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发展学

2024-11-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农场发展学(精选8篇)

农场发展学 篇1

1、农场概念:农场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生产企业或个人,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

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分类:国有农场、私营农场(家庭农场、私人农场)

2、国有农场任务:为社会提供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生产

基地;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为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积累经验。

3、国有农场性质:中国国营农场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由国家投资兴办。国

营农场的土地、森林、草原、水域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建筑物、机器装备、水利设施等,均属国家所有。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或从银行贷款,其产品归国家所有。

4、国有农场特征:国有农场是我国特有的农业经济单位,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既有一定的企业特征,又不是真正的企业的特殊的经济单位。它与一般企业不同,农场是一种具有国有性(体现在农场是国有独资企业)地域性(体现在农场是一个行政区域)社会性(体现在农场承担了农场区域内许多应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与农场企业权利不尽相称的责任与义务)综合性(体现在农场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农、副、工、商综合经营的企业)。国有农场作为农业部门性质企业,在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具有特殊性:①国有农场在其生产经营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具有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另一方面在工业发展上,又与时代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农场的农、工、副、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②国有农场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过程周期长,受客观因素,尤其是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可控因素多,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投入产出规律及其结果莫测,经济效益难以确定。③由于产业的特征所决定,国有农场是大量的产品雷同的企业。

5、农业概念 :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6、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业。

7、农业本质: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

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8、动物饲养:人们通过以植物产品为基本饲料,利用动物的消化合成功能转化为动物性产

品。

9、植物栽培:人们通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热和自然界的水、气、土壤中的各种矿物

质养分加工和成为植物产品。

10、农业特性:①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②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11、现代农业的内涵 1.基本特点 物质和能量开放式的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 是人类第一次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大规模使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的结果,是广泛采用以机械、化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同时它又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12、农业现代化是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

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13、广义: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狭义 :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

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14、农业现代化基本特征: 1.农业现代化实施过程的动态性 2.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广

泛性 3.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4.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继承性

15、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生产条件现代化 2.生产技术现代化 3.经营管理现代化

4.集约高效持续 5.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

16、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1.建立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 2.建立一个富裕的农村,提到农民收入水平3.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7、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1)完善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 1.农业生产条件(农

民人均拥有的耕地资源、水利化程度)2.农业投入水平(农机动力水平、电力水平)3.农业生产水平(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商品化程度)4.经济结构(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城市化水平)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反映农民富裕程度的指标: 1.农民的收入水平2.农民幸福指数反应农村环境良好的指标: 1.森林覆盖率 2.水土流失程度 3.土壤有机质含量 4.农业用地污染程度 5.自然灾害成灾率

18、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1.工业化战略 2.城市化战略 3.市场化战略 4.农业

保护战略5.可持续发展战略

19、农场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2.结构优化原则(优良品种,保持农场生产结构的优化)3.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走以农养牧,以牧保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增长)4.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农场发展规划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确立适度目标)5.特色农业原则(走特色道路,创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以新取胜,以精取胜” 6.生态原则(生物生产与再生产的生态过程,更是投入与产出的经济系统。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之间协调)

20、农场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①首先要明确养殖种类,然后依据规划区面积确定养殖

规模、占地面积和种植业面积②种养结合以处理养殖业废弃物③确定各区在农场中的位置及其自身的布局④市场调研、可行性分区⑤农场道路规划,灌溉排水设施的提前布局

21、经营 :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各种经营要素和供、产、销环

节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组合,并已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

22、管理:是为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对经营要素的组合与经营过程的运转(供应销售-分配)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调控等全部工作的总和。

23、经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实现生产要素结合与供应、生产、销售、分配等环节的运行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4、经营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①经营主要是确定方向、目标的经济活动,管理则是执

行性的活动②经营面向社会、市场与社会再生产紧密联系,管理则是面向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联系③管理是经营的基础和手段而经营要通过合理的管理达到预定的目标④管理包括经营,经营包括管理。

25、农业经营管理: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总称。

26、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合理配置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内容:产

前决策、计划;产中组织、监督;产后核算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行政方法(以上方法常综合运用)

27、农业经营的两重性:农业经营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组织含义①农业

经济②生产技术组织(合作单位)农业经营:从事农业活动的个人经济体,一方面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农业经营的特点: 1.在长期的计划下,确保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发展的稳定性,随时自我诊断。2、农业经济是一个组织行为。3、祝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现代农业经济是从各个经济体的角

度进行研究的,在经济体中,经营是为了生存,参与市场竞争的生产,技术单位;企业我为了获取大利润。制定发展方向的机构。生产率:投入于产出之比,属经营的范畴。盈利性:是表示所得的多少,决定经济体的发展方向,属企业的范畴。技术经营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1、经济是技术的基础。2、技术决定着经济的质量。3、经济又根据新技术,安排生产。4、技术按经济的要求,完成生产。

28、农业经济方式: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农业企业经济方式的总和。方式

内容:劳动者与资料的结合方式。要素的组合方式,企业适应市场的方式。分配方式等。资料占有与经营关系 : 自有自营,自有他营,自有与他人联营。农业经营方式包括:双层经营(家庭经营、集体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个人租赁、合伙租赁、企业租赁)股份合作经营、集团化经营

29、生产经营组织: 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和任务而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和群

体,是生产关系的体现,劳动形式,是生产要素的设置。

30、生产经济组织类型:①农民企业:集体、国有、个人、合资②经营范围:种、养、加、农工、农商、农服等③功能:市场的主体;一切资料源于产业

31、产业: 即生产部门,又称产业部门,指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的构成及其

所占的比重与相互关系。

32、产业结构:指在一定地域内农村各个生产部门构成的总体以及各产业所占的比重和

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33、生产结构:指一个地区、一个农业企业的生产部门,生产门类、生产项目和农产品的构成以及它们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34、农产品结构:又称农产品构成,也叫农产品组成。

35、农业生产专业化:指一个地区农业企业专门生产某几种甚至某一种农产品。

36、农业生产专业化特征:①布局区划化,生产专业化②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③资

源配置市场化、经营集约化④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

37、农场规模和营业量的分析因素用途: ①农场是否大到足够的收入以满足家庭需要

并有竞争力(规模经济)②进行比较所必需的(横向、纵向比较)③计算其他分析因素时也使用农场规模和营业量的分析因素

38、实物规模因素: 反应资源投入(总面积和耕种面积)量和产出量(生产出的作物

数量)财政规模因素 :衡量实物投入量和产出量的货币价值劳动力规模因素 :反应农场所用的劳动数量

作物农场家畜农场

实物因素 :总面积、耕地面积、产出单位数生产单位数、潜在生产能力、产出总数

财务因素 :产出价值、资产平均价值产出价值、资产平均价值

劳动因素 :投入劳动小时数、全劳动力、投入劳动小时数、全劳动力、人均当量数人均当量数

39、资产净值表(资产负债表)分析与因素 :流动比率、中期比率、净值产比例、资

产与债务比率、资产与价值比率收益表分析(利润表):营业比率、固定比率、总比率、资金周转率出现严重清偿问题可能原因: ①农场经营过小②家庭开支过大③农业外经营无利可图④税额过多⑤过多购入生产资料⑥债务缓解农场财务清偿问题:①延缓购入某些家产,推迟休假,减少开支②合理处理农业外经营情况③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和财务手段暂时缓解税收的支出④尽量减少资产上的支出⑤合理控制农场债务和偿还期限

40、生产力 :一个生产单位能生产出定量产品的能力生产效率 :用最少的时间、货

币、能力和材料生产出理想的结果,是一种状态

41、农业生产要素 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42、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①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②劳动力③资本④科学技术

43、农场工作的四个要素 :土地、工人、资金、管理

44、农场主工作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农场发展目标②分析考虑选择性的方案③作具体

决定,评估决定结果,对决定负责④发展家庭成员和主用人员的培训项目⑤指导和评估工作人员⑥做商业会议,控制资金操作⑦建立生产操作的时间,合理利用资源⑧监测生产操作和检查各种工作

45、农业劳动资源的特点:①农业劳动都是有时间性的,不能储备②从素质上看差异很

大收到力量、知识、劳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③农业劳动有各种不同的费用,农场主和家庭成员的劳动一般是非现金支出,雇工现金支出

46、劳动和机器是农场的主要生产投入,相互可以补充,正确协调两种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农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员管理的内容 : 包括提拔措施、物质奖励、培养、安全、解除合同等,必须承认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同的,注意每个人的生理的、社会的、自尊等要求,才能获得能干的、忠实的雇佣劳动。建立农场人员组织结构,必须遵守以下规则:①目标一致原则②有效管理跨度原则③统一指挥原则④责权对等原则⑤适当授权原则⑥分工协作原则⑦精简与效率原则⑧弹性结构原则

47、直线制组织: 厂长—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班组长、班组长、班组长

48、职能制组织优点:管理分工较细,管理深入缺点:不易于管理

49、矩阵制组织优点:①加强管理部门间联系和配合,利于细心沟通和共同决策

②把不同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③提高了管理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缺点:①双重领导,不易分清责任②组织成员不固定,易产生临时的观念劳动管理必须估计农场全年所需的总劳动量,劳动供给的途径,除农场主和家庭所需的劳动数量,做出计划并分配各种作业等。

50、劳动计划的主要问题 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可能获得的劳动数量,以最低成本的方法完成各项农业作业,具体包括:①估计全场各种作物和畜产品所需的劳动量②测定一年中不同时期内可能获得劳动量③具体确定完成某一田间作业所需的工作数目④协调在关键时期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全场劳动量的需求估计 :可以来自详细的劳动记录和各种产品的实践经验,测定不同时期所能获得的劳动供给量:家庭劳动力、雇工和换工的可能性,必须有效利用家庭劳动力以减少现金支出。田间作业所需的天数:气候变化和轮作因素的考虑关键时期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了解农场劳动需要的分布,可利用的劳动量和田间作业所用的时间。

51、解决农忙时劳动需求途径 :①农忙时节雇佣的临时工②购买功率更大的机器③雇

请专业帮工播种和收获⑤与邻居换工⑥改变种植模式农场雇工注意事项: ①现金支付工资:支付小时、周、月、年或计件②福利金:住宿、农场食品、医疗保险等③工作条件:工作时数、休假等④良好的劳资关系:雇工责任和权力

52、农场机器管理的原则 :①增加机器的利用率:大农场和小农场②减少不必需的机

器投资③严格控制工作费用④不违农时和农业机器使用效率如何避免不必须的机器投资:①购买型号适宜的设备②维护③租入或出租④二手⑤与其他农场联合53、农场风险:是农场主对农业生产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

预期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54、农场风险的特征:A、客观性:农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其的。B、不确定性:农业风险发生时客观的,但风险是否发生,在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成都等完全是不确定的。C、相对性:(1)、指农业风险的可预测性;(2)

指农业风险的可变性。D、双重性:指农业风险具有两面性,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风险价值的一面。E、行为相关性:指农业生产者面临的农业风险预期决策行为是紧密关联的。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对同一农业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具体反映在采取不同策略和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会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

55、农场风险按风险的对象分类:A、种植业风险:指农作物和林木在生长期和收获期

因各种灾害事故而造成的损毁、灭失和贬值的风险。B、养殖业风险:指家畜、家禽和水产养殖等因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损毁、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56、农场主具体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具体措施:A、保险:是最基本的风险转移形式。

B、合同化经营:对未来或某一时间的价格作出安排,使农场主能够承受价格和产量的风险。C、多种经营:多样化可以减少全面收入减少的可能性,一项收入减少,另一项收入可能不变或增加。D、变通措施:按照新的情况来做出计划安排,避免失去较大利益的一种方法。可以三方面来考虑:时间、费用和产品。E:保持适度的流动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能迅速地捕捉短期利润的机会或可以应付意外的现金支付。F、保持清偿能力:资本结构上保持应付农场债务的能力。G、企业组织形式:有限的合伙企业可以减少农场主的风险。H、生产管理:选择适合的技术和生产措施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一种好方法。I、教育培训:获得较多的资料、短期培训、推广工作或提高决策技能。G、政策信息:存储计划、作物保险、灾害保险、价格支持、农业信贷政策和气候价格方面的信息。

57、经营决策:农场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在多种可行的经营方案中选定一种最优方案的行为过程。

58、决策准则:极小极大。农场管理者审视获得最小收益的各种措施能从中选出最大的。

悲观的决策。极大极大。决策者对每一种措施所能提供的最大收益进行检验,从中选出最大者。大中取小(懊悔值法则)。从各方面的最大后悔值中选择最小的后悔值(最大见最小)。中间型决策。平均收益最大(机会均等法则)。在不了解未来情况的情况下,对各种措施带来的收益简单平均,选择收益最大的。期望收益最大(风险性决策)。在获得事件出现的先验概率的情况下,计算每种措施能获得的期望收入,选测期望收益最大的措施。

59、决策方法:A、确定型决策:就是拍板定案决策。B放线性决策:还有部分不清楚的决策。C、明显不确定型决策。

60、制定财务前景计划的七个基本步骤:1对农场目标的考虑。2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

3选择分析的方法。4选择在分析过程中要用的投入/产出的资料。5选择分析中所利用的价格。6组织投入/产出和价格的资料并将其带入分析方法。7分析各种可能性。

61、农场会计系统的作用:

1、评估与其目标有关的农场财务状况。2衡量农场经济运

转情况3控制农场的日常活动4评价使用资源的各种可能措施。

62、农场财务核算:是按照整个农场范围来进行,只记录与整理费用相关的收支,内部

使用资源的价值可能被忽略。

63、成本核算:将全农场的收入和支出分配于不同部门,需要将不同活动的收入和成本

分别记录,这样才能对单项活动进行核算。成本核算可以为管理者在决策中提供较多的资料,成为决策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绝大部分的农民只是使用部分产品核算作为管理手段。

64、农场财务分析需要的各种记录:1资本净值表2收益表3现金流量表。

65、资本净值表:在一定期限内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汇总表。

66、资本净值表包括:短、中、长期资产,长中短期负债,资产和负债之差即为业主权

益。

67、收益表:是用来衡量农场的财务和利润的重要文件,对农场一个会计内现金和

非现金的财务活动的概括。

68、收益表包括:现金收入,净资本收益,库存价值变化,扣除购入物的调整,工作支

出,固定支出。

69、现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衡量农场财务状况,特别是一个时期的现金状况。能反映出

农场主及其家庭所使用现金数量及其如何使用。

70、现金流量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

71、农场非财务相关记录:农场地图,农场记录,劳动记录,机器记录,家畜记录,销

售记录。

农场发展学 篇2

1 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泰州市2015年成立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 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发布、农场推介、经验交流、产品展示等活动开展个性服务和创业指导, 建立了家庭农场发展指导员制度。截止2016年3月, 泰州市共有家庭农场4942家 (其中认定管理的家庭农场3561家) , 规模经营面积7.44万hm2。目前, 3561家家庭农场均进入省家庭农场运营监测系统, 并创建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8家, 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0多家。

2 泰州市小农场样本调查情况

因泰州家庭农场众多, 类型多样, 为方便调查了解泰州家庭农场的运行质态, 课题组选择了泰州某区的小农场作为调研对象。

截至目前, 该区现有规模经营小农场97家, 其中, 工商注册登记90家, 规模经营总面积2247hm2, 单个小农场最大面积113.93hm2, 最小面积8.47hm2。种植规模在13.3~20hm2的小农场56家, 20~33.3hm2的小农场22家, 33.3~66.7hm2的小农场16家, 66.7hm2以上的小农场2家。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小农场85家。小农场实际运营78家, 列入本报告进行典型调查分析的小农场68家。

2.1 经营体制

调查的小农场中, 由村组干部集资建设的小农场44家, 占比64.7%;由个人投资建设的小农场24家, 占比35.3%。个人投资建设的小农场中, 本地居民投资15家, 占比62.5%, 外地人承包9家, 占比37.5%。

2.2 租赁土地情况

租赁土地包括两种结算方式:以实物结算和以现金结算。以实物结算的, A街道按每公顷每年支付农户水稻4500kg、小麦2250kg结算;B街道按水稻4500kg、小麦3000kg结算 (收割后田头支付, 不进行晒、烘干等程序) ;C镇以水稻4500kg、小麦1500kg结算。以现金结算的, D镇为每公顷每年18000元 (其中镇财政支持每公顷9000元, 连续补助三年) ;E镇、F街道为每公顷每年1.5万元;G镇为每公顷每年1.35万元。全区小农场一般按每年两次结算。

2.3 投资情况

小农场主要投资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农机具购置, 主要购置机具包括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等, 投资资金在15万元到70万元不等。二是生产成本投资, 包括育插秧费用、种子、农药、化肥等, 每公顷投资在7500~12000元之间。

2.4 用工情况

各镇街人工工资存在差别, D镇80~100元/天, F街道、B街道50~60元/天, G、E、C等乡镇30~50元/天。管理较好的农场大田每公顷用工不超过18个。一般规模在13.33hm2左右的小农场, 日用工5~6人, 由农场主带领劳动, 工效较高, 用工成本就低。规模较大的农场, 或劳力相对紧张的地方, 日需用工15~20人, 农场主带领困难, 出工不出力, 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有的小农场每公顷用工成本超过3000元。

2.5 农田长势

小农场长势明显好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20家, 约占29%;因第一年流转土地、时间紧张等造成生产滞后, 农田长势达到全区平均水平的39家, 约占57%;因管理困难、用工紧张、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苗情长势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约9家, 占13%。

3 小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场基础设施较弱, 规模效应难体现

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农场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机械化的推广, 从而影响小农场规模效益的发挥。加之大型机械进田操作困难, 机耕路不健全, 粮食收割后的运输等也存在不少问题。G镇G村等极少数农场还存在排灌水系不配套, 连续多天打不到水、排不出水等现象。

3.2 劳动力紧缺导致用工存在困难

该区农户种田一般利用早、晚空闲时间, 多则一小时, 少则十多分钟。成立小农场后, 因农场的工时相对固定, 而农场富余劳力严重不足, 导致真正需要劳力时, 用工较为紧张。另外, 用工工资高、出工不出力、劳动力年老体弱等成为多数农场普遍面临的难题。一般规模在13.33hm2左右的小农场, 通过组织亲戚朋友、邻居等帮忙, 用工成本相对较低, 但对于规模较大的农场而言, 用工问题就更为突出。

3.3 粮食保存、烘干问题急需解决

每个小农场年生产水稻一般都在100t以上, 生产小麦在80t以上, 粮食烘晒问题成头等大事。特别是小麦收割, 由于时间紧, 且长江流域正处雨季, 雨水多, 规模化的农场由于库房、仓库用地得不到及时解决, 缺少晒烘场所, 仓储用房往往因烘晒不及时, 导致丰产不丰收, 加大了农业生产风险。

3.4 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筹措比较困难

根据调研分析, 一般农场需投资租金、物化、用工等成本每公顷1.95万元, 规模较大的农场需资金60万元左右, 加上购置农机具等也需要资金, 而现在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在资金筹措时由于注册资金、抵押担保等的闲置, 在银行贷款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优惠扶持政策, 要筹措足够的发展资金一般都比较困难。

3.5 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分农场建设准备不充分, 在考核和行政推动的压力下草草上马。一些农场由村组干部出资经营, 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机插时一般需要先给农户机插, 农户全部完成后, 才能给小农场作业;防病治虫时也是先给农户防治, 结束后, 才能组织到劳动力给小农场服务。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不足, 管理粗放, 农田长势一般也较差。

4 小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需要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政府需尽快出台完善关于小农场建设的各类扶持政策。一是对小农场建设主体进行奖励扶持, 帮助其解决部分开办费用。二是对小农场投资主体提供信贷优惠政策。对小农场主贷款用于生产设施设备投入的, 银行在抵押担保、贷款手续、银行利息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对小农场辅助设施用地上给予优先照顾。四是向上争取各类财政支农项目, 尽量向小农场倾斜, 逐步提高小农场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和机械化应用程度,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4.2 家庭农场要走规范发展之路

相关部门要总结小农场的发展情况, 根据运转质态, 科学合理的对已建小农场进行整改、拆分、重组等, 促进小农场健康成长。一是要尽快健全小农场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农场应建立管理台账, 明确人员做好会计核算, 编制相关报表;不具备专业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 可委托乡 (镇、街道) 经管站或村会计服务站代为记账核算;二是严格督察考核。对一些主体不明、运行不规范的小农场进行合理整改。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时, 要进一步组织对小农场进行严格考核, 确保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对规模较大而经营能力不足的小农场, 通过协商、协调等方式, 帮助其拆分、合并、重组等, 防止小农场经营失败带来后遗症;四是加强小农场的培训、交流、学习, 通过相互学习、借鉴经验, 共同探讨发展难题, 化解各类困难。

4.3 政府需引导发展社会化服务

推广小农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 而规模效益的发挥需依靠社会化服务。一是农机具的社会化服务。如果小农场自购机插、收割、病虫防治等机械, 自行组织相关作业, 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组建各类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组织, 每个合作组织为几个小农场服务, 将会实现双赢。二是病虫害统防统治、施肥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组织可以节省药肥, 节省人工, 专业组织熟练的操作还可以提高病虫防治和施肥效果。三是粮食仓储加工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的仓储加工企业可以解决小农场当前粮食丰产不丰收的难题, 加大仓储环节的投入, 可以在提高技术、节省成本、提高粮食品质等方面产生更大效益。

4.4 品牌建设是提高家庭农场收益的根本途径

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同时, 要考虑农产品的品牌化, 通过好的品牌才能真正提高效益, 保障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说, 小农场更容易通过注册商标, 申报无公害、绿色产品, 扩大市场宣传等, 从而有利于推动小农场良性发展。

4.5“互联网+农业”是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和保障

家庭农场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及相关控制设备,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并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 或者和社会相关部门机构搭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 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家庭农场只有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主动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思维, 对农场的种植、养殖、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 加强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农业生产,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推动, 家庭农场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经营组织形式。然而, 随着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诸如基础设施弱、资金缺口大、劳动力紧缺、规模效应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因此,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出台、细化相关扶持政策以及具体扶持举措, 对促进家庭农场规范经营、提高效益、提升质态、促进农民增收及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何多奇.19世纪美国西部家庭农场制度与传统农业转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26-30.

[2]李尚红.从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看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 (7) :84-86.

[3]农业部农垦培训考察团.加拿大现代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培训考察报告[J].中国农垦经济, 2004 (4) :38-44.

[4]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 (5) :87-91.

[5]黄桂弟.发展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来自松江家庭农场的思考和启示[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8) :43-44.

农场求发展 协会筑桥梁 篇3

会上宣读了民政局关于批准专业农场协会成立的批文,宣读并审议通过了《汪清县专业农场协会章程》,选举并产生了14名专业农场理事、7名常务理事,由常务理事会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并聘请李树顺副县长为专业农场协会名誉会长。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州首家专业农場协会正式成立。

参会的专业农场负责人对专业农场协会的成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汪清县罗子沟镇西河专业农场负责人朴日洪说:“协会是个组织交流经验的好平台,以往很想到别的农场进行参观学习,但苦于没有机会,协会成立以后,组织交流活动,这对我学习先进经验,更好地经营农场有很大帮助。”

专业农场协会会长、汪清县创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农场负责人邹忠刚表示:“作为会长,将尽快使协会发挥有效职能,使协会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使协会成为架设在政府和专业农场间的桥梁,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总结专业农场发展经验,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把汪清的专业农场打造成汪清农业领域最大的项目,使专业农场成为汪清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汪清县县专业农场从2009年至今,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了38家,全县专业农场投资总额6231万元,共经营土地3706.6公顷,流转土地面积3202公顷,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需要建立一个民间社团组织对专业农场进行整合、管理,增强专业农场凝聚力,实现共同发展。为此,汪清县专业农场协会应运而生。

汪清县专业农场协会的成立是汪清县专业农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汪清县专业农场组织化程度加深,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和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和民主。

全县九个乡镇主管专业农场建设的镇长,县财政局、民政局、特产局、水利局、工商局、农业局、农机局、气象局、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合作银行、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农场协会的会员单位——全县38家专业农场的负责人全部到会。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篇4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篇5

发展家庭农场是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发展以适度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既坚持了我国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又能够提高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及功能定位

(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从其概念来看,家庭农场大致有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这是我国家庭农场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还有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决定了我国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可能太大。另一方面,家庭农场的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尽管劳动生产率会继续提高,但土地产出率将出现下降。因此适度规模经营将是我国家庭农场区别于发达国家大农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是长期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且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家庭农场与传统小规模农户最本质区别。家庭农场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能够实现农户的充分就业,为其提供不低于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的收入,使其能够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

三是家庭农场集约化、商品化水平相对较高。这是家庭农场的目标性特征。家庭农场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其对增加农业生产投入、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有较高的积极性,资源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将明显提升,土地产出率提高,商品化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

四是主要利用农户自身的劳动力。家庭农场没有长期雇工或者长期雇工数量少于家庭劳动力数量,在农忙季节可以有少量的季节性雇工。如果农场规模过大,雇佣大量工人,就会出现劳动监督问题,丧失了家庭经营的优势。

(二)家庭农场的功能定位。1.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主体,与大量的兼业农户共同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力量。未来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主体。但同时,相当比例的中老年农民仍然将从事农业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未来家庭农场和兼业农户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力量。2.家庭农场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保障重点农产品供给的主要力量。尽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农民合作社更多是为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龙头企业更多从事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和加工,与家庭农场的职能有明显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农场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商品化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路及政策取向

(一)加快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应明晰农民土地权益,通过土地确权颁证稳定农民土地预期。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研究解决农业生产性建设用地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一定比例的耕地用于建设生产性设施,如粮食仓库、烘干机房等。

(二)支持家庭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后储藏烘干设施和农机具设备购置。国家应出台专门政策、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农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后储藏烘干设施设备和农机具购置。

(三)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和传统小规模农户相比,家庭农场的流动资金投入明显增大,资金借贷需求增多。国家应出台针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政策,通过提高小额信贷的上限或者建立农业信贷担保等方式,为农户提供10~100万元的信贷资金,缓解家庭农产品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困境。

(四)健全农业保险政策。和传统农户收入来源多元化相比,家庭农场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其对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更为敏感。这就要求政府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品种范围,特别是粮食品种应逐步实现全覆盖,提高保障水平,为家庭农场构建风险保障机制。

(五)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大对新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专业性强、效率高的专业服务公司,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六)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国家应建立针对专业化大户和家庭农场的人才培训计划,对有意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系统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七)发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家庭农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适宜的规模,都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行政认定的。但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优先扶持从事粮食生产,能够经营规模适度、土地产出率相对较高的家庭农场,符合满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宏观目标。因此,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主要作物和劳均耕地规模,制定一个示范家庭农场的标准,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推动示范家庭农场的发展,示范带动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

巴彦农场农机现状及发展规划 篇6

农业现代化是农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机标准化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依托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创建单位。借助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两个国家级项目,完善农机提档升级。为巴彦农场“十二五”时期,率先实现粮食总产翻一番(到2015年实现事业区播种面积2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5亿斤,平均单产实现1000斤)提供保障。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发展、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做表率。

一、基本原则

一、加快农机更新速度,农机装备提档升级,提高标准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现“六统一分”模拟股份制经营模式,员工从土地中分离出来,搞二、三产业,使职工增收,生活更加富裕。

三、做好跨区作业,辐射周边乡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二、主要目标

加快农场农机更新换代的步伐,将技术性能差、油耗高、马力小、修理成本大的机车进行淘汰。利用2014-2015两年的时间逐步淘汰小四轮,更新、引进性能好、马力大的新型机械,包括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种子加工机械、牧业机械等七类机械,到“十二五”时期末,农场机械总动力达到4万千瓦,缩小与黑龙江垦区差距,争取达到九三分局水平。

三、主要任务

1、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落实责任制为措施,以集中管理为重点,将九队农机场改扩建一个高标准的农机服务中心,计划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其中驾校办公楼一处400平方米,修理养护车间一处200平方米,拖拉机库12门三栋2000平方米,收获机库12门一栋 720平方米,播种机库12门两栋1200平方米,该区标志性建筑及花坛100平方米,农机具停放平台5000平方米,农机具临时临时停放场一处5000平方米,建围栏500延长米。原有办公楼、农机具停放平台、三栋库,需扩建库房三栋、修理间等,预计总投资500万元。竣工后全库可容纳农场进口机械,拖拉机24台、收获机12台、喷药机4台,农具200台件。

农机服务中心是集农机管理、驾校培训、维修保养、学习交流、机型展示、宣传窗口、观光旅游、企业形象、垦区特色功能于一体。能起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能起到国有农场大机群统一停放规范管理的示范作用;起到展示垦区、农场经济实力的作用;起到企业发展、凝聚人心、共铸辉煌的作用;起到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作用。农机服务中心建成,能充分体现呼伦贝尔农垦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规范管理;体现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机装备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农机标准化管理的提档升级,为农业增收、企业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巴彦农场计划采取政策导向、典型带动,资金(贷款)扶持、购机带地、融资等方式,鼓励职工农机更新。大型机械: 385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预计190万元,配臵30000亩代耕,预计年收入75万元,扣除主油、副油、维修、人员工资等年纯收入可达41万元,五年可收回成本。迪尔9670收获机预计215万元,年收获18000亩地,预计毛收入78万元,扣除主油、副油、维修、人员工资等年纯收入可达40万元,五年可收回成本。中型机械:迪尔8270、7930、2204拖拉机,一台中型农机具预计投资150万元,配臵10000万亩代耕,预计年收入115万元,扣除主油、副油、维修、人员工资等72万元,年纯收入可达43万元,四年可收回成本。高地隙喷药机140万元,配臵40000亩地代耕,年纯收入可达35万元,四年也可收回成本。另外现有中小型拖拉机作补充,实行农机“六统一”管理模式。

3、巴彦农场现有大型先进农机设备196台套,其中:德国格兰免耕播种机12台、美国迪尔4730自走喷药机3台、200马力以上胶轮拖拉机13台、卫星导航及辅助自动驾驶系统11台、国产100-200马力胶轮拖拉机27台、配套农机具120台套,迪尔S660收获机10台。计划到2015年底,巴彦农场计划更新农机具258台套,总投资6500万元,大型农机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九队农机中心,集农机监测、标准化停放、维修、驾驶员培训于一体。拥有进口迪尔8270或7930拖拉机20台及配套农机具,进口迪尔9330拖拉机3台,迪尔9670收获机16台,高地隙自走式4730喷药机4台,进口机具基本覆盖巴彦农场,基本实现耕地规范化、农机标准化、农情数具化、管理信息化、跨入农业现代化。

农机服务中心建立预计总投资6500万元,其中:购买农机预计投资6000万元、农机服务中心(九队)基本建设投资500万元。需要贷款预计计3250万元;职工自筹50%,计3250万元。

四、借助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1、完善精准作业智能装备物联网系统

①完善20套拖拉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补充建设2套大马力拖拉机。实现卫星导航和自动驾驶,用于大田精准生产起垄、施肥、播种等项目昼夜作业,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作业田间直线度误差千米小于2.5厘米。

②完善10套精准控制精量点播机,示范应用于玉米精量播种和施肥作业中。格兰新型精密播种机能达到精确播种,播后苗均苗匀,可以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和镇压,每台播种机每小时可作业3公顷,播后出苗一致长势一致,易于田间管理,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播种机配套的车载计算机终端可以精确记录播种量等信息,同步上传至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中的播种信息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数字化管理。③配臵3套变量施肥机,用于玉米田间精准施肥。基于科学方法如养分平衡施肥法、目标产量施肥法等,确定对玉米的变量投入,按需投入。实施按需变量施肥,可以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④配臵2套精准喷药及割顶机,用于玉米田间精准生产管理。一般在每年9月10日左右就可进行玉米去顶作业,去顶后的玉米果穗在阳光的直接照射和风干的作用下,快速脱水、早熟,一般在去顶后10天左右,就能使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3%-5%,促使玉米早熟,提高玉米品质。玉米顶部的茎秆去除后,为后期玉米的收获减轻负荷,降低收获成本,达到增效的目的。

⑤配臵3套具有产量监测系统的收割设备,用于玉米精准收获作业。该设备配套产量监测系统,系统包括流量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地速传感器和升运器转速传感器等。在收割作业的同时可以获得基于地块的产量分布数据,为玉米变量施肥处方生成提供数据源,提高玉米精准生产过程肥料利用率,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2、完善农机精准作业监控与计量服务物联网系统 结合内蒙古垦区巴彦农场玉米生产中农机装备情况,构建1套农机精准作业监控与计量服务物联网系统,包含50台车载终端,对农机田间作业位臵、速度、作业面积、视频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上报。开发农机精准作业监控软件,面向巴彦农场农机驾驶员发布服务信息,实现农场农机作业远程监控调度、作业面积实时计量、终端管理、信息交互、作业统计与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有效减少作业成本,提高农场农田机械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篇7

关键词:家庭农场,创新经营,可持续发展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同于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体,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在土地掌握在谁手中, 简单说, 农民合作社还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 只是“抱团闯市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样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 由公司收购产品。种粮大户种植品种也很单一。而“家庭农场”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是由场主决定。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 而后者是自然人。只有获得认定, 有了一个明确身份, 才能成为被扶持对象。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 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 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 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 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家庭农场,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 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 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 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 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 正好顺应了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

2 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集约经营的目的, 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 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目前发达国家2个职业农民可以养活100个国民, 而我国60个农民才能养活100个国民。因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比较低效, 土地利用率不高, 生产方式又比较传统, 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所以必须走集约经营的道路,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 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

有一定规模, 并且登记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 会比较重视自己的品牌, 操作也更规范, 由于农产品可以追溯到根源, 他们会更注重食品的安全。家庭农场是法人, 不是个体, 它要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保证产品品质, 从注册开始就形成了约束力;

4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家庭农场有效载体, 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科教兴农, 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作为规模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 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 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

5 结语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 “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 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 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 “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孝斌.松江960户家庭农场全面丰收[N].东方城乡报, 2010.

[2]冯昕.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3]郝林生.家庭农场问题[J].世界农业, 1980 (10) .

大垛镇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篇8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在对当地家庭农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该地区家庭农场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总结该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希望能对我国其他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垛镇家庭农场;发展

一、大垛镇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大垛镇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家庭农场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为了进行研究,笔者在2015年对大垛镇家庭农场的经营户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共计发放问卷50份并且全部回收,之后对调研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截止至2015年年底,大垛镇共有家庭农场50户,数量上基本达到兴化市各乡镇家庭农场数量的平均水平。现有的已注册登记的50户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时间均在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

从经营规模来看,当地家庭农场普遍规模较小,除面积最大的旭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之外,所有农场经营面积均小于400亩;面积最小的华建、德权生猪养殖场,面积仅为4.5亩。

现有的农场经营者年龄均集中在40-60岁之间且受教育水平偏低,该地区农场主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为35人,占总人数70%,高中文化程度农场主人数为13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场经营者共有2人,没有农场经营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015年全镇50户家庭农场共实现销售收入3985万元,这50户农场平均销售收入近80万元,总利润为825万元,大部分家庭农场净利润额位于10-30万区间,平均每户家庭农场利润为16.5万元,当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为18949元。2015年全年没有家庭农场亏损。大部分农场经营者与农产品经纪人联系紧密,他们对市场信息有着较为灵敏的嗅觉,生产的质量过硬,产品的市场份额较高。但这50户家庭农场均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产品也均未获得过“三品一标”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现有的50户家庭农场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二、大垛镇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金融保险平台

农业是一项回报率较低的产业,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大垛镇现有的50户家庭农场中有42%的家庭农场投入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资金,在存在借贷的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者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只占22%,且贷款渠道均只有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由此不难看出,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抵押物品的缺乏,金融机构在贷款的发放上更倾向于非农产业,这些制约了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的投入,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特殊性,商业保险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领域,所以政策性农业保险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垛镇现有的家庭农场参保比例很低,绝大多数农场经营者还未能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二)农场经营者经营管理能力较低

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导致农场经营者们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均有所欠缺,没有农场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也没有农场的产品获得过“三品一标”认证。在面对市场化风险的时候,农场经营者们往往存在着滞后性与盲目性,不能很快的应对风险,在进行投资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与时俱进;绝大多数农场经营者们还是局限为农业思维,关注重心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对于财务、运营、物流等方面关注很少,农场经营者们较弱的经营管理能力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大垛镇目前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除缺乏农产品晒场、仓储场地、烘干设备等方面,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机械的提供等方面也相对欠缺,50户家庭农场中拥有农机数量在10台以上的仅有6家,能够为其他农户提供全程农机服务的只有3家。大垛镇家庭农场也缺乏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依托,在与市场进行交易活动时,没有具有优势的交易地位。

(四)现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垛镇尚未出台明确的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融资保险等方面没有具体的相关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鼓励家庭农场之间的联合协作,这些都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大垛镇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拓宽补贴的种类,加大补贴力度,进而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大垛镇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一)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大垛镇目前农业农村融资难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来扩大农村农业融资渠道、深化农村的金融改革。当地政府可以大力培育企业法人、自然人等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鼓励农场经营者们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从而规范民间借贷活动,针对农业农村融资过程中存在的缺乏抵押物所以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可以设立担保基金或者担保机构,建设政府、农户、银行的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使得这三方信息共享,支持农机发票与仓储单等财产权利凭证作为短期低息惠农贷款的质押物。

(二)完善农业运行保险机制

由于农业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特殊性,商业保险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领域,所以政策性农业保险显得尤其重要。当地政府首先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农场经营者们认识到参与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使得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形成一种进行农业保险的自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将强制性保险与诱导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重要的农作物和大宗农产品可以采取强制保险的方式,将农业保险与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相结合,运用经济手段对农场经营者投保进行诱导,使得农场经营者可以在投保与获得经济利益之间进行自由选择。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大垛镇当地政府应该严格落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在资金管理方面,地方财政可以每年统筹安排一定的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支持农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还可以依据家庭农场不同的经营面积与经营类别划分不同的扶持标准,对于经营产品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在资金补贴方面,可以增加在技术推广方面与关键的农业生产环节的资金补贴,以此可以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国家、省、市的专项补贴,一定要优先安排,及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补贴等。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学生会各部室岗位职责下一篇:《专业英语》---cover letter 求职信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