以“三到三帮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 建立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驻村扶贫、干部到户帮扶工作机制, 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要求, 着力解决了贫困村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推进企村结对扶贫活动。加强与县内企业的沟通联系, 对11个贫困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如新光集团先后投入300余万元, 积极为大洞乡彭坪等村捐资、助建、扶助贫困学生等, 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同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 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不断提升了社会扶贫工作实效。

二、几点工作体会

总结回顾武宁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支持、领导重视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武宁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 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离不开省、市扶贫部门领导的倾心关爱, 给予了扶贫开发工作很多项目、资金上的倾斜和帮助。同时, 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2、科学发展, 开拓创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国家、省、市召开扶贫会议之后, 武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的扶贫开发工作精神。一是及时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全县干部大会进行了宣传动员和部署安排;二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四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 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三是财政预算中每年增加了扶贫资金200万元, 用于贫困村之外的面上扶贫。四是要求各乡镇、各部门, 特别是扶贫部门, 认真做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争资争项工作,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并将工作成效列入年终考评。五是从2012年起, 将扶贫工作列入对乡镇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多方结合, 积极参与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武宁县按照“争取大项目, 建设大基地, 构建大产业”的思路, 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 把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村和贫困户。同时, 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 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 调动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增加扶贫投入, 初步构建了“大扶贫”的新格局。

4、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整村推进战略中, 武宁县通过整合财政、移民、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涉农资金, 采取“各炒一盘菜, 共做一桌席”的办法, 集中捆绑使用有限的资金,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 差什么抓什么”的原则,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解决了一批群众盼望已久想办而不能办到的大事,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

5、建章立制, 强化队伍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制度建设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证, 落实了扶贫责任, 规范了项目实施, 严肃了工作纪律, 从而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成效。同时, 建立和健全扶贫干部的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 通过加强扶贫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武宁县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 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和针对性扶贫开发涉及群体不大等问题, 较大程度影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1、武宁县地处山区、库区, 多年来由于受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制约, 贫困状况依然严峻,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 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 扶贫对象规模较大。

2、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村, 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 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 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还多。同时, 根据省、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精神, 新的扶贫标准即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为贫困人口, 武宁县农村贫困人口现状普查尚有35553人, 而“十二五”期间扶持的贫困人口仅5000余人。

3、就武宁县当前情况来看, 一个1500人的中等规模的行政村, 通过整村推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基本目标, 起码需要300万。要想改善一个行政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每年10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不足, 已严重影响了重点村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进度。

四、对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思考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需要社会各方面、各行业的支持和配合, 全民参与。同时, 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够, 需要各部门资金、各种社会资金共同帮扶。依照武宁实际情况和目前工作开展的现状, 我们认为, 要做好下一步工作, 切实实施好“十二五”扶贫规划, 要在以下“九个结合”取得突破。

1、库区移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结合。武宁县是一个移民大县, 相对来说, 资金量较大, 所扶持项目较多, 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 武宁县是一个扶贫小县, 全县财政扶贫资金每年仅100多万元, 而贫困面又大, 贫困人口又多, 所以很难有效解决问题。要想同时抓好这两项工作, 我们认为, 要把这两项工作充分结合在一起, 用移民资金补充扶贫资金不足, 对贫困移民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同时对移民中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 使两者充分结合共同推进这两项工作。

2、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有效结合。经统计, 武宁县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3万多人, 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人多面广, 而每年全县财政扶贫资金仅100多万元, 杯水车薪。所以, 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须依靠社会资金的力量, 各部门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 民间救助向贫困地区倾斜, 真正体现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全社会都来参与扶贫事业。

3、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效结合。传统产业劳动强度大, 产出率低, 经济效益差, 所以要想快速推进扶贫开发, 必须引进和推广新型产业, 发展一些有市场竞争力, 短、平、快的种、养、加工业项目和发展休闲养生产业、旅游产业, 充分依托山水资源, 做好山水文章。

4、自身努力与上级扶持有效结合。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领导下, 在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以自身力量和自力更生为主, 在基层乡村两级直接安排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切不可有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 一心指望外援。在此基础上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金资助, 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

5、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科技等有效结合。在搞好村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 还要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事业, 加强社会管理。只有这样, 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后劲, 农民的增收才能稳定, 致富渠道才能更宽, 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才能更巩固。

6、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有效结合。做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有主有次, 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扶贫工作也不另外。首先要有侧重点, 明确工作的主要对象, 也就是生存在深山区和边远地区的特困群众。其次要讲究方法和措施, 重点突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这三项内容。只有明确了重点, 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重点村扶贫和面上扶贫有效结合。“十二五”期间, 武宁县确定了11个重点村和2个县定贫困村进行重点扶持, 但是我们的工作又不能仅仅局限在这13个村上面, 因为武宁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和库区大县, 至今还有4万多人居住在深山区和库区回水线以下, 3万多人的年收入低于贫困线, 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各乡镇, 贫困面相当广。所以我们在倾力抓好这11个重点村脱贫的同时, 还要顾及全县面上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8、政府引导式扶贫和社会化扶贫有效结合。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是两支扶贫重要力量。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和部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国家财力有限, 而扶贫涉及的地域非常广, 人口非常多, 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巨大。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我们当前扶贫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发挥国有和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家、成功人士、境外爱国人士等捐款捐物积极性, 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是现阶段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镜源通村水泥路

印象黄山优美散文 篇7

印象中的黄山,和游人们描述的一样,她是雄壮瑰丽的,是奇特秀美的,更是让人琢磨不透,冥思苦想,而又回味无穷的仙境圣地;然而,在我此刻看来,黄山是一个局,一扇门,走进去便会迷失自我……

从山脚下狂乱欣喜的扑向峰顶,起初,山脚下是一点点轻柔的雨丝,缓缓划过脸颊,清凉舒爽,像是记忆中冬日飘飞的白雪,令人精神振奋,不知疲惫。一鼓作气,不作任何的停留,只为了追求心中美的足迹,此时雨中的山是温柔妩媚的,娇羞而动人。

正当沉醉在林间漫步游走,突然窸窸窣窣的落雨声,让我惊慌的奔走,回头却又被沿途的风景吸引。红叶纷飞沉重了步调,鸟语轻哼勾起了留恋,于是决定冒雨欣赏这绝世的美景,可远方传来的深谷回音雷霆万钧,气贯长虹。此时,又不得不加紧步伐寻找出口,就在又惊又喜,忐忑不安的奔走中,雨声戛然而止,林间噤若寒蝉,空气似乎瞬间被凝固,安静来得没有丝毫征兆,诡秘而充满玄机。

心中总是有一个声音,前方会有更美的风景,因为那里是阳光的领地,踩着一路的秋风细雨,朝着希望奔去。阳光走的很匆忙,步调轻盈,身轻如燕,稍不留神就会失去她的踪影,气势汹汹的跟着她的脚步游走,一眨眼,她却娇羞的披上面纱,露出黑色的脸庞,黑沉沉而又忧郁。直到晃过前方的山头才发现,一轮红日,清风相伴,原来这只是一个惊喜。惊喜之余,还来不及回味,徒然狂风大作,浓雾铺天盖地而来,眼前的风景顿时隐没在雾色之中,谁也看不清谁,谁也不知道谁去了哪。片刻雾气悄然而去,突然明白这阵风似乎只是短暂的谢幕,只一眨眼的功夫,嶙峋怪石突兀,绝壁深谷回响,就在隐没的瞬间,这山间的一切似乎都完成了一次完美换装。华丽的彩妆,光彩炫目;妙曼的身姿,惊艳全场。欢呼,尖叫声不绝于耳。当太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时,她露出羞涩的红晕,可爱迷人。此刻阳光下金色的山脉此起彼伏,绚烂多姿,与雨中之境交相辉映,正所谓:“万壑千谷齐争辉,春雨冬阳秋色分。”多么美妙的一幅画,斑斓如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登山途中,每个人说的都是谎言,上山的人欺骗着瑟瑟发抖的下山人群,下山的人们强忍欢笑,哄着气喘吁吁上山的人们。关于距离,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谎言,然而都心甘情愿的被欺骗,继续圆好这甜蜜的谎言。这只是关于距离,对于景色,人们都只字不提,默契的为对方留下前进的动力。在这险峻的山林中,一个不经意的失足,短暂的几秒停留,都可能是无法承受的结局,但是来过的,正在享受的,或是再来的都愿意陷入这个局,走进这扇门,因为相比世间的太平,这份谎言却显得真实得多。

蜿蜒崎岖的通天之渠,盘旋在蒙蒙天际,远远望去,似一条长龙横卧,首尾皆掩藏在缭绕的云雾里,只露出神秘的躯体,吸引着一颗颗渴求的心,想要一睹为快。在一阵阵惊恐,呐喊声中攀岩着绝壁,脚渐渐逾越了千里,此时双腿不听使唤的.颤抖,向上艰难,向下不甘。抬头看不见天,低头也看不到路,只能没有选择的向前。

用脚踏出了万级阶梯,也就沉积了未来。

匍匐着一点点蹭上了峰顶,首先看到翻腾的云海变幻莫测,气象万千。有时波涛汹涌,一落千丈,似万壑深谷,惊得你不由自主的倒退;有时候却轻柔平静,软绵绵的像一席幽帘,让你忍不住要伸手去抚摸。若隐若现的山峰,变化多端的云层,相互嬉戏,彼此交织着似神来之笔,这一切都浑然天成,没有刻意的修饰和雕琢,也没有一点虚情假意。面对着狂风呼啸,不自觉慢慢的展开双臂,去拥抱这雄伟壮丽的山河,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峰。”

伫立顶峰,脚下俨然是康庄大道,直通云霄;而心中则是满满的自信,直指辉煌;积蓄一腔振奋的力量,向天空呐喊,明天,我有的是希望。挺起胸膛,不再迂回的盘桓,不再怯懦的忧伤,用双脚的力量,撑起明天的太阳。

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这景色中顽强的生命而折服。

每每看到挑山工穿梭的身影,心底不由得随之颤抖,为他们的路途担忧,更是为那份执着而感动,他们之中有的瘦骨嶙峋,有的头发花白,更有甚者已是年过半百,唇齿稀疏。幸逢一位老者,趁他休息时和他攀谈了几句,肩头百斤重担压得扁担都已低下了头,而他却一直在微笑。涔涔的汗水在他额头的沟壑中,七横八竖的流淌,他只是微微的喝了一口水,淡淡的朝行人再次微笑。还来不及回味,他却已经继续前行,一步又一步,身后留下这一路的风雨激荡。山高路远,没有人抱怨;身卑名微,没有人停留。他们黝黑的皮肤下,是一种使命和刚强铸就的民族之魂,是坚强和果敢谱写的生命华章。平凡的挑山工,他们或许不够高大,或许他们的一生注定只是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任他们踏遍大好河山也不能激起半点风云,但是他们前行的身影却是这山间最壮丽的风景。他们的铮铮铁骨可比山高,可比谷深,可永恒屹立于这崇山峻岭而不倒。

幽梦魂魂秋千语,化作柔情万分,只为江山故。

巍峨的黄山松,屹立在石间,风雨不动,岁月无改。它们遗世独立却不孤芳自赏,雍容华贵而不矫揉造作,稀稀疏疏却又错落有致。远看是一团团,一簇簇,精致华美;近看却又是一点点,一株株,清新淡雅。它们彼此默契的保持着温暖的距离,不紧不密,静静地把人世间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们突破云层,与天地争辉;它们扎根入石,创造生命。惊愕之余,却不敢草率的用言语来描述它的美,因为害怕这世间一切的溢美之词,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形容,那我想到的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匆匆忙忙的离开,来不及想太多,只剩下长久地回味。

来过,就是幸福的;即使不得不离开,也将是最难忘的回忆。她是一个温柔的局,迷失了自我,却获得了重生。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依然愿意沉迷。

“登东山则小鲁,等泰山则小天下”吾为登临黄山,则胸怀天下。

北京印象散文 篇8

北京之行留下深刻印象。北京绿化好,到处可见树木葱茏苍翠。环境卫生非常好,没有尘土,到处都很干净,在北京七天,衣领未染尘,不用洗衣服。

北京的街道纵横交错,车非常多,虽然上下班高峰期也有堵车现象,但井然有序。北京的街道很容易辨别方向,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当初设计师可能是以前门和故宫为中轴线设计的吧?

北京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北京是文化名城,文明古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甚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流连忘返。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南腔北调;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外国朋友,有的用汉语,有的说外语。在雍和宫,我弟弟和一位外国朋友用英语交流一会儿,他们俩面带笑容,我很羡慕,遗憾的是我不会英语,听不懂。

北京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貌、素质高。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素质整体在提高。前面我发了一篇“向北京市环卫工人贾永海师傅致敬”的博文。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北京人是全国人民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地铁,小火车外观很漂亮,里面宽敞,干净、坐着舒适、速度很快。

车门两旁贴的广告用字简练,美观大方,吸引乘客眼球。乘坐地铁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还有外国朋友。上下班时地铁很拥挤,一张票两元钱,任你随便坐,坐多远都可以。地铁像一条长龙,无声地用它庞大的身躯把所有乘客送到目的地。坐着的人有的目视窗外,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玩手机,有的看手提电脑。站着的一手拉吊环,一手护包,警惕性很高。车到站,下去一些人,又上来一些人。坐地铁的个头高矮不一,文化层次不一,素质也不一样。我们上车时正是下班时间,五个人都没有座位。坐在紧挨车门旁边的一位小姑娘把座位让给我老伴儿了。车到站,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我老伴儿把座位让给这位抱小孩的妇女,她立刻坐下,也没有道一声谢谢。我老伴儿站在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跟前,手拉吊环,身体摇晃。又过了三站地,这个小伙子没让座,也没下车,我们到站下车了。

坐地铁是一种享受是幸福,坐地铁感受祖国强大科技进步,坐地铁看人间千姿百态,坐地铁感受人情冷暖。

深圳印象散文 篇9

簕杜鹃又名三角梅是深圳的市花。

我从未到过深圳,但深圳的大名确如雷贯耳,因为它与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当年的深训速度可非同小可,报纸电台争相宣传,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此我一直持谨慎的大度,不盲从是我一惯的作风。这次去深圳纯属偶然,儿子去深圳办事问我一起去玩啵,我一开始不想去但经不起妻子劝,最终还是决定去。我们到达深圳已是中午一点,路上有些堵,便先找了家路边的宾馆住下。

吃过中饭我陪儿子去建行办事,走在大衔上,感觉深圳与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除了高楼就是马路,除了人流就是车流。办完事已经是傍晚了,华灯初放,人潮涌动。同村在深圳打工的思伟来看望我们,他很热情,晚上请我一家子吃饭,思伟与我儿子同年,我们都叫他乳名“大光”,个儿瘦高,席上他劝我喝酒,说话一套套的,比以前我印象中的那个愣头青成熟多了,我问了他许多有关深圳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坦率的,也是不曾深思的,这对我了解深圳非常重要。

深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没有导航你根本出不了门,车多人多,一样的街一的楼,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很小,几乎可用拥抱來形容。这是一座新型的成市,东临大亚湾和大鹂湾,它与香港一样属海滨城市,无风也能掀起三尺浪,这既是海的脾气也是深圳的特色。

深圳的原居民不多,他是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它旺盛的生命来源于包容和创新。长浩说这里是年轻人的乐园,我想这句话点到了实质——年轻的城市,年轻的市民,一切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走到大街上,你会发现这儿讲普通话的人多,他们來自五湖四海,他们是深圳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周六我们去世界之窗玩,长敏和他女儿在进园处等我们,他女儿叫小语,是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深圳世界之窗名气不小,走进去你会发现,园中所浓缩的是全世界的名圣古迹,不太高的.富士山,不太大的罗马教堂,还有很小的埃及金字塔。这里没有自然风光,有的是人工仿造的世界名胜。其中三样东西随处可见,高大的榕树,不同品种的簕杜鹃,盛开的木棉花。

张力平印象散文 篇10

打开《四季龙脊》,我再一次为先生如诗如画的摄影艺术而倾倒。龙脊的美,在先生的笔下、眼底,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展示出来。我该怎样评价先生,倘若没有这一次的龙脊之行,恐怕我这一生是与先生无缘相识的。就像冥冥之中安排的一样,上天就让我与先生相识,一个在北国黄土地,一个在南国红土地。空间上的距离不是距离,真正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

我心向往自然,倾慕山川,向以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比。而这次的龙脊之行,恰好遇到先生的大作《四季龙脊》,打开画册,我被先生那唯美的艺术画面被吸引,遂有爱不释手之意。这就是缘分,先生爱慕自然,以艺术的笔调表现山川之美,山川龙脊在先生的笔下、眼底充满了多姿多彩的风情和诗意般的情趣。纵观茫茫大地,游客无数,从古到今,可是有几人能够懂得龙脊之美,懂得龙脊之性灵。龙脊在众多的游客眼里,不过是匆匆忙忙的.过客而已,浮眼烟云而已。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一千多年前李白与敬亭山的相识相赏,正与今天张力平先生与龙脊山脉的相识相赏一样,都充满了冥冥之中安排好的一样。李白发现了敬亭山的美,谁发现了龙脊之美,当然毫无异议,是当代优秀的摄影家张力平先生。李白用优美的诗歌来咏唱,张力平先生用镜头,用审美的眼光,用简洁的画龙点睛之笔来咏唱。

《山寨初醒》点睛之笔在于这四个字,黛色的龙脊被满天的彩霞映照,龙脊睁开了睡眼,美丽的龙脊安详地犹如一位睡美人一样,在彩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美与迷人。《大地的旋律》以写意的笔法把夕阳下牛耕的农人在水田中的倒影完美地表现出来,意境空灵却又富于写实;以“大地的旋律”命名升腾了画面的诗意表现,那层层叠叠的如波浪起伏的山脊让人想到的就是一张张琴弦,而大地上的葱茏与丰裕就是农人与耕牛弹奏出的优美的诗章。《龙脊梦境》以“梦境”点破画面,给人留下的不仅是龙脊如烟如雾的自然景象,其深沉内涵不啻于是把龙脊拟人化,写出龙脊的梦想与遐思,那缥缈于山岚间的若隐若现的竹楼瓦舍不是梦境中的灵魂吗?《梦萦龙脊》与《龙脊梦境》表现的时间段恰好相反,这里的竹楼瓦舍在迷蒙的暮霭中透出一缕缕温暖的灯光,让人想到这是暮夜时分的龙脊。这样,龙脊在晨光与暮夜之间,在晴朗与薄暮冥冥之间多姿多彩的意境就被艺术家多侧面多角度的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另外作者还拍摄出以春夏秋冬四幅具有鲜明季节代表性的景物——春天,黄灿灿的油菜花;夏天,青草遍地;秋天,收割的农妇;冬天,白雪覆原的美丽景象,以多时段多空间的艺术表现来展示龙脊的魅人景象。除此以外,龙脊的民族风情、民俗活动、生产生活等多元化的生活画面也被作者以诗意的眼光捕捉并且生动淋漓地表现出来。可以想见,这是一幅多角度全景式再现龙脊风貌的大手笔。也可以想见,拍摄出这样一幅气魄宏大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其付出是可想而知的。

重庆印象散文 篇11

想去一个城市是因为想见一个人,如果刚好那个城市也是心里想去的,那真是完美。

火车每天都载着人们在希望和失望里来来回回,然而它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文艺气质的交通工具。

我对此充满了执念,凡是执念都是有点偏激的,不过有时候偏激能够让人沉浸,就算那是虚幻和短暂的。

一夜沉浸,梦里无数场景轮番上演。影视剧里、书本里和朋友圈里有关重庆的信息化合成一部迫切需要剪辑的纪录片,等待着我去判断和取舍。天快亮的时候,我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出站遇到大雨,买了一把蓝色的雨伞撑着。不知为什么那么多卖伞的聚在出站口吆喝,然而我却不烦。重庆话是拐着弯儿说出来的耿直,我听得懂。

我第一眼看到的重庆是灰蒙蒙的,也是光亮亮的。阴雨天给想象中的山城徒增了几许神秘感,不纠缠人的小贩让人感到轻松。

也许是为了好好体会一个人初到的兴奋,我凭感觉开始穿梭,就像时光机里出来的时空旅行者。

没想到等待着我的第一个惊喜就是大扶梯。长长的扶梯载着我上到了高高的地方,一回头估计已经上了十层楼高了吧。更没有想到我会被轻轨以这样的方式一再挽留,坐反方向了然后又坐回来。眼见着这个城市的人们在我身旁进进出出,流露出急躁或者平静,忧郁或者快乐的情绪。

轻轨在高楼大厦间穿行,身在其中可能会觉得跟地铁无异,但偶尔扭头或者对面的窗户没有遮挡的.时候,车厢里突然亮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在空中行驶的。

这就更符合我所说的时空旅行者的感觉了,没有什么比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穿行更令人感到愉悦的了,这是有别于乘坐火车、地铁和巴士的体验的。绝无仅有的美妙旋律,真像一首城市穿梭之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浓墨重彩的大片在山城上演。

相聚离不开美食,把酒言欢。火锅当然美味至极,烤鱼也令人口齿长久留香,即便是碗杂面都让人食欲大开。这都是预料中的体验,只需按着顺序一一对应即可。

当我看到那些犹如蜡烛插在蛋糕上的座座高楼,更像穿梭到了另一个世界。依山势而建,绕水域而修。远远看过去,那气势多像天地在祝福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的奇思妙想。

能够对应电影情节的画面之一,就是磁器口古镇。我们牵着手在人流中穿梭,两边的古店和身旁时尚的人群恰似一部时光穿梭机。它巧妙的混剪了几个时代的特征,给予来此的旅行者穿越时空的体验。历史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古旧的建筑,还有建筑里承载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两江口游人如织,江中的游轮高高耸立。坐在江边,静静的看着一清一黄的江水在这里汇集,就像看着历史的画卷在眼前逐一展开。这里上演过多少聚散离合,就有多少故事从这里出发,传遍了大江南北。

能够对应电影情节的画面还有洪崖洞夜景,实景大片在眼前重现。在其中穿行时还不觉得有多美,只是对那些弯来绕去的设计感到惊叹,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上行时而下行,迷宫般的设计就像真正的时间穿梭机。

当下到桥上,回头看时被惊呆了。原来我们是从地面的桥上下行了大约十层楼那么高了,然后我们站在了另一个桥上,还是地面。灯火辉煌就是形容洪崖洞的吧,恰如其分。

眼前却是另一番美景,江景在夜色中愈发美艳动人。看着江中的夜游轮,观赏着光彩照人的大桥和对岸高楼上的变幻光影,余光中身旁的人流摩肩接踵,这一切如梦如幻,多想时光永恒,定格在这一刻。

这就是我对重庆的第一印象,跟想象中一样但又略有不同。一样的是口口相传的体验,不同的是我还为了见一个人,所以那印象比较特别,美好而难忘。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下一篇:文明出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