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2024-12-05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通用11篇)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篇1

关于开展“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校: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思想观念,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10]11号)精神,按照《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赣教社政字[2010]9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省教师和大学生中开展以“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省教师和大学生

二、主办和承办单位

活动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办,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江西教育期刊社承办。

三、活动组织机构

成立“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组委会,由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任主任,各高校和设区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和江西教育期刊社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江西教育期刊社。

四、活动安排

(一)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

1、活动组委会组织编写《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读物,并制定知识竞赛试卷,附在教育读物中。教育读物以《江西教育》增刊的形式,面向全省教师和大学生发行。各高校和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要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和使用好教育读物,确保覆盖面和参与率。

2、知识竞赛分为普遍测试和抽查测试。普遍测试由各设区市教育局和高校自行组织开展,测试结束后将试卷集中交到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教师测试成绩,各学校要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大学生测试成绩,高校要作为省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各高校要认真组织,抓紧抓好,在10月15日前完成。

3、在普试的基础上,组织抽查测试。抽查测试在大学生中进行,由各高校抽取一个班学生(一般50人左右)参加测试,考试形式为闭卷,暂定在10月30日进行。

(二)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征文活动

在组织学习《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读物的基础上,面向全体

教师和大学生分别开展征文活动,文章体裁可以是理论文章,也可以是调研报告,还可以是学习心得,字数在1500~3000字之间。参赛征文必须贴有“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标识(该标识从教育读物上剪下,复制无效)。征文投稿至组委会办公室,截止时间为10月底。

五、奖项设置

年底,活动组委会对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校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育系统宣传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1、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团体奖和优秀个人奖。设区市教育局优秀组织奖根据教师的参加率(试卷回收率)和笔试成绩确定。高校优秀组织奖根据教师和大学生的参加率(试卷回收率)、普试成绩和抽查成绩确定,参加率(试卷回收率)占评奖分值的65%,普试和抽查成绩占35%。优秀团体奖根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各设区市教育局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各高校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个人奖数按所在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人数的5‰确定。凡参与率不足50%(扣除毕业生数计算),试卷回收率不满80%的单位不能评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团体奖。

2、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读书征文活动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奖文章,活动组委会将陆续在《江西教育》相关栏目发表,并视征文质量决定是否编辑出版。

3、上述奖项均由省教育厅发文表彰,并授予证书或奖牌。

六、其他事项

开展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读书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是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举全省之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求,推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已经开展的“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省情教育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和各设区市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精心制订方案,狠抓工作落实;要充分利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宣传舆论阵地,开设相关栏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结合《魅力江西》的学习使用,把省情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中。省教育厅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师生开展“走进鄱阳湖”夏令营活动。各高校和各设区市教育局请于4月30日前将活动名单(名称、职务、联系方式等)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王锋旗,电话:0791-8503063,***;黄婉琼,电话:0791-8509520,***;传真:0791-8526916。

江西省教育厅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篇2

生态批评 (Eco-criticism) 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 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生态批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针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 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迅速做出反应。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 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自然观方面的危机。正如历史学家唐纳德·武斯特 (Donald Worster) 所说:

生态批评不仅要解放大自然, 而且还倡导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 还人性以自然状态, 建设人的精神生态, 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 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它不仅要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还要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重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可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21世纪最紧迫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地球环境的承受力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人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让自然屈服于人类的意愿。但是人类却忽视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有限, 有些资源用掉一点就少一点, 再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比如石油的资源就是不可再生的, 而水资源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再生, 但价格却是十分昂贵的。因此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利用总有一天会使地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 从而最终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及其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就要首先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反拨人类中心主义的专断和排他意识, 使人们重新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 生态文明是对以往文明的反思和扬弃。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在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之下, 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 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 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其次,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的扩展与延伸, 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因此, 沈阳市提出了创建北方最佳城市环境的目标, 今年将全面启动生态城市的建设。经过不懈努力, 沈阳市具有了“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全国十大“安静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此外, 沈阳被国际园艺者协会 (AIPH) 确定为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 这充分说明了沈阳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是, 搞好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1. 大力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 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 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 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 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着眼校园文化建设, 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交际环境, 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 这将提供一个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实的人文基础。生态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视觉, 更要重视所有的共混物的人—环境教育为和谐的整体。提高人们的生态伦理必须建立新的系统概念, 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学技术观;创建国家生态道德意识培养的社会氛围, 还应完善环境教育机制的建立, 特别要关注学校教育环节;特别是, 应注重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青少年。因此, 学校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让学生了解生态学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步伐, 产业发展须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使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生态化。工业和农业应大力发展生态化, 绿色化, 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道路。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也是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应该在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优越条件的基础上, 对制约其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应加大资金投入、有序地进行开发、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制度、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使沈阳市的生态旅游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是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潮流。沈阳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发展生态旅游应成为沈阳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能增加就业机会, 活跃地区经济, 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沈阳市顺应了这一潮流, 植树造林, 增加绿化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 全面启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为沈阳市开展生态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沈阳市民将是生态旅游的直接受益者。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沈阳世园会的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即表明了沈阳市对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视。

四、群策群力, 倡导构建新型消费模式, 共同推动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讲座、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引导人们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促进能源资源循环式利用, 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 形成“环保节约光荣、污染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提倡新的消费模式, 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追求, 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从而切实地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真正做到力行生态文明理念。

五、结语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将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回归自然寻求美和崇高的行动结合起来。生态批评不能仅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显在方面的批判, 而应将批评的视角向人的心灵深处延伸。将人与自然地关系归置到人与整个心灵世界加以对照, 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以构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 生态批评在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天性、构建绿色的生活方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onald Worster.The Wealth of N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94:26-27.

[2]沈阳市政府.模范生态城市, 旅游观光城市[EB/OL].http://www.shenyang.gov.cn/.

[3]王秀明, 许桂兰.论中国生态旅游经济及其发展[J].旅游经济, 2006, (1) :165-166.

关于提升生态文明指数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分析与对策 责任

1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生态文明涉及的指标是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而且问题的宽泛性和复杂性,使得迄今提出的生态指标体系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遵循不同的指标选取原则,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统计的角度看,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数值易于获得和可进行跨区间比较。根据以上原则。我们为生态文明这个一级指标选取了四个二级指标: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其他环境,并详细的为二级指标设定了十二个三级指标,从而全面、严谨地计算出了生态文明的指数。

1.1 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趋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和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用水量却剧增,而且浪费情况十分严重,可治理的情况却差强人意。在众多可以反映水环境的状况的指标中,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三项指标是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水环境的基本情况。

1.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如果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超过自然状态下的浓度值,会导致大气质量的恶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冶炼、生活废气、扬尘、农村燃烧桔梗、环卫工人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碳、硫、氮、氢等化合物。我们最终选取了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这三个对大气影响比较大的指标。

1.3 土壤环境: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宇宙中其他的星球进行探测,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感觉到地球上立足之地的紧张,希望寻求一块新的绿洲。我们选取了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积、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这三个指标。

1.4 其他环境:由于生态环境的具有多样性这个特点,导致有很多的生态指标无法被归类到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之中。可还有一些指标能够很清晰、明确的反映出我国生态的具体现状,以及国家治理生态污染的力度。因此,本文将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生活垃圾清运量设定为其他环境,使得整体指标能够相对的完整。

2 生态文明指数的合成与分析

2.1 指数的合成(以辽宁省数据说明) 首先,对这五年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利用线性加权法把处理过的数据合成指数,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发展的指数,最终得出辽宁省自2004年到2008年生态文明指数如表1,从而分析辽宁省这五年生态文明的发展情况。

2.2 分析 从整体趋势来分析,辽宁省生态文明的发展十分缓慢。2004-2008年间,生态文明指数只上升了14.038%。为什么在经济飞速提高的五年,生态文明却止步不前呢?

①水环境。2004-2008年间,水环境指数仅从0.649594降至0.347548,水环境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这五年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下降了35.66%,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对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根据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的情况来看,水资源治理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②大气环境。2004-2008年间,大气环境指数从0.68降至0.578,整体呈恶化趋势。虽然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略有降低,但工业粉尘排放量与日俱增,保护大气环境已刻不容缓。③土壤环境。2004-2008年间,土壤环境指数从0.055上升到了0.91,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这显示在这五年里辽宁省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的投入力度有所提高了。④其他环境。从2004-2008年其他环境的指数上来看,其他环境指数从2004年的0.1801上升至0.345。其中2005年达到0.602。对于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政府有必要再进行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而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

3 提升生态文明指数的对策

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抓住根本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从政府的职能上看,政府要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制定废气、废水、垃圾、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违法必究;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淘汰重污染的低效产业,大力发展环保、高效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从企业的角度看,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并着力建设中国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以期彻底转变以往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4 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需要千千万万户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行的。面对污染问题,相当多公民还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公民少扔一包垃圾,不损害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的小事对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有重要意义;只有爱护我们的生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个公民做起,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好起来,天空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

(03).

[2]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步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13).

征文生态文明大家谈 篇4

2012-9-20 9:46:05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生态文明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近日正式拉开序幕。

主办方表示,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在全人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巨大挑战的时代,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全国性的生态文明征文比赛,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舆论氛围。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杯”有奖征文

活动启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环境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舆论氛围。

征文主题:生态文明大家谈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日——2012年11月15日

征文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5日

评奖公布日期:2012年11月30日

活动网页: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

来稿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层面,体裁不限,内容健康向上。文字规范,表达完整,内容真实。

字 数:原则上不少于800字。稿件类型:

1.生态文明理论类:撰写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性文章。要求观点论据充足、有理有据。

2.生态文明建设类:撰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工作经验与体会,对所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实践的建议性文章等。

3.其他:畅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会,或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参与方式:

1.电子邮件发到stwmdjt@126.com,来稿请注明“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

2.来信请寄: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室征文组委会,邮编100062,来信请注明:“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

3.投稿需附作者联系方式。

4.截稿时间:电子版稿件以稿件发送日期为准,邮寄稿件以寄信邮戳为准。

奖项设置:

优秀理论奖1名,获价值3000元奖品。

一等奖3名,各获价值2000元奖品;

二等奖5名,各获价值1000元奖品;

三等奖10名,各获价值500元奖品;

参与奖若干名,各获价值100元奖品。

优秀理论奖、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环境报公示并刊发;凡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专题中公示并刊发,同时纳入《“生态文明大家谈”文集》(正式出版物)中发表。

投稿须知:

1.稿件必须紧扣征文活动主题进行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可信,严禁虚构和抄袭;

2.获奖结果将在中国环境报及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等媒体公布,所有获奖作者都将获得相应奖品。

3.如发现获奖征文有违反内容真实性等情况,可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到活动邮箱,如情况经查属实,将取消违规作品评奖资格。

4、活动组委会咨询电话:(010)67175015

活动组委会对本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 篇5

地球是太空里最大的星球,它养育、供给我们资源、能源。现在,由于环境逐渐被污染,气温开始升高,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我们的家园马上就要变成一片汪洋,人类也许将自取灭亡。

“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建于1月,是台湾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它创建了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里的太阳能都是“点石成金”,从沙子中提取出来的,工厂边的路灯都装了太阳能,可以风光充电,夜晚不用充电,就能亮。如果没有太阳时,只要风一吹,也可以充电。

公司创造的太阳能与市电通用,这是无燃料成本、无噪音、无污染等等的环保型能源。现在太空船上也装了太阳能,当飞船进入太空时,速度就会变慢,张开双翼,上面有一层太阳能板,就是靠它发电供给飞船的。

现在汽车用的燃料太多,对空气污染极大,人们开始利用甘庶、玉米等蔬菜、水果的水份,加工成酒精,供给汽车使用。在美国的一些垃圾桶上,也会装有太阳能。

我与生态文明建设征文 篇6

妈妈经常对我说,她小时候经常带着年幼的弟弟在山坡上、草丛中玩。那时,有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水,松鼠、小鸟伴着他们前行。可现在,生活水平比那个年代高许多,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我开始羡慕那样的景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里,已无一块净土: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冰川融化;珠穆朗玛峰的雪样中含汞和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正加浓变酸更何况是繁华的大都市?施工、扬尘、尾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伤痕累累。她,已在呻吟中呼喊:“我好痛。”

再回过头想想,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产生的有毒烟尘。如今呢?人类还在为自己制造烟尘。现在,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多万人患上环境病,我们怎能不为明天担忧?

如果我们的城市少了一些灰尘,天空也许变得蔚蓝;如果我们的工厂少排放些废水,也许能让河水变得更清澈;如果我们的餐桌上少了些浪费,也许能让更多人吃饱饭;如果我们因为“地球一小时”而多了一些黑暗,也许能换来明天更多的明亮;如果我们的街边多了一抹绿,也许空气会更加清新。如果我们生活的地方成为了生态文明城共建生态文明城市,从我做起市,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关于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篇7

承德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区位特点, 承德生态环境对我省及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承德作为河北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始终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努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确保我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承德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类生存, 首先需要解决人类需求与供给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 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 生态文明建设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辩证统一。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即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统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先后经历了“以采集现有的天然产物为主”的蒙昧时代;“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野蛮时代以及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的文明时代。特别是人类的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 形成了近代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 各国调整产业结构, 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回顾人类技术革命的发展脉络, 前瞻新的技术革命,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抓住难得机遇, 中国将走出一条新型生态文明现代化之路。

1.2 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工农业的大发展, 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 由于自然资源遭受不合理的开采以及生活性废弃物不断进入环境, 严重污染大气, 水, 土壤等自然环境, 使正常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雾霾、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资源枯竭主要表现为森林的消失速度, 可利用资源的消耗, 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环境治理到文明建设, 实现经济立国向文明立国、工业化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单纯环境治理向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转型。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简要历程

20世纪70年代后,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 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 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 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 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中国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科学和全面,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后,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报告中重点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重大部署。

2 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崛起是推进承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京津冀地区的河北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两环战略、一线两厢战略、打造沿海隆起带等重大发展战略。近20多年的时间里, 河北省在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上科学实践探索, 时代要求河北省及承德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崛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1 生态产业承接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下, 承德要依托资源区位优势, 以创新的理念应对产业承接问题, 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由于内外多重环境影响, 面对产业大转移形势, 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模式可分为: (1) 成本降低型。充分发挥承德要素成本优势, 如劳动力、土地、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 打造冀北物流产业中心, 绿色深加工产业。 (2) 资源利用型。利用承德特有资源, 打造旅游产业生态化;钒钛制品向科技要效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林、生态林、草场资源的深度开发, 向生态要效益。利用当地资源设立研发基地, 吸引京津高科技人才。 (3) 市场开拓型。利用承德区位、交通优势, 加强与京津的全方位合作, 实现绿色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条的对接, 创建京北绿色产品交易市场, 加强区域市场建设, 实现对各县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 集群吸引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 引进大型生态企业的同时, 做大做强承德特有的绿色企业, 形成生态产业化发展, 品牌化发展, 以实现配套产业的完善。 (5) 策略投资型。在国内产业大转移、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下,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既要靠资源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吸引投资又要靠环境 (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 吸引投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力度。

2.2 产业园区问题

承德市的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德张百湾新兴产业示范区、承德六沟新兴产业聚集区和承德凤山新兴产业示范区虽然初具规模, 但从世界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变化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带动辐射功能。主要实现几个转变: (1) 实现商业模式变化:劳力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向知识密集的转变。 (2) 实现工作方式变化:简单的劳动-提升劳动技能-良好的形象和环境吸引投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一体化的生活方式转变。从工业为主+简单的生活配套发展到商业与工业的协同发展。 (3) 实现园区形态变化:大型低密度工业区-组建工业组团, 开发密度不断提高向科技园、服务园、生命科学园、科学企业家园、信息园的转变。 (4) 实现规划理念变化:工业区内容纳的用地类型越来越丰富。路网更考虑步行者以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强调人性化的设计, 更多绿地和商业设施为劳动者服务。 (5) 建立新型产业园:实现研发设计、加工组装、营销服务的产业化。

2.3 低碳生态城镇问题

承德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支撑点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1) 能源综合利用。利用承德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优势, 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供应, 加强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形成“零碳排放区”, 并倡导“零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2) 绿色交通体系。充分考虑承德山区特点, 建立公共交通和一体化交通体系, 电动汽车, 自行车和步行等人性化交通设计。优化交通空间, 实现绿色交通、低碳交通, 打造良好交通环境。 (3) 绿色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绿色建筑必须考虑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技术应用, 绿的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充分发挥承德市水资源优势, 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规划,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构建安全、高效、人水和谐的健康水系统。倡导土地混合利用, 在建筑容积率一定的条件下, 允许用户将有关联的项目放在同一地块上。通过地下空间的整体设计来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实行旧城改造填充式开发, 加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立体农场的开发。实行以生态环境绩效为原则的规划管理新方法。 (4) 完善基础设施。垃圾处理一定要减量、分类、再利用。合理分配道路空间资源, 优先布设公交、步行和自行车设施, 逐步推广生态环境效益好的技术和产品在道路建设和改造中的应用。加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绿化配置。 (5) 创新城市治理。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在内涵上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性。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 打造知识基础设施环境。通过电讯和IT服务业的开放, 建立信息基础设施, 扩展互联网接入, 促进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整个经济中更多地应用。

2.4 绿色产业集群问题

优先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建立旅游营销联盟, 拓展境外客源市场。加快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自动输送机、矿山采掘、石油机械等为重点, 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精品化、系统化、高端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 建设环首都科技成果孵化园区, 争创省级重大创新基地。推动建设承德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

3 结束语

承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发展机遇,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科学利用承德自然资源 (山水林石路) 和社会资源 (人文精气神) , 发挥承德的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 打造发展环境与生态环境, 树立市场、品牌、成本和效益观念, 坚持三严三实的工作精神, 规划设计环境高品质、项目高科技、设施高档次、人口高素质、服务高水平。营造人与自然、家庭、身心、物质与精神和社会和谐环境, 最终在3.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美丽幸福承德。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 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 也给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随着环境的恶化, 人类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文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下, 承德在转型升级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产业承接,低碳城镇,产业集群,绿色崛起

参考文献

[1]赵建军.论生态文明理论的时代价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 (04) .

[2]王世谊.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时代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 (04) .

[3]黄海东.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J].商业时代, 2009 (01) .

[4]刘昀献.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4) .

[5]刘福森.寻找时代精神家园——兼论生态文明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11) .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N].人民日报, 2007年.

[7]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军.生态文明建设刍议[N].中国文化报, 2008年.

[8]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篇8

关键词:大别山片区 生态文明 扶贫

一、片区概况

大别山片区(全称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包括六安、安庆、亳州和阜阳四市的12县,即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和颍上。片区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以淮河为分界线,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约1380万,其中城镇人口363万人,乡村人口1017万人。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二、突出问题

(一)贫困程度深,生态文明物质基础薄弱

大别山片区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74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5%,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有308万人,贫困发生率22.3%,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片区共有1971个贫困村,占全国的1.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不含望江县),占全国的1.9%,贫困面广量大。

(二)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保护与发展任务艰巨

片区地质地貌特殊,极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农业人口占70%以上,人地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加剧,过度垦殖、陡坡地耕作、过度经济开发建设等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明显失衡,继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又是贫困人口“返贫”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加强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片区整体生态功能、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现实需要。

(一)有利于增强片区整体生态功能,提高产品供给能力

大别山片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淮河中游、长江下游重要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区,是我国中部的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职责,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片区拥有国家级及省级8个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公园、3座大型水质优良的水库、2个地质公园,2个湿地公园,其中天柱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境内水系发达,有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等主要河流以及梅山、响洪甸、华凉亭三大水库,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是难得的优质水源,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3市17个县区。片区南部山区自然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7%,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北部平原地区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和淮河流域国家蓄滞洪区。加强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有利于提高片区生态产品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虽然大别山片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较高。岳西已建成省级生态县,岳西、金寨等县正在争创国家生态县,片区各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蓬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舆论氛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加快发展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试点示范范围不断扩大。新形势下,片区各级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强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扬革命老区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实施绿色发展、绿色扶贫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进一步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形成大别山特色的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开发格局、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

四、建设思路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既要增加片区经济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也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同步提升,走布局优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空间格局

根据《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别山片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域。在区域内,依据保护生态、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片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区域、产业集聚区和矿产资源开采区,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区域。需要充分利用城镇空间和产业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农产品主产区主要以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聚居空间为主,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森林、湿地、各类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需要突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适当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限制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

(二)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蓬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从物质基础看,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从区域自身情况看,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大别山片区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一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特色经济林业和养殖业,建设一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和生态养殖基地,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别山绿色生态品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种养、生态养殖和绿色能源建设有机结合,建设片区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二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好大别山旅游“红色”、“绿色”牌。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生态资源富集地为主体,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培育养生、医疗康复等旅游新业态。突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的资源特色,建设综合性大别山文化旅游区,打造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打造大别山片区生态工业示范基地,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片区产业结构占较大比重。四要培育增收项目。片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因地制宜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项目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镇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三)保护与建设并举,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把系统性的生态保护和专题性的生态建设相结合,提升大别山片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稳固生态屏障。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重要地质遗迹和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开展湿地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方面,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在大别山片区(重点是深山区、库区周围)和河流两侧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实施以育为主的封山育林工程,在荒山、荒坡、荒地和荒滩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城乡绿化和水系整治。此外,要以美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转移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支持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自然村、贫困户易地搬迁,减轻人口超载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既保护生态,又减少扶贫成本,更有利于贫困户长远发展。

(四)加强保护与传承,培育大别山特色的生态文化

将黄梅戏文化、禅宗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创作一批弘扬生态文明、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作品。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和生态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片区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挖掘生态意义,打造生态文化展示平台。以大别山·金寨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汤家汇红色旅游小镇、寿县古城、五千年文博园等为重点,构建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此外,要把生态文明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自觉行动能力,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五)探索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制度创新

围绕建设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制度创新。一要加快建立扶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机制。建立支持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生态效益转变成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二要加快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研究设立支持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同时注重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资金,特别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三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产品标志、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调动和保护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四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实施生态文明追踪考核制度,在官员调任后仍能追究其执政过程中的生态保护责任。五要加快推动建立跨省协调机制。片区涵盖的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协调配合具有很大的松散性和局限性。从维护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出发,加强三省合作,探索建立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大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商务印书馆,2001

[2]殷君伯,闪辉,陈香,等.安徽省大别山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8)

[3]查燕,王惠荣,蔡典雄,等.宁夏生态扶贫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

[4] 朱越浦,黄新建.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求实,2014(9)

[5]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4(12)

[6]徐振宇,周燕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4(3)

小学生生态文明主题征文 篇9

水真是个好东西,我想。

走到湖边,下方晃晃的映出我的影子,眨眼,又被和风抚乱,再又懒懒的复原……

可惜,这是村子里唯一的一条算得真正意义上的湖了。

记得小的时候,不只是这条湖,连小水塘里都飘着碧绿的菱叶,水鸭穿梭在菱叶之间。天边染上一抹如血的红时,便是我们这些孩童们肆意之时。我们飞奔在窄窄的河道旁,捞鱼捞虾捞欢笑,整条河道都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整个空气都弥漫着我们欢乐的气氛,整个村庄的人们都被我们感染……

到了夏天,蝉虫喧嚣之时。湖面上,绿的是叶,大簇大簇的平铺在湖面上,如同烈日下一个个缺水的种子,恨不得全部钻进水里;白的是花,尖尖的瓣儿,一层一层的簇拥着中间嫩黄的花蕊,如同在保护着一个未经世事的孩童。也有些河面上露出一星半点耀眼的红,那是红莲。生活在水边的人都知道,莲花中间小小的花心在短短一段时间后就会蜕变为外型小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为丰富的莲蓬了。红色的莲花结出的莲蓬比白莲要好吃,于是秋天,农忙完的大人们想要采点莲蓬,这时他们就会发现,除非他们撑船去水塘中心,否则在孩子们扫荡过的红莲塘边想要再采几枝完好的莲蓬,已是很难的事了。俗话说“红莲莲蓬白莲藕”,再往后过,白莲可就越来越比红莲塘受欢迎了。白莲塘内所挖出的藕,外皮是黄褐色的,藕肉白色,生吃甜而脆,这可比红莲结出的要好得多。藕实在是一种极好的食物,她在水塘中,似乎永远在挖不尽,直至到了冬天,塘中的水已变得冰冷刺骨了,大人们经受不住下塘时这钻心的冷,于是这时,藕便在河泥中安定下来,为来年蓄势再出做充足的准备了。

“呼呼”油烟机的抽动身把我从回忆中来回现实。

如今,生活条件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子翻新,购进先进设备。但人还是要靠田吃饭的啊,于是人们便开渠引水,各条河流通田,滋润着农民的每一棵命根子。待她流得差不多了,或者污染得不能直视了,农民们便又堵起这条河,通向另一条。之后她便变成了一塘臭哄哄的,人人嫌弃的死水。

相同的故事还在继续,然后干净的水越来越少,被污染的则越来越严重,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时,常常天高而远,碧蓝清澈,白云也在天空飘扬,分成丝状,缕缕似棉花糖,若有若无,忽聚还散……

这时,站在水塘边,似在看一部黑白片。

最后一条干净的湖了,我想。

眼底漂来一个绿色垃圾袋,我猛然抬头,一个身着春装的年轻女子正拿着空空的垃圾桶离开。

看来这条河也快结束了。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篇10

什么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在4月8日至10日,------- ---- 中央军委主席-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与当地随行人员所讲的一翻话颇让我们感动,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这一席话将小康这个词的内涵真正讲出来了,同时他也讲出了群众的心里话,也将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得如何通过群众的评价进行了打分,也只能让群众说好,党和政府的工作才算好。对于-近平主席的讲话,让我们广大群众感动的同时,更应该让我们某些地区的政府官员感觉到惭愧,对于他们平时所追求的小康水平,应该自责。 在过去来讲,农村抓小康工作,也许提高一下粮食生产水平,修几条路,打了几眼井,或者是安装了几个路灯,在农民收入的报表数字上作几笔,农民就实现小康了。但事实上呢,小康这个词,并不应该很狭义,不是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的温暖问题,给群众修几条路,或者是村村都安装上了路灯,在街道上栽几株花草,农民就完全实现小康生活了,中国就离着建设美丽中国 富强中国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事实上,这离群众所需要的小康生活水平的追求远矣,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更是遥遥无期。广大群众在小康生活水平上有更大的追求,那就是,在吃好穿好的同时,更要居住好,还有就是外出交通更方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应该美丽。但事实上呢,很多地方的政府对于当今的群众工作一直是沾沾自喜,说在三农工作中又给群众修了多少公里路,给群众改良了多少亩农田,还有就是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可是我们要问的是,给群众修得路是不少,但又有多少路是合格的呢,很多乡村道路偷工减料,在农村修成了伤民路。

对于农田的改造投资不少,但又真正改良了多少土地呢?大多数资金投入后不知去向,肥了的还不是某些人吗?即使在农村安装了路灯,又有几盏能在晚上亮起来的?正是这样,即使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广大群众依旧不会感觉到幸福,在政府眼中的小康水平,又有几个群众会承认,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正幸福了呢?而-近平主席对于小康工作的解释,真是是说到群众的心里,怎么不会让群众从内心里说,这样的国家领导人才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带领政府工作人员为三农工作的发展更会注重人民的幸福与满意。 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传说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核心文明 篇11

关键词:生态文明;核心文明

工业文明被生态文明所替代,主要是由于其在资源与环境,同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而生态文明则是人类追求的,符合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核心文明。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中,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课题。

一、基于生态文明的形式定位

首先,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存在着内在联系,且这种联系能够体现出依附性。在我国这一文明最早是在生态农业问题探讨会上提出的,且备受经济学者支持,加之这一文明是受到西方环保运动,以及生态伦理学的启发,使得生态文明被纳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范畴内。

其次,伴随着生态文明的深入研究,生态文明从操作层面定位,被列为主要内容,进而起实际产生领域,被确定为生产关系领域,使得生态文明被再次列入物质文明范畴内,以此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交叉性与依附性。

最后,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虽然存在着交叉线与依附性,但并非是否其具有独立性,虽然生态文明需要透过其他文明,来展现其具体存在,但是却不会被其他文明所遮蔽,是相互补充与渗透,以及相互支撑的关系,生态文明在我国的社会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制约着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產生与发展,且在现代化社会文明体系中,生态文明属于相对独立文明形式。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存在着依附性关系,是在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与优化的,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不代表其生态文明能够独立建设,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文明的主要形式,其能够与现代社会文明构成整体,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核心文明。

二、工业文明不是真正人类文明

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者,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人类命运的创造者,更是经济发展的决定者,能够决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矛盾。面对工业文明下的生态文集,人类能够自主选择生或死,但是自主选择是要遵循生态规律,才能够做出最明智的抉择,而且不同时期下,人们的选择是不同的,生态文明正是在人类心智成熟期的抉择。因为工业文明下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意识地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总是破坏自然,且不断地破坏自然,以往的文明包括工业文明都是因为过渡贪婪与疏忽,进而走向衰亡的,其中人口无节制的繁殖,以及生产与消费的无限度,最终引发生态危机,最终人们也逐渐的意识到生态文明才是真正的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属于新型人类文明形态,其是在辩证继承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并不是工业文明的点缀与补充,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革命性转换,由工业文明时期的趋利为主,转向生态文明的避害为主,属于价值转换,工业文明时期人们通过挖掘自然资源,来满足自我发展需要,深化了人类和自然生态的矛盾,进而超出了生态承载范围,最终爆发了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使得人类必须限制消耗力与破坏力,将生态安全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透过人类的发展来看,工业文明已经不能作为现阶段人类文明,工业文明已经是发展的过去式,而生态文明才是最终的人类文明,人类自由要遵循生态规律,来满足自我发展,绝不是主观贪婪。

三、人类的核心文明

生态文明的发展能够使得人类经济发展变得理性化,能够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变革也需要从新思考角度与方法出发,人类是造成自然生态失衡的主体,而失衡的价值觀,则会使得世界失衡,人类只有真正的意识到负向发展与负作用的意义,才能够重新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框架,进而指导人类科学的生活,而目前如何科学的生活,也正式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人类只有在经济发展与生存中,做出最明智的判断以及选择,才不会重犯历史性错误。许多文明其是因为没有合理的控制社会欲望,而最终走向消亡的,因此人类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人类是矛盾的主导者,片面经济发展则是造成人类与自然矛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解决人类发展的困境,则需要调整自身行为,发挥历史文明的主动性以及能动性,利用人类自身的智慧与理性,来战胜贪婪以及愚昧,人类怎样,则世界将会怎样,因此人类要理性的设计人类未来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最佳的发展方式与以及生存方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好改造人类,而不是改造自然,做到人类自律,而不是利用自然,做好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将是人类未来可行的生活模式,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必要的选择。

结束语:人类文明经历了多种文明的交替发展,人类也逐渐的认识到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核心文明,工业文明将会被生态文明完全替代,生态文明发展下的生态危机情况更加的严重,甚至已经超出了人类的预料,这是社会经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人类也必须正视这一问题,重新定位人类文明,要想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则需要转变人类发展的模式,走生态文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徐海红.生态文明的历史定位——论生态文明是人类真文明[J].道德与文明,2011(02).

[2]王希群.积极推进我国新林学体系建设的若干构想——学习《科学定位育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的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4(01).

上一篇:个人工会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优秀习作摘抄