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融资

2024-08-04

家庭农场融资(共10篇)

家庭农场融资 篇1

随着“四化同步”战略的部署和落实, 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 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 而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基础,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从世界范围来看, 尽管各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过程不同, 但是在所有农业发达的国家, 家庭农场都是农业的基本经营主体。目前, 在上海、浙江、吉林、安徽等先行试点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已初具规模, 特别是从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我国家庭农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大量资金, 研究家庭农场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农场融资需求的特征与供给障碍

(一) 家庭农场融资渠道以自有资金为主, 信贷融资受限制

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 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趋向多元化,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品, 家庭农场通过银行信贷融资受到限制。一项对江西省家庭农场发展与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显示, 89.2% 的家庭农场第一融资渠道是自有资金, 其次选择银行贷款, 在银行融资受限制或者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下, 则选择民间借贷方式筹集资金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二) 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额度较大, 但满足度不高

与普通农户相比, 家庭农场由传统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生产经营面积和经营规模要大得多, 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程度更高, 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大, 资金需求额远大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不但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 还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农机设备、水利设施、仓储库房等农业生产设施。据江西省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显示, 融资需求额度在10 万元以下的占8%, 10 万元-100 万元的占61%, 100 万元-300 万元的占比20%, 300 万元以上的占11%, 但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将近一半在10 万以下, 额度较小, 不能满足家庭农场信贷需求。

(三) 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期限和用途多元化, 但银行提供的期限较短

家庭农场既有临时性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也有较大额度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并且以中长期资金需求为主。短期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 期限一般在半年左右, 这类资金需求的季节性显著, 在生产期融资收获期还贷。长期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土地租金、整理土地, 购置农业机械、水利设施以及粮食晾晒、仓储等固定资产投资, 期限一般为1-5 年。但是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期限大部分是1年, 难以满足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四) 家庭农场融资成本承受力较低, 但实际贷款利率较高

家庭农场大部分从事种植养殖业, 具有典型弱质产业的特点, 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 利润水平总体不高。首先, 农业受自然气候影响大, 自然灾害的发生会使家庭农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 人工成本、农业生产资料和物流成本上涨幅度较大, 加剧了家庭农场经营压力, 家庭农场所能承受融资利率水平总体较低。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补偿可能的损失, 对家庭农场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100%。

二、制约家庭农场融资的主要因素

(一) 家庭农场的自身不足

一是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农业种养殖, 目前产业链短, 深加工、冷藏、保鲜环节滞后, 产品附加值不高, 市场竞争力有限, 生产周期长、受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大的产业内在弱质性, 决定了家庭农场风险的难以抗拒和不可预见性, 因而其贷款风险较大。

二是缺少有效抵押担保资产。金融机构普遍实施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 家庭农场投入比较大, 但是形成的资产大多没有产权证, 大部分资产无法通过抵押等方式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信贷融资存在困难。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房屋产权、林权, 即“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工作正在推进, 还存在法律障碍、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贷款难额度小等问题。活禽、生猪、水产品、林木等农产品按法律规定可以作为抵押物, 由于管理不便、估值和变现困难等原因, 这些资产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认可。家庭农场只能通过经营者自有房产和大型农机具作为抵押申请贷款, 贷款额度有限, 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

(二) 政策环境制约

一是家庭农场的认定和注册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注册办法, 在经营规模、技术标准、财务管理等规范性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 统计口径很难统一, 金融机构在客户准入上难以把握;此外, 各地家庭农场认定注册的机构也不一致, 有的是农业部门认定, 有的是工商局登记注册, 家庭农场在未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条件下, 不能成为独立的承贷主体, 只能以农户个人的名义申请贷款。

二是土地流转配套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很多地方没有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 土地流转的供求、价格等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 大部分土地流转只是在狭小范围内依靠自行协商的方式交易, 金融机构设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 如果发生贷款违约, 土地承包经营权变现会很困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正处于探索阶段, 评估机构缺失, 土地流转价值评估体系缺乏, 评估依据和评估标准主观性较大, 评估结果有较大随意性, 影响银行业机构顺利行使抵押权。

(三)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类型单一、数量较少, 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基本上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 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尚未形成。

二是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不能适应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金融支持农业, 仍然以满足传统农户信贷需求为主要方式。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农业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金融机构没有针对家庭农场经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有限, 贷款期限偏短, 抵质押物和担保方式狭窄, 贷款手续繁琐。

三、政策建议

(一)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一是修订完善《担保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取消或适当放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限制, 为土地金融创新创造条件。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评估、抵押、流转处置等方面制度。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 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明确专业评估机构资质条件, 建立科学确定评估依据和标准, 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有效服务。三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为供求双方提供供需登记、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纠纷调处等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和网络, 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 推动土地流转尽快实现由自发到自觉、由无序到规范的转变。

(二)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加大商业银行支农力度, 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应巩固和稳定在县域的分支机构, 合理设置营业网点, 扩大农村信贷的比例, 使其成为服务家庭农场的支柱和骨干。二是发挥政策性银行导向作用, 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应扩大业务范围,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三是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提高其资产规模和网点覆盖率, 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村社区、经营灵活性大的优点, 拓展经营新模式, 积极开发贷款新品, 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家庭农场经营发展。

(三)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金融机构要对家庭农场的信贷管理办法、信贷品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针对家庭农场经营特点, 在总结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经验的基础上, 开发和推广符合家庭农场需求的金融产品, 如提高信贷额度、合理确定利率浮动水平、增加长期信贷产品, 以满足家庭农场的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及用途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农机具抵押、订单抵押、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财产抵质押贷款的品种。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探索符合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房屋产权等抵押方式。对产业化程度高的家庭农场开展产业链信贷产品, 健全“企业+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信贷模式, 开发“土地经营权抵押+ 企业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 农业订单抵押”等信贷模式。对资信状况良好、经营业务大的家庭农场开展信用贷款业务。

(四) 健全保险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与商业性保险为主导的农业保险体系。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的发展,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业务范围和保险品种;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保险等政策措施, 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进入农业产业化种养业等领域, 创新农业保险品种,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 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地方政府通过出资设立或参股地方性担保机构的方式, 引导担保公司健康发展, 增强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 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家庭农场也可以采用合股形式成立互助性担保公司, 进行信贷担保。

大资本农场不能打败家庭农场吗? 篇2

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式农场是否一定会淘汰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农业资本是否会引发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对立关系?本文基于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对虾”养殖基地的田野调查回答了这一问题。在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养殖基地,农业资本通过对对虾养殖产业链下游环节(收购、出口)的控制催生了水产品的商品化;而由于政策的鼓励,在生产过程中工业饲料逐渐代替天然饲料,种类繁多的药品用于水质改良,不但使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又意味着产业链上游农民生产资料的商品化,最终使资本的“形式隶属”逐渐转变为“实际隶属”。最后,通过土地流转和技术控制,劳动力甚至土地也未逃脱商品化的结果,在这个农业资本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中间阶层的农民失去了自主权,不仅被剥夺剩余价值(对农产品的控制),同时也丧失了工作技能(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直到最终变成无产的农场工人。虽然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其对水产品疾病的控制力和高额利润率的优势逐渐替代了家庭农场,但当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转变为无产的工人,资本家是否还能够提供合理收入以吸引劳动力成为农业雇工?当农民无产者的就业条件愈趋于恶化,就愈可能激起他们对资本的抵抗,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就有可能在这样的博弈中得以保存。

nlc202309041608

新农商时代家庭农场融资问题 篇3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家庭农场, 释放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项利好政策。受到利好政策鼓励, 全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3年年底, 我国平均规模在200亩的家庭农场数量已达到87万家。作为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涵盖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商品化经营生产等基本特征。但目前来看, 资金成为影响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家庭农场要实现规模化经营, 其在土地承包、规模扩张和技术设施更新和品牌塑造、市场管理等诸多环节上, 都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生产周期的影响, 在农产品销售流通领域, 农产品价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灵活度不够, 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 融资就成为制约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发展的瓶颈。

二、家庭农场融资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数额较高, 获取资金数额过少。

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 资本密集化程度高, 资金需求数额普遍较高。调查显示, 许多家庭农场在成立之初,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农场主的原始积累和亲戚朋友的出资, 随着土地流转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经营所购种子、化肥、农药等, 其对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有的甚至产生了上亿元的贷款需求。由于大部分农场主固定资产不多, 难以通过抵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大型农用设备、土地经营权目前无法作为担保主体, 担保渠道狭窄, 通过第三方担保方式加大了农场主的压力和难度。由于抵押物不足, 家庭农场的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资金需求的满足率不足一半。

(二) 家庭农场融资紧迫性较高, 融资速度过慢。

由于农业特殊性, 家庭农场贷款需求具有很强的时间或季节性。通过对家庭农场获得贷款的信贷产品和其需求的比较, 家庭农场主要融资产品额度较小、期限较短、利率较高、仍具备传统农户贷款的典型特征, 比较适合普通农户一年以内的融资需求, 却难以满足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另外, 各金融机构大都手续繁琐, 家庭农场往往因时间贻误而导致错过需求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三) 家庭农场面临较高的经营和市场风险, 难以承受高的融资成本。

家庭农场由于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经营风险很高。以种养业为例, 对农场主而言, 农业在生产时期, 受到自然环境和生产周期的影响较大, 十分依赖于光照、降水等条件。此外, 还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尤其是大灾地区, 农业生产设备会毁损严重, 农业生产会有歉收、减产、绝收的情况, 农户的大量前期花销化为乌有, 甚至无法收回成本, 农户可能根本无法清偿贷款本息, 贷款违约的概率较高。金融机构又往往对农场主的信用等级难以考核, 为避风险采取稳健性原则, 认定其风险较高, 因而家庭农场每笔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加之, 近年来人工成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加剧了家庭农场的经营压力。

三、建立新农商时代家庭农场融资体系

(一) 建立农地金融制度, 实现资金有效供给。

要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困境, 首先应突破土地融资的法律障碍, 扫除土地金融的“拦路虎”, 推进法律政策放宽对融资抵押物的限制, 给予土地权利抵押效力, 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 为农地金融创造条件。规模化的土地使用权是“家庭农场”的可使用主要财产, 构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基础的“农地金融制度”。如果农地使用权能够进入土地市场流转, 可以大大提高其作为借款担保的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产品及其附属物的抵押方式, 清理金融机构抵押担保的障碍, 使农村经济主体便利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应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将广大农场主集中起来, 鼓励地方政府参与资金支持, 成立家庭农场贷款担保基金。通过放大基金倍数的方法, 为有资金需求的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资金的来源, 解决单个家庭农场独木难支的现状。

(二) 尽快做好顶层设计,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组织颁布《家庭农场管理办法》的试行草案, 明确家庭农场的注册要求、主管机构等相关管理信息, 确定土地、税费、农业保险等政策内容, 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 积极引导优质家庭农场逐步向企业经营发展, 降低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成本;二是进一步明确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营机制, 及时将没有持续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数据失真的合作社清理出市场, 对国家级、省级示范社给予政策扶持, 促进金融机构加强与合作社的对接;三是尽快制定针对新型主体的金融服务方案, 金融机构要明确准入标准, 确定特殊化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专业化程度。

(三) 加大农业保险范围, 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农业保险的推广是农业贷款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贷款的风险, 是大范围推广抵押贷款的重要保证。除了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 扩展覆盖面, 还应该拓宽农业保险的险种。各地根据地域特色, 可以开创出特色险种, 例如水产、蔬菜、果业保险等;另一方面, 针对农业生产的特性, 可以构架农业灾害保险, 特别是随着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提出和推广, 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 家庭农场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因此, 农业灾害保险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有效增强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四) 开展模式创新, 丰富抵押担保方式。

对于家庭农场经营户, 可以其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等动产标的, 开展动产抵押及动产浮动抵押贷款, 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户+财政+保险+银行”的融资模式;对于资信较好的家庭农场, 可尝试发放信用贷款, 资信一般的可开展供应链金融, 试行“农场+农户+银行”的模式, 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与农户经营效益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蕾等.家庭农场融资困境与破解之道[J].农村金融, 2014.19.

家庭农场正在路上 篇4

把一家一户的“小农”发展到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的“大农”,成为了各方呼应的时代趋势,自此家庭农场能否成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亦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创新经营主体

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这需要回顾当年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集体土地按质量和地理位置等人均分配到每家每户,由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农户基础经营层次上,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统一服务功能,如兴修水利等。

实践证明,这种双层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动力机制是农民付出努力与获得收益直接相对应的,有助于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应,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已经无法驾驭远离的大市场,并且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2012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到1.6亿人,他们常年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却拥有承包地,这可能带来农业副业化,甚至土地撂荒,直接影响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率提高。

正是由于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无法克服的弊端,中国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正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什么是家庭农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一位负责人解释说,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要作为现代农业的突破口,还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进要一步推进家庭农场的作用,发展家庭农场的收益,规模,社会化,集约化程度。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顾问刘登高说:“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一个新的起点,它是从家庭承包、家庭经营、专业户发展而来的,固此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它是企业式的行为,从家庭农场的角度来认识农业,比区分哪些是家庭农场、哪些不是要好得多。用家庭农场来概括整个农业,我觉得总概念上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认真理解的话,就会产生用家庭农场来取代承包户、取代专业大户的误解。”

财政摸索支持

既然在中央文件中已经把“家庭农场”置于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上,那么地方政府顺时而动也应该让家庭农场遍地开花才是。可当记者求证多个地方市县时,得到的答案和记者预想的却恰恰相反。

东部某市一位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现在没有做家庭农场,省里也没有这个政策。虽然一号文件出来后提到家庭农场的概念,但后来就没有消息了,没有后续政策,所以我们地方也就没做起来。而且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还不是一个概念,对于农业大户,我们财政有政策并给补贴资金,但是我们不清楚家庭农场该如何具体界定。如果界定不清,相关的支持政策就无法出台。”

南方某县农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农村做农业合作社比较多,主要就是为了扩大规模。但是做家庭农场很少。因为家庭农场是一家一户在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涉及到土地流转,仅是土地流转就需要10年到20年。虽然现在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但是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地一次性租给别人,而且合同一签就是20年,因为总要给自己留有后路,以便日后能够随时回来还有地种。而对于农场主来说,自己在建设农场前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农田的基础设施,如果合同期短,自己就无法盈利。

另外他还解释道,即便是政府支持个人做家庭农场,但是经营农场至少需要上百亩的耕地,就会牵扯到几十家的农户,这就需要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但是最后总有几户谈不下来,就类似于拆迁中的“钉子户”。因此,现在农民做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一些地市的情况也类似,有的地方现在还没有家庭农场,有的地方出现了,但也就是一两家而已,并且在财政资金方面也没有相应的支持。

记者就这些情况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他认为家庭农场需要一个成长过程,这是跟它的能力相匹配的,国家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一批农场经营者。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收入还不高,要发展家庭农场同时还要提倡农村合作社,服务主体是合作社,生产主体是家庭农场主,两者合作才会成为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

并且刘尚希认为,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扶持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因为一是中央刚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二是地方正在做探索。要做家庭农场首先是要农民自己愿意,另外还要有能够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的人才,这就相当于企业家了。因为企业家要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这在传统的农民家庭里是没有的。中国传统农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满足于种些口粮,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的时间就出去打工,挣些零花钱。

“因此我认为想做家庭农场的农民是占少数的,而且需要培育,需要时间和过程。要顺其自然,等到家庭农场发展起来后,可以就政策上给予一些支持,解决它在发展中的一些困难。政府要做的是扶持其成长,而不能是拔苗助长。”刘尚希说道。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曾康华告诉记者,之所以家庭农场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三个最棘手的问题:一是农村的土地制度要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让一部分种地能人能够集中土地,使其规模耕种,这是形成家庭农场的制度保证;二是家庭农场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这种技术支撑不仅要求家庭农场经营者自身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还需要地方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资金支持。由于家庭农场是一种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作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来讲,自身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一般情况下,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必要时,还要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nlc202309030010

融资门槛太高

谈到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及的“资本下乡”的问题,刘登高说:“我们的农业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资本的供求机制没有形成,农村的资金到哪去了?我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的储蓄金大量来自农村,打工收入都存在了信用社,而这些储蓄金大量地用于城市,农村资金流出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本来是农业资金,结果变成了房地产资金。资本下乡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财政资金大量地向农业倾斜,二是社会资金投向农业领域。农村需要两个渠道进行融资,一是从银行系统提供更多的优惠贷款,二是企业到农村去投资。我认为要采取自愿的原则,到农村包地农民要自愿,政府对此不要大包大揽,尊重市场供求关系。”

曾康华也表示,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家庭农场应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要真正使家庭农场在我国成为一项农村的基本经营模式得以确立,除了在制度上要进行顶层设计外,实施家庭农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在于进行规模化经营所需要的资金积累。所以,可以作这样的一种推测,如果家庭农场在今后得以大规模的发展,真正制约这种发展的瓶颈将是资金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把一些闲散资本吸引到农业中去,将是今后家庭农场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融资难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银行的门槛永远高过农户能力所及的界限。记者查阅了中国农业银行在7月份发布的《中国农业银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办法》,这是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针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的专项贷款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的主要创新点是针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大额资金需求,规定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到1000万元;在贷款用途上,除了满足客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流动性资金需求,还可以用于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和支付土地流转费用。

但是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农场所需土地流转是120亩来算,流转土地每亩租金200元,期限20年,租金共48万,占前期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仅就《办法》中的贷款额度来看,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量。况且贷款利率能够优惠的标准也没有具体涉及。

有的放失

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农村经营方式的一种蜕变,也有人对此不甚乐观,家庭农场究竟能否成为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如果可以,路还有多远?国外的发展模式能否对其有所借鉴?曾康华认为,虽然国外的家庭农场模式值得我国未来发展家庭农场借鉴,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所限,更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国外农业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我国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为依据,在农业发展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之路。那这需要在实际中摸索。

据记者了解,湖北省工商局、农业厅于2013年7月23日出台《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登记类型、登记要求、名称使用规范、经营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详细说明了申请家庭农场设立登记应具备的条件。

记者为此采访了湖北省咸宁市特产局局长赵君武,他告诉记者,咸宁市特产局对家庭农场的状况做了几次调研,根据本市注册的几个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今后的扶持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他认为,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土地流转困难和融资困难,还有我国对家庭农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比如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在合同期内能否受法律强有力保护;承包期满后,承租人能否依法优先获得续租权;承包期满后,若出租人收回承包地,能否依法补偿承租人对承包地进行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

另外根据现实情况,目前土地租金非常高,武汉周边一亩地的年流转租金已达700元,而咸宁市咸安区的丘陵地的年租金也近200元。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那么在新设备和新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必然不足。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资金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还有,由于中部地区人口较多,人均耕地少,湖北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地流转需要从多人向一人集中,形成一定规模难度很大。每家每户的土地地界明显,在实行土地平整和机械化操作时又面临打破原有地界而引发的纠纷。

最后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受知识、理念等因素影响,在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市场化经营管理理念上有明显的短板,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

家庭农场融资 篇5

为解决图们市部分企业融资贷款困难, 加快企业发展, 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了解与沟通合作, 实现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 不少人的家庭农场梦想还无法实现, 主要还是由于农业的先天劣势, 有效抵押资产不足, 抗风险能力较弱, 加之当前的农村金融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不健全

二、我国家庭农场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我国家庭农场融资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家庭农场融资难呢?主要还是由于农业的先天劣势, 有效抵押资产不足, 抗风险能力较弱, 加之当前的农村金融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 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 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1. 贷款发放规模有限。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家庭农场, 其经营规模、产业纵深程度、法人地位与传统家庭农户具有较大的差异, 其金融需求向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家庭农场, 其经营规模、产业纵深程度、法人地位与传统家庭农户具有较大的差异, 其金融需求向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而目前金融机构尚未专门面向家庭农场来制定信贷管理办法, 从贷款规模看, 主要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联保互保贷款, 可贷资金非常有限。同时, 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成本过高、互保联保风险敏感等问题, 使新型农业主体被拒之于担保融资的大门之外, 客观上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融资积极性。

2. 金融机构为农业融资的积极性不足。

目前基本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新型农业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对小而分散、信用基础不够稳定、农业投产过程较长、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放贷手续复杂等, 金融机构对涉农信贷服务兴趣不大, 大部分商业银行基本没单独设置涉农信贷部门, 缺少对涉农贷款的服务意识。

3. 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主体缺少有效抵押物和担保物。

虽然各地对农业融资抵押和担保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但都只能停留在小范围试点和个别产品的推行上, 未能真正从面上予以破解。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考虑, 对土地流转权、耕地承包权、设施用房、种养物、农业机械、生产设施等均无法视作抵押物, 因此农业主体在申请贷款时, 可登记抵押和担保的有效资产非常有限。同时, 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成本过高、互保联保风险敏感等问题, 使新型农业主体被拒之于担保融资的大门之外。

(二) 我国家庭农场融资难的深层根源

1. 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

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 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 地被分成若干小块, 遇上机耕道, 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2. 农村金融供给滞后。

目前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严重缺失,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从供给数量来看, 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从供给质量来看,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人才供给不足,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农村金融创新不足。从供给结构来看, 政策性金融缺位, 商业金融远离农村, 合作金融后劲不足, 民间金融因没有取得合法的生存和发展地位, 在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此外, 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审批手续繁琐。农业融资成本过高, 信贷中介组织缺位

3. 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面对自然风险大、操作成本高的家庭农场, 金融支持的积极性不大。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 农业保险品种较少, 承保范围特定, 农业受益面较窄, 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政府补贴保费的水平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依然缺失。另外,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 农业再保险服务极度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三、家庭农场融资难的破解之道

(一) 提高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认可度

尽快构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创新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提高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认可度, 从而有效破解家庭农场融资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制定和出台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 以保障家庭农场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二) “银行+保险”融资模式

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契机, 鼓励各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业务, 拓展农业保险融资功能。专门为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家庭农场量身定制了此项贷款业务。通过“银行+保险”融资模式, 盘活了家庭农场主手中的保险单, 突破了农场主无抵押物的贷款障碍, 也消除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

四、结论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进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融资问题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必须要得到重视, 这关系到整个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放宽对我国民间金融机构的限制, 鼓励多样化的互助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姚麒麟, 黄慧珍.以家庭农场为依托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技服务, 2009 (6) .

[2]朱博文.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新疆农垦经济, 2005 (2) .

[3]张晓丽.关于建立家庭农场的经济学思考.农村经济, 2011 (1) .

[4]张宝林.现代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场经济管理, 2009 (6) .

[5]林善良.家庭农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5) .

[6]张仲威.农业推广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18.

家庭农场融资 篇6

黑龙江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县域和三农经济都比较发达, 粮食产量更是突破了600亿kg,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2年起其发展数量不断增加, 种植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 见图1和表1。

据黑龙江省各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提供数据显示, 符合统计条件的家庭农场数量在2010—2012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但是自2012年起, 其处于不断上升的水平, 2014年的数量是2012年的3倍多, 2014年的数量比2013年增加115.38%。家庭农场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国家以及黑龙江省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 并且培育家庭农场发展有利于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2]。

2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特点

2.1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主要融资方式

目前,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3]。但是由于家庭农场自身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所以外源融资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外源融资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银行借贷、民间借贷三个方面。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 据统计, 2012年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2012年, 黑龙江省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亿元, 为农户添置现代化农业机械3万余台[4]。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财政资金在家庭农场的建设初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 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远远满足不了家庭农场的实际需求。据统计, 2013年黑龙江省约50%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量的满足程度为45%~80%, 从而可以看出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缺口仍然较大, 因此家庭农场转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是必然选择, 而且规模较大、发展信誉和盈利能力较好的家庭农场一般偏向于向金融机构寻求资金, 而一些规模较小、缺乏信誉度以及抵质押物的家庭农场则偏向于民间借贷。笔者以家庭农场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为研究重点。

注:1亩≈667 m2。

2.2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贷款额度和期限

从家庭农场贷款额度上看,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需求额度普遍较大。由于家庭经农场需要长期租赁和或者购买土地使用权, 以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其资金需求额远大于普通农户。每年的土地流转费、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费用以及农忙雇佣人力等各方面的支出, 导致家庭农场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有较高的要求[5]。根据抽样调查统计, 约有65%的家庭农场贷款额度在10万~15万之间。在融资期限上, 家庭农场主要以短期融资为主, 而各类农场中约70%的家庭农场贷款期限集中在1~3年, 并且贷款期限更加多元化[6]。贷款资金既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短期融资需要, 又能够满足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中长期融资需要, 其中短期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种子、化肥等一系列短期生产资料费用, 中长期资金主要用于农机具等固定资产以及土地的休整等长期费用。

3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模型对黑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行为分析

3.1 机制设计理论应用于分析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适应性

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整体框架应用于分析家庭农场在融资过程中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基于不同机制相关变量下的自利动机的行为选择问题上,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首先假设, 无论对于分层次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者还是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者, 不讨论机制运行的第1阶段, 即现行的农村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机制设计是否合理, 而是直接进入第2阶段, 无论是正规的农村金融还是非正规的民间金融, 以及文章所讨论的对象创立期家庭农场、成长期家庭农场以及成熟期家庭农场,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他们接受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7]。文章所争论的是第3阶段的内容, 即行为选择机制。农村金融供给者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者如何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以及分析出双方在相关机制的约束下, 当相关变量发生改变时对各自行为选择产生的影响, 从而考虑引入影响力较大的相关变量来完善现行的不同类型家庭农场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相关机制, 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资金运行市场效率。

3.2 家庭农场分类

笔者将家庭农场简单地划分为三类, 创立期家庭农场、成长期家庭农场以及成熟期家庭农场。对于家庭农场的分类主要考虑了收入水平、抵质押物的可得性以及有效性程度、对利率的弹性需求大小以及是否购买农业保险。

3.2.1 创立期家庭农场

创立期家庭农场由于其刚刚设立不久, 农业收入不稳定, 农业生产经验较少, 农业生产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缺乏符合要求的抵质押物, 但是由于生存以及生产的需要, 创立期的家庭农场需要资金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加上获得资金的渠道极其有限, 因此其对利率的需求弹性几乎为零, 能够忍受较高的利率水平, 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农业保险购买比例较低甚至放弃购买。

3.2.2成长期家庭农场

成长期家庭农场由于其处于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 农业生产经验较丰富, 农业收入较稳定, 其拥有少量的符合贷款要求的抵质押物, 信用状态良好, 能够购买一定比例的农业保险, 该类型的家庭农场一旦获得所需的贷款, 将会努力工作偿还贷款, 并且其获得资金的机会成本较小, 其对于利率的需求弹性高于创立期家庭农场。

3.2.3 成熟期家庭农场

成熟期家庭农场由于其发展时间长, 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以及生产技术较先进, 农业收入较高, 其收入能够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并且拥有符合要求的抵质押物较多, 购买保险的比例更高, 抗风险能力强, 对利率的需求弹性最高, 但是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自有资金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

3.3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对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模型建立

3.3.1 模型假设

假设F表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正式的金融机构, I表示民间金融, x表示文章模型选取的变量, x∈ (G, D, M) 。G、D、M分别表示创立期家庭农场、成长期家庭农场和成熟期家庭农场。i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给者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正式金融机构需要对贷款者 (本文专指三类家庭农场) 进行必要的贷款审核、监督以及在其不能按时履行还款时所承担的必要损失, 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因此用a表示监督成本 (信息成本) , a (0, 1) , a1为正式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到家庭农场机会成本, 且a1M>a1D>a1G;N为家庭农场获得贷款并且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到的收益, a2表示家庭农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 S为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付出的固定成本, P为家庭农场的还款概率, 取决于i和信息成本a, 并且P与i成反比, 与a成正比, 并且PM>PD>PG;Q表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资金补贴, 假设该项补贴直接下发给家庭农场;B为家庭农场能够提供的抵质押物的价值, W表示被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比例, 且担保额度为WM>WD>WG;V为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的金额, Z表示当保险标的发生损失后家庭农场获得的损失补偿金额。以上变量因素形成了三种类型家庭农场资金需求的不同特点。假设融资双方均为风险中立者, 当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失败, 金融机构则无法收回其全部贷款及利息, 如果有抵押物可以将其变现以偿还部分贷款金额;但是当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功则能够按期还款, 金融机构可以收回全部贷款以及利息。所以, 当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功按时还款, 贷款者的收益为i-a, 借款者的收益为N-i-S, 当其生产经营失败无法偿还贷款时, 贷款者的收益为-a, 借款者的收益为-S。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得到金融机构和家庭农场的预期收益分别为π1和π2。

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为:

家庭农场的预期收益为:

由于融资过程中, 无论是资金的供给者还是资金的需求者, 三类家庭农场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的动机, 因此融资参与各主体的预期收益必须满足, 大于其各自机会成本的约束条件, 约束模型简化为:

3.3.2 模型分析

1) 基于相关机制设计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融资双方的行为选择。对于农村正规的金融市场, 公式 (3) (4) 的约束机制模型相应地转化为:

对于农村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说, 当其预期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时即 (5) 式, 金融机构将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 若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均衡的贷款利率 (iF*) 和信息成本 (aF*) , 则必然满足:

由 (7) (8) 式得出:

若要是公式 (9) 成立, 则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aF*和金融机构将资金贷款给家庭农场的机会成本足够小, 家庭农场所付出的固定成本和其获得贷款后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机会成本也必须较小, 而家庭农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以及还款的概率必须较大。

下面讨论农村正式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与三个层次的家庭农场如何在不同机制变量影响下进行融资的行为选择, 并考虑改进相应的机制影响变量以优化融资双方的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资金供给者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来说, 由于高昂的信息成本, 而且没有有效的手段来降低这方面的成本,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以较低的成本来选择贷款人的类型, 只能以相同的利率水平贷款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而PM (i, a) i-a>PD (i, a) i-a>PG (i, a) i-a, 可知道成熟期家庭农场还款概率要高于成长期家庭农场和创立期家庭农场, 因此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更偏向于贷款给成熟期家庭农场, 贷款给成熟型的家庭农场将会给其带来更稳定的收益。

对于资金的需求者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来说, 由前面分析的模型可以得到, 创立期家庭农场、成长期家庭农场以及成熟期家庭农场的可以接受的利率水平上限分别是:

由于成熟期家庭农场农业贷款的机会成本 (a2M) 、成长期家庭农场的机会成本 (a2D) , 大于创立期家庭农场机会成本 (a2G) , 因此三个类型的家庭农场能够接受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分别是:创立期家庭农场贷款利率 (iG*) ≥成长期家庭农场贷款利率 (iD*) >成熟期家庭农场贷款利率 (iM*) 。当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为i时, 当i<iM*时, 所有类型的家庭农场都将申请贷款;当iM*<i<iD*, 成熟期家庭农场由于贷款利率超过了其可接受得利率范围将不会申请贷款,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交易实现规模缩小, 而创立期家庭农场和成长期家庭农场仍将会申请贷款;当农业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 iD*<i<iG*, 成长期家庭农场将不会申请贷款, 在该利率水平范围内只有缺乏利率需求弹性的创立期的家庭农场会申请贷款, 但是由于创立期家庭农场的还款概率较低,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将会放弃将资金贷款给创立期家庭农场, 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排除掉了优质的家庭农场贷款群体, 此时的借贷机制失效。

2) 引入抵押机制的融资双方的行为选择。由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使得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甄别不同贷款者的风险大小, 从而会出现将还款率高的成熟期家庭农场排除在贷款的队伍中, 出现逆向选择问题[8]。因此,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引入相应的机制变量来减少逆向选择现象, 进而降低信用风险, 变量之一是要求贷款人提供贷款所需的抵质押物, 当借款者无力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时, 将抵质押物变现以弥补其部分损失, 这样就可以将贷款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部分地转移给借款人来承担。因而抵质押担保成为了家庭农场能否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的模型能够说明抵质押担保在家庭农场获得贷款中的重要作用。

前面假设了家庭农场能够提供的抵质押物的价值为B, 其被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比例为W, 担保额度WM>WD>WG, 并且当借款者的农业投资失败时, 抵质押物将归贷款者所有。当借款者农业投资成功如期偿还贷款时, 借款者的收益是N-i-S, 贷款者的收益是i-a;当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时, 借款者的收益是-S-B, 贷款者的收益是B-a。

此时, 公式 (3) (4) 的约束条件转变为:

P (i, a) (N-i) -S+Q-[P (i, a) ]B>a2 (14)

得到:

由模型分析可得到, 通过引入抵质押物这一机制变量可以部分地减少了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 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上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数量的贷款金额, 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 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和家庭农场的资金供求机制。而且由于只有成熟期家庭农场能够提供满足要求和数量的抵质押物, 成长期家庭农场抵质押物数量相对较少, 创立期家庭农场没有符合要求的抵押品, 从而创立期和成长期家庭农场自动退出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范围。与此同时, 农村正式金融机构要注意对抵押物的要求要处于一个较为合理能够是家庭农场接受的水平, 如果要求过高, 即:, 会导致成熟期家庭农场无法提供符合条件的抵押物, 从而无法获得贷款, 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借贷交易规模缩小。

3) 引入保险机制的融资双方的行为选择。基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先通过引入机制变量保险来提高借款者获得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能性。保险作为风险补偿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种类也越来越丰富[9]。笔者将保险主要是农业保险引入到家庭农场的贷款机制中, 使得家庭农场购买的的农业保险作为其申请贷款条件之一, 农业保险在其中发挥着类似于抵押担保的作用, 即当家庭农场在申请贷款时, 如果没有符合要求的抵押物, 可以与金融机构进行商议, 将其购买的农业保险作为担保物, 当家庭借款者因为自然风险等风险无法获得正常农业生产经营的收益从而无法偿还贷款时, 则由保险公司对其的农业保险赔款作为偿还贷款的金额。

前面假设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的金额为V, 并且VM>VD>VG, 当保险标的发生损失后家庭农场获得的损失补偿金额为Z, 当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 家庭农场获得的赔款将归金融机构所有。当借款者农业投资成功如期偿还贷款时, 借款者的收益是N-i-S, 贷款者的收益是i-a;当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时, 借款者的收益是-S-V, 贷款者的收益是Z-a。

此时, 公式 (3) (4) 的约束条件转变为:

得到:

由模型分析可得到, 通过引入保险机制这一机制变量可以部分地减少了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 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上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数量的贷款金额, 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 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和家庭农场的资金供求机制。

4) 基于相关机制设计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融资双方的行为选择。农村的民间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 其发挥的作用是体制内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能够替代的[10]。相比于农村正规的金融机构, 民间金融在信息、担保以及交易费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农村的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大的环境之中, 其信息优势可以表现为对借款者的还款能力,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比较了解能够有效甄别借款者违约风险的大小, 并且农村民间金融能够与借款者保持着频繁的接触以及信息的通畅, 可以充分地对借款者获得贷款后的行为以较小的成本进行有效地监督, 及时把握借款者足额还款的可能性, 即还款的概率P (i, a) 较大, 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农村民间金融对借款者在借款时不强迫其提供符合要求的抵质押担保物, 在交易的过程中, 由于农村民间金融的交易内容和操作程序比较简单, 其交易成本较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成熟期家庭农场来说, 其机制约束模型为:;对于成长期家庭农场来说, 其机制约束模型为:;对于创立期家庭农场来说, 其机制约束模型为:

假定三个类型家庭农场的监督成本、获得收益以及固定成本都相等, PM>PD>PG, 因此对于农村民间金融来说, 即iM*<iD*<iG*, 所以农村民间金融对三个类型的家庭农场索要的贷款利率是不同的, 对成熟期家庭农场和成长期家庭农场索要较低的利率, 但是对于创立期家庭农场则要接受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 使得iM*、iD*、iG*在利率水平上有了分离, 农村民间金融基于自身的信息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优势将借贷交易空间进一步扩大。对于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而言, 当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抵质押物价值较大或者其监督成本较大而不能发放贷款时, 家庭农场则更加倾向于农村民间金融, 即使其贷款利率会大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4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与之匹配的政策建议

4.1 基于抵质押物机制因素的政策设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根据国家统一出台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实施办法, 通过搭建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评估、流转等中介服务平台, 完善土地承包权抵押体系, 推动金融机构接受普及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并且明确大型农机具的处置权和所有权[11]。加强管理对拥有大型农机具的家庭农场办理抵押贷款相关的抵押登记、评估等环节。从而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试图将农民承包土地、林地的承包使用权和经营权, 购置农机具股权、债权, 农产品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

4.2 基于保险机制因素的政策设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积极开发农作物制种保险、水产养殖保险、主要农产品价格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农机具保险等新型产品[12]。鼓励当地政府、保险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合作,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品种, 不断丰富农业保险品种, 并且以主要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和森林保险为发展重点来发展和普及, 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进而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信用度, 使得保险在其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发挥抵押担保的作用, 进一步推广贷款+保险的模式, 为家庭农场获得资金开拓新的道路。

4.3 基于民间金融的机制政策设计: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农村民间金融基于信息对称以及交易费用等优势, 在对没有抵押物的家庭农场贷款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的利率水平来弥补不同程度的风险, 将贷款发放给排斥在农村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借款者, 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正规金融机构带来的交易规模不足问题, 但是民间金融存在着隐蔽性, 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弱势, 因而国家应该积极引导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将其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管理的进程中, 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力度, 通过建立民间金融正式准入市场的通道以及做好相关监管措施, 使得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5 结论

文章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家庭农场在融资过程中主要机制影响变量, 进而为解决农场融资难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创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家庭农场由于在资产、信誉度等方面存在着差距, 导致机制影响变量抵质押物和农业保险对其在贷款过程中获得贷款的影响大小不同, 当家庭农场拥有符合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抵质押物或者农业保险时, 正规金融机构监督成本和信贷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 因此金融机构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从而家庭农场得到农业生产所需的贷款;通过模型分析得到农村民间金融在家庭农场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有效补充正规金融机构有限制发放贷款后留下的贷款空白, 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提供必需的资金量。因此, 基于文章所分析的抵质押物及农业保险机制影响变量, 为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了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以及民间金融的正规化三方面的建议, 并且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创立期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 进而加快其向成熟期家庭农场转变, 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融资机制。

摘要:黑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其中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笔者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模型将家庭农场分为创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通过分析家庭农场贷款时抵押担保物和农业保险等相关的机制约束影响变量是如何影响其获得贷款和偿还贷款概率的, 以及民间金融在家庭农场获得贷款时所发挥的作用, 进而根据影响家庭农场融资的机制变量提出完善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的对策, 缓解家庭农场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家庭农场,融资,行为分析,行为选择,机制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启臻, 胡鹏辉, 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 2014 (7) :11-18.

[2]李善民.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广西151户家庭农场为例[J].南方金融, 2014 (5) :62-66.

[3]刘志坚, 张国斌.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25 (3) :62-64.

[4]于丽卫, 陈雪.浅析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 2014 (8) :41-42.

[5]郭伊楠.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 2013 (3) :59-61.

[6]高彦彬.家庭农场外源融资效率排序及其模式优选[J].科学经济社会, 2013, 31 (4) :110-115.

[7]郭其友, 李宝良.机制设计理论:资源最优配置机制性质的解释与应用: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经济学理论贡献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29 (11) :1-9.

[8]黄桂弟.发展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来自松江家庭农场的思考和启示[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8) :43-45.

[9]兰勇, 周孟亮, 易朝辉.我国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5 (06) :49-57.

[10]胡拥军.家庭农场融资产品供需的比较分析及现实制约: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武汉金融, 2013 (10) :61.

[11]岳正华, 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4) :420-424.

家庭农场融资 篇7

关键词:家庭农场,融资困境,信贷约束理论,家庭农场融资,农业保险,农业众筹

作为一种新兴农业的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和发展机遇。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要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家庭农场的特点以及金融服务本身的缺陷,家庭融资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如何克服家庭农场融资困境,是家庭农场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

1 家庭农场融资困境

笔者于2015年7月份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石家庄市、邯郸市、秦皇岛市等地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河北省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及融资问题,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146份,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87.67%。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家庭农场融资的主要困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融资总体规模需求满足程度低

从正规金融角度看,家庭农场没有足够的土地和房产作抵押,往往难以获得正规银行的贷款;从非正规金融角度看,目前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有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家庭农场主首要的外源性融资来自民间借贷,但由于家庭农场目前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是亲戚朋友间的相互借贷,融资额度有限。因此,即使考虑到非正规金融渠道,仍然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此次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有95.8%的人认为资金短缺严重或较严重,只有4.2%的农场主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见表1。

此次调查中79.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融资规模不能满足要求,只有21.3%表示能满足或基本满足要求,见表2。

1.2 融资服务结构上适配性不强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仅有4.7%的农场主认为相关信贷服务是适配的,而高达60.9%的农场主认为不适配,见表3。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信贷服务不适配主要表现在融资期限过短、季节匹配跟不上、信贷额度较小等方面。

%

%

%

2 家庭农场融资制约因素

家庭农场融资的制约因素很多,从信贷约束理论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等[1,2]。

2.1 家庭农场规范程度和农场主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目前家庭农场的认定和注册登记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部分家庭农场尚未取得合法身份,不利于银行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二是目前家庭农场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管理松散,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财务管理相当不规范,没有成型的账簿、报表,甚至出现法人兼任会计、出纳等现象,金融机构难以判断和评估其信贷风险。

2.2 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

由于家庭农场为新型经营主体,目前都尚未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无法查询相关信用信息,只能通过家庭农场主的个人信息来判断,信用档案的缺失造成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发挥征信支持家庭农场融资的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限制,金融机构对于家庭农场信用相关信息获取来源比较单一,无法全面了解家庭农场的相关财务收支状况、风险等信息,更没有办法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和风险状况进行了解和全程跟踪[3]。

2.3 家庭农场资产抵押存在法律障碍

目前农村最为有效的抵押品是土地相关权利,但要想用土地使用收益权进行抵押贷款则面临着法律困境。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是通过各种形式流转的农村耕地,现阶段虽然我国《物权法》中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但是《担保法》明确规定属于集体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不能用来抵押,比如农业耕地、宅基地等。这使得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抵押贷款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银行受制于这个现状,对于家庭农场的抵押贷款申请比较谨慎[4]。

2.4 农业保险供给不足

由于农业的天然属性以及家庭农场在经营规模、技术实力、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往往一场自然灾害或一场瘟疫就能毁掉家庭农场大部分的经营成果。这些因素导致农业保险经营的高风险性及高成本性,致使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对家庭农场融资的保障作用。目前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补偿手段主要是依靠政策性农业保险,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比较小、保额较低,保障不足,比如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仅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豆、能繁母猪、奶牛等8个品种,且保额很低,甚至连成本都不能覆盖。

3 信贷约束及融资改进思路

3.1 信贷约束及其原因

信贷约束主要是指信贷需求方所面临的一种状况,即按照现行的市场条件,信贷需求方无法得到所需要的信贷资金。根据信贷约束理论,特别是农户信贷理论,认为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包括:1)信息不对称和合约实施的高成本,导致逆向选择,破坏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加违约风险,容易引发道德风险。2)农村居民贷款交易成本较高,比如贷款对象分散、规模较小、风险较大,申请和核贷成本都较高等。3)缺少有效的抵押或功能完善的信贷市场[5]。

3.2 家庭农场融资改进思路

3.2.1 减少信息约束

通过将家庭农场(农场主)的信用状况纳入社会信用评估体系,逐步完善并公开家庭农场的信用状况,在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可以通过在我国农村普遍开展的农户(农场主)联保体贷款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农场主信用度低等问题。

3.2.2 寻找抵押担保替代

缺乏传统有效抵押担保是制约家庭农场融资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寻找新的抵押担保替代品是改进家庭农场融资的重要路径。

3.2.3 缓解风险约束

为了缓解风险约束,一是可以在供需主体之间引入担保公司、担保基金、协会风险基金等第三方担保机构,以此减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家庭农场贷款的风险;二是发展农业众筹,实行预售制的农产品众筹,实行订单规划产量,减少经营风险。

3.2.4 降低交易成本

一是鼓励建立以小型化、社区化的金融机构为主的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金融推进普惠金融,降低交易成本。

4 增强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4.1 建立政策及财政支持相关制度

一是政府层面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立法规范、政策扶持等途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明确管理主体,确立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和扶持措施。二是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对支持家庭农场的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税收减免,利息补助相关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三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用现有的专业评级机构建立家庭农场的信用档案及信用评级体系,并由政府进行监督。信用档案资料及评级信息与政府、金融机构共享,最大限度降低家庭农场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4.2 构建多元化金融及担保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商业性基层金融机构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融资支持,并结合实际状况,寻找适当的方式突破固有的信贷风险等监管指标,提高融资机构对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农场主的资金互助合作,在合法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家庭农场之间的信用合作,建立相应的家庭农场信用合作组织,实现家庭农场之间的信用合作。三是要逐步建立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各级社会资本参与合资的专业担保机构;同时通过政策鼓励设立家庭农场的互助担保组织,为家庭农场融资提供安全保障。

4.3 允许土地流转,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

一是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家庭农场的相关土地权利,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土地流转权等都纳入抵押品范围,以充分挖掘农村不动产资源的担保功能。二是扩大质押品范围。开创新思路把家庭农场的股权、相关农产品订单、应收账款、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农业科技产品专利权等各种物权凭证纳入抵扣质押品范围。三是扩大动产抵押品范围。针对农产品加工、农村特色种植、养殖等生产过程,建议考虑将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存储设备以及牲畜、家禽、农产品纳入抵押品范围,同时积极推进仓储抵押贷款。

4.4 改进农业保险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

一是通过政府直接设立专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或通过财政补贴经营费用的方式,推动商业性保险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将政府主导控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增加农业保险商品的供应。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使更多农场主认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三是稳定并落实保险费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负担,增强其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6]。

4.5 引用互联网金融,利用农业众筹

农业众筹将“众筹”的新商业模式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众筹一般可以分为回报类的农产品预购众筹和投资类的农业股权众筹。农产品预购众筹是基于农场到家庭的一种新型直供营销模式,农产品可直接从产地配送到消费者,省去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的获利;同时其以成本+利润的方式进行预估定价,根据实际订单规划生产,实现生产消费双方信息对称,供求关系稳定,增强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不确定性、滞后性的抵抗力。二是农业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筹资,融资速度快,投资群体基数大,在短时间内筹措资金,成本低,而且融资门槛较低[7]。目前比较成功的专业农业众筹包括“大家种”“尝鲜众筹”“有机有利”“众筹网—农业板块”等。

参考文献

[1]周宜强,胡丕富.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对策:基于江苏镇江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4(1):93-98.

[2]俞中.合肥市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融资现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34-35.

[3]郭伊楠.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3):59-61.

[4]刘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738-742.

[5]张正平,何广文.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2):44-49,218.

[6]王伟.美国家庭农场的金融服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3(8):12-15,50.

家庭农场融资 篇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一号文件”) 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首次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被提出。但是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户很难取得符合需求的融资贷款, 融资难问题亟待解决。

1 沭阳县农业经济概况

1.1 小农经济现状

沭阳是苏北地区人口大县, 拥有180多万常住人口, 全县耕地面积204万亩, 农业人口129万。沭阳县地处黄淮海平原, 年降雨量约为900mm/年, 四季分明, 所以种植业采取冬天种麦子、夏天种玉米或水稻的生产模式。麦子的利润大约为一年耕作的成本, 而玉米水稻的利润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净利润, 约为1000元/亩。除了传统的粮食产业, 沭阳县根据历史形成的种植基础和地理优势, 发展了花木、蔬菜、养殖、食用菌、林业5大特色产业。在种植过程中也采取了新技术, 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涉及制种、灌溉、喷药、收割、运销等各个方面。

(1) 农业生产效益低, 农民收入不高。在调查中发现, 沭阳地区传统农业经济种植土地规模较小, 平均3~8亩。沭阳县土地租金一般为800~1000元/亩, 最高1500元/亩, 土地抛荒少, 交由别人打理的多。农户难以降低农业的单位投资成本, 单位土地获益较少。

(2)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使用不广泛。种植业一般在播种和收割环节使用机械, 且基本都是全国性的由南向北滚动播种收割, 其余耕作过程都是“面朝黄土背靠天”式的人工劳作方式。且只有种植规模大的会使用机械, 玉米仍是采用手工收割。农业收割机械化不普遍, 容易带来土地规模不经济、农业经营收益不高等问题。

(3) 二三产业吸收了周边地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能够在非农产业中获得较多的收益, 农民的一般做法是把土地委托给亲朋好友, 让其代为耕种, 还有些农户甚至干脆让土地抛荒, 最终导致土地流转不畅。虽然有极少部分农地参与了流转, 但是流转面积过小, 远远达不到规模经营的要求。

(4) 农耕人员老龄化。由于外出务工、移居城镇的村民越来越多, 留守农村的人逐渐减少, 且“老、弱、病、残、幼”的比例较大。农村人不仅变少了, 人才也变少了, 愿意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不仅如此, 由于农耕人员的老龄化, 一些新技术和新观念不易推广出去。

(5) 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耕地被大量占用。土地数量减少, 流转更加困难。

1.2 花木经济现状

相较于苏南地区来说, 沭阳县虽然经济相对落后, 但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 根据沭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千百年以来形成的花木种植传统经验, 沭阳县政府以“中国南花北木集散中心”为基本目标, 大力发展花木产业。目前, 沭阳花木作为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其花木种植规模约占全省花木面积的1/4, 居全省首位。

全县现有花木面积42.1万亩, 产值39亿元, 花木品种多达1000多个, 盆景8万盆, 从业人员20多万人, 其中大小经纪人7.6万人, 拥有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1个, 二三级资质企业38个, 其中, 沭阳县苏北花卉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 新河、颜集、庙头、潼阳、扎下等乡镇花木核心区顺利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新河镇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

(1) 花木产业注重集群发展成为沭阳的一大旅游特色。沭阳现已形成两区一带的产业布局, 更形成了特色花木乡、花木镇。其中, 有以新河镇和颜集镇为主的老花区, 以庙头、潼阳、扎下乡镇领头的新花区, 以及205国道沿线的沭城、十字、胡集、钱集花木经济带。全县种花木乡镇约为15个, 占全县乡镇总数的23%。

(2) 形成以种植户、销售经纪人、花木市场为一体的花木产业链。不仅有稳定的物流通道, 还有固定的交易对象。截至目前, 花木专业乡、村、组40多个, 花木专业户5000余户, 花木种植面积达30415.2hm2, 花木从业人员达20万人, 专业花木销售的经纪人近3万人, 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据在沭阳县调查发现, 每年都有固定的二三十家绿化公司在这边“安营扎寨”。

(3) 推行“政府+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沭阳县在花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地区采取“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股份资金”“村集体协会+农民会员”等组织形式, 采用协会带动的运作方式, 建立协会与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 全县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2100多个, 注册入社成员17万余人。

(4) 花木种类繁多。目前, 沭阳县已建成乔木灌木、盆景、地被、草本花、水生等各种花木基地, 3000余花木品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不同需求。

(5) 施行“一折通”等涉农政策。沭阳县地区采用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政策, 为农户代办补贴专用存折, 专门发放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村低保、老年补贴等涉农补贴。在每个花木产业区设有花木产业的科技站, 源源不断地向农场输送专业人才, 保证了农场的有序运行。政府还设立了沭阳县花卉苗木管理委员会, 管理花木种植户。在农业技术方面则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 工作人员深入群众, 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2 沭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家庭农场对于沭阳县来说还是相对新生的事物, 政府采取全力支持的态度。沭阳县从2007年起就开始鼓励规模经营, 而且沭阳县花木的规模经营是一项省级项目。如今政府没有出台明文政策, 但有着明确的政策导向, 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 即粮食用地在30~50亩左右, 花木用地在100亩左右, 实行精细化管理。

2013年政府已经开始引导农场进行注册登记。花木生产区较多农户符合注册要求, 但注册的家庭农场不多, 其中原因包括宣传不到位、政府不够重视等。目前只有一户承包户已经正式注册。总的来看, 约5000户以上的农场符合注册条件, 2000~3000户有注册的可能。由于家庭农场要求雇工数不能多于家庭劳动力数量 (不排除农忙时多雇的劳动力) 。沭阳县家庭农场的规模一般在50~100亩左右。

(1) 沭阳县家庭农场的产业分布为花木、蔬菜、养殖及食用菌。2007年, 政府将以新河为中心的地区规划为花木产业区, 并成立了沭阳县花卉苗木示范区管委会, 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规划。同时, 先后成立北丁集的食用菌生产区、生态禽生产区, 这都是结合历史形成的种植基础及当地资源优势精心规划的结果。其中花木的规模最大, 约40万亩, 占沭阳县1/5的以上的耕地, 每亩的净利润7000~8000元左右, 产区主要分布在新河两岸, 主要以家庭为单元, 大约有2000~3000户。现在的花木企业较多, 大约有4000家。

(2) 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能给每个家庭每年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其过硬的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的农户效仿。尤其是花木产业, 已经形成了一条销售通道, 由销售经济人主要负责收购各农场的花木, 然后统一通过网络订购、现代物流将沭阳县的花木销售出去。这样实现了投资少、精心管理的经营模式, 但各农场之间的竞争力大、抗风险能力不足。

(3) 土地管理机构健全。家庭农场的用地统一由国土局扎口管理, 设施农业用地也有统一的标准, 由农委、乡镇政府、国土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站这几个部门管理, 机构健全。

(4) 在技术方面由农业委员会专门管辖, 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设备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每个乡镇均有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 村里主要由村干部兼职。农户对于新技术、新品种多采取积极的态度。已知采取的技术有:喷灌, 滴灌, 肥水农药一体化等。投入少, 污染相对来说也较少。

(5) 农场仍处于过渡阶段。目前, 沭阳县的家庭农场模式仍处于过渡阶段, 劳动力多为中老年人及家庭妇女, 他们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对新品种的接触也较少, 不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3 家庭农场的融资分析

家庭农场算是弱势产业, 且用电量相当大, 如家庭农场经营中发生的电费归为农业用电, 约4角钱一度。国家对此也有相应的鼓励措施, 如组织办理农业保险等, 电费个人只需缴纳其中的30%, 国家代缴其中的70%, 确保农场主有地可种, 资金链能够平稳运行。银行对于家庭农场的政策有担保、资产抵押和小额贷款, 但力度并不够, 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并不高。在沭阳县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 “融资难”问题一直高悬未解。

3.1 融资主体

在家庭农场式的农地规模经营中, 农场长或农户长主要领导农业生产, 农场长或农户长往往都是由家庭中的兄长、父亲或者祖父担任, 他们通常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相比之下, 雇佣制大农场的领导者就要稍逊一筹。在这2种组织方式下, 家庭农场的运作却都有着市场不稳定、缺乏足够周转资金的问题。内部融资都是来自家庭成员, 或是共同合作的熟人亲戚, 资金流入虽然稳定, 若是遭遇市场不利的状况, 极容易资金链断裂, 从而陷入农场停止运转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要恢复农场的生产, 则需要足够的外部融资来周转运作, 这一点与农场主的决策是分不开的。

3.2 融资渠道

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家资金补贴、银行及商业机构贷款、民间自筹资本 (见图1) 。

3.2.1 国家资金补贴

近年来, 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投入逐年加大, 最近更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据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家庭农场2012年现状报告》显示:“2012年, 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 其中江苏和贵州超过1亿”。报告显示, 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资金补贴力度较大, 但并没有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 不少农户依旧需要向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借贷。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初期对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 在家庭农场运营期间, 也应适时根据情况向农户提供相应力度的资金补贴。

3.2.2 银行及商业机构贷款

家庭农场贷款的途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说贷款途径繁多, 但是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一方面, 由于贷款机构有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 农户却缺乏相应的抵押物产。另一方面, 由于农场产品投资回收期较慢, 农户信用不足, 银行难以对农户产生信任。这样一来, 极容易导致贷款难、再生产难的尴尬局面。农民开始向农村信用社贷取资金, 但由于信用社贷款额度较小, 难以满足农场贷款需求, 贷款成本相对来说较高。

3.2.3 民间自筹资本

民间自筹资本一直是家庭农场外部融资的主要力量。民间资本相较于金融机构贷款来说, 没有严格的贷款抵押制度, 更容易取得, 资金周转的时间更为宽裕。民间资本主要是由农户自己的私人资金和民间借贷资本构成。在这种经营模式下, 家庭农场的运营压力减少, 农场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农场的生产经营, 形成一种正反馈。但是毕竟民间资本只能表面上解决农场的资金问题, 对真正解决农场的融资问题的影响较小。

3.3 融资环境

家庭农场的融资环境主要分为政治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制环境。

3.3.1 政治环境

国家一直对于家庭农场抱持着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各地政府也一直大力支持和发展家庭农场, 却并没有出台完全的政策, 尤其是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制度, 难以对初建家庭农场的农户们起到引导作用, 各地家庭农场仍处在探索的阶段。但国家对于家庭农场的财政力度逐年上升, 大部分家庭农场的初期资金都是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 但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筹资的过程。土地的盈利一般是从第3~4年开始, 在此之前, 由于市场及自然等因素, 土地的租金、新设备的购买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帮助。

3.3.2 金融环境

目前家庭农场主要面临的金融问题就是“贷款难”。由于国家财政补贴并不能满足农场的运作, 农民转而向金融机构求助。但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银行难以对农户产生信任, 被银行认定风险大, 难以获得贷款。另一方面, 由于农户缺乏相应的抵押品, 银行即使能够贷款, 数额也相对较小, 信息成本也高。民间借贷虽能一时缓解贷款危机, 但由于国家对民间借贷有一定约束,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贷款问题。“贷款难”也从一定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欠缺, 缺乏适合“家庭农场”的信贷体系。

3.3.3 法制环境

我国目前已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这些政策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但针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政策仍未完善, 直接影响到了农户的融资。

4 对策与建议

相较于传统农业, 家庭农场的初期资金需求大, 流转期限更长, 对土地流转的要求更高, 流转成本更高。国家虽已出台了相应的资金补贴政策, 但其力度明显不够。此外,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民在取得贷款时缺乏抵押物产。目前银行并没有根据家庭农场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信贷制度和管理方法, 对于此类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应对方案。

从家庭农场融资难的问题不难看出, 我国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农村金融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初期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定期补贴制度。

4.1 推广“政府+行业协会+家庭农场”模式

现在沭阳花木发展模式主要采用“政府+行业协会+家庭农场”, 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项基金, 再加上入会的会员费, 建立家庭农场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府为家庭农场的贷款资金作担保, 一方面可以方便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检测, 并适时根据发展情况对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 如果农场无法偿还贷款,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用该农场在协会中所持有的担保资金来优先返还贷款。在为家庭农场申请贷款的时候, 政府应根据该家庭农场未来几年内的盈利情况与成本的情况, 以及目前该农场的初期资金投入情况为农场申请相应数额的贷款。

4.2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认定制度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银行无法对农户的信用等级作出相应的评判, 通常农户都被认定为信用风险较大, 很难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一方面, 政府应根据家庭农场的规模对家庭农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为银行贷款时信用评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保障。同时根据家庭农场的不同信用等级, 贷款数额的设置也各有差异。另一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补贴,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场的信贷支持;此外,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 对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 (见图2) 。

4.3 扩大抵押品的范围

家庭农场的主要资产就是土地, 性质也是属于农用耕地。农户在贷款的时候, 缺少贷款所需的抵押物, 而且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相应的抵押制度和法律, 也没有相应的经营产权评估机构, 农户很难将土地作为抵押物。可以将农民的农业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农房等作为抵押物, 对于一些产业化程度高的农场, 可以以其农业生产订单作为融资担保。

摘要: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各地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和发展家庭农场。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 农业人口达129万, 近年来也逐步由传统小农经济转向以花木类为主的家庭农场。但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 融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对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阻碍。为此, 课题组对沭阳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难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文章针对当地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小农经济,花木,融资

参考文献

[1]陈秀君, 刘莎.沭阳县花木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 2012 (11) :64-66.

[2]严琪, 苏亚民.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 2014 (2) :38-40.

[3]高彦彬.家庭农场外源融资效率排序及其模式优选[J].科学·经济·社会, 2013 (4) :110-115.

[4]郭伊楠.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三农金融, 2013 (3) :59-61.

家庭农场的大冶探索 篇9

伴随着家庭农场的风生水起,湖北省大冶市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决策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来阐述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村民曹树金望着大片抛荒的田地,忍不住砸吧着嘴叹息:“这畈里的田,荒着真可惜啊!”村委会副主任曹树林接着话头说:“那就给你种?”

这是2009年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方至畈村的一段对话。谁也没料到,这段对话竟“催生”了一个种粮大户。

曹树金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会开拖拉机,会种田。说这句话那年,他已经56岁了。在农村,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年纪,进城打工没人要,在家种田养老又不甘心。在村委会的多次“怂恿”下,曹树金决定先种300亩试试。

那一年,老曹起早贪黑,拿出当生产队长的干劲,用心“伺候”这300亩稻谷。2010年底,老曹喜获丰收,他扳着手指一算,乐了:嘿,比打工强,这事有奔头!在村委会帮助下,尝到甜头的曹树金又流转了400亩田地,跟村民签了7年合同,合同上写着随行就市,当年的租金为150元一亩。

就这样,曹树金当上了农场主,有了自己的“庄园”。今年上半年,在《支点》杂志联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来到大冶做家庭农场的调查时,他已经流转了4个村共计2000亩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破解土地抛荒难题

曹树金等种粮大户尝试家庭农场是近几年的事。先前,大冶市虽然一直是农业地区,但土地抛荒情况颇为严重。

“本地的老百姓已经没有兴趣种地了。”该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保平介绍,大冶土地起伏不平,不好利用。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迅速,农民赚钱相对容易,因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量土地荒芜。

政府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不仅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土地流转,还设立了市镇村三级流转平台,这些措施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尝鲜”。

然而,外地人到大冶流转土地,并未解决市政府的“心病”。 张保平说:“外地人来租地有个致命的问题,他们只考虑赚钱,采用粗放型的经营,产量不高,不利提高农业水平。有的赚了钱后就不做了,不赚钱的也很快就走了,政府还要再次流转,稳定性不强。”

除了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外地人到此流转土地,赚钱后遭到了当地人眼红,当地有些农民甚至不顾合同规定,不再将地租给他们,这也破坏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性。

政府部门改变策略,鼓励本地人试水家庭农场。曹树金算是较早的尝试者之一,他所在的方至畈村,无山、无水、无矿,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里人觉得种地无法养家糊口,纷纷外出打工。最严重时全村1800亩农田,抛荒1600多亩,剩下的一两百亩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种点粮和菜。

该村真正的土地流转试验始于2008年,这一年,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600多亩土地,每亩租金350元,流转年限15年。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主要经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花木栽培、休闲体验和林场。

接着,曹树金先后流转了700亩,村里剩余的500亩田地怎么办呢?村支部书记曹祥炳告诉《支点》记者,2010年底,村干部赴江西考察吊瓜基地,回来后,就对这500亩田地进行调整。把360亩连片的田地用来建吊瓜基地,剩余的给村民种粮。后来,村里又开发了150亩荒滩,兴建起500亩吊瓜基地,吸引了15个农户入股经营。至此,方至畈村基本实现土地“全流转”。

曹祥炳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既解决了闲置土地,又获得了补贴,还发展了集体经济。去年,吊瓜基地纯收入8万多元,村集体收入5.6万元。今年,吊瓜基地纯收入有望突破15万元。”

“留守老人”变身“农场主”

家庭农场的试验也得益于中央的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大冶市政府为了鼓励更多人经营家庭农场,规定凡一次性流转500亩土地者,将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曹树金告诉《支点》记者,2011年,他流转了1100亩地,一次性拿到了55000元补贴。除此外,他还领到了8000元的油菜秧苗补贴。

目前,曹树金以种水稻为主,亩产量500公斤左右。除了种两季水稻,他还种植小麦和蔬菜。随着收入一年年增加,曹树金租地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去年他又流转了1000亩地,如今总面积达2000多亩。由于租种合同上写了“随行就市”,今年的租金涨到了每亩220元。

去年,曹树金年产800吨水稻,按照每公斤2.2元的市场行情算,他去年毛收入达170多万元。扣除添置的几台大型农机,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纯收入近30万元。

曹树金体会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益处,胆子也越来越大,他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总共6个合作人,我出资20万元,儿子出资10万元,其他4人各出资5万元,其中有个合伙人是农机部门的技术员。”

老曹说,种田是家里的全部收入来源,老伴和儿子都在帮他。今年,老曹的儿子刚刚退伍回来,他正在全力培养儿子,学习家庭农场的经营之道。

在大箕铺镇,记者遇到了一位高龄种粮大户——71岁的曹中豪。在城市里,这种年纪的老人一般是散散步、养养鸟,而曹中豪浑身上下充满着创业激情。

曹中豪说,前些年即使村里很多田都荒了,他也要把家里的15亩地里种上粮。眼瞅着这几年租地种粮的人赚了钱,曹中豪来劲了,2010年,他流转了300亩土地,此后的三年间,土地面积增加到700亩、1087亩,今年已经达到2800亩。

记者问:“为啥要种那么多地?”曹中豪说,虽然租金涨了,但还能赚到钱。主要种水稻,也有少量油菜。到了收获季节,就有粮贩子或加工企业上门收购,去年每亩田的利润为400元。

nlc202309041227

曹中豪说 :“成本很高,打药、下肥、田间管理等都得请人,光工人工资就占三成。去年花了20万元买农机,现在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机器都有。”扣除成本,加上政府的4万元补贴,去年曹中豪年收入为10多万元。

政府引导家庭农场

在大箕铺镇,类似这样的种粮大户有很多。大箕铺镇党委委员朱永强说,像曹树金和曹中豪这种身体硬朗的老人,通过经营家庭农场,改变了生活状况,增加了收入。赚到“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收入的增加让大冶农民燃起了创业激情,尝试家庭农场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经营家庭农场,资金匮乏是面临的普遍难题。因此,不少农场主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曹树金成立合作社后,不仅整合了资金,还整合了技术资源。曹中豪也成立了合作社,自己担任理事长,同时还是捷风融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

很多种粮大户都感叹,上头政策好,政府的扶持资金很重要。在大冶茗山乡,一位干部透露,今年乡里有1000万元的农业奖补资金。除了对一次性流转500亩土地每亩奖补50元之外,还有其他奖补项目。

比如对养殖业,新建一栋150模式(一次出栏150头生猪)的猪舍,奖补1万元。对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一亩奖励200元以上。除此外,对循环农业、存活率达到80%以上的楠竹、油茶等种植业也会进行奖补。通过这些工作,政府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服务意识,跟农民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资金奖补带动了家庭农场的经营热情。茗山乡种粮大户流转了4000亩土地,养殖大户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此外,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一位加拿大华裔投资6亿元在茗山乡兴建了3000亩玫瑰花基地,这些玫瑰花主要用来提取香料和香精。

这些外来投资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通过大规模种植养殖,一方面获得了国家扶持资金,一方面赚取了利润,同时还解决了很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大冶,当地很多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将土地租出去后,每年按照市场行情收取租金,此外,在家庭农场或这些企业里打工还能挣工资,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耽误。

农民买飞机种田

在《支点》记者结束采访之前,遇到了一名最有趣的农场主——黄朝盛。

黄朝盛是茗山乡京南村村民,今年40岁。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他租种的2700亩土地,也不是他年纪轻轻不去打工而选择种田,而是他为了种田,自掏腰包买了一架农用飞机,原因仅仅是为了打药方便。

“整个黄石地区总共有两家买了飞机,隔壁阳新县有一家,他们是合作社,买飞机是专门给别人打药,我是买了自己用。”黄朝盛说,这个小飞机自己花了2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10多万元,是去年12月买的,还没在田上使用。仅是培训飞行手最少需要几个月时间,黄朝盛说他想自己学。“不管是什么农机,我先自己学。”

要想学会开飞机,需要下大功夫才行。如今,黄朝盛每天试飞,“几十万买来的农机,一定要完全了解才能保证安全。”黄朝盛说,飞机不能打草药,他又花了十几万元买了一个乘坐式打药机,这个打药机比较先进,是在武汉农博会上发现的。

初中毕业的黄朝盛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尤其对先进农机更是兴趣浓厚。他告诉记者,他花了7万多元买了一台精量穴直播机,是中科院的院士罗锡文教授研发的,目前国内只有一个工厂生产。听说这台机器比人工撒播种子效果好很多,还能抗倒伏。在咨询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教授后,黄朝盛亲自到厂家去考察。

“我之前种水稻,种得不好没产量,种好了,来一阵大风,又倒伏了,倒伏后又没法用机械收割。我是农民,我要看产量。因此,从播种的时候就要杜绝倒伏现象。用这种机器撒播的间隙非常科学,人工撒播是无法达到的。”

黄朝盛仅在农机上的投入就接近100万元,打田机、播种机、打药机、收割机、插秧机,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连农药、化肥也专挑贵的买。他说,人家不靠这个挣钱,我靠这个挣钱。人家种田自己吃,我种田是要卖钱的。

按黄朝盛的说法,他把家庭农场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为了经营好,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他很多年前就买了电脑,经常上农机网查询先进农机的介绍。看电视也是锁定农业频道,非常关注政策动向和农业新闻。

只要听说哪里有新农机研制出来了,他就跑去看,看了觉得好就买。只要听说哪里种田种得好,他也会跑去学习,“我全国各地跑,去年光出去学习的费用就花了2万元。我们农技站的技术比不上外地,别人七八年前都不种的种子,我们这边还在种,我要找到优良品种来种。”

黄朝盛一直在摸索适合种植的良种。他坦言,之前种过小麦,雨水多时,小麦容易生病,这种小麦连猪都不吃,因此去年亏了7万多元。“现在不种小麦了,正在考虑是否种油菜,听说有个油菜专家在云梦搞了一个油菜种植基地,我想去看看,如果产量高,又适合机械操作,就拿来种。”

对先进农机和先进技术的追求,让黄朝盛初期投入的成本比别人多几倍,这么多的资金从何而来?“我弟弟是搞建筑的,他给我投了40万元,我自己投了30多万元,弟弟入股,我来经营,我给他分红。”黄朝盛不知道啥叫“天使投资”,但他却不知不觉吸引到了他的第一笔天使投资资金。他告诉本刊记者,去年赚了六七十万元,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

这仅仅是个开始

仅仅几年光景,大冶市的家庭农场试验搞得风生水起。

大箕铺镇的曹树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种田了,他正琢磨着办个粮食加工厂。未来,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多,如果能把家庭农场种出的稻谷加工成粒粒香米,卖到市场上,利润将会成倍增加。曹树金已经说服儿子,不要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父子联手干事业。

今年,黄朝盛花了七八万元对田地进行整改,又花了十多万元租了一间存放机械的库房。目前,他拥有十多台大型农机,其中一部分农机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先进机械。

对经营家庭农场,黄朝盛的解读是,中央非常重视,政策非常有利,“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干一场。国家倡导的现代农业不仅要实现规模化,还要利用高科技和机械化操作。”说起这些时,黄朝盛的眼睛熠熠生辉。对未来,他充满信心。

nlc202309041227

大冶市副市长张保平说:“十八大以后,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以家庭的生产力为主,配置一定生产资料,达到规模化经营,这种模式要长期做下去。欧美地区的农业就是如此。今年,我们也在调整政策,继续出台补贴政策,对家庭农场的推进工作还要加大力度。”

大冶式的家庭农场试验,仅仅是个开始,这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是否会面临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是探索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家庭农场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能否解决三农难题,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建家庭农场

美国:对农业高补贴

美国大半农产品出自仅占2%的大型农场。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至2种农产品。随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场生产经营趋向专业化。家庭农场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业的直接经营管理。美国政府坚持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美国政府的帮助主要来源农业部推广局的技术帮助和农场主家计管理局的金融信贷支持。对农场的贷款利率及私人贷款担保等方面有优惠。

法国:中小农场比重大

法国的中小农场占很大比重,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特点。同时,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现都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日本:鼓励农户搞协作

日本政府把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用制度。政府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如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等。

澳大利亚:农场年底会分红

典型的农场是由一个家庭单元拥有和运作。家庭提供商业资金、管理人员和劳动力。劳动力享受保险等条件,雇佣成本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高。家庭中每个人各有分工,一般负责的区域离各自的家不远,农忙时间比如收获季节或者剪羊毛时会雇佣一些短工。所有与农场有直接关系的开销,例如购买肥料、化学药品、新机器等都从农场花费的专项基金里扣除。年底一般根据农场的赢利情况分红。(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家庭农场融资 篇10

笔者的德国之行中,有一天是专程参观3个地方。这3个地方恰好代表了3种不同的农业与农机经营模式。其中一个是家庭农场,拥有100头奶牛的规模,同时还有自己的土地,土地主要用于种植饲养奶牛需要的青饲料。经营者为一家三口,还有一名实习的学生(德国要求农业从业人员要到农牧场实践之后,再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在这个养牛场,机械设备中有拖拉机,主要是用来配合牵引式的饲料搅拌车加工饲料用,再配置一台小型的播种机械,其他机械就是自动化的挤奶设备了。另外一家是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其拥有的农机作业设备非常多,远超当前国内很多所谓的“千万级”合作社,为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提供一条龙式的农机作业服务,当然主要是收获。同时,这些机械设备都很先进,固定的作业面积,确保了作业服务公司稳定的收益;成熟的二手车买卖体系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了机械设备的及时更新。第三家,则是一家典型的具有企业性质的奶牛场,拥有20余名雇员,1 000多头奶牛。整个奶牛场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从乳牛一直到产奶期的奶牛,都有很明确的管理方式,并且,其拥有一套利用牛粪便生成沼气,从而发电的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企业经营已经步入到成熟的发展轨道。

对比来看,这3种形式的经营模式也代表了未来我国农业与农机经营模式的3种方向。其中,家庭农场将很普遍,这是未来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由于涉及到土地问题,加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小规模家庭农场的建立将较为容易一些,也是当前情况下的最好途径;其次,由于国家鼓励资本进入农业,大型的,具有企业性质的农场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些农场从建立伊始就应该注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合理规范发展路线,创建自身的品牌效应。总之,大中小结合的农场将共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作出贡献。但是,如果纯回归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其间的合并收购等自然会穿插其中,最终形成一种平衡有序的发展状态。而当前的农机合作社,正在朝着两种方向转型,一种是流转土地,向农场方向发展;另外一种则是成为专业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大型企业农场提供作业服务。随着土地流转深入发展,作业规模不断集中,作业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并需要更高的作业质量,农机作业服务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中发展壮大。

也许,这就是未来我国农业与农机经营模式的构架。

上一篇:双驱动进给系统下一篇:铁路运输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