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2024-09-23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共12篇)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篇1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早上好好!

弹去五月的风尘,我们即将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六月,是童年的摇篮,六月,是童年的梦乡,六月,气候宜人,鲜花怒放。六月,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六月,是我们大家的节日,学校在六一这一天为大家安排了精彩的游园会,让同学们激情享受属于你们的那份快乐吧!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你们既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担的一代。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同学门让我门用心灵的琴弦,用童年的祝愿,用稚嫩的小手,用五彩的画笔,去歌唱美好的未来,去描绘灿烂的明天。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今天,我们磨练双翼;明天;我们将搏击长空!

亲爱的的小伙伴们,红领巾在胸前燃烧,我们将撑起命运之舟,拖起明天之阳,为少先队的未来而努力!让明天因我们而骄傲!最后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谢谢大家。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篇2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育,启蒙教育,讲解示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学习音乐的儿童越来越多, 年龄越来越小。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 就是想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如何用生动、准确、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带领他们顺利走进音乐殿堂, 使他们自觉地在音乐世界中探索和追求, 值得每一位儿童声乐启蒙教师深思。

许多人认为学习声乐就是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就行。这样的学习久而久之就变成被动的学习, 而教师要求的东西往往是直接针对技术性的。初学声乐的儿童很快就会感到方法不易掌握, 他们会逐渐把学声乐当做是一种负担。要让孩子愿意学习歌曲演唱, 就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位优秀的儿童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声乐演唱能力外, 还要具有一些儿童心理教育方面的常识, 丰富的爱心, 细腻的情感, 活跃的思维, 也是儿童声乐启蒙教师必备的条件。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声乐的兴趣, 孩子就会自发而不被强迫地学习, 并且学习声乐的效率会明显提高。因此, 能否有效激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每一个初学声乐的孩子往往都带着好奇心和一定的紧张情绪。他们想看看声乐课怎么上, 唱歌难不难学, 老师凶不凶……如果老师太严肃认真, 不苟言笑, 就会使孩子不敢唱, 不敢回答问题, 甚至从心理上产生紧张感。

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对孩子以爱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如主动亲近孩子, 同孩子聊聊天, 问问他的喜好, 课堂上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 愿意再上课。在儿童学唱歌的过程中, 遇到回课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时, 老师要耐心地讲解示范, 多鼓励, 少批评, 切不可用一些过激的言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说“不错, 能行, 再细心点就会做得更好”等鼓励、诱导性的言语。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有时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 就应该表扬, 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在技术上的问题, 在教孩子纯声乐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品格。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 在给儿童上课时, 在课堂上营造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轻松玩耍的情绪, 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 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对唱歌的兴趣。

二、应用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

许多人说,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 千人千面,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 对待每一个儿童, 都需要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就初学声乐的孩子讲, 老师的课堂讲解是极重要的。它是引导孩子正确练唱和克服困难的钥匙。孩子只有在老师那里听明白了, 听懂了, 理解了, 才能在课后练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 用儿童形象思维的方式启发教育孩子, 这样才能使孩子听得懂, 放得开, 记得牢。运用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和启发教育,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例如, 李平收、左小玉选编的经典儿童歌曲《粉刷匠》是一首把音乐、律动、语言、节奏融合起来的唱游歌曲, 授课中老师用形象的比喻、正确的演唱方法带动孩子在明快的节奏声中边唱边舞动。一是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 二是培养孩子们爱生活爱劳动的品格。这种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一定会比命令式的要求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老师通过与儿童共同练唱, 在游戏的学习过程中洞察美好的童心世界, 理解孩子稚朴的情感, 感受孩子的生活情趣, 使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放松。孩子随着音乐的感觉, 集中思想, 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学习声乐, 掌握方法, 感受唱歌带来的快乐感。

天性好动是每个孩子的特点, 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平均只有十多分钟。如果一直要求孩子跟着钢琴唱歌, 那么对他来说会思想“走神”, 老师讲的方法和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不一致, 常常会出现上半节课唱得较好, 下半节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 老师在课堂上只要充分利用孩子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 及时变换教学内容和上课形式才能让孩子始终感到愉快, 愿意学。当教孩子学唱《小螺号》、《小燕子》、《春天来了》等活泼、可爱、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歌曲时, 不妨让他和老师一起做做那些有趣的律动模仿游戏。如吹起小螺号的手势, 展开小手模仿小燕子飞起时的感觉, 想想春天来了, 小鸟飞来飞去/欢聚一起真热闹/动听的歌儿唱起来/唧唧喳喳唱不停/……对于这些生动形象的动作和声音, 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容易掌握, 记忆深刻。这样的唱游在课堂上既缓解了孩子的疲惫, 又加强了对孩子的节奏训练, 一举两得。

对于初学声乐的孩子, 老师演唱出的甜美声音更令他们向往。老师在教授每一个新歌曲时, 都需要范唱给孩子们听, 让他们有完整的感性认识。对于歌曲中的节奏, 加线的音符, 换气记号等, 老师更要一一解释清楚。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理解, 还要边弹琴边唱边讲解, 这样孩子们就会惊奇地发现, 音乐当中有“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河流”、“山川”等那样有趣的故事。在示范时老师要像孩子一样认真演唱, 音量适中, 吐字准确, 鲜明, 吸引人,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音乐听觉的练习。

孩子爱模仿大人的举动, 定期举办小型观摩会, 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和学习刺激好胜心, 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潜能,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及时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儿童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是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至关重要的因素。学习声乐大部分时间是孩子在家里练习, 孩子的自觉性和理解力、记忆力不强, 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指导。但有些家长的做法并不科学, 老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提高练唱效率。

我跟踪调查过几个学习声乐的孩子, 他们从进幼儿园到上小学时, 就比同龄的孩子聪明, 活泼, 仪态自然大方, 在班里担任小干部, 为老师出谋划策, 上台朗诵,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从家访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活泼可爱, 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学习唱歌看做是提高修养, 陶冶情操, 培养高雅爱好, 锻炼意志和敏捷反应能力的一种有效行为。首先父母合作, 陪着孩子上课, 认真记录好老师上课提出的要点及要求, 以便回家后帮助孩子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其次, 合理安排好练唱的时间, 养成提高练唱效率的好习惯。因为初学唱歌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 家长把控好本周老师安排和教授的练唱的方法, 控制在10至15分钟就可以。

再次, 家长注意采取寓教于乐陪练的方法, 用游戏的形式开启孩子的心智。父母可以让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歌曲表达的内容, 并尽可能用歌词中的一些词句, 辅助简单的动作表演, 帮助孩子连贯记忆歌词, 学唱歌曲, 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背诵歌词, 学唱歌曲。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明代吕坤说:“童时习之, 可以终身体认。”可以说儿歌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和启蒙者。它似涓涓细流、绵绵春雨, 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之中。它随着优美的旋律, 深入孩子爱的心田, 像一只美丽的百灵鸟, 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陪伴他们度过整个童年的美好时光。可喜的是我授课的这几个孩子中有两位参加过全国少儿声乐比赛荣获第三届、第四届“校园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活动声乐类、小学组一等奖, 我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总之, 一名优秀的儿童声乐启蒙教师要重视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与教学。根据儿童的特点,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示范演唱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通过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唱游的形式边唱边游戏, 孩子边玩边学唱, 无形之中孩子得到了音乐的熏陶, 久而久之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地孩子在音乐声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这使儿童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得到愉快和满足, 视觉画面丰富儿童的听觉印象, 加深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听觉作用使画面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变得更丰富, 更生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使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热爱音乐, 从声乐学习中寻找快乐, 孩子就会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 在歌声的沐浴下, 品德和人格更丰满、完善, 一生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实行) , 2001.

[2]幼儿教育辞典.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优秀儿童的标准 篇3

一、知识和技能:具有基本技巧和知识,能够适当应用这些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二、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里对一个问题集中注意力,来求得解决的办法。

三、热爱学习: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

四、坚持性强:能把指定的任务作为重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它。

五、反应性好:容易受到启发,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能作出积极反应。

六、理智的好奇心:从自己解答问题中得到满足,并且能够自己提出新问题。

七、对挑战的反应:乐意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作业和进行争论。

八、敏感性:具有超过年龄的机灵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九、口头表达的熟练程度:善于正确地运用众多的词汇。

十、思维灵活: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适应新的比较深刻的概念。

十一、思想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他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

十二、独创性:能够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十三、想像力:能够独立思考,富于想像力。

十四、推动能力:能够把既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够从集体的关系中理解既定材料。

十五、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活动都感兴趣,像艺术、戏剧、书法、阅读、数学、科学、音乐、体育活动和社会常识等。

十六、关心集体: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助人为乐,和他人融洽相处,对别人不吹毛求疵。

六一儿童节国旗下优秀讲话稿 篇4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了悼念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儿童权利,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六一是红领巾的节日!六一是世界上最稚嫩,最年轻的节日!六一是全世界儿童共同期待的美好节日! 所以在这一天父母。老师。社会各界.都会祝福你们。听到这样那样的祝福,你们一定倍感幸福,老师也替你们高兴,但老师很想告诉你们,在你们饱含幸福的欢声笑语里,承载了长辈们的亲切关怀,校长,老师的殷切期望,父母的茹苦含辛,是他们付出了深情的爱。所以儿童节时能为父母砌上一杯热茶,为校园捡起一片垃圾,为同学做出一次帮助,为关爱我们的全社会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的节日会更快乐。

另外,我还想说,安全是你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你们本人、也关系学校,家庭,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在六一节期间我们更要做到“文明出行”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到池塘、水库、河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地去,时时刻刻注意自身安全,节日才能更快乐。

幼儿园六一园长优秀的讲话稿 篇5

金色的五月即将离去、快乐的“六一”即将到来,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欢聚一堂,庆祝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代表小咕咚幼儿园的全体师生员工对百忙中来参加我园“六一”文艺晚会的各位来宾以及家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您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向可爱的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愿所有的小朋友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小咕咚幼儿园创办于20XX年2月,五年的追求和探索,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小咕咚幼儿园于20XX年被评为冷水滩区“普惠性”幼儿园,小咕咚幼儿园于20XX年被评为“优秀类”民办幼儿园。我园是经上级各部门审批的优秀幼儿园,20XX年元旦因规模扩大搬入新园。优美的环境,宽敞的教室,热情的服务,优质的保证质量,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我们以各方面优质的服务报答家长及社会的厚爱。

做为园长,我深爱着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幼教事业,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好幼儿园的教师团队。在这里,我要感谢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小咕咚幼儿园有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她们能歌善舞、素质精良,她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她们平凡却又伟大,她们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奉献给了幼教事业。正因为她们,小咕咚幼儿园才能存在、发展和壮大;在此我向全体教职员工道一声: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

感谢我们所有的家长朋友,是您们一直以来的信任、支持以及坚持,成就了幼儿园的今天、以及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谢谢您们!也殷切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能够一如既让的支持我们,给我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构建家园共育的连心桥,让幸福人生在家园的共同引领下启航。

感谢我们的孩子,是你们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我们的心;你们成长的一点一滴是我们永不厌谈的话题。你们是每个家庭最美的风景,也是幼儿园最精彩的画面。你们使幼儿教师的生命变得美丽。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天使们!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和我们团队会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我们将高标准、严要求,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用真情去爱每一个孩子,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我们要用卓越的办园品质报答各位家长对我们的厚爱!将小咕咚幼儿园办成教师尽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幼儿园。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快乐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园所有的宝贝都将登台表演,一展风采。他们稚嫩的歌声和舞姿,既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寄托了家长们的热情和期盼,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加油喝彩吧!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的星空,今天的蓝天,今天的鲜花,都在为你们祝福!你们像一只只小鸟,愿今天的你们展翅飞翔,展现出最美的风采!再次祝福你们节日快乐!祝各位来宾、家长、老师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庆六一教师讲话稿 篇6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和全体老师向你们表示热烈地祝贺:祝同学们节日快乐!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20xx—20xx学年里,我们学校在校委会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庆“六一”儿童节讲话稿。建校20周年庆典、体育场竣工典礼、第四届田径运动会胜利召开,榆林市区县教育亮点工作观摩团来我校考察。在榆林市316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校荣获优秀学校称号,在神木县教育工作会上学生张佳瑞获县长奖,学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县长奖,五年级语数竞赛团体优胜奖,《以主题班队会建设为载体,深化德育教育形式和内容》在榆林市20xx年小学主题班队会荣获经验交流类成果评选一等奖;五年级一班《绿色网络伴我同行》主题班队会荣获活动实录成果二等奖;活动方案荣获二等奖。教师、学生参加中省市县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可以说是捷报频传,教学论文获奖或刊登在县市省教育报刊。借此机会,向一年来获奖的和今天表彰的中队、辅导员、同学们表示祝贺,向为矿区一小做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更是辛勤的园丁。一直以来,你们坚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学中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你们创造了矿区一小优美的教育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也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爱学校、爱事业、爱孩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每一个学生,珍惜每一个教育机会,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长大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希望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从小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学习习惯,成为知识海洋中的探索者和创新者;更是希望你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将来建设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我衷心祝愿每位少先队员都能成为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区的好公民,大自然中的好朋友。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父母的未来,教师的希望。因此,你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必须注意安全,积极锻炼身体。你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牢记安全防范知识。只有学好本领,炼好身体,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我衷心地希望你们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

最后,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祝老师们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 篇7

小学教育之所以伟大, 基础教育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童心的闪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把教育的聚焦点放在童心教育上,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选择, 也是一个战略的选择。童心教育的背后, 应该是对我们教师, 对教师的成长,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极大的挑战。挑战在哪里?那就是让我们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 有一种超越的视野。

说到教师专业, 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学科的专业, 比如语文教师你的专业是语文, 是语文教育;数学老师, 你的专业是数学, 是数学教育等等。但是童心教育告诉我们, 学科专业固然是我们需要不可离开的重要的专业, 但是如果只是局限在学科教育上, 你能不能完整地更有深度地去理解童心教育呢?那可能是有困难的。

为此, 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应该基于学科专业, 又要超越学科专业。在我看来, 童心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个命题就叫“教师的第一专业”。

一、为什么说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

第一专业这个概念是我来自对第一哲学的思考。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 古希腊有几位大哲学家, 其中一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第一哲学的概念。他认为, 在许多哲学当中, 是不是有一门哲学是其他哲学的前提?第一哲学要为其他哲学提供两个重要的东西, 一是基本概念, 二是基本规律。因此, 亚里士多德提出第一哲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先性, 它应该走在其他具体哲学的前面, 因为它是前提, 因为它要为其他哲学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概念是可以迁移的, 如果我们把第一哲学的概念迁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来, 是不是意味着在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当中也有一个第一专业呢?这个第一专业是不是其他专业的前提呢?这个第一专业是不是也要为其他专业发展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呢?这个第一专业是不是一定要走在其他专业的前面呢?我以为当然应该是的。

那么如果说我们有了第一专业, 这个第一专业叫什么?有很多的说法。但是我坚定地认为, 我们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四个字———儿童研究。儿童研究应该成为我们小学教师乃至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第一专业。有了这个第一专业, 才能做到像首都师大附小提出来的“为童年设计”。为什么?原因很多, 我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儿童研究是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 也是最难做的学问。

写过《埃米尔》的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是最重要的, 但是这门学问最不完备。这门最重要却又最不完备的学问是什么?它叫做关于人的学问。

是的, 人永远是一个谜;人生的意义, 永远无法去理解;对人的认识, 永远是个过程。假如我们把卢梭的这句话做一个适当的改造:在教育世界中有没有一门学问最重要, 而这门学问是最不完备的呢?当然有。在教育世界中, 最重要却又最不完备的学问, 应该是关于儿童的学问。

我们对儿童很熟悉, 因为我们曾经是儿童, 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自己的童年生活。但是成年人, 包括我们老师, 常常忘掉自己的儿童生活, 常常忘掉我们自己是从儿童走过来的。我们似乎对儿童很熟悉, 其实对儿童又非常地陌生, 况且把这个叫做熟悉的陌生, 或者陌生的熟悉。我们对一部分儿童看起来很熟悉, 但是对另外一部分儿童又很陌生;我们有时候对他们很熟悉, 有时候对他们又很陌生———这就是熟悉的陌生, 陌生的熟悉。

儿童是另外一个世界, 他和成人世界不是同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能走到儿童世界中去, 你当然是陌生的。我曾经看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鲜奶油蛋糕》。

妈妈从外面买来一个很大的鲜奶油蛋糕, 对两个孩子说, 这个蛋糕是今天招待你两个姑妈的, 你们不能随便动。于是, 就把蛋糕放到冰箱里去了。妈妈出门了, 姐姐对弟弟说, 蛋糕放在冰箱里会不会变坏呢?如果让我们亲爱的姑妈吃变坏的蛋糕那是不应该的。到底有没有变坏, 我们只能自己尝一尝, 于是姐姐和弟弟从冰箱里把蛋糕拿了出来。姐姐对弟弟说, 你吃那一边, 我吃这一边。吃了以后发现蛋糕非常鲜, 它并没有变坏。姐姐又对弟弟说, 这两边蛋糕没有变坏, 没有毒, 那么另外两边呢?我们再吃一吃。于是姐姐吃那一边, 弟弟吃这一边, 这两边蛋糕同样没有变坏, 它没有毒。姐姐又对弟弟说, 四边的蛋糕没有变坏, 那么中间的蛋糕有没有变坏呢?让姑妈吃中间有毒的蛋糕也是不行。于是他们又把中间的蛋糕吃了一下, 结果, 中间的蛋糕也没有变坏。妈妈从外边回来了, 一看鲜奶油蛋糕变得一塌糊涂, 她没有做什么, 没有说什么, 没有打他们, 也没有责备他们, 只是说了一句, 你们两个小馋鬼, 又到街上另外买了一个蛋糕。过了一会儿, 姐姐和弟弟肚子都疼起来了, 拉肚子了。于是姐姐对弟弟说、弟弟也对姐姐说, 你看蛋糕还是有毒的, 幸好我们吃了。

蛋糕有没有毒?蛋糕没有毒。小朋友们都知道蛋糕没有毒, 但是他们很想吃蛋糕。很想吃蛋糕应该有一种非常伟大的理由, 这个伟大的理由就是爱姑妈的理由。这是儿童的一种智慧的方式, 智慧的方式背后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看来我们大人对儿童的一切好像是了解的, 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儿童的学问真是一门大学问, 真是一门真学问, 真是一门深学问, 真是一门最难做的学问。如果这门学问做不好, 这门最重要却又最不完备的学问做不好, 我们怎么能够教育我们的儿童呢?

如此说来, 对儿童的认识, 对儿童的发现, 引领儿童的发展, 真是我们的第一专业。研究儿童, 它就是为了重新认识儿童, 重新发现儿童, 引领儿童的发展。我坚定地认为, 儿童研究, 应该是我们教师的第一专业。

第二, 教学即儿童研究。

我们把儿童研究作为最重要的第一专业, 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 现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呈现出一个新的走向, 就是教学即儿童研究。你教语文, 其实你不仅仅是在教语文, 而是在研究儿童;你教数学, 其实你也不仅仅是在教数学, 而是在研究儿童。

过去我们也提到研究儿童, 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去我们提出要研究学情, 往往只放在儿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和巩固的程度上面, 这依然属于知识层面和经验层面,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对儿童的研究过程。二是过去我们研究儿童、研究学情, 它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工具和途径, 是为语文、数学教学成功服务的, 还没有成为我们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所以儿童研究在以往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没有取得它应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即儿童研究, 把教学和儿童研究不是当作两回事, 而是当作一回事。儿童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是两张皮, 它是融为一体的, 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而且在同步进行的过程中, 儿童研究往往也要走在教学研究的前头。

教学即儿童研究, 是谁提出来的呢?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的教授达克沃斯。达克沃斯是位女教授, 她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得意弟子。达克沃斯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皮亚杰, 但是她又能够更相信真理。她既继承了老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又进行了发展和迁移。她把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学研究中来完善教学论, 并且提出教学即儿童研究。所以儿童研究始终伴随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 儿童研究始终伴随着、渗透着、引领着我们的教学改革。

我们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推动课堂的深度改革, 那就必须在儿童研究上下足工夫, 把这门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难学问做好。如果说童心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 和它对儿童研究, 对首都师大附小老师们无形中提出儿童研究是他们的第一专业, 应该是有关系的。

第三, 儿童研究是我们的第一专业。

现实告诉我们, 凡是儿童研究成功的, 学校的发展才是深度的, 教学的改革也常常是成功的。首都师大附小它为什么提出童心教育?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昨天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 接我的是首都师大附小的一个非常年轻的老师, 他是体育老师, 只毕业了一年, 到学校工作只有一年的时间。请注意, 他是年轻教师, 请注意他是体育老师。我问他, 你们首都师大附小提出童心教育是什么意思?你们童心教育是怎么落实在课程上的?这位体育老师对我说, 我们提出了三句话:第一句, 关爱成自然;第二句, 求索成习惯;第三句, 童心伴每天。

我就问他, 你们为什么提出这几句话?这位年轻的老师说, 童心教育首先是要爱我们的儿童。我们爱儿童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 因此我们对学生之爱是非常自然的, 它是不做作的, 它是不作秀的。其次, 我们对儿童的爱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大胆地让儿童自己去学习, 自己去探索。而这个探索, 他已经成了习惯。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 这是对儿童最大的爱, 最根本的爱, 最深度的爱。而做到这两点, 当然童心伴随着每天, 伴随着儿童的每天, 也伴随着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每天。

我又问他, 你们童心教育要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落实, 那么你们课程改革是怎么做的?这位老师说, 我们提出了三类课程:第一类叫完美生活者课程, 第二类叫做终身学习者课程, 第三类叫快乐游戏者课程。

我说, 这太好了, 怎么解释?他说, 完美生活者课程, 主要指的是我们国家所规定的课程。这类课程对儿童现在生活的丰富, 对他童年生活的幸福, 对他未来的发展, 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国家课程总是要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什么是终身学习者课程呢?他就举他体育的例子。他说, 我是学篮球专业的, 我就让我的学生从小学会打篮球, 打篮球对他的终身发展, 对他的身体素质的发展, 以至于对他整体素养的提高, 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终身有用的。所以, 终身学习者课程, 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

快乐游戏者课程, 它是更强调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早上接我那位女老师也讲, 童心伴每天, 说到底就是率真伴每天。你要做到童心, 首先是要率真。

昨天接我的那位年轻的刚刚工作一年的体育老师姓崔, 叫崔超。年轻的体育老师能这么回答我, 我听了真的非常高兴, 看来首都师大附小的童心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这说明他们的童心教育课程改革, 不仅是一个理念, 而且已经成为老师们共同的一种认知。当一种课程、一种理念成为大家共同认知的时候, 当这个理念或者口号成为大家共同行动的时候, 它就成了什么?它就成了一种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团队共同所具有的, 是用共同行动来表现的。

首都师大附小童心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老师们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的确要架构起自己的第一专业, 这个第一专业, 就是儿童研究。当我说儿童研究是第一专业的时候, 我不仅要坚定, 而且我要非常豪迈地说, 儿童研究是我们的第一专业。

二、如何进行儿童研究

明确了“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这个观点, 那么如何对待这个第一专业?也就是说, 儿童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我把儿童研究的主题用三句短语12个字来表达, 其实前边我也提到了, 就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这是儿童研究的主题, 也应该是教师第一专业的重要主题。

认识儿童, 是要不断地认识儿童, 要重新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是要不断地发现儿童, 要重新发现儿童。没有重新认识和发现儿童为基础, 你最终是不能引领儿童发展的。怎么研究?怎么认识?怎么发现?又怎么引领?我认为要在回到儿童中来认识真正的儿童, 发现真正的儿童。因为我们远离儿童了, 我们把自己儿童时代的记忆忘掉了, 于是就站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与儿童世界不一样的世界。因此, 回到儿童去, 就成为我们一个重大的命题。

马克思讲过, 我们每一个人, 不可能重新变成儿童, 尤其在你的身体上, 在你的年龄上, 你不可能重新变成儿童。但是, 马克思说得非常清楚, 是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我们重新做一回儿童, 我们变成儿童。马克思又说, 如果我们不会变成儿童, 我们不能认识、发现儿童, 我们不热爱儿童, 将来到天堂报到的时候, 上帝都会拒绝你的。上帝不接受你, 你又不能回到人间来, 那你就成了孤魂野鬼。马克思说得多严重, 但是多深刻。

回到儿童去, 那么我们应该回到儿童什么地方去?我认为是“四个回到”———

第一, 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

儿童原来叫什么?儿童原来是没有自己的名字的, 儿童被成人的名字所代替, 儿童被小大人的名字所代替。儿童的概念, 被吞没在无边无际的成人世界的海洋里, 它被淹没了, 它被吞噬了。我们提出儿童, 这是我们一个社会的伟大进步。

在拉丁文中, “儿童”意味着是自由者。儿童他本来的名字就是自由, 他是自由者。自由应该是儿童存在的本质, 他只有自由, 才会去创造。所以刚才两句话, 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句, 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儿童失去自由了, 那么从本质意义上说, 他已经不是儿童了。还儿童自由, 这是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剥夺儿童的自由, 你不仅是剥夺了他的权利———发展的权利, 更为重要的, 你剥夺了儿童的本质。剥夺了儿童的本质, 你还是童心教育吗?

第二句话, 自由是创造的保姆。说明创造是需要呵护的, 那么谁来呵护呢?对儿童创造的最大的呵护应该是自由, 自由是创造的保姆。人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需要自由的氛围的, 但是我们的儿童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非常紧张。我们的儿童需要过紧张的智力生活, 但是在紧张的智力生活当中, 他应该获得一种解放的感觉, 应该有自由的感觉。

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 就是回到“儿童是自由者”这个原来的定义上去, 让儿童永远成为一个自由者。同时, 儿童在原来的意义上, 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讲, 儿童在天性上说, 他就是一个探索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一句话, 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是上帝把儿童派到我们成人世界里来, 看看成人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一看非常糟糕, 成人世界那么复杂, 充满着功名利禄、好斗、喧嚣。于是印度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写了一首诗:孩子们, 到他们中间去吧!带着你们的纯洁, 带着你们的生命。你来到他们中间, 他们就立即安静下来了, 停止了争斗, 停止了喧嚣。

儿童就是这么一个探究者, 就是这么一个探索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 儿童他是可以拯救成人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儿童应该是“成人之父”, 尤其是到了一个后育文化的时代。所谓后育文化时代, 就是成人也要向小辈学习, 就是教师也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回到儿童去, 就是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 让儿童永远成为最优秀的自由者, 成为最优秀的探索者, 让探索、求索成为他们的习惯。

第二, 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

哲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个命题就叫做“人都有最伟大之处”。在这个哲学命题之下, 当然儿童也有自己的最伟大之处。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什么?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三个字:可能性。可能性是人的最伟大之处, 更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

回到儿童去, 就是你要确认, 你要承认, 你要坚信, 儿童他就是一种可能性, 陶行知先生用诗歌来表达他这个理念。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 他又是教育诗人,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诗。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为什么大人比小孩还要小?因为他的心不小。他的心不小就是他有梦想, 他有理想, 他有最伟大的可能性, 是可能性让儿童比我们成人有时候更伟大。同样的, 俄罗斯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沃罗申, 他说, 儿童是谁?儿童是未被承认的天才。儿童是天才,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儿童这个天才没有得到我们的承认, 所以他说, 儿童是未被承认的天才。

那么, 童心教育就是要让未被承认的天才, 在我们的课堂里、在我们的校园里得到承认。但是没有童心教育的这种文化, 没有童心教育这块最肥沃的、最安全的、最健康的、最丰富的土壤, 儿童这个天才, 他是得不到承认的。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现象学家马克斯·范梅南, 大家都读过他的书, 他在一本书里面一开始就说, 面对儿童就是面对一种可能性。你面对儿童, 就是面对可能性。所以童心教育理念下的老师们, 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的第一个反应, 他们不叫张三, 他们不叫李四, 他们也可能不叫儿童, 他们就叫可能性。

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 可能性往往是未来性, 所以发现儿童的可能性, 就是让儿童的未来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但是未来性和可能性它不是虚幻缥渺的, 用一个时尚的词语来说, 可能性往往潜伏在现实性中, 所以关注他的可能性, 就要关注他的现实性;从他的现实性中, 发现他未来的可能性。

有一个物理学家, 有一天接到母校的电话, 说, 你最敬爱的一位物理老师去世了, 某月某日我们为他举行追悼会。这个物理学家说, 我一定要参加我老师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 他看到老师的遗像, 感慨万千。当他碰见了自己非常尊敬的当年教过他数学的那位老师时, 他激动地走过去说, 老师, 你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但是有一句话, 我从来没有对你讲过, 我想今天在这个场合, 我是不是可以告诉你?老师说你讲吧。物理学家说, 其实我最尊敬的还是那位物理老师。你记得吗?我的数学非常优秀, 我提出来我的数学课能不能不上, 免修, 但是你不同意, 你不相信我。我找到那位物理老师, 那位物理老师说行, 你物理很棒, 你可以免修, 而且免修不是不修, 免修是为了更好地修, 于是我免修了。我今天成为物理学家, 和当年物理老师对我这么宽容是很有关系的。这个物理学家最后对老师这么讲, 如果说你给了我一个游泳池的话, 那么那位物理老师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海洋。海洋比游泳池大多了, 海洋是一种大的可能性, 游泳池也是一种可能性, 但是它比海洋的可能性要小多了。

我们的老师, 把学生带到海洋了吗?我们的老师, 发现学生的可能性, 把他带到游泳池了吗?非常遗憾的是, 有些老师没有把学生带到海洋, 也没有带到河流, 可能也没有带到小溪流, 而是带到一条阴沟里, 于是你和你的学生都在阴沟里翻船了。这种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你是没有发现学生的可能性。所以童心教育就是开发儿童的可能性, 童心教育就是从儿童的现实性走向可能性, 是在可能性的引领下发现它的现实性, 改造、优化它的现实性。

当然, 儿童的可能性, 它是有两种倾向的, 它既可能向积极的、光明的方向去发展, 也可能向反面的、消极的方向去发展, 所以对待儿童的可能性, 要把握好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可能性。

第三, 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

我们说儿童, 一定是说他在生活中。如果儿童他不在生活中, 就已经不是儿童了, 就像人离不开生活一样, 儿童更离不开生活。但是, 儿童生活在哪里呢?儿童生活在一个非常丰富的、多彩的、多元的世界中。

有学者认为, 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第一个, 儿童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第二个, 儿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第三个, 儿童生活在一个虚拟化的世界里。

儿童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现实的世界是由读书、学习、考试、作业、负担所编织而成的现实的生活。这个现实的生活, 它的趋向就是分数, 就是考试, 就是升大学, 上最好的大学。在这种现实的生活重压之下, 儿童是会发生变化的。难怪他们要把流行歌曲的歌词改掉:“早上起来最早的是我, 晚上睡的最迟的是我, 作业最多的是我, 负担最重的是我, 是我, 是我, 还是我……”其中透着一种无奈, 当然也是一种痛苦。

儿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儿童是最有理想的, 最有梦想的。遗憾的是, 他们一部分人的理想和梦想, 常常被别人所绑架。谁绑架了我们儿童的理想和梦想, 是我们的家长, 也有我们的老师。绑架儿童的理想和梦想, 那是多么可恶的事情, 它让理想和梦想已经不再成为他自己的了。当儿童没有理想、没有梦想的时候, 他就失去了可能性。因为可能性往往存活在理想之中、梦想之中, 可能性也存活在时间之中, 让儿童实现可能性, 就是让他有理想, 让他有梦想, 让他有时间, 让他去实现。

儿童又生活在一个虚拟化的世界里。虚拟化的世界, 能够让我们的儿童在最短的时间里, 获得最丰富的信息, 但是虚拟化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诱惑, 还有很多的陷阱。

这三个世界, 儿童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只看到他的一个世界, 只看到他现实的世界, 而忽略了他理想的世界, 也不关注他虚拟化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 这三个世界中的价值趋向不一样, 于是儿童在三个世界前面, 产生了一种价值的困惑, 这就需要我们去引领儿童的发展。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 就是让儿童真正地生活, 就是让儿童健康地生活, 就是要引领儿童在生活中去认知、澄清、选择、判断他的价值观, 这是童心教育最深刻的地方。这个认知、判断、选择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观澄清的过程, 童心教育要不断地去帮助儿童, 和儿童一起去澄清价值观。

第四, 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

儿童它原来还有一个名字, 这名字就叫游戏者。荷兰有一个作家、学者叫胡伊青加, 他写了一本书《人:游戏者》。我建议宋继东校长引领我们首都师大附小和童心教育联盟的学校也应该写一本书, 这本书叫做《儿童:伟大的游戏者》。只有把这本书写出来, 童心教育才能发展。当然这本书不是写在纸面上的, 这本书要永远写在我们每个老师的心里。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真正的人。”儿童更是如此。儿童有他自己游戏的方式, 当他游戏的时候, 才真正成为人, 成为儿童。尊重发展儿童的游戏方式, 让儿童成为快乐的游戏者的时候, 他才是真正的儿童。

我曾经读过一首诗,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放风筝的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诗写得太好了, 我记得诗是这么写的:放风筝的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你到哪里去了, 放风筝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还是堆雪人的孩子。天还是那么蓝, 蓝得那么旷远, 蓝得那么勾魂, 蓝得那么像大海。可是放风筝的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难道你像萤火虫一样, 被人捉去了吗?难道你像知了一样, 被人使计粘去了吗?难道你像雪人一样, 在阳光下被融化了吗?难道你像一只风筝, 挂在电线上被风撕碎, 跌落到天边地角, 化作尘泥了吗?天还是那么蓝, 可是放风筝的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还有那些小伙伴们, 你们到哪里去了?

是的, 放风筝的孩子不见了。放风筝的孩子不见了, 是说儿童传统的游戏方式不见了, 是说儿童的游戏方式不见了, 是说儿童的童心已经不存在了。童心教育要真正了解儿童, 就要关注、研究儿童的游戏, 特别要关注他们的游戏方式。

儿童的游戏方式其实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要变革儿童的学习方式, 使其成为儿童的游戏方式。就像爱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时, 他的爸爸送给他一件礼物———一个罗盘。他觉得罗盘太神奇了, 那个针没有任何力量推动, 它就会不断地走着。因此爱因斯坦从小就认为, 这个罗盘背后, 一定有一种力量, 那是神奇的力量。罗盘它是个神奇的现象, 对罗盘的研究就是爱因斯坦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人说, 爱因斯坦关于罗盘的故事, 是一个充满偶像意义的故事。儿童总有自己的偶像, 并且总能关注到偶像的那种说话方式、表达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游戏方式。变革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 说到底是要让儿童具有一种游戏精神。这个游戏精神, 它不在于某一种具体的方式上, 而在于它会引领儿童的发展。

所以, 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最伟大的可能性去;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回到儿童去, 就是要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只有这样的回到, 你才会发现真正的儿童, 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儿童;否则, 你对儿童的认识都是理念的, 都是想象的, 都是经验化的。

这四个回到, 让真实的儿童浮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儿童才是可触摸的, 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 你才能逐步地成长起来, 成为一个智慧的教师。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篇8

——虞永平

当我们拿到这套由《早期教育》编辑部和东方娃娃杂志社共同研发的《幼儿园绘本课程》时,绘本在中国大陆已经走过近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间。绘本走进全国各地幼儿的生活,引导着中国儿童读物领域60年来最深刻和最重要的变革。

1999年,东方娃娃杂志社首次将“绘本”概念引入大陆,并开始从境外购买优秀绘本的版权。当时,人们对绘本的了解是从几米的作品而来,很多人认为“绘本”就是几米的作品。数年之后,人们终于知道,绘本其实是属于孩子的。在这个过程中。东方娃娃担当了先行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业内学者把绘本在中国大陆的发端定为《东方娃娃》创刊的时间,即1999年。

2002年,作为我国幼教界的权威刊物,《早期教育》敏锐地察觉到大陆幼儿读物和幼儿阅读趋势的变化,联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及大陆和港台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的专家,召开了“全国幼儿园早期阅读研讨会”,明确提出“教孩子读书,要从绘本(即图画书)开始,而不是从文字书开始”的观念,这是全国幼教界第一个有关幼儿园绘本教育的大型研讨活动,这个活动拉开了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教育的序幕。

于此。两本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刊物在幼儿绘本领域摇旗呐喊,一路招引着有识之士为中国的绘本教育探索前行。东方娃娃大量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绘本,创办了绘本刊,同时大力培养中国绘本的原创力量。而《早期教育》密切关注绘本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绘本在幼儿园的运用研究,连续不断发表相关的论文、教案、设计方案。

绘本在中国的发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欧美等国家,绘本主要是家庭读物,父母给孩子购买。而中国,绘本的第一个市场竟然是幼儿园。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们,一看到绘本,立刻着迷,他们敏锐地感到作为幼儿园教材。绘本再合适不过。于是,出版社绘本出版后。首先进入幼儿园。2005年前,各地书店几乎不卖绘本。东方娃娃在推广绘本中,把市场开发的触角转向幼儿园,辅导幼儿园使用绘本。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绘本教育专家资源。

然而。在绘本热销于幼儿园,教师们热衷于选择绘本作为教材时,东方娃娃杂志社和《早期教育》编辑部清醒地意识到,当今全国每年出版的绘本数以千计,但是能够作为教材的寥寥无几,因为教材有特定的功用,因而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为了编出一套合适的绘本教材,两家专门成立了“早期教育&东方娃娃绘本教育研究中心”,在数千种绘本中,选出精品,并通过反复试用和验证,编出《幼儿园绘本课程》。这套《幼儿园绘本课程》试图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引导教育者重视和关注读物本身的品质及其对儿童的作用。引导教师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的精神发展和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成为自立、拥有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责任感、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让他们有能力获得幸福和高质量的生活,充分体现绘本为儿童一生的精神发育打基础的作用。

二、确立绘本的选择标准,提升幼儿园读物的品质。作为教材的绘本应该是世界经典绘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题和内涵丰富,艺术风格多元、文化多元;兼具文学性和审美性;同时还应该收入本土原创绘本力作,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准确把握绘本本身的文学特质和审美特质,重视利用绘本所具有的趣味性、情感性、体验性和想像力等要素来实现对儿童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绘本自身的价值挖掘,不任意肢解绘本,不断章取义;重视审美功能的实现。

四、重视课堂集体教学和家庭亲子阅读的互动,强调绘本运用的多元价值和幼儿园环境氛围的打造,

《幼儿园绘本课程》在正式推出之前,已经由不同地区幼儿园反复验证、使用,这套教材有配套的名师教学活动设计,有开展课堂教学所需要的PPT文件和录音,并提供大量延伸绘本阅读资源作为补充。

当然,以绘本为载体的课程研究,这套课程远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六一儿童节教师代表优秀发言稿 篇9

你们好!

在这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让我代表xx小学全体教师向同学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同时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关心同学们健康成长,支持我校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xx小学在教育局、乡党委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的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我们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与昔日相比令人可喜,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更是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刻苦努力的结果,也是辛勤培养你们的老师努力付出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关心支持的结果,为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为使你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有一个多彩的童年,学校为你们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庆祝活动,上级领导也亲临学校看望大家,这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及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少年儿童沐浴着党和人民的阳光雨露,确实应该感到温暖、快乐和幸福。

希望你们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心存大志,从小做起,做二十一世纪祖国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最后,再一次祝同学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发言稿 篇10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红梅新村小学全体师生,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参加庆祝活动。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在此祝孩子们节日快乐,生活愉快。你的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幼儿园,在那里你很开心,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我们学校也是很好的学校。早在十年前,全国104位市长来我校访问,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柳斌爷爷给学校写了一句鼓励的话,“上一层楼祝红梅新村小学”。近年来,学校会有更大的变化。去年我们英语合唱团在常州拿了第一。

前几天我们三个同学参加了常州市首届小学英语朗诵比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明年,学校将建造一座漂亮的建筑。三年后,我们学校将努力成为省级实验小学。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会关心你,爱你,关心你,教你。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大朋友,让你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园毕业欢迎来我们学校。更多惊喜等着你,更多孩子等着你。你将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篇11

本次专题报告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约翰·尼莫教授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框架”。泰弥·斯蒂尔从外在支持层面论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支持机制”,爱丽丝·谢弗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李季湄教授从宏观层面作了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框架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家庭研究系副教授、儿童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约翰·尼莫(Tohn Nimmo)首先简单介绍了生成课程、社会建构理论和以调查为基础的研究方式,他指出,这三个概念都强调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由具体情景引发的。他同时指出,专业成长并不单单在培训或工作坊、讲座中发生,它也可能发生在接受有经验同事指导的时候。幼儿园组成特别工作小组的时候,到别的幼儿园参观的路上,观察同伴活动的时候,写反思笔记的时候。

而后,尼莫教授详细阐述了以下七个核心概念:把专业成长看作一个生成和呼应的过程,对教师观的思考和探讨,把教师看作学习者,把教师看作会反思的实践者。把教师看作研究者,把教师看作决策者,把“教”当作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和人生的追求——保持教师的热情。

(二)职业发展中指导者的角色

美国芝加哥专职幼儿园教师培训师泰弥·斯蒂尔(TammySteele)认为,指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经验丰富、富有智慧的人;其次,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再次,指导者应为学习者设定目标,营造一种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氛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管理者是发起者;指导者是代言人;学习者不断获取知识,发展新的技能,同时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信念。最后,泰弥·斯蒂尔指出,这一转变过程需要管理者发起和推动,需要时间、人力、权威,权力、知识肢能、材料以及资金这六个因素来支撑。

(三)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常青学前学校校长爱丽丝·谢弗女士(Alise sharer)首先同与会者分享了有关儿童的故事,她建议教师把发生在班里的有关儿童的故事记录下来,作为研究的一种途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她指出教师要注意观察与倾听儿童,要探究儿童对事物认识的不同层次,要根据儿童观来塑造自身的角色。接着。她用循环图来表示幼儿园教师企划(progettazione)过程是由行动(activity)、观察(observation)、记录(documentation)、反思(reflection)、挑衅/挑战(provocafionl等五个环节组成的,儿童就是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循环中慢慢建构自己的理论的。

最后。谢弗女士向与会者介绍了有关教学记录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记录的定义,包括对实践的反思;需要集体的分析、解释和评价;既涉及过程又涉及内容,既是回顾性的又是预期性的。第二个概念是记录的内容,主要是儿童所说和所做的事,相关的数据、资料。第三个概念是记录的过程。它是对记录内容的分析、解释。第四个概念是记录的工具,包括录像、照片和录音。第五个概念是记录的意义,对儿童而言,记录能使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儿童在了解他人想法后可以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对教师而言,记录是一种持续的在职培训,有利于与儿童和家长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使得教育的轨迹更加实在、可见。对家长而言,记录是一种交流工具,是有助于教师、家长、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途径。

(四)当前我国幼儿因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若干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指出。以往我们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单一主体、单一因素、微观层面,这些研究固然不可缺少,但是当前我们需要着重研究多主体、多因素、多层面的系统建设问题。李季湄教授从幼教立法、制度建设、教师教育、专业支持系统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建设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与香港耀中教育机构研究员李薇博士就“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对话。她们讨论了以下问题:将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放在一起审视有什么意义?在中国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与教师专业成长相关的课程问题有哪些?“课程”以及对“课程模式”的依赖对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有什么作用?“预成”(预设)和“预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质是什么?冯晓霞教授认为,给予教师一个现成的课程模式并不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好途径。我们应该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而不是单纯给予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让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真正深入地研究、领悟,而不应该期待教师在拥有一个固定模式的基础上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转变。另外,两位专家还就教材进行了对话,认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成是范例教学中的范例,因此不应只看到教材是“怎么做”的,还应看到“为什么这么做”。

与会者按地域结成小组,通过讨论提出问题与专家对话。主要涉及的问题有:美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没有阶段之分,怎么划分的?指导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美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是怎样的?现行教研活动大多采用针对弱点、放大弱点的扶差形式,能否采用为我们所欣赏的方式?当前幼儿园教师工作强度大。往往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认识自己的专业成长问题?通过交流,教师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工作坊主要是让与会者在操作、互动、合作中体验建构学习的过程,以此来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工作坊中。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很多教师表示工作坊带给他们很多启示。

(一)主持人:约翰·尼莫

活动1跟同伴分享“顿悟”

尼莫教授让与会者写下最近的一次顿悟,教师们积极地参加了讨论和分享。他们分别提出了“我们在观察儿童的时候,儿童也在观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人生,哪怕是幼儿园里不起眼的教师”“人的感觉是随心走的,所以有时候孩子不想做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勉强他们”等顿悟。

活动2头脑风暴:在你的经验中,什么情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

教师的思维很活跃,列举出诸如做妈妈的经历、接受专家

指导、阅读报刊、收看电视专题节目、与专业人士沟通、园与园之间互动、集体备课、与家长交流、教研活动、观摩活动等都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尼莫教授总结说,以前我们往往只对正式的培训、报告投入精力和时间,今后应给其他形式以足够的关注。

活动3四角落游戏

尼莫教授让大家选择:“当你想到幼儿的时候,你会想起以下哪一种动物:猴子、老虎、考拉、长颈鹿?”四种动物都有教师选择,教师们分别讲出了自己选择的理由。而后,尼莫教授又让大家选择:“你认为教师更符合下列哪一种形象?船长、导游、保护神、考古学家?”四种角色都有教师选择,教师也分别讲出了自己选择的理由。尼莫教授最后总结道,每一种选择都代表一种教师观。大家应该认真思考这四种不同的比喻。

活动4小玩意

尼莫教授把大家分成10组,每组5人。首先,每组选择一个小玩意。组员依次对小玩意进行探究、摸索,然后讨论小玩意对自己的吸引力(即引发了自己哪方面的兴趣)及其工作原理。接着。每个人用图画表示小玩意的工作原理,而后小组综合每个成员的意见画出一幅相对完善的工作原理图。最后,大家反思这个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这个活动主要让教师体验“探究——形成自己理论——修正自己理论”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儿童建构学习的过程。

活动5观察活动

尼莫教授发给每组一张儿童的照片。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要求大家仔细观察照片的内容并记录;第二个步骤是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1)你想知道什么?这张照片引发了你哪方面的兴趣?(2)在环境中,孩子是如何使用材料或工具的?(3)你怎样形容照片中孩子的情绪?他的肢体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4)孩子在努力地做什么?他好像想达到,解决,练习什么?(5)你觉得孩子正在专注于什么?或正在发生着什么?(6)此刻这个孩子在哪方面受到了挑战?(7)你看了照片后,如果钻到孩子的头脑里,你觉得孩子正在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尼莫教授认为这个问题是教师计划课程的基础。)

活动6对反思日记的回应

尼莫教授首先要求每个与会者看一篇实习生的反思日记,并让与会者用笔把引起自己注意的地方划出来,然后让与会者假设自己是一位培训实习生的教师,思考自己会对这篇反思日记的哪些方面给予回应。对此,小组成员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都比较关注“课程来源于生活”“激发孩子兴趣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尼莫教授提供了对反思日记作出回应的原则。比如,通过具体的提问来扩展实习生提出的问题;为实习生提供专业的概念和相应的语言,以帮助他们表达想法;不要忘记表达自己的好奇:通过提问使实习生避免使用空泛或包含价值评判的词语;避免使用空泛的语言来回应实习生的想法;和实习生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相似经验;建议或要求实习生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来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思路。等等。

(二)主持人:泰弥·斯蒂尔

斯蒂尔女士认为。如果我们想获得专业发展或改进指导方案,就,必须自行开发一个计划;如果我们想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就必须让自己在团体小组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我们必须去做那些我们正在让学习者做的事情。因此。泰弥·斯蒂尔用一天的时间和大家一起体验了小组合作开发一个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或一项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方案的六个步骤:

步骤1:与会者按照职业分组。幼儿园教师一组,培训机构教师一组,幼儿园园长一组,大学教师一组,教研员一组。

步骤2:每个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如记录员、协调组织者、发言者、贡献者。

步骤3:每个小组进行“头脑风暴”。首先,每个人把自己想到的与主题有关的观点说出来,并汇总合适的观点。抛弃不合适的观点。然后,每组列出最可行或最中意的方案,尽可能利用权威、时间、人力、知识,技能、材料和资金等完成方案。

步骤4: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即将开发的方案。可选择一个专业发展计划或一项指导方案。

步骤5:每个小组讲述选择专业发展计划或指导方案的目的。

步骤6:每个小组分析达到行动计划目标所涉及的因素:时间、人力、权威、资金、材料、知识肢能,并统筹考虑这些因素。对于每种因素,斯蒂尔女士都让每组依据具体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10分钟,然后协商制定具体的计划。比如在时间方面,大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头脑风暴”:你为辅导者和学习者制定合适的时间表将需要多长时间?一年或五年?何时能够安排这个计划?辅导者怎样从其他工作职责之外抽出时间?

(三)主持人:爱丽丝·谢弗

活动1 高思维与低思维的区别

谢弗女士让大家就“一个儿童知道美国是白天的时候肯尼亚是黑夜”的实例来判断这个儿童是高思维性的还是低思维性的。与会者各执己见,最后谢弗女士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判断的依据:如果儿童自己有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那他就是一个高思维性儿童;如果是别人告诉他这种现象的成因,那他就是一个低思维性儿童。

活动2“搭塔”任务

谢弗女士让每个小组用纸和胶带搭一座塔,其中一人担任记录者。其余人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完成搭塔任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探究我们可以从自己以及其他人那儿学到什么。各个小组都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搭塔。在小组讨论中。与会者认为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小组人员之间要相互信任,搭建之前要有计划,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要学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

在这个活动中,谢弗女士特别提出了“怎样从别人那里得到主意”的问题。她让与会者分组用画画的形式来表示想法是如何交流的。与会者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组用图示来表示想法是通过语言、肢体、行为以及电话、电脑、书本等辅助工具来传递的。

活动3“捕鱼器具”

谢弗女士通过视频展示了儿童完成一个有关“捕鱼器具”的调查研究过程,向与会者介绍了一些教学原则:仔细观察。根据儿童的动机而不是根据预设的主题单元来教学;寻找有关证据来证明这一群体已达成共识;把图表作为一个平台来讨论儿童的想法和形成共同的看法;为儿童提供需要合作、顽强和坚持不懈才能完成的高难度工作的机会;让“难题”成为课程的核心,抵制给儿童帮忙的冲动;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取得平衡;把本群体以外的人当作一种资源。鼓励大家形成一种社区意识;把工作成果转化成教师、儿童以及家长清晰可见的东西。

六一儿童节教师优秀的讲话稿 篇12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点和知识技能, 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儿童期的社会化意义最为重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 个体的社会化在其早期已完成了一大半。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的发展、社会性认知、交往和行为的发展等方面。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受社会文化、家庭及父母教养方式、学校和教师、同辈群体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因素分析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 越来越多的儿童很早就进入托儿所、幼儿园, 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 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对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因素作简要分析。

(一) 教师自身因素

1.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 教师只有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时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 而且应有模范的师表行为;既注重言传, 又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儿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任何一个教师, 不管他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不管他是不是自觉, 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着示范。

2.个性品质。教师是开拓进取还是因循守旧, 是敢做敢为还是盲目照搬, 是守时惜时还是拖拖拉拉, 是倡导民主还是独断专行, 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使其智力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的严于律己、诚实正直、言行如一、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广泛的兴趣爱好将激励学生从善如流, 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优良品德。

3.爱。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片肥沃的田野, 要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获得丰收, 不仅需要辛勤的耕耘, 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教师的爱就是阳光、就是雨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教师只有付出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 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而师生关系又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人与正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的关系, 因此, 爱能使教师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起到更好的榜样与教导作用。

4.责任感。教师受家长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 有责任教育好学生, 促进他们身体、学业、思想等按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在外界环境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学生时, 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并调动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中的积极因素, 使学生抵制和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朝着有利于社会性发展的方向转变。

5.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 对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它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 对自身教育能力与自身对儿童的影响力量具有积极的信念, 对教育事业和儿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 能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敏锐地察觉和判断哪些方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 哪些不利于提高儿童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并使教育活动和行为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要。

(二) 师德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中, “传道”被排在“授业解惑”之前, 可见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多么的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修养变了味, 人格扭曲了, 以致随意地嘲弄、讽刺、挖苦、威胁、恐吓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心罚”比体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其心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 而且有可能失去教育的资格。林崇德先生在《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中借用了台湾学者高震东先生的观点, 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因此, “学生”的含义的灵魂是学生命的意义, 而生命意义的核心则是“崇尚道德”。作为教学过程中生命个体的学生,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会其做人, 使其感悟生命的意义。当然, 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崇尚道德”这一生命意义的本质。

(三) 教师权威

儿童无论在知识、智力, 还是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成熟的时期, 独立、自学、自我教育能力都有欠缺, 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感。在他们的眼中, 老师是具有某种权威性的, 有时候他们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一个有威信的教师,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1.儿童认为老师所讲的都是真实的、科学的, 所提出的要求和希望都是正确的。这样, 儿童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积极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 实现教师提出的希望。

2.有威信的教师对儿童的表扬与批评具有激励性, 并能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表扬能使儿童产生自豪、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使其产生以后要表现更好的愿望。

3.有威信的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榜样。儿童学习有威信的教师身上所具备的品质, 实际上就是将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 这种转化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四) 教师期待

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儿童都希望教师关注与赞赏自己, 关心与重视自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对小学生 (1—6年级) 进行智力测验, 从中随机选取20%的学生, 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 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 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力测验, 结果发现, 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的有发展前景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进步, 尤其是1、2年级更为明显, 试验结果表明, 教师的期望显然对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表明, 运用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期待, 对改变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凡是教师给予希望的儿童, 都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和厚爱, 而使师生关系融洽, 而且, 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和学习, 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是实现儿童外在行为和自我价值的诱因。每一个儿童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 都有自身的发展潜力, 因此, 对每一个儿童教师都应给予热情而耐心地期待。

可见, 教师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教师, 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切实为儿童的健康和发展着想, 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能够尊重和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见, 帮助他们学会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并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使他们学会关心, 并与环境和谐相处, 让他们都能成功走向社会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方建移, 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6]刘惠.“为人师表”的合理范畴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1) .

上一篇: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法下一篇: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