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台湾

2024-10-14

印象台湾(共6篇)

印象台湾 篇1

产学合作整合资源

电脑动画产业是一连串的多工制作, 产制流程分成筹备期、前制期、制作期、后制期及营销宣传期等。前制作业主要包括创意构思、脚本设计;制作过程就是实作阶段;而后制作业则包含合成、修正、配乐等过程。创意构思与编写脚本是开始的第一个步骤, 也就是进行动画的企划工作, 先拟定此篇动画的主题, 构思整篇故事的情节, 然后将故事内容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 就如同一出戏的剧本。制作过程需绘制设计稿、主镜、分镜与背景, 将分镜图以较正式的规格绘制, 并明确标明动作、运镜方式、移动时间、对白、特效以及背景与人物的对位等项目;有些较小型的动画专案会省略此步骤, 直接将上述要求标注在分镜图中。绘制背景也是动画片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主要目的是丰富画面、增强气氛, 而且必须符合整部动画的风格。在绘制时, 通常会将角色、前景图与背景图分层绘制, 日后若有需要修改, 可节省很多时间。完成所有的画面后, 接下来则要进行合成的工作, 并且加上特效、声音, 再进行剪辑、输出等后制阶段, 一部动画影片就大功告成。

台湾动画产业供应链缺乏专业分工与产业结构不完整, 大部分为动画公司从头到尾一手包办。台湾动画产业链, 可分为自制与代工, 自制从资金、企划、制作, 一直到发行、营销与发行渠道, 大部分为动画公司都一手包办。代工主要还是集中于中段的制作, 动画公司大部分是以接制作电视节目的案件为主, 例如CF、短片、DVD影集、电视影集, 立体电影等。

2009年5月, 由岛内动画业者共同联手成立的“动画产学共同开发联盟”宣告启动, 通过资讯工业策进会执行数字内容学院计划所建立的共同开发平台, 整合各界力量, 成立初期由国际大厂Autodesk、Intel及n Vidia等三大赞助伙伴策略合作支持, 提供给会员共同开发所需各项软硬件设备, 会员招收的对象包含岛内动画厂商、设有动画相关科系大学, 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等。

资料来源: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

资料来源:台湾“经济部数字内容产业推动办公室”

目前参与该联盟的厂商包括西基、首映、顽石、酷分仔、舞墨、大腕、青禾、幻想曲、创意核、冉色斯、本觉、利达、肯特、和利得、远东、宏广、观心影像、春水堂、墨色、班门、!闳、数字映画、雨林、台艺大多媒体动画艺术学系、云科大数字媒体设计系、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世新大学数字多媒体设计学系等。未来规划由主力厂商引进国际大型项目, 通过合作培训、专案开发团队育成及产学合作等模式, 推动厂商大型化及培养中高阶实战人才, 提升承接海外项目能力, 并由会员厂商各自贡献专长, 将台湾动画产业与资源化零为整, 并与全球产业接轨, 共同执行专案, 进而使台湾成为全球动画产业链的一部分。

动画原创数量增加

2010年, 首部完全由台湾顽石创意公司自制的3D电视动画《卡滋帮》 (KATZ FUN) 在美国17个州正式播放, 该片共有十三集, 观看人数2500万人, 这是台湾有史以来在美国最大范围播放的自制动画。由台湾顽石创意制作的3D电视动画《卡滋帮》, 走精致路线, 制作时间长达4年, 一共投资了6000万元新台币;主角的创意来源是古画《宋人婴戏图》, 这也是故宫的宝藏活出新生命的例子之一, 背景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梦想的《桃花源》, 围饶着卡滋的包括酷儿、蝶儿和黑儿等一群小朋友发展出可爱逗趣的神奇冒险故事。

由慈济大爱电视台自制的动画电影《鉴真大和尚》于2010年5月上映, 创下全台3360万票房, 打破台湾自制电影动画的票房纪录, 以历史人物鉴真法师作为主角的台湾动画电影《鉴真大和尚》获邀为奈良国际电影节闭幕片。《鉴真大和尚》2010年5月上映, 是由慈济大爱电视台耗时五年制作完成, 在台北创下1024万票房, 全台更创下3360万票房, 打破台湾自制动画的票房纪录, 不过为了制作这部动画, 相关的历史考证也完全不马虎。

该片描绘鉴真大和尚不屈不饶的东渡弘法精神, 虽不像好莱坞动画具有娱乐效果, 却传达正面向上鼓舞的力量, 据报导在上映前就卖掉20万张预售票, 每张预售票附赠电影胶卷作成的书签及介绍鉴真大和尚生平的手册, 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新台币。

善用原住民题材

电影《赛德克·巴莱》在岛内外影展屡获佳绩, 带动原住民题材的动画作品备受瞩目, 由冉色斯公司与瑞士动画导演Robit Engle合作的原住民动画片《魔踪传奇》于2011年9月在全球第4大儿童频道Kids Co播出, 抢攻国际市场, 岛内观众可以通过中华电信MOD收看。《魔踪传奇》将充满想象力的原住民神话故事用动画方式呈现, 让全世界更多朋友认识到台湾原住民多元丰富的文化, 目前该公司已着手规划第二季动画片的制作。

和利得公司在成立之际, 即以首个作品《大婶婆与小聪明》获奖无数, 之后继续开发科学动画《机器人-那瑞奇》, 以21世纪最重要的纳米科技作为故事主题。而目前最新力作《山猪、飞鼠、撒可努》则是台湾第一部改编自原民文学的动画, 故事内容以轻松自然画风, 记录作者孩提时与祖父、外婆、父亲相处点滴, 以童趣方式引导小朋友发挥想象力, 并教导部落孩子重建文化与传统。

远东动画公司运用邵族传说题材, 将原住民祖先智慧融入新作《水沙涟传奇》2D电视动画。故事开始于日月潭附近的村庄中, 阿顿与小杰为了追一只小水鹿而误闯了传说中祖先躲避洪水的神圣山洞, 看着壁画上祖先所留的生活点滴, 阿顿与小杰决定传承祖先的智慧, 并且保护圣山不被破坏。本作品预计2011年底在i Pad平台播出。除了《水沙涟传奇》外, 目前筹备中的还有《史艳文》与《爱娃部落AIRA》两部3D动画电影。

科学动画寓教于乐

以《高熊市》获得2006年国际级数字内容雏型奖的观心影像公司, 2011年与台湾“中研院”合作推出《贝珠传说》电视动画系列。故事为古代高熊市是一个与贝壳息息相关的城市, 住着许多倚靠贝壳力量的魔法师, 其中一位邪恶的贝壳魔法师“大法螺”, 在深海研究将贝壳凝聚成贝珠的技术, 不慎将贝珠变成在海上兴风作浪的邪恶精灵。此产品通过主角变身为贝类, 介绍各种贝类的知识, 是一部适合儿童的科普知识动画片。

全球气候异常, 环保科学议题备受关注。台湾动画原创公司和利得致力于科学电视动画制作, 目前动画产品时间总数达1500多分钟。2012年9月底上市的《绿天使侦探社》, 以深入浅出动画探讨温室效应、节能减碳、替代能源等, 成为中小学生最佳环保科学动画教材, 让小朋友知道, 节能减碳已成为最重要的新生活运动。故事在管博士、小兵、饭团、怪兽狗、350的一件件节能减碳的各案例中进行, 在每一个案例中, 逐一了解各种替代能源的优缺点, 节能排碳的正确观念, 让大家将正确使用能源的观念融入生活之中。

除了节能减碳和海洋科学外, studio2兔子创意公司的科普动画作品《科普侦探团─小猫巴克里》传递生态环境保育和生命科学观念, 让小朋友了解山林乱砍滥垦对环境的伤害。这部动画通过思考台湾城乡变迁的过程, 描述一只城市猫巴克里阴错阳差遭误载到乡下, 正当它逐渐适应环境时, 却遇上都市财团计划大兴土木, 让村庄的人惊慌, 生态环境问题逐一浮现。studio2通过《科普侦探团─小猫巴克里》探讨现在全球关心的环保问题, 凝结科普知识和文化环境之意识, 最终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

studio2的另一部科学动画《3571观测站》也是用动画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传递科普概念, 以位于瑞士世界最高的气候观测站为背景, 介绍地球气候形成的历史、全球环境的变迁、研究方法。借着主角汉生在故事中学会利用手上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 通过执行任务亲身经历知识, 深入浅出地把困难的理论变成简单的实验和惊险的冒险。

瞄准学龄前市场

近年来学龄前市场也是岛内动画厂商关注的重要市场, 在台湾电视动画厂商中, 首映创意公司为岛内原创动画的重要推手, 目前自制的动画己在国际间崭露头角, 温馨可爱的《姆姆抱抱》、奇幻神秘的《妖怪金币》、描述冒险与友情的《精怪王》等皆获国际影展屡创佳绩, 获得许多动画类的大奖, 并获得台湾金马奖及金钟奖的提名殊荣。

首映创意的电视动画《姆姆抱抱》是台湾第一部专为学龄前儿童打造的原创电视动画, 就以俏皮生动的角色与创意十足的剧情, 教导小朋友认识自己、学习团体互动, 在国际影展屡创佳绩, 目前海外授权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在韩国的表现最为突出。

而在该公司推出的衍生商品中, 目前岛内已有15万位幼儿园小朋友使用有姆姆肖像置入的教材, 共12个主题读本, 总销量为45万册;而浑圆可爱的姆姆也于2011年12月正式进驻桃园国际机场第二航厦。此外, 2011年4月又推出品牌延伸作品《姆姆与我》, 由姆姆当起小老师, 教导学龄前小孩数字、颜色、形状等概念, 除了DVD互动教学光碟外, 同时也可在手机下载相关App软件, 随时与姆姆玩游戏。

此外, 由首映创意制作推出的另一动画《精怪王》, 2010年3月勇夺美国儿童动画影展Kidscreen2010 Pitchit!大赛冠军。《精怪王》不论美术与剧情, 皆获得评审一致好评。证明台湾动画不单纯只是技术傲人, 原创构想亦有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实力。

酷分仔多媒体动画则推出3D动画影集《超毛星》, 带领学龄前儿童观察色彩, 听见音符, 感受毛茸茸的触感, 于2011年9月起在公视播出。该片花费4年, 耗资3000万元新台币, 由35位动画师倾力打造才得以完成。故事描述在超毛星球上, 成千上万的毛粒子生物都住在这个欢乐且没有烦恼的乌托邦星球。有一天, 噜噜星球来的神秘新朋友闯进了超毛星, 大家变成好朋友, 一起过生活、学习新知识、快乐玩游戏、一起解决问题, 在寓教娱乐环境中, 启发学习动机。

小不点动画公司则针对4至6岁学龄前儿童, 制作出3D儿童电视节目《毛巾宝贝》, 故事内容是一群毛巾宝贝组成了一个毛巾大家庭, 当主人离开后, 它们便迫不及待卷折起来, 从毛巾变成各种的造型的毛巾宝贝。它们在房子和花园里玩耍、探险, 结交新朋友, 学习如何和别人相处;有时, 它们也会发现主人们的秘密, 帮他们解决问题。该片共有26集, 于2012年底完成。

衍生商品开创新商机

为促进数字内容衍生商品产业的跨业合作, 台北市电脑公会促成“数字内容衍生商品产业联盟”于2008年底成立, 包括大宇资讯公司等多家游戏业者, 以及首映创意、青禾动画设计公司、动在奇中科技娱乐、顽石创意、酷分仔多媒体公司等业者参与。该联盟以推动原创数字内容为核心的跨产业合作、促进数字内容与各产业的媒合交易、推动岛内授权机制并进行宣导及扩散、岛内外推广及拓销, 促进自有品牌与商机为主要目标。

目前, 顽石创意公司与中国大陆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应用增值服务企业北京天图融通公司、拥有500家连锁店的两岸咖啡企业集团, 以及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组成策略联盟, 共同开发中国大陆市场。由顽石创意提供原创卡滋帮移动应用增值服务, 结合北京天图融通赚取客户点击转发费, 北京天图融通母集团青牛软件公司是中国大陆手机信息中心与增值服务市占率第一的企业集团。另外, 顽石创意还与台商两岸咖啡合作, 设计和销售文化周边商品。

统一超商集团旗下7-ELEVEN连锁店自创的“OPEN小将”, 可算是全台湾最会赚钱的玩偶, 每年投入5000万元营销资源, 推出超过300项商品, 每年销售金额超过10亿元新台币, 属于毛利很高的自营商品。“OPEN小将”的授权合作包含统一渡假村的OPEN小将主题套房、梦时代购物中心的OPEN!PLAZA专卖店。“OPEN小将”也进军上海7-ELEVEN连锁超市, 在门店内设立专架并销售周边商品, 成为上海第一家企业运用代言玩偶, 创造品牌形象与营销的案例, 让中国大陆消费者也能感受来自台湾“OPEN小将”的魅力。

老夫子哈媒体公司于2009年底推出了一连串的“老夫子找乐子办公室减压系列”潮流减压产品。2008年推出的老夫子摇摇公仔第1代玩偶, 逗趣造型的老夫子及大番薯瞬间囊获了广大粉丝的童趣心造成全台热卖抢购, 第1周即畅销2万个, 并首创全家便利商店公仔单品最高价的销售纪录。2009年11月推出第二代的老夫子办公室摇摇公仔玩偶, 不但造型从站姿变为坐姿, 更趁势追加首次姆姆化的“老赵公仔”, 为此系列玩偶增添更多趣味。

近年来, 文澜资讯公司开始朝向数字内容品牌经营、创意动画等发展, 其针对学龄前至国小期间的孩童所推出的电视动画《Popa Family》, 就曾以雏型型态获得2007年4C数字创作竞赛的最佳动画剧本银奖与最佳移动内容动画铜奖。《Popa Family》于2011年4月在公共电视台首播, 8月在中华电信MOD播放, 11月于东森幼幼台播出, 且授权中华电信无线通讯增值服务平台下载使用。此外, 《Popa Family》也授权月眉育乐世界合作筹设动画主题馆, 包括影音互动娱乐区、儿童剧场、主题精品商店区, 预计2011年11月开馆。

2013年春节, 文澜资讯公司在信义区诚品旗舰店会设立“Popa A Family”周边商品专柜, 通过与品牌代理商台湾淘米的合作, 在儿童热销游戏《摩尔庄园》的摩尔时报里有《Popa Family》的漫画连载。

冉色斯公司的动画片《阎小妹》也通过异业结盟来整合资源, 发挥意想不到的加成效果。如漫画出版方面, 自2011年10月起, 在青文出版集团的《快乐快乐漫画月刊》开始连载幽默四格漫画, 深受读者喜爱, 6月底更发行出版全彩单行本。互动游戏方面, 爻域互动科技公司制作的《阎小妹》微软Kinet多媒体互动体感游戏、台湾工研院开发《阎小妹》3D立体电视体验、系微公司的《阎小妹App游戏软件等, 都在拉近观众与动画肖像的距离。

印象台湾 篇2

暑假期间,我去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那儿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台湾人也很热情好客。这次旅行,有三样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便利店

台湾的地形70%是山地,所以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有没有树木高楼大厦。在大陆,苏果、欧尚之类的大超市随处可见,这里却只有一家家小小的便利店。台湾的便利店随处可见,出门瞎逛一圈就能碰上两三个。别看这便利店小,里面的物品却很全。一切日常用品,包括方便面、零食、劳动工具、洗发水沐浴露等等,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书籍杂志。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不管你买多少东西或是只逛一圈什么也不买,他们都会礼貌地说一声“谢谢”。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家便利店买了一个冷饮,撕开包装袋却没有找到垃圾桶。正当我急得团团转时,服务员却从我手中接过了垃圾!台湾的便利店,给我留下了温暖的印象。

槟榔

槟榔是台湾人最爱的水果。街上的槟榔店甚至比便利店还多。台湾也有很多关于槟榔的民谣。记得来台湾的第一个晚上,导游在回旅馆的车上与我们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槟榔。她说,槟榔就像咖啡,虽然苦但可以提神;槟榔就像香蕉,只可以嚼不可以咽下去。有些槟榔是处理过的,吐出来的水红红的,很吓人。听到这儿,我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想尝尝“吐血”的感觉。第二天晚上,我总算买到了槟榔。槟榔是绿色的,形状和大小有点像子弹,摸上去很光滑。观察了一会儿,我马上丢了一颗放进嘴里嚼。浓浓的苦味就像炸弹般在我口中爆炸,弥漫在整个口腔,还在不断往上窜,我的喉咙也麻麻的。我下意识地把它吐了出来并灌了一大口水。大部分的苦味仍残留在口腔里。这东西比苦瓜还苦啊!我感慨道。“多嚼几下就不苦了。”爸爸说道。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爸爸一直嚼到了现在,可却没有像我这样眉头紧锁龇牙咧嘴,反而还有点享受的感觉。我犹豫着又嚼了一颗。这次的苦味没那么强烈也没那么突然了,不过还是很苦。我忍着苦继续嚼着,苦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淡,最后消失了,舌尖忽的`冒出一丝甘甜。台湾的槟榔,给我留下了苦尽甘来的印象。

自行车

台湾的街上,小汽车并不多,那一辆辆五彩缤纷的自行车倒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台湾的自行车多,原因有两点,一是台湾的马路较窄,容不得几辆小汽车同时通过;二是台湾人注重养生注重环保,自行车是非机动车,不需要加油。每次坐在旅游大巴上,都能看到许多自行车像箭一样飞速从身边穿过。骑车的人中,有戴着头盔穿着运动服的青少年,有背着公文包穿着西装的上班族,还有车筐里放着购物袋身后坐着小孩的全职太太。甚至有一次,我还看到了一位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悠闲地骑着车慢慢驶向便利店。这一切可真令人惊讶令人叹服。台湾的自行车,给我留下了活力四射的印象。

印象台湾中小学教育 篇3

一、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台湾目前实行的是依照教师学历为教师分层的制度,在中小学里没有教师职称制度。新入职老师的学历都很高,政府规定,只有本科学历,才能有资格进行新教师的入职考试。据我们去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介绍,由于目前少子化的趋势发展,台湾中小学的适龄学生越来越少,导致部分招生不足的学校面临关停并转问题,带来教师富余,因此在台湾造成了10万多名“小学流浪教师”。博爱国小的苏再添校长向我们介绍说,正因为如此,台北市前些年已有好几年停招新教师了,去年的招聘教师考试,几近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博士、硕士也来应聘。在我们去的仁爱国小,向我们介绍学校课程规划的一位年轻女教师就是音乐博士。而给我们做中华经典文化讲座的陈秀芬老师也是一位在读博士。在仁爱国中,硕士学位的老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教师的学历层次非常高。即使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高一级的学历。苏再添校长说台湾的中小学并不如大陆一样实行教师职称制度,教师的薪资结构是根据教师学历而变的。“本科学历是基本入职门槛,见习一年能够站得住讲台的,才能成为正式教师。你想加薪吗?去读硕士。还想加薪吗?去增加自己进修和培训的学分。还要加薪吗?去读博士。”

二、知书懂礼的学生

从表面看来,我们参观的台湾的这几所国小、国中与大陆的中小学相比,差距似乎很小,在校园硬件方面大陆很多学校甚至比台湾的学校还要强。一样的教室,相似的校园,教学方法好像也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台湾老师们的文明、真诚、谦逊、精致儒雅、爱与奉献、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让台湾的校园呈现出厚重的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卷芳香。正是在老师们这种细雨润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下,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从容,校园里有了温文尔雅的文化气息。

一进仁爱国中,刚好一班学生出来,与我们在路口相遇。没有任何人示意,全体学生都安静地停下来等我们全部通过路口以后才走。其间即使教师队伍的中间有空隙,同学们也没有一个人穿插抢行。学校里的电梯是师生共用的,在电梯口,遇到老师时,同学们会主动请老师先上。在仁爱小学,午餐以后,孩子们自己清洗洗手间的卫生,打扫得非常仔细,拿着小刷子仔细地刷洗手台。整个校园没有清洁工阿姨,很多卫生都由孩子们自己来做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片纸屑都看不见。在台湾的几日,不论是在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是不知名的小乡村,视野所及,到处都是整洁干净,片纸不见。而与此相反的却是看不到清洁工。当我们向他们表达这样的惊讶时,仁爱小学的苏校长是这样回答的:“保持清洁卫生,我们是要从每个人做起。”

三、完善的学校志工制度

台湾的“志工”,其实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学校的行政组织、教师会(类似于大陆的教育工会)、家长会(大陆的家长委员会)都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彼此加强沟通联系,使学校能认真推动校务行政,教师会能积极维护学术地位及教育自主权。家长会基于对学生的投资及前途关心,切实监督学校运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及经费支援。家长会是学校的得力助手,由选举产生,会长大都是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或社会名流。比如,博爱小学家长会的前任会长戴锡钦先生就是台北市的议员,日常工作特别忙,但仍专程抽时间来学校接待我们的来访。现任会长蔡美年女士的社会职务也很多,是台北市国小学生家长会联合会幼教委员会召集人、台北教学卓越评选委员会委员、市立幼儿园园长遴选委员会委员等等,她率家委会成员陪苏校长全程负责接待我们。每个学校的家长会在学校里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家长会成员每周都有固定的专门时间在此办公,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会对学校帮助很大,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家长会提供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把学生家长组织起来,为学校做义工。例如到学校义教、到校门附近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到图书馆义务工作等等。这些志工爸爸、志工妈妈完全视参加爱心活动为已任,自觉自愿,尽心尽力。我们参观时,他们为考察团引路、讲解、端水递茶、迎接送行,打扮庄重得体,举止文雅。经过与志工妈妈们交流,我们发现她们的组织非常严密,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很细致的分工与工作安排。为了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在正式服务前,都必须接受相关的课程训练。比如爱心志工团学习辅导组就是由一群关心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志工所组成的。由老师推荐需要提升的学生,每周一次到五次不等,志工妈妈们利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个案学业辅导。在推广阅读的博爱小学,很多阅读的工作就是由经典妈妈、故事妈妈帮老师完成的,比如每周二教师集会时,就由志工家长来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评选阅读小博士、唐诗小博士,这些登记、记录工作都是志工妈妈们完成的。仁爱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也是由志工妈妈们负责的。仁爱国小针对特殊教育的孩子所开的希望教室是由家长会全程操作的,据会长介绍,希望教室里的志工除了在读的孩子家长以外,还有很多往届毕业生的家长,仍自愿来学校。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得到了真正实现。

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其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他们的校园很少有花哨的布置,都是简洁、实用的布置,但校园的每个角落又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仁爱国中校园的走廊上,有林美娟校长的书法作品,作品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吉”“利”“旺”又有西方名人名言,整个校园体现出一种儒雅的文化气息。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品格的途径。在我们所走访过的台湾学校和公共场所,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师生和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现出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的底蕴。

在仁爱小学,陈秀芬老师向我们介绍,她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融入各领域教学、主题式教学、体验探索、情境营造、家庭教育等等,把古诗词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个学生用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仿写了《一年级第一天》就让大家惊叹不已:“独在异校为异生,每逢午餐倍思家;遥知奶奶煮午餐,午餐时间少承璋。”在写台湾101大楼时,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古人望101大楼》新鲜出炉了,其一:“顶端刺月心,手可摘星辰;不敢登上顶,恐有外星人。”其二:“此楼高百尺,繁华似个梦;已有此高楼,何为爬山乐?”当他们随心所欲地用古诗词写出“古诗新编”时,我们可以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发芽了。

重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古典诗词、经典文化的学习,还有对本土语言的学习。本土语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方言的消失,意味着一个地方文化的消失。我们在博爱小学的课程表里看到,一到六年级的每周课程里,语文课除了“本国语言”之外,每个年级每周均有一节“乡土语言”课。学生的课本里,除了国文的课本,还有台语、闽南语、客家语言课本,孩子们除了要上国语课,还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本土语言学习。据老师介绍,在原住民聚居的地方,原住民的子女还有原住民语的学习。台湾曾出现过“还我母语运动”,就是由台湾客家人举行的一次震惊台湾乃至世界的万人和平游行,目的是争取客家母语权益。

如今,因为大力推普,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会说纯正的广州话了。潮汕话等方言也面临此种现象。随着纯正广州话、潮汕话的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是否也会日落西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魏文琦

2013年6月下旬,我随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研考察团去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在台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台北市市立仁爱国中、仁爱国小、博爱国小、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多所各类学校,还听取了台湾中正大学林永丰教授以及仁爱国中的杨昌珣老师的讲座。一路走着、看着,倾听着、记录着、思考着、感受着。

一、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台湾目前实行的是依照教师学历为教师分层的制度,在中小学里没有教师职称制度。新入职老师的学历都很高,政府规定,只有本科学历,才能有资格进行新教师的入职考试。据我们去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介绍,由于目前少子化的趋势发展,台湾中小学的适龄学生越来越少,导致部分招生不足的学校面临关停并转问题,带来教师富余,因此在台湾造成了10万多名“小学流浪教师”。博爱国小的苏再添校长向我们介绍说,正因为如此,台北市前些年已有好几年停招新教师了,去年的招聘教师考试,几近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博士、硕士也来应聘。在我们去的仁爱国小,向我们介绍学校课程规划的一位年轻女教师就是音乐博士。而给我们做中华经典文化讲座的陈秀芬老师也是一位在读博士。在仁爱国中,硕士学位的老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教师的学历层次非常高。即使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高一级的学历。苏再添校长说台湾的中小学并不如大陆一样实行教师职称制度,教师的薪资结构是根据教师学历而变的。“本科学历是基本入职门槛,见习一年能够站得住讲台的,才能成为正式教师。你想加薪吗?去读硕士。还想加薪吗?去增加自己进修和培训的学分。还要加薪吗?去读博士。”

二、知书懂礼的学生

从表面看来,我们参观的台湾的这几所国小、国中与大陆的中小学相比,差距似乎很小,在校园硬件方面大陆很多学校甚至比台湾的学校还要强。一样的教室,相似的校园,教学方法好像也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台湾老师们的文明、真诚、谦逊、精致儒雅、爱与奉献、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让台湾的校园呈现出厚重的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卷芳香。正是在老师们这种细雨润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下,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从容,校园里有了温文尔雅的文化气息。

一进仁爱国中,刚好一班学生出来,与我们在路口相遇。没有任何人示意,全体学生都安静地停下来等我们全部通过路口以后才走。其间即使教师队伍的中间有空隙,同学们也没有一个人穿插抢行。学校里的电梯是师生共用的,在电梯口,遇到老师时,同学们会主动请老师先上。在仁爱小学,午餐以后,孩子们自己清洗洗手间的卫生,打扫得非常仔细,拿着小刷子仔细地刷洗手台。整个校园没有清洁工阿姨,很多卫生都由孩子们自己来做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片纸屑都看不见。在台湾的几日,不论是在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是不知名的小乡村,视野所及,到处都是整洁干净,片纸不见。而与此相反的却是看不到清洁工。当我们向他们表达这样的惊讶时,仁爱小学的苏校长是这样回答的:“保持清洁卫生,我们是要从每个人做起。”

三、完善的学校志工制度

台湾的“志工”,其实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学校的行政组织、教师会(类似于大陆的教育工会)、家长会(大陆的家长委员会)都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彼此加强沟通联系,使学校能认真推动校务行政,教师会能积极维护学术地位及教育自主权。家长会基于对学生的投资及前途关心,切实监督学校运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及经费支援。家长会是学校的得力助手,由选举产生,会长大都是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或社会名流。比如,博爱小学家长会的前任会长戴锡钦先生就是台北市的议员,日常工作特别忙,但仍专程抽时间来学校接待我们的来访。现任会长蔡美年女士的社会职务也很多,是台北市国小学生家长会联合会幼教委员会召集人、台北教学卓越评选委员会委员、市立幼儿园园长遴选委员会委员等等,她率家委会成员陪苏校长全程负责接待我们。每个学校的家长会在学校里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家长会成员每周都有固定的专门时间在此办公,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会对学校帮助很大,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家长会提供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把学生家长组织起来,为学校做义工。例如到学校义教、到校门附近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到图书馆义务工作等等。这些志工爸爸、志工妈妈完全视参加爱心活动为已任,自觉自愿,尽心尽力。我们参观时,他们为考察团引路、讲解、端水递茶、迎接送行,打扮庄重得体,举止文雅。经过与志工妈妈们交流,我们发现她们的组织非常严密,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很细致的分工与工作安排。为了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在正式服务前,都必须接受相关的课程训练。比如爱心志工团学习辅导组就是由一群关心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志工所组成的。由老师推荐需要提升的学生,每周一次到五次不等,志工妈妈们利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个案学业辅导。在推广阅读的博爱小学,很多阅读的工作就是由经典妈妈、故事妈妈帮老师完成的,比如每周二教师集会时,就由志工家长来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评选阅读小博士、唐诗小博士,这些登记、记录工作都是志工妈妈们完成的。仁爱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也是由志工妈妈们负责的。仁爱国小针对特殊教育的孩子所开的希望教室是由家长会全程操作的,据会长介绍,希望教室里的志工除了在读的孩子家长以外,还有很多往届毕业生的家长,仍自愿来学校。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得到了真正实现。

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其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他们的校园很少有花哨的布置,都是简洁、实用的布置,但校园的每个角落又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仁爱国中校园的走廊上,有林美娟校长的书法作品,作品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吉”“利”“旺”又有西方名人名言,整个校园体现出一种儒雅的文化气息。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品格的途径。在我们所走访过的台湾学校和公共场所,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师生和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现出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的底蕴。

在仁爱小学,陈秀芬老师向我们介绍,她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融入各领域教学、主题式教学、体验探索、情境营造、家庭教育等等,把古诗词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个学生用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仿写了《一年级第一天》就让大家惊叹不已:“独在异校为异生,每逢午餐倍思家;遥知奶奶煮午餐,午餐时间少承璋。”在写台湾101大楼时,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古人望101大楼》新鲜出炉了,其一:“顶端刺月心,手可摘星辰;不敢登上顶,恐有外星人。”其二:“此楼高百尺,繁华似个梦;已有此高楼,何为爬山乐?”当他们随心所欲地用古诗词写出“古诗新编”时,我们可以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发芽了。

重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古典诗词、经典文化的学习,还有对本土语言的学习。本土语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方言的消失,意味着一个地方文化的消失。我们在博爱小学的课程表里看到,一到六年级的每周课程里,语文课除了“本国语言”之外,每个年级每周均有一节“乡土语言”课。学生的课本里,除了国文的课本,还有台语、闽南语、客家语言课本,孩子们除了要上国语课,还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本土语言学习。据老师介绍,在原住民聚居的地方,原住民的子女还有原住民语的学习。台湾曾出现过“还我母语运动”,就是由台湾客家人举行的一次震惊台湾乃至世界的万人和平游行,目的是争取客家母语权益。

如今,因为大力推普,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会说纯正的广州话了。潮汕话等方言也面临此种现象。随着纯正广州话、潮汕话的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是否也会日落西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魏文琦

2013年6月下旬,我随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研考察团去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在台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台北市市立仁爱国中、仁爱国小、博爱国小、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多所各类学校,还听取了台湾中正大学林永丰教授以及仁爱国中的杨昌珣老师的讲座。一路走着、看着,倾听着、记录着、思考着、感受着。

一、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台湾目前实行的是依照教师学历为教师分层的制度,在中小学里没有教师职称制度。新入职老师的学历都很高,政府规定,只有本科学历,才能有资格进行新教师的入职考试。据我们去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介绍,由于目前少子化的趋势发展,台湾中小学的适龄学生越来越少,导致部分招生不足的学校面临关停并转问题,带来教师富余,因此在台湾造成了10万多名“小学流浪教师”。博爱国小的苏再添校长向我们介绍说,正因为如此,台北市前些年已有好几年停招新教师了,去年的招聘教师考试,几近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博士、硕士也来应聘。在我们去的仁爱国小,向我们介绍学校课程规划的一位年轻女教师就是音乐博士。而给我们做中华经典文化讲座的陈秀芬老师也是一位在读博士。在仁爱国中,硕士学位的老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教师的学历层次非常高。即使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高一级的学历。苏再添校长说台湾的中小学并不如大陆一样实行教师职称制度,教师的薪资结构是根据教师学历而变的。“本科学历是基本入职门槛,见习一年能够站得住讲台的,才能成为正式教师。你想加薪吗?去读硕士。还想加薪吗?去增加自己进修和培训的学分。还要加薪吗?去读博士。”

二、知书懂礼的学生

从表面看来,我们参观的台湾的这几所国小、国中与大陆的中小学相比,差距似乎很小,在校园硬件方面大陆很多学校甚至比台湾的学校还要强。一样的教室,相似的校园,教学方法好像也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台湾老师们的文明、真诚、谦逊、精致儒雅、爱与奉献、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让台湾的校园呈现出厚重的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卷芳香。正是在老师们这种细雨润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下,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从容,校园里有了温文尔雅的文化气息。

一进仁爱国中,刚好一班学生出来,与我们在路口相遇。没有任何人示意,全体学生都安静地停下来等我们全部通过路口以后才走。其间即使教师队伍的中间有空隙,同学们也没有一个人穿插抢行。学校里的电梯是师生共用的,在电梯口,遇到老师时,同学们会主动请老师先上。在仁爱小学,午餐以后,孩子们自己清洗洗手间的卫生,打扫得非常仔细,拿着小刷子仔细地刷洗手台。整个校园没有清洁工阿姨,很多卫生都由孩子们自己来做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片纸屑都看不见。在台湾的几日,不论是在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是不知名的小乡村,视野所及,到处都是整洁干净,片纸不见。而与此相反的却是看不到清洁工。当我们向他们表达这样的惊讶时,仁爱小学的苏校长是这样回答的:“保持清洁卫生,我们是要从每个人做起。”

三、完善的学校志工制度

台湾的“志工”,其实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学校的行政组织、教师会(类似于大陆的教育工会)、家长会(大陆的家长委员会)都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彼此加强沟通联系,使学校能认真推动校务行政,教师会能积极维护学术地位及教育自主权。家长会基于对学生的投资及前途关心,切实监督学校运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及经费支援。家长会是学校的得力助手,由选举产生,会长大都是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或社会名流。比如,博爱小学家长会的前任会长戴锡钦先生就是台北市的议员,日常工作特别忙,但仍专程抽时间来学校接待我们的来访。现任会长蔡美年女士的社会职务也很多,是台北市国小学生家长会联合会幼教委员会召集人、台北教学卓越评选委员会委员、市立幼儿园园长遴选委员会委员等等,她率家委会成员陪苏校长全程负责接待我们。每个学校的家长会在学校里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家长会成员每周都有固定的专门时间在此办公,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会对学校帮助很大,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家长会提供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把学生家长组织起来,为学校做义工。例如到学校义教、到校门附近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到图书馆义务工作等等。这些志工爸爸、志工妈妈完全视参加爱心活动为已任,自觉自愿,尽心尽力。我们参观时,他们为考察团引路、讲解、端水递茶、迎接送行,打扮庄重得体,举止文雅。经过与志工妈妈们交流,我们发现她们的组织非常严密,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很细致的分工与工作安排。为了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在正式服务前,都必须接受相关的课程训练。比如爱心志工团学习辅导组就是由一群关心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志工所组成的。由老师推荐需要提升的学生,每周一次到五次不等,志工妈妈们利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个案学业辅导。在推广阅读的博爱小学,很多阅读的工作就是由经典妈妈、故事妈妈帮老师完成的,比如每周二教师集会时,就由志工家长来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评选阅读小博士、唐诗小博士,这些登记、记录工作都是志工妈妈们完成的。仁爱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也是由志工妈妈们负责的。仁爱国小针对特殊教育的孩子所开的希望教室是由家长会全程操作的,据会长介绍,希望教室里的志工除了在读的孩子家长以外,还有很多往届毕业生的家长,仍自愿来学校。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得到了真正实现。

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其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他们的校园很少有花哨的布置,都是简洁、实用的布置,但校园的每个角落又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仁爱国中校园的走廊上,有林美娟校长的书法作品,作品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吉”“利”“旺”又有西方名人名言,整个校园体现出一种儒雅的文化气息。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品格的途径。在我们所走访过的台湾学校和公共场所,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师生和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现出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的底蕴。

在仁爱小学,陈秀芬老师向我们介绍,她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融入各领域教学、主题式教学、体验探索、情境营造、家庭教育等等,把古诗词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个学生用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仿写了《一年级第一天》就让大家惊叹不已:“独在异校为异生,每逢午餐倍思家;遥知奶奶煮午餐,午餐时间少承璋。”在写台湾101大楼时,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古人望101大楼》新鲜出炉了,其一:“顶端刺月心,手可摘星辰;不敢登上顶,恐有外星人。”其二:“此楼高百尺,繁华似个梦;已有此高楼,何为爬山乐?”当他们随心所欲地用古诗词写出“古诗新编”时,我们可以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发芽了。

重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古典诗词、经典文化的学习,还有对本土语言的学习。本土语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方言的消失,意味着一个地方文化的消失。我们在博爱小学的课程表里看到,一到六年级的每周课程里,语文课除了“本国语言”之外,每个年级每周均有一节“乡土语言”课。学生的课本里,除了国文的课本,还有台语、闽南语、客家语言课本,孩子们除了要上国语课,还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本土语言学习。据老师介绍,在原住民聚居的地方,原住民的子女还有原住民语的学习。台湾曾出现过“还我母语运动”,就是由台湾客家人举行的一次震惊台湾乃至世界的万人和平游行,目的是争取客家母语权益。

如今,因为大力推普,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会说纯正的广州话了。潮汕话等方言也面临此种现象。随着纯正广州话、潮汕话的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是否也会日落西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台湾中学学校文化印象 篇4

一、鲜明的办学理念

笔者考察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鲜明的办学理念。中山女中注重全人教育, 旨在培养“三兼优” (知识与能力兼优、人文与科学兼优、个性与群性兼优) 的女性精英, 其办学目标是弘扬“人文为先、科学并重”的中山精神, 秉持“育人成才、五育兼修”的优良传统, 营造“优质中山、美丽校园”的书香天地, 建设“专业教学、快乐学习”的校园文化。

澎湖县马公高级中学肩负着澎湖地区多元教育的责任, 该校以“全人教育、终身学习”为办学特色, 学校既有普通高中教育又有综合高中教育, 还附设职业专科及特殊﹝美术音乐体育﹞教育, 并在夜间办理实用技能班商用资讯科, 可谓担负多元教育责任, 做没有围墙的学校, 为澎湖地区学生安排最适性教育。学校积极营造“团结、精进、人文”的校园文化。

二、多元化教学、丰富的社团活动

各校的多元化教学特色及活跃的社团活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中学教育以人本情怀、统筹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及终身学习为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实学生的人格内涵、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中山女中的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 如学生的自治组织 (班联会、毕联会、毕筹会) , 服务性社团 (纪律纠察队、卫生纠察队、交通纠察队、典礼礼仪队、枫城使者社、女童军社、慈幼社、传爱社、生命品格研究社) , 学术性社团 (女青社、语言研究社、英语辩论社、自然科学研究社、数学研究社、地球科学研究社、生物研究社、医学研究社、信息研究社、英语研究社) , 运动性社团 (各项球类、瑜伽、武学、迷你棒球、创意扯铃社、排舞社) , 音乐性社团 (管乐社、合唱社、国乐社、弦乐社、口琴社、旗枪社、现代音乐社、流行音乐社) , 才艺性社团 (品玩创艺社、动漫社、大众传播社、手语社、吉他社、康辅社、滑板社、东洋和枫社、点心社、炫音社、戏剧社、枫织巧手社、摄影社、魔术社) , 等等。管理社团的教师只有三名, 学生社团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该校的品牌和名片。中山女中将两性、环保、资讯、家政、人权、生涯发展等六大议题融入各学习领域中, 并规划活动教学计划。学校有高乐旗队, 还有自己的学生合唱团, 无论是演奏水平还是演唱水平, 它们都不亚于一些专业团体, 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在全台比赛中都获有名次。这些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马英九就读的台北成功高中是以校风自由而闻名的历史名校。成功高中的学生自主性很强, 校庆系列活动、社团联展、“乐声悠扬”等活动均是由学生独立策划举办。该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该校共有42个社团, 有些社团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并得奖。近六年来, 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四枚银牌与一枚铜牌。

成功高中办学理念要求学生既会玩又会读书, 这打破了一般人对于明星高中的刻板印象。该校还在校内建立了亚洲最具规模的昆虫科学博物馆, 馆藏标本5万件, 配有昆虫的民间艺术品、教学多媒体及其他展示物品, 有许多珍贵标本甚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除标本外, 该馆还配备多媒体设施, 可进行动态展示讲解, 召开研习会等。该校还建有动植物馆, 每天由学生及家长轮流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昆虫博物馆创办人兼负责人陈维寿, 是台湾保护动物协会赏蝶会会长、生态保育学会学术委员和蝴蝶研究权威。该馆收藏及展示了陈维寿老师历经30年收集的许多标本及有关昆虫资料, 藉以推广昆虫保护的观念和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教育。

三、从容与睿智的校长

中山女中校长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女士, 端庄的国字形脸蛋, 给人一种大度从容的印象, 一身黑色的西装, 给人一种热情干练的职业女性的印象。自信的气度里散发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厚重与沉稳。她始终是站着介绍学校情况的, 从学校的绩优公测入手谈精致教育, 从社区背景入手谈能够诠释学校精神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 其视野和视角具有独特性。随后, 她带着我们参观校园, 操场上学生说着“校长好, 来宾好”。回到会议室后, 我们开始了彼此的问答, 她还是喜欢站着, 对我们的问题, 或者自己回答, 或者请教务或学务处的教师回答。在我们说谢谢的同时, 她也对自己的属下点头微笑。她说她对教师说得最多的是:“请您好好休息, 请您好好教学。”“校长室不要铁窗, 而后才有精致的教育。”这是她对教师的态度。

一个好的校长必然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必须是一个教育的智者, 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仁者。无论每位校长的个性如何, 他们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为学生从长计远、爱心充盈的从容淡定者, 而这恰恰是教育事业最本质的渴求, 是学校成为教育场所, 师生获得生命意义的关键。

四、家校配合, 汇聚社会力量

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办好教育, 参与学校管理是台湾中学办学的一个特色。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 设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夜辅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小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 全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 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会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选举推荐产生, 一般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 学校的重要活动, 会长必须参加。家长委员会委员即时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 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到学校的决策, 如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 小到作业本的采购数量、校服款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 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家长会的另一项职能之一就是负责学校在社会、家长中募集经费, 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家长会还注重学校、教师与社会、家长的沟通宣传工作, 使校长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

五、走进自然, 感受乡土情怀

考察期间, 无论是在阿里山、台北野柳滨海国家地质公园还是在台南的垦丁民俗区, 随处可见兴高采烈的学生团体在进行着实习活动, 这就是富有台湾地方教学特色的毕业旅行。各校的旅行不单单只在毕业后进行, 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由学校的教务处、学务处共同执行以班级为单位, 参观博物馆、台湾古迹、地理生物实习及篝火露营等活动。毕业旅行旨在关怀乡土, 加强自然科学探索。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到了更多值得被大家发现的善和美, 校外旅行其实就是给孩子们一趟“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的旅程。学生们从开学就一直期待, 终于五月份来临, 在出发前教师请学生设计旅行路线, 查询他们的毕业旅行目的地, 分组报告各班活动的主要內容。期中考试结束后, 毕业旅行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学生们从最后一周就在数日子:还剩四天、三天、两天、一天、YEAH!每年的毕业旅行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学生反应很热烈, 效果奇佳。

印象最深的台湾人作文600字 篇5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了台北桃园国际机场,这时已经5:00多了,可还是有位40来岁的叔叔,高举着“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的牌子欢迎我们。他和我们一同坐上了豪华的旅游大巴,并开始了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我叫郭锦地,你们可以叫我‘地哥’,我今年看似30多岁,实际已经50多了。未来8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了”

“地哥”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幽默,风趣。

每天晚上,“地哥”都要给我们“有奖竞猜”,这天“地哥”又问:“人为什么有五个手指?”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说:“人生下来就有五个手指。”“净化出来的”“不知道。”……“错!”这时,“地哥”马上停止了我们地争论,“因为手套有五个指头!”“哎……”全车的同学都顿时晕倒。

还有一次,他说:“一个老爷爷逛街,看到一个卖“鳄鱼”牌的小贩,一看只要300新台币,马上买了一件,可一看,怎么有两只鳄鱼?小贩回道:‘这两只鳄鱼是金华,因为全世界的鳄鱼牌都是他俩生的!’”

“地哥”给我的第二印象,便是坚强、正义。

“地哥”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开学,他做的公交车出了车祸,他躺在床上半年多不省人事,半边脑袋都用钢架支撑着,但是,地哥凭着坚强的毅力,从昏迷中苏醒过来。随后,又加入台北市救难协会,并且成为了第九任理事长。每当台北市遇到灾难时,他和他的团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然而,他为人低调,总说:“我做的还不够。”

印象台湾 篇6

(一) 社区及社区营造的内涵

社区 (community) 一般指“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的功能社区”和“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的地域社区”, 即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共同利益关系和社区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以及人与生活环境的情感。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台湾翻译为“社区营造”, 是以地域社会现有的资源为基础, 进行多样性的合作, 使身边的居住环境逐渐改善, 进而提高社区活力, 为实现“提高生活品质”所做的一连串持续的活动。社区营造具有以下特点。

1. 凝聚共识性。

社区营造以社区共同体的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和目标, 通过社区居民凝聚社区共识, 发展社区自主能力。

2. 自觉参与性。

社区营造主张参与式的社区规划, 强调由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 并且不同社会力量多样方式合作, 改善居住环境。

3. 尊重自在性。社区营造理念是以社区自有的特色自在为基础, 各地方社区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通过传统街区的再生提升生活品质, 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区自治性。

社区营造关键在于政府引导, 而不是政府控管或主导。它是民间自发, NGO (非政府组织) 帮扶, 自下而上发挥民间自治和自组织的力量, 最后能够实现自发展, 与现有层级、市场机制相互补充而形成善治, 从而社会走向和谐。

(二) 社区营造的最终目标是经济、社会内生可持续发展

内生发展 (endogenous development) 重视人、环境、文化、生态和多元化发展, “不同地区的人们和组织适应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 遵循文化传统, 参照外来的知识、技术和制度, 自觉地寻求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途径, 在区域内部创造出理想社会形态以及形成人们自觉参与区域发展的习惯” (鹤见和子等, 1989) 。

从内生发展的视角看, 积极的社区营造最终能够引导城乡地区实现区域内生发展。社区营造产生信任与自觉, 有助于维系社区社会资本与情感纽带, 打破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冷漠隔阂以及人与自然“破坏-保护-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产生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不断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 最终目的是社会环境与文化的保护和培育, 居民与自然环境和谐以及社会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营造的缘起

20世纪60年代, 在欧美发达地区, 人们开始反思经济高速增长对于人居环境的威胁。此种社会思潮后来影响到日本, 并于20世纪90年代波及台湾地区, 形成了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深入社会影响的“社区营造”运动。

美国社区营造反思的代表作是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961) , 以波士顿最破败的贫民区改造变成“城中最健康的地区”为例, 强调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多样性。

日本在二战前出现内发性的地方环境改造运动, 最终演变成为20世纪70年代日本独有的社区营造理论方法, 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目的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保持地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发掘地区传统文化潜质。日本通过社区营造, 解决被高度经济增长摧残的生活环境等课题、从社区内部实践活化社区、地震之后社区重建以及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社会的出现, 多样性主体互相彼此协调, 实现“透过社区营造达成共治的理想”。这是日本在二战以来快速经济发展之后社会反省力量的表现, 也是使日本能成为人们长居久留之乡的根本力量。

在台湾, 传统乡村中的聚落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以宗族祠堂或地方神祇庙宇为祭祀中心的村庄、街市,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社会关系。20世纪70年代之后,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 新兴城市与既有乡村同时造成了城乡集居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政治与社会的“松绑”, 开始出现社区尺度的社会集体行动。一是因“生存危机”和“认同危机”而生的“社区自救”和“社区保存”运动。二是由于居民对于“生活环境品质不满”而酝酿的“改善环境”的社区运动。

三、台湾“社区营造”印象

笔者结课题研究之缘, 于2016年3月前往台湾地区, 深入社区营造典范, 实地调研学习, 受益良多。此行因人力有限虽未走遍台湾社区营造全部, 但选取典型、以小见大也足能以管窥豹。

(一) 台北市北投区

1. 学者积极献力, 延续台湾古地图研究。

2001年6月, 一群醉心台湾古地图的文化人士成立了台湾第一个“台湾古地图俱乐部”, 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聚会分享心得与讨论, 经历了四年时间, 参与人数多达百人。为使会务健全与法制化, 台湾古地图史料文物协会于2005年4月9日成立, 积极推广社会大众对古地图的认识, 带动研究风气。同时, 定期发行专属会刊, 刊发研究心得和交流切磋, 记载会务细节和研究成果, 列举古地图交流分享的相关讯息, 资源共享。而刊中专家学者的论文发表, 更进一步强化台湾古地图的研究深度。一群热爱台湾古地图的收藏家、教授、学者专家、出版者、地方文史工作者, 持续地研究台湾古地图及史料文物, 并永远传承下去。

2. 北投社区积极奔走, 重启新北投火车站。

新北投火车站是由北投站分支出来的小站, 为开发新北投温泉的建设之一, 便利的交通将北投温泉产业推向高峰。后来由于新北投温泉观光事业逐渐没落, 1988年北淡线开出最后一班列车后成为历史。隔年, 由台北市政府将车站捐赠给彰化台湾民俗村。2004年开始, 北投社区居民与在地文史工作者开始积极争取新北投火车站可以回娘家, 经过各方奔走、连署支持等努力, 再结合官方力量, 2013年出现曙光。时至今日, 新北投火车站成为连接北投与新北投的主要枢纽。

3. 北投温泉博物馆的重生与修复。

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在1913年正式落成启用, 洋风式外貌, 内部为拱廊浴池, 外部周围是北投公园。台湾光复后, 北投温泉公共浴场改作为中山堂, 先后由不同单位使用, 也是社区庆祝活动和喜庆宴会的场所。后因使用单位先后搬离, 缺乏维护保养, 加上温泉的侵蚀, 逐渐的荒废。直到1994年北投国小师生从事乡土资源调查以及教育课程时, 发现了早已被遗忘的浴场。1995年, 同校老师展开连署, 草拟一份保护古迹的陈情书, 由44位师生共同签名陈情, 没有获得回音的陈情书辗转到了社区人士手中, 深受感动之余, 为了圆孩子们的梦想, 社区人士成立台北市八头里仁协会, 展开文化资产的保存运动。经过众人不断奔走请愿, 孩子的愿望串联社区力量, 终于在1997年经内政部公告为三级古迹, 修复工程于次年开工、年底完工, 古迹再利用为北投温泉博物馆。

(二) 新故乡社区见学园区-桃米生态村的“幸福之地, 梦想舞台”

桃米位于南投县埔里镇, 是中潭公路旁的小山村。“九·二一”地震后, 桃米在政府、学界、社会、小区居民及非营利组织的跨界合作下, 从丰沛的家园山水出发, 以社区营造为平台, 追寻台湾农村转型的轨迹, 遵循“教育学习—观念改变—行动实践”的策略, 朝向生态村的愿景而努力。

1. 社区重建的规划。

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地震, 震出了台湾长久以来传统农业没落、人口外流等问题。地震是危机, 也是转机。震后一个月,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受邀进入桃米小区协助重建。新故乡的角色在于协助小区规划重建方向、资源的引介以及培养小区自主承载的能力。

地震初期, 多数的居民对重建愿景仍抱观望、迟疑的态度。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与桃米小区重建委员会, 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 打破乡间对公共事务参与的陌生与冷漠。在与居民不断讨论当中, 以家园母土为起点的“桃米生态村”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 并凝聚出小区共同打拼的情感与动力。

2.“桃米生态村”试运营。

2000年5月, 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协助桃米里的生态调查及规划。根据特生中心的生态调查发现, 因经济衰退而低度开发的桃米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在新故乡与特生中心的规划下, 桃米小区以“桃米生态村”的新样貌, 开始了试营运阶段。“真的会有人来从事生态旅游吗?真的会有人来住民宿吗?”这样的疑问存在于不少的居民身上, 但这样的疑问在解说员们第一次正式带团后不攻而破。从对生态小区愿景发展的质疑到亲身参与生态导览解说训练、民宿的经营, 从水电工转型到桃米蛙类解说员, 将学习的成果成功转化为知识经济。

3. 安居乐业的家乡新认知。

从质疑、旁观、投入, 生态教育让桃米一群人对家乡有了新的认知和自豪, 让一群纯朴而自认平凡的村民建立新的自信, 踏出家庭的门坎, 关心小区周遭的环境。十几年来, 这座小山村在政府、学界、社会、在地专业团队与小区居民跨领域的合作下, 逐渐实践打造“桃米生态村”的理想, 持续着生态绿化的推行、生态工法的施作、河川及湿地保护、生态调查与教育、生态旅游及民宿经营的推广……在一个个劳动的身影中, 我们看见了桃米村的持续向前的活力。笔者亲历因地形不熟偶遇热情当地居民主动驾车送到见学园区, 以小见大, 深感社区营造过程不仅造就了优美社区, 还会造就了幸福、仁爱的社区居民, 让安居乐业由梦想走到现实。

(三) 台湾社区营造的社会效果

1. 社会和谐, 民风淳朴, 幸福指数高。

民风淳朴、平和幸福是台湾印象。与当地民众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人们平和、自在、惬意、安宁的内心和生活状态以及对家乡由衷的热爱, 而这种和谐、淳朴与热爱便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

2. 生态美好, 环境优美。

社区营造内在要求环保与自然意识、人文社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赖, 相生相融。人与土地、人与环境, 以最自然真诚的方式交流激荡。所有建筑以不破坏原生态环境为原则融入大自然。放眼望去, 朴素的建筑与自然的青山绿树和谐的融为一体。

3. 当地经济发展, 由内向外焕发持续向前动力。

每一个社区都突显自身特色, 都是一个独特而自信的存在, 存在感突出。民众对家乡的由衷热爱又为社区特色注入生命感、注入经济由内而外自觉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地经济发展又进一步留住人心, 激发参与热情, 形成社会经济内生发展的持续动力与良性循环。

(四) 调研体验的启示

1. 用心做到极致。

首先做事的态度上要用心做到极致。无论是社区的设计与规划还是社造行动、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人工制品, 都需要有追求细致雅致精致极致的做事态度, 最大可能将生活社区塑造成艺术品般的存在, 赏心悦目, 处处体现设计者、规划者、行动者的用心极致与不断研究改进的匠人精神。

2. 多方力量共识共聚。

从台湾的经验看, 社区营造的成功是多方力量共识共聚的结晶。政府部门在意识上觉醒、政策上支持、当地有名望的企业在资金上支援。社会组织与专家学者提供智力与行动支援, 与志愿力量一起引领当地民众的努力方向。具体而言:一是总体规划层面。在借鉴日本“社区营造”人、文、地、产、景五大面向的基础上, 台湾的“社区营造”发展为由政府推动的“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 包含社区治安、人文教育、社福医疗、产业发展、环保生态与环境景观等面向, 挖掘基于社区生活福祉;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等特色;在地产品创营;人为景观营造的当地社区独特的存在感与生命感, 营造出让当地民众认同、喜爱、自豪的生活社区。二是行动力量层面。台湾的“社区营造”项目中都可以看到商业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努力。知名企业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积极支援。2004年台湾“大选”后, 台湾信义房屋五年共拨台币一亿元经费, 推动“社区一家”赞助计划, 帮助397个社区改造, 与关心社区的民众一起努力, 鼓励社区打破藩篱, 凝聚社区力量, 让台湾成为最美丽的家乡。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一起在具体行动面向参与社区规划, 引导社区民众参与方向, 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活跃在第一线的志愿者队伍和当地民众一起成为社区营造框架下的每日执行力量。

3. 注入心灵活水, 展现文化自信, 产生知识经济。

台湾桃米社区营造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教育学习, 27位先后通过笔试、幻灯片解说、野外辨识的解说员, 透过解说向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 让“知识经济”在这个小山村被具体实践。就这样, 在地民众素质提高, 热情而自信, 使得社区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4.当地民众受益, 从而产生投入的兴趣与热情, 维系对家乡的情感, 产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社区发展的受益人一定要是当地居民。只有当地居民受益, 看到生活品质提升的希望, 才能产生投入的兴趣与热情, 维系对家乡的情感, 从而带活地区经济, 并且为地区经济注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以社区营造为主线的辽宁新型城镇建设

(一) 社区营造对于辽宁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战略布局, 也是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的经济新增长点之一。国家层面一系列战略规划标志我国城镇化进入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近年来辽宁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 2015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70%, 但还亟待解决如下问题:一是省内城镇化分布不均衡;二是产业支撑较弱, 社区参与度较低, 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三是利益分配不均衡, 农民获益较少;四是政府行为薄弱;五是重视硬环境建设, 强调人口城镇化, 忽视人文、文化等软件建设, 缺乏城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建设新型城镇过程中, 首先应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以人为本,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从城镇内部建立永续发展的动力是关键。社区营造的特点功能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具有内在的和谐性。辽宁省内依靠社区营造过程, 动员社区力量, 培育社区组织, 依托中国传统熟人社会而构建大社会格局, 能够焕发城镇发展活力, 把城镇建设的政府外在要求转化为当地民众内在追求, 从而为辽宁新型城镇的持续发展构筑内生动力。

(二) 融入社区营造的辽宁新型城镇建设

1. 思维框架。

政府管理部门首先要在思维上认同, 具有公共服务意识, 以培育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公共管理原则。其次是制度上支持, 将社区营造立为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型城镇实现的途径, 并在具体政策面向给予专门支持。另外, 还要在行动上提供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并支持具有社区营造理念的发展项目, 凝聚多方力量, 为社区营造提供实践可能。各类NGO与专家学者、志愿力量积极参与, 在深入了解当地特点基础上, 引导社区发展框架的具体规划方向。地方知名企业, 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提供经济支援, 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社区公民。

2. 具体操作。

辽宁省现有涉农乡镇均可按照社区营造理念与要求进行改造和建设, 走基于社区营造的新型城镇内生发展之路。具体操作建议如下:首先, 规划设计面向。新型城镇规划按照“以人为本,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出发点→以城镇化建设与社区营造双向嵌入为切入点→新型城镇社区形象反思与确立, 标志性社区形成→政策性引导鼓励当地社区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发展与社区全面繁荣的良性内生发展循环→引发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思路展开, 政府引导, 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社区积极力量为参与主导, 着力存在感、地方感与生命感的城镇再造。其次, 实践营造阶段。精益求精、用心极致, 遵循地区特色, 积极塑造与实现地区的存在感、地方感、生命感与文化自信, 使每一个社区、城镇、乡村都是独特而美丽的存在。

政府有义务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号召呼吁企业援助资金到位, 为社区营造的实践提供运营支持。项目运营过程中动员当地民众参与, 依靠当地力量, 建设美丽家乡。并且由专家学者定期组织培训, 提高当地民众素质, 为社区营造注入活水。

摘要:新型城镇化增加人民福祉与经济发展动力, 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已被辽宁列为经济新增长点之一。社区营造具有凝聚共识、自觉参与、尊重自在、社区自治特征, 内在和谐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借鉴台湾经验, 将社区营造融入辽宁新型城镇建设中, 为辽宁新型城镇注入内生发展动力, 促进辽宁经济和谐永续健康内生发展。

上一篇:家庭暴力心理治疗研究下一篇:新文人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